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ppt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心理语言学ppt课件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Lecture21\n语言的生物和生理基础BiologicalFoundationsofLanguage一、为什么要考察语言的物质基础——生物和生理基础?A、研究大脑那些和语言有关的区域有助于澄清语言理解和产生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语言能力的许多方面,不仅是抽象化的结果,而且分别在大脑的不同区域里有不同的表征。B、同时也丰富了我们对语言习得的研讨。如果儿童习得语言是受专门的大脑机制所决定的,那么那些缺乏这种语言机制的物种(如非人类的灵长目动物)能够有多少语言?这个问题也就不辩自明了。2\n1、人类发音器官的专门化口腔、鼻腔、咽腔都是发音时的重要共鸣器;嘴唇附近的肌肉特别发达、舌头特别灵活、嘴却相对较小。(婴儿的发音和非人的灵长目动物相似,与成人不同。因为婴儿的发音器官和非人的灵长目动物相似)更为复杂的是和发音器官相连的神经系统。神经语言学家认为大脑语言中枢的这种精密结构也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2、人类语言能力的发展Q:语言能力是否是人类独有?如何能说明这一问题?回答这一问题需(可)从两方面考察:A、看看儿童在没有任何语言输入的情况下,能否依靠天生的能力来创造某种语言系统?B、看看能否教一些大脑缺乏语言专门化功能的物种(如猿类)学会人类的语言?3\nA、研究那些在人类社会以外长大的野孩(狼孩、猴孩):被发现时(多数6岁以上)都不会说人类语言,回归人类社会后,均能学会一些人类语言,但又都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自如地运用语言(某些案例还相互矛盾)。——充其量只能说明人类只能在语言社区里才能学到语言,但不足以说明人类生来就有或没有某种语言能力。除非能考察那些生在没有语言的人类社会里的人的情况,才能回答人类语言的发展的问题。(但既没有这样的社会,也找不到这样的人。)突破:通过6个聋孩(其父母均有听觉)发明手势语的案例,鲜明地说明了语言能力是如何独立发展的。——这些聋孩的父母都不相信(不清楚)手势语的用途,因此这些聋孩所用的语言都不是来自其父母,也不属于正常的听说系统。但是他们每人都发明了一种手势语,而且从内容到结构都经历了相同的发展路线。这些儿童的语言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和能说话的儿童、学美国手势语的聋哑儿童所经历的相同:先是单词话语,然后双词话语,然后才是更复杂的句子。4\n聋孩案例说明,就是在恶劣的环境里,儿童都有某种自然倾向和能力去发展一种自成体系的交际系统。这种“应付”能力使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在语言没有准备的条件下,人类都准备学习语言。这种语言能力应该就是人类的一种属性,是人类演化的一大成果:但要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那就是人类社会。B、教黑猩猩学人类语言案例1、花6年时间才教会一个小黑猩猩发出4个像英语的声音。说明猿类的发音器官没有说人类语言的生物基础。案例2(多案例组合)、教黑猩猩学美国手势语。结果——1)黑猩猩都能习得符号(signs);2)黑猩猩还有组合符号的能力;3)黑猩猩有教同伴或后代学美国手势语的趋势(可能)。5\n不能因为黑猩猩学会一些手势语就推翻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论断:1)人类的语言能力指的是什么?界限在哪?语言学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黑猩猩学会一些人类手势语,可能是黑猩猩真的具有人类的语言能力,但也可能是由于人们还没有弄清人类的语言能力到底是什么,就以为黑猩猩的“语言能力”和人类的相同。2)试验表明黑猩猩能够学到手势语,但试验也表明黑猩猩学不到人类的有声语言。…只有人类用听说频道来专司这种能力。6\n4)我们讨论语言的生物基础,但绝不意味着语言只有生物基础。离开了社会就不存在语言,离开了语言也就不存在社会。