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打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利经济学打印

1、效用是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或者说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效用分为两类:一是基数效用,是指可以用基数即实数来度量的效用概念;一类是序数效用,是指不能用基数度量而只能排序的效用概念。2、社会福利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或集合。3、福利与个人效用的关系:效用是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或者说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福利是指个人生活的幸福满意程度。效用通常与福利等价,但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是不可相互替代,福利与个人效用是偏离、不一致的,1)一个人的偏好并不是由他自己的福利决定的,会受到其他人福利状况的影响2)利他主义也使得个人偏好背离个人福利3)也可能是由于无知或不完善的估计导致的,例如固守不利的传统习惯和习俗。4)个人有不理智的选择4、福利经济学是规范经济学,为什么?既具有最佳选择规范性,又具有实证性。从其研究社会经济变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来看,属于实证性分析;从其对社会经济政策展开规范分析并作出来看,属于规范性分析。因此,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具有双重性特征。5、福利经济学的发展脉络?1)二十世纪,帕累托提出福利经济理论2)1920年,庇古《福利经济学》第一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理论体系,(福利经济学之父)3)20世纪30年代,帕累托在序数效用假说和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福利经济学4)20世纪40年代,柏格森和萨缪尔森分别提出了社会福利函数理论,强调社会福利是个人福利的函数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奥肯,“漏桶”原理,对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罗尔斯,平等优先定理;阿罗,不可能性定理6)20世纪70年代,阿玛蒂亚..森揭示了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原因7)20世纪80年代,阿玛蒂亚..森,后福利主义。选择6、帕累托原理的内容?(1)帕累托改进(PI)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2)帕累托最优(PO)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任何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条件包括:1)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2)生产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要素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3)生产与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它们的边际替代率。7、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一般均衡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满足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信息是完全的,的市场叫做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市场主体极多,不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均不能控制和影响市场价格;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对称的;无市场交易费用,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8、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指,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简答)9、帕累托最优与产权的关系?产权包括财产的使用权、所有权、收益权、处置权等。产权的三种形式:国有产权、共有产权、私有产权。产权理论是由科斯提出的,产权学派代表有科斯、阿尔奇安、德姆塞茨、张五常等。交易费用最低的产权制度,最接近帕累托最优。张五常认为私有产权交易费用最低,从而也是经济效益最高的产权制度,所以也是最有效的。10、补偿原理:如果进行某项政策变革,使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假设受益人可以弥补受损者的损失并且有剩余,那么该项政策变革就是可取的。这种判断社会改革政策是否有效的方法称为补偿原理。最早提出补偿问题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霍特森。11、为什么说卡尔多补偿标准是潜在帕累托改进?任何一项经济政策的变革,往往导致价格体系的变动,会使一部分人得利,另一部分人受损。如果按照帕累托改进标准,就有可能取消一些实际能增进社会福利的经济政策,因此需要建立新的检验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这个补偿明显是假设的、虚拟的,不是实际补偿。如果是实际补偿,那就属于帕累托改进,所以卡尔多标准是潜在帕累托改进标准。