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适用专业:经济类专业规定学时:48学时开课学期:大一上学期任课教师:周扬程170\n第一讲学时2第一章经济学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明确什么是经济学,了解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经济学十大原理,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含义与运用,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含义与理解。【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经济学一、经济学的定义导入案例1—1:关于水资源短缺问题——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的重要性水,一个沉重的话题。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300吨,为全球人均拥有量的1/4。城市贫水状况更为严峻: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380座城市缺水,128座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城市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此损失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缺口也越来越大。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城市年缺水量将达200亿立方米。几乎全世界所有主要城市在进入21世纪时都将面临水危机。素有"东方水都"之称的上海,三面临水,头上还顶着"一盆"太湖水,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近些年由于苏州河和黄浦江一些河段受污染,导致该城市水厂取水口"节节败退"。每到枯水季节,太湖流入黄浦江的水减少,加上受潮水顶托,黄浦江下游的污水和东海咸潮上溯,造成向江浙两省"借水"吃的窘境。导入案例1—2《南柯一梦西》——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选择性的关系终日奔忙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天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使人心理足,除是南柯一梦西。问题1:空气、水、食物、钻石任你选择你最喜欢哪样?170\n分析:据说,人如果3分钟不呼吸就会憋死,3天不喝水会渴死,7天不吃饭会饿死,对于人的生存来讲,空气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水和食物,没有钻石照样能好好活着。那么现在假如让你选择,你会要哪个?勿容置疑,当然会是钻石了,是不是你的价值体系出现了错误?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不要付出任何代价,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所有资源十分充裕,丝毫不存在“稀缺”那么你还有偏好吗?你还能够作出选择吗?当然事实并非如此,没有资源的稀缺就不会有经济学,因此经济学认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满足欲望所需的资源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无论社会还是个人,稀缺性都是普遍存在的。任何社会和个人都无时不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稀缺性问题,经济学正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正因为存在稀缺性,满足不了人们所有的欲望,才会产生研究它分析它的意愿以便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经济学的研究目标也正是由这种稀缺性决定的。问题2: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你将用来做什么?时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你可以用来学习,或睡眠、娱乐,或打工赚钱。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在此时间是宝贵的,你必须将你的时间作最合理的安排。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提高,结果企业赚到的利润减少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降低了,出售产品的价格提高了,最终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因此,这就面临一个抉择的问题,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稀缺性所引起的选择问题。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如何进行分配的一门学科。经济学即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也是一门比较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人类一开始就面临着经济问题;说它年轻,是因为在亚当·斯密以前,经济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关思想或理论往往是哲学、法学或其他什么科学的副产品。如果把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作为经济学形成的标志,那么至今经济学不过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然而,由于经济生活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和经济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困扰,致使经济学成为近代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经济学的定义后隐含了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即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率地利用他们的资源。1.稀缺性(scarcity):资源稀缺与无穷欲望的基本经济矛盾,是前提,决定价格。稀缺性指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相对于人们无限的需要而言,社会提供的170\n再多的资源也是不够的。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的,相对与人们无限的需要,资源总是稀缺的。但这并不否认人类的无穷欲望。没有无穷的欲望人类社会和文明就不会进步,但是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如污染,过度开发等,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基本假设:(1)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需要wants:就是人们想要得到的任何东西,包括物品、劳务、娱乐、旅游和某种环境。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必须被满足的需要层次,其范围从基本的生理要求到爱、乃至尊重自我实现。需要的有限性limit:同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同一种物品(如牛奶或面包)的需要是有限的,但从整体看,人类需要是无限的。“欲壑难填”,“贪心不足,蛇吞象”(2)资源是有限的。资源:生产要素即投入要素,用来生产满足需要的物品的东西和劳务。可分为经济资源economicgoods和免费资源freegoods.经济资源:劳动labor、土地land、资本capital和企业家精神和才能Enterpriumship。①劳动:由人类提供的所有努力,包括体力和脑力②土地:一切自然资源的简称。包括由大自然提供的一切,诸如土地本身、空间场所、矿产、森林、水域。土地和劳动常称为“初级生产要素”。③资本:由劳动和土地生产出来、再用于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包括厂房、机器、设备、道路、原料和存货等。是一种投入品。④企业家才能,这是指企业家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总和,有时将之简称为“企业家”或“管理才能”。以上四种经济资源又被称为“生产四要素”。2.资源配置: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资源的稀缺性和欲望的无限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是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资源配置问题。即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产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个定义与经济学的定义比较类似,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资源配置问题。(1)选择(Choice):资源的多用途性muliti-purpose与需要的轻重缓急:如:土地可以生产粮食,又可以作为建筑基地,还可以作为交通用地和绿地。资源的稀缺性,用于生产某一种物品多了,生产其他物品的资源就会相应减少。因为稀缺,人们不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不得不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选择。这是稀缺的结果。170\n(2)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在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学就是一门关于如何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佳选择的学问。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一旦某一选择已定,便会招致机会成本。因此,机会成本是用所失去的最佳选择来度量的成本或收益。经济学研究就是使决策者在现有信息的情况下,如何使机会成本更小一些。我们将上述讨论总结图1.1之中有限的资源无限的欲望稀缺性选择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用所有的选择中的最佳选择的价值来度量的;或者用所失去的最佳选择的价值来度量。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这是选择的结果。3.经济学要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经济学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或曰选择要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生产什么问题实质上包括了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生产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何谓生产呢?生产是将投入转为产出的活动。一个经济系统必须决定产出的水平和构成:生产什么和多少。一吨钢铁生产什么,汽车还是飞机?若生产飞机,生产多少最好?所谓资源配置就是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主要是有两种调节资源配置的方式: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2)如何生产一个经济系统必须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生产方法或资源配置方式来生产预期水平和构成的产品,如何生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由谁来生产;其二,用什么资源生产;其三,用什么技术生产;其四,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生产怎样生产。170\n如蔬菜,用大棚生产还是传统的生产?是资本密集型生产,还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生产?也要做出选择。(3)为谁生产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商品的分配取决于收入的分配。收入高的就比收入低的人可以消费更多、更好的商品。为谁生产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问题。效率与最优化要想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产品,在生产时必须做到有效率: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一项经济活动如果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这项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率的,称帕累托效率。二、经济体制和两个基本的经济模型1、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的问题是消费者的“货币选票”所决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某种商品,就是用货币投入这种商品及其商品生者一票。同时,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又成为该企业支付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来源。2)企业之间的竞争决定着如何生产的问题。对生产者来说,迎接价格竞争、实现利润极大化的最佳方法就是采用最为有效的生产手段使之成本极小化。3)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所决定的。要素市场的供需联合决定着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它们被称作为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所有的要素收益加总便得到了总收入。因此,人们的收入分配取决于所拥有的要素数量、质量以及要素的价格。市场机制市场机制中最重要的就是价格体系。在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看来,价格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及其活动。市场机制之所以会使经济活动有序地进行,就在于价格在市场经济中有两大相关的功能。第一,价格提供了信息。价格的相对高低在市场经济中反映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它为消费者、生产者以及中间商提供了各自所需的信息。第二,价格提供了激励。正是价格所提供的信息,加上企业的利润动机,生产者便需决定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由此可见,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如果价格扭曲,便会出现资源设置失当。计划经济制度——由中央计划来安排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依靠计划来实现。混合型经济:以一种经济制度为主,辅助以另一种经济制度。170\n一方面是市场机制或者说是由一保看不见的手无意识地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对一些经济活动进行有意识地干预(即一只“看得见的手”),这势必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这种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便是一种混合经济。2、两个经济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和市场运行图(1)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资源配置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资源既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要素最大产量的组合。0AB大炮黄油从图象上看出,生产力可能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且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含义是什么?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揭示了稀缺法则。任何经济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图1.2中的W点便代表着在现代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第二,任何一个经济必须做出选择。但不可能有同时选择二个不同的点。同时,决定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进行生产就意味着决定了资源的配置。第三,选择就要付出代价,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点的斜率就代表着该产量水平上X的机会成本,其斜率为负表明要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势必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第四,具有凹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它是指随着黄油(x)的产量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黄油产量所需放弃的枪炮(y)产量呈递增的趋势,或者说,黄油的机会成本随其产量的增加而递增。第五,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某种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如果增加某种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能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的话。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隐含着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这一效率的定义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首先提出的,因此,技术效率亦可被称为帕累托效率。170\n(1)市场运行图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配置经济资源的体制,它由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机制构成市场: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或接触点市场主体:市场上从事各种交易活动的当事人市场客体: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交易对象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其核心是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课堂小结:总结经济学的含义;两大经济体制和两个基本模型作业布置:1.预习、复习新科内容2.画一张市场经济运行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张博向店主支付3元买了250毫升牛奶。余丽在快餐店工作,每天赚40元。王益花10元看了一场电影。胡宾从他在A公司的10%股权中赚到了10万元。第二讲学时2课前复习:1、什么是经济学?170\n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资源配置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什么?4、计划和市场经济体制如何解决三个基本问题?5、两个基本经济模型是什么?第二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导入新课: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的技巧,以及分析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学习经济学是为了学会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当然,正如你不能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数学家、心理学家或律师一样,学会象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也需要一些时间和努力。一、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理论和模型;假说和检验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实证与规范(放在第三节中讲述)1、理论或模型象其它科学一样,经济学利用理论(或模型:理论的表达方式)解释经济现象。第一、理论是一组内在逻辑一致的假设和假说构成的解释系统。如厂商理论包含利润最大化假设,市场和成本约束条件的假设。第二、理论或模型是对经济现象及其关系的简化描述。对于“厂商难道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吗”这样的批评有两点回答:任何科学总是简化的,“1比1地图是取消地图”;简化的模型有可能增加对经济现象和变动规则的理解。例如:生产可能性边界模型;市场经济运行模型。2、假设假设的作用:如果你问一位物理学家,一块大理石从十层楼的顶端掉下来需要多长时间?她会通过假设这块大理石在真空中落下来回答这个问题。假设可以使解释这个世界更容易。例如经济学家为了研究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假设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组成,而且每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一旦我们理解了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这种假想世界中的国际贸易,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国际贸易。3、检验虽然经济学家像其他科学家一样引用理论和观察,但在经济学中做实验是非常困难的。研究万有引力的物理学家可以在实验室里扔下许多物体得到检验他们理论的数据,却不允许研究通货膨胀的经济学家仅仅为了得到有用的数据而控制一国的货币供给。经济学家和天文学家与进化论生物学家一样,通常不得不使用这个世界碰巧向他们提供的数据。170\n由于不能创造实验环境,统计和计量分析对于检验经济学理论假说具有极为重要意义。对于需求与价格负相关假说,对于制成品(如数码相机)、服务产品(如理发劳务)和资源性产品(如石油、粮食)价格不同走势的假说,都可能在设立相关模型和观察实际数据基础上,通过统计和计量分析技术来检验。二、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无论我们谈论的是洛杉矾经济,美国经济,还是全世界的经济,经济只不过是一个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一群人而已。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就从个人作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关于作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人水平之间的交替关系。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人减少。社会面临的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认识到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交替关系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170\n假如美国投入1个劳动力,能分别生产衣服5件,或电子产品10件,而中国同样投入1个劳动力,能分别生产衣服3件或者电子产品5件,从中可以看到,无论制衣与电子加工,中国的效率都赶不上美国,但这决不意味着在国际竞争中,中国的制衣、电子行业均会被美国同行挤掉。仔细算一下大家才发现,在美国多生产一件衣服,必须放弃2件电子产品,而在中国多生产一件衣服,只须放弃5/3件电子产品。也就是说美国生产衣服的机会成本比中国要高,或反过来说,美国人生产电子产品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人要低。聪明的美国人会发现,对美国最有利的战略不是凭借技术优势将中国所有的行业都挤掉,恰恰相反,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对美国最有利的做法是集中生产自己机会成本低的产品,而将机会成本高的产品交给别国去生产,这样做,于双方都有好处。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上大学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收益。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来作出最优决策。例如,假设一位朋友请教你,他应该在学校上多少年学。如果你给他用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生活方式与一个没有上完小学的人进行比较,他会抱怨这种比较无助于他的决策。你的朋友很可能已经受过某种程度的教育,并要决定是否再多上一两年学。为了作出这种决策,他需要知道,多上一年学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所花费的额外成本。通过比较这种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他就可以评价多上一年学是否值得。再举一个考虑边际量如何有助于作出决策的例子,考虑一个航空公司决定对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价格。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横越国内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10万美元/200,即500美元。有人会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决不应该低于500美元。但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假设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正如这些例子说明的,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多摘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收益也高了。170\n对设计公共政策的人来说,激励在决定行为中的中心作用是重要的。公共政策往往改变了私人行动的成本或收益。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就会产生他们意想不到的效果。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这是真的,因为美国和日本企业生产许多相同的产品。福特公司和丰田公司在汽车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康柏公司和东芝公司在个人电脑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但在思考国家之间的竞争时,这种想法很容易成为误导。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并不像体育比赛一样,一方赢而另一方输。实际上,事实正好相反: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为了说明原因,我们考虑贸易如何影响你的家庭。当你的一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员竞争。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他们也相互竞争,因为每个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盖自己住的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国家和家庭~样也从相互交易的能力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很多的各种各样物品与劳务。日本人和法国人、埃及人与巴西人一样,既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又是我们在世界经济中的伙伴。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的崩溃可能是本世纪后半期世界上最重要的变化。共产主义国家运行的前提是,政府的中央计划者能在最正确的位置上指导经济活动。这些计划者决定生产什么物品与提供何种劳务,生产多少,以及谁来生产和消费这些物品与劳务。支撑中央计划的理论是,只有政府才能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现在大部分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并努力发展市场经济。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企业决定雇佣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人买什么。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乍一看,市场经济的成功是一个谜。千百万利己的家庭和企业分散作出决策似乎会引起混乱。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170\n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在他1776年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全部经济学中最有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释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施展它的魔力。当你学习经济学时,你将会知道,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出卖什么时关注价格,所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虽然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但这个规律也有一些重要的例外。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这就是说,大多数政策的目标不是把经济蛋糕做大,就是改变蛋糕的分割。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时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公共政策并不是天使制定的,而是由极不完善的政治程序制定的。有时所设计的政策只是为厂有利于政治上有权势的人。有时政策由动机良好但信息不充分的领导人制定。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适用于促进效率与公正,而什么时候不行。即问即答列出并简要解释关于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1993年,平均美国人的收人为2.5万美元。同一年,平均墨西哥人的收人为7000美元,而平均尼日利亚人的收人为1500美元。毫不奇怪,这种平均收人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高收人国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随着时间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在美国,从历史上看,收人的增长每年为2%左右(根据生活费用变动进行调整之后)。按这个比率,平均收人每35年翻一番。在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甚至更快。例如,在日本,近20年间平均收入翻了一番,而韩国在近10年间平均收入翻了一番。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之简单出人意料之外。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这就是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高生活水平;在那些工人生产率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同样,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人增长率。