自然界里的黑猩猩不能自发地产生和使用人类语言,哪怕是简单的手势语。…我们不能因为口技演员能逼真模仿鸟兽鸣叫就说鸟兽鸣叫不是鸟兽所独有,同样不能因为黑猩猩能使用一些人类的手势语就推翻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论断。3)黑猩猩所用的手势语与人类语言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黑猩猩通过强化手段学到手势语,使用时具有强烈的实用目的——从人类获得食物和照顾。并不能用手势语来达到认识的目的。而几岁的小孩也爱(能)用语言来了解和发现周围的世界。换言之,人类语言是和认识能力的发展紧密相连的。7\n二、语言能力的遗传性围绕语言能力遗传性这一问题存在的几种观点:1)环境决定论;2)天生论第三种(较可信的)观点——相互作用论:小孩生来不一定具有某种语法、语音、语义的范畴或规则,但却具有某种组织经验的潜在能力,以发现、了解和产生符号,并用之于交际。这种潜在的能力是天生的,但只有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得到发挥。受基因决定的不是行为本身(例如它不能让人生下来就懂得语言),而是引起这种行为的倾向(例如习得语言的能力)。8\n1)调查有语言缺陷的人的家族史。(原因?)结论:语言缺陷是有一定的遗传性的,而且和性别的关系较紧密。——“特殊的语言缺陷是一种显性的、受性别影响或是与性别有关的特性,几乎具有完全的外显率。”;智力一般不会受到语言缺陷的影响。语言缺陷指的不是语言能力的完全丧失,而是指开始学话的时间比别的儿童明显要迟,到10多岁还发音不清,语言的表述和阅读存在困难,完全学不了或很难学到第二语言,等等。运用基因学去研究语言能力的遗传性问题,主要有两条研究方向:9\n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染色体不正常现象都会引起语言障碍或智力迟钝。有些不正常现象与躯体上的缺陷有关,但不影响智力;有些不正常的现象会影响智力,但不一定影响语言。语言能力和建立得很牢固的基因相联系,不易受其他基因的影响。所以不同种族的人都具有语言能力。案例——对一家人作了染色体统计,其中母亲和4个孩子都出现染色体配对不正常现象,这5人的语言能力都有明显衰退,智力也有不同程度的迟钝。父亲和第5个孩子的染色体配对正常,语言能力也正常。2)对有语言缺陷的人的家族作染色体调查。10\n布罗卡区(Broca’sArea):法国人Broca,1863年正式宣布他的发现——一个大脑第3左额回受到损害的病人丧失了说话能力,因此大脑的这个区域应该是语言中枢。这个区域后称布罗卡区,而这种病也就称为布罗卡失语症(Broca‘sAphasia)。布罗卡区位于主侧大脑半球额下后部靠近岛盖处,即布鲁德曼第44、45区。布罗卡氏区损害导致运动性失语症,由于有关肌肉共济失调,不能将语言以口语方式表达出来。障碍程度轻重不等。轻者找到个合适的词,重复使用有限的词汇,句子简单,语法单调,表达中有较长的停顿。重者言语功能丧失,能发音,但构成不了词句。三、大脑与语言1、语言中枢11\n韦尼克区(Wernicke’sArea):1874年,德国人Wernicke又发现大脑后第3颞上回如果受到损伤,病人不容易理解口语和一些书面语。这个区域也就称为韦尼克区。该种病患被称为韦尼克失语症(Wernicke’sAphasia)。韦尼克区包括颞上回、颞中回后部、缘上回以及角回。韦尼克区的损伤将产生严重的感觉性失语症。韦尼克失语症造成了患者理解和产生语言的双重困难。这个疾病的典型症状就是患者说的话听起来很流利但实际上却没有任何意思。经典无厘头案例——《大话西游》中的唐僧12\n13\n2、大脑的结构1)左半球动物的神经系统一般都是两半对称的,但是人类的神经系统——包括其结构和功能——却出现两半不对称的现象。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语言能力确实与左半球有关,这称为语言能力的侧向(lateralization)。布罗卡区受损,病人会感到说话有困难,但语言理解不存在问题。这种语言障碍明显是侧向的,右半球同样区域受损不会引起语言障碍。这种语言障碍的特点:说话缓慢而吃力,发音走样;说话出现选择性的障碍(selectivedisturbance)—在话语中缺少语法成分,语法小品词、名词和动词的词尾变化往往说不出来。如果让病人读一些同音词,如would(功能语法词)与wood(名词),and与end。病人会觉得wood和end这类名词容易读,而人称代词、关系代词、介词、冠词、连词、小品词等则难以启齿。