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土地统计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1、土地统计学的涵义,土地统计工作、土地统计资料、土地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整理和分析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及动态变化的工作过程。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过程与成果。统计工作是调查研究的工作过程,是统计实践;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结果、成果;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理论与实践。统计学是统计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和方法;统计工作则是在统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和完成的。2、土地统计的地位如何,有何作用?土地统计学的地位:土地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统计学是统计学的重要分支统计的作用:统计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统计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依据;统计对经济社会运行实行监督;统计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方法3、土地统计的任务、基本内容有哪些?土地统计的基本任务是:(1)准确、全面、及时、系统地掌握土地资料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信息。(2)分析土地统计数据,为土地利用和制定管理措施,提供可选择的咨询建议与对策方案(3)加强对土地的监测(4)建立土地统计信息库土地统计的基本内容:土地调查总面积、土地质量、土地权属状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分布4、土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研究内容和方法?土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统计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共性特征:数量性、整体性、工具性、广泛性、社会性。区别于自然科学统计的特点:第一,土地统计资料不能实验控制,只能调查获取。第二,土地统计的客观性、真实性维护困难。土地统计个性特征:(1)总面积的稳定性(2)统计数据、图件与实地的一致性。(3)数量的地域性。土地统计学的主要内容:①土地统计分类及统计表格的设计②土地统计调查与整理③土地统计文件的填写与呈报④土地统计分析⑤土地统计预测⑥土地统计信息库土地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归纳推断5、土地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统计指标体系、土地统计指标体系、变异与变量、土地统计类型?总体:根据一定的调查目的,统计所要调查研究的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全体总体单位: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标志:是指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征。土地统计指标:是用来反映土地作为统计总体的数量特征。它同样是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数量和单位)两部分组成。统计指标体系:指一系列有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土地统计指标体系:由一系列有联系的土地统计指标组成。变异:统计中的标志与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其差别称作变异,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土地统计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土地统计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统计时间和任务的不同,土地统计分为初始土地统计和年度土地统计。依据国家土地统计管理体制有关土地统计报表的报告程序规定,土地统计工作又可分为基层土地统计和国家土地统计。第二章1、我国土地统计管理的体制及特征是国家组织土地统计工作的机构设置和土地统计管理职能权限划分所形成的体系和制度。土地统计管理体制的特征:1)土地统计组织体系是由国家建立的集中统一的工作系统,以行政管辖范围为单位,实行分级统计的工作制度。(2)全国土地统计工作有统一的统计标准、统计指标及统计指标体系;实行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土地统计报表格式和报送程序。(3)与统计部门有业务联系。接受业务指导,报送统计资料。\n2、我国土地统计的机构设置、各级土地统计机构的职责土地统计机构体系:自上而下、统一管理。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土地监测与统计处负责全国土地统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土地管理局相应成立地籍处(科、股)或地籍地政处(科、股),配备专门人员。乡(镇)土管所(站)土地管理员专管或兼管土地统计工作。国土资源部土地统计机构的职责:(1)组织各地开展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权属状况及其变更情况的统计工作;(2)负责各地上报的统计数据的审核、整理、汇总;(3)及时开展统计分析,提供耕地变化为主的土地资源利用统计数据。县级(不含县)以上国土部门土地统计机构职责:省(区、市)国土部门土地统计机构主要职责:(1)执行国家土地统计标准,定期完成各年度土地统计报表的汇总,向上级土管部门和同级统计机构报送和提供基本的土地统计资料;(2)根据本地区制定政策和土地管理需要,调查、搜集、整理、提供土地统计信息,对本地区土地利用及变更的基本情况进行土地统计分析、预测和监督;(3)编制地方相应的报表制度和办法,但不得与国家土地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和规定相矛盾。