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70\n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000万马克。经济中所有其他价格都以类似的程度上升。这个事件是历史上最惊人的通货膨胀的例子,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结果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在20年代初的德国,当物价平均每月上升3倍时,货币量每月也增加了3倍。美国的情况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美国经济史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7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迅速增长是相关的,而叨年代的低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缓慢增长也是相关的。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如果通货膨胀这么容易解释,为什么决策者有时却在使经济免受通货膨胀之苦上遇到麻烦呢?一个原因是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交替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根据普遍的解释,这种交替关系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例如,假定政府减少了经济中的货币量。在长期中,这种政策变动的惟一后果是物价总水平将下降。但并不是所有的价格都将立即作出调整。在所有企业都印发新目录,所有工会都作出工资让步,以及所有餐馆都印了新菜单之前需要几年时间。这就是说,可以认为价格在短期中是粘性的。由于价格是粘性的,各种政府政策都具有不同于长期效应的短期效应。例如,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因此,对价格的变动作出完全的调整之前,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只是暂时的,但可以持续数年之久。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对理解经济中的许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决策者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利用这种交替关系。短期中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经济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结合。课堂讨论题:1、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2、水是生活必需的,一杯水的边际收益是大还是小?3、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问题与应用1、描写下列各种情况所面临的权衡取舍:A、一个家庭决定是否购买一辆车。B、政府决定对交通部门的支出。C、一个公司总裁决定是否开一家新厂。D、一个教授决定多少时间备课。2170\n、你正计划星期六去从事业余工作,但一个朋友请你去溜冰。去溜冰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现在假设你已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那么溜冰的机会成本又是什么?3、你得到了500元奖学金。你选择现在花掉它或者在支付2%的银行帐户中存一年。现在花掉500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4、你的室友做饭比你好,但你清扫房间可以比你的室友快。如果你的室友承担全部做饭工作,你承担全部清扫工作,着比你们平均分摊每一项工作时你要花费的时间多了,还是少了?5、假设每个人在第二天醒来发现,政府给了他们一笔等于已有钱数的额外津贴。解释货币供给量番一番对以下情况会有什么影响?A、支出于物品与劳务的总量。B、价格是粘性时的物品与劳务的购买量。C、价格可以调整时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1、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在市场经济中个体决策单位,如消费者、资源拥有者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它的着眼点是“个体”的,而不是“总体”的。因此,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个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定义——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第一,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第二,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最优化。第三,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第四,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第一,市场出清。第二,完全理性。第三,完全信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第一,均衡价格理论。第二,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三,生产理论。第四,分配理论。第五,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第六,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2、现代宏观经济学170\n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宏观经济总量或称宏观经济变量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及其增长、价格总水平、就业与失业、利率水平和国际收支等。微观经济学研究某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而宏观经济却研究的产出水平和总的特价水平。宏观经济学定义——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种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第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第三,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四,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个量的总和与平均量。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第一,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第二,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第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二,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三,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第四,开放经济理论。第五,宏观经济政策。第三节经济学的方法西方经济学采用许多分析方法,如边际分析与最优分析、规范和实证分析、均衡和非均衡分析、静态和动态分析、流量和存量分析、总量和结构分析等。这里重点介绍规范和实证分析一、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1、实证方法实证方法:基本排除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2、规范方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反,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这里所说的价值不是指商品价值范畴,二、经济学的地位与作用1、经济学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学:最古老的科学、最新颖的艺术,社会科学之王。凯恩斯:“170\n经济学家的思想无论是否正确,其力量之大超过对它们的通常理解。事实上,世界总是受这些思想的统治的。许多自以为不受任何理论影响的实践家却往往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萨缪尔森: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政治经济学是最古老的艺术,最新颖的科学——的确,它在社会科学中居于首要地位。美国的唐斯博士列举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16部巨著中,其中有3部经济学著作:(1)《国富论》,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他通常被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斯密在《国富论》中谈到过中国,他当时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不可能再往高处走了。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他的预计是非常准确的。(2)《人口论》,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只有短短的5万多字,在这部书中,马尔萨斯认为地球人口的增长是几何增长,即以指数方式增长,而生产和生活资料则是代数增长,若干年后,地球将人满为患,此书一发表,立即引起恐慌,引起了人们对此书的痛斥,但一旦出现人口危机,人们又大加赞赏。中国也有个“马尔萨斯”叫马寅初,文革时任北大校长,他回浙江老家考察后,怀着焦虑的心情提出了他的《新人口论》,希望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否则,中国的人口问题将遗患子孙。当时中国向苏联学习,鼓励生育,人多力量大,人定胜天等一些唯心主义思想的指导,使中国失去了控制人口数量的最佳时期。(3)《资本论》,资本论改变社会结构。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一种普通的经济理论,也有它的时代局限性。2、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是由发明炸药的瑞典人诺贝尔(AlfredNobel)先生捐赠,在1895年设立,1901年首次颁奖。受奖对象为在屋里、化学、医药、文学以及对世界和平有杰出贡献的人。但在19世纪末叶,社会科学尚在萌芽阶段,因此没有被包括在内。到了1968年,当世界最古老的中央银行——瑞典银行——成立三百周年时,该行总裁感叹地问:“为什么诺贝尔奖值为自然科学而设立?”他认为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社会科学有它重要的贡献,他全力争取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最后终于得到瑞典政府同意,并经国会批准,由瑞典中央银行拨款设立另一个基金,颁赠给“以科学研究发展静态和动态的经济理论,以及对提高经济分析有积极贡献的人士。”尽管经济学奖与其他五个奖的奖金来源及颁发组织不同,但其奖金金额、荣誉、仪式及遴选程序均相同。经济学奖的遴选国曾首先由委员会将一份详细的问卷寄给世界各地的著名经济学者,征求他们的提名。通常经由各国学者推荐的候选者曰在一百只二百名左右。170\n然后委员会再聘请权威的经济学家研判这些提名学者的学术成就。被聘请担任评判的学者自然是保密的。经过遴选,而是为进入“初赛”,然后再进一步分析他们的成就,经过了这一次审查,只有五位进入“准决赛”。到了这个阶段,如果五位之中任何一位获奖,均不会令人感到失望,正因为这样难以取舍,所以经常出现两位候选人同时的奖。例如,1969年第一届经济学奖即由挪威的弗里希及荷兰的丁伯根分享。遴选的主要标准是候选人的学说及成就对经济学的发展及现实世界的影响,这些影响一定要能促进现实世界或经济学的发展;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候选人提出学说的独创性。而且,这些独创性必须是要有意义的、能解除说过的,而不是一些不着边际的空想。萨缪尔森教授说得对:“经济学仍是一门前景却得科学。科学是一个创造性的自我修正过程,诺贝尔奖是在走不尽的途中的里程碑而非终点。”3、学习经济学的意义我们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探讨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早日迈入工业既发达又文明的强国之林。课堂练习题:1、指出下列哪些是属于规范经济学,哪些是属于实证经济学?A.税收应当是累进的规范B.税收削弱了工作积极性实证C.低失业水平与高通货膨胀常相伴而行实证D.通货膨胀的危害小于失业的危害实证E.限制污染的成本是减少就业机会实证F.值得支付成本以限制污染规范2、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a.收入问题b.就业问题c.价格问题d.消费问题答案C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a.两种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体系b.相互对立的c.没有任何联系的d.相互补充、互为前提的答案D4、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假设前提是理性人与完全信息。判断:×理由: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假设前提是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5、经济学上的资源指的是生产资料。判断:×理由:经济学上的资源指的是生产要素。6、与自然科学一样,经济学中不同的模型总是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判断:×理由:不同的经济模型具有不同的假设前提得到的结论也不同。170\n7、一个经济模型是否有效,检验的关键是看它是否严密。判断:×理由:一个经济模型是否有效,还有待实践的检验。课堂小结: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作业布置:P36;1、3、1、你管理的公司在开发一种新产品过程中已经投资了500万元,但开发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在最近的一次会上,你的销售人员报告说,竞争性产品的进入,使你们新产品的预期销售额减少为300万美元。如果完成这项开发还要花费100万元,你还应该继续进行这项开发吗?为了完成这项开发你应该最多花费多少?2、解释下列每一项政府活动是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还是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A、管制有线电视频道的价格。B、向一些穷人提供可用来购买食物的票证。C、在公共场所禁止抽烟。D、把微软公司分解为几个较小的公司。E、对高收入的人实行高个人所得税。F、制定禁止酒后开车的法律第三讲学时2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了解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知识,理解供求如何决定市场均衡价格,掌握供求分析方法,了解供求弹性的含义与简单计算。170\n【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需求、供给的含义与规律,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与运用使教学重点。需求、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是难点。第一节需求理论课前复习:1、举例说明人类所面临的权衡取舍关系2、 举例说明比较优势原理3、 什么是市场失灵?原因?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6、经济学的方法导入新课——雪、胶卷冲印与价格2003年1月6日凌晨,桂林市的市区以北地区普降中到大雪,一夜间的雨雪把整个大地铺得白茫茫一片,10年不遇的大雪,使桂林人异常兴奋,呼朋唤友,扶老携幼拿着相机外出赏雪拍照。1月6日桂林市各照相馆都挤满了要买胶卷的市民。由于缺货,柯达胶卷每筒40元都有了买。临桂县五通镇一照相馆的老板说,当天上午存放的100多筒胶卷就销售一空。  "要想当天可取,照片每张0.8元,按正常价0.4元排队需要两天"。以往0.4元一张,1小时就可取照片的事,这两天在桂林市找不着了。1月7日下午,在八桂大厦旁一照相馆里,正在忙于装照片的服务员说:"当天交来的胶卷可能要等到9号才能取。因为机子冲洗的速度有限,一时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据了解,1月6日,桂林市的照相馆几乎门庭若市,每个照相馆当天至少卖出100至200筒胶卷;急于冲洗照片的市民又拥往照相馆,照相馆几乎每天都要接到100~300筒胶卷的冲洗,而平时一般只有20筒。需求和供给被认为是市场两个主要的力量,是市场价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一、需求与价格(一)需求量与需求需求不等于需要:经济学研究消费者的选择行为,而不去研究人们的需要。因为需要是一种主观愿望,它和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无关,是当价格为零时你想要多少的问题。但是,一旦收入为给定,在某一个大于零价格的条件下,你想买多少,便是一个需求的问题。因此,需求是与价格密切相关的。严格地说,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所愿意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170\n即不同的价格与相应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就是需求。需求的三个要点第一,消费者有购买欲望。需求量是一个意愿(willingness)购买量。第二,消费者有支付能力。需求是与价格密切相关的。第三,需求量总是和时间相关。(二)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定理影响你对某种商品需求量有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莫过于商品自身的价格。价格是消费者在购买某咱商品数量时所支付的货币量。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可以分别用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来刻画。1、需求表我们已知,需求是表明价格与需求量的一种关系。那么,需求表就是利用表格的形式表明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在每一个价格下,将市场中的每个人的需求量加总便可得到市场需求表。表2.1是某商品的需求表,可以清楚地看到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表2.1某商品的需求表价格与数量组合ABCDE价格P(元)12345需求量QD(公斤)50403020102、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表明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它亦可分为个人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图2.1是根据表2.1作出的。因此,它为个人需求曲线。(1)个人需求曲线将表2.1中每一组(p、Q)数值在图中描一个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一条需求曲线。170\n05030402010Q3P1245图2.1个人需求曲线个人需求曲线是用曲线的形式表明某一个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纵轴表示该商品X的价格,横轴表示商品X的数量(这里表现为需求量),曲线的任何一点均代表着某种价格与需求量的一种关系。(个人)需求曲线有二个特征。其一,因变量Q从数学上说本应在纵轴,但它放在横轴;而自变量价格P本应在横轴,但它又在纵轴。为什么如此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最早绘出,后人按照马歇尔惯例照抄不误;次要的原因可能是行文上的方便,比如说“在相同价格上,需求量增加或减少”就是看在同一水平的价格上需求量的变化,这就需要把价格放在纵轴。其二,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它们的含义是:价格下降,你可能买得更多。(2)市场需求曲线将市场需求表用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另一种形式就是在给定市场中每一个人的个人需求曲线的前提下来推导出市场需求曲线。这就需要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将所有消费者的需求量加总并得到了市场需求曲线上的一点,与此类推,将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可以得到一条市场需求曲线。3、需求定理需求定理亦称需求法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变化是反比的关系,即商品的价格高则需求量小,价格低则需求量大。3、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为什么商品的需求与价格会呈反比关系呢?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商品降价后,会吸引新的购买者,从而使需求量增加;第二,原先的购买者会因为商品价格下降而感到自己比过去稍微富裕一些,即实际收入增加,因而也会增加购买,这就是收入效应;同时,该商品价格下降使其他商品显得相对更贵了,消费者会增加该商品的购买以替代其他商品,这就是替代效应。4、需求定理的例外。170\n(1)吉芬商品。英国统计学家吉芬(Giffen)在研究爱尔兰土豆销售状况时发现:当土豆价格下降时,消费者购买得更少;当土豆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反而上升。这种情形被后人称为“吉芬之谜”(GiffenParadox)。(2)炫耀性商品。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导致某些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化方向出现“反常”。例如一些家庭为了显示其地位尊贵,愿意购买价格昂贵的名画、古董等;而当这些商品价格下跌到不足以显示其身份时,就会减少购买。具有这种“炫耀性消费”特征的商品被称为“炫耀性商品”,它是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仑(Veblen)提出的。二、需求函数1、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2)消费者的收入(M)(3)相关商品的价格(PR):相关商品可细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增加的两种商品。互补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减少的两种商品。替代品是指具有相似功能的商品,如鸡和鸭;互补品是指一起消费者才具有某种功能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4)预期变量:预期变量主要包括对自身商品价格的预期(PE)和对收入的预期(ME)。当你预期某咱商品在近期会涨价时,为了避免未来支付更高的价格你会增加现行需求量,因此,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则左移。当ME上升时,对正常品的需求量上升,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则左移;(5)消费者的爱好: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爱好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需求量的变化。(6)人口:当市场中的人口增加时,对大多数商品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市场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左移。(7)气候:许多商品的需求量和天气变化相关。此外,政府政策、社会时尚等等也会对需求产生影响。在此,我们不讨论。2、需求函数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我们把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作为因变量,把影响人们对这种商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需求函数:170\n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决定需求量的最基本的因素,所以,我们往往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价格因素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这样需求函数可以用下式表示:Qd=f(P)其中;Qd表示需求量,P代表价格,f表示函数关系。3、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在现实生活中,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既影响需求量,也影响需求。但在经济分析中为了方便起见,我们要区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量: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需求: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条曲线。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移动。如图2-2(a)。需求的变动:是指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移.如图2-2(b)。需求曲线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反映了不同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的变化”。换言之,需求曲线刻画的是仅有自身价格变动时“需求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的变化使得在相同价格水平上需求量有所不同,这便是“需求的变化”,它导致需求曲线的平移。Q00D2D1PPBA图2-2(a)图2-2(b)QQ需求的决定因素与需求曲线变动的关系影响需求量的变量这些变量的变动将:170\n价格收入相关物品价格嗜好预期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需求曲线移动需求曲线移动需求曲线移动需求曲线移动讨论:从需求的决定因素分析讨论下面每一种表述及其相应的需求曲线的变动¨        如果西红柿价格上升,面包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动?如果饼干价格下降,面包市场又会发生什么变动?¨        当寒流袭击江南大地后,全国市场中橘子汁的价格上升¨        当每年夏天天气炎热时,空调的价格直线上扬¨        当中东爆发战争时,汽油价格上升,节能型汽车价格上扬第二节供给理论导入案例:楼市与价格申博成功后的短短几日内,上海楼市作出了迅速反映:"世博板块"内观望已久的一些楼盘纷纷以高出原价三五百元/平方米的幅度对外销售;原先一些几乎已近谈妥的开发项目暂时告停,甲方的心理价位已上涨了10~15%,并表示要再作出评估。"世博"效应对房地产市场的涉及力度强大、影响范围深广。同时应该看到,在短期刺激性反应逐渐回归理性之后,上海房地产市场长远发展的动力,更大程度上来自于"世博"为我们整体经济所作出的贡献。一、供给1、供给供给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企业愿意生产并销售某种商品的数量。因此,这一定义也体现了供给也具有三个要点:意愿生产量;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与需求一样,供给也可以分为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1)个别供给:(单个厂商的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单个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2)市场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生产某种商品的所有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市场供给是单个厂商供给的加总。2、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定理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价格170\n影响供给的因素很多,最主要因素是商品自身的价格。下面分别用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来说明之。(1)供给表供给表是关于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一种表格形式。现假定,通过对个别供给在一些价格水平的加总,我们得到对某种商品x的市场供给表。表2.2(市场)供给表P(元)23456市场供给量Qs(千吨)1020304050我们发现:市场供给量Q与价格P呈正比。(2)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用曲线表示的关于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一种关系。同理,它又是个人供给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之分。后者为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所由个别供给之和所得到的一条曲线。将表2.2的数据在图中描点并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使可得到一条供给曲线。它一般为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05040302010SPQ234563、供给定理供给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正比,即商品价格高,则供给量大;价格低,则供给量小。商品的供给量之所以与价格呈正比,一是因为价格上升后,现有的以利润极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愿意提供更多的产量;二是价格上升后会吸引新企业进入该行业进行生产。正因为供给量与价格成正比,所以供给曲线通常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供给法则亦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即:dQs/dp>04、供给定理的例外同需求一样,供给定理也会出现某些例外情况。(1)像劳动力的供给,当工资增加时,一般都会增加劳动力的供给量;但当工资上涨超过一定限度后,劳动力供给的而下降。170\n(2)短缺商品的供给(3)一些原来以单件手工生产的商品,由于生产技术发展和规模经营,使成本锐减且大批量供给成为现实,这时虽然价格下降,厂商仍然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二、供给函数1、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供给要素价格: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意味着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企业便会减少供给量;反之,企业会增加供给量。(3)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即效率的提高,隐含着生产一定产量所需成本的下降,或者在给定成本时产量会有所增加。这样企业就会在相同价格情况下增加供给量。(4)相关商品的价格:企业总是选择利润高的商品生产,当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就会影响到企业增加或减少现有产品的供给量。(5)预期价格:当企业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囤积商品,待高价出售,从而可能减少现期供给量;反之,将增加现期供给量。(6)自然条件:许多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供给量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此外,政治事件、历史传统等也影响到商品供的供给量。2、供给函数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与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我们把对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作为因变动,把影响供给量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供给函数:仍然将价格作为影响供给的内生变量,其余影响供给的因素作为外生变量,则供给函数为:其中,Qs代表市场供给量,p代表价格,f为函数关系。