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学_海洋经济学(第一章审定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海洋经济学_海洋经济学(第一章审定稿)

第一章绪论本章学习目的掌握海洋经济以及海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特点;掌握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海洋经济及其理论的发展历程;充分认识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第一节海洋经济学的兴起一、海洋经济学产生的前提——海洋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海洋经济理论的产生1.国外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在国外,海洋经济(OceanEconomy)这一术语,只是在少数涉海经济研究中偶尔出现过。例如前苏联的布尼奇1975年的《海洋开发的经济问题》和1977年的《大洋经济学》,未使用海洋经济一词。美国杰拉尔德·J.曼贡的《美国海洋政策》使用了这个词,但没有对概念做表述。1999年,美国开始实施的“全国海洋经济计划”(TheNationalOceanEconomicsProgram,NOEP)将美国的涉海经济划分为海岸带经济(CoastalEconomy)和海洋经济(OceanEconomy)两大类。其对海洋经济的定义是“包括全部或部分源于海洋和五大湖资源投入的经济活动”;而海岸带经济是一个区域概念,其含义较海洋经济更为宽泛,既包括海洋也包括许多非海洋的相关经济活动。徐敬俊,韩立民.“海洋经济”基本概念解析[J].太平洋学报,2007(11).美国海洋政策委员会的《美国海洋政策要点与海洋价值评价》中将海洋经济定义为“直接依赖于海洋属性的经济活动,或在生产过程中依赖于海洋作为投入,或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在海面或海底发生的经济活动”。狄乾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7.美国学者C.S.Colgan认为,“海洋经济是将海洋资源作为一种投入的经济活动”。美国学者JudithKildow提出,“海洋经济是指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而这些产品和服务的部分价值是由海洋或其资源决定的”。石洪华,郑伟,丁德文.关于海洋经济若干问题的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1).2.国内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国内学者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1)海洋经济概念的初步提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是中国海洋经济概念的初步提出时期,许多学者从自身专业背景、研究思路及实践经验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对海洋经济进行了定义。刘曙光,姜旭朝.中国海洋经济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工业经济,2008,(11).27\n中国最早提出海洋经济这一概念的学者是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和许涤新,他们在1978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提出要建立海洋经济新学科,引发了一轮海洋经济研究热潮。此后,海洋经济这一概念广泛出现在各种专业论文上,但此时还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定义。中国改革开放前期学术界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代表性观点:何宏权、程福祜在《海洋经济和海洋经济研究》(1984)一文中指出,“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类在海洋中及以海洋资源为对象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这个定义从内涵上说明了海洋经济的概念,把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相提并论,突出了海洋经济的重要地位,增强了人们的海洋意识。杨金森在《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实行统筹兼顾的方针》一文中讲到,“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孙智宇.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7.这一定义的特点是侧重于从外延上对海洋经济进行界定。(2)海洋经济概念的多元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海洋经济开发活动的不断深入,以及西方经济学思想、方法的引进,学者对海洋经济的看法也呈现多元化特征。这一时期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代表性观点:徐质斌在《海洋经济与海洋经济科学》(1995)一文中提出,“海洋经济是产品的投入与产出、需求与供给,与海洋资源、海洋空间、海洋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徐质斌.海洋经济与海洋经济科学,海洋科学[J].1995,12(2)许启望、张玉祥在《海洋经济与海洋统计》一文中指出,“海洋经济是现代海洋开发的产物。所谓海洋经济,一般认为有广义海洋经济和狭义海洋经济两种概念。广义海洋经济是指人类在涉海经济活动中利用海洋资源所创造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物质量和价值量的总和,包括直接的海洋产业和间接的海洋产业。狭义海洋经济是指直接的海洋产业,所以也叫海洋产业经济”。孙智宇.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7.这一定义从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对海洋经济进行定义,将其视为围绕海洋资源进行的一系列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总和以及其所形成的一系列上下游产业,并提出了海洋经济的广义和狭义之分。为了统计的方便,一般主要对狭义海洋产业进行统计。在国家海洋局科技司海洋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编纂的《海洋大辞典》(1998)中,“海洋经济系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空间过程中的生产、经营、管理等经济活动的总称”。国家海洋局科技司海洋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海洋大辞典[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孙斌、徐质斌在《海洋经济学》(2000)一书中,将海洋经济定义为“在海洋及其空间进行的一切经济性开发活动和直接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生产加工以及为海洋的开发、利用、保护、服务而形成的经济。它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生产的需要,以海洋及其资源为劳动对象,通过一定的劳动投入而27\n获取物质财富的经济活动的总称。海洋经济是海洋开发活动的物质成果”。孙斌,徐质斌.海洋经济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柳时融等指出,“海洋经济是主体投入物和产出物与海洋这一地理的、空间的特殊环境和需要及供给有关的所有产业”。刘曙光,姜旭朝.中国海洋经济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工业经济,2008,(11)(3)海洋经济概念的综合与提升21世纪以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界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逐步显现出从陆域经济体系的附属到与其并列的新的经济体系,以及综合考虑海陆经济一体化因素的概念升级过程。初期的多数学者仍然从资源经济的角度进行定义,将海洋经济看作陆域经济的附属,甚至有人认为海洋经济实质上就是区域经济。还有学者从沿海区域资源经济、产业经济和滨海区域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来理解海洋经济的内涵,认为“从科学、系统的角度理解,它是对沿海区域资源经济、产业经济和滨海区域经济的有机综合”。也有部分学者在坚持资源经济论的同时,注意到以海洋空间作为活动场所的经济行为规模不断上升的客观现实,并将其纳入自身的理论中去,或者是从资源开发角度出发,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对海洋经济进行定义。21世纪初中国学术界和相关部门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代表性观点:2003年,国务院文件《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其相关活动的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Z],国发[2003]13号,2003.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国家标准《海洋学术语——海洋资源学》(送审稿)中认为,“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徐质斌在《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方略》(2000)一书中认为,“海洋经济是从一个或同时几个方面利用海洋经济功能的经济,是活动场所、资源依托、销售对象、服务对象、初级产品原料与海洋有依赖关系的各种经济的总称”。徐质斌.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方略[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0.陈可文在《中国海洋经济学》(2003)一书中讲到,“海洋经济是以海洋空间为活动场所或以海洋资源为利用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海洋经济的本质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利用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通过劳动获取物质产品的生产活动。海洋经济与海洋相关联的本质属性是海洋经济区别于陆域经济的分界点,也是界定海洋经济内容的依据。按照经济活动与海洋的关联程度,海洋经济可分为三类:①狭义海洋经济,指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水体和海洋空间而形成的经济;②广义海洋经济,指为海洋开发利用提供条件的经济活动,包括与狭义海洋经济产生上下接口的产业以及陆海通用设备的制造业等;③泛义海洋经济,主要是指与海洋经济难以分割的海岛上的陆域产业、海岸带的陆域产业及河海体系中的内河经济等⑻包括海岛经济和沿海经济”。陈可文.中国海洋经济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3.本书对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27\n在对国内外现有的海洋经济概念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新的定义如下: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及保护海洋资源而形成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海洋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水体、海洋动植物、矿产、能源、海底、海面、岛礁及空间等资源;海洋产业包括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及其内部行业;并与各海洋产业相关的经济活动,即与海洋有某种依赖关系的经济活动。海洋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单元,海洋经济的特点与海洋的特点密切相关并由其决定,海洋有许多不同于陆地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也决定了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重要区别。海洋经济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1)整体性。海洋作为一种资源,对海洋经济的支持作用体现为一种立体效应,即海面、水体、海底均可作为海洋经济活动的开发对象。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相互依存性。海面可用来发展航运,水体可作为捕捞和养殖的场所,而海底可开采石油、天然气和矿产。