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3 发布 |
- 37.5 KB |
- 3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言学纲要(新)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n一、课程介绍“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主要教学内容是介绍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的结构,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为学生学习其它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探讨语言学理论打下基础。“语言学概论”共3个学分,开设一个学期。1.教材《语言学纲要》:该门课程主教材,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由十个部分构成,是教学大纲内容的具体展示,是教学与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2.辅导资料《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该门课程的重要辅助教材,徐通锵、胡吉成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内容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师王洪君、陈保亚、叶文曦、浙江电大章一鸣、内蒙古电大姚鹏慈等联合编写。本书各章节由自学指导、重点难点解释、自测题三部分构成。\n二、参考书目《应用语言学纲要》齐沪扬陈昌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语言学教程》(中文版)胡壮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语言学概论》(修订版),叶宝奎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重印。《语言论》,徐通锵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语言学史概要》,岑麒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普通语言学概要》,伍铁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语言学引论》,戚雨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语义学导论》,伍谦光,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语言学概论》,邢公畹,语文出版社,1992年。《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著、袁家骅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语言论》,[美]爱德华·萨丕尔,商务印书馆,1985年。《现代语言学教程》,[美]霍凯特,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普通语言学概论》,[英]罗宾斯,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n三、课程体系\n导言学习目的要求认识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初步了解语言学的基本分类和主要流派,对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功用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学习目标语言学的任务和对象语言学的分类语言学的主要流派\n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书P.1)就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指导书P.2)2、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书P.1)主要任务: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指P.2)3、传统语言学:以古代书面语为研究对象,以阐述经典著作的微言大义为目的。4、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n5、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所以中国的“小学”被人们称之为经学的附庸。抓住汉字,分析形体,讲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的我国传统语文学。\n6、古今语言研究的区别:在语文学时期,语言研究就和各种文献的研究密不可分,它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如古印度的语言学家研究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和阅读古代印度的宗教颂歌《吠陀经》,古希腊的语言学则从哲学的角度研究语言,语言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由哲学家来承担的。中国是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的。语言学的历史虽然悠久,但由于其研究的局限性,在古代语言学并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n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9世纪的事。语言学家吸收和使用比较方法来研究梵语和希腊语、拉丁语、日耳曼语等的关系,创造了历史比较法,用来研究和揭示语言的发展规律。这时语言学家的视野扩大了,他们不但研究书面语,也研究口语;不但研究本国语,也研究其他语言,对多种语言的结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历史的眼光去研究语言这样,语言研究有了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语言,同时也有了自己独立的研究方法——历史比较法,从而使语言学摆脱了过去的附庸地位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n今天的语言学,除了研究本身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之外,还与很多其他学科发生了密切关系。它的研究已经超出了语言的范围,从而诞生了一些边缘性的、与多门学科交叉的科学,在此基础上又诞生了许多新的学科,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计量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语言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系桥梁,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而且还将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语言学正在日益开拓它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协作领域。\n7、现代语言学的主要任务:描写各种语言的现状(结构规律)、追述他们的历史(演变规律)、探索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n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1、语言学的地位: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关系,也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关系。它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为其他学科所关心、所运用。它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语言学和社会科学: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等。2)语言学与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神经学、病理学。3)语言学与其他现代科学技术声学、无线电电子学、实验语音学、通信技术、信息论、控制论、符号学\n2、语言的交际过程: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3、语言学的功用:1)学习语言文字是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2)是制定语文政策的的依据。3)新兴技术的出现扩大了语言学的应用范围。\n三、语言学的分类1、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2、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n1、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它可以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一个时期的状态,如现代汉语,就以当代汉语普通话为研究对象。也可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其演变轨迹,如汉语史、英语史等。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2、共时语言学:从一个静止的时段角度(横的方面)观察和研究语言的语言学。(属于专语语言学)\n3、历时语言学:从一个较长的时段(纵的方面)研究语言,研究语言的发展动态的语言学。(属于专语语言学)4、普通(理论)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本课就是属于普通语言学的性质。5、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语言学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n四、语言学流派1、历史比较语言学(也叫“传统语言学”)2、结构主义语言学(布格拉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3、转换生成语言学4、社会语言学5、认知语言学6、系统功能语言学\n五、语言学主要流派介绍:对于各个流派中涉及到的代表人物、代表性著作、主要观点、在语言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有一个基本的了就可以了。1、历史比较语言学: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辞海》:“历史语言学的一种。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或方言间的亲属关系及其历史演变。它是在19世纪广泛研究印欧语系语言的基础上建立与发展起来的。奠基人是拉斯克、葆朴、格林等。”葆朴的著作:《梵语动词的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尔曼语的相比较》;拉斯克的著作:《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n2、结构语言学:它实际上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辞海》:“语言学流派之一。20世纪30—50年代在欧美各国盛行一时。其理论受索绪尔和博杜恩·德·库尔特内的影响。包括四个重要的支派:(1)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学派;(2)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3)美国的描写语言学派;(4)英国的伦敦学派。其基本原则是:真正的主要的实际存在不是某种语言的个别事实,而是作为系统的语言;语言中的每一成分只是它跟系统中其他成分的关系而存在,系统不是成分的机械总和,而是规定成分的;系统的框架或结构由关系构成,在这一框架或结构内,关系统驭成分。因此,他们主张采用形式的方法或数学的方法来研究语言。每个支派的研究重点和具体成果均有不同。其哲学基础主要是逻辑实证论。”\n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的看法成为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他首先区别了语言和言语。语言是社会的、纯心理的;言语是个人的,心理和物质的。他主张语言学以语言为唯一对象。其次,他区分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第三,他区分了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组合关系是指在文字或口语的线性结构中一个语言成分与其他语言成分的关系。组合关系就是共现关系,是两个以上相连续的单位构成的横的线性关系。联想关系是语言成分按一定共同特点相互联系的纵的潜在关系。\n3、布拉格学派:它对现代语言学理论和实践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它继承和发展了索绪尔的主要学说。特鲁别茨柯依是这个学派的重要领导人。他的《音位学原理》是这个学派的代表著作。音位学是它对现代语言学的重要贡献之一。《音位学理论》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性著作。另一位重要领导人物雅可布逊也对现代语言学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4、哥本哈根学派:是丹麦的结构主义流派,又叫语符学派。代表人物是乌尔达尔、布龙达尔、叶尔姆斯列夫。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学理论导论》、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一般理论)》、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最有影响的是叶尔姆斯列夫。它的特点是偏重于纯理论的研究。它的语言学理论顺应了许多人文科学和精密科学发展的趋势,并成了现代语言学许多理论的来源。\n5、美国描写语言学派:1911年出版了美国学者集体编写的《美洲印第安语手册》的第一卷,鲍阿斯为这部书写了一篇序言,这篇序在美国语言学的历史进程中起了号角的作用,他是第一个为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开辟道路的人。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的首先是鲍阿斯的学生萨丕尔,1921年出版了他写的《语言论》1933年出版了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它在理论上正式宣告了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诞生,它在以后的三十多年中成了这个学派的理论指南。由于布龙菲尔德的理论对这个学派有巨大的影响,有人也管这个学派叫“布龙菲尔德学派”。到1951年,海里斯的《结构语言学的方法》出版。继布龙菲尔德之后,海里斯被认为是“美国新语言学的发言人”,也可以说是“后布龙菲尔德时期”的主要代表人。它突破了十九世纪只注重历史比较的传统的束缚,向共时描写的方向前进了一步。它提出了一些语言结构分析和描写的理论和方法。\n6、转换—生成学派:乔姆斯基提出了一套从根本上不同于布龙菲尔德的理论和方法,他的学说叫做“转换——生成语法”。它在六十年代的美国和世界各地引起了震动和强烈的反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乔姆斯基批判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根本观点,建立了生成语言学。他认为,人脑有一种天赋的普遍的掌握语言的机制,当输入一定的语言材料后,它会加以识别并加工出一套规则系统,然后利用这套系统生成新的句子。这种机制就是人普遍具有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语言学的对象应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语法就是对语言能力的描写。7、社会语言学: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952年,是美国语言学家H·柯里在其论文《社会语言学的设计:语言和社会阶层的关系》里首先创用的。它的思想发端于索绪尔。但它作为新兴的学科,却是在六十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其标志是,在美国首次召开了社会语言学讨论会,以及会后由W·布赖特所主编的会议论文集《社会语言学》的出版。它研究的对象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n8.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也是“近十几二十几年来逐渐兴起的一个成长中的学派”(张敏1998:4)。目前,关于认知语言学,有如下看法:一、认知语言学不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是一个语言学学派(沈家煊2000a:29;张敏1998:3);二、目前一般将国际上形形色色的语言学潮流分为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两大阵营,认知语言学属于后者的一个分支(张敏1998:11);三、认知语言学所追求的目标是解释语言现象(沈家煊2000a;文旭2001)。\n9、索绪尔:瑞士语言学家。是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代表著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他是结构主义的始祖,也是符号学的创始人,他的新观念早已走出语言学界,影响了、改变了其他人文科学。他提出的主要理论是:(1)区分“语言”、“言语”和“言语活动”。区分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2)明确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唯一的、真正的对象就是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语言。”(3)区分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4)论证了语言的符号性: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所构成的。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线条性、不变性和可变性。(5)提出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和符号的价值理论。(6)区分子句段关系(又叫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又叫类聚关系)。布龙菲尔德在评论萨丕尔《语言论》的时候,赞扬索绪尔给“语言研究的新方向提供理论基础”。这个新方向就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就是现代语言学。正因为如此,他被公认为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n思考练习题1、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简述语言学的分类。3、结合实际谈谈语言学的作用。4、解释名词:具体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n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教学目的】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n【教学内容】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工具\n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和说话语言不同于说话。语言是从话语中抽象出来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而说话或话语则是运用语言"生产"出来的"产品"。语言存在于说话或话语之中。\n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天赋能力和习得机制;是一套语音符号系统和文字符号系统,逻辑符号系统和规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认知工具;是传承文化和信息的载体;是具有普遍性与多样性、有限性和无限性、任意性和理据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经济性与冗余性、开放性与封闭性、人文性与科学性、潜性与显性、精确性与模糊性、有序性与无序性等社会化的复杂的自组织系统。