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单位代码:10231学号:2016301207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研究学科专业:学科教学(历史)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作者姓名:金艳玲指导教师:苏继红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二〇一八年六月\n中图分类号:G632单位代码:10231学号:2016301207硕士学位论文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研究硕士研究生:金艳玲导师:苏继红教授学科专业:学科教学(历史)答辩日期:2018年6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nAThesisSubmittedfortheDegreeofMasterASTUDYONTHETRANSFORMATIONOFHIGHSCHOOLHISTORIOGRAPHYCandidate:JinYanlingSupervisor:Pro.SuJihongSpeciality:SubjectTeachingHistoryDateofDefence:June,2018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NormalUniversity\n目录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绪论..................................................................................................................1一、问题的提出.....................................................................................................1(一)时代发展的要求..................................................................................1(二)教学实际的需要..................................................................................1二、研究目的.........................................................................................................1(一)丰富学困生转化的理论基础..............................................................1(二)拓展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法..................................................................2三、研究意义.........................................................................................................2(一)促进学生个体均衡发展......................................................................2(二)实现教师自身真正价值......................................................................2四、研究方法.........................................................................................................3五、创新之处.........................................................................................................3五、国内外研究现状.............................................................................................4(一)国外研究现状......................................................................................4(二)国内研究现状......................................................................................7第二章高中历史学困生成因及类型..........................................................................12一、学困生的界定...............................................................................................12二、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成因...............................................................................13(一)社会重理轻文观念............................................................................13(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13(三)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14(四)教师教学因素影响............................................................................15(五)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16三、高中历史学困生的类型...............................................................................17(一)主观不愿努力型................................................................................17(二)学习方法欠佳型................................................................................18(三)历史思维缺乏型................................................................................18(四)综合能力不足型................................................................................18\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策略..............................................................................20一、争取学生信任...............................................................................................20(一)提高教师职业素养............................................................................20(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20二、激发学生兴趣...............................................................................................21(一)利用课前预习,唤起学生需要........................................................21(二)做好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积极性....................................................22(三)注意课堂提问,增强学生参与度....................................................25(四)及时鼓励学生,产生持续效应........................................................27三、设置适宜的教学过程...................................................................................28(一)备课要降低难度,循序渐进............................................................28(二)授课要贴近现实,加深印象............................................................29(三)课后要编练习题,夯实基础............................................................34四、提供学习方法指导.......................................................................................36(一)运用理论,提供学习策略指导........................................................36(二)透过现象,提供历史思维指导........................................................40(三)遵循规律,提供记忆方法指导........................................................41(四)阶段训练,提供做题方法指导........................................................43(五)重视总结,提供自我反思指导........................................................44五、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44(一)重视基础知识....................................................................................45(二)扩大课外阅读....................................................................................45六、发挥教育合力作用.......................................................................................46(一)社会营造良好环境............................................................................46(二)学校重视多元评价............................................................................46(三)家庭营造学习氛围............................................................................46结论................................................................................................................................48参考文献........................................................................................................................49附录................................................................................................................................51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位论文....................................................................................55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56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56致谢............................................................................................................................57\n摘要摘要每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可能面对一部分“学困生”,如何应对和转化学困生,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话题。尤其随着国家素质教育提出,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学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教师工作的价值体现。本文主要研究历史学困生界定、成因、类型及转化策略,重点研究历史学困生转化策略。在教育理论上运用桑代克学习定律、斯金纳行为主义、布鲁纳建构主义和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理论等;在教育实践上强调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和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两方面着手,以争取学生信任;通过充分利用预习、做好课堂导入、注意课堂提问、及时鼓励学生的方法,以激发学习兴趣;在设置教学过程中,提出备课要降低难度、授课要贴近现实和课后根据学生实际编练习题;针对历史学困生缺乏学习方法问题,教师提供学法指导,方法涉及学习策略指导、记忆方法指导、做题方法指导、自我反思指导和历史思维形成指导,同时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由于学困生形成原因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所以在转化学困生方法上,需要发挥教育合力作用,包括学校实施多元评价、社会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家庭营造学习氛围。