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经济学论述大题
经济学考研一般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考政治经济学的高校少,但考人大、央财的人多,且政经背诵内容太多),因此,接下来,按照考试内容予以分类解答。(一)不少高校,论述题就一道,为宏观经济学论述题,无疑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学论述题的重要性。而且,宏观经济学论述题与经济学热点问题关联度非常大。所以,各位考生复习备考的时候,一定要多准备经济学热点问题。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出路各位学员,学习宏观经济学,一定要关注宏观经济形势,最好顺带掌握一些关键的宏观经济数据,如GDP、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2015年,宏观经济关键数据如下:GDP:2015年GDP目标为7%,前两个季度增长速度都为7%,但第三季度增长速度为6.9%,相对于之前年份高增长,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通货膨胀率:2015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1.3%;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5.9%。失业率:就业指标总体不错,但是随着下半年部分企业倒闭、搬迁等,失业问题值得关注。从三个主要指标(GDP、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进行判断,得出经济下行压力大,进入新常态(想当年那种高增长速度不可行了,习大大告诉我们经济进入新常态了,从经济增长数据,你懂的什么叫新常态:过去的那种高增长已经成为过去式,我们要认清形势,做中国梦吧)。怎么破:2015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政策组合。但是,问题是,政策组合不好使,于是乎提出供给侧改革,因为凯恩斯政策无法解决长周期的系统性结构问题。想必大家已经从上述文字上看出现在的宏观经济形势了,那问题出来了,考什么内容,赶快给我记住:第一,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实现长达三十多年的高增长?这个问题,可以用经济增长核算方程进行分析。经济增长靠四个因素:劳动投入、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学员可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这四个因素入手进行分析。第二,为什么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呢?这个问题,可以用支出法来进行分析,传统的三驾马车出问题了,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减少、净出口萎缩(产品竞争力下降是关键)、消费增长缓慢。第三,怎么办?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是一个经济周期原因,不能简单靠凯恩斯政策予以解决,所以2015年下半年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什么叫供给侧改革,自己搜集资料吧,实在不会可以听听个人讲述的热点问题直播课程。\n二、GDP统计方法及改进通过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情况,但经济学家认为,这个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因为在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即:一是不能唯GDP论,不能搞GDP崇拜;二是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代表性考题及解答]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认为,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GDP为决策者判断经济冷热、决定政策取向以及在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质疑和争论也始终伴随着这一统计指标。(1)GDP核算是整个宏观经济统计体系的基石,请对GDP的核算方法进行介绍。(2)GDP受到广泛质疑与现有GDP指标核算的局限性有关,请指出GDP指标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为了使GDP数据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请你提出改善GDP指标的建议。答:(1)GDP的核算方法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支出法也称使用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按照支出法计算,GDP由家庭的消费支出、企业与家庭的投资支出、政府对商品与服务的购买以及净出口需求构成。(2)GDP指标的局限性通过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情况,但经济学家认为,这个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因为在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GDP是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和劳务,所以它几乎未包括所有在市场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n②未包括环境质量。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如雾霾)。③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例如高能耗、低效率、粗放式增长方式就反映不出来。④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不能反映人们在精神上的满足程度,不能反映闲暇给人们带来的享受等。⑤不能衡量社会财富分配情况和社会公正程度。(3)改善GDP指标的建议①提出衡量国家财富新标准。世界银行专家于1995年公布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富的新标准。新标准将一个国家的经济产出减去机器折旧和生产过程的自然资源消耗,计算出一个国家的财产净值。新标准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融为一体,是一个综合性、能比较全面地衡量一个国家财富状况的总量指标。②构建福利型GDP。一些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经济福利尺度”和“纯经济福利”等新概念或指标。“经济福利尺度”和“纯经济福利”内容是GDP统计还应加上闲暇和地下经济,或劳务类别和内容。③建立绿色GDP的考核指标。以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等。正因为GDP指标有这些局限性,在关于GDP的争论中,引入绿色GDP的新概念。世界银行1997年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地区)的真实财富。三、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永恒的宏观经济学考研重点问题,此考点不搞定,估计玩玩了。很多自学的学员会发现这块学得很不好,比如到底菲利普斯曲线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还是垂直的,怎么不同的学派给出不同的观点。这是问题,得治!根据个人多年对考题的研究,菲利普斯曲线这块会出如下考题,赶快给我记住,厚道的我还会给出简单的作答。如果真考了,一定要记得感谢我,感谢我,感谢我,重要的事情说三次。第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和政策含义。菲利普斯曲线形状分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需求管理政策有效;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垂直,因为长期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需求管理政策无效。\n第二,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相互推导。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材利用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利用总供给曲线推导菲利普斯曲线;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教材利用原始预期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至于各位,你需要掌握哪一种推导,看你参考书是哪一本。既然可以相互推导,自然就需要明白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关系: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但是还是有点区别。