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9 发布 |
- 37.5 KB |
- 5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旅游经济学课件
第六章旅游经济效益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了解旅游经济效益的内涵;熟悉旅游经济运行产生的乘数效应与漏损现象;掌握旅游经济效益评估的方法。重点和难点:旅游经济效益的范畴、旅游经济运行的乘数效应、旅游经济效益分析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旅游经济效益的涵义与范畴第二节旅游经济运行的乘数效应第三节旅游经济效益的评估与测量第四节我国旅游经济效益测评\n旅游收入1、旅游收入的概念与类别2、旅游收入的分类3、旅游收入的指标4、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5、旅游收入的分配\n1、旅游收入的概念与类别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年、季度、月为计算单位),通过销售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和其他劳务所获得的全部货币收入。旅游收入不仅包括旅行社向旅游者销售整体旅游产品所获得的收入,也包括各类企业向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饮食、游览、娱乐等单项旅游产品所获得的收入,还包括旅游目的地通过向旅游者出售旅游商品和其他劳务所获得的收入。体现了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体现了货币回笼和创汇的状况;反映了旅游经济活动的成果。\n\n2、旅游收入的分类(一)按照旅游收入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基本旅游收入和非基本旅游收入。(二)按照旅游收入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三)按构成,旅游收入可分为商品性收入和劳务性收入。劳务性:旅行社旅游业务费、住宿费、交通费、文化娱乐费、邮电通讯费等\n3、旅游收入的指标(一)旅游收入总量指标旅游总收入、旅游外汇总收入(二)旅游收入水平指标人均旅游收入、人均天旅游收入、旅游收汇率、旅游换汇率\n4、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一)旅游价格水平(二)汇率(三)通货膨胀\n5、旅游收入的分配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旅游收入的再分配\n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主要在直接经营旅游业务的部门和企业之间进行,即在饭店、旅行社、餐馆、交通运输、游览和娱乐等核心旅游业之间进行。旅游收入包括:生产旅游产品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补偿部分、上交的税金和旅游企业的利润。具体来说,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如下图所示:\n组团旅行社的营业收入\n旅游收入的再分配旅游收入再分配的内容和形式是:1.在初次分配中以成本形式存在的那一部分旅游收入就转移到了供应生产资料的有关部门或企业。2.在初次分配中以工资形式存在的那一部分旅游收入就转移到了供应生活资料的有关部门或企业。3.国家通过财政预算和支出的方式实现了旅游收入的再分配。4.在初次分配中以利润形式存在的公积金、公益金和投资者的回报转移到了供应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有关部门或企业。5.有一部分旅游收入转移到了金融部门或保险部门。\n第一节旅游经济效益的涵义与范畴一、旅游经济效益的涵义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与产出之比。投入既包括物质资料的耗费,也包括活劳动的耗费,产出则是指获得的物质产品或其他劳动成果,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一般以价值形式表示,即费用与收入之比。旅游经济效益指人们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与产出之比,用价值形式表示就是生产旅游产品的费用和销售旅游产品的收入之间的比较。\n二、旅游经济效益的范畴旅游经济效益就包括两大范畴:一是各类旅游企业和相关企业在旅游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即微观经济效益;二是旅游经济活动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即宏观经济效益。\n(一)旅游微观经济效益概念:旅游微观经济效益是指旅游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包括旅行社、饭店、餐馆、游览点、娱乐场所、商店、交通运输部门及有关的公共服务部门等)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与产出之比,用价值形式表示就是成本与利润之比。旅游企业的产品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较。\n1、旅游企业的成本概念旅游企业的成本分类旅游企业的成本是指旅游企业在生产、经营旅游产品时所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是旅游产品总价值的一部分,是转移到或凝结在产品中的物化劳动价值和活劳动价值的总和。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经济用途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旅游企业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固定成本(固定费用)变动成本(变动费用\n2、旅游企业的利润旅游企业的利润量是指旅游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生产或经营成本后的余额,即旅游产品总价值与成本之间的差额。用公式表示为:企业利润=企业收入-生产经营成本-各项费用在正常情况下,旅游企业的利润分为税金、股息、公积金和公益金等。企业的总利润=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n(二)旅游宏观经济效益旅游宏观经济效益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较,即旅游总投入与总收入的比较。由于旅游经济活动涉及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旅游经济效益必然影响旅游目的国(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n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既包括旅游业本身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又包括旅游业发展所带动的其他相关行业、部门的发展而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旅游宏观成本:为开展旅游活动而付出的社会总成本。旅游宏观收益:开展旅游活动而获得的全社会的收益。