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文化经济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文化经济学:是研究文化经济运动的基本规律,揭示文化经济对于现代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丰富人们关于文化和经济的理论系统与政策系统,实行新的社会主义和国民经济发展模式,正日益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成为一个崭新的科学领域。2.实证分析:旨在判明文化经济及其结构、组织、资源、投资等在一定条件下是如何运行、如何重组的,通常运用统计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对对象的运动趋势做出判断和描述,阐明客观对象“是怎样”的命题。3.原创性文化生产:这是文化生产者(作家、艺术家、理论家等)以个体性精神劳动形式,独立地按照个人的意愿,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人生、宇宙等的看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即所谓的创作或写作,是整个文化生产过程的前形态——原创形态。这是文化生产的核心形态,决定了文化经济的存在与发展。4.第三种形态:以原创作品形态直接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但绝不是机械化、社会化的生产,而是以个体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原创态生产。这一类文化产品,唯有它的原创性才使它具有艺术的和商业的价值。文稿拍卖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手稿拍卖,都属于这一类形态。5.文化消费:文化商品运动的价值实现方式,是社会文化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标志人类文明存在的一种尺度,也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动力形态。它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简单地讲,即是对以一定物质或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6.精神文化资源:包括文化遗产以及教育、科学、文学艺术、道德、法律、宗教、民俗等精神产品中所蕴含、可用于文化生产和活动的诸多重要内容和形式。7.文化市场调查:是文化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经营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通过各种途径、手段去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文化市场营销方面的情报资料。从而掌握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便对文化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提出方案或建议,供企业决策人员进行科学的决策时作为参考的一种活动。8.公共文化产品:即所谓文化的公共物品,因无法实现谁消费谁付费的原则,市场机制在公共文化产品运行中基本失灵,非赢利性,即公益性是它的主要品性。进入公共领域的公共文化产品有相当一部分也是以商品形态出现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同时存在,这样公共文化产品就出现两大类型:一类即完全意义上的“公共文化产品”,是非商品性的;另一类是相对意义上的“公共文化产品”,即失去著作权保护进入公共领域的文化产品。9.产权价格:是现代社会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用以约定判断文化商品价值标准的特殊货币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对作品的著作权,即对精神生产者的原创成果的知识财产权的法律认定来实现的。10.文化投资:是一定的经济主体为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在这种经济活动中金融投资的运用具有特殊的意义,因而文化投资也指一种特种资金文化金融投资。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实力,文化投资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数量。11.文化环境分析:文化环境是关于文化发展的生态系统。对于不同的战略主体而言,由于所处的文化地位不同,他们的文化环境构成状况也是不一样的,因而也就决定了对文化环境分析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容。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省、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应当基于对周边环境——各种文化环境的综合分析上。\n12.优劣机威分析(SWOT分析):“优劣机威分析”是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的简称,也称“SWOT分析”。这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目标选择和发展战略规划的技术路线,是文化发展战略目标选择和确定的不可或缺的方法论。二、简答题1、文化和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文化产业日渐成为国民经济取得发展的重要力量,这种力量将使世界的经济秩序和文化秩序发生深刻改变,文化的经济因素和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杠杆作用,使文化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2、文化的经济因素对经济基础工程的起着“软化”作用,推动着现代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软化”。2、文化产业知识和智力的密集性:文化产业是以知识和智力密集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它的形成和发展,在微观上表现为单位产品的价值构成中,物质、能源消耗的比重减少,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比重急剧增加;在宏观上表现为文化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和从事文化工作的劳动者在全社会就业中所占比例的迅速提高。