县级土地统计组织及乡(镇)等基层土地统计人员职责:1)完成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布置的土地统计任务,执行国家统计标准,贯彻全国统一的基本土地统计报表制度;(2)按照规定,调查、搜集、整理、分析,提供本县、本乡(镇)的基本土地统计资料;(3)做好土地统计原始调查记录表的建立和管理,健全本县、本乡(镇)的土地统计台账制度和土地统计档案制度。3、土地统计与国土资源综合统计的关系国土资源部成立后土地统计作为专业统计,由地籍司负责。规划司负责国土资源部综合统计工作,作为统计工作的归口部门。实行“分工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4、土地统计制度、对土地统计违法行为处罚、土地统计资料管理公布及保密的法律依据土地统计制度的法律依据:(1)《土地管理法》(2)《统计法》对土地统计违法行为处罚:(一)对统计机构及人员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二)对统计调查对象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三)其他处罚规定土地统计资料管理公布及保密的法律依据:(一)统计资料管理的法律依据(二)统计资料公布与保密的法律依据第三章1、什么是基层土地统计,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基层土地统计,是指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组织的乡(镇)土地管理所(员)从事的经常性土地统计工作。以图斑或宗地为基础进行。主要内容:(1)利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以县为单位,建立各乡(镇)的土地统计台账和土地统计簿等初始土地统计工作;(2)对土地权属、地类、分布、利用状况发生的变更情况开展土地变更调查,更新土地统计台账、统计簿,填报土地统计年报,执行和完善各项土地统计制度等年度土地统计工作。2、基层土地统计的特点和原则?基层土地统计的特点:(1)为国家土地统计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土地统计资料,为地方土地管理和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服务。(2)其内容除满足国家土地统计需要外,可根据当地土地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补充,整理出不同的分组资料。(3)除统计年报外,还可通过月、季度、半年报方式,随时掌握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4)不仅数字统计,还要在图纸上标明地界的空间变化。基层土地统计的原则:(1)实事求是。(2)准确、及时、全面。(3)数字、图、表与实地一致3、简述国家土地统计的概念、任务和表现形式?概念:指县级(含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所进行的土地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等土地统计工作。任务:(1)制定土地统计发展战略、工作目标、计划及土地统计体系。(2)建立健全土地统计指标体系,维护统计信息“窗口”地位,全面发挥决策助手作用。(3)进行土地统计的设计,组织全国性土地统计,搜集整理土地信息,以反映土地利用水平及动态变化趋势。(4)利用统计信息反馈土地管理法规、政策、规定及计划的实施,体现整体意义上的统计服务与监督。(5)分析土地供需、利用、经济及管理中的热点,为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可靠的全方位统计信息。\n表现形式:(1)制定土地统计工作发展计划,建立健全土地统计指标体系,保证土地资源、资产基本数据,突出土地资产管理的地位和作用。(2)制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全面实:施的土地统计报表制度,形成和完善土地统计信息网络。(3)保持土地利用现状资料现势性。(4)组织业务培训。4、简述国家土地统计制度的内容,国家土地统计如何实施国家土地统计制度的内容:(1)土地统计的有关规定、办法;(2)土地统计信息分析和评价制度;(3)土地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制度;(4)土地统计及有关知识培训制度;(5)土地统计人员岗位责任制;(6)土地统计信息现代化管理的建设。国家土地统计的实施:由各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执行土地统计制度,履行土地统计人员职能、完成土地统计任务。具体实施方法:国土资源部为本系统最高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土地统计有关的政策法规,部署土地统计任务;地方各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调查、统计任务,并保证国家土地统计职能的顺利实施。从而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彼此配合、渠道畅通的土地统计网络,保证土地统计信息来源可靠、真实全面、及时准确。5、简述国家土地统计与基层土地统计的关系管理体制:自上而下。关系:(1)基层土地统计是国家土地统计的基础,国家土地统计是基层土地统计的归宿。(2)县级土地统计,既是国家土地统计的起点和源头,又是基层土地统计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二者结合的桥梁。加强其建设,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是完善我国土地统计工作的关键环节。县级土地统计工作直接为当地政府服务,只有提供翔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才能更好地发挥对当地土地管理、经济建设的参谋作用。6、简述基层土地统计与日常地籍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日常地籍管理是县土管部门的经常性工作。主要内容是在县级土地详查结束,并建立初始地籍基础上,根据变更土地登记申请,进行变更调查、变更土地登记,填写土地统计台账、统计簿,并每年进行一次土地变更调查,对土地变化情况调查核实,完成土地统计台账、土地统计簿、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即年内地类变化平衡表)等基层年度土地统计工作。