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笔记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言学纲要笔记35页

语言学纲要笔记导言一、语言学研究对象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一)语言的性质:1.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人类的思维工具;3.符号系统。(二)语言的结构:1.由语音(外在形式)、意义(内容)统一构成。汉语:桌子(zhuō zi)英语:table                一种有腿有面,供写字、吃饭等用的家具。俄语:cTo2.对语言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三)语言的产生、演变、发展:怎样产生?有哪些演变规律?历史发展的情况。1.《圣经旧约·创世纪》第二章亚当、夏娃,世间万物的取名。→亚当及其子孙本来同一种语言。→定居希纳平原,建造巴别塔(TheTowerof Babel,意即“变乱”)。→上帝下凡,把人们的语言搞乱。2.人类语言的产生,是社会交际所需要的,一开始就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的交际工具,为社会服务。集体劳动、集体生活→有了语言的需要(社会条件)→语言产生有了可能(物质条件)。3.传统语文学:①古印度。公元前四世纪,对梵语语音的研究,形成“声明学”;对梵语语法的研究,有巴尼尼《梵语语法》。②古代中国。文言文;“小学”(训诂、文字、音韵)。十九世纪初,欧洲一些语言学家(丹麦拉斯克、德国博普等),运用“历史比较法”,即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语言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成为独立学科。(四)语言的应用:怎样建立语言的各个门类?理论研究的成果如何进行实际应用?二、语言交际的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说者) (空气等通道) (听者)三、名词解释:1.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2.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3.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4.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5.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6.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7: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8.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36\n1.语言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是人类特有的。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种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一语言,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语言依存于社会,与社会的产生、发展、消亡息息相关。如鲜卑语的消失:北魏孝文帝禁用鲜卑语;与汉族同化,鲜卑民族社会终止。3.语言具有全民性。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是统一的,共同的。①任何阶级,任何集团都不能垄断语言,语言一视同仁为之服务。阶级习惯语:赤祸;戡乱;黑狗;老财。隐语(黑话):耕沙——吃饭;歪下——睡觉;玉子——酒。②语言在人们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变异、不同风格,都没有偏离统一的语言规则,影响相互的交际和理解。(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从属于语言,记录语言。旗语:一种通讯方式,使用于航海、军事或野外作业,手持两面小旗用不同姿势代表字母,进行传达联络。数字符号:圆周率π=3.1415……。非语言的交际工具:身势、表情等伴随动作。点头(同意);招手(请过来);食指、中指竖起成“V”状(胜利,Victory)。这些交际工具,1.在语言或文字的基础上产生;2.都有其特殊的服务领域,是辅助性的。因此,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思维离不开语言。1.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作为工具→ 以语言为基础“动脑筋”(即思维)↑                           ↓认识成果贮存于语言(记录、传递、交流)(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必备条件:现成的语言环境→学话过程:同时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具体过程为:1.独词句(由具体到概括);2.两个词的组合(抽象和分析);3.造句(逐渐掌握词与事物的联系,词与词的组合规则)。(三)关于聋哑人的思维1.聋哑人能够思维:①聋哑人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大脑也分左、右两半球,各有专门分工。②聋哑人不能从听觉中得到应有的信息,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③视觉交际效果不如有声语言,给聋哑人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影响。2.手语:聋哑人之间传递思想、表达意见的一种非语言交际工具,是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设计和应用的。分为两种:“手指语”,用手指作出种种姿势,代表字母形状,进行拼音;“手势语”,用手势作比量,模拟形象,构成一定的意思。(四)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1.大脑功能——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正常的人无论哪个民族,进行思维都遵循同样的规律。概念(用词表达):马(mǎ)——horse36\n判断(用单句表达):我是一个老师——I am a teacher推理(用复句表达):因为下大雨,所以没出门。2.思维方式上,各民族之间存在差异。这使得语言的民族性,不仅表现在语言系统(语音、词汇、语法)不一样,也与思维方式的民族特点紧密联系。汉语   英语伯父(父亲的哥哥)   uncle   Father‘selderbrother叔父(父亲的弟弟)      Father‘syoungerbrother舅父(母亲的兄弟)      Maternaluncle姨父(母亲姐妹的丈夫)      Maternalaunt‘shusband汉语的谐音禁忌:梨(离)——圆果;空(凶)铺——吉铺、旺铺。(五)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1.思维是人大脑的机能,是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动过程。人能制造和利用工具积极地改造环境,包括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电子计算机)。2.人类思维职能的延伸,使机器能代替人的一部分脑力劳动。3.机器只能按照人预先设定的条件,机械地执行预先规定的指示,不能“随机应变”。它只是人造的、没有“灵性”的装置,永远不可能像人的大脑那样,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三、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一)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发音能力1.抽象思维能力:人类通过敏锐的感觉器官,反映现实现象→大脑对形成语言意义的原料加以分析、概括,加以命名、归类→在概念(词)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并将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2.发音能力:类人猿直立行走,使语言的产生具备了足够的声音材料→人类的发音器官能发出清晰的音,并加以组合(元音、辅音;音节)。(二)其他动物不具备语言能力1.人类的祖先在劳动活动中,锻炼了大脑(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改造了发音器官(具备了发音能力),交际的需要促使语言的产生。这是人类与其他动物分道扬镳的最后的、最重要的标志。2.不存在“猩猩语言”。人与黑猩猩具有近亲关系。将刚生下的婴儿和小猩猩一起喂养,表明猩猩的发音器官不足以发出人类的各种语音,不能组合词。3.不存在“鹦鹉语言”。经过专门训练,模仿人类的语词、短句。唐代朱庆余《宫中词》诗:“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三)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1.单位的明晰性 。人类语言: 说出的话(句子),由界限清晰的单位,按照交际需要、语言规则组装。  动物语言: 以叫喊或舞蹈动作来表示某一固定意思,“语言”单位不能分析和组装。2.任意性。   人类语言: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是“约定俗成”的。  动物语言:  一定程度的任意性,局限于一个题目,是僵硬的。3.结构的二层性。  人类语言有 两层结构:音位层(底层);符号层(上层)。   动物语言: 不能分解成单位,没有结构。4.开放性。  人类语言: 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   动物语言: 一种封闭的系统,所传递的信息固定,受刺激限定。5.传授性 。  人类语言: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现实的语言环境,掌握一种语言。   动物语言: 其“语言”是一种本能,与生俱来。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  人类语言:能用语言说古道今,表达哲理,驰骋想象,信息的传递不受当时、当地环境限制。   动物语言: 交际由当时当地的刺激引起,是对具体情景的感性反应,只能传递某种信息,不能回顾过去、设想未来。四、语言和说话(言语)36\n1.(言语)   定义: 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2.语言定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五、语言和社会的关系(一)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工具1.语言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几种说法:①劳动说:劳动过程中需要合作,促使语言产生;②歌唱说:表达情感的需要;③与生俱来说:是上帝给的。2.语言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原因:①语言自身的原因;②社会的发展变化影响语言:既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又是语言发展的强大动力。例如:“小姐”一词,原指大户人家的千金,现在成了“三陪”之意。(二)语言和社会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1.语言离不开社会: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消亡而消亡。2.社会也离不开语言: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人的思维靠语言得以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靠语言得以维持,人们的生产、生活靠语言得以协调。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一、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关于“符号”1.符号的含义: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形式和意义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注意:①符号不是征候;②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没有必然的联系。(二)语言符号1.定义: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象。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语言是一种符号,而且是所有符号中最重要的一种。整个语言由符号组成,构成一个系统。甲事物(客观现实现象)←————乙事物(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乙事物代表甲事物]流动着的空气←——————风(fēng)  形式:人的感官可以感知。迈开两腿迅速往前移动←——跑(pǎo)  意义:所指代、表达的内容。2.语言符号的本质——“约定俗成”。①《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②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即用什么“音”表示什么“义”,没有必然的理由,也并非音、义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而决定于一定社会集团的意志,决定于社会习惯。  书(音:shū)          36\n汉语:成本的著作  英语:book       ③语言符号能重复使用,人们根据交际需要将有限的语言符号排列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组合:小张在读书。——这个剧本是老李写的。——他不喜欢看电影。拆装:他在写电影剧本。3.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三)语言符号的特点。1.任意性。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①创制符号时,音义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大型猫科食肉类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 汉语:虎(hǔ)英语:tigerti([t‘i:]) 汉语:梯(登高的一种用具);锑(一种金属,银灰色,性脆)。英语:tea,用茶叶沏成的饮料。②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确定,进入交际,依存于某一社会群体,便对使用者具有强制性,不能擅自变更。英语:telephone利用电信号的传输达到互通语言的通讯方式。