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计学 简答题 整理
统计学简答题第一章1.统计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统计一词包含三个含义:统计数据、统计活动和统计学。统计的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就是围绕研究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去获取真实客观的有关统计数据,做出必要的统计分析,以了解和认识事物的真相。2.什么是统计学?有哪些性质?统计学是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学科。统计学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就其学科范畴而言,具有方法型、层次性和通用性的特点;就其研究方式而言,具有描述性和推断性的特点。3.总体、样本、个体三者的关系如何?试举例说明。概念:总体就是统计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由所有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有时也称母体。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也称子样。组成总体的每个个别事物就称为个体,也称总体单位。总体与个体的关系:1.总体的容量随着个体数的增减可变大变小。2.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中的个体可以发生变化。3.随着研究范围的变化,总体和个体的角色可以变换。样本和总体的关系:1.总体是所要研究的对象,而样本则是所要观测的对象,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和缩影。2.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3.总体和样本的角色是可以改变的。4.如何理解标志、指标、变量三者的含义?试举例说明。标志是用于描述或体现个性特征的名称,如某人是男性,教师。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以及数值,如09年全国人口13亿。从狭义上看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从广义上看变量不仅指可变数量标志也包括可变的品质标志,因此可变标志就是变量。5.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有哪些表现形式?试举例说明。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统计指标构成,但并不是单个指标的简单组合,而是各个指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表现形式:1.数学等式关系2.相互补充关系3.相关关系4.原因、条件、结果关系第二章1.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有什么本质区别?试举例说明。\n概率抽样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即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已知的、非零的概率被抽取到样本中。非概率抽样是凭人们的主观判断或根据便利性原则来抽取样本,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可能性是难以用概率来表示和计算的。2.统计数据整理有哪些基本步骤?整理方案的设计数据预处理统计分担和汇总(关键步骤)整理数据的显示整理数据的保存与公布3.如何理解统计分组的含义和性质?含义: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事物本身的特点选择一定的标志(一个或多个),将研究现象总体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或类的一种统计研究方法。性质:1.统计分组兼有分和合的功能2.统计分组必须遵循互斥原则和穷尽原则3.统计分组目的是要使组内同质,组间异质4.统计分组在某一标志的组间异质的同时却可能掩盖其他标志的组间差异5.统计分组关键选择分组标志划分各组界限第三章1.什么是平均指标?有什么作用?常用的平均数有哪些?平均指标是将变量的各变量值差异抽象化、以反映变量值一般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指标,反映变量分布中心值或代表值的指标。作用:1.通过反映变量分布的一般水平,帮助人们对研究现象的一般数量特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2.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对不同空间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消除因总体规模不同而不能直接比较的因素,以反映他们之间总体水平上存在的差距,进而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3.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对某一现象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以说明这种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或规律性。4.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或进行数量上的推算。5.平均指标还可以作为研究和评价事物的一种数量标准或参考。常用平均数:1.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2.位置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众数)2.什么是离散指标?有什么作用?常用的离散指标有哪些?离散指标就是反映变量值变动范围和差异程度的指标即反映变量分布中各变量值远离中心值或代表值程度的指标,也称为变异指标或标志变动度指标。\n作用:1.可以用来衡量和比较平均数的代表性。2.可以用来反映各种现象活动过程的均衡性、节奏性或稳定性。3.为统计推断提供依据。常用离散指标:全距(也称极差)、四分位差、异众比率、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等3.如何反映变量分布的形状?偏度系数反映变量分布偏斜程度的指标,偏度系数可以告诉我们变量分布是左偏还是右偏,即受低端变量值的影响大还是受高端变量值的影响大。峰度系数反映变量分布陡峭程度的指标,峰度系数可以告诉我们分布是尖陡还是扁平,即频数分布绝大部分集中于众数附近还是各变值的频数相差不大。第四章1.什么是抽样分布?它受哪些因素影响?抽样分布就是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它由样本统计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和与之对应额概率所组成。影响因素:总体分布、样本容量、抽样方法、抽样的组织形式、估计量构造2.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非全面性和随机性所引起的偶然性误差,就是因抽样估计值随样本不同所造成的误差。非抽样误差是由随机抽样的偶然性因素以外的原因引起的误差,是非抽样调查所特有的。第七章1.什么是相关关系?它与函数关系有何不同?相关关系也称统计相关,指现象之间存在的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函数关系中,当某一变量或某些变量取任意一个值时,另一个都会有一个确定值与之严格相关并且这种对应关系可以用一个表达式来反映。相关关系中,这种数量变化关系严格一一对应,变量数值确定时,另一个变量可能有多个可能的数值与之相对应,这些值围绕着他们的平均数上下波动。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有何区别与联系?相关关系:广义上讲,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现象之间数量上的不确定性依存关系进行的统计分析。\n回归分析: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数量变动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以便对因变量进行估计或预测的统计分析方法。区别:1.回归分析必须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其中一个为因变量其余为自变量,相关关系可以不区分。2.