所以,基层土地统计是日常地籍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基层土地统计与土地变更调查、变更土地登记等日常地籍管理工作有密切的联系,要互相衔接。7、简述基层土地统计的任务与内容任务:1.统计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2.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信息和规律3.为加强土地资源和资产管理提供数据资料内容:1.建立初始土地统计2.做好年度土地统计第四章1、什么是初始土地统计,其意义和任务是什么?是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和初始土地登记资料为基础,对县级行政辖区全部土地按权属单位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统计,建立县、乡土地统计台账和统计簿的工作。意义:(1)为建立健全土地统计制度奠定基础。(2)建立初始地籍,保持土地资料现势性。(3)是将土地详查数据成果系统化、规范化的手段任务:(1)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初始土地统计是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日常地籍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2)成立(健全)专门的机构、固定专人负责。(3)建立初始土地统计台账、土地统计簿。4)制订出土地统计数据资料的保管、咨询、查阅等制度。2、简述初始土地统计的内容与程序核心内容:建立土地统计台账、土地统计簿具体内容:1.土地统计台账、2.土地统计簿初始土地统计的程序:(1)建立乡(镇)土地统计台账。(2)建立乡(镇)土地统计簿。(3)建立县(市、区、旗)土地统计簿。3、简述初始土地统计台账、统计簿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初始土地统计台帐的建立方法:根据表三全乡内各权属单位及国有后备土地分图斑及总面积,逐一建立初始土地统计台账。(1)在土地统计台账上填写该权属单位名称,并注明土地权属性质(国有或集体),国有土地要填写该权属单位的主管部门。(2)注明初始土地统计台账反映的年份和日期(即详查外业结束日期)。(3)转抄按权属单位汇总表(表三)上的图斑面积和初始面积合计,注明图斑所在的图幅号和坐落的行政村名。(4)将全乡全部土地权属单位和国有后备土地的初始土地统计台账建立完毕,按乡装订成册,加封面注明某乡土地统计台账,并加记录。\n初始土地统计簿的建立方法:初始土地统计台账建立后,要据以汇总成县、乡土地统计簿,以便掌握全县和各乡国有、集体土地分类面积和总面积,以及国有土地分系统用地情况。(1)乡镇土地统计簿一的填写。(2)乡镇土地统计簿二的填写。(3)县土地统计簿一的填写。(4)县土地统计簿二的填写。(5)县土地统计簿三的填写。应用:一、服务土地管理相关工作二、研究土地分配、土地利用及其变化趋势:(l)计算某年全县不同权属性质用地构成、比例(2)计算全县各乡镇或全乡各权属单位用地构成(3)计算不同时期两类权属性质的土地增减变化(4)其他应用第五章4、什么是年度土地统计,其目的和成果是什么?是在初始土地统计或上年年度土地统计的基础上,每年对土地权属、地类、面积等变更情况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包括变更地籍调查和土地统计调查),根据变更调查结果,填写土地统计台账、统计簿和年内地类变化平衡表,填报土地统计年报,进行土地统计分析。目的:保持土地统计台账、统计簿(存量指标)的现势性,取得年内地类变化信息(流量指标),进行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发挥其在土地规划、计划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成果:完整的县级土地统计数据,包括土地统计台账数据、土地统计簿数据、年内地类变化平衡表的数据。土地统计台账、土地统计簿、年内地类变化平衡表5、年度土地统计与土地变更调查有何关系?每年土地变更调查完成之后,要根据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来更新土地统计台账和统计簿,以掌握当年全县各乡镇所有的集体土地所有者和国有土地使用者的土地面积及其土地利用分类面积,以及全县各乡镇的集体土地、国有土地和分系统的国有土地使用情况。土地变更调查是年度土地统计更新的基础,年度土地统计是土地变更调查的结果。6、简述土地统计台账和土地统计簿的更新方法1.查出需变更的图斑2.更改需变更图斑3.计算“变更原图斑合计”和“变更现图斑合计”4.计算“年末合计”7、简述年内地类变化平衡表的编制及分析与应用方法一、平衡表“年初土地调查总面积及分类面积”的填写二、平衡表“地类变更数据”的填写三、平衡表“年内减少面积”的填写四、平衡表“年内增加面积”的填写五、平衡表“年末面积”的填写六、“年内减少合计”、“年内增加合计”的填写七、平衡表数据的平衡检查年内地类变化平衡表分析:一、综合的总体分析二、综合平衡分析三、广泛的对比分析四、探索研究平衡表其他方面的应用五、地类变化平衡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8、简述土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内容和要求主要内容:1.土地管理部门和统计人员建设2.土地统计台账3.土地统计报表4.土地统计服务5.土地统计档案6.土地统计政策法规建设7.土地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具体要求:1.建立和完善土地统计工作制度2.土地统计簿的建立与及时更新3.定期填写、上报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4.强化土地统计数据质量及土地统计分析及应用9、如何保管和使用年度土地统计资料?整理:整理土地统计资料。要将所有统计资料进行整理,使之在精度要求上填写规范化,符合规定。分类:对土地统计资料按内容进行分类。土地统计资料主要分为年度,按乡镇顺序、按图幅号顺序进行分类,保持各部分的对应。编目:对每卷资料编制内容目录,再在专门编目本上记录各部分内容。\n排列:有序排列土地统计资料。主要是按照顺序进行存放,便于查找。使用:确定内部使用和社会查阅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保存:土地统计资料永久保存,不得遗失和损坏。第六章1、简述土地统计调查的内容要求、种类和方法?内容:调查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调查各类土地的分布及其变动情况;调查各类土地的质量及其变动情况;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利用效果和保护情况;调查土地权属及其变更等情况;调查土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界限。