各部门、各区域和各企业之间,以海洋水体为纽带建立了特定联系,突破了陆地空间距离的限制,使海洋经济具备了很强的整体性。海洋的这种空间整体性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海洋经济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2)综合性。海洋经济不是单一的部门经济或行业经济,不是单纯的海洋渔业,而是人类所有涉海经济活动的总和,其范围应该覆盖国民经济的第一、二、三产业,既包括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的直接的生产活动,也包括为上述生产活动提供服务的相关产业;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由这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属于现代海洋经济范畴。目前,中国各沿海省(市、区)设置的“海洋与渔业局”,管辖范围与内容仅限于海洋第一产业,很少涵盖海洋第二、三产业。(3)公共性。海洋资源是公共资源,只能由国家所有而不能由某个人或某企业所拥有。海洋资源的公共性,又决定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共享性与竞争性并存。资源的共享性,使得所有个人和企业不需要付费,或只需要付很少的费用,就能开发利用。资源的竞争性,使得参与开发利用有限的海洋资源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出现拥挤现象,过量使用海洋资源造成资源的破坏、衰退甚至枯竭。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海洋经济活动的引导和管理,才能使海洋资源得到持续利用。(4)高技术性。海洋经济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尤其是海洋产业兴起而不断发展的。从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海洋经济的发展史也是海洋科技产业的发展史。20世纪前,由于科技产业化水平较低,海洋经济活动仅局限于海洋捕捞业、海水制盐业和海洋运输业,产业开发规模较小,发展速度较慢。近代社会以来,随着科技产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海洋的认识不断加深,海洋经济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展。海洋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科技产业化水平密切相关。(5)关联性。海洋水体的连续性和贯通性,使海洋的海岸带、海区和大陆架连为一体,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公海也是连通的。海洋的连通性和流动性决定了海洋经济具有关联性。由于海水水体是流动的,海洋生物具有向水平方向迁移的特点,许多海洋自然资源,尤其是海洋生物资源也是流动变化的,27\n海洋鱼类的洄游不受地域和国界的限制,给这些或那些地域和国家带来经济利益。同时,海洋水体一旦发生污染等灾害,污染迅速扩散,一个国家某一海域的污染,有时也会使其他国家的海域同样遭受经济损失。如何划分海洋权益,切实行使海洋管辖权,成为国际上海洋管理的难题。世界各国,包括海洋国家和内陆国家,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中,既存在利益的一致性,又存在利益的矛盾性。这就需要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确立的原则基础上,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6)复杂性。海洋产业经济的活动场所与陆域经济不同,具有多变性。例如,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产业主要在海上进行生产,船舶制造业则主要在陆地上进行,而海洋药业等既要从海洋获取原材料,又要在陆地上进行加工制造。由此可见,不同的海洋产业经济活动,其生产场所是不同的。这种生产场所的多变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海洋经济的复杂性。(7)高风险性。海洋经济的很多生产活动都是在海上或近岸进行的,而这些场所经常受到海洋灾害的影响。海洋灾害,尤其是台风、海啸、赤潮等,会对渔业捕捞、海洋运输、海洋油气开采等海上生产活动造成巨大危害;同时,会对沿岸工程、工业设施、沿岸交通造成严重破坏。由于经常受海洋灾害的影响,使得海洋经济活动比陆地经济活动具有更大的风险性。(二)海洋经济理论的发展1.经济增长新空间理论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类就逐步成为全球活动的主体,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共同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简称为“环境-社会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环境中汲取所需的生活资源和生产资源,此为需求;另一方面,自然环境在自然界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无偿地给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此为供给。人类向海洋索取所需的资源,可以体现这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然而,由于科学技术及产业化发展水平所限,加上海洋特有的风险困难等原因,长期以来,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远远不及陆地。人类经过几十个世纪的开发利用,陆地上的资源越来越少,如果继续在陆地上拓展生存空间,则会严重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目前陆地资源已经出现危机,而海洋资源却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海洋对人类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第一,调节全球气候;第二,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原料基地。第三,是连接各大陆的基本通道;第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新空间;第五,能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第六,拥有极具前途的海洋再生能源;第七,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等。所有这些都表明新世纪人类所需的绝大部分能源、资源将来自海洋。近几十年全球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海洋经济对沿海地区经济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这表明海洋经济将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希望之所在,海洋将成为人类经济增长的新领域。2.海权保护理论人类经营海洋必须拥有对海洋的控制权。海洋由于海上活动的变化性、27\n海上贸易的流动性,使财产的权利和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没有明确的产权保护,就没有海洋经济的流动性,也就没有海洋财产的权利和财富的有效保护。财产侵权行为会随时发生,海洋产业经济就难以发展。现代海洋产权制度的确立,促进了海洋经济的流动性,使人们的财产所有权有了保障。如果说大陆或大河经济的基本点之一是“公共地方、谁都可用”的话,那么海洋经济则告诉人们“公共地方必须有一套合理的制度才能占用”的道理,这就是产权制度的核心要求之一。由于海洋流经众多国家,因此划分海洋产权十分困难,需要有关的法律或公约来界定各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权限。1994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的《公约》,建立了新的国际海洋秩序:①规定了12海里领海制度;②建立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③确立了国家管辖海域以外的国际海底及其资源由人类共同继承的原则。海洋新秩序的建立使当今世界管辖海域的“国土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同时也伴随着全世界对海域的划界纠纷发生。各国为了发展自己的海洋经济,必须要维护自己的海权,人类海洋斗争的核心问题是海权问题。海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领土主权、领洋主权、海域管辖主权和海洋权益等,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19世纪末,美国海军军官马汉提出了著名的“海权论”,构建了完整的海权理论体系。其主要观点是:①对海洋的控制权决定海洋国家的根本命运,“海权是统治世界的决定因素”。②海权依赖于海权体系,包括拥有进入世界主要海洋的地理条件、在本国沿海港口开辟的海上后勤基地、一支现代化商船队、一支强大的海军和分布在主要航线上的据点,还包括广阔的领土、人口、资源和经济实力。③海军在国力中居第一位。拥有强大的海军,才能国运昌盛,才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马汉.海权论[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马汉的理论是对数千年列强海上争霸历史的总结,深刻揭示了海权的本质。当今时代的海权随着《公约》的签署和实施已出现了明显的发展和变化。海上国防力量仍是维护一国海洋权益、实现海洋经济大发展的有力保障,海上国防力量的强弱主要体现为海军的强大与否。世界各国围绕海洋权益的激烈争夺,已由过去的以争夺军事目标、战略要地和咽喉要道为主,转变为以争夺经济利益、岛屿及海洋资源为主。由过去以超级大国为主的争夺,转变为广大沿海国家都纷纷参与,促使海洋竞争加剧、斗争升温。这些特点充分表明,保护自己的海洋权益已成为各国的头等大事。3.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有关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同时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也得到了体现。《21世纪议程》指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21世纪议程》第17部分,即关于海洋21世纪议程部分,对海岸带、近海、国家管辖海域以至公海和深海大洋的环境保护做了详尽规定,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公约》的生效和实施,把开发海洋资源,解决人类面临的因人口膨胀而出现的资源、能源、食物短缺问题,列入了国家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第4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27\n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其主要议题是强调海洋在造就地球生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突出海洋环境的整体性,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99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重点讨论了海洋可持续发展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没有健康的海洋,就没有地球及其生命系统,人类就会灭亡。长久以来,现代海洋开发活动在展现其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影响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割裂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相互联系,就会使原来的优势变成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海洋经济在传统意义上是资源型经济,开发海洋资源形成了传统和新兴的海洋产业,海洋资源与环境是海洋经济的物质基础,是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实现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海洋及海岸带是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其资源与环境对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是极为有限的。因此,加强海洋资源与环境管理,有序、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对于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海洋经济学产生的基础中国不仅是一个海洋国家,而且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的国家之一。