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5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科学技术哲学优秀论文)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纲领探究
东北人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纲领探究摘要前苏联技术哲学是世晃技术哲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指导思想和研究纲领均与西方技术哲学有本质的不同,因而成为世界技术哲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H的在于:研究前苏联技术粋学研究纲领的内容、表现、特色及其形成的社会'背景;研究在技术哲学研究纲领下,前苏联技术哲学与西方技术哲学关系的历史演化过程,并揭示这一演化过程的深层原因——即意识形态变化对技术哲学研究所起的作用;最终,通过上述研究完善对世界技术哲学整体图景的认识,并对技术哲学的学科特点做出新的诠释。为此,本篇论文以“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纲领"作为关键词,分六人部分展开研究:论文第一章主要论述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纲领问题研究的立题依据和意义,对相关问题研究的历史概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指出本项研究的思路、内容、方法及其创新之所在。论文第二章主更从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纲领形成的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两大方面,分析和评论其技术哲学研究纲领形成的社会背景,从而揭示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成因。论文第三章主耍从静态角度研究前苏联时期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表现,通过本章可以使人们把握前苏联技术哲学的概貌及意识形态背景下前苏联技术哲学的特色思想。论文第四章主要从动态角度研究在技术哲学研究纲领下,前苏联技术哲学与西方技术哲学关系的历史演化过程,将全过程分期为:对立期、转折期、趋同演化期,并指明各阶段的表现。论文的第五章主要分析前苏联技术哲学与西方技术哲学关系演化的深层原因,即以苏联解体后技术哲学的变化为个案,分析意识形态变化对技术哲学的影响,并对比意识形态对政治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影响,构造出意识形态对三种不同哲学分支学科的作用模型,从而进一步揭示技术哲学的学科特点。最后,在论文的结论部分总结前苏联技术哲学的特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分析前苏联技术哲学与西方技术哲学的关系,确立\n・■厂•刖苏联技术哲学在世界技术哲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世界技术哲学的整体图景,客观公正地评价前苏联技术哲学的功过得失,指明它为我国技术哲学发展捉供的启示。关键词: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纲领;意识形态;人道主义•II.袁同学Anest■1gat■1onInV0ntheResearchpr0gram0fS0V■1etPh■110s0phy0fTechn010gyAbstractS0V•1etPh•110s0phy0ftechn010gyisan•1mp0rtantPart0fthew0r1dthesaurusofph■110s0phy0ftechn010gy•As•1tsessent•1a1differen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Abstracteaandresearchdirectedidprogramfromwesternphi1osophyoftechnologyithasbecomethefocusoftheph•10s0phy0ftechn010gyacademe.0nthebas•1s0feXp10r•1ngthec0ntenttheapPearance,thecharacteraswe11asthebackgr0und0ftheresearch\npr0gram0fs0V•1etph•110s0phy0ftechn010gythepapereXam■1nesthehistodcalevolutionPr0cess0fthere1at■10nsh■1pbetweens0V•1etPh•110s0phy0ftechn010gyandwesternPh■110s0phy0ftechn010gyaswe11asdiscoversthedeePr0otofthisevo1uPr0cess,name1ytheeffectof■1deo1ogica1change0nphi1osophy0ftechno1ogyinvesa11theresearchcab0Ve,thepapertriestomakeamorperfectunderstaprospect0fw0r1dphi1osophy0ftechno1ogyasweliaseXPoundsthecharacterofttionhet■1gat■10n■Thr0ugh0nc1us10nsend•1ng0fthewh01e\nbaaspopi・r-t-oprshaaar-t*opoanheafonhuoennefhfcdacpr-bi.no1.ssdasci.r-t-kepoehnour-tneur-re—OhhgVr-bnreC-t-Vghr-taaoVynoeraed■SaheSrr^°razosrO►—rTr-t-r-t-r-t-c^―e►—oeUuh••Srhocusopsnaaeoyaanaghedr-fn□r-t-i.sor-ryya■eahnwfersseoerysacoyafegr-rnhr-bzoehdoSenaanenoSsr-t-sr-resdOeero••andaVsr-t-1.a•eao