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笔记》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言学概论笔记》word版

第三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和特点1.性质: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物质载体,是语言符号的形式。它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能起到社会交际的作用。2.特点:自然性(不同于其他符号系统);社会性;系统性;民族性。二、语音的属性及单位1.语音的属性1.1自然属性: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必然有其自然属性。(1)生理属性: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这是语音的生理属性。发音学研究语音的发音原理和过程。(2)物理属性:语音也是一种声音,发出后在介质中以音波的形式传递,这是语音物理属性。音响学研究语音的种种物理表现。(3)心理属性:语音能被人感知和理解,这是语音的心理属性。听觉语音学研究语音感知过程及大脑处理语音的机制。1.2社会属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音作为其物质外壳,必然有社会性。(1)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同一个音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2)语音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a.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位系统。同一个音素,有的语言使用,有的语言不使用;同样两个音素,有的语言区分意义,有的语言不区分。b.不同的语言对语音物理属性有不同的利用情况。2.语音单位2.1音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角度划分的。可分为元音和辅音。2.2音位: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2.3音节:有音素(或音位)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1)音节的基本类型开音节:以元音结尾的音节。闭音节:以辅音结尾的音节。(2)汉语音节的构成:声母,韵母,声调※四呼:汉语韵母按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型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开口呼为没有韵头而以/a/、/o/、/e/为主要元音的韵母;齐齿呼以/i/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合口呼以/u/为主要元音或介音;撮口呼以/y/为主要元音或介音。三、记录语音的符号音标:记录音素的符号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n。国际音标所用的符号大多采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不够用的时候再补充采用希腊字母,有时也用一些字母的大写、倒写、连写或添加附加符号等办法来补充,以便准确地标记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国际音标所代表的音对全世界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是一致的。第二节语音的发出与传递一、语音的发出1.发音器官动力器官:肺,气管。发音体:喉头,声带。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主动发音器官:上下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能够活动的)被动发音器官:上下齿,上下齿龈,硬腭。(不能活动的)2.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发音方法: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法3.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的区别(1)气流是否受阻(最主要区别)。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时不受阻碍;发辅音时,气流受阻。(2)发音器官的紧张程度。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部分比较紧张。(3)气流的强弱。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4)声带是否振动。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较响亮;发辅音时,只有少部分浊音声带振动,大部分辅音声带不振动,生的音一般不响亮。(5)持续时间的久暂。发元音持续时间长,发辅音持续时间短。除浊辅音外,清辅音的发音都非常短暂。4.口腔改变形状的三个办法:开口度大小,舌位前后,唇形圆展。二、元音1.元音的性质: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振动,然后让气流不受阻碍地通过声腔所发出的声音。2.决定因素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唇形的圆展三个方面决定的。(开口度越大舌位越低,开口度越小舌位越高)。3.元音舌位图4.八大基本元音[i]舌面前高不圆唇;[e]舌面前半高不圆唇;[ε]舌面前半低不圆唇;[a]舌面前低不圆唇;[u]舌面后高圆唇;[o]舌面后半高圆唇;\n[ɔ]舌面后半低圆唇;[α]舌面后低圆唇。5.二合元音和三合元音复元音包括二合元和三合元音(1)二合元音: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亮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亮的叫“后向二合元音”。(2)三合元音: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三合元音”。三合元音一般都是中间响亮两头较弱,因而又叫“中响复元音”。一、辅音1.含义:气流在声道中收到阻碍并且克服这种阻碍而发出的声音。2.辅音的形成(与现汉有差别)(1)发音部位:双唇音,唇齿音,齿间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叶音,舌面前音,舌面后音,舌面中音。(2)发音方法:塞音,擦音,塞擦音,颤音,闪音,变音,半元音※另:几组音的发音特点:送气音/不送气音;浊音/清音;口音/鼻音二、语音的传递1.语音四要素(1)音高:声音的高低。由声带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次数越多,声音越高。区分声调。(2)音强(音重):声音的强弱或轻重,取决于振幅。气流量越大,发音越用力,振幅越大。区分轻重。(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声音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区分长短音。(4)音质(音色):一个音区别于其他音的基本特征。语音的最基本要素。由三方面原因造成:发音体——声带是否振动;发音方法——气流如何克服阻碍;共鸣腔形状——气流是否受阻,在哪个部位受阻。※共振峰:一个音的陪音经过共振腔时,一部分引起共振腔里的空气共振,从而得到强化的一簇陪音聚集而成的高峰叫做共振峰。第三节音位的分析与归纳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一、音位归纳的原则1.对立原则音素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能区别语音形式和意义。判定对立关系的方法是找到一个语音环境,然后用替换的方法进行测试。如英语中存在[in]这样一个语音环境,如果分别用[p][b]填充替换,可以得到pin(针),bin(仓)两个不同词的不同语音形式,这说明[p][b]能够区别意义,处于对立关系中,应定为不同的音素。处在对立关系中的若干音素都具有辨义功能,因而分属不同的音位。2.互补原则\n互补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相互替换。处在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不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语音相似,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例如汉语普通话[ε][a][α][Λ]四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且语音相似,因此我们把它们归并为/a/音位。3.语音相似原则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只有在语音相似的条件下才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语音上相差太远,听起来完全是不同的音,那么几个音素即使是互补的,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例如汉语普通话[k]和[η]也是互补的,[k]只出现在音节开头,[η]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但这两个辅音的音质差别太大,所以它们分属不同的音位。二、音位系统中的概念1.