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9 发布 |
- 37.5 KB |
- 4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
学校代号10524学号21012007分类号密级硕士学位论文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学位申请人姓名沈萌培养单位经济学院导师姓名及职称郭广迪学科专业西方经济学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4月12日I\n学校代号:10524学号:21012007密级: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学位申请人姓名:沈萌导师姓名及职称:郭广迪培养单位:经济学院专业名称:西方经济学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4月12日论文答辩日期:2013年5月25日答辩委员会主席:陈志刚\nTheRelationshipof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andMarxistEconomicsbyShenMengGuoLuB.E.(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2010Athesissubmittedinpartialsatisfaction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EconomicsinThewesternEconomicsintheGraduateSchoolof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SupervisorProfessorGGGGGuoGuangdiMay,20133Ⅱ\n中南民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4\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新制度经济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兴起的西方经济学流派。由于它拓宽了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假设和研究范围,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经济学说之一,也掀起了学者们广泛的研究热潮。特别是该学派把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分析中,使得现代经济学变得更加具有解释力。同样作为经济学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曾详细的分析过资本主义经济的制度,并得出一套完整的制度分析框架。因此,有必要就二者之间的理论联系做出一番探讨。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存在两点不足:国外涉及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关系的文献不少,但都是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涉及这一问题,而且缺乏对二者之间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国内从某一个方面研究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多,但也还缺乏全面研究二者之间关系的成果。本文致力于弥补这两点缺憾。文章首先概括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着重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然后,本文介绍新制度经济学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关注。关注分别由为介绍和评价组成。在此基础之上,归纳新制度经济学关注马克思经济学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经济学对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了影响。文章进而分析马克思经济学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的具体影响,并探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影响的原因,归结为三点:首先,马克思考察的是资本主义经济,与新制度经济学相同;第二点是马克思较早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分析框架,这种框架给了新制度经济学良好的研究基础和思路;第三点是马克思的理论高屋建瓴,具有深刻性和说服力,分析触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制度,而这恰恰是新制度经济学想跳出主流经济学束缚而迫切追求的。最后文章对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关系进行再认识。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IIⅡ\n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Abstract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NIE)isaeconomicschoolwhicharosein1960s.Bybroadeningtheassumptionandscopeofresearch,NIEbecameoneofthemostpopulareconomictheories,andalsonewresearchinterests.Particularly,introducingthefactorsofinstitutionintoeconomicanalysis,NIEhasmorepersuasionthanNeoclassicalEconomicsonrealities.Asaeconomist,KarlMarxhaddiscussedtheeconomicinstitutionofCapitalismandstructuredaintegratedframeworkofinstitutionresearchinCapital.Therefore,it’snecessarytodiscusstherelationshipofthesetwotheories.Thereareplentyworksinthefieldbyforeignanddomesticscholars,buttwodefectsintheseworksstill:Foreignscholarsgenerallycomparedtherelationshipofthemfromtheviewofwesterneconomics,andit’slackofresultswhichshowasystematicrelationship.Domesticscholarsusedtostudytherelationshipofthemfromoneortwopoint,it’salackofcomparewhichisintegrated.Thisarticletriestodiscussindifferentways.IsummarizetheoriginanddevelopmentofNIEfirstly,thenintroducesomemaintheoriesofNIE:PropertyRightsTheory,TransactionCostTheory,InstitutionalChangeTheory.ThenIintroducetheNIE’SattentiontoMarx.Itconsistofintroduceandperspective.Onthebasisofthis,IconcludethereasonthatwhyNIEhadattentiononMarx:MarxisteconomicshadinfluencedonNIE.Furtheron,IdiscusstheMarx’sspecificinfluenceonInstitutionChangeTheory,PropertyRightsTheoryandTransactionCostTheory,thenIexplainwhythisinfluencehadcomeout.Therearetwomainreasons:Marxdiscussedcapitalisticeconomics,asthesameasNIE;Marxhadstructuredtheintegratedframeworkofinstitutionanalysislongbefore,andthiscontributiongaveNIEagoodfoundation;Marx’stheoryisprofoundandpersuasion,hediscussedcoresystemofcapitalismatabrilliantinsight,thisachievementisalsotheendeavorofNIE.Atlast,Iconcludesomerevelationsastheendofthisresearch.Keywords: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MarxistEconomicsIIII\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绪论.........................................................................................................11.1选题缘由及意义........................................................................................11.1.1背景..................................................................................................11.1.2意义..................................................................................................11.2国内外文献综述........................................................................................21.2.1国内文献综述..................................................................................21.2.2国外文献综述..................................................................................31.3研究内容及拟创新之处............................................................................31.3.1研究内容..........................................................................................31.3.2创新之处..........................................................................................31.4研究思路与方法........................................................................................41.4.1研究思路..........................................................................................41.4.2研究方法..........................................................................................4第二章新制度经济学概述.................................................................................52.1新制度经济学与制度主义经济学............................................................52.2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62.3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82.4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22.5小结..........................................................................