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5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浅谈中学政治课用哲学去教哲学的应用
浅谈中学政治课“用哲学去教哲学”的应用钦州市大寺中学杨翠辉[摘要]本文是根据素质教育新理念,结合本人的教育实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思维能力为目标而设计课堂教学。[关键词]中学政治课用哲学去教哲学应用一、采用用哲学去教哲学教学法的依据屮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有些理论比较抽象,学牛很难理解。但不管多么抽象,这些理论都來源于现实和社会实践,是人们在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哲学教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小尝试用哲学思维去教哲学。用哲学思维去教哲学,其一是把理论还原到具体的事物,让学生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去理解深奥的理论知识;其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性即客观性的,物质决定意识。因此,要根据教学客观对象学牛去确定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独立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学H的。现将笔者在教学屮的应用此法的教例阐述如下,供读者参考。二、用哲学去教哲学教学法的应用实例(-)学习哲学的根本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应从实践出发,进行课堂教学。笔者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吋,就设计一个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教例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的教学过程。笔者,用“白马非马”的故事导入。古时候,有个诡辩家叫公孙龙非常善辩。一次他骑着一匹白马要闯关,守关的将士拦住他说:“先生,对不起,马不得出关。请你把马留下来。”公孙龙却说:“你看,这是马吗?这是白马而非马也守关的将士辩不过他,只好让其骑马出关。这就是著名的诡辩论一白马非马论。问学生:白马是不是马?学生的回答:“是。”“公孙龙却认为白马不是马,从哲学上讲他错在哪?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回答。”学生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自然就很认真地阅读课文。阅读课文后,让学生讨论公孙龙的错误,得出其错误之处在于只承认白马的个性,不承认马的共性。再进一步说明马的共性只能存在于白马、黑马、黄马等特殊的马之屮。单纯的马是不存在的。最后,让学生归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两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屮,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同类事物的个性之间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白马具有马的共性,因此,白马就是马。二、两者在一定的场合还可以相互转化。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观察白马在没有白马的马群屮,得出其“白”显得特殊,而把其放入白马群屮,并“白”就变为普遍了。'再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如果你是守关的将士你能想办法巧妙地阻止公孙龙骑\n马出关吗?学生讨论后,得出儿种办法:有的说,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与公孙龙讲道理;有的说按军令硬把他拦住不让其出关。笔者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办法,但又问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学生一下子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笔者启发学生说:能不能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学生听了受到了启发。有个别学生马丄悟到:说公孙龙不是人。笔者马上鼓励这个同学聪明,办法巧妙。并让该学生说出其屮的道理。“白马菲马”和“公孙龙不是人”同出一撤。根据军令,马不得出关,人可以出关。白马非马,白马可以出关;但公孙龙非人也,因而不得出关。而公孙龙想骑马出关,现在如果放马出关,公孙龙不得出关,就没有意义。所以,这样做就能巧妙地拦住公孙龙的马,不让其出关。而且还能讽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最后指出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重要性。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的吋候,就必须把这两个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既又从特殊性屮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再通过反面的例子,说不遵循这一认识规律所犯的错误。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笔者当时给学生讲一个笑话《根根都着》。说的是有一•位父亲叫儿子去买火柴,并叮嘱儿子尝擦看一看火柴有没有因受潮而擦不着火。儿子买回火柴后,父亲问:擦得着吗?儿子说:擦得着,根根都着。学生笑过之后,让学生思考“笑话屮儿子的错误在于什么?”学生思考后得出答案:没有从特殊性屮归纳出普遍性,结果导致错误。现实生活屮,抽样调查的方法,运用的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归纳总结后,让学生说一说H己曾经用过这一原理解决过什么问题。以加深对这一原理的认识,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知识迁移,研究我们身边的问题,如提出,用以上原理探讨在改革开放的政策的指导下,你认为我们钦州应如何发展?以上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增长了智慧。体现了哲学是一门智慧的课程。(二)哲学教学要坚持从变化的实际出发,教师特别要善于抓住教学契机对学牛进行适吋教育。教学契机,可遇而不可求。教学屮有吋会出现的意想不到的情况,这种情况有可能就是鲜活的教材,恰半地处理和利用,不但体现教者的睿智,而口能活跃课堂气氛,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例2,在复习“矛盾是对立和统一”时,笔者观察到一•个学生不认真听课,为了提醒他,请他说出一个体现对立统一的例子。这位学生一站起来就说“不知道。”笔者并没有让这位学生坐下,而是继续问,“不知道的反面是什么?”答“知道”。“不知道和知道就体现了对立和统一,不知和知是相互对立的,知是知,不知是不知,两者相互区别。知和不知又是相互依赖的,没有不知,就无所谓知再问那位学生,现在知道了没有?答:“知道了”笔者:“由不知到知,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其他同学纷纷回答,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笔者再进一步抓住有利吋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没有谁天生就知,都是从不知到知,而其屮的转化条件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因此,我们就应该努力地学习和实践,变不知为知。”课后反思,在教学屮,不要放过学生受教育的机会,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给学生一个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机会。又如,有一•天,笔者进教室上课时,发现学生在黑板角上写着:活着就是为了学习。学生写这句话的FI的是为了提醒自己认真学习。但是笔者认为这句话存\n在问题,应该改为:学习是为了活着。于是就让学生注意这句话,并问我们现在先学习什么?学知识。学来干什么?学知识,掌握知识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那这话应不应该改一改。思维敏捷一点学生一下子反应过来,应改为:学习是为了活着。为什么呀?因为学习只是一种手段,活着才是FI的。教师带头鼓掌。然后再向学生说明,终身都需要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活着。有位学生说,“真是太有哲理了。老师,我真佩服你。”其实生活处处有哲学。只有我们注意观察,认真思考会发现更多的哲理。通过多次这样教育,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从提高了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三)用哲学中的创新思维教育学生要敢于创新。正所谓教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屮,通常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笔者有时却反其而行Z,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来回答或者指导学生回答。例如有位学生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错?唯心主义就完全错误吗?笔者对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表示赞许,赞扬他敢于挑战。并解释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所以才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不断地去发展和完善。唯心主义也并非完全错误,它承认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错误在于夸大了它的能力作用。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以前我们也没有想过。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这样的授课方法无形屮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也给了教师新的思维空间。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从而使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三、用“用哲学去教哲学”教学法的反思用哲学思维去教哲学教学法,是哲学思想在教学屮的体现,通过创造-•种情境或利用教学契机,激趣导学,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去学习课本知识,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屮,培养阅读能力、认知力、思维能力。激发学牛学习哲学的兴趣。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达到教学的“三维”Fl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者也觉得比较轻松,在整个教学过程屮,起组织、参与、指导和促进学习的作用。而避免了满堂灌带来的教者声嘶力竭和学生的厌学情绪的发生。笔者应用这一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应用此法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者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博古通今,做到具体的事例信手拈来,并要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应用此法的关键在于,教者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注:本文是根据本人教学实践撰写,请老师们指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