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2 发布 |
- 37.5 KB |
- 3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经济学基础-课件
经济学基础——吴汉洪人文学院许娟\n第一章经济学导论o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o第二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o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no教学目的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n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经济学?o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o经济学是研究财富的学问;o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改善社会的学问;o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组织生产和消费的学问;o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用(或不用)货币进行交换的学问;o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资源生产商品并分配给社会成员消费的学问。\n一、资源的稀缺性o1.资源的概念:经济学往往把资源概括为人们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被表述为劳动、资本、土地及企业家才能等经济资源。o2.资源的类型:自然资源土地、矿藏、水、生物、海洋、气候、环境社会资源劳动、资本、人才、技术、信息\n资源的稀缺性是指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的假定:Ø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Ø这种资源对人具有有用性,即可以满足人们的欲望。o\no人类欲望的无限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o第一基本的生理需要o第二安全需要o第三社会需要o第四尊重需要o第五自我实现需要o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需要\n一个永恒的矛盾;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需求(欲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是困扰人类的永恒矛盾。因此提出微观经济学回答的基本问题: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选择”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人类需要解决的永恒主题。\n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o1.What——生产什么,生产多少。o2.How——如何生产,即采用什么样的生产方式生产。\n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o3、Who(forwhom)——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由谁来享用o4、谁做决策(who)n经济体制问题: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n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o资源配置和利用都由市场价格决定的制度称为市场经济。o政府作出大部分经济决策,处于统治集团最高层的那些人逐层向下发布经济指令。称为计划经济。o“混合经济”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nA.传统市场购买商品与服务出售商品与服务商品市场支出家庭厂商成本要素市场供给要素购买要素\nB.现代市场商品市场171834129101315金融市场家庭政府厂商外国1416561112781920要素市场说明:1:支出;2:购买商品与服务;3:出售商品与服务;4:收益;5:收入;6:要素供给;7:购买要素;8:成本(工资、租金、利息)13:转移支付;14:个人所得税;15:补贴16:税收17、18:进出口;19、20:要素的国际流动\n现代经济中的政府的作用o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o提供私人部门不能提供的商品和服务。o促进社会福利的公平分配。\n第二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现代西方经济学根据其具体考察的领域和角度的不同,通常被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n一、微观经济学o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个量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o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和分配理论等,其中心是价格理论。\n微观经济学考察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它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的利润。•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这种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是作为单个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和所有的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这种决定是作为所有单个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n二.宏观经济学o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o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等。其中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no由于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行为,因而不能象微观经济学那样运用个量分析方法,而要运用总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法时,不仅要注意经济个体的数目,还要注意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在总体经济行为中的地位和作用。\n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表1-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基本假设资源稀缺,充分就需求不足,存在失业业分析方法个量分析法总量分析法研究对象以家庭、厂商等经以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为济个体为主(资源主(资源利用)配置)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n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p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p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oughttobe)的问题。(要作好坏的评价)p实证经济学不讲价值判断。p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只描述不评价)(thewaythingsare)\n经济分析工具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动态均衡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n经济模型o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之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o包含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四部分建立一个经济模型的步骤o①对经济现实进行归纳,形成抽象的概念;o②概括和总结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和基本规律;o③进一步地把概念符号化;④建立模型,对模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解释。\n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n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n作为基本理论,是各经济专业学科的基础课程。