14\n这不但说明布罗卡区主要和句法有关,而且还说明词汇和句法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韦尼克区受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有些病人丧失了表示实义的词,但却保存了句法。这些病人说话很快,句法正常;但内容空洞无物。能正常地听到非语言的声音和音乐,但是理解言语的能力严重受损。布罗卡区和韦尼克区都与语言有关,但各有分工。如果连接两个区域的神经纤维——上纵束受损,会出现传导性失语症(conductionaphasia)。病人说话流利,但没有什么内容;理解能力也不会有障碍,但不能重复听过的言语。15\n(1)Thebookthatthegirlisreadingisyellow.(2)Thehorsethatthebeariskickingisbrown.韦尼克失语症病人对处理这两类句子都有困难。布罗卡失语症病人和传导性失语症病人对处理不可逆转的句子都没问题,但对处理(2)那样的句子却只达到随机的50%的水平。这说明这两组病人在理解中去掉了语义提示,就不能作句法处理。布罗卡区和句法处理有关,传导性失语症病人也有句法处理困难,是因为韦尼克区和布罗卡区被割断了联系。(1)包括一些不可逆转的名词,只能是“女孩读书”,不可能是“书读女孩”;而(2)不同,“马踢熊”和“熊踢马”在语义上都是可能的。16\n右半球在具体思维能力、空间认识能力、对复杂关系理解能力方面比左半球优越,在计算能力和语言方面不及左半球。右半球没有说话能力;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但远不如左半球;只能辨认为数不多的一些单词,语法能力很低。研究者认为右半球弄不清主语、动词、宾语的关系;也不能处理歧义、比喻和象征的用法;不会通过语调和重读来理解话语的意义和意图。2)右半球17\n3、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右半球具有某些低级的语言能力,在左半球出现障碍时,右半球会否取而代之?据观察:青春期以前的儿童似乎有一种“转换机制(switchmechanism)”,如果左半球语言中枢受损,语言中枢会转移到右半球,不过得从头再学话。而过了青春期后,语言能力就不那么容易恢复了。18\n案例——一个女孩12岁半以前生活在完全与语言隔绝的环境中,被发现后才开始学话。到18岁,才慢慢学会说短句,只有最低限度的语法能力。但用发挥右半球功能方面并不亚于正常小孩,通过检验,两耳健全,但用右半球来处理所有听觉信息。进一步证明大脑两半球分工,且证明13岁前,由于与语言社区隔绝,管辖语言中枢的左脑出现功能上的萎缩,所以之后要用右脑来执行语言和非语言两种不同的功能。说明:大脑左半球仅仅在某一阶段以前才有习得语言的倾向。这就是所谓的“临界期”但临界期的说法(假设)远非定论。19\n语言的心理机制PsychologicalMechanismsMainpoints:(P46)Theactsofcomprehendingandproducinglanguageareperformedwithintheconstraintsofourinformation-processingsystem.Thissystemconsistsofworkingmemoryandlong-termmemory.Long-termmemorycomprisesepisodicandsemanticmemory.Whetherweprimarilyuseserialorparallelprocesses,whetherwetendtousetop-downorbottom-upprocesses,whetherlanguageprocessesareprimarilyautomaticorcontrolled,andtheextenttowhichlanguageprocessingdisplaysmodularity.20\n语言处理是语言原则和心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外部信息都必须使用一系列的心理结构来编码、存储和提取,所以其核心部分是记忆。1、对记忆系统的第一个要求是要把记忆的信息放在合适的形式里,以备日后使用。这就是编码。编码是对经验的抽象和解释。有效编码应该减少和改造信息,只保存最重要的资料。一、记忆的功能:不同的编码方式在记忆的分量上很不同。a)IsTABLEincapitalletter?