汉语:德律风→电话③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人、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等。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如英语uncle,等于汉语的叔、伯、舅、姨父、姑父;aunt等于婶婶、舅妈、姑姑、姨妈;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人类之所以有多达5500多种语言,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音义联系的任意性。2.线条性。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一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任意性   线条性(组词、造句)花   红   红花∶花红   他,早在昨天走了。深化教育改革。脸      红脸∶脸红   火      红火∶火红   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的层级体系36\n1.语言是一种层级装置,最重要的特点是分层。①例释音位:/m/、/t‘/、/t/、/A/语素:马(mǎ);他(tā);打(dǎ)。词(词组):枣红马;他们;鞭打。句子:他们鞭打枣红马。②图示第三级(句子)                        ↑第二级(词)                        ↑第一级(语素)                        ↑底层(音位)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称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实际上是以少驭多,以较少的单位组成上一层较多的单位,如语言结构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就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数量成倍扩大。例如汉语,音位层只有30来个,它们可以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又可以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2.语言层级装置所提供的效能:几十个音位→组合几千个符号的形式,即语言中最小的符号——语素→构成几万个词(词组),作为说话材料→造出无限多的句子。(二)语言层级装置的运转——组合和替换。1.组合关系定义: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所以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并非是任意两个词就能构成组合关系。由于语言符号具有线条性特点,词能够一个挨着一个进行组合,前后相续,构成“语言链条”;其中由符号组成的每一个环节,又可以被替换,组成新的“语言链条”。我们 爱 祖国      每个符号都处于两种关系当中:我们 爱 科学      ①A与B组合,依次出现。人民 支持 解放军    ②A或B被C替换而重组。鲜花 献给 战斗英雄组合关系由编结而成,编结不同,整个组合的性质也不同。大、房子→大房子(偏正结构,修饰关系)、房子大(主谓结构,陈述关系)2.聚合关系定义:在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相同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房子→天、地、人、山、水、桌子、讲台、香蕉……,都作主语。房子 大(主谓结构,陈述关系)  房子小、高、矮、好、坏、宽敞、漂亮……,主语 谓语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36\n第三章语音和语音学一、什么叫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它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功能。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声音和语言的意义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语言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1.生成条件:语音是发音器官各部分(发音部位)协同动作(发音方法),从口腔发出,进入言语交际过程。请看教材P57“发音器官”示意图。肺:呼气、吸气,通过气管(图中18)为发音提供动力→声带(图中19):发音体,位于喉结中的两片很小的薄膜,中间形成气流的通路,振动、开合,发出各种音→口腔(图中10,包括上腭和下腭)、鼻腔(图中9)、咽腔(图中11):共鸣腔,主要起调节作用,同时也是某些音的发音体,如擦音f、s。2.性质、特点: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结合而构成的,以音示义。人们在大脑中组织好要说的话(编码),发出语音,负载着言语信息,传递给对方,为对方所接收和解码。这实际上是符号的交流,语音是作为符号来运用的。3.载体:语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外壳。①语音是一种声波,同光波、电波一样都是物质世界里的东西,语言凭着语音而存在于物质世界里。②语音是言语信息的载体,一定的语音单位表达一定的语义,人们约定俗成,通过这一物质外壳,表情达意,实现交际目的。4.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一)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音波振动的次数——频率。与人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二)音重:声音的轻重或强弱。取决于音波振动着的空气粒子的压力——振幅。与呼出气流的大小、发音时用力程度有关。(三)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四)音质:声音互相区别的基本特征。造成语音这一区别有三个方面原因:①不同形状的共鸣腔;②发音方法;③声带(发音体)振动与否。只要其中一个原因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质的音。5.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交际中执行不同的功能。语音的这种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二、音素(一)音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音节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曙    光    就    在    前    头shǔ   guāng   jiù   zài  qián   toush·u  g·u·a·ng j·i·o·u z·a·i q·i·a·n t·o·u(二)音标、国际音标1.音标:记录音素的符号,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如汉语拼音字母、英语的韦氏音标和国际音标等。2.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协会》1888年8月制订公布,被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不带民族特色的记录语音的语音符号。①宽式标音:一种比较概括的标音,又叫做“音位标音”,与区别意义无关的发音特征和差别可以不必记录。②严式标音:又叫做“音素标音”,是一种详尽记录发音特征和差别的标音。(三)两类音素——元音、辅音1、元音   ①也叫“母音”36\n。发音时气流自由呼出,不受任何阻碍,发音器官各部分肌肉紧张均衡。如汉语普通话的a、e、i、o、u。②元音的不同是共鸣腔(最主要的是口腔)的不同形状所造成的。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一是张嘴大小(舌位高低),如[a]—[A];二是舌头前伸或后缩(舌位前后),如[i]—[u];三是嘴唇展平或撮起(唇形圆展),如[i]—[y]。③元音舌位图   A、语音学家D·琼斯按舌位前后、高低和唇形圆展,区分八个基本元音(标准元音)。B、对元音的描写:[i] 前、高、不圆唇元音。  [y] 前、高、圆唇元音。[a] 前、低、不圆唇元音。  [o] 后、半高、圆唇元音。2、辅音①也叫“子音”。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某一部分受到阻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出音来。如汉语普通话的b、p、m、f。②一般的发音特点A、清浊: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叫浊辅音,如现代汉语普通话的m、l;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叫清辅音,如汉语普通话的b、f。B、送气和不送气:通过喉部的气流较强,所发出的辅音叫送气音,如汉语普通话的t[t‘]、k[k‘];气流较弱的,叫不送气音,如汉语普通话的d[t]、g[k]。C、鼻音和口音:软腭低垂,堵住口腔通道,气流从鼻腔出来,所发出的音叫鼻音;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道,气流从口腔出来,所发出的音叫口音。③发音部位定义: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肺部呼出的气流总要在口腔的某个部位受到阻碍,气流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分类气流受阻的位置普通话声母 例字唇音双唇双唇形成阻碍b、p、m标、批、面唇齿下唇接近上齿f奋舌尖音舌尖前舌尖抵住上齿龈d、t、n、l大、团、农、流舌尖中舌尖抵住上齿背z、c、s再、层、色舌尖后舌头卷起,舌尖往后顶住前腭zh、ch、sh、r政、驰、生、如舌面音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前腭j、q、x阶、千、虚舌根音舌根上抬,向软腭靠拢(抵住或接近)g、k、h巩、开、欢④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36\n分类发音方法普通话声母 例字塞音两个部位闭塞,堵住气流,突然放开,气流冲出,爆发成声。b、p(双唇);d、t(舌尖前);g、k(舌根)。巴、攀;杜、台;光、康。擦音 两个部位接近,形成缝隙,气流从中摩擦成声。f(唇齿);h(舌根);x(舌面);sh、r(舌尖后);s(舌尖前)。发;辉;现;上、荣;锁。塞擦音先塞后擦。j、q(舌面);zh、ch(舌尖后);z、c(舌尖前)。坚、奇;志、城;早、猜。舌尖后舌头卷起,舌尖往后顶住前腭zh、ch、sh、r政、驰、生、如鼻音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部分闭合。m(双唇);n(舌尖前)。   美;怒。边音舌尖抵住上齿龈,舌的两边自然松弛。l(舌尖前)理颤音富于弹性的一些发音器官,阻碍气流时快速弹动。连续弹动:[r]俄语раб(奴隶)闪音 一次弹动[Г]美国英语peter(彼得)3、元音和辅音的区别:①从发音方法看。②从发音器官状况看。③从呼出气流强弱看。三、现代汉语拼音字母与国际音标对照表四、音位(一)对立和互补对立和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彼此对立的音素,起着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彼此相似而互补的音素,可能被语言社会当作同一个语音使用。1.对立。一种语言采用一部分音素,作为自己的物质材料,按一定的方式加以使用。同样的一个音素,自然属性(生理属性和物理属性)一样,但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社会属性)的作用不一样。汉语: g[k]、k[k‘]——“姑”gu[ku]、“哭”ku[k‘u]……对立key[k‘i:](钥匙)英语:   [k]、[k‘]不对立,如ski[ski:](雪橇)2.互补。由于音节不同的语音环境,即一个音素与相邻的音素组合,产生细微的差别。[a]:埋([mai])、丹([tan])。[a]、[i]都是前元音;[n]是舌尖前音,发音部位靠前。[A]:啊([A])、麻([mA])。[A]是央元音。[α]:高([kαu])、帮([pαη])。[α]、[u]都是后元音;[η]是舌根音,发音部位靠后。三个音素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成的作用,处于互补关系。(二)音位的定义及其分析方法1.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符号:/ /2.分析音位的方法①主要根据:是否具有对立关系,即有无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36\n[t]   韵母(元音):[i]声调:去声,[51]   帝[ti]   /t/[t‘]      替[t‘I]   /t‘/[n]      腻[ni]   /n/[l]      利[li]   /l/②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归并为一个音位。如[a]、[A]、[α]归成音位/a/。(三)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1.条件变体:出现条件受环境制约,彼此在语音上相似,其差别能够用出现的环境来解释。①参见教材P74关于北京话音位/e/里五个条件变体的图示。②英语辅音[p]的条件变体。在[s]之后:speak(说);sport(体育运动);spin(纺)。→[p]不在[s]之后:peak(山顶);port(港口);pin(别针)。→[p‘]2.自由变体:音位之间的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限制。参见教材P74-75举例,重庆、武汉、南京等地方言[n]、[l]不分。(四)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1.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分析出来的音位。如/o/、/k/。2.非音质音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①由音高构成的音位:调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变化)。如汉语普通话的声调——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②由音重构成的音位:重音、轻音。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音,叫“重位”或“势位”。如:英语permit:重音在前一音节,名词“允许”;重音在后一音节,动词“允许”。俄语mука:重音在前,“痛苦”;重音在后,“面粉”。注意:汉语普通话所谓“轻声”,如虚词“的、地、得、了、着、吗、呢”等,其实是一种弱化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区别。③由音长构成的音位:时位(用元音的长短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如英语beat/bi:t/,“打”;bit/bit/,“少许”。五、音位的聚合(一)音位的区别特征1.定义: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2.