<-Tr-t-Vheermr-fehr-t-ehaooduar□sder-t-h\ne\nformationofS6vietphilosophyoftechnolOgy・Themirdchapterthroughstatica11yinvestigatingthemaincontentandthesPec■1f•1caPPearanee0ftheresearchProgram0fS0V•1etPhi10s0Phy0ftechn01ogyhelpspeoplet0graspthegenera1pictureandthesPec■1a1thoughts0fS0V■1etPhi10s0Phy0ftechn01ogy.Start•1ngwiththenationa1backgr0undandthe■1nternationalbackgr0und0ftheform•1ng0fS0V•1etPhi10s0Phy0ftechn01ogy;TheforthchaPterdynamicallyinvthehist0r•1ca11yeV01ut•1on\npr0cess0fthere1ationbetweenSovietph•110s0Phy0ftechn010gyandwesternph■110s0phy0ftechn010gyundertheresearchprogramofphilosophy0ftechnology.Thewho1eprocesscanbedividedintothreephases,namelyoppositionphas-III■袁同学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Abstractturn■1ngphase,tend■1ngt0■1dent•1tyandeV01uti0nPhaseThef•1fthchaptermain1yana1yzesthedeepr00t0ftheeV01ut•10n0ftherelationbetweens0V•1ctPh•110s0Phy0ftechn010gyandwesternphi10s0phy0ftechn01Ogyname1yusingthec:a$jeofthechangesofphi1osophy\noftechn010gyresearchafterthed•1s0rgan•1zat•10n0fs0V•1etun•10naswe11asana1yz1ngtheeffect0f■1de010g•1ca1change0nph•110s0phy0ftechn010gyinvestigat;io•Th•1schaptera1s0c0mparestheeffect0f•1de010gyonP01•1t•1ca1p•hii10s0p'hyand•1tsef、fe)c:t0nsc•1ent■1f•1cph•110s0phyandc0nstructstheeffectm0de10f■1de010gy0ntheab0Vethreebranches0fph•110s0phy0ftechno10gys0astodiscovethecharacter0fthesub•Ject0fph•110s0Phy0ftechn010gy•F•1na11y,ast0thec0nc1us•10npartthepapersummar•1zesthecharactersandtheh■1st0r■1ca11ydeVe1OPske1et0n0fS0V■1etph•110s0phy0ftechn010gy\naswe11asanalyzestherelationbetweenSovietphi10s0phy0ftechn010gyandwegemPhi10s0phy0ftechn010gy.Thenthepaperestab1•1shesthestatusofSovietPhi10媳铮穡瑁?0ftechn010gyamongwor1dacademeofPhi10s0phy0ftechn010gyandthewho1ePicture0fwoddPhi10s0Phy0ftechn010gy・Onthebas•1sofjust1yeVa1uatingthemer•1tsofSovietphi10s0phy0ftechn010gythepaperpoints0uttheen1•1ghtenmentsprovidedbySovietPh•110s0phy0ftechn010gy•Keyw0rds■■s0V■1etUn•10n■ph■110s0phy0fTechno1logy;Researchpr0gram■♦Ide010gyHuman•1taf•1an•1sm•IV.袁同学\n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多年来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1j】务擘吁日期:2ao一一.〃?j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木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完全了解东北人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木人同意东北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交流。5学位论文作者签名:1多套'碍日期:2,o,.9另外,如作者和导师不同意网上交流,请在下方签名;否则视为同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导师签名:签字口期:袁同学东北人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第一章引言昴一早丁I两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1•1・1问题的提出1.1.1.1为什么要研究前苏联技术哲学前苏联•俄罗斯的科学技术哲学是世界技术哲学的重耍组成部分,它具有鲜明的特色,它的指导思想、研究纲领和研究重心都与中国、与西方科学技术哲学有着显著的区别,因而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科学技术哲学界特别关注的研究领域。正因如此,上个世纪我国学者在前苏联科学哲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尽管我国学者在前苏联科学哲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于作为前苏联科学技术哲学重\n要组成部分的技术哲学的研究却人相径庭。