本文从教师教学角度出发,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将历史学困生转化工作渗透于日常教学的点滴之中,改善学困生学习现状,充满了教育者的人文关怀,目的在于研究总结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丰富历史学困生转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学困生;转化-I-\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Everyteacherintheactualteachingmayfacesomeofthe"studentsoflearningdifficulties".Howtocopewithandtransformthestudentsoflearningdifficultieshasbecomeaninevitabletopicinthedailyeducation.Especiallywiththenationalqualityeducation,weshouldpayattentiontotheall-rounddevelopmentofeverystudent,whichistheresponsibilityofteachingandthevalueembodimentofteachers'work.Thispapermainlystudiesthedefinition,causes,typesandtransformationstrategiesofunderachievers,focusingonthetransformationstrategiesofstudentswithlearningdifficulties.Ineducationaltheory,Thorndike'slawoflearning,Skinner'sbehaviorism,BrunerconstructivismandEbbinghaus'smemorycurvetheoryareusedineducationalpractice.Inthepracticeofeducation,itisemphasizedfromtwoaspectsofestablishinggood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andimprovingteachers'professionalaccomplishmentinordertostriveforstudents'trust;bymakingfulluseofpreviewanddoingwellinclassroomguidanceInthecourseofsettinguptheteachingprocess,itisnecessarytoreducethedifficulty,theteachingshouldbeclosetotherealityandthepracticeexercisesaccordingtothestudents'practicalexercisesinthecourseofsettinguptheteaching.Weshoulddirectinstruction,memorizingmethodguidance,doingmethodologicalguidance,introspectionguidanceandformationofhistoricalthinking,andattachimportancetothecultivationofgoodlearninghabits.Becauseofthereasonsfortheformationofstudentswithlearningdifficulties,includingschools,familiesandsociety,itisnecessarytoplaytheroleofjointeducationinthetransformationofstudentswithdifficultiesinlearning,includingtheimplementationofmultipleevaluationinschools,thecreationofagoodenvironmentforlearningandthebuildingofalearningatmosphereinthefamily.Thecharacteristicofthisarticleistogivefullplaytotheteacher'sleadingrolefromtheperspectiveofteachers'teaching,andtoinfiltratethetransformationworkofthestudentswithlearningdifficultiesinthedailyteaching,toimprovethelearningsituationofthestudentsandfullofthehumanisticcareoftheeducators.Thepurposeistostudyandsummarizetheeffectivetransformationstrategyandenrichthetheoryandrealityofthetransformationofthestudentsoflearningdifficulties.PracticeResearchKeywords:highschoolhistory;Poorstudent;conversion-II-\n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一、问题的提出(一)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国际竞争不仅是精英人才的竞争,也是整个国民素质的竞争,教育时刻影响着未来全体国民素质。我国于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1]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中,“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所谓“面向全体学生”,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给每个学生包括学困生均等学习机会,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面向全体学生”是学校和教师责任不可或推的职责所在。然而,随着高中教育普及,生源参差不齐,高中阶段学困生增多,并伴随办学规模和扩大和升学压力的影响逐步上升,引起学校和社会广泛关注。学困生对自己学习发展不利,也令家长和老师着急。如何转化高中阶段学困生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二)教学实际的需要作为一线教师,总能遇到这样一个学生群体,他们有的缺乏学习意愿,主观上不愿付出努力,有的在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上与学优生存在一定差距,也有的勤奋努力,但不得要领,历史成绩依然不理想...他们每天坐在教室里,却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久而久之,对学习越发的失去信心,甚至出现逃学厌学情况,影响身心健康发展。所以,这些学生需要教师耐心地对待和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去走进、倾听、理解他们的世界,并为他们做些什么。二、研究目的通过本人教学经验总结,结合目前相关文献关注的侧重点,明确了本研究的主要目的。高中学困生转化研究旨在实现以下几个目的:(一)丰富学困生转化的理论基础[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1-\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教育学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是由概念、命题、原则等构筑的系统理论结构,反映了教育活动现象背后的必然的联系。有助于认识教育现象、指导教育实践、预测教育未来。本论文将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例如学习理论中采用建构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在学习策略中采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组织策略;在案例的设计中采用情境教学、史料教学;同时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原理;让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有理可遵、有理可循,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二)拓展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法学困生的问题虽然引起了学校和教师的关注,但由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会让部分教师对于学困生产生忽视感,尤其在努力之后不见成效就容易信心不足,产生放弃的想法。即关注到问题的存在,没有采取或采取措施不当无法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困生潜能,导致学习态度和情感进一步下降。本人经过实践经验,包括课堂观察、课后习题检验、研究高考题技巧和实际高考成绩的掌握,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研究可行性转化策略,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进行系统总结,直接针对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所提出的方法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以实现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同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预期能够取得实际效果有整体把握,让学困生学习更加轻松。三、研究意义(一)促进学生个体均衡发展当前我国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但学困生对于自身发展问题的不明确和教师不重视或方法不当,阻碍了全面发展在自身中的体现。在班级生活中,一些同学受教师或家长错误教导,不愿和学困生交往,处处提防被其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伤害了学困生自尊心,感受到的是同学孤立,失去对学校生活的憧憬,不敢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表现自己,课后也不愿积极寻求帮助,长久以往容易失去信心、自暴自弃,不利于学生德智体均衡发展。而此时,教师若以正确态度对待,以合理方法引导,因材施教,能够让学生爱上学习,促进个体健康均衡发展。(二)实现教师自身真正价值“学困生”是现代教育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情况,-2-\n第一章绪论给予更多关怀和帮助,教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进步,顺利将其转化为学优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志。只有全体学生得到了发展,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我们的高中课程[1]才是大有作为的课程。这项工作是严峻的,但认真对待并努力获得成功时,也能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所在。四、研究方法(一)文献分析法对于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找出事物本质属性后做出评述性说明,为研究本文论题提供参考。同时在教学领域,对于学困生转化,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成功的转化案例,在研究中可以充分利用和研究这些理论文献资料,通过文献中关于学困生的各种介绍,形成完整主题,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课堂观察法通过课堂讲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反馈等直接或间接方式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再对观察结果依据资料进行反思、分析、推论,总结高中历史学困生成因及类型,探索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三)问卷调查法本文通过“高中历史知识能力水平测试”了解学困生历史科目学习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归纳,分析学困生总体和自身学习困难原因,得出共性和特性结论,为学困生转化策略提供一定借鉴。五、创新之处(一)理论联系实践目前学困生转化研究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本文将运用桑代克学习定律、斯金纳行为主义、布鲁纳建构主义和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理论等理论知识;实践上,在充分了解高中历史学困生学情的前提下,提出的方法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具体落实到以课堂导入、课堂提问、课堂反馈等激发学生兴趣;提供的学法指导涉及学习策略指导、记忆方法指导、做题方法指导、自我反思指导和历史思维形成指导等,丰富实践研究。(二)实行跟踪研究[1]李庆忠,唐凌.高中历史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0.-3-\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针对学困生转化研究存在研究时间少,缺少长期动态跟踪监测,使得研究者提出转化策略不能得到有效反复验证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实践经验,以课堂观察、习题检验,课后总结反馈、学生的进步情况,各阶段的学习成绩以及高考成绩的掌握,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跟踪研究,为一些策略的长期有效性提供一定依据。(三)充满人文关怀本文以帮助学困生的初衷为出发点,没有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在尊重学困生差异的前提下,主要从教学角度研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具体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总结复习等方法的指导,达到学困生转化上的事半功倍,体现对学困生的人文关怀。五、国内外研究现状学困生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甚至是教育研究的永恒课题。学困生研究已有100多年历史,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不同时期的教育家都对这个问题有所论述,主要关注问题有学困生成因,学困生类型及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为本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一)国外研究现状1.关于学困生研究的发展脉络在西方,学困生发展脉络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第一,生理学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学困生(studentswithlearningdifficulties)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医学界。1896年摩根发现词盲现象,即儿童能辨认一些词但不知词意,开启了学习困难的研究工作,这[1]期间是医生或生理学家所做的脑部组织研究。第二,心理教育研究阶段(19世纪60、70年代)。1962年美国著名特殊儿童教育先驱柯克提出学习困难现象,学习困难成为教育系统的独立学科,更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学困生这方面的研究。60年代后,研究者们开始直接面对学校的教学进行研究,并与教学上的难点结合,以便于教师和研究[2]者诊断,进而有针对地提出措施。第三,多样化研究阶段(19世纪70、80年代)。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学业不良研究不再限于教学过程,而开始注意到学业不良学生心理特点和社会背景[1]陈栩,郭斯萍.国外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6(6):37-39.[2]谢斌.国外“学业不良”研究的几个历史阶段[J].教学与管理,1998(1-2):91-92.-4-\n第一章绪论方面的探索。从以上研究脉络可知,学习困难是一个比较年轻但却非常广泛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沿着“生理学——心理教育学——多样化”脉络进行,总体发展趋势由单一研究向整体化研究发展。2.关于学困生的成因受以上学困生脉络研究影响,对于学困生成因研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成因理论:第一,生理学家的研究。