3、文化对经济的软化作用:在现代商品生产中,文化因素能增加现代商品中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附加值,降低有形投入,增加无形投入,促使世界经济模式向柔性结构转化。能改变就业结构,拉动物质产业结构调整重组,文化生产和消费迅速普及,从而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结构和投资环境起到了深度“软化的”作用。4、文化生产的核心形态:原始性文化生产是文化生产的核心形态。这是文化生产者(作家、艺术家、理论家等)以个体性精神劳动形式,独立地按照个人的意愿,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人生、宇宙等的看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即所谓的创作或写作,是整个文化生产过程的前形态——原创形态。5、文化产业主要特征:①产品的精神性。人类的精神构成了文化产品的基本内核,精神内容的生产始终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和价值源头。②消费的娱乐性。在消费形式上,文化产业提供的价值主要是大众娱乐功能,人们消费文化产品的主要和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娱乐功能。③产业的依附性。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文化产业对物质生产力水平和政策、制度环境有更大的附属性和依赖性。6、现代文化生产的特征:①较高的知识、技能和智能的综合性;②高度的创造性和探索性;③文化和知识的再生产性;④过程和结果的双重存在性。7、现代文化生产高度的创造性和探索性:现代文化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通过自己的成果,满足人们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多种文化消费层次的需要,其中既包括休闲时的审美娱乐需要,也包括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索需要。它要靠文化生产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前人的基础上,把人类关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探寻和研究推向更深广的空间领域,并以此促进文明的传承和积累。8、如何消除两种价值的矛盾及价格与价值的不平等性:对现代文化生产中价格与价值的差额从市场以外的渠道寻求补偿,即政府的适当投资和社会赞助。这种“补偿”虽然并不一定就能使价值规律恢复完整性,但是可以使它的两种调节功能中的一种得以恢复。\n9.文化需求(基本)规律:文化需求规律是人们对文化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运动、变化关系的内部联系。其具体表现为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递减,随价格下降而递增的逆向运动关系。文化需求的基本规律主要表现为:在影响文化需求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文化需求与人们可支配的收入水平与余暇时间成正比,与文化商品的价格成反比。10、决定、影响文化供求的因素有哪些?:决定文化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商品的价格、人们可支配的收入水平和余暇时间,影响文化需求的因素还包括:人口的构成和流动;地理环境;政治因素。决定文花供给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商品的价格,影响文化供给的因素还包括:文化商品的生产能力;文化产品的生产周期;文化经济政策。11、文化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向形成的原因:文化商品供求关系由不均衡到均衡的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原因:1、文化生产和消费相制约规律,任何生产都是为了消费,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2、文化商品供求双方自身的矛盾运动,也要求两者趋于均衡,已形成良性循环机制。12、如何理解文化供给与需求的价值取向的背反性矛盾?指的是文化商品供求关系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的商业票房价值和社会的文化审美价值之间的不平衡状况。这种不平衡状况,主要表现在由文化商品的特殊构成而形成的两种不同的价值评估指标,在引导文化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造成的两种效益的分离和两种价值的倒挂。13、文化消费的特点:①文化消费内容的精神性;②文化消费能力的层次性;③文化消费时间的延伸性;④文化消费对人的灵魂的塑造性;⑤文化消费对社会文明的促进性。14、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消费战略:①加强对文化消费者的指导,不断提高其文化消费能力。②建立有利于文化消费的市场拉动机制。③积极开发并适度开放国内文化消费市场,大力拓展国际文化消费市场。15、文化市场的特点:①经营内容以精神文化产品为主。②交换行为伴随着精神传播活动。③交换过程一般不发生所有权转让。16、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所要遵循的原则:①与文化消费目的相一致的资源效能原则,即根据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效能;②与文化生产目的相一致的机会成本原则,即用一定的文化资源生产某种文化产品时所得到的收益不能低于它的机会成本。17、宏观调控文化市场的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相比,法律手段具有更大的权威性、规范性、科学性、稳定性,各项文化市场的法律、法规中,不仅规定了建设和管理文化市场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管理内容,而且规定了处罚方法。这种强制性既可以保证国家提倡的、保护的以及允许的各项文化事业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健康地向前发展,又能够用强有力的手段取缔那些有害于人民的文化经营活动。18、政府有哪些调控文化市场的经济手段?(1)实行倾斜的文化投资政策。①各级财政要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拨款;②开征文化事业建设费,用于扶持文化事业发展;(2)实行差别税收政策:①国家对物质商品和文化商品征收的税种税率应有所区别。