分析方法:辅音/音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音位  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送气、不送气    区别特征/t/   舌尖前    塞音    不送气/t‘/   舌尖前   塞音    送气/k‘/ 舌面后(舌根) 塞音    送气/s/   舌尖前    擦音/n/   舌尖前    擦音(二)聚合群1.聚合关系。每个音位,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与其它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与其它音位中不同的区别特征互相对立。从而形成平行的、对称的系列,这是音位系统性的具体表现。参看教材P67《辅音表》中汉语普通话辅音的聚合关系。2.组合关系。同一聚合群中的音位具有相同的组合关系。参见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韵母组合表(符号“+”表示能组合,“—”表示不能组合):3.汉语普通话音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中,往往出现不平行、不对称的现象。36\n①从聚合关系看,擦音不是每种发音部位都有,如双唇部位无擦音;唇齿部位只有孤立的一个部位/f/,不能与其它音位形成平行、对称系列。②从组合关系看,/η/、/m/、/n/三个音位虽同属鼻音,但/η/只能出现在元音之后(不能做声母);/m/、/n/都可以出现在元音之前(能做声母),其中/n/还能出现在元音之后做韵尾,而/m/不能。三个音位在组合关系上既不平行,也不对称。六、音位的组合(一)音节1.定义: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起音(开始紧张,由弱到强)发音器官肌肉紧张→形成一个音节  音峰(紧张的最高点)   音谷(逐渐减弱的最低点)2.音节的组合①复元音:不同的元音音位直接组合。两个元音音位组合而成的,如/ai/、/uo/,叫“二合元音”;三个元音音位组合而成的,如/uei/、/iau/,叫“三合元音”。②复辅音:不同的辅音音位直接组合。如英语fly(飞)中的“fl”;俄语Страна(国家)中的“стр”③成音节辅音:单独构成音节的辅音。如表示答应的“嗯”[η]。④汉语音节构成特点——声、韵、调。参见普通话音节结构表:成分例字声母韵 母 声调元音辅音 韵头(介音)(元音音位)韵腹韵尾移ii阳平蛙ua阴平养iang上声火huo上声残can阳平庄zhuang阴平 ⑤汉语音位的组合格局:分开、齐、合、撮四呼;没有复辅音;能够形成的音节数目比较少。四呼:韵母按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四呼。齐口呼:以/i/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合口呼:以/u/为主要元音或介音;撮口呼:以/y/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开口呼:没有韵头而以/aoe/为韵母的主要元音。(二)语流音变1.音位和音位组合时,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叫“语流音变”。2.常见的语流音变①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粤方言“今日”/kamjat/→/kammat/。②异化: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其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汉语普通话声调有异化现象,上声与上声相连,前一个异化为阳平。如“北海”、“手表”,/214+214/→/35+214/。③弱化:有些音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汉语普通话的“轻声”就是弱化音节,如“爸爸”/PAPA/→36\n/PAPe/。④脱落:弱化的音进一步脱落。如“豆腐”/toufu/→/touf/;英语let us/let As/(让我们)→let's/lets/。第四章语法一、语法与语法规则(一)语法1.语法定义:语法就是词的构造、变化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是语言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种规则是客观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说这种语言的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构词---→造句---→说话(词法)(句法)(交际)2.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按一定规则构成。飞翔  头痛  签名  桌子  阿姨  nightschool(夜校)3.词与词按照一定规则组成句子,用于交际活动。陈阿姨给我签名留念。(主-状-谓,√)签名陈阿姨给留念我。(不合造句规则,×)(二)语法规则1.语言是有规则的,说话必须符合用词造句的规则,即语法规则。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习惯,潜存于每个人的脑子里,通过说话表现出来。语言学家不可能规定,其任务只是归纳、整理客观存在的规则。2.语法规则的特性(参见《学习指导书》P63-64)①概括性。一是可以对数量巨大的具体词语进行分类;二是可以从无限多的具体的语法组合中,抽象出语法结构格式。老、红、美丽、灵活、辽阔————汉语:形容词              ГОРОД(城市)、ДОМ(房子)、ОТеЦ(父亲)————俄语:名词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主谓结构,陈述关系。      农村经济改革获得巨大的成功。                       ②可以重复使用(递归性)。简单的、有限的语法规则,可以重复使用,造出无限多的句子,并进行概括描写。主语——————花       开了————谓语牡丹花       已经开了院子里的牡丹花       已经开了三朵了老王院子里的牡丹花       已经开了三朵红的、两朵粉的了。③系统性。不同的语法规则紧密联系,而且各有各的使用范围和适用条件,使用一条语法规则,同时不能违反其它语法规则。俄语:(×)Я читать книга.(我读书。主——谓——宾)(√)Я чиТаю книгу.(我读书。主——谓——宾)二、语法单位(一)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月亮升起来了。月亮在山的东面升起来了。象弯弯的镰刀一样的月亮在山的西面落下去了。36\n太阳升起来了。太阳在海面上升起来了。像火一样鲜红的太阳在洞庭湖畔高悬着。(二)语法单位的层级(类别)大单位由小单位按一定规则组合构成:句子←——词组←——词←——语素1.句子①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句子是说话中任何带有一个完整语调的片断。②交际中能用来对话的片断,不管长短,都是句子。甲:谁? 乙:我。 甲:啥? 乙:尿。我们热爱祖国。夏天刚到,蚊子就多起来了。③句子按语气的分类——句型陈述句:客观地叙述一件事情。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原野。疑问句:对所述事情表示疑问。 能让我先看那本小说吗?祈使句:向对方发出请求或命令。 请帮我说说吧!滚蛋,你这卑鄙的家伙!感叹句:表过强烈的感情。 她的歌唱得多好听啊!2.词组①词组即词的组合。在句子里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由词组成、大于词。李白和杜甫  看│马克·吐温的小说  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词组必须属于句子的一个分段,跨段的词不能成为词组。如“看马克·吐温”、“全世界爱好”就不是本句子里的词组。②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a.根据表达需要临时组合,叫“自由词组”。如:天气很冷。乡镇企业飞速发展。b.固定的组合,叫“固定词组”。如:政治协商会议。相濡以沫。打肿脸充胖子。3.词词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在语言系统中处于枢纽地位。①定义:造句的时候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与语素分开)(与词组分开)你大概没坐过飞机吧?②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4.语素①定义: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形式+内容)(不能再分)a.自由语素:单独构成一个词,还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位置可前可后。天——天生、天性、天国;先天、秋天、蓝天。b.半自由语素:不能单独成词,但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位置可前可后。牧——牧区、牧歌、牧场;游牧、放牧、畜牧。c.不自由语素:不能单独成词,而且在与别的语素组合时,位置固定。老——老师、老虎。  者——作者、记者。②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分为词根、词缀、词尾三类。分  类      作  用          举 例      a.词根: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由它体现。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 山→青山、山坡。火→篝火、火柴。 农→贫农、农忙。       36\nb.词缀: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  前缀:词缀+词根。如:初一;老鼠;阿婆;supermarket(超级市场)    中缀:词·词缀·根。如马来语:gigi(牙齿),gerigi(齿形)    后缀:词根+词缀。如:读者;软化;艺术性;Worker(工人)        c.词尾: 加在词的末尾,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 pen(笔)→pens ;smok(吸烟)→smoking    5.词与语素、词组的区别(《学习指导书》P64-65)分类性质作用区别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构成词不能独立运用,只是词的构成要素。词造句时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组成句能独立运用,区别于语素;最小单位,区别于词组。词组词的组合相当于词的作用,组成句子。能独立运用,但不是最小单位,只是词与词的组合。       三、组合规则(一)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语法的组合规则”。1.词法(构词法):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①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有的语言里加上词尾)构成。如汉语的单音词“楼”、“云”、“大”、“浓”、“走”、“唱”;双音词(联绵词)“蜘蛛”、“葡萄”。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按语素类别不同分为两类:a.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词。复合构词法。词根+词根——窗户、出席、bookshop(书店)。b.派生词: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词。派生构词法(附加法)。词根+词缀——学者、friendship(友谊)。词缀+词根——老鹰、rebuild(重建)。③汉语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学习指导书》P.68)a.由词根语素构成:并列式(烟雾、动静);偏正式(铁壶、轻视);补充式(提高、书本);支配式(司机、伤心);陈述式(胆小、地震)。b.由词根和词缀构成:前附式(阿妹、非凡);后附式(刀子、画家)。(二)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1.主谓结构:陈述对象——陈述内容……陈述关系(主语)  (谓语)今天/初五  你/说  天气/很冷  祖国/昌盛2.述宾结构:动作——受动作支配的事物……支配关系(述语)   (宾语)弹/钢琴  念/诗  来了/朋友  给/他钱3.述补结构:动作或情貌——补充说明……补足关系(述语)/(补语)如:洗/干净  去/一趟  倒/下来  累得/要命4.偏正结构:修饰(偏)——被修饰(正)……修饰关系(定语或状语)/(中心语)如:伟大的/祖国  黄/土地 兴奋地/说 积极/发展36\n5.联合结构:构成成分——构成成分……并列(选择)关系(语法上平等)调查/研究  老师和同学  路线、方针、政策  前进或后退(三)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1.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义之外的意义。①词组合成语法结构后,整个结构大于个别词的意义的总和。红牡丹——偏正结构,回答“什么”。牡丹红——主谓结构,回答“怎么样”。he(他);read(读)——He reads.(单数、第三人称、现在时。)②五种基本结构类型的语法意义主谓结构(陈述);偏正结构(修饰);述宾结构(支配);述补结构(补足);联合结构(并列或选择)。2.各种基本语法结构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语法形式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标志,也就是说,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就是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语法形式表现语法意义,语法意义必须通过语法形式才能具体表现出来,二者以对方为存在条件。3.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归类,它是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语法形式所概括出来的类别。常见的语法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词序和虚词是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如“红太阳”和“太阳红”,词序不同,语法意义不同。①选词。词组合成基本语法结构,要求:词义相配;词类相配。暴雨/倾泻(√)——狂风/倾泻(×)          词义相配                               富饶的/土地(√)——富饶的/理想(×)         虚词不能充当任何结构的项:英勇地/战斗  你/说吧     词类相配                                 进入结构的词在词类聚合中选择:保证/质量  高/质量     ②词序。词按一定次序排列组合,确定结构关系。读书/难(主谓结构) 读/难书(述宾结构) 难/读书(偏正结构)③虚词和词形变化虚词:鲁迅的/杂文(偏正结构) 想/得美(述补结构)词形变化:动词原形читать,按人称进行变位。Ячитаю.