之所以存在上述状况是因为:一方面,正如俄罗斯学者指出的「'哲学显然很晩才开始研究技术现象。……相对于实践认识和实践理性,哲学更偏好理论认识、理性和理论规则,显然,这种偏好成为哲学很晚才转向思考技术现彖以及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一个原因”【1】。的确,相对于其它哲学分支学科,技术哲学本身起步较晚,现代技术哲学就其本身而言仅有〜百多年的历史,到日前为止发展也不是很完善,诸如技术的木质、技术是否是价傻中立的焦点问题,以及技术哲学的奠基人物和奠基性著作述没有形成压倒多数的、相对统一的观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前苏联时期的技术哲学往往被视为资产阶级哲学加以批判。苏俄技术哲学研究开始于19世纪末,那时“II・K.恩格迈尔(II.K.:)nFemMeitep)在自己的小册子《19世纪技术的总结》(1898年)中形成了技术哲学的任务。同时他的许多著作被用德语出版。"【2】但是,0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开始转向一个特殊时期。正如俄罗斯学者所评论的:“技术哲学在俄国的命运非常悲惨。关于技术哲学必要性的思想,是出n.K.恩格迈尔提出的。II・K•恩格迈尔是俄国工程师,他是技术哲学第一个研究纲领的提出者,这个纲领于1912被提出来。1929年,当恩格迈尔不得不再次号召建立技术哲学时,他遇到的是不理解和公开的反对。恩格迈尔在文章《我们需要技术哲学吗?》一文中发展了技术哲学重要性的思想。而在这个杂志的同一期中述收录了B.马尔科夫(B.MapKoB)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技术哲学遭到批判,现在没有,以后也不可能有独立于人类社会和独立于阶级斗争之外的技术哲学。谈技术哲学,就意味着唯心主义的思考。技术哲学不是唯物主义的概念,而是唯心主义的概念从这时起在\n袁同学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把技术哲学斥为唯心主义,在苏联哲学界已成定论,尽管马克思就是19世纪有兴趣从社会.哲学方向研究技术的一个创始人”[31。关于前苏联时期技术哲学被抑制的情况,现今俄罗斯技术哲学研究小组主任B.M.罗津(B.M.P03HH)在其著作《技术哲学:历史与现代》(1997年)小也有评价:“苏联时期对技术哲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由于兀.K.恩格边尔,技术哲学在俄罗斯获得极大发展。后来这一学科……被视为资产阶级科学而被停止研究。[4J正是以上两方面原因,致使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举步为艰。此外,日前我国学者对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薄弱还有我们£1身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讲,要想搞好技术哲学研究,不但需耍研究者具有自然科学或工程学方面的基础,还需要研究者具有深厚的哲学功底;而要想研究前苏联和俄罗斯的技术哲学问题则需要研究者在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同时,还要具有深片扎实的俄文翻译水平;此外,最重要的是还需要研究者具有埋头致力于非热门问题研究的勇气和决心,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我们所缺少的。从主观上讲,前苏联与我国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过去由于具有共同的意识形态,因此研究苏联问题就成为天经地义的事;而随着1991年底前苏联的解体和社会主义在俄罗斯成为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哲°学所具有的阶级性让相当一部分研究者无所适从,更有一批人认为前苏联大势已去,作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案例,前苏联的一切己经没有研究和宣传的价值了。正是上述条件大大地限制了我国学者对前苏联技术哲学问题的研究。的确,目前对予前苏联技术哲学的研究困难重重,但是我们还应当清醒地看到前苏联七十多年历史的重人意义。尤其应当指出,虽然“技术哲学"的提法在前苏联时期被禁止,但是对于“技术”的哲学思考在前苏联却从未停止过。那时(也包括现在)有一人批学者长期致力于技术哲学问题的研究,其中比较重要的人物有:B.M.罗津、B.r.高罗霍夫(E・F.FopoxoB)、EM.塔夫里江(EM.Taapman).EFI.舍梅涅夫(r.H.LL1eMeneB).H.T.弗罗洛夫(I/I.T.0p\nonoe)、I0.C.梅列先科(10.C.Menememm)>B.E马拉霍夫(E.1"MapaxoB)、H・B.诺维克(H.B.HoaKt<)、II.H.费多谢耶夫(n・H.西ejm.oceeB)、E.M.凯德洛夫(B・M・KegpoB)、B.B.切舍夫(B.E.qemeE)、B.II.伊万诺夫(B.II.IIERIIOB)、C.E.舒哈尔金(C.B.IIIyxapmm)、EH.瓦尔科夫(EH.BoaroB).B.H.波鲁斯(B.H.Hopyc)、EE.斯米尔诺娃(EE.Cmtpnoaa).C.H・斯米尔诺夫(c・H.CMHpHoB).3,M.斯米尔诺夫(3•M・Cuapaoa)、且.M.格维希阿尼(且.M,FBHHIHaEIH)和B・C.斯焦宾(B.C.CTenem)等人。他们的研究成杲颇丰,而且具有不同于西方技术哲学的典型特色,因而这些人的思想和成果成为我国学者和西方学者极为关注的研究课题,同时这也正是本篇博士论文的立题依据。.2.袁同学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1.1.1.2为什么只研究前苏联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首先,我们应当研究前苏联技术哲学,但却无法研究它所涉及的全部领域。这是因为,前苏联时学者们所关注的技术哲学范围不同于我们今天普遍接受的技术哲学范围。B.M.罗津、B.r.