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简史(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经济学简史(学)

经济学简史远古时候就存在经济活动,在前资本主义时代,人们关注的是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如奴隶主庄园或封建主庄园的经营管理,那时的经济学可以称为家政经济学。家政经济学并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系统性,而只有资本主义诞生之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才被先驱巨匠们建立起来了。\n经济学简史——五个阶段以各个时代主流经济学派而言,依时间顺序,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分为5个阶段:l启蒙阶段(重商主义、重农学派);l古典学派;l新古典主义;l凯恩斯主义;l后凯恩斯时代。而在其之前,还有古代经济学思想,中间还诞生了社会主义思想:\n经济学简史启蒙阶段古典学派新古典主义社会主义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前资本主义西方经济学部分\n“经济学说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具体阶段,离不开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离不开无数聪明才智之士的细致观察和理性思考,但历史总是把成就归功于少数天才的惊人思想。”经济学简史\n一、古代经济实践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约公元前430-335),著作《经济论》以对话的形式转述了苏格拉底的许多经济思想。《经济论》是论述奴隶主家庭经济的著作,其主要思想包括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认识财富,维护自然经济,高度重视农业等。柏拉图也在其《理想国》分析了分工、等级、公有财产等概念亚里士多德第一次认识到货物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本身固有的,一种是交换产生的,这一思想被亚当.斯密发展成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n一、古代经济实践中世纪,经济学没有独立位置,而是归属于神学,属道德神学或伦理学的组成部分。进入16世纪,经济学归入经院法学体系,虽然没有作为一个整体被论述过,但利息、货币等问题的讨论已是司空见惯了。而此时西欧各国大多已步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思想开始有了萌芽。\n二、启蒙阶段(1)配第创立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WilliamPetty,1623-1687)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创始人。马克思评价他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和"最有天才和最有创造的经济研究家"。配第还留下了许多关于医学、数学、物理和统计方面的著作。作为十七世纪杰出的经济思想家,他的许多观点和研究方法开经济领域之先河,深深影响了后期形成的重商主义者和重农主义者。\n二、启蒙阶段1662年,出版代表作《赋税论》,所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政府怎样征收和使用赋税,才能促进财富生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第一个重要经济观点:"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第二个经济观点:劳动时间是衡量价值的尺度和基础。第三个经济观点:地租是从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费用(工资加种子)以后的余额。\n二、启蒙阶段配第奠定了基本的经济学研究方法:1672年出版另一名著《政治算术》被马克思视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分离出来的最初形式。在著作中,他广泛运用经验归纳和数学方法研究经济实践,使经济学开始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n二、启蒙阶段(2)重商主义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海外贸易的增长而重商主义兴旺起来,其基本假设是:出口为国家带来财富,是国家致富的唯一手段,贸易赤字会导致国库空虚,反之则国库殷实,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护贸易顺差。当时西欧多数国家准备采纳重商主义,其程度有所不同.\n二、启蒙阶段英国人把政府中央集权化与独立的商业企业最有效的结合起来,奉行重商主义。英国早期的合营公司都是为商业贸易所建立,并有不少斯特拉公司,政府允许他们在某一地区进行贸易垄断,成为重商主义者与资本家利益吻合的实例。英属东印度公司,在18世纪末之前一直是印度次大陆地区剥削开拓的实际统治者。\n二、启蒙阶段(3)重农主义重农主义主导了法国十七、十八世纪的经济思想。重农主义者认为,产生地租的土地是产品的唯一源泉。重农主义者将国民分为三个阶级,即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最早运用社会阶级体系来说明社会经济结构。\n二、启蒙阶段弗兰斯瓦.魁奈(1694-1774)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重农主义学派的领袖和宗师。在魁奈重农主义体系中,自然秩序和自然权利紧密相连,自然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和自由,而在财产所有权中,土地所有权是基础,是国家统治的自然秩序的根本条件,是进行农业资本主义的根本条件。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制造业日趋重要,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变得陈旧,他们的后继者—古典经济学派开始了经济学的又一轮革新。\n三、古典经济学英国工业革命(詹姆斯.瓦特于1763年发明蒸汽机)、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和法国大革命(始于1789年)都发生在十八世纪。在经济学领域,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诞生,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已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n三、古典经济学自由竞争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不二信条,是对封建旧制度以及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思想的批判。