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习题库)-考研1号网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习题库)-考研1号网

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第1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学习重点、难点]市场经济,以其独特的运行规律,显示了其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的巨大优势,与其他资源配置方式相比,市场机制是最具经济效率的。然而,市场也并不是万能的,市场的固有缺陷即市场失灵的存在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但是,政府干预经济又不可避免地出现政府失灵。因此,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热点,也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首要课题。通过本章学习,要重点掌握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准则,掌握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和原因,理解在市场经济发展不同时期政府发挥作用的限度和范围。本章的难点在于运用边际分析方法给出经济效率的实现条件、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方面的内容,因为这些涉及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学时分配]学时1经济效率及其实现学时2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学时3政府的经济职能与政府失灵学时4市场经济中政府作用变迁的历史轨迹学时1经济效率及其实现一、判定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两个基本准则1.效率准则第一、什么是效率准则(又称帕累托效率准则)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境地,即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在没有其他人受损的情况下受益。这一资源配置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um)状态,或称为“帕累托有效”(Paretoefficient)从“帕累托最优”概念,经济学家又引申出了“帕累托更优”(Paretosuperior)或“帕累托改进”(Paretoimprovement)的概念。它是指改变资源配置之后与改变之前相比,同时符合下面的两个条件:①至少有一个人处境变好,②没有一个人处境变坏。帕累托效率准则提供了一种资源最优配置的理想状态。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帕累托效率状态不可能完全实现。第二,经济效率的实现条件边际分析方法:社会总成本(TotalSocialCost,TSC)指的是生产一定量的某产品所需要消耗的全部资源的价值。社会边际成本(MarginalSocialCost,MSC)指的是增加一单位的该种产品的产出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社会总收益(TotalSocialBenefit,TSB)指的是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某种产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一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收益(MarginalSocialBenefit,MSB)则是指人们每增加一个单位该产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产品的最佳产量的决定条件:当MSC=MSB,即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时,这种配置状态符合“帕累托效率”。即MSC=MSB时,生产该种产品带来的总的净收益(收益扣除成本)才实现了最大化,即TSB-TSC所得的总的净收益达到最大值。2.公平准则经济学家们给出了洛伦兹曲线(LorenzCurve)和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指标等分析工具。(如图)社会收入百分比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Y100%E80%•60%•40%••DA20%••B•O••••F•X20%40%60%80%100%家庭百分比图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如果总收入平均分配于所有家庭。那么,洛伦兹曲线即为对角线OE,称为绝对平等线。另一极端情况是,所有收入集中于唯一一个家庭,那么洛伦比曲线为折线OFE。一般说来,一国收入分配都介于两种极端之间。基尼系数:在图中,由绝对平等线OE和实际的洛伦兹曲线围成的面积(阴影部分)A与三角形OEF面积之比,被称之为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在O(绝对平等)到1(绝对不平等)之间变动,国际上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属于比较适度,0.4以上被认为是收入分配趋于绝对不平等状态。二、完全竞争市场与经济效率的实现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a.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所以每个人都只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b.产品是同质的。c.资源可以充分流动。d.买者和卖者可以享有完全和对称的信息。e.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f.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追求效用或利润最大化的合乎理性的经济人。g.经济利益的可分性与所有权的确定性。h.生产和消费都不存在外部效应。i.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形。2.完全竞争市场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从需求方面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与他的边际效用曲线是一致的,将若干单个消费者的需求量加总可得到市场需求线。从供给方面看,生产者对某种产品的供给曲线与他的边际成本曲线是一致的,而将若干单个生产者的供给量加总,即可得到市场供给曲线。当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时市场达到均衡。这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等于生产者所要求的价格,社会从某种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出这种产品所付出的边际成本,因此,满足了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通过供求双方的自发调节,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完全竞争市场成为人们判断经济效率是否可以实现的一个条件。学时2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一、市场失灵的表现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服务)是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抑或无法全部生产必须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如国防、司法、治安、公共照明等。公共产品消费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私人不愿提供公共产品,必须通过政府干预。2.垄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规模大的厂商往往具有比生产规模小的厂商更多的成本优势,从而击败对手垄断市场。垄断厂商会操纵价格,争取超额利润,打破市场均衡。3.外部效应指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社会或其他市场主体带来正的或负的影响,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费用或没有获得应得的报酬,而受影响者也没有因为受到损失而得到补偿,或者因为得到利益而付款。正的外部效应给他人带来利益,负的外部效应给他人强加了成本。正负外部效应都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和干预。4.市场的不完全如,保险市场、农业贷款、助学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住宅贷款等,需要政府的介入。5.信息不完全经济生活中会出现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竞争不充分,影响市场经济机制的运转效率。6.优值品、劣值品优值品(MeritGoods),如教育,劣值品(DismeritGoods),如香烟。优值品和劣值品不能完全靠市场来调节,需要政府进行引导或规制。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市场经济对经济失衡的自发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社会付出的代价过于高昂。于是,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成为政府的职责。8.分配问题在市场竞争实现效率的同时,也可能产生极大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要求政府进行干预和调控。二、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领域,也就是政府部门发挥作用的领域:1.提供公共产品。2.维护竞争。由政府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法令,以禁止垄断。3.矫正外部效应。4.通过政府参与某些经济活动如保险业、金融市场,改善市场不完全的状况。5提供经济信息。6.针对优值品、劣值品进行引导或规制。7.稳定经济。8.调节收入分配。学时3政府的经济职能与政府失灵一、政府的经济职能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至少拥有以下几方面的经济职能:1.提供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框架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提供市场经济运行的框架、建立市场经济秩序是政府一项最基本的经济职能。行使这一职能,必须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制度。2.进行微观经济管理政府的微观经济管理活动一般有:第一,政府直接参与生产活动。第二,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如价格管制、市场准入管制、环境管制等。第三,政府利用其国家信用在金融市场上弥补私人资本的不足,并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风险保险。第四,政府通过在市场上的购买活动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3.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推动宏观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措施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以达到“熨平”经济波动,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减少经济波动带来的损失等目的。4.调节收入分配,增进社会公平政府对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主要手段有:第一,转移支付;第二,市场干预;第三,税收。二、政府失灵政府在发挥经济职能时也存在一些内在的局限,政府也会出现失灵,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政策失效导致公共政策失灵的原因是:第一,公共决策程序和公共决策时限的限制。第二,信息的不完全。第三,公共决策往往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领导人强烈偏好的影响以及政治家或官员由于选举周期或任期限制带来的短期行为的影响。第四,政府对公共政策产生的后果往往不能准确预测。第五,政策执行上的偏差。2.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也可说成是官僚机构(bureaucracy)的低效率。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对公共产品评价的困难。第二,公共部门缺乏提高效率的动力。第三,监督信息不完备。3.政府部门的扩张冲动利益集团的存在、财政幻觉、官员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缺乏竞争压力等是导致政府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政府部门这种内在的扩张冲动,一方面导致政府开支增加,另一方面导致官僚机构庞大、效率降低。4.寻租行为利用游说、行贿、拉关系、走后门等各种合法或非法手段,获取租金的活动即是寻租行为。寻租行为并不创造新的价值,相反,会增加社会成本,导致社会福利损失,降低行政运转速度甚至危及政权稳定。单纯的市场机制或单纯的政府机制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两种机制相互配合,才有助于实现理想目标。学时4市场经济中政府作用变迁的历史轨迹市场机制自确立后,一直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政府的经济职能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范围大小、作用程度高低,存在着较大差异。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自由发展时期政府从干预经济到不干预经济1.重商主义与国家干预重商主义重视“金银”和“贸易出超”,主张国家干预。2.自由放任主义限制国家经济职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一书,否定了重商主义的干预理论和政策,代之以自由放任理论和政府不干预经济事务的政策。对于国家和政府的职能,斯密把它限定在“守夜人”的地位上。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新古典经济学,都强调政府不干预经济。二、凯恩斯主义时期的国家干预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西方经济理论发展的转折点。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以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通论》一书为标志,凯恩斯主义和后凯恩斯主义替代了新古典经济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主流。凯恩斯在《通论》一书中,建立了一个以国家干预为中心、以医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失业为目标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三、新自由主义时期政府干预的收缩1974~1975年爆发的新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被认为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恶果。“滞胀”现象的出现,动摇了凯恩斯主义和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主流地位,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随之兴起并发展起来。哈耶克的经济自由主义是最彻底的,他坚持“自由胜于一切”,认为市场经济是完善的,私人自由企业经济是最合理的。德国的弗莱堡学派提出了“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的有机结合,主张国家通过各种社会立法和社会政策在为企业创造一个相对平等的自由竞争环境的同时也能实现公平分配。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作用的重要性,主张采用控制货币数量的金融政策消除通货膨胀。供给学派的特点在于侧重供给的经济分析,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全面干预主张,认为政府应减少干预,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当代,各国政府的政策既不完全是国家干预主义的,也不完全是经济自由主义的,而是二者的折衷。[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什么?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3.政府有哪些经济职能?4.政府失灵的原因是什么?5.在当代,应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参考资料]1.[美]保罗·萨缪尔寿、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1999年,华夏出版社。2.樊勇明,《公共经济学》,2001年,复旦大学出版社。3.高培勇,《公共部门经济学》,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孙荣,《政府经济学》,2001年,复旦大学出版社。5.卫兴华,《市场功能民政府功能组合论》,1999年,经济科学出版社。6.郭小聪,《政府经济职能与宏观管理》,1999年,中山大学出版社。7.黄少军,何华权编著,《政府经济学》,1998年。中国经济出版社8.(英)安东尼.B.阿特金森(B.AnthonyAtkinson),(美)约瑟夫.E.斯蒂格里茨(JosephE.Stiglitz)著,《公共经济学》,1994年,上海三联书店9.(英)加雷斯·D·迈尔斯(GarethD.Myles)著,《公共经济学》,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戴文标编著,《公共经济学导论》,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章 公共产品[学习重点、难点]人们的需要按照满足的途径和手段不同可分为私人需要和公共需要。满足私人需要需消费私人产品,满足公共需要需消费公共产品。公共产品配置的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都表明,“帕累托效率”仍然是公共产品配置所追求的目标,其实现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考察。林达尔均衡的虚拟性表明公共经济部门必须采用征税的方式来弥补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税收实质上是私人部门为消费公共产品而支付的价格。通过本章学习,要重点把握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属性与区别,明确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及实现,掌握公共经济部门与私人经济部门的区别与特征,理解税收价格观对于加强税收征管的现实意义。本章难点在于对萨缪尔森关于公共产品配置一般均衡分析的模型的理解。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学时分配]学时1  公共产品的含义学时2  公共产品的配置与效率学时3  公共产品的价格:税收学时1  公共产品的含义一、需要类型的划分财政学的研究一般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私人需要和公共需要。所谓私人需要是指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而所谓公共需要则是指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二、私人产品1.私人产品的概念私人产品是指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的私人需要的产品。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私人产品是以家庭作为基本的生产单位来组织生产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产品则是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的,一般以企业作为基本的生产单位来组织生产。2.私人产品的属性(1)可分割性所谓可分割性是指私人产品通常都有一定的计量单位。(2)竞争性所谓竞争性是指某一个消费者消费了某一私人产品就排除了其他消费者消费该产品的可能,或者至少是影响其他消费者消费该产品的数量和质量。(3)排他性所谓排他性是指对私人产品来讲,可以将拒绝付款的人排除在消费范围之外。3.公共产品(1)公共产品的概念公共产品是指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2)公共产品的属性①不可分割性所谓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产品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向社会提供的,它没有一定的计量单位,通常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消费同样数量的公共产品。②非竞争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一个消费者消费公共产品并不影响其他的消费者消费的数量和质量。③非排他性所谓非排他性是指任何消费者都可以不付任何代价消费该产品,对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而言,其无法将拒绝付款者排除在消费范围之外,或者虽然可以排他,但由于排他成本过高以致在经济上不可行。4.混合产品(1)混合产品的概念: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属性的产品。(2)混合产品的性质既然混合产品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属性,那么根据其所具有的两种产品属性的不同组合状况,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①具有非竞争性的同时也具有排他性:如教育、影院、高速公路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②具有非排他性的同时也具有竞争性:如生活小区的健身设施、公有的森林、公海的渔业资源③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指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限度,该产品的消费是非竞争的和非排他的,但若超过一定的限度,则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   学时2  公共产品的配置与效率一、衡量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的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即资源配置的任何重新调整已经不可能在不减少一个人福利的情况下去增加另一个人的福利。对于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配置而言,帕累托效率实现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二、公共产品配置的理论分析1.公共产品配置的局部均衡分析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条件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不仅适用于私人产品,而且同样适用于公共产品。二者效率实现的区别是,对于私人产品,每个消费者通过消费不同的数量而得到相同的边际收益,并且等于生产的边际成本;对于公共产品,每个消费者消费相同的数量而得到的边际收益不同,所有消费者得到的边际收益的总和等于生产的边际成本。2.公共产品配置的一般均衡分析公共产品配置的一般均衡是指通过分析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资源配置如何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下实现帕累托效率。代表性模型是萨缪尔森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给出的。三、政府公共经济部门实现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的理论分析1.关于公共经济部门的基本认识(1)公共经济部门的含义一般认为,企业和家庭组成私人经济部门。而政府和提供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非盈利组织组成公共部门。(2)公共经济部门与私人经济部门边界的划分①所有权标准持这种标准的学者认为,一个社会中属于政府所有,并贯彻政府方针政策的经济实体(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的总和构成公共经济部门。②产品性质标准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单位和组织应划入公共经济部门,与之对应,向社会提供私人产品的单位、组织以及家庭部门应划入私人经济部门,而不管这一单位、组织是否由政府出资设立。(3)公共经济部门的特征①与私人部门的依存性整个社会的经济构成中,公共部门与私人经济部门是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者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②行为目标的公共性政府公共部门的行为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鲜明的公共性特征。③调节机制的计划性政府公共经济部门的整个资源配置过程都受政府计划的调节,具有鲜明的计划性特征。④考核标准的社会性政府公共经济部门行为的合理性,要从社会的、全局的角度来衡量。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2.公共经济部门实现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的三个层次 如果把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过程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1)在宏观层次上:公共经济部门要做到公共产品的供应总量合理。(2)在中观层次上:公共经济部门应保证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合理。(3)在微观层次上:政府公共经济部门各行政、事业、企业单位高效率地使用财政资金。这就需要根据公共产品提供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把公共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合理确定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政府或市场)。第二,按照公共产品的成本、效益是否容易量化,采用不同的生产方式。第三,按照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的大小,将其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公共产品,确定公共产品由谁来提供。学时3公共产品的价格:税收一、林达尔均衡及其虚拟性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从公共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的大小,来承担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则公共产品的供给就会达到有效率的水平。这在西方财政理论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林达尔均衡的实现需要:第一,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地表达自己从公共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的大小,不存在隐瞒行为;第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偏好,相互之间知道彼此从公共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从而不存在隐瞒偏好的可能。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解决公共产品生产的成本分担问题则会遇到困难。免费搭车的心理带有普遍性。所以,我们说林达尔均衡是虚拟的均衡,而非现实的均衡,它是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所得出的结论。二、税收是公众消费公共产品所支付的价格在现实中,公共经济部门通过税收来为公共产品的生产强制地筹集资金,然后通过资金在公共经济部门的再分配,就可以向社会提供不同种类的公共产品。税收是公共经济部门的收入,借助税收,公共经济部门解决了公共产品生产的成本弥补问题。税收是社会成员支付的,通过支付税收他们消费到了公共产品。三、税收价格观的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讲,征税人与纳税人作为税收主体都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政府作为征税人拥有课税权的同时,应履行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反过来,纳税人在尽依法纳税义务的同时,应拥有要求、监督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权利。每一个纳税人事实上会把自己因缴纳税收而遭受的损失与消费公共产品而得到的收益加以对比。回避税收动机的强弱取决于损失大于收益的差额。为了减少回避税收现象,加强税收征管队伍建设,提高税务征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采用现代化的征管手段,加大惩罚力度,是很有道理的,在实践上也取得一定效果,但这仅是解决回避税收问题的一个思路。政府如果能提供合适的公共产品,缩小纳税人损失与收益之间的差额,进而弱化回避税收的动机,也应该是防止收入流失的可行选择。我们要从政府义务的履行方面来寻找弱化回避税收动机的对策。第一,在思想上应充分认识税收形式的无偿与实质的有偿的辩证统一性。第二,应该把税收征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首先,进一步完善税制、公平税负。其次,税收部门应保证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再次,财政部门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最后,政府公共经济部门内各单位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财政资金都能最终转化为社会所需要的公共产品。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公共产品?其与私人产品相比有哪些不同属性?2、何谓公共产品配置的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3、何谓公共经济部门?其有哪些特征?4、如何划分公共经济部门和私人经济部门的边界?5、公共经济部门配置公共产品的效率如何实现?6、为什么说林达尔均衡具有虚拟性?7、税收价格观有何现实意义?[参考资料]1、王传纶、高培勇:《当代西方财政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2、左敏、朱德云、李森:《财政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胡庆康、杜莉:《现代公共财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蒋洪:《财政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5、(英)加雷斯·D·迈尔斯(GarethD.Myles)著:《公共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樊勇明、杜莉编著:《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7.(美)哈维·S·罗森著:《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年版8.高培勇、崔军编著:《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章外部效应[学习重点、难点]微观经济学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当外部效应存在时,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将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想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状态,除了市场机制以外,就需要政府组织的介入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政府和市场的联合纠正下实现外部效应的内在化。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外部效应的概念、分类和后果,掌握正、负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把握私人部门与政府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策略与措施。本章的难点在于通过图表来理解和掌握正、负外部效应是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学时分配]学时1什么是外部效应学时2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学时3纠正外部效应的策略学时1什么是外部效应外部效应(Externalities)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重要领域。一、外部效应的概念1.外部效应的含义:指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效益与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一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对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发生了影响,而且又未参与该项交易的任何决策时,即存在外部效应。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2.外部效应与公共产品的关系。联系:外部效应具有公共产品的特点,即同公共产品一样,外部效应产品具有消费时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外部效应产品与公共产品一样,也是市场失灵的一个例子。区别:公共产品强调的是成本与收益的非排他性,而外部效应强调的则是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公共产品问题的实质是如何使其供求合理化,而外部效应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使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内在化。二、外部效应的分类1.简单分类法(1)按照外部效应的承受者的不同,可区分为对消费的外部效应和对生产的外部效应。(2)按照外部效应的发起者的不同,可区分为生产活动的外部效应和消费活动的外部效应。(3)按照外部效应结果的不同,可区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外部正效应、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和负的外部效应(外部负效应、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或者是指某些产品的社会效益大于其使用价值的现象。负的外部效应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或者说是指某一产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生产者私人成本的现象。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造成的可以通过价格或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影响不是外部效应。2.复合分类法(1)消费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2)消费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3)消费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4)消费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5)生产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6)生产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7)生产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8)生产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三、外部效应的后果生产行为的外部不经济:如果个体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或者个体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收益,那么厂商与社会同时达到均衡。在个体生产行为存在外部不经济情况下,厂商个体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或者厂商个体边际收益大于社会边际收益,这时个体生产的最优量就会高于社会最优量,该产品的供给就存在着过度的现象。生产行为的外部正效应会造成某些商品的供给不足,消费行为的外部不经济会造成某些商品的消费过度,消费行为的外部经济会造成某些商品的消费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什么样的外部效应,它的存在必然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也不利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因此必须使外部性效应内在化。这就需要政府的财政干预。当外部经济造成供应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或减税的方法刺激生产;而对于外部不经济,政府则可以通过加税等办法,增加这些企业的成本使之降低产量。学时2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当外部效应存在时,私人的边际效益(MPB)和边际成本(MPC)将与社会的边际效益(MSB)和边际成本(MSC)发生差异。决定个人或厂商的经济选择的是私人边际效益和私人边际成本,个人或厂商会忽略外部效应。其决策使资源配置缺乏效率。一、负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生产该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本(MSC)。外部边际成本(MEC)表示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产量而给第三者带来的额外成本,是社会边际成本(MSC)的一部分,未反映在价格中。有三种情况: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1.外部边际成本不变。外部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按照不变的比率增加。2.外部边际成本递增。外部总成本将随产量的增加而按照一个递增的比率而增加。3.外部边际成本递减。对于负的外部效应来讲,该种情况可能性不大。负的外部效应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假定需求曲线即私人边际效益曲线(MPB)所代表的也就是物品的社会边际效益(MSB),即MPB=MSB。而供给曲线代表的边际成本仅是私人边际成本(MPC),未计入外部边际成本(MEC)。外部边际成本显然未被生产者加以考虑。社会边际成本MSC=MPC+MEC,在负的外部效应存在的条件下,某一种物品的私人边际成本比其社会边际成本要小。如果MEC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增的,则MSC曲线与MP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将呈逐渐扩大状态。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后,MPC=MSB,MSC=MPC+MEC>MSB,对应的产量水平高于最佳水平。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应是MSC=MSB,即MSC=MPC+MEC=MSB。当产量降至MSC=MSB均衡点所决定的产量水平时,就会产生社会净效益。此时价格上涨,促使消费量减少。结论:当负的外部效应存在时,物品或劳务的生产与销售将会呈现过多态势。二、正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外部边际效益(MEB)表示这种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消费而给第三者带来的额外效益。正的外部效应同样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假定私人边际成本MPC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MSC。需求曲线能反映的仅仅是消费者自身得到的边际效益。其决策所依据的仅仅是私人边际效益(MPB),而未包括外部边际效益(MEB)。社会边际效益MSB=MPB+MEB。