高罗霍夫、H.Io・阿列克谢耶娃(14.10.As1eKeeema)和0.B.阿兰索(0.B.Apoaeoa)在他们合著的《技术哲学:历史与现实》一书中写道:"苏联时期对于技术的研究开始于世纪初(指20世纪初——笔者注)。由于n・K.恩格迈尔,技术哲学在俄罗斯获得极大发展。后来在我国,这一学科、工程师界以及技术界一同被视为资产阶级科学而被禁止研究。但是却发展起一系列研究或讨论技术不同方面的学科,并如今它们徊糠值啬扇镒郊际尿芒e欣础J紫染褪羌际跡贰?这里讨论了技术的历史重建原则,描述了技术的历史(机器史,技术发叨史,个别技术知识领域的历史)。……研究技术的第二个领域被称为,技术的哲学问题恰恰在这里讨论了技术的木性和木质,……第三个领域在苏联时期急剧发展一一这是技术科学的方法论和历史。虽然这门学科属于科学学和方法论,但如今它们被包\n括到技术哲学中來。……第四个领域是设计和工程技术活动的本性和历史。……正如我们已经发现的那样,如今这些研究领域不仅仅单独发展,而且还处于技术哲学的范围之内。”【5】由此可见,前苏联时期学者们对于技术哲学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四个领域:技术史,技术的哲学问题,技术科学的方法论和历史,设计和工程技术活动的方法论和历史。这一方面说明,在前苏联时期,技术哲学作为学科来说,它的发展还不太成熟。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范围要远大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技术哲学的范鬧。因此,很难在区区十儿万字的博士论文中将涵概上述四个领域的所有内容一一说清楚。其次,我们应当研究前苏联技术哲学,但又无法研究它的全部问题。这是因为,就目前国内现有资料和网上所查资料來看,前苏联时期学者们所研究的技术哲学问题是非常庞杂的。具体说來包括:技术和技术哲学的定义与分界,技术科学方法论、计算机哲学、技术美学、技术心理学、技术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科学技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关系、人道主义和技治主义思想的对立、科学技术革命问题、科学技术进步问题、应用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问题、全球问题、技术生态学、工艺学问题等诸多方面。正是由于前苏联技术哲学所涵盖的范I韦I过大,以及对于技术的论述角度众多,因此不能以前苏联时期技术哲学的全部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退一步说,如果只是为了填补空白做了这样的工作,就会使整篇论文陷入缺少主线,无法聚焦:虽面面俱到,但却无法深入揭示各种问题内在木质的困境,从而犯了论文题日过大的弊病。•3.袁同学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弓言再次,我们应当研究前苏联技'术善学,但也很难将论文题冃聚焦于上述问题中的某一个方血。这是因为,由于前苏联时期意识形态的过分干预,使得前苏联时\n期哲学(包括技术哲学)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当时有许多技术哲学思想非常深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但是我们述应看到,那时同样也有很多文章毫无新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的“注释雹正如有些人批评的那样「'对于技术的哲学思考在苏联时期成为第二位和论证性的,即它被用来为国家所采用的科学技术进步观念进行辩护,为国家所采用的技术政策辩护。‘’【6】正因鉴于上述众多问题,同时考虑到国内对于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的不足,本篇博士论文题忖定为《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纲领探究》,并且以“研究纲领''作为关键词,研究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静态图景,即研究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内容、表现和特色,分析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纲领形成的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研究在技术哲学研究纲领卜前苏联技术哲学思想的动态变化过程,并揭示这种动态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这些是更为重要和深刻的问题。总之,通过研究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纲领,〜方面,可以把握前苏联技术哲学的总体状况,使人们了解前苏联k术哲学与现今西方技术哲学的关系。另一方面,述可以使人们了解当今俄罗斯技术哲学对前苏联技术哲学的批判继承关系。最后,通过对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揭示出意识形态对技术哲学研究的影响,为我国技术哲学的发展提供启示。1.1・2研究的意义1.1.2.1选题意义前苏联科学技术哲学成果是世界科学技术哲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苏联解体前,我国学者对于前苏联科学技术哲学问题屮自然哲学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当时对于技术哲学的研究却仅限于翻译个別与技术相关的文献,若没有人对此问题进行系统的、原创性的研究。尤其是1991年底随着前苏联这个拥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大国的解体,我国学者对于前苏联技术哲学问题的研究就愈发沉寂下来。而事实上,前苏联的解体并不意味着前苏联七十多年的历史也从地球上消失了,更不等\n这段历史的重要性也随之丧失了。