在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要求都是随机的,而在回归分析中,要求因变量是随机的。而自变量的值是给定的。3.若变量之间互为因果,或是没有明显因果关系,则可以求出两个回归方程,对于相关分析来说,两个变量之间只能求出一个相关系数。4.回归方程有较强的应用性。联系:相关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变量间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和密切程度,而回归分析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现象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第八章1.序时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有何异同?相同点:均能消除数量上的差异,反映一般水平。不同点:动态平均数是统一现象不同时间上指标数值的平均,消除的是该现象在不用时间上的数量差异;综合说明现象在一段时间的一般水平。静态平均数是同一时间上总体各单位数值的平均,消除的是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综合说明总体各单位的一般水平。2.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有哪些区别?时期数列是指同类的时期指标按时间前后顺序形成的数列,数列中的各期指标值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累计达到的总量。时点数列是指时点指标按时间前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统计数列,其指标反映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或某一瞬间所达到的水平。区别:1.时期数列中不同时间的指标数值可以累计,时点数列则相反。2.时期数列指标值的大小和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时期越长,数值越大。时点数列指标数值的大小和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3.时期数列指标值一般是通过连续登记获得的,时点指标的数值一般是通过不连续登记取得的。3.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报告期前一期水平之比,反映现象逐期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定基发展速度(总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相对程度。关系:1.定期发展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2.相邻的两个定基发展速度的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n第九章1.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它与指数化因素有什么关系?该如何选择同度量因素?试举例说明。同度量因素就是使若干由于度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可以加总和比较而使用的媒介因素。与指数化因素的关系:1.指数化因素与同度量因素的区分是相对的,实际上他们互为同度量因素。2.同度量因素的时间或空间必须加以固定,只有这样才能反映指数化因素的变化情况。3.同度量因素在起到同度量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加权作用。4.必须注重各因素的内在联系关系来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性质(数理化因素还是质量化因素)。2.什么是统计指数体系?它有哪些构建的基本原则?有什么作用?统计指数体系就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具有内在本质联系的统计指数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基本原则:1.统计指数体系中的各个指数之间必须保持等式关系,以便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进行因素分析。2.在利用统计指数体系进行多因素分析时,必须分清各个因素(指标)的性质,即科学区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以便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编制各相关的指数。3.为了保持与统计指数一般编制原则的一致性,在一个统计指数体系中,质量指标指数采用派氏形式,数量指标指数采用拉式。作用:1.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对复杂显现那个总体的数量变化,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进行因素分析,说明现象总变动中的各个影响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影响程度。2.利用指数体系中各个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由已知的统计指数去推算未知的指数。第一章1.统计数据:即统计信息,是指通过统计工作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资料的总称。2.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指系统地阐述统计实践活动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的理论。它是一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论科学。3.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客观事物中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4.统计学包括商务管理统计的研究对象特点:数量性(基本特点)总体性、变异性。5.商务管理统计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对比分析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动态测定法6.统计总体:又称“调查总体”简称“总体”,在数理统计中又称母体,与样本相对应。凡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构成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其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客观性:即统计总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能实际观察到的。同质性:即构成统计总体的所有单位至少具有某一个共同性质是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变异性:即构成统计总体的各总单位至少在某一性质上具有共同特征外,在其他性质上具有差异性,变异性是统计研究重点。.\n7.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基本单位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或个体,它是各项统计特征的原始承担者。8.统计总体分类:按其包含的单位数是否可计分为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按总体单位的形态分为实体总体和行为总体。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是由总体单位组成,总体单位是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标志:表示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如性别、年龄、籍贯、企业所有制、规模等。标志表现:即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标志的分类:根据标志表现的形式不同。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现。按照各总体单位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不变标志: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总体中各总体单位都相同。