要求:与一般统计调查不同,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运用一些精;密的仪器、工具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故应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以确保调查工作的质量以及资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土地统计调查要做到准确、及时、全面、系统,保密。种类:调查对象包括的方位: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统计调查任务不同:初始土地统计调查、土地变更调查、专门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划分: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方法:遥感技术、直接观察法、采访法、报告法、通讯法2、怎样编写土地统计调查方案?正确地制定统计调查方案是保证统计调查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首要步骤,是保证统计调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准确、及时取得统计资料的重要条件。(一)统计调查的目的和内容(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四)确定调查的时间和方法(五)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3、土地详查、土地概查、地籍调查的任务各是什么?土地详查的任务:全面、准确的查清土地状况,调查精度要求较高。土地概查的任务:满足国家当前进行宏观决策的需要,以较快速度提供各项土地数据。地籍调查:主要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方面内容,4、简述土地变更统计调查的方法。统计报表:土地统计报表是由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颁发表格,由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根据一定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从下到上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5、什么是土地质量统计调查,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土地质量统计调查属于土地统计专门调查的一种。查清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以及土地质量等级,为进行土地质量统计提供必需的资料。土地自然属性调查一般是指对地形地貌调查、土壤调查、水文调查、农业气候调查、植被调查调查。土地社会经济属性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农业生产及农业生产环境条件、土地利用水平、地段形态特征的调查。6、简述土地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于范围?随机原则:在抽取样本时,排除人们主观意图的作用,使得总体中的各单位均以相等的机会被抽中。又称为等可能性原则。特点:1、调查单位的确定是按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抽取的。2、用部分单位的指标数值去推断和估计总体指标数值。3、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事先是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的。适用范围:1、无法全面调查的现象,为测算全面资料,采用抽样调查。2、没有必要或很难全面调查的现象,采用抽样调查。3、抽样调查结果可对全面调查结果进行检查和修正。4、土地现象,可采用抽样调查。\n7、什么是土地抽样调查,它有哪些作用?按随机原则从全部研究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根据样本资料计算样本的特征值,据以对总体的特征值做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估计和判断,以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表现的一种统计方法。作用:1.实际工作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而又需要了解其全面情况的现象2.对某些现象虽然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但是由于总体范围大、单位数目又缺乏原始记录可作依据,实际进行全面调查有许多困难。3.对普查和全面调查资料的质量检查和修正。4.当被调查总体中的单位无限多时,事实上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8、土地抽样调查有哪些组织形式?1、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2、机械抽样3、类型抽样4、整群抽样5、多阶段抽样9、类型抽样、整群抽样和二级抽样有何联系和区别?抽样形式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类型抽样抽全部抽部分整群抽样抽部分抽全部两阶段抽样抽部分抽部分10、什么是抽样误差,可分哪些种类?所有的抽样调查结果客观实际在数量上的差别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随机误差随机误差可分为:抽样实际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11、合理抽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合理抽样的基本要求:1.无偏性。2.一致性。3.有效性。12、PPT上所讲例题。第七章1、什么是土地统计整理,其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步骤如何?土地统计整理是根据土地统计目的和任务,对土地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以获取反映土地统计对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内容:①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订正②根据调查的任务和研究的目的进行分组③计算各项指标及总体指标,并汇总④将汇总的数据编制成统计表步骤:1.