相反,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作为世界为数不多的工业大国和军事大国之一的前苏联,它的产生、发展、壮大、衰落和解体都与其a身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以及深层的哲学、文化等因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研究前苏联技术哲学思想对于阐释前苏联的历史演化具有重大意义。.4.袁同学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1.1.2.2理论意义现代技术哲学方兴未艾,它发端于19世纪的德国,冃前正处于鼎盛时期,并且当以美国的技术哲学思想最具代表性。如今,当人们越来越多地了解欧美技术哲学的时候,同时也就越来越对意识形态与之截然不同的、前苏联的技术哲学思想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历史上曾经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的技术哲学思想具有不同于西方技术哲学的鲜明特色。前苏联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是什么?研究纲领下技术哲学的特色又是什么?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纲领形成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导致前苏联技术哲学特色思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除了科学技术等直接因素之外,是否与其斯拉夫文化背景及其宗教哲学有着密切关系?前苏联技术哲学思想与西方技术哲学思想有何异同?从前苏联到俄罗斯、从社会主义到资木主义,技术哲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技术哲学木身发生何种变化?它的未来走势如何?意识形态的改变对技术哲学的发展是否有影响?如果有,到何种程度?是怎样一种作用模式?上述问题不仅是我国学者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国外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无庸置疑,通过此项研究可以将刖苏联技术哲学的相关问题介绍给国内学术界,一來它在理论上具有填补国内学术空口的作用;二来它可以进一步引发国内学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1.2.3现实意义前苏联虽然解体,但是前苏联的历史对今口世界和未來世界的发展都具有着特\n别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不应削弱,而且应当更加强化。目前,我国乃至卅界范围内都非常关注科学技术应用所引发的全球问题、生态伦理问题和其它不良社会后果问题。前苏联的科学技术哲学界关于人与口然关系、人与技术关系问题的研究以及人道主义闯题的研究成果颇丰,这必将会对解决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具应当指出,苏联解体z前是社会主义国家,它走过了七十多年的兴衰道路,它的解体不但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还应当有其它社会因素的作用,这其屮也包括技术哲学。因此,研究前苏联技术哲学领域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特别是,研究意识形态对技术哲学的作用模式,对于我国技术哲学的未來发展必将具有重人指导作用。此外,通过此项研究,我们还可以了解中国、西方以及前苏联技术哲学发展的异同,认清它们各自在世界技术哲学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从而为中国技术粋学的进一步发展•5.袁同学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提供宏观指导。1.2国内外研究状况与评论1.2・1国内外研究状况1.2.1.1我国学者对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概况对于苏联哲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可以上溯到贾泽林、龚育之等人的工作,到了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新的一批研究苏联哲学问题的专家,如:孙慕天、安启念、柳树滋等。他们在前苏联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前苏联技术哲学问题的背景知识。如果说,解体前我国学者主要侧重从政治哲学、经济粋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角度來研究前苏联哲学的话,那么从1991年底后,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其国内\n哲学的人道主义转向的口趋明朗,在我国学者对前苏联哲学问题的研究中开始出现有关技术哲学方面的内容。1994年万长松在其硕士论文《后苏联科学技术哲学问题研究》中指出,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研究重心自60年代中期发生认识论的转移以后,在80年代中期又发生了价值论的转移,即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问题及英价值受到愈来愈密切的关注m。1999年白夜昕在硕士论文《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自然科学哲学的转向》中指出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发生人道主义转向,这个结论的得出建立在对前苏联传统哲学研究的反思基础Z上。1958年第一次全苏自然科学哲学会议召开时,苏联的哲学研究还停留在本体论阶段。