在正的外部效应存在的条件下,某一种物品的私人边际效益会比其社会边际效益要小。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后,MPB=MSC,MSB=MPB+MEB>MSC,对应的产量水平低于最佳水平。MSB=MSC时的产量水平是最佳的产量状态。即MSB=MPB+MEB=MSC。当产量增至MSB=MSC均衡点所决定的产量水平时,产生社会净效益。与此同时价格下降,促使消费量增加。结论:当正的外部效应存在时,物品或劳务的生产与销售将会呈现不足态势。三、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现实的经济生活之中,某一种物品或劳务的外部边际效益并非一成不变的,一般是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外部边际效益就将最终趋向于零。反映在图表上,MPB曲线和MSB曲线的距离越来越小。当MEB>0时,MSB>MPB。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实现的供给和需求均衡,由于MSB>MSC,所以此时的产量水平是缺乏效率的,即存在市场失灵。当MEB=0时,MSB=MPB,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实现的供给和需求均衡,由于MSB=MSC,此时的产量水平并不缺乏效率,不存在市场失灵。总之,当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外部正效应存在时,只有处在较低产量水平时,MEB>0成立,此时,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市场机制失灵现象才会发生。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学时3纠正外部效应的策略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实际上就是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被定价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过程正是通过私人部门自身与政府部门共同完成的。一、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1.组织的一体化市场机制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在化,从而纠正外部效应带来的效率损失。组织安排纠正外部效应问题的基本要素包括:(1)需要克服的外部效应问题的规模是大还是小?(2)为克服外部效应问题而加入组织中的成员是否自愿的?(3)组织的集体决定的决策规则如何?2.界定产权与科斯定理外部效应问题可以通过重新分配产权得以解决,这种论点被称为科斯定理。即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科斯定理具有下列三个条件:(1)产权是明晰的。(2)产权是可以自由交易的。(3)交易成本应接近于零。3.社会制裁:从本质上说,社会制裁反映的就是道德的约束与力量。以上机制缺陷:组织一体化的机制要求企业规模尽可能地大,难以做到,而且企业规模过大又将导致垄断。社会制裁这种机制则过于软弱。至于科斯定理,受到交易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并不总是灵验的。二、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纠正1.征税或罚款政府对产生负的外部效应的主体进行适当的征税或罚款,使产量减少,部分资源将从该物品的生产中转移出来,从而也就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其最大特征是其数额与外部边际成本相等。2.补贴政府对产生外部效益的主体进行补贴,降低其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其在一定价格下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其突出特征是数额与外部边际效益相等。3.政府管制政府管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1)管制外部效应水平。(2)管制生产过程。政府更愿意采用管制的办法。三、政府和市场对外部效应的联合纠正方法1.污染费。这一方法称为“按单位收费”。2.押金——退款制3.可交易许可证[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如何分类的?2.怎样理解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3.外部效应有什么后果?4.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有什么影响?5.举例说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有什么影响?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6.什么是外部效应的内在化?7.如何评价组织一体化?8.什么是科斯定理?9.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措施主要有几种?10.补贴是如何来解决外部效应的?[参考书目]1.樊勇明、杜莉编著:《公共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2.高培勇、崔军编著:《公共部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3.乔林碧、王耀才编著:《政府经济学》,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3月。4.李小宁编著:《政府经济学》,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年8月。5.方福前著:《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6.金硕仁著:《政府经济调控与市场运行机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10月7.黄少军,何华权编著:《政府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2月8.(英)阿特金森(ATKINSON,A.B.),(美)斯蒂格里茨著:《公共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2月9.(英)加雷斯·D·迈尔斯(GarethD.Myles)著:《公共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章公共选择[学习重点、难点]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公共选择理论以经济学的假设出发,运用经济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政府行为的机制,并探索政府行为合理化的途径。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利益集团的成因与寻租的基本理论,明确官僚机构和官僚集团的特点,掌握公共选择理论为政府规模迅速增长作出的解释,明确政府失灵的表现及根源。本章的难点在于对多数投票规则、阿罗不可能定理、单峰偏好等投票规则的理解,以及对预算最大化数学模型的理解。[学时分配]学时1投票规则学时2利益集团及寻租学时3官僚理论与政府规模学时4政治性经济周期与政府失灵学时1投票规则公共选择研究个别消费者的偏好和选择如何通过政治机制有效地被综合转换成集体行动和社会的选择。这个政治机制中最关键的就是投票规则。而投票规则的采用与投票结果有着紧密联系。一、一致同意规则这种规则要求任何一项集体行动决策必须经过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任一投票人都拥有对方案的否决权。优点是:(1)所有参与者的权利都会在投票结果中得到平等的体现。(2)它可以有效避免“搭便车”行为。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缺点是:第一,它非常复杂、费时、昂贵。第二,此项规则很容易引起冲突、威胁和恫吓。第三,每个人都会反对任何于己稍次而于他人稍好的方案,结果就会妨碍协议的达成。第四,这一规则基本不具备稳定性。因此,除非集体成员比较少或在关系重大的场合,一致同意规则在现实中很少有人采纳。二、多数投票规则多数票规则(MajorityRule)要求一项议案或决策需经n/2以上投票人赞成才能通过或采用(n为投票者数目)。特点:(1)体现多数人的利益,少数派的利益被忽略、损害。(2)决策结果具有强制性。(3)决策成本相对较低,但却容易造成投票悖论。(4)难以避免参与者之间的策略行为。在决策成本既定的情况下选择多数派赞同的决策会减少外部性成本。肯尼斯·O·梅证明了多数投票规则的一个最重要定理。梅氏定理说明,在只有两个备选方案时,同时满足决策性、中立性、不记名、正向反应这四个条件的只有多数投票规则。但是当备选方案有三个或者更多时,投票悖论现象会产生。三、投票悖论多数票规则不能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达成均衡而在各种选择之间循环,这种现象被称为投票悖论。四、阿罗不可能定理阿罗认为:如果我们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都有定义,那么把个人偏好综合成为表达社会偏好的最理想方法,要么是强加的,要么是独裁性的。他提出社会选择两个公理:1:连贯性;2:传递性对于任何既定的个人偏好,社会选择规则必须产生出一种连贯的和可传递的社会偏好次序。阿罗设定了五个考虑社会选择规则的最低必要条件:(1)理性假设。(2)与选择方案无关的独立性假设。(3)帕累托效率状态。(4)定义域的非限制性假定。(5)非个人独裁假定。阿罗认为,任何投票规则都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公理和五个条件,才能把个人偏好顺序转换为社会偏好顺序,但事实上它们不可能同时得到满足。五、投票悖论的摆脱邓肯·布莱克提出:通过对个人的偏好进行适当限制,使其适合于某一类型,则多数决策结果就满足可传递性假定。布莱克提出“单峰偏好”。所谓单峰偏好,是指个人在备选方案中,对其中一个方案偏好程度最高。这样,通过多数投票规则,中间投票人第一偏好的议案被通过。这个观点后来被称为单峰偏好理论和中间投票人定理。1.单峰偏好(1)社会偏好不具有传递性,是循环的。单峰偏好打破了这种循环,从而产生了稳定的结果。(2)单峰偏好虽然克服了投票悖论,但他违反了阿罗“无限制定义域”的假定。(3)布莱克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场合下,个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2.中间投票人定理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唐斯指出:在一个多数决策模型中,如果个人偏好都是单峰型的,则反映中间投票人意愿的那种政策会最终取胜,因为选择该政策会使一个团体的福利损失最小。这里的中间投票人,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六、偏好强度与投票交易1.偏好强度模仿市场价格机制,可以设计出一种多数票程序,称之为“打分投票制”。对每个选择方案打多少分就显示了投票者的偏好强度。好处:一般不会出现循环,结果是可递的。缺陷:可能得出平局;并不符合阿罗定理的要求;它比多数投票制度更复杂,成本也更高。2.投票交易通常指的是互投赞成票。支持者认为,投票交易可以通过显示偏好强度,建立稳定的均衡。反对者认为,这会导致特殊利益集团获利。学时2利益集团及寻租一、利益集团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集团,通过对公共选择施加影响和压力以增进他们所认可的共同利益,这就是利益集团。1.利益集团的成因(1)传统观点这种观点以阿瑟.本特利和戴维.杜鲁门的《政府的过程》为代表。这种理论认为当社会变得更为复杂,集团需求更多、变化更大时,有共同利益的人或组织有走到一起增进该利益的趋势。(2)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奥尔森认为,有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在解释利益集团为何确实地存在并发挥力量这一问题时,奥尔森强调小团体规模、不同个体利益的不对称性、激励和制裁的作用。(3)政治企业家理论索尔兹伯里将集团提供给成员的利益分为三类:一是物质利益,二是目的性利益,三是参与利益。索尔兹伯里认为大集团可以通过搭配不同利益的方式诱导集团成员采取行动。政治企业家不但可以从集体行动中获得物质利益,而且可以从中获得非物质利益(包括成就感、名声、荣誉等),这是政治企业家的动因所在。2.公共选择中的利益集团利益集团通过游说政府官员和选民代表、游行示威、操纵舆论、政治捐款、赞助甚至操作选举等方式,来左右税收负担的水平及其分布、财政补贴的取向、政府支出项目的设置,并对政治均衡的最终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二、寻租理论许多人尤其是利益集团会借助于权力因素谋取个人最大利益,这就产生了寻租行为。大致说来,寻租行为有如下三种形式:(1)通过游说或贿赂等手段直接获取租金(2)通过各种手段改变政策环境来间接获取租金。(3)进行表面上为生产性的投资活动,但其真正目的在于达到政府所确定的某种标准并据此获得政府的补贴性租金。1.租金的来源(1)政府的“无意”设租。通过创造出一种人为的稀缺性而产生的租金。(2)政府的“被动”设租。如政府受利益集团左右,制定给利益集团带来租金的法案。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3)政府的“主动”设租。政府官员人为制造租金,引诱寻租人。2.寻租的社会成本布坎南认为:(1)垄断权潜在获得者的努力和支出;(2)政府官员为获得潜在垄断者的支出或对这种支出作出反应的努力;(3)作为寻租活动的一种结果,垄断本身或政府政策所引发的第三方资源配置的扭曲。寻租活动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所谓非生产性活动指的是虽然产生金钱收益,但并不产生任何财富。人们为争夺租金耗费了大量社会经济资源;成功的寻租者缺乏有效的动因去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了经济效率;寻租沉重冲击收入分配结构,造成社会财富分配极大不公。3.寻租者人数的确定4.寻租的结果寻租行为的最大受益者往往是设租的官僚。而寻租人只能与官僚分租才能得到自己租金。学时3官僚理论与政府规模官僚理论就是把官僚机构和官僚作为生产者纳入公共选择理论的供给模型中进行分析。一、官僚机构和官僚集团的特点布坎南对官僚机构作了如下评价:(1)在官僚机构中,不存在竞争。(2)非利润化。(3)反应迟钝。从官僚集团及其成员来说,它的特点是:(1)官僚实行任命制,只对任命他们的政治机构和政治家负责,而不直接对选民负责。(2)官僚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3)官僚集团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二、官僚的追求——预算最大化公共选择的官僚理论把官僚看作理性的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如薪金、地位、权限、预算、晋升等。尼思坎南认为官僚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自己效用的最大化,效用包括薪金、职务津贴、公共声誉、权力等。随着官僚机构预算规模的变动,这些效用发生正相关变动。1.预算最大化尼思坎南构建了一个数学模型,有三条假设:(1)官僚和政府的双边垄断;(2)信息不对称;(3)预算最大化。结论:预算约束下官僚生产必然导致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过剩,而高于其最佳的产量水平。2.对模型的评价和修正丹尼斯.C.缪勒对尼思坎南的模型的三个假设进行了讨论,论证了通过种种手段迫使官僚部门公布自己产出价格的可能性,并且在了解其成本曲线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模型。(1)通过监控机构识破并惩罚官僚机构的超额预算。(2)监控官僚部门并收集信息。(3)给官僚部门设立竞争者,然后让每个部门必须宣布他的价格产出水平,购买者可以比较各部门的报价以衡量某项公共物品的真实成本。三、政府规模的增长1.对政府规模的评价对政府规模的评价要看政府费用的总量在经济总体中所占的比例。二十世纪以来,各国政府规模持续增长,既体现在公共支出增长的绝对量上,也体现在其相对量的持续增加上。(1)政府规模的绝对扩大(2)政府规模的相对扩大:税收和政府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持续走高。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2.政府规模增长的解释公共选择理论给出了三种解释:利益集团、财政幻觉假说和官僚政治的必然性。(1)利益集团促进政府规模增长诺斯与沃利斯认为政府增长和私人部门中白领和管理阶层就业的增长是平行的。集团对政府的需求不是简单地要求某种再分配,而是减轻他们在一个日益增长的专业化社会中所承受的交易成本。(2)官僚体制和政府增长官僚预算最大化的追求往往导致政府开支的过度增长。任何削减预算、裁撤部门的企图都将遭到反对。政治家为争取更多选票,扩大政府开支,但却不愿意向选民征税。这种行为必然带来庞大的财政赤字。萨谬尔森和唐斯指出,公共物品的选择和配置缺乏理性的民主基础,容易受到政治分肥和搭便车行为侵害。(3)财政幻觉假说财政幻觉假说认为立法机构可以就政府的真实规模欺骗选民。公民们会有政府比他的实际规模要小的幻觉,政府增长就能超出纳税人偏好的水平。学时4政治性经济周期与政府失灵一、政治性经济周期唐斯提出了两个基本假定:(1)投票者所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2)政党、官僚与政治家所追求的是选票最大化。他们凭借选票的最大化才可能实现自我利益。政治性经济周期是唐斯选票最大化模型的一个应用或体现,寻求选票最大化的政府并非经济事务中消极的、外在的因素,而是一个内生变量。选票最大化能够影响:(1)政策目标的确定,包括减少通货膨胀和失业、促进增长及实现收入分配目标(2)政策的搭配组合,比如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进行替代(3)影响政策工具的选择,不同的政策工具具有不同的分配后果。这一理论的内容主要有:(1)自从凯恩斯时代以来,政策制定者有了刺激经济的工具。(2)选民喜欢低失业、高增长和低通胀。(3)政治家喜欢连选连任。政治性经济周期的形成和选举行为直接有关。追求选票数量最大化的政党可以采用短期宏观经济政策以改变失业率或收入增长率。选举之后,政府就要采取紧缩政策以降低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又重新回升。这样就形成了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循环。二、政府失灵为纠正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但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现象,引发人们考虑“政府失灵”的问题。1.政府失灵的表现(1)没有代表性的政府少数组织良好的特殊利益集团可以通过操纵投票程序、互投赞同票、收买选票来控制投票结果,法律和政策往往体现的是利益集团而非多数选民的利益。(2)政府目光短浅和行为短期化。选举压力会导致政治决策上的短期行为。受选举周期影响,政府官员会制定一些从长远看弊大于利的政策。(3)政府活动的低效率一是缺乏竞争机制,二是缺乏利润动机,三是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2.政府失灵的根源(1)“政治人”误区——内部性。“政治人”假定是一种神话,政治家、官僚都是利己的“经济人”,由这些人组成的政府自然会把个人利益带入到政府决策中。这种现象被人们成为内部效应或内部性。内部性则是构成政府失灵的重要原因。(2)公共利益的不确定。面对社会成员的不同偏好,政府不可能计算出社会福利函数的最优解,“为公共利益”服务这一说法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和托辞。(3)中间投票人的决定作用。要争取他们选票,候选政治家最佳策略就是提出含糊不清的政策大杂烩。(4)不完整的信息。许多公共政策都是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作出的,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5)不成功的政企博奕。企业为了自己利益必将与政府展开博奕。政府官僚在与企业经理交手时常落下风。(6)政策执行中的障碍。政府对于各机构及其政策执行过程常常缺乏足够控制。[复习思考题]1.一致同意规则的优缺点是什么?2.简述多数投票规则的特点及梅氏定理。3.试述阿罗不可能定理。4.简述利益集团的成因。5.官僚机构和官僚集团的特点是什么?6.简述公共选择理论为政府规模迅速增长作出的解释。7.试述政府失灵的表现及根源。[参考资料]1.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美]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美]保罗.A.萨谬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4.谢秋朝、侯箐箐《公共财政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5.[美]保罗.A.萨谬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6.(美)缪勒(Mueller,D.)著《公共选择》上海三联书店19937.[美]J·M·布坎南、R·W·瓦格纳《赤字中的民主》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8.[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华夏出版社20029.[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0.邓子基《现代西方财政学》中国财政出版社199411.樊勇明、杜莉《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第5章政府管制的理论基础[学习重点、难点]政府管制是借助于有关法律和规章直接作用于企业,规范、约束和限制企业行为。市场失灵既是政府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理由,也是政府管制行为的理论基础。相对而言,垄断特别是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是政府管制行为的直接原因。换言之,政府管制是为了防止垄断或寡头垄断滥用市场力量,纠正诸如污染之类的负外部性问题,矫正信息的不完全。政府管制行为本身是否会出现失灵也是本章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垄断的定义、分类和垄断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的原因,明确自然垄断的范围,理解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问题及其缓解机制,把握政府管制俘虏理论的基本内容。本章难点在于对垄断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的理解。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学时分配]学时1垄断理论学时2信息不对称理论学时3政府管制俘虏理论学时1垄断理论一、垄断1.什么是垄断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垄断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少数当事人或经济组织(极端而言可以只有一个经济主体),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超经济势力,对商品生产、商品价格、商品数量及市场供求状态实行排他性控制(甚至实行排他性独占),以牟取长期稳定超额利润的经济行为。经济学家一般把垄断分为三类:第一,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是规模经济造成的一种状况,自然垄断是自由竞争的结果。从理论上讲,在自然垄断行业,只有一个企业时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第二,行为垄断。行为垄断多存在于寡头垄断市场。第三,法定垄断。法定垄断是指由于国家权利或通过专门的法律规定而形成的垄断,政府还可通过进入管制只允许一家或几家企业经营某些市场业务而形成垄断。2.垄断的效率损失垄断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垄断厂商也没有动力改善管理、创新技术。垄断除了导致效率损失外,还有其他两个弊端。一是导致收入不平等。垄断企业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成为高收入者。二是具备政治危险。垄断企业能够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向政府施加影响。有些人认为垄断也有好处。第一,垄断能提供优质产品。第二,垄断厂商面临国外竞争,迫使其研发新技术。第三,产生规模经济。3.政府对垄断的干预主要方式有两种:第一,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第二,对企业的管制。分为两类: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经济性管制涉及价格、生产、进入和退出条件等;社会性管制旨在修正负的外部性、限制有损健康和安全的状况等。二、自然垄断1.自然垄断的含义对于自然垄断的界定,传统的观点主要是从规模经济角度作出阐述,认为自然垄断就是由于规模效益递增带来的垄断。所谓规模报酬递增,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这样,由一个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比由几家较小规模的企业同时进行生产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后来的经济学家拓展了自然垄断概念。对于某些公共设施服务来说,即使在单位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由一家企业提供服务也是最经济的。张维迎概括自然垄断的含义为:传统经济学理论意义上的自然垄断是指,由于生产技术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从而最小有效规模要求只有一个企业生产。2.自然垄断的范围和政府管制从静态角度看,自然垄断行业大都属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从动态角度看,自然垄断的业务范围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和市场范围的变化造成的。为了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一般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管制。实施管制的目标至少有两个,一是维护大规模生产优势,即保护垄断;二是规范垄断企业的行为,防止其收取垄断高价,损害消费者。80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纷纷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集中体现于三个方面:放松管制、非国有化和引入竞争机制。学时2信息不对称理论一、什么是信息不对称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在各种交易市场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正常情况下,尽管存在信息不对称,但根据通常所拥有的市场信息也足以保证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销售有效进行;在另一些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却导致市场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政府进入市场。二、逆向选择问题所谓逆向选择,简单说来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双方中的一方比另一方知道的信息少,因而承担了较高成本的现象。三、道德风险问题所谓道德风险,一般是指交易双方达成一项合同或契约后,一方以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道德风险问题发生在契约签订之后,而逆向选择发生在契约签订之时。当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时,私人市场分配给某一特定商品或服务的资源可能不足。信息不对称引发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而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都会阻碍市场的公平交易,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为了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现象,必须从根本上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途径通常有两种:利用市场机制和利用政府管制。四、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途径1.利用市场机制基本思路是,在交易者之间加强信息沟通。2.政府管制政府可以运用其公共权力,整治虚假广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强制生产经营者落实产品担保承诺等。政府还可以制订行政法规,强制生产经营者向市场提供真实的、比较全面的信息。此外,政府也能直接提供信息。学时3政府管制俘虏理论一、传统的政府管制理论——公共利益理论公共利益理论认为,政府管制是对市场失灵的回应,即在存在公共产品、外部效应、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的行业中,由政府对其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从而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社会福利、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目的。传统的政府管制理论并不能很好的解释现实。管制理论所宣称的管制目标(即保护公众利益、制约企业的不正当获利行为)与管制的实际效果并不一致。二、政府管制俘虏理论乔治·施蒂格勒1971年发表了《经济管制论》一文,他认为:经济管制理论的中心任务是解释谁是管制的受益者或受害者,政府管制采取什么形式和政府管制对资源分配的影响。他首先提出了一系列前提假设条件。第一,政府的基本资源是权力,各个利益集团通过说服政府使用其权力为本利益集团服务。第二,规制者也是经济人,能理性地选择可使效用最大化的行动。第三,政府管制是适应利益集团实现收入最大化所需要的产物。利益集团可以通过说服政府实施有利于自己的管制政策。斯蒂格勒列举了四种产业所谋求的政府的强制力(规制手段):一是政府对特定产业的税收优惠和直接的货币补贴;二是控制产业进入;三是控制替代品和互补品的生产;四是固定价格。在斯蒂格勒之后有些学者以下几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探讨:第一,产生管制的领域一般与市场失灵有关。第二,政府管制者通常会被受管制企业所“俘虏”。第三,政府管制者被“俘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交易费用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第四,尽管存在政府管制者被俘虏的问题,政府管制在经济上还是有效的。第五,管制易于使组织得更好的利益集团受益。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政府管制俘虏理论告诉我们,政府管制已经成为企业追求垄断利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像公共利益理论分析的那样为公共利益服务。俘虏理论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复习思考题]1.垄断可分为几类?垄断为什么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2.什么是自然垄断?3.信息不对称的含义是什么?4.什么是逆向选择?什么是道德风险?5.政府管制俘虏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参考书目]1.王俊豪著《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2.张昕竹主编〈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3.陈富良《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4.(美)艾伦·加特著《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5.(美)丹尼尔·F.史普博著《管制与市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6.施蒂格勒(美)著《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2001中文版第6章政府管制行为[学习重点、难点]为克服市场失灵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弊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政府越来越多地采取了法制、行政规章等各种手段,按照市场经济有效运作的客观要求,对企业和社会进行管制。80年代以来,在国外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文献中,管制和它的反义词放松管制这两个术语被使用的越来越广泛,表明政府对企业和社会的管制问题已受到广泛重视,对政府管制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理论界的热点,对其进行探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政府管制的涵义和类型,区分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的不同领域和内容,联系我国实际,探讨我国放松经济性管制,加强社会性管制的趋势和政策思路。[学时分配]学时1政府管制的界定学时2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学时3中国政府管制的趋势及政策思路学时1政府管制的界定一、政府管制的涵义政府管制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机构),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政府管制包括三个构成要素:第一,政府管制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通常被称为管制者。第二,政府管制的客体是各种经济主体,通常被称为被管制者。第三,政府管制的主要依据和手段是各种规则或制度。从管制的涵义可以看出:(1)从政府的经济职能上看,管制是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在组成部分。(2)从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关系上看,政府与企业是交互作用的,管制是政企关系的组成部分。二、政府管制是一种特殊公共产品政府管制是一种特殊公共产品,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一般的公共产品都是有形的,处于某种实物状态,而政府管制是无形的,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甚至具有相当的主观任意性。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第二,一般公共产品的提供主体可能具有多元性,政府管制的供应权具有垄断性,只能由政府独家供应。第三,一般公共产品能为消费者提供基本相同的利益,政府管制要受到价值观、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专用性”。根据政府管制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政府管制划分为经济性管制与社会性管制这两大类型。学时2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一、经济性管制的概念与管制领域经济性管制是指在自然垄断和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领域,主要为了防止发生资源配置低效率和确保利用者的公平利用,政府机关用法律权限,通过许可和认可等手段,对企业的进人和退出、价格、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投资、财务会计等有关行为加以管制。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在于其成本弱增性,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经济性和资源稀缺性;其典型产业包括有线通信、电力、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煤气供应等产业。在另一些产业,虽然不具有自然垄断性,但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往往是信息的发出者和操纵者,这使消费者未必拥有充分的信息以决定在多种多样的服务和价格中,选择哪种为好,结果难以实现帕累托效率那样的资源配置效率。这些产业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和航空运输等运输业。二、经济性管制的内容经济性管制内容主要包括:(1)价格管制。(2)进入和退出市场管制。(3)投资管制。(4)质量管制。美国是最早实行经济性管制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经济性管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法规支持,更缺乏具有独立性的政府管制机构,由于被管制产业绝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因此,中国的经济性管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管制,需要通过改革加以规范。三、社会性管制的内容与领域社会性管制是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防止灾害为目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伴随着提供他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的标准,并禁止、限定特定行为的管制。社会性管制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卫生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四、社会性管制的内容社会性管制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对环境污染的管制、对产品质量的管制、对工作场所安全的管制、对卫生健康的管制等。社会性管制不是以特定产业为研究对象,而是围绕如何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实行跨产业、全方位的管制,其中,外部性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社会性管制的基本理论。在美国,通常把社会性管制局限于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这三方面。中国在社会性管制方面也需要加强法制建设,通过精简政府机构,设立高效率的政府管制机构,以提高社会性管制的效率。学时3中国政府管制的趋势及政策思路一、中国放松经济性管制的趋势及政策思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放松经济性管制成为世界潮流。发达国家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改革,引进市场竞争,以提高效率。目前,中国的经济性管制还不规范,管制效率较低。中国必须改革现有过于集中、垄断经营的政府管制体制,运用市场竞争机制的积极作用。1.法律制度是政府管制的基本准则中国应建立政府管制体制的法律框架,作为政府管制的基本准则。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政府管制体制改革应该采取“以立法为先导”的原则,根据各自然垄断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的目标等因素,由全国人大颁布相应的法规。2.政企分离是规范政府管制的前提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就要把政企合一的政府管制体制改革成为政企分离的体制。政府将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而是通过新设立的专门管制机构来监督、管制企业的市场行为。政府管制的新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有关政府管制规则;(2)颁发和修改企业经营许可证;(3)制定和监督执行管制价格;(4)实行进入市场的管制,等等。3.有效竞争是政府管制的政策取向政府制定放松进入产业的管制政策,以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作为政府管制的政策取向。向应该重视以下几点:(1)实行自然垄断性业务与非自然垄断性业务相分离的政策;在总体上使整个自然垄断产业处于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状态。(2)对地区性垄断企业有效运用区域间比较竞争管制方式。(3)政府管制政策应具有动态性。4.经济原理是政府制定管制价格的基础应该逐步以经济原理为基础建立高效率的新型价格管制体制。二、中国加强社会性管制的趋势及政策思路1.完善社会性管制的法律体系,增强法律的有效性这是中国加强社会性管制的基础。2.设立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性管制机构,提高执法效果。在一些重要的、技术性较强的社会性管制领域,中国需要设立一批直属于全国人大的执法机构,在全国各地可设立垂直领导的执法机构,以排除地方政府的干扰。3.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对社会性管制的社会监督主要是指新闻舆论机关、各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各种渠道,以多种形式,对所有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所进行的监督。在社会监督主体中,新闻舆论机关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团体的类型众多,性质各异,但在社会监督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社会公众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社会公众是社会监督的基础。[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政府管制是一种特殊公共产品?2.经济性管制的领域与内容有哪些?3.社会性管制的领域与内容是什么?4.结合实际,谈一谈中国放松经济性管制的趋势和政策思路。5.