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要期末复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言学概要期末复习

语言的社会功能?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为社会服务主要是信息传递功能。文字的定位?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汉字的注音?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方案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语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与语法系统的总和,汉语、法语等都是语言。言语则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既指运用语言的行为,又指运用语言所产生的结果,即说出的话语,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个人现象,语言与言语得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语言体现在言语之中。(1)从运用角度:自由(言语)/不自由→有规则(语言)(2)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言语包括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说话代码(语言)/说、写、想的话(言语作品)语言是言语中较为确定的部分→运用同一语言,言语不一定相同(3)从表现形式看:言语是个人的,有个人特点/语言是(社会的),语言有共同性和社会性(4)从哲学角度看:语言(抽象)和言语(具体、个别)二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语言的系统性如何体现?主要是:任意性和两层性。(任意性是普遍性规则,是理论基石)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就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人、刀、树、水、妻子、太阳、月亮……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如英语uncle,等于汉语的“叔、伯、舅、姨父、姑父”,aunt等于“婶婶、舅妈、姑姑、姨妈”;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语言系统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其音位层与符号层称为语言的二层性。音位层指纯语音形式语素是上层单位,音位是下层单位,下层单位与上层单位的本质区别是底层单位没有意义,而上层单位是有意义的。符号层是指语、词、句子。语言就是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上构成的一个层级装置。在这个层级装置中,各个层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层次的单位数量逐层增多,从有限到无穷。最底层的音位系统,一般只有几十个,它们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音位组合与意义联系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组合构成数万个词,数万个词再组成无数的句子。在这些组合中,从音位到语素是最关键的,因为音位还只是形式,结合成语素后与意义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再空间的面上铺开。比如“香瓜”和“瓜香”的意义不同是由于符号的结构关系不同,而结构关系的不同是由于符号的线性排列不同来表达的。所以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n语言系统性的具体运作?语言的二层关系是相对于语言系统的整体来说的,至于这一系统是如何运作,使语言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创造出无限多的句子来,所依靠的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符号与符号互相组合的关系叫组合关系。在某一环节上具有共同作用的能够互相替换的关系叫聚合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体系的一对基本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纲,每一个语音都同时处在组合和聚合两种关系之中,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互为存在的前提。组合关系所侧重的是符号和符号怎样组合成为一句完整的话,聚合关系所侧重的是如何替换现有的符号创造出更多的句子。组词造句过程:立出句子结构(组合规则)→选择适当词(聚合规则)→句子产生。 如“白花”这个符号的链条,能出现在“白”这个位置上的有“红、蓝、紫”等颜色词(是形容词),也有“大、小、好、香”等形容词;能出现在“花”这个位置上的有“光、线、旗、纸、卷、房子、皮肤”等名词,这两组词各构成一个聚合。不但所有的语言符号(符号系列)处在两种关系中,构成符号的各级单位也处在该关系中。比如在语音层面,我们发现有些音是可以相拼的,而有些是不能相拼的,这样也就组成不同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两关系纵横交织,灵活运转→成为语言发展变化的转动轴当然,这里还涉及到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规则问题,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上面说得有些组合或者聚合是不能实现的,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约定俗成,二是语言本身的发展规范。元音和辅音的区别?(1)气流在发音通道上有无障碍(元音无,辅音有)→最主要区别(2)发音器官各部位的状态(元音:各部位均衡;辅音:成阻部位紧张)(3)声带是否振动(元音:振动;辅音:不一定振动)(4)气流的强弱(元音:弱;辅音:强)(5)是否是纯乐音(元音:纯乐音,响亮;辅音:乐音+噪音,不响亮)(6)能否自成音节(元音:自成音节;辅音:一般不能自成音节)音位、音位变体?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通过语素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叫音位。音位是相对于具体的语音环境而言的,主要看它能否区别意义。1.必须有类似的语音序列2.只有一个对应位置上的语音不同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如bi.zi.zhi中的i。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有不同的发音特点,表现为不同的音素,它们出现的场合不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替换后不影响意义,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着眼于语音体系中集合和内部成员的关系而言的)音位是由音位变体构成的,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音位”只是一个抽象的笼统的概念,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能看到它的真实面貌。