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学-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循环经济学-作业

论个人修养--循环经济的自我约束姓名:邱智伟学号:20090390214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2班学院:化工与能源学院\n论个人修养--循环经济的自我约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开采,循环经济愈发显得重要。本文主要结合课程知识详细介绍循环经济的具体内容,并从个人修养方面具体谈谈关于循环经济的自我约束问题。关键词:循环经济个人修养自我约束1、引言众所周知,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而传统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这种粗犷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历史发展的历程证明是不科学的、不可取的,因此循环经济理论也就应运而生。下面将详细介绍关于循环经济的各种知识。2、正文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如右图解。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立特征,专家认为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n新的系统观,新的经济观,新的价值观,新的生产观,新的消费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来看,主要是从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三个层面来展开;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三条技术路径去实现。发展的三个组织层面: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循环经济可以从企业、生产基地等经济实体内部的小循环,产业集中区域内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中循环,包括生产、生活领域的整个社会的大循环三个层面来展开。发展的三条技术路径: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无害化生产三条技术路径来实现。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注重从不同层面协调发展。即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加上资源再生产业(也可称为第四产业或静脉产业)。  小循环——在企业层面,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中循环——在区域层面,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大循环——在社会层面,重点进行循环型城市和省区的建立,最终建成循环经济型社会。  资源再生产业——建立废物和废旧资源的处理、处置和再生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废物和废旧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中国的循环经济立法:主要体现在两个基本法律,即:200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200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循环经济的“3R”原则:循环经济要求以“3R原则”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此外,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  再使用原则: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再三使用。再使用原则还要求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再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例如报纸再生报纸、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等;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它产品的原料。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材料消耗上面达到的效率要比次级再循环高得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3R”原则有助于改变企业的环境形象,使他们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典型的事例就是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创造性地把“3R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实际相结合的“3R制造法”,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他们通过放弃使用某些环境有害型的化学物质、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在过去5年中使生产造成的固体废弃物减少了15%,有毒气体排放量减少了70%。同时,他们在废塑料如废弃的牛奶盒和一次性塑料容器中回收化学物质,开发出了耐用的乙烯材料—维克等新产品。介于循环经济的种种长远利益,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也做了不少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企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以及节约一切资源的法规、政策、标准和管理措施,加大了以节约降耗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资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提高。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比1980年下降了65.5%;每万元GDP取水量比1980年下降了84.7%;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值为1985年的14.6倍;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总值为1985年的12.4倍,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n一是产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在税收减免等政策激励下,我国一些企业通过矿渣的再冶炼、粉尘制砖或烧制水泥、下脚料的回收、冷却水的回用等措施,开展了企业内资源的再生利用或循环利用。2003年全国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实现产值400亿元,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3%。其中粉煤灰综合利用率约为65%,煤矸石综合利用率约为56%。二是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我国城市的一些包装材料,如烟酒的包装大纸盒等的回收已形成于供货相反的废物流,即由零售商返回批发商,批发商再集中返回给生产企业以再利用;一些废旧物质被零散地回收后集中分类,废金属进入冶炼厂,旧家具、废纸张、塑料、废木材、废家电等回收利用产业,已经形成网络化和规模化的格局。2003年,全国有各类废旧物资回收企业5000多家,回收网点16万个,回收加工企业3000多个,从业人员140多万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值约500亿元,在发展调整中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国的废旧物资社会回收网络。