自摩根发现词言现象后,研究一般认为生理因素是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并从医学角度进行医治,把学生学业不良,特别是阅读上的困难和学习行为上的障碍归因于大脑损伤的结果,随即有针对地提出了诊治方案,然而效果并不显著。第二,心理学、教育学家的研究。20世纪60、70年代,心理学界与教育学界认为并非所有的学习困难都是由于大脑器质性的损伤而致,对学习困难的成因研究从医学角度逐渐转向心理、教育学角度。第三,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开始用社会学的观点与方法来探讨学业不良学生的成就归因、自我概念特征,以及学业不良学生行为模式同其社会特征之间的联系。我国学者认为西方国家先后有四种理论试图解释学习困难的原因:第一种理论认为,学习困难由神经系统的缺陷造成,即由学习困难儿童在对视、听等感觉通道信息进行加工时产生冲突引起的;第二种理论也称注意力缺乏理论,认为注意力缺乏的儿童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因此才导致其学习成绩低;第三种理论认为,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关,学习困难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产生习得的无能为力,其学习特点是被动学习,并且总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而较少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第四种理论认为,学习困难儿童的信息加工过程存在问题,如错误[1]的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等。在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用了两年时间在四个实验点上对差生学习进行研究,认为学业不良的原因主要有:(1)基本学习技能掌握差;(2)认识过程发展中存在着缺陷;(3)家庭的不良影响;(4)体质弱、易疲乏;(5)不良的学[2]习态度;(6)大纲规定的知识中的缺陷;(7)意志修养水平低,缺乏纪律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来自社会环境、家庭以及学校教育三个方面的不良影响,致使一些学生成为“难教儿童”或者“差生”,认为教师是影响学困生形成的重要[1]陈栩,郭斯萍.国外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6(6):38.[2]俞国良.原苏联的差生问题研究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2(3):30-33.-5-\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因素,是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由此可见,国外对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往往局限在一种或几种模式中,试图用模式论来解释这一现象。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从自己的兴趣和所从事的专业学科出发,试图用单维理论来解释这一复杂现象。3.关于学困生的类型最初尝试对学业不良进行分类的代表是约翰逊和迈克尔布斯特,他们提出了学习失能儿童的同质性特征与异质性特征。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把学习困难分为两种类型:学习性学习困难和发展型学习困难。前者包括阅读能力障碍、拼写能力障碍、书写能力障碍、算术能力障碍;后者包括原机性障碍和次级性障碍,原机型障碍指注意、记忆、知觉;次级性障碍指思考、口语。韦勒和斯特沃斯把学业不良学生分成以下五类:假性学习困难类型、行为缺陷类型、语言组织缺陷类[2]型、非语言组织缺陷类型、综合缺陷类型。Mckinney在1984年运用聚类分析法确定了学习障碍的四种类型:第一型(占33%),指言语技能一般,序列和空间能力缺乏,概念能力较强,独立性较差和注意力不集中;第二型(占10%),算术和图形排列及一般能力较好,学习成绩较差,在学校中比较自私,攻击性较强,注意力很不集中;第三型(占47%),概念能力高于平均水平,学习成绩中等,注意力不集中,性格较外向;第四型(占10%),学习成绩中等,言语能力中等,[3]序列和空间能力缺乏。从以上对于学困生的类型分析得知,每一种类型所关注的侧重点不一样:约翰的分类关注点在于学困生的共性和特性;美国柯克的分类更倾向于能力的考察;韦勒则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方面的不同;Mckinney的聚类分析法根据学困生的相近特性进行收集数据,然后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多个变量进行具体分类,并得出结论,此类方法的优点在于结论形式直观鲜明,但相似度较高,四种类型中每一类型特点又较多,在实际教学中操作起来较复杂。4.关于学困生转化对策研究在学困生问题的转化方面,欧洲国家主要集中在“积极行为管理”和“建立特殊班级、学校”两个方面:“积极行为管理”理论由英国著名教育家彼德·切斯曼和菲利普·瓦茨提出。即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行为,采用积极措施转变不良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建立特殊学校、班级”国家中有代表性的是比利时和丹麦。比利时虽然没有专[1]谢斌.国外“学业不良”研究的几个历史阶段[J].教学与管理,1998(1-2):92.[2]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5-26.[3]陈栩,郭斯萍.国外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6(6):37.-6-\n第一章绪论门为差生设置的学校,但他们设有特殊班级,大约有8%的学生在特殊班级里接受特殊教育。在丹麦,学校分特殊班级和普通班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随着课[1]程需要或进普通班学习,或进特殊班学习。虽然,欧州国家在学困生转化方面做了不少努力,“积极行为管理”对策中也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但是,将学困生编成特别班的做法有些偏激,有岐视学生倾向,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并降低学生学习和转化的积极性。在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提出区别对待学习困难学生与学习基础最好的学生,周密计划出各个阶段的任务以及实现的形式,规定学困生做最重要的练[2]习以掌握最重要的技能等等。在美国,杰出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尽管存在智力差异,但差异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如果学生们接受到理想教育,得到了足够学习时间,那么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3]能够掌握学到的内容,达到学习目的。巴班斯基和布鲁姆在转化策略的共同之处在于: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传统教学法进行改革,并对学困生的转化抱有乐观态度,在此基础上的转化策略效果才能更好,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具有积极意义。(二)国内研究现状1.关于学困生研究的发展脉络我国对于学困生的脉络研究主要经历了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阶段:第一,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学困生研究起步阶段。1982年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译述西方国家关于学困生研究的基本理论,引起教育学界对该问题的重视。第二,理论研究阶段。90年代,俞国良教授总结了前苏联和美国这两个有代表性国家的研究特点和历程。其中涉及学困生概念、特点、原因及转变,提出的[4]转变方法值得我国教育家借鉴和学习。在总结美国方面,则重点讨论美国心理学家对差生问题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差生教育现状,提出我国差生教育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认识、了解、研究差生入手,然后实现矫治、教育、转化差生的目的。即贯彻“从差生研究到差生教育”的思路,使差生教育出现一个新的面貌,[1]俞国良.西欧国家的差生问题研究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1993(6):46-47.[2][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4-85.[3]郑建.浅谈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J].外国教育研究,1990(1):28.[4]俞国良.原苏联的差生问题研究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2(3):30-33.-7-\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形成一种新的风格。以上阶段学者主要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得了一定成效。第三,实践研究阶段。近年来,随着新课改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关注学困生的发展,研究内容不断扩展和深化。以关键词“学困生”在知网上检索,可发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从研究群体上看,研究生和一线教师加入学困生研究队伍,分析学困生成因和转化策略,体现学困生问题在教育实践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由于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一线教师提出转化的策略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例如从师生关系和班风建设上转化学困生;从研究深度上看,研究者不再局限于研究学困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对学困[2]生的影响,还涉及到社会学、人性哲学、现象学、生态学等领域;从关注容上看,不仅关注学困生成因、分类、转化,还有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从关注对象上看,对小学学困生、数学学困生、留守学困生研究比例较大,由此可见学习习惯、学[3]习思维和学习环境对于学困生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开展了科学实验、行动和实践研究,对学困转化过程进行数据监测,通过收集分析数据得出学困生转化的[4]丰富结论。由此可见,国内在借鉴国外研究经验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本土化研究,并取得进展,体现了国内学者与教育工作者对学困生问题的重视,在研究方法上也更加严密客观,得到的结论更准确科学。但是同时也不难发现:在教育阶段上,学困生关注点大多集中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学困生问题却少有涉及;在学习科目上,集中在数学和物理这些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对文科关注较少,和历史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更是寥寥无几。2.关于学困生的成因我国对于学困生成因研究可分为内因和外因研究,其中内因指身体状况、自我认识、人格等;外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等。首先,内因研究方面:钟启泉教授认为影响差生的内因有素质、人格、身体,创造性地提出了成就目标要素和学业不良的关系。姚计海等采用问卷法,针对随机取样的428名中学生,考察了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表明:学业成绩较低的同学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则可能较为紧张,容易发生冲突,也倾向于对自己的学习等各个方面作出消极评价,即学业成绩与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密切联系。[1]俞国良.美国学者的差生问题研究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1996(6):42-44.[2]李凌飞.学困生个案的人类学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邱莲.学优生与学困生自尊、社会支持、人性哲学应付方式比较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3).[3]王艳.高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研究.东北师范人学硕士论文.2003,谢丽丽.例谈留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J].教师随笔,2016(12).[4]郭琴.学困生转化的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17(18):30.-8-\n第一章绪论[1]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其次,外因研究方面:钟启泉教授提出环境是影响学困生的外因因素,其中直接相关的是环境因素是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噪声、污染等物理环境的影响也[2]不容忽视。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有学者将环境因素发展为生态学取向——教育社会生态学模式。模式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分别是家庭生态环境、学校生态环[3]境和学生内部生态环境,并认为应当从这三个子系统出发,分析学困生成因。此外,也有学者从教学的外因角度分析,认为是“不合理的期望、不良的教师态度、不当的评价方式、不能照顾兴趣和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以及缺少来自于教师[4]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揭示了学业不良的教育成因。可见,我国学者对学困生的因素研究侧重于外因,包括教师教学、家庭与学校环境等,但对社会方面因素涉及不多,而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往往和社会因素分不开。学生内部因素中也和社会因素有一定关系,例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于学生学习期待值和内部学习动机下降的影响。3.关于学困生的类型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教科院吴增强的四种分类:暂时性学困生,表现为观察能力和个性特征均在中上水平;能力型学困生,表现为思维、言语等能力低;动力型学困生,表现为在学习动机与意识较低,焦虑水平偏高;整体型学困[5]生,表现为能且学习动机与意志等因素均较差。还有学者划分为:根据学习困难原因,分为生理缺陷性和心里缺陷型;根据学习困难形成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影响因素多少,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根据学习困难的可矫正性,分为暂时性和持续[6]性;根据学生神经类型特点,分为兴奋型和安静型。由此可见,我国对于学困生的研究有多种类型,与国外研究类似的是:关注侧重点不同类型不同。