................................14第三章新制度经济学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关注.................................................153.1新制度经济学对马克思经济学的介绍..................................................153.2新制度经济学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评价..................................................173.3新制度经济学对马克思经济学关注的原因..........................................1811Ⅱ\n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第四章马克思经济学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194.1对制度变迁理论的影响..........................................................................194.2对产权理论的影响..................................................................................214.3对交易费用理论的影响..........................................................................224.4马克思经济学对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影响的原因..................................22第五章对马克思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关系的再认识.................................25结论...................................................................................................................27一、本文主要结论........................................................................................27二、本文不足和进一步研究方向................................................................27参考文献...............................................................................................................29致谢...................................................................................................................31附录A...................................................................................................................3222\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1选题缘由及意义1.1.1背景新制度经济学的诞生始于科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论文《企业的性质》。然而西方主流经济学并没有立刻给予这种新思维以充分的关注,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复兴,新制度经济学引入制度分析,扩展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增强了它的现实解释力,从而逐步被主流经济学所接受,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其实,对于制度的研究并不新鲜,马克思早在十九世纪就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制度问题做出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加以考察。1.1.2意义在传统的观点下,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两种不同的体系。前者以商品为切入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指出其随着垄断的形成,必然有生产关系所不适应生产力的阶段,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而西方经济学者们,则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使自己的理论数理化,抽象化,形成一套完整的微宏观体系,来解释现实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新制度经济学,如其代表人物科斯所说到的一样,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采用新古典经济学所延续的一套方法论,只是在传统的生产成本的这一约束条件下,加入了交易成本这另一个约束,威廉姆森则认为新制度1经济学所做的,只是对常规分析的补充,而不是取代。因此,新制度经济学逐渐演化为现代西方经济学所发展出的非常有价值的一个分支。按照传统的观点,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似乎是用两种方法在讨论一个近似的问题一样,属于各自原创,纯属雷同。1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234页11Ⅱ\n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然而,马克思却没有被新制度经济学家们所忽略。恰恰相反,马克思的观点在众多新制度经济学文献中被提及,甚至在很多地方都被推崇至开创性的重要贡献。这绝不仅仅是巧合,也说明我们以往对于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完整。本文选此题目,意图在于深入探究马克思经济学如何影响现代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并考察以往研究中所忽略的内容,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出一个完整的再认识。1.2国内外文献综述1.2.1国内文献综述在有关马克思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研究中,尹德洪(2007)主要区别了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和西方的产权理论之间的区别,从研究目的,研究动因和产权的变迁动因三个主要方面剖析了二者的不同。于金富(2009)则在分析了它们的本质区别后,提出了学科综合的可行性。他认为:两种理论在分析方法上都注重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因而都具有历史感。马克思经济学认为,制度演进的历史也就是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历史,只有通过考察这一历史过程,才能科学地解释制度创新的动力与过程。新制度经济学也注重经济史和制度演进史的考察以论证其理论假说,也是一种历史分析方法。卢现祥(1999)认为马克思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主要是从方法论和制度框架的角度来展开的。卢新波和金雪军(2001)主要比较了西方产权理论和马克思所有权理论,并深化到人与人关系的角度来说明制度考察的重要性及意义。程启智(1999)则从企业性质和产权理论方面说明,早在科斯的发现之前,马克思是较早对企业本质做出研究的学者,并且与科斯的说法并无二致。朱延福(1996)也提出,马克思最早得出交易费用的概念及相关方面,而科斯的这一方面理论是对马克思的继承。总的来说,国内作者比较倾向于从新制度经济学的某一理论或某一方面出发2来探讨马克思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往往主要强调二者之间的差异,对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及其原因的研究还显不足,而且,尚缺乏对二者关系进行全面研究的成果。222\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2国外文献综述国外学者,尤其是制度经济学家们,在众多的文献中提到马克思的突出贡献和影响。如诺斯(1981)就赞扬性的指出:“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现存理论中,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中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马克思强调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中产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与新技术的生产潜力之间产生的不适应性。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贡献。”同时也批评道:“马克思在其集团(阶级)行动的分析中,忽视了搭便车问题,而在有关政治变化比工业革命更重要这个问题上,又夸大了生产技术的作用,”总的来说,他们对马克思的许多观点都认为是开创性的。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由于各种原因,作者一般都是从新制度经济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涉及到马克思经济学,尚缺乏对二者之间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1.3研究内容及拟创新之处1.3.1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是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从新制度经济学的概述出发,本文按照逻辑顺序层层深入,首先考察新制度经济学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关注,并分析其原因。接下来着重探讨马克思经济学如何深入影响新制度经济学,以及马克思经济学的哪些特质导致这种影响。最后对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进行再认识。1.3.2创新之处鉴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1、本文不仅仅着眼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某一理论或概念,而是分别从其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出发,较全面的分析了这些理论与马克思经济学之间的关系。2、本文着重考察的是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之间的相同和相似点,并着重剖析这种相同和相似的原因何在,即马克思经济学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33Ⅱ\n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而以往的相关研究则主要是强调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之间的区别或根本不同。1.4研究思路与方法1.4.1研究思路本文对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关系的研究,开始于新制度经济学对马克思经济学所表现出来的关注,对这种关注的原因的分析说明马克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制度经济学家和他们的理论。进而有必要具体分析马克思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具体理论造成了何种影响,并探讨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得出我们对二者关系的再认识。具体地,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并分别阐述国内和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陈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创新之处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为新制度经济学概述。