古典经济学的奠定者有三位: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n亚当·斯密(AdamSmith)古典经济学奠基者,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国富论》,1776年贡献:第一次对经济运行规律进行总体研究,创立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n亚当·斯密(AdamSmith)学说内容——其1(劳动和分工):国民财富的源泉是劳动,国民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而劳动生产力的增进又取决于分工。分工的程度取决于交换的能力或市场范围,货币只是一种流通工具。\n亚当·斯密(AdamSmith)学说内容——其2(价值和价格):斯密区分了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认为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然而他又认为商品的真实价格由工资、利润、地租三部分构成,由此他第一次将社会分为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另外,资本积累是发展生产的另一必备条件。\n亚当·斯密(AdamSmith)学说内容——其3(“经济人”与“看不见的手”):斯密从"经济人"观念出发,系统论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他认为,人们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支配,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却使整个社会获得最大利益。在"自然秩序"下,能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促进社会财富增长。国家的职能是保护国家和个人的安全,建设并维护私人无力办或不愿办的公共事业,起"守夜人"的作用。\n亚当·斯密(AdamSmith)学说主要内容——其4(国际自由贸易):在《国富论》里,斯密还论述了分工、交换和货币的学说,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学说,关于社会再生产学说以及基于“国际分工”的自由贸易学说,都有深远的影响。总的说来,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他所鼓吹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n亚当·斯密的影响亚当.斯密将科学抽象法和经验归纳法系统运用于其著作中,这种二重研究方法是古典经济学方法论的第一个系统形式,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大卫.李嘉图和马克思继承和发扬了亚当.斯密的科学抽象法,使劳动价值论逐步完善,最终成为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剥削本质的工具。马尔萨斯和萨伊则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经验归纳法,直到今天还影响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n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贡献:在劳动价值学说基础上建构其全部理论体系,提出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成本学说。\n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劳动价值论: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但并不是个别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而是必要劳动。商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他们的绝对价值。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为他是表现其它商品价值的媒介。分配理论:大卫认为,在既定的收入格局下,地租是主动的,首要的,最有保证的;工资有其固定不变的法则和水准,是发展生产不得不支出的代价;利润则是支付了地租和工资之后的余额。\n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对外贸易学说:对外贸易的扩张虽然大大有助于一国商品总量的增长,从而使享用品总量增加,但却不会直接增加一国的价值总量,因为价值总量由本国商品所包含的劳动决定。但是,如果存在比较成本差别,则国际分工可以带来劳动节省和效率提高,因此,他主张贸易完全自由。国家应该出口相对价值较低的产品而进口相对价值比较高的产品。\n约翰·穆勒(JohnStuartMill)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贡献:不在于他理论观点的独创性,而在于将亚当·斯密以来古典经济学彼此不同的观点进行了综合,对各种理论进行了中肯的批评。\n其他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英国人马尔萨斯从两个前提出发:一、食物(or事务?)为人类生存必需;二、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在这两个前提下,人口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比率增加,人口的增长必然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因此,人口的增加会受到生产资料的限制。马尔萨斯试图证明劳动人民贫困和失业是因为人口增长过快,而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无关,因此,他被马克思称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代表。\n庸俗经济学: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发展阶段。大卫·李嘉图把古典经济学发展到最高阶段后,随着资产阶级政治上的日趋反动,经济学进入了以为资产阶级辩护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先是:19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一种自由主义思潮,以巴师夏、凯里为首的经济学家认为,世界是让每个自然人独立施展才能的大舞台,而资本主义是最符合人性的舞台设计,故能以最快的速度去聚敛财富。