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核心课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经济学核心课程

经济学核心课程:新制度经济学体系大纲\n第1部分导论第1章制度主义的缘起与发展脉络1.1什么是制度?为什么要研究制度?举例 1.2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发展的现实背景1.3德国历史学派与新历史学派1.4旧制度主义与现代制度主义1.5新制度经济学第2章新制度经济学概述2.1新制度经济学的假设2.2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2.3新制度经济学的命题与分析框架2.3.1新制度经济学的命题2.3.2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2.3.3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范式2.4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第3章新制度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关系与联系3.1与新古典经济学关系与联系3.2与旧制度经济学关系与联系3.3与博弈论的关系与联系3.4与演化经济学的关系与联系3.5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与联系3.5.1行为经济学和组织行为学3.5.2法理学和法律经济学3.5.3心理学和实验经济学3.5.4管理学和企业治理、产业组织第4章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论4.1新古典经济学分析范式4.2新制度经济学命题与分析框架4.3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论\n4.3.1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4.3.2新制度经济学的实证观点4.3.3科斯理论的方法论4.3.4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新进展第2部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础第5章交易费用理论5.1交易费用理论的创立与发展5.1.1科斯以前的交易理论5.1.2科斯对交易理论的发现5.1.3威廉姆森对交易理论的发展5.2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内容5.2.1交易理论的含义、类型5.2.2交易理论的决定因素5.2.3交易费用的性质5.3交易费用的测量5.3.1交易费用测量及问题5.3.2交易费用的测量:微观企业、宏观经济、经验案例5.3.3交易费用的测量:比较交易费用5.4交易费用理论的应用5.4.1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学5.4.2张五常的佃农理论5.4.3技术转让与跨国公司5.4.4对交易费用理论的评价阅读:科斯《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玛斯顿《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交易成本经济学及其超越》)贝纳姆《交换成本的测量》(《制度、契约与组织》)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n张五常《佃农理论》《交易费用、风险规避与合约安排的选择》(《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第6章科斯定理6.1外部性及其解决思路6.1.1外部性及其后果6.1.2解决外部性及其评价6.1.3科斯解决外部性新思路6.2科斯定理及相关定理6.2.1科斯第一定理:内容、实例、图示、数理证明6.2.2科斯第二定理:内容、含义、证明6.2.3科斯第三定理6.2.4霍布斯规范定理与规范的科斯定理6.2.5波斯纳定理与政治科斯定理6.3科斯定理的意义、批评和评价6.3.1科斯定理的意义:理论、实践、方法论6.3.2科斯定理的批判与评价:谈判力量6.3.3科斯定理的批判与评价:财富分配第7章产权理论7.1产权基本概念7.1.1产权的含义7.1.2产权的内容7.1.3产权的分类(形式)7.2产权的起源、属性和功能7.2.1产权的起源7.2.2产权的属性7.2.3产权的功能7.2.4产权的保护7.3产权的作用与配置7.3.1产权作用与公地悲剧\n7.3.2产权明晰与外部性解决7.3.3产权的最优配置7.4资产(物品)属性与产权安排(界定)7.4.1产权的排他成本与内部管理成本7.4.2度量成本、不完全合同与公共领域7.4.3技术进步、知识积累与产权界定7.4.4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俱乐部物品的产权安排7.4.5动产与不动产的产权安排第8章制度的基本理论8.1制度的含义与分类8.1.1制度的含义8.1.2制度的类型(分类):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等8.1.3制度系统与社会秩序8.2制度的起源(形成)8.2.1合作的起源8.2.2制度形成的途径8.2.3对制度起源的不同解释8.2.4制度演进(博弈论)与制度设计8.3制度的功能8.3.1制度功能的界定8.3.2制度核心功能与具体功能8.3.3制度的具体功能分析8.4制度的效率8.4.1制度效率的含义和决定8.4.2制度效率递减规律8.4.3制度效率标准与测度8.5制度中的程序公平8.5.1程序不公导致的损失分析8.5.2程序公平与社会选择的规则\n8.5.3程序公平中的规则与程序选择第3部分人类行为、合作与制度第9章人类行为9.1理性9.1.1理性的含义9.1.2理性的形式9.1.3理性概念的历史演化9.2有限理性9.2.1有限理性的内涵9.2.2有限理性的根源9.2.3有限理性的形式9.2.4有限理性的扩展9.3认知科学视域中的人类行为9.3.1行为经济学与人类行为9.3.2社会心理学与人类行为9.3.3实验经济学与人类行为9.4行为规则(代理特征)9.5个人学习、经历与反馈9.6人类行为与制度9.6.1制度与人类行为9.6.2认知结构与人性发展第10章基本的人类价值10.1共有的基础价值10.2自由、公平与平等10.3安全、和平与繁荣10.4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0.5人类价值与制度选择第11章相互依赖性、合作与互惠制度 