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4 发布 |
- 37.5 KB |
- 8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考试必备-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68898884868775737268758297588154797695767160906576727685899264578381787772617081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解:(1)成绩职工人数频率(%)60分以下60-7070-8080-9090-10036151247.51537.53010合计40100(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品种价格(元/斤)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量(万斤)甲乙丙1.21.41.51.22.81.5211合计—5.54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解:品种价格(元)X甲市场乙市场成交额成交量成交量成交额\nmm/xfxf甲乙丙1.21.41.51.22.81.51212112.41.41.5合计—5.5445.3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甲市场平均价格(元/斤)乙市场平均价格(元/斤)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3.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日产量(件)工人数(人)1525354515383413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解:(1)(件)(件)(2)利用标准差系数进行判断:因为0.305>0.267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4.某工厂有15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出50个工人作为样本,调查其月平均产量水平,资料如下:\n日产量(件)524534540550560580600660工人数(人)469108643要求:(1)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抽样平均误差(重复与不重复)(2)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区间。解:(1)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2)抽样极限误差=2×4.59=9.18件总体月平均产量的区间:下限:△=560-9.18=550.82件上限:△=560+9.18=569.18件总体总产量的区间:(550.82×1500826230件;569。18×1500853770件)5.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t=2)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3)如果极限误差为2.31%,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解:(1)样本合格率p=n1/n=190/200=95%抽样平均误差=1.54%(2)抽样极限误差Δp=t·μp=2×1.54%=3.08%下限:△p=95%-3.08%=91.92%上限:△p=95%+3.08%=98.08%则:总体合格品率区间:(91.92%98.08%)\n总体合格品数量区间(91.92%×2000=1838件98.08%×2000=1962件)(3)当极限误差为2.31%时,则概率保证程度为86.64%(t=Δ/μ)6.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月 份产量(千件)单位成本(元)123456234345737271736968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解:计算相关系数时,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不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考虑到要配和合回归方程,所以这里设产量为自变量(x),单位成本为因变量(y) 月 份n产量(千件)x单位成本(元)yxy123456234345737271736968491691625532951845041532947614624146216284219276340合计2142679302681481 (1)计算相关系数: 说明产量和单位成本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 (2)配合回归方程 y=a+bx\n =-1.82 =77.37 回归方程为:y=77.37-1.82x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1.82元 (3)当产量为6000件时,即x=6,代入回归方程: y=77.37-1.82×6=66.45(元)7.根据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n=7=1890=31.12=5355002=174.15=9318要求:(1)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3)当销售额为500万元时,利润率为多少?解:(1)配合直线回归方程:y=a+bxb===0.0365a===-5.41则回归直线方程为:yc=-5.41+0.0365x(2)回归系数b的经济意义:当销售额每增加一万元,销售利润率增加0.0365%(3)计算预测值:当x=500万元时yc=-5.41+0.0365=12.8%8.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商品单位销售量单价(元)基期计算期基期计算期甲乙件公斤50150601608121014要求:(1)计算两种商品销售额指数及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2)计算两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及由于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3)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解:(1)商品销售额指数=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元\n(2)两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元(3)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元9.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和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如下:商品单位销售额(万元)1996年比1995年销售价格提高(%)1995年1996年甲乙米件12040130361012要求:(1)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减少)的支出金额。解:(1)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万元(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而从资料和前面的计算中得知:所以:商品销售量总指数=,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减少的支出金额:-\n10.已知两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表:品名单位销售额(万元)2002年比2001年销售量增长(%)2001年2002年电视自行车台辆500045008880420023-7合计-950013080-要求:(1)计算销售量总指数;(2)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减少)的支出金额。(3)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解:(1)销售量总指数(2)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多支付金额=10335-9500=835(万元)(3)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参见上题的思路。通过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与调和平均数指数公式之间的关系来得到所需数据。11.某地区1984年平均人口数为150万人,1995年人口变动情况如下:月份1369次年1月月初人数102185190192184计算:(1)1995年平均人口数;(2)1984-1995年该地区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解:(1)1995年平均人口数=181.38万人(2)1984-1995年该地区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n12.某地区1995—1999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年份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粮食产量(万斤)434472516584618要求:(1)计算各年的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2)计算1995年-1999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和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3)如果从1999年以后该地区的粮食产量按8%的增长速度发展,2005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解:(1)年份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粮食产量(万斤)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434----472108.76108.763838516109.32118.894482584113.18134.5668150618105.82142.4034184平均增长量=(万斤)(万斤)(2)平均发展速度(3)=980.69(万斤)13、甲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302642413644403737254529433136364934473343384232343846433935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和标准差。解:(1)次数分配表如下:按加工零件数分人数(人)比率(%)\n25—3030—3535—4040—4545—503698410203026.6713.33合计30100(2)=(27.5*3+32.5*6+37.5*9+42.5*8+47.5*4)/30=38.17(件)=5.88(件)14.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品种价格(元/斤)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量(万斤)甲乙丙1.21.41.51.22.81.5211合计—5.54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解:甲市场的平均价格:=5.5/4=1.375(元/斤)乙市场的平均价格:=5.3/4=1.325(元/斤)原因:甲市场价格高的成交量大,影响了平均价格偏高。这是权数在这里起到权衡轻重的作用。15.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日产量(件)工人数(人)10——2020——3030——4040——5015383413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解:乙小组的平均日产量=2950/100=29.5(件/人)\n乙小组的标准差=8.98(件/人)乙小组=9.13/28.7=30.46%甲小组=9.6/36=26.67%所以标准差系数较小的甲小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具有代表性。16.某工厂有15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50个工人作为样本,调查其月平均产量水平,资料如下:日产量(件)524534540550560580600660工人数(人)469108643要求:(1)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抽样平均误差(重复和不重复)(2)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区间。解:(1)平均日产量=560(件/人)标准差=32.45(件/人)重复抽样抽样误差:=4.59(件/人)不重复抽样抽样误差:=4.51(件/人)(2)极限误差:、t=2;估计范围:该厂月平均产量区间范围分别为[550.82,569.18]和[550.98,569.02]该厂总产量范围分别为[826230,853770]和[826470,853530]17.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95%及其抽样平均误差。(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t=2)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解:(1)P=95%,=1.54%(2)、t=2;合格品率范围[91.92%,98.08%],合格品数量范围[1839,1962]18.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月 份产量(千件)单位成本(元)12237372\n3456434571736968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解:(1)设产量为自变量x,单位成本为因变量y,产 量(千件)x单位成本(元)yxy273453291463729518421647116504128437395329219469164761276568254624340合计:2142679302681481所需合计数如下:=1481=79=21=30268=426=-0.909,为高度负相关。(2)①建立直线回归方程:令y=a+bx;②所以b=-1.82a=77.36元;③回归方程为:y=77.36-1.82x当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1.82元。(3)预测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y=77.36-1.82×6=66.44(元)19.某企业生产两种产品的资料如下:产品单位产量单位成本(元)基期计算期基期计算期\n甲乙件公斤50150601608121014要求:(1)计算两种产品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2)计算两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影响总成本的绝对额;(3)计算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及由于单位成本影响总成本的绝对额。解:(1)总成本指数=129.09%,=640(2)产量总指数=109.09%,=200(3)单位成本总指数=118.33%,=44020、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产品名称总生产费用(万元)报告期比基期产量增长(%)基期报告期甲乙丙50455045404815125试计算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总生产费用。解:产量总指数=160.4/145=110.62%,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总生产费用=15.4(万元)21、某工业企业资料如下:指标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工业总产值(万元)180160200190月末工人数(人)600580620600试计算:(1)第三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2)第三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解:(1)三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550/1800=0.306(万元/人)\n(2)三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3×0.306=0.92(万元/人)22、某百货公司各月商品销售额及月末库存资料如下:3月4月5月6月销售额180260280296库存额46655576计算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商品流转次数和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次数。解:(1)二季度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836/181=4.62(次)(2)二季度平均商品流转次数=3×4.62=13.86(次)23.某地区1984年平均人口数为150万人,1995年人口变动情况如下:月份1369次年1月月初人数102185190192184计算:(1)1995年平均人口数;(2)1984-1995年该地区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解:(1)=181.21(万人)(2)=1.73%24.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年份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粮食产量(万斤)300472560450700要求:(1)计算各年的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2)计算1995年-1999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和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3)如果从1999年以后该地区的粮食产量按8%的增长速度发展,2005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解:(1)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粮食产量300472560450700增长量逐期累积-1728890250-172260150400发展速度(%)环比-157.33118.6480.36155.56定基-157.33186.67150233.33\n(2)年平均增长量=(700-300)/4=100(万斤)平均发展速度==123.59%(3)=1110.81(万斤)25.根据所给资料分组并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根据整理表计算算术平均数。如: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30264241364440374335372545294331364934473343384232253046293438464339354048332728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的平均日产零件数。解:(1)将原始资料由低到高排列:25252627282929303031323333343435353636373738383940404142424343434344454646474849编制变量数列:按日产量分组(件)工人数(人)各组工人所占比重(%)25~3030~3535~4040~4545~5078910617.520.022.525.015.0合计40100.0(2)平均日产量====37.5(件/人)26.根据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指标、计算变异指标比较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如: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日产量(件)工人数(人)1525354515383413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解:(1)(件)(件)(2)利用标准差系数进行判断:\n因为0.305>0.267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27.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计算平均数(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根据要求进行平均数(成数)的区间估计。如:第一种例题:某工厂有15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出50个工人作为样本,调查其月平均产量水平,资料如下:日产量(件)524534540550560580600660工人数(人)469108643要求:(1)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抽样平均误差(重复与不重复)。(2)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区间。解:(1)样本平均日产量==560(件)重复抽样:(件) 不重复抽样:4.51(件) (2)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t=1.96抽样极限误差=1.96×4.59=9(件)月平均产量的区间:下限:△=560-9=551(件)上限:△=560+9=569(件)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总产量的区间:(551×1500=826500件;569×1500=853500件)第二种例题: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t=2)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3)如果极限误差为2.31%,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解:(1)样本合格率p=n1/n=190/200=95%抽样平均误差=1.54%(2)抽样极限误差Δp=t·μp=2×1.54%=3.08%下限:△p=95%-3.08%=91.92%上限:△p=95%+3.08%=98.08%则:总体合格品率区间:(91.92%98.08%)总体合格品数量区间(91.92%×2000=1838件98.08%×2000=1962件)(3)当极限误差为2.31%时,则概率保证程度为86.64%(t=Δ/μ)28.计算相关系数;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指出回归系数的含义;利用建立的方程预测因变量的估计值。如:某企业今年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月份产量(千件)单位成本(元)123234737271\n456345736968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解:计算相关系数时,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不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考虑到要配和合回归方程,所以这里设产量为自变量(x),单位成本为因变量(y) 月 份n产量(千件)x单位成本(元)yxy123456234345737271736968491691625532951845041532947614624146216284219276340合计2142679302681481 (1)计算相关系数: 说明产量和单位成本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 (2)配合回归方程 y=a+bx =-1.82 =77.37 回归方程为:y=77.37-1.82x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1.82元 (3)当产量为6000件时,即x=6,代入回归方程: y=77.37-1.82×6=66.45(元)29.计算总指数、数量指数及质量指数并同时指出变动绝对值、计算平均数指数。如: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和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如下:商品单位销售额(万元)2005年比2004年销售价格提高(%)2004年2005年甲乙米件12040130361012要求:(1)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减少)的支出金额。解:(1)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万元)\n(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而从资料和前面的计算中得知:(万元)(万元)所以:商品销售量总指数=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减少的支出金额=-(万元)30.根据资料计算各种发展速度(环比、定基)及平均增长量指标;根据资料利用平均发展速度指标公式计算期末水平。如: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年份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粮食产量(万斤)434472516584618要求:(1)计算各年的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2)计算2001年-2005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和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3)如果从2005年以后该地区的粮食产量按8%的增长速度发展,2011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解:(1)年份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粮食产量(万斤)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逐期增长量(万斤)累积增长量(万斤)434----472.00108.76108.7638.0038.00516.00109.32118.8944.0082.00584.00113.18134.5668.00150.00618.00105.82142.4034.00184.00平均增长量=(万斤)(万斤)(2)平均发展速度(3)=980.69(万斤)3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68898884868775737268758297588154797695767160906576727685899264578381787772617081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n(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解:(1)成绩职工人数频率(%)60分以下60-7070-8080-9090-1003615124 7.515.037.530.010.0合计40100.0(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32.某自行车公司下属20个企业,2005年甲种车的单位成本分组资料如下:甲种车单位成本(元/辆)企业数(个)各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200-220220-240240-260512 3404515试计算该公司2005年甲种自行车的平均单位成本。解:甲种车单位成本(元/辆)组中值(x)(元/辆)企业数(个)各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f/∑f)x.f/∑f(元/辆)200-220220-240240-260210230250512340451584.0103.537.5合 计—20100225.0平均单位成本===225(元/辆)33.某月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组中值(x)(件/人)产量(m)(件)50-6060-7070-8080-9090以上556575859582506500525025501520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解:列计算表如下:按工人劳动生产率组中值(x)产量(m)人数(m/x)\n分组(件/人)(件/人)(件)(人)50-6060-7070-8080-9090以上556575859582506500525025501520150100703016合计—24070366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件/人)34.2006年6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品种价格(元/斤)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量(万斤)甲乙丙1.21.41.51.22.81.5211合计—5.54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解:品种价格(元)(x)甲市场乙市场成交额成交量成交量成交额(m)(m/x)(f)(xf)甲乙丙1.21.41.51.22.81.51212112.41.41.5合计—5.5445.3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甲市场平均价格(元/斤)乙市场平均价格(元/斤)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价格较低的甲品种,乙市场成交量是甲市场的2倍,价格较高的乙品种,甲市场成交量是乙市场的2倍,所以甲市场平均价格比乙市场平均价格高。35.