庸俗经济学\n其后:西尼尔、穆勒、萨伊等为代表,不愿意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考察资本形成的原因,更不愿意看到资本主义是建筑在绝大多数人陷入相对贫困的基础上的事实,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好的资本积累的制度,资本主义的繁荣并非建立在贫富分化、血腥的原始积累基础之上。马克思称之为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n其他萨伊《政治经济学》法国人萨伊是亚当斯密学说的系统化者。提出效用价值论,指出物品的效用是物品价值的基础。物品效用由劳动、资本和土地共同创造,物品价值也是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于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地主相应地得到各自的报酬:工资、利息和地租。萨伊认为,供给创造需求,从全社会来看,总供给一定等于总需求,产品过剩的经济危机不可能出现。\n其他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德国的马克思发展了剩余价值学说,分析了资本家剥削的本质。在穆勒的基础上,解释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和周期性。客观上,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自身矛盾所带来的危机,加强了经济调控。而经济学也进入了效用理论时代—新古典时代。\n四、新古典经济学1820s,李嘉图的劳动价值体系矛盾导致劳动价值理论的破产——新旧葡萄酒问题:葡萄酒越放价格越贵,而且价值也越高,但是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储藏劳动几乎为零,这和“劳动决定价值”相悖,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出现危机。解释这一现象,导致了边际主义革命:\n边际主义革命: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学派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边际效用概念的引入实现了这种重点转移,从那时起,它就以无上的权威统治着经济学思想,后人称为“边际主义革命”。边际效用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洛桑学派的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门格尔。边际主义革命\n1.杰文斯1871年发表《政治经济学理论》,提出“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2.门格尔在同年出版《国民经济学原理》,认为物品价值取决于该物品所提供的各种欲望满足中最不重要的欲望满足对人的福利所具有的意义。3.瓦尔拉斯在《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中提出了“稀少性”价值论:商品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满足人的最后的亦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1884年,维塞尔在其《经济价值的起源及主要规律》一书中把这个效用称为“边际效用”。此后,边际效用概念即被沿用。边际主义革命\n边际效用学派使用抽象演绎法、边际分析法、心理分析法和数理分析法建立了包括边际效用理论、时差利息论和一般均衡论等在内的理论体系。把市场现象归结为个人选择的结果,着重解释在技术知识、社会习惯以及资源稀缺的约束下,个人在市场上进行的主观评价和选择,会导致市场过程的协调和均衡,进一步证明了自由放任的正确性。边际主义革命\n边际主义革命,导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出现,新古典经济学主要观点是:经济和谐:经济体系的变动和发展是渐进的、而非突变的;是和谐的,而非冲突的;对经济刺激的反应是灵活的。边际分析是体现这种观点的的分析工具。新古典经济学\n供求力量决定价格的主观价值。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完全竞争并趋于均衡状态的经济,它将导致均衡价值。市场供求力量能使一国实现充分就业,一切生产要素在分配中所得到的份额取决于他的边际产品数量。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瓦尔拉斯、马歇尔、凯恩斯以及二十世纪的阿罗和德布鲁等新古典经济学\n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代表作:《经济学原理》,1890年贡献:建立了一种包括需求和供给的、以局部均衡分析为主要方法的、综合分析的理论体系。《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与斯密的《国富论》和李嘉图的《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n马歇尔的经济学理论利用连续原理、边际方法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讨论了需求理论、供给理论以及二者作用下的均衡价格理论,力求说明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作用如何作用、如何达到均衡,从而决定商品价格。在均衡基础上,讨论了分配理论,指出存在四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对生产有贡献,并说明了这四种要素的价格决定。马歇尔重视数学方法,大量使用几何图示表述经济学原理,注重时间因素对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充分运用局部均衡的原理,这些研究方法至今仍然被经济学沿用。\n到了1914年,约翰·霍布森出版《工业与财富》以概括经济学家们所接受的边际效用论和边际生产力论。霍布森是基于贬义目的的,称使用边际分析的经济学家叫做“边际主义者”。但是,基于边际分析思路的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替代率以及边际消费倾向等概念在1930年代被广泛使用。关于边际主义的争论\n1946年,理查德·莱斯特反感于边际的滥用,发起了一场边际主义论战,到1961年告一段落。“边际主义”一词经此论战而有了新的含义。边际主义从此回归到经济学分析方法本身。最早的边际分析有其完全强调主观效用,脱离实际价值之偏颇,但在其后发展起来的一系列边际分析理论及方法却是西方微观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综合的理论渊源和基础。