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命题原则与方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学科命题原则与方法

历史学科命题的原则与方法——兼谈从命制一道题到命制一份卷历史教研组林德田一、命题的原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到:“学习评价必须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这就要求负有重要评价功能的历史试题必须遵循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点考查历史学科的三维目标的原则。1.在考查内容上,强调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转变以前的死扣教材的观念,其次要重新认识史料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因为,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甚至已经不是主要来源。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知识来源的多样性,考查的是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因此考核的内容也就不一定与教材的内容有直接联系,而是考查历史课程的知识。这样,史料在历史评价考核中就不的得不承担起补充一部分历史课程知识的重要作用。如,在考查罗马法的相关内容时,我们就可以采取这样的形式。2.在考查思路上,强调对历史学习能力、方法和过程的考查。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要展示的就是学生的聪明才智和独特个性。因此,在命题时就不妨给学生多一点感悟和思考的空间,尽可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3.在考查目标上,突出对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培养。尽管在历史学科的卷面上很难考查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精神、面对挫折的精神等等,但对于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还是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的,无数的历史人物的人生历程和历史事件的成败,都能够引发我们无尽的思索,从而使我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命制一个试题。1.深入法。深入法是通过提问考察主题的背景、条件、原因、目的,或特点、关键、作用、影响等命制试题的方法,适用于选择题和材料题。使用深入法的重要前提是探究该主题的某一方面或局部确有知识依托和课程开发价值,有助于理解主题或强化理解问题的方法与思路。4\n2.具象法。具象法是用具体的史实形象或形象描述命制试题的方法,比较多用于选择题。使用具象法的前提是原抽象表述是某种特定的史实,可以用一种形象或形象描述还原,并与选择题选项中的正确答案相呼应。3.逻辑法。逻辑法是利用有价值的主题内容,将考察知识目标变为考查思维逻辑目标,从而形成试题的方法,适用于选择题和材料题。使用逻辑法的前提是该主题及其特征虽然很重要,但课本叙述不详或学生在这一问题上容易犯逻辑错误的问题。一般而言,这种方法会提高试题的难度,其意义在于使课程更具思维价值。4.情境法。命题如果过于拘泥于教材内容,必然会引起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年来的高考题更多地应用了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来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适用于选择题和材料题。选择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和求知欲,又能够让学生通过读题,审题和解题,或多或少地或深或浅地学到一些新东西。让学生在考试中有新的收获,还可以真正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三、命制一份试卷。1.明确考试的性质。不同性质的考试,有不同的试卷结构、难度、区分度定位。水平性测试主要检测考生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和运用水平,试卷对知识覆盖面要求通常较广些,对试题难度、区分度要求可稍低。选拔性测试重视考生学科能力层次的区分,试题区分度要求较高,难度依照选拔目标确定,知识覆盖面要求相对灵活。纠错性测试主要针对考生知识缺漏、能力薄弱的环节命题。2.确定考试基本要求。一是考查的内容范围,如单元测试、模块测试、学科综合测试等,要求对考查范围的知识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要有明确的了解。二是考查能力层次要求,这方面可参照“课标”或“教学要求”等确定。3.了解或预估考生基本情况。如果是校内考试,可对学生学习、考试情况有较多了解,命题针对性比较强。