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考试参考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言学纲要考试参考卷

一、名解1•实词语素指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者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索。如“灯”。2•双语现象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双语现象的出现吋融合过程屮的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3•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协会》1888年8月制订公布,被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不带民族特色的记录语音的语音符号。国际音标是国际上口前通用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记咅符号。4•克里奥耳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是母语化的洋泾浜语。两者的区别在于,克里奥耳语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已成为某个语言社团的唯一交际工具。5.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6•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不能独立运用的构词要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词缀、词尾三类。7•音质音位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因此,以音素作为其变体的音位就叫做音质音位。8.孤立语又叫词根语,缺乏词形变化;特点是词序严格、虚词重要、复合词多、派生词少;以汉语为代表。9.词的理性意义以现实现象为基础,不涉及人们主管态度的词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10.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做的分类叫谱系分类;按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语族、语支、语群。\n□•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即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12•借词借词/外来词: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徳律风。13•书面语用文字记载卜•來的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14•音位的双向聚合在聚合群之中,音位之间呈现出平行、对称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双向聚合”。15•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集中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亲属语言。如汉语、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二、简答题1•三四192•七四51•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193语言发展变化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点.有些特点是属于某一具休语言的,有些特点则是所有语言所呈现出的共同特点•这里所讲的是所有语言呈现出的发展变化的共同特点.语言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是不平衡性、渐变性、相关性和规律性.4•八四36•四三5三.判断分析1•北京话中n、I属两个音位,四川话中也属两个音位。因为北京话和四川话是躍的两种不同方吉,它们都冇各自的不同的语言系统。在北京话中n和1有区别语音形式,从而区别词的意义的作用,它们之间属于对立关系,因此,在北京话屮属于不同音位。而在四川话屮,出现n的地方也完全可以用1来代替,不能区别语音形式,从而区别词的意义,所以它屈于词的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n2似五三53•何种方言能成为某种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的条件主要是由文化的原因决定的。x(何种方言能够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取决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条件、比如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文化的原因,但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则主要是政治的原因,伦敦方言成为英语的基础方言则是经济的原因。)4.混合语就是一个人说话时夹杂着外来词。在一定社会条件卜•形成的两种或多种语言的混合体。多为与外国通商的港口或与外国交往较多的地区使用,通行范围小。一般是外语和母语混用而造成的。混合语不能长久存在,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而消火,如:“洋泾浜”英语。5・p、卩~在汉语中的两个音位,在英语中也是两个音位。[p][p*][b]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两个音位,不过其归类并不相同・在现代汉语中[p][b]算一个音位/p/,因为现代汉语中的清浊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八[pA](在非轻声音节中读清音)尾巴[bA](在轻声咅节屮读浊咅)而Q]也算一个音位・[p]与[p‘]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搬”和“攀”.在英语中,[p][p‘]算一个音位,[b]算一个音位.英语的送气不送气,不能区别意义;而清浊能区别意义.\n5.汉语没有“时”的语法范畴,这说明汉族人没有时的观念。6.搭配能否成立,为什么阅读衣服和杂志他很聪明、智慧四、填空1•“五四”以来,汉语里增加了一些所谓的“欧化句式”,这就是(仿造借用)的借用。2.语言的融合过程中,有(自愿融合)(被迫融合)两种情况。3•汉语为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的同音词问题,所采取的方法是(替换),用(双音节)为主的格局来取代(单音节)为主的格局。4.社会方言是因社会分工而出现的语言分化,(行业用语)、(科学技术术语)、(阶级方言)都是常见的社会方言。6.(渐变性)(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7.文字的特殊作用是打破了有声语言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扩大了有声语言的使用范围。8.从造字方法的角度看,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三个阶段。9.汉字的简化和整理异体字,属于汉字的()。10.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3种,es(词尾)ness(词缀),happy(词根)\n6.(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7.多义词是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换喻)等方式引申出新的意义。如红领巾本义是红色的领巾,派生为指少先队员,这是(换喻),高峰本义是高的山峰,派生义指事物发展的最高点,这是(隐喻)8.汉语的口语不能随着封建社会的同义而统一,主要原因在于(缺少经济的力量)9.汉语借词主要有()()()等方式。10.汉语属于(汉藏)语系。11.音位变体可以分为两种,出现条件受环境制约的是(条件变体),没有条件限制的是(自由变体)。\n17、音质是由(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嘴唇展)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18.