概括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形成和发展,着重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的三大主要理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为后面的比较分析做好铺垫。第三章阐述新制度经济学对马克思经济学的介绍及相关的评价,并指出,他们关注马克思经济学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马克思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影响。第四章具体分析马克思经济学对新制度经济学三大理论产生的影响,并深入分析这种影响产生的原因。第五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关系再认识。1.4.2研究方法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不简单地拘泥于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关系,而是放之于更加广阔的经济思想发展的背景中加以讨论,一方面探究新制度经济学所受马克思之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研究的马克思经济学,是指马克思本人的经济学说,不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名下的其他人的经济学说。44\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新制度经济学概述2.1新制度经济学与制度主义经济学“制度主义经济学”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经济学流派。它一般被认为分成两个阶段,前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凡勃伦,康芒斯为代表的“制度学派”(InstitionalEconomics),战后是由加尔布雷斯,缪尔达尔等代表的“后制度学派”(NeoInstitutionalEconomics)。长期以来,制度主义经济学一直被西方主流经济学视为异端,他们抛弃了主流经济学注重数量分析和均衡分析的方法,主张从社会制度,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因素加以考察,注重制度及结构的动态分析,强调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与弊病。凡勃伦曾对制度有过这样的定义:“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关于人类制度和人类性格的一些已有的与正在取得的进步,可以概括地认为是出于最能适应的一些思想习惯的自然淘汰,是个人的环境的强制适应过程,而这种环境是随社会的发展、随人类赖以生存的制度的不断变化而逐渐变化的。”3由此可见,制度主义学派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制度决定的而非正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所认为的理性,因此人并不能通过理性来获得“最优”结果,而只能去遵循社会制度习俗。由于没有找到有说服力的工具作为载体进行研究,加之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他们留给世人的印象大多是“只留下一些毫无理论价值的实际资料”,所以制度主义学派一直以来都被排除在主流经济学之外。“新制度经济学”(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缩写为NIE)是经济学家奥利弗•威廉姆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他的一系列论文中提出的概念。然而时至今日,学界对新制度经济学这一流派依旧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和看法。正如德勒巴克和奈在其著作《新制度经济学前沿》引论中所指出的一样:“新制度经济学”本身就是一个“含混”的术语。与其它有着明确研究目标和范围,或是研究范式的学派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包含了从产权、交易费用学说,到经济史学,到政治经济学和公共选择,再到经济法学等庞大而纷繁的研究领域,更像是“植根于现存3[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第5页55Ⅱ\n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4经济理论和学说,有着特定共识的集合”。许多新制度经济学家把科斯(RonaldH.Coase)在1937年的论文《企业的性质》和1962的论文《社会成本问题》看作是这一共识的精要概括。对这一概括的描述,科斯做的并不复杂,围绕在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上:产权和交易费用。所谓产权,指的是人们受制度保护的受益或受损的权利。这种权利通过社会的法律,习惯和规范等表现出来,组织他人干涉产权所有者的某些特定行动,例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则避免了其他人利用发明者的创造果实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从更抽象的意义上讲,产权的存在,实际上是为了把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外部性“内在化”,否则,私有体制企业无法正确有效地运行。交易费用是另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行动所带来的成本,这种成本随着契约和合作方式的多样而各不相同。科斯总结,当合作效果一致时,人们自然会选择较低交易费用的契约为佳。另外科斯还总结,在存在正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带来资源配置效果的不同,也就是说,5制度结构及其变迁成为影响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科斯的概括比较简单,却极具独创性和想象力,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在他贡献的基础之上,威廉姆斯,阿尔钦,德姆塞茨,诺斯,张五常等经济学家在不同领域内,都建树颇丰。新制度经济学逐渐成为西方经济学流派里的一个重要分支。虽然新制度经济学和制度主义经济学都非常重视对制度问题的研究,但是前者采取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分析制度,并把自己的理论看成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有效扩展,而后者则彻底摒弃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始终没有融入西方主流经济学。2.2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是对于两种之前经济理论的反思而得来的。首先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引入数学这个强大严谨的工具后变得格外规范,披上科学的外衣并逐步走向成熟。然而,要有规范的研究方法,必须保证严格的假设。在理性人边际分析的长期“新古典范式”下,学者们似乎忽略了经济学一个基本却又重要的使命:解释现象。现实世界千4约翰•N•德勒巴克,约翰•V•C•奈.新制度经济学前沿.张宁燕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第1页5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232—242页66\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变万化,尤其是20世纪遭遇诸如大萧条等众多经济波动的实际情况下,仅仅靠静态方程式去理解经济有些过于简单和理想化。在战后人们普遍表示对原有价格理论表示失望的同时,新制度经济学,用张五常的话说,“像一只凤凰从火中飞起”,适时地出现在学者面前。他们抛弃了之前对于经济人完全理性这一脱离基本现实的假设,用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取而代之,放宽了诸多限制,并且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引入时间维度,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经济。然后是对旧制度学派的反思。虽然部分新制度经济学家既承认凡勃伦,康芒斯等人的非凡智慧,又对他们所贡献出的实际理论不屑一顾,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继承了制度学派的某些观点,或者说是受到了启发,着重研究经济内的制度影响。显然,新制度经济学家更现实的一点是,他们没有在不同制度的比较这个范畴上花费时间和精力,而是把新古典学派的研究从把制度作为静态假设,扩展到人,制度和经济活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上,摆脱了老制度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否定,保留了成本---收益分析法,如前文所述,在一条更为折中的道路上用主流而系统的方法来解释现象,验证假说,考察历史和事实,进而显得更加有说服力。新制度经济学公认的开端来自于科斯1937年的论文《企业的性质》。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篇文章被认为内容过于空泛,没有太多的实际操作价值而并未受到重视,却孕育着深刻的见解。直到1960年他的另外一篇论文《社会成本问题》公诸于世,科斯的思想才逐渐被人所关注并加以详细研究,《企业的性质》一文也重新被学界推崇。在这篇的文章里,科斯回答了企业为什么会存在这一基本问题,并由此提出交易成本的重要性,以及企业与市场最佳规模的确定与最佳规模的区分,这些被认为是他今后观点的源头。而《社会成本问题》更是影响深远,文中提到了后来被著名经济史学家乔治•斯蒂格勒称之为“二十世纪经济发展中最6重要思维”的科斯定理的内容。早年,庇古曾提出了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分离的学说,进而演化出外部性问题,一时大热。科斯在这篇文章中用养牛和种麦的例子解释自己的想法,被后人总结道:当产权明确,且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形下,外部性问题能够在市场内部自行解决。当然,科斯定理有多种不同的阐述方式,他本人也经常含糊其辞,却成为后人著作中引用极多的说法之一。这两篇论文,从6斯蒂格勒.价格理论.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0,第125页77Ⅱ\n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产权到交易费用,再到外部性解决思路和市场效率等重多关键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也奠定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从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在科斯贡献的启发之下,一批经济学家步其后尘,将他的思想演化发扬开来,引领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张五常等人在研究产权制度安排如何影响经济效率的问题上发展起来了产权理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以后,威廉姆森主张从契约角度研究经济组织问题而发展起来了交易费用理论,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诺思又将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扩展到经济史的研究中而创立了制度变迁理论。他们中的一些人连同科斯,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表彰,其延伸影响范围更是深远,如詹姆斯•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也与科斯等人的学说颇有渊源。2.3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产权理论威廉姆森在谈论制度问题时,曾有四个层次的论断,第一层是指社会层面的问题,如习惯,伦理,道德,信仰和非正规制度变化等,这些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但一旦制度确立,则难以在短时间内协调安排。