请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加强社会管制的趋势及其政策思路。[参考书目]1.《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美)上海三联书店1994中文版2.《微观经济学教程》,黄亚钧、姜纬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3.《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施蒂格勒(美)上海三联书店2001中文版。4.《英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王俊豪著上海三联书店19985.《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王俊豪著商务印书馆20016.《政府与企业: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制》余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7.(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冯欣欣等译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第7章  公有企业[学习重点、难点]公有企业是指产权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企业,其功能集中体现为弥补市场失灵,具体可以从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公有企业从事私人产品的生产,会导致效率低下,这是由其自身的产权性质决定的。公有企业从事公共产品的生产,虽然也存在效率低下问题,但其所处行业的规模收益递增的性质却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公有企业的效率需要明确公有企业的政府属性或公共属性,使其处于市场失灵的领域,并依据这一基本的认识前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公有企业的存在原因和特征,明确公有企业功能的含义与表现,理解公有企业生产低效率的原因,把握公有企业效率实现的策略选择。[学时分配]学时1  公有企业的含义与特征学时2   公有企业的功能学时3   公有企业的效率学时1 公有企业的含义与特征一、公有企业的含义   公有企业是指产权归全体社会成员公同拥有的企业。公有产权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拥有,而且不能量化到个人,这是公有产权的基本特征。由于国家通常被认为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代表,所以公有企业通常又被称为国有企业。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私有产权是不能向社会提供的。因为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因而其必然要求公有产权来向社会提供。公共产权提供公共产品同样不能定价收费,但国家可以运用手中的政治权力征税来弥补公有产权在提供公共产品中的损失。在某种意义上讲,国有资产实际是税收的资产转化形式,其是为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既然公有产权有其存在的必然性,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普遍采用企业的组织形式,所以国有企业或称公有企业就具有了存在的必然性。二、公有企业的特征把公有企业与非公有企业加以对比来说明公有企业的固有属性:  1.行为目标的公共性   非公有企业的行为目标是很清楚的,具有鲜明的私人性特征,即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公有企业的行为目标却具有鲜明的公共性特征,其生产经营的目标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调节机制的计划性   非公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三大分体机制。公有企业尽管也从事生产经营行为,但其却受政府计划机制的调节。企业生产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这是由公有企业所要满足的需要的性质以及公有企业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3.活动领域的特定性   非公有企业活动于市场有效作用的领域,即私人经济部门,公有企业活动于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政府公共经济部门。  4.考核标准的社会性   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公有企业效率的考核标准具有特殊性,即应该采用社会的标准来考核。这要求:公有企业所处的领域首先必须是合理的。其次,考察公有企业的效率的高低,要考察企业生产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学时2   公有企业的功能一、公有企业功能的含义公有企业由于产权归属的公共性决定了其有着与非公有企业所不同的质的规定。这种质的规定的特殊性决定了公有企业特殊的结构、运行机制以及功能。二、公有企业功能的表现1.公有企业功能的集中表现:弥补市场失灵公有企业的功能就是弥补市场失灵,这其实也是公有企业功能的一般特征。公有企业功能的实现必然受整个公共经济部门功能实现的制约。公共经济部门的功能整体来说就是弥补市场失灵、满足公共需要,所以公有企业的功能从整体上讲,也就是弥补市场失灵。2.公有企业功能的具体表现(1)从资源配置角度所做的考察资源配置是指资源在不同的使用方向上的分配和使用。公有企业可以弥补私人经济部门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市场失灵。首先,公有企业可以调节私人经济部门的资源配置结构。第一,其可调节私人经济部门资源配置的产业结构。第二,公有企业可以调节私人经济部门资源配置的地区结构。其次,公有企业还可纠正私人经济部门的微观资源配置行为。(2)从收入分配角度所做的考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遵循的是要素分配原则。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收入分配不能符合社会所能接受的公平标准,需要通过政府加以调节。产权公有意味着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是取决于人们的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和劳动能力的强弱,从而否定了由于非劳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所带来的收入分配差距。这就是公有企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所在。(3)从稳定经济角度所做的考察公有企业本身可以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手段,这是因为公有企业客观上具有稳定经济的功能。此外,公有企业可以直接执行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可以有效缓解其他手段的压力。首先,从收入角度分析,政府可以直接通过增加公有企业可支配收入的办法来增加公有企业的支出,进而调节社会总需求。其次,从支出的角度分析,政府推行财政政策的目的通常在于发挥财政增支的乘数效应。如果能有公有企业的配合,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会更明显。学时3  公有企业的效率一、公有企业生产私人产品的效率国有企业提供私人产品要付出较高的效率代价,这根源于公有产权结构自身性质的制约。公有产权提供私人产品的模式有两种,一是采用传统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二是采用分权的市场经济体制。前种模式已经由实践证明是没有效率的,对于后种模式,就目前的情况看,国有经济提供私人产品的效率堪忧。传统的几种国有经济改革思路:第一种,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第二种,主张将产权量化到个人。其实质是要实现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从而最终否定公有制形式本身。第三种是将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委托代理制。这几种思路都没有找到国有经济活力不足的症结所在,从而在实践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公有产权在提供私人产品方面确实有其自身所难以克服的局限。二、公有企业生产公共产品的效率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有着相反的属性,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私有产权不可能将自身资源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就需要公有产权来弥补这一缺陷。公有企业自身的产权性质决定了其难以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公有企业即便是生产公共产品也会比非公有企业付出更高的委托代理成本。尽管公有企业受委托代理成本高的制约,但由其来满足公共需要也是最优实现不了条件下的次优选择。但公有企业所处的行业具有成本递减和规模收益递增的特点,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可以抵消其委托代理成本过高的局限。三、公有企业效率的实现  1.明确公有企业的公共属性或政府属性是公有企业效率实现的认识前提   公有企业实际上是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一种手段,本质上却具有政府属性。公有企业自身的产权归属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是“反市场”的,其天然是政府公共经济部门的组成部分。提高公有企业的效率,应该实现产业结构和产权结构的对称,即必须进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在体制转轨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实际就是解决国有经济的越位和缺位问题。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公有企业效率实现的根本出路    (1)国有企业改革应置于国有资产存量调整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  ①调整生产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生产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比例。②调整生产经营性国有资产内部的比例关系。③调整非生产经营性国有资产内部的比例关系。④调整国有资产的地区布局。  (2)国有企业改革应与国有资产的增量调整结合起来 ①合理界定政府财政的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向。合理界定政府财政的投资范围、明确其投资方向就是要合理划分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的范围。政府投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投资目的的非盈利性。第二,投资资金来源的公共性。第三,投资领域的限定性。第四,投资效益考核标准的社会性。第五,投资调节机制的计划性。第六,投资地位的辅助性。上述特点大体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投资的客观要求。   依据政府投资的特点,政府投资首先应从事公益性项目投资。其次,政府应从事基础性项目投资第三,政府应该从竞争性项目投资中退出。  ②正确地处理政府财政与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关系。首先,对于通过财政新增投资所形成的处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财政部门在收入分配上必须给予倾斜。其次,对于原有的国有企业,如果处于非竞争性领域,特别是处于自然垄断领域,政府应合理规定其产品价格,最好是采用平均成本定价法,这一方面可照顾到社会需要,另一方面,也可减轻财政补贴的负担。[复习思考题]1、公有企业为什么能够存在?2、公有企业有哪些特征?3、应该如何理解公有企业的功能?4、公有企业生产私人产品为什么效率低下?5、公有企业的效率应该如何实现?[参考书目]1、杨灿明:《产权特性与产业定位》,《经济研究》2001年第9期2、樊纲主笔:《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3、周其仁:《公有制企业的性质》,《经济研究》2000年第11期4、马建堂、刘海泉:《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5、何诚颖,徐暮斌著:《国有企业改革与战略性重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6、史卓顿,查德:《公共物品、公有企业和公共选择》(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7、H.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论经济活动的组织》,段毅才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8、王金存《破解难题——世界国有企业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9、罗红波,戎殿新:《罗红波,戎殿新.西欧公有企业大变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章财政政策[学习重点、难点]财政政策就是政府为了达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确定的财政战略和财政策略。本章阐明了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关于财政平衡和社会总供求平衡的理论,介绍了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指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要加以协调配合,形成不同的组合形式,发挥不同的组合效应。通过本章学习,要重点掌握财政、信贷、外汇综合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关系,财政政策的基本特征、基本功能和主要类型,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以及不同组合形式。本章难点在于理解财政、信贷、外汇综合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关系。[学时分配]学时1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理论学时2财政政策概述学时3财政政策的发展历史及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学时4财政政策目标和工具学时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学时1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理论一、什么是财政平衡财政平衡即财政收支平衡,也称预算平衡,是指国家预算的收入与支出在量上的对比关系,按我国的统计口径,是指当年的收支对比而言。对财政平衡应作全面、正确的理解,首先是应树立相对平衡的观点。其次是应树立动态平衡的观点,不拘泥于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平衡。再次是树立整体平衡的观点。二、财政收支平衡的计算方法根据是否将债务收支作为正常的财政收支,可以有两种计算财政赤字的口径:1.硬赤字(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2.软赤字(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第一种方法将债务收支视为正常的财政收支。在把年度债务收支记入正常财政收支范围,仍然收不抵支而形成的差额,称作财政硬赤字。第二种计算方法在不把年度债务收支计入正常财政收支范围的前提下,收支相抵形成的差额,叫做财政软赤字。三、我国的“四平”理论“四平”是指财政收支、信货收支、外汇收支和物资供求四者之间的平衡。“四平”理论认为,财政平衡是综合平衡的关键。在“四平”理论中,信贷平衡被定位为“综合反映”。财政、信贷、外汇三者反映的是资金平衡。物资供求平衡是“四平”的最终目标。四、社会总供求及其平衡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一般地说,社会总供给是在充分发挥生产能力和充分就业条件下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能达到的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并用两者之间的差额即所谓的“GNP缺口”来反映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平衡状况。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或大体上平衡是基本条件之一。平衡的公式应当是:C+I+G+X=C+S+G+M等式左端为总需求,等式右端为总供给。其中,C——消费;I——投资;S——储蓄;G——政府支出;T——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X——出口;M——进口。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总量平衡,二是结构平衡。1.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即总量平衡占了主导地位,它是结构平衡的基础,并最终要落实到结构平衡上来。2.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结构平衡从结构平衡来考察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可以把总需求划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把总供给划分为消费品供给和投资品供给。五、财政、信贷、外汇综合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关系1.财政、信贷、外汇综合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内容从社会总供求平衡公式,来分析,社会总供求构成中,财政、信贷、外汇收支占了重要内容。2.财政收支、信贷收支与外汇收支对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影响及调节(1)财政收支的变化直接影响社会总供求的变化当社会总供求出现不平衡时,我们有可能通过改变财政收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状况。(2)信贷收支是调节社会总供求的灵活杠杆当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时,可以通过调节信贷收支来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3.外汇收支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进出口的规模和结构必然会影响社会总供求的总量、结构及其平衡。学时2财政政策概述一、财政政策的概念财政政策是国家以一定的财政经济理论为依据,为实现预定的目标而规定的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的基本规则。这一定义表明,(1)财政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制定的。(2)财政政策包括多种财政政策手段的综合运用。(3)财政政策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规定的运用财政政策手段的基本规则,而不是任何一项运用政策手段的决策。(4)财政政策是以一定的财政经济理论为依据的。财政政策目标和财政政策手段是构成财政政策的两大基本要素。二、财政政策的基本特征1.财政政策的制度性和阶级性特征任何财政政策只是针对一定时期的具体情况而选择确定的,只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内起作用的。2.财政政策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统一的特征政策的稳定性总是相对的,而变动性才是绝对的。3.财政政策目标、手段和效果的统一性特征无论是对制定财政政策的要求而言,还是从衡量财政政策正确与否的客观标准来看,都应该是目标、手段、效果这三者的统一。4.财政政策调控的间接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财政手段的灵活有效运用,去达到影响经济、实现间接宏观调控目的。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三、财政政策的基本功能财政政策作为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管理手段,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功能。1.导向功能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主要是对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有引导作用。:第一,配合国民经济总体政策和各部门、各行业政策,提出明确的调节目标。第二,财政政策不仅规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同时还通过利益机制,告诉人们怎样做更好。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其作用形式有两种:直接导向与间接导向。2.协调功能财政政策的协调功能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失衡状态的制约、调节能力。财政政策的协调功能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多维性。第二,动态性。第三,适度性。3.控制功能财政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国家或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制约与促进,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4.稳定动能财政政策的稳定功能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总支出水平,使货币支出水平恒等于产出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主要特征是反周期性和补偿性。四、财政政策的主要类型按照财政政策手段,财政政策可分为税收政策、公债政策、投资政策、补贴政策、公共支出政策、预算政策等。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它包括自动稳定的和相机扶择的财政政策。按照财政政策作用的不同方面,即将财政政策本身的内容与对经济运行状态的影响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可将其分为总量调节政策、结构调节政策。学时3财政政策的发展历史及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发展历史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目标单一、手段简单,其作用的范围和深度都有其局限性。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财政政策是尽量减少国家支出、平衡预算、少发行或不发行公债。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财政政策自然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工具。凯恩斯学派的经济理论和财政政策占据了统治地位。凯恩斯学派的经济理论自30年代开始,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所接受,其财政政策主张也被广泛采纳。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政府纷纷调整其财政经济政策。供给学派、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一起对西方国家的财经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在传统经济下,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基本上只是国民收入的统配计划。面对变化了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政府适时推出了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是增发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防范金融风险,充实国有独资银行资本金。三是调整税收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政策以支持出口、吸引外资以及减轻企业负担。四是增加社会保障、救灾和科教等重点领域的支出。综合起来说,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一是以政府投资为主拉动总需求;二是建设国债重点投向基础设施。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学时4财政政策目标和工具一、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是指国家通过运用财政政策工具所要实现的目的。它构成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是财政政策中的主导方面。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政策目标经历了一个由财政目标到经济目标,由单一内容到多元内容的变化过程。我国的财政政策目标主要应是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决定的,可分为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1.财政政策最终目标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必然是在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2.财政政策中间目标(1)物价相对稳定。物价相对稳定,可以具体释义为,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2)收入的合理分配。“收入分配既要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同时又要防止过分贫富悬殊,因此,在政策的导向上存在着公平与效率的协调问题。(3)经济适度增长。其一,要视物力可能制定增长率。其二,要视物力可能。二、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亦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措施。财政政策工具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公债、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公共支出等。其各自的作用方式如下:1.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国家通过预算形式加以运用的财政政策工具。运用国家预算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是通过下述方面进行的:(1)确定预算收支规模和收支差额。(2)调整和变动预算支出结构。(3)预算本身的设计与编制方式,如复式预算较之单式预算更能明确反映和贯彻财政政策目标,更具有政策工具的特征。2.税收税收调节具有广泛性、整体性、法制化以及直接调节收入、间接调节行为等特点。税收促进财政政策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税制要素。3.公债公债作为组织财政收入的一种辅助手段,其“金边债务”的特点使得其在调节经济活动、实现政策目标方面起着其他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4.财政投资国家安排的财政预算内投资具有针对性强、作用直接、政策性强等特点。财政投资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散化的条件下,对协调全社会的资金使用、提高资金的总体使用效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5.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与价格、工资等分配手段相配合发生作用的。具有调节灵活的显著特点6.公共支出公共支出是国家在预算中安排的社会文教、行政、国防等支出的总称。公共支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长期的、潜在的重要作用且支出刚性较强。学时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一、货币政策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是一致的。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货币。货币政策是借助于货币政策手段即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是:(1)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的贷款。(2)存款准备金制度。(3)利率。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从总量调节出发,也把货币政策分为膨胀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种类型。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财政与信贷都能对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进行调节,但作用又是不同的,而且这种作用是不可相互替代的。1.传导过程差异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而财政政策措施一般是直接作用于企业和居民。2.政策调整时滞差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存在政策调整时滞差异。货币政策的调整时滞比较短。财政政策调整的时间比较长。3.政策调节的侧重点差异货币政策侧重于对总量的调节,而财政政策则侧重于对结构的调节。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四种组合形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也就是膨胀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种类型政策的不同组合。现在我们从松紧搭配出发来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效应。1.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组合通常可以有效地制止和压缩需求膨胀和通货膨胀,但同时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性作用。2.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一般可以起到既可控制需求、又可保持适度经济增长的作用。3.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组合既可以使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同时实现对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又可以尽可能避免通货膨胀。4.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组合可以起到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加就业的作用。[复习思考题]1.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包括的内容是什么?2.财政、信贷、外汇综合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关系是什么?3.财政政策的基本特征、基本功能和主要类型是什么?4.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是什么?5.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是什么?6.为什么财政政策要与货币政策加以协调配合?7.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形式是什么?[参考资料]1.陈共主编 《财政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2.储敏伟 杨君昌主编 《财政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3.李华、刘瑞《国民经济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4.刘玲玲编著《公共财政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5.郭小聪主编《政府经济职能与宏观管理》,(第二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谢秋朝侯菁菁编著《公共财政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版7.埃普里姆·艾莎著《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与货币及其问题》,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8.王雪标,王志强著《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与协整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章货币政策[学习重点、难点]货币政策作为当代各国干预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但由于货币政策一经实施,必然涉及货币政策如何发挥作用,如何有效地控制正确的方向,以及能否有效地影响到实际经济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等问题。因此,货币政策所包括的内容实际上包括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作用过程、中介目标、效果五个方面。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明确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理解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本章相对的难点在于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解。[学时分配]学时1货币政策的目标学时2货币政策工具学时3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中介目标学时4中国的货币政策及效果学时1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经济和金融形势,对货币,信贷总量与结构进行控制与调节的行为准则。广义的货币政策,不仅包括中央银行在短期内对货币、信贷进行调控的行为准则,还包括中央银行对货币、信贷控制与调节的一般行为过程: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或监测指标的选择;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货币政策行为的传递,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等。1.货币政策的调节对象是货币供应量2.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体是中央银行3.货币政策是经济理论或货币信用理论在宏观货币、信贷管理中的具体实践。二、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目标是指通过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包括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实施,关键在于目标的确定,它与国家所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一致的。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目标一般包括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1)稳定物价所谓稳定物价,就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使物价总水平在短期内保持基本稳定。(2)充分就业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充分就业通常是指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3)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追求的最终目标,因而经济增长就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的调节目标。(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在对外经济往来中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大体平衡或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合理的储备是一国国内经济稳定发展以及对外往来的一个重要条件。2.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之间有一个相当长的作用过程。这就需要借助于中介目标的设置,以透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及其实现的程度。选择中介目标要符合两个要求:一是中央银行能够加以控制;二是它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密切相关。学时2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一、一般性政策工具一般性的控制是通过货币供应总量或贷款总量的调节和控制,进而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的一般性工具主要有: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1.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各专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它是中央银行控制专业银行信贷总量的重要手段,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经济的原理:当经济滑坡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促进经济复苏。当出现信用膨胀时,从而稳定市场的供求平衡。其政策效果有:(1)准备金率调整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巨大波动。(2)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3)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局限性:(1)效果较强烈,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2)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心理预期都产生影响,使得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3)对各类银行影响不一致,效果不易把握。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所作的政策规定。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再贴现率的确定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条件。中央银行根据市场资金状况调整再贴现率,能够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对社会的信用量,从而调节货币供给总量。再贴现政策的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1)再贴现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有一种告示效应。(2)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局限性:(1)不能使中央银行有足够的主动权(2)再贴现率高低有限度。(3)随时调整再贴现率也会对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3.公开市场业务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这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其主要特征是,主要依靠市场力量进行调节。公开市场业务的优越性:(1)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2)可以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3)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4)其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公开市场业务要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的条件。