而在1970年召开的第二届全苏自然科学哲学会议上,科普宁(Konnnn)所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和现代科学》概括了当时科学认识发生的八大变化,深刻地论证了科学认识论研究在苏联哲学中的首要地位。特别是1980年在苏联科学院所屈下,建立了关于科学技术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新的学术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研究口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作用问题、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伦理学和人道主义问题、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社会问题和方法论问题、当代各种全球性问题等。随后在1981年该委员会组织召开的第三届全苏自然科学哲学会议上,当时苏联科学院院长亚历山大洛夫说:“自然科学哲学问题是对自然小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及对自然和人在自然屮的位置的普遍看法进行探索和思考的一个中心枢纽二从而突出了人与口然关系问题的重要性。1987年2月10—12日召开了第四界全苏科学技术哲学问题、社会问题大会,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提高科学技术哲学问题、社会问题研究的质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5月在莫斯科召开了由.6.袁同学\n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学术委员会和其他研究所联合组织的名为“人一一科学——社会"的会议,此次会议后科学院制定并通过了“人、科学、社会:综合研究',研究大纲,该大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科学技术进步的人道主义标准,从而最终确定了人及人道主义问题在前苏联科学技术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嘲。2000年5月,王彦君在其硕士论文《试析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对其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的影响》中指出,俄罗斯(主要是苏联时期)的国家科学技术政策,主耍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科学技术管理体制和坚定不移的军事战略导向。其传统文化屮的“大国意识”和“专制主义”思想是导致这种体制形成的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作者认为,正是科学文化及自由和民主意识构成了现代文明的思想基础,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在于人的现代化(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认识到这一点,不仅有利于国家政治文化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且最终有利于国家向文明社会过冽91o严格说來,目前国内专门以苏俄技术哲学作为研究对象的论著只有一部,就是万长松所著的《俄罗斯技术哲学研究》[101。相关论文有十余篇,其中包扌舌万长松发表的多篇文章以及本人发表的若干文章。2004年8月万长松发表了国内第一部关于俄罗斯技术哲学的著作,该著作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冃前,该著作的主耍思想大都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其屮主要包拾以下儿篇:2002年底发表的《苏俄技术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在书中作者将苏俄技术哲学近白年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艰难起步:萌芽时期的前苏联技术哲学,第二阶段,独树一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技术哲学,第三阶段,走向批界:日趋成熟的俄罗斯技术哲学。作者并对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历史地位进行了评述【11】。另一篇是2003年发表的《俄罗斯工程的技术哲学之评析》,作者在该文中指出,经过十余年的动荡与混乱,俄国技术哲学界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两个流派:一个是沿袭过去传统的工程的技术哲学,另一个是面向西方主流的人文的技术哲学。前者是建设性的,\n后者是批判性的。作者还对俄罗斯工程的技术哲学的主要问题,如技术和技术哲学、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技术科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1210还有一篇是2004年发表的《HA.别尔嘉耶夫技术哲学思想初探》,在书中作者介绍了俄国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对技术和机器以及现代文明的看法,并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指出他对技术内在矛盾、技术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制约等所作分析的合理性,同时指出他为摆脱技术奴役所做尝试的不可行性["]o2004年作者发表了《俄罗斯技术哲学史前问题研究》,文章指出,俄罗斯技术科学的兴起源于军事冃的,创建高等技术学校和丄程协会,出版技术书籍和朵志促进了工程技术知识的传播。上述一7.袁同学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事件形成了俄罗斯技术哲学发展的前史。