第二层是制度环境,包括正规的规则,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则集中于这一层面。所有权这个名词并不新鲜,他在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中由来已久。然而对所有权的研究演化为经济学意义上的产权,并深刻意识到它在影响资源配置时重要性的关键一步,还是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何为产权?学界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例如《牛津法律大辞典》解释道:“亦称财产所有权,指存在于任何客体之中或之上的完全权利,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出借权,转让权,用尽权,消费权和其他和财产相关的权7利。”新制度经济学家中的代表人物哈罗德•德姆塞茨也曾在《关于产权的理论》一文中指出,“它是一种自己或他人受损或受益的权利,当一个人在与他人作交易时,产权有助于他形成那些他可以合理持有的预期,这些预期通过社会的法律,8习惯和规范表现出来……”等等。简单的说,经济学意义上的产权包括的范围更7DavidM.Walkker.牛津法律大辞典.李双元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第766页8哈罗德•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美国经济评论,1967年,第57卷:第49页88\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广,它是所有权在经济中的实际应用。值得注意的是,科斯和他的追随者们讨论的焦点并不是产权本身,而是“外部性”的问题。据悉科斯在完成《社会成本问题》之前,并没有太多接触到自庇古后那些涉及外部性、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问题的文章,因此在这篇重要的文献中,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看法: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形下,解决外部性问题不需要靠非市场的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依然可以靠市场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乍一看上去似乎和新古典经济学所强调的并无二致,然而关键就在于产权界定这一条件。他把产权从新古典经济学一般假设中剥离开来单独讨论,实际上否定以前理论中关于解决外部性的思路------管制。在产权明确的条件下,人们会衡量收益和潜在成本,主动通过谈判在市场内部将问题解决,且无论产权如何界定,资源配置都会达到帕累托最优。这就是外部性的内化。在此基础之上的更加有实际意义的科斯第二定理,则提出交易成本为正的情况下,产权界定如何对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这正是产权学派的中心问题。他们侧重于研究能让经济有效率进行的企业组织制度安排,以及和产权有关的所有权,控制权等权利的转让,交易,重组等相关问题。阿尔钦,德姆塞茨,张五常等人对这一领域有重大的贡献。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系统地论述了产权的经济作用,分析了产权的功能,特别考察了产权结构对于降低社会成本,克服诸如外部性等市场失灵的关键性作用,从而使产权制度作为保障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必要条件。2、交易费用理论威廉姆森提出制度问题的第三个层面,是对治理机制的分析。这是交易费用理论的主要内容。交易费用,也叫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始于科斯1937年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他提出,企业的存在的目的即是节约原本市场上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在这一概念的启发和威廉姆森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交易费用理论逐渐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成为热门的经济学研究课题。1975年,威廉姆森将交易成本整理为几类:商品信息与交易对象信息的搜集陈本;取得交易对象信息与和交易对象进行信息交换所需的成本;针对契约、99Ⅱ\n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价格、品质讨价还价的成本;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契约所需的内部成本;监督交易对象是否依照契约内容进行交易的成本,例如追踪产品、监督、验货等;违约时所需付出的事后成本。同时,威廉姆森继承了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把交易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的作法,在引入经济活动参与者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的假设下,从契约的角度,把交易进一步一般化。他在其代表作《资本主义经济组织》一书的序言中说9道:“当一项物品或劳务在技术上可分结合部发生转移时,交易就发生了。”而交易又被他区分成不同的维度进行考察。威廉姆森在《效率,权力,权威和经济组织》一文中,大致总结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几个特点:交易是分析的基本单元;造成各交易存在成本差异的关键是交易的频率、不确定性及资产专用性(度量资产能否被再配置);各种一般治理模式(市场、混合型组织、私有机构、公有机构)都是由一系列属性所界定的,每一模式都表现为成本、竞争力上的离散的结构性差异;每一种一般治理模式都适用不同的合同法;预测内容表明,交易(其属性各不相同)与治理结构(其成本与竞争力各不相同)的对应方式各不相同,但都主要是以交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将制度环境(政治法律制度、法律法规、习俗、规范;视为位移轨迹的参数,其变化将导致治理成本(特别是比较成本)的变化,可以提出额外的预测内容。总的来说,交易费用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在交易成本为正的条件下,基于效率考虑,如何对应于某种交易方式,找到合适的企业治理结构。3、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是将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加以扩展,最终又成为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以往对经济史的研究中,偏重考察经济发展的史实和资料本身,并且把制度作为外生变量,用统计数据分析历史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诺思早年虽倡导经济史中利用现代经济学的提出假设—分析验证和计量的规范方法,但并未实际摆脱前人的框架。直到1968年发表的《1600-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力变化的原因》一文中,诺思开始尝试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原因的解释中。随后在他,还有兰斯•戴维斯,罗伯特•托马斯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逐渐创立起一种结合了当代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和经济史研究,并被诺思本人称之9奥利佛•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段毅才,王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第13页1010\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新经济史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利用公共产品,交易成本,相对价格等工具,从与众不同的角度重新诠释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史。在该理论中,诺思用制度安排这个概念进一步诠释了经济史中的制度,它指的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安排。旨在提供一种使其成员的合作获得一些在结构外不可能获得的追加收入,或提供一种能影响法律或产权变迁的机制,以改变个人或团体可以合法竞争的方式。而对制度变迁原因的讨论,诺思更是运用了收益—成本分析这一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认为只有当制度这一公共产品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况下,主体才会推动并最终形成制度变迁。总体上说,制度变迁理论是在经济史的研究中,着重考察制度因素的作用、并把制度纳入到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中来的理论。在1981年的著作《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诺思完成了制度变迁理论的完整构建。他说道:“我研究的重点放在制度理论上,这一理论的基石是:(1)描述一个体制中激励个人和集团的产权理论。(2)”界定实施产权的国家理论。(3)影响人们对客观存在变化的不同反应的意识形态理论,这种理论解释为何人们对10现实有不同理解。”以下分别来加以介绍:关于产权理论。与工业革命等技术原因造成经济增长的传统解释不同,新经济史学派认为制度的变化才是更为主要的因素。诺思解释道:“制度是一系列被制11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其中最重要的是产权制度。把制度变迁和产权理论结合时诺思的一大贡献。有效的产权,能够发挥经济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使个人收益(成本)和社会收益(成本)趋于一致,鼓励了创新并减少了不确定性,创造出了有效率的市场环境,进而推动技术进步。他们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解释了产权的功能和变迁,并把它和国家理论结合起来探讨经济增长和衰退的原因关于国家理论。诺思之所以认为国家理论必不可少,是因为“国家规定着产权结构,并最终对它的效率负责。而产权结构的效率最终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和12衰退”。在诺思之前,形形色色的社会学家,马克思主义者和某些新古典经济学家,坚持国家的“剥削论”。他们认为国家的职能是代表当权阶级榨取其他选民而10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9页11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杭行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第4页12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18页1111Ⅱ\n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使自身阶级的收入最大化。与此相反的“契约论”则解释了国家为什么会提供一个节约资源的框架从而促进福利增长。诺思认为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他们统一在所谓“暴力潜能”分配论之下。这一理论选取了一种折中的解释,认为国家实际上具有以上双重属性:当暴力潜能在公民间平等分配的时候,则形成契约性国家,反之是剥削型国家。为此,诺思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国家模型,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国家提供一组称之为保护和公正的服务交换收入;其次,国家能够区分不同的选民团体并为之确定产权结构;国家同样也受机会成本的制约,因为自身的权利也存在潜在竞争对手,它们可以为选民提供相同的服务。在此模型下,诺思解释了在自身租金最大化和全社会产出最大化之间的矛盾下,国家是如何成为决定兴衰的根源的关于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用诺思的话说,“是个人用来与外界协调并靠13它提供一种世界观,使决策过程简化的方法”。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存在大量的机会主义行为,当个人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人们甚至不惜破坏制度来追求利益。