(我读。)Тычитаешь.(你读。)Он читает。(他读)(四)组合的层次性1.语法组合从表面上看,具有线性;从内部组织看,具有层次性。2.直接组成部分:每一层次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直接组成成分”,也略称“直接成分”。例如:白/衬衣;朗诵/诗歌;经济/发展得∥快。3.层次分析方法:第一层:两个直接组成成分→基本结构类型第二层:第一层两大部分中各含成分→基本结构类型……→直到单个词   4.句法歧义:层次分析对揭示和辨析句法歧义有着重要作用。一是层次结构相同,结构关系不同,而产生歧义;一种是因为分段不同,而产生歧义。例Ⅰ.     学习 文件 不够    学习 文件 不够                提供学习用的文件不足。  学习文件这种活动不足。       36\n                                    例Ⅱ.     咬死了 猎人的 狗    咬死了 猎人的 狗                    狗把猎人咬死了。     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五)组合的递归性1.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就是语法结构规则的“递归性”。2.递归性的两种情况①某个单位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词组去替换,使基本结构里面的项扩展成复杂的结构,但作用仍等于原先的项。买书——述宾结构,扩展宾语“书”一项。新书——偏正结构的递归,可以无穷尽。新出版的书一本新出版的书女诗人一本新出版的书著名女诗人一本新出版的书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一本新出版的书……——仍是原先的宾语“书”一项。②两个或几个本身可以独立成句的片断,各自退居分句地位,而联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复句”。写 工作 总结 他 最 有 水平    四、聚合规则(一)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的规则,叫“聚合规则”。(二)词类1.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例如汉语实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类别      句 法 功 能           举 例       名词:①能在前面加数量词;②不能在前面加“很”、“不”;③后面不能加“了”;④不能做谓语。    一位教师。(√)   很工人;不机器;蔬菜了;今天/屋。(×)  动词:①能在后面加“的”、“了”;②能在前面加“不”,但不能加“很”;③能做述语。 如:他这么认为的;我读了报纸;小王不吃;老鼠/怕猫。(√)很咳嗽。(×)   形容词:①能在前面加“很”;②能在后面加“的”、“了”;③在偏正结构中修饰名词;④能做述语。如:梅花很香;这个人是好的;生活富裕了;美好的未来;温暖我的心。(√)   2.词的跨类:一个词可以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类。代表名词:老王当选为人民代表。动词: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深入动词:深入敌军后方。 形容词:工作作风深入细致。       3.词类的各级小类:词类是一种由粗到细、层层细分的体系。同一类的词“大同小异”,既有共性,可以聚合为一个大类;又有个性,可以再分出小类。例如汉语中名词的细分:表示人:毛泽东、主席、作家、学生     ①人物名词                        表示物:风、牛、水稻、计算机、文学     表示时间:春天、早晨、星期六、现在     ②时地名词                        表示处所:上海、亚洲、远处、里屋      单纯的:上、下、左、右、东、西、南、北    ③方位词                          36\n合成的:以前、之间、外边、里头、前后     (二)形态1.定义:形态又叫“词形变化”,是指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I write letters every day.(我每天写信。)You taught me,please!(请你教我!)He is my farther.(他是我父亲。)2.形态变化的主要形式①附加词尾。在词根前、中、后附加构形词缀,或在词干后附加词尾。如俄词“读”,читать(未完成体),прочитать(完成体);英语“猫”,cat(单数),cats(复数)。②内部屈折(也叫“语音交替”)。通过词内部词根中语音的变化,构成语法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如英语“鹅”,goose(单数),geese(复数)。③异根。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不同的语法意义。如英语littel(少),less(比较少),least(最少)。(三)语法范畴1.定义: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是对语法意义的类别的概括,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2.常见的语法范畴①性。某些语言里对名词的分类,如俄语:a.语法性属与天然性别一致:певец(男歌手);певеца(女歌手)。b.语法性属与天然性别不一致:класс(阳性,班级);книга(阴性,书);солнце(中性,太阳)。②数。表示数量上的特征。一般包括单数、复数,另还有双数。如英语“铅笔”,pencil(单数),pencils(复数)。③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俄语有六个格。英语名词有两个格:a.普通格,采用零形式,如sister(姐妹);b、所有格,在名词后加's表示,如siste's room(姐妹的房间)。④体。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方式。a.英语:I write(普通体,“我写”);I am writing(进行体,“我正在写”);I have written(完成体,“我写了”)。b.汉语:用“着”表示进行体,“我看着晚报”;用“了”表示完成体,“我看了晚报”;用“过”表示经历体,“我看过晚报”。⑤时。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如俄语:Я читаю(现在时,“我正在读”);Ячатал(过去时,“我读过了”);Я буду читать(我将读)。⑥人称。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表示动作行为由谁发出。如英语动词“be”的现在时单数,分别有人称变化:I am ,you are,he(she、it)is。⑦态。表示动作和主体有关系。有两种:a.主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发出者。Father loves me.(父亲爱我。)b.被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承受者。I am saved.(我被搭救过来了。)3.语法范畴的特点:①有共同的意义领域。②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排斥的。③同一语法范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他项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五、变换(一)定义:运用增加、删除、换位、变量结构格式等手段,把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以弄清句法意义,适应表达上的需要,就是“句式变换”。36\n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成分移位:主语、“一切事情”→定语,“所有”。)这花园真大!→这花园真大啊!(增添成分:加语气词“啊”。)小张在做作业。→小张在做作业吗?(改变语调:陈述句→疑问句)(二)句型变换(句式变换的主要内容)变换是语法格式有规则的变化,能超越一个语法格式的范围,揭示有关格式之间的关系。1.陈述句→疑问句。规则:①就汉语而言,在句子后面加上语气词“吗”、“呢”等。②就英语而言,动词be移位到句首,形态根据时、体的要求相应变化;谓语是一般动词的,句首要加相应的助动词;动词前有助动词,由将它移到句首。③语调相应变化。这事情容易办到吗?    这事情容易办到。  这事情是不是容易办到?  这事情容易办到?     He is a teacher.(他是老师。)→Is he a teacher?(他是老师吗?)2.肯定句→否定句。规则:①就汉语而言,在要否定的那个词前加否定词“不”、“没”(或“没有”)。②就英语而言,a、动词“be”,或前面有助动词,在be或助动词后加否定词“not”(n't);动词不是“be”,或前面无助动词,在动词前面加“do not”(don't),动词本身变为不定式。小李不唱歌。              小李唱歌。  小李没唱歌。              小李没有唱歌。              I like this colour.(我喜欢这种颜色。)        I do not like this colour.(我不喜欢这种颜色。)   3.主动句→被动句。规则:①就汉语而言,把宾语挪至句首,并在原主语前加一个表示被动意义的介词“被、叫、让、给”等。②就英语而言,调换主语和宾语的位置,在原先的主语前面加“by”,同时动词由主动态变为被动态。小兰摔破了一只杯子。→一只杯子被小兰摔破了。I will persuade him.(我将说服他。)He will be persuaded by me.(他将被我说服。)(三)变换与句法同义1.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叫“句法同义”。张教授临摹过《清明上河图》。……主动句《清明上河图》被张教授临摹过。……被动句张教授把《清明上河图》临摹过。……“把”字句《清明上河图》/张教授临摹过。……主谓谓语句结构意义:施事(张教授)——动作(临摹)——受事(《清明上河图》)2.处于同义关系中的句子格式,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互相变换。变换的方法是移位、添加、删除、替代等。基本式:奶奶用这只陶罐装茶叶。(施事——动作1——工具——动作2——受事)这只陶罐奶奶装茶叶。(删除动作1,工具往前移位。)      奶奶装茶叶用这只陶罐。(动作1、工具往后移位。)       装茶叶奶奶用这只陶罐。(动作2、受事往前移位。)        这只陶罐奶奶用来装茶叶。(工具往前移位,动作1添加“来”。)  (四)变换与句法多义1.定义:同一个句法组合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叫“句法多义”。鸡不吃了。  鸡不吃食了。(施事——动作——受事。) 两种结构意义合用一个      不吃鸡了。(动作——受事)      语法结构(主谓结构)。 36\n2.变换分析出现句法多义(歧义)→找出变换式→揭示和分化不同的结构意义母亲的回忆。  回忆母亲。(省略“的”,移位。动作——受事。)            母亲回忆。(省略“的”。施事——动作。)             有关领导应当处理。 有关领导应当处理这一问题。(添加。施事——动作——受事。)     应当处理有关领导。(移位。动作——受事。)         六、语言的结构类型(根据语法结构特点的分类)(一)孤立语:也叫词根语,缺少词形变化。以汉语为突出代表。主要特点:1.词序严格;2.虚词十分重要;3.复合词多,派生词少。(二)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以印欧语系诸语言(英语、俄语、法语等)为代表。主要特点:1.有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2.一种词形变化的语素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3.词尾和词干或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了词尾,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三)粘着语:以土耳其语、日语、维吾尔语为代表。主要特点:1.词的前面和中间不发生变化,只是词的尾部发生变化,表示语法意义;2.变词语素的每一种变化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3.词根和变词语素结合不很紧密,两者有很大的独立性,只在用的时候临时粘贴上去。土耳其语:sev miš   dir  ler (他们从前爱过。)爱 过去时 第三人称 复数(四)复综语:又叫编插语、多式综合语。多见于美洲印第安语。主要特点:分不出词和句子;一个词的构成成分同时又是另一个词的组成部分,许多成分互相编插组合,连缀成句子。契努克语:i n i á l u d am.(我来是为了把这个交给她。)人类语言的四种结构类型,都是为人们的交际服务,并无优劣之分。七、语法结构的普遍特征1.一切语言都至少有由名词性词组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句子。2.一切语言都有形容词性词语修饰名词性词语,副词性词语修饰形容性词语。3.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动词性词语全部或一部转成名词性词语,把动词性词语转成形容词性词语。4.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几个名词性词语连在一起,把几个动词性词语连在一起。5.一切语言都有否定句、疑问句,都能把某些句子变成祈使句。6.一切语言的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都至少有两种发生关系的方式。八、名词解释:1.组合的递归性:因为语法的组合结构一层套一层,所以同样的结构规则尽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叫组合的递归性。2.形态: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包括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和异根等方面。3.内部屈折(语音交替):指通过词内部词根中的语音形式的变化构成语法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这种手段就是内部屈折。4.句法同义和句法多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叫句法同义;同一个句式所表示的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叫句法多义。第五章词义一、词和词汇(一)词: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符号。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以词为基本单位。人们|正在|认真|地|听|这|条|广播|新闻。A house stant by the river.(一所房子坐落在河边。)36\n(二)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根据词的重要程度,可以分为基本词汇、一般词汇两大类。1.基本词汇: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的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其特点如下:①全民常用性。