(简答)12、补偿原理的内容:(39页,优缺点用图表示)一、卡尔多补偿标准: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二、希克斯补偿标准:如果受损者不能通过收入重组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的发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可取的。三、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双向检验标准):即对某项政策变革既进行卡尔多补偿标准检验(正向检验标准),又进行希克斯补偿标准(反向检验标准)。四、李特尔补偿标准: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收入分配是否更合理。(论述)13、用补偿原理分析阶段水价制度?阶段水价制度是指根据用水量的大小实行差别定价制度,首先确定一个基础用水量,用水量在基数以下的实行最低水价,超出部分才用较高水价,并且划分若干等级,用水量越大,水价越高,又称累进水价制度。(P47图)如图,横轴表示用水量,纵轴表示水价。实行阶梯水价时消费者剩余CS=Sabe+Sbcd+Scpp1,统一价格时的消费者剩余CS=Scpp1,所以实行阶梯水价可以使自来水用户的福利受损减轻,相对于直接提高水价会增加两个小三角形面积的消费者剩余量Scdb和Saeb。因此,从补偿原则来看,阶梯水价更为有效,即能够在不使自来水用户福利受损较大的情况下,使水资源得到有效节约。14、如何理解消费者剩余?马歇尔消费者剩余是为了不失去该商品消费者宁愿支付的金额和他实际支付的金额之差。在图中(P52),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商品的价格,AB代表需求曲线。由于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需求曲线就是边际效用曲线。这每一单位该商品的边际效用与最后一单位该商品的边际效用之差的累积和就是消费者剩余。即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是SAOQ1B,实际支付的是SP1OQB,而消费者剩余是SAP1B。15、如何理解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的实际所得和其期望所得之间的差额。在图中(P53图4—3),横轴代表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商品价格或边际成本,SS’表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生产者供给产品的数量一旦确定,则最后一单位产品的供给边际成本要大于在它之前的各单位产品的供给边际成本;而所有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均按最后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来确定,这样由所销售的各单位产品的价格与其边际成本的差额的累积和就形成了生产者剩余。即生产者实际所得为SP1OQ1A,期望所得为SSOQ1A,生产者剩余为SASP1。\n16、补偿变差(CV):是指当价格发生变动之后,若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时所需要给予消费者或从消费者手里取走的货币量。当价格上升时,要保持消费者的效用不变,就需要给其补贴;反之,当价格下降时,就需要取走消费者多余的货币收入。17、补偿剩余(CS):是指当价格变动之后,如果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并且限制消费者在新的价格下购买没有补偿效应时所愿意购买的数量,在这种情形下应从消费者提取或给予的货币量。18、等同变差(EV):是指现行价格下,要使消费者达到价格变动之后的效用水平,所必须给予或取走的货币量。19、等同剩余(ES):是指在现行价格基础上,如果限定消费者购买价格变动之前的购买量,到达到价格变动之后的效用水平所需要给予或取走的货币量。20、五种福利度量指标的关系:表示为:CS<CV<MS(马歇尔消费者剩余)<EV<ES。当没有实际补偿发生时,MS=CV=EV;当实际补偿发生后,CV<MS<EV。价格下降时CV=—价格上升时EV,价格下降时EV=—价格上升时CV;价格下降时CS=—价格上升时ES,价格上升时ES=—价格上升时CS。21、哈伯格三角:如果按照垄断企业的目标,在Q0处生产,价格为P0。结果产生社会福利净损失即小曲边三角形面积S△ABC,这个曲边三角形成为“哈伯格三角”。(P58图4—9)22、塔洛克四边形:垄断企业要获得垄断资源,必须要寻求政府保护。垄断企业需要游说政府官员,支付贿赂成本,相当于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即图4—9中的P1线上方的四边形,又称为“塔洛克四边形”。23、寻租成本:垄断厂商为了获得垄断地位而向政府官员支付贿赂成本等进行的非生产性寻利成本,最多不超过垄断利润。(论述)24、发达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方案比较?支农的政策有:(1)人为制定高于均衡价格的农产品保护价格体系,由政府收购过剩产品;(2)提供农产品价格补贴,使农民单位产品收入高于市场均衡价格;(3)直接限制产量,使产品卖价高于市场原均衡价格。(P59图4—10)如图所示,横轴表示农产品产量,纵轴表示农产品价格,D线代表农产品需求曲线,S线代表农产品供给曲线,e是市场均衡点,Po为均衡价格,Qo为均衡产量。在第一种方案下,实行高保护价格P1,需求量下降为Q',供给量上升为Q'',消费者剩余减少Sp0p1ae,生产者剩余增加Sp0p1be,在考虑到政府支出为SabQ''Q',实际社会福利净损失为SaQ'Q''be在第二种情况下,实行价格补贴之后可知,生产者剩余增加Sp1p0eb,消费者剩余增加Sp0pcce,在考虑到政府支出为Sp1pccb,所以社会福利损失为Sbec。在第三种情况下,限制产量为Q’以高价P1卖出,消费者剩余减少Sp0pdde,生产者剩余减少Sp1p0ea,又由于生产者所得为Sp1pdda,可知社会福利损失为Saed。用图示法比较可以得出第三种方案的损失最小。