n有助于我们培养新的思维方式。用理性的、边际的、实证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人类行为,理解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的性质,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社会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做出科学的解释(使辨证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o注意:明辨可用的、有价值的成果;要适合具体国情。\n第二章供给和需求o第一节需求曲线o第二节供给曲线o第三节供求均衡o第四节弹性及其应用\n第一节需求曲线o影响需求的因素1.需求:买者在给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物品的数量2.影响需求的因素Qx=f(Px;Py,I,R…),其中Qx为需求量,Px为X商品之价格,(Py,I,R)是一些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变数.商品的价格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偏好预期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n第一节需求曲线o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就是需求表。冰激凌的价格(美元)冰激凌的需求量(个)0.00120.50101.0081.5062.0042.5023.000\n第一节需求曲线o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向右下方倾斜.PDOQ需求曲线是負斜率,表示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是謂「需求法則」\n第一节需求曲线o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个人与市场需求关系表冰激凌的价格(美元)A+B=市场(个)0.0012+7=190.5010+6=161.008+5=131.506+4=102.004+3=72.502+2=43.000+1=1\n市场需求曲线價格價格價格105105105阿亮的阿牛的市場的90需求曲線90需求曲線90需求曲線75C75C75C606060454545D4812162024數量46812162024數量數量48121620242830图个別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即为市场需求曲线\n第一节需求曲线需求的决定因素影响需求的因素因素变动价格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收入需求曲线的移动相关物品价格需求曲线的移动偏好需求曲线的移动预期需求曲线的移动\n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D2.当需求减少,則需求曲线PD0D0向左移至D1.D1当需求增加,則需求曲线D0向右移至D2.OQ\n需求定理p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n注意:第一,其它条件不变是指影响的其他因素不变。第二,需求定理指的是一般商品的规律,但有例外。如炫耀性(奢侈性)商品“吉芬商品”\n第二节供给曲线o影响供给的因素o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的商品量。影响供给的因素Qx=g(Px;Py,R…),其中Qx为供給量,Px为X商品之价格,(Py,R)是一些影响供給量的其他变数.价格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n第二节供给曲线o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就是供给表。冰激凌的价格(美元)供给量(个)0.0000.5001.0011.5022.0032.5043.005\n第二节供给曲线o供给曲线是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P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價格供給曲線供給曲线是正斜率,表示价格低105e时供給量会减少,价格高时供給90d75c量会增加,是谓「供給法则」60b45a數量4812162024\n供给的增加与减少價格價格S"SSS'10510590907575供給減少供給增加60604545數量數量48121620244812162024\n第二节供给曲线个人与市场供给冰激凌的价格(美元)STS+T=市场(个)0.00000+0=00.50000+0=01.00101+0=11.50222+2=42.00343+4=72.50464+6=103.00585+8=13\n市场供给曲线图2.5个別供給曲线的水平加总即为市场供給线\n供给定理o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n第二节供给曲线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决定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因素变动价格表现为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投入价格供给曲线的移动技术供给曲线的移动预期供给曲线的移动\n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P\n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P\n供求规律o影响商品供求关系的非价格因素的变动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我们称之为供求定理。(1)需求变动的影响: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则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均增加;供给不变,需求减少,则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均减少。(2)供给变动的影响: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需求不变,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增加,均衡数量减少。(3)当需求和供给曲线同时变动时: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销量的变动程度和方向,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各自变动程度的大小和方向。\n第三节供求均衡P市场供給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之S交点,即为市場均衡PEPEPE为均衡价格、QE为均衡数量D0QQE图2.6供給、需求与市场均衡\n均衡价格o1、均衡价格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o2、每当旧的平衡破坏以后,买卖双方总会千方百计地设法适应新的形势,从而形成新的市场均衡和市场价格。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n供求关系变化影响市场价格围绕均衡价格波动的三种情况o第一种情况:市场需求不变→供给量增加→市场供大于求→市场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供给量减少→达到供需平衡→形成新的均衡价格o第二种情况:市场供给不变→需求量增加→市场供不应求→市场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供给量增加→达到供需平衡→形成新的均衡价格o第三种情况:供需同时变化→市场价格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变动幅度、变动方向及两者的对比关系。\n超额供给与超额需求o若市场价格为P1,高于PE,則有超额供给(QS-QD)。商品卖不出去,厂商可能会降价求售。若每个厂商都降价,市场价格便会下降,往PE移动o若市场价格为P2,低于PE,則有超额需求(Q’D-Q’S)。商品供不应求,厂商就会提高售价,市场价格便会上升,往PE移动\n第三节供求均衡供给或需求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对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影响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价格,数量移动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价格,数量移动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价格,数量移动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价格,数量移动\n二、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D2SD1oDO\n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SS0DS1O\n结论o在均衡市价出現之后,市价反过來就成为个別家庭或厂商决策的重要参考,进而引导资源配置o市场中并沒有任何价格的「决定者」。