从某年级学生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40名学生,对统计学原理课的考试成绩进行检查,得知其平均分数为78.75分,样本标准差为12.13分,试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年级学生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缩小一半,应抽取多少名学生?解:n=40x=78.56σ=12.13t=2(1)=(分)\n△x=tμx=2×1.92=3.84(分)全年级学生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是:x-△x≤X≤x+△x78.56-3.84≤X≤78.56+3.8474.91≤X≤82.59(2)将误差缩小一半,应抽取的学生数为:(人)36.根据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n=7=1890=31.12=5355002=174.15=9318要求:(1)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3)当销售额为500万元时,利润率为多少?解:(1)配合直线回归方程:y=a+bxb===0.0365a===-5.41则回归直线方程为:yc=-5.41+0.0365x(2)回归系数b的经济意义:当销售额每增加一万元,销售利润率增加0.0365%(3)计算预测值:当x=500万元时yc=-5.41+0.0365=12.8%37.某企业生产两种产品的资料如下:产品单位产量单位成本(元)基期计算期基期计算期甲乙件公斤50150601608121014要求:(1)计算两种产品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2)计算两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影响总成本的绝对额;(3)计算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及由于单位成本影响总成本的绝对额。解:(1)商品销售额指数=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元)(2)两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元)(3)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元)\n38.某地区1994年平均人口数为150万人,2005年人口变动情况如下:月份1369次年1月月初人数102185190192184要求:(1)2005年平均人口数;(2)1994-2005年该地区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解:(1)2005年平均人口数=181.38(万人)(2)1994-2005年该地区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39.某企业总产值和职工人数的资料如下:月份3456月总产值(万元)1150117012001370月末职工人数(千人)6.56.76.97.1试计算该企业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全员劳动生产率解:根据公式 (万元)(千人)第二季度月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为(万元/千人)=1833.33(元/人)40.某企业各年产品总成本资料如下:年份总成本(万元)19961997199819992000257262268273278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2002年总成本。年份t总成本ytty12345257262268273278149162525752480410921390151338554067\nb=a=(万元)\n经济数学基础微分函数一、单项选择题1.函数的定义域是(D).A.B.C.D.且2.若函数的定义域是[0,1],则函数的定义域是(C).A.B.C.D3.下列各函数对中,(D)中的两个函数相等.A.,B.,+1C.,D.,4.设,则=(A).A.B.C.D.5.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C).A.B.C.D.6.下列函数中,(C)不是基本初等函数.A.B.C.D.7.下列结论中,(C)是正确的.A.基本初等函数都是单调函数B.偶函数的图形关于坐标原点对称C.奇函数的图形关于坐标原点对称D.周期函数都是有界函数8.当时,下列变量中( B)是无穷大量. A. B. C. D.9.已知,当( A)时,为无穷小量. A. B. C. D.10.函数在x=0处连续,则k=(A).A.-2B.-1C.1D.211.函数在x=0处( B). A.左连续 B.右连续 C.连续 D.左右皆不连续12.曲线在点(0,1)处的切线斜率为(A)A.B.C.D.\n13.曲线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 A). A.y=x B.y=2x C.y=x D.y=-x14.若函数,则=(B).A.B.-C.D.-15.若,则(D).A.B.C.D.16.下列函数在指定区间上单调增加的是(B).A.sinxB.exC.x2D.3-x17.下列结论正确的有(A).A.x0是f(x)的极值点,且(x0)存在,则必有(x0)=0B.x0是f(x)的极值点,则x0必是f(x)的驻点C.若(x0)=0,则x0必是f(x)的极值点D.使不存在的点x0,一定是f(x)的极值点18.设需求量q对价格p的函数为,则需求弹性为Ep=(B).A.B.C.D.19.函数的定义域是(D).A.B.C.D.且20.函数的定义域是(C)。A.B.C.D21.下列各函数对中,(D)中的两个函数相等.A.,B.,+1C.,D.,22.设,则=(C).A.B.C.D.23.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C).A.B.C.D.24.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D).A.B.C.D.\n25.已知,当( A)时,为无穷小量.A. B. C.D.26.函数在x=0处连续,则k=(A).A.-2B.-1C.1D.227.函数在x=0处连续,则(A).A.1 B.0 C. 2 D.28.曲线在点(0,1)处的切线斜率为(A).A.B.C.D.29.曲线在点(1,2)处的切线方程为( B).A.B. C. D.30.若函数,则=(B).A.B.-C.D.-31.下列函数在指定区间上单调减少的是(D).A.sinxB.exC.x2D.3–x32.下列结论正确的有(A).A.x0是f(x)的极值点,且(x0)存在,则必有(x0)=0B.x0是f(x)的极值点,则x0必是f(x)的驻点C.若(x0)=0,则x0必是f(x)的极值点D.使不存在的点x0,一定是f(x)的极值点33.设需求量q对价格p的函数为,则需求弹性为Ep=(B).A.B.C.D.二、填空题1.函数的定义域是[-5,2]2.函数的定义域是(-5,2)\n3.若函数,则4.设函数,,则5.设,则函数的图形关于 y轴 对称.6.已知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函数为C(q)=80+2q,则当产量q=50时,该产品的平均成本为3.67.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180–4p,其中p为该商品的价格,则该商品的收入函数R(q)=45q–0.25q28. 1 .9.已知,当时,为无穷小量. 10.已知,若在内连续,则 2 . 11.函数的间断点是12.函数的连续区间是,,13.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斜率是14.函数y=x2+1的单调增加区间为(0,+)15.已知,则= 0 .16.函数的驻点是17.需求量q对价格的函数为,则需求弹性为18.已知需求函数为,其中p为价格,则需求弹性Ep=19.函数的定义域是.答案:(-5,2)20.若函数,则.答案:21.设,则函数的图形关于 对称.答案:y轴22.已知,当时,为无穷小量.答案:23.已知,若在内连续则 .答案2\n24.函数的间断点是 .答案:25.函数的连续区间是.答案:26.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斜率是.答案:.27.已知,则= .答案:028.函数的单调增加区间为.答案:(29.函数的驻点是 .答案:30.需求量q对价格的函数为,则需求弹性为。答案:三、计算题1.1.解===2.2.解:==3.3.解===22=44.4.解===25.\n5.解6.6.解==7.已知,求.7.解:(x)===8.已知,求.8.解9.已知,求;9.解因为所以10.已知y=,求.10.解因为所以11.设,求.11.解因为所以\n12.设,求.12.解因为所以13.已知,求.13.解14.已知,求.14.解:15.由方程确定是的隐函数,求. 15.解在方程等号两边对x求导,得故 16.由方程确定是的隐函数,求.16.解对方程两边同时求导,得=.17.设函数由方程确定,求.17.解:方程两边对x求导,得当时,\n所以,18.由方程确定是的隐函数,求.18.解在方程等号两边对x求导,得故19.已知,求.解:20.已知,求解:.21.已知,求;解:22.已知,求dy.解:dy=23.设y,求dy.解:24.设,求.解:四、应用题\n1.设生产某种产品个单位时的成本函数为:(万元),求:(1)当时的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2)当产量为多少时,平均成本最小?1.解(1)因为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分别为:,所以,,(2)令,得(舍去)因为是其在定义域内唯一驻点,且该问题确实存在最小值,所以当20时,平均成本最小.2.某厂生产一批产品,其固定成本为2000元,每生产一吨产品的成本为60元,对这种产品的市场需求规律为(为需求量,为价格).试求:(1)成本函数,收入函数;(2)产量为多少吨时利润最大?2.解(1)成本函数=60+2000.因为,即,所以收入函数==()=.(2)因为利润函数=-=-(60+2000)=40--2000且=(40--2000=40-0.2令=0,即40-0.2=0,得=200,它是在其定义域内的唯一驻点.所以,=200是利润函数的最大值点,即当产量为200吨时利润最大.3.设某工厂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000元,每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增加100元.又已知需求函数,其中为价格,为产量,这种产品在市场上是畅销的,试求:(1)价格为多少时利润最大?(2)最大利润是多少?3.解(1)C(p)=50000+100q=50000+100(2000-4p)=250000-400pR(p)=pq=p(2000-4p)=2000p-4p2利润函数L(p)=R(p)-C(p)=2400p-4p2-250000,且令=2400–8p=0得p=300,该问题确实存在最大值.所以,当价格为p=300元时,利润最大.(2)最大利润(元)4.某厂生产某种产品q件时的总成本函数为C(q)=20+4q+0.01q2(元),单位销售价格为p=14-0.01q(元/件),试求:(1)产量为多少时可使利润达到最大?(2)最大利润是多少?4.解(1)由已知利润函数\n则,令,解出唯一驻点.因为利润函数存在着最大值,所以当产量为250件时可使利润达到最大,(2)最大利润为(元5.某厂每天生产某种产品件的成本函数为(元).为使平均成本最低,每天产量应为多少?此时,每件产品平均成本为多少?5.解因为==()==令=0,即=0,得=140,=-140(舍去).=140是在其定义域内的唯一驻点,且该问题确实存在最小值.所以=140是平均成本函数的最小值点,即为使平均成本最低,每天产量应为140件.此时的平均成本为==176(元/件)6.已知某厂生产件产品的成本为(万元).问:要使平均成本最少,应生产多少件产品?6.解(1)因为====令=0,即,得=50,=-50(舍去),=50是在其定义域内的唯一驻点.所以,=50是的最小值点,即要使平均成本最少,应生产50件产品.7.设生产某种产品个单位时的成本函数为:(万元),求:(1)当时的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2)当产量为多少时,平均成本最小?解(1)因为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分别为:,所以,,(2)令,得(舍去)\n因为是其在定义域内唯一驻点,且该问题确实存在最小值,所以当20时,平均成本最小.8.某厂生产某种产品q件时的总成本函数为C(q)=20+4q+0.01q2(元),单位销售价格为p=14-0.01q(元/件),问产量为多少时可使利润达到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解由已知利润函数则,令,解出唯一驻点.因为利润函数存在着最大值,所以当产量为250件时可使利润达到最大,且最大利润为(元)9.某厂每天生产某种产品件的成本函数为(元).为使平均成本最低,每天产量应为多少?此时,每件产品平均成本为多少?解因为==()==令=0,即=0,得=140,=-140(舍去).=140是在其定义域内的唯一驻点,且该问题确实存在最小值.所以=140是平均成本函数的最小值点,即为使平均成本最低,每天产量应为140件.此时的平均成本为==176(元/件)10.某厂生产一批产品,其固定成本为2000元,每生产一吨产品的成本为60元,对这种产品的市场需求规律为(为需求量,为价格).试求:(1)成本函数,收入函数;(2)产量为多少吨时利润最大?解(1)成本函数=60+2000.因为,即,所以收入函数==()=.(2)因为利润函数=-=-(60+2000)=40--2000且=(40--2000=40-0.2令=0,即40-0.2=0,得=200,它是在其定义域内的唯一驻点.所以,=200是利润函数的最大值点,即当产量为200吨时利润最大.\n<<统计学>>中央电大期末复习资料(一)第二部分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一)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每题分,共分)1、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等三种涵义。()2、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分,共分)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A、数量特征和客观规律B、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C、数量关系和认识客体D、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2、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下述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调查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C、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三、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二个及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字母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分,共分)1、国家统计的职能有()A、信息职能B、咨询职能C、监督职能D、决策职能E、协调职能2、设产品的单位成本(元)对产量(百件)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76-1.85X,这表示A、产量每增加1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B、产量每减少1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C、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反方向变动D、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同方向变动E、当产量为200件时,单位成本为72.3元四、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在每小题的空格内。每空分,共分)1、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和▁▁。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五、简答题(每题分,共分)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2、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六、计算题(写出计算公式、计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小数)1、某学校进行一次英语测验,为了解学生的考试情况,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所得资料如下:2、考试成绩60以下3、60-7070-8080-9090-90-1004、学生人数5、106、207、228、409、8试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校学生英语考试的平均成绩的范围。(15分)2、为研究产品销售额和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某公司对所属7家企业进行调查,设产品销售额为X(万元),销售利润为Y(万元)。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计算,其结果如下:\n=795=72925=1065=121475=93200要求:(1)计算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2)配合销售利润对销售额的直线回归方程。(分)试题答案一、判断题(每题分,共分)1、√2、×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分)1、B2、B三、多项选择题(每题分,共分)1、ABC2、ACE四、填空题(每题分,共分)1、准确性、及时性2、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五、简答题(每题分,共分)1、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示。品质标志本身不能直接汇总为统计指标,只有对其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汇总综合才能形成统计指标即总体单位总量;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它们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总体单位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运作的结果。数量标志值可直接汇总综合出数量指标。2、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六、计算题(无计算公式、计算过程的酌情扣分。共分)1、(分) \n该校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的区间范围是:≤≤76.6-2.2754≤≤76.6+2.275474.32≤≤78.892、(分) (1)计算相关系数: γ=0.96,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2)编制直线回归方程: 求解参数a、b: = 回归方程为:第三部分试题类型大致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类。客观性试题包括填空、判断和选择题:(1)填空: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及简单的计算和应用。占全部试题10%。(2)判断题:通过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对题目作出正确的判断。占全部试题的10%。(3)单项选择及多项选择:前者是在列出的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答案,后者是在列出的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这部分内容包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计算公式的运用等。占全部试题的20%。主观性试题包括简答、计算题:\n(4)简答:考核对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掌握及应用程度。占全部试题的10%。(5)计算:考核对基本统计方法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占全部试题的50%。做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及主要计算过程。第四部分简答题1、简述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的区别;2、品质标志与质量指标有何不同?品质标志可否汇总为质量指标?;3、简述抽样调查的优点和作用;4、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5、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6、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可以有哪些分类?7、简述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8、抽样推断具有哪些特点?9、什么抽样误差?影响其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0、一般情况下,怎样根据经济内容确定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期?11、怎样区分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12、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什么不同?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D)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2.某市工业企业200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呈报时间规定为200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07春08秋)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A)A.它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类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C.数量标志具有标志值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有标志值4.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B)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C.调查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5.对一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B)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6.调查时间是指(A)A.调查资料所属时间B.进行调查的时间C.调查工作的期限D.调查资料报送时间(07秋)7.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数量标志分组(A)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企业工人性别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D.家庭按城镇分组(08春)8.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C)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C.人口按性别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10.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B)A.选择的分组标志性质不同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C.组数的多少不同D.组距的大小不同(07春)11.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B)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D另立一组(07秋)12.直接反应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13.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14.抽样误差是(C)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15.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A.平均数离差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07春)16.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06秋)17.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C)A.0≤ρ≤1B.-1<ρ<1C.-1≤ρ≤1D.-1≤ρ≤0(06秋)18.假如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C)\nA.微弱相关B.显著相关C.完全相关D.没有相关关系19.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B)A.不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复相关(07秋)20.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D)A.都是随机变量B.关系式对等的C.都是给定的量D.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06秋)21.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08春)22.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中指和(C)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07秋)多选题1.在工业普查中,(BCE)08秋07春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2.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AB)06秋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B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C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D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E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CE)07秋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C人的年龄是变量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E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4.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08春A.全部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生产设备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5.下面哪些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CDE)08秋07秋A、职工按工龄分组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E、人口按地区分组6.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ABDE)06秋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D就是组平均数E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租的组距来确定7.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BCD)08秋07春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8.下列是某地区经济发展数据指标,其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ABDE)07春A.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3:1B.人口出生率为14.3%C.粮食平均亩产量为500斤D.工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113%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00元9.计算变异指标可以(BDE)08春A.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B.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C.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E.说明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程度10.