\n旅游宏观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宏观成本宏观收入1、旅游吸引物的开发投入2、旅游企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投入3、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4、旅游营销活动的投入5、国际旅游业的外汇投入6、相关部门、行业的物化劳动与活劳动投入7、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8、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损坏9、旅游活动对道德观念、社会安定的冲击10、旅游活动引起目的地的通货膨胀11、对原有经济结构的消极影响1、旅游企业利润2、旅游外汇收入3、各级政府税收4、相关部门、行业的发展与收益5、旅游业与相关部门、行业的就业机会6、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7、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8、低机会成本的效益9、旅游活动带来的科技文化交流成果10、人民精神需求的满足11、各类资源的开发\n第二节旅游经济运行的乘数效应一、乘数效应二、旅游收入的乘数作用三、旅游漏损。\n一、乘数效应反映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相互联系,任何部门最终需求的变动都会自发地引起整个经济中产出、收入、就业等水平的变动。经济学家卡恩(Kahn)zai1931年最早提出乘数概念并将其作为经济分析的工具。现代的乘数理论主要是凯恩斯乘数模型。旅游乘数效应是怎样发挥的?\n对于旅游目的地或国家来说,来访国际游客的旅游消费作为无形出口贸易的收入,使外来资金“注入”到接待国的经济之中,这种“注入”资金在部分流失于本国或地区经济系统之外的同时,余额部分则在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系统内部渐次渗透,依次发挥直接效应、间接效益和诱导效应,刺激本国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n旅游乘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直接效应阶段旅游收入最初注入的一些部门和企业,如旅行社、餐饮业、参观游览部门、交通部门等,都会在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获益。旅游者原生旅游消费对旅游经济系统中旅游企业在产出、收入、就业等方面造成的影响,称为旅游消费的直接效应。\n2、间接效应阶段直接受益的各旅游部门和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要向有关部门和企业购进原材料、物料、设备;各级政府把旅游中缴纳的税金投资于其他企事业、福利事业等,使这些部门在不断的经济运转中获得效益,即间接地从旅游收入中获利。世界上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消费的间接效应常常超过它的直接效应。\n3、诱导效应阶段直接或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旅游部门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把获得的工资、奖金用于购置生活消费品或由于服务性消费的支出,促进了相关部门和企事业的发展。\n在经济活动中,一种经济量的变化可以引起其他经济量的变化,最终使经济总量的变化数倍于最初的经济变量,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乘数效应。旅游消费所带来的全部经济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诱导效应)\nk=△y国民收入变动量△I增加的投资量△y=△C+△I△C消费增加量111-MPCMPS+MPM式中:MPC—边际消费倾向;MPS—边际储蓄倾向;MPM—边际进口倾向。K=或K=△y△I\n若某地的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80%,即表示在这个地区的旅游收入中,80%的资金在本地区经济系统中运转,而20%的资金储蓄起来或购买进口物质或离开了本地区的经济系统。那么K等于多少?K=1/(1-MPC)=1/(1-0.8)=5其中,旅游收入的总量为1,把这笔资金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可以获得5倍于此量的经济效果。\n例:若边际消费倾向为70%,边际储蓄倾向为10%,边际进口倾向为20%,则乘数K为多少?K=1/(1-0.7)=3.3或k=1/(0.2+0.1)=3.3\n二、旅游收入的乘数作用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类乘数模式来分析旅游收入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1、收入乘数:旅游企业增加的收入与由此直接引起其他相关企业效应,所产生的总量增加之间的比率关系。2、居民收入乘数:一地区旅游收入增加量与由此引起的该地区居民总收入增加量之间的比率。\n3、就业乘数:增加单位旅游收入所创造的直接与间接就业人数之间的比率关系。4、政府收入乘数:每增加一个单位旅游收入最终使目的地政府收入的净增量。5、进口额乘数:每增加一个单位旅游收入最终导致目的地总进口额增加的比率关系。\n三、旅游外汇漏损旅游外汇漏损:是指旅游目的国或旅游目的地的有关部门和企业,为了发展旅游业而进口商品、对外贷款、引进劳务等,因此导致了旅游外汇收入的减少。旅游外汇漏损主要源于以下五个方面:\n1、为建设旅游基础设施,进口必要的设备和原材料而花费的外汇。2、为新建旅游饭店,进口必要的设备和原材料而花的外汇。3、支付旅游企业外方的管理费和外籍人员的工资,由此造成了大量外汇的流失。4、为发展旅游业,除国家投资、国内融资外,还需要对外贷款,逐年还本付息,由此造成了大量外汇的流失。5、为满足旅游者及部分旅游企业员工的需求而进口有关的消费品,此项花费也造成了大量外汇的流失。\n第三节旅游经济效益的评估与测量一、主要旅游统计指标二、旅游微观经济效益分析方法三、旅游宏观经济效益分析\n一、主要旅游统计指标1、人均停留天数:游客平均停留天数人均停留天数=∑游客人数+停留天数∑游客人数2、国际旅游收入3、客房出租率:∑每天出租客房数客房数×3654、营业收入\n5、营业税金及附加(业务税金及附加):6、利润总额7、全员劳动生产率8、人均实现利税9、利润率10、平均职工人数\n二、旅游微观经济效益分析方法(一)损益平衡分析法(二)目标利润分析法(三)最佳利润分析法(四)边际收益分析法(五)成本结构分析\n(一)损益平衡分析法在新产品经济分析中,可用来确定企业不亏损条件下的产品最低销售量。对产品的销售量、成本和利润关系进行分析,“量、本、利”分析法。PQE=FC+VCQEQE=FCP-VC若营业税率为TS,则QE=FCP(1-TS)-VC例题:P180QFcTcTR\n(二)目标利润分析法目标利润既定Pf时,可以计算出获得该目标利润的最低销售量。FC+PfP(1-TS)-VC案例:P183Q=\n(三)最佳利润分析法:关于目标利润最大化的分析:MR为边际收入,即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量所导致的总收入的增加量。MC为边际成本,即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量所导致的总费用的增加量。\n当产品销售量达到某一数量Q1时,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即MR>MC,表明当产品销售量为Q1时,收入的增加大于成本的增加,企业成本增加但仍然有利可图。因此,产量为Q1时的利润不是最大利润。随着产品销售量的增加,变动成本相应增加,当产品销售量达到一定数量Q2时,边际收入小于边际成本,即MR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