音位的性质(特征)(1)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还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有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总是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2.音位变体(1)含义: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变异形式,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2)类型:自由变体,条件变体。a.如果各个音位的变体,出现条件受环境制约,叫音位的条件变体。b.在某一种具体的语言或方言中,音位的各个变体之间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限制,这种变体叫音位的自由变体。3.音素、音位、音位变体三者的区别和联系(1)音素是一种跨语言的实体单位,是人类能够发出的可用于自然语言的所有最小的语音实体单位的总称。音位和音位变体都是相对于特定语言来说的。音位是特定语言系统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功能单位,而音位变体是因为在组合关系中的实现。(2)音位只具有心理现实性,而音素和音位变体都具有物理、生理现实性。(3)构成音位的事区别性特征,构成音素的是对立特征。但对音位区别性特征的说明必须以揭示音素的自然对立特征为前提。三、音位类型1.音质音位(音段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来分析的音位。2.非音质音位(超音段音位):在语音中,除音质以外,音高、音重、音长也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构成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也能构成音位。人们把这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叫做非音质音位。※调位、重位(势位)、时位\n有区别此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变化叫做调位。在有些语言里,重音和轻音、长音和短音也可以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从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语言学中吧这种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音叫做重位或势位。英语中还有用元音的长短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在语言学中叫做时位。四、音位的区别特征分析1.区别特征:有区别因为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区别特征。2.前提条件(1)虽然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音位系统,但用以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是有限的。(2)音位系统中,音位间具有聚合性特征,且大多数情况下呈平行对称性。(3)一个音位由多少个区别特征组成,要在系统中确定。※分析路径与方法从音响角度分析;从发音角度分析。——以声学分析为主,以两项对立为原则。※常用的区别特征元音性/非元音性;辅音性/非辅音性;浊音性/非浊音性;鼻音性/非鼻音性;延续性/非延续性;粗糙性/非粗糙性。4.汉语普通话中的区别特征(1)元音音位的区别特征: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唇形圆展。(2)辅音音位的区别特征a.发音部位不同而形成的区别特征: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等。b.发音方法不同形成的区别特征: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变音,送气/不送气音,清/浊音。五、音位聚合群1.聚合群(1)音位的区别特征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不同的区别特征互相区别开来,形成对立还可以是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聚合成群。(2)聚合群之间呈现出一种平行、对称的关系,是音位系统的具体表现。例如:普通话的/p/音位同时处在两个聚合群中:按发音部位,它是双唇聚合群/pp‘m/的成员;按发音方法,它是不送气清塞音聚合群/ptk/的成员。(3)每一个音位都处于聚合和组合两种关系之中,如果出现不对称现象,一般是语言发展的结果。所以,对称系统中的不对称现象在语言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4)音位之间呈现出平行、对称的关系,叫做双向聚合。双向聚合是因为系统的主流,因而平行、对称也就成为音位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5)区分双向聚合和单向聚合,有利于分析音位的系统性,也有利于说明语音的演变。一般来说,处于双向聚合中的音位发生演变时会引起同一聚合群中其他音位的演变。而处于单项聚合中的音位变化,一般不会波及其他音位。第四节语流音变一、历时音变和共时音变历时音变,又叫历史音变。即语音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变化,例如古代的平、上、去、入四声变成了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共时音变,又叫语流音变。非历史音变一般只语流音变,即一个一个音节在说出来\n的时候形成语流,这时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就会相互发生影响,发生某些变化。普通话中共时的语流音变包括轻声、儿化、连续变调及语气词“啊”的音变等。二、语流音变1.含义:音位和音位组合时,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语流音变。2.类型(1)自由音变:不受音变条件制约,由语言环境、个人因素或说话速度的影响,音变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变不变均可。(2)不自由音变:受音变条件制约,即音变条件出现,则音变必然发生。3.常见的语流音变(1)同化:语流中,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叫做同化。如:北京话的“棉”/mian/中的/n/在“棉袍”中变成/m/,这是被“袍”的声母/p’/在部位上同化的结果。(2)异化:语流中,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这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这种现象叫做异化。如:北京话的上声是个发起来比较费力的低曲折调,两个上声字相连时,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如“土改”调同“涂改”)。(3)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这种现象叫做弱化。弱化通常发生在轻声(汉语)或弱读(重音型语言)音节中。从元音来说,弱化最常见的表现是:复元音单化,单元音(高元音/iuy/除外)央化。如:北京话口语中“木头”/mut’ou/弱化成/mut’o/。(4)脱落:语流中,有些较弱的或不重要的音在发音时丢失了,或者为了发音的方便二省去某些音,这种现象叫做脱落。如:北京话的“你们”/ni214mә/常常说成/nim214/。三、语调韵律1.含义:语句中产生的抑扬顿挫和种种语音变化。2.常见的韵律节奏(1)停顿:语流中说话人由于生理换气需要或语法结构需要在音节之间发生的暂时性中断。(2)延时:语流中说话人由于表示强调、讽刺等意义而发生的音节拉长。(3)句重音:语句表达中由于韵律节奏需要或表强调等发生的重读现象。(4)句调位:即语调。主要指句子语气的高低升降,一般包括降调和升调。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一、语法的含义\n(1)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汇集,是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2)研究语法规则的科学,即语法学。包括次法学和句法学。二、语法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组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聚合规则实际上是语法单位的归类规则。1.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1)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做语法单位的组合规则。(2)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归类和变化的规则。几个语法单位(主要指词),互相在同一位置上可以替换,替换后结构类型和功能都没有变化,这样的几个语法单位就形成一种聚合关系。(3)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它储存在人们的头脑中;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它存在于话语中。说话时,组合规则提出要求,聚合规则提出可能。2.语法规则的特性(1)语法规则具有概括性。主要体现为两方面:a.可以对数量巨大的具体词语进行分类;b.可以从无限多的具体语法组合中抽象出语法结构格式(语法规则主要关心的是语法类和语法结构,而具体的词语和句子对语法规则来说是次要的)(2)语法规则都是可以重复使用的a.不同的短语、句子可以重复使用一条规则造出来;b.