(1)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势力。(2)金融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必须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3)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二、选择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针对性个别部门、企业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取的工具,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消费者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其主要包括:(1)规定用消费信贷购买商品最长期限;(2)规定用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时第一次付款的最低金额;(3)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4)对不同消费品规定不同的信贷条件等等。2.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或地区规定较低的贴现率或放贷利率,以促进这些产业和地区的投资。3.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规定贷款额占证券交易额的百分比率,以控制证券市场的放款规模。4.不动产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5.预缴进口保证金预缴进口保证金中,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以外汇存款,以抑制进口的过快增长。学时3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中介目标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最终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所谓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在西方,主要有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最初思路可以归结为:货币供给M增加(减少)→利率r下降(上升)→投资I增加(减少)→总支出E增加(减少)→总收入Y增加(减少)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先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而影响利率水平,再经利率水平的变动改变投资活动,最终导致收入水平的变动。上述分析,在初期阶段,凯恩斯学派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随后有进一步分析。凯恩斯学派称之为一般均衡分析。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的政策在增加国民收入上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和货币需求的利率的弹性。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他们论证的传导机制可表示如下:M——→E——→I——→Y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M——→E是指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E——→I是指变化了的支出用于投资的过程,最后是名义收入Y。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而必须借助于中间性的或传导性的金融变量,这个中间变量称为中央银行的中介目标,中介目标是最终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桥梁。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标准:(1)可控制。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该金融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2)可测性。能迅速而准确地获得有关变量指标的数据资料。(3)相关性。通过中介目标的控制和调节,就能够促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2.中介目标的种类中介目标主要有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少数国家也采用汇率作为中介目标。(1)利率为凯恩斯学派所推崇。优点:(1)可控性强。(2)可测性强。(3)货币当局能够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调节总供求。不利之处为内生变量和作为政策变量往往很难区分。(2)货币供应量为弗里德曼所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所推崇。理由有:1)它随时都分别反映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率2)货币供应量一般由通货和各种存款货币构成。3)一定时期的货币供应量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有效需求量和整个社会的购买力,直接影响着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3)汇率将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国家往往是一些实行开放经济的小国,要具备一些条件:第一,经济开放程度高;第二,金融对外开放程度高,资本可以自由流入和流出;第三,经济规模小。另外,有人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又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上述利率、货币供应量和汇率为中介目标的远期目标。上述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关系可用该图表示:政策工具中介目标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最终目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其他工具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稳定货币国际收支平衡利率货币供应量汇率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图: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关系学时4中国的货币政策及效果一、中国货币政策实践1.传统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实践(1)关于货币政策目标在传统体制下,金融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2)关于货币政策工具在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信贷管理体制下,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工具是不存在的。(3)由于货币的概念会在当时限制在现金流通的范围,因此当时所谓的货币政策,也应限于现金投资和回笼的政策。总之,传统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其政策目标是保证国民经济计划的实现;政策工具是指令性的信贷计划;现金发行则是重要的观测指标。2.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中国的货币政策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从一般意义上讲,也包括政策工具,政策目标等要素。(1)关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国现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侧重点是经济增长和稳定货币。货币稳定的意义:其一,提供一个稳定的价值尺度和换算手段;其二,提供一个稳定的流通手段;其三,提供一个有效的支付手段。稳定货币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发展又为稳定货币提供了物质基础。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两个方面:一是利率;二是货币供给量。当前,利率作用的力度相当有限。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十分直接,它的变动会立即在经济生活中得到反映。(2)关于货币政策工具就目前来看,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货款、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政策等。二、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我国经济活动组织中,各级政府的干预作用仍很强。2.金融体制处干改革之中。3.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机制。4.经济管理体制转轨时期。5.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低,金融资产单一,数量少。由于上述因素存在,中国货币政策与西方是不完全一样的,因此,认识中国货币政策构成要素的实际特殊内容及各要素之间的特殊作用机制,才能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调节的作用[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货币政策?2.简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3.论述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的效果及局限?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4.论述凯思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5.简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时的选择标准?6.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关系?[参考书目]1.江勇文编《宏观经济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2.宋效中编《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东北大学出版社,19993.黄达主编《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4.李华、刘瑞《国民经济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郭小聪主编《政府经济职能与宏观管理》,(第二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6.宋承先《现代西文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7.(德)格哈德·伊宁著《货币政策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8.武剑著《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上海三联书店,20009.刘斌等著《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定量研究》,科学出版社,200110.陈岱孙、商德文主编《近现代货币与金融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年出版第10章收入分配政策与社会保障[学习重点、难点]收入分配政策是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收入分配政策包括:在初次分配领域的政策,包括初次分配政策及相关的配套政策;在再分配领域的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收入分配的含义和种类,比较以经济剩余范畴和要素贡献为基础的分配理论的不同,总结出收入分配的一般原理和规定,掌握影响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明确西方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弄清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难点在于对收入分配理论的理解。[学时分配]学时1收入分配的涵义学时2收入分配理论学时3收入分配制度学时4西方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学时5中国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学时1收入分配的涵义一、收入分配的内涵收入分配是指社会产品在一个社会内部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割和占有,即把一定时期内的社会产品分归不同的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所有的行为和活动。收人分配作为—种经济活动,是分配主体与分配客体相结合而构成的一种运动。收入分配的内涵涉及四个问题:1.分配什么,即收入分配对象或分配客体的确定问题。从全社会来看,构成收入分配对象的可供分配的社会产品只能是国民收入。2.谁来分配,即收入分配主体的权力和资格的确定问题。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基本上由资本家主持分配,劳动力所有者居附属或服从地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自身是分配的主持者。3.分配多少,即各分配主体在面对“有限的产品世界”,各自应该占有或能够占有的份额和比率。在资本主义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份额总是向资本家一方倾斜,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在分配中会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进行分配。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4.如何分配,这是收入分配机制和分配方式的选择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收人分配主要采用市场机制来调节,并捕之政府调节。在社会主义社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收入分配分类就整个收入分配来讲,有以下三个维度上的划分:1.功能性收入分配与规模性收入分配功能性收入分配,是从收入来源的角度来研究一个国家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到与其拥有的资源规模及其贡献相对应的收入份额是多少。规模性收入分配,是从收入分配的最终结果来研究其中各个阶层的家庭或人口所得到的最终收入在社会总收人中所占的份额是多少。2.初次收入分配与再次收入分配初次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一个国家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各集团、各阶层及其成员之间进行凶直接分配。再次收入分配,是指在初次收人分配基础上,再次进行的收入分配。再分配实际上是对初次分配的有效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目的在于消除初次分配可能带来的悬殊的贫富差距,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3.微观收入分配与宏观收入分配微观收入分配是指单个(或每个)企业内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企业生产和非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或纯收益在资本所有者与雇佣者之间的分配。宏观收入分配是指国家作为国民收入分配主体或主持者,从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出发(包括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利用财政税收和发行公债及财政支出等手段对国民收入所进行的分配。上述收入分配的三个维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社会多维的收入分配关系。学时2收入分配理论一、以经济剩余范畴为基础的分配理论经济剩余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是,在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中,经济剩余的性质、来源及其分配或分割的形式是不同的。1、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提出了“纯产品”学说。认为农业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除了补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这种剩余产品被魁奈称之为“纯产品”。2、斯密的双重分配理论。斯密在研究分配问题时,把一国全部居民的收入分为“总收入”和“纯收入”。斯密的“纯收入”指的就是一种经济剩余。在分配上,“纯收入”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利润和地租分别是资本和土地的“自然报酬”,工资则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3.李赢图的分配理论。李嘉图是以剩余作范畴为基础构建其分配理论的最杰出的古典经济学家。剩余范畴只包含利润和地租,坚信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4.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前者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后者在生产过程中为一定量的劳动力所代替。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前者形成再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后者形成为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二、以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分配理论在新古典学派那里,简单的生产要素的定价问题成为一般价格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1.要素所有者的报酬等于要素对产品价值的贡献以生产要素的贡献为基础的收入分配,被认为是公平的,它同时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2.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论按照克拉克的观点,在最佳条件下,工资率等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利息率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地租则等于土地的边际生产率。在长期的竞争均衡条件下,全部物质产品将恰好被分配殆尽,没有任何物质剩余会留存下来,这也就是所谓的“产品耗尽原理”。三、收入分配的一般原理和规定收入分配的一般原理和规定:1.生产要素的所有制关系是分配关系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在分配是产品的分配之前,它既是生产工具的分配,也是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有了这种本来构成生产的—个要素的分配,产品的分配自然也就确定了。2.生产要素的贡献是确定各种收入份额的依据决定消费品分配的因素,从个人分配的物质财富的创造来看,是各生产要素在财富的创造中所做出的实际贡献。各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份额的确定,也就自然应以各要素的贡献大小为主要依据。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影响收入分配的其他因素:(1)经济体制对收入分配有重要的影响。(2)社会政策及其目的的不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十分明显。(3)国家的强制力量,亦是影响分配能否公平进行的重要因素。学时3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简单地说,就是收入分配交易的规则,是收入分配主体(利益集团、利益组织)在收入分配活动中“权力—一利益”对等的交易关系的规则化,是作为分配主体的利益集团及其权力的函数。一、收入分配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收入分配制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面对“有限的或稀缺的产品世界”,利益主体凭借权力在分割占有过程中进行的每一次交易都存在冲突或冲突的隐患。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均等分配。奴隶社会分配特点是:(1)分配主体是奴隶主及其国家,分配客体是社会产品及奴隶本身;(2)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3)对奴隶实行残酷剥削。封建社会分配特点是:(1)分配主体是封建地主及其国家;(2)封建地租;(3)超经济剥削现象。资本主义社会分配特点是:(1)分配主体是资本家及其国家,实行按资分配;(2)对雇佣工人实行隐蔽剥削;(3)利润、利息和地租是剩余价值分配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特点:(1)按劳分配为主体,兼行其他分配方式;(2)国家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形成社会再生产中的补偿基金、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二、影响分配制度的因素1.技术进步。一定时期的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及由它们决定的社会物质产出水平始终是人类选择分配制度的“硬约束”。2.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是指一系列与分配制度相关的其它经济的、政治的和法律的基础规则。主要有:(1)生产资料所有制。(2)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3.市场力量。资本主义经济作为典型的市场经济,市场力量决定和影响着收入分配,进而影响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4.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政治、法律、宗教、伦理、哲学等诸多思想观念的总和。5.主体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因为,收入分配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本质上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状况,取决于经济权利之间的较量和斗争。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学时4西方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一、西方国家的收入分配制度1.工资决定由单一的雇主决定演变为由雇主、工会、政府三方力量综合决定,各方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各有侧重。2.报酬形式已从简单的计时、计件工资转为多种形式并存或结合应用,激励方式则从以外部激励为主转为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相结合,工人的分配地位得到了大大改善。3.社会收入差距基本趋于缩小,收入差距的矛盾仍然是财产及其收益差距过于悬殊。4.福利制度趋于完善,物价补偿已成必然。5.政府加强了对社会收入分配的管理和干预。二、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整个西方国家来讲,其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大体分为三种模式:福利型、保险型和强制储蓄型。1.福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以英国、瑞典为代表,基本特征是:全民保障;保障范围由生到死,几乎无所不包;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实行广泛而优厚的公共津贴制度,津贴与个人收入及缴费之间缺乏联系;财政负担沉重。2.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德国、美国和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特征是: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社会保障费用由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分担,以个人和企业缴费为主;以保证基本生活水平为原则;待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缴费相联系;强调公平与效率兼顾。3.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以新加坡和智利为代表,基本特征是:建立个人账户,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全部计入雇员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运营,以实现保值增值;雇员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待遇完全取决于其个人账户的积累额。学时5中国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一、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一个从传统的集中计划体制中的收入分配机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收入分配机制转换的过程。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1956年到1978年的20多年间,在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方面,把按劳分配看成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唯一分配方式。两种形式,即工资和“工分”。全民所有制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城镇集体企业,都实行工资制;农村集体经济实行“工分”制。我国当时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分配制度。2.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三个阶段:从l978年到1984年是第一个阶段,重点是农村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自主经营,生产过程结束后,所得收入除缴纳国家的税金和按承包合同缴纳集体提留外,全部归农户所有。从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是第二个阶段,重点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城镇居民分配制度的改革。从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开始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逐步建立和完善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阶段。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3.建立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在199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我国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1)进一步落实了国有企业内部分配自主权。(2)改革了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3)颁布并实行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发挥税收手段调节个人收人分配关系的作用。(4)改革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1.发展线索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从来没有真正形成过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制定和实施了影响极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标志着中国内地建立了包括养老、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内地推行经济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了最终目标模式。2.体系框架中国内地是和保障制度的体系框已形成。包括五大部分:(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社会福利。(4)军人保障。(5)其他制度,主要有公务员医疗补助、住房公积金等。[复习思考题]1、如何正确理解收入分配概念的含义?2、决定和影响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有哪些?3、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有哪几种模式?4、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5、社会保障制度有什么分配效应?[参考资料]1.厉以宁《国民经济管理学》,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3.李 珍《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4.蔡继明 耿明斋《公有制商品经济中的收入分配》,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5.韩保江《西方世界的拯救:现代西方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与贡献》,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6.王春正《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版7.张道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8.阿塔纳休斯·阿西马克普罗斯《收入分配理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9.陈炳才《当代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0.阿西马科普洛斯(Asimakopulos,A.)编《收入分配理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1章财政支出概述[学习重点、难点]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是政府执行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方面作出的决策所必须付出的成本。政府干预、调节经济的职能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的。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财政支出的原则与分类,了解财政支出增长的宏观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解释世界各国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同时还要明确影响财政支出的主要因素,掌握财政支出的效益的涵义及分析方法。[学时分配]学时1财政支出的原则与分类学时2财政支出的规模与增长理论学时3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学时1财政支出的原则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经济效益原则是指要通过财政支出使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大的“效益”。这一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社会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最优配置。二是由政府财政配置的资源在使用时也应以获得最大社会效益为原则。2.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的利益在各个阶层的居民中的分配应达到的公平状态,能恰当地符合各个阶层居民的需要。公平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横向公平,同等对待同一层次的居民;二是纵向公平,差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居民。3.稳定原则稳定原则是指政府支出应有助于防止经济波动过于剧烈。财政支出之所以可以作为稳定经济的杠杆,因为财政支出的增减会影响到社会需求的总量。二、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方法有两种,即理论分类法和预算分类法。1.理论分类对财政支出的理论分类,主要用于理论和经验分析,可以根据分析问题的不同需要而作如下区分:(1)消耗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按照财政支出的性质来分类,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2)预防性支出与创造性支出。按照财政支出的目的性来分类,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3)一般利益支出与特殊利益支出。按照财政支出的受益范围来分类,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一般利益支出与特殊利益支出。2.预算分类对财政支出的预算分类,是根据政府财政预算所编列的支出项目来进行的。支出项目大体有下列几项:(1)行政管理支出。行政管理职能是政府的一项最基本职能,它是指国家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职责。(2)国防支出。国防是纯公共物品,它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3)社会文教科卫支出。主要包括文化事业支出、教育支出、科研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等。(4)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性的事业,因此,介入其中是政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5)经济建设支出。(6)外交事务支出。(7)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支出。(8)政府债务支出。(9)其他支出。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学时2财政支出的规模与增长理论一、财政支出规模及衡量标准衡量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绝对量上来考察,一种是从相对量上来考察。衡量绝对量指标主要有按当期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衡量相对量指标主要有人均实际财政支出和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二、财政支出增长的宏观模型西方经济家对财政支出增长现象做了理论上的解释,从宏观角度进行的阐述主要有政府活动扩张法、公共收人增长引致说、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1.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瓦格纳发现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的规律,并将其命名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他解释为:(1)一方面,完善国内外法律规章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要求随同递增,管理集中化、劳动力专门化、关系复杂化,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公共部门活动的加强。(2)政府从事物质生产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增加。(3)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范围越来越大。据此,瓦格纳得出结论:政府活动不扩张所带来的财政支出的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2.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皮考克和魏斯曼将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两种:(1)内在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人的增加,政府所征得的税收收人必然呈不断增长趋势(2)外在因素。动荡时期,政府的支出不能不急剧增加,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或增加新税。动荡过后,税率水平并不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因为政府能够继续维持动荡时期的高额支出。据此,皮考克和魏斯曼的结论是: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总是同步增长的。3.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倾向于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往往要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当经济发展进人中期阶段之后,市场失灵的问题日趋突出,从而要求政府部门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显然要以公共支出的增加为前提。随着经济发展由中期进人成熟阶段,公共支出的结构逐步转向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的支出结构。由上述可见,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模型,实际上是关于公共支出结构的长期变化模型,故将其称作“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三、影响财政支出的主要因素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职能的扩大国家职能不断扩大是导致各国政府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需要加强政府的经济干预和经济调控功能,其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扩大政府的公共支出。特现代国家的政府不仅要干预经济,还要支持科学技术研究,以及提供更高的社会福利保障,因而这种经济职能上的扩张也必然会带来整个公共支出总量的增长。2.社会福利事业的扩大为了缓和矛盾,资产阶级国家通过举办公共福利事业来调节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保证低收人者的最低生活需要。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3.经济与收入的增长经济增长会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导致政府收人的增长,它不仅为公共支出的增长提供了可能,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刺激和带动了公共支出的增长。4.人口的不断增长随着人口的增加,居民对各方面公共服务的需求总量必然会相应增加,而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所需的费用也在不断增长,这些都促使公共支出的增长。5.技术的发展高经济增长和收人增长速度,为财政支出的不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不断的需求。学时3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一、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财政支出必须讲求效益,财政支出的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支出效益存在着重大差别,主要表现在:首先,二者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微观经济组织只计算其自身直接投人的各项费用和自身实际获得的所得;而政府在分析财政支出的效益时,不仅要计算直接的、有形的所费与所得,而且还需要分析间接的、无形的所费与所得。其次,二者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微观经济组织的标准即单纯的经济效益。