以上二者对于学困生的类型都有“暂时性学困生”,即对学困生的可转化性持有相同观点。除此之外,吴增强更关注学生智力因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动力”,但动力足能力足可在学习方法上不得要领,这种类型往往被忽略,另外缺乏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是动力还是能力不足,不好界定。而后者从学困生成因的和影响进行分类,虽较全面,但区分度较复杂,针对这些类型提出的转化策略会更具学术专业性,对教师教育学意义不大。[1]姚计海,屈志勇等.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于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4):61-62.[2]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3-14.[3]宋振韶,詹朝杰.学业不良研究的生态学取向:教育社会生态学模式的提出[J].赣南师范学院报,2000(5):65-69.[4]王爱兰.学生学业不良的“教育成因”与对策分析——兼议新课程实施中教育观念的转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7-90.[5]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7.[6]张舒哲.论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方法和基本类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2):62-63.-9-\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关于学困生转化对策研究关于学困生转化对策我国学者也作出很多努力。陕西师范大学赵薇对学困生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重点从教育教学环境和学业技能教学两方面提出转化策略,其中学业技能教学有语言学习困难的教学、数学学习困难的教学和学习[1]困难的学习策略教学。一线教师和硕士论文研究中,李杰老师以建构主义为指导,通过对学困生课堂参与现状的调查描述,从教师、学生、课堂环境和教学设计等方面,对影响课[2]堂参与因素做了多维度分析,提出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具体策略。林秀琴老师提出通过趣味教学、创新历史教学模式、强化教学管理三种方式,达到端正学生态度,[3]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韩丽丽对266名学习困难学生的抗逆力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的对应结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困生内在和外在保护因素相对较弱,无力平衡。文章提出要积极提升学困生的抗逆力,帮助他们通过激发自身内在保护因素,发掘身边外在保护因素,找到应对学业困境,获得积极成长的力量与资[4]源,并对此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姚二丹从提高自我效能感角度研究,认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对于学困生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具体措[5]施有言语说服、榜样示范以及让学生感受成功等。总之,我国学者在转化措施提出了很多有价值可参考的建议,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第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理论基础较丰富的在校研究生,经验相对不足,多数停留在阶段性研究,对于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取得的效果估计不足,方法也不够具体;一线教师实践经验丰富,选择的案例典型,采用的教学设计具有代表性,提供的学法指导也较全面,但部分教师在转化策略中容易忽视理论指导。第二,对学生提出过多要求。学困生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需要教师提出要求的学生,但要求是建立在已知学情基础之上、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因材施教。如果要求超出学生现实能力与动机,实际上是理想化的构想。而若从教师教学角度出发,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学习,这才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因素,同时实现教书育人的职业价值。[1]赵微.学习困难儿童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5.[2]李杰.关于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J].英语教学,2012(5):16.[3]林秀琴.浅析学困生转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1):292-293.[4]韩丽丽.学困生抗逆力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分析——基于对266名学困生的问卷调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4(6):118.[5]姚二丹.初中历史学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2.-10-\n第一章绪论第三,针对学困生转化研究时间过少,缺少长期动态跟踪监测,使得研究者提出的转化策略不能得到有效的反复验证。综上所述,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高中历史学困生现状,从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方面分析学困生成因,对高中生历史学习困难类型做具体分析,在转化措施上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怀着对学困生的人文主义情怀,以教师教学角度为出发点,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转化策略,加强对学困生的跟踪研究,以期丰富学困生转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1-\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高中历史学困生成因及类型学困生的成因较复杂,主要受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和自我方面因素影响。受以上因素影响,本文将历史学困生类型分为主观不愿努力型、学习方法欠佳型、历史思维缺乏型和综合能力不足型。一、学困生的界定1962年,美国学者柯克(Kirk)等人首次对“学习困难”进行了定义,认为学习困难是指“在听、说、读、写、拼音或算术过程中产生的迟滞、失调或延缓发展,这些问题可能是因为脑功能失调或情绪行为障碍引起的、而不是智力低下、[1]感觉剥夺、障碍和文化、教育因素引起的。”这可以视为对“学习困难”的原始定义。1985年,全美成立学习障碍联合会,对儿童与青少年学习困难进行广泛研究,于1994年提出新概念:学习困难即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能力获得方面失调而导致这些方面出现显著困难,并推测这些学习困难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的。虽然学习困难可能伴随社会知觉、社会关系等问题,但这些不[2]是导致学习困难的直接原因。前苏联学者在界定研究中与美国不同的是,他们倾向于把学习困难看作一种教育学现象。因此很少单独使用“学习困难”,而更多地使用诸如“差生”或“学业不良学生”这一教育学词汇。例如苏霍姆林斯将其称为“难教儿童”,他们或者“智力发展上有偏差”或者“道德修养上有问题”,并称“难教儿童”是一个[3]复杂概念,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具有自己特殊的、跟其他儿童不一样的个性。在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学困生界定是由上海“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研究”课题组提出的,指出“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其含义为:第一,学习成绩长期而稳定地达不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是学习困难学生显著而重要的标志;第二,学习困难[4]学生身心生长发育处于正常范围之中;第三,学习困难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对以上定义的参考和理解,本文将历史学困生定义为:历史学困生是指学生智力正常,但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认知能力等问[1]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4.[2]赵微.学习困难儿童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4.[3]俞国良.原苏联的差生问题研究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2(3):30.[4]谢明初,苏式冬等.数学学困生的转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12-\n第二章高中历史学困生成因及类型题难以将自身智力充分开发出来,达不到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基础要求,需要通过采取教学措施帮助进步的学生。二、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成因高中历史学困生成因有多种,有的是单因素影响的结果,也有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影响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和自身因素。(一)社会重理轻文观念社会重文轻理观念间接影响学生对于历史科目学习的态度、时间分配、课堂听课效果、成绩在意程度等等。“历史学科是一门培养人文化素养的人文学科,对于促进人的个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教育的根本性价值与功能就是教人学会如何生存、如何做[1]人”。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历史的人文性功能对市场经济直接作用不大,在短期内看不到历史教育价值的体现,所以出现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对于不能马上见于经济增长的文史类向下倾斜的趋向,忽视了人文素养的提高,社会上重文轻理思想观念加深。在学校文科生中也不乏理科科转文科现象,选择学习文科后,又认为历史学科相对难度较小,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和时间,给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1.家庭教育过于严厉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点,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所采用的教育方式要特别注意。在过于严厉的家庭教育中,分数是衡量学生的第一要素,当成绩不理想时,非打即骂,缺乏沟通,致使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反而对学习产生压抑、恐惧心理。由于总是一味迎合父母,避免被责罚,行为上受到严格限制,学生不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而历史书则被很多家长认为是“闲书”,远没有数学和英语地位重要。到了初中阶段,很多家长认为学习历史学科的学习只要能达到应付考试就可以,这种态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历史。升到高中阶段时,不管学生自己愿不愿意,都要强制学理科,若成绩不理想才选择学习文科,但是历史学习也是一个量化和积累的过程,而之前培养历史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已经错过。[1]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4.-13-\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家庭学习氛围缺乏家庭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上由于种种原因,单亲家庭、不和睦家庭、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增多,这些家庭的共同特征是亲情缺失,交流缺少,监护缺乏。这类学生性格普遍内向,渴望他人尊重与关爱,特别在意同学、教师态度以及每一次考试成绩。但却由于缺少父母陪伴、家庭温暖,学习生活上问题得不到及时沟通交流,造成学习兴趣下降。而历史科目学习会受这些消极情绪影响从而抑制了学习上的主动性,成绩不理想后又缺乏鼓励,渐渐地容易放松和懈怠,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另外,家庭学习氛围的缺乏还体现在父母忽视家庭氛围对学生影响,把希望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没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爱读书、不接受新的事物、不以身作则等。3.家庭经济条件不利经济条件是教育的物质依托,可以创造舒适、温暖的学习环境,对学习发展非常必要。家庭经济条件太弱,学生自尊心强,自卑心重,考虑自己承载太多的寄托和希望,学习上压力巨增。由于担心考不好,考试前普遍较紧张,背不会的东西一定要记住,但历史学习也是要讲究方法,这样不理解枯燥背诵,很难形成长久记忆,时间一长,很容易对历史学习失去信心;而家庭经济条件太好,学生对学习容易失去兴趣,学习期望值整体不高,历史作为“副科”,更不能引起学生重视,他们认为父母会有办法帮他们处理很多事情,即使考不上大学人生一样精彩,学习主动性不强。(三)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以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片面强调升学率,在初中阶段对于历史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到了高中阶段评价手段单一,这都会造成历史学困生比例的增加。1.初中——过于轻视基础初中阶段历史课程设置主要采用通史体例,呈螺旋式上升,课程难度虽小,但知识涵盖量却很丰富。在考试分值上,有些省份初中历史作为结业考试,在中考成绩中占十分,考试形式采取开卷考试。由于难度小和分值低,学校明显表现出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历史教师也不会提出太多要求,甚至为了其他“重要”科目学习抢占历史课也是常有之事。受学校态度的影响,历史教师也不会对学生提出太多要求,到了初四结业考试时才开始突击学习,这种短期记忆在考试后的几天就模糊了,因为学生心理倾向于“选择性遗忘”,而后又不会出现再现和复习,-14-\n第二章高中历史学困生成因及类型自然而然不再记起,到升入高中时,基础明显较弱。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对于历史科目来讲,学校不重视,课时安排少,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2.高中——过于追求选拔到了高中阶段,很多学校受现行高考制度影响,大多理科班一周只有两节历史课,因为只需要参加学业考试水平测试,难度较低,又不计入高考成绩,也不会安排足够的教师任课。通常一名教师要带文科班的同时还要带四五个理科班,课时任务重,影响历史课的教学质量。