一个语言社团里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际中经常地、普遍地使用,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如:自然现象:山、水、风、雨;劳动工具:刀、针、锄、犁;日常活动:想、吃、看、说。②稳固性。大多自古就有,历史悠久,人们世世代代使用,不容易变化。甲骨文就已有“人”、“牛”、“我”、“大”等,至今使用。③构词能力强。 一般由一个词根构成,成为构成新词的基础。如火:火花、火焰;火柴、篝火;火车、火锅;火红、发火。2.一般词汇: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一般词汇。①类型:A.新词。牛蛙、冷战、大款、离休。B.古词(历史词)。卫冕、得悉、依稀、yeoman(自由民)。C.外来词。沙发(英sofa)、芭蕾(法ballet)、站(蒙jam)、引渡。D.行业用语。门诊、布景、教案、版面。E.科技术语。海拔、磁场、氧化、光年。F.方言俚语。蹩脚、窝囊、晌午、牛骨。②主要特点:不是全民常用;不稳固,容易发生变化;没有构词能力或构词能力较弱。3.区别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对于研究语法的历史,进行语文教学,都有积极作用。另外,它们之间很难截然分开,界限比较模糊。这种情况下可以参考具体词的使用频率。二、词的词汇意义(词义)(一)定义: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水(shuǐ):《说文》:“水,准也。”段注:“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新华词典》:“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纯的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自然界里,水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聚集状态而存在。” 神(shén)  《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新华词典》:“宗教迷信及神话中指超越自然的、具有人格(也为“上帝”义)和意识的存在。”(二)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1.理性意义: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度。这种词义叫“理性意义”。窗——房屋或车、船等通光透气装置。呻吟——因痛苦而发出声音。2.附加意义: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给词义加入一层附加色彩。死(一般所指)           领导去世                 首长生命结束了 逝世               首领(旧称)牺牲  (褒义)           头子(贬义,表示鄙视)仙逝                 头儿(比较随便)丧命(贬义)             冒号(戏称)(三)词义的重要特点——概括性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即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给以一个名称,使它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1.一般性。在词义的概括中,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按共同特点归为一类,命名为一个语词。黑猫、白猫;大猫、小猫;家猫、野猫;灵猫、波斯猫;……→ 一种食肉类哺乳动物,趾底有肉垫,行走无声,善于捕鼠。→“猫”,māo([mau55])。兴建工程或进行大宗商品交易;公布标准和条件,提出价格;采用公开方式使人前来,确定承办者。→“招标”。2.模糊性。通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36\n春天:一年的第一季,大体是农历正月至三月。胖-瘦 高-矮 早晨-傍晚 甜(像糖或蜜的味道)-酸(像醋的气味或味道)3.全民性。具体语言社团有阶层、性别、年龄、社会分工的不同,对同一个词的词义作出各自独特的理解,这一现象表现一定阶级性,而词义却是全民性,保留着全社团“约定俗成”的、普遍认可的东西。警察:为维护社会秩序而设置的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力量,也指构成这种力量的人员。基因:英文gene的音译,指存在于细胞内有自体繁殖能力的遗传单位。三、词义的聚合(一)单义词和多义词1.单义词: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如“茶会”(一种备有茶水、水果、点心等的社交性聚会);“原子”(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分子的无限可分的微粒)。2.多义词: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深:①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这院子很深/水深三尺。②程度高。学问深/这本书太深,不容易看懂。③时间久。夜深人静。④(感情)厚;(关系)密切。夫妻俩感情深/我跟他是深交朋友。⑤(颜色)浓。湖水深蓝。⑥深入,深刻。深谈/马老师高尚品格对我影响很深。⑦非常,很。深信不疑。3.多义现象的产生原因①一个词开始产生时,大多是单义。使用过程中,有关意义也逐渐用这一个词来表达。a.不同现实现象之间存在联系,语言社会认识到这些联系后,就会在两类现象之间建立起一种联想关系,进而用指称甲的词去转指与它有联系的其他现实现象,而不必另造新词。关 ①门闩。《说文》:“以木横持门户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斩鹿门之关以出。”②在险要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娄山关。③闭合,放在里面不使出来。关门/关在笼子里。④重要的转折点。度过难关。⑤征收进出口税的机构。海关。⑥牵连,关系。这笔债与我无关/事关成败。b.词义的模糊性,使一般词的意义具有一定弹性,能够向外延伸它的功能,因而兼表有关事物,产生多义。大 ①与“小”相对。大树/大会。②深,程度重。大红灯笼/大破大立。③年长或排行第一。大伯/兄弟中他是老大。④比所确定的时间远。大前年/大后天。4.多义词各个不同意义在词义结构中的地位    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   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    本义退居次要地位。 →    某一派生义占据中心地位。例Ⅰ.口 本义:人或动物进食物的器官。→以下派生义,没产生中心意义:①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巷口。②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口。③口子。伤口/衣服撕开个口儿。④刃儿。刀口卷了。⑤计量的单位。三口之家/打了五口井。例Ⅱ.脸 本义:目下颊上的部位。白居易《昭君怨》:“满面胡沙满鬓风,眉消残黛脸消红。”→以下派生义:①面孔。洗脸/脸上有一颗痣。(中心意义)②某些物体的前部。门脸儿。③面子。丢脸。5.词义派生的条件和途径①条件:有现实基础,派出义和派生它的那个意义所指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有联系,而这种联系被用来作为派生新义的线索,又与语言社会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以及人的思维活动、语言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有关。例Ⅰ.           封 本义:培土植树。 →筑坟;坟;高地。→闭合;藏敛。→量词“封”。例Ⅱ.生:①没有煮熟;②未经加工或炼制;③植物未成熟;④不精通,没经验。⑤陌生。   熟:①煮熟;②经过加工或炼制;③植物成熟;④精通,有经验;⑤熟悉。②途径——引申:分“隐喻”、“换喻”两种方式。a.隐喻。不同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有某种相似关系。36\n例Ⅰ.纲 本义:网的总绳。→事物最主要部分。提纲挚领/教学大纲。例Ⅱ.斗 本义:带柄的舀酒器。→①北斗星。气冲牛斗。②口大底小、方形,用来称量粮食的器具。③斗形、带柄的器具。漏斗/熨斗。b.换喻。不同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不相似,而是存在某种联系,可以用指称甲的词去指称乙。例Ⅰ.铁窗:安上铁栅的窗户。→监牢。例Ⅱ.针砭。古代治病的石针。→指出或抨击错误。例Ⅲ.wall:柳条编砌的东西,篱笆。→墙。6.多义词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混淆,因为上下文使其中一个意义显示出来,而排除其他意义。一个词包含几个意义,减少了语言符号的数目,便于学习掌握。门缝透进一缕月光。(光线,光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风景)→石头磨得光溜溜。(光滑)→坚决把敌人消灭光。(一点不剩)→你别光着膀子,当心着凉!(露出)→为国增光。(光彩,荣誉。)7.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区别多义词:各个意义之间有内在联系。   同音词:与多义词互无意义上的联系。刻(kè):①雕刻。刻图章。②程度深。刻苦学习/为人刻薄。   刻(kè):计时单位。①古代以漏壶计时,一昼夜100刻。②现代15分钟为一刻。会(huì):①聚合。会齐。②见面。会客/会谈。③多数人集中活动的方式。座谈会/舞会。④为一定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组织。妇女联合会。   会(huì):①时机。机会。②理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③能够,可能。他会游泳/永远不会忘记。④一小段时间。一会儿。(以上各项意义并非多义聚合)(二)同义词: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爱护-爱惜-珍惜       自行车-脚踏车-单车A  成果-结果-后果    B  玉米-玉蜀黍-苞米   本事-技能-伎俩       青霉素-盘尼西林1.A组:各组词之间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相同或基本相同,即词指称的现实现象的范围重叠或大体重叠,但还存在理性意义的细微差别,或渗透着人们对词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2.B组:属于一种特殊的同义词,即“等义词”。大多是借用方言词或外语词的结果。(三)反义词:意义相反的词。反义词概括反映现实现象的对立关系。1.两种主要类型(《学习指导书》P.103-104)①相对反义词:所反映的对立中间留下空白,可以插进别的成员。  -凉、温、暖-      -中-         -忧喜参半-②绝对反义词:所反映的对立属于非此即彼的性质,分尽一个共同的意义领域而不留空白。生-死  动-静  正确-错误  出勤-缺勤  诚实-虚伪2.反义词的作用:在修辞上有对比作用,可利用来揭露矛盾,突出对立面。  满招损,谦受益。(谚语)  懒惰的结果是痛苦,勤劳的结果是幸福。(格言)四、词义的组合(按一定规则进行搭配)      词义:概括性、一般性。词·词·词·词·词→句子  (义项)(义项)(义项)(义项)(义项)(交际)  组合中的词义:具有个性的意义内容。(一)词语的搭配:通过词语搭配实现词义的组合。1.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春天/到了。我们英勇的/八路军。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2.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①要符合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即客观真实性。(×)我母亲吃遍了沉默。(名词+动词+名词,主谓结构。)36\n(×)一朵花正在玩一只杯子。(名词+动词+名词,主谓结构。)②进行组合的词义内容不能存在矛盾对立,即语义表达的一致性。(×)他母亲没生养过儿女。(名词+动词+名词,主谓结构。)(×)那个人杀死了自己的遗孀。(名词+动词+名词,主谓结构。)③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惯用法”。突出表现在同义词的使用上。a.发表-公布-宣告:小李在会上发表了很好意见。向全校职工公布集资建房方案。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pretty(漂亮)-girl(姑娘);garden(花园);village(村庄)。  beautifu(漂亮)-woman(妇女)。  handsome(漂亮)-man(husband,男人);car(小汽车)。(二)词义和环境1.一部分词义由环境(语言交际环境、语境)补充、确定。老a.人老了,心态要平衡。(年岁大,时间长。)b.小李的姐姐是桂剧团的老演员。(经历长,经验多。)c.这栋楼太老了,该推倒重建了。(陈旧)d.怎么买回这把老菠菜?(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e.鸡蛋煮老了。(食物火候过大)f.老张近来很忙吧,老没见他来下棋了。(①词缀;②长久。)2.“言不尽意”和“言内意外”①语言表达思想的功能有其局限性,有时一些特殊的、个别的东西的复杂性,难以用言词一一穷尽地表述出来,需要听话人去补充、了解,这就是“言不尽意”;由于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时候留下一些意思上的空白,或者将真实意义隐含在另一说法,或者同样的意思采用不同的说法,以获取不同的效果,这就是“言内意外”。②例释a.甲(顾客):瞧,一只苍蝇。         语义:让人看一只苍蝇。      对不起,我马上给您换。   结合语境:菜里居然有苍蝇。       噢,一只苍蝇怎么了?    卫生太差;怎么处置。b.当三个女子从容地碾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五、义素和义素分析(一)定义: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二)通过一组意义有联系的词的意义对比,从中得出此词某一具体义项最小的构成成分。(义素写在[]内,+表示肯定,-表示否定。)例Ⅰ.走-跑、跳、飞  走:[+人或鸟兽][+用脚][+相互交替地][+向前][+移动]  跑:[+人或鸟兽][+用脚][+相互交替地][+迅速][+向前][+移动]  跳:[+人或鸟兽][+用脚][+离开地面][+越过一定距离][+向前][+移动]  飞:[+鸟、虫][+拍动翅膀][+在空中][+向前][+移动]例Ⅱ.空:①里面没有东西或没有内容。②天空。③不切实际。④徒然,白白地。    [+里面][+没有东西][+没有内容](三)义素分析1.方法:先确立具有共同义素的对比词群。男人:女人:女孩;棉衣:雨衣:衬衣。→36\n对各相关词义的义项进行比较,得出它们的异同。    男人:[+人+成年+男性]    女人:[+人+成年-男性]    女孩:[+人-成年-男性]2.矩阵图对比词符号义素   鞋   靴子   袜子东西   +   +   +穿在脚上   +   +   +走路时着地   +   +   -有筒   -   +   +对比词符号义素   母亲   伯父   舅舅   弟弟人   +   +   +   +男性   +   +   +   +长辈   +   +   +   -有血统关系  +   +   -  +母系亲戚   -   -   +   -六、义场(一)定义:即“语义场”,一批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聚合体。