财政支出的效益必须确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重的效益标准。最后,择优的标准不同。微观经济组织择优的标准很简单,其目标一般是追求利润;政府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效益最大化,因此,国民经济发展、社会总体效益很大而对于政府财政却无经济效益可言甚至带来局部亏损的支出项目,仍是政府安排支出时的选择目标。二、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在衡量财政支出的效益时,一方面对支出费用不仅要看直接费用,还要看间接费用,另一方面,在效益上不但要看到它的直接效益,还要看到它的间接效益。这也就决定了,财政支出的效益无法用一种方法来评价和分析。下面分别介绍几种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市场经济国家衡量政府支出效益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一般适用于政府财政支出中有关投资性支出项目的分析评价。所谓成本效益分析,就是针对国家确定的建设项目,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投资项目方案。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原则是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选择能产生最大效益的政策。政府成本效益分析又有其特殊性:(1)政府是纳税人意志的集中表达,无法独立于纳税人而存在,因此,政府项目的效益及成本不仅体现于政府收人的增减也体现于全体社会成员福利的得失。(2)政府项目的评估中,定价问题必须考虑所用的价格是否真正地反映了社会的效益或成本。而私人部门进行决策只需要考虑市场价格就可以了。(3)私人部门的目标一般来讲就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政府的行为目标包括多种。总之,政府财政支出的成本与效益包含了更多的内容。2.最低费用选择法最低费用选择法不用货币单位来计算备选的公共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最低费用选择法的操作步骤:首先,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多种备选方案。其次,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出各个备选方案的各种有形费用并予以加总。最后,按照费用的高低,排出优前劣后的顺序表,以供决策者选择。3.公共劳务收费法所谓公共劳务,其外延并不只限于通常所说的“劳务”,财政学中所说的公共劳务,是指政府为行使职能而开展的各项工作。公共劳务收费法就是把市场等价交换原则引伸运用到公共劳务的提供和使用中去,公共服务收费法是通过制定合理的价格与收费标准,来达到对公共劳务有效地、节约地使用,而不是对公共支出备选方案的选择。在对公共劳务定价时,可区别不同产品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定价方法。一般来讲有四种情况,即免费、低价、平价和高价。[复习思考题]1.财政支出有哪几种分类方式?2.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用财政支出增长的宏观模型解释世界各国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4.影响财政支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如何评价财政支出的收益?[参考资料]1.《公共经济学》:樊勇明、杜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公共财政学》:谢秋朝、侯菁菁编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3.《政府经济学》:乔林碧、王耀才编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4.《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毛寿龙著上海:三联书店20005.《公共部门经济学》:高培勇、崔军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公共财政学》:刘玲玲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7.《当代公共支出管理方法》(美)艾伦·希克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8.《公共支出管理》萨尔瓦托雷·斯基亚沃-坎波,丹尼尔·托马西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9.《中国公共支出与预算政策》马国贤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0.《财政支出学》丛树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第12章财政支出具体分析(上)[学习重点、难点]本章将具体分析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在下一章中再做具体阐述。所谓政府的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满足全社会的公共需要,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进商品或劳务时所发生的支出。购买性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投资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以及科学文教卫生支出等。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政府投资性支出的性质和特点,明确影响政府投资支出的范围和规模的因素,把握行政管理支出与国防支出的各自特点和影响因素,弄清科学文教卫生支出的性质与界定。[学时分配]学时1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学时2投资性支出的具体内容学时3行政管理支出与国防支出学时4科学文教卫生支出学时1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一、政府投资性支出的性质和特点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政府的投资性支出,是指以国家、政府为投资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投资来源的一种投资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积累性财政支出,是政府直接干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从投资的经济性质上看,政府投资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从投资主体看,包括中央公共财政投资和地方各级公共财政投资。政府投资相对于非政府投资而言具有不同的特点:1.社会性和非营利性非政府投资主要是为了赚取利润,追求微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政府所进行的投资则主要受非经济动因即社会动因的支配,追求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只能或主要靠政府来集中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2.间接性和无偿性政府投资的使用一般是无偿的,无法通过计价收费的方式来补偿或是只能得到部分补偿。政府投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企业和居民则无偿地向政府上交税款,然后政府再继续用于公共投资,从而间接地形成公共投资的循环。3.政策性和调节性政府投资必须考虑国家产业政策。政府投资因其投资主体的主导、超然地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以保证社会投资活动的正常顺利进行。4.计划性和长期性政府投资具有明显的计划性,政府投资还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二、政府财政投资数量界定影响政府投资规模的因素主要有:(1)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2)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3)财政支出的结构。政府投资在决定投资结构、范围、规模时,应遵守下列原则:第一,政府投资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一是社会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之间的最优配置。二是由政府财政配置的资源在使用时也应以获得最大社会效益为原则。第二,政府投资不宜干涉民间的投资偏好。第三,合理界定中央政府投资和地方政府投资。第四,合理界定公益性投资和基础性投资。三、政府财政投资形式政府财政投资形式有以下几种:1.政府无偿拨款方式在传统的资金供给体制下,财政投资是采用无偿拨款方式来进行的。这种投资方式有利于所需资金及时到位,保证建设顺利进行,可以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进行重点工程建设,但是,不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2.有偿贷款方式有偿贷款方式是指政府以低息或无息的信贷方式供给财政资金,使用单位负有偿还责任的投资形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投资单位能比较慎重地选择项目,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其缺点在于,对于那些风险较大的项目,企业往往不愿意贷款投资。3.股份投资方式股份投资是现行财政投资的一种具有直接和间接双重性的投资方式。这种投资方式比较灵活,通过股票市场,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等投资主体,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投资。股份投资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调动社会闲散资金,形成巨额资金,有利于补充国家投资资金不足。四、财政投资与经济增长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相促进与彼此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增加投资增加固定资产,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投资的增加依赖于经济增长,依赖于社会产品的增加。马克思把货币资本的投入看作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凯恩斯论述了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作用。投资之所以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因为投资可以刺激需求的增长,同时又可以增加供给。学时2投资性支出的具体内容一、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物质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两类:一是经济基础设施;二是社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投资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非排他性。第二,整体性。第三,不可替代性。第四,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成为政府调控的一个手段。对于基础设施项目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于分类:1.根据是否盈利,盈利多少,可以将基础设施各产业方向的投资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纯公益性项目;第二类,低收费项目;第三类,一般收费项目;第四类,能够全部收回投资,而且能够产生资本积累的项目。2.根据是否具有排它性和竞争性,基础设施也可分为四类:第一类,竞争性和排它性都比较强的项目。第二类,竞争性弱,排它性强的项目。第三类,竞争性和排它性都弱的项目。第四类,竞争性强排他性弱的项目。基础设施投资一般具有规模大、周期长、价值转移慢以及资本回收困难等特征,因此对其的投资和管理应该由政府来负责。二、农业投资支出农业重要的意义:第一,农业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第三,农业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财政农业投资具有较明显的重点和较明确的界限。学时3行政管理支出与国防支出一、行政管理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的合理安排,是建立高效率机关、发挥政府作用的前提,也是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的保证。要使财政的行政管理支出保持在一个恰当的水平上。行政支出具有这样几个显著特点:(1)属于管理性支出。(2)属于公共性支出。(3)支出具有刚性。(4)属于消耗性支出。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社会经济增长。(2)政府职能和机构设置。(3)财政收支水平。(4)通货膨胀。(5)政策性增支。按照我国对外正式公布的预算科目,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公检法经费、武装警察部队经费、对外援助支出、外事外交支出等五大类支出。上述几类行政管理支出,按其用途不同还可以分为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二、国防支出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国防支出是指政府对所筹集的财政资金有计划地投向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的费用。国防支出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和有关专项国防工程支出等。国防支出的需求来自于社会成员对安全的渴望,国防支出代表的是全体社会成员为消费国家安全这一公共产品而支付的一种成本。国防支出从整体上看具有成纯粹的社会消费性质,国防支出属于非生产性支出。国防支出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国家管辖范围。(3)国际环境及国际形势。国防具有纯粹的公共产品性质,因而国防的提供基本上无法通过市场和企业来提供,只能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国防提供的方式归为两类:1、由政府组织公共生产并进行公共提供;2、由私人组织生产并和政府采购制度相结合来进行公共提供。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应该使国防支出保持适度的增长;一定数量的国防支出应优化其分配结构,科学合理地确定国防支出的投向。为使国防支出分配结构较为合理,必须合理确定几种主要的比例关系:(1)人员费用和技术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就是军队的有机构成问题。(2)军事装备研制费用和军事装备生产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3)战斗部队经费和后勤保障经费的比例关系。学时4科学文教卫生支出一、科学文教卫生支出的性质和意义科学文教卫生支出是指政府用于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支出,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增进全民健康。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文卫事业费支出人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因为他们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在从事这些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还须消耗物质财富。科学文教卫生诸项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作用。二、科学文教卫生支出的界定科技活动属于混合公共产品。一方面,市场能够提供一部分科研经费;另一方面,有些科研活动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因而不能通过市场获得资金,私人部门往往不愿意对这类项目投入资金。教育不是纯公共产品,但几乎所有国家政府都在提供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卫生事业实际上由医疗和卫生两个方面组成,医疗服务并不必然要求政府出资提供。卫生服务主要应由政府出资提供。因此,政府应当为那些有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出资;为基础科学研究出资;为卫生事业出资。除此之外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都可以由社会出资。当然,为了尽快改变教育或科技相对落后的现状,政府尽其所能加大经费投入,也是必要的。三、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首先,要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第二,要改革和完善科学文教卫生事业单位的财政制度。第三,要改革事业单位的管理形式。第四,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第五,多种形式发展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复习思考题]1.哪些因素影响政府投资支出的范围和规模?2.界定政府投资支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3.政府投资有哪些主要特点?4.简述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乘数作用。5.为什么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一般由政府来负责?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6.对科学文教卫生事业的投资中哪些应由政府负责?为什么?7.提高科学文教卫生投资效益应从哪些方面加强管理?[参考资料]1.《公共财政学》谢秋朝侯箐箐编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版2.《政府经济学》乔林碧王耀才编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版3.《财政学》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财政支出学》丛树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公共经济学》樊勇明杜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公共支出管理》萨尔瓦托雷·斯基亚沃-坎波,丹尼尔·托马西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7.《政府支出管理》亚洲开发银行编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8.《财政支出的经济分析》杨丹芳著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3章财政支出的具体分析(下)[学习重点、难点]转移性支出就是直接表现为政府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它是经由财政将某个部门、集团和个人的部分收入,转移到另一部门、集团和个人的手中。转移性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同时增加部分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从而将对社会购买力、储蓄能力和价格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各类补贴、社会保障支出、公债利息支出、资本转移等。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社会保障的特点、功能和内容,了解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和筹集模式,把握财政补贴的特点、分类和作用,明确财政补贴的范围及规模。[学时分配]学时1社会保障支出学时2财政补贴学时1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及特点1、社会保障的概念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因失业、年老、疾病、伤残、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遇到其它事故而面临生活困难时,向其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2、社会保障的特点(1)广泛性。社会保障的受益范围是广泛的。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覆盖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2)福利性。社会保障应在社会成员面临生活困难时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3)互济性。社会成员为社会保障进行的缴纳同他可能享受的保障并不完全对等,社会成员之间可互相调剂。(4)强制性。为了保证这一基本权利的实现,国家须通过建立社会保障法规强制实施。(5)立法性。为了使社会保障具有权威性,正确地调整各阶层、各群体以及个人对社会保障利益关系,就必须把国家、集体(雇主)、个人(雇员)在社会保障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二、社会保障的功能1、保障及补偿功能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面临各种自然和社会风险时,由国家和社会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以维护其基本生存权利。这种保障和补偿功能主要是体现在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两个方面。2、社会稳定功能通过社会保障支出,保证劳动者乃至全体公民的基本生活问题,解决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促进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行。3、调节功能社会保障基金往往通过向国家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投融资,不仅支持了国家建设,而且保障基金本身增值也很快。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利用社会保障基金向成员个人融资,既有效地利用了基金,又解决了成员个人购入住宅等资金不足的困难。4、收入再分配功能社会保障对低收入阶层给予生活所需要的给付,或者在年老、失业、伤病、残废等情况发生时,实施必要的收入给付。三、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组成。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有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共同筹资,在劳动者及其家属遭遇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时,为防止其收入中断、减少或损失而提供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制度。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推行的,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也是覆盖面最广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内容有:(1)养老保险。(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4)生育和疾病保险。(5)伤残保险。(6)丧葬和遗属保险。社会保险的几个主要特点:(1)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一种保障制度。(2)社会保险是所有社会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3)社会保险所提供的保障水平只能以一定时期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为基准,既不保证原有生活水平不变,更不会满足劳动者的全部生活需要。(4)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社会基本政策的直接体现,是维持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稳定和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战略性手段。2、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国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在享受基本生存权利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居民劳动报酬和基本生活保障之外的给付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向全体社会成员普遍提供的资金补助和优价服务。社会福利几个主要项目为:(1)社会补贴。(2)社会福利设施。(3)社会服务。(4)职工福利。社会福利的特殊性:(1)对象的普遍性。(2)标准的不确定性。(3)资金来源的单向性。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3、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原始形式,是指政府通过公共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对没有劳动收入来源和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因疾病或伤残丧失劳动自救能力的人、因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家庭或丧失父母资助的儿童,以及对低于国家规定最低收入标准的困难户等,提供的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和实物援助。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类:(1)无依无靠而又无生活来源的公民。(2)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生活一时拮据的公民。(3)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或仅相当于国家法定最低贫困标准的公民。社会救助主要由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1)社会救助是有选择性的。(2)资金来源是单向性的。(3)社会救助是低层次的,以维持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为原则。(4)社会救助一般是短期性的。(5)社会救助还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是一种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安置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优抚可区分为五个项目:(1)抚恤。(2)社会优待。(3)退役军人就业。(4)退休安置。(5)优抚社会化服务。社会优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性。(2)法定性。(3)优待性。(4)褒扬性。四、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及筹集模式1、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既要满足其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经济组织和个人的负担能力。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看,大多数国家实行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的办法,或者依据具体情况,由这三种来源的不同组合构成。2、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模式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模式、有三种:(1)基金制模式基金制是采用预筹积累方式来筹集资金,在若干年里,按规定的一定比例逐年逐月缴纳以积累形成社会保障基金。、(2)社会保险税模式社会保险税是为筹集特定的社会保险款项,对一切发生收支关系的雇主、雇员,就其支付、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3)混合制模式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混合制是指根据是保证内容的不同特征,资金的筹集一部分采用基金制方式,一部分采用社会保险税方式。学时2财政补贴一、财政补贴的概念及特点1、财政补贴的概念财政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及制定的方针政策,为了有计划地调节社会供求和社会经济生活,通过资金再分配给予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一种财政性特定补助。财政补贴属于财政的转移性支付。从性质上看,它是一种与相对价格变动紧密相联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2、财政补贴的特点财政补贴具有其他经济手段所不能代替的特性:(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依据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政策目标,因而具有很强的政策性。(2)时效性。(3)灵活性。财政补贴也无需建立相对规范的制度、固定的补助数量来实施,因此在调节经济活动、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关系时,比税收等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来得更直接、迅速。二、财政补贴的分类1、按财政补贴的项目和形式分类(1)价格补贴。(2)企业亏损补贴。(3)财政贴息。(4)外贸补贴。(5)职工生活补贴。(6)房租补贴。2、按财政补贴的内容分类(1)实物补贴。(2)现金补贴。3、按财政补贴的经济性质分类(1)生产补贴。(2)生活补贴。4、按财政补贴的环节分类可以分为生产环节的补贴、流通环节的补贴、分配环节的补贴和消费环节的补贴。三、财政补贴的作用财政补贴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经济现象,世界各国均把这种特殊的财政支出作为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来使用。由于财政补贴可以改变相对价格体系,作用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使其从自身利益出发去调整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财政补贴主要有以下作用。1、稳定经济,稳定物价,安定人民生活国家可以在生产、流通领域,用价格补贴的办法弥补生产者和收购者的损失,以维持销售价格的稳定,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在商品销售价格提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直接发给职工生活费补贴,以维持职工原有的购买能力。再者,国家还可以通过减低收费标准,以保障职工的消费标准,财政补贴稳定经济的作用还表现在有效地控制价格变动的连锁反应。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财政补贴是一种财政资金的再分配,是资源从政府到企业或个人的单项转移,政府通过补与不补、补多补少的政策选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投资结构,从而使未来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达到符合经济发展目标的要求。3、促进对外贸易增长许多国家为了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占领国际市场,纷纷采用财政补贴方式,如出口补贴、低息贷款、提供低价运输条件以促进出口;同时对本国急需的产品和先进技术可采用进口补贴、税式支出等财政补贴方式加以引导,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进出口商品价格是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方面。4、配合其他经济杠杆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经济杠杆,都处于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第一线,是国家干预经济运行的第一工具。它们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基本上是平行的。而财政补贴总是处于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第二线,是在其他其经济杠杆调节之后,进行再次调节。[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保障?它有什么特点?2.社会保障的功能有哪些?3.简述社会保障的内容。4.简述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及筹集模式。5.什么是财政补贴?它有哪些特点?6.财政补贴的分类有哪些?7.试述财政补贴的作用。[参考资料]1、孙光德等主编,《社会保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2、齐海鹏等编著,《社会保障》,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3.郑功成主编,《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一版4.李 珍主编,《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第一版5.叶振鹏张馨著,《公共财政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6.丛树海主编,《财政支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7.刘玲玲编著,《公共财政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8.萨尔瓦托雷·斯基亚沃-坎波,丹尼尔·托马西著《公共支出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14章财政收入总述[学习重点、难点]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的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资财收入。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现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掌握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量及其衡量指标,把握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诸多因素,结合实际,探讨我国政府组织财政收入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学时分配]学时1财政收入的形式和结构学时2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学时3财政收入的原则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学时1财政收入的形式和结构一、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的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资财收入。它通常有两个含义:其一,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公共性质货币资金。其二,财政收入又是一个过程。财政收入有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费收入和其他收入等收入形式。1.税收收入税收是政府为履行职能,凭借国家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税收所具有的自动调节经济和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能使得税收成为首要的财政政策手段,这也加强了税收在财政收入主要方式中的地位。 2.债务收入国家采取信用形式,以债务人的身份向国内和国外举借的各种债款,称为公债或国债。公债的概念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公债不仅具有偿还性,而且具有自愿性。第二,公债是政府调节经济的杠杆。第三,公债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债务收入包括:国内发行的公债、国库券,经济建设债券,向国外政府、国际组织和商业银行的借款等。3.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也叫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主要是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以上交利润、租金、股息、红利和权益转让等形式所得的收益。国有资产收益形式主要取决于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经营方式。4.政府费收入这是指各级政府及部门所收取的各种费用和基金性收入,包括行政执法过程中收取的各种规费和公共财产使用费。大体有以下五类:(1)规费收入规费是指政府部门为公民或社会组织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规费收入通常包括两类:一种是行政规费,二是司法规费。收取规费一般有两种标准:其一是根据政府提供的服务所需要的费用而定;其二是按照公众从公共服务中所享受的利益为标准。(2)公产使用费这是按受益原则对享受政府所提供的特定公共产品或劳务相应支付的一部分费用。它也是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3)特别课征这是指政府为新增加或是改造旧有公共设施,根据公众受益大小而按比例课征的收入,目的是用以补充工程费用的全部或一部分。(4)各种摊派性费收入这是指政府以各种名义征收的基金,是一种“捐税”。(5)特许金这是政府给予个人或企业某种行为或营业活动的特许权所取得的收入。5.其他收入形式其他收入形式是指上述五种收入之外的政府的各种杂项收入,比较常见的有罚没收入,对政府的捐赠。此外,还有经济学意义上所谓的“通货膨胀税”。二、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收入结构是指财政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地区的比例和数量。1.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是指不同经济成份提供的财政收入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直接决定于该国的所有制结构。2.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为政府提供收入的情况。对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按传统的部门划分方法分析财政收入的情况,二是按现代的部门划分方法分析财政收入的情况。3.财政收入的地区结构财政收入按来源地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地域或行政区划提供的财政收入。从这一角度分析财政收入结构可以看出财政收入地域分布状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必然产生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一国各地区的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必定存在差距。 学时2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一、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及衡量指标财政收入规模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个财政年度),通过税收等多种收入形式获得的财政收入的总水平,通常用绝对数额如财政收入总额, 或者用相对数额如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表示。财政收入规模是衡量政府公共事务范围和一国公共财政状况的基本指标。1.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量及其衡量指标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实际数量。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指标是财政总收入,财政收入的绝对指标系列,具体反映了财政收入的来源、构成、形式和数量。2.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量及其衡量指标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量是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有关经济和社会指标的比率。