即使在同一句子或短语内,同一条规则也可以反复使用(凭借这样的简单有限的语法规则,我们可以对无限多的语法组合进行概括描写)(3)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不同语法规则是紧密联系着的,且各有各的实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在使用一条语法规则的同时,不能违反其他语法规则。三、语法单位1.含义: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一次是:词组,词,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2.语法单位的构成(1)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构成词的备用单位。※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词缀、词尾三类。a.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由它体现出来。b.词缀是只能粘附在次跟上构成新词的语素,他本身不能够单独构成词。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成为中缀。c.词尾一般是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把词根和词缀叫做构词语素,把词尾叫做变词语素。(不过汉语语法著作里,常常把前缀称为“词头”,把后缀称为“词尾”。)(2)词:此时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所谓“独立运用”是指它在造句中能够到处作为一个单位出现;所谓“最小”\n是指不能扩展,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3)词组: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4)句子: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较集中基本的表述单位。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完整的语调。(说话中任何带有一个完整语调的语言片段都是句子。)※语素、词、词组的关系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不能独立运用的构词要素;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结构单位;词组也是能够独立运用的结构单位,但它不是最小的,而是由词和词组合起来的。从理论上说,三者是分数不同层级语言单位和语法结构单位,界限分明,而在实践中,可能出现重合,例如:成词语素和词重合。有的成分到底划归词还是词组,实际中也有难度,但大多数时候三者的区分还是清楚的。※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的区别自由词组是严格按照句法-语义规则,根据表达需要临时构成的词语组合;固定词组是形式上像词组但功能上类似于词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单位。二者区别如下:a.从来源上看,自由词组是根据需要临时构成的,而固定词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b.从功能上看,固定词组在语法结构中的作用与此完全一样,相当于一个词,没有必要再进行划分;而自由词组本身不仅可以切分出词,有的还可以切分出低一层级的自由词组乃至固定词组。c.从习得角度看,自由词组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交际有需要,马上就能够按照语法规则把有关的词组织起来;但固定词组则是在语言发展中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的,往往是一些历史事件或语言的概括,必须像词一样一个个地学习记忆。d.从可离散性角度看,固定词组中的成分一般不能更换、增删,次序不能颠倒,但自由词组一般可以。第二节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包括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和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前者叫构词法,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做词法,后者叫句法;语法的聚合规则就是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规则。一、词法广义的词法包括构词法和构形法两个部分,前者研究词汇意义上的词的内部结构及构成新词的方法,后者研究具有形态性语法意义的词的内部结构或构成问题;狭义的词法仅指构形法。※构词法和构形法的关系(1)构词法是构成新词的方法,构形法是构成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形态的方法。(2)构词法的基础是语素,构形法的基础是词。(3)词缀、词根是构词法的概念;词干、词头、词尾构形法的概念※区别词缀(构词词缀)和词尾(构形词缀)(1)词缀是只能黏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词尾是指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的的语素。\n(2)词缀是构词法的概念,与词根相对,是词的构成成分;词尾是构形法的概念,与词干相对。(3)词缀本身不一定有意义,但附加在词根上之后可以使构成的词在体上增加词汇意义,如尖——尖子;词尾本身就含有语法意义,添加在词干之后形成的语法词增加了特定的语法范畴意义,如英语中worker——workers。1.按照语素组合成词的方式分:1.1单纯词(1)含义:有一个词根语素(有的语言里加上词尾)构成的词。(2)分类:单音节词,连绵词(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音译词,叠音词,拟声词。1.2合成词(1)含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构成的词。(2)分类a.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b.派生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组合起来构成的词。c.重叠式合成词:由词根语素重叠构成的合成词。(详见现汉)2.按照语素构成词的特点分:缩略词,非缩略词3.按照语素在词中的作用分:3.1词根: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他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构成词。3.2词缀(派生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3.3词尾(屈折词缀):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3.4词干:一个词去除词尾的部分就是词干。※词缀VS.词尾(派生词缀VS.曲折词缀)(1)词缀黏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也即增加了新的词汇义内容,或改变了词的类别归属;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也即词尾增加的是表示句法范畴的意义,并且总是不改变词的类别归属。所以词缀是构词语素,词尾是变词语素。(2)词缀可以与那些词搭配,无法用语法条件来说明,因此只能用收录词典的方式一一列举;词尾可以搭配哪些词根基本上可以用语法条件来说明,一般用词法规则或词形变化来说明。(3)如果一个词既有词缀又有词尾,则词尾一定出现在词缀之后。三、句法(1)主谓结构:这种结构反映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的关系,它的作用是提出一个话题,然后对这个话题作出说明。话题的部分称为主语,说明的部分称为谓语。如:老师/来了。(2)述宾结构:这种结构的意义比较复杂,大抵反应动作(述语)和受动作支配的事物(宾语)的关系。汉语中述宾关系都是述语在前,宾语在后。如:切/西瓜。(3)述补结构:在述语的后面,也可以加上一些成分以表示述语的程度、结果、取向等,这叫做补语,由述语和补语构成的结构叫做述补结构。汉语的述补结构是述语在前,补语在后。如:急/哭了。\n(4)偏正结构:这种结构反映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偏正结构中包括两个类,一种是名词性偏正结构,如:人民的/力量;一种是动词性偏正结构,如:马上/出发。(5)联合结构:联合结构的构成成分在语法上是平等的。如:重视并且办好。二、词类1.含义: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句法功能分出的类。具体说是具有相同语法功能的一类词的集合,抽象地说是一组分布环境的总和。2.词类划分的标准(1)语义标准:这里的意义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即语法意义。但意义标准只是作为参照,不能当作主要标准。(2)形态标准:在词形变化丰富的语言里,形态往往比较容易分辨词类。词形变化综合反映词的句法功能,因此可以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当然,词形变化也是以词的句法功能为基础的,如果形态不充分或者和句法功能发生矛盾,词类还得按句法功能定。(3)功能标准:词类划分最主要的标准a.词在句中充当句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样的句法成分上。b.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包括实词与另一些实词的组合能力,以及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3.划分词类的意义(1)词类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语法聚合,划分词类是概括句法格式,发现组合规则的基础。