因此,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的力量,如伦理和道德。这也解释了让新古典学派无能为力的利他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当然,一旦当个人经验与意识形态不服合的时候,人们便会改变思想观念,提出一套更合乎经验的意思形态准则,实际上降低了维护产权的交易费用,增加了市场和社会的运行效率。2.4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始于对新古典经济学方法的修正。埃格特森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一份研究纲领分为不变得硬核和可变的保护带。理性选择,稳定性偏好和相互作为的结构组成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内核,而其保护带则分为三个部分:(1)主体面临特定的环境约束。(2)主体拥有特定的关于环境的信息(3)研究特定的相互作用的方式。“新的方法”(即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论)正是对以上保14护带的修正。从以上叙述不难看出,新制度经济学是在对新古典方法论的批判性继承下得以发展的,具体可以分为几个方面:13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49页14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吴经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第10-11页1212\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首先是对经济人假设的修改。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个体具有完全的理性,会利用各种信息充分根据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原则选取决策。公正的说,这一假定无疑是整个经济学科逻辑连贯性的起点,在抽象分析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却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西蒙和阿罗曾就此提出过批评,认为人们由于受到信息不完全等实际因素影响,只具备有限理性,且追求的是经济活动中的次优结果。威廉姆森受到西蒙观点的启发,提出了参与者有限理性的假设,但仍保留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在此基础之上,他又提出机会主义的概念,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会为自身利益而采取一些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由于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存在,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具有对未来结果预测的不确定性,因而必须依靠产权和制度来确保自身的最大利益。这就为制度因素的介入奠定了前提基础。此外,诺思还在制度变迁理论中引入了利他主义的说法来修正经济人假定。其次是引入了制度分析。新古典模型中,分析集中于偏好,要素禀赋和技术上,而制度则是作为一个给定的外生变量,抽象成一种生产函数。事实上,从现代经济学诞生之日起,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度概念就被反复谈论,从古典经济学家到马克思,再到老制度学派,然而近代以来,随着经济学数理化抽象化,制度变得不那么重要,让位于人的生产活动,这种分析框架更能说明一些概念性的问题,但无疑是脱离现实的。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无时不刻都在影响着主体的决策,因此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将制度和交易费用引入模型中,完善了经济分析的内容,扩大了理论的解释范围,使的它更有生命力,对政治学,法学等皆有影响。此外,制度分析的内生化还隐含着这样一种态度:当制度因素被当做商品一样来进行供求分析时,这又是一次市场自发解决问题能力的佐证。当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对庇古福利经济学的内容所采取批判态度的那一刻,新制度经济学就打上了浓重的自由主义烙印。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譬如诺思,对新古典框架的评判尤为强烈,但边际分析,成本—收益的考察的继承,让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新制度经济学是对新古典学派的过度抽象的补充,彻底和旧制度学派划清了界限。总的来说,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基础之上,用有限理性假定和机会主义倾向取代经济人完全理性假定,并引入交易成本和制1313Ⅱ\n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度分析,采取成本—收益的基本方法,来研究市场资源配置和经济组织的效率问题。2.5小结说到底,新制度经济学依然是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体制内对原有理论的修正和拓展,它引入了交易成本和制度分析,并没有彻底打破原有理论的基本框架,反而让主流经济学更有说服力和生命力,继而衍生到其他社会学科的很多方面。1414\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新制度经济学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关注新制度经济学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关注,包括在新制度经济学者在其文献中对马克思经济学的介绍和对马克思及其经济学的评价3.1新制度经济学对马克思经济学的介绍马克思经济学一直被西方主流经济学视为异端且否定居多,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作为一个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他的名字和经济理论,也出现在了很多教科书以及经济思想史著作中。甚至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对马克思或其某些理论所展现出的非凡的才华都持正面看法。如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分析史》中曾称马克思15为“第一流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教科书《经济学》第七版到第十八版的16序言中将马克思称为经济学“过去的伟人”或“思想巨匠”。旧制度学派的代表凡勃伦曾毫不掩饰的赞誉:“没有哪一种经济理论比马克思的理论更具有逻辑性。”应该说,主流经济学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对马克思经济的关注。战后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们也是如此。他们对马克思经济学的介绍大约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作者的著作中并无过多对马克思的理论框架的直接分析,但后者却经常被拿来当作某一相关理论的早期倡导者或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加以概括。这多集中于马克思的产权和企业理论。例如瓦西莱斯基将马克思的“《资本论》第1卷第4章第4节”、扬的《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和施蒂格勒的《市场容量限制劳动分工》并列,称这些文献利用斯密“分工受市场范围的17限制”的观点,“常常不自觉地提供了垂直一体化和生产迂回理论的基础”。埃格特森在其著作《新制度经济学》中谈及组织时曾说:“总结起来这些学者的方法有三个基本因素:第一,他们假设存在一种起作用的规则:低成本组织趋向替代高18成本组织(从马克思到阿尔钦等主导经济学家的思想中都有此特征)……”作者15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第360页16范家骧.一部世界性的经济学教科书:解读萨缪尔森《经济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17郭广迪.《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马克思经济学及其启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第12期:第80页18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吴经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第190页1515Ⅱ\n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克劳奈维根所编著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及其超越》中,威廉姆森谈到企业和组织理论时也总结道,“权力会在设计工作内容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观点,可以追溯到19斯密和马克思”。并且在组织垄断与竞争问题上与威廉姆森的观点加以比较。霍奇森在谈到企业具有市场缺乏的要素时,认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和马克思具20有同样观点”。亨利·勒帕日在其《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一书中指出,新制度经济学从一些纯粹的马克思概念出发,反而可以发展一种解释历史的非马克思21主义的经济分析。等等。第二种是在著作中较多提及马克思的理论并加以分析,这些多集中于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代表是人物是道格拉斯·诺思。据说诺思早年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在《一位经济学家的思想演进》一文中曾这样描述道:“对经济绩效最终22源泉圣杯的找寻,把我带上了一条从马克思到认知科学的漫长而飘渺之路”。在华盛顿大学工作期间,诺思还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家玛格丽特·列维共同建立了一个政治经济学项目规划。他在许多文献中,都提及马克思对社会结构变迁及其原因的研究,甚至把马克思的这些观点当作现存的主要相关理论进行赞扬或批判。例如,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诺思谈及有效的产权安排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时,曾说道:“这一结论没有什么新意,卡尔•马克思和亚当•斯密都同23意这一观点。”而对于制度问题的重要性,诺思认为马克思非常重视制度,“提出24了很好的问题,并对长期变化给出了一种解释。”应该说,在主流新制度经济学家中,诺思对马克思的介绍和分析是较为全面的,他不仅仅着眼于马克思对当今某些制度理论的渊源,更试图把马克思长期制度变迁分析的构架加以理解说明,而并非仅仅引用。19约翰•克劳奈维根,交易成本经济学及其超越.朱舟,黄瑞虹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第47页20杰弗里·M·杰弗里等.制度与演化经济学现代文集(关键性概念).贾根良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32页21亨利·勒帕日.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李燕生,王文融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第81页22约翰•N•德勒巴克,约翰•V•C•奈.新制度经济学前沿.张宁燕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第10页23诺思,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蔡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第193页24约翰•N•德勒巴克,约翰•V•C•奈.新制度经济学前沿.