(二)词义上的类属关系,分“上位意义”、“下位意义”。如A(种)是B(属)的一种,则B是A的上位意义,A是B的下位意义。七、名词解释:1.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2.基本词汇:词汇体系中,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的词以及表示事物关系的常用虚词的总汇叫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词汇中的主要部分,具有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等特点。3.词义:由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词典的释义所说明的一般都是词的词汇意义。4.词的理性意义:以现实现象为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5.词的附加色彩: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附加色彩。词义还可以带有褒贬色彩。词义的这种附加色彩不是因人而异的个人现象,而是大家都这么使用的社会现象。6.单义词和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也可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象,前者叫单义词,后者叫多义词。7.本义: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它是产生其他意义的基础。8.基本意义:词在语言长期使用中所固定下来的、最常见、最主要的意义。9.引申: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10.隐喻:反映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的比喻。常见的相似关系有形状相似和结构相似两种类型。11.换喻:反映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的比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12.义素(语义特征):对词的一个义项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以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13.义项: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义,每一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在词典中表现为一个条目。14.义场(语义场):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或聚合体。15.语境: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言语环境;后者是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既可指具体场合、也可指社会环境)。36\n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一、文字的作用(一)定义: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二)作用:1.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2.文字通过书面语能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一)图示和例释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文字(形·音·义)←→语素或词←→记录语言形:鼻→音:bí([pi35])→义: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呼吸器官。                        多年生落叶滕本植物,果实形:葡萄→音:pútáo([p‘u35 t‘au35])→义                        多汁,可生食、制干、酿酒。(二)关系:语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文字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1.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文字,每一个字必须能够读出音来,每一个字的读音都和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相联系。这是文字的本质。2.语言是一种系统,文字也是一种系统,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符号系统要求有一定的书写要素和书写规则,来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或词。3.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4.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但用什么文字体系去记录语音,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5.语言没有阶级性,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也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的,没有阶级性。(三)汉字和汉语1.汉字适应汉语的特点①汉语方言的差别很大,形成的时间也比较早,同一个语素在不同的方言区读音不一样,汉字容易和语素直接联系起来。②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居多,语素的语音形式很少小于音节或大于音节,一个汉字往往代表一个音节。2.汉字和汉语的关系①尽管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明确的读音,但从字形上一般不能判定具体读音,如:手、寇、柳、辨;有些字可以通过声旁确定音类或大致的读音,如:浓、裹、管、盆。②汉字往往可以通过字形确定义类,如:视、灌、超、狼。但不要因此而认为汉字可以独立于汉语,成为一种独立的交际工具。③汉字的字形和汉语的读音不是直接联系的,不能从汉字的字形中严格地确定一个字的读音,所以读音尽管变化了,字形可以不变。如:空-江、鸽-给。④汉字和汉语的关系,并不违背文字和语言的根本关系。三、文字的起源(一)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麦宗创制纳西文字(哥巴文),“生七岁,不学而识文字。及长,旁通百蛮各家诸书,以为神通之说,且制本方文字”。(二)文字产生前的记事方法:①口语记事。②实物记事。a.结绳;b.刻木。③图画记事。(参见教材P159“奥基布娃情书”。)(三)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记事记录了事物(简化图形就可以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或词),还记录了事件的过程(初步具备句子的基本功能),正是文字产生的前身。36\n四、文字的发展和改革(一)文字体系发展的三个阶段1.表意。由记事图画直接发展出来,分象形字、会意字两种情况。2.表意兼表音。意音文字体系包含三种不同类型的字形:表意字、借表意字充当表音字(假借字)、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字(形声字)。3.表音。有音节文字、音位文字。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二)两大文字类型1.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分为:①意音文字,即既表意又表音的文字,以汉字为典型;②拼音文字,也称“纯表音文字”,即只表音的文字,又分为音位文字(如英文、法文、俄文)和音节文字(如日文、韩文)。2.两大文字类型的本质区别(《学习指导书》P.123)记录语言的方式有差异。拼音文字只通过字母记录一种语言的音节或音位,不同的语素或词,只要读音相同,字形都相同。意音文字记录语言的语音,还通过象形、会意等表意方式把不同的语素或词区别开来。因此汉字既表意又表音,一个汉字一个音节,不同的语素往往用不同字表示。(三)文字的改进和改革1.按照语言特点制约着文字特点这一关系,语言变了,文字也应跟着变。但文字发展要滞后于语言,同时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如书写工具和材料、方言分歧、社会分化与统一、文化传统的强大力量。这形成文字的书写形式与语言实际发音上的矛盾。英语:light、night。汉语:台→胎、苔、抬、治、怡、笞。2.文字的改进:不改变文字体系,对文字系统进行改进。如汉字:  字体改进:甲骨文→金文→大篆、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  字形简化:繁体→简体;整理异体字。3.文字的改革:人们自觉地改换已有文字体系。①文字制度的改革:以拼音文字代替表意文字或意音文字。朝鲜、韩国:汉字→谚文;越南:喃字→拉丁字母拼音文字。②字母体系的改换:拼音文字范围内的改革。英文:鲁纳字母→拉丁字母。4.关于汉字改革:①汉字的优点和作用:A.汉字有区别同音语素或同音字的功能。B.汉字具有比拼音文字更强的超空间功能(超方言功能)。C.汉字具有比拼音文字更强的超时间性。D.汉字记录了丰富的文本,对于文化遗产的继承是必不可少的。②周恩来1958年就汉字改革提出三项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③目前还不需要对汉字进行拼音化改革。五、书面语(一)口语和书面语1.口语:文字出现以前,语言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2.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3.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①口语(“话”)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文”)产生的基础;书面语是第二性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②口语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口语的变化总要先于书面语的变化,不断提供鲜活的材料,促进书面语向前发展。4.汉字的特点给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带来一些特点:①36\n词语的读音虽然古今有别,但文字写法一样,便于沟通古今;②汉字不与统一的读音相联系,书面语不容易把共同语的语音形式推广到方言区。(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1.书面语相对口语而言比较保守,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言文脱节的局面。实词方面:掌故 桎梏 滥觞 就范 凯旋 瞿烁 急遽虚词方面:之 其 之所以 俾 尚 甚 兹 谨此 聊以成句方面:特此报告 岂有此理 狼子野心,何其毒也!文言文:先秦与口语基本一致。两汉出现距离,此后2000年仍仿写文言。2.书面语完全脱离口语,是违背语言发展规律的反常现象,于是改革书面语。“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六、名词解释:1.文字:标记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可以把文字分为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2.笔画:现代汉字成形的最小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笔提起叫做“一笔”或“一画”。3.偏旁:指的是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就是切分合体字而产生的一级部件。4.意音文字:既表意又表音的文字。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意音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和我国的文字都是这种类型的文字。5.形声字:在表意字的旁边加上另一个字,这个字只表示读音,也就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一个字是表意的,另一个字是以假借的方式来表音的。这样的意音文字叫做形声字。6.自源文字:指从创立文字起就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7.借源文字:指借用或参照其他文字的形体或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语言发展的原因语言不断发展变化,“语言外——语言内”构成考察语言演变的两个基本视角。(一)外部因素1.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适应人们的交际需要。社会发展了,社会生活内容发生变化,语言也必须变化,才能与社会保持一致。新词:离休、关系户、硬件、网吧、保龄球、快餐、软着陆。受西方影响出现新的句法形式:“我可以跑,假如我手中有钱。”“许多外国友人来到敦煌参观游览,从纽约,从伦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2.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推进语言的发展。汉语借词:坦克(英tank)、戈壁(蒙gobi)、立场(日语的汉字书写形式)。侗语对汉语语法规则的借用:le2jau2(书我)→jau2tjile2(我的书)。(二)内部因素一个语言系统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关系之中,呈现平衡状态,但如果其中某一种因素发生变化,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例Ⅰ.上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数词+动词。“七遇皆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古时期量词涌现,动词+数词+量词。“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例Ⅱ.一个音位的分化,改变了音位的组合关系。/K/(g)   /k/(g)   与开口呼配合   高、甘      与合口呼配合   歌、关/tc/(j)   与齐齿呼配合   机、久      与撮口呼配合   居、家二、语言发展的特点(一)渐变性。两个对立的要求——稳固和变化,由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所决定。36\n1.语言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要能让交际各方共同理解,这制约着语言不能经常变动,不能突变。