(2)词类之于句法描写的重要性还表现为,给词分小类可以大大深化句法描写。※划分词类应注意的问题(1)在鉴别词类时可以参照词的意义,但不能完全根据意义,而需要有句法功能和形式上的实证。(2)在同一个词类中,具体的成员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例:汉语名词前可加量词,但有些不行,如“体育”,“颐和园”,“表面”。(3)一个词可以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类,如英语中的“water”可为名词也可为动词。四、语法意义1.语法意义定义:词组合成结构以后,整个结构的意义总是大于个别词的意义,这种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语义,便成为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和“词汇意义”相对的概念。词汇意义是词汇单位(词、语素和惯用语)的意义,是用词汇单位的语音表达的;而语法意义是结构式(如儿化词、“把”字句)的意义,是用语法手段(语序、虚词、语音变化和选择性等)表达的。※词汇意义:广义的词义既包括词汇意义,也包括词的语法意义,二狭义的词义近包括词汇意义,指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2.语法意义的类别——语法范畴2.1定义: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如果说形态是词的变化形式方面的聚合,那么语法范畴就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n。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有性、数、格、体、时、态、级等。2.2语法范畴的特点(1)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是共同意义领域中的不同意义。语法范畴正是词形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所以一个语法范畴至少包括两个语法意义。(2)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相互对立的,排斥的。在组合时,选择加就意味着排斥选择乙或丙,有的选择决定于意义,有的选择决定于结构内部的相互制约。(3)同一语法范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他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某个项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其他项的意义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项的增加或减少也会引起其他项的意义的变化。(4)语法范畴必须有词形变化的形式体现,用词汇次或短语组合表达的类似意义不属于语法意义。(5)语法范畴的语言个性很强,不能用一种语言的语法范畴去硬套另一种语言。(6)同一语言中,语法范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了历史发展过程中,就得语法范畴可能消失,新的语法范畴可能出现。如古英语中名词和形容词都有性的语法范畴,而现代英语没有了。2.3分类(1)词法范畴(传统所说的语法范畴):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包括“体词性范畴”(性、数、格)和“谓词性范畴”(时、体、态、人称)。※常见的语法范畴a.性:某些语言中名词的分类。名词具有的性范畴是在词入句前就确定的,另外也会在句法上与之相关的其他词(冠词、形容词等)上反映出来,这些只有进入句法结构才能确定。b.数:是很多语言里名词的语法范畴,也会在句法中和名词相关的词中体现出来。c.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直接体现出名词、代词在句中的句法功能。如俄语中有主格、属格、与格、宾格、工具格、前置格。d.时: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间为准,分为过去、现在、将来时。在有屈折变化的语言里,时范畴反映了动作行为和说话时的关系,是句子进入交际的重要标志。e.体: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方式(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在俄语、英语等语言中有完成体和未完成体的对立,如英语动词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名词具有的语法范畴:性,数,格;动词具有的语法范畴:体,时,人称,态※时和体的区别a.“时”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将来。有些语言,动词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动作是发生在说话的时刻还是在说话的时刻之前,或在说话的时刻之后。b.“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不同语言的“体”表现各不一样。语法\n如:英语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汉语有完成体、经历体和进行体。c.“时”和“体”各有侧重,但是,有的语言所说的“时”,实际上包括“时”和“体”两种。如:英语中,现在时也叫进行体,过去时也叫完成体;法语语法中的“复合时“也是包括两种,如“愈过去时”实际包括过去时和完成体两个方面。(2)句法范畴:由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包括:词的语法类别意义及其组合意义(词类,陈述,支配等);虚词和语序。五、语法形式1.定义:语法形式就是指词和词组合的结构形式。它是相对语法意义而言的,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和标志。2.语法形式的类别——语法手段(语法方式)2.1定义:语法手段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形态标志或物质手段的类型,是从语法形式中概括出来的。常见的语法手段有:选词,词序,虚词,语调。※常见的语法手段(1)选词:进入结构的词首先要在语法的此类中选择。如:“读书”之所以是述宾结构,是从“读”和“书”的词类确定的。(2)词序。例如汉语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日语的宾语在动词前面。(3)虚词。词序和虚词是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如:联合结构中,用“和”、“或”等连词;偏正结构中,用“的”做连词。(4)词形变化。如英语中,like——likeness;wonder——wonderful。(5)语调:有学者认为语调也是一种语法手段,主要指的是停顿。如:我知道,你不知道。(联合)我知道你不知道。(主谓)2.2分类2.2.1词法手段:也叫综合性手段。通过词的变化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1)词形变化:也叫形态。是指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词形变化是词的组合结构关系所要求的。)a.附加词尾:这是最常见的词形变化。如英语中名词加上s表示复数。b.内部屈折:也叫语音交替,是指通过词内部词根中的语音的变化构成语法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如英语中“man”的复数变作“men”。c.异根:指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意义,是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如英语中的good,better和best。d.零形式:如英语中sheep和deer的复数不变。(2)词的轻重音: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3)词的重叠: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2.2.2句法手段:也叫分析性手段(1)虚词: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2)语类选择(选词):通过选择词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进入结构的词首要在语法的词类聚合中进行选择。)(3)语序:通过词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4)语调: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关系\n(1)相互依存:特定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特定的语法形式必须体现一定的语法意义。(2)不对等:一个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几个语法意义;一个语法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法形式来表示。六、组合的层次性和递归性1.组合的层次性(1)含义:从表面看,语法组合是一个挨一个的一串词,是线性的,其实它的内部组织是具有层次性的,词和词的内容组合是按照先后次序有层次地组合起来的。(2)直接组成成分:句子是按照一定规则一层一层组合起来的,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组成成分。(3)直接成分分析法:又叫层次分析法,是对句法结构组合形式层次性的分析,吧句子的每个部分不断由小到大按照直接成分一分为二,并指明其关系,知道切分到词为止。4.语法结构规则的递归性语法的组合结构一层套一层,所以同样的结构规则尽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同样的结构规则可以层层嵌套,借用数学术语来说,这就是语法结构规则的递归性。