25、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市场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26、市场失灵的表现的几个领域?一、公共物品失灵:一方面表现在生产者不会主动生产,由于生产者无法通过定价来收回成本,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不可能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另一方面表现在消费者不会主动消费了,由于消费者都寄希望于别人付费购买公共产品,而自己免费享用,做一个“免费搭车者”。特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收益的非排他性。二、垄断性失灵:垄断分为一般垄断、行政垄断、自然垄断。垄断性失灵表现为市场上出现为数很少的几家供应商甚至独家垄断的局面。垄断者为了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往往要控制产量,抬高价格,以牟取高额利润,这会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水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价格和产量扭曲;收入扭曲。三、社会公平分配的失灵:表现为在分配领域,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原因:1)市场经济运行的目标是追求效率最大化,各经济利益主体考虑的是各自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决定社会的贫富差距加大2)在存在垄断的情况下,价格会严重背离价值,从而使部分人获得不合理收入3)市场竞争的初始条件不均等导致收入的差距4)经济运行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衡导致非个人原因的收入差距5)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生产要素供求状况的不平衡必须形成要素收入的不合理差距。四、外部性失灵:外部性失灵表现在当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社会或其他主体带来经济影响(受益或遭受损失)时,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来调节将难以达到有效配置资源的目的。所谓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了其他的经济主体,但却没有因为好的影响而得到利益补偿,也没有因坏的影响而支付代价。前种情况被称为正的外部效应;后种情况被称为负的外部效应。一旦出现了外部效应,市场机制是失灵,市场机制无能为力。五、信息的不完全性失灵:信息的不完全性失灵表现为在交易中,交易双方对于商品的质量、性能、售后服务等信息了解程度不同,出现“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均等”的现象。信息的不完全性会破坏市场机制运行“优胜劣汰”的作用,以至于出现“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市场解决不了信息不充分的问题。首先体现为生产者信息不充分会导致效率损失,即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其次是消费者的信息不充分也会导致效率损失。最后信息的不充分还体现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购买者(消费者)相对于出售者(生产者)具有信息优势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比如,医疗保险、人寿保险合约的买卖,消费者就具有信息优势。六、宏观经济周期性失灵:表现在市场总供求发生以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为特征的宏观经济总量失灵。其出现原因一是价格刚性的制约;二是主观心理规律的作用;三是由于投资乘数和加速系数的交互作用,使经济运行出现繁荣和衰退的交替。四是货币供给量的影响。\n27、市场失灵的危害?一、公共物品难以有效供应。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消费者隐藏自己的真实偏好,希望别的消费者出钱购买以便自己免费消费的心理,这就是“搭便车”心理。二、垄断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减损。垄断必然存在低效率,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因为垄断存在必然造成价格高、效率低下、社会缺乏公平、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市场价格又高于成本等。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又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福利要受损失。三、外部效应对社会福利的危害。外部经济对经济效率的损失体现为私人的实际产量会大大低于按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确定的最佳数量,而外部不经济会导致私人的生产量或消费量高于按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确定的最佳数量。四、收入分配不公。假定个人的初始禀赋(包括体力、智力、财产、机会等)不同,那么个人的收入就会有差异,从而出现收入分配的马太效应。五、信息不对称导致效率低下。信息较多的一方都会通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造成市场失灵。逆向选择指的是市场交易中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形,也就是事前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指的是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所控制和采取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的情形。