3、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在经济分析中也要特别注意区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量: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厂商提供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170\n供给: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条曲线。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移动。供给的变动:是指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移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导致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发生变化,这被称为“供给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的变化导致供给曲线的左右移动,这被称为“供给的变化”。同理,我们需要注意“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和“供给曲线的平移”之差异,这一差异实质上体现了“供给量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之差异。“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是由产品自身价格变化所致;而“供给曲线的平移”则是某产品自身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如生产要素价格)变化所致。供给曲线右移表明,企业在任一相同的价格水平上所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增加;左移,则减少。讨论:从供给的决定因素分析下列事件对衬衣市场的影响及其供给曲线的变动:¨        病虫害损害了棉花作物¨        西装价格下降¨        市场流行穿体恤¨        研制开发出新型衬衣面料,并投放市场¨        发明了新织布机课堂小结:需求、需求量、供给、供给量的定义需求定理、供给定理需求、供给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作业布置:P46:2、5、6第四讲均衡理论及其运用课前复习:1、 什么是需求?需求量?2、 影响需求的因素是什么?3、 如何区分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4、 什么是供给?供给定理?5、 影响供给的因素?170\n6、 如何区分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导入案例:牛奶的供给、需求与价格某大都市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努力增加牛奶供给,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的奶牛。经过几年的努力,牛奶的供给水平迅速提高。但随着人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出生率又稳定下降,对牛奶的需求量反而下降,一时造成牛奶供过于求,奶牛场的收支入不敷出,亏损日甚。进一步提高价格,需求量还会下降;若降低价格,需求量估计也只是上升无几。反复考虑,最后决定忍痛宰牛。一、均衡、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1、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市场均衡的含义西方学者认为,所谓均衡,是指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当市场供给量恰好等于市场需求量时,便实现了市场均衡。当市场需求量不等于供给量时,要么出现过度供给,要么出现过度需求,这便是市场非均衡。2、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当市场出现过度供给时,价格有下跌的趋势;当市场出现过度需求时,价格有上升趋势;只有当市场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在现有条件下,价格没有任何变动的压力,市场实现了均衡。因此,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供需均衡时价格。均衡价格(EquilibriumPrice即成交价)均衡价格是一种商品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均衡数量是一种商品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时的数量。如图2-4所示。3、均衡价格的形成和竞争170\n均衡价格是唯一能持久的价格,是一种平衡价格。其他价格均是不稳定价格,会引起生产或消费的变动。P1价格时,需求量<供给量,价格下降P2价格时,需求量>供给量,价格上升PE价格时达到均衡4、均衡志的计算如果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是函数式表示,则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就显得简便很多。假设该市场中A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d=800—100P,A商品的供给曲线为Qs=—400+200P,则均衡价格的计算如下:Qd=800—100PQs=—400+200P市场均衡条件为Qd=Qs即800—100P=—400+200P300P=1200解得均衡价格PE=4元;均衡数量QE=400单位二、均衡价格的变动通常情况下均衡价格的变动有以下几种情况:1、供给不变,需求发生变动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结论: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170\n供给的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结论: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求定理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其他均为同方向。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当需求和供给同方向变化时,均衡数量亦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看两者作用的大小;当需求和供给反方向变化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变化同向,与供给变化反响,均衡数量的变化要适两者的作用大小而定。举例:分析均衡价格的变动1)假设今年夏季天气特别炎热。这种情况将如何影响冰棍市场?2)假设今年夏季不少冰棍生产厂家由于设备质量问题而停工。这个事件将如何影响冰棍市场呢?3) 如以上两种情形同时出现又将如何影响冰棍市场?提示:分析可分三个步骤如下确定该事件是移动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或者两者都移动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4、课堂讨论案例分析:170\n1990年夏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世界石油价格飞涨。这些大学非常得意使用了新设备,不再使用石油而是天然气作为热源,并指望这一举措为学校节省大量经费。但是,令他们震惊的是,他们并没有省到什么钱。当他们收到公众服务公司帐单时,他们发现,像石油价格一样,天然气价格也猛涨了。这些大学的行政长官对公众服务公司非常气愤并指控他们搞“价格欺诈”。其理由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对天然气没有影响。因此,没有理由涨价。这些大学长官对吗?还是那些公司利用国际性的石油危机进行价格欺诈从而牟取暴利?供需分析将使我们能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为什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导致石油价格飞涨?(2)为什么天然气价格也会随之涨价?伊拉克入侵并继续占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科威物,导致世界范围内对从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石油禁运,这必将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对此没有人会感到吃惊,也包括那些大学的长官们。天然气是石油的替代品。我们已经知道:某种物品(x)的替代品(y)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种物品(x)需求的增加。因此,对天然气的需求将增加,天然气价格上升。案例分析今年猪肉市场是否稳定由于近几年生猪价格过低,饲养成本上升,部分地区发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下降。今年4月以来,生猪及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对此,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保持市场稳定的措施。    猪肉价格在7月份明显趋缓。其主要因素有:        首先是供给增加需求减少,猪价上涨压力减轻,涨势将趋缓。    1、盛夏季节,气温升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对肉类食品的需求也明显降低,这缓解国内肉食供应紧张的状况。    2、价格居高不下抑制人们对生猪产品的消费需求。由于目前生猪价格已涨至10年来的新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人们对肉类产品的消费需求。据市场调查,目前人们或减少食用猪肉,或转而消费牛羊等其它肉食品。这也缓解市场猪产品供求紧张的状况。    3、随着猪类产品价格的大涨,其市场利润空间也随之放大。而此时正有大量的投机商贩四处收购生猪货源,并将猪肉卖到价格最高、货源最紧缺的地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剂了国内猪肉产品的供给,对稳定肉产品价格急涨的局面有一定的好处。    4、随着生猪及其产品价格的上涨,饲养户经济效益逐步增加,补栏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猪类产品供应量也将随之增多,这也将在短期内抑制猪产品价格的上涨。    5、动用国家储备肉来平抑市场价格。170\n综上所述,尽管猪类产品价格仍将持续上涨,但上涨速度将明显趋缓。要求分析今年猪肉市场的走势并以此说明其稳定情况课堂小结:均衡价格、均衡产量、均衡变动、供求定理;第五讲课前复习:1、 均衡价格是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是否正确?说明理由答:不正确。因为供给是条线,需求也是条线,供给等于需求,就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供求定律决定了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这两条线永远不会重合,供给不会等于需求,均衡价格因此不是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均衡价格也不是“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因为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时的供给价格都等于需求价格,但是它们肯定不在均衡点上。均衡价格更不是“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因为买卖双方提供和需要的数量很可能相等,但是他们的价格往往谈不拢。所以均衡价格只能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它必须同时满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这两个条件。2、供求定理第四节弹性理论及运用导入案例:农业丰收了农民就一定能富裕吗?《五代史·冯道传》中记载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明宗问冯道:“天下虽丰,百姓得计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什么是“谷贱伤农”?为什么会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大家可能已经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在丰收的年份,当兴冲冲的粮农将粮食运到集贸市场出售时,发现尽管多收了三五斗,但是总收入不增反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谷贱伤农”现象。对于这一现象可以运用需求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在丰收的年份,农产品产量增加,在图2-1(a)中表现为供给曲线从S1移动到S2,均衡点从E1移动到E2,农产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但是农产品大多为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需求量上升的幅度很小。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由于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需求量上升的幅度,最后使粮农总收入减少(在图2-1(a)中,总收入从矩形P2E1O1O减少到矩形P2E2O2O)。相反,在歉收的年份,粮农收入可能增加,如图2-1(b)所示,但是其前提条件为粮农保证家庭基本生存后尚有余粮。否则会出现“谷贵饿农”的现象。170\nQ1Q2P1P2P2P1E1E20Q2Q1E2E1SS’DPQ图2-1(a)谷贱伤农SS’QDP图2-1(b)谷贱伤农一、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应用1、弹性的含义“弹性”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是指某物体对外部作用力的反应程度。例如沙发的弹性大,木头的弹性小。经济学的“弹性”是指两个有函数关系的变量之间,其自变量变动引起因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具体地说,它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又简称为需求弹性。(2)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各种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一般用弹性系数来表示商品弹性的大小。需求弹性系数Ed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值。 设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具体的弹性公式为:式中:E为弹性系数,△Y、△X分别为变量X、Y的变动量。170\n二、需求的价格弹性1、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及计算公式需求的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2、计算公式为:(1)需求弧弹性的计算公式(2)需求点弹性的计算公式:3、需求价格弹性的理解在理解需求弹性的含义时要注意以下四点:①在需求量和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中,价格是自变量(主动因素),需求量是因变量(被动因素)。②需求弹性系数是相对数之比,不是绝对量之比。③需求弹性系数可正可负,但是通常都取绝对值,即正值。例如:某种商品原来的价格为100元时,需求量为150件;后降价降到80元时,需求量上升为180件,试计算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解:170\n④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大小并不相同。例如:有一条呈直线的需求曲线,斜率为1。PEd>1·MEd=1Ed<1Q024、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类型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的大小,一般把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五种类型:①∣Ed∣>l,称为弹性需求或富有弹性。②∣Ed∣=l,称为单元弹性或单位弹性。③∣Ed∣<l,称为非弹性需求或缺乏弹性。④Ed=0,称为需求完全无弹性。⑤Ed=∞,称为完全富有弹性。3、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1)商品对消费者的必要程度。(2)替代品与互补品。(3)购买商品的支出占人们收入的比重。(4)商品的功能。170\n5、弹性与收益——需求价格弹性的应用价格弹性是企业制定价格策略的基础。价格弹性能够直接反映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企业可以根据价格弹性对销售收入的影响进行相应的决策。①总收益(TotalRevenue)总收益又称总收入,指厂商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TR=P·QP:Price;Q:Quantity总收益不是指利润,而是指成本与利润之和。②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当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总收益增加。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总收益减少。P由图可知:TR1=P1Q10(瓶)P1>P2Q1Q2Q2=Q1+ΔQ=1200(瓶)ΔTR=P2Q2-P1Q1=150×1200-200×2000=-112000(元)答:当价格下降时,总收益增加了50000元,需求量为3000瓶;当价格上升时,总收益减少了112000元,需求量为1200瓶;由此可见,富有弹性的商品是有利于适当降价的,价格下降有助于总收益增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③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当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总收益减少。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总收益增加。P由图可知:TR1=P1Q1>TR2=P2Q2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P1P2Q2Q1Q可见,∣Ed∣<1的情况。降价会增加销售量,但同时也导致销售收入下降;提价尽管使销售量有可能减少,但却能增加销售收入。例如:某种面粉的需求弹性系数为0.5,当价格为1.8元/时,需求量为9000公斤;当价格上涨到2.0元时,需求量是多少?总收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多少元?若价格下降到1.5元时,情况又如何?解:(1),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Q<0(公斤)170\nP1Q2Q2=Q1+ΔQ=8500(公斤)ΔTR=P2Q2-P1Q1=2.0×8500-1.8×9000=800(元)(2)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Q>0(公斤)P1>P2Q11,表示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收入变动的幅度,例如奢侈品。00,说明商品是替代商品。当Eyx<0,说明商品是互补商品。|Eyx|越大,说明商品之间替代或互补关系越密切。|Eyx|越小,说明商品之间相关性小。四、供给弹性1、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含义供给的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2、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类型①Es=0,称为供给完全无弹性。②Es<l,称为供给缺乏弹性。③Es=l,称为供给单位弹性。④Es>l,称为供给富有弹性。⑤Es=∞,称为供给完全弹性。课堂小结: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作业布置:P47:1、2、3、170\n第六讲供求理论的运用课前复习:1、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2、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3、是否所有的商品都适合“薄利多销”?4、为何会“谷贱伤农”?5、讨论:你是一个大型艺术博物馆的馆长,你的财务经理告诉你,博物馆缺乏资金,并建议你考虑改变门票价格以增加总收益,你将怎么办?你是决定提高门票价格还是降低门票价格。如果是普通电影院的院长又会怎么办?导入案例:一、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1、支持价格(SupportPrice)支持价格(SupportPrice)又称为价格下限,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P过剩SP1D0Q支持价格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有时,政府为了保护某些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销售者的利益而制定最低限价(pricefloor,又译价格地板)——政府允许的最低售价。出于类似的原因,最低限价往往要高出均衡价格,否则就没有激励生产者的作用。请参看图,最低限价会导致过度供给。政府可能要承受巨大的财政负担,从而使得这一政策不可能持续长久。如果政府不准备财政支持,只是规定一个最低限价,过度的供给会使得部分生产者愿意低于最低限价销售其产量,这样便产生了黑市。170\n研究最低工资2、最高价格(限制价格)限制价格,又称为价格上限,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一定低于均衡价格。PSP1短缺D0Q限制价格政策一般是在战争时期或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使用,平常时期也会对某些生活必需品实行限制价格。限制价格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平等,社会的安定,但是限制价格政策也会引起严重的不利后果。价格水平低,不利于刺激生产,从而使产品长期存在短缺。——例如:春运期间的运力紧张现象;医院看专家门诊难价格水平低,不利于抑制需求,从而使资源缺乏和严重浪费并存。——例如:中国的自来水配给制会引起社会风气败坏,产生黑市交易。讨论:加油站前的长队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原油价格较高的石油价格减少了汽油价格,加油站前的长队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是什么导致了人们排队加油呢?据了解,美国一直以来都实行汽油价格管制法律,在OPEC提高原油价格以前,汽油的均衡价格低于管制价格(即价格上限),但汽油提价后汽油均衡价格却高于管制价格。试分析加油站排长队的原因。讨论(2)禁毒是增加还是减少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170\n我们社会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是非法毒品的使用,比如,海洛因、可卡因和大麻。非法毒品的使用一方面会毁坏吸毒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另外,吸毒上瘾也会使社会增加暴力犯罪和各种包括爱滋病在内的疾病的传播。为了控制非法毒品的使用,政府每年化大力气实行对毒品的禁运和打击。现在我们用需求和供给工具来考察政府的禁毒政策。假设政府增加了打击毒品的工作人员数量和打击力度。政府通过禁毒教育的手段来努力减少毒品的需求。讨论(3)为什么石油输出过组织不能保持石油的高价格?在70年代,石油输出过组织(OPEC)的成员决定提高世界石油价格,以增加他们的收入。他们采取了减少石油产量而实现了这个目标。1973年到1974年,石油价格根据总体通货膨胀率进行了调整)上升了50%,1979年上升了4%,1980年上升了34%,1981年上升了34%。但欧佩克发现要维持高价格是困难的。从1982年到1985年,石油价格一直每年下降10%左右。1986年欧佩克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完全破裂了,石油价格猛跌了45%。1990年石油价格又回到了1970年的水平,而且90年代的大部分年份中保持了在这个低水平上。这个事件表明,供给与需求在短期与长期的弹性是不一样的。在短期供给与需求是较为缺乏弹性供给缺乏弹性是因为已知的石油储藏量开采能力不能改变。需求缺乏弹性是因为购买习惯不会立即对价格变动作出反应。如,许多老式的耗油车不会立即换掉,司机只好支付高价格的油钱。在长期中,欧佩克以外的石油生产者对高价格的反应是增加石油的勘探并建立新的开采能力。消费者的反应是更为节俭,如用节油车代替蚝油车。这种分析表明为什么欧佩克只有在短期中成功的保持了石油的高价格。在长期中,当供给和需求较为富有弹性时,欧佩克共同减少供给在长期中并无利可图。现在欧佩克仍然存在,你偶尔也会听到有关欧佩克国家官员开会的新闻。但是,欧佩克国家之间的合作现在很少,这主要是由于该组织过去在保持高价格上的失败。讨论(4)征税的影响所有的政府都用税收为公共支出筹资,由于税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而且由于税收在许多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税收研究是我们经常要做的。比如税收的合理运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富人们从社会稳定中得到的利益比穷人们要多得多,因此,富人应该交更多的税。在税收中我们常常要面临一个简单而敏感的问题:谁来承担税收负担?是买者?还是卖者?或者是双方分摊,那么,什么因素决定如何分配税收负担?举个例子来说:当政府决定通过一项法律,要求从每一个冰激凌蛋筒的销售中征收0.5元的税。170\n我们首先考虑对买冰激凌蛋筒的人收税。很明显,这项税收的最初是影响冰激凌的需求。因为买者不得不交税,假如原本是2元一个,现在买者不得不花2.5元才能买到一个冰激凌。于是,买的人变少了,假设冰激凌销售的均衡数量大致持平,卖者不得不降低市场价格,比如降了0.2元,买者支付2.3元。那么是谁支付了税收?我们看到,在一个新的均衡条件下,一般性结论是:1、冰激凌的销量减少了。2、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由于是向买者收税,因此在新的均衡时,买者为该物品(冰激凌)支付得多了,而卖者得到的少了。那么,换个角度,如果向卖者收税,又将如何呢?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影响到冰激凌的供给。由于并不向买者征税,那么卖者原先得到的有效价格由2元降至1.5元,下降了0.5元。卖者因为增加了成本,供给的越多,亏损的也越多。同样假设冰激凌销售的均衡数量大致持平,卖者必然会抬高市场价格,比如原价2元,现价2.3元。价格高了,当然又会降低一定的数量。让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谁支付了税收?于是,我们得出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对买者征税和对卖者征税是相同的。在这两种情况下,税收在买者支付的价格与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无论税收是向买者征收还是向卖者征收,买者价格与卖者价格之间的楔子是相同的。在新均衡时,买者和卖者分摊税收负担。对买者征税和对卖者征税的惟一差别是谁把钱交给政府。谁支付消费税?以下几个例子或实例,显示了国外经济学家对合理制定税收进行的研究。在1990年,美国国会针对游艇、私人飞机、皮衣、珠宝和豪华轿车这类物品通过了一项新的奢侈品税。这种税的目的是增加那些承担税收负担最轻松的人的税收。由于只有富人能买得起这类奢华东西,所以,对奢侈品征税看来是向富人征税的一种合理方式。但是,事实的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例如,考虑一下游艇市场。百万富翁不买游艇是很容易的;他可以去买更大的房子,可以去世界的某些地方度假,或者可以留给继承人大笔遗产。与此相比,游艇工厂因为征税之后带来的坏影响却不是能够轻松解决的。游艇工厂不能轻而易举地转向其他用途,而且,建造游艇的工人,大部分也不愿意由于市场状况的变化而改换职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作出一个明确的预测。税收负担将主要落在供给者身上。这就是说,对游艇征税主要负担落在建造游艇的企业和工人身上,因为最后是他们的产品价格下降了,工人收入随之下降。但是工人并不富裕。因此,奢侈品税的负担落在中产阶级身上的比落在富人身上的多。在这种税付诸实施之后,关于奢侈品税带来的不良影响导致美国国会在1993年废除了大部分奢侈品税。(1)课堂小结:供求理论的运用作业布置:小组讨论(1)经济学原来解释每年春运市场的价格波动状况,以及是否应该提价或限制价格。(2)用经济学原来解释政府针对香烟可以采取的对策第七讲170\n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的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使学生了解两种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两种理论关于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和均衡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说明需求定理。重点与难点: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课前复习:1、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2、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3、是否所有的商品都适合“薄利多销”?4、为何会“谷贱伤农”?5、讨论:你是一个大型艺术博物馆的馆长,你的财务经理告诉你,博物馆缺乏资金,并建议你考虑改变门票价格以增加总收益,你将怎么办?你是决定提高门票价格还是降低门票价格。如果是普通电影院的院长又会怎么办?6、政府的价格控制形式有那些?7、税收负担的轻重取决与什么?课前讨论:1、可以通过哪些方面解决猪肉价格上涨问题?2、政府可以通过哪些措施实施禁烟(香烟),效果如何?导入新课:目前,我国的白酒年产量是800万吨,而牛奶的产量却不足700万吨,如果拿这个数字与我们喝掉的啤酒相比则更加惊人。在全球180个国家中,我国牛奶年人均占有量仅位居第148位,按全国人口平均消费量计算,我国每个人每天喝进的牛奶,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6、发达国家的1.5%—2%。为什么我国的牛奶消费比白酒还要低?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然后导出今天的课程内容第三章第一节效用论概述一、效用是选择的基准1、效用的含义效用是选择的基准。效用: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种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或者说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170\n如果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获得的满足程度高则效用大,反之,满足程度低则效用小。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它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于使用价值。特点:1、同一物品对不同的消费者而言,其效用缺乏可比性2、同一种物品对同一消费者,其效用具有可比性面包少吃和多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3、同一物品的效用,回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二、效用的两种选择学说效用论又称为选择轮,是对消费者行为的说明,所以也称为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于是,就产生了对这种“满足程度”即效用的度量问题,即效用的大小问题。既然效用有大有小,那么比较效用大小的标准是什么?在这一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它们分别是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所以,前者也称为边际效用分析;后者也称为无差异曲线分析。基数和序数这两个术语来自数学。基数是指0,1,2,3,……基数是可以加总求和的。序数是指第一,第二,第三,……序数只表示顺序或等级,序数是不能加总求和的。1、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所谓效用可以计量,就是指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进行衡量。例如:人渴了喝一杯茶,感到很舒服,效用评价为10个效用单位;然后又看了一份报纸,感觉还好,效用评价为5个效用单位;因此,喝一杯茶的效用大于看一份报纸,同时消费这两份物品得到的总效用为15个效用单位。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2、序数效用论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没有客观标准,也很难用具体数字来衡量与表示,因此,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基数效用论难以成立,并提出了代替基数效用论的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无法计量并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有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例如:口渴了,喝一杯茶感觉好,看一份报纸感觉一般,因而两者比较,喝茶的效用大于看报的效用,喝茶的效用排在第一,看报的效用排在第二。