(要求注意词的视觉形式)b)DoesMARKETrhymewithweight?(要求注意词的声音形式)c)WouldFRIENDfitinthesentence“Hemeta_____onthestreet?”(要求考虑词的意义)每一个任务要求受试注意词的不同方面,其结果所导致记忆中的差别可称为处理层面(levelofprocessing)效应。21\n只注意词的形式和声音的编码层面较浅,较易遗忘;而注意词的意义则牵涉到较深层次。所以机械地重复念一个词或字符串的学习效果不如思念其意义联系的好。是否想记忆一些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什么方式编码。经过意义层面上编码的东西比表面层面上编码的东西更容易记忆。联系原则:贴近和频率新的记忆就是在新信息和已知信息之间建立联系(association),这被认为是编码的基本过程。贴近联系(associationbycontiguity)原则认为在一起发生的感知、思想和其他的心理活动会在记忆里联系在一起,所以只要其中的一些环节在以后出现,就会触动其他相连的事情。22\n进行联系的相伴经验未必有必然联系,往往是任意的,但这种自动建立的联系却很有用。不过,能很快建立联系是一回事,所联系的东西是否准确又是另一回事。按贴近建立联系有两点好处:a)一起发生的事情往往有些内部的或因果的关系,所以这种联系有利于发现形式或预测事件。b)可以限制一些无关的联系。如果一小时内发生的所有思想活动全都涌上心头,必定会造成极度的心理混乱。23\n我们不能自动记忆所有同时发生的意念。从学习和记忆的角度来看,贴近联系是一种比较弱的形式,更重要、更可靠的原则是频率和练习。两件事物贴近地出现的频率越高,它们的联系就越强。这个原则可以提高有效联系的效率。在学习理论中,频率和练习是一个核心问题。学习的分量是练习的分量的一个函数,练习得越多(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多),学习的分量就越大:而且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效果要好。但只是重复的、机械的练习并不能保证学习效果,关键在于注意力是否集中,而且练习的层面是否有意义。24\n2)记忆的提取每一个记忆系统都有两个方面:信息的习得(编码)、以后的提取内容寻址(contentaddressing)是记忆提取的重要原则。(编码中有贴近原则,提取中有内容寻址原则)通过把经验中的内容和记忆中相似的内容相匹配,然后提取有关的信息,是我们记忆的首要,也许是唯一的方法。但是应该指出有些信息虽然储存在记忆里,却不能用作提取地址。例如:英语中表示亲属关系的词中哪一个是以“W”开头的?英语中表示亲属关系的词中哪一个是以“W”结尾的?这和我们的编码形式或习惯有关。“顺编码、(不是)倒编码”“先物体,后属性”。25\n提取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提供大量的材料,其中多数和刺激或问题多少有点关系;第二阶段是按照进一步的信息进行选择。然后再将结果传递到第三阶段——意识阶段。虽然有关信息早已储存在记忆里,但提取不出来,就会导致问题求解的失败。一方面是我们提取不到有关信息,另一方面是我们往往有提取到一些并不想要的信息。3)遗忘有些信息编码时就丢失了。编码后,记忆系统还会继续放弃一些次要信息,而保留最重要的信息。在遗忘的过程中丢掉的是那些不使用的材料:不使用就丢掉。这是信息遗忘的第一种途径。26\n信息遗忘的第二种途径是记忆之间的相互干扰。干扰的影响比时间的推移还要大。你在深圳遇到一个叫李小军的人,他告诉你他在上海长大,去北京读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后来到南京念研究生,你觉得他很亲切,因为你在北京读研期间有个很仰慕的师兄名叫李晓君,学的是计算数学专业。所以当李小军来深圳出差,到你的公司洽谈业务时,你们一见如故。信息干扰导致遗忘;贴近联系建立,但内容未必准确。当新信息和已知信息融合或掺杂在一起时,有时是新信息受到扭曲,有时是已知信息被改变。27\n二、记忆的结构感觉记录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感觉记录器(sensoryregister),亦称为感觉记忆(sensorymemory)或感觉存储器(sensorystore)。含两种记忆:图像或视觉记忆(iconicorvisualmemory)和声音或听觉记忆(echoicorauditorymemory)。