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军事的多重关系,但海洋与人类的经济是最重要的一对关系。人类从事的海洋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军事的活动,但人类从事的海洋经济活动是最主要的海洋活动。人类的海洋经济活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一)远古代海洋经济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早期的人类逐水而居,海洋成为必然的选择之一。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原始人最早与海洋发生接触,他们最初是在沿海滩涂采拾海贝、虾蟹和下海捕鱼,向海洋索取一些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中国的考古发现证明,在原始社会初期,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先民就已开始直接利用海洋资源,进行原始的海洋捕捞和海产品采集活动。在北京山顶洞人(生活在18000多年前)遗址中,就发现不少食剩下来的鱼骨和用做装饰品的穿了孔的海贝壳,以及经过磨制、钻孔的鱼骨等。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定居在沿海地区的居民开始大规模采拾贝类作为食品。海水制盐在中国起源也很早,据古文献《世本》记载,居住在山东沿海地区的居民早在4000多年前就开始“煮海为盐”了。海上航行可能与海洋捕捞同时或稍迟一些开始。从古籍《物原》中所述“燧人氏以匏(葫芦)济水,伏羲氏始乘桴(筏)”的传说记载看,在距今10000万多年前,以渔猎为生的先人们不但与海洋发生了接触,而且已经能用植物的蔓茎来捆扎树干或竹条以进行短距离的海上漂浮。史学家们新近发现,中国南方的古越人是典型的海洋民族。他们在7000年以前已经敢于驾舟出海并向海外迁徙。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大量鲸鱼、鲨鱼的遗骸及出土的木浆,都证明人类很早就开始了海上航行。27\n(二)古代海洋经济大约经过数万年之久,人类才由原始的、取而为食的方式,逐步演化并形成海洋渔业、海上交通运输业和海洋盐业等传统的海洋产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盐业资源,发展海洋航运事业和海洋科学研究事业中所创造的光辉业绩,在世界古代海洋开发利用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先秦时代从夏朝开始,经历了商、周,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和文化创造力空前繁荣,制造业、造船业、航海业、海洋渔业和盐业、商贸业、海洋科技事业、海洋探险等纷纷兴起并蓬勃发展。夏朝海洋捕捞和海岸带制盐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沿海地区缴纳的实物贡税主要是各种海货和海盐。在夏朝的中期,近海航行的捕捞量比较大了。到了商朝,除渔盐和航行外,依托海洋进行军事征战也开始了,一时威力远播。殷商时期,远距离的海上航行较之从前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商朝末年殷人航海抵达美洲之说,尤为令人注意。商朝的海洋捕捞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沿海渔民创造了各种渔具和捕鱼方法。西周时期,山东和浙江沿海的居民就开始了航海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群雄争霸的局面,冶铁技术的发展和铁制工具的出现,使得造船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航海的范围也逐步扩大,沿海大国海上军事力量增强,海洋军事活动十分频繁。齐国依靠发展近海渔业和盐业,而成为当时综合国力最强的东方大国和“海王之国”。商朝和商朝前后的历史资料研究证明,这一时期传统内容的海洋开发,即以渔盐之利、舟楫之便为核心的海洋经济已经初步建立。秦汉时代,海洋经济十分兴盛。秦始皇下令开发古琅琊港市,并派遣徐福率船队从琅琊港起航东渡,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航线。汉武帝下令开通印度洋航线,使汉代中国兴起大批著名的海港和造船基地。西汉时,中国远洋船队东至朝鲜、日本,南下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正式形成。东汉时,东西方两大强国——中国与罗马的海上直接通航成功,使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繁荣,中国海洋事业走向了世界。三国、两晋时期,政局动荡,陆上纷争不断,海洋经济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但仍有一定的突破。东吴的孙权也是大规模航海的倡导者。他拥有规模很大的海上舰队,北航至辽东,南航至广东,并派人到台湾,派使者出使南海诸国。隋唐时,沿海地区北起辽东半岛南至海南岛都有频繁的海上往来,通往朝鲜、日本以及南海诸国的航次增多、规模扩大。番禺(广州)、潮州、福州、温州、明州(宁波),泉州、杭州和扬州等地,也都成为了重要的海港城市。隋、唐、五代时期,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航海进入了繁荣时期。东南沿海的交州、广州、泉州、扬州、登州等地成为当时著名的贸易港口城市。“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了直接沟通亚、非两大洲的长达万余里的远洋航线,航迹遍及东南亚、南亚、阿拉伯湾与波斯湾沿岸,远达红海和东非海岸,成为中外关系与东西方文明交流高峰时代的重要通道和桥梁。唐、宋、元三个朝代的政府都鼓励国际贸易活动。北宋政府为扩大财源、取得丰厚利益,在沿海城市设置市舶司,开辟了众多国际航线,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国家的开放政策极27\n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这一时期,船尾舵、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天文导航术、季风航海术、地文航海术和海洋潮汐知识的进步,使中国长期雄居世界航海第一强国的位置。海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宋朝海外关系的发展和影响的扩大。据记载,当时经过海道来中国的国家和地区有十几个。沿海兴起了许多著名海港城市,经济文化与对外贸易空前繁荣,中国海洋事业进入了全盛时期。那时不仅中华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而且在1100—1450年之间,中国的海军无疑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元代海陆交通的空前扩展与畅通,对外交往和经贸往来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元代的航海家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记载,元时中国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或间接建立了海上贸易往来,福建的泉州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这种交往盛况的出现,代表着以航海为重要标志的中国传统海洋经济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明代,中国的航海事业发展达到高峰,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公元1405—1433年,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船队,7次往返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每次出动船只多达一二百艘,人员2万多人,南达爪哇,西至赤道以南的非洲东岸,航程10余万华里,访问了30多个国家,拓展了海上交通和通商贸易。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开发利用海洋的长期实践中,对海洋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和深化,逐步发展了海洋科学和文化事业。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研究地球和海洋潮汐现象。中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惠施就提出过地球为一球形的看法。公元1世纪,东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正确地指出了潮汐和月亮运行的对应关系,“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大小满损不齐同”。唐代窦叔蒙写成了潮汐专著《海涛志》,系统总结了古代潮汐学,还阐述了潮汐预报和观测的方法。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还创造了著名的“八分算潮法”,可以简便算出潮时。由于海洋运输业的需要,古代也很重视研究海流和天气现象。早在唐代,渤海人就掌握了日本海的海流季风特点。赴日航行秋末起航,先循海流南下,然后转向东南,顺西北风驶抵梧部海岸;第二年乘东南风回航。元代开辟了3条自长江口北上的运粮航线,就考虑到了利用季风和黑潮的作用。对于台风和风暴潮,古代的研究也有很多,汉代古籍中就有风暴潮灾害的记载。古代世界各国的海洋经济相继获得发展。公元前8世纪,欧洲腓尼基人及希腊人对地中海已有相当的了解,他们把贸易范围,甚至战争范围,扩大到整个地中海和地中海以外地区。公元前6世纪,已经有地球是浮在大海上的说法。至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球上的地影为圆弧形,第一次证明了地球为一球状体,他还在《动物志》中描述和记载了170多种爱琴海的动物。至15世纪,欧洲沿海各国涌现出一批伟大的航海家,他们的航海创举至今仍令世人佩服。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首次航行至好望角;10年后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发现了通往印度洋的航路。16—18世纪期间,哥伦布、麦哲伦和库克等人,进行了环球航行,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带去了大量的欧洲移民。这一时期欧洲的科技成就,既推动了航海探险,又直接为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27\n(三)近代海洋经济在古代的整个历史时期,由于人们所拥有的海洋知识极为有限,海洋的开发利用仅停留在对海洋资源的直接利用上,对新的领域并无多少涉及。直到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后,机器和机器系统的使用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更大规模地进入海洋、探测海洋环境和资源的基础状况、研究海洋现象的变化规律,开发利用海洋等提供了技术基础。因此,19世纪后期大规模的全球海洋调查和探险活动陆续展开,标志着近代海洋经济的开始。19世纪70年代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的环球调查,具有开发利用海洋事业的代表性和开创性。这次调查从1872年1月开始,1876年5月结束,持续了3年又5个月,调查区域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海,在362个测量站进行了水深测量以及生物、化学和底质等要素的取样调查,获得了大量的实测资料和标本。继“挑战者”号考察之后,又有德国、法国、意大利、俄国、美国和丹麦等国的调查船,分别对大西洋、太平洋以及地中海、加勒比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中国海等洋区和海域进行多专业的综合考察、调查和探险活动。19世纪最后20多年的海洋调查研究工作,极大地增进了人们对邻近海域和大洋的了解,丰富了人们的海洋知识,海洋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子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与海洋探险和开发活动关系极为密切的深潜技术、造船技术、仪器设备技术和导航定位技术以及航海保障系统技术等被陆续开发出来,并被应用到海洋调查、勘测、海上生产作业和研究等工作上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海洋知识的了解,拓宽了人类认识海洋的视野,推动了海洋开发利用的速度。同时,在一系列海上调查中,相继发现了不少新的可利用资源和有待开发的领域。人们已开始对一些资源进行小范围的开发。例如近海浅海石油天然气,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开始对其进行勘探和开采。但是,20世纪前半叶,限于调查研究的深度、社会整体工业技术水平和提供装备的能力以及社会经济所能达到的支持程度,当时人类的海洋开发利用还不能发生本质上的转变,没有出现对传统海洋经济的突破,也没有完成向现代海洋经济的跃升。从在总体上看当时的海洋经济仍维持在渔盐之利和交通之便的传统格局之中。