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ABE)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C、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11.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BC)08秋08春A.个体指数B.综合指数C.平均指数D.定基指数E.环比指数12.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BC)07春A.劳动生产率指数B.产量总指数C.销售量总指数D.价格总指数E.单位成本总指数13.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AD)06秋A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B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C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D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14.下列哪些条件下,加权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DE)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变量不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D各组次数都为1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15.在动态数列分析中,反应现象速度变化的指标是(BDE)07秋A发展水平B发展速度C平均发展水平D平均发展速度E增长量及平均增长量判断题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距和组限。\n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指标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样本指标值是一个随机变量。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小,组织方便,省时省力,所以调查项目可以多一些。对某事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报送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综合指数,需要采用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某年甲乙两地的社会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按照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1、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2、在统计调查过程中所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3、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4、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5、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6、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7、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 8、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9、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10、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11、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1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13、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14、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15、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16、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17、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18、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19、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20、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2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2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23、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24、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2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26、抽样平均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27、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28、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29、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30、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c的平均误差程度(√)3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32、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33、在单位成本指数中,Σq1p1/Σq1p0中,Σq1p1—Σq1p0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34、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35、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36、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37、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38、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39、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40、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41、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42、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43、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是年年相等.(√)44、某产品产量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的速度,平均来说是增长的,因此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也是年年上升的。(×)45、已知某市工业总产值1981年至1985年年增长速度分别为4%,5%,9%,11%和6%,则这五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97%。(×)46、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1.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查。(×)2.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分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以称为次数分布。()3.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变量安全相关,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5.动态数列是由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6.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7.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变形关系。(√)8.平均指标因素分析建立的指数体系由三个指数构成,即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变动影响指数。(√)9.若将某地区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10.是直接趋势的时间数列,其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同。(×)11.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12.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13.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动,只能采用综合指数的方法。(×)14.如果各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5%,销售量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指数不变。(×)\n15.若将某地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16.连续型变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17.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有三个:无偏性、可靠性、一致性。(×)18.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19.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两种方法,即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划分的。(√)20.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21.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22.负相关指的是因素标志与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是下降的。(×)23.根据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不能判断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24.设P表示单位成本,q表示产量,则∑p1q1—∑p0q1表示由于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1.简述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的区别并举例说明。答: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区别:(1)概念不同:品质标志是说明单位属方面特征;数量标志说明单位数量方面特征。(2)标志表现不同: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只能为文字,不能直接汇总成指标,只能对其表现相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而形成指标,数量标志的标志表现为数字,也叫标志值,能直接汇总成指标。例如:当某班级是总体而每一个学员是总体单位时,学生“姓名”是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现,如二号学生姓名叫李琴;而学生“身高”是数量标志,用数字来表示,如:二号学生身高为170公分(例如:当每一家工业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时,“企业经济类型”是品质标志,只能文字表现,如某企业经济类型是合资企业;而“企业工人数”则是数量标志,表现为数字,如某企业工人数是700人。)2.什么是统计指标?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的的区别和联系并举例说明。答: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或范畴。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的的区别如下:1)统计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种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2)如果说标志就是统计调查的项目,那么标志表现则是调查的结果。例如:学生的“成绩”是标志,而成绩为“90”分,则是标志表现。(例如:学生“姓名”是标志,而姓名叫“陈菲”,则是标志表现。)(例如:每个企业“总产值”是标志,而某企业去年总产值为“10亿”是标志表现)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联系表现为:(1)统计指标的指标值是由各单位的标志值汇总或计算得来的;(2)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简述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区别并举例说明。答: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1)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是总体和个体的关系:调查对象是调查目的所决定的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就是总体单位,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承担者,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是调查对象组成要素。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调查目的的变化二者可以互相转化;2)调查对象与填报单位的关系: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也是调查对象组成要素。3)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关系: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都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一致的:有时是一致的例:全国人口调查中,调查对象是全国总人口,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这时调查研究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而全国住户调查中,全部住户是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是户,填报单位是户,这时调查研究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又例如:在对某种工业企业设备使用情况调查中,调查对象是全部该种设备,调查单位是每一台设备,填报单位是每家工业企业,这时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而在对工业企业现况调查中,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是每家工业企业,填报单位是每家工业企业,这时调查研究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4.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并指出统计分组可以如何分类。答:1)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2)统计分组可以进行以下分类1)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复合分组3)按分组标志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变量分组5.简述变量(数量标志)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答:1)变量分组种类:有单项分组、组距式分组两种,而组距分组又有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组两种。2)单项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范围小的离散变量可采取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很大、变量值的项数又多的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可采取组距式分组8.简述抽样误差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答:1).抽样误差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2)影响因素有:1.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2.样本的单位数;3.抽样方法,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6.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的区别并举例说明。答: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的区别:1)子项与母项内容不同:结构相对指标同一总体中,各组总量与总体总量对比;而比例相对指标则是同一总体中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相对指标。2)说明问题不同:结构相指标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或结构情况;比例相对指标说明总体范围内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例如:在全国总人总体中,“女性所占比例”是结构指标,而“男女性别比”是比例指标(例如,在全国工业企业总体中,“工业企业所占的比重”是结构指标,而“轻工业企业数和重工业企业数之比”是比例指标)7.简述平均指标的特点和作用。答:1)平均指标是:用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相对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2)平均指标的特点:一、它把总体单位各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平均值与每个单位标志值不同。二、平均指标是个代表值,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的一般水平3)平均指标的作用:一、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二、、可以用来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总体中的发展水平,以说明生产水平、经济效益或工作质量的差距三、分析现象之间依存关系9.编制指数时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期?答: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基期。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计算期(或报告期)的。10.变异系数的概念及应用条件。答:变异系数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变异指标。它是通过变异指标中的全距、平均差或标准差与平均指标对比得到的。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由于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都是绝对指标,其数值大小不仅受到各单位标准值差异程度的影响,\n而且受到总体单位标志值本身水平高低的影响。所以在对比相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时,可以用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而对比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时,为了消除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就必须计算变异系数。11.相关的种类及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和判断标准。答:1、相关种类有:(1)按相关的程度可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2)按相关性质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3)按相关的形式可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4)按影响因素多少可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2、相关系数取值范围是在-1和+1之间,即-1≤γ≤1,当r>0时,表示x与y正相关,当r<0时,表示x与y负相关。3、相关系数判断标准是:当│γ│=1时,x与y完全相关;即两变量是函数关系;当│γ│=0时,x与yx与y不相关当│γ│<0.3时,微弱相关;当0.3<│γ│<0.5时,低度相关;当0.5<│γ│<0.8时,显著相关;当0.8<│γ│<0.1时,高度相关。12.简要说明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概念及特点答:时期数列:在动态数列中,每一指标反映是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则该动态数列称时期数列。其特点是:(1)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种各个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3)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包括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数列:在动态数列中,如果每一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刻上的总量,则该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其特点:1、数列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可以相加3、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无直接联系13.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答: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15.什么是抽样推断和其特点答: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特点:1)是有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14.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抽样调查的优点和作用?答: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的特点:(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其目的是要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2)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来抽选调查单位。所谓随机原则就是总体中调查单位的确定完全由随机因素来决定,单位中选与不中选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总体中每一单位都有同等的中选可能性。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体现在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抽样调查的作用: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困难解决的问题;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可以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抽样调查的优点有: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16.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抽样误差指由于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抽样误差之所以不同于登记误差和系统误差是因为登记误差和系统误差都属于思想、作风、技术问题,可以防止或避免;而抽样误差则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加以控制。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样本的单位数、抽样方法和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16.简述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答:(1)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普度程度或密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2)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和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那分子是分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17.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答:(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5)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18.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指数时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间?答: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娄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19.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答:单项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小的情况下采用。组距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很大,或连续变量的情况下采用。20.什么叫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答: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21.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计算结论相同和条件是什么?答:当数量指示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在采用基期总值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与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当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在采用报告期总值为权数的特定情况下与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22.简述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区别?答:(1)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具有连续性,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具连续性。