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9 发布 |
- 37.5 KB |
- 4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旅游经济学15593
旅游经济学第一章旅游经济学概述旅游是一种人的空间移动,虽然人的空间移动早已存在,然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人们移动的原因却不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空间移动的本质与特点。生存需要的空间移动形式→迁徙旅行旅游迁徙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移动形式。根据考古发现,在远古时期,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年复一年辗转于山林原野,共同采集、共同狩猎。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的降临,毒蛇猛兽的侵袭,原始人群必须到处奔波流浪,过着行迹不定、留居不定的生活”。可见,为自身生存的需要而形成的迁徙是最初人的空间移动的形式。人们外出旅行是在人类社会实现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社会上有了商品交换时出现的。尤其是商业与商人出现后,一方面使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形成了早期的商业旅行。旅游是时间消费与空间位移的综合。只有当人们形成了对时间的自由支配和空间位移的自由支配力量时,旅游现象才会形成。旅游是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的商品交换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申葆嘉: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第一节旅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国外旅游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一)19世纪后期至二次大战研究成果:n1.意大利学者为早期旅游经济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899年意大利政府统计局博迪奥(L.Bodio)发表的《外国人在意大利的移动及其花费》是最早的旅游经济研究文献。(利用统计结果分析社会现象)n2.首次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旅游现象做出系统剖析和论证的是罗马大学讲师马里奥蒂,他于1927年出版《旅游经济讲义》,对旅游活动的形态、结构和活动要素作了研究,认为旅游活动是属于经济性质的社会现象。他还研究了旅游代理商、旅游产业组织、旅游资源及旅游中心地等相关问题,扩大了旅游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为旅游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形成奠定了一定基础。n3.德国柏林大学葛留克斯曼教授1935年出版了《旅游总论》,论及了旅游的经济社会作用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手段。4.瑞士学者克拉蒲·芬扎伊卡于1942年出版了《一般旅游论概要》,从经济学和社会学两方面对旅游现象进行了研究。(二)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二战后全球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商品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士从事旅游经济研究,扩大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1.二次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学术界强调发展旅游对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发达国家的边远地区所带来的显著经济利益。2.20世纪60——80年代,旅游经济研究的主体是旅游的经济影响;注重发展旅游的经济效益和代价。研究成果:1.关于旅游业的性质与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的特点2.关于旅游供需关系与市场营销3.关于旅游业的经济效益4.旅游规划与资源开发n国外旅游经济学教材建设概况在旅游现象的研究中,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环境生态学日益成为国外旅游研究的主导学科。旅游经济学方面的教材最早的是1978年南斯拉夫学者翁科维奇出版的《旅游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美国夏威夷大学开设了旅游经济学课程。之后,更多教材出版。\n二、国内旅游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我国的旅游经济学科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80年至1990年,创立旅游经济学科阶段。*第二个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以及国内旅游需求和出境旅游需求的形成,旅游经济学科研究开始从点向面扩展,旅游研究开始从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向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市场学、地理学、环境学、人类学等分支学科方向发展。*第三个阶段:近几年出现。随着中国旅游经济体系的日趋完整以及中国旅游产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开始注意从总体的角度,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观察视角来研究旅游现象。(一)20世纪80年代的理论研究召开了几次全国旅游经济座谈会全国旅游经济理论研讨会最重要的研究:孙尚清1987年列入国家“七五”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重点课题——“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中国旅游经济研究》——中国旅游业需适度超前发展魏小安:中国旅游业高投入、高速度、中效益冯宗苏:评论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观点关于旅游产业地位定性及定量统计研究邢树坤、黄泮光(1990):旅游统计徐晓歌(1991):旅游业投入、产出分析魏小安(1999):旅游业产业地位闫敏(1999):旅游发展与工业化的关系李江帆、李美云(1999):旅游增加值的计算魏小安、厉新建(2000):旅游产业地位张吉林(1999):从需求组织的角度衡量旅游业对社会的贡献张蕾、厉新建(1998):旅游产业政策的区域化张凌云(2000):产业地位、产业政策关于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朱谔言(1991):以旅行社为例,研究旅游企业跨国经营问题赵西萍、王磊、刘洪涛(1996):我国饭店跨国经营道路问题杜江(2001):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战略问题钟海生(1994):旅行社行业结构、批零分离问题林洪岱(1995):从产权角度研究旅行商问题张凌云(1996):用经济学理论对旅行社行业规模及其改革研究杜江、刘永好(1997):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建立垂直分工体系李天元、王娟(2001):垂直分工在中国不可行n进入21世纪,学术界更多地进行实证研究例如:梁智等:旅游接待业对不同产业部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天津旅游接待业为例;于静静等:基于旅游者感知的乡村旅游餐饮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刘宏盈等:重庆主要客源市场动态演变特征研究;张朝枝:旅游与遗产保护:政府治理视角的理论与实证石美玉:旅游购物研究n国内外旅游学科研究热点(旅游产品方面)*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休闲旅游*海底旅游*体育旅游*温泉旅游*邮轮旅游*民俗旅游*主题旅游*都市旅游*会展旅游*遗产旅游*冰雪旅游*森林旅游*健康旅游第二节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征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一、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征(一)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n(二)旅游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三)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四)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二、旅游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旅游统计学旅游产品设计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商品学旅游会计学旅游管理学:旅游行业管理:行业标准和质量管理产业发展计划管理政策、法规管理旅游活动引导和规模控制旅游企业管理: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旅游交通管理旅游学旅游开发与规划学:旅游地理学旅游规划学旅游开发学旅游景观设计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文学旅游史学:旅游发展史旅游学术史旅游经济史第三节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一、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旅游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n需求与旅游供给这一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旅游者利益的最大化•旅游供给商利益的最大化•旅游目的地政府利益的最大化(含当地居民)二、旅游经济学的研究结构n南开版旅游是一种以游客空间移动为前提,以旅游联结体为纽带,在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展开联系的经济现象,是一种由旅游需求引发的游客空间移动消费现象。发生在旅游客源地的旅游经济现象,发生在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经济现象,发生在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旅游经济关系。n标准的哑铃模型(教材第11页)n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三个根本动力:旅游者旅游供给商目的地政府\n三、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任务1、揭示影响和作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2、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寻觅和获取旅游业发展的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途径3、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提供理论基础。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是指导一定时期内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协调和调节旅游业内部各方面关系的行为规范四、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旅游经济的形成及产业标志2、旅游产品的开发及供求关系3、旅游产品的市场开拓及销售4、旅游产品的消费及合理化5、旅游产品的经营成本及效益6、旅游经济结构及发展第四节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任何学科都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方法,也是研究旅游经济学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方法。在研究旅游经济学的过程中,具体的研究方法:1、理论+实践2、定量分析+定性分析3、静态分析+动态分析4、规范分析+实证分析5、微观分析+宏观分析第二章旅游经济活动第一节旅游经济的运行与性质一、旅游经济活动的概念(一)旅游活动:n狭义:人们以游览为目的而进行的旅行。n现代旅游是从旅行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现象。只有当人们的旅行目的不再具有生产性和经济性,而是具有个人消费的属性时,旅游现象才会产生。n旅游是在工业化环境下,非定居者出于消遣、休闲的目的,前往相应目的地的旅行以及停留。n广义:凡包含有游览内容的一切活动。(二)旅游经济活动南大版:旅游经济活动是在旅游活动商品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总和。旅游经济活动是建立在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的,而旅游活动则又是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二、旅游经济活动的性质n旅游经济活动是一种商品化了的旅游活动。(旅游活动的商品化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旅游项目都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旅游者所需的各种服务都以服务商品的形式出现。)n旅游经济活动是一种社会化了的旅游活动。(旅游活动的社会化使游客与为游客提供服务的有关行业之间的联系建立在全社会的基础上,使旅游成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旅游经济活动,就是在旅游活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三、旅游经济的运行(一)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的基本环节:旅游产品的购买旅游产品的销售(二)旅游经济运行的次环节\n第二节旅游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一、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1、旅游经济活动产生的前提——旅游活动2、旅游经济活动产生的基础——产业革命的成功(旅游是工业革命的产物)3、旅游经济活动进一步社会化——旅行社(旅游中介机构)的出现Ø旅游经济活动产生的基础——产业革命的成功1.需求方面:(1)为人们外出观光、度假旅游奠定了经济基础。(2)产生了一批新兴资产阶级,其消费方式发生变化,外出度假旅游成为其消费选择。(3)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产品更加丰富,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进而催生商务旅游需求。(4)新的生产方式,高强度的生产使劳动力产生放松身心的需求。→旅游需求形成规模2.供给方面:(1)新型交通工具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使大规模的人的同时快速流动成为可能。(2)在住宿业方面,旅馆取代了旅店,不仅规模大,而且设施齐全,更加舒适。(3)在餐饮方面,餐饮设施和服务以及就餐环境大为改善。(4)在娱乐业方面,一些旅馆增设娱乐设施;有些地方开始了海滨休养地的建设。产业革命促进了旅游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完善、服务质量的提高和舒适程度的提高。→旅游供给形成规模n综上所述,产业革命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大变革,促进了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对应局面的形成。n从19世纪中叶起,旅游经济活动产生了。二、旅游经济活动的发展(一)第一个时期,初步发展时期(19世纪中叶——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二)第二个时期,蓬勃发展时期n1.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n2.国际关系趋于缓和,多边合作、双边合作活跃,为旅游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n3.交通工具更加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便利;n4.人们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闲暇时间增多,旅游需求更加强烈。现代旅游经济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旅游经济的地位日益重要;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旅游需求队伍不断壮大;旅游消费行为日益复杂。