另外,很多学校在入学时会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分班,个别学校还会根据几次月考平均成绩进行调整直至高三阶段,然后满怀期待与斗志地对优班重点培养。这种过于注重笔试测验而忽视其他评价手段方法的运用,容易导致历史学习中的困难群体对自己学习期望值降低,学习动机不足。实际上,他们依然有很大潜力,依然需要关注,如果能够走进他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使用的评价手段更能促进学生学习,一定能有效减少学困生比例。(四)教师教学因素影响在影响学生学习因素中,直接相关的是教师与教学。教学方面因素对历史学习困难学生成因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态度影响教学态度是制约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学校教学中,师生关系带有强制性,学生无法选择老师。因此,对学生奖惩不合理,缺少及时适当的沟通,甚至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表示出怀疑的态度,这对学生的历史学习都是较大的打击,由于认为考得再好老师也不会相信,很容易失去了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出现课上不举手发言、不注意听讲、甚至睡觉、写其他科目作业等现象,间接地影响学习成绩,形成不喜欢历史老师是历史成绩不好的重要原因。此外,在历史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往往采取批评手段,依然不见效果后,教师很容易放弃这些学生,对历史成绩不闻不问。而他们也会对教师逐渐疏远冷淡,上课更加肆无忌惮。长此以往,师生关系产生隔阂,导致学生对于历史学习失去兴趣,成绩更加不理想。2.教材整合能力不足教材整合对于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历史教师教材整合能力,学生学习会更轻松,反之,则会感觉没有线索,加大学习难度。岳麓版教材采用“模块+专题”式的历史课程结构,从新中国历史课程改革情况来看,具有-15-\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首创性。新教材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重复,反映了历史的时序性和整体性,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历史各个领域丰富多彩的内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处理好高中与初中历史课程的合理衔接,历史教师知[1]识、能力储备出现危机,部分历史教师不适应新课程等。可以想象,教师如果对教材不适应,没有采取措施对原有教材进行整合补充,或是教材整合能力不足,没有达到或超出学生学情所需,都会让学生明显感觉到时间跳跃性大,知识连贯性不强,专业术语生涩难懂,历史时间和事件体系不清晰,这对学生历史学习也提出了一定挑战,基础薄弱者很容易在高一阶段就感觉到历史学习的困难。3.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合理会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没有兴趣或学习效果差。历史学科的优势体现在史学资料、图片和影视资源丰富;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这些走出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能给学生更加直观的体验。所以,一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难,但是,如果没有对课堂基础知识理解和巩固,则会出现学生听得高兴,但具体史实掌握得不好、理不清事件的前因后果、横向纵向比较缺失的现象。这种现象所造成的影响在高一和高二阶段表现得不是很明显,因为部分学生会选择在考试前背诵,并且由于考试难度较小和涉及所学内容不多,学生不会感觉到历史科目有太大难度。不过到了高三整体复习阶段时,之前存在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有的历史教师幽默健谈,课堂氛围轻松,学生特别高兴,但问题是一节课听得热闹,学生掌握的实际知识并不多,这不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关注的是学生情绪,他认为学生笑了就成功了,这样就喜欢历史课堂了,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喜欢历史老师,但学不懂历史,不会答题的困惑。还有的老师课堂上课件精美,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多样,可是学生课后没有对这节课的整体把握,复习时没有线索。反而有这样的老师,他们上课即使不用课件,但语言表达准确,整节课线索清晰,重难点处理得当,板书有序规整,学生实际收获更多。在这里本研究并不是强调回归传统的教学方式,但这其中的很多方法,尤其对于学困生来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可以把这些优势融入到现代教学中。(五)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学生自身因素中,主要有身体原因和非智力因素,身体原因包括体质弱,易疲乏,日常生活没有规律等。由于本论文旨在研究教育教学角度,所以在这里主要论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1]朱汉国,郑林.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0.-16-\n第二章高中历史学困生成因及类型学生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不仅需要学生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参与,也要有非智力因素的积[1]极参与。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有兴趣、意志、情感、气质、性格等。兴趣是指个体在从事某种活动时所体验到的愉快感受,但这种愉快的感受一定是从心底里认同的。例如有些学生说很喜欢历史,但若追问他对历史的哪一方面最感兴趣,他的回答可能是某个历史阶段或是某位历史人物,而喜欢的原因仅仅是这个历史时期的服饰有美感,或是某位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争议最多。他喜欢上历史课的原因也是能听历史故事,看有趣的影视作品,这样的兴趣只是表面的,不是从心底里认同的,很难长时间保持,随着历史知识难度的增加、历史考察对认知能力要求的提升,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此外,意志、情感、气质、性格对于学生历史学习也产生重要影响。意志对于学习行为能起到调节作用,保证行为目的的方向性。例如意志较强的学生能坚持对历史较难知识的学习,并坚信自己能学会;情感的表现形式是情绪,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学习效率,消极的情绪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生最近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自觉与坚持、勤奋与谦虚等,这是性格对于学习的影响;至于气质,则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多血质的学生思维敏捷,接受新的知识能力强,做题时提取材料的信息准确,但课下不能积极复习,历史知识遗忘较快。胆汁质的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完成作业中常常表现出没有耐性,历史事件、时间增多,记忆困难加大,就明显看出学生态度的变化。三、高中历史学困生的类型根据学困生的成因和现有教学经验的积累,同时参照学困生分类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历史学困生划分为以下四个主要类型:(一)主观不愿努力型主观不愿努力型是指对历史学科重视程度不够的学生。一方面,他们部分是艺术类考生,对于高考总分要求不高,这使他们放松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二是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高考不是唯一出路。受“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思想的影响,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会有高考后上个大学的想法,主要体验人生经历。经济条件一般,学生则会选择高中毕业后报考技校,掌握一技之[1]张春梅.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开远一中高中历史教学为研究对象.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1.-17-\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长、自食其力。主观不努力型表现:课上也在听课,但注意力不集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心不在焉,不爱思考,作业也不会按时完成,课堂上总是想做点其他事情,以期这节课能快些结束,因为不想学,不肯记,不愿意付出努力,成绩自然不好。(二)学习方法欠佳型学习方法欠佳型是指学生努力学习,作业按时完成,却不得要领,其中包括记忆方法、运用方法、总结方法和反思方法等方面的欠缺,历史成绩长时期得不到提升。学习方法欠佳型主要表现在课上对于重要信息方向掌握不准确;对于知识只是单纯的记忆,对于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缺少自己的思考,不注重理解和内化;对于历史现象分析能力弱,往往只关注现象,不重视对实质的分析和思考,徒劳地增加记忆负担。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总认为只有不停地做题才能提高历史成绩,这让她本来就不扎实的历史知识更加不成体系,然后在考试后只关心成绩,不关心自己错在哪里,也不及时订正。(三)历史思维缺乏型在历史知识能力测试的调查问卷中,第11题的错误率为57%,在后续的调查中还发现即使有选正确的学生,采用的是排除法;第18题的错误率为60%,其中错误选项集中在A与C;第15题的错误率也很高,为67%,在时空观和历史比较认识度上欠佳。以上调查可见学生历史思维的缺乏。历史思维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的,由形式思维和辩证唯物主义、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理论思维相结合的,以时间和地点为主线的,通过史料中介逐步认识历史客体发展规律、不断提示历史本质、朝着认识终极目标永[1]无休止前进的思维。所以,历史思维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方法。很多历史思维缺乏的学困生表现为:思维能力整体水平较低,历史纪年和历史分期相关知识掌握较差,缺少对历史问题横纵向分析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原因与结果、变迁与延续的分析存在障碍,有的表现为历史事件前后次序颠倒,有的表现为对历史事件的零散记忆,缺少整合历史事件的能力。(四)综合能力不足型综合能力不足型是指在影响学生历史成绩提高的因素中,历史学习是一方面,[1]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6.-18-\n第二章高中历史学困生成因及类型但历史学科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其他方面薄弱也会影响到该学科的学习。例如语文基薄弱,面对文言文内容较多或是材料内容较长时、学生通常有两个极端做法:要不放弃、要不反复读;地理不好,历史问题缺少空间观念;历史常识少,课本以外的知识不会答;阅读量少,分析材料时间长,提取有效信息速度慢,即使理解材料中的意思,概括材料能力不足,很难答出答案的采分点,不是摘抄材料,就是套搬答题模板,并且往往写字也慢,考试时很少能答完卷。实际上,他的薄弱是整体的薄弱。-19-\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策略基于学困生的成因与类型,在转化策略上,本文将从争取学生信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适宜的教学过程、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教育合力作用几个方面,全面提出转化策略。一、争取学生信任(一)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一个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人格品质的教师,对学困生心灵、性格、爱好等有很强的感召力,有利于学困生转化。这首先要求历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用自身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教育和引导学困生。在教学中除了要钻研专业知识,不断了解史学研究新成就,更新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之外,还要根据历史学科时间和空间跨度大,涉及到军事、政治、文化、艺术、地理等学科知识的特点,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做一名博学的历史教师。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好处还在于,也许有学生喜欢政治,而教师若是在课上用历史现象说明政治问题,得到学生认可与钦佩,他可能从此喜欢上历史;有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若在课上把山川形势、都城变迁讲授得有吸引力,他或许会更加想了解这样的地理现象、行政区划有怎样的历史渊源;还有学生喜欢读小说,但教师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让人物形象更有时代感,学生会有特别想学好历史的想法,以理解小说作品的内涵。职业素养的提高还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上,由于学业挫败,学困生对历史课堂容易产生被忽视的失落感,所以对学生的态度上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同时给予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但对于教学方法上需采取因材施教,比如学习上不会方法的,要提供方法指导;学习上动机不足的,要设计精彩内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中古古语有云:“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即只有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才会愿意和你学习并相信你所教授的知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心理上会感到教师的关爱与支持,不会有因失败而受惩罚的恐惧,在面对课业时才不至于退缩而敢于尝试学习。所以走进学困生,和他们建立良好-20-\n第三章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师生关系是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不建立真挚的情感沟通,转化会非常困难。最初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不从历史知识谈起,可以是上学时间的同路、午休时间食堂的遇见......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谈论各自喜欢的书籍、音乐、健身运动、影视作品、当下热点新闻以及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问题等,这些日常接触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和力。