170\n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这两种理论所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只是表述与分析方法不同。第二节基数效用论一、总效用、边际效用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定义总效用TU是指消费者消费物品得到的总满足程度。边际是指自变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满足程度)的增加量。以数学表达式表示: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消费者在连续地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物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物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例如:人饿了,连续吃面包,第一个感觉最好,第二个其次,依次类推,即边际效用在减少,当吃饱了如果再让他吃则会感到难受,边际效用就为负的效用了。如下表描述的:面包数(个)总效用(TU)边际效用(MU)00—1303025020360104600550-10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以下两个理由来解释:1、生理或心理的原因。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即某种刺激的反复,使人生理上的满足或心理上的反应减少,从而满足程度减少。我们在消费同一种物品,例如连续吃巧克力时都会有这种感觉。2、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一种物品都有多种用途,这些用途的重要性不同。消费者总是先把物品用于最重要的用途,而后用于次要的用途。当他有若干这种物品时,把第一单位用于最重要的用途,其边际效用就大,把第二单位用于次重要的用途,其边际效用就小了。以此顺序用下去,用途越来越不重要,边际效用就递减了。170\n二、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MU0效用TU物品的数量一条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大于0时,总效用增加;边际效用等于0时,总效用最大;边际效用小于0时,总效用减少。三、消费者均衡1、定义:消费者均衡就是研究消费者在收入即定的情况下,如何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如果消费者实现了这种状态,就说消费者实现了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效用论认为,消费者的目的是在既定的收入下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选择来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均衡就是表示消费者实现这一目的时的心理满足状态。我们知道“均衡”具有不变的意思,由于消费者已经达到最满意状况,他不会改变他所购买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数量;如果消费者的消费未能使他的效用最大化,他就会改变消费决策,重新调整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的数量,直到增加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化为止。什么情况下这才会达到最大满足即消费者均衡状况?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我们假设:第一,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每1元货币的边际效用对消费者都是相同的。第二,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消费者均衡正是要说明在这些假设条件之下,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购买与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170\n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1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如果某种物品购买数量太多,会导致最后一单位货币购买该物品得到的效用太少,即,显然应当减少其购买量,增加另一种物品的购买量;对于另一种物品的情形也如此。只有当最后一单位货币无论购买何种物品,带来的效用是相等的时,总效用得到最大。用公式表示为:PxQx+PyQy=M(1)限制条件(限制收入是即定的)(2)均衡条件例题假定某人在消费商品X、Y时的边际效用如表所示,且Px=Py=2美元,货币收入为20美元。Q1234567891011MUx161411109 876531MUy15131286543210要求:     1、说明此人的均衡条件。     2、消费者将如何安排他的消费以使其达到效用最大化?第一步:将表中的边际效用除以每种商品的价格,Q1234567891011MUx161411109 876531MUy15131286543210得到:Q1234567891011MUx/Px875.554.543.532.51.50.5MUy/Py7.56.56432.521.510.50170\n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从表中可见,共有五组商品组合满足此条件,它们是:1)X=6,Y=42)X=8,Y=53)X=9,Y=64)X=10,Y=85)X=11,Y=10但是只有其中第1)组同时满足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和消费者购买能力的约束条件M=Px×X+Py×Y   即: 20美元=6单位×$2+4单位×$2因此,消费者在消费6单位X商品、4单位Y商品时达到效用最大。六、消费者剩余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消费者购买物品时,必定会将自己的货币与物品相比较,即一元货币的边际效用和一元货币所购买到的物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MUm=),消费者才会购买,否则消费者不会购买或者生产者不会提供。简而言之,就是一分钱一份货,花一元钱所得到的东西就应当值一元钱,否则从纯经济学的角度讲,交换行为不可能发生。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人们消费物品的数量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随着物品数量的增加,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在下降。如下表(假设1元=10个效用单位):面包数(个)边际效用(MU)价格(元)0——130322023101400所以,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的原因是边际效用递减。2、消费者剩余(1)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消费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或劳务支付的最高价格。定义: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超过了他实际付出的价格部分,或者说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数量减去消费者为此实际支付的数量。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种心理感觉。因为消费者行为理论是一种心理分析,所以,这一概念是有意义的,并在分析其他问题时得到了运用。170\n举例说明:有一辆轿车要卖出,采取拍卖的形式进行出售,现在有四个可能的买主A、B、C、D,他们均想购买该辆轿车,但他们每人愿意支付的价格都有限,且不同。如下所示:买者最高支付价(万元)ABCD100807060开始叫价(从低向高叫价)。当A买主叫出80万元(或略高一点)时,叫价停止。于是,A买主支付80万元(或略高一点)得到该辆轿车。而A买主愿意为此支付100万元,实际上支付了80万元,于是A买主得到了20万元的消费者剩余。(2)消费者剩余与需求曲线从以上的例子可知,相应的买者需求表如下:价格(万元)买者需求量100以上80以上70以上60以上60无AA、BA、B、CA、B、C、D01234相应的需求曲线如下:Q100807060消费者剩余P(万元)21340从图中可知,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为消费者剩余。于是对于一般商品就可以如下描述消费者剩余:170\nPP0消费者剩余DQ0(3)价格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DBCA原来的消费者剩余Q1Q20P2P1QP五、生产者剩余成本与生产者的意愿和生产者剩余(1)成本与生产者的意愿:愿意出售其物品或劳务的最低价格(2)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出售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与生产者成本的差额。六、市场效率1、社会经济福利与总剩余(1)社会经济福利:社会在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利益(收益)。(2)社会经济福利的衡量: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的总和,即总剩余。即:社会经济福利=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生产者出售价格-生产者成本)=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生产者成本2、市场效率与平等170\n(1)市场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1) 平等:经济成果(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征。3、市场均衡的评价:自由市场是有效率的吗?判断的依据:总福利是否最大,或通过改变价格或数量能否使社会总福利达到最大。结论:自由市场是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4、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1)市场有效配置的前提:第一、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没有市场势力(垄断)第二、不存在外部性。(2)市场失灵:市场不能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功能时课堂小结:1、基数效用论;2、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作业布置:P62:13第八讲课前复习:1、什么是效用、边际效用?2、你有一双鞋,似乎第二只鞋的边际效用大于第一只鞋,这是否违背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答:这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量。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这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鞋子,而不适用于单只鞋子,因此不能说第二只鞋的边际效用超过了第一只鞋。170\n3、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比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4、什么是基数效用论?5、消费者均衡?条件?第三节序数效用论导入案例:      一对恋人准备购置下周去新疆旅游的物品,在采购物品的过程中两人对购买零食和CD碟片发生了不同看法,喜欢吃零食的女士认为,这次旅行的交通工具是火车,当火车在大西北黄土高原或大沙漠中行驶时,嘴里一边含着话梅,一边眺望车外的风景,这滋味……,若买CD碟片又要带上CD播放机,太麻烦了。而喜欢音乐的男士则提出另外看法,因为旅途中的时间较长,带一些流行音乐(或歌曲)的CD碟片,可以消磨旅途中一些时间,并且法国流行歌曲和大西北的风景熔在一起,其效果那真是……,新疆有的是水果,到时你吃都来不及,还是CD碟片的效用较大。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来表示,并且只能比较不能相加。例如:口渴了,喝一杯茶感觉好,看一份报纸感觉一般,因而两者比较,喝茶的效用大于看报的效用,喝茶的效用排在第一,看报的效用排在第二。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一、预算约束线在运用无差异曲线来分析消费者均衡时,我们还必须了解另一个概念:消费可能线。消费可能线又称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消费可能线是用来表示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一条线。例如:某消费者的收入为20元,购买两种水果,苹果为2.50元/斤,鸭梨为2.00元/斤。该消费者购买这两种水果,可以形成不同数量组合。鸭梨X苹果园08102X+2.5Y=20消费可能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限制支出或收入一定,即。。170\n消费可能线随着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改变而改变。价格不变,收入上升,消费可能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收入不变,价格同时成倍上升,消费可能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二、无差异曲线1、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例如:假设下列任何一个组合的总效用相同苹果梨8264280BAX(苹果)Y(梨)X1X2Y1Y2上图中曲线AB即为无差异曲线在图中,横轴x代表X商品的数量,纵轴y代表Y商品的数量,AB为无差异曲线,线上任何一点上X商品与Y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都是相同的。因此,无差异曲线也被称为等效曲线。从图上可知,无差异曲线有四个基本特征:无差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斜率是负值;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在同一条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170\n(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表明两种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带来的效用是相等的。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得到或维持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   (2)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即坐标平面上存在着一组无差异曲线群。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可用下图来说明这一点:I1I2I3YX在图中,I1、I2、I3是三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效用,其顺序为:I10时,TP上升;MP=0时,TP最大;MP<0时,TP下降。AP与MP相交于AP的最高点,相交前,MP>AP;相交后,MPSAC;SMC与SAVC相交前,SAVC下降且SMCSAVC。课堂总结:短期成本分析第十二讲课前复习:短期成本分析:TC、FC、VC;AC、AFC、AVC、MC。170\n第三节长期成本函数在长期,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厂商可以根据它所要生产的数量来调整生产规模。本节将讨论对于任何产量,如果厂商能够选择最佳生产规模,厂商成本将具有怎样的特征?一、长期总成本(LTC)1、定义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根据对长期总成本函数的规定,可以由短期总成本曲线出发,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2、长期总成本曲线长期总成本是从原点出发的。图5-3中,有三条短期总成本曲线STC1、STC2、STC3,它们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生产规模。由于短期总成本曲线的纵截距表示相应的总固定成本TFC的数量,因此,从图中三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纵截距可知,STC1曲线所表示的总固定成本小于STC2曲线,STC2曲线所表示的总固定成本又小于STC3曲线,而总固定成本的多少(如厂房、机器设备等)往往表示生产规模的大小,因此,从三条短期总成本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看,STC1曲线最小,STC2曲线中等,STC3曲线最大。如图5—3,如果厂商在长期内选择的产量为:Q1、Q2、Q3则每一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分别为总成本曲线STC1、STC2、STC3上的a、b、c170\n。显然,厂商在长期内选择任意产量水平,都会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实现最低总成本,我们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选择的每一产量水平下的最低总成本联结起来就得到长期成本曲线,显然,长期总成本曲线是由无数的短期总成本线的切点联结成的一条曲线,经济学上把长期总成本曲线叫做短期总成本线的包络线。LTC成本产量Q0二、长期平均成本(LAC)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描绘出来的。由于市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企业也应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这就决定了企业需要调整其固定资产的投入,此时企业的经营决策因此由短期变成了长期。下面分析长期成本曲线的形状。从理论上讲,长期是由无数个短期组成。我们只以三个教典型的生产规模为例:小规模生产、适度规模生产和大规模生产。根据规模经济规律,三条相应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如下:成本SAC3SAC2SAC10Q3Q2Q1Q当市场需求量为Q1时,应选择小规模生产,平均成本为C1,是最低的;当市场的需求量为Q2时,则小规模生产或者适度规模生产均可,平均成本均为C2170\n。那么到底选择哪一种规模生产,则应该结合市场的销售前景来确定。当市场前景看好时,选择适度规模生产,否则选择小规模生产。当市场需求量为Q3时,选择大规模生产,此时成本最小。由此可见,在长期中,进行生产的成本变化趋势如图中实线所描述的形状,即由短期成本曲线交点以下部分组成的连接。也就是说,在长期中,企业不会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交点以上的部分生产,这是由于企业生产的目的是实现成本最小化或者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必须选择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交点以下部分进行生产。于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就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交点以下部分的连接。但是,我们以上只选择了三种生产规模,而实际上在长期中有许多种生产规模,从理论上讲,生产规模具有无限可分性,即有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于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就是所有可能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交点以下部分的连接。由于上例只有三种生产规模,因此短期成本曲线交点以下部分为一段曲线,当有无数条短期成本曲线时,其交点以下部分缩小为一个点,这些点的轨迹就是长期成本曲线。因此长期成本曲线时所有短期成本曲线交点以下部分的连接,它把所有的短期成本曲线包在其中,所以又称“包络线”。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包络线”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短期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接。这是因为规模经济有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所有的短期成本曲线不会都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因此这条“包络线”不可能成为所有短期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接。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的关系如下:在规模经济递增阶段,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相切于短期成本曲线的左端。(在规模经济递增阶段,规模经济还没有充分显示时,扩大生产规模可以降低成本,也就是说,在SAC1未达到最佳生产状态时,企业就选择了较大的生产规模,而此较大的生产规模的平均成本较低。)在规模经济不变阶段,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相切于短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在规模经济递减阶段,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相切于短期成本曲线的右端。170\n成本LACQ03、长期边际成本和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是指在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长期边际成本也是先下降后上升的。它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成本SMCLMCLACSACQ0在LAC的最低点,SAC、SMC、LAC、LMC相交与一点。五、利润最大化原则1、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厂商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全部货币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收益中既包括了成本,又包括了利润。这里要注意:收益并不等于利润,不是出售产品所赚的钱,而是出售产品所得到的钱。所得到的钱中,既有用于购买各种生产要素而支出的成本费用,也有除去成本费用后所余下的利润。170\n收益可以分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总收益(totalrevenue以TR表示)是厂商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产品单价(P)乘以销售数量(Q),可用公式表示为:TR=P·Q。平均收益(averagerevenue以AR表示),指厂商销售每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入,它等于总收益除以总产销量,就是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平均收益可用公式表示为:AR=TR/Q=P·Q/Q=P。(AR=P在任何市场条件下都有成立)。边际收益(marginalrevenue以MR表示)是指厂商每增加或减少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或减少的收入。可用公式表示为:MR=△TR/△Q,或MR=dTR/dQ。收益是产量与价格的乘积。所以,如果不考虑价格的因素,收益就是产量。以P代表价格,则总收益(TR)与总产量(TP)、平均收益(AR)与平均产量(AP)、边际收(MR)与边际产量(MR)之间的关系应该是:TP·P=TR,AP·P=AR,MP·P=MR。如果假设价格T不变,不考虑价格的因素则有:TP=TR,AP=AR,MP=MR。由以上可以得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变动规律与曲线形状和前章中所介绍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规律与曲线形状是相同的。2、利润最大化原则只有当生产者的产量使MC=MR时,生产者便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当企业生产一定量产品时,如果出现MR>MC,说明企业最后一单位产品赚取了超额利润,那么企业如果增加产出,会进一步增加超额利润,因此在MR>MC时,企业为了增加利润应当增加产出;当企业生产一定量产品时,如果MRSAC,厂商获得超额利润。如图6—2图6—2第二种情况: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总成本,即AR=SAC,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但获得全部的正常利润,E2点称为盈亏相抵点。如图6—3 如图6—3第三种情况: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总成本,但仍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即AVCSAC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2、当P=SAC时,厂商利润为零。3、当AVCAC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2)当P0=SAC时,厂商利润为零。(3)当AVC0时,TR曲线的斜率为正;当MR<0时,TR曲线的斜率为负;当MR=0时,TR曲线达到最大值。170\n三、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1、含义2、条件:MR=MC2、短期均衡的三种情况170\n4、举例假定一家垄断企业的总成本方程为:TC=500+20Q2需求曲线为:P=400-20Q问: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和产量应为多少?170\n四、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1、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的基本特征:(1)垄断厂商长期可以(通过低价多销、高价少销策略选择)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从而实现最大利润;(2)垄断行业排除了其他厂商加入的可能性。2、长期均衡3、对垄断市场的进一步分析 170\n讨论:(1)把价格定在P2水平上,厂商有利可图吗?他为什么不这么做呢?(2)比较一下两个产量水平,哪个更有效率呢?(3)E1与E2相比,哪个状态对消费者更有利呢?垄断:价格或者数量由厂商说了算的市场。五、垄断造成的社会成本(一)  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1、分配不公;2、福利损失;3、资源浪费;4、技术性低效率即X-非效率(X-inefficiency):由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雷本思坦(H.Leibensitein)首先提出。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垄断性大企业由于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造成内部组织层次多、关系复杂、机构庞大,再加上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得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和工人“故意”不去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导致企业内部配置效率低下。5、寻租(Rentseeking)行为所产生的资源的非生产性消耗:垄断条件下企业的超额利润被称为租金,这种租金的取得依赖于垄断特权,因此,企业愿意为获得和保持这种特权而付出额外的代价。人们把资源被用来寻求或保持垄断利润的行为称为寻租,比如游说立法者以给自己垄断特权,甚至贿赂决策者给予自己某种垄断特权(如独家供应办公用品等)。由于有可能存在数个企业为同一个垄断特权的寻租而竞争,他们的努力可能互相抵消,从而寻租的总花费超过预期的总收益(即胜利者实际获得的垄断利润远小于其预期的垄断利润)。这种寻租导致的实际垄断利润的减少,被称为“租金耗散”。170\n(二)对垄断的管理:1、对垄断企业征税2、对市场结构进行控制3、政府对价格进行控制4、规定产量六、垄断的差别价格(一)差别价格(或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是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二)类型1.垄断者的市场分割(三级差别价格,third-degreepricediscrimination)(1)、定义:指垄断者把不同类型的购买者分割开来,形成各个子市场,然后把总销量分配到各个子市场出售,根据各子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分别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2)市场分割的两个条件:第一,垄断者能够把不同市场或市场的各个子市场有效分割开来;第二,各个子市场或消费团体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3)市场分割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条件例:假定两个独立的市场,其平均收益函数或需求函数分别为AR1(Q1)、AR2(Q2);边际收益函数分别为MR1(Q1)、MR2(Q2);Q1、Q2是两个市场的销售量,即Q=Q1+Q2其边际成本函数为MC(Q)。均衡条件:MC(Q)=MR1(Q1)=MR2(Q2)例:某垄断企业所面临的需求函数、成本函数分别为,在两个市场它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分别为:P=100—-4QC=50+20Q,求利润极大时的产量与利润。如果垄断者可以把市场分为两个独立的子市场,在两个市场它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分别为P1=80-5q1P2=180-20q2成本函数为C=50+20Q,求利润极大时的价格、利润。2、二级差别价格(second-degreepricediscrimination)170\n它指垄断者对某一特定的消费者,按其购买商品数量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3、完全差别价格(first-degreepricediscrimination)它指垄断者根据每一个消费者每买进一单位的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来逐个确定每单位产品销售价格的方法。第六节垄断竞争市场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一)企业数量多: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都很小,单个企业的行为不会影响市场。(二)产品有差别:这是垄断竞争市场的一个关键特点。正因为产品有差别,所以每个企业都能吸引一些特定的消费者,从而对消费者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但同时,产品之间又具有不同程度的替代性,从而有一定的竞争。(三)无进退壁垒:企业进出市场是自由的,因此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是很强的。(四)厂商对价格略有影响力。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一)主观需求曲线与实际需求曲线1、厂商主观需求曲线(d):是一条表示厂商变动价格,而其它厂商价格保持不变时,厂商的销售量随它的价格变动而变动的需求曲线。2、厂商实际需求曲线(D):是一条表示厂商变动价格时其它厂商也对价格作同样变动时,厂商的销售量随价格变动而变动的需求曲线。170\n(二)主观需求曲线与实际需求曲线之间的关系:1、当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的所有厂商都以相同价格改变产品价格时,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会使得单个垄断竞争厂商的d需求曲线的位置沿着D需求曲线上下平移。2、由于d需求曲线表示单个垄断竞争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所预期的产量,D需求曲线表示每个垄断竞争厂商在每一市场价格水平实际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所以,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相交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状态。3、d需求曲线的弹性大于D需求曲线的弹性。 