不过,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中,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开发活动,已经对传统海洋经济产生了冲击,海洋经济正处于一个新的变革过程中。中国近代海洋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清朝建立后,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封锁海域,不准寸板下海,严禁外国商人和商品进入。1683年,清王朝收复台湾后,曾一度开放海禁,但仍然不准大船出海。清王朝实行海禁政策期间,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和近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年代。这种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也阻碍了中国近代海洋经济的发展。1840年,英国侵略者的炮舰轰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此后,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清王朝的闭关政策彻底27\n破产。辛亥革命以后,为了发展海洋渔业,中央政府设立了渔业管理机构,颁布了《渔轮护航缉盗奖励条例》、《公海渔业奖励条例》等渔业法规,对于鼓励公海渔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27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发展海洋水产的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中央模范水产试验场、设置渔业保护局,开办渔业技术传习所和鱼种场等;1929年,公布了《渔业法》;1930年,又规定了领海宽度为3海里。由于采取了上述政策和措施,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海洋渔业曾出现过一个短暂的兴旺时期。1936年,中国水产品年产量达到150万吨,其中海洋水产品产量约为100万吨,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记录。中国近代的海洋运输事业在19世纪中后期才开始出现。1865年,李鸿章等人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局,营造轮船和机器,并于1868年8月制造出第一艘轮船,命名为“恬吉”号。这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这艘海轮的下水揭开了中国近代海洋运输业的发展序幕。据1916年的统计,中国各轮船公司共有海轮135艘,总吨位6743吨。抗日战争期间,沿海地区全部沦陷,历尽艰辛发展起来的海洋运输业几乎夭折。到新中国成立时,全国轮船只留下23艘,总吨位3.4万吨,全国沿海绝大多数港口破烂不堪,港池航道淤塞。中国近代海洋经济遭受空前的劫难。(四)现代海洋经济20世纪60年代后,在海洋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新领域越来越多。到20世纪已经形成包括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洋运输、海盐及盐化工、海洋油气、海水综合利用、滨海旅游、海滨采矿等10多个部门的海洋产业经济。同时,世界海洋经济产值持续高速增长。20世纪从60年代的100余亿美元增加到70年代初的1100亿美元,80年代初的3400亿美元,90年代初的8000亿美元。到了2000年,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达10000亿美元,比60年代产值增长了99倍。这就是说世界海洋经济产值每10年翻一番。海洋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作用也日益提高。2000年,世界海洋经济占世界GDP总值230000亿美元的4%,其中主要海洋国家海洋产值分别占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世界各国尤其是沿海国家,充分认识到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意义,因此把国民经济发展的目光转向海洋经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是海洋经济发展强国。人们预测,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将更加依赖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将会以更高的速度发展。到2010年有可能达到20000亿美元,2020年有可能达到30000亿~35000亿美元。届时,世界海洋经济将占世界经济总值的10%。这还不包括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提供的210000亿~460000亿美元生态服务价值,而同期陆地生态系统提供的价值仅为120000亿美元。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重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社会公众的海洋意识明显增强。在改革开放30多年间,中国海洋经济持续增长,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沿海造船业、海盐及盐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滨采矿业等主要海洋经济总产值,从1979年的64亿元上升到1989年的384.75亿元,10年间增长了5倍。进入90年代后,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增长更快。2000年,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4133.50亿元。200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492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11%。国家海洋局.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EB/OL].http://www.soa.gov.cn/hyjww/hygb/hyjjtjgb/2008/02/1203498002879123.htm.27\n海洋经济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产业已成为新兴产业积极的推动力量。三、海洋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海洋经济发展的国际形势随着陆地资源紧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各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转向了海洋,加快了对海洋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一场以发展海洋经济为标志的“蓝色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海洋成了世界各国进行国际竞争的“新高地”。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产业总产值10年左右翻一番,从20世纪60年代末的1100亿元,已达到目前约13000亿美元。据预测,到2011年全球海洋产业总产值占全球GDP的比重将从1991年的4.2%上升到10%;海洋产业对全球经济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将上升到20%。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海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海洋技术开发程度的不断提升,海洋经济将不断出现新的海洋产业和新的领域。1.沿海国家把开发海洋列为基本国策,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率先开始了现代海洋开发,把开发海洋资源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并付诸实践。日本制定了“海洋开发推进计划”,提出利用海洋科技加速海洋开发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战略。美国先后制定了《1995—2005年海洋战略发展计划》和《美国海洋战略计划—NOAA2005展望》等政策规划。澳大利亚也出台了《澳大利亚的海洋科学技术计划》,提出今后10~15年增强海洋知识基础、加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的总体目标。法国把海洋开发作为体现“法国光荣”的伟大事业。韩国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决定在近10年内投资300多亿美元来发展海洋产业,将海洋经济规模扩大近6倍。2.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海洋经济开发发达国家已把遥感技术、激光技术、声学技术、电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应用于海洋经济开发与研究,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能力。海洋卫星用于海洋开发,深潜器可以抵达大洋的任何深度,深海钻探能力突破7000米,这些使海洋能源、矿产进入大规模的商业性开发阶段。3.国际间争夺海洋资源与捍卫海洋国土权益的斗争日益激烈20世纪40年代以前,海洋只被区分为领海和公海。1958年,第三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提出了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在这场海洋主权重新划分的会议中,各国都力求把符合自己利益的主张用国际法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海洋资源的争夺更为激烈。4.海洋开发的国际合作需进一步加强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也是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舞台。在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国际海洋权益日益被重视,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的形势下,大规模的海洋开发将面临全球性的政治、经济以及资源环境问题,因此海洋开发势必需要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27\n(二)海洋经济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海洋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大力发展中国的海洋经济,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是实行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发展海洋经济是国家的战略方针。1.发展海洋经济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及全球对海洋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巨大,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潜力也相当巨大。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以及人们食物结构中动物蛋白质摄取量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的预测,21世纪初海洋水产品供给量中将占市场需求的一半以上。能源供给是中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预计21世纪初中国石油消费量为2.3亿~2.5亿吨,天然气为240亿~400亿立方千米,未来能源供应的增量部分主要将由海洋油气来承担。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特别是北方沿海城市和地区,单靠河流和地下水资源很难满足城市和工业发展用水需要。直接利用海水或者将海水淡化后作为工业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可以满足沿海城市和地区对水资源的巨大需求。随着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港口的吞吐量和海洋运输量都会大幅度地增加,中国的海洋交通运输业市场的发展远景极为可观。海洋旅游业是新兴的海洋经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海内外交往的日益增多,海洋旅游人数也会大量增加。此外,海盐和海滨砂矿也是重要的生活资料和原材料。