每一个厂商、家庭,其规模往往都微不足道,难以挠动市价。但是成千上万的厂商与家庭就形成市场的供需,决定市场的价格o由于价格引导資源配置,但价格却又「沒有任何人能决定」。这种資源配置状况,就是经济学之父亞当斯密所說的「看不見的手」\n第四节弹性及其应用o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o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o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o需求收入弹性的计算o供给的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o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o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一个应用\n需求的价格弹性o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o想一想:旅游和食品需求弹性哪一个较大?\n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o需求弹性=—————————o价格变化的百分比o(Q2-Q1)/(Q2+Q1)oEd=o(P2-P1)/(P2+P1)o需求的价格弹性实际上是负数;\n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o(1)需求完全无弹性,即ed=0,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o(2)需求完全有弹性,即ed=∞当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o(3)单位需求弹性(单一弹性),即ed=1,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相等。o(4)需求缺乏弹性,即0<ed<1,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5)需求富有弹性,即1<ed<∞,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n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o1)必需品还是奢侈品o2)可替代的物品的可获得性o3)购买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o4)商品用途o5)时间的长短\n弹性理论的运用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总收益指厂商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TR=P·Qo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与销售者的收入有着密切联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反之,降价则降低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动。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那么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即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那么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变动.\n需求收入弹性o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o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Em)=需求变动百分比(DQ)/收入变动百分比(DM)奢侈品和必需品的收入弹性哪一个比较大?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需求与收入的关系是不是一样的?\n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oEM>1.收入富有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奢侈品.)oEM=1.收入单一弹性.需求量变动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相同。oEM<1.收入缺乏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生活必需品).EM=0.收入中性品无论收入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oEM<0.收入负弹性.需求量的变动与收入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劣等品.)\n供给的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o是指一种商品市场价格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即供给量的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率的比值。即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量变动百分比o供给弹性系数(Es)=价格变动百分比\n2,类型:o①Es=0,称为供给完全无弹性o②Es=1,称为供给的单位弹性o③Es=无穷,称为供给其有无限弹性o④Es<1,称为供给缺乏弹性o⑤Es>1,称为供给富有弹性\n供给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o1.调整产量的难易程度(1)自然力(2)固定资产(3)原材料(4)生产周期(5)生产成本o2.供给时间的长短\n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o第一节效用论概况o第二节无差异曲线o第三节商品的边际替代率o第四节消费者的预算曲线o第五节消费者的均衡o第六节消费者的需求曲线o第七节市场需求曲线o第八节消费者剩余\n第一节效用论概况\n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一个消费者来说,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消费的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n为什么边际效用是消费的商品数量的递减函数呢?o1、生理或心理原因理由2、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强调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n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表商品数量Q总效用TU边际效用MU00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当边际效用MU11010为正时,总效用上升;边际效用MU为零时,总2188效用最大;边际效用MU为负时,总效用下降。3246428453026300728-2\nTUOQMUOQ\n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效用是可以计算加总求和的,其大小基数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效用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序数顺序,即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效用论来表示。\n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的关系o两者都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完善。两者用的研究方法也不相同。前者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后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n第二节无差异曲线o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可比性消费者能够对任意两种物品的任意数量的组合确定其偏爱程度传递性若A>B,B>C,则A>C多比少好2单位食品+4单位药品>2单位食品+3单位药品注意: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n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x2I3I1I2OX\n第二节无差异曲线o无差异曲线特点1.同一坐标平面上有许多条无差异曲线,位置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较低程度的效用水平,反之亦然。2.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无差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曲线斜率是负的。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逐步递减的。无差异曲线图也适用于分析多种商品的消费选择。