因为:(1)当生产集团内所有厂商都以相同方式改变产品价格时,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沿着D需求曲线;(2)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相交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状态;(3)d需求曲线的弹性大于D需求曲线,即前者更平坦一些。三、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均衡(一)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1、含义: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2、条件:MC=MR170\n(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1、含义:获得正常利润的一种状况2、条件:MR=LMC=SMCAR=LAC=SAC在长期内,企业不仅能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而且可以决定是否退出这一产品集团,是否进入另一个产品集团。如果出现了正的经济利润,就会吸引其他产品集团的进入。这种进入对垄断竞争企业的“感觉到的需求曲线”d没有影响,但会导致“成比例的需求曲线”D朝着顺时针的方向旋转。这就隐含地表明,该垄断竞争企业的垄断地位相对下降,从而逼迫原均衡价格下降。这种进入直到经济为零为止才实现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如果经济利润为负,这便使得这一产品集团的部分企业部分退出,这样就会导致成比例需求曲线D以逆时针方向旋转,表明垄断竞争企业的垄断地位在加强,从而诱发价格上升。这种退出直至经济利润为零为止才实现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在长期中,垄断竞争的市场上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超额利润的存在是推动各厂商进行竞争的动力。各个厂商可以仿制别人有特色的产品,可以创造自己更有特色的产品,也可以通过广告来创造消费者的需求,形成自己产品的垄断地位。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各种有差别产品的价格下降。可以用下图来说明长期均衡的情况:(类似于完全竞争)170\ndd'在上图中,虚线dd’是短期的需求曲线,在长期中由于各厂商竞争的激烈,使价格水平下降,从而需求曲线移动到dd。这时,厂商决定产量的原则仍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因此边际成本曲线(LMC)与边际收益曲线(MR)的交点E决定了产量为OM。由M左一条垂直的线即是产量为OM时的供给曲线,这条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dd相交于G,决定了价格水平为ON。这时,总收益为平均收益(价格)乘产量,即图上的OMGN,总成本为平均成本乘产量,平均成本在产量为OM时也是ON,因此,总成本也是OMGN。总收益与总成本相等,不存在超额利润。这时各厂商不再调整自己的产量,实现了长期均衡。从图上可以看出,在实现了长期均衡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所以,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AR=ACMR=LMCd=DAR=LAC四、垄断竞争厂商的竞争策略(一)价格竞争。(二)产品差异化——同一产品有不同之处。(1)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新的功能、开发新的更新换代的产品、新设计、新包装等。比如等离子彩电等。(客观差异)(2)170\n广告和各种促销活动:史玉柱的脑白金(主观差异),所谓“造名”。(主观差异)(3)服务竞争:比如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4)产品的经济空间不同(5)主观评价不同 五、垄断竞争的优缺点垄断竞争市场的评论可以把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相比。缺点:首先,成本较高。从平均成本来看,垄断竞争市场上平均成本比完全竞争时高,这说明垄断竞争时由于有垄断的存在,生产要素的效率不如完全竞争时高。但这时的平均成本一般又低于完全垄断时,说明由于有竞争的存在,生产要素的效率又比完全垄断时高。其次,价格较高。从价格来看,即使在长期中,垄断竞争时的价格也高于完全竞争时,因为这时平均成本是高的。对消费者来说,付出高于完全竞争时的价格,得到的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产品,可以满足不同的要求。但垄断竞争下价格又要低于完全垄断时,因为这时价格不是由垄断者决定的垄断价格,而是由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最后,产量较低。从产量来看,垄断竞争时的产量一般要低于完全竞争时而高于完全垄断时,这说明垄断竞争下资源的利用程度不如完全竞争时而优于完全垄断时。优点:第一,垄断竞争市场产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偏好;有利于技术创新第二,垄断竞争有利于鼓励进行创新。西方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垄断竞争从总体上看是利大于弊的。而在现实中,垄断竞争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市场结构。课堂小结:完全垄断、垄断竞争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第十五讲第七节寡头垄断市场一、寡头垄断的特点寡头垄断(又称寡头)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寡头是介于垄断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模型,它是指只有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控制某种商品的一种市场结构。条件:1.行业中厂商数量较少。2.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可以是无差别的,也可以有差别。170\n3.入寡头垄断市场存在比较大的障碍。寡头垄断市场在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在美国,钢铁、汽车、炼铝、石油、飞机制造、机械香烟等重要行业都是寡头垄断市场。这些行业中大都是四、五家公司的产量占全行业产量的70%以上。在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也存在着同样的现象。寡头垄断的种类:(1)按寡头数量的多少分类①双寡头②多寡头(2)按产品的特征分类①纯粹的寡头垄断(关键识别点:产品无差别)如:钢铁②差别的寡头垄断(产品有差别)如:汽车(3)按相互关系①对抗性②联合性(托拉斯)二、寡头垄断市场上产量的决定各寡头之间有可能存在相互之间的勾结,也有可能不存在勾结。在这两种情况下,产量的决定是有差别的。1、非勾结性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的决定:(1)      价格领先制(2)      成本加成法前提假设:(1)      只有两个厂商,且有相同的成本(2)市场需求曲线线性,且为两厂商共享(3)两厂商充分了解市场的信息(4)天真地假定对方不会改变原有的产量2、勾结性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的决定:在存在勾结的情况下,是卡特尔。卡特尔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垄断厂商就产品的市场价格、产量分配和市场份额而达成的一种公开协议,其目的是限制产量、提高价格、控制市场。卡特尔协议在不少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石油生产和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寡头垄断行业中,厂商出于对各自垄断利润的追求,往往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协议组成卡特尔。因为,若是各厂商单独行动,那么,为了占领市场,各厂商不是扩大产量就是降低价格,造成整个行业产量膨胀,价格低落,最后受损失的还是厂商自己,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这是形成卡特尔组织的最强有力的内在动力。170\n卡特尔组织虽然形成了操纵市场、分享利润的协议,但是这一协议并没有法律约束力,各卡特尔成员出于各自的利益,往往违背协议,使得协议的执行非常困难。因此,大多数卡特尔往往是不稳定的,难以长期存在。经济学家认为,在下列条件下,卡特尔比较容易成立;第一,厂商数量少,组织成本低;第二,产品单一,非价格竞争手段效果不明显;第三,购买者的规模较小。卡特尔实例:OPEC世界石油的大部分生产国家形成了一个卡特尔,称为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1960年最初成立时,欧佩克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到1973年,又有其他八个国家加入: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厄瓜多尔和加蓬。这些国家控制了世界石油储藏量的四分之三。正如任何一个卡特尔一样,欧佩克力图通过协调减少产量来提高其产品的价格。欧佩克努力确定每个成员国的生产水平。欧佩克想维持石油的高价格。但是,卡特尔的每个成员都受到增加生产以得到更大总利润份额的诱惑。欧佩克成员常常就减少产量达成协议,然后又私下违背协议。在1973年到1985年,欧佩克最成功地维持了合作和高价格。原油价格从1972年的每桶2.64美元上升到1974年的11.17美元,然后在1981年又上升到35.10美元。但在80年代初,各成员国开始扩大生产水平,欧佩克在维持合作方面变得无效率了。到了1986年,原油价格回落到每桶12.52美元。现在,欧佩克成员继续每两年开一次会,但卡特尔在达成或实施协议上不再成功了,欧佩克成员主要是相互独立地做出生产决策,世界石油市场是相当有竞争性的。三、对寡头垄断市场的评价寡头垄断在经济中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认为,它具有两个明显的优点:第一,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二,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各个寡头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就要提高生产率,创造新产品,这就成为寡头厂商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此外,寡头厂商实力雄厚可以用巨额资金与人力来进行科学研究。例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所办的贝尔实验室,对电子、物理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许多突破性贡献。而这一实验是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雄厚经济力量为后盾的。对寡头垄断的批评就是各寡头之间的勾结往往会抬高价格,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福利。四、囚犯两难困境:prisoners’dilemma囚犯两难困境是博弈论中一个著名的例子,讲的是甲乙两名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受审,双方不能互通消息,每名嫌疑犯都面临坦白和不坦白两种选择。警察告诉他们:在两人都坦白的情况下,各判刑10年;在两人都不坦白的情况下,各判刑3年;在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的情况下,坦白的一方会被从轻处罚,只被判刑1年,不坦白的一方则被重判15年。可以根据坦白后是否会受到制裁两种情况来讨论最终的均衡结果。170\n1.坦白后不会受到制裁时的情况:此时,双方收益矩阵如下:乙不坦白坦白甲不坦白-3,-3-1,-15坦白-1,-15-10,-10坦白后会受到制裁时的情况: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规则改变报酬矩阵,改变了报酬矩阵就会影响到行为方式。如果犯罪组织有着严格的惩罚制度,任何一个罪犯坦白后,不论坦白的事情严重与否,犯罪组织一定会杀人灭口,并且总是能迅速做到。这个规则将改变报酬矩阵,新的报酬矩阵如下图所示:乙不坦白坦白甲不坦白-3,-3-∝,-15坦白-∝,-15-∝,-∝由于坦白后将被灭口,所以收益将是-∝。在乙不坦白的情况下,甲最好是不坦白;在乙坦白的情况下,因为被判刑15年总比死去要好,甲最好也是不坦白,所以甲会选择不坦白。同理,无论甲如何选择,乙的最好选择也是不坦白。结果双方都选择不坦白,各自被判刑3年。五、不同市场类型的比较:市场类型均衡条件价格产量超额利润经济效率比较短期长期长期长期短期长期完全竞争MR=SMCP=MR=LMC=SMC=LAC=SAC=AR最低最大>0=0最高170\n最高最小最低=0<0垄断竞争MR=LMC=SMC;P=AR=LAC=SAC>0=0=0<0寡头垄断MR=LMC=SMC;P=AR≥LAC=SAC>0≥0=0<0完全垄断MR=LMC=SMC;P=AR≥LAC=SAC>0≥0=0<0课堂小结:寡头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博弈论、不同市场类型的比较170\n第十六讲第七章要素收入理论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决定的特点:劳动的价格——工资率的决定;土地的价格——地租的决定;资本的价格——利率的决定教学重点: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决定教学难点: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决定课前复习:1、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2、垄断厂商的三级价格歧视定价策略?3、 什么是垄断竞争?寡头垄断?4、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5、 寡头垄断的类型及其模型?6、 对四个市场的评价。 导入新课:过去几十年间,妇女在经济中的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工作的妇女从50年代的32%增加到90年代的54%。整天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已经不常见了,妇女的收入成为决定一般家庭总收入的一个更重要因素。尽管妇女运动使男人与女人之间在得到教育和工作中更加平等,但它也使家庭收入更加不平等。原因是在各个收入集团中妇女劳动力参工率的提高不同。特别是,妇女运动对高收入家庭的妇女影响最大。甚至在50年代,来自低收入家庭妇女的参工率早就相当高,而自那时以来,她们的就业情况变化并不大。 实际上,妇女运动改变了高收入家庭妻子的行为。在50年代,男性经理和医生的妻子本身更可能是经理和医生。结果是富有的家庭变得更富了,这是家庭收入不平等加剧的一种形式。    第七章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一、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当你参加工作后,你的收入高低将主要由你从事哪一类工作来决定。如果你成为一个电脑程序员,你赚的钱比加油站服务员要多。这个事实并不让人吃惊,但为什么是这样并非显而易见。并没有什么规定电脑程序员的工资要比加油站服务员高,也没什么伦理规范认为程序员应该报酬更高,那么为什么有的工作收入高,有的工作收入就低呢?170\n生产要素定价理论所探讨的是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由于对生产要素定价的过程也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取得收入的过程,因此,生产要素定价理论也称为收入分配理论。分配理论要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阶级。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各阶级作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以他们在生产中所提供的生产要素做出的贡献,并根据其贡献大小而获得相应的收入。具体来说,工人提供了劳动,获得工资;资本家提供了资本,获得了利息;地主提供了土地,获得地租;企业家提供了企业家才能,获得利润。这些收入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所以分配理论也就是要解决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生产要素的价格与产品的价格一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即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因此,分配理论实际是均衡价格理论在分配问题上的应用。但是生产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与产品市场的价格决定有所区别:①供求主体不同。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②需求性质不同。产品市场的需求是直接需求,而生产要素市场是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是满足消费欲望,而是为了追求利润的需要。③需求特点不同。产品的需求往往是孤立的,而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有机的组合才能生产出我们需要的商品或劳务。分配是指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的所有者提供生产要素后得到的收入及其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像商品定价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不完全竞争几种市场情况进行讨论一样,生产要素定价也可以分为这几种市场类型进行讨论。为了简化起见,在生产要素定价理论中,我们分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两种情况讨论生产要素市场的定价。生产要素的价格由生产要素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决定,尤其是生产要素的需求对于生产要素的定价与收入分配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重点讨论生产要素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生产要素均衡价格的决定。二、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1.边际生产力与边际产品价值所谓边际生产力,从实物形态上说,就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即边际产量MP。从价值形态上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值,叫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VMP。公式:VMP=MP·P,因为MP=△Q/△L,所以也可以写成:VMP=(△Q/△L)·P。此公式只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如果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则称为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170\n边际收益产品(MRP):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收益。公式:MRP=MP·MR,因为MP=△Q/△L,MR=△TR/△Q,所以MRP=(△Q/△L)·(△TR/△Q)=△TR/△L。此公式适用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在本章里,我们只研究完全竞争市场,所以此概念和公式一般了解即可。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中还会经常使用到边际产品(MP)、边际收益(MR)、边际要素成本(MCL)、平均要素成本(ACL)等概念。要注意区分。边际产品(MP):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也就是我们以前所过的边际产量。MP=△Q/△L边际收益(MR):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MR=△TR/△Q边际产品价值(VMP):边际产品(MP)与产品价格(P)的乘积。边际要素成本(MCL):厂商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成本增量。MCL=△TC/△L平均要素成本(ACL):厂商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平均花费的成本。ACL=TC/L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无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其价格都是一个常数。即在产品市场上,MR=AR=P,在要素市场上,MCL=ACL=WO2、由于产品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因此产品的销售价格是既定的,即P为常数。根据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生产力(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假设投入的是一种生产要素L,那么边际产品价值从以上分析可知,VMP=P×MP,VMP递减的,因此VMP线向右下方倾斜。VMPLW    170\n0    3、单个厂商的投入产出决策单个厂商劳动的投入量刚好使得VMP=MFC,这时厂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VMPLW0W  ACL=MFC=S  0    L04、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WVMP—d—dL00W0ACL=MFC=SL1W1W2    L L2  当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发生变动时,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也发生了变动。工资和劳动需求量的组合点均在VMP线上,因此,VMP又是单个厂商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5、整个生产要素市场(行业)的需求曲线整个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比单个厂商或企业生产要素(如劳动)需求曲线陡峭,这是因为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单个厂商或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取决于该生产要素的VMP之值,而VMP=MPL•PQ,也就是说,厂商对生产要素(如劳动)的需求量不仅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MP而且也取决于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在整个市场上,生产要素的价格也是变动的,随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一般来说产品产量也增加,产品的价格也是递下降的,这一点与完全竞争市场单个厂商产品的销售价格是确定的有所不同。因此在整个生产要素上,行业的需求曲线比单个厂商或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曲线陡峭。VMPT-DW 170\n   0 L  6、整个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VMPT-DTLW0STLTWT       三、要素的供给生产要素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自然资源,这类生产要素的供给量是固定的。另一类是经济物品。经济物品是通过人的劳动而生产出来的,这一行业的产品往往是另一行业的生产要素。因此,生产要素的供给取决于价格,它与一般产品的供给一样,虽价格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第二节劳动和工资劳动的供给和劳动的需求决定了劳动的价格。1、劳动的需求曲线W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取决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劳动的市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L VMPT-D  02、劳动的供给曲线170\n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这是因为在工资率较低时,闲暇的效用较小,工资率的提高对人们的诱惑很大,人们愿意放弃闲暇去工作,以提高生活水平,在这一阶段,劳动的供给量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增加。但是,当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闲暇的效用增加,闲暇的诱惑变大,而工资率的连续增加导致工资率的诱惑不断下降,工资率的增加会使得劳动者放弃部分工作时间以维持原有生活水平而去享受闲暇,在这一阶段,劳动的供给量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减少。SW0      0L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程度取决于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越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提高而增加,劳动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即向右上方倾斜。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提高而减少,劳动供给曲线为负斜率,即向左上方倾斜。以上分析的是单个劳动者的供给曲线,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是有各个劳动力的供给曲线汇总得到的。3、工资的决定劳动的供给和劳动的需求决定的劳动的价格——工资。VMPT-DWSW0L0     L0   此外,劳动的供给还取决于人口增长率,劳动力的流动性,移民的规模等因素。特写:深圳的时尚一族170\n李玲是该市一家著名电脑公司的职员,她负责公司的销售,几年下来,凭借聪明和努力,她每个月的薪水在1万元以上,今年春天,公司的销售经理升职了,总经理提出由她来做销售公司的经理。谁知却被她婉言谢绝了。其理由是,一旦出任这个职位,势必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样自己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如果不能好好休息的话,工作质量也会下降。她对记者说:“如果当经理,我每月薪水增加3000多元,可是我却会失去更多的东西,我宁愿不要这3000多元,而维持一种生活质量。” 第三节土地和地租地租是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地主提供了土地,得到了地租。如前所述,土地可以泛指生产中使用的自然资源,地租也可以理解为使用这些自然资源的租金。一、地租的决定地租由土地的需求与供给决定。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土地的边际生产力也是递减的。所以,土地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但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因为在每个地区,可以利用的土地总有一定的限度。这样,土地的供给曲线就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地租的决定可以用下图来说明:SD          在上图中,横轴代表土地量,纵轴代表地租,垂直S为土地的供给曲线,表示土地的供给量固定,D为土地的需求曲线。D与S相交,决定了地租。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土地的供给不能增加,这样,地租就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点可用下图来说明:R0R1E0E1D1SD0 170\n在上图中,土地的需求曲线由D0移动到D1就表明土地的需求增加了,但土地的供给仍为S,S与D1相交于E1,决定了地租为R1,R1高于原来的地租R0,说明由于土地的需求增加,地租上升了。二、租金:固定供给的资源价格(一)准租金准地租又称准租金,指固定资产在短期所得到的收入。在短期内,固定资产是不变的,与土地的供给相似。不论这种固定资产是否取得收入,都不影响它的供给。只要产品的销售价格能够补偿其平均可变成本,就可以利用这些固定资产进行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产品价格超过其平均可变成本的余额,代表固定资产的收入。这种收入是由于需求大,产品价格超过弥补可变平均成本而有盈余产生的,其性质类似地租,因此,成为准地租。准地租仅是在短期内存在的。在长期内固定资产不是不变的,就不存在准地租了。在长期内,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得到的收入如果高于其所要求的收入,则超过的这部分收入就称为经济租,也称为生产者剩余。例如,市场上有A、B两类工人各100人,A类工人素质高,所要求的工资为200元,B类工人素质低,所要求的工资为150元。当厂商要雇用工人时,如果这一工作A、B类工人都可以担任,他则先雇用B类工人。但在B类工人不够时,也要雇用A类工人。假定某厂商需要工人200名,他就必须雇A、B两类工人。在雇用这些工人从事同样的工作时,必须按A类工人的要求支付200元的工资。这样,B类工人所得到的收入就超过了他们的要求。B类工人所得到的高于150元的50元收入就是经济租。(二)生产者剩余(经济租金)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收入大于其实际支付的部分,它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额外收入。例如,某油漆工油漆一套房子实际成本为1万元,而房主付给他1.2万元,那么这个油漆工就得到了2000元的生产者剩余。第十七讲:课前复习:1、 生产要素均衡价格的决定2、 工资的决定4、 地租的决定第四节资本和利息170\n为什么使用货币资本要支付利息:——利息是人们牺牲目前的消费所得到的报酬。《爱吃米的母鸡》一、资本和利息的定义利息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资本家提供了资本,得到了利息。利息与工资计算的方式不同,它不是用货币的绝对量来表示,而是用利息率来表示,利息率是利息在每一单位时间内(例如一年内)在货币资本中所占的比率。例如,货币资本为10000元,利息为一年1000元,则利息率为10%,或称年息10%。这10%就是货币资本在一年内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即这一定量货币资本的价格。西方经济学家曾提出各种理论来证明利息的合理性。“今朝有酒今朝醉”新解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资本性质的论述,证明了利息的合理性。换言之,人们进行储蓄提供资本,是应该得到利息的。二、利息率的决定利息率取决于对资本的需求与供给。人们进行储蓄,放弃现期消费是为了获得利息。利息率越高,人们越愿意增加储蓄,利息率越低,人们就越要减少储蓄。这样,利息率与储蓄成同方向变动,从而资本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S资本的供给和资本的需求决定了资本的价格——利息或利率。iKD    0   第五节利润:风险、创新与垄断利润可以分为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这两种利润的性质与来源都不相同,因此要分别加以论述。一、正常利润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其性质与工资相类似。也是由企业家才能的需求与供给所决定的。二、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超额利润有其不同的来源,从而也就具有不同的性质。1、 承担风险的超额利润170\n风险是从事某项事业时失败的可能性。由于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有可能发生错误,风险的存在就是普遍的。在生产中,由于供求关系难以预料的变动,由于自然灾害、政治动乱,以及其他偶然事件的影响,也存在着风险,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用保险的方法加以弥补。这样,从事具有风险的生产就应该以超额利润的形式得到补偿。2、创新的超额利润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它包括五种情况:(1)      引入一种新产品;(2)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      开辟一个新市场;(4)      获得一种原料的新来源;(5)      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3、垄断的超额利润由垄断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又称为垄断利润。垄断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卖方垄断与买方垄断。卖方垄断也称垄断或专卖,指对某种产品出售权的垄断。垄断者可以抬高销售价格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获得超额利润。