\n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会不会说话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说话的目的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说话时所用的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每一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经济基础和与这种基础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所以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有了语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能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共同斗争,协调在同自然力的斗争中、在生产物质资料的斗争中的共同行动。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不论王公贵族,学术泰斗,还是奴隶百姓,瘪三小偷,都得遵守社会的语言习惯,谁都不能垄断。\n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不但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且是各种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交际工具: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n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动嘴,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会参加进来。这就是说,交际的时候除了运用语言工具以外,还可以运用一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它们一般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交际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n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1.思维与思想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与思想不同。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人类面对自然界的现实是相同的,大脑的生理构造也一样,因而具有共同的思维能力。\n2.思维与语言任何复杂的现象不同民族的人都有能力认识它。这一点不应该有任何怀疑,宣扬民族有高低优劣之分的言论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但是,不同民族有共同的思维能力不等于他们有共同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思维能力指能不能认识现实,这一点不同的民族没有什么差异,即思维能力是全人类相同的,而思维方式是指如何实现这种能力,这一点不同的民族是不一样的,即思维方式具有民族的特点。\n每一个学过外语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实际上就是学习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互相依持:思维是语言通向现实的桥梁,而语言则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这种道理从儿童学话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明确的启示:儿童学会语言的过程与他的思维发展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n可以说,语言是观察思维方式的窗口,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唯一的窗口。语言与思维的紧密联系,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已得到了神经生理学的证明。3.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联的,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具体关联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语言对思维的作用;(二)思维对语言的作用。\n(一)语言对思维的作用a.语言是形成思想的工具:没有语言的巩固,思维无法定形,思想通过语言而现实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b.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人们用语言组成话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思想。c.语言是引起别人思想的工具: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听者在理解话语时,会产生与话语内容相仿的思想。d.语言是使思维活动人化,使人脱离动物界的条件之一。类人猿这种高等动物有思维的萌芽,但由于没有语言,只能停留在萌芽阶段,不清晰,不概括,不成其为思维。只有语言是思维清晰可解,使人得到抽象、概括的反映。\n由此可见,语言对思维有很大作用。但语言并不对思维有决定作用,对思维有决定影响的是人的社会实践。实践丰富人的思维,进而引起语言的变化。社会实践使思维确切化,也使语言确切化。因此,不能过分夸大语言对思维的作用。\n(二)思维对语言的作用a.思维是直接引起语义变化的动力之一。b.思维对言语的建立和扩展起控制作用。思维合乎逻辑,言语正确精炼。思路清晰,言语明白;思路不清,言语含混。思想正确,名正言顺,义正辞严;思想错误,理屈词穷,强词夺理。所以,思维对于语言有积极的作用。\n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考察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整个学话的过程简单说来是这样的:开始的时候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一周岁左右会说一些单个词的句子,后来发展到会说两个词的句子,只有实词的句子(类似电报的电文),大致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就能自由运用各种语言成分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了。学话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n小孩子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话,在学话的过程中认识周围世界,发展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从每个人的孩提时期起就如影随形,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语言非常复杂,可是孩子学会说话却在学习简单得多的算术规则之前,这个问题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有人猜测孩子的大脑有从遗传而来的学习语言的“装置”。究竟怎样,有待于科学的证明。\n三、聋哑人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那么聋哑人能不能进行思维呢?聋哑人也是能够思维的。第一,聋哑人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他们的大脑也分左右两半球,各有专门的分工。他们主要是因为耳聋听不见别人说话,才学不会语言。一旦恢复或获得了听觉,聋哑人也就可以逐渐学会说话。其次,大脑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司令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由它统一指挥,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聋哑人不能从听觉中得到应有的信息,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通过专门的训练,聋哑人彼此之间能进行正常语言的交际,并且能够看书作文,发展他们的智能。第三,听觉获得信息的可能性比视觉大得多,通过视觉的交际,效果究竟不如有声语言,这不能不给聋哑人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影响。\n四、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一样。正因为这样,不同民族的人都有能力认识相同的事物,同一部著作或同一部电影可以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n但是思维能力的全人类共同性不等于各民族想问题的方式都一样,相反,它们之间可以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语言复杂多样,两种语言的成分很少能够简单地对应,而是要经过复杂的换算,因而无论从事外语教学或翻译,都需要对本族语和外语有比较全面的知识,作细致的比较,找出彼此的异同,这样才能学好外语,做好翻译工作。我们不能因为人类思维能力的共同性而忽视语言的多样性,也不能因为语言的多样性而断定各民族的思维能力有强弱之分。\n思考练习题: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3、人类是先有语言还是先有思维?为什么?4、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怎么理解这句话?\n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教学目的】认识语言的性质;理解语言符号的特点;初步认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理解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这一命题的含义。\n【教学内容】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n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什么是符号1.什么是符号:符号又叫做记号、信号,是用来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像红绿灯、旗语的手势、文字等是视觉可以感知的,盲字是触觉可以感知的,语言是听觉可以感知的。这些可以感知的形式都是和意义结合在一起的。\n2.什么是征候: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例如,在山里赶路,看到远处炊烟袅袅升起,就可以知道那里有可以歇脚或投宿的人家。中医诊断疾病,总是要号脉,看病人的气色、舌苔,闻他呼出的气息。公安人员侦察案情,要收集指纹、脚印,记录和拍摄现场。远处的炊烟,病人的脉象、气色、舌苔、口气,罪犯的指纹、脚印,这些都与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有自然的联系,本身就是那事物的特征。\n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用声音来代替所有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符号系统。人类用来交际的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代表事物的符号。词就是一种符号,它能使听话者意识到它所代表的事物或现象。整个语言就是由这种符号组成的一个系统。掌握符号,就是知道了符号所代表的是哪一类事物。语言符号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用其他的语言符号构成某种系统。\n2.对语言符号的认识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那么,语言符号是什么呢?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作为基本语言符号的词,也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形式,指的是它的声音,语言符号的意义,指的是它的意义。音义的结合体,就是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是现实的现象。参考教材28页。\n3.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任意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语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a.任意性语言符号的最大侍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外国人学汉语碰到一个新词,无法从读音推知意义,也无法从意义推知读音。这说明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语的“shu”和英语的“book”),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这些都是符号任意性的表现。\n人们认为,什么样的音和什么样的义相结合构成语言符号,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简称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或约定性。一般的语言学著作都用荀子的“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的“约定俗成”四字来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人们都非常推崇荀子“约定俗成”的学说,认为这一认识比西方语言学家还要早二千多年。任意性或约定俗成是构成语言符号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n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变更,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拒绝。所以,符号中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和它对社会成员的强制性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便改变音与义之间的结合关系;除非整个社会都接受,才能改变这种关系.\nb.线条性符号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这跟表格很不一样,表格分纵横两栏,占有空间,看起来一目了然,可是,要把表格逐项清楚无误地念出来,则需要经过改作的手续。总之,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n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教学大纲】一、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系统是一种复杂而灵活的装置,而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则是这个系统灵活运转的两根"轴"。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语言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n语言符号看起来零零散散,好像是一堆乱糟糟的材料,但实际上它们相互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组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这种系统:一是组成规则,二是运转规则。\n一、语言的层级性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下到上去观察语言系统的结构层次。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因而音与义自然处于最下层。“音”本来是一条混沌、模糊的线性音流,犹如笑声哭声、虎啸狼嚎叫,分不出音的结构成分来;“义”的情况也是如此,混沌、模糊,分不出意义的界限。\n但是,只要“音”和“义”经社会的约定而相结合,我们既能分出音的结构成分,也能分出义的界限。例如汉语“忙”的音是mang,“房”的音是fang,比较这两个字音的差异,只有最前面的那个音不同,“忙”是m-,“房”是f-,这就是音与义相结合而划分出来的音的结构成分。\n一种语言的音位是有限的,一般只有三、四十个,但这些有限的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而构成语音(如上述的mang,fang之类),基本上就能满足意义表达的需要,构成语言符号。音位本身没有意义,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意义如果不经语音的包装,也是无法显示表达的。用来表达意义的音位处于语言系统的下层,其特点就是单面性,因为它本身没有意义。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n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语言系统的层级结构可以图示如下: 音位--语素词句子 这是语言系统结构二层性的缩影。这个层级结构的奥秘,简单地说,就是以少驭多,以少数结构单位有规则地组成多数; 下层与上层,下级与上级,都是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即上一层(或上一级)的结构单位由下一层(或下一级)的结构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构成。\n三、四十个音位可以组成五、六千个语素的语音形式,五、六千个语素可以组成几十万个词(大型英语词典大致收词四十余万条),而这几十万条词则可以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句子虽然无穷,但句子里所用的材料却不会超出这几千个语素的范围,就是说,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旧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这就是说话的人可以纵横驰骋,放手造出符合表达需要的句子来,而在听者的感觉中,新句子都是似曾相识,不会发生理解的困难。语言为什么能够成为人们得心应手的交际工具?语言系统的这种灵活的层级装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它为人们以少数驾驭多数奠定了结构的基础。\n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结构的层级性是就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来说的,而每一层、每一级的结构单位如何运转?组合和聚合,这两条规则是驾驭语言系统运转的“纲”;抓住了这条“纲”,我们也就能把握住语言系统的结构脉络。《语言学纲要》就是以这条“纲”为基础来安排、组织语言材料,阐述语言的基本结构原理的。\n组合规则——结构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组成上一层或上一级的一个结构单位,好像一个个连接在一起的链圈,一环扣一环,组成一根环环相扣的链条。聚合规则——每一个结构单位在这一前后相续的线性链条上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而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卸下来,换成另一个结构单位,从而构成上层或上级的一个新的结构单位,犹如环环相扣的链条,某一个环可以被另一个环替换掉而成为一根新链条一样。\n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两条规则。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纵向替换,所以他们犹如纵、横两轴,每一个结构单位都可以在纵、横两轴的交叉点上找到它的位置;我们如果能把握住这种交叉点,也就不难了解一个结构单位的性质和特点。\n第三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一、语言能力只有人类才具有语言能力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另一方面,要有灵活的发音器官,也就是说要有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只有人类才同时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二者的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而形成的,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n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人类以外的动物不具备语言能力,自然不可能学会人类语言。这个说法,以前只是一种推论,现在有了比较充分的实验证据。