※在句法组合中,递归性有两种:(1)从初始结构开始,自始至终重复运用同一条语法规则。(2)同一条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上间隔地重复使用。※递归性和层次性的关系语法规则的递归性和语法结构的层次性密切相关。语法结构的层次性很大程度上是由递归性造成的。反过来讲,语法结构的层次性也为语法规则的反复使用提供了可能。※递归性的作用任何语言的语法规则都有递归性,因而语言才富有组合上的变化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正是因为语言结构规则有递归性,才能用有限的规则支配相对有限的词去造出数量上无限多,长度上不受限制的句子。第三节变换一、变换1.含义:变换是一个句子的语法格式和其他句子语法格式之间的有规则的变化。2.目的(1)可以解释有关格式之间结构、意义的关系,解释存在于不同局势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2)揭示句法意义之间的细微差别,将句法研究引向深入。如:对同一类词划分小类;发现特定句式的语法和语义限制;深化语法研究,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语法规律。3.变换的特点:变换前后句子的基本语义结构维持不变。二、句式变换的原则和手段\n1.变换原则(1)同一性原则:变换前后同现成分在语义上保持同一,这是建立可逆变换关系的根本要求。构成变换关系的两个句式及其实例的同现成分在语法、语义上具有同一性。(要保持变换的同一性,核心动词和变换常项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参数。)(2)平行性原则:在变换形成的整齐的变换矩阵里,从竖行看,原式和变换式各自集合内成员的内部结构关系和语法意义相同;从横行看,原式和变换式各自集合内成员的句法结构关系和语法意义的差异一致。某种变换关系的变换实例排列起来构成的变换矩阵在形式上和意义上表现出一系列的平行性。2.句式变换手段:成分移位;添加;省略;替换;拆分;改变语调。三、变换与句法同义1.句法同义(同义句式):几个句法格式之间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动-名语义关系),称为句法同义。2.变换手段(几种句式之间的变换)主动句:NP1+VP+NP2被动句:NP2+被…+NP1+VP移位,添加话题句:NP2+NP1+VP移位“把”字句:NP1+把+NP2+VP移位,添加四、变换与句法意义1.句法多义(同义句式):也即句法歧义,指同一个句法格式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2.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分化方法2.1语音歧义(1)原因:音同,字不同,意不同,词不同。例:你给我一张邮票/油票。(2)分化方法:根据具体语境,或换一个同意不同音的词。2.2词汇歧义(1)原因:音同,字同,意不同,词不同。例:我就管他。就:只/偏要(2)分化方法:换用一个没有歧义的词。2.3句法意义(1)原因:音同,字同,词同,词序同。a.构造层次:词类序列相同,但构造层次不同。例:两个学校的老师。b.句法结构关系:词类序列、构造层次相同,但句法结构关系不同。例:学习文件。c.语义结构关系:词类序列、构造层次、词法结构关系相同,但语义结构关系不同。例:鸡不吃了。(2)分化方法:a,b可通过层次分析法,c要用变换。2.4语用歧义:句子本身无歧义,但传递的信息可能不同。※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在语法中的作用组合关系是现实的,它存在于人们的话语中,组合的层次性和递归性是的人们能造出无限的句子;聚合关系是潜在的,它存在于人民的头脑中,它把各种语法单位进行分类,为造句提供了一个个专门的材料库。组合、聚合关系是语法成为有条理的系统。\n对组合规则的细致研究,促进了语法单位内部更小类别的划分;聚合规则的不断完善可以对组合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更好的说明。组合、聚合关系相互作用,推动语法研究的深入发展。第四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一、语言的结构类型1.根据形态变化(即屈折)分类(1)孤立语(又叫词根语)isolatinglanguage缺乏词形变化;词序严格;虚词重要;复合词多,派生词少(即词多由词根语素构成)。如:汉语,彝语,壮语,苗语。(2)屈折语inflectionallanguage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词尾与语法意义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词根和词尾结合紧密,脱离词尾,词根一般不能独立存在。如:俄语,德语,法语,英语。(3)黏着语agglutinatinglanguage没有内部屈折;变词语素和语法意义一一对应;词根和变词语素之间的结合不紧密。如:土耳其语,维吾尔语(阿尔泰语系);芬兰语(乌拉尔语系);日语,朝鲜语。(4)复综语(又称多式综合语、编插语)polysyntheticlanguage一个词往往由好几个语素编插而成,有的语素不到一个音节;一个词往往构成一个句子。多见于美洲印第安语言,如美诺米尼语。2.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分类(1)分析语:指以句法手段(主要是语序和虚词)为表达语法意义主要手段的语言。如汉语。(2)综合语:指以词法手段(主要是形态)为表达语法意义主要手段的语言,如俄语。3.语法结构无优劣(1)语言结构类型的概括性和非绝对性: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纯粹属于某一种结构类型。(2)对语言的共时状态和发展过程的变异认识,要立足于语言的根本属性即交际来看:任何语言都必须有足够的语法表达方式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3)经济和简易的相对性问题:任何语言的语法都是经济和简易两个特点的结合。二、世界语言的共同特征和语法结构的普遍特征1.语言有个性也有共性。从共性方面考察,各种语言的结构可以归为少数的类型,各种结构类型又有共同的特点。最一般的共同特点就是语言结构的涉及原理,这跟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有直接的联系。所有语言结构的共性之一在于语言的两层性,在于分为两层的组合、聚合关系。2.语言用声音作为物质的载体,它的几十个音位形成种种组合,去和意义相结合,构成语素。语素又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词、词组、句子。语言里面的音位、意义、音义结合的语素、词,各有自己的种种聚合,为进行组合提供选择的可能,整个语言就依靠各层单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哪里运转。3.语言结构的各个组成成分,如语音、词义、语法也有共同的特点,这叫做“\n普遍特征”。(1)一切语言都至少由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构成句子(鸟儿飞)。(2)一切语言都有形容词性词语修饰名词性词语(小鸟儿),副词性词语修饰形容词性词语(很小)。(3)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动词性词语全部或一部分转成名词性词语(调查农村——农村调查);把动词性词语转成形容词性词语(飞——飞鸟;烧——烧杯)。(4)一切语言都有办法吧几个名词性词语连在一起(鸟儿和虫儿),把几个动词性词语连在一起(试试;适应和改造[环境])。(5)一切语言都有否定句(鸟儿不飞了)和疑问句(鸟儿还能飞吗),都能够把某些句子变成祈使句(快飞吧!)。(6)一切语言的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都至少有两种发生关系的方式(鸟儿飞[自动];鸟儿吃虫子[他动])。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第一节词汇和词义一、词和词汇1.词: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都以词为基本单位。2.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固定用语的总汇。3.固定词语:结构基本固定,有完整而特定的意义,一般处理成词但实际上常常大于词的语言单位。(1)特点:结构定型;意义丰富且特定;使用受限;与民族文化、思维方式相关。(2)构成:专有名词(地名、机构名、术语等);缩略语;熟语(惯用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成语)。二、词汇的构成1.词的各种类聚(1)词的音节数量的类聚:单音节词,多音节词。(2)词的语素数量的类聚:单纯词,合成词。(3)词的音形关系的类聚:同音词,同形词。(4)词的用途特点的类聚:常用词,非常用词;通用词,非通用词(专有词)。(5)词的性质的类聚:基本词,非基本词(一般词汇)。2.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2.1基本词汇(1)定义:基本词汇是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核心部分,与语法一同构成语言的基础,是具有较长的历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且社会普遍使用的。(2)特点:普遍性(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有构词能力);民族性。\n※主要特点: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根词是词汇里最原始、最单纯、最基本的词,是基本词汇的核心。汉语的根词多数是单音节的。(符淮青:那些能够构成新词的属于基本词汇的词就是根词。)2.2非基本词汇(一般词汇)(1)定义: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特点)(2)特点(与基本词汇比较)a.形成历史短,稳定性弱。