2.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质要素逐渐积累,旧质要素逐渐死亡,语言缓慢地发生演变和发展。例如汉语的判断句:上古时期不用“是”,《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汉代出现用“是”的判断句,《史记·滑稽列传》:“巫妪弟子是女子也。”→文言仿古,柳宗元《童区寄传》:“童区者,柳州荛牧儿也。”→到中古、现代,确定用“是”的判断句格式。(二)不平衡性。语言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词汇、语音、语法)的变化速度不同。1.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最快。但词汇的基础非常稳固:①基本词汇部分不容易变化,如“人”、“天”、“走”等;②绝大多数新词是原有材料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如“飞船”、“手机”、“下岗”等。2.语音。一种语言中,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可以满足词汇演变的需求,不会随着词汇的迅速发展而发生系统的变化。但也在比较缓慢地发生变化。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灰韵,uai)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咍韵,ai)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咍韵,ai)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灰韵,uai)3.语法。语法是组织语言材料的结构规则,新词接受它的支配,旧词消失也不会给它带来影响。语法具有稳固性,发展速度很缓慢。汉语:本来没有词缀。→双音节词逐渐占优势,使某些双音节词中的一个音节的意义虚化成词缀,如“老”、“阿”、“第”、“子”、“儿”。→鸦片战争后,“性”(英语-ty、-ness);“化”(英语-ize、-izeation)。三、语言的分化(一)语言分化的原因语言分化是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社会发展造成社会内进一步的分工,或社团居民在地域上向外扩展,原来内部交际密度均匀的单一社会分化成若干社团,出现语言变化,在本社团内很快推开而不能同样快地扩展到其他社团,形成方言差异。    年龄、性别、社会分工、阶级阶层。→社会方言统一社会向不同地域扩展,形成分支。→地域方言       分裂成各自独立的社会,不断扩大方言特点。→亲属语言(成为独立的语言)(二)语言分化的三种情况——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1.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①常见的社会方言a.行业语:保墒、间种、亩产、抛秧(农业);模具、冷焊、浇铸、炉龄(工业);盘点、滞销、回扣、死帐(商业);曲牌、龙套、花旦、脸谱(戏剧界);照会、通牒、参赞、最惠国(外交界)。b.阶级方言(阶级习惯语):戡乱、赤祸、刮民党;英国资本家把工人叫做“hands”(手);17世纪法国文学家索枚士编《女雅士大词典》,汇集“贵族语言”的词语,供“才女”检索使用。c.黑话(隐语、切口、春点):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一-“旦底”,二-“挖工”;三-“横川”;太阳-“球子”,夜晚-“球子啃土”,坐牢-“进书房”,筷子-“双锏”,送信-“通风”。②社会语言的风格变体:因交际环境、交际对象的差异,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存在进一步增加了社会方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2.地域方言①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在汉语中俗称“话”。 全民语言→地域方言→次方言→土语36\n②地域方言的特点A.以地区上的分布确定范围,是一个区域内共同使用的,习惯上以地区名称来命名,但与行政区划不对等。方言   代表   次方言   分布地域①北方方言:北京话;长江以北,西南各省,长江中下游武汉至镇江的沿江地带,湖北、湖南的西北部。②吴方言:苏州话;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浙江省大部。③湘方言:长沙话;湖南省大部。④赣方言:南昌话;江西省,湖北省东南。⑤客家方言:梅县话;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四川等。⑥闽方言:闽南方言(厦门话)闽东方言(福州话)闽北方言(建瓯话);福建、海南、台湾等。⑦粤方言:广州话;广东、广西,港、澳特区。B.一个地域方言与共同语、其他地域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a.词汇方面。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即用不同名称去称说相同事物。“我、你、他”,上海话“阿拉、侬、伊”,客家话“捱、女、渠”;“红薯”,沈阳话“地瓜”,广东话“番薯”,淅江话“山薯”,成都话“红苕”。b.语音方面。地域方言的差异主要是语音,以语音为主要划分依据,但只考虑几个重要特点,而暂时不管其他细微差别。北方方言:舌尖音声母有z、c、s与zh、ch、sh,鼻韵母分n、ng,四个声调,无入声。吴方言:声母分清浊,舌尖音声母不分z、c、s与zh、ch、sh,鼻韵母不分n、ng,有入声,以喉塞音[?]收尾。c.语法方面。各地域方言基本遵循共同语的语法规则,但自身也有一些特点。如粤方言:“佬”附于名词或述宾词组后,表示成年男子,“泥水佬”、“飞发佬”;“多”、“少”“先”等作状语时置于动词后,“着多一件衫”,“住少两日悭翻的钱”,“我行先”。③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异同同: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异:a.范围。地域方言以地区上的分布确定范围,具有全民性;社会方言按性别、年龄、职业、阶级、阶层确定范围,没有全民性。b.差别。地域方言表现在词汇、语音、语法多个方面,主要是语音差别;社会方言主要是词汇方面,即有一些特殊的词语。c.发展趋势。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为独立的语言,或在社会高度统一融合情况下可能消失;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语音系统、语法结构,不能发展为独立语言。3.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①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谱系分类”。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所有后代语:语系→同一语系各个语言的分化层次(亲属关系的远近):语族→语支→语群→语言→方言→土语②关于汉藏语系。a.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b.语族:汉语、侗台语、苗瑶语、藏缅语。c.共同特点: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没有内部形态变化;有量词。③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的异同   地域方言   亲属语言同: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相关,都是单一语言分化而成的后代。异:a.社会分化。地域方言是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不完全;亲属方言是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进一步加剧而完全分化。36\n   b.语言分化。地域方言是分化发展,形成自身特点,同时新词、语法格式等有相当比例是相同的;亲属方言是词语、语法格式等不断扩大自身特点,向不同方向加速分化发展,形成独立的语言系统。四、语言的统一(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1.一个地方割据的社会趋向统一时,原来的地域方言分歧就会妨碍全社会范围内的交际,不利于社会的完全统一和统一的巩固,于是语言也逐步走上统一。以汉语为例:“殊方异语,“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周以王畿一带方言为标准,确定“雅言”。→秦汉时期“通语”、“凡语”,扬雄《方言》:“秦曰娥,……赵魏燕代之间曰姝,……自关而西、秦晋之故都曰妍。好,其通语也。”→元代出现统一的书面语“天下通语”。→“官话”→“国语”。→现代汉语普通话。2.语言统一演变的特点(《学习指导书》P.143):首先是在某个方言的基础上,产生地位高于方言的其同交际语(“超方言”),然后影响方言的发展,并通过共同语的推广、双语并存直至替代,完成语言的统一。(二)共同语(民族共同语)1.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准备最后取代方言。2.推广普通话,即推广民族共同语,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4.基础方言:作为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①基础方言的选用,决定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②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的原因a.政治方面。代表城市北京1000多年来是政治中心;北方方言在全国各地方言中影响最大;“官话”是几百年来中央政权施政的工具;b.文化方面。许多重要作品用北方方言写成;新的书面语言和活的口语紧密结合,一同向民族共同语发展。c.通行地域广阔,使用人口众多。[说明]北方方言缺乏经济的力量,至今未能实现统一。5.国语: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国语”。(三)共同语的规范1.语言的规范化: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使之广泛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而对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妥善地加以处理。语音规范化:①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排除北京话作为一种方言的一些土音(如“太热了”中的“太”说成tuī,“言语”说成yuányi),以及没有区别词义作用的儿化和轻声。②方音辨正。方言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根据一定的对应规律,练习发标准音。2.规范化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生造词语:“小心兢兢地抱走了毛巾。”(小心翼翼+兢兢业业)“那一坡山石或显人形,或作鸟状,或拟兽举。”(“野兽行为举止”的简缩)3.“约定俗成”原则在规范化工作中有重要作用。例Ⅰ.词语:分子(反革命分子、先进分子);未婚夫、未婚妻;国足(国脚)、女足。例Ⅱ.句式:热情款待;凯旋归来;赠书希望工程;代表团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一、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36\n(一)借词:也叫“外来词”,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这是语言接触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有音译和音译加意译两种方式。如汉语的借词:1.音译的借词①古时从外族借入:葡萄、师子(狮子)、和尚、魔(魔罗)。②从英语借入:鸦片(opium)、扑克(poker)、咖啡(coffee)。③从俄语借入:苏维埃(COBET)、喀秋莎(катюша)。2.音译加意译的借词ice-cream——冰激凌(“激凌”,音译;“冰”,意译。)beer——啤酒(“啤”,音译;以“酒”表示类属。)carbine——卡宾枪(“卡宾”,音译;以“枪”表示类属。)(二)关于借词的几个问题1.借词的重要作用:丰富语言的词汇,增强语言的表达力。2.借词如果适合使用的需要,有时能取代本族词。如“站”。3.在词的借用过程中,可能有借出去的词再借回来的现象。如汉语从日语借形而来的借词。“文化”,汉语本指“文德教化”,日语用来译英语culture,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汉语又“借”回来。(三)意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1.只引入新的外来概念,而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构成新词来表达。如:bank——银馆;银行。revolution——革命。《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2.仿译词。这是意译词的一个特类,指借入词的内部形式(构词成分和构词规则),而不借入词的外部形式(具体读音)的外来概念词。其特点是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分别与所源出的外语词相对应。如:railway——铁路  football——足球(四)意译词不是借词(《学习指导书》P.150)意 译 词   借 词(外来词)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都是本族语原有的。   借入外语的音义关系。与新词并无差别,像汉语新词由“一音节一义”的语素构成。   与本族语的新词有明显差别,如汉语借词“多音节一义”。(五)结构规则的借用1.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语音、语法上都得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如telephone,汉语先音译为“德律风”(délǜfēng),后意译为“电话”。2.如果词语的借用数量很大,它们的语音、语法特点也可能渗入借入语言的系统,从而出现音位乃至句法规则的借用。如裕固语在汉语影响下,增加[ai]、[ei]、[uo]等16个复元音;侗语借用汉语的“的”后,“书我”([le2jau2])说成“我的书”([jau2 tji le2]),词序发生与汉语一致的变化。3.结构规则可以仿造。如“欧化句式”。二、语言的融合(一)定义: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例如:挪威人、丹麦人和诺曼地—法兰西人入侵英吉利,最后放弃自己的语言而使用英语,英语排挤和替代他们带过来的斯堪的那维亚诸语言和法语,而吸收了像ther(他们)、wing(翅膀)、people(人民)、glory(光荣)等词语,成为“底层成分”。(二)语言融合的心要条件1.36\n不同民族必须在同一地区有较长时期的杂居生活。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匈奴、羯、氐、鲜卑、羌等各族统治阶级在华北、西北一带相互征伐,各族人民大迁移,经济文化互相交流,这些少数民族逐渐放弃本族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汉语。