正是由于有了语言能力,儿童才能在短短几年内掌握一门语言。而其他动物不具备先天的语言能力,因此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让动物学会语言。\n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许多动物也有传递信息的符号,比如蜜蜂、海豚、蚂蚁、狐狸等,都有比较发达的信息符号,用来简单的信息功能,如帮助觅食、逃避危险等有的更像人的语言,有的动物还可以听懂人类语言所表达的简单信息,如鹦鹉、猿猴、狗等。鹦鹉甚至还能维妙维肖地模仿人的语言。但是,人类语言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如叫喊、舞蹈等)有本质的区别:\n1.单位的明晰性人类说出来的话是由界限清晰的单位、按照交际的需要、语言的规则组装出来的句子。动物“语言”的表现则是以囫囵一团的叫喊或舞蹈动作来表示某一固定的意思,分析不出单位,也谈不上单位的组装。2.任意性动物“语言”中一定程度的任意性都局限于一个题目,是僵硬的,不能与人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同日而语。\n3.结构的二层性前面说过,人类语言是一种两层的结构装置: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分若干个级,它以语素为最小单位,经过排列组合构成符号的序列:词、句子。这个分层装置依次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几十个音位排列组合成几千个语素的语音外壳,使意义具有人们可以感知的形式;几千个语素排列组合成几万以至几十万个词,乃至无数的句子。动物的“语言”不能分解成单位,谈不上有结构,更不用说有结构的二层性\n4.开放性结构二层性的最重要的结果就是语言的开放性或创造性,人们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动物的“语言”是一种封闭的系统,它所能传递的信息是固定的,是受刺激限定的。它们的交际方式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可以——列举。5.传授性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是掌握什么语言,则是后天学会的,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就学不会一种语言。动物的“语言”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n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其他动物的交际都是由当时当地的刺激引起的,是对具体情景的感性的反应,只能传递某种信息,既不能回顾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也不能设想未来。只有人类能用语言说古道今,表达深邃的哲理,翱翔于丰富的想像,思想驰骋到哪里,语言就如影随形地跟随到那里。人类语言的这种特点说明信息的传递不受当时当地环境的限制。\n上述六个方面标志着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语言”的本质区别;只有具备这些特征,才称得上人类语言。所以,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n思考练习题:1、符号由哪些因素构成?2、举例谈谈语言符号的二层性。3、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请举例说明。4、说明语言符号的系统性。5、讨论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不同。\n第三章语音【教学目的】认识语音的属性,掌握人类发音的基本原理;认识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及其特点;掌握音位及音位组合的规则,能划分音位,能用国际音标标注普通话的语音。\n【教学内容】一、语音研究的诸方面二、音响三、发音四、音位五、音位的聚合六、音位的组合\n第一节语音研究的诸方面一、语音1.什么是语音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它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交际功能。世界上任何一种自然语言都是有声语言,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gaoyuan”这两个音节可以和“高原”这个词的意义相联系,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通过发出或接收这个语音形式,就可以表达或理解“高原”这个词的意义。\n2.语音在语言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任何表达信息的符号都要以物质的材料作为载体,使它本身能得以发出、传递和被感知。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言也不例外。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自然语言都是有声语言。语言必须凭借声音这种可感知的物质形态,把语言成分物质化,以此来传递、接收、分辨和理解无形的意义。在具体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借助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把某种信息传递给听话人,听话人则凭借听觉器官接收到的这些声音来认知和理解对方的意思,语言依靠声音把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大脑联结起来,从而实现和完成交际任务。离开语音这个物质外壳,语言就无法发挥其社会交际工具的作用。\n3、语音和一般的声音有什么本质区别?语音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的发音器官能够发出的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各种各样的音,如咳嗽声、口技演员模仿的动物的叫声等等,而有声的符号的载体也有很多,如作为信号的鼓声、哨声等。但这些声音都不是语音。\n怎样理解语音和一般声音的区别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声音和语言的意义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只有表达语言的意义的声音才算做语音。比如,在汉语普通话中,“heiban”这样声音形式可以和“黑板”这个词的意义联系起来,,“hualala”这一串声音同“哗啦啦”这个词的意义联系在一起,它们就都属于语音。“bia”这串声音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能够与之相对应的语词,它就不是汉语普通话的语音。\n第二、语音具有系统性。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的声音,也只有在符合一定语音系统的情况下才是属于语言的。比如“v”、“θ”、等不是汉语普通话的语音,而“(b)o”、“x(iang)”等也不是英语的语音。第三、语音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等自然属性之外,它还具有社会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n首先,语音是和语言的意义紧密相联的,而这种联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具体语言的语音的表义功能是由具体的语言社团赋予的,是社会习惯使特定的音同特定的意义结合在一起。离开了社会的交际需要,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也就没有语音存在的必要了。其次,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任何语言社团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系统,这种系统都是特定语言社团选择的结果,而人的发音生理条件只是为这种选择提供一个可能的范围。\n2.语音单位(一)音句音句相当于语法上的句子,以较长的停顿同相邻的音句隔开,有完整的语调(即句号、问号、感叹号)。(二)音段小于音句的语音单位是音段,它表示语流中一个语义和结构的整体(义群)。其语音特征为:有一定的语调;可以(但非必须)用停顿与后续的音段隔开,但内部不能有停顿。音句内/每个音段末/有较短的停顿,/且语调上扬,/表示言犹未尽。音句末尾停顿较长,且语调下降,表示言已尽意。如果是疑问句,则句末语调上扬,表示期待回答\n(三)音词音词是音段内以重音为中心连接起来的节奏组。音词通常包含一个带词重音的实词,其他非重读的虚词(辅助词)与重读词连读。在音词的内部,非重读词附在重读词前面的叫前附词,附在重读词后面的叫后附词。如在in’frontof这个音词中,in是前附词,of是后附词。\n为了准确地分析语音,/需要有一套音素的标写符号。可见,尽管含重读音节的实词通常是它的结构中心,音词并不就是词汇或语法上的一个词,它同词汇或语法上的词存在一定的差别,因为音词的切分主要依据语流中的词重音或节奏重音。\n(四)音节比音词小一级的语音单位是音节。对音节的本质至今还缺乏一致的认识。一般认为,音节是受具体语言的语义和结构制约的最小的自然发音单位,在生理上它是发音器官肌肉一个张驰周期的结果,在物理音响上则表现为音强和响度从增加到减弱的过程。例如,“人”[ren],在发[r]时,发音器官的紧张度和语音响度渐强,发至[e]时为最强,从[e]到[n]逐渐减弱。这个由弱至强、由强到弱的过程就构成一个音节。发“人民”一词时有两个这样的过程,就是两个音节:\n(五)音素语流中比音节再小一级的语音单位是音素。它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其中的“最小”由两方面的含义。从声学角度来看,音素是把语流中的音按音质来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时候,这个最小的单位,就是音素。关于音质分析,后面要详细讲。从生理角度来看,一个发音动作所发出的音就是一个音素,也叫一个音。例如,[ma]包含两个发音动作,[m]的发音动作和[a]的发音动作,所以是两个音素。\n三、音标1.音标专门记录音素的视觉符号叫音标。音标和文字不同,它记录的是语音单位,而文字记录的是语音和语义结合的口语单位。2.国际音标目前世界上比较通行音标的是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PhoneticAlphabet,IPA)。它是1888年在英国伦敦成立的“语音教师协会(PhoneticTeachers’Association)”(1897年更名为“国际语音协会(InternationalPhoneticAssociation)”)制定发表的后来经过多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是1993年,1996年又作了更新。\n国际音标遵守一个音素与一个音标对应的原则,所以能够保证记音的相对准确。国际音标分为严式音标(narrowtranscription)和宽式音标(broadtranscription)。宽式音标是记录相对抽象的音位的音标,它的优点是节省音标,简化语音系统的表达。严式音标是记录相对具体的音素或音位变体的音标,它的优点是能够精确地表达自然语音的细微差别。为了同拼音文字或其他标音系统相区别,在采用国际音标记录语音的时候,通常要将国际音标放在方括号里。\n\n\n\n四、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语音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首先是从生理的角度弄清了语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在一百年前完成了发音原理的研究。随着电子声学技术的出现,人们又抓住了传递中的音波,把它变为图像,揭示语音的种种物理表现,从本世纪四十年代起建立了音响学。现在正在向听觉的环节进军,研究人耳如何接收语音,把它传到大脑,由大脑进行分析和感知。\n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由发音学——音响学——听觉语音学三门学科加以研究,标志着人们研究语音的进展过程。三个环节,三个方面,三门学科的研究都是自然科学和语言学的交界领域,都要利用大量的实验手段。生理、物理、心理的研究可以说是语音的自然属性的研究。语音还有社会的属性,这就是它在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中的作用。各种语言使用哪些材料,如何使用,有自己的规则,这是音位学所要研究的方面。音位学是在了解语音的物理、生理特性的基础上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角度对语音的研究。这种研究牵涉到语言本身的构造,属于语言学本身的范围。\n第二节音响本节讨论语音的声学性质,又称为物理性质,属于声学语音学研究的范围。一、语音四要素语音的声学性质,一般表现为四个方面: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1.音高: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频率。发音体的振动频率高,发出的音就高,反之则低。语音的高低和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声带短而薄,发出的音就高,声带紧时,发出的音就高,反之则低。不同的人的声音高低不同,因为他们的声带的长短厚薄不同;同一个人,也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音,那是因为他对声带的松紧可以进行控制。\n2.音强:又叫音重,是声音的轻重或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幅的大小。语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和发音时用力的大小。3.音长:音长是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语音的长短,取决于声带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4.音质:又叫音色,音品,是声音的品质特色,它取决于声波的结构形式,音质的不同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有关。\n\n(1)发音体:同样一把胡琴,拴上丝弦和金属弦,声音就不一样。同样,说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同一个句子,说同一个词,也有不同的音色,一般来讲可以辨别出是不同的人,主要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音体――声带等。(2)发音方法:同一把胡琴的同一根弦,用弓拉和用手指弹,声音就不同。在语音中,辅音的清或浊,爆破还是摩擦等,会形成不同的音质的音。\n3)共鸣器的形状:把同样的弦绷在二胡上和京胡上,再用同样的弓去拉,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二胡和京胡的琴筒(共鸣器)的大小、形状不同。同一个人,嘴里含着东西说话和不含着东西说话,声音听起来也不相同。这些都与共鸣器的形状不同有关。同一个人,开口度大小不同,圆唇与否,舌头位置高低不同,会发出不同的元音,这主要是由于口腔这个共鸣器形状不同而导致的。\n语音中音质的不同也是由这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具体地说,一个人发出的语音的音质决定于:1.不同形状的共鸣腔。2.发音方法。3.声带振动不振动?——发音体。这几个方面,只要其中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质的音。音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个音素代表一种音质,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了解音质的详细情况和它在语言中的作用,这是语音研究的首要任务。音质落实以后,才便于研究依附于它的长短、高低、轻重这些特征。\n二、音质的音响分析1.振动与发音前面讲过,声音是由于发音体振动而引起的。发音体的振动分为规则振动和不规则振动,规则振动又分为简单振动和复杂振动。简单规则振动形成纯音,如音叉发出的音,复杂规则振动形成乐音,如各种乐器发出的音。\n语言中的元音是乐音,辅音重读清辅音是纯粹的噪音,而浊辅音有乐音性质,但又带有一些噪音成分,是噪音和乐音的混合。乐音可以分析为若干个不同频率的纯音组合而成,其中频率最低的叫基音,其他的叫陪音。陪音的频率是基音的频率的整数倍。2.元音的音响分析前面说过,元音是一种乐音,发元音时,如果声带振动,那么其振动是复杂振动,也有基音和陪音。产生基音的频率通常叫基频,用F0来表示,它决定乐音的音高。参考教材50-53页。\n3.辅音的音响分析清辅音是纯粹的噪音,而浊辅音则是噪音和乐音兼而有之。其中噪音的波形的不同,就会形成不同音质。参考教材50-53页。\n三、研究音响的仪器语音具有物理的性质,可以用仪器设备对它进行物理分析。书上介绍了浪纹计和语图仪等。(1)浪纹计:这是一种机械装置,能把声音变成在特制的烟熏纸上显示出来的波形图像。(2)语图仪:又叫声谱仪,这种仪器能够将各个音的共振峰的和振幅大小在记录纸上用图像表示出来。(3)现代化仪器:如通过电子计算机把音分成一串串的数据。\n第三节发音一、人类的发音器官人类的发音器官由三大部分构成,肺(动力)、声带(发音体)和口腔、鼻腔、咽腔(共鸣腔)。1.肺:提供发音的动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发音时是从肺部向外呼气,称为呼气音。在非洲有些语言中在发某些音时要从外面向肺里吸气,称为吸气音。\n\n2.喉头和声带喉头由软骨构成,呈圆筒形,下接气管,上通咽腔。喉头的外表是喉结,当中有一对声带。声带是两片很小的薄膜,长度只有13-14毫米,前后两端粘附在软骨上,中间的通路叫声门。发a,i,u,m,n,l的时候,声门就闭拢,气流冲击声带,使它发生振动,于是发出元音(纯粹的乐音)和带乐音成分的辅音。不说话,或发f,s等音的时候,声门是张开的,气流可以只有通过,声带不振动。见教材58页。\n\n3.口腔、鼻腔和咽腔:人类语音的共鸣腔。a.口腔,分为上腭和下腭,上面各有一些发音器官或发音部位:口腔是最重要的共鸣腔,口腔中的不同发音器官和发音部位相互配合能够发出的语言当中的一般的元音和多数辅音。b.咽腔:位于口腔后面,喉头上面,是一个管状的“四岔口”,上通鼻腔、前接口腔,下连气管和食道。鼻腔和喉头之间有一块会厌软骨,平常呼吸或说话的时候,它处于自然的状态,空气可以自由地从气管出入;在吞咽东西的时候,它就向下盖住气管,让食物等进入食道。鼻腔和口腔之间有软腭和小舌,软腭和小舌下垂的时候,就会堵住气流往口腔的通道,打开气流通往鼻腔的通道,这时发出的音就是鼻音;反之,软腭和小舌上升的时候,就会堵住气流往鼻腔的通道,打开气流通往口腔的通道,这时发出的音就是口音。\n在发音当中,咽腔除了起共鸣作用外,还可以发出咽壁辅音[ħ],发音方法是将咽腔的后壁前缩,与后移的舌根形成一定的缝隙,气流摩擦而出。c.鼻腔:鼻腔的内部是固定的,它在发音时只能起共鸣作用,使音素具有鼻音特色。常见的鼻音有[m][n][ŋ]。上述发音器官是按照部位进行分类的。也可以按照是否能够活动分类,能够活动的是主动发音器官,如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不能活动的是被动发音器官,如上齿、齿龈、硬腭等。我们说话的时候,常由主动发音器官向被动发音器官接触或靠近,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n二、元音和辅音及其区别语言当中的音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一般说来,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1.从功能上来讲,元音往往能自成音节,辅音一般不能独立地构成音节。2.在物理属性方面,元音基本上由乐音构成,辅音则有一定的噪音。3.在听觉上,发元音时,声带振动,比较响亮;发辅音时,有的声带不振动,自然不够响亮,有的声带即使振动,但由于在声腔中受到某种阻碍,还是不如元音响亮。4.在生理属性方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区别:\n第一,发辅音的时候,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形成阻碍,气流在只有克服阻碍才能发出来;发元音的时候,气流通过生门使声带发生振动,气流在其通道上不受到阻碍,只受到各种共鸣。第二,发辅音时,因为要克服某种阻碍,气流就比较强;发元音时,因无需克服阻碍,气流就比较弱。第三,发辅音时,因为要有一定的阻碍,阻碍部位的发音器官就明显地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紧张度并不集中于某个部位,发音器官的各部位均匀紧张。\n三、元音(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1.决定元音音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舌位的高低,二、舌位的前后,三、嘴唇的圆展。这三个因素的不同组合,便能发出不同的元音。2.元音舌位图:[a][ɑ][u][i]是元音的四个极点,围成一个四边形,叫做元音舌位图。便更口腔形状所能发出的绝大部分元音都在这个图的范围之内。参考教材60页元音舌位图。\n\n图的左边一条线标志着舌位最前的限度,线上每个点代表的元音,它们的舌位前后差不多(随着口腔的张大,舌位逐步靠后,所以这条线往后偏斜),都叫前元音,差别只在舌位高低(假定嘴唇都不圆)。这条线的最高点,最低点[a]是我们已经知道的音。现在把从到[a]的距离分成三等分,第一个三分之一处的音大致相当于“梅”(mei)里面的e,国际音标是[e],我们称它为半高元音。