该国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俄罗斯技术哲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与文化状况密切相关;反过来,技术哲学又进一步促进了技术知识在近代俄罗斯的普及和应用【141。2005年作者发表了《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述评》,在文中作者强调,前苏联的技术哲学在ttt界技术哲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技术手段论、机器理论和科学技术革命论等观点都是在这一时期提出并影响至今,而月.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技术哲学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I1"。此外,同年作者还发表了《走向多元化的俄罗斯技术哲学》,文章指出,当代俄罗斯技术哲学和西方技术哲学相比,总体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但俄罗斯技术哲学在保持口己传统优势的前提下,止在引进西方技术哲学特别是工程伦理学和技术社会学的合理成分,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文章还对20世纪90年代以來俄罗斯技术哲学发展现状、主要成果和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和预测,指出多元\n化将是俄罗斯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势,而技术本体论、技术价值论和丄程伦理学将是它的研究重点“0J。近年来本人所研究的技术哲学论文主要包扌乩2002年发表了《从人类中心论到人类H的论——转折时期俄罗斯人道主义的进步》,文中指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前苏联人道主义思想兴起的时代,70年代、80年代是人道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和人类中心论形成的时期。90年代进入到人道主义思想的成熟阶段一、类冃的论。人类屮心论是政治专权、一切以个人利益为转移的体现,而人类冃的论则是一切为了整个人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民主意识的反映。从人类中心论向人类目的论的转变是俄罗斯人道主义的一个巨大进步【171。2003年发表了《论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的多元主义导向》,文中指岀,前苏联科学技术哲学界把客观事实作为衡量科学技术正误优劣的惟一标准,而排斥价值判断;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界把被冷落多年的价值标准提高到一个非常显著的地位。并且目前多元主义导向已经成为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发展的主导趋势【吗。2004年发表了《俄罗斯新口然哲学的兴起》,提出了“新自然哲学(nomsi|JHIlocom瑚r1pr1p0210Lt)”这一基本概念,指出它不同于以往的自然哲学(II奶P中咖ocom»)c它放弃人类“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这一口号,认为人并不是自然界的绝对主宰,自然界也不是可供人类无限索取的物质资源和能源的宝库,所应当追求的是入与自然的协同进化f191O该论文表明前苏联(俄罗斯)学者们关于人与口然关系观念的变化,阐明俄罗斯新口然八哲学兴起这一新的学术动向。2005年发表了《前苏联技术哲学初探》,该论文从技术本体论、技术科学的本质与特征、技术进步论以及技术价值论四个角度评述前苏联时期技术哲学的成绩与特色,并引出当今俄罗斯技术哲学对前者的批判继承关系\n.8.袁同学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和现今俄罗斯技术哲学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技术哲学难题刚。同年还发表了《苏联1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价值论思潮研究》,通过分析苏联〜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领域内价值论思潮的兴起、发展和鼎盛过程,指出由它引发的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领域内多元论格局的现状,并进一步从政治、宗教、世界思潮等角度分析价值论思潮的形成原因【21】。2006年发表了《论前苏联.俄罗斯技术观的历史演变》,通过阐述前苏联•俄罗斯时期技术概念的历史演变,分析这一时期技术定义的类别及其优点和缺陷,以及当今俄罗斯学者们关于技术概念的新认识,并说明后者对前者的批判和继承关系,引发我国学者对于技术木质的再思考阎。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国内对于刖苏联及俄罗斯技术哲学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基地这个学术共同体内部。1.2.1.2俄罗斯学者对本国技术哲学的综述研究由于前苏联时期政治对技术哲学的粗暴干预,致使技术哲学经历了曲折而又漫长的发展道路。正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时的技术哲学被视为唯心主义观念加以批判,学者们对技术所作的哲学思考往往不是在技术哲学的名义下提出的,而是在其它名义(如技术科学方法论、科学技术进步和科学技术革命的哲学和社会学问题)下论述的,因而前苏联时期儿乎没有一木关于技术哲学的综述性文献。直到苏联解体后,随着西方技术哲学思想的大量引进,技术哲学一词越來越多地出现在俄罗斯的哲学文献屮。由俄罗斯学者们集体创作的《科学技术哲学》和《技术哲学:历史与现实》是苏俄时期以综述方式论述技术哲学的最早的两本文献。1996年由B.c.斯焦宾、B.r.高罗霍夫和M.A.