三、世界旅游发展的基本格局\n四、旅游经济的发展特点:旅游经济活动的大众性旅游经济活动的全球性旅游经济活动的规范性旅游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五、旅游经济产业化标志:旅游消费需求的广泛化旅游生产供给的专业化旅游经济运行的规范化第三节旅游经济的地位与作用一、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从旅游业的性质看,旅游业是一个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综合性服务行业。(二)从旅游业的发展规模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三)从旅游业的运行状况看,旅游业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潮流,与发展“绿色产业”相适应,而且旅游业还是一种“朝阳产业”,正展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二、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及影响(一)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增加外汇收入2、加快货币回笼3、扩大就业机会4、带动相关产业5、积累建设资金6、促进贫困地区脱贫(二)旅游业的影响n在中等发达程度以上的国家,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约10%。n以旅游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的国家和地区,其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则超过20%。n旅游业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三、旅游经济的其他作用和影响(一)旅游经济活动对社会的作用及影响1.大规模的旅游经济活动,使社会信息得到充分交流,从而传播了现代文明,促进了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与进步2.对接待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产生影响3.引起接待国社会结构的变化4.引起社会环境的改善(二)旅游经济活动对文化的作用及影响n积极方面:1.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掘、振兴和光大;2.各民族文化的个性更加突出;3.促进人类精神的进步;4.提高国民素质。n消极方面:受外来文化冲击,有些民族文化可能发生蜕变甚至消退;有些民族文化在展示中参杂了商业化的内容。l国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Ø正面影响:n资产的恰当展示有助于旅游者在更普遍的意义上理解对重要文化遗产资产进行保护和保存的必要性。\nn可能带来发展当地经济的机会,使其变得更加企业化并能够自主创新。n来自旅游的收入可以用于当地基础设施的改善。n传统文化可能获得振兴。n与旅游者的文化交流可能在多元文化社会内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更大宽容。n来自旅游的收入可以再投资于遗产资产的文献记录以及规划与管理。要使那些吸引了高访问量的资产实现其可持续性,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Ø负面影响n被旅游者过度使用:这会迫使当地居民让位,造成过度拥挤、停车困难、乱丢垃圾、噪音等问题,通常给公用资源,如水和燃料造成过重负担。n旅游依赖:当地社会的多个地区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而产生对旅游的依赖,导致自主创新能力和传统风格活动的丧失。n旅游者行为:在旅游景区,如果旅游者对访问礼仪不了解或有意忽视、对当地风俗缺乏尊敬和感悟(如穿着或装饰不合时宜)、玷污神圣场所(如穿鞋进入某些特殊类型的寺庙),以及在公共场合饮酒、吸毒等等,那么他们的行为对当地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n未经规划的旅游基础设施:这包括改变当地某些环境的舒适性,以及改变旅游者所感受到的视觉魅力与游览体验。n有限受益者:旅游收益只流向当地社会的有限几个部门,收入流失程度高,在社区内引起分裂和不满。n对文化财产失去控制:对没有著作权或特殊的保护性法规保护的文化财产,社区和传统继承者可能失去对他们的控制权(如他们在工艺品和艺术品中所使用的图案、音乐)。n资产的实质性恶化:这一情况有以下情形:n---未经商品化处理(如遗址加固),或缺乏资源来从事这种处理;n---没有办法监测旅游冲击以了解资产是否有遭受永久性毁坏或损失的风险(如旅游者改变当地的节庆活动,从而使其承受对当地人失去意义和重要性的风险);n---没有办法阻止如资产周围水土流失之类的自然退化过程的加速势头;n---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加控制;n---没有办法抵御西方消费文化对当地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抛弃传统风俗习惯而接受西方的消费文化(这一点不只来自于旅游,因为普遍的现代化和全球化也要对此负责,如卫星电视、计算机和电子游戏)。(三)旅游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及影响n开发、保护与破坏并存n案例1:丽江古城实现丽江古城旅游可持续发展(一)丽江古城民俗文化的保护要结合纳西族聚居的乡村的民俗文化保护 丽江古城是纳西民俗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地和物质载体,但是纳西民俗文化的保护仅仅局限在丽江古城的文化保护是不完整的。如东巴文化的根基和土壤就在乡村,只有保持乡村鲜活的民俗文化土壤,才能保持东巴文化的生命力。如果乡村里已经没有依托纳西民俗鲜活地留存的东巴文化礼俗,那在古城范围内繁荣一时的东巴文化产业就不可能持久地发展,将日益成为一种仅仅是表演性的民俗展示。为保持东巴文化的“活水长流”,需要选择一些乡村作为纳西族民间的文化传承基地,培养民间艺人,打造具有独特纳西民俗文化的乡村,这样才能保持纳西民俗文化真实的活力。(二)加强对本土青少年的教育,培养纳西民俗文化传人 在丽江古城的小学里,已经不能讲或只能讲部分纳西语的纳西学生在增多,很多优美的民间传说和和故事只有一些纳西老人会讲,青少年既不喜欢听也不想去记,而宁愿去看电视。因此要想保持纳西文化的传承,必须先培养文化传人。这个项目的实施可以争取民间基金的支持,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拨款。(三)留住原居民与加强现居民的文化参与性 古城居民的外迁已经是一个不能更改的事实,但是可采取一些措施来留住还未外迁的原居民。同时文化的发展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而是在不断地与其他文化相互影响中发展的。因此,要想保持古城的文化氛围,需要通过宣传教育,设法加强古城现有居民对纳西民俗文化的认同感,让他们自动加入到古城文化的保护中来。(四)控制古城的过度旅游商业化 目前游客对丽江古城的商业化氛围过浓的现象反映较多,因此控制旅游过度商业化势在必行。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缓解:将丽江古城的商业店铺集中在传统的商业街,同时控制其他街巷的商业活动;对丽江古城的商品进行控制,摒弃那些毫无特色、与纳西民俗文化无关的旅游纪念品;不要让喧闹的流行乐和歌曲充斥着丽江古\n城的夜晚,保持高原水乡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氛围;恢复一些“老字号”店铺;开发具有纳西族风土人情的饮食、艺术、土特产品;修复一些文化遗存。(三)旅游经济对环境的作用及影响²积极:世界上许多国家竞相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促使各国重视对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²消极: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的情况。第三章旅游产品及开发第一节旅游产品的涵义一、旅游产品的概念(一)产品*狭义:被生产出的物品*经济学:为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和利益而提供的包含人类一般劳动的物质或服务。*广义:向市场提供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和利益的物质产品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二)旅游产品1.定义:是指旅游市场上,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2.旅游产品的形态*单项旅游产品*组合旅游产品(旅行社的线路产品)*整体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产品)3.旅游产品的特殊性:①旅游产品是一种组合性产品②旅游产品是一种动态性产品③旅游产品是一种服务性产品二、旅游产品的两重性(一)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1.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2.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是能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多方面多层次需要的,既包括人们参观、游览、娱乐交流和参与活动等的心理需要,又包括人们在旅游过程中食、住、行的基本生理需要。3.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性质:满足人们在物质或者精神方面的某种需求(1)旅游产品使用价值包括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非基本部分)(2)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多效用性(3)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暂时性(游客不拥有旅游产品的所有权;对旅游产品中的某些部分,游客不能独占和享受)(二)旅游产品的价值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2.旅游产品的价值:是旅游服务所凭借的劳动产品的价值和服务本身创造价值的总合。3.旅游产品价值的构成(1)提供旅游产品时所耗费的原材料价值、旅游设施和设备的折旧;(2)旅游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工资与福利,它们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价值;(3)提供旅游产品的劳动者在必要劳动之外的创造部分。4.旅游产品价值的特性(1)旅游服务价值量的确定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产品价值量的大小\n服务方式、服务效率、服务态度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性格修养和职业道德(2)旅游资源价值量的确定人文景观:前人的劳动投入+历代维修与保养+历史价值(垄断性)自然景观:开发投入+不可替代的作用(垄断性)社会景观:社会制度,传统风俗+不可模仿性(3)旅游设施的价值量确定三、旅游产品的特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差别§制造型企业服务型企业§生产有形产品生产无形产品§货物可以储存备用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质量可以直接衡量质量是一种感觉难以衡量§标准化的产出个性化的输出§生产过程独立于消费者顾客参与生产过程§设施布局对经营成功影响比较大设施布局对经营成功影响重大旅游产品的特征:(一)旅游产品的综合性:1.决定因素:(1)旅游活动的社会性(2)旅游需求的复杂性2.表现:(1)产品的构成(2)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部门:①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②间接向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3.要求:(1)在国家或地区的宏观控制与管理下,要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合理地使用和分配旅游资金,分期分批地开发旅游资源,调节旅游设施建设,向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2)从经营者角度讲,各旅游经营者和企业必须树立“全局观念”,要密切配合与协作,保质保量,及时准确地完成旅游产品各个组成要素的生产和供应工作。(3)要正确评价我国的旅游产品的综合接待能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旅游接待工作,处理好国家、地方与部门之间,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最终促使旅游业协调发展。(二)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无形性):1.决定因素:服务占大量2.表现:旅游产品的主体内容是旅游服务3.要求:在旅游经营过程中,应努力加强旅游市场的调查研究与预测,选用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提供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增添富有吸引力的旅游服务项目,提高旅游设施设备的使用率。§饭店、交通部门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淡季抓促销,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餐厅利用营业高峰时间的价格差分散客人的用餐时间。(三)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固定性):1.决定因素(1)非实物的现场消费(2)旅游产品的构成特点决定了旅游产品不可转移2.表现(1)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位于旅游目的地,不可转移。(2)发生转移的是旅游者(旅游产品的购买者)以及旅游信息。目的地通过传递旅游信息,组织旅游者到目的地消费(把旅游者从客源地吸引到目的地)\n(3)所有权不发生转移(4)旅游者在旅游消费中不能垄断和独占暂时使用权,而是共同使用3.要求(1)研究旅游需求(2)现代化的宣传和促销手段,采用科学的传播方法,健全电脑预订系统(3)尽早的安排旅游消费(四)旅游产品生产、交换、消费的不可分割性(同一性)1.表现:旅游服务的提供(1)空间上同时并存(2)时间上同时进行2.要求:旅游经营者应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产品各要素的成龙配套,保证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获得最佳感受,以期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应加强旅游产品质量的管理,做到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提供尽量多、尽量好的旅游产品。(五)旅游产品的依赖性:1.表现:对社会公共物品的依赖(1)旅游吸引物(2)基础设施2.要求(六)旅游产品的敏感性(脆弱性、易折性)1.易折性: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易于折损的现象。2.影响因素(1)旅游产品组成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2)旅游产品尤其是消遣性观光产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3)旅游产品生产和销售受旅游目的地国家自身的影响3.要求:各部门要协调发展引导需求第二节旅游产品的构成一、旅游产品的一般构成(市场营销)(一)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核心部分是指旅游资源及与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相结合的旅游服务,能满足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最基本的需要,是整个旅游产品的基本部分。(二)旅游产品的形式部分外形部分是指旅游产品的质量、特色、风格、声誉及组合方式等,是旅游产品特质向生理或心理效应转化的部分,属于旅游产品向市场提供的实体和劳务的外观和款式。(三)旅游产品的延伸部分延伸部分是指提供给旅游者的优惠条件、付款条件及旅游产品的推销方式等,是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时所得到的附加利益的总和。二、旅游产品的需求构成(一)按旅游者的需求程度分析:1.基本旅游产品2.非基本旅游产品(二)按旅游者的消费内容分析:食、住、行、游、购、娱和其他服务三、旅游产品的供给构成(一)旅游资源1.定义:是指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2.分类:(1)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名山、洞穴、地质构造水域风光:泉、湖、瀑布、河流、峡谷气候气象:雾凇、佛光、滑雪、冰灯生物景观:动植物保护区汶川山崖出现地震壁画 图案千奇百怪(2)文化旅游资源——历史遗迹:半坡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文物古迹:古建园林、古长城、古城、古村落\n博物馆:艺术厅:卢浮宫悉尼歌剧院建筑吸引物:宫殿寺庙教堂民居祠堂亭台楼阁榭廊桥(3)社会吸引物——民俗风情民族素质庙会(4)事件吸引物——文化庆典文艺娱乐事件体育赛事商贸及会展休闲事件教育科学事件政治/政府事件私人事件(二)旅游服务1.