在厂商理论中分析的垄断竞争的短期均衡、完全垄断的短期与长期均衡,以及寡头垄断下的超额利润,就是这种情况。买方垄断也称专买,指对某种产品或生产要素购买权的垄断。在这种情况下,垄断者可以压低收购价格,以损害生产者或生产要素的供给者而获得超额利润。垄断所引起的超额利润是垄断者对消费者、生产者或生产要素供给者的剥削,是不合理的。这种超额利润也是市场竞争不完全的结果。第六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1、洛伦兹曲线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是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兹提出的。170\n图6-12洛伦兹曲线 结论:(1)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2)如果任一人口的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的百分比,即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这时洛伦兹曲线为正方形对角线,这是完全平等的收入分配。(3)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其余人口一无所有,显然,这时洛伦兹曲线为图中对角线下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这是完全不平等的收入分配。2.吉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当A等于零时,基尼系数为零,表明收入分配处于绝对平均状态,;当B等于零时,基尼系数为1,表明收入分配处于绝对不平均状态。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在零和1之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则越不平均。经济学家根据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认为吉尼系数高低同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关。3、收入不平等的原因与对策(1)原因:要素所有权的分布情况;市场机制的作用;经济发展阶段及经济结构的影响170\n(2)对策:政府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式调节由市场机制造成的不平等的分配格局。课堂小结: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决定的特点:劳动的价格——工资率的决定;土地的价格——地租的决定;资本的价格——利率的决定;作业布置:课后小结:170\n第十八讲第八章外部性、公共物品与政府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市场失灵及其原因、外部性与市场失灵、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垄断与市场失灵、微观经济政策教学重点:市场失灵及其原因、外部性与市场失灵、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微观经济政策教学难点:微观经济政策教学内容:课前复习:1、 利息的决定2、 利润的决定3、洛伦斯曲线的含义4、基尼系数的含义第九章外部性、公共物品与政府市场成功与市场失灵市场成功的主要含义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上市场机制能更有效地配置稀制性资源。市场成功亦称市场效率(Marketefficiency),其效率大致又表现在帕累托效率(Paretoefficiency)和信息效率(Informationalefficiency)。信息效率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上,价格能有效地传递信息,人们根据价格信号作出买或卖的决定。(1)市场失灵的含义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即价格调节市场的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是说市场机制造成资源的配置失当。市场失灵也称市场缺乏效率,具体表现为分配不公、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垄断等问题。(2)形成市场失灵的原因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外部性、公共物品、非对称信息和垄断等。第一节外部性一、外部性、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1、什么是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2、外部性的分类外部效应有时产生有利影响,有时会产生不利影响。按照外部效应产生的影响不同,把外部效应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170\n  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这项经济活动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外部经济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的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外部经济又分为消费的外部经济和生产的外部经济。例如接受教育是消费的外部经济,而提供教育就是生产的外部经济。正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人补偿的危害。这项经济活动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外部不经济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的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地危害。外部不经济又分为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和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例如:某人在三更半夜时大声唱卡拉OK就是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木工装修房子所产生的噪音就是生产的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二、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外部性的存在会造成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以及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这无疑导致资源的配置不当。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产生了外部经济,则其产量将可能小于社会最优的产量。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会产生外部不经济,则其产量将可能超过社会最优的产量。换言之,当存在外部经济效果时,完全竞争的市场不能保证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同时能够使社会福利趋于最大化。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上的这一缺陷表明,需要由政府对市场机制加以干预,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三、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即使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最终都将造成资源配置失当,不能实现帕雷托最优状态。①外部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外部经济对外带来的好处是无法得到回报的。因此外部经济说明物品的消费或生产的收益小于它应当得到的收益(社会收益);也就是说物品的消费或生产的成本高于它应当支付的成本(社会成本)。外部经济导致具有外部经济的物品供应不足,如下图所示:0SDPDSQPQSQ私人需求量为QP<社会需求量QS。P如果从社会中其他人得到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补偿私人的损失,这种具有外部经济的物品供应就会增加,从而使整个社会得到更多的好处,即帕雷托改进,例如教育。170\n②外部不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外部不经济对外带来的危害是无法进行补偿的。因此外部不经济说明物品的消费或生产的收益大于它应当得到的收益(社会收益);也就是说物品的消费或生产的成本低于它应当支付的成本(社会成本)。外部不经济导致具有外部不经济的物品供应过多,如下图所示:DPQPQP私人需求量为QP>社会需求量QS。社会成本S(私人成本)污染成本QS0如果从私人得到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补偿其他人的损失,这种具有外部不经济的物品供应就会减少,从而使整个社会得到好处增加,即帕雷托改进,例如乱扔或乱倒垃圾。四、通过产权界定和市场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定理)导入:考虑一个例子:小李有一条名为波波的狗,波波的狂吠干扰了小李的邻居小张。小李从拥有一条狗中得到了利益,但这条狗给小张带来了负外部性。先考虑什么结果对社会是有效的。比较小李从养狗中得到的利益和小张承受狂吠的成本。如果利益超过成本,有效的做法是让小李养狗而小张生活在狂吠声中。如果成本超过利益,小李就应该放弃养狗。科斯认为,政府通过税收或补贴解决生产和消费的外部性,会导致成本增加、社会福利减少。而由私人解决外部性问题与政府征税或补贴同样有效。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条件1、产权明确2、交易成本低这样即可使外部效应内部化。科斯定理,即当竞争市场上存在外部性且交易成本很低时,只要产权明晰,有关当事人会自支达成协议使某产品达到社会最优产出。与生产成本不同,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是指在市场上购买或出售发出的成本。它包括搜寻买或卖者、谈判、签订和履行合同等行为所作的努力和花费的时间。交易成本有时会很高,以致于难以成交。科斯主张用产权明确化的办法来解决外部性的问题。170\n例如:有一家工厂,它的烟囱冒出的烟尘使得周围的居民受到了损失,损失合计为375元。现在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在工厂的烟囱上安装一个除尘器,费用为150元;一种是给周围的居民提供烘干机,使他们不用在户外晒衣服,成本为250元。显然,第一种方法比较好,因为成本较低。按照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确,无论这产权属于谁,即不论是给予工厂排放烟尘的权利,还是给予周围居民不受烟尘污染的权利,只要居民协商费用为0,最终的结果必然是选择第一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权利属于工厂,居民会选择大家出钱给工厂安装一个除尘器;如果权利属于居民,则工厂自己出钱买一个除尘器安装在烟囱上。如果协商的费用不等于0,通过产权明确也不可能使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如果协商的费用大于100元,居民会自己买烘干机,而不是给工厂买除尘器,尽管除尘器便宜。由此可见,当交易费用不为0时,即使产权明确话,解决问题采用的方法也并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产权产权是指个人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产权不是指人与物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和让渡权等。交易费用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定他们排他性权利的费用,是市场经济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佣金、谈判所消耗的时间以及各种税收等等,亦被称为“转换费用”。交易费用包括事前准备合同和事后监督及强制合同执行的费用,与生产费用不同,它是履行一个合同的费用。交易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与索取有关交易信息的费用相联系。交易费用是社会资源和财富的一种损失。考虑前面养狗的例子根据科斯定理,私人市场可以达到有效的结果。如何达到?如图:假设小李在法律上有养狗的权利小李继续养狗800元1000元二小李放弃养狗800元500元一协商结果小张承受狗吠的成本小李养狗的利益状况讨论:那么,如果假设小张在法律上有权要求和平与安宁,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哪?五、            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对策(一)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170\n1、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2、慈善行为3、外部性的内在化4、签定合约按照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确,无论这产权属于谁,即不论是给予工厂排放烟尘的权利,还是给予周围居民不受烟尘污染的权利,只要居民协商费用为0,最终的结果必然是选择第一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权利属于工厂,居民会选择大家出钱给工厂安装一个除尘器;如果权利属于居民,则工厂自己出钱买一个除尘器安装在烟囱上。为什么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总是有效?考虑前面养狗的例子:假设小李和小张讲不同的语言,以至于为了达成协议需要一个翻译。如果解决狗吠问题的利益小于翻译的成本,那么问题就解决不了了。当私人协商无效时,政府有时可以起作用。(二)外部性的政府解决方法1、征税和补偿政府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家庭或厂商征税,对造成外部经济的家庭或厂商进行补偿,直至社会的利益=私人的利益,或社会的成本=私人的成本,从而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税收和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家庭或厂商实行征税,其征税额应该等于该家庭或厂商给其他家庭或厂商造成的损失额,从而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对于造成外部经济的家庭或厂商,政府应给予补贴,其补贴额应该等于该家庭或厂商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收益额,从而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等。2、企业合并将具有外部经济的企业和具有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容易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企业合并。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的厂商,政府如果把这两个厂商合并或两个厂商自愿合并,则外部性就“消失”了或被“内部化”了。合并后的厂商为本自己的利益,使生产确定在MR=MC水平上,容易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3、明确产权170\n在许多情况下,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多是由产权不明确造成的。如果产权完全确定并能得到充分保障,就可杜绝一部分外部性发生。因为在产权明确的条件下,通过市场交易就可以解决一部分外部性问题。产权明确之后,可以使外部经济通过市场交易来解决。这样,通过产权交易,可以为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创造条件。4、政府管制第二节公共物品一、公共物品1、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区别私人物品是指消费者从市场上所购买的各种商品或劳务。它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竞争性是指消费上的排他性。排他性是指所有权的排他性。公共物品是指像国防、立法、交通这类不通过市场交易,由政府提供的商品与劳务。它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人消费不影响他人的消费。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无法从技术上或经济上把不交费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2、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比较如下图所描述的,同时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私人物品为B;同时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称为纯粹公共物品,为D;而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不太明显的一些公共物品称为半公共物品,为A、C。0拥挤不收费的公园AD国防、不拥挤不收费的公园C有限电视和有限电话衣服、车辆B竞争性排他性二、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公共产品的以上特点会带来“免费搭车”(free-riderproblem),即人们享用某些产品或服务时并不减少其他人享用,即使后者不付钱。这种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导致供给太少甚至没有,即私人不愿意提供这种物品,而这些物品又是一个国家或社会所必须的,如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如果缺乏这些公共物品,我们的生产和消费便要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在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时,只有国家或者政府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三、公共物品和政府170\n公共物品通常由政府提供。但并非所有的公共产品都是由政府提供的。如果能找到解决免费搭车问题的方法,有些公共产品就不需由政府提供。制度的变更和技术的改进能避免某些免费搭车现象。现在,人们在公共产品中分解出两种,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所谓纯公共产品就是同时满足非竞争性和非它性的产品,它只能由政府依靠税收组织生产。准公共产品是指有竞争性,是没有非排它性的产品,即排它性成为可能。一旦如此,准公共物品就不一定非要由政府生产不可,它也可以由私人企业生产。高速公路就是一个例子。四、公共政策的选择公共物品的提供影响到几乎所有居民的生活,政府必须对公共物品的建立做出选择,简称为公共选择。公共选择有两个基本特点:其一、它是建立在对消费者偏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其二,关于提供公共物品是集中做出的。“多数票”机制是西方国家使用最为广泛的公共投票进行选择的原则。课堂小结:市场失灵及其原因、外部性与市场失灵、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垄断与市场失灵、微观经济政策第三节外部性、公共物品与政府导入新课:诸葛亮平定南方之后,用反间计使司马懿削职回乡。上出师表,一出祁山。赵云斩五将,孔明取三城;智收姜伯约,骂死王司徒,破羌兵,约孟达。蜀军成取长安,破关中之势,魏国朝野震动。司马懿官复原职,克日擒孟达。马谡拒谏失街亭,蜀军由攻转守,形势大变。魏军十五万直取蜀军指挥部西城,孔明领二千五百军士拒之。偃旗息鼓,门户大开,众老军旁若无人,低头洒扫于城门之下;诸葛亮笑容可掬,焚香操琴于城门之上。清风左持宝剑,明月右执麈尾。一座空城,吓得司马懿后军做前军,前军作后军,望风而逃。诸葛亮弹琴退仲达,空城计千古留传。两大高手的第一次交锋第三节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即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如通常所说的“买的不如卖的精”说明卖方知道的情况比买方知道的情况多。  包括两种情况:有些市场卖方所掌握的信息多于买方,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都有这种情况;有些市场买方所掌握的信息多于卖方,保险与信用市场上有这种情况。  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降低或提高商品和要素价格不一定刺激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和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即不能实现商品市场均衡、要素市场均衡和所有市场同时均衡,这就是市场失灵造成的市场的无效率。170\n  需要说明的是,信息的不对称不仅是指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更重要的是指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实在太大,不允许他们去掌握完全的信息。二、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如果卖方知道的信息多于买方知道的信息,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不一定刺激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如果卖方知道的信息少于买方知道的信息,提高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不一定刺激生产者的供给,这就是市场失灵(即价格无法有效的调节供给和需求)。三、逆向选择及防止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由于市场上好坏商品均存在,消费者又无法得知到底哪个是好产品,哪个是伪劣产品,于是消费者对该产品产生普遍不信任,不愿意出高价买产品,而价格不高好产品不愿意出售,而坏产品却很容易卖出,于是出现次品充斥市场。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当交易中的一方对交易可能出现的风险状态比另一方知道更多时,便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如何克服逆向选择?非对称信息在许多领域存在,但并不一定都产生逆向选择问题,产生逆向选择也不一定都需要进行行政干预。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有力措施加以排除。四、委托代理制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使经营者拥有所有者不掌握的私人信息,并用以损害所有者利益来追求经营者利益;  由于信息不确定,所有者无法全面通过企业绩效考核经营者行为;  由于信息不完全,所有者委托代理者的契约也往往是不全面的,会产生一些纠纷,于是产生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经营者无法选择合适劳动者和解决合理激励问题。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不能通过政府干预,因为政府和企业所有者一样无法对经营者和工人进行观察和监督。可从企业外部规范竞争和内部增强约束角度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如经理市场的建立、企业间的收购和并购以及董事会的监督、股东抛出股票的威胁等;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应该在支付代理人报酬上做文章。如企业所有者对经理可采取根据企业盈利情况发奖金或者让经理参加固定的利润分享等。第四节垄断与市场失灵170\n  垄断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人为因素及自然条件等(在第六章已经讲过),所以自由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垄断。  垄断的存在造成的危害:  效率低下。因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决定的垄断产量时,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社会缺乏公平。因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决定的垄断产量时,厂商有垄断利润存在。  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其市场价格又高于成本等,抑制需求不利于增加供给。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又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所以垄断的存在不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但是,垄断对于一些行业来说可能比过度竞争更有益,所以又不能完全消除它。  针对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可采取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限制垄断行为,其中包括行业的重新组合、经济和行政处罚以及实施反垄断法等。  政府对价格和产量的控制确定在什么标准上合理,应从两个角度考虑:  第一,为提高效率,实行帕累托最优,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P=MC。  第二,为实现公平,减少或消除超额利润,减少超额利润的条件是P=AC。政府控制垄断的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兼顾公平。第五节微观经济政策政府介入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大量政府介入市场的行为。如制定反垄断法、最低工资法、农业价格支持政策、控制污染法、保护消费的规定、职业许可证规定,等等。政府管制是指政府对私人经济部门的活动进行某些限制或者说管理。政府管制不同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所进行的调控和调节,即所谓政策调控(如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影响私人经济部门的运行)。政府管制的主要理由:纠正市场失败。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大量政府介入市场的行为。如制定–农业价格支持政策、–最低工资法、–反垄断法、–控制污染法、–保护消费的规定、–职业许可证规定。经济政策包括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际经济政策。微观经济政策是根据微观经济理论而得出来的。这是本章所介绍的内容。170\n一、价格管制政策(一)                价格调节的不完善性(二)                  支持价格政策支持价格政策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三)                  限制价格政策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二、消费政策为了指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各国一般都采取了这样一些政策:第一,确保商品的质量。由政府及有关组织颁布商品的最低限度的质量标准,规定任何商品都必须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并由政府的有关机构对商品进行检验。同时,要求厂商把商品的成分和商品可能的效用向消费者公布,不得保密。这样使消费者能享受到合乎标准的产品。第二,正确的消费宣传。这首先要求商品广告和商品说明书必须诚实可靠,对广告要有一定的限制,例如,烟和烈性酒等不利于健康的商品不得进行广告宣传,广告要对商品作如实的介绍;等等。其次,还要通过学校教育与其他宣传形式向公众进行有关商品效用的教育,指导消费者正确地进行消费。第三,禁止不正确的消费。例如,禁止出售枪支和毒品,通过宣传、税收或其他强制性措施,限制烟、烈性酒、某些有刺激性药物等的销售与消费。特别是为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不让儿童消费一些不利于成长的商品,诸如禁止儿童进入成人影院,禁止出售给儿童一些不健康的玩具或书刊,等等。第四,对某些特殊消费给予强制。有一些消费,例如教育、医疗、保险等,对整个社会和个人都是十分必要的,社会要通过法律(例如义务教育法)或经济手段来强制人们进行这类消费。第五,对提供某些劳务和商品的人的素质进行必要的限制。这主要是指对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和提供教育服务的教师的资历和素质做出规定,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从事这类职业。这样,就可以保证消费者能得到合乎标准的服务。第六,在价格管制政策中分析的限制价格政策,也是一种对消费者的保护政策。这种政策可以防止消费者受垄断厂商的剥削,并能保证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得到基本生活品。对粮食、公用事业服务、房租等商品与劳务的限制,在保护消费者方面,还是有一定作用的。第七,建立“消费者协会”等类组织,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这种组织是非官方的,它可以接受消费者对产品与劳务质量、价格等方面的申诉,代表消费者向厂商提出诉讼,以及通过各种形式,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服务。170\n这些政策,对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指导正确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也会有不利的影响。例如,政府为此要有一定的支出,企业受的限制较多会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等等。也还有些措施在执行中会有许多困难,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政府在消费政策方面,应有一个适度的范围。不管不行,管的太多太死也会不利于消费者和整个社会。三、 产业政策(一)                  反托拉斯法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政府曾采取过种种政策促进生产的集中,以便获得大规模生产的好处。这些政策对垄断的形成与经济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垄断的形成也带来种种弊病,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剥削中小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行为,引进了社会的广泛反对。这样,政府就不得不以各种方法来对垄断进行限制。在这些限制方法中,最主要的是反托拉斯法。反托拉斯法是反对垄断、保护竞争的立法,目的在于禁止或限制垄断。早在17世纪时,英国法院就有反对国王授予某些人垄断权(主要贸易垄断)的不成文法。在近代,美国在1890年通过了第一个联邦反托拉斯法—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宣布“旨在限制贸易的联合或勾结”都是非法的。但这一立法实际上并未执行。1914年又通过了克莱顿反托拉斯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把价格歧视、排他性或约束性契约、公司相互持有股票,连锁董事会等列为非法的垄断行为。以后,又对这些立法进行了修改。但这些法律实际上很难行得通,垄断者往往可以钻法律的空子,逃避对他们垄断行为的限制与惩罚。这是因为,不容易确立垄断组织行为的判断标准,不容易对垄断组织进行调查,对垄断组织的行为也缺乏足够的控制力。另一种反垄断的政策是有效竞争。这种政策主张对不同的产业部门采取不同的反垄断政策。具体来说,对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的轻工部门与零售商业部门,自由竞争是有利的,应采用禁止性的反垄断政策。对于公用事业和其他某些天然具有垄断性的部门,则实行国家垄断。对于重工业部门,垄断有助于最优规模经济的实现,因此,只宜于实行有限的反垄断政策,即允许垄断的存在,只是对他的行为要进行适当的管制。具体的办法是利用国际竞争来限制垄断,或利用工会、消费者协会来与垄断组织对抗,限制垄断行为。现在一般主张用这种有限的反垄断政策。(二)                  国有化政策在许多西方国家,国有化是一项主要的政策。实行国有化的行业或者是对国家利益关系重大的行业,例如军工、重要的工业、尖端科学,等等;或者是私人不愿经营或无力经营的行业,例如交通、邮电及其他公用事业;或者是一些新兴的、风险大的行业。170\n国有化的优点在于:第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国家直接投资,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建立起完善的通讯、交通、卫生、教育等设施。这些设施只有国家才有能力兴办,才能实现规模经济,并能从全社会的角度来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第二,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国有企业可以作为政府稳定经济的调节器,对克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稳定物价和就业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三,有利于社会财产分配与收入分配的平等化。