罗住夫(M.A.P030B)三人合写的《科学技术哲学》一书出版,该书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三章,其中的第四部分(包括十一章、十二章、十三章)题为技术芒B桑拢躺呗藁胖虫儿嘈础4哟嘻姆较\n軽?讲,该部分主要论述了技术哲学的对象,物理学理论与技术理论一经典技术科学的起源,工程活动和设计发展的现阶段以及对技术进行社会评价的必要性几大问题。在这样的框架下作者乂具体阐述了技术哲学的定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口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特点,技术科学小有重大价值的实用研究,技术理论的结构、功能、形成和发展,经典工程技术活动、系统工程活动、社会技术设计,以及对技术的社会的、生态的和具它后果的评价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技术哲学利技术的理解生动而深刻。他认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象蜂胶一样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考古学恰恰是根据物质文化遗迹努力详细地恢复古代人民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针对过去(特别是古代吐界和中世纪,技术的书面传统还不十分成熟时)技术哲学在很人程度上是技术・9.袁同学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知识的考古学;而针对现在和将來,技术哲学则是技术知识的方法论。于是,技术就应该被理解为:技术是技术装置和人工制品的总和——从单个的最简单的工具到最复杂的技术系统;技术是生产不同产品的合理的技术活动形式的总和——从科学技术研究和设计到它们在生产和经营中的完成,从加工技术系统的个别要素到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技术是技术知识的总和——从专门化的处方性技术知识到理论化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系统性的技术知识。”oo1该定义从物、活动和知识三个角度理解技术,并冃突岀技术发展由浅入深的动态发展过程。1997年出版了由B.M.罗津、B.—高罗霍夫、H.Io•阿列克谢耶娃和0・B.阿兰索合著的《技术哲学:历史与现实》一书。该书分为两人部分:第一部分题为技术哲学的普遍依据。具体说来它研究了技术知识的方法论问题,文化系统中的技术问题,\n技术和工艺学概念,技术在文化系统中的形成过程。第二部分题为技术哲学的跨学科方面。主要研究计算机革命的认识论问题和道德背景。此外,作者们还分析了本国和外国哲学家著作中的技术观念。并建议把技术哲学观念作为教学的对象124]。1.2.2文献评论1.2.2.1研究的成绩苏联解体前,我国学者对前苏联技术哲学的研究儿近空白,但是他们写了大量关于前苏联哲学和自然科学哲学的研究性著作和论文,其中不但有对前苏联哲学整体进行宏观研究的著作,如贾泽林的《苏联当代哲学(1945—1982)》(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安启念的《苏联哲学七十年》(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龚育之等人编写的《历史的足迹》(黑龙江出版社,1990年版),还有针对具体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文献(主要表现为各门口然科学的哲学问题)。所有这些研究都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前苏联技术哲学的背景知识。1991年底苏联解体至今,我国学者们对苏俄技术哲学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宏观综述性研究,技术哲学个别方向发展动态研究和的个别技术哲学思想研究。从宏观综述性研究来看,一方面,我国学者主耍是对沙皇俄国后期、前苏联以及当今俄罗斯技术哲学问题的进行研究,其中研究的最主要成绩当属对具技术哲学的总体趋势所作的分析,这主要体现在万长松所写的《苏俄技术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一文中。作者将这一时期技术哲学近白年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艰难起步:萌芽时期的前苏联技术哲学,第二阶段,独树一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技术哲学,第三阶段,走向世界:日趋成熟的俄罗斯技术哲学嘲。这种纵向的时期划分,使得国内学术界开始了解沙皇俄国后期、前苏联以及俄罗斯时期技术哲学的.10.袁同学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历史分期,为学者们今后进一步研究这一时期的技术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划\n分标准。另一方面,在万长松的另外〜篇论文《俄罗斯工程的技术哲学之评析》中,作者述将整个俄国技术哲学横向划分为比较稳定的两个流派:一个是沿袭过去传统的工程的技术哲学,另一个是面向西方主流的人文的技术哲学。前者是建设性的,后者是批判性的咧。这种划分便于学者们从总体上,把握齐种技术哲学思想的派别归属。2004年作者发表了《俄罗斯技术粋学史前问题研究》文章指出,俄罗斯技术科学的兴起源于军事冃的,创建高等技术学校和工程协会,出版技术书籍和杂志促进了工程技术知识的传播,上述事件形成了俄罗斯技术哲学发展的前史【27】。2005年作者发表了《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述评》,在文中作者强调,前苏联的技术哲学在世界技术哲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技术手段论、机器理论和科学技术革命论等观点都是在这一时期提出并影响至今圆。此外,同年作者述发表了《走向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