定义:旅游从业人员依托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设施向旅客提供的各项劳务。服务的基本目的:满足客人的需求。这就要求正确诊断客人需求,提前做好准备,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客人提出要求。当客人提出要求被拒绝时,就不再是服务;当客人提出要求后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满足时,这是二流的服务;当客人的要求刚出现却还没有提出时,服务人员已经做好准备,并及时满足客人时,这是一流的服务;当客人肯定会出现某种需求,但因种种原因一时遗忘或无暇顾及时,如果服务人员已经预测到并为客人做好时,这是超一流的服务。如客人在房间工作,顾不上到餐厅吃饭。客房服务员将信息传递到餐厅,由餐厅征询客人是否需要送餐到客房,这就是超一流的服务。2.分类(1)根据经营阶段售前服务:是旅游活动前的准备性服务,包括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线路编排、出入境手续、货币兑换等;售中服务: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向旅游者直接提供的食、宿、行、游、娱、购及其他服务;售后服务:是当旅游者结束旅游后离开旅游目的地的服务,包括送到机场车站、办理有关手续、托运行李、委托代办服务等。(2)服务内容:导游服务酒店服务餐饮服务交通服务商品服务(三)旅游设施1.定义:是直接或间接向旅游者提供服务所凭借的物质条件。2.分类:(1)旅游接待设施(2)旅游基础设施3.作用:(1)非决定性(2)物质保证(四)旅游购物品1.定义:是旅游在异地购买并在旅途中使用、消费或携回使用、送礼、收藏的物品,对旅游者具有实用性、纪念性、礼品性和收藏性价值。2.分类:(1)实用品(2)工艺品(3)艺术品(五)旅游通达性(可进入性)1.定义:旅游者进出旅游目的地的难易程度和时效标准。2.影响因素(1)交通运输状况,包括交通工具的种类、质量与数量,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交通管理状况。(2)政府的旅游政策,包括限制与鼓励条件、签证手续的繁简程度、出入境验关程序等。(3)经营管理状况,包括旅游信息的传递系统、旅游点的格局、旅游线路的编排、组织等。(4)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承受能力四、旅游产品的构成关系(一)旅游产品构成的互补关系1.定义:旅游产品功能不同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互补关系由旅游需求的综合性决定。2.表现:(1)旅游产品各构成行业、部门之间;(2)组成旅游产品各部分的任一企业、单位内部各部分之间(3)旅游产品各构成部分与其他单位的产品和服务之间3.意义:(1)充分认识互补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需求的变化,制定符合经济规律的战略策略;\n(2)各行业树立全局观念,同其他部门密切联系、协作,这是整体旅游产品生产所必须的;(3)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旅游组织,地方行政管理机构从全局(宏观)进行规划,从而协调这种比例关系。(二)互代关系1.定义:是指旅游产品各部分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组成成分间存在的互相替代关系。§互代关系反映了提供相同服务的企业之间存在竞争性。2.表现:(1)旅游产品内部各成分之间(2)不同国家或地区旅游产品之间或旅游产品与社会的某些耐用品或高档消费品之间(三)旅游产品内外部的互代与互补的转化1.互补→互代2.互代→互补(1)当供给小于需求时,提供相同单项产品的旅游企业之间可以互相帮助(2)提供相同服务功能的单项旅游产品一般都有高、中、低等多档次,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3)提供相同服务的旅游企业相互联合,优势互补,共同促销,共创旅游产品的形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4)处在一条旅游线上的各个目的地的单项旅游产品之间有明显的互补关系第三节旅游产品的开发§21世纪最受欢迎的8类旅游:上山下川飞天入海观文化走沙漠游森林进工厂一、旅游产品的类型划分(一)从旅游者的参与程度划分:观光型旅游产品主题型旅游产品参与型旅游产品体验型旅游产品§主题型旅游产品:宗教旅游产品寻根旅游产品博物馆旅游§参与型旅游产品(二)从旅游产品的功能划分:享受旅游产品康体旅游产品探险旅游产品1.享受型旅游产品:度假村休闲度假游、豪华游轮巡游§2.康体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保健旅游:温泉疗养、森林浴、沙疗§3.探险旅游产品:原始森林探秘、海底游、火山游§4.特种旅游产品:修学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考古旅游、生态旅游、外语夏令营、钢琴夏令营、舞蹈夏令营,“我是一个兵”(三)从旅游产品的开发程度划分:改进型旅游产品换代型旅游产品创新型旅游产品仿制型旅游产品二、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综合效益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三、旅游产品开发的内容:(一)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全新旅游地的开发发展中旅游地的开发发达旅游地的开发(二)旅游线路的设计与组合\nØ旅游线路的设计与组合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分析目标市场的旅游成本确定旅游线路的性质和类型第二阶段: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组织相关的旅游资源确定旅游资源的基本空间格局第三阶段:分析相关的旅游设施设计出若干可供选择的线路第四阶段:选择最优的旅游线路Ø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策略:主导产品策略保护性开发的策略有序开发的策略高低结合的策略Ø旅游线路的设计与组合策略:市场型组合策略产品型组合策略全面组合型策略1.全面全线型组合策略§优点:满足不同的市场需要§缺点:经营成本大,需要较强实力。2.市场型组合策略(专业型)§向某一特定的旅游市场提供其特需的旅游产品。§优点:集中精力做好该市场;§不足:目标市场单一,规模有限3.产品型组合策略§优点:经营的产品不断完善§缺点:产品类型单一,经营风险增大第四节旅游产品的周期一、旅游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二、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经营策略:旅游产品改进策略旅游市场开拓策略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策略第四章旅游需求与供给第一节旅游需求分析一、旅游需求的概念(一)旅游需求的概念需求:经济学中的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是人类产生一切行为的原动力。旅游需求: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人们为了满足其对旅游活动的欲望愿意在一定的时间和价格条件下所购\n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二)如何理解旅游需求§1.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欲望,是一种主观愿望。§2.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能力。§3.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市场中的一种现实需求,即既有购买愿望,又有购买能力的需求。(三)旅游需求的特点:1.高层次性(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方面的需求)2.多样性3.主导性4.复杂性5.指向性(时间上的指向性;地域上的指向性)二、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一)主观条件:旅游动机(二)客观条件1.经济方面: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旅游需求产生的首要条件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需求产生的必要条件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旅游需求产生的保障2.政治方面——20世纪50年代后,各国关系正常化,签证、验关手续简便化。3.社会方面三、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对旅游需求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基本因素:旅游产品的价格人们的收入状况闲暇时间影响旅游需求的其他因素(一)客源国方面1.人口因素:(1)总人口(2)人口结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和人口分布状况2.经济因素:国民生产总值,其高低决定着人们的收入水平3.政治因素:政府对国民旅游的态度和政策直接影响旅游需求量的变化。旅游消费限制出境游保证金(欧洲国家、地区5万元以上;美国10万元以上)(二)目的地方面1.旅游供给因素2.通货膨胀程度3.政治法律因素和特殊因素4.对旅游者的税收(旅游消费税)5.居民的态度(三)双方相关因素1.经济距离:来往于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2.货币汇率3.社会文化因素四、旅游需求规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对某一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将随着该产品价格变动而呈反方向变化,随人们可支配收入和余暇时间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五、旅游需求弹性和需求弹性系数§弹性:在经济学中主要用来表明两个经济变量的相关关系。\n§旅游需求弹性:旅游需求量随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动而发生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化反应关系称为旅游需求弹性,测量其反应程度大小的尺度称为旅游需求弹性系数。(一)旅游需求价格弹性1.概念旅游需求量随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反应程度。测量其反应程度大小的尺度叫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即价格变化百分比与旅游产品需求量变化百分比的比值。2.计算公式:Ep=3.分析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p>1,富于弹性经营策略:薄利多销Ep<1,缺乏弹性经营策略:高质高价Ep=1,单元弹性Ep=0完全缺乏弹性,Ep≈∞§形成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小不同的原因第一,不同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重要程度不同,重要程度越高,需求弹性越小;重要程度越小,其需求弹性越大。第二,不同旅游产品的替代程度不同。替代程度越高的旅游产品,需求弹性越大(桂林的芦笛岩与七星岩互为替代关系,其中一处门票价格一定程度的降低,就会引起需求更大程度的增加);替代程度越低的旅游产品,其需求弹性就越小。第三,某项产品在总产品中所占比重不同。所占比重越大,其需求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4.认识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意义§旅游需求价格弹性对旅游收入有重要影响,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预示着进行价格调整时,能预测到旅游收入将会增加、减少或维持不变。§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与总收入的关系旅游需求价格弹性价格变动需求变动总收入变动|Ep|>1上升下降下降更多上升更多下降上升|Ep|<1上升下降下降较少上升较少上升下降|Ep|=1上升下降同比例下降同比例上升不变不变例题:某旅行社2010年某种包价旅游产品为4000元,销售量为1200人,2011年由于燃油价格上调,该包价产品价格提升至4500元,销售量降为1000人,计算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Ep=(1000-1200)/1200÷(4500-4000)/4000≈1.3思考题:某饭店有客房200间,去年客房出租平均价格为650元,客房平均出租率为60%。今年为吸引更多的游客下榻,将客房平均价格降为580元,客房平均出租率上升至65%。试根据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评述该饭店这一降价举措是否成功。答案:不成功。∵Ep﹤1\n(二)旅游需求收入弹性1.概念旅游需求量随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对应关系,或者旅游需求量对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变动反应程度.测量这种反应程度大小的尺度就是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2.公式3.对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分析§Edi>1,富于弹性§Edi<1,缺乏弹性§Edi=1,同比变化4.研究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的意义§提醒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经营者要密切关注旅游客源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以预测这种变化对其旅游产品需求的影响,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扩大市场需求或降低可自由支配收入减少时对旅游产品需求产生的负面影响。六、旅游需求指标体系(一)旅游者人数指标(总量指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的数量状况。§1.旅游者人数: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接待的旅游者总人数。§2.旅游者人次数:一定时期内到某一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人数与平均旅游次数的乘积。(二)旅游者停留天数指标(时间指标)1.旅游者停留总天数指一定时期内旅游者人次与人均过夜天数的乘积。它反映了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吸引力的大小。2.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指一定时期内旅游者停留天数与旅游者人次的商数。从平均数的角度反映了旅游需求的状况。(三)旅游者消费指标(价值指标)1.旅游者消费总额一定时期内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支出。(相当于旅游目的地的收入)2.旅游者人均消费额一定时期内旅游者消费总额与旅游者人次之比。(四)其他旅游需求指标1.旅游出游率(1)旅游总出游率: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国旅游的人次与其总人口的比率。(2)旅游净出游率: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国旅游的人数与其总人口的比率。2.旅游重游率: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国旅游人次与该国或该地区的出国旅游人数之比。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出国旅游的频率。3.旅游消费率: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国旅游消费总额与该国或地区的居民消费总额或国民收入的比值。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对出国旅游的需求强度。七、旅游需求预测(一)旅游需求预测的概念§旅游需求预测是旅游市场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依据过去和现在的旅游需求资料,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旅游需求趋势和影响因素的变化,做出科学的判断、估计和推测的过程,为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为旅游企业制定旅游发展计划、制定旅游价格、进行营销决策提供依据。\n(二)旅游需求预测的定性分析方法1.营销人员意见综合法§营销人员意见综合法是在缺乏历史数据、旅游部门或企业又难于直接接触消费者时,选择几名促销人员对产品在未来一定时期销售量的几种可能情况所表示的意见进行综合的方法。营销人员预测项目销售量出现概率销售量×概率A最高销售量30000.3900最可能的销售量22000.51100最低销售量14000.2280期望值760B最高销售量35000.2700最可能的销售量24000.51200最低销售量12000.3260期望值720C最高销售量28000.2560最可能的销售量16000.6960最低销售量8000.2160期望值560由于这三位营销人员关于该产品未来销售量的看法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程度不同,即占权重不同,假定A、B、C的权重分别为2、3、3,将表中他们的期望值与个人的权重之积相加,再计算平均值。