(2)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可以累计相加,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能累计相加,时期指标,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指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23.统计普查有哪些主要特点和应用意义?答: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1)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因为普查的对象是时点现象,时点现象的数量在短期内往往变动不大,不需做连续登记。(2)普查是全面调查。它比任何其它调查方法都更能掌握全面、系统的,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3)普查能解决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指标内容比定期统计报表更广范、更详细,所以能取得更详尽的全面资料。(4)普查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不能经常进行。24.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答: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分配数列。分配数列包括两个要素: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25.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区别。\n答: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区别是:⑴子项与母项的内容不同,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的对比;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同类指标在空间上的对比。⑵说明问题不同,比例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比较相对指标说明现象发展的不均衡程度。26.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举例说明。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用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27.什么是参数和统计量?各有何特点?答:参数指的就是某一个全及指标,它反映了全及总体某种数量特征,统计量即样本指标,它反映了样本总体的数量特征。其特点是:全及指标是总体变量的函数,但作为参数其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的;而统计量是样本变量的函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其数值由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统计量本身也是随机变量。28.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二者有何关系?答: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一本水平的指标;而抽样极限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的最大范围的指标。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Δ=t•μ即极限误差是在抽样平均误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区别:(1)二者涵义不同(2)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不同(3)计算方法不同。29.从现象总体数量依存关系来看,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又何区别?答:函数关系是:当因素标志的数量确定后,结果标志的数量也随之确定;相关关系是:作为因素标志的每个数值,都有可能有若干个结果标志的数值,是一种不完全的依存关系。30.如何理解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是相互补充,密切联系的?答:相关分析需要回归分析来表明现象数量关系的具体形式,而回归分析则应该建立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依靠相关分析表明现象的数量变化具有密切相关,进行回归分析求其相关的具体形式才有意义。31.统计指数的分类主要有哪些方面?答:统计指数的分类主要有: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统计指数按其所表明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统计指数按所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32.在统计指数编制中,如何理解同度量因素的含义和时期的确定?答:在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一般情况下,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编制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编制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33.平均指数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有哪几种计算形式?答:平均指数是从个体指数出发来编制总指数的,即先计算出各种产品或商品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个体指数,然后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来测定现象的总变动程度。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为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34.动态数列的基本构成和编制原则是什么?答:动态数列是由相互配对的两个数列构成的,一是反映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二是反映各个时间指标值变化的数列。编制原则:时间长短应该前后一致;总体范围应该一致;计算方法应该统一;经济内容应该统一。35.简述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法和方程式法的特点.答: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的主要特点是,前者侧重于考察最末一年的发展水平,按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最末一年发展水平,等于最末一年的实际水平;后者则侧重于考察全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按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全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与各年实际水平总数一样。36.由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是由相互联系的两个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对比所构成。计算时要先求得这两个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进行对比,求出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37.什么是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二者相比较有什么特点?答:时期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时期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时点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某一瞬间总量的时点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二者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3)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的关系。4.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答:单项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小的情况下采用。组距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很大,或连续变量的情况下采用。5.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指数时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间?答: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娄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6.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答:(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5)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7.简述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答:(1)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普度程度或密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2)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和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那分子是分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n1判断题1、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2、在统计调查过程中所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3、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4、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5、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6、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7、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 8、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9、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10、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11、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1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13、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14、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15、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16、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17、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18、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19、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20、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2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2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23、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24、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2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26、抽样平均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27、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28、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29、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30、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c的平均误差程度(√)3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32、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33、在单位成本指数中,Σq1p1/Σq1p0中,Σq1p1—Σq1p0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34、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35、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36、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37、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38、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39、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40、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41、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42、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43、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是年年相等.(√)44、某产品产量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的速度,平均来说是增长的,因此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也是年年上升的。(×)45、已知某市工业总产值1981年至1985年年增长速度分别为4%,5%,9%,11%和6%,则这五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97%。(×)46、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1.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查。(×)2.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分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以称为次数分布。()3.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变量安全相关,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4.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5.动态数列是由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6.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n7.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变形关系。(√)8.平均指标因素分析建立的指数体系由三个指数构成,即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变动影响指数。(√)9.若将某地区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10.是直接趋势的时间数列,其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同。(×)11.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12.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13.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动,只能采用综合指数的方法。(×)14.如果各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5%,销售量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指数不变。(×)15.若将某地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16.连续型变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17.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有三个:无偏性、可靠性、一致性。(×)18.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19.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两种方法,即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划分的。(√)20.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21.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22.负相关指的是因素标志与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是下降的。(×)23.根据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不能判断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24.设P表示单位成本,q表示产量,则∑p1q1—∑p0q1表示由于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填空题1、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归纳推断法2、当我们研究某市居民户的生活水平时,该市全部居民户便构成统计总体,每一居民是总体单位。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全部产品,总体单位是每一件产品。5、工人的年龄、工厂设备的价值,属于数量标志标志,而工人的性别、设备的种类是品质标志标志。6、统计指标反映的是统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反映的是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7、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8、若要调查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调查单位是企业职工,填报单位是企业。9、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10、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不同,可划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1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12、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有两种形式: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13、组距式分组根据其分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分为等组距分组和不等组距分组。14、在组距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称为组限,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组中值。15、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次数分布主要有四种类型:钟型分布、U型分布、J型分布和伦洛茨分布。16、次数分配是由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两个要素构成的。表示各组单位数的次数又称为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称为频率。17、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单位标志总量;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18、结构相结指标是各组(或部分总量)与总体总量之比;比例相对指标则是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与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之比。19、变异指标的种类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20、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程度时,若计划任务规定的是长期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水平法法。21、某地区某年的财政总收入为248.50亿元,从反映总体的时间上看,该指标是时期指标指标;从反映总体的内容上看,该指标是标志总量指标。22、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23、从全部总体单位中随机抽选样本单位的方法有两种,即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24、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四种。25、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样本单位数、抽样的方法和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26、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27、如果总体平均数落在区间内的概率保证程度是95.45%,则抽样极限误差等于21,抽样平均误差等于10。28、若按影响因素的多少划分,相关关系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29、当变量x值增加,变量y值也增加,这是正相关关系;当变量x值减少,变量y值也减少,这是正相关关系。30、相关系数是在线性相关条件下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31、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反映相关的密切程度,相关系数的正负反映相关的方向。32、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指数和总指数指数。33、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综合指数指数,一种是平均指数指数。34、按照一般原则,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35、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36、因素分析包括绝对数数和相对数数分析。37、动态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和平均指标动态数列三种动态数列。38、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它是从动态上说明现象总体在某一时期内发展的一般水平.39、发展速度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定基和环比发展速度。40、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由于基期的不同增长量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这二者的关系可用公式(a1-a0)+(a2-a1)+•••+(an-an-1)=an-a0表示为.41、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1)增长量/基期水平(2)发展速度-1.42、平均发展速度是对各期环比速度求平均的结果,它也一种序时平均数。43、已知某产品产量1993年与1992年相比增长了5%,1994年与1992年相比增长了12%,则1994年与1993年相比增长了6.7%.1..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统计过程与统计结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的关系。2.统计表中,宾词配置方式有(平行设置)和(层叠设置)两种。3.总体参数估计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4.进行工业生产设备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每台生产设备),报告单位是(工业企业)。5.调查资料准确性的检查方法有(逻辑性检查)和(计算检查)。6.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7.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态不同分为(日期指标)和(时点指标)。8.各年末商品库存量数列属于(时期)数列,各年的基建投资额数列属于(时点)数列。9.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大量性)和(复杂性)。\n10.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时间是否)否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11任何一个统计分布都必须满足(多组频率大于0)和(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00%)两个条件。12.相关分析研究的是(相关)关系,它所使用的分析指标是(相关系)。中楼阁13.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方法。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首末折半)方法。14.某市城镇房屋普查中,统计总体是(城镇所属房屋)、总体单位是(每一座房屋)。15.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1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17.销售利润率指标属于(结构)相对指标,成本利润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20.本期定基发展速度与前一期定期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环比发展速度),本期累计增长18.普查的对象主要是(时点)现象,因而要求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间)。19.按照资料汇总特点不同,普查可分为(一般普查)和(快速普查)两种形式。20.根据相关密切程度的判断标准,0.5<|V|<0.8时称为(显著相关),0.8<|V|<1时称为(高度相关)。21.统计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综合指标)和(平均指标)。22.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动态分析主要包括(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两部分单项选择题1.有20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A.单项式分组)2.将某地区国有企业按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正确的是(C)C.第三种,80%以上80%—90%90%—100%100%—110%110%以上3.我国人口中,男女人口的性别比为1.6:100,这是(A)A.比例相对指标4.