有了一定感情基础,话题可以转移到聊家庭、聊成长等。了解他平时更愿意听妈妈还是爸爸的话;分享从小到大哪些事情让他感到有意义或有挫败感;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敞开心扉,渐渐地,学生可能由最初只是倾听,到渐渐有所“表示”,再到愿意分享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师生关系改善后,上课经常睡觉的学生会有所约束,不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会有所收敛,当教师指出不足时也会诚恳接受。通过接触,教师也会更加了解学困生,例如他不爱学历史的原因?属于学困生中哪种类型?喜欢什么样的历史老师等?有些学生,教师越严厉他们心理越反抗,对学习产生厌倦;而有些学生,因为心里惧怕批评,教师简单的一句“这次错得有点多,知识点还是不熟悉”,他都会不好意思。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学困生转化的重要前提,如果建立成功,教师接下来的转化工作也会效果更理想。二、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更高效地接受新知。然而,学困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强,自我效能感低下。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预习、做好课堂导入、注意课堂提问和及时鼓励学生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历史学习成绩。(一)利用课前预习,唤起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课前预习”所采用的理论基础是桑代克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因此他的观点被称为“试误说”,这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根据自己的试验研究得出了准备率的学习定律。历史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中常处于无准备状态,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常得不到肯定,对学习没有强烈需要,因而学习效果低下。而传统的预习方式不适合高-21-\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历史学困生学情,他们往往是抄写同学答案以敷衍了事,准备率的学习定律没有发挥作用。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教师可以从调整该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准备状态,使其处于“学习饥饿状”,十分想知道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以此为出发点,历史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留一些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资料的获得可以是历史书籍、网络信息,也可以是历史记录片、影视作品等。上课时,请学生对问题进行讲述。例如,以岳麓版必修Ⅰ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为例。教师:英国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她在1953年加冕成为英国国家元首,经历了英国13任首相,所以对于英国政体的描述有这样一句话:“铁打的国王流水的首相”,那么,英国女王不用退休吗?她于英国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有怎样的历史渊源?学生;略教师:2015年10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受英国女王的邀请,赴英进行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在此期间习主席与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两国达成多项共识,[1]我们的国家主席受女王邀请,为什么与首相共议国事?学生:略教师:根据以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并收集资料,以“渐进的英国制度”为题,简要写出英国制度创新的发展历程。对于以上作业,学生出于好奇会想获得答案。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了解到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实行世袭制;首相是政府首脑,实行选举制和任期制。由于有了一定基础,学习兴趣提高,一些在查阅过程中所生成的问题也是他们在课堂中想解决的问题,上课时专心程度增强。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比如纪念馆、博物馆、历史遗迹等,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直面未知的世界,若是被紧紧捆在课桌上,这种体验就很少,走出课堂还能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与人文情怀。(二)做好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积极性“导入技能是讲解新课题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形成学习动机,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2]为”。好的导入是一节成功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很多教师认为对于学困生来讲,历史课堂的导入最好采用提问式,但是,学困生的课堂更需要导入,并且需要老[1]苏继红,郭梦羽.“英国的制度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2):37.[2]朱汉国,郑林.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96.-22-\n第三章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策略师精心设计。因为由于成绩长期处于不理想状态,学困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尤其若是安排在早晨第一节课或下午第一节课上课,他们更会觉得困倦。这种情况出现后,即使教师再怎样组织课堂,效果也不理想。而一个有趣的导入能很大程度提高他们学习热情。针对于学困生,在导入选择上要注意:深入思考形式的尽量不用,史料生涩难懂的尽量不用,而是多采用故事、漫画、图片、影视资料或简单明了的史料进行导入为好。例如岳麓版必修Ⅱ《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课导入1:以人物故事导入教师:他于188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是美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也是最有威望的总统之一。他爱好广泛,曾经一度想当一名海军军官,由于父亲的反对最终攻读政治学,并在政坛上表现出他的智慧与干练。但是一次度假中在扑灭一场后,他跳入了冰冷的海水中,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很可能导致终身残疾,可这并没有让他放弃理想和信念,反而在康复期间,写了大量传记和历史著作。1932年,他参加了总统竞选。在竞选中政敌们长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但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和充沛的精力将其转化为优势。他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终于在1933年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讲到这里,同学们猜到这位美国总统是谁了吗?”学生:略教师:他就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教师:罗斯福上台的1933年初,正是经济大萧条时期,到处可见美国的痛苦和恐惧。罗斯福却表现出压倒一切的自信,他说:“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恐惧本身。”罗斯福的乐观态度与人格魅力感染了美国民众,对于经济危机的解决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只依靠性格和魅力就能解决危机了吗?学生:不能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斯福解决经济危机的具体措施。通过以上教师精彩讲述,学生对罗斯福这位美国总统产生了浓厚兴趣,想知道在当时经济低迷和民众恐惧的情况下,罗斯福——这位传奇式人物,是通过什么样的措施解决经济危机?同时产生这样的疑惑:号称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美国也发生过经济危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了这样的思考,学生在整个课堂的表现中会更积极与认真。除了人物故事,漫画作品也可以进行导入。漫画来源于生活,经常以夸张和-23-\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幽默的方式反映社会现象,讽刺社会时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可以选取画风简单、配有的文字内容浅显易懂、对于本节课内容极具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漫画作品,在学困生的在课堂中,发挥作用。导入二:漫画形式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图3-1教师:这幅漫画讲述了怎样的一个社会现象?学生:略教师:国家给了农民大量的补贴,目的在于不让种地?这是为什么?学生:略教师:漫画所发生的时期正值美国严重的经济危机时期,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这次危机不仅在工业和农业上,畜牧业也没有躲过,我们一起看以下图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3-2教师:600万头猪被杀,来调整家畜和肉类的价格。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数百万同胞还饿着肚子。资本主义体制本身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由于漫画导与以往形式不同,学生首先感到的是有趣新颖,继而引发思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另外,情境导入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1]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与矛盾。[1]杜芳.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52.-24-\n第三章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策略导入三:情境导入教师:这是一个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孩子,因为煤太多了。”从以上情境的描述中,同学们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不生火炉,是因为没有钱买煤,没有钱买煤的原因是煤太多导致爸爸失业了。教师:那么,这前后现象不矛盾吗?这一定是你们这节课想要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以上选取的三个导入,针对于学困生,在教学上能起到激趣启思的作用。因为很多学困生对于历史课的态度是:有兴趣听,没意思不听。所以教师要抓住他们心理,设计他们一直想要弄明白的问题去带动课堂。教师也可以多准备几个不同的导入,看看哪个效果好,学生更喜欢哪一个,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很多时候学生想不起这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时,教师将课堂导入内容给予提示的情况下,他们能联想起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这也是导入所发挥的作用。(三)注意课堂提问,增强学生参与度课堂提问和学习兴趣提高有密切关系,课堂上教师以怎样的方式提出问题?问题的难度如何?教师会找谁来回答?教师的反馈怎样?这些都是课堂提问上学生关注的问题。即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历史课的问题回答上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兴趣。为了让学困生有参与问题的意识,教师可以遵循建构主义倡导的理论原则。建构主义心理学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创始人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后来维果茨基,奥苏泊尔、布鲁纳等人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得到充分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教师要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老师引导下,达到对历史学习的过程。那么,怎样搭建好这个平台,让历史学困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有“踮起脚能摘到苹果”的欲望呢?这就需要注意问题提出的方式和控制问题的难度。1.注意提问的方式-25-\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问题的提出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意愿。以岳麓版必修Ⅰ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复习课为例,教师往往采用这样的方式:教师:中国古代政体经历了从“秦朝三公九卿汉代中外朝宋朝二府三司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的变化。(书写板书)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板书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专制皇权发展呈现怎样趋势?”学生:略这样提问的弊端在于:面对黑板上较多的专业术语,教师又是采用传统的问题提出方式,很难引发学困生思考,参与程度不高。但如果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效果就会好很多。比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可以这样:教师:“著名历史学家陈登原经过研究发现,在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坐。到了宋代,丞相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而明朝官僚身份大大降低,变成了“五跪九叩”。清朝的官僚上朝的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请大家思考,宰相由坐到站再到跪的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皇帝的地位越来越高,丞相的地位越来越低。”教师:“同学们刚才说的是“地位”上,那么体现在“权力”上呢?”学生:“皇权在加强,相权在削弱。”