该平均值即为预测结果,即x=760×2+720×3+560×3/(2+3+3)=600(单位)2.游客意向调查法§是在缺乏历史数据情况下通过选择部分消费者了解其购买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或旅游企业产品的意向而进行需求预测的方法。该方法在市场调查预测中应用较为广泛。§首先,向消费者说明调查目的,并请他填写旅游意向调查表。其次,汇总调查表。旅游意向肯定出游可能出游不一定出游可能不出游肯定不出游合计人数(X1)305010015070400概率(P1)100%80%50%40%0\nP1X1304050600180再次,按照下面公式计算出游者所占比例的期望值,E=∑P1X1÷∑X1=180÷400=45%最后,根据所调查地区的人口数,计算旅游总需求。若调查的某地区人口为120万,则该地区未来一定时期的旅游总需求为120万人×45%=54万人3.专家意见法§德尔菲法是专家意见法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以匿名的方式书面轮番征求专家们的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一种集体经验判断的方法。第二节旅游供给一、旅游供给的概念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旅游经营者愿意并且能够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二、旅游供给的内容包括:基本旅游供给辅助性旅游供给(一)基本旅游供给:主要是针对来访旅游者的需要而开发和提供的旅游供给部分,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基本旅游供给旅游资源——旅游供给的首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历史遗产和民族文化)n旅游设施:交通运输设施食宿接待设施游览娱乐设施旅游购物设施食宿接待设施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旅游接待能力的典型标志。§旅游服务:包括商业性服务和非商业性服务(二)辅助性旅游供给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供应系统、排污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三、旅游供给的特点(一)旅游供给的计量单位不同于一般有形产品(二)旅游供给在空间上具有固定性(三)旅游供给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四)旅游供给具有关联性(五)旅游供给的多样性四、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一)旅游资源因素:影响供给的方向和内容(二)环境容量指旅游地的极限容量或负荷能力,即一定时期内不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感受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目的地旅游业规模最高限度。一般指旅游地接待的旅游人数最大值。(三)旅游价格因素(四)社会经济因素(五)预期因素(六)政府的政策因素:税收政策投资政策信贷政策价格政策(七)科技因素\n(八)管理和服务因素五、旅游供给规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旅游产品的供给量与该旅游产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第一,旅游供给量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达到环境容量的最大限度,则价格再高,供给也不会再增加。§第二,旅游供给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第三,旅游供给曲线会发生位移。六、旅游供给价格弹性(一)概念:旅游供给弹性是指旅游供给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动反应程度。(二)公式:Esp=△Q/Q÷△P/P(三)分析旅游供给价格弹性§1.Esp≈∞,完全富有弹性,旅游业起步阶段§2.Esp>1,富有弹性,供给曲线较为平坦,旅游业发展的初期§3.Esp<1,缺乏弹性,供给曲线较为陡峭,旅游业发展到相当程度,接待量趋于饱和§4.Esp=1,单元弹性§5.Esp=0,完全缺乏弹性,曲线垂直于x轴,目的地为保护自然、社会环境,提高旅游产品的价格,限制需求,使供给保持不变。七、旅游供给指标(P92)(一)生态环境容量指标(二)旅游资源容量指标§2008年10月2日:故宫接待12万人,同比增长140%;2010年10月2日,故宫接待12.2万人次,再次超过最大接待量。2011年10月2日,故宫接待13万人次§故宫:最佳接待量3万人;最大接待量5万人;极限日接待量为8万人(三)游客心理容量指标(四)社会经济容量指标——旅游服务设施的接待能力旅游服务设施的接待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效供给量的典型标志第三节旅游供求平衡一、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矛盾运动旅游供求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了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一方面,双方互为对方存在与实现的前提。另一方面,二者存在矛盾,总是不均衡。二、旅游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及成因(旅游供求的技术性矛盾)(一)旅游供求在总量上的矛盾(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总人次之间的矛盾)(二)旅游供求在质量上的矛盾(旅游者的心理预期与实际旅游供给之间的差距)(三)旅游供求在结构上的矛盾(旅游供求在内容与项目、档次与级别以及方式上的矛盾)(四)旅游供求在时间(季节)上的矛盾(五)旅游供求在空间(地域)上的矛盾§旅游供求的“制度性矛盾”及成因1.我国闲暇时间的安排造成现阶段供求矛盾。2.我国旅游供求之间的矛盾是与我国特定的旅游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3.我国的旅游供求矛盾与我国经济转轨以及特定的产权制度安排存在密切关系。三、旅游供求矛盾的调节(一)旅游供求矛盾的价格调节(技术均衡)1.价格机制作用下的旅游供求静态均衡\n2.价格机制作用下的供求均衡的变动(二)旅游供求的宏观调控(制度均衡)1.通过技术性措施进行调控(1)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2)旅游促销2.经济手段的调控(1)税收政策(2)财政政策(3)改革产权制度3.法律制度手段(1)法律可以为旅游市场上供求双方的合法交易、合法经营以及合法旅游提供了保证。(2)休假制度的创新§方案一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蔡继明建议取消现行“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将其法定假日由原来的3天减为1天,分配给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四个中国传统节日。今后除除夕外的5个1天假期,可就近结合周末双休日,凑成“长周末”,3天连放。这样人们一年中选择出游的时机就是5个而不是2个了。§方案二§和讯网副总经理马小平指出:“黄金周目前的集中式休假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中产阶级的需要,人们更希望在休假时间和方式上更加人性化和多元化。”为此,马小平提出用全新的休假方式——“白金假期”。 “白金假期”的设想是将“五一”和“十一”法定假日中,除节日当天的两天假期提出来,这两天假期再和其他时间的周末相结合,就可以形成一个4天的“白金假期”,作为“带薪休假”和年假制度之外的又一种休假形式。§方案三§武汉市政协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提案中,有一个“关于取消黄金周”的方案。其设计方案是每周6个工作日,在每个月底休息4天到5天,形成一个小黄金周;“五一”、“十一”放假三天,但规定只休“五一”、“十一”当天一天,其余的两天可由劳动者自行安排休假;除现在的黄金周外,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给每个劳动者一周法定的休假。§方案四§从时空上错开黄金周休假时间才是可行的制度创新思路。具体而言,在充分考虑本民族传统习惯和不同地区作息时间安排,中央政府规定了统一的带薪休假周期以后,应当允许不同地区和不同层面的决策主体自主安排其所辖范围的休假时段,比如在春夏相交之际,华南地区可以从4月中旬至5月上旬休假一周,华北地区则延后半个月;或者,全国的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与私营部门和非营利部门错开休假时段,都可以在适度避免现有黄金周制度弊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的休假权利,并尽可能地促进社会福利的增长。(戴斌)(来源:人民日报)4.其他手段(1)调节供给:增加旅游高峰期的弹性供给。(2)完善旅游地信息发布系统和旅游地游客服务系统(3)培育国民的旅游意识(4)积极发展福利旅游(社会旅游)年份项目春节“五一”“十一”2005人数(万人次)69021210011100收入(亿元)313467463\n2006人数(万人次)78321460013300收入(亿元)3685855592007人数(万人次)92201790014600收入(亿元)4387366422010人数(万人次)1250025400收入(亿元)646.2亿11662011人数(万人次)1530030200收入(亿元)820.5亿1458亿第五章旅游市场及开拓第一节旅游市场的涵义一、旅游市场的概念狭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中存在的对旅游产品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和潜在的购买者。简言之,狭义的旅游市场就是旅游客源市场。广义:在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行为、经济关系的总和。•形成旅游市场的要素:旅游者(构成旅游市场主体的基本要素)旅游购买力旅游购买欲望旅游购买权利二、旅游市场的分类(一)按地域划分旅游市场六大市场:欧洲市场、美洲市场、东亚及太平洋市场、南亚市场、中东市场及非洲市场(二)按国境划分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国际旅游市场(三)按消费档次划分旅游市场高档旅游市场、中档旅游市场和经济档旅游市场(四)按旅游目的划分观光、度假、宗教、修学、探亲访友、商务等旅游市场。(五)按旅游组织形式划分团队市场、散客市场三、旅游市场的特点:(一)异地性(二)多样化(三)波动性(四)全球性(五)季节性四、旅游市场的功能:(一)是旅游供求的纽带(二)发挥旅游资源配置功能(三)旅游信息的反馈功能(四)旅游经济的调节功能五、影响旅游市场的因素(一)旅游市场经营要素•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各种经营手段,包括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1.旅游产品决策•2.旅游价格决策•3.分销渠道决策\n•4.旅游市场促销决策•(把广告说明和旅游产品实物的图片结合起来,使消费者可以在脑中形成对产品的想象,这是有效营销策略。促销信息必须能触及人的感官。)(二)旅游市场环境要素•宏观要素: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经济、人口、科技微观要素:上游企业、供应商、顾客、中间商、竞争者、社会公众等中观要素:行业环境、地理环境第二节旅游市场的竞争一、旅游市场竞争的类型•一般市场竞争类型: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旅游市场属于垄断竞争类型二、旅游市场竞争的对象(一)争夺游客(二)争夺旅游中间商(三)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旅游市场绝对占有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旅游经营主体(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的某项经营指标(通常是接待人次或旅游收入)的绝对量,与同期更大范围内同项指标的总量的比率。三、旅游市场竞争战略与策略的形成(一)、旅游市场竞争战略的形成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企业可以选择三种基本的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二)旅游市场竞争策略的形成1.价格竞争策略所谓旅游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某种旅游产品(或与旅游产品成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价格变化对另一种旅游产品的需求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测量这一影响程度的尺度称为旅游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低价策略、高价策略或同价策略Exy=△Qy∕Qy1÷△Px∕Px1例题:2006年Y国与X国的某包价旅游产品每人每天均为80美元,其中Y国产品的需求量为10万人次,X国产品的需求量为8万人次。2007年,Y国产品仍维持原价,X国则将其产品每人每日价格降为74美元,使该国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至9万人次,Y国产品的需求量则减少至9.5万人次,那么当X国产品降价10%时,对Y国产品需求的影响程度是多少?Exy=△Qy∕Qy1÷△Px∕Px1=0.67这意味着当X国产品降价1%时,对Y国产品需求的影响程度是0.67%那么,当X国产品降价10%时,对Y国产品需求的影响程度是6.7%。2.非价格竞争策略:(1)高质量策略(2)专营化策略(3)新产品策略(4)引导需求策略\n第三节旅游市场的细分一、旅游市场细分的作用(一)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偏好、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把一个整体的旅游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所划分出的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二)旅游市场细分的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一个产品或服务能满足和吸引所有的顾客,能否准确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即“没有细分就没有市场”。•确定目标市场•提高竞争力•集中满足某些市场的需求二、旅游市场细分的原则:(一)可衡量性(二)可盈利性(三)可进入性(四)稳定性三、旅游市场的细分方法(一)按地理区域细分市场1.按世界上的主要地区细分旅游市场:六大市场2.按接待国与客源国的距离远近细分:近程旅游市场远程旅游市场3.按人口密度、城市及气候细分:城市市场和乡村市场;寒冷地区市场、温暖地区市场(二)按旅游者社会经济状况细分按顾客档案来细分市场,包括年龄、性别、家庭年龄结构、生命周期、种族、宗教、国家、收入、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文化与血缘、职业等个人信息。1.年龄及家庭年龄结构(1)青少年旅游市场——潜力大(2)中年旅游市场——国际旅游市场的主体(3)老年旅游市场——稳定增长(4)成年旅游市场:年轻的单身年轻夫妇无孩子年轻夫妇有孩子中年夫妇有孩子在家中年夫妇小孩不在家老年夫妇2.性别3.职业和收入4.根据社会阶层及文化程度划分市场决定社会阶层的因素有:职业、收入、教育、财物、个人业绩、社会互动、价值取向、阶层意识(三)按旅游市场购买行为细分市场:旅游市场细分的最佳依据1.按旅游者购买目的与时机细分市场(1)休闲、度假、娱乐旅游(2)探亲访友(3)商务、专业访问(4)健康、医疗、保健、生态、体育旅游(5)宗教、朝圣旅游2.按消费者追求的利益不同而划分市场:(1)地位追求者(2)时髦追求着(3)保守者(4)理性者(5)不随俗者(6)享乐主义者3.按照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购买频率及对品牌的信赖程度细分市场:(1)按消费水平(2)购买频率和对品牌的信任度\n(四)按消费者心理因素细分:1.按旅游者的生活方式细分2.性格特征四、旅游目标市场的选择(一)无差异市场策略以整体旅游市场作为服务对象,采用单一的市场营销组合满足整个市场需求(二)差异性市场策略(三)密集性市场策略(四)选择市场策略的依据1.经营者实力2.产品特点3.市场特点4.产品生命周期五、旅游企业促销行为——广告在旅游市场中,促销行为已成为世界各国、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进一步开拓国际旅游市场的重点。促销的主要手段有:广告、宣传、公关、参加博览会等在我国,旅游企业的促销主要以广告为核心,由于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品质”,只有消费了,才能感知其质量。所以,在潜在旅游者无法准确判断产品的优劣时,企业广告的数量多少,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促销的支出与企业的收入关系密切。•企业的最优广告策略A/PQ=-EA/EDA——企业广告投入PQ——企业销售收入EA——需求广告弹性ED——需求价格弹性某旅行社每年销售收入为100万元人民币,该旅行社每年拿出销售收入4%的费用用于旅游广告的投入。