第三,用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分析滞胀。滞胀就是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为什么会这样,关键原因在于高通胀预期,为什么高通胀预期,因为当时物价水平高。记住要会画图哦。[代表性考题及解答]请论述长期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以及其政策含义。答: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不同,对应的政策含义也不相同。(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现在研究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意指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即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该曲线表明: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图1-1中,横轴表示失业率u,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π,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可用于分析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在一定的时点上,政府可设置一个经济能够最大限度承受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界限,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把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控制在此界限之内。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西方学者认为,在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社会的失业率将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n图1-2中,从长期来看,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是一致的。因此,企业不会增加生产和就业,失业率也就不会下降,从而便形成了一条与自然失业率重合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是,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四、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永恒的重点。宏观经济学就研究两个事情:经济周期波动和经济增长,如果不考经济增长,说明要逆天了。既然如此重要,那问题出来了,考什么内容呢,快记下来:第一,储蓄率变动和人口增长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别是人口增长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为五中全会特别提出放开二胎生育政策。考生可以结合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下为什么要放开二胎生育哦,个人认为考这个知识点的概率很大。第二,经济增长趋同问题,也就是我们能不能有一种可能性和美国人民一样幸福,记住,只能想想(做中国梦),现实中很有难度哦,因为经济趋同是有条件的,如相同的储蓄率、相同的生产状况等,问题是这要求太高了。所以,结论是,趋同是有条件的,各国有各自的稳态。(二)\n相对来说,微观经济学论述题出题相对来说较为固定,出题集中在市场结构比较、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调节)以及市场失灵这三大块内容上。 一、市场结构比较简单划分,市场可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具体可分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各高校特别喜欢在这个知识点上出考题。在出题套路和作答上,大家留意下,把完全竞争市场作为参照物,得出不完全竞争市场是低效率的,具体体现为价格高、产量低。判断市场是否有效率,关键看两点:第一,长期均衡时,价格是否等于边际成本。完全竞争市场满足这个条件,而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大于边际成本。第二,长期均衡时,价格是否为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完全竞争市场满足这个条件,而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为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左边的点,即价格大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代表性考题及解答]结合图形讨论并比较一下完全竞争市场、古诺双寡头市场、独家垄断市场各自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答:(1)完全竞争市场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在长期中,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是可变的,完全竞争厂商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二是对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在长期中,厂商达到长期均衡:,利润为0。长期均衡使得价格等于最低长期平均成本。如图1-1(a)所示。\n可以看出,当完全竞争市场达到长期均衡时,该厂商不仅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生产,而且在短期也是在平均成本最低点生产。这说明,在完全竞争情况下的生产规模和产量都是适度的,短期平均成本也是最小的。厂商在这种状态下从事生产活动,垄断利润为零,因而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最佳配置和获得最充分的利用。另外,由于完全竞争的作用,可以使均衡价格降低到最低点,从而消费者也可以从中获得福利,所以完全竞争市场模型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经济模型。(2)古诺双寡头市场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在寡头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不太确定,没有统一的寡头厂商均衡模型。一般认为,寡头市场是与垄断市场比较接似的市场组织。在长期均衡时,寡头厂商的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高,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低。(3)独家垄断市场在均衡条件下的产量情况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必须遵循的原则。如图1-1(b)所示,MR与MC的交点所对应的产量即为均衡条件下的产量。在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下,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竞争性市场情况下的产量,因此是帕累托低效率的。二、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调节)整个微观经济学就是在论证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即价格机制,只是经济学教材用严谨的分析方法(而不是大白话)来解读,具体体现为论证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各方当事人按照价格机制来安排生产和消费,此时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世界是如此完美,大家可脑补和谐社会的美好时代。就考试来说,这一块特别容易考论述题。考试容易一点,出题为论证完全竞争市场能够满足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考试难一点,出题为案例分析题,给出一段材料,论述下价格机制如何调节资源配置。