第二个三分之一处的音大致相当于“街”(jie)里面的e,国际音标是[ɛ],我们称它为半低元音。右边一条线标志着舌位最后的限度,线上每个点代表的元音都是后元音,其中最高点的和最低点的[a],我们已经知道。其他元音我们也可以按照区分前元音的办法把右边的那条线三等分:第一个三分之一处的音相当于“波”(bo)里面的o,国际音标是[o],第二个三分之一处的音就是英语dog里面的o,国际音标是[ɔ]。上面介绍的八个音叫做基本元音,是一切元音的基;准,其中前元音都是不圆唇的,后元音除[ɑ]以外都是圆唇的。\n上面的[a][e][ɛ][i][u][ɔ][o][ɑ]这八个音称为主要基本元音,大多数情况下被简称为“基本元音”。其中前元音四个[i][e][ɛ][a],都是不圆唇的;后元音四个[u][o][ɔ][ɑ],除[a]以外,其余三个都是圆唇的。次要基本元音:把八个主要基本元音用相反的口型来发,即把圆唇的用不圆唇来发,而把不圆唇的用圆唇来发,就会得到另外八个基本元音,称为次要基本元音(放在括号里)(根据惯例,线左边的是不圆唇元音,线右边的是圆唇元音)见教材62页\n央元音在前元音和后元音的中间可以增加央元音的系列。[ɨ][A][ə]元音发音举例:参考教材61、62页。\n四、辅音1.辅音的共同发音特点:从辅音的发音过程来看,辅音的共同特点是气流在一定的部位受到阻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出音来。所有辅音的发音全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1)成阻阶段:即发音部位构成阻碍的阶段;(2)持阻阶段:气流被阻碍时的持续阶段;(3)除阻阶段:气流冲出阻碍的解除阶段。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而形成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就是发音方法。\n2.决定辅音音质的因素:刚才我们复习决定元音音质时讲,决定元音音质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舌位的高低(例如[i]和[a]的区别),舌位的前后(例如[y]和[u]的区别),嘴唇的圆展(例如[i]和[y]的区别)。那么,决定元音音质的主要因素有几个呢?一般认为,决定辅音音质的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是发音部位,二是发音方法。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nA.发音部位:根据发辅音时形成阻碍的部位,可以将辅音按照从后到前(或从前到后)分成11个小类。我们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来讲述。1)双唇音:发音时,上下唇构成阻碍,例如,[p](汉语普通话的“爸爸”)、[b](英语的“big”),[m](汉语普通话的“妈妈”)等。2)唇齿音:发音时下唇主动接近上齿形成阻碍,例如[f](汉语“发福”)、[v](英语“very”)等。3)齿间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下齿之间,形成阻碍,例如,[θ](英语的thing,山东平度方言的“四”)和[D](英语this)。\n4)舌尖前音:舌头的最前部叫舌尖。发舌尖前音时,舌尖向上卷起,抵住上齿龈形成阻碍,例如汉语普通话的d、t、n、l、z、c、s[t、t‘、n、l、ts、ts‘、s]。5)舌尖后音:舌尖再向上卷,抵住硬腭的前部(简称前腭),形成阻碍,发出的音是舌尖后音。例如普通话的zh、ch、sh([tʂ]、[tʂ‘]、[ʂ])。6)舌叶音:舌尖再往后是舌叶。舌叶往上抬,与前腭一起形成阻碍,这样发出的音是舌叶音,具体例子参考教材。汉语普通话中的zh、ch、sh是舌尖后音,而英语中的[tS]、[dZ]、[S]是舌叶音,二者的发音部位是不同的,而我们在学英语时往往用汉语中的zh、ch、sh去代替英语的[tS]、[dZ]、[S]这是不对的。\n7)舌面前音:舌叶往后是舌面,舌面又分为前中后三部分。舌面前和硬腭的中部(简称中腭)形成阻碍发出的音是舌面前音,例如北京话的j、q、x([tɕ] [tɕ‘] [ɕ])舌面中音:发音时,舌面中向硬腭的后部(简称后腭)靠拢,形成阻碍,例如英语中的“yes”[j]。9)舌面后音:又称舌根音。发音时舌面的后部(即舌根)向上抬,向软腭靠拢,让气流受阻。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g、k、h、ng[k、k‘、x、ŋ]等都是舌根音。10)小舌音:软腭的后面是小舌,小舌下降与略为后移的舌根形成阻碍,发出的音是小舌音,例如法语“Paris”中的[R]。\n11)喉音,又叫声门音,是指声门形成阻碍发出噪音而构成的辅音,例如英语中的[h],就是喉音。注意,汉语普通话中的“h”[x]是舌面后音,比英语中的[h]发音部位要靠前,不能那汉语中的“h”代替英语中的[h]。由于发音部位,即形成阻碍的部位的不同,发出的辅音就不同。同样,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法不同,即发音方法的不同,也会导致发出的辅音彼此有差异。\nB.发音方法。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阻碍方式、清音和浊音的对立、送气音和不送气的对立、鼻音和口音的对立。a)阻碍方式:前面讲过,发辅音一般经成阻、持阻和除阻三个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即按照发音方法的不同,辅音可以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边音、颤音、闪音和通音7种:\n1)塞音:成阻阶段器官紧闭,持阻时间很短,然后发音器官突然被气流冲开,或者突然爆破,象破门而出,因而又称爆破音。例如:双唇音中的[p、p‘、b],舌尖音中的[t、t‘、d],舌根音中的[k、k‘、g]等都是塞音。2)擦音:擦,指的就是摩擦。成阻阶段发音器官不是完全闭合,而是留有缝隙,气流在持阻和除阻阶段摩擦着。擦音又称缝隙音。例如唇齿音中的[f、v]、齿间音、舌尖前音中的[s、z]、舌尖后音、舌叶音、舌面前音、舌面后音中的[x],后音中的[h]等,都是擦音。\n3)塞擦音:塞和擦两种发音方法结合起来,先塞后擦,发出塞擦音。即,在成阻和持阻节段与塞音相同,而在除阻时与擦音相同,二者结合很快。例如,舌尖前音中的[ts、ts‘],舌尖后音([tʂ] [tʂ‘])、舌叶([tS][tS‘] [dZ])、舌面前音([tɕ] [tɕ‘])都是塞擦音。4)边音:和塞音很接近,但是,堵塞的是口腔中间的通道,气流从两边或一边流过。例如,舌尖前音中的[l]就是一个边音。\n5)颤音:可以说是塞音的连续发音,指的是有弹性的发音器官(如舌尖、小舌等)因受气流冲击发生颤动而形成的辅音。例如,小舌音中的[R]就是颤音。舌尖前音中的[r],也是颤音,这个音在俄语中的比较普遍。6)闪音:发辅音时,如果舌尖、小舌等只颤动一次,发出的音就是闪音。舌尖前音中的[ɾ]就是闪音。这个音主要出现在西班牙语中。英语的例子如very[veɾi]。7)通音:又叫半元音、半辅音。在持阻阶段,口腔通路接近于开放,气流通过的时候只产生极轻微的摩擦。例如,双唇音中的[w],舌面中因中的[j]。例词如英语的we(我们)、yes等。\n上面我们介绍了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如果以部位为经,方法为纬,可以绘成辅音表,见书67页。但是,只是依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还是不能把所有的辅音彼此区别开来,因为,决定辅音音质的,除了上面介绍的主要因素以外,还有一些次要因素,我们下面就进行介绍。\n清音和浊音:气流通过声带的时候,可以引起声带的振动,也可以不引起声带的振动。根据声带是否振动,可以把辅音分为清音和浊音两类。发清音时,声带不振动,例如[s]和[f];发浊音时,声带振动,所谓浊辅音,例如[z]和[v]。清音和浊音的对立,在上面讲过的辅音中,鼻音、边音、颤音、闪音和通音一般是浊音,只有塞音、擦音和塞擦音存在清浊两套,例如[p]:[b]、[k]:[g]、[f]:[v]、[s]:[z]等等。\n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发音时,气流相对地强的叫做送气,否则是不送气。送气的音,国际音标用“‘”或用小“h”标记在右上角来表示。例如,北京话“怕”,用国际音标表示,既可以写成[p‘A],也可以写成[phA]。同清音和浊音的对立一样,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也只存在塞音和塞擦音上。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t]:[t‘](d:t)、[k]:[k‘](g:k)、[ʦ]:[ʦ‘](z:c)、[tʂ]:[tʂ‘](zh:ch)、[tɕ]:[tɕ‘](j:q)。\n鼻音和口音:口腔内一定发音部位紧闭,软腭、小舌下垂,堵住口腔通道,让气流从鼻腔中出去,这样发出的音就是鼻音,例如[m][n][];反之,软腭和小舌上升,堵住鼻腔的通道,让气流从口腔中出去,这样发出的音就是口音。例如[b、k、g]等等。发鼻音时,声带往往振动,但是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语言里也有声带不振动的轻鼻音。在国际音标中,用附加符号“。”表示轻鼻音。一般的辅音都是非鼻音,而严格地说来,鼻音不是单纯的辅音,因为,它们一般还具有元音的性质。\n常用辅音的描写:在搞清楚了决定辅音音质的因素之后,就可以用来描写辅音的发音特点了。描写的顺序是: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发音方法的排列顺序一般是:对于口音,送气或不送气、清音或浊音、阻碍方式;而对于鼻音,其发音方法的排列顺序是:清音或浊音+鼻。下面举例来说明:[p]: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双唇、送气、清、塞音[t]: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t‘]:舌尖前、送气、清、塞音[tʂ](zh):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tʂ‘](ch):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n第四节音位一、什么是音位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二、音位的归纳1.归纳原则2.归纳音位的方法3.归纳的流程三、音位和音位变体弄清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四、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n一、什么是音位音素和音位1)音位的定义我们在前面的音响部分分析了语音的物理属性,在发音部分讲了语音的生理属性。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合起来被称为语音的自然属性。一般把从自然角度研究语音的叫语音学(phonetics)。而这一节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音的,这被称为“音位学”(phonemics)。\n前面我们讲过,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而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其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说,音位是按社会功能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为了和音素相区别,一般用两条斜线来表示音位,如/a/。2)音位的基本性质:A.音位能区别不同的语言符号。第一,有的音位,可以自成音节,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a/、/o/、/e/、/i/、/u/、/y/等音位,构成不同的语言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n第二,大多数音位可以和别的音位一起,构成一个或几个音节,形成不同的语言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例如,汉语的“八”和“怕”这两个词,就是分别由/p/、/p‘/这两个音位和/a/这个音位构成的不同的音节表示的。再如,英语的light、night这两个词,分别由/l/和/n/这两个音位加上/ai/、/t/这两个音位构成的。B.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形式。例如,上述的/p/、/p‘/、/l/、/n/等都是最小的语音形式,不能再切分。\nC.音位总是属于一定的语言或方言系统的。同样一个音素,在有的语言或方言中,可以起到区别不同语言符号的作用,而在有的语言或方言中,例如,/w/和/v/在英语中是两个不同的音位,而在汉语的某些方言中,/w/和/v/却起不到区分不同语言符号的作用。\n3)音位和音素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二者存在区别。A.划分的依据不同:音素是根据语音的物理、生理等自然属性划分出来的,音位主要是根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看两个语音形式是不是同一个音素,只须看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是否相同,而看两个语音形式是否属于同一个音位,除了看它们的自然属性,更主要的是看它们的社会属性,看它们是否能区分不同的语言符号。\nB.音素是属于所有语言的,音位是属于个别语言或方言的。音素是从自然属性出发划分出来的最小单位,不同的语言中的同一个音素,其自然属性都是相同的。而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按社会习惯划分出来的能区别意义的最小的单位,因而是属于具体语言或方言的。C.数量上不同。一般来讲,一个语言的音素的数量要比音位的数量大得多。一个语言的音位,经过归纳,一般都在几十个。而一个语言里实际所包含的音素是很多的,其数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n二者也存在着联系。一般来讲,音位和音素有着集体和个体的关系。一个音位往往包括几个不同的音素。例如,汉语普通话的音位/a/就包括[a][A][][]四个不同的音素。4).归纳音位的意义前面讲过,即使具体到某一个语言,它实际上使用的音素也是比较繁多的。如果把出现的每一个音素都做成字母,让人们学习,那么这门语言将是十分繁琐的。所以,无论是面对一个只有口语的语言,还是调查一个陌生的语言,都要尽量把该语言所出现的所有音素归纳成音位,这样,在为一个的语言创制字母的并对它进行描写和记录时候,就可以达到以简驭繁的目的。\n二、音位的归纳1.归纳音位时使用的方法在归纳音位的时候,要进行对比,看看不同的音素是否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何检查一个音素是否能区别意义的呢?采用三种具体方法:1)减除法:在具体的语言中,如果把词中的一个音素减掉,词义就发生变化,减掉的音素就是音位。例如,汉语的[mao35](毛),如果去掉[m],就会变成[ao35](熬),意义就发生了变化,[m]就是音位。由于它的存在,把“毛”和“熬”区别开来。\n2)添加法:如果一个词加上一个音素,词义就发生变化,则加上的这个音素也是音位。例如,英语中,desk[desk],加上-s[s],,形成desks[desks],前者是单数,后者是复数,意义发生了变化,则加上的[s]就是音位。3)替换法:如果词中的某一个音素被换成另一个音素,词义就发生了变化,则所换的音素就是另外一个音位。例如,英语的“sky”[skai](天空)中的“k”换成“sly”[slai](狡猾的),意思就发生了变化,则/l/就是一个与/k/不同的音位。\n如果换了一个音,这个音不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则不是音位。例如,把[skai]换成[sk‘ai],虽然听上去不顺耳,但是不改变意义,因此[k‘]不是另外一个音位。2.归纳原则归纳音位应遵循下列原则:1)系统原则:系统原则指的是被归纳的音素必须同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系统,不能跨越语言系统归纳音位。例如,不能笼统地问[t]和[t‘]是不是一个音位。如果在英语中,是一个音位,而在汉语中则是2个音位。\n2)对立原则首先,什么是对立?对立指的是,不同的音素能够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而且替换以后会引起词的意义的改变。也就是说,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不同的音素引起了意义的改变,那么这几个音素就对立,例如,在汉语中普通话,[pao214](饱),如果把[p]替换成和[p‘],就会变成“跑”,替换成[t],就会变成“倒”,替换成[t‘],就会变成“讨”,等等,所以,[p][p‘][t][t‘]几个音素是对立的。其次,对立原则,指的是,在归纳音位时,凡是对立分布的音素必须要划分成不同的音位。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上面的四个音素就要划分成四个不同的音位,/p/、/p‘/、/t/、/t‘/。(音位的标写法是在左右各加一条斜线)。\n如果因素之间不对立,一般要合并成一个音位。具体的情况要看下面的互补原则和互混原则。3)互补原则首先,什么是互补?互补指的是,不同的音素不会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例如,在英语中中,[t]和[t‘]两个音素,[t]只出现在[s]后面,而[t‘]则不能出现在[s]后面。也就是说,这两个音素不会出现在相同的环境中。如果,把[s]后面的[t]发成[t‘],例如将[stOp]发成[st‘Op],只会让人觉得不地道,但却不能区别词义。因此,这两个音素是互补的。\n再如,在汉语普通话中,[a]只出现在[__i]、[___n]、[u___n]这样的、发音部位靠前的语音环境中,例如[tai51](代)、[tan51](叹)、[tuan51](断);[]只出现在[i___n]和[y____n]这样的两头发音部位都靠前的环境中,例如[in214](眼)、[yn214](远),[A]只出现在音节末尾,即“啊”这样的环境中,例如[mA55](妈)、[tA55](渣);[]只出现在[___u]、[___]这样的发音部位偏后的语音环境中,例如,[pu214](饱)、[p214](绑)等。因此[a]、[]、[A]、[]这四个音素是互补的。\n所谓互补原则,指的是,凡是互补分布的音素就有可能合并成一个音位。互补的音素是否合并为一个音位,还要进一步考虑相似的原则。4)语音相似原则首先,什么是语音相似。语音相似指的是,两个或几个音发音特点上有相似之处。例如,上面所举的英语中的[t]和[t‘]两个音素,都是舌尖前、清、塞辅音,在发音部位、清浊和阻碍方式上都相同,不同的只有一点,前者是“不送气”音后者“送气”音。所以这两个音相似。\n再如,上面举的汉语普通话中的四个元音,[a]是前、低、不圆唇元音,[]是前半低、不圆唇元音,[A]是央、低不圆唇元音,[]是后、低、不圆唇元音,它们都有[-圆唇]和[-高]的发音特点,因此,可以说在语音上是大体相似的。\n语音相似原则,指的是,凡是处于互补分布,发音特点又相似的音素肯定可以合并成一个音位。例如,上面举的汉语普通话中的四个元音,[a]、[]、[A]、[],它们出现的位置是互补的:[a]只出现在韵尾[-i]或[-n]的前面,这两个韵尾具有发音位置在口腔前面的特点([i]是前、高、不圆唇元音,[n]是舌尖前浊鼻音),受此影响,/a/的发音位置就靠前;[]只出现在韵母[i-n]、[y-n]中间,受韵头和韵尾发音位置都偏高、偏前的影响,其舌位也提高、拉前;[]只出现在韵尾[-u]或[-]的前面,受它们发音位置靠后的的影响([u])为后、高、圆唇元音,[]为舌面后、浊鼻辅音),[]的发音位置也后移;只有[A]出现在没有韵尾的情况下,不受同化。所以,它们在发音上又具有一定相似之处,因此可以把它们合并成一个音位/a/。\n注意到是,互补的音素如果语音差别明显,一般不能合并为一个音位。例如,汉语普通话的[t]和[]的位置是互补的,[t]只出现在声母的位置上(即音节的开头),[]只出现在韵尾(即音节的末尾),但是,由于它们发音特点相差太大,不能合并为一个音位。5)互混原则所谓互混,指的是,不同的音素能够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但是替换以后不会引起词的意义的改变。例如,在山东的一些方言中,[u55](屋)可以读成[v55],但是意思不变。这说明,在[_55]这个环境中,[u][v]可以自由替换而没有引起意义上的改变,因此它们的关系是互混的。\n再如,在英语中,cup[kp]的最后一个音[p],既可以除阻,发成[ph],也可以不除阻,发成[p](表示无声除阻),但是,意义不变,因此它们是互混的。互混原则指的是,凡是互混分布的音素必须合并成一个音位。例如,有的汉语方言里音节开头的[n][l]互混,音节末尾的[n][]互混,就必须分别将它们合并成一个音位。6)附加原则a)历史原则:归纳共时的语音系统,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好能同语音历史吻合。例如,汉语普通话的“ian”、“üan”中的“a”,如果认为是[],和“ie”中的[],就可能被归到/e/中,但是,还是归到了/a/中,这就是考虑了历史原则。因为在有的方言中,“ian”还是读[an]。\nb)经济原则:归纳出来的音位系统应该十分简明。c)对称原则:归纳出来的音位系统应该尽可能对称。例如,汉语普通话的[m]和[ɱ]是互补的,并且语音也比较相似,都是鼻音,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但是,从对称性上来看,汉语普通话有/p、t、k/和/p‘、t‘、k‘/。因此,分成两个音位较好,这样可以形成平行对称的语音系统。这也符合历史原则。\n三、音位和音位变体1.什么是音位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语素,是这个音位在具体语音环境中的具体表现,叫作音位变体。例如,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a/音位就包括[a]、[]、[A]、[]等四个音位变体,英语的/t/音位就包括[t‘]和[t]两个音位变体。