我们的感觉记录器起码能够完整地保存感觉信息约200毫秒,即1/5秒。后向掩蔽:视觉记忆在开始时和感知本身一样大,但视觉记忆会被新刺激抹去,后面看到的信息会掩蔽前面的,这种效应可以称为“后向掩蔽(backwardmasking)”。如果没有掩蔽,我们就会看到重影。28\n声音记忆也会受掩蔽影响,主要取决于掩蔽的强度以及它和目标信息是由同一只耳朵来听的。一般来说,听觉记忆似略佳于视觉记忆。感觉记录器所起的作用就是保存需要进一步处理的信息一直到短时记忆来处理。选择有关的信息的过程叫做选择性感知(selectiveperception),也就是注意(attention)。凡是注意到的东西便会进入短时记忆进行加工,不注意到的的东西随即消失。29\n2、短时记忆(short-termmemory)/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短时记忆相当于对事物的意识(awareness):当你在某一时期意识到某一事物的存在,该事物可以说是保存在短时记忆里。其作用很明显,我们需要把经感觉记录器过滤的信息进行加工,短时记忆就是这个加工空间。工作记忆和短时记忆略有差别:短时记忆通常被看成是被动地存储信息的仓库,工作记忆则体现了对记忆过程的一种动态观点。同时具有存储和加工两种功能。加工容量:指完成一件工作所需要的全部认知资源。这些认知资源也是有限的。当任务是新的或难度较大时,需要的加工容量就要多些,这就使储存功能所需的空间减少。(加工和存储这两种功能在有限资源里会发生矛盾。)30\n短时记忆还有一个特点,它把信息的听觉形式保留下来。(拨电话时边拨号心里边念号码);实验表明:受试在看到一些有6到7个字母的字符串后,要求其回忆写出这个字符串。发现受试犯的错误和声音有关的情况比形状有关的情况要多。TheBaddeley-HitchModel:AmodelofworkingmemoryproposedbyBaddeleyandHitch.(P48)VisuospatialSketchpad视觉空间模板CentralExecutive中央处理系统PhonologicalLoop语音环路TwotasksmentionedinthetextbookfortestsoftheModel:StrooptaskP50antisaccadetask视觉空间模板/视觉空间暂存、语音环(路)是中央处理系统的两个服务系统(slavesystem)31\n语音环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语音储存器;另一个是建筑在内部言语基础上的发音控制过程。语音储存器里的记忆痕迹在1.5到2秒内就会丢失。但我们在未丢失前把记忆轨迹读入发音控制过程,它就可以回馈到语音储存器,轨迹就能更新。所以短时记忆可以通过默读复述(subvocalrehearsal)来延长。短时记忆相当于大脑中的中央处理器,但从容量和运算速度都大大不如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计算机对一套信息的提取不是全部提取就是全不提取(all-or-none);计算机的记忆和检索系统是独立的,不依赖环境的。在人类的记忆里,我们可以提取部分信息,记忆的容量和检索都依赖环境。如果环境熟悉,我们就能处理更多的信息。所以人类能学习和适应环境,并改善环境。32\n3、长时记忆(long-termmemory)/永久记忆(permanentmemory)长时记忆包括一般知识—语义记忆(semanticmemory)和个人经验—情节性记忆(episodicmemory)语义记忆指我们关于词语、概念、符号、和物体的有组织的知识。它包括了技能性的信息(如打字、游泳、骑车)、一般知识(语法、算术规则)、空间知识、社会技能。语义记忆把那些不和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挂钩的信息保留在长时记忆里。语义记忆相对稳定,而情节性记忆则是动态的。后者保存个人的具体经验,往往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而且经常更新。语义记忆里的“律师”有点像名词解释定义;而情节性记忆中的“律师”既包含了这些信息,又不止这些信息。可以包含你所知道的某几个律师的名字,你与其打交道的经历和感受,已及一些律师的形象和特征。33\n语义记忆和情节性记忆在功能上也不同。语义记忆里的概念通常用来在较低层次上编码;而情节性记忆里的内容则是为了实现更高层次上处理的目标。比如,语义记忆回答“什么是律师?”