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语言经济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再议语言经济学

再议语言经济学  摘要:语言学和经济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语言经济学。语言经济学是新兴的交叉学科、边缘科学。我们要澄清语言和经济活动的渊源关系.语言渗透市场经济的原因,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前景。  关键词:语言学;经济学;语言经济学;社会发展;语言发展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44(2006)05―0050?03    一、引言    自有人类以来.经济活动和语言发展一直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尤其是近40多年来,不少中外学者直接或间接地论述过语言和经济的关系。萨丕尔(1921:20)和布龙菲尔德(1955:25―26.30)在论述人类活动的起源和作用时都提到语言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因为经济活动是一种互动行为(interac.tion),离开语言交际是无法进行的;在当代跨文化经济交际领域,特别是跨文化知识经济交际领域,(外语)\n语言交际更加显现其无穷的魅力(袁俏玲,2000)。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语言经济学(EconomicsofLanguage)的创始人Ja-cobMarschak(1965)在致力于“信息经济学”研究时揭示了语言具有经济学本质的东西:价值(value)和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效益(benefit)。这是影响语言和经济两种活动的内在机制。由于北美即美国和加拿大两大移民国家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便开始了最早时期对语言和经济关系的探讨(如Thorbum.1971;Reagon,1983;Vaillancourt,1983;Ridler&Pons―Ridler,1986;Pool,1991),随之扩大到世界各地的学者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Grin.1966;Stanley,1990;Kuo&Jer-muded。1993;Taylorl996)。一般认为,我国最早向读者介绍语言经济学的是何自然(1997)、戴炜栋(1993)、高一虹(1998)等专家学者在有关论述中所谈及的“语言和经济”的问题;钱敏汝(1997a)、向明友(2000)试图从语言研究中业已存在的经济思想来论证经济分析语用学中经济分析方法论的可行性;还有一些学者从跨文化经济交际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和语言学习(如刘绍忠,1996;钱敏汝,1997b;苗惠,2000;黄宪芳,2002;张锰.2003)。许其潮(1999)和任荣(2003)\n引进西方语言经济学思想,大声疾呼,企望更多的学者关注语言经济学的研究。然而,畿年以来,语言经济学研究终究无法形成独有的葱绿领地,更不用说利用语言的经济学原理来探视我国目前的经济活动与社会主导语言的多维关系,尤其是外语教学的教育经济属性、外语教学的语言经济学属性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所幸的是,一些非语言界学者对当今语言和经济关系尚有些零星研究(如白公、金汕,1997;郑长发。2000;王家鲲,2001;赵新辉,2002)。笔者从英语教学和英语语言的社会实践中对语言经济学的感悟和探究,再陈己见。    二、再议语言经济学    语言经济学(EconomicsofLanguage)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Marschak于1965年提出的。它是基于西方人力资本学说、教育经济学的一门问世不久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语言经济学的内核成分为:1)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学习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投资;2)语言的使用体现经济价值;3)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4)语言使用具有经济学本质的因素:价值(value)和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效益(benefit)。语言经济学的主要观点为:1)语言本身是一种经济投入;2)语言能够反映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3)\n学习外语更是一种经济投入。语言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为:基于经济学所涵盖显形的、隐形的内容与探求语言方面的优化的密切关系.对经济学本质因素进行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效益(benefit)四个方面的分析,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英语)语言具有经济价值,具体表现在:1)语言克服跨文化经济交际障碍。从而取得经济效益;2)语言引流知识经济交际.从而取得经济效益;3)人们在语言的帮助下完成某项工作,从而取得经济效益;4)人们依靠语言从事某项职业或参与某种活动,从而取得经济效益;5)语言在劳务市场中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受雇者的外语熟练程度越高,其身价就越高,其待遇也就越好);6)语言具有经济效用,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劳务市场的供需。取决于消费市场上应用多寡.取决于人际交往中是否常用。