2.一种语言能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不取决于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而是一个经济文化地位高的民族成为“胜利者”。(三)语言融合的形式(以汉语和其他语言融合为例)1.自愿融合:顺乎历史发展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如北魏孝文帝拓跋珪禁讲鲜卑语,“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融入汉语之中。2.被迫融合:为保持本民族语言进行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最终放弃本族语言,采用汉语。如金世宗采取强硬措施,要求使用女真语,但不能阻止女真族及其语言融入汉族、汉语。(四)语言融合的过程双语现象(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各自的使用范围逐渐此长彼消,语言间相互影响的。→经济、文化发达一方的语言占优势,排挤和替代另一种语言。三、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一)“洋泾浜”1.定义: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指当地人在和外来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一种变了形的外语。2.洋泾浜的共同特点①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如:comprador(买办)→“康白渡”;think(想,认为)→thinkee。②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带有本地语法的痕迹。如:two books(两本书)→twopieceebook;Icamnot(我不能)→Mynocan。③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如:Last car(末班车)→“拉司卡”(最后一个);beard(或moustache,胡子)→grass belong face(脸上的草)。3.世界上现存最有活力的洋泾浜,是新几内亚的“皮钦”(Tok Pisin)语。(二)混合语——克里奥耳语(Créole)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洋泾浜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洋泾浜就变成了克里奥耳语。因此两者的区别在于克里奥耳语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已成为某个语言社团惟一交际语。2.中国“语言走廊”的土汉语。(三)洋泾浜与混合语的异同   洋泾浜(皮钦语)   混合语(克里奥耳语)1.共同特点:都是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一种语言远渡重洋,立足异域,作为特殊语言或者使用于有限的范围,或者落户生根。2.不同(社会功能不同):洋泾浜使用场合有限,不作为母语传授给下一代,社会环境改变就会自动消失,不是正式的语言;混合语是洋泾浜的升格,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成为某个语言社团的唯一的交际语。四、国际辅助语:1887年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创造的“世界语”。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语,部分取自日耳曼语、希腊语;语法规则16条,没有例外;采用拉丁字母书写,28个字母一母一音;词根可以自由复合成词,派生词的构成有一套丰富的前后缀。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一、语音的发展(一)考察语音变化所凭借的材料1.方言和亲属语言。从一种语言的地域差别(方言)探索有关现象的发展过程。例如:   声母   韵母   一些方言分尖团   普通话不分尖团36\n①尖音: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尖音。舌尖前塞擦音z、c和舌尖前擦音s;齐齿呼(ì及以i为介音)、撮口呼(ü及以ü为介音)。如:精zing经jing   ②团音: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团音。   舌面前塞擦音j、q和舌面前擦音x 。如:星sing兴xing   xing通过比较,从中找出差异,可以获知中古汉语的舌根音在齐齿、撮口二呼前发生腭化的情况,发现“尖团合流”的轨迹,即:见组的舌面后k类向前移,精组的舌尖前ts类向后移,都向i、y(i、ü)的发音部位变化,最后导致合流。2.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利用文字的保守性,去探索过去的语言面貌和它的演变线索。例如清代音韵学家钱大昕提出”古无轻唇音“说(即上古时期没有[f]、[f‘][V]等唇齿音),就利用古典文献中同一字几种读音相同、写法不同的“异文”。《论语·宪问》:“子贡方人。”郑玄注作“谤”。《庄子·山木篇》:“蓬蒙。”《孟子》作“逢蒙。”山东费县,古读bì;广东番禺,仍读Pān。(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浊音清化”规则。(参见教材P227表)①浊擦音与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表中[z]组以下各浊擦音分别对应,变为[s]组以下各清擦音。②浊塞音(表中[b]组中的[b]、[d]、[g])和浊塞擦音(表中[b]组中除上述三音外),与相应的清音合并,其中平声合并于送气音,仄声合并于不送气音。2.语音演变规律的特点①条件性。语音演变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例如“浊音清化”只限于口音,不涉及鼻音、边音(教材P.227表中的[m]、[n]、[l]),更与元音无关。②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则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于同样条件,也不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③地域性。语音演变只在一定地域中进行,别的地域不一定也同样发生变化。(三)语音对应关系1.定义: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系统性差异。2.汉语方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是由语音演变规律及其特点(条件性、时间性、地域性)决定的。例Ⅰ.参见教材P232表:“豪”、“歌”二韵的对应。3.关于语音对应关系的几个问题①语音对应关系主要是通过方言和亲属语言基本词根中存在的成系统的语音差异来考察。②语音对应不等于语音近似。③方言和亲属语言间的成系统的语音差异,是语音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复原语言未分化时早期(原始“母语”)的语音面貌或语音变化各个阶段的面貌。4.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例如:以塞音收尾的入声韵,在中古时期发生“入派三声”的重要变化。现代入声韵尾在几个主要方言中分布情况如表:广州话   厦门话   古田话   都昌话   上海话   石家庄话   北京话―p、―t、―k   ―p、―t、―k、―?   ―k―?   ―?―l   -?   入声韵尾已失落,但入声仍自成一类。   完全消失由此比较得出:①入声韵尾在广州话有三个,从南至北逐渐简化;②以喉塞音[-?]为过渡;③北京话(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完全消失,证实“入派三声”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轨迹;④可以根据广州话构拟古汉语入声韵尾的音值。36\n二、语法的发展:包括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的发展。(一)组合规则的发展1.一套结构格式可以互相套合,格式中的成分可以由有关聚合中的成员自由替换,在少数语法规则支配下造出无数的句子。形容词性谓语句:天气/很冷。→这件事/挺怪。→党的恩情/比海深。→人民生活/富裕得很。→电影《泰克尼坦号》/情节生动。2.组合规则发展的主要表现①词序的改变《韩非子·难一》:“太师谁撞?”(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诗经·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而前置。)《列子·汤问》:“当臣临河持竿之时,心无杂虑,唯鱼之念。”(用“是”、“之”等复指前置宾语。)先秦时期“宾-动”基本格式→汉魏以后“动-宾”基本格式。②偏正结构“大名”、“小名”位置的变化上古汉语   此后定型大名+小名(正-偏):城颍、鸟乌、虫蝗 小名+大名(偏-正):邕州、蜂鸟、荧火虫   ③“五四”后句法结构的新特点鲁迅《致台静农》:“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状语后置)鲁迅《藤野先生》:“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关联组合中改变语序)(二)聚合规则的发展1.主要表现: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词类的发展。语法范畴   原始印欧语   现代英语   形态性   三个“性”:中性、阳性、阴性。   全部消失  ——数   三个“数”:单数、双数、复数。   保留单数、复数   复数-s格   八个格   有生物的名词保留属格。   -’s      代词保留主格、属格、宾格。   he、him、his词类的发展,例如中古时期汉语出现量词:上古汉语表示物量、动量关系,不用量词。《庄子·应帝王》:“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洞冥记》:“其人乃以一只履与臣。”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2.汉语语法聚合规则的其它一些变化①产生构词词缀:子,儿,头,老,阿,……。②产生构形语素(即语法范畴“体”):了,着,过。(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1.定义:语法的演变往往是新格式类比推广的过程,叫“类推”。2.类推的作用:语法作为语言的一般规则,需要整齐划一,这是主导方面,同时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在语法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出现新格式(弱式规则),为符合语法整齐划一的要求,新格式被有意识地推广到已存在的、运用着的旧格式(强式规则)之中,扩展适用范围,进而达成新的整齐划一,使语法规范化。例Ⅰ.古英语的名词有三个“数”——单数、双数、复数,双数消失后,单数、复数的对立看-s的有无。为语法规范化,古英语收-s尾的一些单数词,另造新词。如古buriels(单数,埋葬)→burial。例Ⅱ.古汉语在一定条件下宾语前置,构成“宾-动”格式,如《论语·里仁》:“吾未之见也。”但也产生了宾语后置的新格式,如《论语·泰伯》:“吾不知之矣。”通过类推,“动-宾”代替“宾-动”。三、词汇和词义的发展36\n(一)词汇发展的两项重要内容: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1.新事物出现,新词产生。为了指称新事物,表达新概念,需要创造新词,或者引进外来词。“氢弹”、“特区”、“闭路电视”、“汉堡包(hamburger)”。2.旧词消亡。①旧事物消失,引起旧词消亡。“辇”、“知府”、“赤脚医生”。②词汇系统的变动,认识的变化,引起旧词消亡。(参见教材P.244举例。)(二)词语替换。只是改变某种现实现象的名称,而这一现实现象并没有变化。1.社会因素使词语发生变换。西汉时吕后名雉,避讳称“雉”为“野鸡”。髯(两颊上的胡须)、髭(嘴上的胡须)、须(下巴的胡须)。→胡须、胡子。2.语言内部的原因(避免同音混淆等)使词语发生变换。(参见教材P.246举例。)(三)词义的演变。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变化。1.词义演变的方式和途径①现实现象的变化,引起词义变化。如:布,古代用麻枲织成,与“帛”相对;今是棉、麻、化学纤维织物以及混纺织物的统称。②人们主观认识的发展,引起词义变化。如:虹,古人认为是一种有生命、能吸饮的虫类;今指空中的小水珠经日光照射,发生折射、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彩色圆弧。③一个词的意义变化,引起与它有联系的词的意义变化。如:深:A.从上到下或从里到外的距离大。B.程度高。深奥;深刻。C.(颜色)浓。深蓝。浅:A.从上到下或从里到外的距离小。B.程度低。浅显;浅薄。C.(颜色)淡。浅黄。④组合关系的变化,引起词义的变化。如:甘→甘甜、甘美;甘霖、甘露;甘心、甘愿;甘言(阿谀逢迎的话语,《史记·商君列传》:“苦言药也,甘言疾也。”)⑤通过引申产生新义。如:张(开弓)→引申出“展开”、“打开”意义。→帐、账、胀、涨。2.从词义演变结果看新义产生的三种情况①词义扩大。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就是词义的扩大。如:嘴(鸟嘴)→一切动物的嘴;睡(坐着打瞌睡)→一切形式的睡眠;俄语чернила(黑色的墨水)→各色墨水。②词义缩小。演变后的词义所概括反映的范围比原来的小。如:金(金属的总称)→黄金;亲戚(族内、族外的亲属,包括父母兄弟。)→族外亲属;俄语пиво(泛指一切饮料)→啤酒。③词义转移。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如:羹(带汁的肉)→汤;行李(行人、旅客,或外交使节。)→旅行、出差时所带的衣物用品等;拉丁语pecunia(牲畜)→货币。四、名词解释:1.尖团合流:现代北京话和不少汉语其他方言这两类字都读一样的音,这使得中古一些不同音的字合流为同音字了,这种变化叫做“尖团合流”。2.浊音清化:“清——浊”是中古汉语的一对区别特征,后来浊音这个区别特征在很多方言中消失了,原来的浊音与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这种现象叫做“浊音清化”。3.语音演变规律(音变规律):语音演变规律是同一语言内部语音层面演变的规律。音变规律具有条件性(语音条件)、时间性(只在某一时期中演变)和地域性(只在某一地区演变)三大特点,规律性和系统性是由这些特点决定的音变的结果。4.语音对应关系:指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系统性差异。注意:语音对应并不等于语音近似。5.历史比较法: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这种成系统的差异重建语言史的一门学科。著名的瑞典籍汉学家高本汉是做这一工作而取得重要成就、在汉语史研究中产生重要影响的第一个学者。6.类推: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36\n。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则的适用范围,起着调整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3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