衡量财政收入相对规模的指标通常有三个:一是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二是税收收入占GNP或GDP的比重;三是非税收入占GDP的比重。(1)财政收入占GNP的比例这一指标综合体现了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进而影响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力度、方式和地位等。(2)税收收入占GNP的比例财政收入的相对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可由税收收入占GNP的比例体现出来。税收收入占GNP的比例又称为宏观税负率,它是衡量一国(地区)宏观税负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3)非税收入占GDP的比例非税收入占GDP的比例反映了一国(地区)的GDP中由政府以各种非税收入形式占有或支配的份额。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既要能够满足政府的需要,更要能够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财政收入规模必须适当,它要受各种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些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价格及收入分配体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经济因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经济因素对财政收入绝对额的影响。其次,财政的分配对象是剩余产品,随着人均GNP的增加,剩余产品增长速度超过了GNP增加速度,财政收入规模就可能相应放大。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关系也可从定量角度,用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若以Y代表财政收入,X代表国民收入,则有下列公式: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Y=a+bX其中a和b为定系数,我们可以依据历史经验确定其大致数值,证明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的相关性是很高的,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有显著的制约作用。2.生产技术水平对公共收入规模的制约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技术进步速度较快,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低。3.制度因素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制度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基本社会经济制度。制度决定了政府职能的大小,从而直接影响财政集中度,即财政分配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政府职能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划分影响各级政府财政分配在整个财政分配中的份额。4.价格因素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首先,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在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上。决定价格分配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财政收入制度。价格水平的升高总会使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财政收入规模不断增大,而并不会使财政收入的规模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此外,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往往还和产品比价的变动同时发生,而产品比价关系变动将以另一种形式影响财政收入。 学时3财政收入的原则财政收入原则是一个国家组织财政收入应遵循的基本准则。财政收入是与效率和公平两大问题相联系的,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必须正确选择财政收入的原则。1.立足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 要解决国家财政收入短缺和政府承担大量公共事务的矛盾,就必须首先从发展经济着手。发展经济的关键在于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规范中央和地方收入分配的原则国家和个人、企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国家的利益是个人、企业利益的前提,一国的外事务和国防事务也必须要有财政收入的保证。同样,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也需要规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入分配取决于两者之间的事权划分,事权决定财权。在明确划分两者之间事权的基础之上,再规范收入分配体制。3.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区别对待”,是指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对不同的财政来源区别对待。一是可以对不同地区有所区别,二是对不同的产业有所区别。“合理负担”则有两个含义,一是受益者负担原则。二是按能力负担的原则。[复习思考题]1.现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哪些?2.如何分析财政收入结构?3.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有哪些?4.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5.政府取得财政收入应遵循那些原则?[参考书目]1.陈共主编 《财政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2.储敏伟 杨君昌主编 《财政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3.叶振鹏主编《财政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4.李达昌等主编《财政管理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5.邓子基,邱华炳主编《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美)哈维·S·罗森著《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樊丽明,李齐云主编《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8.叶振鹏,张馨著《公共财政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5章税收理论[学习重点、难点]现代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柱,它作为政府的重要分配手段,不仅集中体现了政府、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而且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本章主要介绍了税收理论部分,这历来是经济学家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税收的含义和特征,把握古典税收原则与现代税收原则的内容与变化,弄清税收负担的含义和分类,掌握税收转嫁的概念、形式和条件。本章的难点在于对“拉弗曲线”的内容和现实意义的理解。[学时分配]学时1什么是税收学时2税收原则学时3税收负担与税收转嫁学时1什么是税收一、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上述税收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含义:1.税收属于分配范畴税收作为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范畴。分配是把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出来的产品或价值分成不同的份额,并决定各个份额归谁占有和占有多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税收就是这个环节上诸种分配形式中的一种特殊分配形式。2.税收分配的主体是国家税收这种分配,是由国家将一部分社会产品集中起来,然后再根据社会共同需要,通过财政预算分配出去社会产品的一部分就必须集中到国家手中,由国家统一地安排使用。这就使税收成为以国家为主体的集中性分配。3.税收分配的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在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下,任何一种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的主体,在它取得收入时,都要凭借某种权力,而这种权力,不外是财产权力和政治权力两种。税收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分,向社会集团和个人征税,凭借的是国家政治权力。4.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能够成为税收分配对象的,只能是社会剩余产品。需要指出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对个人课税和对财产课税与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并不矛盾。明确税收的分配对象是剩余产品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规定了国家税收的最大数量界限。其次,它有利于认识和处理税收同促进生产发展的关系。5.税收分配的目的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国家要实现其职能,就必须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税收就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以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的一种分配方式。或者说,税收是国家机器存在并发挥其职能作用的经济基础。二、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法令进行的。从根本上说,税收的强制性是由税收的依据决定的。税收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2.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收就归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原纳税人,也不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税收之所以具有无偿性,是由税收的本质决定的。3.固定性税收固定性,是指国家征税必须通过法律形式,事先规定对什么征税以及征收的额度。税收固定性的含义包括三个层次,即课税对象上的非惩罚性,课征时间上的连续性和课征比例上的限度性。判断一种财政收入形式是不是税收,主要是看其是否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税收的上述三个特征是古今中外一切税收的共性。不以社会形态的变化为转移。学时2税收原则财政收入的原则主要以讨论税收原则的方式表现出来。一、古典税收原则1.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财税学界认为,把课税原则首先明确化、系统化的第一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亚当·斯密(1723-1790)。斯密提出了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等四大课税原则。(1)平等原则。斯密的平等原则是指国民应依其在国家的保护下所得收入的多少为比例,向国家缴纳租税。(2)确实原则。确实原则是指国民所纳税目与条例应该是确实的,而且纳税的时间、地点、手续、数额等,都要明确规定,使纳税人明了。(3)便利原则。政府对国民征税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应尽量使国民感到方便。(4)最少征收费用原则。是指在征收任何一种税的过程中,其国家的收入额与纳税人所缴纳的数额之间的差额越小越好。2.瓦格纳的税收四项九端原则阿道夫·瓦格纳的课税原则为:(1)财政收入原则。所谓财政收入原则即课税能充足而灵活地保证国家经费开支需要的原则。该项原则包含收入充分原则和收入弹性原则。(2)国民经济原则。所谓国民经济原则即国家征税不能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免危及税源,在可能的范围内,应尽量有助于资本形成,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3)社会公正原则。 所谓社会公正原则即税收负担应普遍和平等地分配给各个阶级、阶层和纳税人。该项原则包含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4)税务行政原则。所谓税务行政原则即税法的制定与实施都应当便于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瓦格纳提出的税收原则,以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为中心,较亚当·斯密的四原则全面、具体,对其后各国税收政策的制定、税收制度的设计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二、现代税收原则从现代经济学理论来看,税收原则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公平原则,税收应由所有社会成员共同承担,并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二是效率原则,税收应能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三是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原则,即税收应能促进生产水平、价格水平的稳定以及生产力的发展。1.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亦称公平税负原则,是指国家征税要使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人们对税收的公平原则作出了许多种解释,大体区分出了两个子原则,即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1)受益原则亦称“利益说”。它要求纳税人应根据其从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纳税。受益原则实际上是将公民纳税/政府提供服务看成是一种类似于市场交易的过程,税收仿佛是政府提供服务的价格。虽然政府倾向于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应用受益原则,但是这一原则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但它只能用来解释某些特定的征税范围,而不能推广到所有场合。(2)能力原则。亦称“能力说”。就是根据个人的纳税能力大小来确定个人应承担的税收,因此又称为支付能力原则。支付能力原则包括两重递进的涵义:国家课税应以纳税人的支付能力为依据;支付能力相同者同等课税,支付能力不同者在课税上应有所区别。支付能力原则,主要可分为主观说和客观说两种。①客观说。客观说主张以纳税人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测度其纳税能力的标准。首先,收入通常被认为是测度纳税人纳税能力的最好尺度。其次,财产作为测定纳税人纳税能力的依据,也被认为是合适的尺度。最后,由于消费支出和个人所得、支付能力一般来说是正相关关系,因此消费支出也被认为是测度纳税能力的又一尺度。②主观说。主观说主张以纳税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程度大小作为测定其纳税能力的尺度。主观说经济学家对如何做到税收的纵向公平,即收入高低不同纳税者纳税后造成福利牺牲作出解释,提出了三个不同的原则,即均等牺牲原则,比例牺牲原则和最小牺牲原则。首先,根据均等牺牲原则,或称为“等量绝对牺牲”原则,每个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总效用应相等。其次,根据比例牺牲原则,或称为“等量比例牺牲”原则,要求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效用与其收入成相同比例。最后,根据最小牺牲原则,或称为“等量边际牺牲”,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效用之和应最小。2.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简言之,即为税收征收的所得和所费关系。讲究效率要求尽可能增大所得和尽可能减少所费。(1)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从经济效率原则产生以下两点考虑:一方面,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其运行不应受政府税收政策的影响,税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机制不应当产生负面的影响,要保持税收的“中性”。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本身的局限性,需要一定的调节行为加以弥补,政府要对市场进行纠偏,税收又要具有校正性。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①税收的额外负担和税收中性。税收在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部门过程中,除了会给纳税人造成相当于纳税数额的负担以外,还可能在下述两个方面给社会带来额外负担:一方面是资源配置的额外负担。降低税收的超额负担,提高税收经济效率的根本途径,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影响。②市场的缺陷和税收的校正性。税收对某些私人产品进行特别的课征,以校正市场缺陷,这就是税收的校正性。一视同仁与区别对待显然是矛盾的,但它却反映了现实市场条件下实现效率的客观要求。(2)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在充分筹集收入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税务费用。税务费用,也就是税收成本,包括课税的征管成本和缴纳成本。各国政府对税收行政效率的考察,基本上是以征管的成本费用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主要依据的。征管成本费用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指标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降低税务支出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提高税收行政效率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要运用先进科学的方法管理税务;二是合理简化税制;三是增加税务支出的透明度,进而达到压缩税务支出的目的。3.稳定经济原则稳定经济原则亦被称作“机能财政原则”。所谓稳定经济原则,是指税收要成为政府干预调节经济的杠杆发挥引导和保持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水平的作用。税收在稳定经济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下列途径来实现的:一是政府调整税收政策和课税水平,把税收作为一个政策变量;另一种方式是制定课税制度和支出制度时,使税收的变动能自动地起上述作用,即让税收成为消除经济过度波动的“自动稳定器”。 学时3税收负担与税收转嫁一、税收负担税收负担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个人和法人)实际承受的税款,它表明国家课税对全社会产品价值的集中程度以及税款的不同分布所引起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税收负担反映着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是税制的核心问题之一。税收负担主要分为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1.宏观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简称宏观税负,即一个国家的整体税收负担水准问题。它主要是指当年征收的税收总额与一国生产部门的全部产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对比关系,即社会的总体税负水平。衡量宏观税负的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和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1)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指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T/GNP)。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的公式如下: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T/GNP)=  税收收入总额   X100%                                国民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指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T/GDP)。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的公式如下: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T/GDP)=  税收收入总额   X100%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                                国内生产总值    2.微观税收负担微观税收负担按负税主体可分为企业税收负担和个人税收负担。反映企业税收负担的指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整体税负率,一类是个别税种的税负率。通常采用以下指标反映企业整体税负率:(1)企业税收总负担率=  各种纳税总额   X100%                         同期销售收入   (2)企业净产值税收负担率=  各种纳税总额  X100%                             同期销售收入   若从税种的角度考察企业税收负担水平,通常采用的指标是:(3)企业流转税负担率=  流转税总额     X100%                         同期销售收入    (4)企业所得负担率=       所得税额         X100%                      同期利润所得总额    3.“拉弗曲线”简介美国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设计了“拉弗曲线”。“拉弗曲线” 较为形象的说明了经济发展、税收收入和税率之间的内在联系。拉弗曲线表面上看反映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实际上体现的是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或发展的关系。因为税率过高导致税收收入下降,是源于税收负担过重抑制了经济活动,损害了税基。二、税负转嫁与归宿1.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概念。所谓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通过变动价格的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部分或全部转给他人负担的过程。税负归宿是税负转嫁过程的终点,也就是税收负担的实际承受者。2.税负转嫁的形式。(1)前转(顺转)。这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前转可分为三种情况:税负完全转嫁;税负只能部分转嫁;超额转嫁。(2)后转(逆转)。纳税人用压低价格的办法把税款向后转嫁给货物或劳务的供应者。后转有三种情况:买方的税负完全转嫁;税负只能部分转嫁;买方的税负超额转嫁。(3)混转(散转)。将税款一部分向前转嫁给商品购买者,另一部分转嫁给商品供应者。(4)辗转转嫁,即转嫁行为发生多次。(5)税收资本化。、应税物品交易时,买主将物品可预见的未来应纳税款从所购物品价格 中作一次性扣除,此后名义上虽由买主按期纳税,实际上税款由卖主负担。(6)消转,又称转化。指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3.税负转嫁的条件根据税负转嫁的定义可以得知,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课税不易转嫁。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4)生产者的谋求利润目标对税负转嫁的关系。企业经营都以谋求尽可能多的利润为活动目标。税负转嫁显然也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税收?如何理解税收的概念?2.理解税收形式特征的含义。3.理解亚当。斯密税收原则的含义。4.理解瓦格纳税收原则的含义。5.理解现代税收原则的含义。6.什么是税收负担?衡量宏观税负、微观税负的指标有哪些?7.什么是“拉弗曲线”?其现实意义是什么?8.什么是税负转嫁?有哪几种转嫁形式?税负转嫁的条件是什么?[参考资料]1.陈共主编 《财政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2.储敏伟 杨君昌主编 《财政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3.(英)詹敏斯(James,S.),(英)诺布斯(Nobes,C.)著《税收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4.(英)纽伯里,(英)斯特恩编《发展中国家的税收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5.刘磊著《税收控制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6.胡怡建,朱为群著《税收学教程》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4年版7.樊丽明著《税收调控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马拴友著《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第16章税收制度[学习重点、难点]税收制度是国家征税的依据,也是纳税人纳税的准则,是实现税收职能作用的具体体现。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把握按照不同标准对税收的不同分类,弄清商品课税、所得课税的特点、内容和模式选择,掌握资源、财产课税的特点、内容与类型,在此基础上区分不同税种的特点、内容与作用。[学时分配]学时1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学时2税收的分类学时3商品课税学时4所得课税学时5资源、财产课税学时1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收制度一般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程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是国家以税收的形式取得财政收入的法律规范,这些规范既是国家征税的依据,也是纳税人纳税的准则,是实现税收职能作用的具体体现。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是税收制度的实体部分,即各个税种的基本法规必须规定的内容。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1.纳税人纳税人也称课税主体,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分为自然人或法人。(1)自然人纳税人在法律上,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而依法在民事上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包括本国公民和居住在所在国的外国公民。在税收上,自然人也可以进一步分为自然人个人和自然人企业。(2)法人纳税人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2.课税对象课税对象规定着征税的范围,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与课税对象相关联的是税源。课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税源则是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课税对象的具体化是税目。税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明确征税的具体范围。二是解决课税对象的归类。3.税率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税率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1)比例税率。(2)累进税率。(3)定额税率。4.课税环节课税环节是税法中规定的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环节,它规定了纳税行为在什么阶段发生,以及是单一环节课征还是多环节课征。5.附加、加成和减免税附加和加成属于加重纳税人负担的措施。减免税以及与此相关的起征点和免征额属于减轻纳税人负担的措施。6.违章处理违章处理是指对纳税人发生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它对维护国家税法的强制性和严肃性具有重要意义。税收违章行为主要有:偷税、漏税、欠税、抗税等。学时2税收的分类税收的分类是对税收体系中的各种税按照其性质和特点进行的归类。1.按课税对象的性质不同分类按课税对象的性质一般将税收分为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三大类。商品课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统称。商品课税以商品交换为前提,伴随着商品销售的实现进行课征。所得课税是指以纳税人的净所得(纯收益或纯收入)为课税对象的税收。财产课税是指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财产包括不动产和动产,这两类均可列入课税范围。2.按税负能否进行转嫁为标志进行分类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志,可以把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类。凡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不发生转嫁关系的税收称为直接税,凡纳税人有可能将税负转嫁于他人,发生转嫁关系的税称为间接税,3.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税收的管理权限包括立法权、征管权、所有权。4.按税收的计量标准分类按税收的计量标准分类,可以将税收划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依据的税类,从量税是以课税对象的自然单位为计税依据的税类。5.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可将税收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价内税是指税金包含在商品或劳务价格中的税,故其计税价格被称为含税价格。价外税是指税金附加在商品或劳务价格之外的税,故其计税价格被称为不含税价格。学时3商品课税商品课税是指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为前提,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一、商品课税的特点商品课税具有以下特点:1.税收负担的间接性。由于消费者所承受的税负并不是由于消费者纳税而引起的,因而,消费者所承担的税负是间接的,也可以称为间接税。2.税收分配的累退性。随个人收入增加,个人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个人边际储蓄倾向提高,这就意味着随个人收入增加,个人消费支出占收入比例下降,那么,商品税占个人收入比例必然下降,从而使商品课税呈现一定的累退性,收入越少,税负相对越重;收入越多,税负相对越轻。3.商品课税的负担普遍,课税隐蔽。商品课税的结果是人人负担了税收。在消费者看来,税款隐蔽于价格之中,不象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那样要从其收入或财产额中直接进行扣除。4.商品课税具有征收管理的简便性和执行社会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商品课税可以选择特定商品(服务)课征。即便对全部商品(服务)或大部分商品(服务)课征,也往往要采取差别税率。二、商品课税的基本内容1.课税对象商品税的课税对象为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具体可分为总值型和增值型两种类型。(1)总值型。总值型的商品课税对象为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的商品销售收入总额,或从事劳务服务的营业收入总额。(2)增值型。增值型的商品税课税对象为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劳务服务活动新创造的价值额,即增值额。2.课税范围(1)对商品普遍课税。(2)对全部消费品课税。(3)选择少数消费品课税。3.计税依据(1)从价税。(2)从量税。4.课税环节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1)多环节普遍征税。(2)单一环节征税。主要可分为:①在产制环节征税。②在零售环节征税。三、商品课税的模式选择根据课税对象、征收范围、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等的不同特点,可将商品课税分为周转税、销售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四种类型。由于各国在商品税税种组合的选择上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商品课税模式选择。1.周转税制模式周转税是对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和劳务服务的企业和个人,在产制、批发、零售和劳务的每一个周转环节,以商品销售收入和营业服务收入全额,按差别比例税率课征的商品税。2.销售税和消费税结合模式替代周转税制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式是销售税和消费税结合模式。实行销售税同消费税结合模式的国家,在销售税和消费税关系的处理上也有两种不同方式:一种是选择少数商品征收消费税;另一种是对全部商品征收销售税,并选择少数已征收销售税的商品再征收消费税。3.增值税和消费税结合模式替代周转税制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式是增值税和消费税结合模式。实行增值税和消费税结合模式的国家,增值税作为一般商品税,增值税作为“中性”税收,主要发挥商品税的收入功能;消费税作为选择性商品税,主要发挥商品税的调节功能。学时4所得课税所得课税是国家对法人和自然人在一定期间(法人通常为一年)获取的所得额课征的税收。所得课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也称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也称工薪税)。一、所得课税的特点同其他类别的课税相比,所得课税具有以下特点:1.所得课税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保持中立性,不伤及税本,因此,符合税收的效率原则。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税负较公平。3.所得课税富有弹性,具有较强的聚财功能。4.所得课税是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的有效工具。5.所得课税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6.所得课税计算比较复杂,稽征管理难度较大。二、所得课税的基本内容1.应税所得的确定一般来说,在确定应税所得额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所得来源的合法性。(2)所得来源的真实性。(3)所得来源的连续性。2.费用扣除问题费用扣除问题是所得税制度的核心问题。从企业所得税看,为保证所得税计算的一致性,各国在所得税立法时都明确规定了从收入总额到应税所得额的计算过程,规定了统一的费用扣除范围和扣除标准。3.所得课税的类型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所得课税的类型一般仅对个人所得税而言,个人所得税依据其课税对象的规定,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分类所得税。分类所得税是针对各种不同性质的所得,分别规定不同的税率进行课征的那一类所得税,(2)综合所得税。综合所得税是将纳税人的各项不同性质的所得加以合并,综合计征的一类所得税。(3)分类综合所得税。采用分类所得税办法征收,而当其各类所得数额之和达到某一规定标准时,则再加征综合所得税。三、所得课税的发展目前,所得课税在整个税制中的地位因国情不同而不同。在发达国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世界上最发达的21个工业国家中,有15个国家均以所得税为主体(其中又主要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占总数的70%。在发展中国家,尽管不少发展中国家所得税也被作为主体税种,但在发展中国家税制结构中,所得税所占比重比发达国家要低得多,而且在所得税中以公司所得税为主。学时5资源、财产课税一、资源课税1.资源课税的概念建立资源税是为了促使人类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避免资源的无效损耗,调节资源的级差收入。2.资源课税的特点(1)从性质上看,资源税具有地租特点。对于资源税纳税人,均应缴纳资源税。(2)课税比较公平。一方面,资源税具有绝对地租性质体现了课税的横向公平;另一方面,资源税具有相对地租的性质体现了课税的纵向公平。(3)具有税负较合理,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特点。(4)收入比较稳定,弹性较小。3.资源课税的类型资源课税可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两种类型。以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前提,无论资源的好坏和收益的多少都一律征收的一种资源税。级差资源税是根据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的等级以及受益的多少所形成的级差收入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二、财产课税1.财产课税的概念财产课税是指以一定的财产额为课税对象,向财产所有人、占用人或使用人,就其数量或价值依法征收的一类税收。财产是指经过人类劳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包括不动财产和可动财产两大类。不动财产是指不能移动或移动后会损失其经济价值的财产。可动财产是指不动产以外的,可以移动的财产,包括有形动产和无形动产两类。2.财产课税的特点从性质上看,财产税属于直接税。与商品课税和所得课税相比,财产课税具有以下特点:(1)征税范围难以普及到全部财产。(2)课税比较公平。(3)财产税是一种经常税。(4)财产税收入弹性小。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5)财产课税征管比较复杂。3.财产课税的类型(1)根据课税对象不同,财产课税可分为静态财产税和动态财产税。(2)根据征税范围不同,财产课税可分为一般财产税和个别财产税。(3)根据计税依据不同,财产课税可分为财产价值税和财产增值税。4.财产课税的作用财产税一般作为地方的主要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1)财产税收入弹性较小并且稳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财产税根据量能负担原则征税,能有效地促进纳税人合理地使用财产。(3)财产税的征收有利于缓解社会分配不公、节制财富集中和贫富悬殊问题。(4)财产税有利于增强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复习思考题]1.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是什么?2.税收的分类标准是什么?3.什么是商品课税?商品课税包括哪些基本内容?4.什么是所得课税?所得课税包括哪些基本内容?5.什么是资源、财产课税?各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参考资料]1.陈共主编《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储敏伟杨君昌主编《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刘溶沧杨之刚主编《财政学论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4.高培勇崔军主编《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胡怡健朱为群主编《税收学教程》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6.杨晓明程扬编著《税收学》航空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7.