取决于该门语言在该地区的应用密度(density)大小。取决于跨文化交际的融和度。经济交往过程中,语言的使用,应做到得当、得体。以言悦人,以言感人,从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话不投机半句多”,除了政治效用、社会效用、人际效用外,更大程度上体现了隐形或显形的、即刻或久远的、潜在或表面的经济效用。  语言的经济价值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够有效地表达和能被理解的互换性特征(interchangeability)\n。从宏观的角度看,语言的经济价值主要是指语言在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使用地位、频率、语言变化、人们对语言的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语言政策。从微观的角度看,语言的经济价值主要指语言的表意功能或取效手段等在人们头脑中所产生的某种信仰效果,从而在这种效果的驱使下,人们做出的一些相应的经济付出行为,而这种行为正好满足使用者的预期需求。广告语言、商标语言、产品说明语言、集市语言、商务语言、经贸语言、服务语言、合同语言、谈判语言等反映了语言使用者所预期的不同的经济价值。  本来,语言本身是无所谓价值的,但语言使用的选择或选择使用怎样的语言则体现了语言经济价值的高低。某一特定语言的经济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该语言在各种任务、各种职业和各部门活动中的使用程度,而其使用程度又受到对该语言的供求法则的支配。Vaillancourt(1989)认为:在劳务市场中,对一种语言的需求取决于雇主的选择,而雇主的选择却不尽相同,主要根据雇主本人的语言技能。他们在市场中使用的语种是由我们进行技术投入时所使用的语言决定的。语言供应方面任何时候都是相对稳定的。这是人们先前基于该语言的预期价值而进行投资的结果。语言的预期价值比起反映社会逐步发展的规律来变得更快。总之。只要语言能在劳务市场上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便会取得不同的经济效益。\n  人力资本被赋予了价值,所以作为人力资本种类之一的语言势必受到价值规律的影响。如是,一种语言有时可能获得高一些的价值,有时则可能获得低一些的价值。因为语用频率取决于诸多因素。如使用某一特定语言的个人和机构的数量即使用该语言的密度、理解者的心理活动、信仰和认知能力也会影响语言的经济价值;此外,语境和听众读者的心理、文化知识、智商等亦或造成对语言使用的内涵力的领悟失当而影响语言的经济价值。商标设计者在商标创意时必须考虑到语言经济学的这些因素。  英语教学本身具有经济价值,它是教育经济学的一个分层,因为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学习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投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院校除了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而进行大规模大学英语教学外.为寻求多科性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路子,对不少专业进行了复合,如“英语+经贸”,“英语+法学”,“英语+新闻”,“英语+财会”,“英语+秘书”等,使语言教学、语言学习与市场经济需要挂钩,这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    三、市场经济中的语言渗透    如果说语言经济学的人力资本学说更多地反映了当今北美加拿大、美国移民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话,那么,语言的市场经济渗透现象则是一种全球化的现象。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的语言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经济领域的变革,据新华网(2003-\n6-9)报道,最新版《牛津英语辞典》,增加了近6000个“反映21世纪生活”的新单词和片语,例如Botox(肉毒杆菌),Viagra(伟哥),screensavers(屏幕保护装置),低迷不堪的经济现实在语言中同样有所反映,如阿根廷学者戈伟略和记者奥利韦里编撰的一部名为《危机词典》的小节收录的300多个词语不仅取材于2001年的经济危机.还包括在1890年、1930年和1970年问阿根廷发生的数次经济、政治危机中人们普遍使用的词。这些被阿根廷百姓创造或引申出来描绘艰难时世的新词汇,不仅反映了自2001年末开始席卷该国的经济危机给当地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也给西班牙语增添了许多饱含辛酸回忆的新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阿根廷记者俞彤报道)。同样.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以来,我国人民大众的语言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流行语、外来语、新词铺天盖地般地涌来,其中经济类词语占据了大半。“一滴水里见太阳”,联想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一个劳动日”、“工分”、“粮票”、“布票”、“统销统购”……是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词汇,反映着当时社会物质产品的匮乏和生产方式的落后。自改革开放以来,词汇不断更新换代,反映了我国社会变革的深度和广度。如今,“Q版”、“E族”、“卡哇伊”(日语词汇,可爱的意思)\n、“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两个文明”、“深圳现象”频繁出现,让入耳目一新,向世人昭示着我国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方针政策的转变。