\no边际替代率:为了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不变,消费Y者增加一单位商品X而必须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QayMRSxyQΔQY1xbu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随ΔQY2c着X增加,消费者为增加1单位商品X而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会越来越少OΔQX1ΔQX2MRS=-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xy\n完全替代品与完全互补品o(1)一般来说,当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一个常数时,这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品,即描绘这两种商品消费的无差异曲线为直线;o(2)当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时,它们是完全互补品,即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n第四节消费者的预算线o预算线的含义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X2AIPXPX1122预算线的方程BOX1\n第四节消费者的预算线o预算线的变动价格和收入变化的影响:四种情况o价格不变,收入变化,预算线的位置会发生平移o收入不变,只有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不仅预算线的斜率会发生变化,而且预算线的截距也发生变化o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方向同比例变化时,预算线的位置也会发生平移o收入和两种商品的价格都同方向同比例变化时,预算线不发生变化.\n第五节消费者的均衡o在价格和收入的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如何根据自己的偏好来解出效用极大化的最佳消费组合。实现了效用极大化就意味着实现消费者均衡。均衡条件: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1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MU1MU2MUn公式?P1P2PnPX·Qx+Py·Qy=M\n消费者的均衡实现的条件Y1、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B2、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C每一元货币的边际效用对消费者都是相同的;A·E3、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I3·I2DI1假设·AX0消费者均衡图B\n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导致的消费需求的变动。消费者偏好不变,Y商品价格↑,X商品价格↓的情况:OX1X2B1B2X\n收入效应是指由于收入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消费者的偏好不变,商品的价格也不变,但消费者的收Y入水平提高的情况:A2OX1X2B1B2X\n正常品与劣等品oA)当一种商品的消费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时,即收入—消费曲线的斜率为正,需求的收入弹性为正时,这种商品称为正常品;oB)当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即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时,这种商品称为劣等品。\noC、作为正常品来说,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因此,正常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oD、对于劣等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但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且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因此,劣等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n第六节消费者的需求函数o价格消费曲线o是指在一种商品的价格水平和消费者收入水平为常数的情况下,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对应的两种商品最佳购买组合点组成的轨迹。也就是当某一种物品的价格改变时的消费组合。o当其中一种物品的价格改变时,如物品X的价格改变,预算线的斜度会改变。将不同相对价格之下的消费组合,用线连起来,那就是价格消费曲线。o其图形是向上倾斜的。\n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表示仅仅由于商品X的价格变化引起的均衡商品组合的变化P.C.CI1E2E1X20EX31X1X1I3OX1\n第六节消费者的需求函数个人需求曲线表P示由于商品X的1价格变化引起的X1=f(P1)X的需求量的变P1AB0P化1P1XX0XX1111CX1\n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o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不同的价格下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ndo假定在某一市场有消Qfi(p)F(p)费者,他们有不同的个i1人需求\n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ndQfi(p)F(p)o商品市场的需求函数i1为:PPPdQAddddQQQAQBBOOOQQQ\n第八节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对一定量的商品或服务最多愿意支付的价钱与实际支付的价钱之差,它是对消费者从交易中所得利益的一种货币度量。PAP1BP0P2DOQ0Q\n研究消费者剩余的意义:1.为分析消费者的利益及其受损状况提供了分析工具。2.有助于说明市场售价的降低对于消费者的重要性。3.消费者剩余的存在是以商品供给的丰富性为前提的。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它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因此,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n第四章生产与成本分析o第一节生产函数o第二节短期生产理论o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o第四节成本方程o第五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o第六节规模报酬\n第四章生产与成本分析o第七节成本的概念o第八节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o第九节根据短期总成本曲线可得各种短期成本曲线o第十节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no本章从生产函数出发,以只包含一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考察厂商在短期内的生产规模以及生产的不同阶段;以包含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考察厂商在长期内实现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均衡条件。\no生产者亦称厂商(Firm),它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o厂商可以采用个人、合伙、公司等组织形式。o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厂商被假定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厂商提供产品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no生产(Production):是指厂商把其可以支配的资源(生产要素)转变为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是指将投入(Input)转变为产出(Output)的行为或活动】o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n第一节生产函数o生产函数的概念(ProductionFunction)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来表示。生产函数可以写成:QfX,X,,XQfL,K12no式中,Q为产量;X1,X2,…,Xn为诸投入要素,如原材料、资金、劳动量等。\n生产函数的数学表达式»Q=f(x1,x2,X3,….xn)该生产函数在既定的生产条件下生产要素组合在每一时期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若以L表示劳动的投入量;以K表示资本的投入量,则生产函数可写为»Q=f(L,K)\no在理解生产函数时必须注意o1、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条件的改变必然产生新的生产函数。