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卫生经济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现代卫生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资料单选(1ˊ*10)判断改错(2ˊ*10)名解(2ˊ*5)简单(6ˊ*5)论述(10ˊ*1)案例(20ˊ*1)1.卫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医疗卫生领域中投入和产出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2.卫生服务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系列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卫生服务的数量。3.卫生服务需要:指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有医学专业人员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获得卫生服务的合理数量。4.需要与需求的二者关系:①没有认识到的需要,因而不会去利用卫生服务;②认识到的需要但未转化为需求;③需要转化为需求;④没有需要的的需求5.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①消费者信息缺乏;②社会效益比较大;③需求的不确定性;④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6.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一)一般经济因素①卫生服务价格;②需求者收入;③货币储蓄;④相关物品价格;⑤消费偏好;⑥对物品未来供应情况预期(二)健康状况(三)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①人口年龄构成;②性别;③婚姻状况;④受教育年限(四)医疗保健制度(五)时间(六)卫生服务供给者的双重身份7.疾病指标:两周患病率(对一个地区的人民进行抽样调查)、慢性病患病率、发病率8.\n死亡指标:2005年,中国平均期望寿命,男性为71.0岁,女性为74.0岁;2008年婴儿死亡率,以年度为计算单位,为14.9‰;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34.2/10万1.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10.卫生服务需求弹性意义:①对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营管理等方面有重要用途;②对政府政策制定有重大影响③在研究卫生服务供求对价格形成以及有效利用价格调节等方面非常有价值11.不同商品的收入弹性如下:奢侈品:收入弹性>1;必需品:收入弹性<1;劣等品:收入弹性<012.需求较差弹性的三种情况:①E>0,X与Y是替代关系;②E<0,X与Y是互补关系;③E=0,X与Y无相关关系13.诱导需求是患者得到了更多的卫生服务,这些服务有些事有益于患者的健康的,如建议患者复诊,以判断病情恢复是否令人满意。但在更多的情况下,这些服务是一种浪费,因为对患者来说,预期费用超过了预期收益。14.针对诱导需求应该怎样克服?①利用健康代理公司;②加强对医生诊疗管理;③规范临床路径;④加强患者医学知识15.基数效用分析法又称边际效用分析法。这种方法假设效用是可以用基数测量与加和的,并且每个人都能说出某种商品或服务给自己带来的效用分析。16.边际效用\n:增加一单位的物品的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17.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是一种心理现象,难以度量。序数效用分析法,也叫消费者无差异曲线分析,即根据个人的偏好程度对不同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排序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排序。18.消费者均衡:消费者把自己的收入用于各种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总效用达到最大化时的状态。19.边际替代率:消费者要保持相同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物品的数量与必须放弃另一种物品的数量之比。20.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消费者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前提下,连续增加一种物品的数量时,必须放弃另一种物品的数量是递减的。21.卫生服务供给: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22.卫生服务供给特点:①卫生服务供给不确定性;②卫生服务供给具有专业技术性;③即时性;④垄断性;⑤无误性和高质量性;⑥供方主导;⑦效益外部性;⑧卫生服务供给具有一定福利性23.影响卫生服务供给因素:①卫生服务价格;②卫生服务成本;③卫生服务需求水平;④提供者目标;⑤技术水平;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⑦卫生资源;⑧医疗保障制度24.生产函数\n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能生产的产品或所能提供服务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量的关系。2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如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效益增加量是递减的。26.等产量线: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27.卫生服务成本理论描述的是卫生服务成本与卫生服务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固定成本也称固定开销,是指卫生服务机构投入的不随卫生服务供给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可变成本是指随着卫生服务供给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总成本是指卫生服务机构投入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28.