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试卷汇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计学原理》试卷汇总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至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开放专科”试卷汇总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C)。A.企业按生产能力分组B.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C.人口按性别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2、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由调查期限为(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3、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B)。A.选择分组标志性质不同B.选择分组标志多少不同C.组数多少不同D.组距大小不同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5、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A.平均数离差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6、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C)。A.微弱相关关系B.显著相关关系C.完全相关关系D.没有相关关系7、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D)2011-1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8、下列分组中啊个是按数量标志分组(A)。2011-2A.企业按生产能力分组B.企业按工人性别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D.居民家庭按城镇与农村分组9、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B)2011-3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B.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单位是否完全C.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10、按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2011-4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11、抽样误差是指(C)2011-5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n1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2011-6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在工业普查中,(BCE)。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2、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CDE)2011-2A.职工按工龄分组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E.人口按地区分组3、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BCD)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4、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BC)2011-4A.个体指数B.综合指数C.平均指数D.定基指数E.环比指数5、下列是某地区经济发展数据指标,其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ABDE)A.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3:1B.人口出生率为14.3%C.粮食平均亩产量为500斤D.工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113%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00元6、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BC)A.劳动生产率指数B.产量总指数C.销售量总指数D.价格总指数E.单位成本总指数7、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2011-1A.全部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生产设备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8、计算变异指标可以(BDE)2011-3A.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B.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C.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n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E.说明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程度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1、一个工人的文化程度在标志分类上属于数量标志(×)2、某地区对占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二的10个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3、某地区通过调查得知该地区每万人中拥有54名医生。此指标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4、根据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称为全及指标。(×)5、在综合指数中,要求其同度量因素必须是同一时期的。(√)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划分分组界限,其核心问题是分组标志的选择。(√)7、(甲)某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因此,(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8、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2%、7%、和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9、总指数包括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10、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11、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总体的特征,因而变异指标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高,反之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低。(×)12、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13、某地区通过调查得知该地区每万人中拥有54名医生。此指标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14、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2%、7%、和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15、质量指标都是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2011-11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1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18、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19、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因此增长量不能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速度。(×)2011-520、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划分依据是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2011-221、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分组标志。(√)2011-322、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素。(√)2011-4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1、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n答:调查对象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2、简述抽样推断的概念及特点?答: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方法。其特点:(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2)建立在随机抽样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3、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答: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种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例如:学生的成绩为90分。这里的“学生的成绩”是标志,“90分”是标志表现。4、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推算吗?这什么?答: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推算。要想由环比增长速度推算定基增长速度,必须先将其还原成发展速度,再根据两种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式,推算出定基发展速度后—1或者说—100%,才能求得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5、某地区对占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二的10个企业进行调查,你认为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还是典型调查?为什么?答:首先,从该题内容可知该地区对工业企业进行的是一种非全面调查;第二,非全面调查包括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这三种非全面调查的主要区别是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重点调查是根据单位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比重来确定调查单位,而典型调查是依据对总体的分析,有意识的选取调查单位。因此,根据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可以判断出该地区对工业企业进行调查,采用的是重点调查方式。6、简述在综合指数计算中对同度量因素时期的要求。答:在综合指数中,无论是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还是质量指标综合指数,都要求其作为同度量因素指标不变,即同一时期的。