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B)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5.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称为(C)C.等距抽样6.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yc=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B)A.r=0B.|r|=1C.-17.统计指数按指数化指标反映的对象范围可分为(C)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8.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B)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9.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A.(102%×105%×108%×107%)-100%10.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B.数量标志11.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1.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B.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13.复合分组是(C)C.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1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B.总体标志总量15.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B)B.权数相等16.以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抽样指标值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本身,这一标准称为(A)A.无偏性17.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C)C.相关系数18.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随之下降,那么x与y之间存在着(C)C.负相关关系19.估计标准误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因此(B)B.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小20.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21.统计整理的关键(B)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22.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进行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B.复合分组23.将某地区国有企业按制调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正确的是(C)C.第三种,80%以上80%—90%90%—100%100%—110%110%以上2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B.总体标志总量2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26.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C.抽样平均误差27.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B)B.负相关28.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D.首末折半法29.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C)C.数量标志且有标志值31.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A)A.绝对数32.某市工业企业199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199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B.一个月33.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B.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3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35.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相比(A)A.都具有平均意义36.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B)B.权数相等37.为了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人,对其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B)B.等距抽样38.当有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安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B)B.函数关系39.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数,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A)A.绝对数40.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B.复合分组41.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C.等于100%42.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A)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43.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C)C.相关系数44.广义的指数是指(C)\nC.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45.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C)C.7.1%46.平均增长速度是(C)C.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C)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2、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因此(C)。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B)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6、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B)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7、某市工业企业199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199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B、一个月8、调查时间的含义是(A)。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9、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11、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B)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12、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A)A.重叠13、次数分配数列是(D)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14、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决定于(B)B.社会经济现象本身的性质15、总量指标是用(A)表示的。A、绝对数形式16、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C、总量指标17、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C、等于100%18、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19、1997年北京市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D)。D、相对指标20、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A)来比较。A、标准差系数21、抽样误差是指(C)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22、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23、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C、抽样平均误差24、抽样平均误差是(C)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2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估计的概率保证程度,其估计的精确程度(B)B、随之缩小26、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10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D)D、整群抽样27、下面现象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是(C)C、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有增长的趋势29、配合回归直线方程对资料的要求是(B)B、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30、在回归直线方程中,b表示(C)C、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31、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c=56+8x,这意味着(C)C、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32、某校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时间的关系进行测定,建立了考试成绩倚学习时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c=180-5x,该方程明显有误,错误在于(C)a值和b值的计算都有误33、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A)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34、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35、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B)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36、销售价格综合指数(∑q1p1/∑q1p0)表示(C)C.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37、在销售量综合指数Σq1p1/Σq1p0中,Σq1p1—Σq1p0表示(B)B.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38、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D)。D.q0p039、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A)A.q1p14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C)C.简单算术平均法42、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D.首末折半法43、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D)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44、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D)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45、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C)(190/2)+195+193+(201/2)│4-146、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A)A.环比发展速度47、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C)C.2%×5%×8%×7%48、平均发展速度是(A)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49、以1960年为基期,1993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A).33次方50、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A)A.年年下降51、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A)A.逐年增加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作用是(ACE)\n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E.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2.次数分配数列(ACDE)A.由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单位数两个因素构成C.包括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D.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现E.可以表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3.抽样判断的特点是(ABCE)A.由推算认识总体的一种方法B.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C.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E.可以计算并控制抽样误差4.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所谓优良估计的标准有(BCD)B.无偏性C.一致性D.有效性.优良性5.产品成本项目中的原材料,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ABC)A.原料B.主要材料C.辅助材料6.下列固定资产中不计提折旧的有(BCD)B.不需用的固定资产C.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D.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7.计入产品的工资按其用途应分别借记(ABD)账户A.基本生产成本B.制造费用D.营业费用8.计入工资总额的津贴包括(ABCDE)A.技术性津贴B.补偿职工特殊劳动消耗的津贴C.保健性津贴D.其他津贴E.年功性津贴9.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于分配(ABDE)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D.管理费用E.燃料及动力11.成本计算方法应根据(BCD)来确定B.生产组织的特点C.生产工艺的特点D.成本管理要求12.在定额法下,产品的实际成本是(ABCD)的代数和A.按现行定额成本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B.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C.材料成本差异D.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13.在次数分配数列中(CDE)C.各组频率大于0,频率之和等于1D.频率越小,则该组标志值所起作用越小E.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14.标准差(CE)C.反映总体单位标志值的离散程度E.反映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15.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CDE)A.某地区人口数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16.在抽样平均误差一定条件下(AD)A.扩大极限误差,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17.以下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ABE)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E.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18.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按其形式划分有(CE)C.线性相关E.非线性相关19.“预提费用”是(AD)A.负债类账户D.资产类账户20.辅助生产车间不设“制造费用”账户核算是国灰(BCDE)B.制造费用很少C.辅助生产车间不对外提供商品D.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很小E.为了简化核算工作21.下列项目中,属于制造费用的有(ACDE)A.生产车间的保险费C.在产品盘亏和毁损D.低值易耗摊销E.季节性停工损失22.基本生产车间完工产品转出时,可能借记的账户有(ABD)A.低值易耗品B.原材料D.产成品23.在按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各批生产成本明细账上(CDE)C.包括报告月份发生的费用D.包括报告月份以前累计发生的费用E.既反映完工产品成本,又反映在产品成本24.按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间接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AC)A.当月分配法C.累计分配法25.采用简化分批法设立的基本生产成本=级账,其作用在于(ABCD)A.按月提供企业或车间全部产品的累计生产费用B.按月提供企业或车间全部产品的累计生产工时C.计算登记完工产品总成本D.计算登记月末在产品总成本26.分类法下采用系数法计算各种产品成本时,被选作标准产品的产品应具备的条件是(ADE)A.产量较大D.生产比较稳定E.规格折中27.在定额法下,产品的实际成本是(ABCD)的代数和A.按现行定额成本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B.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C.材料成本差异D.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28.调查单位是(BCE)B.需要调查的总体单位负责人C.调查项目的承担者E.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29.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ABE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人的总数是统计指标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30.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CDE)A.某地区人口数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31.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BDE)B.样本指标D.抽样误差范围E.抽样估计的置信度32.简单随机抽样(ACDE)A.试用于总体各单位呈均匀分布的总体C.在抽样之前要求对总体各单位加以编号D.最符合随机原则E.是各种抽样组织形式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形式33.累计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ABDE)A.前者基期不变,后者基期逐期在变动B.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的累积增长量D.根据这两上增长量都可以计算平均每期增长量E.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速度分析指标34.下面属于时点数列的有(BDE)B.某工厂每年设备台数D.历年牲畜存栏数E.某银行储户35.对工业企业生产费用最基本的分类是(CD)C.费用要素D.产品生产成本项目36.产品成本项目中的原材料,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ABC)A.原料B.主要材料C.辅助材料37.采用代数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AC)A.能够提供正确的分配计算结果C.适用于实现电算化的企业38.基本生产车间发生下列(ABCE),应借记“制造费用”账户A.折旧费B.修理费C.机物料消耗E.修理期间停工损失39.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必须正确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而在产品约当产量计算正确与否取决于产品完工程度的测定,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有(AB)A.按50%平均计算各工序完工率B.分工序分别计算完工率40.成本计算方法应根据(BCD)来确定B.生产组织的特点C.生产工艺的特点\nD.成绩管理41.在定额法下,产品的实际成本是(ABCD)的代数和A.按现行定额成本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B.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C.材料成本差异D.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42.计算和分析脱离定额成本差异主要包括(ABC)A.直接材料脱离客额差异B.直接人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C.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43.在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时,单纯产量变动会使(ABE)A.成本降低额增加B.成本降低额减少E.成本降低率不变44.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CDE)B.经济性C.时效性D.准确性E.灵活性45.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ACE)A.是不可以避免要产生的C.是可以事先计算出来的E.其大小是可能控制的46.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BDE)B.样本指标D.抽样误差范围E.抽样估计的置信度47.为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必须正确划分以下几个方面的费用界限(CDE)C.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D.各个会计期E.完工产品与在产品48.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做好的基础工作包括(ABD)A.定额的制定和修订B.做好原始记录工作D.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49.下列各项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有(ABCD)A.车间办公费B.季节性停工损失C.车间设计制图费D.在产品的盘亏损失50.计入工资总额的津贴包括(ABCDE)A.技术性津贴B.补偿职工特殊劳动消耗的津贴C.保健性津贴D.其他津贴E.年功性津贴51.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有(ABC)A.信息职能B.咨询职能C.监督职能52.在工业普查中(BCD)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53.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ACD)A.国有企业职工占总数的比重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D.中间投入与总产出的比重54.变量x值按一定数量增加时,变量y也按一定数量随之增加,反之亦然,则x和y之间存在(AB)A.正相关关系B.直线相关关系55.成本会计的职能包括(ABCDE)A.成本预测决策B.成本核算分析C.成本计划D.成本控制E.成本考核56.要科学地组织成本会计工作必须(ABC)A.合理设置成本会计机构B.配备成本会计人员C.按照成本会计有关的法规和的制度进行工作57.计入工资总额的奖金包括(ABDE)A.生产奖B.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D.其他资金E.节约奖58.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有(ABCE)A.定额比例法B.按定额成本计价法C.约当产量比例法E.不计在产品成本法59.采用分项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优点是(ACD)A.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C.能够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结构D.便于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60.可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的项目有(ACD)A.联产品C.各等级品D.品种规格繁多且数量小,费用比重小且零星产品61.生产各品种情况下,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变动的因素有(ABD)A.产品产量B.产品单位成本D.产品品种结构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ABCE)。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2、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是(ABC)。A、信息职能B、咨询职能C、监督职能3、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BDE)B、单位产品成本D、人口密度E、合格品率4、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ABCDE)。A、统计报表B、普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E、典型调查5、在工业设备普查中(BDE)B、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6、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CD)B、经济性C、时效性D、准确性7、统计分组是(AC)A.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C.将同一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8、统计分组的作用是(AEC)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E.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9、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BDE)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D.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E.就是组平均数10、在次数分配数列中(CD)C.各组频率大于0,频率之和等于1D.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11、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ABCDE)。A、百分数B、千分数C、系数或倍数D、成数E、复名数12、平均数的种类有(ABCDE)。