设计和编制整理方案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3.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4.汇总后检查5.编制统计表6.统计资料的保管与积累2、什么是土地统计分组,有何作用,有哪些方法?土地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土地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相同的部分或分组。作用:1.反映土地的类型特征2.反映土地的构成3.反映土地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方法:(一)分组标志的选择(二)分组界限的确定(三)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3、什么是分配数列,如何编制分配数列?分配数列:根据统计任务,将原始统计资料按一定的标志分组,说明总体单位数在各组的分配情况的数列。土地分配数列的编制:(一)确定变量数列的类型1.单项数列2.组距数列\n(二)确定组距和组限1.组限。2.组距。3.全距。4.组中值。5.开口组和闭口组6.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组7.编制变量数列的步骤第八章1、什么是土地统计分析,其内容、种类和方法有哪些?土地统计分析是对土地数量结构、利用状况、权属状况的区域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内容:计算、评价、对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对土地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撰写报告种类:进度分析、专题分析、发展水平分析、综合分析常用的土地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综合指标分析法、动态数列分析法、统计指数分析法、相关分析和平衡分析法等,并构成统计分析方法体系。2、掌握土地综合指标分析中各指标的概念和方法土地总量指标:反映土地再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土地的规模或增减变化,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因此也称为土地的绝对指标。土地总量指标的统计方法1)直接计算法2)间接推算法常用方法:平衡关系推算法、因果关系推算法、比例关系推算法、插值推算法、抽样推断法等土地相对指标/相对数:两个与土地相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反映土地各指标之间的数量联系程度。一般是没有计量单位,是以相对数的形式存在的。结构相对指标=总体中某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100%比较相对指标=某类现象的指标数值/不同空间同类现象的指标数值*100%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体中的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总体的指标数值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00%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规定数*100%土地平均指标:土地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一般水平或代表水平。其数值一般表现为平均数。1、算术平均数2、调和平均数3、几何平均数(4)众数(5)中位数土地标志变异指标:是衡量土地平均指标代表性大小的尺度。3、掌握土地动态分析的概念及各指标的概念与方法土地动态分析:运用一系列的动态分析指标对土地现象进行分析,以反映土地现象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绝对数分析指标发展水平/发展量:指动态数列(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增长量:报告期与基期水平之差动态数列的相对数分析指标发展速度: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的结果。增长速度: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增降1%绝对值:前一期水平/100。平均发展速度: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平均增长速度: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序时平均数,方法: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最小平方法等4、掌握土地平衡分析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土地平衡分析:根据土地要素的变化状况编制平衡表,反映土地这个自然与社会综合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方向与程度,进而为达到合理用地结构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提供依据。原则:土地总体统一平衡的原则、相关指标对等平衡原则。方法:土地单项平衡分析、土地综合平衡分析、土地联系平衡分析5、掌握土地相关、回归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土地相关:指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关系值不固定的相互依存关系。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建立一个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之后,从一个已知量推算另一个未知量,为估算预测提供一个重要的方法。第九章1、试述土地统计分析报告的编写内容和方法\n内容:一般包括陈述工作情况、说明数据分析、反映剖析问题、探索解决途径、提出决策建议等基本内容。方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