可变标志: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总体中各总体单位不尽相同。总体单位和标志的关系: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对总体单位的特征描述,依附于某个总体单位的标志可以有多个。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具有的数量特征的名称,包括6个构成要素:时间,空间,指标名称,数值,计量单位,计算方法。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的关系:区别: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具有数量性,标志则不一定,数量标志具有,品质标志不具有。联系:指标值最初由标志汇总;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标志和指标存在互换关系。统计指标的种类:按其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关系:数量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的基础,质量指标往往是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的结果。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按其作用或功能不同划分为描述指标、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第二章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被调查单位搜集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基本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统计调查种类: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二)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其中专门调查又包括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定期搜集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分为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按填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统计报表和综合统计报表。\n统计调查方案:确定统计调查目的(确定统计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确定统计调查项目(确定统计调查时间和期限(确定调查地点和合适的调查方法(调查的组织工作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法: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调查者通过事先统一设计的问卷来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征询意见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第三章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或对已初步加工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的综合资料,以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工作过程。统计整理的步骤1).对搜集到的统计资料进行全面审核;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统计分析的需要,对统计资料进行划类分组;汇总计算,得到反映各组或总体的各种指标;编制统计表、统计图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志将总体区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组成部分(小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作用:a.划分现象的类型。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在于区分现象的质。反映现象内部结构。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方法有相关与回归分析法、指数因素分析法。分组分析法等。变量数列的编制步骤: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计算全距,确定组数、组距、组限根据分组整理成频数分布表分组标志:即将同质总体区分为不同组的标准或依据,其选择是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原则:a.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分组标志。b.要选择最能反映现象本质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c.要考虑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经济状况以及标志内涵的变化来选择分组标志。5.统计分组的类型:a.按品质标志分组。是指选择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进行分组。能直接反映事物间质的差别,给人以明确、具体的概念。b.按数量标志分组。是指选择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进行分组。(1)单项式分组(用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小)和组距式分组(2)等距分组和等距分组(3)组中值c.分组界限的确定8.分配数列:又称分布数列、次数分布,是指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的数列。9.统计表:是用来表示经过汇总加工后的综合统计资料的一种表格形式。10.统计图:是把数据资料以图示的形式表达,利用点的位置、曲线的变化、直条的长短和面\n积的大小等各种几何图形来表达统计资料和指标,更直观地反映出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分布情况、发展变化趋势等特征,易于比较、理解和记忆,留下明晰和深刻的印象。第四章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2相对指标:是用两个有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综合指标。3平均指标:是指在同质总体内将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4变异指标: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差别大小的程度,又称离散程度或离中程度。反映社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及协调性。是评价平均指标代表性。第五章1时间数列:又称时间序列或动态数列,是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时间上变化发展的一系列同类的统计指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数列。时间数列的意义——分析过去(描述动态变化);认识规律(揭示变化规律);预测未来(未来的数量趋势)2时间数列的种类:1)按统计指标的性质分类: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2)按数据的性质分类:随机性时间数列、平稳性时间数列、趋势行时间数列、季节性时间数列3.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区别:a.时期指标具有连续性,反之。b,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可以累计相加,反之。时期指标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反之。3时间数列的发展水平指标:1)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水平。