现在如果该旅行社通过市场调查得知它的需求广告弹性为0.4,同时,它也知道它的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5。问企业的广告策略是否是最佳的。A/PQ=-EA/ED=0.4/5=8%该旅行社应该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拿出8%的费用作广告,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第六章旅游价格及策略一、旅游价格的概念、构成及分类(一)概念:旅游价格是旅游者为了满足旅游活动的需要所购买的旅游产品的价格,是旅游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旅游产品价值、旅游市场的供求和一国或地区的币值三者变化的综合反映。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旅游价格一般指旅游产品基本部分的价格。(二)构成:成本、盈利旅游产品的价格则由旅游者的实际花费、服务费用和利润三部分组成。实际花费包括: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享用费或使用费,如吃、住、行、游、玩(娱)的实际花费。服务费用包括:1.全陪及地陪的服务费2.旅行社的其他人工成本。如计调、财务等后台人员虽然没有直接为某一个团队服务,但却是旅行社运作旅行团、推销旅游产品所必需的人员。3.向国家上交的税收。4.旅行社联络交际费用。\n5.旅行社工作人员的报酬和正常支出。6.旅游社扩大再生产所需费用。第三部分是利润。需要强调的是,旅行社必须要有利润,没有利润,它一天也不能存在。(三)分类:¡从购买方式上划分:单项价格统包价格¡从旅游活动的范围划分:国内旅游价格国际旅游价格¡从旅游企业的营销角度划分:旅游差价旅游优惠价旅游差价:同种旅游产品由于时间、地点、质量、销售环节的差异而引起的价格差额。地区差价季节差价批零差价质量差价旅游优惠价:旅游产品供给者在明码公布的价格基础上,给予产品购买者一定比例的折扣或优惠的价格。同业优惠老客户优惠销售量优惠预付、现付优惠旅游差价与旅游优惠价的异同:共同点:二者都是从销售出发,都在价格上表现出一定的差额。区别:1、差价是价值规律的利用,差价的基础是价值,以价格之差来调节供求关系;优惠价也以供求关系为基础,但更着重于业务关系甚至私人关系。2、差价是公开的,见诸于广告、宣传品中;优惠价不公开,由所属组织或企业自定。3、差价仅仅是价格上的差额;优惠价的内容很丰富。二、旅游价格制定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一)旅游价格制定的机制1.旅游产品的价值量决定供给价格: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吸引物2.旅游供求关系决定需求价格3.市场竞争状况决定产品的成交价格:旅游者之间竞争---卖方市场旅游经营者之间竞争---买方市场供求双方之间竞争4.政府政策调节产品的成交价格(二)影响旅游价格制定的因素:1.汇率变动2.通货膨胀3.替代品价格4.游客需求状况:需求能力需求强度需求层次5.旅游产品质量与特色三、旅游价格制定的目标(一)利润目标: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获取满意利润为目标以获取平均利润为目标以获取适当投资利润率为目标(二)竞争目标:以保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以稳定市场为目标以应付和防止竞争为目标以维持企业生存为目标(三)产品目标:以反映产品质量为目标以争取质量领先为目标以反映产品垄断性为目标四、旅游产品定价的方法和策略(一)旅游产品定价的依据\n以旅游景区为例:旅游景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其定价依据主要为资源价值、成本投入、市场供求、景区性质以及服务质量。(二)旅游产品定价的方法1.成本导向定价法:盈利点上的定价方法:成本加成定价法:单位产品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目标收益定价法:单位产品价格=_____总成本+目标利润_____预期销售量千分之一定价法:单位产品价格=成本总额÷房间数1000美国假日饭店联号的饭店限制建造中、高档等级的饭店。1984年在亚太地区,如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建造的饭店,其标准间造价也控制在40000美元~50000美元,平均客房价格为46美元。波士顿的一家希尔顿酒店,投资1亿美元建成,有房间600间,按照千分之一定价法其房价是多少?保本点上的定价法单位产品价格=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估计销售量亏损点上的定价方法:MR=P—Vc2.需求导向定价法理解价值定价法区分需求定价法:针对不同的旅游者(价格歧视)针对不同的消费地点定不同的价格针对不同需求时间3.竞争导向定价法:率先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三)定价策略1.新产品定价策略:撇脂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满意定价策略2.心理定价策略:尾数定价策略整数定价策略声望定价策略需求习惯定价策略3.折扣定价策略:数量折扣现金折扣季节折扣职能(同业)折扣4.招徕定价策略:亏损价格策略特殊价格策略捆绑定价五、旅游产品价格管理旅游市场定价的形式(一)市场的竞争性价格(二)政府管理价格市场的竞争性价格主要表现为饭店业、餐饮业以及旅行社企业与旅游者的交易市场。这些市场的价格基本上体现为竞争价格。政府管理价格的形式: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1.政府指导价:这种定价方式主要表现在旅游景区和客运交通业中。目前也存在于饭店业。旅游景区的指导价格源于旅游资源的国家独占性,特别是世界遗产、历史文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的国有性质,使政府对这些景区实行政府指导价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客运交通业的政府指导价主要因为交通业仍属于政府直接控制的基础行业,价格的制定必然会延续传统体制的习惯。2.政府定价:垄断性的、资源稀缺需要保护的、关系社会稳定和公益性行业的价格须政府制定。\n旅游价格管理的作用:促进旅游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维护竞争的正常进行防止旅游市场价格巨大波动,保持旅游业稳定发展加强旅游市场价格管理,保护广大旅游消费者的利益第七章旅游消费及效果一、旅游消费的概念与性质概念:旅游消费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通过购买旅游产品来满足个人发展和享受需求的行为和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消费。性质:属于个人消费属于高层次消费属于精神消费二、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旅游消费是旅游经济运行的枢纽点作用:旅游消费是旅游经济运行的源动力旅游消费是旅游需求的实现和满足,并创造出新的旅游产品生产的需要旅游消费是旅游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也是对旅游产品的最终检验旅游消费是丰富和美化人们生活的重要手段旅游消费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三、旅游消费的特点(一)旅游消费是综合性的消费:消费对象是多种成分的综合体消费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消费的满足是综合性的消费的效用是综合性的(二)旅游消费是一种以劳务为主的消费(三)旅游消费是弹性较大的消费(四)旅游消费是人际关系突出的消费(五)旅游消费与旅游产品生产的同一性(六)旅游消费的不可重复性四、旅游消费结构(一)概念: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及相关资料的比例关系。(二)分类:从满足人们旅游需求的不同层次出发: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从游客购买的旅游消费资料的使用价值出发:食住行游购娱从旅游消费资料的形态出发:实物消费劳务消费从旅游消费对旅游活动的重要性出发:基本旅游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三)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因素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1.游客的收入水平游客方面2.游客的构成3.游客的心理因素1.旅游产品的结构旅游产品方面2.旅游产品的质量3.旅游产品的价格(四)旅游消费的合理化\n旅游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要求:1.旅游消费水平逐步提高\2.旅游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旅游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应多样化3.旅游消费市场供求平衡\旅游消费应有利于生态环境和社会4.旅游消费环境良性发展/环境的保护(五)我国旅游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1.基本旅游消费所占比例过大2.观光产品长期主导,既破坏环境又使人均消费水平降低1000美元——观光旅游2000美元——休闲旅游3000美元——度假旅游3.物质资料消费所占比例过大:旅游者在游览娱乐等精神方面的消费比例不高(六)旅游消费效果P185概念:在旅游者的消费过程中,投入与产出、消耗与成果、消费支出与达到消费目的之间的对比关系分类:按旅游消费的研究对象划分:宏观旅游消费效果围观旅游消费效果按旅游消费的联系程度划分:直接旅游消费效果间接旅游消费效果评价:1.旅游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一致性2.微观旅游消费效果与宏观旅游消费效果的一致性3.旅游消费效果与生产、社会效果的统一4.当前旅游消费效果与长远旅游消费效果的统一六、旅游者消费满足最大化(一)概念:(南大版):游客在支出一定的时间和费用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的比例搭配购买旅游产品,进行旅游消费,从而获得精神上与物质上的最佳感受,即达到了效用最大化。(二)旅游者消费满足最大化决策1.影响决策的因素:偏好旅游产品价格旅游者收入时间交通条件季节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吸引力旅游服务质量2.旅游者消费满足最大化选择:(1)边际效用分析法(P150)(2)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旅游产品消费与其他产品消费之间的决策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选择决策旅行方式的决策练习:一名旅游者有1500元旅游费用,准备去上海和杭州两地旅游。假定上海旅游每日的平均费用为240元,在杭州每日平均花费150元,那么根据该游客的旅游预算,他应在两地各停留多少天才能获得最大化满足。答:上海2天,杭州6.8天3.研究旅游者消费满足最大化的意义n通过分析旅游者消费最大效用均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游客的消费行为,使我们认识到各种限制因素对旅游消费决策的影响。当限制条件每增加一项时,旅游消费的可行区间就缩小一次。在旅游消费实践中,旅游供给商应尽量减少阻碍游客做出消费决策的制约因素,使游客达到消费最大效用均衡。n同时,旅游供给商在设计组合旅游产品、安排旅游活动项目时,应充分考虑边际效用递减原则,做到旅游产品多样化,各具特色,线路安排内容不重复,使游客在消费旅游产品过程中,达到效用最大化。4.旅游者消费最大满足原理的缺陷\n首先,游客效用是无法度量的;其次,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及消费品的数量、种类都是既定的,是静态分析,不能解释上述因素的动态变化。尽管如此,旅游者消费最大满足原理还是可以帮助解释游客的决策过程,对旅游供给商了解游客,以便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具有重大意义。第八章旅游收入与分配一、旅游收入的概念与分类(一)概念: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向游客销售旅游产品而获得的全部货币收入。旅游收入反映了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运行的情况,也是其旅游业发达与否的重要体现。(二)分类按经营业务不同,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者消费额国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者消费总额国内旅游收入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国际旅游收入属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按旅游需求弹性划分,分为:基本旅游收入非基本旅游收入基本旅游收入弹性小,因而比较稳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基本旅游收入与游客人次数、人均停留天数、人均天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成正比。基本旅游收入反映了一国旅游业发展的状况。非基本旅游收入弹性大,因而不稳定,它不随旅游人次的变化而变化。非基本旅游收入反映了一国旅游业发展的深度。按向旅游者提供的产品形态划分,分为:商品性收入劳务性收入(三)旅游收入的作用国内旅游收入,回笼货币国际旅游收入,弥补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二、旅游收入的衡量指标和影响因素(一)旅游收入指标1.总量指标旅游总收入: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或地区向国内外游客提供旅游产品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总额。旅游外汇总收入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或地区向外国游客提供旅游产品所获得的外国货币收入:的总额。2.旅游收入水平指标旅游换汇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提供单位本国货币的旅游产品所能换取的外国货币的数量比例。旅游收汇率:一定时期旅游外汇纯收入与同期旅游外汇总收入的比率。三、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一)旅游需求价格弹性收入=P•QEp<1Ep=1Ep>1旅游价格上升旅游收入增加旅游收入不变旅游收入减少旅游价格下降旅游收入减少旅游收入不变旅游收入增加\n(二)外汇汇率(三)通货膨胀(四)旅游统计因素(五)接待旅游者人数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接待旅游者人数的多少,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收入高低的基本因素。在正常情况下,旅游收入与接待的旅游者人数成正比例关系变化。虽然旅游者的个人消费水平由于其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不同会产生较大差异,但接待旅游者人数增加,会使旅游收入的绝对数增加;接待旅游者人数减少,旅游收入也随之减少。(六)旅游者支付能力与平均消费水平在旅游接待人数既定的条件下,旅游者的支付能力和人均消费水平是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收入增减变化的另一决定因素。旅游者的平均消费水平和支付能力与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收入呈正比例关系变化。(七)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在旅游者人次、旅游消费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长短对旅游收入的增减有着直接的影响。旅游者人均停留时间与旅游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变化的关系。四、旅游收入分配旅游收入的分配与国民收入的分配一样,要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一)初次分配分配范围:直接经营旅游业务的部门和企业分配什么:旅游从业人员创造的新价值分为什么:从业人员的工资+税收+企业留利旅游收入初次分配示意图(二)再分配分配范围: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全社会范围分配什么:初次分配的结果主要是政府收入的再分配、个人(主要是旅游从业人员)可支配收入的再分配、企业收入的再分配旅游收入再分配示意图\n五、旅游乘数效应(一)旅游乘数概念1.乘数(Multiplier)又可译作倍数。指某一经济量与由其引起的其他经济量变化的最终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于分析国民收入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K=△Y/△I例如,一个滑雪者花了40美元购买了电梯票,滑雪区收到这笔钱后将它用来支付电梯工的工资,电梯工又将这笔钱花在食品上,食品商再用这笔钱向当地的房东支付房租,房东用它来支付干洗费,干洗店老板用它来购买外地的牛排。2.乘数效应概念:是用以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3.旅游乘数用以测定旅游消费所带来的全部经济效应大小的系数。旅游业涉及国民经济29个部门、108个行业。旅游乘数效应明显。4.