音位是从具体变体中归纳而成的语音类型单位,没有具体的音位变体,音位就不会存在;另一方面,音位总是由具体的变体来体现的。音位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的区别主要是,自由变体与分布的规律无关,这种差异可能来自方言和个人习惯。条件变体与分布规律有关。\n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的区别?1、音质音位从音素的音质角度分析,归纳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又叫音段音位。由于音素又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因此,音质音位又分为元音音。如:/A/、/O/、[γ]等(元音音位),/p/、/p‘/、/m/、等(辅音音位)。2、非音质音位从音高、音强、音长等非音质角度分析,归纳出来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如妈[mA55]、麻[mA35]、马[mA214]、骂[mA51]中的/55/、/35/、/214/、/51/。由于这些要素在语音的线性序列中不占一定的位置,具有超音段的性质,因此又叫超音段音位。非音质音位又分为三类:调位(声调高低)、重位(重读、轻读)、时位(元音发声长短)。音位的对立和互补?对立和互补是划分音位的重要的原则。判断一个音素是不是音位,判断几个音素是属于一个音位还是几个不同的音位,我们不能凭空下结论,而必须拿出根据来,以理服人,这就需要运用对立和互补的理论说明问题。1.对立: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例如普通话音节[p‘à]和[pà]中的两个辅音。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即使它们的区别特征很小,只要能区别意义,就构成了对立,只要是对立,就是不同的音位,不用考虑其它任何条件。2.互补: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不能构成对立,互相可以替换,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以后不影响一个音节所代表的意义。“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处在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不可能同时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简述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大多数语言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语言里面绝大多数的词都是实词。虚词为数不多,但是出现的频率高,起着非常重要的语法作用。例如“和、或者、因为、所以、对于、在、的、了、吗、呢”等等,都是汉语里的虚词。实词和虚词的区别是:(1)实词大多数都能单说,但虚词不能。(2)实词可以充任词组或句子结构中的结构成分,但虚词不能。(3)实词有实在的意义,虚词的意义比较虚。词和句子为什么是语法中重要的结构单位?词和句子都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它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严格地说,语素只是构词的基本单位,句子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从另一个角度说,语素或语素组可以形成词,所以词又可以形成句子,所以句子又是造句的最终单位,从造句和表达上看,句子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n同义关系?(等义词较少)同义词是几个意义相同或相近(基本相同)的一组词。同义词的意义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词义的所指范围有大小之分,程度上有轻重之别,如“事情-事故”、“批评-批评”。第二,附加色彩意义不同,或感情色彩不同,有褒贬之分,如“团结-勾结”、“成果-后果”;或者语体色彩不同,有书面语与口语的分别,如“父亲-爸爸”、“聊天-谈话”。第三,搭配功能不同,如“发扬”与“风格、作风”搭配,“发挥”与“作用、优势”搭配。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所以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口语是听的,书面语是看的。听和说连在一起,要求快,因而说话是随想随说,甚至是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看和写连在一起,可以从容推敲,仔细琢磨。这就给口语和书面语带来一些不同的特点,使两者不可能完全一致。说话的时候,除了联词成句以外,还可以利用整句话的高低快慢的变化、各种特殊的语调,身势等伴随的动作以及说话时的情景。口头交际讲求效率,有这么多的条件可以利用,所以口语的用同范围可以比较窄,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还可以有重复、脱节、颠倒、补说,也有起填空作用的“呃,呃”“这个,那个”之类的废话。写作的情况不同,口语中的各种伴随因素不起作用了,只有标点符号还起一点作用,但也有限。书面语只能用别的手段来弥补不足:扩大用词的范围,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尽量排除废话,讲究篇章结构、连贯照应等。口语和书面语的这些差别是由使用条件决定的,它们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风格变异。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基本条件)?语言发展的原因(外因+内因)1、外部原因→社会发展的影响(语言的社会性)→语言不能脱离社会,社会依赖语言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思维的工具,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因此必然要发生变化,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社会的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具体表现:(1)社会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新词产生,旧词消亡(2)社会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梵语、外语→丰富扩充词汇→促使词汇发展(3)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影响语言的发展:方言和共同语产生的直接原因(4)社会的变动影响语言的发展:如香港回归→普通话与港台词的融合(5)社会发展推动思维的发展2、内部原因→语言内部矛盾运动(交际职能与交际能力的矛盾):适应交际(不平衡)→完成交际(平衡)具体表现:(1)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音义结合的任意性;由不适应到适应)(2)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的矛盾。