刘建民主编《税收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8.(英)詹敏斯(James,S.),(英)诺布斯(Nobes,C.)著《税收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9.伯德、韩舍尔编《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年版第17章公债[学习重点、难点]公债是政府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公债作为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对社会总需求、收入分配和国际收支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于公债,我们要探讨它的成因和根源,既要发挥它的作用和功能,弥补财政赤字,又要合理限定其规模,适当的发挥其作用。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公债的概念、构成要素和分类,把握公债的基本功能,了解公债的基本运行过程与环节,掌握公债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并明确二者的关系。[学时分配]学时1公债的含义与分类学时2公债的功能学时3公债制度与公债市场学时4公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学时5中国的公共债务学时1公债的含义与分类一、公债的含义1.债的概念: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从经济学角度看,债就是一方行为主体与另一方行为主体之间在经济交往中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从总体上来讲,经济行为主体按照资源的归属可分为两类:一是公共部门,二是私人部门,如果这两个部门以债务人的身份出现,债就有了公债与私债的区别。公共部门举借的债务就是公债,私人部门举借的债务就是私债。2、公债的概念公债是政府按照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同有关各方发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也叫政府债。二、公债的要素1.公债发行人。公债发行人是发行公债的主体,亦即债务人。2.公债承购人。公债承购人是指政府举债时承购公债的主体,即债权人。与此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公债发行对象和公债持有人。公债发行对象是指可以购买某种公债的法人和自然人。公债持有人是指实际持有公债的法人和自然人。3.公债名称。即每一期公债发行时的称号。4.公债面额。指公债券的票面金额。5.公债利息率。6.公债期限。它是指公债从发行到偿还之间的时间间隔。。三、公债的分类1.按照公债的发行主体,可分为中央债和地方债。2.按照公债形成的契约形式,可将公债分为债权型公债和非债券型公债。3.按照公债的发行地域,可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内债=国内公债+国内私债;外债=国外公债+非政府部门对外债务(即国外私债)4.按照购债自愿与否,可分为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5.按照公债的期限,可分为有期公债和无期公债。6.按照公债的计量单位,可分为实物公债和货币公债。7.按照公债的流动性,可分为可流通公债和不可流通公债。8.公债按照有无利息及利息支付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有息公债,是对公债持有者以某种形式支付利息的公债。(2)无息公债,是对公债持有者不支付任何形式的利息收益的公债。(3)有奖公债,是指对债券持有人实行抽签得奖的公债。(4)有折公债,是指政府按照债券面额打折扣发行的公债。9.按照公债用途的经济性质,公债可分为生产性公债和非生产性公债。10.公债按照有无担保品来划分,可分为担保公债和无担保公债。学时2公债的功能公债的功能具有不同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筹集资金的功能,二是调节经济的功能。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一、筹集资金的功能1.筹集战争经费。利用公债,政府可以迅速地筹措起战争所需的大量军费。这是公债在其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西方国家的公债史表明,公债的不断增长几乎总是与战争或军费的膨胀有着直接的联系,几乎总是可以从战争或军费的需要找出它的动因。2.弥补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自产生以来最为重要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最原始和最基本的用途。其他方面的用途则大都是随着公债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3.筹集建设资金。处在起飞前的关键时期,“跑道”却不够长。“跑道”即社会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产业的融资途径在税收规模不可能很快扩大的条件下,公债便成为上选。4.筹集偿债资金。现代国家的政府用以偿还到期债务的资金来源一般有三种,一是在预算中专门设置“偿债基金”支出项目;二是靠公共收入大于公共支出的预算盈余;三是通过发新债还旧债。二、调节经济的功能。1.通过调节经济总量,以实现经济总量平衡。2.通过调节经济结构,以实现经济协调发展。3.配合央行货币政策,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学时3公债制度与公债市场公债制度是指与公债的有关的规章制度的总称。它主要体现在公债运行的各个环节上。公债的运行包括公债发行、流通和偿还的全部过程。公债市场,简单来讲,就是公债买卖的场所。买卖新债的公债市场叫做一级市场,也叫发行市场,买卖旧债的公债市场叫做二级市场,也叫流通市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合起来就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公债市场。一、公债的发行1.公债的发行条件(1)发行额度:即每次公债发行的计划数量。(2)发行对象是指可以购买公债的个人或机构。(3)公债发行成本:是指公债发行过程中所消耗的社会资源。(4)公债的发行价格:发行期间的出售价格。公债发行方式可分为三种:①平价发行。②溢价发行。③折价发行影响公债发行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a、公债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关系,b、公债券信用度,c、公债的市场流动性,d、公债期限的长短。(5)公债发行时间:指公债正式向社会出售的时间。根据公债发行时间的不同,公债发行方法可分为定期发行和不定期发行两种。(6)发行凭证: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证明。发行凭证主要有以下类型:①登记形式,②券面形式,③单据形式,④记账形式。2.公债发行的方式现代国家政府发行公债的方式主要有:(1)承购包销法:由政府与承销团签订承销合同来销售公债的方法。(2)公募招标法:按照标的物不同,主要有价格招标和利率招标两种。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3)交付法:交付法是指政府在偿还债务或支付其它费用时,对债权人或收款人不付给现金或相应的货币凭证,而是以全部或部分公债券代替的办法。(4)私募法:私募法是指公债不向社会公开发行,而是允许个别特定投资者承购的方法。3.公债发行市场(1)公债发行市场的含义:狭义上,是指公债发行者将新公债销售给投资者的场所;广义上,泛指实现公债销售的完整过程。(2)公债发行市场的组成要素①市场主体,即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发行者、投资者、中介机构和管理者。②市场客体指发行市场买卖的对象,即新的公债券。③市场运作形式即公债的发行程序。二、公债的流通1.相关概念公债流通的概念:公债流通是指公债按照规则的允许,在其期限内的转让。公债流通是已经发行的公债的转让,即旧公债的买卖活动;公债流通必须是可流通公债的买卖活动,不可流通公债的“黑市”买卖不能算作公债的流通;公债流通必须在合法的场所进行。公债流通市场的含义:狭义上,公债流通市场是指公债持有者将其持有的已发行、未到期的公债转让给新投资者的场所;广义上,公债流通市场不仅仅指转让公债的有形柜台,而且泛指完成公债转让的整个过程。2.公债市场。公债市场包括公债发行市场和公债流通市场两个部分。公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关系:(1)公债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的前提。(2)公债流通市场是公债发行市场的保证。(3)公债流通市场的组成要素①主体(参与者)。A、投资者。B、中介机构。C、管理者。②客体。即市场工具。3、公债流通方式。公债流通方式是指公债流通转让的具体方法和形式,主要有现货交易、期货交易、回购交易、信用交易和期权交易等。4、公债市场的组织类型典型的公债市场组织类型有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两类。(1)公债交易的场内市场专指证券交易所内的公债交易。(2)公债交易的场外市场是相对于场内市场而言的,场外市场的交易泛指证券交易所之外的证券交易。这类市场主要有:①柜台市场。②第三市场。③第四市场。三、公债的偿还1.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政府偿还到期债务的资金主要从以下五个渠道取得:(1)预算盈余。(2)预算列支。(3)偿债基金。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4)发行新债。(5)课征税款。2.公债偿还的方法(1)抽签分次偿还法(2)到期一次偿还法(3)转期偿还法(4)买销法。学时4公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一、宏观经济调控的一般理论宏观调控即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是国家(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和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机制和手段对国民经济总体进行的调节和干预1.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在于“市场失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和政府是进行资源配置的两大手段。2.宏观经济调控的对象与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的对象是指各种调控手段发挥作用的载体。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多层次的,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不同的目标层次上,调控的对象也各有其侧重点。3.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就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这些方法和措施主要包括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三个方面。4.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及其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影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社会总收入,即国民收入的两个方面。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协调、平衡是国民经济均衡的重要标志和内在要求,也是经济运行正常、健康的表现和条件。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总量上的平衡;二是结构上的协调。5.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财政政策目标从短期来讲,主要是通过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调节,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从中长期来看,财政政策的调节应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长期来看,财政政策的目标是通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2)财政政策手段。财政政策手段包括财政收入手段、财政支出手段和预算政策等。二、公债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公债作为凭借国家信用的筹资手段,是一种非常灵活有效的政策工具。1.公债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公债是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之间的转换器。2.公债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公债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作用要从发行和流通两个环节来体现。(1)银行承购公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①中央银行承购公债的货币效应中央银行在一国货币政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职能包括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三个方面。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②商业银行承购公债的货币效应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要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三性”原则,商业银行承购公债是否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其购买公债的资金来源。如果商业银行既未减少其贷款规模,又无超额准备金可用,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货币供给量将扩大,其实质是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向商业银行注入了基础货币。(2)银行体系在公债流通中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中央银行买进公债,不管其交易对手是商业银行还是非银行部门,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都会增加,由此带来放款能力的扩大,起到放松银根的作用。3.公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我们知道,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的收入分配,是以社会成员为社会提供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标准的。公债调节收入差距的功能要从以下两方面发挥出来:一是由于公债的购买额比较灵活。二是发行公债意味着偿还期税收的增加。4.公债对外部平衡的作用。政府外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平衡短期国际收支逆差,因此,公债在平衡国际收支方面的作用也是其他政策工具难以替代的。学时5中国的公共债务一、中国公债发展史的简单回顾1.近代外债史2.近代内债史3.新中国公债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行国债分为两个时期:50年代为一个时期,80年代以后为一个时期。50年代由国家统一发行的国债共有六次。从1968年到1981年国家没有发行国内公债。“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时期。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债的现状1981年以后,我国每年发行国债。我国公债市场的发展:1988年我国分两批开展国债流通转让业务试点,从而出现了国债的二级市场。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开始开展国债场内现货交易。1991年在全国400个城市全面开放国债的二级市场(柜台交易)。中央银行自1996年开始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后因缺少短期债券暂停,1998年起恢复公开市场业务。从目前来看,我国国债市场包括两部分:场内交易市场,场外市场。三、目前我国国债规模、结构及存在问题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5年,这一阶段公债发行额占同期财政收人的比重不大。第二阶段:1986-1993年,为控制财政赤字的日益膨胀,政府扩大举债规模以压缩向银行借款额。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中央政府的全部债务只能通过发行公债的方式解决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公债发行规模激增。我国的债务负担率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比较低,但我国国债负担并不轻,我国对债务的承受能力要弱得多。另外,加上国有企业的债务、银行坏帐、社会保障等,据世界银行估计,我国的债务负担率在100%以上。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从债务依存度来看,我国的财政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债务的依赖程度,已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我国国债规模已经明显过大。从偿债率来看,与债务依存度的变化类似。国家财政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借新债还旧债,导致公债规模越滚越大。从公债结构来看,我国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公债品种不够丰富,特别是短期国债,严重短缺。[复习思考题]1.简述公债的种类.2.试述公债的功能.3.试述公债与宏观调控的关系.4.简述公债在中国的发展演变.5.简述公债的市场组成.[参考资料]1.《公债经济学》,夏锦良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1991年版2.《国债学》,龚仰树著,上海财大出版社2001年版3.《当代西方财政经济理论》,王传纶高培勇著,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4.《公债经济论》,胡关金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5.《现代财政与金融》,董登新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6.《公债经济效应论》,赵志耘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7.《公共财政学》,胡乐亭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8.《国债论》,杨大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一章导言    主要内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需求和供给;    关键概念:实证分析;规范分析;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第一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一、资源配置    二、微观经济学    三、市场经济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        (一)个人所有        (二)私人利益        (三)小型经济第二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Positiveanalysis)方法    规范分析(Normativeanalysis)方法    二、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四、经济模型第三节需求和供给    一、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曲线 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     二、供给、供给量和供给曲线     三、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        图1.7需求曲线的极端情况    (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四)供给的价格弹性         图1.8三种时期供给曲线的典型情况    四、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本章小结    本章是全书的导言。在本章中,从经济学的定义开始,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预备知识和基本方法。简单地说,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用途,以满足经济主体多样化需求的科学。掌握这点,对了解微观经济学大有帮助。在经济学分析中,均衡分析是一个基本的分析方法。所谓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假定外界诸因素(自变量)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在均衡状诚下,当事人的决策对个人来说,已使私人利益极大化,或已达到最优,这种最优结果是通过边际分析达到的。寻求利益极大化的个人总是遵循这样的边际原则:当某项经济活动(如生产、消费)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人们会扩大这种活动;反之,则减少这种活动;直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此时的这种经济活动处于最优状态,也就是达到了均衡。    在本章最后一节里,讨论了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供给——需求模型,这一模型为本学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概括。在接触了后几章后,大家会发现,将来的分析在很多方面只是这一模型的深化和扩展。第二章消费者选择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主要内容: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均衡;价格效应和消费者选择;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主要概念: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替代率;恩格尔系数;消费者剩余;本章难点: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价格效应和消费者选择第一节消费者偏好• 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二、边际产用递减规律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设商品X的效用函数为:TU=U(X)则边际效用函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表达为:三、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从我们对消费者偏好的三条基本假设可以归纳出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1.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不考虑中性商品和负商品)。2.与每一效用水平相对应的无差异曲线组成一幅无差异曲线族图。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 四、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第二节消费者均衡一、预算约束线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二、消费者均衡条件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三、凹的无差异曲线和边界均衡点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第三节价格效应和消费者选择一、恩格尔曲线和需求曲线(一)收入变化和消费者选择恩格尔定律(Engel'slaw),即随着收入的上升,食品在总支出中的比重是下降的。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表2.2部分国家家庭消费恩格尔系数① (1990) 国家人均收入(美元)恩格尔系数(%)坦桑尼亚11064中国37061印度尼西亚57048秘鲁116035巴西268035韩国540035希腊599030新加坡1116019英国1610012美国2179013日本2543016瑞士3268017①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二)价格变化和消费者选择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三、消费者剩余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四、税收和消费者选择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本章小结    本章研究的消费者选择理论就是消费者行为的理论。一般地说,每一个消费者费者的行为都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消费者的主观愿望,即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商品组合的偏好程度;,二是消费者的客观条件,即消费者在自己的现实收入水平下,购买户定价格的商品或商品组合的能力。如果消费者是理性的,消费者最优选择应该是在客观条件的允许下使自己主观愿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也就是在预算约束下使效用最大。    因此,在两种商品可供选择的情况下,消费者均衡条件是边际替代率即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就是消费商品的边际收益等于边标成本。从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中我们可以导出需求曲线,因此需求曲线的每一点上都代表消费者的效用达到了极大化。第三章生产者选择主要内容:生产技术;生产者均衡;生产成本分析主要概念:生产函数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扩张线规模报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经济成本经济利润正常利润边际成本短期成本长期成本本章难点:生产者均衡及其实现条件;生产成本与生产规模的选择 第一节生产技术一、生产函数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所谓生产函数,描述的是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各种可行的生产要素组合和可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生产函数本身并不涉及价格或成本问题。假定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L)、资本(K)、土地(N)等,目前的技术状况为T,则生产函数可表达为:Q=f(L,K,N,T…)(3.1)假定只有两种投入要素:劳动L和资本K,因此生产函数可写成:Q=f(L,K)(3.2)生产函数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若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同,则商品的产出量也不同,一般来讲,更多的投入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产出;第二,厂商采用的生产技术决定厂商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生产技术与生产函数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二、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1)短期生产函数所谓短期,指的是至少无法改变某些要素投入的那段时期。其中无法改变投入量的那些要素我们称之为固定投入。它们的投入之所以在短期固定,并不是因为这种改变完全没有可能,而是因为做出改变的成本实在太高,以至于在短期内没有人愿意这样做。在短期生产函数中,劳动L为可变投入,资本K为固定投入,其既定的数量为K0,因此(3.2)式可表示为Q=f(L,K0)Q=f(L)(3.3)(二)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AP=Q/L(3.4)MP=△Q/△LMP=dQ/dL(3.5)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1.总产量和边际产量。2.总产量和平均产量。3.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三)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1单位某一种要素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迟早会出现下降(即使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Lawofdiminishingmarginalproductivity),也称之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Lawofdiminishingmarginalreturns)。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关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边际生产力递减是以技术不变为前提,如果生产技术在要素投入变动的同时也发生了变化,这一规律也就会发生变化;第二,它是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变动为前提;第三,它是在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现;第四,它假定所有的可变投入要素是同质的,即所有劳动者的操作技术、劳动积极性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差异。三、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规律• 等产量曲线1.处在较高位置上即离原点较远的等产量线总是代表较大的产出。2.同一等产量曲线图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3.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为负。(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 (三)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递减规律四、规模报酬投入一产出的规模报酬存在着三种可能性:首先,如果所有要素投入按同比例增加也带来产出的同比例增加,我们称为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returnstoscale);其次,如果所有要素投入按同比例增加带平产出更大比例的增加,我们则称为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returnstoscale);再次,反之,则称为规模报酬递减(Decreasingconstantreturnstoscale)。就规模报酬递增来说,一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劳动的专业化分工。2.几何尺度的因素3.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4.财务方面的因素。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 第二节生产者均衡一、生产成本及其概念(一)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二)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经济学分析中一个十分有用的概念。我们选定了某种资源的用途,也就意味道着放弃了从这些用途中可能得到的其它收益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构成了我们选择这种用途的成本。严格地说,机会成本通常并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而是在选择资源用途时所产生的观念上的成本,这种观念上的成本不仅影响着厂商的决策,而且也影响着个人的决策。我们把如此计算出来的总成本称为厂商经营的生产成本或经济成本(Economiccost)。因此,从经济成本的角度出发,厂商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应该正好等于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三)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收益—会计成本经济利润=收益—经济成本(四)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二、等成本线等产量曲线说明,一定量的产出可以由要素投入的许多种组合来实现,仅仅依靠等产量曲线,厂商还不足以确定究竟采用哪一种组合来进行生产是最有效率的。K=C/r—(ω/r)L(3.10)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 第三节生产成本分析一、短期成本(一)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 (二)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三)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二、长期成本 三、生活规模的选择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 本章小结    本章研究的生产者选择理论也就是生产者行为理论。一般来讲,生产者的选择也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生产技术状况;二是生产要素的成本。生产技术是生产者在进行生产活动中所具备的物质技术条件,而生产成本则是生产者从事这一活动所具备的社会经济条件。生产者的目标是在既定产量情况下使成本最小化,达到这一目标的条件是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要素的价格之比。????    在生产者选择理论中,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提供了分析厂商生产函数的基础,而且也提供了进行生产成本分析的前提。第四章企业与市场本章教学重点企业存在的理由;企业的本质;决定企业规模的主要限制因素本章的主要概念企业厂商交易费用市场组织成本第一节企业、厂商与市场一、企业和厂商企业:为一定目的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独立的经营单位。厂商:“同一资本”支配意义下的企业。企业的基本要素:雇主雇员组织二、厂商的目标利润最大化销售收入最大化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市场份额最大化职工平均收入最大化经理阶层的“效用”最大化注意:目前仍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厂商行为的一个基本假设。三、市场和企业产业:生产同一种或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的集合。市场:买者与卖者进行交易的场所,市场代表了一种平等交易的关系。市场实际上也是组织生产的一种形式,它与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二节企业存在的理由一、规模经济与企业在科斯以前,经济学家基本上是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分析企业存在的必然性。这种解释企业的存在比较适应大企业横向经营的情况在,而对于企业纵向和多样化发展带来的企业规模的扩大解释力不够。在存在交易费用的情况下,企业可以代替市场来组织生产。二、交易费用(一)基本概念交易费用就是为了完成交易而发生的费用。按具体的交易活动所涉及的程序,可将交易费用分为:寻找和发现交易对象的费用、了解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交易和约的费用、履行合约的费用、监督合约的履行和制裁违约行为的费用等。(二)交易行为与交易费用交易费用产生的基本因素可大致归纳为两类:“人的因素”和“交易因素”。前者与人的交易行为有关,后者与交易发生的过程相联系。交易费用学认为,人的行为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的有限理性;二是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两个特点与交易费用的发生有关。(三)交易过程与交易费用在交易过程中,下列三种情况与交易费用的大小有关:资产的专用性市场的不确定性交易频率三、企业的本质企业实际上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的组织,企业作为市场的替代能够降低市场交易费用,这正是企业的本质。第三节企业规模的限制一、企业的组织成本组织成本是指企业作为市场替代而产生的企业组织内部交易的成本,并不包括企业原有的生产成本。组织成本是由企业内部信息交换的不完全引起的。这种信息不完全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内部信息的质量二是内部信息传递速度二、信息技术与交易成本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信息技术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同时必然限制企业规模的发展,而在减少企业组织成本情况下有势必带来企业规模的扩张。三、企业的边界企业规模是由交易成本、组织成本的比较决定的,即交易成本、组织成本之和决定了企业规模的均衡点。企业边界可采用边际分析方法: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市场交易成本的下降可以看作企业的边际收益,而企业组织成本的上升可以认为是边际成本。厂商在比较这两种成本的基础上,做出是否扩展企业规模的决策,并由此确定企业的边界。第五章市场结构分析本章教学重点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以及寡头市场的形成与特点;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厂商均衡。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本章主要概念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占市场完全垄断停业点价格歧视拐折的需求曲线卡特尔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特点完全竞争(perfectcompetition):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又称纯粹竞争。完全竞争市场具备的四个特点:大量的买者与卖者资源完全自由流动产品同质经济运行主体具有完全的信息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1.价格与需求曲线:对整个行业讲,D为下降,S为上升,二者相交决定行业价格Po。但对单个厂商讲,行业价格确定后,其产量不影响市场价格,或者说Po下市场对个别厂商产品的需求是无限的。图5-1  行业                                    单个厂商2.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由于市场价格不变,所以每多销售一个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即为其价格P,而每单位产品售价也就是每单位产品平均收益,单个厂商AR、MR、D曲线是同一条曲线。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 (一)超额利润的短期均衡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厂商的短期平均成本,此时厂商在短期内可以获取超额利润,如图5-3所示。  (二)盈亏平衡的短期均衡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如果市场价格交于厂商SAC的最低点,此时厂商在短期内盈亏平衡,如图5-4所示。 (三)短期亏损最小化如果市场价格在厂商SAC的最低点的下方,此时厂商在短期内亏损,如图5-5所示。虽有亏损,但如果平均收益高于停止营业点(即Po>平均变动成本),短期内经营仍合算,因为该情况不仅弥补全部VC,而且可以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厂商按P=MC的原则生产,可使亏损最小。 (四)停止营业即厂商连可变成本都无法弥补时,则短期内应停业。四、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在长期中,各厂商可以根据市场价格调整全部生产要素。若市场价格高于收支相抵点,则有部分企业进入该行业,使P0下降——直到收支相抵点;若P0低于收支相抵点,则有部分企业退出该行业,使P0上升——直到收支相抵点。最终,使得所有经营的企业处于收支相抵点(企业既无超额利润也无亏损,获得正常利润)。厂商实现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的条件:MR=LMC=AR=LAC(见图5-9)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 五、成本不变、递增和递减行业(一)成本不变行业(constantcostindustry):随着行业的扩张或收缩,不会引起厂商成本变化,从而导致行业供给曲线唯一水平线的行业(即行业的长期供给价格不变)。