三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再利用。无论生产领域还是消费领域我国都有从事机械、电器等产品的维修队伍,一些企业开展了包装物如玻璃容器、纸箱、周转箱的回收和循环利用。近年来开始探索和实践报废汽车发动机、废旧机电产品等的再制造,一方面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产品更新后旧型号配件停止生产后的供应,可谓一举多得。此外,国家也鼓励发展旧货市场,充分利用旧货资源满足低收入消费群体的需求。四是环保产业发展迅速。“末端治理”不属于循环经济范畴,但也有循环经济的内容。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和最终处理,垃圾堆肥和填埋气的热利用、垃圾发电等,形成产业链,这是均属于循环经济的内容。2003年全国有40多家利用垃圾发电或热利用的企业。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治理市场化的进程在加快。沿海地区形成中小企业进入园区、废水集中处理的模式,不仅减少了污水治理的资金投入,一些企业还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国家近年来,也加大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是加强宣传。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深化的过程。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新闻单位加强了对循环经济概念、思想的宣传,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绿色服务业(第三产业)、环境标志认证体系、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政府绿色采购等,成为一些地方推进循环经济的工作方向。  二是组织试点示范。我国在三个层面上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在企业层面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在工业园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开展循环经济省、市试点,并取得初步成效。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我国是国际上公认的清洁生产搞得比较好的发展中国家。1993年我国利用世界银行项目在酿造、造纸、化工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试点。通过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等措施,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了污染物的产生。国家有关部门重点支持了一批重大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先后在20多个省(区、市),20多个行业、400多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建立了20个行业或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1万多人次参加了不同类型的清洁生产培训,有效提高了企业污染预防能力。  推进生态工业发展。在工业集中地区、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在这些园区,根据生态学的原理组织生产,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延长生产链条,实现区域或企业群间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废物产生量最小,甚至“零排放”。国家环保总局已经批准了14个各种类型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江苏的园区建设各具特色,上海的废饭盒回收利用形成了产业链,天津开发区基本形成无废物排放园区。这些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  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90年代起,农业部在全国批准了两批各51个生态农业示范县。经过积极探索,已经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总结出了上百种生态农业模式。从物质联系角度看,生态农业的模式主要有物质代谢型、产业共生型和混合型三大类。  尽管循环经济学前景美好,但在我国的具体发展中,遇到了不少问题。\n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并未真正的调动起来,现在有些地区参与循环经济的真正原因并非是因为理解透彻循环经济的含义以及可以带来的益处,而是仅仅停留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这一现象带来的结果可想而知,循环经济并不能得到真正有效地长足发展。为此,国家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使地方政府以及各企业真正意识到循环经济能够为他们带来的好处。从根本上说,经济产业链条中的每个环节都是以利益为导向的,若各环节的参与者无利可图,链条必然会中断。目前由于在某些地区,政府的过多的参与,使得产业的链条丧失了市场的机能,各企业并不能真正从中得利。解决该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有:第一,加大宣传的力度。譬如,建立一个循环经济日,使居民能够真正在那天通过举办的具体细化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的节能,减废的方法来意识到循环经济,也使他们明白循环经济并非与他们无关,循环经济的实施意味着他们可以生活在一个污染更少的环境中。第二,加大力量进行研发,多培养相关的人才,使其能够真正制定出符合各个区域的适合的方针政策,解决我们一味的模仿所带来的弊病。第三,相关政策待遇的引导。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循环经济开展的初期,因此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力度建立循环经济试点以及对开展循环经济的地区或企业提供一些适当的优惠政策的方式来推动其的普及,使得更多的企业真正意识到循环经济的益处,更加积极主动的结合本地区本企业的生产特点来落实规划循环经济的实行。第四,各级政府机关应该通过系统的思想和方法,提出符合整个地区的一个发展的规划与战略。明确循环经济进行的思路,目标,步骤以及相应的经济法律政策,来引导该地区的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五,在各地的经济结构中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关闭环境污染大、工艺落后、浪费资源的企业,利用清洁生产的技术改造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设备,并且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排的高新技术产业。2、结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必经之路,也是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因此,我国应在经济发展中,逐步加大循环经济的发展力度。而作为当下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日常的所作所为,结合循环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尽自己一份力!参考文献: [1]梁光晨.关于地方政府循环经济法治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西: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11).[2]孟赤兵.循环经济要览[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3]周彬.旅游循环经济框架体系的构建及其实现途径[J].统计与决策[4]童亮.循环经济法立法刍议[J].同济大学学报,199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