教师:“我们知道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包含了两大矛盾,中央和地方矛盾以及皇权与相权矛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是围绕着这两个矛盾展开的。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之前所学习的知识,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进行梳理,看看是否呈现皇权加强的趋势。”通过以上的比较不难看出,遵循建构主义教学,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并且自己回答出的问题印象会更深刻,即使过了一段时间可能会忘记,但通过回忆之前老师创设的情境“坐——站——跪”,也容易再现当时的答案。2.控制问题的难度除了注意提问的方式,控制问题的难度显得很有必要。沈烈敏在他的著作中提及:有效学习是建立在学习结果是愉快,满意的基础之上,这是效果率的要旨。无论是否倾诉或表达,连连遭受学业失败的学业不良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感受大多[1]不悦与烦恼。因此,使学业不良学生获得满意、愉快的学习结果是关键。所以,教师要为他们选择一些简单或是难度中等的题目,否则,学生若是之前专心认真[1]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14.-26-\n第三章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策略听讲,可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超出他们能力范围,他们会怀疑自己的听课效果、自己的能力水平以及历史学习的难度,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总之,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为前提,以巩固之前所学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或者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为目的,多关注学困生,给他们表现机会。因为他们当中的很多也在努力,只是不得要领,却一样希望能吸引老师注意,渴望被肯定,期待感受学习所带来的愉快体验。(四)及时鼓励学生,产生持续效应鼓励学生即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强化,强化理论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在斯金纳以白鼠等动物进行的精密实验研究中,运用了一种特殊的实验装置-----迷箱,箱内有一个伸出的杠杆,下面有一个食物盘。一次箱内饥饿的白鼠偶然按压了杠杆得到食物后,白鼠按压的速度和频率不断上升。所以得出,一个行为发生后,强化能使行为越来越快,越来越正确。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学困生的强化、鼓励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多使用正强化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给予一个积极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频率;负强化是对于符合目标的行为,撤销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也可以收到期望的效果。一般来讲,学习困难学生容易自卑,所以,当他们出现良好的正确行为时,适当地给予正强化,以激励他做得更好,是教师需普遍采用的强化方式。在实际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暖心的话语都能影响到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努力程度。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反馈,不仅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隐含着师与生的关系,很多时候学困生回答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回答的正误,而在于是否得到老师良好的反馈与评价。所以,在学生正确回答出问题或贴近问题答案后,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表扬,不能仅仅说一句“很好”很好”“不错”之类的话,而是反馈给学生到底“什么地方好”“为什么好”,发挥表扬的认知性功能,产生学习的持续性效应。除了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外,课余时间也要发挥正强化作用。比如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在作业本上写下的鼓励话语;在学生整理的错题上本上教师的精心修改;在每次学生月考总结后教师的点拨,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在关注他,始终没有放弃他并期待他表现得更好,就会在内心里涌动着前进的动力,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2.采用连续接近法-27-\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通常情况下,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很快能发现学生学习历史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比如:张学生学习态度认真,做题错误率较高只是没掌握方法;赵学生基础薄弱但是聪明,接受程度较好,目前只是努力程度不够等等。然后,教师会制定学困生转化方法,并抱有很大期望。但一段时间后,设定的目标期望没有出现,教师会容易沮丧或者失去信心。仔细考虑,一些时候可能是由于教师对学生设定的要求太高,没有坚持鼓励和赞许,没有深刻挖掘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不到提高,进而学习成绩不理想。面对这种情况,连续接近法的使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连续接近法,即对学生每一个接近目标的行为进行鼓励,可以让该学生看到自己的不断进步,进而对最终行为目标的出现建立信心。3.注意立即强化在使用强化时,还需注意的是目标行为第一次出现,就立即强化,及时反馈。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进步、在课堂上表现得爱积极思考,对一个历史问题、历史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在月考小测中得到了提升等,都要给予及时反馈,这样学生能更好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自信心也会大幅提升,为下一次的成功继续前进。反馈间隔的时间越长,其效果也只能“事倍功半”。可以想象学生回答问题后,心理处于“答的不错吧”这一自我评价与不安时,教师及时表扬是适宜的,如果隔了一段时间,学生的兴奋感消失,对于当时的学习活动也已经淡忘了,接下来的学习动机和效果也越差。因为历史学科相比三大主科而言没有沉重的课业负担,其观点和结论少有高度的确定性和齐一性,教师可以宽容地对待学生对于问题的各种看法,依据不同的情况予以鼓励或肯定,使学生有更多成功的体验。教师切忌以教材结论作为衡量学生看法的唯一标准,将学生所有不符合教材结论的看法加以压制。三、设置适宜的教学过程(一)备课要降低难度,循序渐进备课要降低难度是指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困生学情,对他们的进步不急于求成,要从一节课学生能掌握到有效的知识为出发点,遵循小步子渐进原则,教学进度可由教师自己根据学情和教学难度适当调整。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降低难度:1.学生的接受量以岳麓版必修Ⅰ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例,学生初中阶段-28-\n第三章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策略学习更倾向于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理解,所以对于高一历史课上接触到生涩的专业术语“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郡县制”就会感到枯燥难懂,也分不清“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二者关系。如果教师在第一节课就是为了追求课时完成和工作效率,而没有注意到实际掌握情况,那么到了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中的“三权分立”“邦联制”“联邦制”等,学生会越发觉得历史难学。所以,在准备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时,可以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在没有掌握“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以前,不学习新内容,在下节课学习新内容之前,要求学生准确回忆“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看似这节课的难度小,进度慢,但实际上学生在充分理解分封制内容后,不容易和以后学习中的相似概念混淆,做题时也能抓住要点,所以实际收获更多,为后期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至于稍慢的教学进度部分,可以在学生容易理解或不是考试重点课时中争取赶上。2.学生的书写量在备课时,学生课堂上的书写量教师也需要考虑,这也是影响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难易程度看法的因素之一。本文经过研究发现,认为目前最适合学困生的笔记形式为填空式笔记。第一,学困生普遍书写速度较慢,自己记笔记很容易跟不上教师节奏,他们要不然对于一些许久不写的内容提笔忘字,要不然就是对没有记下的内容左顾右盼,面对这样忙乱的节奏,即使勉强跟得上,对于教师重要的讲解内容也没听懂。于是他们有了最初的想法:不写了,下课补吧,但实际上下课就忘记或是懈怠了。时间一长,发现笔记内容落得太多更不愿意补,于是第二个想法萌生:不补了,考试之前复印吧。可使用别人的笔记印象不深刻,有很多不适应地方,复习时效果不好。第二,笔记的另一种形式为不用学生动笔,内容已经全部整理好,市场上各种版本都有,一些学校也在使用。但是当学生看到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笔记上都有,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下课背背就可以,注意力很难集中。尤其热卖中的笔记若是再配有历史图片和趣味小故事,他们就更容易被吸引,然后直到在复习之前才发现自己面对的还是不理解的历史内容。而本文推荐的填空式笔记形式,可以兼顾二者优点。填空处是学生自己需要填写的重要信息,由于字数不多,写好后能集中精力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降低学生课上的大量书写负担,重要信息和关键词语可以记在笔记旁边,以利于课后复习和巩固。(二)授课要贴近现实,加深印象-29-\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授课贴近现实是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和生活经验,打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界限。在以往,人们大多数强调教学活动的本质上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学习课本知识,但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1]活体验对于丰富、加深他们的认识和科学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历史课堂中,若与现实生活结合得不紧密,就很容易乏味,学习到的知识印象不深刻,再忆和运用的难度较大。而且,教师套用那些固定的模式讲述起因、经过、结果这些历史史实,在以前可以为了应试考试,但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来看,现在应对考试也已经不够。从当前教学现状看,目前一线老师部分存在大学毕业以后,就中断了系统的专业学习和知识更新,随着教学年岁的增长,知识日益陈旧,只剩下与中学教材相关的知识,这种情况严重地制约了中学历史教学水平和历史学困生的转化。反之,教师若将新闻、“热点”、时事问题以及我们现实生活的实际与历史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当今的时事热点问题。以岳麓版教材必修Ⅰ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为例,课本中从13世纪《大宪章》到1689年《权力法案》,再到“1832年议会改革”,讲述了英国约600年历史。时间跨度大,涉及重点内容多,学生不容易理解,对于为什么“君主立宪”政体是制度创新这一问题并不清楚,感觉政治专业性较强。好在高中生阶段学生是一个日渐关注时事的群体。所以,在讲述英国政体的权力分配后,可以用英国最近热点新闻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师:我们刚刚学习了英国1689年《权力法案》内容,下面我们结合几则时事新闻对英国的政体做进一步了解和巩固。多媒体出示课件新闻一:新华社伦敦2016年7月13日电,卡梅伦当天中午在议会最后一次出席首相问答环节,下午前往白金汉宫向女王递交辞呈。在女王同意其辞职之后,特雷莎·梅乘车前往白金汉宫觐见女王,经女王御准正式成为英国新首相,她是继撒切尔夫人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2016年7月13日新闻报道图3-3[1]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33—234.-30-\n第三章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策略教师提问:特雷莎·梅是现任英国首相,她之前的首相是卡梅伦。那么,英国首相的辞职与就职为什么都需国王同意与任命?学生:英国的国王是国家元首。教师进一步提问:所任命的首相是国王的选择吗?学生:不是。教师:对,国王只是形式上任命,统而不治。不过,这位首相刚刚上任不久就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多媒体出示课件新闻二:据英国媒体报道,荷兰《人民报》取得欧盟内部拟定的英国脱欧计划草案。根据草案,英国若拒付500亿英镑的“分手费”,欧盟将会把英国告上海牙国际法庭,并不惜长期打官司,要回这笔欧盟认为英国加入欧盟43年积欠的债务。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曾扬言,如果脱欧谈判太艰困,宁可没有协议,也要脱欧。——2017年2月22日新闻报道图3-4教师:我们首先分析,这则发新闻真实吗?英国首相可以提出对脱欧问题的意见吗?学生:真实,因为首相是国家政府首脑,有最高行政权。教师:回答得很好。但是,英国政府需对议会负责,梅的脱欧问题要得到议会同意,而议会意见并不统一。多媒体出示课件新闻三:4月18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宣布了“惊天大消息”,称计划将在6月8日举行提前大选,理由是英国国会就“退欧”议题无法达成一致。梅在此时宣布提前举行选举,意在争取选民支持,进一步扩大保守党在英国议会下院中的席位领先优势,避免被反对党“束手束脚”。——2017年4月18日新闻报道-31-\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教师:看来梅在脱欧问题上进展不是很顺利,那么梅宣布提前进行大选是否符合英国法律规定?学生:符合。教师:根据英国法律,英国议会下院三分之二票数通过可提前进行大选,那么梅能实现她提前大选想要达到的目标?多媒体出示课件:新闻四民调最终结果显示保守党赢得322个议席,虽然领先,但仍未超过半数。特雷莎·梅将不得不组建联合政府,或尝试在其他较小政党的支持下执政。