乘数效应公式K=1/1-MPCK=1/MPSK=1/MPS+MPMMPC: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MPS: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SaveMPM:进口物资倾向Marginalpropensityofmaterial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效应越大;边际储蓄倾向、进口物资倾向越大,乘数效应越小。目的地自给程度越高,乘数效应值越大。(二)乘数效应的发挥第一阶段,直接效应(影响)阶段第二阶段,间接效应(影响)阶段第三阶段,诱导效应(影响)阶段(三)乘数效应的类型1.收入乘数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元收入。按照我国平均系数,每一元的旅游直接收入可产生4.3元的经济效益。如2005年桑植县接待旅100万人次,直接收入为3亿元,总的经济效益则达12.9亿元。2.就业乘数旅游从业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4.2个社会就业机会。截至2008年11月初,天津市郊区县已有100个特色村(点)、1087家乡村旅游经营户通过认定,全市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7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受益人口达10万多人。3.销售乘数和产出乘数旅游业产出每增加1万元,社会总产出可相应增加3万元。4.进口乘数五、旅游外汇漏损(一)概念为了启动和维持旅游部门的正常营运而支付的外汇成本或因其他原因造成的旅游外汇实际收入的流失现象。(二)旅游外汇漏损形式\n直接漏损间接漏损无形漏损黑市漏损后续漏损先期漏损(三)旅游外汇漏损主要途径1.购买旅游开发建设与经营运转所需要的各种进口物资的外汇支出。2.为发展旅游业而向国外筹措的外债和贷款的利息及合资或独资旅游企业中外国投资者所获利润的外流。3.旅游业雇用外国雇员的薪金和其他外籍人员的劳务费用。4.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各个旅游团体组织或旅游企业在国外进行旅游推销宣传所支付的各种费用成本。5.向旅游业供应各种物资和服务的各有关企业或其他机构为满足旅游业需要而从国外进口各种物品和劳动力所造成的外汇流失。(四)减少外汇漏损的措施1.不断提高本国产品的质量,尽量使用本国的产品和设备。2.积极培养旅游管理专门人才,逐步减少外方管理人员数量。3.着力开发低漏损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自然旅游、探险旅游等。4.加强旅游外汇收支的宏观控制。5.制定和完善经济法规和外汇管理办法,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第九章旅游经济效益与评价一、旅游经济效益的涵义(一)经济效益的涵义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即生产要素的占用、投入、消耗与有效成果产出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二)旅游经济效益的涵义在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占用、投入、消耗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用价值形式表示:生产旅游产品的费用和经营旅游产品所获得的收入的比较,即经营旅游产品所费和所得的比较。旅游经济效益:二、旅游微观经济效益(一)概念旅游企业在旅游经济活动中,为了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而花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同取得的经营收益的比较,即旅游企业的经营收益同成本的比较。1.旅游企业的营业收入旅游企业在出售旅游产品或提供旅游服务中所实现的收入。2.旅游企业成本旅游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旅游产品而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的货币表现,即旅游企业的成本费用。旅游企业成本分类(1)按旅游企业费用的经济用途分类: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成本:指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营业成本,即企业直接支出的费用。 饭店(宾馆)、旅店的营业成本包括餐饮原材料成本、商品进价成本、车队的营业成本等;旅行社\n的营业成本,包括各项代收代付费用,如代收的房费、餐饮费、交通费、文娱费、行李托运费、票务费、门票费、专业活动费、签证费、陪同费、劳务费、宣传费、保险费、机场费等;酒楼、餐馆的营业成本包括餐饮的原材料成本、商品的进价成本等。营业费用:指企业经营中各营业部门在经营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管费、保险费、燃料费、展览费、广告宣传费、邮电费、水电费、差旅费、洗涤费、物料消耗费、折旧费、修复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营业部门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工作餐费、服装费和其他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以及由企业统一负担的费用。包括公司经费(职工福利费、服装费、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外事费、咨询费、审计费、排污费、土地使用费等。财务费用:指企业经营中发生的一般财务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加息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费用等。(2)按旅游企业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分类固定成本:在一定业务范围内不随业务量的增减而相应变动的费用或成本,也称不变成本或分摊成本。变动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减而按比例增减的成本或费用,也称可变成本。3.旅游企业营业利润旅游企业提供劳务或销售产品等所取得的收入,扣除企业在营业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开支后的余额。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旅游企业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投资净收益(二)旅游微观经济效益分析方法1.损益平衡分析法(保本分析法)例题:某饭店餐厅有餐座200个,餐厅每天应摊销的固定费用为1800元,每餐平均价格为35元,消耗原材料平均占售价的40%,营业税率为5%,计算:(1)餐厅损益平衡的销售量;(2)每日餐厅的保本销售额;(3)餐厅不赔不赚时的占座率。(1)QE=93.5(份)(2)保本销售额=3272.5(元)(3)餐厅占座率=47%2.目标利润分析法例题:某饭店有客房150间,每间房价为100元,每日应摊销的固定费用为2500元,变动费用平均占售价的15%,营业税率为5%,全年按360天计算,若确定客房的目标利润为200万元,问欲达此目标利润,每天平均客房销售量、每天平均客房销售额、每天平均客房出租率各为多少?每日客房目标销售量=101(间)每日客房目标销售额=10100(元)每日客房平均出租率=66.7%3.最佳利润分析法MR=MCMR为边际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旅游产品的销售量所得到总收入的增加量。MR=TR2—TR1MC为边际成本:每增加一个单位旅游产品销售量所付出总费用的增加量。MC=TC2—TC14.边际贡献分析法\n边际贡献指每增加一单位销售量所得到的收入对增加的成本的超过部分。Mr=P-Vc5.利润率分析法(P362)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6.成本结构分析法成本结构:在总成本中,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成本结构的企业,其销售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不同。经营杠杆率表明的是总利润对产销量变化的敏感度。Dol=Q(P-Vc)/Q(P-Vc)-FC固定成本高,经营杠杆率高变动成本高,经营杠杆率低成本结构分析法的用途:(1)企业选择最适宜的投资规模(2)企业制定经营决策的依据例题:假设某地欲建旅游饭店一座,有三种设计方案供其选择。甲方案是建一座现代化程度高的新型饭店,固定成本高,平均变动成本低。乙方案是建一座服务档次相当,但建筑风格不同,固动成本低而平均变动成本高。丙方案居中。假设建成后三种方案的房费相同,在其他条件如下时,企业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建设方案。甲方案一定时期的固定成本摊销6000元单位变动成本20元房价120元乙方案一定时期的固定成本摊销2000元单位变动成本40元房价120元丙方案一定时期的固定成本摊销4000元单位变动成本30元房价120元经营杠杆率高的企业,主要依靠扩大销售量以获得大额利润,称为“市场指向型企业”。这类企业单纯依靠挖潜节流的办法降低成本是不能获取最佳利润的,只有通过扩大销售量,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物质设备条件,多渠道地进行宣传,广泛招徕旅游者,才是获得高利润的有效方法。而经营杠杆率低的企业,由于变动费用多,要取得大额利润,必须降低成本,所以被称为“成本指向型”企业。这类企业只有从提高科学管理方法入手,采用先进技术,节约人才物力的消耗,严格成本核算,才是获得高利润的有效途径。三、旅游宏观经济效益(一)旅游宏观经济效益的涵义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社会投入的活劳动、物化劳动和资源的占用和消耗与旅游业及全社会效益的比较。旅游宏观成本:为开展旅游活动而付出的社会总成本。旅游宏观收益:为开展旅游活动而获得的全社会的收益。(二)旅游宏观成本和宏观收益\n四、旅游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一)通用指标:1.旅游业总收入与外汇收入2.投资创汇率3.资金利税率(二)专用指标:1.团体人均停留天数2.旅游者平均停留天数3.客房出租率4.平均每间客房日收入5.平均每间客房占用服务人员数(三)资产负债指标:1.资产负债率2.流动比率3.速动比率4.资本金利润率5.资金利润率6.营业收入利润率7.成本利润率8.成本利税率9.劳动生产率指标五、旅游产业关联分析(一)旅游产业关联概念在旅游活动中,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或部门之间存在的技术经济联系构成旅游产业关联。旅游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较高,一项旅游活动的完成需要多个产业的密切配合。旅游产业关联的具体表现:旅游产品和服务关联生产技术关联价格关联劳动就业关联投资关联\n第十章旅游经济结构与旅游产业政策一、旅游经济结构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狭义:指旅游产业结构,即旅游产业内部满足游客不同需要的各行业之间在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在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广义:指旅游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活动各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既包括旅游部门关系和地区关系,又包括旅游经济成份关系和活动环节关系等。旅游经济结构的内容包括:旅游市场结构、旅游消费结构、旅游产品结构、旅游产业结构、旅游区域结构、旅游投资结构旅游组织结构、旅游所有制结构旅游产品结构旅游产品结构是在旅游经济运行过程中满足旅游者的各种旅游产品的构成及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旅游产品的门类结构和品类结构门类结构指旅游产品的类别构成比例关系,如观光、度假、商务等旅游产品间的比例关系;品类结构指同一类别旅游部门提供的不同档次旅游产品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发达国家旅游产品涵盖观光、度假、商务、修学、会展和特种旅游等种类,结构层次合理;我国旅游产品结构表现为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初级旅游产品结构特征。但度假、商务旅游的发展态势良好。v从档次结构来看v从旅游产品的功能看,旅游产品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型产品:以陈列式观光游览为产品特征,自然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遗产为项目内容,属于最基本的旅游形式。提高型产品:以表演式展示为产品特征,民俗风情与娱乐为项目内容,具有满足旅游者由“静”到“动”的多样化心理需要的产品功能,通过旅游活动中文化内涵的动态展示,吸引旅游者消费向纵深发展。发展型产品:以参与式娱乐和相关活动为产品特征,亲身体验与游戏娱乐为项目内容,具有满足旅游者的自主选择、投身其中的个性需求的产品功能,能形成旅游品牌特色,吸引旅游者重复消费。(二)旅游经济结构的特点:1.整体性和多元性2.层次性和功能性3.动态性和协调性4.关联性与外向性二、旅游产业结构(一)概念南大版:指在社会供求关系及旅游经济运行中所形成的旅游业内部各大行业间的经济技术比例关系,是旅游产业的资源配置结构、生产能力结构和产出结构等的总和。高教版:指旅游业中构成旅游业的旅行社、饭店、餐饮、交通运输、旅游景点为核心的旅游业内部各大行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与比例关系,也是旅游业的内部行业结构。(二)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国际旅游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践说明,经济增长特别是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只有结构合理,并与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相适应,才能有效配置资源,保证经济增长。v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两个基本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1.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使旅游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保证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促使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大,保证旅游业与其它产业协调发展。\n2.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指在旅游业内部协调发展的条件下,新兴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迅速发展,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传统旅游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三、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现状及成因分析(一)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地位不断提高。但是,相对于总量的急剧扩张,产业结构优化步伐缓慢。结构失衡是造成我国旅游市场秩序混乱、过度竞争加剧、服务质量下降、经济效益滑坡的重要因素。1.旅游产品单一,产品组合未形成体系旅游地仍以观光类型为主,度假型旅游地的开发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专项型旅游地开发还刚刚起步。大多数老旅游地产品结构不合理,单一而不成体系,产品组合的深度、广度、长度都缺乏。2.旅游交通运力不足,制约了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突出表现:民航机型小,机场建设严重滞后,国际航线和航班增长缓慢;火车客运超负荷运行,旅游集散城市火车起点车次不足;区域内公路特别是通往旅游区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不安全因素多;水上旅游航线还停留在设施陈旧、航速缓慢的较低水平。 3.旅游接待设施与旅游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 酒店主要分布在大都市,竞争激烈。相反在客流量大的旅游胜地,特别是著名风景区所依托的中心城镇,星级酒店明显不够,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十分稀少。 酒店业缺乏根据目标市场的差异进行合理配置。目前的酒店业供给的产品多为观光型酒店,商务宾馆、行政宾馆、会议宾馆、度假饭店、度假公寓、青年旅馆、汽车旅馆等一系列的产品体系尚未形成。 娱乐设施不完善、娱乐项目单一。中国旅游业度假、专项旅游刚起步,造成设施不完善,项目单一。在景区,适宜家庭、儿童娱乐的康乐产品太少,地方特色的娱乐游戏活动没得到很好的挖掘。4.旅游购物品适应性欠佳购物品在游客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偏低。旅游购物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研发能力不强,缺乏吸引力;商品的主题性、差异性、系列性都很低,在很大程度上仍未摆脱外贸附庸的地位。5.餐饮业量大、面广,但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有特色和文化品味的产品,竞争力不强。