A、算术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调和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1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B)。A、受各组频率和频数的影响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14、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DE)。A、各组次数相等D、各组次数都为1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15、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CE)。A、工资总额C、商品库存量E、进出口总额16、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ACD)。A、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D、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的比重17、测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是(ABC)A、编制相关表B、绘制相关图C、对客观现象做定性分析18、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是(ABE)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E.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19、下列哪些关系是相关关系(BCDE)B.农作物收获和施肥量的关系C.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关系D.产品产量与单位成品成本的关系E.家庭收入多少与消费支出增长的关系20、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ABD)A.商品流转的规模愈大,流通费用水平越低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n21、相关系数是零,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D)A.完全不相关D.不相关22、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则这两个变量是(AD)A.负相关关系D.完全相关关系23、回归分析的特点有(ABDEF)A.两个变量是不对等的B.必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D.因变量是随机的E.自变量是可以控制的量F.回归系数只有一个24、直线回归分析中(ABDE)A.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B.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D.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E.对于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线性相关变量可求得两个回归方程25、在直线回归方程yc=a+bx中(ABE)(C,7,3,2;7,3,3)A.必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即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B.回归系数既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E.两个变量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而且相关程度显著26、直线回归方程yc=a+bx中的b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ABE)A.可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B.可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E.可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27、指数的作用是(ABE)A.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B.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E.利用指数数列分析现象的发展趋势28、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CD)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29、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CD)A.工业总产值指数C.职工人数指数D.产品总成本指数30、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ABCD)A.综合指数B.平均指数C.质量指标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31、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BC)B.总指数C.平均指数32、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BC)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33、某企业某种产品原材料月末库存资料如下: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原材料库存量(吨)81013119则该动态数列(BD)B.各项指标数值是不连续统计的结果D.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总量34、下面哪些现象侧重于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BDE)B.商品销售量D.居民消费支出状况E.产品产量3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ABD)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36、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ABDE)A.前者基期水平不变,后者基期水平总在变动B.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D.根据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计算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每期增长量E.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速度分析指标37、下列哪些属于序时平均数(ABDE)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E.某地区进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3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BC)B.几何平均法C.方程式法39、下列数列哪些属于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构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BCE)B.百元产值利润率动态数列C.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动态数列E.各种商品销售额所占比重动态数列40、下面属于时点数列的是(BCE)B.某工厂每年设备台数C.历年商品销售量E.某银行储户存款余额1.简述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的区别并举例说明。答: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区别:(1)概念不同:品质标志是说明单位属方面特征;数量标志说明单位数量方面特征。(2)标志表现不同: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只能为文字,不能直接汇总成指标,只能对其表现相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而形成指标,数量标志的标志表现为数字,也叫标志值,能直接汇总成指标。例如:当某班级是总体而每一个学员是总体单位时,学生“姓名”是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现,如二号学生姓名叫李琴;而学生“身高”是数量标志,用数字来表示,如:二号学生身高为170公分(例如:当每一家工业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时,“企业经济类型”是品质标志,只能文字表现,如某企业经济类型是合资企业;而“企业工人数”则是数量标志,表现为数字,如某企业工人数是700人。)2.什么是统计指标?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的的区别和联系并举例说明。答: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或范畴。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的的区别如下:1)统计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种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2)如果说标志就是统计调查的项目,那么标志表现则是调查的结果。例如:学生的“成绩”是标志,而成绩为“90”分,则是标志表现。(例如:学生“姓名”是标志,而姓名叫“陈菲”,则是标志表现。)(例如:每个企业“总产值”是标志,而某企业去年总产值为“10亿”是标志表现)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联系表现为:(1)统计指标的指标值是由各单位的标志值汇总或计算得来的;(2)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简述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区别并举例说明。答: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1)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是总体和个体的关系:调查对象是调查目的所决定的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就是总体单位,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承担者,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是调查对象组成要素。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调查目的的变化二者可以互相转化;2)调查对象与填报单位的关系: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也是调查对象组成要素。3)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关系: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都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一致的:有时是一致的例:全国人口调查中,调查对象是全国总人口,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这时调查研究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而全国住户调查中,全部住户是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是户,填报单位是户,这时调查研究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又例如:在对某种工业企业设备使用情况调查中,调查对象是全部该种设备,调查单位是每一台设备,填报单位是每家工业企业,这时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而在对工业企业现况调查中,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是每家工业企业,填报单位是每家工业企业,这时调查研究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4.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并指出统计分组可以如何分类。答:1)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2)统计分组可以进行以下分类1)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复合分组3)按分组标志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变量分组5.简述变量(数量标志)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答:1)变量分组种类:有单项分组、组距式分组两种,而组距分组又有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组两种。2)单项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范围小的离散变量可采取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很大、变量值的项数又多的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可采取组距式分组8.简述抽样误差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答:1).\n抽样误差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2)影响因素有:1.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2.样本的单位数;3.抽样方法,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6.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的区别并举例说明。答: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的区别:1)子项与母项内容不同:结构相对指标同一总体中,各组总量与总体总量对比;而比例相对指标则是同一总体中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相对指标。2)说明问题不同:结构相指标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或结构情况;比例相对指标说明总体范围内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例如:在全国总人总体中,“女性所占比例”是结构指标,而“男女性别比”是比例指标(例如,在全国工业企业总体中,“工业企业所占的比重”是结构指标,而“轻工业企业数和重工业企业数之比”是比例指标)7.简述平均指标的特点和作用。答:1)平均指标是:用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相对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2)平均指标的特点:一、它把总体单位各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平均值与每个单位标志值不同。二、平均指标是个代表值,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的一般水平3)平均指标的作用:一、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二、、可以用来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总体中的发展水平,以说明生产水平、经济效益或工作质量的差距三、分析现象之间依存关系9.编制指数时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期?答: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基期。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并固定在计算期(或报告期)的。10.变异系数的概念及应用条件。答:变异系数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变异指标。它是通过变异指标中的全距、平均差或标准差与平均指标对比得到的。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由于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都是绝对指标,其数值大小不仅受到各单位标准值差异程度的影响,而且受到总体单位标志值本身水平高低的影响。所以在对比相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时,可以用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而对比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时,为了消除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就必须计算变异系数。11.相关的种类及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和判断标准。答:1、相关种类有:(1)按相关的程度可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2)按相关性质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3)按相关的形式可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4)按影响因素多少可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2、相关系数取值范围是在-1和+1之间,即-1≤γ≤1,当r>0时,表示x与y正相关,当r<0时,表示x与y负相关。3、相关系数判断标准是:当│γ│=1时,x与y完全相关;即两变量是函数关系;当│γ│=0时,x与yx与y不相关当│γ│<0.3时,微弱相关;当0.3<│γ│<0.5时,低度相关;当0.5<│γ│<0.8时,显著相关;当0.8<│γ│<0.1时,高度相关。12.简要说明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概念及特点答:时期数列:在动态数列中,每一指标反映是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则该动态数列称时期数列。其特点是:(1)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种各个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3)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包括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数列:在动态数列中,如果每一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刻上的总量,则该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其特点:1、数列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可以相加3、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无直接联系13.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答: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14.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抽样调查的优点和作用?答: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的特点:(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其目的是要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2)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来抽选调查单位。所谓随机原则就是总体中调查单位的确定完全由随机因素来决定,单位中选与不中选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总体中每一单位都有同等的中选可能性。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体现在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抽样调查的作用: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困难解决的问题;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可以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抽样调查的优点有: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15.什么是抽样推断和其特点答: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特点:1)是有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16.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抽样误差指由于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抽样误差之所以不同于登记误差和系统误差是因为登记误差和系统误差都属于思想、作风、技术问题,可以防止或避免;而抽样误差则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加以控制。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样本的单位数、抽样方法和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16.简述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答:(1)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普度程度或密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2)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和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那分子是分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17.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n答:(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5)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18.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指数时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间?答: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娄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19.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答:单项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小的情况下采用。组距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很大,或连续变量的情况下采用。20.什么叫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答: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21.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计算结论相同和条件是什么?答:当数量指示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在采用基期总值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与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当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在采用报告期总值为权数的特定情况下与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22.简述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区别?答:(1)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具有连续性,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具连续性。(2)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可以累计相加,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能累计相加,时期指标,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指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23.统计普查有哪些主要特点和应用意义?答: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1)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因为普查的对象是时点现象,时点现象的数量在短期内往往变动不大,不需做连续登记。(2)普查是全面调查。它比任何其它调查方法都更能掌握全面、系统的,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3)普查能解决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指标内容比定期统计报表更广范、更详细,所以能取得更详尽的全面资料。(4)普查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不能经常进行。24.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答: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分配数列。分配数列包括两个要素: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25.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区别。答: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区别是:⑴子项与母项的内容不同,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的对比;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同类指标在空间上的对比。⑵说明问题不同,比例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比较相对指标说明现象发展的不均衡程度。26.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举例说明。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用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27.什么是参数和统计量?各有何特点?答:参数指的就是某一个全及指标,它反映了全及总体某种数量特征,统计量即样本指标,它反映了样本总体的数量特征。其特点是:全及指标是总体变量的函数,但作为参数其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的;而统计量是样本变量的函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其数值由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统计量本身也是随机变量。28.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二者有何关系?答: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一本水平的指标;而抽样极限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的最大范围的指标。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Δ=t•μ即极限误差是在抽样平均误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区别:(1)二者涵义不同(2)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不同(3)计算方法不同。29.从现象总体数量依存关系来看,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又何区别?