这些词同时反映了社会思维、价值观、经济实力、时尚热点的转移和翻新,就像是这个时代跳动的血小板,难怪有人感慨:“这是一个新词泛滥的时代,让新词语来得更猛烈些吧”(任荣,2003)。  语言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现象,既不属于社会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社会经济基础,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跟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进化发展,淋漓尽致地映像语言发展本身、人类发展、社会发展、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经济基础。任何新语条的生成都必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渊源、社会基础、社会意义、社会价值。无论是社会因素的变化(例如社会结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风俗习惯等)。还是科技因素的变化(科学和技术发展中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工艺、新突破、新提高等),都必然反映到作为交际信息系统的语言,特别是最敏感地反映到语汇中。语言和社会一直都处于“共变”的状态,社会孕育语言、生成语言、洗练语言、发展语言、承载语言;语言构架社会、描述社会、总结社会、联结社会、发展社会。没有社会就没有语言,没有语言也就无所谓社会。语言脱离社会、脱离语境不可能单独存在,这是共论。当然,语境又可以分为广义语境和狭义语境。广义语境指显形的、与言语交际相关的整个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亦即“大语境”(侯国金,2003)\n和隐形的、与言语交际相关的、显形前提下社会个体心理语言过程轨迹的集合。因为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所以,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要去适应社会语境。文革时期的语言自然要去适应特定年代的政治语境.同样,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语言也要去适应市场经济的语境。恰如列宁所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统一和语言的无阻碍发展是保证贸易周转能够适应现代资本主义而真正自由广泛地按各个阶层组合的最重要条件之一。语言是使市场同一切大大小小的业主、卖主、买主密切联系起来的必要条件。当今经济全球化,这自然让语言深深地烙上经济的印记。    四、研究的对象和前景  \n  语言经济学不是语言学和经济学的简单相加,而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它要求研究者既是语言学的精通者,又是经济学的专家。由于未来语言经济学的研究队伍基本上是经济学家,所以受知识结构的限制,该学科的发展势必会受到一定限制。但是,欧美国家在这方面的领先一步已经为我们奠定了基础,再加上我国的国情呼唤更多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投入到跨学科研究的这个行列来,在我国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前景必然是非常广阔的。语言经济学可以从教育经济学、社会语言学、社会语用学等角度来研究。具体地讲,我们可以确立以下课题: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看我国外语教学的实效性;外语教育与经济开发区域的经济发展;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看大班英语教学的经济学意义;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看我国的双语现象;汉语的潜在经济价值预测;普通话南下、粤语北上、英语热和“韩流”的经济动力分析;商标如何命名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外语语用能力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外语培训与留学、移民、劳务输出调查与分析;社会力量办学与外语教学等(任荣,2003)。  自从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的价值研究以来,语言学的分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如今.人们对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已经不再陌生,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也不仅仅停留在把它看成是表情达意的文字符号,语言更是思维的产物,文化的载体,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忠实记录。然而,语言与经济学的结合似乎被人们所忽视。“至今为止.关于语言的经济学研究少得可怜”(汪丁丁,2001)。事实上.作为人类社会的两大重要交际活动――语言交际和经济行为从来就是同根同宗。两种活动起源一致,行为主体一致(钱敏汝,2001:119)。  *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资助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英语语言的经济价值与英语教学,课题编号:073101070.117,立项时间:2004年9月。\n  作者简介:袁俏玲,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英语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语言经济学、学科教学。  收稿日期2005―06―18  责任编校 通 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