6.先导行业不够突出,经济效益不佳 旅行社业在布局上“小、散、弱、差”的状况突出,缺乏抗市场风险的能力。7.旅游产业总体布局上是东重西轻旅游资源条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地区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二)成因分析旅游综合经济与部门分割存在矛盾;“先外后内”发展模式的影响;企业未真正成为市场运行的主体1.综合经济与部门分割,是中国旅游产业运行的一个特征。2.海外、国内旅游供给缺乏替代性3.总体说来,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没有真正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的主体。4.教育、培训事业落后,人员素质不高(三)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1.旅游景观业:发挥资源优势,强化产品特色\n2.酒店业: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产品体系 提供多样化的供给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3.交通运输业:加强服务,灵活机制4.餐饮业:挖掘文化特色,突出规模效应 加强对餐饮产品的文化包装,在餐饮产品开发中,重点挖掘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使之对餐饮产品实施全方位包装,增加餐饮产品的附加值和吸引力。 在中心城市和风景区依托的中心城市应形成餐饮企业集群,在地域上相对集中,并进行园林、生态的环境营造。 挖掘地方名食,并对传统品牌提高其工艺水平,不断推出新品牌。5.旅游商品:增加投入,创新机制,苦练内功 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和完善的营销体系。6.娱乐业:完善产品体系,增加适合大众参与的娱乐项目。将一些节庆活动办成大众参与的、大众娱乐的旅游节庆活动;将节庆活动与招商引资区分开来,真正把旅游节庆搞好。提供适合青少年、儿童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娱乐活动。7.旅行社业:壮大规模,提高竞争力v组建旅游集团,以旅行社为龙头,向酒店业、景区开发渗透,并加强对国际市场的拓展,以抵御加入WTO后的风险。 组建中外合资旅游社,以整合国内旅行社业的资源,引进外国资本和市场,提高国内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加旅行社融资渠道,提高其融资能力。提高旅行社网络服务水平,尽快使旅行社的产品与电子商务全面结合.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标志▲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不断上升。旅游产业逐渐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促使国民经济逐步走向协调发展。▲旅游产业在组织结构上趋向合理化。表现为:旅游产业企业规模结构出现大型化、综合化发展势头;集团化经营集中度提高,为旅游产业获得规模效益奠定基础。▲旅游产业在技术上趋于高级化。旅游产业技术结构的高级化,就是现代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机械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旅游产业中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并占有较大比重的过程,是现代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旅游产业的过程。四、旅游经济结构的优化(一)意义旅游经济结构优化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旅游经济结构优化是旅游生产力体系形成的要求旅游经济结构优化是实现旅游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标志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产业结构的协调性产业布局的合理性旅游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生态环境的融合性(三)原则------旅游供给结构与旅游需求结构相适应的原则------主导行业与关联行业相协调的原则------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结构同国际旅游经济结构相接轨的原则\n五、旅游产业政策什么样的产业需要制订产业政策?v一是属于公共性比较强同时又有一定市场性的产业,需要政府培育,又有成长潜力,应该说是最有必要制定产业政策的。v二是新兴产业,面临着国际上非常激烈的竞争,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可能就会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这种情况之下也有必要制定产业政策。v三是综合性非常强,没有明确的产业边界,但是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又有很强拉动功能的产业,这样的产业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准公共产品性质,也有必要制定产业政策。(一)旅游政策环境第一,旅游发展的基本状况是处在一个受歧视的政策环境中,其主要原因是在传统的教科书中,服务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始终没有明确,充其量处于附庸的位置。反映在传统的教科书中,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始终处于被动局面。第二,每次经济波动,尤其是遇到治理整顿,旅游常常处于前列。其主要原因是在传统的意识形态中,旅游似乎总是与不正之风联系在一起,因此有意无意地被列入另册。第三,各地的发展基础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一方面形成了中央与地方不同步的现象,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不同的政策环境。(二)旅游产业政策的提出从1998年开始,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中国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式告别了短缺经济,以扩大内需作为长期发展的战略。二是经过97中国旅游年,旅游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三是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四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旅游明确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这个过程中,又产生了一系列的机遇。v一是2000年,国务院召开会议,听取了旅游工作汇报,重点是假日旅游的情况,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46号文件,提出有关黄金周的工作意见,组建了假日旅游部际协调机制。v二是2001年国务院召开了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之后下发了国务院9号文件,确定了23条内容。这个文件本身基本上就是旅游产业政策的框架,也都是政策性的要点。v三是各地对旅游的重视达到空前未有的程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这些都为旅游产业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旅游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v从原则来说,一是要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二是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如何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变成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实际上国家旅游局确定这样一个基本原则,从根本上来说是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因为我们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通过旅游发展为国家更多的积累一点外汇,形成一些收入,这是主要任务,现在还没有奢侈到鼓励中国公民出去旅游的程度。三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这里面的主导是加强政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职能,是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主导不意味着政府主体,而是要求政府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就是政府把台搭好了,企业才能唱好戏,这也是旅游的综合性很强的特点决定必须这样做。四是坚持依法治旅的原则,健全和加强旅游的法制体系,提高旅游的法治化水平。五是坚持对外开放。多年以来旅游一直是改革开放的龙头,也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借助改革开放的力量创造改革开放的效应,每一次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对旅游发展都是一个好的时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全面的根本性的开放,意味着我们的国内市场体系和国际市场体系直\n接接轨、全面接轨,对旅游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时机。1.旅游产品政策首要的问题是方向,就是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坚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国内市场为基础,挖掘特点和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说起来是这么一句话,实际上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之中,现在很多地方把这条路走偏了,不注重自己的特色,而采取盲目模仿的方式,结果钱花了很多,效果很差。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二是旅游产品的结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的旅游产品结构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体,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但是进一步发展度假旅游、特种旅游、各种城市边缘的休闲旅游产品都应该形成,包括很多大众化的旅游产品也应该推出,使旅游产品结构更加完整。三是实施精品战略,尤其是东部地区,因为现在开发建设已经不是主要任务,但是上水平出精品是主要任务,有很多东西不在于资源如何,而是能不能做到位。二流的资源可以做成一流的精品,一流的资源可能做成了三流的产品。四是国家建立旅游产品认证体系。实际上这个事情正在做,现在是旅游饭店的星级标准,旅游区点的质量等级划分标准等事情都在做,再进一步还推出旅行社的资质等级标准,在产品构成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标准化体系,下一步是建立和完善旅游产品认证体系。目的就是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五是旅游产品的内容,原来说旅游产品局限在旅游区旅游点,现在旅游资源的内涵深化,可利用的也更多,旅游产品的外延也拓展,旅游节庆等也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部分。2.旅游区域布局政策旅游区域的布局政策首先是东部、中部、西部这三大区域政策,从现在来看,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也需要一系列的做法。从现在来看,大的格局是这个格局,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之中,都把旅游作为优势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所以这几年西部旅游的效益正在逐步体现,再进一步发展会体现得越来越充分。二是充分发挥城市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突出作用。现在的问题是对于旅游城市的把握不够准确,忽略了城市自身的旅游发展。下一步的问题是优秀旅游城市如何进一步上台阶,提出的工作性措施是上一个层次要拔出一批最佳旅游城市来,同时往下进行一个层次,创建中国旅游强县。这样形成一个体系,就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优秀城市和中国旅游强县体系。三是区域性发展。区域政策应该是各有各的政策,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说各地旅游开发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叫做很有说头,很少看头,没有玩头,因为中国五千年历史很丰富,文化很丰富,名人辈出,所以你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滔滔不绝地说出来,但是到现场看能看到多少东西呢?尤其在人文资源方面。在自然的方面就叫做很有看头,很少说头,也很少玩头。不把这些问题判断准确,那就意味着没有搞头,就得吃苦头。如果思路清楚了,事情就有搞头了,就会尝到甜头。这是普遍情况。比如湖北的三国旅游线大体还是概念性产品,而不完全是一个实质性的产品,三国是最有说头的,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可是到底能看见什么东西?说起长板坡,金戈铁马,杀声震天,到现场一看,一片麦地,一片楼房。所以概念性的产品一定要转换成实体性的产品,如果没有看头就少说,就把真有看头的东西拿出来真说,否则叫蒙人。3.旅游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政策有些工作现在正在做,比如说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已经出台,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的资质认证也已经进行。这部分政策内容很多,突出的问题是旅游与环境的关系。现在形成一种话语霸权,就是旅游开发必然破坏环境,已经争论了多少次,确有破坏现象,但要研究谁在破坏,谁在保护,怎么保护。现在都说不清楚,就统统把脏水泼在旅游头上,这公平吗?知识分子没有天然的道德优势,人性的弱点也不会因为知识的积累而改变,更不能凭着一句学者的良心就说明你的话一定是对的,实际上一部分专家已经变成了部门利益的代言人。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我们破坏环境,等于是在破坏自己,从逻辑上就不能成立。旅游开发和保护这问题必须得强调,现在正在研究和国家\n环保总局一起发布旅游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目的是规范市场,同时把泼在我们身上的脏水泼回去。4.旅游市场促销政策这方面现在涉及的问题比较多,一个主要问题是促销投入不足,使很多现代的宣传促销手段不能采用,比如媒体广告就不能采用,花不起钱。现在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的宣传促销已经深入到社区,我们也不能这么干,所以只能采用一些常规性的促销办法。尤其是现在的旅游产品细分化,对应市场细分化,产品和市场如果不能更好衔接起来,促销就很难有相应的作用。在这些方面也在努力争取,有些领导不大理解,促销是企业的事,怎么政府要干?旅游首先是形象宣传,其次是产品促销。从形象宣传来说,首先宣传中国的形象,然后宣传中国的旅游形象,最后是宣传各地的旅游形象,到这一步,产品的促销才能跟进。但是在这些方面,国际上的办法和手段都清楚,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也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包括如何形成一个体系化的促销机制,现在也远远没有达到。二是国内旅游促销,目的地的促销,这些年来花样很多,各地的力度也比较大,因为可以立竿见影,所以下的功夫都比较大,也确实起到了作用。在宣传促销方面,现在看,第一是投入问题,第二是机制问题,第三是观念问题,第四是按照国际化的模式运作。第十一章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一、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一)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称为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二)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类型类型角度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从旅游产业的形成、发展及其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出发超前型发展模式滞后型发展模式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调节机制出发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市场型发展模式从旅游类别发展的先后顺序出发推进型发展模式延伸型发展模式1.