如果是校际或区域统考、质检,可参照往年的同类试卷及考试分析,结合参考学校学生层次分布状况,对考生情况做出预估,预设试卷的总体难度。4.规划试卷的结构。依据考试目标要求,初步规划试卷题型结构、题量、分值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比重。此外,还要对试卷的总阅读量、试卷页码数等进行初步的规划。5.题目初步定位。预定各题考查的大体方位。我们历史学科一般是先对非选择题进行定位,再按照一定的分布比例定位选择题,避免考查内容的冲突。6.双向细目表。制定“双向细目表”的目的是把“学”与“考”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考查目标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历史科考试“双向细目表”一般由以下几个栏目组成:题型、题号、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分值、预计难度、实测难度。具体要求如下:(1)题目排序:一般按“考试大纲”4\n内容要求顺序;模块或单元测试可按教材顺序。注意协调好各部分内容比例,避免考点过多集中于某一部分内容。(2)知识要求:注明本题考查的知识所在的模块、专题、课节。如果是多种教材版本综合考试,要分别标明该知识点在各种版本的位置,以便核对,避免考查知识有所偏向。(3)能力要求:可分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方面。具体要求细则可参照福建省“考试说明”。(4)分值:非选择题分值要细化到各小问题;选做题各题总分值要相等,各题包含的小问题的数量要相等,小问题分值最好不要有太大差异,以便于答题卡的设置。(5)预计难度:首先要设定全卷的总难度,再到各大题型的平均难度,最后是具体题目的难度。全卷难度要体现一定的梯度;选做题各题总体难度原则上要相等。(6)实测难度:在考完后依据改卷反馈统计填写,与预计难度对比参照。“双向细目表”可根据不同考试的情况适当调整。题目命制前,只做方向性的填写,作为命题的导向。四、命题注意事项。1.考查的知识内容不要随意“超标”。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必须是现行教材涉及到的、课标和考纲明确要求的知识内容,或试卷材料提供的信息。由于教材的更新,命题老师要杜绝凭经验和主观意识命题。2.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不要生搬硬套。由于教材受篇幅及编者本身认识的局限,不可能全面反映史实或不一定绝对正确。例如:新课程对“坊、市界限的打破”和“夜市的出现”的表述,只提及宋朝出现这种现象。事实上这种现象至少在中唐已经出现。有些老师认为“教材有提到的才有,教材没提到的就是没有”,于是就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命题。表面上看,此类命题与教材内容相符合,其实是明显的错题。为避免此类命题失误,在命题时最好多查些相关资料,反复核对验证。3.对学科能力的考查不要过分集中在某个层面。福建省“考试说明”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大方面,共12种能力要求。一份试卷也许不可能囊括12种能力要求,但必须最大限度的反映多种能力要求。4.试卷对能力要求的考察要有由易到难的“梯度”。选择题前几道题、非选择题的第(1)个小问题最好是难度较低;较难的题一般放在后面或者中间,不要放在第一题。5.能力考查不要过于主观性片面。要“论从史出”,而不是“论从论出”。不要不加分析地照搬某一教材的结论,或以一些所谓“权威”的个人新观点作为依据;更不能以自己的主观认识作为标准。对一些有争议的历史问题,不要以选择题“标准选项”4\n方式出现,可以放在非选择题部分作为开放性问题呈现。6.关注细节、追求完美。一份试卷基本成型后,首先要用普通话认真地多次阅读、推敲,表述准确,杜绝语病;多次校对,杜绝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注意插图、表格等安排是否合理?大小是否协调、合适?杜绝出现参差、突兀和浪费版面的现象;最后还要自己不看答案认真地做一遍,以再次检查与修正内容错漏和卷面不科学、不合理、不友好的现象。附:历史学科《双向细目表》样本。考试年级:高二         考试科目:历史(文)      考试时间:2012年11月   命题:          审核:_______________ 题型题号内容要求能力要求A.获取和解读信息B.调动和运用知识C.描述和阐释事物D.论证和探讨问题分值预测难度实测难度所在章节选择题1百家争鸣历史背景A、B20.7第1课2先秦儒家思想代表主张B20.8第1课3董仲舒新儒学代表观点A20.8第2课4儒学成为正统的主要原因B20.6第2课5理学代表人物代表主张A、B20.7第3课6宋明理学和前秦儒学的对比C20.5第3课7顾炎武代表主张C20.7第4课……………………非选择题31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代表主张、主要影响、形成原因等A、B、C120.6第五单元32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特点等A、B、C130.5第六单元33现代中国科技文艺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方针、深刻启示等A、B、C、D150.5第七单元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