(容易变化)b.构词能力较差。(因为双音节较多)c.部分词汇有使用范围,地域限制等。(不是全民的、常用的)(3)类型:新词;古词;外来词;行业用词;科技术语。2.3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关系(1)基本词汇里的词是一个民族的人民日常都在使用的,不容易其变化,比较稳固。这些词大多自古就有,不是后来新造的。他们一般都由一个词根构成,这些词根成了词汇中孳生新词的基干,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因此,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是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如:汉语中的“人”,“手”,“大”等等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的人都经常使用的词,在发展过程中变化小,稳固性强,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起来构成“工人”“人民”“人才”“手艺”“舵手”“分手”“大概”“大学”“伟大”等等的词,因而属于基本词汇。(2)一般词汇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构词能力较弱。一般词汇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一般来说,新词(如“反应堆”“公社”),古词(如“若干”“屹立”“摒弃”),外来词(如“引擎”“瓦斯”),以及行业用词、科学术语、方言俚语词等都属于一般词汇。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会在一般词汇中得到反映。(3)基本词汇里的词虽然稳固,但在语言的发展中也有被逐渐替换的。如现代汉语的“脚”在古代是“足”,“看”在古代是“视”,“足”“视”应属于古代汉语的基本词汇,他们现在被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的“脚”“看”所代替。这类被替换的古词不在座位独立的词使用,但大多数仍然以词根的身份参与后起的词语的构成。所以尽管词汇中的新旧交替在经常进行,但词汇的核心,构词的材料是非常稳固的,这就保证了交际的连续进行。※区分的重要性:区分基本词汇和词汇,对于研究语言的历史、进行语文教学都有积极的作用,三、词义的性质、特点和构成1.词义的性质:词的词汇意义。指与语音形式结合起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应,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词典的释义所说明的一般都是词的词汇意义。)2.词义的性质概括性。每个词语都表示一类事物,词义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可以使这一类事物区别于其他类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同一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别。因为词义有概括性,人们才可能用相对有限的词语去指称现实中无限的事物和现象。(专有名词也有概括性。)(1)一般性。在分类过程中,人们所着眼的事一类食物内部所具有的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特征,而把具体的事物所具有的特殊性和个性忽略掉。(2)模糊性。\n经过概括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词义的模糊性是相对的。词义的模糊性区别于表达的模糊性和多解性。(3)全民性。语言是组成人类社会的要素之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条件,而不是阶级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条件。这是词义对现实现象概括反应必须服从的一个前提。3.词义的构成(1)理性意义:词义的核心部分。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反应,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度。(2)附加色彩意义:形象色彩意义;感情色彩意义;语体色彩意义。第二节词义的聚合一、词义的单位层级1.义位:有意义的词语项。2.义项: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3.义素:通过比较分析一组相关词语的义位而得到的词义的区别特征,是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二、单义和多义1.单义词和多义词(1)单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2)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概括反映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2.词义的发展与多义词的产生(1)本意和派生义——历时的a.本义:有文献记载的最初的意义。b.派生义: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其基础是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体现的共同特征。(2)基本义(中心意义)——共时的词在共时层面上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和本义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基本义和本义(原始义)的关系a.本义是指一个词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基本义实在一个词的义项中占据中心地位的意义。b.基本义和本义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如“铁”的基本义和原始义都是指一种金属,“浅”的基本以和原始义都是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c.不少情况下,基本义和原始义是不一致的。由原始义引申而来的派生意义占据了主要地位,而原始义随着语言的发展退居次要地位。如“兵“的原始义是兵器,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这个意义了,而“兵士”的意义成了“兵”这个词的意义中心,在语言学中叫做中心意义,也就是基本义。(3)词义派生的途径a.隐喻(比喻):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有相似性。b.转喻(换喻,借代):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有某种关联性。3.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1)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联系,而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内在联系。\n(2)同音词是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无关,而多义词是一个词而兼有几个相互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三、同义词1.同义词:声音不同而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1)近义词:交叉关系(2)等义词:重叠关系。大多是借用方言词或外来语的结果。因为经济性的要求,等义词在语言中多半不能长期存在。或是分化产生细微差别,或是淘汰一个。2.同义词间的区别(1)理性意义上的差异a.概括反映的侧面和重点有所不同;b.词义所指范围有大小之分;c.词义程度上又轻重之别。(2)附加色彩意义上的差异a.感情色彩不同;b.语体色彩不同。(3)搭配功能上的差异(语法意义的差别)。四、反义词1.含义:语言中意义相反的一组词。2.类别(1)绝对反义词:所反映的关系属于非此即彼的性质,中间没有第三义存在。(矛盾关系)(2)相对反义词:意义相对,中间可以有第三义存在。(反对关系)3.同义和反义的辩证关系(1)词义所概括现实现象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同一是重叠关系,反义是对立关系。(2)同义和反义是对立的统一。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为前提,没有“同”就没有所谓“反”,“反”是“同”中的对立关系。(3)同义词中往往包含着反义的音素。因为同义词要在基本意义相同的条件下显示出意义、色彩、用法上的细微差别,在“大同”中显示出“小异”来,而这“小异”往往反映着现实现象中的对立双方的细分。同义词和反义词是语言社会在长期使用中形成的聚合。五、义素分析语语义场1.义素:通过比较一组相关词语的义位而得到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2.义素分析(1)含义:将语义的单位,即义位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语义对立成分,从而描述语义的相互关系,(2)分析方法、步骤:将一个词的词义同相关词义聚合后进行对比,并归纳出区别特征。a.确定分析对象——最小语义场b.运用对比法,提取出共同的语义特征和对立的语义特征和语义特征c.通过(+)是(-)的手段列出表格(也称“矩阵图”)或结构式,通过比较归纳出某个义位若干义素组成的结构模式。\n(3)义素分析法:是现代语义学所使用的一种深入到词的内部分析词的理性义构成的方法,它借鉴了因为学上确立因为建立音位系统的方法,即通过对词的不同义位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4)义素分析的意义a.以少驭繁,使词义的解释简洁明了。b.