超前型发展模式是指旅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超越了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一定阶段,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中与其相关的产业或地区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采取这种发展模式必备的条件:拥有足以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境外存在对其旅游资源的相应需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启动资金投入2.滞后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它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旅游产业便顺乎自然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发展模式。3.市场型发展模式是指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的一种发展模式。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手段,实\n现旅游业资源的配置,推动旅游业内部自行协调,使旅游供求在矛盾运动中发展。¡市场型发展模式的特点: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来推动政府的作用是间接的国家产业政策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侧重于需求方面4.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是指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各时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或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来推进其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特点: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由政府来推动同政府的宏观调控相比,市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调节作用处于辅助地位国家产业政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侧重于旅游供给。5.延伸型旅游发展模式是指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要以国内旅游的发展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全方位发展的模式。¡特点: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延伸三种旅游类型都是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旅游的常规发展模式阶段国内/国际第一阶段(人均GDP<1000$)第二阶段(人均GDP1000—2000$)第三阶段(人均GDP>2000$)国内旅游发展发展发展入境旅游不发展发展或不发展发展出境旅游不发展发展或不发展发展6.推进型旅游发展模式是指先以发展入境旅游为主,在入境旅游发展形成产业基础的条件下,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发展国内旅游,最终实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全面发展的模式。¡特点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发展是在入境旅游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的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虽然主要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但政府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三)不同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2.旅游产业形成时期和发展阶段不同3.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三)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特征:1.概括性2.阶段性3.相对稳定性4.特指性(四)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比较P3971.从旅游学的角度比较: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2.从经济学的角度比较如何理解“投资少、见效快和效益大”\n(五)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1.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确定及其依据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旅游业时,经济基础薄弱,国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比较陈旧和低下,客观环境决定了我国当时只能选择政府主导下的超前的、推进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依据是:(1)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必须考虑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旅游需求是旅游经济得以发展的市场基础,我国刚开始发展旅游的时候,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很难形成强大的国内旅游需求,因而发展旅游经济只能走境外旅游需求的路子,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正好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一方面改革开放为旅游产业吸引了大量的的境外客源,另一方面外资的流入又为我国旅游设施的建设注入了资金,所以,客观情况决定了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要在政府主导下选择超前的、推进型发展模式。(2)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还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情况。虽然开始发展旅游业时,我国国内旅游需求很弱,但是伴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日益增加,而国际入境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也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国内旅游需求及出境旅游需求的动机和能力不断增强,因而发展模式中很自然就出现了在入境旅游发展的基础上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大发展局面。(3)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幅员辽阔的文明古国,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它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形成和超前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鉴于以上情况,我国旅游经济选择了政府主导的、超前的、推进型发展模式。2.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1)从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来看,呈现出以中心城市和东南沿海旅游业发展为先导,逐渐向中心城市以外及中西部地区推进的特征。(2)从旅游产品结构来看,呈现出由观光旅游为主向混合型产品结构推进的特征。(3)从旅游的组织形式来看,呈现出由团队旅游向团队与散客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并存的特征。(4)从旅游设施的建设档次来看,呈现出由高等级向中低等级推进,最终形成以中档为主体的高中低相结合的特征。(5)从政府管理旅游的思路来看,呈现出由微观管理为主向宏观调控为主转化的特征。二、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动力型发展观双重动力型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是指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国家、地区和企业将旅游发展的经济功能置于首位的发展观念是指从经济和社会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即考虑旅游产业的社会功能,又考虑其经济功能的发展观念是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利益相协调的角度出发,确保旅游发展可资利用的资源能用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不危及满足今后各代人的需要”的发展观念旅游业发展特点旅游业发展特点旅游业发展特点\n旅游业的发展以入境国际旅游为主政府主导下的超常规发展外延型的数量扩张旅游业的发展主要由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主要由市场机制调节旅游发展的规模大,速度相对较低,但服务质量高,效益好政府主导下的循序渐进发展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的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发展(一)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其旅游产业在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所作的谋划和指导原则,它是在全面分析旅游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从关系旅游产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所制定的、在较长时期内旅游产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要解决的重点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采取的对策的总称。(二)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三)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因素。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会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又会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制约。2.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与开发潜力旅游资源状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对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有直接影响。3.旅游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意味着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水平的不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也不同,这对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也起重要作用。¡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投资大,发展速度快,但质量低,表现为数量增长;¡旅游业发展的成长阶段: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旅游业在数量扩张的同时,开始注重质量和效益;¡旅游业发展的成熟阶段:产业体系健全,旅游经济运行通畅,旅游业发展表现为低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四)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则1.适时适地发展原则虽然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朝阳产业,但并非所有的地方不加选择地都适合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旅游业也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产业。因此,不能一刀切地都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任何发展战略一旦脱离了当地所处的环境和发展条件,再好的战略也是空谈。保持中国特色,不盲目照搬国外的做法,也体现了适时适地的精髓。2.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相适应原则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不可能脱离国民经济发展而独立展开。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市场基础和各类生产要素及其技术基础。当然,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为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所需的积累、外汇和市场环境等。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需要注意的是,二者也有不完全适应的时候,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可能会有超前发展的现象。3.旅游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原则旅游经济天然地具有国际性,因为随着游客在世界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必然在市场、经营、价格、接待标准、文化等诸多方面发生密切和复杂的联系,因此,在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以全球化的视野、跨文化的思维、国际化的手段将本国旅游经济融入到国际旅游经济发展变\n动之中,这样才能确保一国或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动态先进性。4.全面可持续发展原则旅游经济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经济效益为先,围绕旅游经济发展的多功能性应该更全面地把握旅游经济发展方向,随着旅游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旅游经济发展的民生功能、就业功能、环境改善功能等要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在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旅游经济发展才是任何旅游经济发展战略都不可回避的重要准则。(五)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略1.政府主导型战略:观念主导(主导战略)政策主导管理主导资金主导2.新经济增长点战略符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规模战略)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国际竞争力强投资回收快3.旅游强国战略(质量战略)4.可持续发展战略(效益战略)¡旅游业转变增长方式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注重从数量型方式向质量型、效益型方式转变;二是从单纯重视硬件建设向强化软件方式转变;三是从主要依赖政府投资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式转变;四是从偏重开发产品的生产型经营方式向开发与营销并重的市场型经营方式转变;五是从传统的克敌制胜的竞争性运作方式向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新方式转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