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增加海洋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是繁荣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2.发展海洋经济是增强国力的需要海洋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海洋经济涵盖了第一、二、三次产业及其内部行业的各个重要领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是海洋经济发展强国,海洋经济占这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但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平均每年以22.24%的速度递增,高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一倍以上,也高于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平均年增长速度11%的一倍以上。2000年,中国海洋经济增加值为2297.04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60%。沿海地区以占全国13%的土地,养活了占全国40%的人口,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中间海洋经济的贡献不可忽视。如果把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提高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海洋经济总量将有较大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也会更大。海洋是海防的重要领域,在国防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增强国防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倚重于海洋经济的发展。3.发展海洋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海洋是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领域。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和技术相互协调的科学发展之路。但是,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有限的陆地资源日益减少,特别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有些资源已濒临枯竭,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1世纪,资源问题27\n更加困扰整个世界。对于人均资源匮乏的中国来说,这种困扰则更为强烈。海洋是地球最大的资源宝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可以弥补陆地资源的不足,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中国是人口大国,有相当辽阔的海域,海洋资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十分有利的条件。这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中国在21世纪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4.发展海洋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对外开放是从沿海地区开始,并逐步向内陆地区推进拓展的。由于沿海地区具有发达的城市群、优越的港口和便利的海上交通,使沿海聚集了各种产业及经济功能,因此使沿海经济取得了在与国内和国际经济联系中的主导地位。中国的经济特区、沿海地区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带等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都与海洋联结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开发利用海岸带及临近海域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与港口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外向度最高和最有活力的地区。中国海洋区位条件优越,位于太平洋西岸这个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21世纪,中国可以利用区位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发展沿海经济,带动内陆腹地经济,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5.发展海洋经济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21世纪既是海洋开发利用的世纪,也是海洋科技、产业、经济竞争的世纪。海洋开发具有国际竞争性,不仅包括近海资源,而且包括广阔的公海及海底资源都是竞争的对象,这给沿海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世界各沿海国家纷纷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加快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许多国家为增强本国的国际海洋核心竞争力,都在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美、日、英、法、德等国为了保持本国已取得的海洋优势和竞争地位,分别制定了海洋发展规划,提出优先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的战略决策。可以说,未来国际竞争的胜败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对海洋科技产业的重视程度。中国是一个海洋面积居世界前10位的海洋大国,中华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重视海洋开发,是奠定强国地位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国际海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取得相应的市场份额。四、海洋经济学方兴未艾海洋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与海洋经济、海洋产业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研究海洋规律的科学,如海洋生物学、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工程学、海洋地质学和海洋气象学等,这些科学综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海洋大学科体系。海洋经济活动既要遵循自然规律,也要遵循经济规律。人们在从事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中,需要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因而需要经济理论指导,所遇到的问题需要在经济学中寻找答案。所以,海洋经济学在海洋大科学中是必不可少,也是其他海洋科学所不可替代的。在对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产业、行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海洋经济学。27\n海洋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海洋区域经济学、海洋环境经济学、海洋资源经济学等应用经济学的综合与基础经济科学。在以往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过一些重要的海洋经济理论,但是始终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海洋经济理论体系。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较长时期,人们对于海洋经济的认识由于受海洋开发利用实践的限制,还只产生了某一些行业的经济理论,如海岸带经济、渔业经济和海上运输经济等,而缺少对整个海洋经济的系统认识,当时还不可能产生对海洋经济整体性认识的海洋经济学理论。这一时期海洋经济学理论体系未能建立,有以下4个主要原因:一是海洋浩瀚而复杂,存在着大量的未知因素,难以开发,造成海洋经济长期发展缓慢,至今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经济体系。实践上的不成熟,也难以形成成熟的理论。二是海洋是一个综合性的资源载体,资源的开发是分门别类逐渐进行的,而且是由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分别从陆地向海洋延伸而进行的,由此造成海洋经济活动从一开始就是分散进行的。海洋经济学这种发展状况是符合规律的,它首先产生于海洋各个行业或部门经济学。三是海洋开发利用的规模,从总体上看还局限在较小范围内,行业间的矛盾还不太突出,国家间的海洋权益斗争尚不尖锐,因此,还没有引起大多数国家的注意。国家海洋观念总体上的薄弱,对一项涉及许多海洋行业和部门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经济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障碍。没有统一或综合的需要,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海洋经济理论的建立。四是海洋经济不是简单地由陆地经济向海洋的延伸和重复,而是一个全新的经济领域,它具有与陆地经济完全不同的特点与运行规律。即使实践已经提出了这方面的需要,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海洋经济理念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它需要全面总结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并上升到理性认识,这项工作绝非少数人一朝一夕就能够办到的。这些因素正是海洋经济的体系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没能建立起来的基本原因。海洋开发利用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海洋资源价值的新发现,海洋技术产业不断增长,现代海洋经济的内容大大增加,传统海洋经济也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得以改造与发展,海洋经济的地位得以提升。海洋开发利用范围不断扩大,密度不断加强。这种快速发展一方面给各海洋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些国家之间海洋权益与跨地区、跨部门和跨行业的海洋利益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海洋经济理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提高海洋开发的经济效益,仅有海洋行业和局部的经济理论还不够,必须建立整体的、系统的海洋经济理论。所以,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海洋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推动下,综合、系统的海洋经济理论和方法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可以被认为是海洋经济实践推动海洋经济理论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丰富的海洋经济实践,全面促进了海洋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为了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海洋,世界各国对海洋经济研究日益重视。不少国家设立了专门从事海洋开发政策的研究机构,出版了专门研究海洋经济学的著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前苏联和日本等国学者就27\n应用经济学基本理论,开始研究海洋经济问题,在高等学府开设海洋经济课程。例如1967年,美国罗德岛大学资源经济系教授N.Rorholm通过研究13个海洋经济部门对新英格兰南部地区经济的影响,运用投入产出法得出了一些衡量海洋经济的尺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G.P.Tecorvo和M.威尔金森从国民收入的角度分析了海洋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美国学者J.M.阿姆斯特朗和P.C.赖纳合著的《美国海洋管理》,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研究了海洋管理问题。1977年,前苏联学者布尼奇的专著《世界大洋经济学》一书出版。