张宁燕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第13页1616\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新制度经济学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评价尽管马克思经济学被主流经济学认为是异端,但是对于马克思的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并没有过多的冷漠或是诋毁,相反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赞赏。在一些新制度经济学论文或著作中,马克思会作为某一理论如产权,组织问题的杰出先驱拿出来引用,并对马克思很早便在著作中提及这些问题表示肯定。例如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教授S.佩乔维奇在《马克思、产权学派和社会演化过程》中评述道:“的的确确许多社会科学家包括亚当斯密都重视产权,马克思却第一个断言,对于产权的规范是因为人们要解决他们所面临的资源稀缺问题,而且产权25结构会以其特定而可预见的方式来影响经济行为……”。马克思的长期的社会变迁理论是被评价最高的部分,如V.W.拉坦所说的那样,马克思比他的同时代学者更深刻地洞见了技术与制度变迁之间的历史关系。26他将发明看作是一个社会进程,而不是先验的洞见或偶然的天赋灵感的结果。诺思在分析马克思对产权的研究时则称马克思为“现代经济思想的智力上的先驱者”27。这其中最著名的评价当属诺思在《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迁》中的一段话:“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现存理论中,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马克思强调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中产权的重要作用……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贡28献”。这段话清楚的说明了马克思之于新经济史中的制度变迁理论,或者是诺思本人的地位及影响力。以至于诺思在为埃尔斯特的著作撰写的名为《理解马克思是值得的吗?》的书评中,曾有过这样的叙述:“一个经济的生产力、产权制度和政治结构这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明显处于所有经济体难题的核心部位,这个难题就是去实现经济社会潜能的能力。马克思非常天才的认识到问题的中心就是这个,而且早在现代交易成本的文献开始从细节上探究这个问题的一百年前,他就给我们提供了杰出的线索……但是他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并把它们置于考察全部社会变25Pejovich,Steve.KarlMarx,PropertyRightsSchoolandtheProcessofSocialChange.Kylos35(No.3),1982:383-39726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刘守英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第329-330页27诺思,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蔡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第194页28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56页1717Ⅱ\n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化的环境中的事实,赋予了马克思在经济史学者中的杰出角色。所以,理解马克29思是有意义的。”当然,诺思本人也不乏对马克思理论的批评,如谈到长期模型时,他对马克思不把人口变动作为变化的源泉以及把阶级作为基本分析单位的做法都持否定态30度,同时提出了一个与马克思的技术决定论相反的产权制度决定论。值得玩味的是,诺思在著作中对主流经济学的批评并不见得比对马克思少,他曾总结道经济学的理论是静态和模糊的,并且经济史能对经济学理论做的贡献就是找回那些被忽略掉的因素,“经济学理论已经越来越数学化,正规化,但其准确性确越来越低”。313.3新制度经济学对马克思经济学关注的原因为什么新制度经济学者们对马克思会保持一定程度的关注?新制度经济学者当然不是从马克思经济学或是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而是从新制度经济学或西方经济学的角度,关注马克思及其经济学。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之所以关注马克思经济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认识到马克思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还有可能进一步产生影响。29North,D.ItisworthmakingsenseofMarx?Enquiry29(1),57-6330North,D.ItisworthmakingsenseofMarx?Enquiry29(1),57-6331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225页1818\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马克思经济学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上一章的分析已经指出,新制度经济学者之所以关注马克思经济学,就是因为马克思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了影响。马克思对新制度经济学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本章将具体分析马克思对新制度经济学三大理论所产生的影响。4.1对制度变迁理论的影响诺思曾评价马克思的理论框架在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理论中“最有说服力”,显然不是泛泛而谈的一句空话。在诺思关于制度变迁的宏大著作中的很多地方,他都会摆出马克思的观点进行分析,无论是赞同还是批判,甚至著名的马克思主32义者埃尔斯特曾评价诺思为“现代版的马克思”。应该说马克思对诺思和他的制度变迁理论的影响是深远的,总结起来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影响。作为一个曾经的马克思主义者,无疑,诺思对唯物史观是不陌生的。马克思强调在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关键因素,生产力即技术的变化,社会就是在不断的技术和社会结构变化的矛盾中发展。诺思认为这两者之间的持续作用力“是马克思理论33的中心……是我们理解社会变迁的关键因素”。诺思借鉴了这种相互作用力的方法。与马克思看法不同,他着重指出制度的重要性,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表象,制度因素则是决定环节。然而,这并不代表诺思否认技术革新的作用,同时需要说明的是,马克思通过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理论,着重解释了所有制制度在技术革新中的作用,因此从总体上看,二者在分析中皆运用了上述分析方法。在诺思的国家理论中,国家既作为租金收入最大化的工具,也兼有维持最优社会总产出的责任,在这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中,诺思运用成本—收益分析,从新古典经济学抉择的角度指出国家是否有激励而制定出高效率的产权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且这种“悖论”一直会影响经济体的兴衰。其次,是马克思关于产权和国家的制度分析。马克思是较早拥有完整的制度32Elster.Thecontradictionsofmodernsociety.GovernmentandOpposition,1984:333North,D.ItisworthmakingsenseofMarx?Enquiry29(1),57-631919Ⅱ\n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体系的经济学家,在他的分析中,制度作为一种内生变量在社会经济中产生着作用,他在历史的,特定的所有权基础之上来研究对经济资源的收益分配等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整体状况。诺思对这种框架是赞赏的,他认为“相比新古典经济学家,马克思对社会关系的总体性有完整的”,“马克思更大的视角则是社会的变迁”。34他同样认为产权(所有权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决定经济效率的关键,在长期分析中不可能忽略掉被新古典经济学家们抽象掉的这些因素,应该把产权制度看作是影响人类抉择的约束集。在对产权作用的研究中,诺思引入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概念,得出西方世界的兴起正是因为出现了有效率的组织而减少交易成本,而在这背后是合理的产权制定和实施,同时他又提出与之相辅相成的国家理论,详细分析了产权的制定和运行机制,并运用这两个基石对长期经济增长和衰退做出了35解释。尽管诺思的看法更加趋向于个人选择带来的集团选择,与马克思所有权是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的观点是有区别的,但总的来说借鉴之处颇多,如在阐述产权作用机制时,诺思在马克思“分工→制度”的框架基础之上,发展成为“生产36力→分工→交易→产权结构→政治过程”的流程,曾有学者这样概括,说“新制37度经济学只不过是把马克思的制度理论拉入新古典分析的框架之中”,至少从制度变迁理论来看,这种说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至少,马克思和诺思的制度分析框架确实有很多相同之处。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分析。马克思指出,先进和落后的意识形态分别会对社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反作用,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诺思曾谈到,马克思的这38一理论非常注意历史的分析,诺思受此影响,在总结意识形态的特征时,把能够39解释历史列为第一个要点。诺思还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书中指出马克40思早就意识到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问题,但由于没有提出实证的意识形态理论,未能完全阐述搭便车问题和意识形态对经济绩效的41作用机制,而诺思则认为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对这一缺失的补充。34North,D.ItisworthmakingsenseofMarx?Enquiry29(1),57-6335卢现祥.马克思理论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636刘和旺.马克思与诺思制度分析框架比较的新视角.经济纵横,2011,137卢现祥.马克思理论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638约翰•N•德勒巴克,约翰•V•C•奈.新制度经济学前沿.张宁燕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第23页39腾祥志.诺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学术月刊,1999,02:23-2540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47页41刘和旺.论诺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变.山东社会科学,2009,03:69-742020\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对产权理论的影响产权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而产权制度的重要性及如何建立适应不同经济体的有效产权制度则是产权学派研究的中心问题。所谓的“新制度”,只不过是针对被新古典学派忽略的因素而言,关于产权的理论其实并不新鲜。马克思在十九世纪时就对所有制基础之上的“法的表现”做出了阐述,实质意义就在于对财产权的界定。在他的分析中,产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权如何界定影响着资源配置的效率,诺思则认为,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的产42权理论实际上是对马克思所讨论的生产关系方面的内容的具体分析。佩乔维奇在分析产权理论的发展变化时,也曾断言马克思是第一个具有产权理论的经济学家。43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与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强调的核心十分类似:作为手段的对财产的使用和作为目的的对利益的分配,而对于二者之间关于产权问题的区别,44有学者认为只是经济运行的客观现实不同造成的。