11.1相互依赖\n11.1.1相互依赖性11.1.2社会相互作用的社会资本分析和制度分析 11.2合作11.2.1合作与合作剩余11.2.2人类形成合作关系的条件11.2.3制度与合作 11.3互惠制度11.3.1互惠制度及其形成11.3.2互惠利他行为模型11.3.3互惠制度与人类行为第4部分契约理论和企业理论第12章契约理论12.1契约概述12.1.1契约的含义与起源12.1.2契约的原则和功能12.1.3契约的分类12.1.4契约的履行12.2古典契约与新古典契约12.2.1古典契约理论12.2.2新古典契约理论12.3现代契约理论12.3.1委托代理契约理论12.3.2完全契约理论12.3.3不完全契约理论与“敲竹杠”问题12.4契约的实施机制第13章企业的性质(本质)理论13.1新古典企业理论:生产成本视角13.1.1新古典企业理论:生产函数13.1.2新古典企业理论的发展\n13.2企业的性质(本质):交易成本视角13.2.1科斯的贡献13.2.2交易成本分析方法13.3企业的性质(本质):契约视角13.3.1基于完全契约、古典契约和新古典契约13.3.2基于不完全契约13.4企业的性质(本质):资产专用性13.4.1威廉姆森的贡献13.4.2维度与基本逻辑13.5企业的性质(本质):团队生产理论13.5.1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贡献13.5.2基本逻辑与结论13.6企业的性质(本质):马克思等其他观点第14章企业的产权理论14.1企业与企业产权结构14.1.1企业与企业类型14.1.2企业产权结构理论14.2所有权与产权、不完全合同14.2.1所有权、剩余索取权与产权14.2.2不完全合同与企业产权模糊14.3业主制与合伙制14.3.1业主制企业产权结构与团队生产14.3.2合伙制企业产权结构及其发展14.4现代公司产权结构与治理14.4.1现代公司的产权结构14.4.2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14.4.3现代公司治理结构14.5企业产权的各种理论假说与批判14.5.1企业所有权与企业产权的假说\n14.5.2贝利-米恩斯命题14.6非盈利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14.6.1非盈利企业产权结构及绩效14.6.2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及改革第15章企业激励理论和治理结构(代理理论)15.1不对称信息15.1.1不对称信息15.1.2逆向选择15.1.3道德风险15.2激励与激励机制15.2.1激励的含义15.2.2激励机制的设计原则15.2.3几种不同的激励制度15.2.4信息问题与激励约束过程模型15.3委托-代理理论15.3.1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原因与解决方式15.3.2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模型15.3.3委托-代理理论的租约选择15.4不完全契约与最优所有权结构15.4.1所有权最优结构:哈特的理论15.4.2企业最优委托权安排:张维迎15.5公司治理15.5.1公司治理含义15.5.2公司的目标15.5.3公司治理结构15.5.4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15.5.5控制经营者第16章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含企业家与企业)16.1人力资本价值与人力资本产权\n16.1.1人力资本16.1.2人力资本价值16.1.3人力资本价值本质16.2人力资本产权16.2.1人力资本产权的含义16.2.2人力资本产权的形式16.2.3人力资本产权的特征16.2.4人力资本产权的功能16.3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和产权安排16.3.1人力资本产权交易16.3.2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保障机制16.3.3非人力资本的所有权16.3.4人力资本企业所有权的实现形式16.4企业与企业家16.4.1企业家理论16.4.2新企业的起源、演进与成长第17章企业边界与经济组织规模17.1市场与企业的边界17.1.1市场与企业:特征描述17.1.2市场与企业:费用比较(威廉姆森)17.1.3组织体制功能与规模极限17.1.4市场、企业、政府的作用17.2兼并、一体化与企业边界17.2.1兼并、生产技术规模与企业边界17.2.2兼并的激励效应17.2.3纵向一体会与横向一体化17.3组织规模与效率17.4中间性组织、社会分工与规制17.4.1中间性组织及规制结构\n17.4.2不完备性与体制组织第5部分集体、国家与政府行为第18章集体行动的制度逻辑18.1个人选择与集体选择18.1.1个人选择18.1.2集体选择18.1.3个人选择与集体选择:偏好、福利与一致性18.2集体选择规则:比较分析18.2.1一致同意规则18.2.2多数投票规则18.2.3立宪与行政:规制选择18.3团队中的道德风险18.4集体行动的逻辑18.4.1集体选择的交易成本18.4.2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18.4.3集体行动的逻辑:奥尔森困境第19章国家理论19.1国家的起源19.2公共选择学派的国家理论19.2.1国家行为理论(诺思观点)19.2.2公共选择理论19.3国家与权利生产19.3.1权力生产19.3.2寻租行为19.4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19.5诺思悖论及解释第20章政府行为的产权分析20.1政府职能与外在制度20.1.1政府与政府职能\n20.1.2政府职能与外在制度20.2政府类型、政府行为与产权制度20.2.1政府行为研究方法20.2.2政府的产权分析模型20.2.3不同约束下政府行为与产权制度20.3政府行为、扩大公共领域与设租20.3.1技术、政府行为与所有者20.3.2公共领域与模糊产权20.3.3设租行为20.3.4民办市场与官办市场第21章法律的经济分析(法经济学)21.1法经济