②国家在文化系统内部也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3)实行弹性的价格政策:①价格杠杆对文化生产的调节;②价格杠杆对文化消费的调节。(4)实现有效的社会赞助政策。(5)实行优惠的文化奖励政策。\n19、开拓文化市场,扩大文化经营的决策的依据:开拓文化市场,扩大文化经营的决策的依据是文化市场调查,即文化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经营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通过各种途径、手段去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文化市场营销方面的情报资料。从而掌握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便对文化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提出方案或建议,供企业决策人员进行科学的决策时作为参考的一种活动。不进行文化市场调查,不掌握文化市场信息,不了解文化市场动向,开拓和发展文化市场就无从谈起。20文化商品的特点①与生俱来的知识产权性,这是文化商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本质特征。②内在意义价值的潜隐性。③意义世界魅力的永久性。④价值量构成的不确定性。21、文化商品内在意义价值的潜隐性:文化商品,尤其是一些文化经典作品,在问世之初常常可能处在生命孤独的状态,即无法在文化市场上得到承认,而其内在价值却会随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能力的普遍提高而逐步释放出来,这就是文化商品内在意义价值的潜隐性。这些文化商品给不同时代的人们以不同的启迪,这些启迪又不断丰富它们的意义内涵,这就是经典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有的甚至被演绎再创作成为不同类型的作品——文化商品形态的根本原因。22、文化商品的社会运作机制:探测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唤起和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行为,并且有效地组织文化商品生产,使之尽可能地达到低成本高产出,是使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商品,实现价值的重要手段。文化商品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程度越高,它的市场价值和营造社会文化生态的价值的实现往往也就越大。23、文化商品的文化形态是什么?①相对独立的物化形态,它既有独立的物质形态,又有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②与文化生产过程共时存在的行为形态的文化商品。③向其他产业提供文化附加值。④以著作权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形态。⑤拥有前四种形态全部价值,以虚拟的方式存在。24、如何理解文化商品价格对价值的不完全表现?文化商品在其价值的形成和社会的实现过程中经历了两次价值判断和价值构成。“产权价格”是它的前价值判断,以社会个别劳动时间为基础;“市场价格”是它的后价值判断,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这两者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文化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系统。正是文化商品价值和价格运动的这样一种现实性表现,导致文化商品的价格很难准确地反映文化艺术产品的价值。25、文化商品价格制定的依据①以成本为主要依据。只有以成本为依据,以合理的利润为指导以上缴一定的税金为参照,才能全面反映文化商品的价值才能有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体系,才能促进文化的扩大再生产。②以供求关系为指导。供求关系是文化商品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运动的基本关系。③按质定价。按质定价具有文化商品价格制定的合目的性和合法律性。④遵循国家在一定时期制定的文化经济政策,以确保整个文化市场合理、科学地运行。26、文化投资的特点①文化投资的生产和非生产的双重组合性。②文化投资的较长周期性。③文化投资实施的连续性和波动性。④文化投资收益形态的物质与精神价值的多样统一性。\n27、文化产业集团的主要运作机制:①专业化的发展机制。就是突出主攻方向,加大核心竞争能力。凭借专业优势进行扩展。②多领域拓展的竞争机制。就是把重心转移到竞争比较少的新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开拓发展空间。③复合网络式管理机制。就是把虚拟的电子网络技术与实体的人力、财力、物力结合起来的新机制。三、论述题1、论述现代文化生产的性质和特征:1、现代文化生产的产业性质:由原创态走向商品化,由个体手工操作走向社会化生产,新技术革命给文化商品带来的文化价值的增值,使得现代文化生产远远超出了它的传统认定的意义而具备了现代产业的性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表现出高度的叠合,文化艺术与企业密切结合与交融。2、现代文化生产的生产劳动性质:现代文化生产的社会生产力化,以及它在这个过程中以知识的无形投入而给现代经济带来巨大的附加值,不仅使它以独特的资源优势迅速地发展成为一个丰富的产业系统而且在实践中确证了它的生产劳动性质。现代文化生产仍然是生产商品和剩余价值的劳动,这种生产具有直接的目的性,它决定了现代文化生产的生产规律:按社会发展需要并通过文化市场,以法人资格独立进行生产。3、现代文化生产的特征:①较高的知识、技能和职能的综合性;②高度的创造性和探索性:③文化和知识的再生产性;④过程和结果的双重存在性。2、论述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的基本规律文化需求的基本规律主要表现为:在影响文化需求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文化需求与人们可支配的收入水平与余暇时间成正比,与文化商品的价格成反比。由于余暇时间与文化需求构成正相关关系,余暇时间的多寡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文化需求的量的变化,因此,休闲和休闲产业就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和国家文化生活与文化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成为社会文明程度发展的一个标志。文化供给规律主要指商品性文化供给规律。