可以明确词语词之间的关系,明确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条件,可以解释句法歧义现象,能较好地解释语义的组合和聚合规律。c.为词义分析的形式化和精密化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新方法,为计算机更好地处理自然语言展示新的前景。(5)义素分析的局限:主观性强,易片面。3.语义场(1)定义:语义场是由一批意义上共同特征或关系的义位聚合在一起(2)特点a.层次性:一个语义场之下又可划分若干个子场,子场是母场的下属分类,组成的词是组成母场词的下义词。b.系统性:一个语义场内所有词在意义上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如果其中某个词义发生了变化,其他词在意义上概括的范围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c.民族性:比如颜色词、亲属词等都具有民族性。(3)语义场的作用a.是确定义素的依据(子场中的义位一定具有母场中义位的全部义素)b.可以解释词语搭配组合的关系(同一义场中词的相互制约,如“吃-喝”)c.可以揭示词义的普遍性和名族性的特点(亲属义场)第三节词义的组合如果说词义的形成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复杂到简单,那么词义的组合就是从一般回到特殊,从简单回到复杂,组合中的词义往往会增添词汇中的词所缺少的特征。一、词语的搭配1.词语搭配的限制/条件(1)受语法支配(2)受语义条件的限制a.词语搭配的条件要受到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规则的制约b.词义组合的语义条件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3)受语用关系制约※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惯用法”※词语的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二、词义和语境1.语境: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指交际时的各种环境及社会文化背景;狭义的仅指书面语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言后语。2.语境对词义的作用语境对词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下列几种:\n(1)语境使词义单一化。词义往往是多义的,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只是用一个义项。例如“打”是一个有很多义项的词,但是在“打铁”这样的语境中只使用“锻造”这一个义项。(2)语境使词义具体化。词义有概括性,如“人”的词义概括了一切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但是,词义又可以指整类事物中的某些或某一个个体。什么时候指整类,什么时候指个别成员,由语境决定。如:“忽然来了一个人……我便问他,‘吃人的事,对么?’……”第一个“人”特指当时来的那一个人;第二个“人”则是泛指,可以指被“吃”的一个或一群。这都是在上下文语境中确定的。(3)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有些词出现在一定语境中的时候,词义增添了一些新的义素。如“观鱼”的鱼一定是获得,突显了[+活]这样的义素,“煎鱼”的鱼一般是死的,添加了[-活]的义素。这些义素是“鱼”由上下文临时赋予的。3.会话原则(1)合作原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2)礼貌原则:得体准则;宽容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4.言语行为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1)言内行为:指说话人运用语言结构规则说出有意义的话语的行为。(2)言外行为:指说话人的话语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3)言后行为:指说话人说出话语后达到的结果。※词义和句义的关系1.词义是句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句义的实现离不开词义,离开了词义,句义也就无以生成和理解。2.句子是一个词的上下文语境词义的具体化,词义的单一化离不开所在句子整体的意义。3.句子出于意义表达的需要,有可能带给词义一临时性的变化,赋予词语以新的理性意义或附加色彩,甚至使某些词不表意或意义虚化。4.句义不等于词义的简单相加。每个词义都明确,不一定能保证句义是明确的。5.词义和句义都受到特定语境的制约和影响,导致词义和句义的确定或不确定,词义不确定必然引发句义的歧义,而句义的不确定未必引发词义不确定。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第一节文字和语言一、文字及其作用1.性质:文字是标记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1)文字是一种符号系统,它有符号的一般特性但又有区别于一般符号的特性。\n(2)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文字包括音、形、义三个要素,用形通过音来表意。(3)与语言这种听觉符号相对,文字是一种视觉符号。(4)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存在必须依赖于语言。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5)文字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6)文字完善并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文字的产生克服了语言的时空局限性。文字吧语言记录下来,从而可以保留前人的文明成果,大大促进了文明的发展。2.特征: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每个字必须能读出音来。这是文字的本质。(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2)文字符号是成系统的(3)文字是有形的书写系统(4)文字书写时有规则的3.文字产生的原因自从有了人类就有语言。语言是社会中成员间的联系纽带,没有语言,人类社会是组织不起来的。但是,凭口耳相传的语言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声音是一发即逝的,人脉说话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只靠口耳相传,所及的范围是很有限的。人们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经过长期的摸索,发明了文字,使语言除了说和听的形式以外又增加了一种写和看的形式。因此,文字是为了克服语言的局限,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书写符号。4.作用(1)文字的发明使人类的交际跨越了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使语言的交际功能更为完善。(2)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这主要体现在历史流传和创新知识两个方面,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文字使思维有了二维空间中分布的形体表象,并可以在空间中留存,反复多次思考琢磨,从而对思维能力进行再训练。(4)再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对语言的规范起一定作用。二、语言与文字的关系1.(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2)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3)但是文字和语言毕竟不是一回事。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同一种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文字的特点及其和语言的不同之处(1)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文字却是随着社会发展后来才出现的。(2)语言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声音是一发即逝的,人们说话要收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字克服了这种局限性,是声音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3)语言包括音和义两部分,用一定的声音来表达一定的意义;文字则有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字形是文字所特有的。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的。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每一个字必须能读出音来,这是文字的本质,这样才能用文字的“形”记录语言的语素、词等单位。\n(4)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但是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期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如英、法、德、西班牙等语言都采用拉丁字母;而同一种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如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问有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两种拼写法。