到20世纪末,海洋经济学研究已经深入到海洋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市场经济和技术经济等领域。中国海洋经济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经济学和海洋学工作者的大力倡导下,1982年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会成立,并围绕中国海洋开发战略、规划和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如《海洋经济概论》、《中国海洋区域经济研究》和《海岸带管理指南——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规划模式》等著作。1982年,山东大学海洋学院的蒋铁民在《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一书中阐述了“海洋、海洋经济、海洋经济学”、“海洋经济的战略转变”等重要内容,提出了海洋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指出了中国海洋开发的特点与方向。1985年,张海峰、蒋铁民等合著出版了《中国海洋经济研究大纲》一书。蒋铁民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所有这些文章与书籍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建立中国海洋经济学科发挥了先导作用。自1989年起,《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年鉴》陆续出版,为海洋经济研究提供了系统的信息资源。随着中国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海洋经济研究有了更多新进展和新成果,为海洋经济学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使得中国的海洋经济学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并日臻完善。第二节海洋经济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27\n27\n第三节海洋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一、海洋经济学是综合性基础学科海洋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既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也属于海洋基础理论经济学范畴。它是把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海洋经济活动的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理论抽象,揭示客观规律,并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服务的综合性基础学科。根据海洋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以现代经济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现代海洋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海洋经济学的微观研究海洋经济学微观层面,旨在揭示某区域海洋产业背景下具有一般性的微观主体经济行为及其交互特征。因此,海洋经济学微观层面主要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研究海洋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包括微观海洋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海洋产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海洋资源的产权分析与制度设计、海洋资源的有效配置等。(二)海洋经济学的中观研究海洋资源开发表现为产业形式和空间状态,因此,海洋经济发展状态必须要从海洋产业及其空间布局来描述。海洋经济学中观层面作为联系海洋宏观、微观经济学的中间领域,从产业角度看主要是研究不同海洋产业的总量特征、各产业细类之间的关联和产业经济管理及政策的基本模式;从区域角度看主要是研究反映一国涉海区域的总量特征、各区域单元之关联和涉海区域经济管理与政策的基本模式。(三)海洋经济学的宏观研究海洋经济学的宏观层面旨在从整体角度考察一国海洋经济的聚合特征与政策模式,它侧重于从总量(而非结构)角度研讨一国海洋经济总体增长与发展议题,其内在的局部性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机制可在中观层次得到解释,其个体行为机理可从微观角度予以说明。因此,海洋经济学宏观层面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海洋宏观经济的总量分析。海洋宏观经济学将海洋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主要是对海洋经济活动的总量进行分析,探求海洋经济总量供给与总量需求的均衡。尤其是要研究海洋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海洋经济核算体系。②海洋经济政策与海洋经济管理。海洋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理论研究提出相应的海洋政策主张,以确保海洋经济稳定增长。其中研究政府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尤为重要。(四)海洋经济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27\n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引入海洋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的肯定和实施。海洋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海洋资源的协调一致,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包括海洋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交互作用,海洋生态系统的价值理论,海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实现及补偿问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等。二、海洋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是海洋自然科学海洋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不同,它必须以海洋自然科学为基础。近半个世纪以来,海洋经济学研究问题不深厚,不系统,与忽视海洋自然科学而注重纯社会科学有很大关系。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大量液态水的星球,而海洋是连接地球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纽带,是地球上最广阔的自然地理区域,是地球上生命诞生和繁衍的地方,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世界人口的3/5、中国人口的1/3居住在沿海地区。人类在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过程中与海洋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从海洋在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海洋与人类的相互关系。(一)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地球环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基本单元,水圈是地球表层的水体,是生命的源泉,生命因为有了水而显得生机勃勃,海洋占水圈总水量的96.5%(见表1-1)。水圈既是地球的一个独立单元,又渗透到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与之共同构成适应动植物生存的地球环境,而海洋环境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不仅可以缓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间的矛盾,而且其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空间,是解决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海洋生物可提供基因、药用生物等资源;海底油气、可燃冰等能够缓解陆域能源压力;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提取海水中化学元素又可以增加化工资源等。表1-1地球水圈的构成表水体面积(万平方千米)体积(万立方千米)平均深度(米)占水圈总水量(%)海洋36130133800.0370096.5地下水13480234.01741.7土壤水82001.70.20.001冰川和永久积雪16222406.411631.74永久土层的地下水210030.0140.022湖泊20517.685.90.013沼泽2681.14.280.0008河流148800.20.0130.0002大气水510001.30.0250.001资料来源: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政策[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27\n海洋植物和动物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物的骤减甚至可以使地球生态失衡。海洋为地球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气候条件。由洋面蒸发进入大气中的水蒸气,源源不断地形成陆地的降水;洋流挟带着或暖或冷的巨量水体,影响着流经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海洋可以调节大气环流,也可以引发自然灾害。如在全球变暖的形势下,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一部分进入海洋,海洋起到了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而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对海区生物资源造成破坏,还会使局部地区甚至全球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引发一些地区发生灾害性天气。(二)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新空间随着世界人口的剧增和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适合人类生存的陆地空间越来越狭小。海洋辽阔的空间适合人类发展的空间需要,对人类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1).可用于围造新的陆地,解决建设城镇、机场、工厂和农耕等用地。世界上有25个国土面积不足10000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家,因为陆地空间的不足,都开展了围海造地的活动。有些国家的国土面积虽然不算小,但与人口密度相比,仍显得土地紧张,向海洋要地的海洋开发备受重视。如荷兰近800年围海造地约8000平方千米,平均每年10平方千米;日本在近40年造地约2000平方千米,平均每年造地50平方千米。(2).可在海上进行工程建设,减少陆上用地。例如建设水下仓库、水下公园和海底隧道以及水上建筑群等;以海洋作为陆地废物、废水和城市垃圾的排放场所。海洋与陆地相比,具有较好的稀释扩散能力,也有一定的降解和自净能力,可以容纳一部分“三废”物质,成为人类处置废弃物的天然场所。(三)海洋是高新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在世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一轮海洋竞争最重要的领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是科技进步。在新经济条件下,现代海洋勘探、开发技术融合了现代各方面的高技术、新技术,成为知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综合性社会经济活动。谁能最早、最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谁就能获得最大的效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海洋发展规划,提出了优先发展海洋高新技术战略。海洋高科技在海洋石油、天然气以及其它矿产开采、海水养殖、海水淡化、海洋交通运输、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利用、海洋空间利用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推动海洋产业群和海洋经济支柱不断发展和扩大的重要力量。