学:理论与流派21.1.1法经济学产生与发展21.1.2法经济学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21.1.3法经济学各流派21.2法律与制度21.2.1法律的概念与特性21.2.2法律:一种制度安排21.3法经济学理论基础21.3.1基本假设与分析方法21.3.2产权的法律分析21.4法律的制度收益与制度成本21.4.1法律的制度成本21.4.2法律的制度收益21.4.3履约的不可能问题21.5具体法律的经济分析21.5.1财产法的经济分析21.5.2合同法的经济分析21.5.3侵权法的经济分析\n21.5.4公司法的经济分析21.5.5管制法的经济分析21.5.6刑法的经济分析21.5.7程序法的经济分析第22章意识形态的新制度经济学22.1意识形态概述22.1.1意识形态概念22.1.2意识形态的起源22.2意识形态的经济学解释与功能22.2.1意识形态的经济学实质22.2.2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22.3意识形态与制度安排22.3.1意识形态、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22.3.2作为经济资源的意识形态第6部分制度变迁理论第23章制度变迁理论:供求均衡视角(动因理论)23.1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形成与框架23.2制度的需求23.2.1制度需求的含义23.2.2影响制度需求的因素23.3制度的供给23.3.1制度供给的含义23.3.2制度供给的主体与原则23.3.3影响制度供给的因素23.4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23.4.1制度的均衡23.4.2制度的非均衡第24章制度变迁理论:过程与方式视角24.1制度变迁的实现途径\n24.1.1提高生产效率的制度变迁24.1.2重新分配收入的制度变迁24.1.3重新配置经济机会的制度变迁24.1.4重新分配经济优势的制度变迁24.2制度变迁过程和主要现象24.2.1制度变迁一般过程24.2.2过程中的主要现象24.3制度变迁方式24.3.1单项(局部)制度变迁与整体制度变迁24.3.2渐进性制度变迁与突进性制度变迁24.3.3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24.3.4主动式制度变迁与被动式制度变迁24.3.5制度变迁相机组合模式第25章制度变迁理论:内在机制与发生机理25.1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25.1.1制度变迁的源泉与适应效率25.1.2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分析25.1.3制度变迁的学习机制25.2制度变迁的发生机理25.2.1凡勃伦:思想习惯25.2.2哈耶克:思想观念决定25.2.3诺思:理性选择模型25.2.4格雷夫:文化信念的历史比较25.2.5制度变迁的精英理论第26章制度变迁理论:博弈视角分析26.1博弈论与制度的起源26.1.1制度与制度起源26.1.2制度与博弈规则26.1.3制度及其实施\n26.2制度多样性与均衡选择26.3博弈论视角的案例分析第27章制度变迁理论:历史(经济史)视角分析与路径依赖27.1新经济史学与制度变迁27.1.1新经济史学27.1.2新经济史学的制度变迁分析27.2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27.2.1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27.2.2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的一般均衡分析第28章制度变迁理论:交易成本视角分析28.1制度变迁中的成本解释28.1.1新古典成本理论的解释28.1.2新制度主义的交易成本解释28.2制度变迁中的总体成本变动分析28.2.1原有制度成本与新制度成本的差额分析28.2.2制度转换前后的摩擦成本分析28.2.3新制度生成后的机会成本分析28.3制度变迁与成本转移28.3.1制度变迁条件下发生的成本的性质28.3.2新制度设立后尚未完全成熟时的成本变性及约束第29章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29.1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的联系与互动29.2技术创新29.3制度创新29.4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制度决定论第30章制度变迁理论:制度演化视角30.1社会演化理论30.2制度演化理论的发展30.3制度演化层次\n30.3.1制度演化层次30.3.2制度演化层次具体分析30.3.3制度演化与博弈结合第31章制度变迁理论:经济绩效与经济增长(结果视角)31.1经济增长的制度决定论31.1.1诺思之前的经济增长决定论31.1.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31.1.3诺思的“制度决定论”31.2制度变迁决定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31.2.1制度变迁决定经济增长途径31.2.2决定经济增长的根本性制度31.2.3根本性制度缺乏原因31.3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31.3.1经济史的解释31.3.2含制度变量的生产函数和模型31.3.3含企业制度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第7部分比较制度分析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第32章比较制度分析与经济转型32.1比较制度分析的产生及其背景32.2比较制度分析的研究对象和框架32.3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及分析工具32.4比较制度分析的微观基础及其与现实经济32.5经济转型的制度分析第33章制度经济学与中国改革发展33.1理论发展33.2实践经验33.3典型案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