答:函数关系是:当因素标志的数量确定后,结果标志的数量也随之确定;相关关系是:作为因素标志的每个数值,都有可能有若干个结果标志的数值,是一种不完全的依存关系。30.如何理解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是相互补充,密切联系的?答:相关分析需要回归分析来表明现象数量关系的具体形式,而回归分析则应该建立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依靠相关分析表明现象的数量变化具有密切相关,进行回归分析求其相关的具体形式才有意义。31.统计指数的分类主要有哪些方面?答:统计指数的分类主要有: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统计指数按其所表明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统计指数按所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32.在统计指数编制中,如何理解同度量因素的含义和时期的确定?答:在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一般情况下,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编制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编制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33.平均指数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有哪几种计算形式?答:平均指数是从个体指数出发来编制总指数的,即先计算出各种产品或商品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个体指数,然后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来测定现象的总变动程度。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为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34.动态数列的基本构成和编制原则是什么?答:动态数列是由相互配对的两个数列构成的,一是反映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二是反映各个时间指标值变化的数列。编制原则:时间长短应该前后一致;总体范围应该一致;计算方法应该统一;经济内容应该统一。35.简述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法和方程式法的特点.答: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的主要特点是,前者侧重于考察最末一年的发展水平,按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最末一年发展水平,等于最末一年的实际水平;后者则侧重于考察全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按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全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与各年实际水平总数一样。36.由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是由相互联系的两个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对比所构成。计算时要先求得这两个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进行对比,求出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37.什么是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二者相比较有什么特点?\n答:时期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时期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时点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某一瞬间总量的时点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二者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3)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的关系。4.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答:单项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小的情况下采用。组距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很大,或连续变量的情况下采用。5.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指数时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间?答: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娄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6.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答:(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5)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7.简述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答:(1)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普度程度或密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2)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和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那分子是分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统计学原理】形考作业一答案:(第一~第三章)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7、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二、单项选择题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n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B、每旬统计产品产量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C)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完全来划分的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划分的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三、多项选择题1、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A、D)A、在国营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营企业就是总体单位;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C、在全国总人口这个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口就是总体单位;D、在全部工业产品这个总体下,每一个工业产品就是总体单位;E、在全部固定资产这一总体下,每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总体单位。 2、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 )A、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生产设备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3、对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是(A、C、E )A、300人以下,300-500人B、300人以下,300-500人(不含300)C、300人以下,301-500人D、300人以下,310-500人E、299人以下,300-499人4、在工业普查中(B、C、E)。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5、以下属于离散变量的有(B、C、E)。A:进口的粮食数量B:洗衣机台数C:每千人医院床位数D:人均粮食产量E、城乡集市个数6、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A、C、D)。A、基本建设投资额B、岛屿数C、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E、就业人口数四、简答题1、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有何不同?答:1)定义不同:单位标志简称为标志,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上的具体表现。2)如果说标志就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那么标志表现就是调查所得的结果;3)单位式标志的承担者,标志一表现则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2、如何认识统计总体和样本的关系?\n答:统计总体是统计研究的具体对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膜中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构成的整体。样本是从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的,样本的单位必须取自全及总体;从一个全及总体可以抽取许多个样本,而一个样本之隶属于一个总体。3、什么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二者有何区别? 答案在学习指导书P322、第8题4、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在学习指导书P321、第2题5、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答案在学习指导书P323、第2题6、请根据第三章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内容总结变量分配数列编制的步骤。答案在学习指导书P28六、计算题1、某工业局所属各企业工人数如下:555506220735338420332369416548422547567288447484417731483560343312623798631621587294489445试根据上述资料,要求:(1)分别编制等距及不等距的分配数列(2)根据等距数列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的频数和频率数列。解:1)等距分配数列工人数企业数(频数)各组企业数所占比重(频率)%200——300310300——400516.7400——500930500——600723.3600——700310700——800310合计30100不等距分配数列工人数企业数(频数)各组企业数所占比重(频率)%200——400826.7400——500930500——600723.3600——800620合计301002)向下累计向上累计工人数频繁数累计频数%累计频率%工人数频繁数累计频数%累计频率%30033102003301004005826.73005279050091756.740092273.36007248050071343.3700327906003620\n8003301007003310合计30——合计30——2、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分别为:57894984868775737268758297816781547987957671609065767270868589896457838178877261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析该班学生考试情况。解:1、成绩(分)学生人数(个)频率(比重)%60分以下41060---7061570---80123080---901537.590以上37.5合计401002分组标志是“成绩”,其类型是数量标志,分组方法:是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式分组,而且是开口分组;本班学生考试的成绩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统计学原理》作业(二)(第四章)一、判断题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二、单项选择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n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6、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D)A、无名数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C、有名数D、无名数与有名数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8、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A、累计法B、水平法C、简单平均法D、加权平均法9、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D)。A、75%B、40%C、13%D、17%10、某地2003年轻工业增加值为重工业增加值的90.8%,该指标为(C)。A、比较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计划相对指标11、某地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02年的108.8%,此指标为(D)。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12、2003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D)。A、总量指标B、变异指标C、平均指标D、相对指标三、多项选择题1、时点指标的特点有(B、E)。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D、数值可以直接相加E、数值不能直接相加2、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A、D、E)。A、可以连续计数B、与时期长短无关C、只能间断计数D、可以直接相加E、与时期长短有关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B、C)。A、受各组频率和频数的影响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E、只受权数的大小的影响4、位置平均数是指(D、E)。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5、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D、E)。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变量值不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D、各组次数都为1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6、中位数是(A、D、E)。A、由标志值在数列中所处位置决定的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7、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B、CD、E)。A、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B、说明变量的离中趋势C、测定集中趋势指标的代表性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E、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n8、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B、D、E)。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四、简答:1、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举例说明。答案在学习指导书P329、第13题2、什么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答案在学习指导书P331、第20题3、请分别写出结构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答:①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②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如某地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是2004年的112.5%。③强度相对指标=某中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如人口密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请分别写出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并分别说明其应用条件。答:①简单算术平均数它适用于未分组的统计资料;如果已知各单位标志值和总体单位数,可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②加权算术平均数,它适用于分组的统计资料,如果已知各组的变量值和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则可用加权算术平均数。③调和平均数,在实际工作中,有时由于缺乏总体单位数资料,而不能直接计算平均数,这时就可以采用调和平均数。五、计算题:(做题请写出计算公式和主要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1、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30264241364440374335372545294331364934473343384232253046293438464339354048332728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解:(1)40名工人加工零件数次数分配表为:按日加工零件数分组(件)x工人数(频数)(人)f比重(频率)(%)25——30717.530——35820.035——40922.540——451025.045——50615.0合计40100(2)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n方法1、(x取组中值)(件)方法2(件)答: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为37.5件2、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商品规格销售价格(元)各组商品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重(%)甲乙丙20—3030—4040--50205030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解:已知:(元)答: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价格为36元3、某企业2003年某月份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有关资料如下: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生产班组生产工人数50-6060-7070-8080-9090以上3582215010070\n3050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解:根据公式:(件/人)答: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68.25件/人4、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品种价格(元/公斤)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量(完公斤)甲乙丙1.21.41.522.81.5211试问该农产品哪一个市场的平均价格比较高。解:甲市场平均价格(元/公斤)乙市场平均价格(元/公斤)5、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日产量(件)工人数(人)10-2020-3030-4040-5018393112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解:已知:甲班:乙班:\n答:因为,所以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n一、单选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D)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07秋08春秋)2.某市工业企业200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呈报时间规定为200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07春08秋)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A)A.它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类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C.数量标志具有标志值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有标志值(06秋)4.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B)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C.调查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08春秋)5.对一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B)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6.调查时间是指(A)A.调查资料所属时间B.进行调查的时间C.调查工作的期限D.调查资料报送时间(07秋)7.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数量标志分组(A)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企业工人性别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D.家庭按城镇分组(08春)8.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C)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C.人口按性别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07春)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10.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B)A.选择的分组标志性质不同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C.组数的多少不同D.组距的大小不同(07春)11.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D另立一组(07秋)12.直接反应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07春07秋08秋)13.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08春)14.抽样误差是()\n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08春秋)1.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A.平均数离差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07春)2.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06秋)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0≤ρ≤1B.-1<ρ<1C.-1≤ρ≤1D.-1≤ρ≤0(06秋)4.假如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A.微弱相关B.显著相关C.完全相关D.没有相关关系(07春08秋)5.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A.不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复相关(07秋)6.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关系式对等的C.都是给定的量D.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06秋)7.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08春)8.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中指和()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07秋)多选题1.在工业普查中,(BCE)08秋07春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2.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AB)06秋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B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C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D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E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CE)07秋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C人的年龄是变量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E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4.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08春\nA.全部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生产设备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1.下面哪些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08秋07秋A、职工按工龄分组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E、人口按地区分组2.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abde)06秋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D就是组平均数E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租的组距来确定3.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08秋07春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4.下列是某地区经济发展数据指标,其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07春A.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3:1B.人口出生率为14.3%C.粮食平均亩产量为500斤D.工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113%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00元5.计算变异指标可以()08春A.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B.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C.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E.说明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程度6.