科斯定理是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的核心描述,它说明了一个在零交易成本和产权清晰界定的条件下,市场如何让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的,或者说,在何种产权安排下能减少交易成本,从而让市场效率提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讨论的流通成本,是一个类似与科斯交易成本的概念,他认识到,企业从要素市场上购买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加工生产并销售出去拿回贷款的这个过程是存在费用即成本的,他称之为流通费用。流通费用可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其中纯粹流通费用是不能形成财富的,他形象的把这种消耗看成是能量生产过程中“一45种热的扣除”。国内有学者曾指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方法,科斯与马克思十分“巧合”地相似,他们都从零流通费用(交易费用)到正流通费(交易费用)用的假设出发,分析市场如何从有效率向低效率转变,最后均提出产权规划能够46影响经济效益。42North,D.ItisworthmakingsenseofMarx?Enquiry29(1),57-6343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吴经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第55页44卢新波,金雪军.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继承与融合.经济学动态,2001,1245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第147-149页46洪名勇.马克思关于流通费用的理论与科斯定理.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7,2:21-222121Ⅱ\n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4.3对交易费用理论的影响威廉姆森是交易费用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在克劳奈维根编著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及其超越》一书中谈到组织结构时曾说马克思是早期持有“权力会在设计工47作内容的过程中显现出来’观点的人之一。林登伯格在讨论“对自我控制资本持续减少的组织反应”问题时强调,因为“一些文献的作者以马克思作为治理的假48设来源,特别是基于布拉弗曼1974年的著作形成了‘劳动过程理论’。”同时,从纯市场系统出发,威廉姆森通过确定集中化组织结构比市场更有效率的条件而使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得到解释。当官僚制被引入时,集中化过程将一直进行到经济收益超过经济成本;这样,威廉姆森的框架不仅解释了企业的本质,也解释了企业的边界,因为最优的集中化程度决定了最优的企业扩张范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做过类似形式的探讨。在关于手工工场企业产生和生产方式的说明中,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的集中能够扩大厂商规模,并且在一定规模之下能表现出生产成本的节约,这也许是威廉姆森观点的另一种表述方法。马克思关于垄断和竞争的辩证关系的说法也被克利斯多·彼特利斯当作依据来说明交易费用经济学中厂49商是否有效。以上内容均说明马克思在企业理论上的早期贡献和他所探讨问题的思维方式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4.4马克思经济学对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影响的原因马克思经济学对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影响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考察的是资本主义经济。但凡谈及马克思,少不了对于他共产主义的预言的种种争论,我们也习惯于把他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完全对立起来。然而,马克思理论的基础,是作为对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考察,《资本论》洋洋洒洒三卷,详尽叙述的是他对于资本主义运行状态的分析和预测。这也为后世的经济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参照基础。虽然资本主义社会在百多年间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是马克思较早提出的一些先见性观点,如产权和交易费用的萌芽等,都是资本主义经济体中无法忽视的关键性要素。新制度经济学与其他西方经济学流47约翰•克劳奈维根,交易成本经济学及其超越.朱舟,黄瑞虹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第47页48约翰•克劳奈维根,交易成本经济学及其超越.朱舟,黄瑞虹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第190页49克利斯多·彼特利斯.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超越:发展制度经济学的七大原因[C].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222\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派一样,也是考察的资本主义经济,这是马克思能对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影响的前提条件。其次,马克思较早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分析框架。经济学发展自新古典学派以后,更加规范化,抽象化,往往用严苛的假设代替了现实世界,这导致其解释经济现象时显得力不从心。新制度经济学就是在对新古典学派这样的批评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他们在分析中引入被忽略的制度因素,丰富了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让经济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有人认为,这是借鉴古典经济学的重大一步,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的研究涉及到制度因素,而马克思正是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这种说法仍在争论中,但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的确是早期经济学家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的人,他对于当代制度理论的许多方面和概念,如交易费用,产权,组织的产生和结构,制度变迁,都有叙述,并归置在一个宏大的现实经济社会背景下加以考察,让理论更有实际意义。老制度学派的学者虽继承了一些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却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只留下一堆无用的资料”。新制度经济学家们从凡勃伦、康芒斯那里得到了启发,但是要建立起自己的制度理论,便不可能不寻根溯源,从马克思的成果中吸取营养,虽然角度不同,但是马克思却提供了一个“最具说服力的框架”,其中有些理论则直接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当代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受到马克思的影响,让他的理论成为一个参考,无论是在其基础之上进而研究,或是受其启发,亦或对其批判。无外乎罗宾逊夫人曾经这样感叹道:“如果把马克思当作一位严肃的经济学家来加以对待,那会节省我们不少时间。”其次,马克思的理论具有深刻性和现实说服力。尽管诞生于十九世纪,马克思经济学却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套宏观认知,他站在一个相当高的视角下考察经济社会的产生和变迁,思想深刻,逻辑严密。当一百年后新制度经济学通过引入更现实的制度因素来解释经济现象时,他们发现马克思的理论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沉,在很多方面依然有着强大的说服力,甚至很早就完整建立了制度理论,并以此为途径,研究对象触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问题,这恰恰是新制度经济学力图摆脱新古典经济学限制而达到的目标。同时,他们不满足于过度抽象化的数学模型,将历史和制度的因素纳入经济分析范畴,提高现代经济学的解释力,也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一个大踏步。在理论发展的深刻性和现实2323Ⅱ\n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解释力的要求下,新制度经济学正在以另一种方法阐述马克思的制度理论,而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高屋建瓴的非凡视角,通过他自己的著作和旧制度学派的传播,也影响着新制度经济学家们。2424\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对马克思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关系的再认识由于在西方经济学说中势头迅速上升,加之国内转型期关于制度经济理论的的迫切吸收欲望,一大批学者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关注逐渐升温,而把马克思作为制度经济学家来与新制度经济学进行比较的研究也一时大热。由于一些原因,国内学者在研究时常常不自觉地把马克思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对立起来,焦点多在与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而往往忽略了对二者之间共同点的考察。我们不能简单的因为马克思和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所处的立场不同而否定他们理论的相似和联系之处。新制度经济学虽采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但考察范围更广,更具有现实解释力,特别是对制度问题的研究,与马克思经济学有许多共同点和相似之处,总结以上分析,对马克思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的关系有如下再认识:首先,马克思经济学是新制度经济学许多理论的渊源,并对新制度经济学具有深刻影响力。新制度经济学曾多次指出马克思的开创性贡献,如“第一位具有50产权理论的经济学家”,“古老的制度经济学传统中,当然还有卡尔·马克思的伟51大著作”,等等。这说明关于制度问题的研究,有许多是从马克思这里开始或是开创者之一。同时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制度时,采用的是超长期分析,而不是52以资本主义制度为既定前提研究市场或政府的作用,因此,理论更深刻,视角更广泛,这对于对新古典经济学提出质疑的新制度经济学来说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马克思对社会变迁的长期分析框架,对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的形成和完善提53供了“非凡的视角”,以至于诺思关于产权演变的论述和对于国家作用的分析中,都掺杂着马克思的理论贡献。如上一章分析中所指出,科斯的产权理论被看作是对马克思关注的社会关系层面的具体分析,而威廉姆森也曾多次在著作中谈及马克思对于企业问题研究的启发性和开创性成果。50Pejovich,Steve.KarlMarx,PropertyRightsSchoolandtheProcessofSocialChange.Kylos35(No.3),1982:383-39751奥利弗·E·威廉姆森.治理机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2郭广迪.斯密、凯恩斯和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同角度:长期、短期和超长期.