o2、生产函数反映的是某一要素投入组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产生的最大产出。(即假定企业的要素利用率是高效的且是相当稳定的)\n生产中的短期与长期o短期(ShortRun):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即至少有一种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o长期(LongRun):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间周期。\n生产中的短期与长期固定要素(FixedFactor)或固定投入(FixedInput):生产者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生产要素。可变要素(VariableInput)或可变投入(VariableInput):生产者在短期内可以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生产要素。\n短期和长期企业增产途径的区别o在短期,因为固定要素(厂房、设备等)无法变动或变动的成本无限大,企业只能通过增加可变要素(工人、原料等)来提高产量;而在长期,企业可以通过扩建厂房、增添设备以更经济有效地增加产量。\n短期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是指企业在此期间内,只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是可变的,其它投入要素的数量不变。所以短期生产函数又称作单变量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主要研究产出量与投入的变动要素之间的关系,以确定单一可变要素的最佳投入量。\n长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是指企业在此期间内,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都可能发生变化,不存在固定不变的要素。所以长期生产函数又称作多变量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主要研究产出量与所有投入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以确定多种要素之间的最优组合。\n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o根据短期生产函数Q=f(L),可以得到:劳动的总产量(TotalProductofLabor):TPL=f(L)劳动平均产量(AverageProductofLabor):APL=f(L)/L劳动的边际产量(MarginalProductofLabor):MPL=df(L)/dL\n总产量(TotalProduct)LaborOutputa00b14c210d313e415f516\n边际产量(MarginalProduct)LaborMarginalproducta0-b14c26d33e42f51\n平均产量(AverageProduct)LaborAverageproducta0-b14.00c25.00d34.33e43.75f53.20\n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QTRLOLQAPLOLMPL\n第二节短期生产理论o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DQC第二TPL阶段第一阶段第三阶段BAAPLOMPLL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曲线\n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形状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表现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开始都趋于上升,达到最大值后,又趋于下降。\n对总产量曲线的解释o总产量从原点开始,在0到L1的范围内以递增的速度增加,然后在L1和L3之间以递减的速度增加,超过L3后,总产量开始下降。这可解释为:o起初,投入要素之间的比例是低效率的—固定要素(资本)太多了。当劳动的投入量从0增加到L1时,产量的增加要比劳动的增加快,即随着劳动和资本投入要素之间的比例得到改善,劳动的边际产量呈增加趋势。\no1、平均产量曲线上的任一点的值,是总产量曲线上相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因此,在APL曲线在C点达到最大值。o2、边际产量曲线上的任一点的值,是总产量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如果边际产量为正,总产量是增加的;如果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D点)。边际产量在L1时为最大,它对应于总产量曲线上的拐点B。在拐点,总产量函数从按递增的速度增加改变为按递减的速度增加。\no3、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因为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不管边际产量是上升还是下降,平均产量都呈上升趋势。只要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呈下降趋势。二者的交点表现为总产量曲线上的C点。在C点处,总产量曲线的切线与C点与原点的连线重合。\n第二节短期生产理论o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对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说,边际产量表现出的线上升而最终下降的规律,这一规律被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特别注意: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假设前提:◆技术不变◆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no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oo生产要素的组合偏离最佳组合比例\n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o产Q第一阶段TP(管“量”区)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量(管“理”区)(管“条件”区)APOLABMP\n生产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边际产量>0,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特点: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均呈上升趋势管理重点:扩大要素投入量第二阶段:边际产量>0,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特点: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呈上升趋势,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管理重点:优化要素投入量第三阶段:边际产量<0,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特点: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均呈下降趋势管理重点:减少要素投入量\n生产三阶段原理对管理的启示:◆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正比。◆投入要素之间必须保持合理比例关系◆管理决策必须面向整体、面向未来\n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o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概念多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QfX,X,,X12n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QfL,K\n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o等产量函数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每—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以Q0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K的生产函数为RQfL,K0EADQ3=15B0Q2=100CQ1=50LO\n等产量线的特点o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越低,反之越高。o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互不相交。o等产量线凸向原点。