音位用双斜线“//”括起来,音位变体是具体的音素,仍然用方括号“[]”括起来。一般用国际音标注音的时候,只要是不强调音位与音素的对立,就直接采用方括号“[]”标记。\n2.音位变体的分类音位变体分为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两类。1)自由变体:指的是出现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而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处于“互混”关系的音素。例如,在武汉方言中,声母[l][n]不分,“脑”发成[nao]或[lao]都可以,当地人都会清楚而不会引起歧义。由于它们之间的互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的,因此称为“自由变体“。2)条件变体:指的是属于同一音位且具有互补关系一组音素。一个音位的条件变体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而且在语音上相似。例如,英语中的[ph]、[p]和[p]三个音素就是/p/音位的条件变体:[ph]只出现在单词的开头,[p]只出现在[s]后面,而[p]只出现在单词的末尾。这些音素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而是有条件地出现在不同的环境中,因此称为“条件变体”。\n3.音位和音位变体之间的关系是音位和音素的关系,概括与具体的关系,集体与个体的关系,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不是“正体”同“个体”的关系,不是“标准”与“不标准”的关系。属于同一音位的所有成员都叫该音位的变体。同属一个音位的变体没有主次之分,但需要从中选出一个放在//中作为这个音位的代表,理论上选哪一个都可以,但是选择音位符号通常要考虑哪个比较常用和易于书写,是否便于说明各个变体出现的条件。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对于[a]、[]、[A]、[]等四个音位变体,多数人选择常用的“a”作为代表,但也有人选择“”。选定音位符号后,属于同一个音位的所有变体在音位标音(宽式标音)中应使用同一个符号来标写。如汉语普通话/a/音位的四个变体在音位标音中就可以统一用/a/来标写。\n四、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1.什么是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出发所划分出来的、以音质为语音形式的音位,是音质音位。音素是人的发音器官所能发出的最小的音段,所以,以音素为材料的音质音位又叫音段音位。音质音位是在任何语言中都是主要的音位。除了音质音位以外,音高、音重、音长等语音材料也能区别语言单位的各种语音形式,起区别意义的作用,从而构成音位。我们把以音高、音重、音长等非音质单位为语音形式而形成的音位称为非音质音位。这些非音质音位是附加在音段(音质音位)上面的,又称为超音段音位。\n2.非音质音位的类别一般来讲,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重位和时位三种。1)调位:音高的变化所形成的音位叫调位,一般也叫声调。例如,汉语普通话的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和去声(51)也就是汉语普通话的4个调位,“妈麻马骂”之间就是靠这四个声调来区分的。2)时位:由音长的不同而形成的音位,主要体现在长元音和短元音之间的对立。国际音标中,用[:]表示长音。例如,beat(打)[bi:t]和bit[bit](一点)等。前者是长元音,后者是短元音。又如,广州话中,“三”[sa:m55]和“心”[sam55]的差别也是如此。有时音长的不同也伴随着音质的不同。例如,有人认为,英语beat[bi:t]和bit[bit]的区别不紧紧在于其中元音的长短问题,实际上,发[i]时,舌位比[i:]要低,肌肉的紧张程度也小与[i:],因此,二者在音质上也是有区别的。\n3)重位:音强的不同所形成的音位叫重位。例如,英语的'content(内容)和con'tent(满足)、im'port(动词“进口)和'import(名词“进口货”)等就是利用重音位置的不同来区别词义。汉语普通话有以“轻声”为特点的区别词义的重位。例如:名词“地道”[ti51tau51]和形容词“地道”[ti51tau]、表示“方向”的“东西”[tu55i55]和表示“物品”的“东西”[tu55i]等等就是利用“轻音”位置的不同来表示的。重音或轻音位置的不同,往往会引起音长、音质方面的变化。一般来讲,重读音节的音长、音高、音质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要比不重读的音节要强,反之,轻读音节的音长、音高、音质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要比不重读的音节要弱。例如,英语中export,当动词“出口”讲时,读音为[ik'spO:t],当名词“出口品”讲时,读音为['ekspO:t],不但重音的位置不同,第一个元音的音质也不同。汉语普通话中的妈妈[mA55m]中的第二个元音和第一个音节中元音的音质也不同。再如英语concert,当名词“音乐会”讲时,读作['kɔnsət],当动词“协商”讲时,读作[kɔn'sət]。\n第五节音位的聚合一、音位的区别特征1.什么是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构成区别特征。不同的语音形式(例如音素)有不同的发音特点例如,[p]的发音特点为: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的发音特征为:双唇、送气、清、塞音。音素的发音特点又叫发音特征。从音位的角度看,这些发音特征中,有的能够起区别不同音位的功能,有的没有。能够区别音位的发音特征,被称为音位的区别性语音特征,简称区别特征。\n2.区别特征的性质1)区别特征是语音形式的发音特征发音特征是某种语音形式(如音素)区别于其他语音形式的生理性质或音响性质。发音特征既可以从音响方面(如声谱的图形特点),也可以从发音方面来描写。一般从发音方面来描写。2)能够区别不同的音位不能区别不同音位的发音特征不是音位的区别特征。3)属于一定的语言系统音位总是属于一定的语言或方言系统的,所以,音位的区别特征也总是属于一定分语言或方言系统。\n4)属于特定的音位在同一语言或方言系统中,同样的发音特征,对于某些音位是区别特征,而对于另外一些音位,则可能不是区别特征。3.区别特征的描写一般从发音的角度,采用二分法来对某个语言区别特征。\n4.区别特征的意义1)区别特征是区别意义的最小的单位。音位是具体语言中区别词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不同音位之间的对立,其实只是一个或几个区别特征之间的不同。2)对于一个语言的区别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可以用十几个、二十几个区别特征对几十个音位进行描写,起到以简驭繁的效果。3)利用区别特征对一个语言的音位系统进行描写,可以进一步发掘和认识该语言的音位系统的特点。\n二、聚合群具有同一区别特征的各个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聚合群之间具有平行、对称的结构特点。双向聚合和单向聚合。1.音位聚合群每一种语言中的一个个音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各自的区别特征与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相互联系,形成各种音位聚合群。2.双向聚合和单向聚合每个语言的都按照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处在各自的聚合群中。绝大多数音位处于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的双向聚合之中。但是,也还有一小部分音位,只在发音部位上同其他的音位形成聚合,和在发音方法上离群索居,这些音位只形成发音部位的单向聚合。\n3.音位聚合群的特点1)从聚合平面上看,处于双向聚合的音位具有平行、对称的特点,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处于双向聚合的音位纵行和纵行平行、对称,横行与横行平行对称,体现了音位的系统性。2)从组合平面上看,一般来讲,处于同一聚合群中的音位一般具有相同的组合关系,这进一步表现了语音的系统性和对称性。但是,有些处于同一聚合群的音位,在组合上,也常常出现不对称、不平行的现象\n第六节音位的组合一、音节1.音节的定义和划分标准一般认为,音节是受具体语言的语义和结构制约的最小的自然发音单位,在生理上它是发音器官肌肉一个张驰周期的结果,在物理音响上则表现为音强和响度从增加到减弱的过程。一个音节就是一个“张驰周期”,其中,音节中紧张的最高点叫做音峰,它是音节的中心。紧张逐渐减弱的最低点叫做音谷,它是跟下一个音节的分界处。一般来讲,音峰总是落在一个音节的元音上面。\n2、成音节辅音语言当中有少量辅音,它们可以单独构成的音节,音峰落在这些辅音上,这样的辅音,称之为成音节辅音,简称“成节音”。3、复元音:在一个音节内部,不同的元音音位可以直接结合在一起,构成复元音。4、复辅音:同一音节内部处在同一个紧张增强阶段或减弱阶段上的两个或多个辅音的组合。汉语普通话当中没有复辅音。\n5.音节结构汉语的音节通常可以分成声、韵、调三部分,声母和韵母由音质音位构成,声调由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构成。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如/kuai/(快)中的/k/。韵母指声母以外的其余部分,它又分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例如/kuai/的韵母:个结构层次。现代汉语的音节结构有这么几个重要特点:1.没有复辅音;2.分为开、齐、合、撮四呼;3.音节结构比较简单,形成的音节数目比较少;4.有声调。\n二、语流音变1.什么是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到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临时性变化,叫做语流音变。2.语流音变的种类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和换位等。1)同化:某个语音成分受到相邻的另一个不相同的语音成分的影响,因而变得与之相同或相近。同化又分为顺同化和逆同化两种。\n2)异化作用: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比方北京话两个上声字相连,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土改”念成“涂改”),这是调位的异化。3)弱化:某种较强的语音成分,在语流中变弱,就是弱化。4)脱落:在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被丢失或删除,就是脱落,又叫减音。5)增音:为了发音的方便等,在语流中增加来原本没有的语音成分,就是增音,又叫做加音。6)换位:就是前后两个音交换位置。\n思考练习题:1、音高和音重在汉语中是否区别意义?2、描写八个基本元音。3、元音和辅音有哪些区别?4、音素和音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5、音位的区别特征是什么?6、什么是语流音变?\n第四章语法【教学目的】认识语法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掌握语法中的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并能结合语言事实进行分析;认识变换的意义;认识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的特点。\n【教学内容】语法单位的类型语法结构的层次性与递归性特点语法的聚合规则句子的变换语言结构的类型和普遍特征\n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一、什么是语法1.什么是语法“语法”这个术语一般有两个意思。语法的第一个意思是指语言的结构规则。它客观地存在于语言之中,是独立于任何人的意志之外的千秋万代的语言运用的积淀,是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的,是不依人的意志转移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古代汉语语法”“英语语法”等。语法的另一个意思是指研究语法结构的语法学或语法理论,是人脑(通常是语音学家的头脑)对于语言规则的抽象合概括。它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客观对于主观的投射,是主观合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有“传统语法”、“历史比较语法”、“现代语法”,“形式语法”、“功能语法”、“转换生成语法”等。\n我们这里所说的语法,除非特别说明,指的是第一意思,即“语言的结构规则”。2.语法的内容一般将语法分成两部分,词法和句法。词法包括词的构造、变化和分类等。句法包括词组的构成、句子的构成、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等。词法和句法在语法中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把词法和句法分开,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3.语法的性质通常认为,语法具有抽象性、递归性和民族性。1)抽象性:又叫概括性。指的是,语法规则是概括的、抽象的。词法给词以变化规则,但不是指具体的词,句法给句子以造句规则,也不是指具体的句子。任何一条语法规则都是概括了大量的具体话语的共同特征,而舍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n2)递归性:“递归性”是数学和数理逻辑的一个基本术语。它被引入到语言学中,指的是“重复使用同一条规则以便生成无限的新语句和无限长(在理论上可能的)的句子”的功能。语法的这种性质又叫做生成性,也有人解释为“有限规则的无限应用”。3)民族性:语法的民族性指的是一种语言的语法在结构规则上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也即是说,各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规则和语法体系。我们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他们之间有不同之处。\n二、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1.组合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指的是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也就是,什么样的语法单位什么样的语法能够和单位组合,以什么方式组合。2.聚合规则:语法的聚合规则指的是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也就是什么样的语法单位同什么样的语法单位在语法功能上相同,能够相互替换。\n3.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关系第一、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这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现象时总结出来的规则,这两类规则互相依存。第二、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它存在于话语中。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它储存于人们的脑子中。第三、说话时组合规则提出要求,聚合规则提供可能,对组合的各个位置上可能出现的词进行替换,就能造出新的句子。\n三、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n1.语素:1)什么是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的单位。2)语素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语素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A)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根据能否单独出现,可以将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能单独出现的,也就是在言语活动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是自由语素。自由语素又叫成词语素。凡是不能够单独出现的语素叫做粘着语素。\nB)词根和词缀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由它来体现的。词根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词缀不能单独成词,只能附加在词根上,组合成一个新的词。根据词缀出现的位置,词缀可以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附着在词根前面的词缀叫前缀,插入词中的叫中缀,附着在词根后面的叫后缀。\n由于前缀、中缀、后缀都是词根的附加成分,所以又叫做前加成分、中加成分和后加成分。它们的共同作用是构成新的词,所以又称为“派生语素”、“变词语素”。C)词干和屈折语素词干指的是能够加上屈折语素的语素或语素的组合。屈折语素指的是附加在词干后面,不改变原来的词类、不构成新词的语素,它的作用是表示一种语法关系。屈折语素又叫做“变词语素”、“词尾”。\n2词1)什么是词:词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2)词的辨析词的定义强调“独立运用”和“最小”两层意思。“独立运用”把词和语素区别开来。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但是,语素并不一定都能够独立运用:自由语素可以独立运用,因此,自由语素是词;粘着语素不能独立运用,必须和其他的语素合在一起,才能运用,因此,粘着语素不是词。\n3)词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词分成不同的类别(1)根据意义和作用,可以分成实词和虚词。实词是意义比较实在的词,能做句子的主要成分。虚词是意义比较虚的词,它们主要在句子中起某种语法作用。(2)根据内部成员的数目是否有限,可以分为封闭类词和开放类的词。封闭类词的成员数目是确定的、有限的。开放类词的成员数目原则上是无穷的、无限的。\n3.词组1)什么是词组: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中作用相当于词、而又大于词的由词组成的单位。2)词组的分类:根据能否自由组合,把词组分为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两类。自由词组的组成成分和顺序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组合。\n4.句子1)什么是句子: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最小单位,是语法分析的最大单位。句子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二是有完整的语调。2)句子的分类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关系和交际功能把句子划分成不同的类型。(1)句型:句型是根据结构关系对句子所划分出来的类型。首先可以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n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对它们又可以做进一步的划分:主谓句: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拟声词句等复句又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联合复句:并列复句、连贯复句、递进复句、解说复句和选择复句等。偏正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转折复句、让步复句和目的复句等。5.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比句子大的语言单位有段落和语篇等,这些是语篇分析(篇章语言学)所关心的内容,语法分析一般到句子为止。\n第二节组合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包括两部分: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和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前者叫做构词法,它和词形屈折变化的规则共同称为词法。后者叫做句法,研究句法的学科叫句法学。\n一、词法词法包括两部分:词的屈折变化和构词法。1)屈折变化:屈折变化指的是通过附加屈折语素(词尾)来表现语法关系。2)构词法:从构词法上来讲,词可分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合成词有可分为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n(1)单纯词:指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又称单语素词。(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根据组成词的语素的类别,又可分为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A.