卫生服务供给行为模型分析:(一)利润最大化模型①市场是非完全竞争;②医院在局部地区具有市场垄断力,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供给量来影响本地区服务价格,从而具有价格控制力;③医院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原则;(二)效用最大化模型①医院追求目标是社会效用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②医院选择保本经营,即平均成本(AC)=平均收益(AR)=价格(P);(三)医生控制模型①一生的目标是个人净收入最大化;②\n医生是医院的实际控制人;③医生是医院剩余的最终收益人29.卫生服务均衡价格,就是卫生服务需求量等于卫生服务供给量时的价格。30.正常情况下卫生服务均衡价格的变动①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变,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②供给不变,需求减少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③医疗服务需求不变,医疗卫生供给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上升;④需求不变,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下降。31.诱导需求下的医疗服务价格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反经济规模、反市场现象,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量增加的同时把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推向高处,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上升。32.政府管制下医疗服务价格由于政府实行指导价格,不管医疗卫生服务供方是增加供给、还是减少供给,医疗卫生服务价格都是一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增加医疗服务数量来提高医疗服务收入。33.医疗服务价格功能:①调节社会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传递各种信息;②促进医疗服务单位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③引导并调节医疗服务消费的方向与结构34.医疗服务价格指定的原则:①分级定价原则;②比价合理原则;③体现技术劳务价值原则;④因地制宜原则\n35.医疗卫生服务定价方法:(一)以成本为中心定价,优点:①保证医疗服务提供者不亏损,有盈余;②计算方法简单,缺点:①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消费者利益;②在确定单位完全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分摊来的成本优势难以估计;(二)以市场为中心定价;(三)政府管制价格,①最低限价;②最高限价;③绝对控制;④双面管制36.政府管制价格带来的效应:①克服市场机制在调节产品供求关系时的局限性;②限制和打击垄断;③使市场上的不公平现象得以矫正;④保证和满足国家的公共需要37.我国卫生服务价格体制的演变(一)建国-1957年:国家补贴阶段,预防保健服务实行免费政策,实行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全额管理,差额补助;(二)1958年-1980年:大幅度降低医疗收费价格阶段,对县及县以上医院实行“全额管理、定项补助、结余上缴”政策;(三)1980年至今,基本建设投资和仪器设备的购置仍由政府负责,县及县以上医院财务管理原则是“全额管理、定项补助、结余归己”38.我国药品价格管理存在问题,①管理方式上大多数常规药品采用政府定价管理;②定价方法上,成本核算有巨大漏洞,未充分考虑高新技术附加值;③药品价格体系上实行医院价格和药店价格双轨制;④降价措施超过企业承受能力;⑤医药行业投资大,退出壁垒高39.卫生服务市场作用:①信息传递;②刺激竞争;③\n调整结构40.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和对经济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的丧失,这是市场本身的不完善或缺乏必要的条件使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结果。41.卫生服务产品分析,(一)公共产品是供给不具有竞争性和消费不具有排他性的物品。公共物品可表现为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食品卫生的检测,卫生知识的宣传等(二)准公共产品是不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如预防针就是准公共产品(三)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缺乏外部效应。其中私人必须产品,价格弹性小,成本-效益较好;私人特需产品,价格弹性大,成本-效益较差,政府应限制资源总量。42.政府作用:①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②规划资源配置;③建立健全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育和完善市场;④提供卫生公共产品;⑤社会卫生监督管理43.政府失灵是指由于种种原因,政府的宏观调控、管理的职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使政府的各种职能失效的情况44.我国由于政府干预而导致医疗领域的问题:①财政职责方面,防保资金不足,财政投入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财政转移支付不够,未弥补资源配置不足;②财政体制方面,资金主要流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缺钱;③\n卫生资源的利用率不断下降;④个人负担费用不断上升;⑤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活力45.卫生总费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全社会用于卫生保健支出的货币总和。46.卫生总费用来源:①政府投入;②社会筹资;③个人支付47.卫生总费用可通过来源法、分配法和使用法三个相应的核算体系和预算方法。48.我国卫生总费用反映的问题:①预防领域投入缺乏;②人均卫生总费用和卫生总费用偏低;③私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偏高;④卫生和医疗机构资源配置不平衡49.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是世界各国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卫生保健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卫生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是否相适应的重要评价指标。