发展水平一般是指时间数列中的每个总量指标的数值,反映的是某种社会现象在各个不同时间所达到的水平。根据所处位置不同,有最初水平、最末水平、中间各项水平、基期水平和报告期水平之分。平均发展水平是用以反映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一般水平的指标。2\n)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增长量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它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平均增长量,从广义上说它是一种序时平均数,即逐期增长量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反映现象平均增长水平。4.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的异同:两者都是将现象的个别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地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区别是:(1)平均发展水平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上发展水平的平均,从动态上说明其在某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一般水平,它是根据动态数列来计算的;一般平均数是同质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得平均,从静态上说明其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它是根据变量数列来计算的。(2)平均发展水平是对同一现象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差异的抽象化,而一般平均数是对同一时间总体某一数量标志值差异的抽象化。5.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1)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2)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6.长期趋势时间数列:长期趋势就是指某一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发展变化的趋势。(向上或向下变化)7.季度变动时间序列:研究季节变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认识它、掌握它,从而克服由于季节变动而引起的不良影响,以便为合理组织生产、安排人民生活提供资料。注意:测定季节变动的资料时间至少要有三个周期以上,如季节资料,至少要有12季,月度资料至少要有36个月等,以避免资料太少而产生偶然性。8.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一)长期趋势。是指现象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所表现的沿着某一方向的持续发展变化,常用T表示。(二)季节变动。S表示。对一年或更短时间内由于社会、政治、经济、自然因素影响,形成的以一定时期为周期的有规则的重复变动。(三)循环变动。指某种现象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呈现出的有一定规律性的周期性波动,用C表示。(四)不规则变动。指现象受众多偶然因素影响,而呈现的无规则变动,用I表示。第六章1统计指数:广义指数是指一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相对数,包括动态相对数、比较相对数、计划完成相对数等。狭义指数是一种特定的相对数,即专门用来综合说明那些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相对数。2综合指数:利用同度量因素计算的总指数称为综合指数3平均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平均数,它是先计算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指数平均而计算的总指数。4指数体系——因素分析法的基础:统计上把互相联系的指数所构成的体系,叫做指数体系。5指数因素分析法:是根据指数法的原理,在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变动时,为了观察某种因素变动的影响而将其余因素固定下来,如此多次分析,逐项替代的方法。它的任务是测定和分析每个因素的变动对现象总变动的影响。\n因素分析的步骤:首先,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诸因素客观存在的经济联系,列出经济关系式。然后,将经济关系式转换成指数体系。最后,从相对和绝对两个方面进行因素分析。在分析诸因素变动对现象总变动的影响时,既要看相对数,又要看绝对值,把相对分析和绝对分析结合起来,并加以文字加以说明。第七章1抽样调查: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以被抽取的那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为代表,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推断分析。特点:节省、灵活;结果准确;遵循随机原则,误差可控。2抽样推断中几个基本的概念:1)全及总体和抽样总体。A.全及总体简称总体,是指所要研究对象的全体,总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组成的。B.抽样总体简称样本,是从全及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部分单位的集合体。2)全及指标和抽样指标A.根据全及总体各个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特征计算的、反映总体某种特性的综合指标B.由抽样总体各个标志值或标志特征计算的综合指标第八章1相关关系的概念(一)函数关系。它反映着现象之间存在着严格的依存关系,也就是具有确定性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可用一个数学表达式反映出来。(二)相关关系。它反映着现象之间的数量上不严格的依存关系,也就是说两者之间不具有确定性的对应关系2相关分析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是两个方面:一方面,研究现象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即相关分析;另一方面,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即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的基本方法:相关表分析法、相关图分析法、相关系数分析法3回归分析:将具有相关关系的现象的变动转变为函数关系,并建立变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来研究变量之间数量变动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4.估计标准误差:就是用来说明回归方程推算结果的准确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以绝对值表示,其数值越小,说明推算结果的准确程度越高,回归直线的代表性也越大。5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是相辅相成的。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及其密切程度的分析。回归分析是指将相关现象的关系转变为函数关系,并建立变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来研究变量之间数量变动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互相依存关系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般先进行相关分析,进而决定是否要进行回归分析。可以说相关分析时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但相关分析可以不分自变量和因变量,而进行回归分析时,则必须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当自变量与因变量位置互换时所得到的回归方程则不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