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按照一定的方式构成的词。B.由词根语素和词缀构成的词叫派生词\n二、句法1.什么是句法词组合成句的规则称为句法。2.句法的基本结构规则有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和联合结构五种。语句是有层次地灵活运用五种基本结构规则造出来的。1)主谓结构: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主语是陈述的对象或话题,谓语是对主语所作的陈述或对话题所作的说明。2)述宾结构:有的书上叫动宾结构,由“述语”和“宾语”两部分构成,述语一般表示行为动作,宾语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n3)述补结构:由述语和补语两部分构成,述语一般表示行为动作或形质状态,补语对述语进行补充说明,表示述语的程度、结果、趋向等。4)偏正结构: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构成,修饰语对中心语加以修饰或限制。分为“定语+名词”和“状语+谓词”两种,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5)联合结构:由两个或多个部分构成,各部分在语法上是平等的。有时候可用关联词语。\n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1.语法形式1)什么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语法规则的物质载体,是语法意义的表达形式。2)语法手段:对语法形式加以概括所形成的类型就叫语法手段。3)语法手段的类型:语法手段分为综合性手段和分析性手段两大类型。综合性手段体现在一个词的内部,由形态变化表现出来;分析性手段体现在词和词之间,由非形态变化表示。\n属于综合性手段的有外部附加、内部屈折、异根和重叠。属于分析性手段的有语序、虚词和语调。零形式是上面两种手段中用空位置作为形式的一种手段,兼有双重性质。A.外部附加:又叫外部屈折,指的是在词干上附加一定的虚语素,表示语法意义。这种附加的语素就是前面讲过的屈折语素,一般又叫做“词尾”。B.内部屈折:也叫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指的是变化词根的语音表达语法意义。变化的可以是元音,也可以是辅音,可以重音的位置,或者声调,甚至两种或几种变化的综合运用。\nC.异根:指用不同的词根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D.重叠:指的是用重复整个词或词的一部分来表示语法意义。E.语序:指的是用词在句子中排列顺序的不同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F.虚词:指的是用虚词来表示语法意义。G.语调:又叫句调,指的是句子的音高的变化模式。语调的不同有时也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nH.零形式:指的是不改变词形,直接用词的“原形”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零形式是通过与“有形式”(即改变形式)形成对立而表示语法意义的。2.语法意义1)什么是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所表达的意义。2)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概括类型。3)常见的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级、式等。\n语法范畴有如下共同特点:第一,有共同的意义领域。第二,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相互对立的、排斥的。第三,同一语法范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n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第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第二,二者又不是一一对应的。四、组合的层次性和递归性。1.组合的层次性组合的层次性指的是语法单位在相互组合时不是简单的线性排列,而是一层一层套合起来的2.组合的递归性就是语法的递归性,重复使用同一条规则以便生成无限的新语句和无限长(在理论上可能的)的句子。\n第三节聚合规则一、词类1.什么是词类: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句法功能分出来的类。2.常见的词类:语言里的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分别又可以分成一些具体的词类。\n3.划分词类的标准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主要依据句法功能标准。1)功能标准:A)什么是词的功能:指的是词的句法功能,既词在句子结构组合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包括组合能力和充当句子成份的能力,是词的语法特征的本质体现。词的组合能力就是一些词能和哪一些词相结合,不能跟哪些词相结合。充当句子成份的能力指的是一种更大范围内的分布能力。\n4.词类划分的相对性词类的划分是相对的。这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一个词可以同时具有几种词类的特点,这在汉语中表现最为突出。其次,不是某类词中的每一个词都具有该类词的全部特点。第三,某一类词中的有些词还会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是其他语言中的动词所不具备的。\n第四,词类的划分还有民族特点,每种语言虽然都有词类,但具体到不同的语言,其词类的种类、数量等,则具有不同的特点。\n二、形态形态是指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它也叫词形变化。三、语法范畴形态和语法范畴不但和聚合规则有关,也和组合规则有关。\n第四节变换一、变换和句型1.什么是变换:变换又叫句式变换,指的是通过对某些句法成分进行删除、添加、替换或移位,对语法格式(句式)进行有规则的变化。变换分析能够超越一个句式的范围,揭示有关句式之间的关系,并且对揭示句发同义和句分多义有重要的作用。\n2.变换分析所遵循的原则1)一定要形成一个变换矩阵——原句式矩阵+变换式矩阵。2)各个原句式之间在语义关系上必须一致。3)变换式与原句式之间,其同现的共现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必须相同。\n3.变换分析采用的手段:变换分析主要采用移位、删除、添加、替换、复写等几种手段。4.变换和句型课本上讲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以及肯定句和否定句、主动句和被动句之间的变换和变换规则。\n二、变换和句法同义1.什么是句法同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句法同义。2.变换和句法同义:作为一种句法手段,变换可以通过移位、添加、删除和替代等句法规则把语义结构相同的句式联系起来。处在同义关系中的若干格式,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互相变换\n三、变换和句法多义1.什么是句法多义:句法多义又叫句法歧义,指的是一个句法结构表示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2.变换和句法多义:通过变换,可以分化句法多义,并且可以分化层次分析法所无法分化的句法多义。\n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一、语言的分类1.世界语言概况:目前世界上的语言,据统计有五千多种,经过研究的只有大约有五百多种。使用人口超过一百万的语言只有140种,其中使用汉语的人最多,其次是英语,再次是俄语、西班牙语和印地语。\n2.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根据语言的语法结构特点,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四类。1)孤立语:又叫词根语。汉语属于这种语言类型。孤立语的特点主要是很少有词形(形态)变化,词序严格,用词序和虚词来作为主要的语法手段。\n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之一是利用词的屈折(包括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作为主要语法手段来表示词的语法意义。屈折语的词尾必须和词干结合在一块才有意义,脱离词干,词尾就不能独立存在。\n3)粘着语:粘着语的特点是没有内部屈折,每一个附加成分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一种语法意义也由一种附加成分来表示,词根和附加成分之间的关系不紧密。4)复综语,又称多式综合语、合体语、编插语。它的特点是:一个词往往就是一个句子,而这个词又是由各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北美的印地安语多属于复综语。\n根据语法结构,只能对语言进行大致的分类。事实上,没有一种语言纯粹属于某种语言类型,而没有其他类型的特点。3.语言的谱系分类:按照亲属关系对语言进行的分类,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语系,语系下面再分语支。一般来讲,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九大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和南亚语系。\n二、语言结构不能分优劣不同结构类型的语言没有优劣只分,他们都能够满足说这种语言的人的交际的需要。三、语言的普遍特征。1.语言的结构特征2.语法结构的普遍特征\n思考练习题:1、词的组合有哪几种基本类型?2、词的组合有哪两个特点?3、怎样划分词类?4、什么是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哪些?5、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有哪些?举例说明。6、按照语法结构类型,可把世界上的语言大体分哪几类?各类有什么特点?\n第五章词义【教学目的】认识词汇的构成和词义的特点;掌握词义的聚合与组合;词语在思想表达中的灵活运用。\n第一节词汇和词义一、词汇及其构成1.什么是词汇:词汇就是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这就是说,词汇指的不是单个的词,而是一种语言的全部词和语。一般来讲,词汇指的是一种语言或方言里全部词语的总和。2.词和词汇的关系:词汇和词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只有一个词汇,可以有几十万个词。\n3.词汇的构成:根据词汇体系中词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一般将词汇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种。1)基本词汇A.什么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词汇中最主要、最稳定的部分,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B.基本词汇中的词有以下三个特点:(1)全民常用性。基本词汇中的词都是一个语言社团里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际中经常地、普遍地使用着的词,其使用范围非常广泛。\n(2)稳固性。基本词汇中的词是大多是自古就有的,历史悠久,人们世世代代都在使用,不容易发生变化。(3)构词能力强,是构成新词的基础。基本词汇大多由一个词根构成,所表示的词义在语言的语义系统中一般都是重要的、核心的,因此这些词根容易成为构造新词的基干。\nC.基本词汇包含的词有以下重要类型:(1)表示自然现象和常见事物的词。(2)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3)表示亲属关系的词。(4)表示人体器官的词。(5)表示方位和时令的词。(6)表示数目的词。(7)表示常见动作行为的词。(8)表示常见性状的词。\n2)一般词汇A.什么是一般词汇: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B.一般词汇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容易发生变化;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会在一般词汇中得到的反映。\nC一般词汇的类型:(1)新词(或新用法)。(2)古词。(3)外来词。(4)行业用词。(5)科技术语。(6)方言俚语词。(7)除以上六种词以外的非常用词。\n二、词的词汇意义1.什么是词的词汇意义:简称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和反映,包括词的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词的理性意义指的是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度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词的附加意义,又叫色彩意义,是人的主观倾向附加在词的理性意义上的认识。词的色彩意义可分为感情色彩、风格色彩、形象色彩、联想色彩和文化色彩。\n感情色彩来自于人们对于词的对象的主观评价,包括褒贬色彩和态度色彩。理性意义是词义的核心和基础,附加意义是词义的边缘。\n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的概括性表现为词义的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1、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一般性。概括,就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它是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给以一个名称,使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词义的一般性,指的是,在概括词义的过程中,人们所着眼的是一类事物内部所具有的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特征,而把具体的一个一个的事物所具有的特殊性和个性忽略掉了。\n2、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模糊性。所谓词义的模糊性是指,通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n3、词义的概括性还表现为词义对于具体语言社团的全体成员具有全民性。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则是这种概括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n第二节词义的聚合一、单义词和多义词1.单义词:单义词是只有一个意义的词。2.多义词:多义词与单义词相对,指的是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n3.本义与派生义、中心义(基本义)与非基本义本义: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派生义: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派生意义。中心义:多义词的几个义项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意义。又叫基本义。非基本义:多义词中除了基本义之外的其他意义。\n本义和派生义是历时的关系,而基本义和非基本义指的是一个多义词几个义项间的共时共时关系。5.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词义的派生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6.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多义词一个词具有多个意义,是词义聚合的一种方式;同音词是读音相同的几个词,与词义的聚合无关。同音词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同音同形词,一种是同音异形词。\n二、同义词:1.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指的是意义相同或相近一组词。2.同义词又分为两类:等义词和近义词。(1)等义词指的是意义完全相同的词。(2)近义词,指的是意义基本相同的词。它们的理性意义或附加意义不完全相同。\n三、反义词。1.什么是反义词:反义词指的是意义相反一组词。2.反义词分成绝对反义词、相对反义词和反向反义词三类。(1)相对反义词,又叫等级反义词。(2)绝对反义词,又叫互补反义词。绝对反义词所反映的对立属于非此即彼的性质。(3)反向反义词:表现两个实体之间的一种反向关系。\n第三节词义的组合一、词语的搭配词语的搭配除了要符合语法外,还有语义上的要求,主要有四点:1.词与词的组合在词义上要有现实的根据。2.词义组合的条件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3.要符合社会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4.要考虑到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二、词义与语境三、“言不尽意”和“言内意外”\n思考练习题:1、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各具有哪些特点?2、词义有哪几个重要的特性?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3、词义的模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既然词义具有模糊性,我们为什么又能利用它来表达思想感情达到交际的目的呢?4、举例说明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区别。5、词义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6、举例解释下列术语:理性意义、本义、派生义、中心意义。\n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教学目的】认识文字的性质和作用;了解文字的起源、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文字改革的原因与基本方向;认识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n第一节文字和语言一、文字及其作用1.什么是文字:“文字”一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一个一个的字,另一个是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体系。我们所讲的文字,指的是后一种意思。它是人类交际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2.文字的作用:文字的作用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考虑:一个是文字对于语言的作用,一个是文字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1)文字对于语言的作用。首先,文字克服有声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之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这样,语言能够随着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大而不断发展其社会交际功能。其次,在文字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语言进行书面加工并建立比较稳定的规范,从而使标准语的形成成为可能。\n第三,随着文字发明,逐步出现了书面语和口语对立,这为语体的分化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四,不同类型的文字系统与口头语言系统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部分有不同的对应关系,这样,对这些结构部分以及整个语言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2)文字的出现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文字满足了日益纷繁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包括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中法律条令的制定和颁布,以及生产和分配流通领域中的经营管理和书信往来等。\n其次,有为重要的是,文字是人们的经验知识得以记录、保存、积累、整理,并传之后世、布于异地。