(中国)(印度)(希腊一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19•北京话聚合成群依据的区别特征是()五、论述论述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的发展的基本条件1、社会的发展推动语言的发展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着的,语言也是这样。只不过语言的发展比较缓慢,不太为世人察觉罢了。就汉语而言,如果拿先秦时代的汉语与现代汉语作比较,无论是在语音、词汇,或者是在语法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将随着社会的消亡而消亡。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因此,社会是推动语言的发展的动力,是语言发展的基木条件。2、社会影响语言的方而社会发展对语言的影响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一个社会自身的发展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二是不同社会的接触、交往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在一个社会内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的事物、新的概念层出不穷,代表这些新事物、新概念的词必然会大量产生,而代表III事物、III概念的词也就随之而消亡。这是社会发展对语言词汇方而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维更加细致复杂,因而要求改进语法,使语法逐渐向精密完善的方向演化。这是社会发展对语言屮语法方面的影响。另外,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也影响到语言的分化和统一。从不同社会的接触、交往对语言的影响來看,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Z间,冇着许许多多的联系和交往。不同社会的接触和交往,自然包描了不同的语言之间的接触和交往,这必然推动语言的发展变化。在这方面,有词语的借用、语言的融合等一系列现象的发生。2.试论语言符号的基本特点。]、语言符号的任青性语言応然是一种符号,因此符号所具备的条件之一任意性,也是语言所应该具备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木质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完全在于社会的约定俗成。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论述,因此这里只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一些补充。第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只是最初创立语言符号时的情况。语言符号一旦进\n入交际,任何个人都不能擅自改变它,这时它就不再是任意的了,而是具有规定性,任何人都得遵守。第二,语言符号不仅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而且是一个社会一代一代留下来的遗产,人们只能接受,而不能任意更改,对于每一个使用者来说都具有强制性。第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仅仅是就单个符号(如语索或单纯词)的音义之间的关系來说的。当语素组成词,或词构成词组或句了的时候,选用哪些语素或不选用哪些语素,选用哪些词或不选用哪些词,就不再是任意的了,而是冇理可说,可以论证的了。例如,“一、二、三、四、五……十、千、万”,这些词的音义关系是任意的,但当它们组合成“十九、“二十三”时,却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可说,口J以进行论证的了的。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环話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线条性,这是语言符号不同于其他的符号的一个重要特点。声音只能一个一个地发出來,所以语言符号只能顺着时间,一个接一个地前后相继出现。也就是说,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中绵延,而不能在空间上展开。由语言符号所组成的话很彖一条线,因此可称为言语链。语言符号既然具有线条性的特点,因此可以对它们进行切分,从而形成大大小小的许多语言单-位0例如,我粘可以把“我们学习语言学”这句话切分成“我们”和“学习语言学”两个部分,即于是就得到了“我们”和“学习语言学”两个单位。单位和单位组成一定的结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组合关系。在“我们学习语言学”屮,“我们”和“学习语言学”之间的关系是偏正关系。偏正关系是一种语法结构的关系。研究语言单位与语言单位组合起來所形成的结构关系,是语言学的重要任务。2.举例说明词的非理性意义及其表现。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木的和核心的部分。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词的非理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卜•几个方面:一是感情色彩。感情色彩中最主要的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褒义色彩表现的是对词义反映对彖的肯定、赞许、喜爱的态度;贬义色彩表现的是对词义反映对象的否定、贬斥、厌恶的态度。没有感情色彩的词是屮性词,这样的词在语言的词汇中占大多数。二是语体色彩。由交际环境的不同而导致的语言变体就是“语体”。口语语体和书而语体是语言屮两种最基本的语体。如果一个词语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词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种基木类型。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词语是通用词语,它们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三是形象色彩。词的形象色彩是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彖或听觉形彖的联想。\n1•举例说明语言融合的原因和过程。原因:究竟哪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金社会的交际工具,这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在语言融合过程中并不是政治上处丁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成为胜利者,语言融合的结果是经济文化地位高的一方排挤替代经济文化地位低的一方。(1)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木形式。(2)两个或几个民族融合为一个民族,当然需耍一种共同的交际工具。(3)语言融合客上还需要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过程:一、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双重语言现彖,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二、双语现彖: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木族语和在融合过程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三、双语现彖的出现时融合过程中重要、富冇特征性的现彖,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四、双语现象发展的结果有两种:1、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來越密切,其屮一个民族就会放弃白己民族的语言而使用经济文化水平较发达一方的语言,最后完成语言的触合。2、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他们就会继续说自己的语言,语言各白发展,最后也不融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