其答案建筑在语义记忆中的名词概念;情节性记忆回答“你(本人)知道律师有什么特点?”其答案建筑在情节性记忆里与律师有关的内容。换言之,语言记忆里保存的是倾向性概念,如“敌对”;而情节性记忆保存的是人的表征,如“敌对分子”。语义记忆和情节性记忆在信息处理中交互起作用。语义信息通过提取在时间和语境上都是独立的刺激形式表征和输入信息匹配,从而解释和辨认环境中的事件和型式。因此要把信息储存在长时记忆中,语言信息和情节性信息都要起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情节性信息的轨迹去提取语义信息。而如果我们忘记了情节性的标记,留下的就是一般的语言信息。34\n4、记忆结构在语言处理中的作用听到一个句子,其声音储存在感觉记录器里约2到4秒,是我们能辨认其听觉模式。当感觉记录器里的信息和从长时记忆里提取的信息相匹配时就产生模式识别。经过辩音把声音组成音节和词。句子的长度有时会超出短时记忆保存的容量(7±2个单位),工作记忆把单个的词组合成“块”,从而减轻短时记忆的负担。长时记忆的作用有几方面:语义记忆包括了我们在模式识别中的言语声音和词的信息;而在处理过程中,我们有对正在进行的会话建立起情节性记忆。也就是说,当我们处理完一个句子后,就要把要点抽取出来存在情节性记忆中。35\n三、语言处理的几个中心问题1、串行处理(serialprocessing)和并行处理(parallelprocessing)串行处理指的是几个处理过程,按次序一个个进行;并行处理指的是这些过程同时进行。假定要建立一个语言产生的模型,首先把说话人要传递的意念作为出发点,而终点是把意念说出来。这两点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东西?串行处理模型把这个过程分为不同阶段:1)建立句子的短语结构;2)提取准备安插到结构里的词项;3)决定这些词项的正确发音。串行处理模型假定这些阶段一个接一个进行,不会重叠。如果假定这些阶段是同时发生的,这个模型就是并行处理模型。认为我们可以一边发出一个词的声音,一边检索另一个词…36\n2、从上而下处理(top-downprocessing)和自下而上处理(bottom-upprocessing)要理解对话的内容,并记住要点,语言处理过程在几个层面上进行:最低的是语音层面,要辨认说话人说出的语音和音节;然后是词汇层面,用认出的语音和音节去提取词项;然后是句法层面,把词组成句子成分和形成句子的短语结构;最后是话语层面,把一个句子的意义和前一个句子的意义连接起来,成为更高一级的单位。这种处理过程就是自下而上的过程。从低往高的层面发展,下一层面的处理不会受上一层面的影响。但从图P55(Figure3.2)来看,绝对的自下而上的处理难以解释语言理解的过程。从上而下的处理模型则相反。认为上一层的信息可以影响下一层的处理。例如句子的上下文可以影响对词的辨认。也就是说,在这个模型中,期望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可以是促进作用,也可能是干扰作用。37\n从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处理过程的区别在某些方面和串行处理与并行处理的区别相似。实际上,从上而下的过程往往就是并行处理的过程,而自下而上的过程则通常是串行处理的过程。但从上而下的过程并不一定都是并行的,例如辨认到句子的每一个单词,然后开始建立短语结构,并利用这个不完整的结构来指引我们辨认后面的词。实际上我们从词汇到句法之间来回转换,这可以说的从上而下的过程;但是它不是并行的,而是串行处理的。这两个过程互相配合,作用最大,可认为是交互式。在母语处理过程中,从上而下的作用最明显,因为我们对母语很熟悉。但学习另一种语言时,自下而上的过程也相当重要,如果语音、词汇和句法的处理都有困难,从上而下的作用就无从发挥。38\n3、自动化过程(automaticprocesses)和控制过程(controlledprocesses)工作记忆处理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人的很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往往某一方面的任务使用了大部分的资源,没有足够资源来处理其他任务,这就影响了整个行为的完成效果。那些使用了大部分资源的任务可以称为控制的任务(controlledtasks),而所牵涉的过程则是控制的过程。那些不大需要使用记忆容量的任务叫做自动化任务(automatictasks),其过程则是自动化过程。