50.卫生总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①社会经济因素;②人口量增加和人口老龄化;③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的使用;④我国疾病控制状况是重治轻防;⑤不合理的支付制度;⑥以药养医的不合理机构运行模式;⑦医疗机构运行激励机制落后51.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对策:①加大政府对卫生的财政支持力度;②放宽特需服务价格;③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④医药分开管理\n52.卫生资源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卫生部门综合投资的总称,是卫生部门为社会及人群提供卫生服务的基础。53.卫生资源的基本形式:①卫生人力;②卫生机构;③卫生设备和物质供应;④卫生知识54.卫生资源配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将筹集到的卫生资源公平且有效率地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地区、部门、项目、人群中去。一般情况下,卫生资源配置应首先考虑资源的存量配置,同时再考虑资源的增量55.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呈倒三角型,产生的弊端是:①卫生费用急剧上升;②卫生资源使用低效率;③卫生服务分配不公平;④卫生服务总体质量下降;⑤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下降56.卫生资源配置目标是产生最佳的功能和效益,即兼顾效率和公平。57.居民获得的卫生服务公平体现在水平公平(即具有等量卫生服务需要的人能获得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卫生服务)和垂直公平(即卫生服务需要水平不同的人得到的卫生服务量也不同)58.卫生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一)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二)卫生资源配置结构:①纵向结构;②横向结构;③卫生人力资源结构;(三)卫生资源利用效率:①每个医生日门诊量;②每个医生日负担床日;③\n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④床位使用率(=实际占用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⑤门诊次均费用;⑥次均住院费用;⑦平均处方费用59.中国卫生资源配置面临的主要问题:①卫生资源布局不平衡;②卫生资源结构不合理;③卫生资源利用率不高;④机构设置重复,无效竞争60.卫生资源配置问题的解决措施:①加大政府对社会医疗的投入,做好初级医疗卫生保健;②将强基层建设,增置房屋、仪器设备,加强对基层的医疗人员培养;③对大医院加强管制,对其资源的增量进行控制,实行双向转诊制度;④对患者加强基层契约就诊;⑤明确医院社区报销比例差别61.社会保障制度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①卫生需求的经济保障制度;②重要的筹资途径;③改变供需双方的行为62.医疗保险:是为抗御疾病风险而建立的一种保险,是以合同方式预先想受疾病危险的人收取医疗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当被保险人患病并去医疗机构就诊而发生医疗费用后,有医疗保险机构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社会医疗保障社会社会医疗救助医疗社会医疗福利63.医保障社会医疗优抚\n疗保商业医疗保险障非社会社区医疗保障系保障性企业医疗保险统医疗保障慈善事业非社会保障性福利64.国家医疗保险是政府直接举办医疗保险事业,通过说手形式筹措医疗保险基金,采取预算拨款给国立医疗机构的形成,向本国居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医疗服务。代表国家:英国、加拿大、爱尔兰、丹麦、俄罗斯、瑞典等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医疗费用高,医疗资源浪费严重;②服务效率低;③医疗供给紧张65.社会医疗保险是指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参加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国家通过立法来强制国民参加医疗保险,费用主要是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国家给予一定补偿。代表国家: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特点:①保险覆盖面广泛;②追求效率,兼顾公平;③有利于医疗服务质量提高;④鼓励竞争,强调自我管理的运行体系主要存在问题:①医疗消费不合理性;②医疗费用迅速增长;③缺乏医疗质量管理和预防服务。66.商业医疗保险是指把医疗保险当作商品根据自愿买卖和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买卖的一种保险模式。\n代表国:美国,主要有两种形式,(1)健康维护组织(HMO);(2)优先提供者组织(PPO)特点:①自由买卖原则;②多投多保,少投少保,投保金额越多,享受医疗服务质量越高;③一种契约行为,双方的权利、义务通过契约来确定。67.储蓄医疗保险实质是一种强制性储蓄,强制劳资双方缴费,以职工名义在国家制定的机构设立职工个人账户,生病时按规定在该账户内开支医疗费用。代表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68.我国社会城镇职工医疗城镇居民保险体系新农合69.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特点:①制度改革的重点和关注点往往集中在当时的突出问题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长远的制度建设和改革目标是不明确的;②医疗保险制度单一,制度体系不健全;③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分割,城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之间不存在任何衔接,这与国家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宏观背景不协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