这样,人们才可以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加快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出灿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因此,在人类文化的演进过程中,语言的出现是第一个里程碑,它使非洲猿人取得了人类祖先的地位。而文字则是第二个里程碑,它使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或者说从史前时期进入有史时期。文明时期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所占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在这个时期内,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远远不是漫长的史前时期所能比拟的。第三,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文字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为现代社会中通过文字掌握科学文化的人越来越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提供了广播、电视、录音、网络检索等克服语言时空局限的手段,但是它们并不能取代文字。\n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文字和(下面简称语言)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文字和语言是有联系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其次,语言和文字并不是一回事,用什么样的形体去记录什么样的语言,其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n(1)从起源上讲,语言是随着人类、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而文字则是在原始社会的末期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才开始创立。根据考古发掘和古人类学的研究,语言距今已有成百万年的的历史,而最早出现的称系统的文字,距今不过五六千年。(2)在历史发展上,文字虽然记录有声语言,是有声语言的派生物,必须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但是,文字的书面形式比有声语言的语音形式固定,并受其书面符号系统的制约,因此,文字的发展往往落后于有声语言。\n(3)在存在形式上,语言以语音为物质材料,文字则以书面符号为物质材料。(4)就掌握的情况来说,人们掌握有声语言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而文字则不同,至今世界上多数语言还没有文字,在有文字的语言社团里,也不是人人都掌握了文字。(5)就使用的情况来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方式,而文字则是有声语言交际功能的延伸和补充,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n三、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拼音文字的特点是,可以通过字母的拼写反映语言中符号的语音面貌,即通过字母和字母拼写规则了解读音。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有几点特别的地方:1、汉字尽管每一个字都有一个明确的读音,但从字形上一般不能判定一个字的具体读音,有些字只是可以通过声旁确定音类或大致的读音。\n2、汉字往往可以通过字形确定义类。字形中可以确定义类的部分被称为形旁。不要因为有些汉字可以通过字形断定义类而认为汉字可以独立于汉语而称为一种独立的交际工具。汉字和其他拼音文字一样,每个汉字必须有确定的读音,并通过这种读音确定是语言中的哪一个语素或词,其字义才能确定下来。\n3、拼音文字是按照字母的拼写阅读,用字母拼写起来的字的读音原则上要和语素或词的实际读音一致,拼音文字原则上要求一个字母一个读音,所以由字母拼写成的字的读音和语言中语素或词的实际读音距离比较近,如果实际语言中的语音变了,拼音字母和拼写规则也要跟着变。比如一个字母如果在语音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读音,就要求把这个字母所体现的不同读音用不同字母来表示。\n如果几个字母的读音都变得相同了,也要求把这几个字母所体现的读音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古代的拉丁语发展到现代的法语、意大利于、西班牙语等语言,这些语言的读音和古代的拉丁语的读音有了跟大的差异,记录拉丁语的拉丁文字母和拼写规则也随之发生改变,以适应新的读音,因此形成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的字母系统和拼写规则。要学习古典拉丁语,只知道现代法文或意大利文字母的读音和拼写规则是没有用处的,必须直接学习拉丁文,学习拉丁文的字母读音和拼写规则。\n但是即使了解了古代拉丁文的字母读音和拼写规则,认识了拉丁语的读音,并不等于知了由这些字母和规则构成的字的意义,还必须专门学习词汇才能知道字的意义,即必须通过词汇的学习,弄清一个字和哪些不同的语素或词相联系。汉字在这方面有所不同,汉字的字形和汉语的读音不是直接联系的,或者说不能从汉字的字形中严格地确定一个字的读音,所以读音尽管变化了,字形可以不变。这种读音改变而字形不变可以从古今差异和方言差异两个方面去理解。\n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角度看,现代汉语尽管读音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记录语素或词的方块汉字并没有变,只是在字体上经历了篆书、隶书、楷书的过程。所以现代人尽管不懂古代汉语的读音,通过汉字仍然能了解古文大致的意义。从方言的差异看,尽管方言之间在语音上有了很大的区别,但汉字基本没有变化,所以同一个汉字,各地人尽管读音不一样,但都知道它所代表的是汉语中的哪一个语素或哪一个词。\n尽管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比一般拼音文字的关系特殊,但并不违背文字和语言的根本关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不要以为汉字可以独立于汉语就能够"看"的符号系统。汉字之所以能够“看懂”,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每个汉字和汉语中的语素或词有直接的联系,汉字的排列顺序和汉语中语素或词的排列顺序一一对应。\n第二节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一、文字的起源1.文字发明以前,人类的记事方式主要有两种:实物和图画。比较常用的实物记事的方法是结绳。另一种有类似功能的方法是在泥块、树皮、岩石上划杠记事。图画文字还不是真正的文字系统,因为,它记录的并不是语言的读音、词语或句子,而只是笼统地记录思想的内容。语言要素及其关系得不到精确的表达。同时,图画文字还没有一套固定的书写符号。因此,图画文字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字。\n与帮助记忆的实物相比,图画文字毕竟具有较多的文字特性。这不仅在于它已是一种书面表达形式,而且在于它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符号性,所表达的内容具有明显的“约定俗成”的社会性。更重要的是,现存的许多文字系统几乎都是从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因此,可以把图画文字视为文字萌芽阶段或原始类型,称之为原始文字。二、文字的发展从造字的方法考察,文字发展经历了表意、表音、表意兼表音(意音)三个阶段。从文字的体系看,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萌芽阶段)、意音、表音三个阶段。下面结合造字的方法来看文字体系的发展过程。\n第一个阶段是由记事图画直接发展出来的象形的表意字,可以分成象形字和会意字两种情况。象形字是用和事物相似的图画来指称与该事物相关的语素或词。会意字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图画或指示符号来表达某个词,比如“休”,用“人”和“木”两个象形符号加在一起表示人靠在树旁。\n第二个阶段是表音字的出现。由象形字和会意字构成的表意字尽管可以通过形体知道它所表示的意义。表意字必须和语言中的语素、词等对应,有明确的读音,才能真正表达语言中的单位。 这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一步。当人们认识到字形和语音之间的联系后,就可以借用同一个同音的表意字来记录语言中的另一个同音词,比如用“之”(去)来记录表示偏正关系的虚词“之”。这就出现了单纯的表音字,中国传统文字学把这样的表音字称为假借字。\n假借字都是由早期的表意字转变过来的,如古埃及的圣书文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楔形字)、中美洲的马亚文和中国古代的汉字、中国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文和中国西南地区彝族的彝文,都能证明这一点。单纯的表音字或假借字的出现表明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字可以通过声音直接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或词,不必依赖表意。 于是人们还可以在表意字的旁边加上另一个字,这个字只表示读音,也就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一个字是表意的,另一个字是以假借的方式来表音的,这样就可以造出更多的字。中国传统文字学把这样的意音文字叫作形声字。\n文字发展到这一步,形成了3种不同类型的字形:A,表意字。可以通过形体大致知道所表示的意义。B,单纯表音字。直接借用现成的表意字的读音记录语素或词,不可以通过字形推断意义。C,形声字。字形中有一部分是表示义类的,可以通过形体推断义类,另一部分是表音的,不可以通过字形推断义类。表意字、单纯表音字、形声字这3种不同类型的字形共同构成了意音文字,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而又能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都是意音文字,如古埃及的圣书文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中美洲的马亚文和中国古代的汉字都是这种类型的文字。\n表意文字是古代意音文字的基础。但只靠表意字不可能完整而全面地记录语言,因为很多抽象的词和虚词是不可能通过表意字来记录的,表音字的出现以及由表音字和表意字的结合而形成的意音字解决了这个困难。 因此,在表意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表音字是文字能够完整而全面地记录语言的关键一步,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进展。文字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阶段就是完全表音化。语言中的音位是有限的,一般只有几十个。由音位组合而成的音节,为数也有一定的限制。如果能用适当的形体只记录语言中的音,就可以大大简化文字体系。这就是表音文字。\n音素文字既包含表示辅音音素的字母,也包含表示元音音素的字母,因此是一种全面的拼音文字。由于音素文字的字母一般只表是“辨义”的音位,而不表示语流中出现的音位变体,因此又称“音位文字”。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字造字方式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记事图画→表意字→纯表音字→意音字文字体系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记事图画→意音文字体系→纯表音文字体系(音节文字体系、辅音文字体系、音素文字体系)\n从表意字到纯表音字大体有两条发展途径:一是个字谜原则,另一个是头音原则。字谜原则指的就是汉字中称为同音假借的方法。\n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的本质区别在于记录语言的方式有差异。拼音文字只通过字母记录一个语言的音节或音位。不同的语素或词,只要读音相同,字形大都相同。意音文字也必须记录语言的语音,不过意音文字除了记录语音,还要通过象形和会意等表意方式把不同的语素或词区别开来。\n三、文字的改进和改革1.文字的改进文字的改进是指在不改变文字体系的情况下对文字系统进行改进。文字有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两种体系。由于语音的变化,有些拼音文字字母不完全能够反映实际读音,需要局部改进拼写方法,这是属于文字的改进。汉字的简化也是属于文字的改进。2.文字改革通常是指将文字从一种文字体系改变成另一种文字体系。把汉字改变成拼音文字就是文字改革。\n从目前的条件来说汉字体系还不可能实现拼音化?原因:(1)汉字有区别同音语素或同音词的功能。(2)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具有更强的超空间的功能,或者说超方言功能。(3)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具有更强的超时间性。(4)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优秀的文化历史传统都是通过汉字记载下来的,如果废弃汉字,就会中断历史文化传统。\n第三节书面语一、口语和书面语1.什么是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2.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文字是记录书面语的工具,是体现书面语的一种物质形式。书面语和文字虽然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文字本身不是书面语,书面语也不是文字。\n3.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和区别:(1)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2)口语和书面语有各自的特点:A.口语除了组词造句之外,还可以利用语速、语调、身势和说话时的环境。因此,口语用此范围比较窄,句子比较短,结构较复杂。书面语中难以利用口语中的各种伴随音素,只能用别的办法来弥补:扩大用词范围,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B.口语中可以重复、脱节、颠倒、补说、更正等,而书面语中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它要讲究篇章结构和连贯照应等。\n4.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的特点对汉语书面语的影响。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使得汉语中口语和书面语呈现出了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首先,汉语中在书面语中可以古代的句式和词语用法,口语中早已不用的就词语在书面语中可以通行无阻。这样,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的一致性就比较弱。而在以拼音文字为书写工具的语言中,书面语和口语的分野比较分明。因为,其文字的拼写要反映当代的读音,书面语不容易直接引用古代的说法。其次,在汉语中,汉字不与统一的读音相联系,不容易把共同语的读音形式推广到方言区。\n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及其改革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上应该和口语一致。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也会产生书面语和口语脱节的现象。\n书面语与口语脱节的原因:(1)人们只能听到同时代的人讲话,难以听到早一时期的人讲话。这样就促进了口语的演变。而书面语则不同,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同时代的书面语,也能看到早一时期的书面语,因此,口语中已经消失的词语和句式,往往在书面语中可以继续保留。(2)宗教经典、法律条文的权威性让人不敢轻易改动其中的字句,文、史、哲名著也起着类似的作用。因此,在书面语的保守力量比较强的条件下,容易造成书面语和口语的脱节。2.汉语文言与白话的差异的原因。3.“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和汉语书面语的改革。\n思考练习题:1、文字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2、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如何?3、简述文字的产生与发展。4、造成言文脱节的原因是什么?5、我们怎样看待汉字改革问题?\n第七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学目的】认识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语言;了解语言发展的特点;认识语言的分化与统一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以及这种发展与语言规范的关系。\n第一节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语言是人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这种属性决定了语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要有新的词汇来反映这些新出现的事物和概念,这就促进了词汇的发展。其次,随着人类思维的不断细致复杂,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从而,语法格式也不断丰富,语言结构日趋严密。\n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交往和接触不断增加,语言必定会受到种种影响。\n二、语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与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促进语言发展的外部条件,但是,语言如何发展,那是由语言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其内部诸要素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处于一种暂时的相对平衡状态。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打破了这种平衡,那么,语言系统就要调节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直到达到新的平衡。\n语言的语音、词义、语法各个系统的内部诸要素之间已经这些系统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往往期中一个要素或系统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会系统发生一连串的变化。\n三、语言发展的特点语言发展的原因既有语言外部的(包括社会的、生理的和心理的),也有语言内部的。语言的发展呈现出渐变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这也是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1、语言发展的渐变性。2、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n第二节语言的分化一、语言分化及其原因1、什么叫语言分化:一种语言内部分成几种不同的方言,或者这些方言进而分成几种不同的语言,这种现象,叫做语言分化。2、语言分化的原因: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的,也就是说,社会的分化是语言分化的原因。社会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导致社会内部分隔甚至分裂。分隔开来的各部分之间的交际减少甚至消失,而各个部分之间的交往要相对频繁,这样,它们在语言使用上会出现出现各自不同的特点,彼此变得不同,久而久之,同一种语言就会分化成不同的方言。如果社会分裂成不同的社会,同一种语言就可能分化成不同的语言。\n3、语言分化的表现: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二、社会方言1、什么是社会方言:同一地区居住的居民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阶级、原居住地等的社会因素的不同而出现的小言语社团语言差异。2、社会方言的表现方式:不同的年龄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言语社团,形成自己的社会方言。不同的阶级、阶层,不同的行业、职业、不同的性别都可以形成不同的社会方言。\n3、社会方言的特点:社会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自己的特点,但是,最引人注目的是词汇上的特点。