例如,数量指标综合指数都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综合指数都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因此,只有将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指标固定在同一时期,才能考察另一个指标的变动情况。7、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答:变量分组包括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离散变量变动幅度小,分组可以选择单项式分组;如果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大,分组应选择组距式分组;而对于连续变量只能用组距式分组。8、简述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并举例子说明。200-1\n答:调查对象即统计总体,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统计总体这一概念在统计调查阶段称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偶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报告单位也称填报单位,也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调查单位是调查资料的直接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调查资料的提交者,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例如对工业企业进行全部设备调查时,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而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9、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举例说明。2011-2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情况。如:轻重工业比例。五、计算题(有三个题目,共50分,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某乡有5000农户,按随机原则重复抽取100户调查,得平均每户年纯收入12000元,标准差2000元。要求:(1)以95%的概率()估计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的区间。(2)以同样概率估计全乡农户年纯收入总额的区间范围。(20分)解:(1)已知:,,,,所以,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的区间为:11608~12392元。(2)全乡农户年纯收入总额的区间范围为:即:即:全乡农户年纯收入总额的区间范围为:58040000~60012392元。2、某农贸市场三种农产品价格、销售量资料如下:农名称基期报告期零售价(元/公斤)销售量(公斤)零售价(元/公斤)销售量(公斤)\n大白菜110000.81200牛肉20601880小黄鱼18502040试计算零售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额带来的影响。(15)解:零售价格总指数销售量总指数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绝对影响为:(元)由于价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绝对影响为:(元)3、我国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如下:单位:万人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人口数(年底数)121121122389123626124810125909126583比上年增加人口—1268123711841099674试计算我国在“九五”时期年平均人口数量和年平均增加的人口数量。解:(1)“九五”时期年平均人口数量为:(万元)(2)“九五”时期年平均增加的人口数量为:(万元)4、甲、乙两班学生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为70分,标准差为9.0分;乙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人)60以下2\n60—70670—802580—901290—1005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解: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人)组中值60以下255110-22.41003.5260—70665390-12.4922.5670—8025751875-2.414480—90128510207.6693.1290—10059547517.61548.8合计50—3870—4312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为:(分)乙班学生成绩的标准差为:(分)因为0.120<0.129,所以,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5、从某年级学生中按随机抽样方式抽取50名学生对会计学课的考试成绩进行检查,得知其平均分数为75.6分,样本标准差为10分,试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年级学生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解:已知:,,,所以,全年级学生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为:分。\n6、根据五位同学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时间与成绩分数计算出如下资料:试求:(1)编制以学习时间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2)计算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解释相关的密切程度和方向。解:(1)所以,以学习时间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为:(2)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说明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7、2008年某月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销售量、销售额资料如下:商品名称价格(元)甲市场销售量乙市场销售额甲105700126000735001200乙12090096000108000900丙1371100959001507001100合计—27003179003322003200试问:哪一个市场的平均价格比较高。解:该商品在甲市场的平均价格为:(元/件)该商品在乙市场的平均价格为:(元/件)8、对一批产品按重复抽样方法抽选100件,其中废品4件,当概率为95.45%()时,可否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6%?\n解:,,所以,这批产品的废品率范围为:,不能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6%。9、某部门所属20个企业的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与销售利润(万元)的调查资料整理如下(代表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代表销售利润):要求:(1)建立销售利润倚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的直线回归方程,预测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为8%时,销售利润为多少万元?(2)说明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解:(1)所以,直线回归方程为:当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为8%时,销售利润为:(万元)(2)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每降低1%,销售利润增加14.33万元。10、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302642413644403737254529433136364934473343384232343846433935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解:(1)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次数分布表为:按加工零件数分组工人数(人)(频数)频率(%)25—30310\n30—3562035—4093040—4582745—50413合计30100(2)按加工零件数分组工人数(人)组中值25—30327.582.530—35632.519535—40937.5337.540—45842.534045—50447.5190合计30—1145平均日产量:(件)11、某集团公司销售的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提高幅度资料如下:商品种类单位商品销售额(万元)价格提高幅度%基期报告期甲条10112乙件15135丙块20220试求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解:商品种类商品销售额(万元)价格提高幅度%价格个体指数基期报告期甲101121.02乙151351.05丙202201合计4546——\n解:价格总指数销售额总指数12、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68898884868775737268758297588154797695767160906576727685899264578381787772617081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为良,90—100为优。要求:(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3)根据整理表计算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2011-1)解:(1)成绩职工人数f频率(%)组中值xxf60分以下60—7070—8080—9090—10036151247.51537.53010556575859516539011251020380合计40100—3080(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3)平均成绩为:(分)(4)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形态,平均成绩为77分,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单位的要求。\n13、某企业第二季度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月份产量(千件)单位成本(元)456345736968要求:(1)建立以产量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多少?(2)当产量为10000件时,预测单位成本为多少元?(2011-2)解:(1)计算结果如下:月份产量(千件)单位成本(元)45634573696891625219276340合计1221050835配合回归方程:故单位成本倚产量的直线回归方程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2.50元。(2)当产量为10000件时,即,代入回归方程,得:(元)14、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基期和报告期的产量、单位成本资料如下:产品产量(件)单位成本(元/件)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乙1000300011004000108127试求:(1)产量总指数、单位成本总指数;(2)总成本指数及成本变动总额。(2011-3)解:\n(1)产量总指数单位成本总指数(2)总成本总指数总成本变动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