第四,有利于对抗私人垄断,对垄断起到限制与对抗的作用。但是,国有化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这主要是:国有企业官僚主义严重,生产效率低下;国有企业的亏损增加了政府财政的负担。二次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的企业国有化发展相当快,这对当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国有化的发展,它的缺点越来越明显,低下的生产效率,严重的亏损,都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这正是70年代末期以后国有企业私营化的原因。除上述政策外,调节生产的政策还包括企业管理的民主化、对低效率企业的改造,制定经济计划政策,等等。这些都是对私人厂商进行管理与引导,使之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四、 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一)                  税收政策个人所得税是税收的一项重要内容,他通过累进所得税制度来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除了个人所得税之外,还有:遗产和赠予税,即对财产的转移征收税收;财产税,即对不动产(如土地、房产等)征收税收;消费税,即对某些商品和劳务的消费征收税收。遗产和赠予税以及财产税,是为了纠正财产分配的不平等。财产分配的不平等,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重要根源,征收这些税,也有利于收入分配的平等化。消费税,尤其是对奢侈性商品的劳务征收较高的税,也是通过税收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的一种方法。因为,消费奢侈性商品与劳务而纳税的,仍然是富人。在实际中,遗产税、增予税、财产税和消费税,在某程度上减少了富人的收入,但作用并不明显。因为:一则富人可以用各种办法逃税,二则贫富悬殊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必然结果,不是税收所能消灭得了的。(二)                  社会福利政策如果说税收政策是要通过对富人征收重税来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的话,那么,社会福利政策则是要通过给穷人补助来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因此,我们把社会福利政策作为收入分配平等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很长,早在18世纪的英国,就有了“济贫法”。但它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是在30年代形成的。战后,社会福利政策有了迅速的发展,许多国家,尤其是北欧与西欧一些国家,实行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险福利制度。从当前西方各国的情况看,社会福利政策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第一,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第二,向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培训。第三,医疗保险与医疗援助。第四,对教育事业的资助。第五,各种保护劳动者的立法。第六,改善住房条件。170\n§7.6政府失灵在某些经济领域或许存在市场失灵,但政府的介入可能使情况变得更糟,这便是政府失灵(governmentfailure,又择“政府失败”)政府本身的运行也是通过人来进行的。政府行为取决于选举者、政治家、公务员、政治内阁的行为。这些人行为动机不同而且复杂,但从根本上看,他们都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试图通过政府来提高自己的福利。特殊利益集团为使政府出台有利于他们的政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济资源去影响立法,尽管这些政策对整个社会而言并不有利。政府对垄断和寡头产业的管制能够把垄断和寡头产业的垄断利润,转化为政府的财政收入,然后进行再分配。但是,如果规制是对竞争产业进行的,则会为私人企业带来垄断利润。能够带来超额垄断利润的权力本身可以被视为一种稀缺的、排他性的资产,而这一资产所能带来的垄断利润,事实上构成了一种租金(rent)。它同任何其他资产,如土地能为其所有者带来租金一样。因此,对垄断权力的追求,特别是对政府规制的种种保护就被为寻租(rentseeking)活动。寻租活动包括院外游说、广告宣传、资助政治家竞选、贿赂政府官员等等。寻租活动显然是要花费成本的,竞选资助费、广告宣传费、贿赂金以及其他时间、金钱上的支出,都属于这种“寻租成本”。私人企业就是以这种成本来“购买”政府管制和由此而产生的垄断利润的,这事实上也是政府规制的需求价格。理论上这种价格也有一个均衡值,由寻租的边际成本与其边际收益(垄断利润增量)相等这一边际条件所决定。从从总量关系上看,寻租成本一般只占垄断利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否则企业就不会去追求政府规制。或者说,它只是拿出垄断利润的一部分去向政府官员购买他所需要的规制。课堂小结: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垄断与市场失灵、微观经济政策(1)作业布置:课后小结:170\n第十九讲第十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理解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区分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教学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章的重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难点是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课前复习:1、 信息不对称?2、 垄断3、微观经济政策导入新课:当你从学校毕业要寻找一份工作时,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当时经济状况的影响。在一些年份,企业都在扩大生产,就业就增加,找到一份工作很容易;而在另一些年份,企业削减生产,就业减少,找一份好工作做要花很长时间。毫不奇怪,任何一个大学毕业生都愿意在经济扩张的年份进入劳动力队伍,而不愿意在经济收缩的年份进入。宏观经济学把总体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它所研究的是经济中的总量。在各种总量中,衡量一个经济活动的基本总量是国民生产总值。因此,阐明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有关总量衡量的规定与技术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是宏观经济学的前提。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一、国民生产总值(GNP)1、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理解这一概念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第二, 国民生产总值旧指最终产品的总值第三, 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产品——劳务第四, 170\n国民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这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第五,GNP是一个生产概念,GN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不是售出的最终产品价值,产出与销售的差定义为库存。GNP=库存+销售额例:甲企业生产100万元最终产品,只卖掉80万元;乙企业也生产100万元最终产品,但却卖掉了120万元。问:两企业计入GNP的价值分别是多少?回答:都是100万元。甲企业库存增加20万元,乙企业库存减少20万元。问题:某人2003年花20万元人民币买了一幢旧房,这20万元能否计入2003年的GDP?回答:不能,因为这幢旧房已计入其生产当年的GDP。2、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用同一年的人口数量,除以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则可以得出当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即,某年人均同民生产总值=某年国民生产总值/某年人口数3、GNP的意义与缺陷:(1)GNP的意义美国经济学家对国民经济核算的评价:萨谬尔森(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诺德豪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与太空中的卫星能够描述整个大陆的天气情况非常相似,GDP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象,它能够帮助总统、国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判断经济是在缩小还是在膨胀,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存在通涨威胁之中。没有像GDP这样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GDP和有关数据就像灯塔一样,帮助政策制定者引导经济向着主要的经济目标发展。马丁·贝利(前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及时的和准确的GDP或GNP数据,我和其他人怎样谈论美国经济和商业周期。罗伯特·鲁宾(前美国财政部部长)GDP核算向国会和其他政府部门提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情况的极其重要的特征。今天,我们制定出较好的经济政策,因为GDP核算使我们较好地了解政策的作用。我们应当为实现GDP核算的现代化提供更多的资源,以保持我们的统计基础建设跟上迅速发展的经济。170\n(2)GDP指标的缺陷:不能衡量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如家务劳动)不能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不能反映地下经济;GDP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但不能说明它包含具体是什么商品(导弹、面包、防盗窗等);GDP无法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二、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1、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或最终产品法,这种方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2、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可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计算出国民生产总值。3、部门法: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这种方法反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来源,所以又称生产法。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在国民收入核算中,除了国民生产总值之外还有另外四个重要的总量: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五个总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国民生产净值(NNP):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国民收入(NI):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其关系是:GNP-折旧=NNPNNP-间接税=N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例题1、若个人收入为550元,所得税为70元,消费为430元,利息支付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那么个人可支配收入为_____。a.500元; b.480元;c.470元;d.440元170\n答案为:C2.以下结论错误的是______。a.国民生产总值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上折旧。b.国民收入等于一定期限内生产要素拥有者获得的收入。c.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以后的产值。d.国民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去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额再加上公司利润和个人税收。答案为:A课堂作业:如果某一年份某国的最终消费为8000亿元,国内私人投资的总额为5000亿元(其中1000亿元为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府税收为3000亿(其中间接税为2000亿元),政府支出为3000亿元(其中政府购买为2500亿元、政府转移支付为500亿元),出口为2000亿元,进口为1500亿元;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国的GNP、GDP、NNP、NI、PI与PDI。答案:GD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NP=16000-1000=15000NI=15000-2000=13000PI=13000+500=13500DPI=13500-(3000-2000)=12500四、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1、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称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称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不变价格是指统计时确定的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称为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2、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年内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170\n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GNP和GDP的差异:“老板型经济”与“打工型经济”的分水岭GNP与GDP之差额,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称为国外净要素收入,用来反映劳务收入和投资收益的净流向——主要是反映投资收益的净流向。当差额为正值时,表明我们从国外赚的利润超过了其他国家从我国赚得的利润,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一定的强势地位。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的经济是“老板型经济”,而且这一差额越大,我国从国际分工中获得的利益越大;当差额为负时,表明外国从我国赚取的利润超过我国从其他国家赚得的利润,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一定的弱势地位,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的经济是“打工型经济”,而且这一差额的绝对值越大,表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丧失的利益就越大。经济增长并不一定等于经济发展在分析经济形势时,人们往往更多的是关注GDP的增长。我国这几年一方面净要素收入的流出巨额增长,1997年GNP与GDP的差额为-1320亿元,投资收益净汇出160亿美元(折人民币1328亿元),这表明我国经济体系在向“打工型经济”转变的表现,我国国际分工地位呈现某种下降的趋势。我国GNP和GDP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某种受制于国外力量的片面经济增长,是产出的单纯增加。而真正的发展,不仅是更多的产出,而且还包括随着经济增长而发生的经济结构等多方面的变化,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有自生能力的经济持续增长和全面的发展。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从支出法与收入法所得出GNP的一致性,可以说明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基本平衡关系。总支出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总收入和总产量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从GNP的核算方法中可得出一个恒等关系是:总需求≡总供给AD≡AS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两部门经济指由厂商和局民这两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也是一种最简单的经济。收入流量模型如图170\n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报酬居民户厂商居民户向厂商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该模型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分为两大部门:居民户和厂商两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AD)分为居民的消费需求(C)和厂商的投资需求(I)。总需求=消费+投资AD=C+I两部门经济中的总供给:居民户的全部收入(工资、利息、利润、地租)部分用于消费,其余部分用于储蓄。根据收入法,总收入和总产量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AS)。因此:总供给=消费+储蓄AS=C+S恒等关系:由于:AS≡AD而:AD=C+I;AS=C+S从而:C+I≡C+S即:I≡S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三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和政府这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是通过税收与政府支出来实现的。三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在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不仅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和厂商的投资需求,也包括政府的需求,即:AD=C+I+G三部门经济中的总供给:三部门经济中的总供给,除了居民户供给的各种生产要素外,还有政府的供给。政府的供给是指政府为整个社会生产提供了国防、立法、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政府由于提供了这些公共物品而得到相应的收入—税收(T)。所以,税收是代表政府的供给。因此:170\nAS=C+S+T恒等关系:由于:AD≡AS而:AD=C+I+G;AS=C+S+T从而:C+I+G≡C+S+T即:I+G≡S+T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四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这四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国外的作用:进口和出口。四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出口(X)表示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从而:AD=C+I+G+X四部门经济中的总供给:进口(M)表示国内总供给的增加。从而:AS=C+S=T=M恒等关系:由于:AS≡AD而:AD=C+I+G+X;AS=C+S+T+M从而:C+I+G+X≡C+S+T+M即:I+G+X≡S+T+M课堂小结: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模型中的国民收入的构成、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关系[实践环节]:1、事例与评论:国民收入账户简史2、事例与评论:我国GDP历史数据的两次补充和一次调整[复习思考题]:1. 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2.  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3. 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4. 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万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170\n第二十讲第十一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在总供给为既定时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乘数的含义与计算,IS曲线、LM曲线的含义。了解不同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时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总供给曲线变动及其对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函数的含义,乘数的含义与计算;IS曲线与LM曲线的含义;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是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课前复习第一节总需求分析(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几点假设在进行总需求分析时,有三点重要假设:第一,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不变;第二,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第三,价格水平是既定的。分析简单国民收入模型有以下两点假设:第一,利息率水平既定;第二,投资水平既定。潜在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水平,又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国民收入二、总需求的构成总需求(AD)是整个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AD=C+I+G+(X-M)三、最简单的模型均衡国民收入就是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国民收入。当不考虑总供给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就是由总需求决定的。(见下图)170\nADE AS Y0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模型)  四、消费与储蓄消费(C)是家庭用于食物、衣服等物品和劳务上的开支。消费是GDP中最大的一个部分。储蓄(S)是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S=Y-C)。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消费随收入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其函数表达式为:C=f(Y)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储蓄随收入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其函数表达式为:S=f(Y)2.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可以用消费倾向来表示。消费倾向包括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趋向。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APC)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MPC)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3.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关系,可用储蓄倾向来表示。储蓄倾向包括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save,APS)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170\n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save,MPS)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4.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APC+APS=1MPC+MPS=15.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全部消费可分为两部分: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自发消费是指由人的基本需求决定的最必需的消费。引致消费是指由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它的大小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如果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消费函数用方程式表示为:C=a+bY五、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1.总需求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AD=ASAD E   YEY0 2.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总需求变动必然引起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见下图)YE3E2E1AD2AD1AD3Y3Y1Y2图10-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关系170\n(1)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2)消费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3)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六、乘数理论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但是,一定量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多少,这就是乘数理论所要回答的问题。 1、定义及例证乘数的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Kahn)在1931年提出的,后来被凯恩斯加以利用,成为凯恩斯主义和其它宏观经济学派用来分析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总需求变动量之比。这里主要分析投资乘数投资乘数的含义投资乘数理论是关于投资变化和收入变化的关系的理论。当总投资增加时,投资增量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投资乘数的例子投资乘数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当某一个部门投资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使其他部门发生连锁反应,从而导致这些部门投资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最初自发投资增加量的数倍。投资乘数的例子假设,A企业投资增加100万元,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为50%,则: A企业投资增加量A企业工人收入增加量A企业工人消费增加量10010050 B企业投资增加量B企业工人收入增加量B企业工人消费增加量505025 C企业投资增加量C企业工人收入增加量C企业工人消费增加量252512.52、乘数公式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e=(a+I0)/(1-b)现假定自发投资量由I0增加到(I0+DI),那么国民收入会增加多少呢?通过对均衡国民收入解求偏导得:dY/dI=1/1-b即:DY=(1/1-b)•DI170\n投资乘数:k=DY/DI=1/1-b乘数公式若以ΔY表示收入变动量,ΔC表示消费变动量,DI表示投资变动量,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则b=ΔC/ΔY用K表示投资乘数,则K=ΔY/DI投资增加引起的收入增加可表示为:ΔY=DI+ΔC;即DI=ΔY-ΔC K=ΔY/DI=ΔY/(ΔY-ΔC)=1/(1-ΔC/ΔY)=1/(1-b)同理K=1/ΔS/ΔY=ΔY/ΔS为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注意:上式意味着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关系密切: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即总需求曲线越陡峭),乘数也越大,反之则越小。乘数理论的认识:一般,K>1。因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存在密切联系总需求的不同部分的增加都具有乘数作用乘数的公式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某一部门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在其他部门中引起连锁反映,从而使这些部门的需求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乘数发生作用是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就是说: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课堂练习:假如社会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两部分组成,国民经济均衡要求国民收入等于社会总需求。若在初始年份两者是相等的,都是1500亿元,现在:(1)每期投资额增加100亿元,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9,(2)每期投资额增加100亿元,国民边际储蓄倾向为0.4问:国民收入要达到多少亿元才能恢复均衡?(1)解:   K=1/(1-0.9)=10国民收入增加额ΔY=ΔI×K=100×10=1000Y*=1500+1000=2500答:国民收入达到2500亿时恢复均衡。(2)解:   K=1/0.4=2.5 国民收入增加额ΔY=ΔI×K=100×2.25=250Y*=1500+250=1750170\n答:国民收入达到1750亿时恢复均衡。七、不同的理论和相异的政策一、古典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古典理论认为市场调节总能达到总供求均衡,政府干预对国民收入水平和就业水平不会产生影响。二、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理论则强调政府干预的作用,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作用使得经济中失业和通货膨胀长期存在,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三、不同的政策主张课堂小结:总需求与国民收入、乘数原理、不同的理论和相异的政策作业布置:P155;1、2、3、课后小结:第二十一讲第二节总需求分析(二):IS-LM模型IS-LM模型是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提出的,后经美国经济学家汉森阐发,又被许多经济学家修正、扩展而形成的分析工具。IS-LM模型在分析国民经济时,将国民经济的均衡看成是实物方面的均衡和货币方面的均衡,即物品市场的均衡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的合成物。