经济评论,2009(2).53North,D.ItisworthmakingsenseofMarx?Enquiry29(1),57-632525Ⅱ\n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其次,新制度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继承和补充。由于马克思所处的年代所限,他不可能完全意料到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的具体经济运行方式和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因此,制度研究需要不断深化。另一方面,新制度经济学试图突破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把制度问题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课题之中,出现了向古典经济学的复归。而马克思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制度的考察比较全面,因此,新制度经济学充分汲取马克思制度分析中的养分并在主流经济学的大框架内加以补充完善。例如诺思制度变迁理论中对于马克思考察社会变迁的长期分析框架的借鉴以及考察内容中对于意识形态理论的补充完善;科斯等人对于马克思所有权(产权)概念的进一步扩张和广泛应用;威廉姆森则在马克思早期的企业理论基础之上,把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推进到一个很精54细的层面等等。都说明新制度经济学家继承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考察的理论贡献。54龚唯平.制度经济学的演进与马克思经济学的渊源.经济学前沿,2003,62626\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论一、本文主要结论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出发,通过比较研究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新制度经济学对马克思经济学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许多专著和论文中,不断提及马克思的贡献,通常作为某一制度理论的创始人或是早期开拓者,其中也不乏客观详细的分析介绍。同时,许多新制度经济学家都对马克思都有过相当正面的评价,基本上能反映马克思对于相关理论作出的开创性研究,有的甚至对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大加赞赏,这说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一直以来都被当代新制度经济学家关注。而产生这种关注的原因是音乐马克思对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了影响2、马克思经济学对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涉及从交易费用理论到产权理论,再到制度变迁理论等新制度经济学所涵盖的大部分内容,新制度经济学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制度分析框架,尤其以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为甚。三点主要原因造成了这种影响,一是马克思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这一点和新制度经济学相同。二是马克思在很早的时候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分析框架,他为后来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二是马克思理论自身的深刻性和说服力,让他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从而对迫切需要解释实际经济现象的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家们看到其理论的可借鉴之处。3、新制度经济学某种程度上说是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继承和补充,马克思的理论需要发展,而新制度经济学家又迫切渴望打破主流经济学的限制,于是他们继承了马克思的制度理论并加以完善补充,让这些理论能更好的解释经济现象。二、本文不足和进一步研究方向首先,受研究资料所限,特别是国外比较马克思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文献缺少,而无法有一个更全面的视野和思维,也很难取得新制度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的第一2727Ⅱ\n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手介绍或评价。其次,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对经济思想史中理论发展的逻辑性不严密,造成许多地方的分析不够严谨,马克思经济学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及其原因的论证难以做到充分。2828\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约翰•N•德勒巴克,约翰•V•C•奈.新制度经济学前沿[C].张宁燕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3]哈罗德•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J].美国经济评论,1967年,第57卷[4]奥利佛•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段毅才,王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5]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6]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1994[7]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M].吴经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8]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9]范家骧.一部世界性的经济学教科书:解读萨缪尔森《经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0]郭广迪.《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马克思经济学及其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第12期[11]约翰•克劳奈维根,交易成本经济学及其超越[A].朱舟,黄瑞虹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2]杰弗里·M·杰弗里等.制度与演化经济学现代文集(关键性概念)[C].贾根良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3]亨利·勒帕日.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M].李燕生,王文融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14]高萍.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及其启示[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2[15]卢现祥.马克思理论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6[16]卢新波,金雪军.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继承与融合[J].经济学动态,2001,122929Ⅱ\n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17]程恩富.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探讨[J].学习与探索,2009,3[18]程启智.企业的起源于性质:对马克思和科斯等人的评价和综合[J].经济学家,1999,4[19]刘和旺.马克思与诺思制度分析框架比较的新视角[J].经济纵横,2011,1[20]斯蒂格勒.价格理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0[21]刘和旺.论诺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变[J].山东社会科学,2009,03[22]腾祥志.诺思的意识形态理论[J].学术月刊,1999,02[23]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4]斯蒂格勒.价格理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0[25]诺思,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厉以平,蔡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26]洪丹丹.经济增长的制度分析:马克思与新制度经济学[J].南方论刊,2007,第1期[27]龚唯平.制度经济学的演进与马克思经济学的渊源[J].经济学前沿,2003,6[28]克利斯多·彼特利斯.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超越:发展制度经济学的七大原因[C].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9]郭广迪.斯密、凯恩斯和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同角度:长期、短期和超长期[J].经济评论,2009(2).[30]奥利弗·E·威廉姆森.治理机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1]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32]洪名勇.马克思关于流通费用的理论与科斯定理.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7,2[33]DavidM.Walkker.牛津法律大辞典[M].李双元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4]Elster.Thecontradictionsofmodernsociety[J]GovernmentandOpposition,1984,3[35]Pejovich,Steve.KarlMarx,PropertyRightsSchoolandtheProcessofSocialChange[J].Kylos35(No.3),1982[36]North,D.ItisworthmakingsenseofMarx?Enquiry29(1)3030\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再过几个月,我来到中南民族大学就整整三年了。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有收获也有遗憾。收获的是遇到了一批优秀的老师和前辈,也能有幸与许多高素质的同窗一起纵谈经纬,遗憾的是时间过得太快,而自己又蹉跎光阴。感谢我的导师郭广迪教授。论文从选题、大纲到收集资料,修改,完稿,都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郭老师严谨治学,一丝不苟,对作为学生的我帮助很大,无论是专业领域还是为人处世,他都是年轻人的榜样。在他即将光荣离开从事了几十年的教学岗位之际,我祝愿他能够身体健康。感谢湛柏明教授、李天华副教授、鲍金红副教授、王彦副教授在论文开题中给予的建议和帮助。他们的建议对我的论文有极大的改进帮助。感谢同学们三年来的朝夕相伴最后向我的家人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无私支持。二零壹三年四月3131Ⅱ\n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关系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公共选择学派与新古典学派的比较[J].金田,2011,07[2]FDI对我国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情,2012,393232\n: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