(四)海洋是自然资源开发的战略基地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极为丰富自然资源,海洋能提供60%左右的水产品、2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约20%的原盐以及足够多的金属矿产资源。海洋中的生物资源多达20多万种,其中动物约18万种,植物2万余种。在动物中有鱼类2.5万种,是人类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主体。据测算,世界海洋鱼类年生产量估计值为6亿吨(鲜重),而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条件下,海洋每年最大持续渔获量估计为2亿~3亿吨。海洋中的矿物资源十分丰富。据估计,世界各大洋的锰结核矿总储量可达3027\n000亿吨左右。这种锰结核矿含有多种稀有金属元素,可供人类使用20000—30000万年。海洋石油资源的含量约750亿~1350亿吨左右,如将天然气计算在内含量会更大。海滨砂矿和海底煤炭等也极为丰富。海水中富含多种元素,如世界食盐消费量的1/3就是用海水晒制而成的。海洋能,主要是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海流能、潮流能和盐差能等的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是发展海洋经济的物质基础。(五)海洋是连接大陆之间的通道地球上的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因此海洋是全球的通道,陆地只是汪洋大海中的“岛屿”。海洋为人类相互交往和经济贸易提供了最方便有效的天然通道,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最经济便捷的海上交通运输途径。人类利用舟楫漂洋过海进行交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各国人民为了促进彼此之间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克服无数艰难险阻,通过海洋进行交往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例如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前后6次渡海,历时11年才取得成功,成为中日交往史上的佳话;马可·波罗来中国也曾利用过海洋。海洋运输具有承载大、运费低的特点。现在省际之间、国家之间的各类物资转运主要靠海洋。海运业的繁荣还带动了港口建设、沿海城市发展和陆路交通、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财政金融、旅游服务和国际交流等一系列社会经济的发展。(六)海洋是实施国家政治和军事战略的基本领域世界战略格局及地区形势的变化,使各国对海洋资源的争夺日益加剧。强大的海上政治和军事力量,是保证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几百年前,海洋就是殖民主义激烈角逐的场所。由于海洋是连续不断的水体,航线众多,回旋余地大,又可通过不受任何国家管辖的公海直接到达各大陆和许多地区,所以历来被视为军事战略的重要区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60多年里,地区和局部范围的冲突不断,海洋军事力量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例如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主要由海上向朝鲜运送军事物资和人员;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为争夺阿根廷邻近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及其海域油气资源而爆发的“马岛之战”;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战争,都充分显示了在现代国际冲突中海洋军事力量及其战略突出地位以及海洋在国家安全甚至整个国际政治斗争中所占的重要位置。第三节海洋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一、海洋经济学的内涵海洋经济学是海洋经济理论研究的基础,海洋部门经济学无疑是海洋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已将海洋经济学专业设置代码为020116。冠名以“海洋经济学”或类似称谓的著作也已出现,分析架构多数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大方面。这说明海洋经济学在中国已经初步成长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而在西方学界,海洋经济学(MarineEconomics)还未单独成形。例如在美国某些高校(如CarletonUniversity)27\n,海洋经济学往往作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中的一个附带的应用性讲题而存在,或者将海洋经济学简单地定义为“海洋渔业经济学”。在中国,关于海洋经济学学科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权锡鉴在《海洋经济学初探》(1986)一文中指出,海洋经济学是介于理论经济学与海洋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他认为:“总体海洋经济活动包括许多具体的部门和不同的侧面,各种不同的具体海洋经济活动的相互联系以及总体海洋经济活动的诸重大方面反映到海洋经济理论中去,便构成了海洋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和基本理论框架。”而“如何以最小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大的劳动成果,提高海洋物质生产力,是贯穿在海洋经济过程和各种经济关系中的基本问题”。权锡鉴.海洋经济学初探[J].东岳论丛,1986(6).书中同时指出海洋经济包括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内容。孙斌、徐质斌在《海洋经济学》(2000)一书中认为,“海洋经济学是研究海洋开发和保护中各种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海洋开发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理论表现,即以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为主线,研究海洋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的过程,揭示经济关系、经济形式、经济运动特点和发展规律,为发展海洋经济服务”。这个概念首次提出海洋经济学研究也应研究海洋保护,在强调注重海洋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海洋生态效益的观点。同时指出“海洋经济学是以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生产力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一门应用经济学”,“不能把海洋经济学划入边缘经济学种类”,“因为它是把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总结、理论抽象、揭示客观规律,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服务的学科”。孙斌,徐质斌.海洋经济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陈万灵在《海洋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讨》(2001)一文中提出,“海洋经济学是研究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利用与管理、改造与培育过程中特殊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海洋经济学是以海洋资源作为研究对象,以海洋空间及其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为研究领域,探索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特点及其经济规律”。陈万灵.海洋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1(3).他还进一步指出,海洋经济学不仅是应用经济学,而且还属于资源经济学。与之相对应,海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大体上包括以下内容:海洋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海洋资源的综合考察和评价,海洋资源的价值核算和评价,海洋资源开发过程的研究,海洋资源产权、市场与配置效率,海洋资源的区域配置及区域经济,海洋资源的最优管理,海洋资源法规与政策。陈可文在其所著的《中国海洋经济学》(2003)一书中提出,“海洋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不止是关于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服务业和海洋资源环境等个别海洋经济领域的理论,而是以整个海洋经济活动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合理控制、科学协调和维护国家海洋经济整体为目标的经济理论”。“海洋经济学也研究像海岸带经济和海洋渔业经济等这样一些海洋的个别经济问题,但它不是孤立地去研究这些问题”,概括地说,是“探索海洋经济综合整体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性”,这就把海洋经济学同27\n与海洋经济有关的海洋部门经济学区分开来。陈可文.中国海洋经济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他同时指出,海洋经济学既是理论经济学在海洋部分的应用,具有应用性;又是海洋经济科学中其他分支科学的理论基础,属于理论层面的科学。总体来说,中国的海洋经济学被界定为以整个海洋经济活动及整体的运行为研究对象,以合理控制、科学协调和维护国家海洋经济整体利益为目标的经济理论,或者是研究海洋开发和保护中各种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相比之下,西方学界对海洋经济学的学科内涵和研究对象众说纷纭,明确界定者与实际研究者往往并不一致。如巴里·菲尔德和玛莎·菲尔德将海洋经济学界定为海洋渔业,但多数研究者在关注海洋渔业的同时,也对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海洋产业展开探讨,实际上西方学者也在人海文明的基本背景下关注人类经济的交互行为及其效应。乔翔.中西方海洋经济理论研究的比较分析[J].中州学刊,2007(6).可见,在海洋经济领域,中西方学者均着力于探讨经济关系,不过中国学者往往注重整体经济总量分析,表现为产业之间的关联、政府与市场关系等,由此揭示海洋领域中具有一般性质的经济关系,且更注重理论思辨。西方学者则注重微观基础分析,表现为微观行为调查、最优化决策等,由此揭示总量现象的微观成因,以及兼具总量分析。与国内类似,但较为注重数量方法。中西方在研究对象方面的差异,原因或许在于指导思想不同。马克思主义者强调,分析人类经济活动的实质关系,因而理论思辨程度相对较高。而西方学者往往注重现象分析与框架引导,因此倾向于以对微观行为的实际调查和解析,作为探讨海洋经济活动总量关系分析的基础,尽管不少生态经济学者和生物经济学者也注重直接的总量关系探讨。不难看出,西方学者的现象描述与微观基础的成果,对我们在唯物史观原则精神下深入揭示海洋经济关系颇有借鉴意义,而随着对海洋经济问题研究的深入,西方学界也可能会在目前研究对象过于分散的基础上,重构更具一般意义的海洋经济问题分析的微观基础。综上所述,在学科内涵层面,海洋经济理论在中国已经初步取得了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而在西方目前尚处于分散发展阶段。二、海洋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根据海洋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海洋经济学具有如下特性。(一)区域性海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单一部门经济,而是以海洋这一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的一切活动,因此,海洋经济学是一门区域经济学。(二)综合性或称边缘性和交叉性海洋经济学是在多学科整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涉及经济学、海洋学、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科学学、技术学、工程学、生物学、数学、政治学、法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知识。27\n(三)社会性海洋经济学虽然较多地涉及海洋学、地理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但是在主体上仍然属于社会科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的科学。