2.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汉字较好地适应了汉语的结构特点,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汉语的语素基本上是单音节的,而汉字的语素音节文字特细基本上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2)汉语音节结构简单,语言中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很多,而书面上用形体各异的汉字来表示,祈祷了区分同音语素和词的作用。(3)汉字具有跨越方言,沟通古今的作用。(4)汉字不进是“看”的,而且也是“读”的,它可以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音来读。※不能从字形上判断一个字的具体读音,虽然有些形声字的声旁可以确定大致读音;汉字往往可以通过字形确定义类,如形声字的形旁(意符);字形不随读音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节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一、文字的起源记事的图画是文字的前身。文字起源于图画,所以有人把记事的图画叫做“图画文字”。二、文字的发展1.文字的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考察:(1)文字记录语言的完备程度:从不能全面完整地记录到能够全面完整地记录语言。(2)造字的方法: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见表音、表音三个阶段。2.独立的文字体系必须具备的条件(1)把整幅的画简化或拆散成单个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语素或词相当;(2)这种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意义不变;(3)把这些图形做线性的排列,依照它们的顺序念出来,也就是语言里的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从原始文字进化到文字体系,用借音的办法扩大文字所能记录的语词的范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3.文字的发展过程(1)最古老的文字是6000年前在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它与古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以及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体系,即自源文字,它们都是意音文字。(2)现代字母文字的演变过程(3)造字的方法不外表意和表音两种。从表意到表音位是文字造字方法发展的总趋向。\n4.概念(1)表音文字:通过使用一套完整的字母来标记音位或音节,从而拼写语言中的词或语素的文字体系。根据表音文字字母所表示的读音单位的不同,他可以分为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两种,前者如日语假名,后者如英文、法文等。表音文字使用方便,看到字就可以读出音来,又叫拼音文字。(2)意音文字: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意音文字的字体结构中既有表示字义的成分,又有表示字音的成分。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自源文字)都是意音文字,汉语的形声字时期典型代表。(3)字母:拼音文字的书写单位。一个字母基本上就代表语言中一个音素。一种文字体系一般只要数十个字母符号。(4)笔画:现代汉字成形的最小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笔提起叫做“一笔”或“一画”。(5)部件:从笔画到字的结构过程中的中间单位,是一种在结构上不成字的笔画块。(6)偏旁: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就是切分合体字产生的一级部件。(7)字符: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8)词语文字:文字的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只与语言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它是根据字符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划分出来的一种文字类型。(9)语素文字:文字的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只与语言的语素相联系的文字。它是根据语素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划分出来的一种文字类型。(10)音节文字:以音节为最小的书写单位,一个符号表示一个音节的文字。梵文、日语的假名是其代表。(11)音位文字:以音位为书写单位,一个符号表示一个音位的文字。英、法、德、意、俄等文字是其代表。(12)自源文字:从创立文字起就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是从文字形体来源角度划分出来的。它的形体、体系都源于自身,是独创性的。古代埃及文字、楔形文字都是自源文字。(13)他源/借源文字:借用或参照其他文字的形体或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它是从文字形体来源角度换分出来的。现今大部分文字都是他源文字。(14)文字的创制: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15)象形文字:又叫表形文字,是指用经过简化的图形作为符号来记录语言的词或语素的一种初期的文字体系。它是记事图画简化的结果,是文字发展的最初阶段,最大特点是见形知义,但它形体复杂,难写,难记,难认,无法表达抽象意义。(16)形声字:运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创造出来的汉字。一部分字符表示字的意义类属,一部分字符表示字的读音。三、文字的改进和改革1.文字要进行改进与改革的原因(1)语言对文字的制约。如日语有借用汉字发展到发明假名。(2)文字的书写形式与语言实际发音的矛盾:文字的保守性。2.文字改革的基本类型(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字符和个别规则进行调整。(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改变。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使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土耳其文全面代替了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旧土耳其文。\n(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改变。如越南原来使用汉字作为他们的表意文字,现在改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汉字体系还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的原因(1)汉字有区别同音语素或同音词的作用。(2)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有更强的超方言能力。目前普通话还不普及,汉字起到沟通各方言地区交际的重要作用,有利于维护统一。(3)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具有更强的超时间性。(4)汉字已经记录了丰富的文本,汉字对于文化遗产的继承是必不可少的。第三节书面语一、口语和书面语1.口语:主要诉诸于叫记者听觉系统的语言口头形式特点:表达形式灵活多样,语言结构简单,用词简短,词汇量有限2.书面语:主要诉诸于叫记者视觉系统的通过书写形式固定下来的语言表达形式特点:规范化,主要用于庄重、严肃的场合3.两者的关系(1)联系:书面语实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的发展可以推动书面语的发展,而书面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规范口语的作用。(2)分工:两者使用的物质形式不同,口语是听的,书面语是看的;两者应用的场合不同,因而在表现风格上有差异,口语一发即逝,且发展变化快,书面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与超越时空性。总之,口语和书面语是同种语言的不同的风格变体。二、文字和书面语1.文字扩大了语言交际手段,是书面语存在的基础,没有文字就没有书面语。2.书面语是文字记录下来的语言,文字是书面语的书写工具。3.文字属于文字学研究范畴,书面语属于语言学研究范畴。三、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1.言文脱节的原因(1)不同的物质载体形式对不同时空交际的影响。人民只能听到同时代的人说话,听不到早一时期的书面语,这种情况促进口语的演变。可是人们不但能看到同时代的书面语,也能看到早一时期的书面语,能够模仿早一时期的书面语写文章,因而口语中已经消失的词语和句式,往往在书面语中还继续保留。(2)宗教经典、法律条文,它们的权威性使人们不敢轻易改动其中的字句。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历史、哲学等名著也起着类似的作用。因此在书面语的保守力量特别强的条件下,往往形成言文脱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