(语音简化+语义增多→双音化→构词法发展)(3)体系内相关成分的矛盾→所有成员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红/白;伊/渠(4)口语与书面语的矛盾→口语→书面语的基础源泉书面语→口语的加工提炼,二者要保持一致,如果发生脱离→出现僵化的语言形式→被新形式代替(5)方言与共同语的矛盾。方言与共同语相互影响,长期共存→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对共同语的影响。\n语言的发展有什么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特点。渐变性:语言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逐渐发展变化后,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平衡性:1.语言系统中各个(词汇)的组成和发展不平衡。2.语言系统中,词汇(一般词汇)变化最快。3.语言在不同区域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的区别?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社会方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成员聚集为不同的言语社团而产生的。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地域方言是同一种语言分化而产生的,是社会不完全分化的结果。相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是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使用的基本材料都有共同的语言基础,比如基本词汇与语法都是大致相同的,都没有全民性特点,在使用范围上有一定的局限,或限于某个区域或限于某个特定的人群。不同点:1.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主要是由于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因素而造成了某些词语的不一致,而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别则比较小。2.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但它在词汇、语法上也存在一系列差别,所以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是系统的,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变成一种独立的语言,和原来同一共同语下面的其它方言之间形成亲属语言的关系。3.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语言接触可能产生的结果?1.借词:借词也叫做外来词,它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都是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例如“芭蕾”、“吉它”、“沙发”、“卡片”、“卡车”、“卡通”、“巧克力”、“迪斯科”。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它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借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2.语言融合:融合一般是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融合过程一般是,先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完成语言的统一。语言融合的原因语言融合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一种语言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各民族人民生活在一起,形成杂居局面,是语言得以融合的客观条件。3.语言并存-双语现象双语现象:在不同民族杂居的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的现象(狭义)。同一种语言,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广义)4.语言替换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使用另一种民族语言的现象。(自愿替换、被迫)\n洋泾浜和混合语(克里奥语)区别?相同点:一种语言远渡重洋,立足异域,或者作为特殊语言使用于有限的范围,或者在那里落叶生根。不同点:1.洋泾浜是用于临时的商业交往,而混合语则成为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2.洋泾浜不作为母语学习,而混合语作为母语学习。3.洋泾浜一旦升格为混合语成为某一地区人们共同交际语,就会逐步扩大词汇,严密完善语法,迅速发展丰富起来。语言的演变受哪些限制?1.语音条件平分阴阳清声变成阴平浊声变成阳平z.c.s跟g.k.h两组声母只有跟齐齿呼(i-)和撮口呼(v-)两共韵母相拼时,才变成j.q.x.2.时间条件卷舌音zh,ch.sh.出现在近代和现代的汉语中,而没出现在中古和上古时期。3.地域条件一种语言在地域上的差别可以反映语音在时间上的发展序列,在同一地点上不同人群中的差别可以反映语音在时间上发展的不同阶段。语法的演变语法的演变可以从演变结果和演变方式与途径两个方面考察,演变结果看,语法演变可以分为组合规则的演变、聚合类的演变这两个互相有关系的方面。从演变方式和途径来看,则主要有类推、结构的重新分析与语法化等。下面的各种语言现象,哪些是语法发展过程中的类推作用?哪些不是?①“朕”是古人自称之词,从秦始皇起专用为皇帝的自称。②英语swell(膨胀)的过去分词,原来是swollen,由于绝大多数过去分词的形式是在词干后加-ed,现在swolled替代了swollen。③汉语的动宾结构原来有两种格式,即"动词-宾语"和"宾语-动词"(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而现代汉语中"宾语-动词"的这种格式基本消失了。④汉语古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调类,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这种演变规律可以概括为"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答:②、③是类推现象,①、④不是。文字的地位1.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传达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2.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