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C、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7.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08秋08春A.个体指数B.综合指数C.平均指数D.定基指数E.环比指数8.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07春A.劳动生产率指数B.产量总指数C.销售量总指数D.价格总指数E.单位成本总指数\n1.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06秋A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B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C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D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2.下列哪些条件下,加权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07秋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变量不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D各组次数都为1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3.在动态数列分析中,反应现象速度变化的指标是()07秋A发展水平B发展速度C平均发展水平D平均发展速度E增长量及平均增长量判断题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距和组限。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2006年7月TFTTF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指标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样本指标值是一个随机变量。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小,组织方便,省时省力,所以调查项目可以多一些。对某事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报送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2007年1月FFTTF2007年7月同2006年7月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综合指数,需要采用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某年甲乙两地的社会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按照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2008年1月FFTTF2008年7月同2006年7月\n简答:2009年7月某地区对占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一的10各企业进行调查,你认为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还是典型调查,为什么?简述在综合指数计算中对同度量因素时期的要求2009年1月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2008年7月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举例说明。2008年1月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2007年7月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2007年1月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特点?2006年7月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n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计算:2009年7月1.2008年7月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销售额、销售量资料如下:商品品种价格(元/件)甲市场销售量乙市场销售额(元)甲105700126000乙12090096000丙137110095900合计2700317900试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平均价格2.对一批成品按重复抽样方法抽选100件,其中废品4件,当概率为95.45%(Z=2)时,可否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6%?3.某部门所属20个企业的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与销售利润额(万元)的调查资料整理如下:(x代表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y代表销售利润):要求:(1)建立销售利润倚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的直线回归方程,预测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为8%时,销售利润为多少万元?(2)说明回归系数b的经济涵义。2009年1月1.同2008年7月第一题2.某乡有5000农户,按随机原则重复抽取100户调查,得平均每户年纯收入12000元,标准差2000元。要求:(1)以95%的概率(Z=1.96)估计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的区间。(2)以同样概率估计全乡农户年纯收入总额的区间范围。3.某集团公司销售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提高幅度资料如下:商品种类单位商品销售额(万元)价格提高(%)基期报告期甲条10112\n乙件15135丙块20220试求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2008年7月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302642413644403737254529433136364934473343384232343846433935;要求:(1)将以上资料按下面各组25-30,30-35,35-40,40-45,45-50整理成次数分布表,并计算各组的频数与频率(2)计算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2.某企业二季度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月份产量(千件)单位成本(元)437354696568要求:(1)建立以产量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多少?(2)当产量为10000件时,预测单位成本为多少元?3.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基期和报告期的产量、单位成本资料如下:产品产量(件)单位成本(元/件)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100011001012乙3000400087试求:(1)产量总指数、单位成本总指数(2)总成本指数及成本变动总额2008年1月1.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人)60以下460-701070-802580-901490-1002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2.某企业产品总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产品名称总成本(万元)产量增长(%)基期报告期\n甲10012020乙50462丙60605计算:(1)产品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成本。(2)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增减绝对额。3.某百货公司各月商品销售额及月末库存资料如下:计算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商品流转次数和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次数。(提示:商品流转次数=商品销售额/商品库存额)2007年7月1.同2008年7月第一题2.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从一批零件中抽取200件进行检测,其中合格品188件。要求:(1)计算该批零件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2)按照95.45%的可靠程度(t=2)对该批零件的合格率作出区间估计。3.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年份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粮食产量(万斤)434472516584618要求:(1)试计算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及年平均增长量(2)如果从2006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1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2007年1月1.同2008年7月第一题2.某工厂有20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重复方法抽取100个工人作为样本,计算出平均产量560件,标准差32.45件。要求:(1)计算抽样平均误差(2)以95.45%(z=2)的可靠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产量及总产量区间。3.为研究产品销售额和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某公司对所属7家企业进行调查,设产品销售额为x(万元),销售利润为y(万元),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计算,其结果如下:要求:(1)计算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2)配合销售利润对销售额的直线回归方程。2006年7月1.同2008年7月第一题\n一、单选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D)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07秋08春秋)2.某市工业企业200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呈报时间规定为200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07春08秋)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A)A.它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类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C.数量标志具有标志值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有标志值(06秋)4.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B)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C.调查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08春秋)5.对一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B)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6.调查时间是指(A)A.调查资料所属时间B.进行调查的时间C.调查工作的期限D.调查资料报送时间(07秋)7.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数量标志分组(A)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企业工人性别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D.家庭按城镇分组(08春)8.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C)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C.人口按性别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07春)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10.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B)A.选择的分组标志性质不同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C.组数的多少不同D.组距的大小不同(07春)11.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D另立一组(07秋)12.直接反应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07春07秋08秋)13.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08春)14.抽样误差是()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n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08春秋)1.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A.平均数离差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07春)2.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06秋)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0≤ρ≤1B.-1<ρ<1C.-1≤ρ≤1D.-1≤ρ≤0(06秋)4.假如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A.微弱相关B.显著相关C.完全相关D.没有相关关系(07春08秋)5.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A.不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复相关(07秋)6.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关系式对等的C.都是给定的量D.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06秋)7.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08春)8.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中指和()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07秋)多选题1.在工业普查中,(BCE)08秋07春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2.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AB)06秋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B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C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D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E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CE)07秋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C人的年龄是变量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E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4.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08春A.全部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n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生产设备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1.下面哪些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08秋07秋A、职工按工龄分组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E、人口按地区分组2.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abde)06秋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D就是组平均数E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租的组距来确定3.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08秋07春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4.下列是某地区经济发展数据指标,其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07春A.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3:1B.人口出生率为14.3%C.粮食平均亩产量为500斤D.工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113%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00元5.计算变异指标可以()08春A.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B.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C.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E.说明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程度6.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C、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7.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08秋08春A.个体指数B.综合指数C.平均指数D.定基指数E.环比指数8.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07春A.劳动生产率指数B.产量总指数C.销售量总指数D.价格总指数E.单位成本总指数9.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06秋\nA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B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C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D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1.下列哪些条件下,加权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07秋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变量不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D各组次数都为1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2.在动态数列分析中,反应现象速度变化的指标是()07秋A发展水平B发展速度C平均发展水平D平均发展速度E增长量及平均增长量判断题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距和组限。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2006年7月TFTTF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指标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样本指标值是一个随机变量。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小,组织方便,省时省力,所以调查项目可以多一些。对某事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报送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2007年1月FFTTF2007年7月同2006年7月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综合指数,需要采用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某年甲乙两地的社会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按照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2008年1月FFTTF2008年7月同2006年7月\n简答:2009年7月某地区对占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一的10各企业进行调查,你认为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还是典型调查,为什么?简述在综合指数计算中对同度量因素时期的要求2009年1月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2008年7月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举例说明。2008年1月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2007年7月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2007年1月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特点?2006年7月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n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计算:2009年7月1.2008年7月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销售额、销售量资料如下:商品品种价格(元/件)甲市场销售量乙市场销售额(元)甲105700126000乙12090096000丙137110095900合计2700317900试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平均价格2.对一批成品按重复抽样方法抽选100件,其中废品4件,当概率为95.45%(Z=2)时,可否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6%?3.某部门所属20个企业的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与销售利润额(万元)的调查资料整理如下:(x代表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y代表销售利润):要求:(1)建立销售利润倚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的直线回归方程,预测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为8%时,销售利润为多少万元?(2)说明回归系数b的经济涵义。2009年1月1.同2008年7月第一题2.某乡有5000农户,按随机原则重复抽取100户调查,得平均每户年纯收入12000元,标准差2000元。要求:(1)以95%的概率(Z=1.96)估计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的区间。(2)以同样概率估计全乡农户年纯收入总额的区间范围。3.某集团公司销售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提高幅度资料如下:商品种类单位商品销售额(万元)价格提高(%)基期报告期甲条10112\n乙件15135丙块20220试求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2008年7月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302642413644403737254529433136364934473343384232343846433935;要求:(1)将以上资料按下面各组25-30,30-35,35-40,40-45,45-50整理成次数分布表,并计算各组的频数与频率(2)计算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2.某企业二季度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月份产量(千件)单位成本(元)437354696568要求:(1)建立以产量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多少?(2)当产量为10000件时,预测单位成本为多少元?3.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基期和报告期的产量、单位成本资料如下:产品产量(件)单位成本(元/件)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100011001012乙3000400087试求:(1)产量总指数、单位成本总指数(2)总成本指数及成本变动总额2008年1月1.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人)60以下460-701070-802580-901490-1002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2.某企业产品总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产品名称总成本(万元)产量增长(%)基期报告期\n甲10012020乙50462丙60605计算:(1)产品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成本。(2)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增减绝对额。3.某百货公司各月商品销售额及月末库存资料如下:计算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商品流转次数和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次数。(提示:商品流转次数=商品销售额/商品库存额)2007年7月1.同2008年7月第一题2.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从一批零件中抽取200件进行检测,其中合格品188件。要求:(1)计算该批零件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2)按照95.45%的可靠程度(t=2)对该批零件的合格率作出区间估计。3.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年份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粮食产量(万斤)434472516584618要求:(1)试计算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及年平均增长量(2)如果从2006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1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2007年1月1.同2008年7月第一题2.某工厂有20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重复方法抽取100个工人作为样本,计算出平均产量560件,标准差32.45件。要求:(1)计算抽样平均误差(2)以95.45%(z=2)的可靠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产量及总产量区间。3.为研究产品销售额和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某公司对所属7家企业进行调查,设产品销售额为x(万元),销售利润为y(万元),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计算,其结果如下:要求:(1)计算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2)配合销售利润对销售额的直线回归方程。2006年7月1.同2008年7月第一题\n\n\n\n\n\n\n\n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