(四)应用性海洋经济学中虽然也有理论层面的内容,但其大多数内容本质上是应用性的,是直接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而服务的。第四节海洋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海洋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和具体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以及其他科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在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提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必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规范的科学,也是已经经过历史事实验证的,因而是反映客观真理的科学。进行经济理论概括时,采用科学研究工作中一般使用的归纳法和演绎法,以及马克思曾经明确提到的与自然科学实验方法对应的、在经济分析中使用的科学抽象法,也就是把影响研究对象的众多复杂因素当中的一些次要因素分离开来,把说明该现象的基本的、决定性的重要因素抽取出来,因而使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的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使用的基本研究方法。海洋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首先要采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例如,海洋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确立,就要采用归纳法、演绎法和抽象法。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虽然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门资产阶级经济学,但是同时它也是反映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海洋经济学也应采用西方经济的方法研究问题。这些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方法研究海洋经济问题,主要目的是揭示被研究对象之间本质的而不是表面的、稳定的而不是偶然的联系,揭示海洋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一种经济理论只有当它既能够反映已有的事实和联系,又能够正确预测将来事物发展的情况,还能经受实践的检验时才是科学的。这种阐述客观事物“是怎样”的研究方法叫实证研究方法。海洋经济学应当主要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大量事实的研究,建立科学的海洋经济27\n理论。海洋经济学研究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对经济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或者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变化上,其更重要的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为实现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行之有效的方针和政策。也就是说,要告诉人们“应该怎样”行动。经济学的这种分析方法称为规范研究。海洋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实证研究,也少不了规范研究,归根结底是需要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和谐统一。我们既要对事实进行科学分析,搞清楚“是怎样”,提出相应的理论;也要提出相应的方针和政策,告诉人们“应该怎样”进行实践。(二)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法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使用的两种分析方法。均衡,亦称平衡。所谓经济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状态:经济决策者(作为消费者的个人、厂商)在权衡抉择其使用资源的方式或方法的时候,认为重新调整其配置资源的方式已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好处,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或者相互抗衡的力量势均力敌,所考察的事物不再发生变化,称为所研究的事物已达到均衡状态。均衡分析方法是对研究的问题的诸经济变量(因素)中,自变量被假定为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考察当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候会有的情况和为此所需具备的条件,即所谓的均衡条件。例如,海洋资源在不同部门和不同海区的配置就是均衡分析。因为均衡分析只考察当经济决策者被设想为已达到均衡状态时会有的情况或实现均衡应具备的条件,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的过程,而经济变量在其相互作用中,从不均衡到均衡过程中,事实上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所以均衡分析法实际上是抽掉了时间因素,均衡分析的变量都不涉及时间。因此,均衡分析又称瞬时分析。与均衡分析不同,过程分析则正是论述调整变化的实际过程。这种分析方法通常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连续继起的各个期间的变化情况,所以又称为“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例如在考察一种海洋产品在相继各生产期间,由某一期间的供求不平衡造成的价格涨跌,怎样引起的各生产期间的供求量增减和价格的涨跌的实际的发展变化过程,这是微观经济学的动态过程分析。在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中,论及社会经济发展将怎样影响海洋经济发展,或者海洋经济发展将怎样影响经济发展,则属于经济的过程分析。(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法微观和宏观经济分析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从另一角度可区分为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三大类。静态分析总是与均衡分析联系在一起的。之所以称为静态分析,是因为所分析问题的自变量被假定为既定的,在此前提下考察有关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情况。例如上面谈到,考察某种海洋产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时,假定已决定了它们的自变量,即该商品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是已知且不变的,这时来考察它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状态时应有的价格和产量。现在假定人们对该海洋产品的嗜好有增加,以致在原有任一价格下的量较之前增加,或者在价格较之前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需求量仍不变。如果假定供给状况不变,则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较之前就会增加。对于同一个问题,当我们考察自变量的变化会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均衡值发生什么变化的时候,称为比较静态分析法,因为这里只是对两大套既定的自变量和它们各自相应的因变量的均衡值进行比较,27\n并不论及怎样从原有的均衡状态过渡到新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比较静态分析法与动态分析法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考察在已知的自变量发生变化后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应有的情况,而后者则是考察经济活动之实际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发展变化过程,可能是逐渐走向于均衡的,也可能是有关经济变量周期性上下波动的,还可能是越来越背离均衡的。三、哲学与系统论研究方法海洋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一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也是海洋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海洋经济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经过了远古阶段、古代阶段、近代阶段和现代阶段四个历史阶段。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来认识这一阶段与那一阶段海洋经济的差别,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而且又是相互否定的一个辩证发展的历史过程。系统论的方法是现代科学的新成果。系统方法是指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研究事物整体规律的科学方法。系统方法把综合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分析和综合贯穿于过程的始终,突破了传统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为研究结构复杂、功能综合、因素众多的各种现代“大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海洋经济既是一个涉及海洋经济、陆域经济的多层次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体系,也是一个海洋各产业各行业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更是一个开放系统。尹紫东.系统论在海洋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3).复杂的海洋经济系统的发育,以丰富的海洋资源生态系统为支撑,以发达的社会(陆域)经济系统为动力,以海洋产业系统为结构,通过需求、竞争、科技进步,最终实现海洋经济系统结构的提升,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把海洋生物界、海洋经济、陆域经济看成是一个以系统形式存在的有机整体,以系统论的观点,找出构成系统的各要素,分析系统各要素的层次性及各要素的构成,揭示区域海洋经济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有序性。四、数学与经济模型研究方法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之间及其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方法。一个经济模型是指论述某一经济问题的一个理论,传统的方法多采用文字来说明,但也可以使用描述变量函数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在大多数场合,一般可用几何图形的方式来表现。由于所有经济现象不仅错综复杂,而且变化多端,因此任何理论结构或模型,都必须运用科学的抽象法,舍弃一些影响较小的因素或变量,而只保留一个或若干个主要变量。因此,即使对于同一变量可以建立起许多不同的模型。不同模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模型包括哪些变量、多少个变量以及对变量特点的不同假定上。此外,可以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的不同,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宏观静态模型和宏观动态模型。27\n复习思考题1.海洋经济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2.简要概述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3.海洋经济学的概念和特性是什么?4.海洋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5.海洋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2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