关于边际主义的争论\n五、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李嘉图古典经济学理论继承和批判,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资本积累以及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学说。然后滑入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发展和灭亡规律;列宁发展了关于帝国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最后建立了完全计划的公有制经济,然后在中国和东欧推广;完全计划并不成功,于是再次引入市场经济,苏联和东欧采取激进私有化方法,中国采取温和改革: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完全市场经济。\n六、凯恩斯主义英国的凯恩斯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开始。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年贡献:提出有效需求理论体系和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以求减少失业,这被称为"凯恩斯革命。\n凯恩斯的经济学1930s世界经济大萧条。建立在完全竞争基础上的马歇尔经济理论不能解释危机也不能指导如何解决危机。自由竞争、自动调节和自由放任三个经济原则受到严重挑战。\n凯恩斯的经济学凯恩斯经济理论主要贡献1:以宏观总量分析代替微观个量分析,建立了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2:提出有效需求原理,以有效需求不足论替代了自动充分就业均衡论。3:以国家干预代替新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宏观政策管理体系。4:结束传统经济学在货币理论与价值论的“二分法”,开辟了货币理论分析的新时代。\n小结……意识到经济学的主要用场,是阐述世界上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在这方面,我们要感谢斯密(1776)对世界的观察入微,李嘉图(1817)始创的广泛经济模式,以及约翰穆勒(1848)的中肯批评。我们要感谢十九世纪末,以马歇尔、帕累托(Pareto)等人为首的新古典学派;他们把数学的微积分引进经济学,发明了"均衡",也使得经济学的辩论能客观地以逻辑作其取舍。20世纪初期,费雪(Fisher)与凯恩斯在资本和货币的理念上发扬光大,使一般性的理论不胫而走。逻辑推理有数学的帮助,理论要一般化,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以阐释世事为主流的经济学,是1960年以后的事。1957年弗里德曼发表《消费函数理论》,三五年后科斯发表《社会耗费问题》,施蒂格勒发表勒《讯(信)息的经济学》,阿罗发表《发明与收入的确定关系》。——张五常\n七、后凯恩斯时代目前,美国经济学占据了世界经济学的主流,诞生了众多学派:新古典综合派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制度主义……\n七、后凯恩斯时代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又被称为当代凯恩斯主义正统派或主流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保罗•萨缪尔逊、托宾、索洛等。“新古典”是指他们接受凯恩斯以前的新古典主义对于市场和一般均衡的分析,但同时应当“综合”凯恩斯主义。这种综合体现在:一、将凯恩斯理论本身综合成宏观一般均衡理论,但理论本身却和新古典理论有相似之处;二、凯恩斯的宏观理论体系和新古典的微观理论体系相结合,注重寻找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三、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n新自由主义以哈耶克为主要代表。它从个人主义出发,强调维护个人自由。而自由的基础是经济自由,其核心是私有制,在这一基础上生产者有经营自由,消费者有消费自由。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是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让人们在市场上自由竞争。货币主义又称为现代芝加哥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其基本观点是坚持经济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货币,即货币量是说明产量、就业和价格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在政策上基本主张坚持市场调节的完善,反对国家直接干预。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卢卡斯和萨金特。它认为,经济主体在作出任何决策时,除了考虑到有关经济变量的情况外,还要考虑这些变量的未来变化,这种有根据的、合理的预期被称为“理性预期”。它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依靠价格的调节作用,市场在正常情况下总是处于供求相等的出清状态。由于理性预期的作用,宏观经济政策无论在短期长期都无效,且会破坏市场机制。新剑桥学派又称为凯恩斯左派,与新古典综合派一样,号称是现代凯恩斯主义。其代表人物有罗宾逊、卡尔多。他们认为新古典综合派将收入支出模型作为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一种歪曲;他们认为核心问题应是收入分配问题。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合理,分配应以价值理论作为基础;经济增长是以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因此他们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新制度主义属于经济学的"异端",其代表人物是加尔布雷斯、缪尔达尔等。他们将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确定为制度;重视经济伦理问题的和价值判断;并且用演进的整体的方法研究制度的变迁。\n参考文献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葛扬,李晓蓉.西方经济学说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晏智杰.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梁小民.经济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马克·斯考森,肯那·泰勒.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