六、经济周期波动。个人理性选择的综合效果可能导致集体性的非理性行为。28、市场失灵的应对措施?一、政府对垄断应采取的态度和措施。1.对正当经营手段给与支持和保护,不横加干涉2对于不正当经营手段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严格制止3对于经济技术原因形成的垄断一方面限制行业里企业数量维护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防止企业损害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福利4政府干预形成的垄断有针对性的解决。二、消除或控制外部效应的措施。1规定产权:只要公共资源的产权可以授予某些个人,不论归谁,虽然这会影响财富的个人之间的分配不等,但外部性问题就可以有效的通过双方的交易协商得到解决2政府行政干预:1)行政管制或行政指导对易产生外部负影响的经济行为规定限制,对本行业进行规劝,以防资源浪费2)征税或补贴3)拍卖污染许可证将此笔钱用于污染治理或补贴受害者。三、收入再分配:政府对市场机制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纠正,改善社会不公平的状况。1民间志愿捐赠2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3提供公平竞争起点和公平竞争机会:在创造公平竞争起点方面,主要有政府提供免费义务教育、征收遗产税、进行就业培训;在创造公平竞争机会方面,主要有提供就业信息、消除性别歧视等。四、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1在出现超额需求时,物价上涨、通货膨胀,1)在经济方面,应该采取财政政策以使减少开支,提高税率,和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减少,利率增加2)在行政方面,下达行政命令3)运用一些房产法,就业法等法律。2出现超额供给时,消费不足,企业规模缩小,失业增加,1)在经济方面,应该采取财政政策以使开支增加,税率减少,并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让供应增加,利率减少2)在行政方面,鼓励企业招聘长期失业人员减少税收,3)运用一些房产法,就业法等法律。五、信息的不完全性,完全失灵的应对,1信息不充分时,政府应帮助其畅通信息渠道,搭建信息平台。2信息不对称时,当卖方具有信息优势欺诈买方时,应利用法律、行政手段;当买方具有信息优势时,例如保险业,卖方应提高投保标准,政府举办社会保险等。29.如何理解平等?1.平等是指居民能够不受任何自身条件以外条件的限制,在符合社会约定规则的前提下,对经济资源平均或接近平均占有、使用并获得收益。2.包括三个层次上的内容:一是收入机会上的平等,二是收入结果上的平等,三是收入实现上的平等。3.衡量标准:一是劳动分配率,即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二是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三是工资的差异率。30.如何理解效率?1.效率是一个经济学范畴,是指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2.效率分为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率。3.效率的标准是帕累托最优。31.效率优先论,货币学派的弗里德曼,新自由主义学派的哈耶克;平等优先论,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两者兼顾”的折中方案(兼顾论),约翰’劳尔斯,布坎南;“漏桶”原理,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32.平等与效率原则在收入分配中的应用1、初次分配领域的不公平的缩小措施:1)创造公平的竞争起点和竞争机会2)改革工资或薪酬制度,制定最低工资律法,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立法,严格执法。2、再分配领域: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改进和完善税收制度,增加税种,税收来源3)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4)依法取缔黑色收入,对灰色收入有效监管,消除税收漏洞,惩治腐败。5)明确转移支付,同意管理。33、阿罗不可能定理:当面临两两选择问题时,多数投票的民主选择方式未必能反映大多数人的意见,选择的结果取决于投票的顺序。34、公共选择理论中心要素:一是将政治视为交易的概念,而是所谓的经济人模型。35布坎南:(1)对于福利赤字根源的论述(经济人假设),福利赤字是由于增加福利开支出现的。(2)政府失灵论,又叫政府失败论,布坎南认为,政府也可能会犯错误,如果政府权利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就会出现以权谋私的寻租现象及权利持有者借助于政府的力量追求自身经济利益非生产性活动,因此,布坎南认为,如果说市场机制不可能完美无缺,那么针对市场缺陷的政府干预也未必能解决所有问题,未必能增进社会福利,所以必须抛弃对政府不切实际的幻想,尽量发挥市场的功能,只有当市场调节比政府干预要花费更大的代价时,才会引入政府干预。36.“漏桶”原理: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是由于通过市场竞争追求效率的结果,但是如果过于追求收入上的平等、抑富济贫是必损伤人们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因为将富人的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过程中发生泄漏,结果是富人失去的多,而穷人得到的少。原因:1税收削弱了富人投资的积极性2税收影响了劳动的积极性,因此可供分配的国民收入总量减少,政府用于再分配的桶发生了漏洞,社会总福利并没有增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