o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代表两种要素投入比例不变的所有组合方式。\n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o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以RTS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KRTSLKL公式中的ΔK和ΔL分别表示资本投入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的变化量。公式中加一负号是为了使RTS值在一般情况下为正值。\n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o内容: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连续增加时,该种生产要素所能够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no成因:以劳动对资本的替代为例,随着劳动投入的不断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逐渐下降的;同时,随着资本数量的逐渐减少,资本的边际产量逐渐增加。o由此可见,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由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o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使得向右下方倾斜的等产量线必然凸向原点。\n第四节成本方程o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o成本方程可以表示为:CwLrKKCwLrKOL\n等成本线上点的含义o等成本线上任何一点均表示在企业的成本支出和要素价格既定的情况下,两种生产要素购买量的一种组合。o等成本线右上方的任何一点所表示的要素组合,均表示在现有成本支出下无法实现。o等成本线左下方的任何一点表示的要素组合,在现有成本水平下能够实现,但用于购买要素的资金仍有盈余。\n等成本线的变动o任何成本和要素价格的变动,都会使等成本线发生变动。\n第五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o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KAREK1Q3Q2SQ1OLBL1\n第五节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o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是指企业在配置资源、从事生产的过程中,使其产量达到最大或成本达到最小的生产要素的组合状态。o一旦达到这种最佳组合,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就处于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故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状态又被称为生产者均衡(Producer’sEquilibrium)\n一、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o几何表示: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o均衡条件:RTSlk=/ro表示劳动的价格,r表示资本的价格o它表示,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的最大化,企业必须将生产要素使用到: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而此时生产要素的使用状态就是最优生产要素组合。\n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的要素组合AREQ3SQ2Q1OB\n第五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扩展线不同的等产量线将与不同的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K轨迹.ANA´AA´´E3E2E1Q3Q2OQ1LBB´B´´\n第六节规模报酬o分析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化与随之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o通常以企业全部生产要素的同比例变化来表示企业生产规模的改变。o规模报酬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生产规模的改变所引起的产量变化。\n第六节规模报酬o三种情况——规模报酬递增KCBQ3=300AQ2=200Q1=100OL规模报酬递增\n第六节规模报酬o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KKRFIEQ3=300HDQ3=300Q2=200GQ1=100Q2=200OQ1=100LOL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n规模报酬递增和递减的原因o规模报酬递增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o规模报酬递减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n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o内在经济是指由于厂商自身的生产规模扩大而引起的该厂商生产成本下降的情况o内在不经济是指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时引起的厂商的成本上升的现象。\n内在经济存在的原因o规模扩大可以:o提高企业生产效率;o实现专业化,使分工更精细;o提高管理效率;o对副产品加以利用;o以更有利的价格进行原材料采购和销售产品。\n内在不经济的原因o生产规模过大,会引起:o管理效率降低o要素价格和销售费用增加\n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o外在经济是指由于厂商所属行业的生产规模扩大而引起的该厂商生产成本下降的情况;o外在不经济是指一个行业生产规模过大时引起的厂商的成本上升的现象。\n产生外在经济的原因o引起外在经济的原因是:个别厂商可以从整个行业的扩大中得到更加方便的交通辅助设施、更多的信息和更好的人才等。\n产生外在不经济的原因o引起外在不经济的原因是:一个行业过大会使各个厂商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各个厂商为了争夺生产要素与产品销售市场,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此外,也会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交通紧张,个别厂商要为此承担更高的代价。\n关于范围经济o许多企业并不仅仅生产一种产品,而是同时进行两种以上产品的生产。o企业通常在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时拥有技术和成本的优势,包括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联合市场计划、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统一经营管理等(包括副产品)。\n范围经济o如果多种产品的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这些产品成本更低,就可以认为存在范围经济;反之就是范围不经济。o家具生产等。\n第七节成本的概念o机会成本o显成本和隐成本o利润\n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o1、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o2、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够获得的最大利益。\n显成本和隐成本o显性成本(ExplicitCost)指生产者在生产中购买各种所需要素的实际支出,也就是通常的会计成本。o隐性成本(ImplicitCost)指生产者在生产中使用的自己所拥有的要素价值,生产者不需要对这些要素做出实际支付o机会成本(总成本、生产成本)=显成本+隐成本\n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o增量成本是指引执行一项管理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它既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以是变动成本。o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支出的费用,或者根据协议将来必须支付的费用。它是非相关成本,不列入决策考虑因素。\n利润o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o计算公式:利润=营业+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总收益(TR):是企业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平均收益(AR):是企业每销售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边际收益(MR):是企业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n三、利润(Profit)——企业的利润指的是企业的经济利润。