万变不离其宗,考生重点是搞定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如何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代表性考题及解答]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n答:(1)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既定资源配置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即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一个经济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①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使用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②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任何使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③任何两种商品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这两种商品对于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2)完全竞争市场之所以总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从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必要条件分别加以说明。①从交换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每个消费者都会调整对商品的需求以满足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既然各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各消费者购买任意两种商品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替代率等于全体消费者所面对的共同的价格比率。因此,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②从生产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每个生产者都会调整要素的需求以满足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既然各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各生产者购买并使用的任意两种要素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全体生产者所面对的共同的要素价格比。因此,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③从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来看,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即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之比,每一消费者对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因此,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边际转换率。(3)综上所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必要条件都可以得到满足。换而言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作用下,整个经济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样的经济必定是最优效率的经济。三、市场失灵本部分内容是微观经济学论述题重灾区,此处不出题,个人怀疑出题老师出的考题技术含量不高。对于这块内容,考生核心搞定:哪四个因素导致市场失灵?这四个因素如何导致市场失灵?如何解决由此带来的市场失灵?搞定这三个大问题,恭喜你,说明你学得还不错;如果搞不定,说不定考2017研究生更合适你,原谅我的坦白。另外,这部分考题出论述题还有一个套路就是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情况,如雾霾(今年如果有学校不出题,个人裸奔,立帖为证)、医患问题等,不过听过我课的学员应该特别希望能考这方面的考题,因为个人全部都讲过,学员称我为“牛叉叉”,不是浪得虚名。\n[代表性考题及解答] 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特别是像温室效应这样的问题往往需要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请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温室效应是一个什么问题?按照科斯的理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的难点是什么?答:(1)温室效应属于生产的负外部性问题。外部性是指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负外部性是指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个人活动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2)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或极小的情况下,只要初始的产权是明确而有效的,那么市场就是有效的。科斯定理说明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根据科斯定理来解决外部效应,就是要通过明晰资源的产权,为外部效应所涉及的资源建立市场,是外部效应内在化,使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等于社会利益,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因此,解决全球温室效应问题,只需要各国规定温室气体排放的产权,例如碳排放权,将一定数量温室气体排放的权利赋予各国企业,并且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各国的碳排放权可以自由交易,那么需要超额排放温室气体国家的企业就可以购买他国企业的碳排放权,支付给他国企业一定的费用,这样就可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合理配置,解决外部性产生的无效率问题。(3)科斯定理规定碳排放权为解决温室效应的负外部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但运用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理论上来说,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而且产权的内涵本身就非常大,难以界定清晰,在实际解决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难点:①科斯定理要求资产的财产权明确,但是,财产权并不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温室气体的排放属于每个生产性企业的共同权利,很难将其财产权具体分派给谁;碳排放权即使在原则上可以明确,但由于不公平问题、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等等也变得实际上不可行。②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可以转让。但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以及买卖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等,使得财产权并不一定总是能够顺利的转让。如各国谈判人数太多、交易成本过高、谈判双方都是用策略性行为等,则碳排放权可能很难实现转让。③即使财产权是明确的、可转让的,也不一定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转让之后的结果可能是它与原来的状态相比有所改善,但并不一定为最优配置。④分配财产权可能造成不公平,引起各方拒不履行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协议。规定各国碳排放权,必定涉及到各国碳排放量的多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国家要求分配更多的碳排放权,而排放量小的国家则觉得不公平,可能要求平均分配碳排放权。或者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应该获得较少的碳排放权,因为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了工业革命,温室效应的结果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而发达国家则认为,当前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应该分配较少的碳排放权以限制其温室气体的排放。由于各国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对碳排放权分配存在巨大的分歧,最终导致各国都不限制本国温室气体的排放,最终导致温室效应更加恶化。由于用科斯定理解决温室效应问题的过程中以上难点的存在,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因而科斯定理解决温室效应问题效果十分有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