这一模型在理论上是对总需求分析的全面高度概括,在政策上可以解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此,被称为整个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一、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170\n  0rISYIS曲线IS曲线的移动:IS曲线会随自发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即位移。自发总需求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自发总需求减少,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二、LM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0rLMYLM曲线  LM曲线的移动LM曲线会随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而发生位置平行移动。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货币供给量减少,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三、自发总需求与货币量变动对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影响1.自发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影响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从而国民收增加,利率上升;反之,自发总需求减少,IS170\n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从而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见下图)Y3Y2Y1IS2IS1IS3LMr2r1r3E2E1E3r012.货币量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从而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反之,货币量减少,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见下图)LM1LM3ISr  r3E3E1LM2 r1E2 r2 Y0 Y2Y1Y3  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运用总供求模型分析,在不同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在这种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价格水平不变;总需求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也不变。即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见下图)AD1P  170\nAD0AD2  E1E0E2P0 AS  Y2Y0Y1Y0  2.短期总供给曲线AD0AD1ASP在这种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也上升;总需求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即总需求变动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见下图)P1E1AD2 E0P0 E2P2 Y2Y0Y1Y0   3.长期总供给曲线在这种总供给曲线下,由于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所以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价格水平上升,而国民收入不会变动;总需求的减少会使价格水平下降,而国民收入不会变动。即总需求变动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而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见下图)0YPASP0AD2AD0AD1E2E0E1YfP1P2          [复习思考题]:1.     你认为应当怎样正确认识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理论?这些理论对制定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有无借鉴意义?2.     试比较IS-LM模型与AD-AS模型?3.      经济活动都包括哪些要素?什么是市场?构成经济的主要市场有哪些?170\n第二十二讲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失业【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和类型,了解失业的含义和类型,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和菲利普斯曲线。【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含义和类型,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和菲利普斯曲线。课前复习: 1、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2、IS——LM模拟的含义3、乘数原理第一节失业理论一、失业与充分就业1.失业的定义与衡量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衡量一个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  2.什么是充分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或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二、自然失业自然失业是指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是原因所引起的失业。自然失业的类型:1.摩擦性失业:指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一般把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而造成的失业,也归入摩擦性失业的范围之内。2.求职性失业:指不满意现有的工作,离职去寻找更理想的工作所造成的失业。3.结构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特点,劳动力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4.技术性失业:指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170\n5.季节性失业:指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6.古典失业:指由于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三、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也就是凯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它是指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凯恩斯用紧缩性缺口来说明周期性失业产生的原因。紧缩性缺口: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凯恩斯的解释:凯恩斯把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认为决定消费需求的因素是Y和MPC;决定投资需求的因素是预期的未来利润率与利息率水平。他以MPC递减规律来说明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说明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不足造成了总需求的不足,从而引起了周期性失业。四、隐蔽性失业隐蔽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数而产量仍没有下降时,就存在着隐蔽性失业。五、奥肯定理奥肯定理是说明失业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这一规律表明,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反之,失业率每减少1%,则实际国民收入增加2.5%。理解这一规律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它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第二,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1:2.5的关系只是一个平均数,是根据经验统计资料得出来的。在不同的时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第三,奥肯定理主要适用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情况,即失业是周期性失业的失业率。六、治理失业的措施1、对摩擦性失业的治理产生摩擦性失业的原因: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动;信息不很完备治理:通过缩短选择工作的时间来减少摩擦性失业。如:增设职业介绍所、青年就业服务机构和建立人才库网站以更多的途径传播有关就业的信息。2、对结构性失业的治理结构性失业的产生原因:劳动力的素质跟不上经济结构的变化治理:(1)试图阻止或减少导致结构性失业的经济结构变化——这是得不偿失的170\n(2)对受结构性失业威胁的人进行教育培训以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还可以帮助劳动力迁移、使劳动力能够很容易在不同的工作与地区之间流动,以此降低结构性失业。3、对周期性失业的治理周期性失业的产生原因:有效需求不足治理:国家积极干预经济,设法刺激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如:(1)刺激私人投资(2)促进国家投资第二节通货膨胀理论一、通货膨胀概述通货膨胀与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生产者价格指数与GNP矫正指数通货膨胀的分类: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爬行的通货膨胀第二,加速的通货膨胀第三,超速通货膨胀第四,受抑制的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的原因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当产量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时,需求的增加导致两种可能的结果:产量提高但价格水平不变由于瓶颈现象,有效需求的增加引起产量增加,同时又引起物价上涨——半通货膨胀当产量达到充分就业以后,由于生产能力的制约,总需求增长不再引起产量的增加,而只导致物价水平按同一比例增长——真正的通货膨胀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成本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1)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它是指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工资的提高超过了同期劳动生产率的增长。(2)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它是指拥有控制产品市场价格能力的垄断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以超过生产成本上升的幅度来提高产品价格,进而导致总体物价水平的上升。3、混合性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预期型通货膨胀三、通货膨胀的后果170\n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及菲利蒲斯曲线一、菲利蒲斯曲线及运用菲利蒲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的曲线。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起彼伏的关系。短期内斜向下的菲利蒲斯曲线表明,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上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是可以减少失业的。二、长期的菲利蒲斯曲线长期的菲利蒲斯曲线是一条通过自然失业率的垂直线。因为在长期,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而不论通货膨胀是多少。课堂小结:失业理论、通货膨胀及其影响、通货膨胀的经济根源、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实践环节]:1、案例研究:中国经济中男人劳动力与女人劳动力的参与状况2、案例研究:亨利福特与每天5美元的慷慨薪水[复习思考题]:1、西方学者所认为的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2、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3、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4、假定某经济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18%,政府谋略通过制造10%的失业率来实现通货膨胀率不超过4%的目标,当价格调整方程的系数为h=0.4时,试利用价格调整方程描述通货膨胀率下降的过程。5、说明通货膨胀的持续?第二十三讲第十三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和成因。【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周期的含义和成因。课前复习:1、 失业理论170\n2、 货膨胀及其影响3、 通货膨胀的经济根源4、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第一节经济周期的基本理论一、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也可译作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或经济循环)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展或收缩为标志。对经济周期的理解须把握三点: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2.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3.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二、经济周期的阶段经济周期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展阶段和收缩阶段。经济周期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阶段。经济周期四个阶段各自的特点:1.繁荣: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2.萧条: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降,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悲观。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阶段。三、经济周期的分类经济学家根据一个经济周期时间的长短.把经济周期分为不同的类型。1、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9-10的周期2、基钦周期;短周期英国经济学家提出—种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俄国经济学家康襟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为期50一60济周期。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一种为期15-25,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朗。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持对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和康德拉季职夫周期进行了综合分折。170\n熊被持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他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在每个长周期中仍有中等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中周期。在每个中周期中还有小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个短周期。四、经济周期的成因1、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体系之内寻找经济周期自发地运动的因素。这种理论并不否认外生因素对经济的冲击作用,但它强调经济中这种周期性的波动是经济体系内的因素引起的。这些经济体系内的因素自发地运动就引起了周期性的波动。(1)纯货币周期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提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直接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尤其以短期利率起重要的作用。(2)投资过度理论把经济周期的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促使经济进入萧条阶段。(3)心理理论经济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2、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之外的某些因素的变动。如战争、革命、选举;石油价格、发现金矿、移民;新土地和新资源发现;科学突破和技术创新;甚至太阳黑子活动和气候;等等。(1)创新理论所谓创新是指引进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主要是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市场;°新的要素组合形式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技术的革新和发明不是均匀的连续的过程,而有其高潮和低潮,因而导致经济上升和下降,形成经济周期。(2)太阳黑子理论经济周期的波动性是由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170\n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农业的收成又会影响整个经济。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十年左右出现一次,因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十年一次。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于1875年提出。五、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概况现代宏观经济学有不同的流派。从而也就有不同的经济周期理论。凯思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决定理沦为中心。所以.就把经济周期理论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动态化。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有这样几个特征。第一.国民收人的水平取决于总需求.因而引起国民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仍在于总需求。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思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第二,在总需求中.消费占的比例相当大,但根据现代经济学家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消费在长期中是相当稳定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是以投资分析为中心的,都是要分析投资变动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周期理论。货币主义者强调了货币因素的作用,从货币量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解释了经济周期。理性预期学源则强调了预期失误是经济周期的厉因。这些经济周期理论之间尽管干差万别,但有两点是相同的。第一,强调了内生因素,即经济因素引起经济周期的关键作用。第二,强调了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存在的必然性.[实践环节]:1、新闻摘录:低失业的影响2、新闻摘录:失业与自然率[复习思考题]:1.试评述库兹涅茨的倒U字假说?2.简单叙述几个主要的经济周期理论。3.叙述乘数一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第二节经济增长理论一、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S·库茨涅茨曾给经济增长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如果考虑到人口增加和价格的变动情况,经济增长还应包括人均福利的增长。经济增长定义的三个含义:170\n第一,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增加和价格的变动,也可以说是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所以,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这就是说,只有依靠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才是可能的。第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这就是说,只有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适合于经济增长的需要,技术进步才能发挥作用,经济增长才是可能的。二、经济增长的源泉1.资本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在。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2.劳动劳动是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3.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启发:第一,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第二,我国人口多。劳动力数量多,但劳动力总体质量不高,这就要提高人口素质。第三,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三、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本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R.Harrod)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D.Domar)在上世纪30、40年代提出的。由于两个模型的内容基本相同,故一般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假设:1、社会的全部产品只有一种(全社会所有产品不是用作消费品就是用作投资品,故称一部门的增长模型);2、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3、规模报酬不变;技术不变;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的配合比例不变;4、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存量(K)且没有折旧。5、边际储蓄倾向不变哈罗德模型的三个变量:GW:有保证的增长率,即任一年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上一年的国民收入的比率GW=△Y/Y170\ns:储蓄率,s=S/Yk:资本系数k=△I/△Y=K/Y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含义:多马模型多马模型与哈罗德模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用资本生产率代替资本系数。资本生产率σ:又称投资效率,是指每单位资本可得到的产量。σ=△Y/I,也即σ=1/k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G=só有保证增长率、实际增长率与经济周期要实现稳定均衡增长,必须使实际增长率G=Gw.一旦G偏离了GW,在这以后的时期里,就将出现经济周期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累积性”的经济扩张或经济紧缩。如果G>GWG>GW,这时,资本家就感到资本短缺,从而进一步追加投资,而投资的增加,通过乘数作用,使实际增长率更高,更加偏离有保证增长率。资本短缺更为严重,从而形成累积性的扩张。如果G(K/L)Y则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2)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s)要素禀赋也称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170\n判断一国要素禀赋有两种方法:主要结论:H-O定理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三、机会成本理论1936年哈伯勒(Haberler)用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costtheory)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比较优势原理,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一个例子在前面关于美国和中国的例子中,在资源已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美国要增加种植一单位小麦,就必须放弃5/6单位布的生产。于是,美国种植一单位小麦的机会成本是5/6单位布。相同的道理,中国增加一单位小麦生产的机会成本是5/3单位布。小麦的机会成本在美国要比中国低,因此,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中国在布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如果一国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而另一国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那么两国应各自专门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这种生产上的重组会扩大整个世界经济的规模,通过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根据机会成本理论,美国应专门生产小麦,而中国应专门生产布。第三节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第四节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结构与编制原则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与其他国居民之间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进行的各种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居民与非居民的界定居民(residents)是一个经济概念,是在一国国内永久或长期居住并受其法律管辖和保护的自然人和法人。判断一国居民的标准不是国籍,而是居住地和居住时间,即在本国居住时间超过一年的自然人和法人,不论其国籍如何,均属本国居民;相反,凡在本国居住不足一年的自然人和法人,不论其是否拥有本国国籍,则一律为本国的非居民。(2)经济交易170\n经济交易是指经济价值从一个经济实体向另一个经济实体转移,根据转移的内容和方向,经济交易可以五类:金融资产与商品、劳务之间的交换商品、劳务之间的交换,即物物交换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商品和劳务无偿的、单向的转移金融资产无偿、单向的转移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结构与编制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ofpaymentstatement)是根据复式记帐法编制的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国际收支项目进行分类统计的一览表。复式记帐法(double-entryaccounting)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帐原则进行编制,每一项交易都要在相应的贷方科目和借方科目上进行登记,因此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和贷方之和为0。贷方(credit)登记:(A)本国从国外收到付款的交易项目(如货物出口);(B)引起资本流入的交易项目(如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国债);(C)引起外汇供给的交易项目(本国政府削减外汇储备)借方(debit)登记:(A)本国向国外付款的交易项目;(B)引起资本流出的交易项目;(C)引起外汇需求的交易项目。记入贷方的项目商品出口(导致从外国收到付款)本国居民为外国人提供服务(导致从外国收到付款)国外捐赠和外国政府援助(导致从外国收到付款)外国居民购买本国资产(导致资本流入)本国居民对外国居民发生的债务(导致资本流入)官方储备的减少(引起外汇供给)(2)记入借方的项目商品进口170\n外国居民为本国居民提供服务本国居民对外国捐赠和本国政府对外援助本国居民购买外国资产本国居民对外国居民发生的债权官方储备的增加(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与项目分类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均由三大部分组成:经常帐户、资本和金融帐户、错误与遗漏帐户每大类帐户包括若干个二级帐户,每项二级帐户下又包括若干个三级帐户。(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与项目分类经常帐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项目。通常包括四个主要收支项目:商品,劳务,收益和无偿转移。资本和金融帐户:记录了资本在一国与它国间的转移,包括资本流入和流出。又分为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两大类。资本帐户包括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金融帐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错误与遗漏帐户:它是人为设立的一个抵消统计偏差的帐户。根据上述案例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例1.一家美国公司向法国出口计算机,法国进口商用他在美国的银行存款120万美元支付。美国商品出口记贷方,对外负债减少记借方。即:借: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120万美元贷:商品出口120万美元例2.美国人去瑞士旅游,支付10万美元食宿等费用。美国人在瑞士银行用美元旅行支票换成瑞士法朗,瑞士银行反过来把美元支票存入美国银行的户头上。美国从外国得到劳务服务记借方,美国银行对外负债增加记贷方即:借:购买劳务10万美元贷: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10万美元例3.一家美国公司购进一家德国公司51%的普通股,价值140万美元,用其在德国银行的马克存款支付。美国对外长期投资记借方、对国外金融资产减少记贷方。即借:对外长期投资140万美元贷:对外短期债权减少140万美元例4.美国政府动用官方储备50万美元向墨西哥提供无偿援助,同时,还提供相当于50万美元的食品、药物援助。170\n美国官方储备减少记贷方,相当于50万美元的物品出口记贷方,美国将其无偿援助给外国记借方。即:借:官方无偿援助100万美元贷:官方储备50万美元出口50万美元例5.美国一公司在菲律宾投资所得利润100万美元,其中,60万用于在东道国的再投资,40万购买当地商品后运往美国。美国获国外投资利润记贷方,在东道国再投资属对外长期投资记借方,进口记借方。即:借:对外长期投资60万美元进口40万美元贷:投资利润收入100万美元课堂小结: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比较优势和资源赋予学说、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平衡表作业布置:复习和预习17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