o1、经济利润:是指厂商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厂商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经济利润又称超额利润。o2、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o3、会计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减去企业的会计成本。o4、公式:经济利润=收益—经济成本o=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o=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o=会计利润—隐成本o=会计利润—正常利润=超额利润\n第八节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o短期成本函数o表示产量与成本的关系Qf(L,K)STC(Q)wL(Q)rKSTC(Q)(Q)b\no已知短期生产函数为:oQ=f(L,K)其中K为常数,则厂商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所对应的短期总成本为:STC=·L(Q)+r·Ko其中,为工资,r为利率o则:可变成本为:·L(Q)o固定成本为:r·K\n短期成本的分类o1、STC的定义:o(1)S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耗费的全部成本,其中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o固定成本(TFC—TotalFixedCost)是指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这种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固定不变的。o可变成本(TVC—TotalVariableCost)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o(2)公式:STC=TFC+TVC平均固定成本AFC=TFC/Q平均可变成本AVC=TVC/Q平均成本AC=TC/Q=AFC+AVC边际成本MC=dTC/dQo短期边际成本(S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品所o增加的总成本。\n短期总成本曲线CSTC·L(Q)r·KQ\no2、短期总成本曲线:STC=TFC+TVCo(1)STC曲线可由相应的TPL曲线求出o(2)STC曲线的特征:oTFC是一常数,故TFC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固定数。oTVC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且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是先以递减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增的速率增加。oSTC曲线的形状与TVC曲线相同,也是向右上方倾斜。——说明STC与TVC变动规律相同。STC曲线与TVC曲线之间的距离即是TFC。\n二、短期平均成本(SAC)与短期边际成本(SMC)oo1、(1)SAC(—Short-runAverageCost)定义:S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支付的成本。(总成本除以产量即:SAC=STC/Q)o(2)分类:SAC分为短期平均固定成本和短期平均可变成本。oSAC=AFC+AVCo平均固定成本(AFC—AverageFixedCost)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除以产量)o即:AFC=TFC/Qo平均变动成本(AVC—AverageVariableCost)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可变成本除以产量,即:AVC=TVC/Q)\n3)短期平均曲线:SAC=AFC+AVCoAFC=TFC/Q,AFC曲线是一条与纵轴和横轴无限接近的渐近线,——表示AFC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且AFC减少的幅度出现先大后小的趋势。oAVC曲线是U形曲线。——表示AVC随产量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的特征(与APL正相反)。oSAC曲线的形状与AVC曲线相同,也是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曲线——表明随产量数的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的变动规律。o注:(1)适度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o(2)SAC曲线的最低点在AVC曲线最低点的右上方;o(3)SAC曲线和AVC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逐渐接近,但永不相交。\no2、短期边际成本(SMC—Short-runMarginalCost):o(1)定义:S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总成本。o(2)公式:SMC=△STC/△CoSMC=dSTC/dQo=d(TFC+TVC)/dQo=dTVC/dQo(3)SMC曲线呈U形。——表示SMC随产量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的特征(与MPL正相反)\n第九节根据短期总成本曲线可得各种短期成本曲线o短期成本的分类总不变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总成本(TC)、平均不变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平均总成本(AC)、边际成本(MC)TVCTVC(Q)AVC(Q)TVC(Q)QTC(Q)TFCTVC(Q)TC(Q)TFCAC(Q)AFC(Q)AVC(Q)AFC(Q)QQTC(Q)MC(Q)Q\n\n\n2、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SAC、AFC、AVC)SAC=AFC+AVC(见图6-2)AFC:随产量增加而减少,曲线右下方倾斜,先陡后平;AVC:随产量增加而先递减后递增,曲线为先降后升的“U”型;SAC:由AFC与AVC决定,规律同AVC。3.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SMC、SAC、AVC)(见图6-3)(1)SMC与SAC的关系:SMC相交于SAC曲线的最低点N(称为收支相抵点)。相交时,SMC=SAC,SAC最低;相交前,SMC<SAC,SAC下降;相交后,SMC>SAC,SAC上升。(2)SMC与AVC的关系:SMC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M(称为停止营业点)。相交时,SMC=AVC,AVC最低;相交前,SMC<AVC,AVC下降;相交后,SMC>AVC,AVC上升。\n\n短期成本表产量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QTFCTVCTCAFCAVCACMC01200012001120060018001200600180060021200800200060040010002003120090021004003007001004120010502250300262.5562.515051200140026002402805203506120021003300200350550700\n第九节根据短期总成本曲线可得各种短期成本曲线o短期成本曲线TCCTVCo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短期成本函TFC数中的体现OCMCQACAVCAFCOQ\n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形状oTFC是一条水平线。它表示在短期内无论产量如何变化,总固定成本是不变的。TVC是一条由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TVC在A’点前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在A’点后以递增的速度增加。TC是一条与TVC形状完全相同的曲线,只是比TVC高TFC。这是因为TC=TFC+TVC,TC由二者垂直相加而得到。\n短期单位成本曲线的形状oAFC是一条享有下方倾斜曲线。它表示AFC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oAVC、AC和MC都呈U型,即它们都表现出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先降后升的特征。\nAC、AVC与MC曲线的关系o在C点,TC曲线的切线的斜率与C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相等,而在C点之前,连线的斜率大于切线的斜率;在C点之后,切线的斜率大于连线的斜率。表现在图上,AC和MC曲线在AC曲线的最低点C’点相交(AC=MC)。在C’点之前,AC>MC;在C’点之后,A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