\n三、地域方言1、什么是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同一个民族语言里的地域分支,在确定方言身分的时候,要同时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统一的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差异。2、汉语方言的划分:一般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又叫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方言下面可以在细分为次方言、土语。3、汉语方言研究的意义:(1)有助于推广普通话(2)有助于外地人掌握方言(3)有助于汉语史的研究\n4、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区别(1)地域方言有不同于其他地域方言及标准语的、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2)在发展趋势方面,地域方言又可能发展为亲属语言,而社会方言则不可能。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1.什么是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个独立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地域方言如果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从而形成亲属语言。\n2.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又叫发生学上的分类。按照亲属关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分为九大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和南亚语系。语系下面再分成语族、语支、语群等。3.我国境内的语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马来—玻利尼西亚和印欧等语系,此外还有一些系属不明的语言。\n第三节语言的统一一、语言的统一1.什么是语言的统一:几种方言统一成共同语叫语言的统一。2.语言统一的条件:语言统一的基础条件是社会的统一。只有统一的社会才有可能出现统一的语言。社会的统一是语言统一的前提。3.语言统一的过程:语言的统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中存在着几个次方言统一为大方言、再由几个大方言统一成共同语的不同阶段。4.汉语的语言统一的情况。\n二、共同语1.什么是共同语: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共同语。2.共同语的形成:共同语是语言统一的结果。但是,共同语并不是各种方言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某一个地域方言为基础上,吸收其他方言的某些成分形成的。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决定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汉语的共同语是普通话,其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个民族之间也需要交际的共同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n三、共同语的规范1.语言的规范化:语言的规范化就是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某一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的标准。2.语言规范化应注意的问题:(1)规范化要遵循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要尊重“约定俗成”原则。(2)规范化的标准要随着语言的发展不断地进行调整。\n思考练习题:1、语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语言发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3、什么叫社会方言?什么叫地域方言?为什么会产生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4、什么叫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5、按照语言的谱系分类,世界上大多数语言可以归入哪几大语系?我国境内的语言分属于哪些语系?6、共同语形成的社会基础是什么?请举例说明。\n第八章语言的接触【教学目的】认识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及其原因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式。\n第一节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一、借词1.什么是借词借词也叫外来词,是音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借词不仅引入了新的外来概念,而且还引入了外语的音义结合关系。2.借词与意译词和仿译词的区别意译词指只引入新的外来概念,但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构成新词来表达它。有的意译词构词所用的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与意译词所源自的外语完全没有关系。\n还有一类意译词叫做“仿译词”。它的特点是构词所用的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分别与所源自的外语词有对应关系。因此,仿译词是借入词的内部形式而不借入词的外部形式的外来概念词,它是意译词的一个特类。一般意译词既不借入词的内部形式也不借入词的外部形式,只借入外来概念。借词则是只借入词的外部形式的外来概念的词。\n3.汉语中几类特殊的借词(1)古代借自其他民族的词语,因使用年代久远,人们已经察觉不到它们是借词了。(2)音译加意译词。(3)来自日语的借词: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先为汉语中的词,被借到日语中,后来这些词被用来表达新事物、新思想(旧的形式,新的思想),又被借回到汉语中来。另一种是日语用汉字作为材料为表达新思想、新事物而构成的新词(新的形式,新的思想)。\n4.借词研究的重要性:(1)对研究民族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2)在语言历史的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语音及结构规则的借用借词虽然音和义都是借自外语,但是,语音和语法都要符合本族语言。但是,如果词语借用的数量很大,它们的语音、语法特点也可能渗入到借入的语言系统中,从而出现语音以及结构规则的借用。\n第二节语言的融合一、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1.什么是语言的融合:语言的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发生的不同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一条重要途径。2.语言融合的作用:在巩固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人民往来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n二、语言融合的原因1.融合的主观条件:各民族之间经济流通的需要和文化学习的要求。2.融合的客观条件:发生语言融合的客要条件是这些不同民族必须在同一地区较长时期杂居生活。3.语言融合的结果:经济文化地位高的一方排挤替代经济文化地位低的一方,政治地位的高低并不起决定作用,这是由交际的需求决定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一种语言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n三、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融合的方式分为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自愿融合又称合作方式;被迫融合,又叫斗争方式。四、融合的过程语言融合必定经过较长时期的双语阶段,即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当不同民族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区,交际的需要必然会使他们各自学习对方的语言,许多人成为双语者。经过长期并存的双语,各自的使用范围会逐渐此长彼消,经济、文化发达一方的语言使用场合逐渐增多,而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一方的使用场合逐渐萎缩,到只在家庭中使用,再到无人使用而消亡。\n双语现象形成后,存在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某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二是: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就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不会导致语言的融合。五、语言统一和语言融合之间的关系比较语言统一:方言—→民族共同语以某一方言为基础语言融合:不同语言—→或者被征服者语言或者胜利者语言\n第三节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如前所述,不同语言密切接触的结果一般是经济文化地位相对较高的一种语言经过双语共存而逐渐替代经济文化地位相对较低的语言(即“语言融合”),但在有些社会条件下也会产生语言混合,甚至出现混合语。 目前研究较充分的语言混合是在殖民条件下产生的洋泾浜和克里奥耳语,后者已是混合语。 一、“洋泾浜”1.什么是“洋泾浜”,又译“皮钦语”、“皮琴语”,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这种语言是当地人和外来殖民者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根据中国人发business这个词的讹音,国外语言学界给这种语言起名叫“Pidgin”。\n洋泾浜”一词来源于汉语。“洋泾浜”是上海外滩的一段,位于一条叫洋泾浜的河流和黄浦江的汇合处。来自外国的商人和当地的平民接触,就用支离破碎的外语通话。因此,“洋泾浜”就被人们用来指那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外语,尤其是英语。这种语言现象在世界上很多通商口岸都存在,包括60多种以英语为基础的洋泾浜语。\n2.各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1)词汇量很小,其中绝大多数取自外语,极少数取自当地词汇。(2)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大幅改造,音位数量少,但每一个音位有多个变体。(3)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带有本地语法的痕迹。(4)只用这少量的外语词汇和极其简单的语法规则,许多事物只能用迂回的比喻描画方式、用词组甚至句子来表达。洋泾浜使用场合有限,不作为母语传授给下一代。一旦社会环境改变,就会自动消失。所以一般不被看作正式的语言,还算不上“混合语”。\n二、混合语克里奥耳语(Créole,混血儿的意思)最初的语言形态与洋泾浜完全相同(基本取自殖民者语言的数量很小的词汇和经大幅改造的音系、极简单的语法),两者的区别在于克里奥耳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已成为某个语言社团唯一的交际语。\n克里奥耳语的产生:(参考教材216-217页)。克里奥耳语最初的语言形态与洋泾浜相同,但日后的发展完全不同。克里奥耳语作为母语传递,成为一个社会唯一的交际语,它就开始逐步扩大词汇,严密语法,迅速发展丰富起来。洋泾浜和克里奥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语言接触。\n三、国际辅助语1.什么是国际辅助语:随着世界各族人民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自然地产生一种理想,希望有一种国际辅助语能够成为世界各族人们共同语,全世界的人们都使用这种语言,从而不存在阻碍人们交际的语言障碍。目前比较成功的是世界语(Esperanto)。它是荷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2.世界语的特点: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一部分取自日耳曼族语言和希腊语;语法规则十六条,没有例外;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一母一音,多音节词的重音一律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3.世界语的局限性在于:它的国际性其实只限于印欧语系,对其他地区的人来说,仍然是一种陌生的不易掌握的工具;它只是人造的国际辅助语,无法代替自然语言,不可能成为世界共同语\n思考练习题:1、语言融合的原因是什么?2、双语现象是否一定导致语言的融合?为什么?3、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一个语言成为胜利者取决于什么条件?4、举例说明语言融合的过程。5、什么叫“洋泾浜”什么叫混合语?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n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教学目的】了解语音、语法、词汇和词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n第一节语音的发展一、语音发展的线索研究语音发展的凭借主要有两个:一是方言和亲属语言,一是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语音演变的规律性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变化有一定的条件限制;(2)时间性;(3)地区性。从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方言或亲属语言,虽然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使各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音呈现出种种差异,但是语音的发展有严整的规律性,这就使得差异之中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语言的亲属关系就是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来确定的。方言之间或亲属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为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n1、方言差异的比较;2、亲属语言的比较;3、古今诗韵的区别;4、不同时期的借词的语音考订;\n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汉语浊音清化的规律(1)浊擦音与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2)浊塞音和浊擦音a.平声:与相应的送气清音合并b.仄声:与相应的不送气清音合并聚合群中的音位的一个演变过程一般只涉及其中一个区别特征的变化,不会同时影响该音位的其他区别特征。\n2.齐撮前舌根音与舌尖前音向舌面前音演变的规律。3.音变规律的特点。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1、什么是“语音对应关系”?语音对应关系是指不同语言或方言在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系列语言成分间有语音上的对应。\n2、语音对应关系的作用?(1)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也可以通过找出几种有同源亲属关系的外语之间的关系,在已掌握的一种外语的基础上更快地掌握其他亲属语言。(2)确定亲属语言的依据(3)在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的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许多问题,如汉字键盘拼音输入的模糊输入、语音输入、语音识别、人机对话等,也必须建立在方言语音对应规律的基础上。3、什么是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是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关系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n第二节语法的发展一、组合规则的发展1、由于古英语有较多的表示格关系的手段,因此,词序比较自由。2、古代汉语中的基本词序是V+O,但是也有一些例外。3、汉语“正偏”到“偏正”的演变\n二、聚合规则的发展聚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1.英语形态的改变和语法范畴的变化在古英语中,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复数”三种数、主格、所有格、与格、宾格四种格,这样一个人称代词就有12种不同的形态变化。\n到了现代英语,代词只有单数和复数,格只有三个格:“主格”“宾格”“所有格”。古英语中名词还有阴性、阳性和中性的区别。现代英语中,名词已经没有了“性”这一语法范畴。\n2.汉语聚合规则的发展汉语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量词的出现,二是出现了构词词缀,三是出现了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n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语法的演变往往是新格式类比推广的过程,所以称做“类推”。类推在语法演变中的重要作用。语法类推变化的特点是:(1)语法类推是一种模式类比推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说话人是有意识地将新的模式类推到更多的语词或句子上去的。(2)语法类推演变中符合该语法变化条件的词或句子是有的先变、有的后变、逐次推进的,而不是要变一起变。(3)在语法类推演变中变化的语词大多经过一个新旧模式共存的阶段。(4)语法类推演变往往留有推不平的山头。\n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发展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1.新词的产生:新词的产生与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思想有联系。2.旧词的消亡:(1)旧事物的消失是旧词消亡的一个原因。(2)词汇系统的变动、认识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是旧词消亡。词汇系统变动的原因,一个是人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二是语言交际功能的经济、简易、明确的要求。\n二、词语的替换1.词语的替换指的是只改变某类现实现象、概念、思想等的名称,而这种现象、概念、思想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2.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1)社会因素:例如封建社会的避讳、社会制度的更替、社会生活的剧变等。(2)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3。词语的替换有时在短时期内完成,有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期。\n三、词义的演变1.词义演变的原因:原因很复杂,但总的来说有三个:现实现象的变化、人们认识的发展、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2.词义的引申有时会引起词的分化。3.词义的增加和词义的吞并。在一些复合词或词组中,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会吞并其他词的意义,成为语言单位的意义。4.词义演变的结果: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n思考练习题:1、举例说明语音演变的规律性。2、语音演变的规律性有什么显著特点?3、什么是语音的对应关系?它是怎样产生的?4、语法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什么是语法发展中的类推现象?6、词汇的发展有哪些方面?7、词义演变的主要原因和结果是什么?\n参考书目以及相关资料: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2、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3、计道宏《语言学教程自学纲要》4、张绍麒《语言学概论教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