(二)成本递增行业(increasingcostindustry)随着行业的扩张,由于生产要素价格提高,引起厂商成本增加,从而导致行业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行业。(三)成本递减行业(decreasingcostindustry)随着行业扩张,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下降,造成厂商成本下降,从而导致行业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行业。 第二节垄断市场一、垄断及其形成的原因垄断:单一的出售者控制某一产业或: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形成原因:规模经济、专利、对资源的控制、特许权二、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需求曲线: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就是一家厂商的需求曲线。该曲线是一条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见图6-13)。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平均受益与边际收益平均收益等于售价。MR是逐渐减少的(由于销售量的增加,价格下降),并且AR>MR 三、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当MR=MC时,完全垄断市场实现短期均衡,但对于企业是获得了超额经济利润还是亏损则取决于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的关系(见图5-11,5-12,5-13)。ACAR(亏损)  四、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长期中,垄断厂商通过调整产量与价格实现利润最大化。条件为MR=LMC=SMC若短期厂商未实现均衡,他必定调整全部生产要素,使SAC1?SAC2,SMC1?SMC2,以实现MR=SMC2时利润最大,这时也必有MR=LMC=SMC2,长期获得超额利润(见图5-14)。 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 图5-14 五、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pricediscrimination)定义:垄断者对于同样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种类: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third-degreepricediscrimination)是指垄断者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群收取不同的价格,但每一市场上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条件:市场可以分割(否则套利行为消除价格歧视;分割的各市场Ed不同(否则应收取相同价格)二级价格歧视定义:垄断者对一定数量的商品收取一种价格,对另外一定数量的该种商品收取另一种价格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前提是了解消费者需求(见图5-15)。一级价格歧视:定义:垄断者对每多出售一单位产品都收取不同的价格。前提:垄断者完全了解消费者为每一商品所愿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剩余被全部剥夺(见图5-16)。 六垄断与政府管制价格管制:政府对垄断厂商的定价作出规定,并要求垄断厂商只能按照这个价格销售其产品。价格管制的两种方式: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第三节不完全竞争市场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一、垄断竞争市场(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和需求曲线1.垄断竞争:许多厂商出售相近但非同质,而是有差别的商品的市场。2.特点:大量的厂商;产品有差别;自有进入和退出;厂商行为相互独立3.需求曲线垄断竞争是厂商无进入限制,该市场存在两种需求曲线的可能(见图5-17):当一个厂商改变其产品价格时,该行业其他竞争者不随之改变价格——D1当一个厂商改变其产品价格时,该行业其他竞争者随之改变价格——D2图5-17(二)垄断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短期内,当每一厂商都认为市场上厂商很多,自己降价不会影响其他人,即认为自身需求曲线为D1;但每一厂商都这么想,实际上大家的需求曲线利润最大化条件为MR=MC在短期过程中D1到D2,此情况类似于完全垄断,区别在于垄断形成的原因不同(垄断竞争是由产品差异造成的)(见图5-18和5-19)。 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图5-18图5-19 (三)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在长期内,由于新厂商的进入,会使原有厂商的垄断利润逐渐消失,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厂商仅获得正常利润。因此LAC=AR(P)=MR=LMC(收支相抵,AC=AR,但AR=P,而P点由MC=MR决定)因此,四条线的两个交点在一条垂线上见图5-20。 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 图5-20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二、寡占市场(一)寡占市场的特点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行业的供给;产品同质或有差别;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厂商间相互依存。(二)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拐折的需求曲线理论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建立,它比较好地解释了寡占市场价格比较平稳的现象,但缺点是它无法说明最初的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三)古诺模型(Cournotmodel)1938年,法国经济学家古诺引入了一个简单的双寡头模型,两个厂商竞争的模型。模型假设:存在两个寡头,生产同质的产品,均追求利润最大化。寡头间进行的是产量竞争而非]价格竞争,价格依赖二者生产的产品总量。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双方无勾结。双方都在对方产量既定的情况下决定自己产量,边际成本为常数两家厂商产量决定(见图5-21)若厂商1认为2的产量为零时的产量与价格(厂商D为市场D)。需求曲线D1(0),MR1(0)与MC1决定,Q'1=50。1认为2的产量为50,则市场D左移50单位,厂商需求曲线为D1(50),MR1(50)与MC1决定,Q''1=251认为2的产量为75,则需求曲线为D1(75),MR1(75),与MC1决定,Q'''1=12.51认为2的产量为100,D1(100),MR(100)相交于纵轴,厂商1不生产。根据以上可以得出:厂商1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他认为厂商2将生产的产量的减函数——称之为,厂商1的反应曲线。在古诺均衡点,两家厂商都正确假定了她的竞争者将生产的产量,并最大化了自己的利润,因而不会离开此均衡。图5-21 (四)价格领导制价格领导制是非正式串谋中价格确定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指在一个行业中由一家厂商率先制定价格,其他厂商随后以该“领导者”的价格为准决定各自的价格。三、正式串谋:卡特尔如果寡占行业中的主要厂商通过明确的,通常是正式的协议来协调其各自的产量、价格或其他诸如销售地区分配等事项,他们就形成一个所谓的卡特尔。卡特尔追求整体利润最大化,但各厂商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存在违背协议的强烈动机。目前不少国家规定卡特尔违法。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第六章博弈论主要内容:本章共分四节:第一节,简单博弈与博弈均衡;第二节,重复博弈与序列博弈;第三节,威胁与承诺;第四节,几种相关的策略。在第一、二节中将介绍博弈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在第三、四节中运用博弈论来分析寡占市场中厂商的一些竞争策略,包括厂商的定价策略、产品选择策略、阻止进入策略等。教学重点:了解关于博弈论的基本概念,掌握上策均衡与纳什均衡的区别;学会运用重复博弈和序列博弈分析案例,并能够运用博弈论的基本知识分析厂商的基本竞争策略。关键概念:博弈均衡上策上策均衡纳什均衡重复博弈序列博弈威胁承诺引言博弈论(Gametheory)也叫做对策论或竞赛论,它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或者说是数学的一种分支。它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JohnNeumann)的经济学家奥·摩根斯坦(OscarMorgensten)引入经济学的,目前已成为经济分析的主要工具之一,对产业组织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经济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约翰·纳什(JohnNash)等三位在博弈论研究中成绩卓著的经济学家,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又授予在博弈论的应用方面有着重大成就的经济学家,可见博弈论在现代经济研究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一般的博弈问题由三个要素所构成:即局中人(players)又称当事人、参与者、策略等等的集合,策略(strategies)集合以及每一对局中人所做的选择和赢得(payoffs)集合。其中所谓赢得是指如果一个特定的策略关系被选择,每一局中人所得到的效用。所有的博弈问题都会遇到这三个要素。第一节简单博弈与博弈均衡一、囚犯的困境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由地方检察官分别和每个人单独谈话。检察官说,“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2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1年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8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8年刑,他只判1年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5年刑。”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该怎么办呢?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2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每一个人都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他们选择坦白交代是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很短的惩罚——1年监禁,但前提是同伙抵赖,显然要比自己抵赖要坐8年牢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不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8年牢。太不划算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5年,总比被判8年好吧。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对于博弈论而言,他们面临的这种选择可以采用报酬矩阵(Payoffmatrix)的方法来描述这种对局。囚犯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面临的报酬矩阵如表6.1所示:表6.1囚犯的困境 斯卡尔菲丝坦白不坦白那库尔斯坦白-5,-5-1,-8不坦白-8,-1-2,-2二、上策与上策均衡所谓上策,是指这样一种策略,即不管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这种策略都是最优的。当对局者在所有策略中存在一个上策的时候,这个上策就是他们最优的策略。而当对局者选择的都是上策的时候,这种均衡叫做上策均衡。在博弈论中,所谓均衡是指一种稳定的结局,当这种结局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对局者都不想再改变他们所选择的策略。在本章中均衡的概念与我们在前几章中所讨论的均衡的概念有所不同:第一,完全竞争、垄断竞争等市场结构中最终实现的均衡状态都是在假定厂商是追求最大利润的,而且厂商在均衡状态也实现了最大利润;第二,在上述几种竞争模式中,可供厂商选择的竞争策略也相对较少。上策均衡是博弈均衡的一种特殊状态。例证1:价格博弈战假设一个市场中仅有A、B两家厂商,每家厂商的报酬矩阵见表6.2(在每个矩阵中前一列表示A可获得的利润,后一列为B获得的利润)。表6.2价格博弈战单位:万元 厂商B坦白不坦白厂商A10元100,80180,3015元50,170150,120从上表显示的情况看,厂商A的选择无疑就是定价10元的策略,因为无论厂商B采取什么样的策略,A能获取比定价15元更多的利润,同样的,厂商B的上策也是定价10元。因此,上述对局中有一个上策,即(10元,10元),此时厂商A获利100万元,厂商B获利80万元。这种结局就构成了一种博弈均衡状态。三、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在对手策略既定的情况下,各自对局者所选择的策略都是最好的。例证2:性别之战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一对情侣准备周末晚上一起出去,男的喜欢听音乐会,但女的比较喜欢看电影。当然,两个人都不愿意分开活动。不同的选择给他们带来的满足如表6.3所示。表6.3性别之战 女音乐会电影男音乐会2,10,0电影0,01,2在上述报酬矩阵中可以看到,分开将使他们两个人得不到任何的满足,只要在一起,不管是看电影还是听音乐会,两人都会得到一定的满足。但音乐会将使男的得到更大的满足,看电影会则使女的得到更大的满足。在这个对局中,对局的双方都没有上策。他们的最优策略依赖与对方的选择,一旦对方选定了某一项活动,另一个人选择的活动就是最好的策略。但这个对局存在均衡状态,显然,(电影,电影)和(音乐会,音乐会)都是均衡状态,也就是说,在这个对局中,同时出现了两个均衡状态。例证3:高清晰度电视技术标准的争夺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厂商在HDTV的发展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厂商已经有了他们的标准,而欧洲厂商也在开发他们自己的技术标准。假定这两类厂商的技术标准的策略选择使得他们得到如表6.4的报酬矩阵。表6.4高清晰度电视技术标准的争夺 欧洲厂商日本标准欧洲标准日本厂商日本标准100,5030,20欧洲标准0,060,90由上表可见,对于日本和欧洲的厂商而言,同时采取相同的标准,他们将获得最大报酬。由此可见,协调双方都非常重要,如果他们各自采用自己的标准,他们的收益都将会低于采用统一标准的情况。在这一对局中,我们也可找到两个均衡点,即(日本标准,日本标准)或者(欧洲标准,欧洲标准)。也就是说,一旦一方选定了某种标准,另一方最好的策略就是采用与对方相同的技术标准。但问题的关键是,双方对于采用何种技术标准的意见是完全对立的例证4:价格战博弈: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  现在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家电价格大战,彩电大战、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微波炉大战……这些大战的受益者首先是消费者。每当看到一种家电产品的价格大战,百姓都会“没事儿偷着乐”。在这里,我们可以解释厂家价格大战的结局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而且价格战的结果是谁都没钱赚。因为博弈双方的利润正好是零。竞争的结果是稳定的,即是一个“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厂商而言是灾难性的。所以,价格战对厂商而言意味着自杀。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引伸出两个问题,一是竞争削价的结果或“纳什均衡”可能导致一个有效率的零利润结局。二是如果不采取价格战,作为一种敌对博弈论(vivalrygame)其结果会如何呢?每一个企业,都会考虑采取正常价格策略,还是采取高价格策略形成垄断价格,并尽力获取垄断利润。如果垄断可以形成,则博弈双方的共同利润最大。这种情况就是垄断经营所做的,通常会抬高价格。另一个极端的情况是厂商用正常的价格,双方都可以获得利润。从这一点,我们又引出一条基本准则:“把你自己的战略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上”。事实上,完全竞争的均衡就是“纳什均衡”或“非合作博弈均衡”。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厂商或消费者都是按照所有的别人已定的价格来进行决策。在这种均衡中,每一企业要使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要使效用最大化,结果导致了零利润,也就是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非合作行为导致了社会所期望的经济效率状态。如果厂商采取合作行动并决定转向垄断价格,那么社会的经济效率就会遭到破坏。这就是为什么WTO和各国政府要加强反垄断的意义所在。例证5:贸易自由与贸易壁垒这个问题对于刚刚加入WTO的中国而言尤为重要。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保持贸易自由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难选择。贸易自由与壁垒问题,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这个均衡是贸易双方采取不合作博弈的策略,结果使双方因贸易战受到损害。X国试图对Y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比如提高关税,则Y国必然会进行反击,也提高关税,结果谁也没有捞到好处。反之,如X和Y能达成合作性均衡,即从互惠互利的原则出发,双方都减少关税限制,结果大家都从贸易自由中获得了最大利益,而且全球贸易的总收益也增加了。1.上策均衡与纳什均衡的区别:⑴上策均衡是指不管你选择什么策略,我所选择的是最好的;不管我选择什么策略,你所选择的是最好的。⑵纳什均衡是指给定你的策略,我所选择的是最好的;给定我的策略,你所选择的是最好的。⑶上策均衡是纳什均衡的一种特殊情况,但纳什均衡却不一定是上策均衡。2.纳什均衡的意义“纳什均衡”首先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不妨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位经济学圣人在《国富论》中的名言:“通过追求(个人的)自身利益,他常常会比其实际上想做的那样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纳什均衡”提出的悖论实际上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因此,从“纳什均衡”中我们还可以悟出一条真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但它必须符合以下黄金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于我。其次,“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均衡,在现实中非合作的情况要比合作情况普遍。所以“纳什均衡”是对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合作博弈理论的重大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革命。第二节重复博弈与序列博弈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一、重复博弈在上一节中我们所分析的对局都是一次性的,不会重复进行,因而可以说是静态的。但在现实中,厂商之间的竞争会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下来我们就来讨论动态的重复博弈过程。重复博弈的策略原则:“以牙还牙”,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且“无论善恶,立即得报”,这种策略既是毫不留情的,又是毫不记恨的。重复博弈策略能够获胜的条件:博弈是无限次重复的。即对局者都预期这一博弈将永远持续下去而不会停止。对于有限次博弈来说,假定对局的次数为N,N是有限的。如果从第N次即最后一次的对局开始,对于厂商A来说,如果他是理性的,他会作出如下推理:“厂商B采取的是以牙还牙的策略,但现在是最后一次对局,即使我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他也无法报复,因为已经没有下一次了。而且我还能从低价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润。”因此,厂商A将在第N次选择低价竞争的策略。对于厂商B而言,他的推理也与厂商A完全一致,也就是说,他也将在最后一次对局中选择低价的策略。不仅如此,厂商B还会进一步推理:“既然厂商A在第N次一定选择低价策略,那么我在第N-1次选择高价的策略又有什么意义?我的合作态度是不可能得到回报的”。因此,厂商B从第N-1次对局开始就将采取低价策略。反过来,厂商A也会做出同样的推理,所以,厂商A和B都从一开始就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故有限次的博弈与一次性博弈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它们都将得到同样的结果,即(低价,低价)。以上是理论分析的结果,但在实践中除非竞争者已经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没有一个厂商会明确的预期在什么时候结束他的经营。因此,所谓有限次的对局在实践中就很难具有明确的涵义。实际上,只要竞争的时期足够长,竞争的双方都将预期在未来还要进行很多次对局,那么,竞争的格局就可能近似于无限次重复博弈,厂商就可能选择“以牙还牙”的策略,并导致相互合作的结局。二、序列博弈序列博弈是指对局者选择策略有时间先后的顺序,因此,某些对局者可能率先采取行动,它是动态博弈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序列博弈中,先行者可能占据一定的有利地位,我们把它叫做先行者优势。在某些市场中,特别是在涉及市场进入的竞争时,先行者优势对于厂商的经营具有关键意义。例证6:市场进入博弈沃尔马是大型连锁店行业的一个极其成功的公司。沃尔马创立于1969年,1976年已拥有153家分店,1986年发展到1009家,而到1993年,又进一步发展到1800家分店,1993年的经营利润已经超过15亿美元。沃尔马的成功固然有各方面的因素,但关键因素在于其采取了成功的市场进入策略。大多数的经营者都认为,大型折扣店依靠较低的价格、较低的装修与库存成本经营,要赚钱就必须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因此,这类商店无法在一个10万人以下的城镇经营并获利。但沃尔马的经营者山姆·华尔顿不相信这种说法,他从美国西南部的小镇开始他的实践,到1970年就开出了30家“折扣店”。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其他连锁店的经营者认识到这一点时,沃尔马已经占领了这样的市场。对于这样的小镇来说,开一家这样的“折扣店”,这家店就可以成为小镇市场的垄断者,但如果开两家,市场容量就不够大,这两家店就必然要亏损。因此,对于小镇市场而言,连锁店的竞争就面临市场进入的博弈。表6.5是这一博弈的报酬矩阵。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表6.5市场进入的博弈 厂商B进入不进入厂商A进入-20,-2050,0不进入0,500,0对系列博弈的分析可以采用博弈的扩展形式来进行,这种形式的好处在于,它明确地显示出对局者选择策略的顺序。上例的博弈扩展形式如图6.1所示,该图表示的是厂商A的选择,厂商B的选择也与之类似。博弈扩展形的求解从右端开始。对于厂商A来说,当然应该选择所有结局中最有利于自己的结局。但他首先考察厂商B在两种情况下的选择。厂商A可以判断,在节点2,厂商B会在比较两种结局之后选择不进入的策略;在节点3,厂商B会选择进入的策略。然后厂商A再比较这两种结局,即(进入,不进入)和(不进入,进入),显然,前者对于A最有利,此时厂商A将获利50万元,厂商B则无任何利润。因此,厂商A的最佳选择是进入这个市场,而在此条件下,厂商B的理性反应则应是不进入。第三节威胁与承诺一、阻止市场进入的威胁威胁与承诺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论题,它可以用来分析竞争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小镇上的折扣店”是市场进入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现象,在更一般的情况中,一个市场不一定只能容纳一家厂商。此时市场进入的博弈也有所不同。例证7:阻止市场进入的威胁博弈假定在一个市场中已有一个垄断经营者,现在有另一家厂商作为潜在的竞争者试图进入这个市场。对垄断者来说,如果要想保住自己的垄断地位,就会设法阻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在这个博弈中,潜在竞争者有两种策略可以选择,即进入或不进入;垄断者也有两种策略,或者与进入者打一场商战,或者默许他的进入。这个博弈的报酬矩阵如表6.6所示。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表6.6阻止市场进入的博弈 垄断者商战默许潜在进入者进入-200,600900,1100不进入0,30000,3000在这个博弈中,策略选择是有着确定的顺序的:潜在进入者做出选择(进入或不进入)→垄断者决定(默许进入或进行商战)。当然,潜在进入者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垄断者的反应。假定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需要花费进入成本200万元。对于进入者来说,如果其选择了进入市场的策略,当垄断者默许的时候,他可获利900万元;但如果垄断者决定与他进行一场商战时,垄断者依然可以获利600万元,而进入者将亏损200万元。市场进入的扩展形式见图6.2。对于潜在进入者而言:当潜在进入者选择不进入市场时,实际上只有一种结局,因此,这里出现的结局只有三种。对潜在进入者来说,最有利的结局当然是(进入,默许)。如果进入者了解这个报酬矩阵的时候,他会发现,当他进入市场之后,垄断者在节点2可能采取的是默许的对策,因为此时垄断者的获利会比其选择商战利润多。因此,潜在进入者在节点1将选择进入策略。于是这个博弈最可能的结局是(进入,默许)。注意,对于垄断者来说,“默许”是一个上策,但对于潜在进入者而言却没有上策,因而,这不是一个上策均衡,但却是一个纳什均衡。对于垄断者而言,这一结局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因此,垄断者的反应就是试图阻止其进入。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垄断者通过信息渠道用商战的信息威胁潜在进入者。但如果垄断者面临的是如表6.6的报酬矩阵,垄断者的威胁是不可信的。因为一旦潜在进入者进入该市场,垄断者只会默许他的进入。这种垄断者通过声明并不能达到阻止其他竞争者进入市场的威胁被称为空头威胁。二、承诺与可信性在空头威胁无效的情况下,垄断者依然可以通过“承诺”的方法达到其阻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目的。所谓“承诺”是指对局者在不实行这种威胁会遭受更大损失的时候,采取的某种行动,这种行动使其威胁成为一种令人可信的威胁。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与承诺相比,空投威胁无法有效阻止市场进入的主要原因是,它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因此,只有当对局者采取了某种行动,而且这种行动需要较高的成本,才会使威胁变得可信。垄断者的商战与垄断者的生产成本有关,商战的形式通常是低价竞争。那么,垄断者阻止进入的一种重要承诺就是通过投资来形成一部分剩余的生产能力,这部分生产能力在没有其他厂商进入市场的时候是多余的,但在进入发生时则成为其低价竞争的有力武器。例证8:实施承诺后的阻止市场进入博弈假定垄断者需要投资800万元来实施这个承诺。这一投资将改变博弈的报酬矩阵,新的报酬矩阵如表6.7所示。表6.7实施承诺后的阻止市场进入的博弈 垄断者商战默许潜在进入者进入-200,600900,300不进入0,22000,2200在实施了承诺行动以后,假定潜在进入者不进入市场,或者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而垄断者选择默许策略时,垄断者的多余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利用,垄断者的上策不再是默许,而变成了商战。因为垄断者采取商战策略的时候,生产能力得到了充分利用,反而仍可获得600万利润,其博弈的扩展形式如图6.3。在图6.3中,节点1之后就是图6.2所展示的扩展形。分析从节点3开始,此时垄断者应选择商战策略。回到节点2,潜在进入者将在(进入,商战)与不进入这两种结局中权衡,当然0利润比亏损好,所以潜在进入者选择不进入策略。但在节点1的结局却是(进入,默许),此时垄断者将获利1100万元,而节点2现在的结局是不进入,垄断者将获利2200万元。显然,垄断者采取的承诺行动将有效阻止进入。而且,尽管垄断者投资了800万元,导致利润减少(1400万元),但比1100要多,因此,其将采取商战策略。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承诺能够阻止市场进入的关键在于其可信性,但承诺同时也给厂商自身的行为带来一定的限制。这种通过限制自己的行为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做法被称为“策略性行动”。策略性行动就是某人通过影响其他人对自己的行为的预期,来促使其他人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策略,是某人通过限制自己的行为来限制其对局者的选择。第四节几种相关的策略一、“保证最低价格”的策略“保证最低价格”策略是顾客在本商店购买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如果发现其他任何商店以更低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本店将退还差价并给予顾客一定的补偿。保证最低价格条款使消费者至少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会因为商品降价而后悔。它无疑是厂商之间竞争的一种手段。例证9:“保证最低价格”的博弈假定推行保证最低价格条款的商店为商店A,其竞争对手为商店B。当商店A把尼康相机的价格定位5000元并推行保证最低价格条款的时候,商店B如何定价才最为有利呢?如果商店B的定价高于5000元,顾客就会去商店A购买尼康相机;如果商店B的定价低于5000元,他也不会争取到更多的顾客,因为,商店A已经有了保证最低价格的条款。这样,对于商店B来说,他的最优定价策略就是与商店A制定同样的价格。反之,对于商店A来说,如果他预期商店B将与其定制同样的价格话,假若市场上只有这两家商店,此时商店A将可以将尼康相机的价格定在“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水平上,即5000元将是一个垄断价格。尽管两家商店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商店A可以设想这两家商店构成一个“卡特尔”,并按垄断定价法则来制定价格。由此可见,保证最低价格的条款实际上是商店之间形成默契的有效手段。保证最低价格条款是一种承诺,由于法律的限制,它是绝对可信的。这一承诺隐含着商店A向商店B发出的不要降价竞争的威胁,并使这种威胁产生其预期的效果。二、研究与开发(R&D)策略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是厂商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其有利地位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中,为了不断获得短期的超额利润,厂商可能抱有研究与开发的强烈动机。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在寡占市场中,由于厂商具有相当强的垄断势力,他们可能不愿意在研究开发活动中投入较多的资金,从而将不利于发明与创新,不利于长期的经济发展。但这种说法未必符合实际情况。在不少行业中,产品的改进和创新可能是寡占者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因而,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策略就成为他们的关键策略。例证10:研究与开发(R&D)的博弈在美国一次性尿布市场中,宝洁公司(P&D)约占50%~60%,金伯利——克拉克公司约占30%。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每年的销售额可达约40亿美元,但其他公司仍然很难进入这个市场。这个市场竞争的主要方面在于一次性尿布的生产成本,而成本的降低主要依靠不断的进行研究与开发,微小的技术改造或成本微小的降低都可能成为有利的竞争优势。表6.8是这两家公司之间研究与开发竞争的报酬矩阵。表6.8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博弈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 金伯利——克拉克R&D无R&D宝洁公司(P&D)R&D2000,10004000,-1000无R&D-1000,30003000,2000对于这两家公司而言,R&D都是上策,因此,这个博弈将达成一个上策均衡,两家公司都只能赚取较少的利润。同时,这又是一个“囚徒的困境”。但在这样一个博弈中,即使是无限次的对局,也很难达成相互合作的结果。实际上,大量的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也成为这个市场进入壁垒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一个进入者来说,要想在这个市场中夺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从一开始就开展研究与开发活动,并在进入市场之后继续不断的投入。第七章要素的需求和供给主要内容:本章将对要素市场供求关系的一般原理进行论述。本章第一节分析要素的需求,主要介绍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这一概念;在第二节中,我们讨论要素市场的供给;第三节考察要素市场的均衡,并分析不同类型的要素市场结构。教学重点:明确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掌握厂商在短期和长期要素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和其不同之处,以及如何从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推导出行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了解所有行业要素供给曲线与某一行业要素供给曲线的区别;掌握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以及双边垄断要素市场的均衡原理及其推导过程。关键概念:派生需求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边际收益产品曲线边际要素成本买方垄断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一、作为派生需求的要素需求派生需求(Deriveddemand)就是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所导致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也可称为“引致需求”。例如:食品公司对面粉的需求是由于消费者对面包的需求而派生的,那么,食品公司对面粉的需求就是派生需求;同样的,食品公司投入面包生产的其他生产要素——包括劳动、机器、厂房、土地等——也都是由于消费者对面包的需求而带来的派生需求。基本假定的区别:在厂商通过调整产量来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分析中,我们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在要素市场分析中,我们则假定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格是给定的,厂商要通过要素购买的数量来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因此,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也就决定了对要素的需求。当厂商对每一种要素投入量做出决策时,其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即一阶条件)是要素的边际投入等于其边际收益。设厂商的收益和成本均与其要素投入相关,是所投入的要素数量的函数,因此有:R=R(L,K)(7.1)C=C(L,K)(7.2)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其中,L,K为投入要素,R(L,K)和C(L,K)分别为投入要素的收益函数和成本函数。于是,厂商的利润函数为:=R(L,K)-C(L,K)(7.3)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dR/dL=dC/dLdR/dK=dC/dK二、要素的边际收益为确定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要素雇用量,首先要确定要素雇用的边际收益,而这是建立在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厂商雇用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一定的产品,固定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而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则所增加的每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品的增加量会递减,即要素的边际产出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所谓要素的边际收益,即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增量给厂商带来的收益增量。记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品增量,即要素的边际产量为MP;记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给厂商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即产品的边际收益为MR;记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为MRP,则有:MRP=MR·MP(7.6)MRP为边际收益产出品(Marginalrevenueproduct)。由于MP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减少,MR随着产品销量的增加而下降,所以,边际收益产品随着要素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如果投入的是劳动,就称为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revenueproductoflabor,记做MRPL);如果投入的是资本,则称为资本的劳动收益产品(Marginalrevenueofcapital,记做MRPK)要素边际收益产品曲线的推导过程:(1)假定厂商面对的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在产品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可以假定产品的价格是给定不变的,设为P,且MR=P;又由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存在,使得MP向下倾斜,于是MRP=MR·MP就可以变形为MRP=P·MP,也就是说,MRP是在MP的基础上沿着纵轴方向扩大P倍的函数(如图7.1所示),曲线MRP和MP的倾斜方向是一致的,所以,MRP也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2)如果厂商面对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那么,MR就不是常数,而是低于市场价格P的。此时,投入要素增加时,产出量增加,产品的价格随之下降,但产品的边际收益MR下降得更快,所以,对于厂商来说,如果他处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他的MRP曲线应该位于他处在完全竞争市场时得到的MRP曲线的下方。但在任何情况下,其都是向下倾斜的,只是斜率有所不同而以。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就是要素的价格,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厂商要使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否则,厂商就要调整要素的雇用数量。我们知道,在短期内,某些生产要素(如厂房、机器设备等)的投入是无法改变的。假定只有劳动L和资本K两种要素投入,那么短期内资本是固定不变的,劳动投入是可变的。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厂商在短期内对要素的需求与其在长期内的要素需求有着不同的特性。(一)厂商短期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初始条件:1.要素市场完全竞争2.资本是固定不变的讨论对象:厂商短期内对劳动的需求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n精华聚集随心所取更多免费考研资料尽在考研1号网http://www.ky007.com图7.2给出了厂商的劳动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L。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中,劳动的市场价格为W0,厂商面临的劳动供给曲线S是一条水平线,它到水平轴的距离为W0,W0同时也是劳动的边际成本。1.当S曲线与MRPL曲线相交于A点,对应的劳动雇用数量为L0。此时,劳动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时厂商能获得最大的利润。2.由于MRPL曲线向下倾斜,故有MRPL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