文化商品的工具规律主要表现为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文化供给与文化商品价格的变化成正比。3、论述文化消费结构的合理性:1、确定文化消费结构合理化的标准:(1)要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要妥善确定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的比例关系。(3)应产生整体性的文化效果。(4)要形成健康的消费风气。2、逐步实现合理文化消费结构的办法:(1)要逐步调整第三产业结构和文化生产结构。(2)要制定合理的文化消费品价格体系。(3)要加强文化消费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4、论述提高文化消费水平的途径:1、提高文化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新的文化消费内涵。如今,知识经济的发展使较高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越加强烈,消费群体不断壮大,但适应居民这种消费的供给还相当有限,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数不多。2、提高文化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文化消费具有的崇尚个性、强调差异的特点,决定了它对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闲暇时间、文化程度及性别、年龄等具有敏感性。事实上,文化消费水平与居民文化程度呈正比例关系。3、改善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环境一是指硬件环境,包括文化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情况;二是指软件环境,包括服务质量和营销手段等。目前文化消费环境相对来说还比较差,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1)文化消费服务水平不高(2)垄断高价认为地提高了文化消费的价格门槛;(3)与文化消费相关的设施建设严重滞后。\n5、论述文化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1、引导文化资源配置与文化需求相适应。文化市场根据需求变化调节者文化资源在行业间的配置,从而使文化资源的配置在总体上与文化需求相适应、相一致。2、均衡文化供求矛盾。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生产和消费同时存在、相互需要。市场连接着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部过程,市场运动集中表现为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的规律性运动,推动文化产品的供求由不平衡趋向大体上的平衡。3、为政府宏观指导文化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政府合理调控文化资源流向,最基本的参数文化市场上的有效供求状况及由此产生的价值信号,没有文化市场提供的全面的价值信息,政府在计划调节资源方面就会出现盲目的、偏误的和滞后的后果。6、论述文化市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主要调控手段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功能有缺陷(2)市场发展有盲目性(3)市场反馈有失真性。2、文化市场宏观调控的调控手段:主要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舆论手段。行政手段有权威性,是调控文化市场的重要手段,但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法律手段不仅具有更大的权威性,而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稳定性;舆论手段也是调控文化市场的重要手段,包括社会舆论和媒体舆论,媒体舆论是社会舆论的反映,社会舆论又支持和推动着媒体舆论;调控文化市场的经济手段主要有:(1)实行倾斜的文化投资政策;(2)实行差别税收政策;(3)实行弹性的价格政策;(4)实现有效的社会赞助政策;(5)实行优惠的文化奖励政策。7、论述文化作为国家财富集聚的重要形态和重要功能不同的文化特质是造就当代社会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出现差异的重要因素和力量。国家文化特质系统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全部文化心理结构,是这样的心理结构决定了它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能力方式。而当这样的方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整体性因素的时候,它就获得了作为一种力量的存在,一种影响现代国家财富积累方式的力量的存在。8、论述文化发展目标选择和优劣机威分析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是一个综合性、多层次的战略目标,是包括人民和国家的文化需要、文化经济产值水平或速度、文化的社会效益等核心要素在内的完整的战略目标体系。文化战略目标的选择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文化发展的要求和文化发展的环境、条件。发展的要求属于战略目标体系,发展的环境、条件属于文化发展的生态系统。对于不同的战略主体而言,由于所处的文化地位不同,他们的文化环境构成状况也是不一样的,因而也就决定了对文化环境分析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容。优劣机威分析是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的简称,也称这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目标选择和发展战略规划的技术路线,是文化发展战略目标选择和确定的不可或缺的方法论。分析优势和劣势立足于关于战略主体内在能力和条件的分析,包括五项内容:国家的文化态度和价值观;社会的融合性和凝聚力;文化的要素禀赋;文化产业组织;政府管理和领导。识别和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外部的机遇和威胁对战略主体发展的战略性影响,对于选择和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至关重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