- 2022-08-25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国哲学智慧论文(我眼中的中国哲学智慧——以道为视角)
我眼中的中国哲学——以道为视角【摘要:】中国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哲学不仅对中国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而且对世界大发展也极具意义。以创世人老子所主张的“道”为起点,从人的自身发展、人与人的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发展来看待中国哲学文化对中国甚至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的重要影响和指导作用。【关键词:】中国哲学道发展社会指导意义中国哲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哲学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中国民族的宝贵财富,而且是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中国哲学之父是老子,他写了著名的《道德经》,主张“道”和“无为而治”,这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兼德国著名哲学家,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老子文化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吸桶,唾手可得”。英国的李约瑟也说:“道家思想是中国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烂掉了根的大树”。在中国哲学中,所谓的“道”是事物固有的规律,是神秘难测而又隐蔽在事物内部的东西,是不可理喻的东西,是不可及的。而“德”则是“道之功”、“道之用”,是人们认知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一种人为行为,是可以理解接受的,是人们可及的。“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之人必备的世界观、人生态度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如果读了《道德经》,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是老子思想所处的智慧高度和对自然的领悟及对人类社会关系的宏观视角。对事物发展的辩证和转化能给出融入自然规律的基本解剖。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能够脱离“从众定势思维”的习惯而独立地接近于自然。从人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哲学中的“道”是老子的“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①老子:《道德经》,凤凰出版社及2001年版,第四十四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这句话的问你爱不爱“名”,你好不好“财”?你对生命如何珍视?你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为它所累。试问在社会上,有谁不会为了名和财费劲自己的所有力气的?有的人甚至会不顾自己的身体,以身体健康为代价换来自己想要的名和利。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北京论坛“公共卫生与和谐社会的建立”分论坛透露,中国知识分子中存在着严重的“过劳死”现象,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比普通人平均寿命少10岁。殷大奎在该论坛上做了题为“发展中国家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的主题报告。他说,目前,在中国与生活方式等有关的慢性病患病率逐步上升,比如肺癌、乳腺癌、大肠癌等的患病率比十年前几乎翻了几倍。近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去世的135名专家和教授,平均年龄仅为53.3岁。②代小琳:《5年内北大、中科院135位教授英年早逝》,载《北京晨报》2005-11-17(B)不管是基于什么原因,我认为都应该是以身体健康为第一,因为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这些都是知识分子,为何不明白“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的道理呢?老子的“道”不管是在以前还是现在都是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的。想要个人得到好的发展,当然不可能是以名和利为先,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智慧永远是有智慧的。3\n从人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哲学中的“道”是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③老子:《道德经》,凤凰出版社及2001年版,第四十九章。老子一言道破天下之事,看破人生之理。世上本无善恶贵贱,人与人本无争斗之意,天地万物本和谐融洽。但由于世人皆需追逐自己所需,觅求自己生存发展之本,于是不断在天地之间人世之中苦心经营、算计不已,一切仁义与邪恶也相反而成。天地本无成人与害人之心,但却造就人际错综复杂,世间本无圣人之现,但却成就社会等级。一切本自然,但却一切又进入繁杂之社会,天地万物、圣人百姓本自然相处,无私无公、无善无恶;却人与人终究摆脱不了关系往来,免不了融于社会,因此一切纷争痛苦皆至。一切人之所想,一切人之欲,一切人之愿,一切人之求,但所有种种皆需要人自己内省不已,都需要自己能够达物达人进而才能达己。中国很多商家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为了自己的利益,从而制造出很多是食品问题,如双汇瘦肉精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上海色素馒头事件、漂白大米事件等等。这一切都是因为商家们不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诚信相待,他们应该把人们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而非自己的利益。商家们是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惜以损害他们生命安全为代价来获取金钱,使自己发财。中国哲学家老子主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这都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世上本无善恶贵贱,人与人本无争斗之意,天地万物本和谐融洽。圣人应当以百姓心为心,即是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人与人的相处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那样社会和国家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从人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哲学中的“道”是老子的“无为而无所不为”。④老子:《道德经》,凤凰出版社及2001年版,第三十七章。《道德经》中有这么一句话“无为而无所不为”,这是一脍炙人口的名句。无为,不是字面上的直解不做任何事情,而是不做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当你不做违反自然和违反社会规则的事件时,你所做的其它事件就是无所不为。当然,在这里对“什么是违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无为”事件的判断是必须具有各种层次的经验和高度智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现象是违反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人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6千多只。凯巴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最后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他们因为违反了自然规律,所以要接受很严重的惩罚,这就是中国哲学智慧中的“3\n无为而无所不为”。中国也有很多人不懂得“无为而无所不为”的道理,从而做出“有为”的行为。力设备(汽车、厂房)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越来越趋于不稳定;海上采油等作业,导致水质污染,水产品污染超标,人类新病、怪病日益增加;深井采水,导致地下负压,地表下陷,建筑物倒塌;人工化肥、饲料的使用,导致各种疾病甚至畸形的出现,人类过度的向大自然索取,最终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所以必须懂得“无为而无所不为”的道理和内涵,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做到“无为而无所不为”,这是中国伟大哲学家老子的教诲。我从创始人老子主张的“道”的角度来浅谈了一下中国哲学,因为“道”不管是在以前还是现在甚至是未来都对我们人类的发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这就是中国哲学的魅力。【参考文献】【1】代小琳.5年内北大、中科院135位教授英年早逝【N】.《北京晨报》,2005.11.17(B)【2】老子.《道德经》【M】.凤凰出版社。2001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