这两个过程可以转换。学外语的初级阶段,说外语是控制过程;经过较多练习,逐渐变成自动化过程。39\n4、组块(modularity)组块在认知心理学里指语言处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在多大程度上独立与一般的认知系统。组块论认为语言处理系统是一套独一无二的认知能力,不能简单归结为一般的认知原则。5、语言处理的一个例子IwasafraidofAli’spunch,especiallysinceithadalreadylaidoutmanytoughermanwhohadbraggedtheycouldhandlethatmuchalcohol.从语言处理的模型来看,似乎应该是这样的:当我们碰到一个多义词,首先就观察该词的直接的上下文,决定一个合适的意义。如果不是发现它明显错了,就坚持使用该意义。40\n这种解释是否正确?这种模型假定的语言处理是串行(一次一个意义),而从上而下的处理仅起到有限的作用(意义的决定依赖直接的上下文,而不是整个句子)。这个模型强调听话人在理解过程中就需要做出决定,因此它强调控制的过程,而非自动话的过程。最后,这个模型是非组块的,因为它强调我们的一般认知能力,而不是与语言有关的特殊能力。我们的信息处理经常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一般来说,我们采用的是能解决问题的最简单的、最快速的、最有效率的策略。语言知识多数是隐含的,不是明示的;而语言又是复杂的,很多处理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快速进行的,因此主观印象往往不见得准确。要确实了解语言处理过程,不能靠思辨,比须靠系统的实验。41\nStroop效应(斯特鲁普效应),又译作斯特普效应。是指字义对字体颜色的干扰效应。一般认为,念字和说出字体颜色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利用的刺激材料在颜色和意义上相矛盾,例如用蓝颜色写“红”这个字,要求被试说出字的颜色,而不是念字的读音,即回答“蓝”。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时会受到字义的干扰。有许多因素影响并制约着被试在Stroop任务中对词的加工。像语境因素、被试的颜色识别能力、操作任务、SOA的多少、被试的年龄、词和非词的比例等等。42\n一般来说antisaccade任务是注视点-->刺激在一侧出现-->被试眼睛朝相反方向动,当一侧有刺激出现的时候,被试必须要抑制该刺激引起的眼动趋势同时朝反方向眼动。反向眼跳任务是在标准的朝向眼跳任务中发展而来的。在反向眼跳任务中,首先会在屏幕中央向被试呈现一个中央注视点,之后会在中央注视点左侧或右侧的某个位置呈现一个目标刺激。与传统的朝向眼跳(prosaccades)任务不同,在反向眼跳任务中,要求被试不去注视外围目标刺激,而要注视与之相反的镜像位置。对视觉场景中突然出现的刺激,人们会不自觉地发生朝向目标的眼跳。反向眼跳是指,当目标出现时,要求被试眼睛跳向与目标位置相反的方向,这一过程包括抑制反射性的朝向眼跳,并计划和执行反向眼跳一系列相对复杂的认知加工。43\n在1909年,德国人布鲁德曼(Brodmann)曾根据皮层细胞的类型以及纤维的疏密对大脑进行分区。他将大脑分为52个区,并用数字予以表示。布鲁德曼的分区,影响最大。1.皮层的感觉区及机能 皮层的感觉区包括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和味觉中枢。感觉区接受来自各种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加工。2.皮层的运动区及机能 大脑皮层的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布鲁德曼4区,是躯干和四肢中各肌肉运动单位在皮层的投射区。除它之外,还有第二运动区,在中央前回下部。运动区的主要功能是支配、调节身体的姿式、位置及躯体各部位的运动。3.皮层的语言区及机能 对一般人来讲,语言区主要定位于大脑左半球,由左半脑中较为广泛的区域组成。4.皮层的联合区及机能 人类的大脑皮层上除了有明显不同机能的特异性感觉区和运动区之外,另有范围更广具有整合或联合功能的区域,即皮层的联合区。4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