——2017年6月9日新闻报道图3-5教师:看来大选结果比较“尴尬”。英国首相特雷莎·梅需尝试在较小政党的支持下执政,为什么?学生:略教师:英国的首相需是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的领袖,没有过半数决定了保守党无法直接成为执政党。以上新闻以新首相特雷莎·梅的任职以及脱欧上遇到的问题为线索,涉及到的权力机构有国王、首相、国会和内阁。通过此新闻中各权力机构的做法,学生对于英国政体的掌握情况会增强。再以岳麓版必修Ⅱ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很多学习困难学生对于民族工业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代、较快发展、沉重打击和陷入绝境这六个阶段线索不清晰,由于历史时间事件较多,也不愿意记忆。但联系生活后,实际效果会大幅提升。环节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百年张裕》广告,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张裕葡萄酒如今的影响力,进而引出课题——品百年张裕看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环节二、联系实际、合作探究。1.百年张裕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阶段材料:1892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该公司采用欧-32-\n第三章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策略洲现代酿酒技术,它是我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先河。教师提问:根据张裕这一时期的发展概况,说说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哪个阶段?学生:略2.百年张裕二——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材料:1912年,孙中山先生到公司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之词。1915年,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园,张裕的四种酒获奖,一跃成为世界知名企业。1917年,张裕营业四周年庆典,张学良、康有为等前来祝贺。教师:请学生以组为单位,就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时期”的原因、表现和特点进行讨论,推选代表发言。学生:略3.百年张裕三——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时期材料:1929年,张裕公司结束自营阶段,转为租赁阶段。1934年,公司进入中国银行接管时期。教师:请同学们根据上节课预习内容,分析这一时期推动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原因。学生:略4.百年张裕四——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材料:1941年,被日本强行接管。1949年,烟台解放、濒临破产的张裕得以重生。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材料中时间,分析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处于什么阶段?学生:略5.百年张裕五——民族工业重获新生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公司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国有企业。1994年,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张裕集团成功上市。2001年,张裕与世界葡萄酒巨头卡斯特集团合作,加速国际化步伐。-33-\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教师: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重获新生,通过以上几个阶段,不难看出经济发展同政府政策的关系,请同学们根据以上阶段进行系统总结。学生:略[1]环节三、课堂小结,升华新知这一教学设计最大亮点在于,以张裕葡萄酒公司发展为线索,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从“个体”认识“整体”,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三)课后要编练习题,夯实基础课后习题练习对于所学知识起巩固和提升的作用。目前市场的历史题纲很多不适合学困生,不是难度较大,就是出现难题偏题。若是学困生使用会觉得自己努力背了知识点,但是做题错误率依然很高,易产生这样的消极想法:学不学习历史知识对于考试没有太大影响,考试内容和所学知识关系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课后自己编练习题,注意对习题进行难度上的把握和类别上的整理。1.习题难度上的把握第一阶段的习题要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难度偏小,贴近本节课所学知识,以能掌握一到两个知识点为宜,目的就在于夯实基础,提高学习自信心。例如,关于秦汉时期政治的试题可以选择以下题型:①(2009北京)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图3-6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②(2010江苏)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亦”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③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无骨肉之根本,外无尺土藩翼之卫。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分封制B分封诸侯王C颁布推恩令D实行中外朝制度[1]聂静.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4):59-61.(有改动)-34-\n第三章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策略从以上几道题的选择上,不难看出,第一阶段的历史习题偏重基础,通过习题方向给学生复习方向的指导,加强对基础知识的重视。这一阶段的习题要坚持“三不做”:超过所学知识范围的不做;题中文言文内容较多的不做;完全依据材料答题的不做。尽量不让学生有这样的误解:历史答题时只要分析材料即可;所学历史知识运用不上。通过以上基础知识的积累,在第二阶段习题中,选择难度中等的试题,注重材料分析概括的过程,例如①(2010课标)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②(2010安徽)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③(2015四川)“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由于有了之前的积累,第二阶段的习题学生会感觉相对轻松,会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每天处于渐进的进步过程。接下来的第三个阶段,做历年高考真题,了解近几年考试侧重点,指导下一个阶段复习,同时对于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例:①(2017课标Ⅱ)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②(2017课标Ⅱ)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35-\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支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一段时间后,做过的高考题可以再做,查看有没有再次出现错误,分析原因,重点记忆。在对高考题熟悉后,模拟题可以让学生了解目前的实事与热点问题。这期间,教师要坚持不是题做得越多越好的原则,题海战术只能让学生每天很疲惫,同时时刻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注重反馈与检测。2.习题类别上的整理习题类别上的整理有助于学生形成答题思路、总结答题格式。学困生一般没有归纳和整理的意识,所以在一轮复习后,教师可将试题分类,将选择题分为史料型、概念型、比较型、图表型等等,体会和挖掘解体思路。将41题归类为背景、原因、特点、意义、作用、评价等等,构建各个类别的答题框架。对于42题这类开放性试题,也是先分类,分为图片类、文字类、文字加图片类,然后总结答题[1]格式,这样学生在做题时就不会没有思路。四、提供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学习方法的指导能让学生学习提高效率、提升效果。很多学困生之所以历史成绩不高,有的是努力程度不够,也有一部分是缺乏适当的方法,针对后者,需要教师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包括学习策略指导,历史思维培养、记忆方法指导、做题方法指导、总结方法指导。(一)运用理论,提供学习策略指导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1.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1)复述策略,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常用的复述策略是多种感官的参与,包括眼睛看、耳朵听、用嘴巴练以及用手写。通过课堂观察,在学习困难学生中,普遍表现为不能做到边听边记,笔记[1]武文,王彩霞.提升历史学科考前复习效率的几点建议[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4):64.-36-\n第三章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策略内容不丰富,不会总结归纳知识点,可见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多种感官的参与意识不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发言;重要概念多读多背;上课过程中的重要信息要跟随老师多动笔记,不能只听不写,也不能只写不听,当然这些需要老师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在习惯养成阶段利用语调、眼神,语句重复和语言提示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课上的一些表格和时间轴可以锻炼学生自己动笔画、动笔写。以岳麓版必修Ⅱ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为例。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讲解和笔记上内容,动手绘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示意图。以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发展概况。学生;略教师:我们以某同学的图示进行说明:图3-7教师:对于这位同学绘制的发展概况,有没有不同答案?学生:略教师:这位同学绘制的大致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短暂春天与快速发展这两个时期中,在哪个阶段达到最高呢?学生:略教师:1928年至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到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所以正确的图示为:图3-8-37-\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通过以上学生自己绘制民族工业发展曲线图,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同时通过教师讲解有助于知识的提升。另外,很多学困生特别不喜欢做历史大题,不仅平时不做,甚至考试时也不做。为了应付作业不是抄写同学答案,就是用搜题方式找原题答案。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最初的答题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和答题方法缺失,使得他们即使答上也几乎没有得分,成功的体验太少,自我效能感普遍比较低。所以教师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拒绝学生各种不做答题的借口,鼓励他们建立信心,辅之以学习方法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形成答题思路和答题语言,得分率也在逐渐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鼓励学生多动笔、尝试写时,问题难度不能太大、答案内容也不要太多,关键在于有代表性。例如2013年天津高考第13题为例:(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由于难度较小,通常在做这道题时,学生答案是这样的:(1)制度:三公九卿、郡国并行制。渊源:学习秦朝。(2)措施:郡国并行制。具体内容:受封诸侯王在封地上可以“自置吏”、“得赋敛”。后果:地方权力过大。(3)措施:颁布推恩令。意义:加强了中央的权力。从学生所写答案来看,存在不注意审题、不会概括材料内容、答题语言不规范等问题,但不管怎样,能开始做这类题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为了与正确答案形成对比、以发现自己做答的不足,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将正确答案抄写在旁边,形式如下,:-38-\n第三章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策略采用以上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答案的问题,总结答题角度、积累答题语言,在遇到这类问题时也能得心应手,达到渐进进步目的。(2)精加工策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历史学习本身没有难理解的内容,所以一些学困生有这样的困扰:上课时能听懂老师讲授内容,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明白这个历史现象发生发展是怎么回事?再加上所学习新知识的干扰就更易混淆。精加工策略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学习上,精加工策略的典型做法是将上课老师所讲的例子记下来,字数不用多,以加深对新知识的深层加工,同时对于知识的记忆和再现也会起到很大作用。例如岳麓版必修Ⅰ第10课《欧美大陆的政体改革》,这一课讲述的是法国和德国政体,而在这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英国和美国政体,由于各个国家的政体相似性较多,对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难度较大,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讲授时可以采用精加工策略。教师:我们刚刚学习了德国的政体,知道了德国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但与英国不同的是,皇帝依然是国家权力中心,保留了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传统。下面我们看一副油画,分析能不能说明这个问题。多媒体出示图片——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登基图3-9教师:请同学们油画中最突出的,最能引起注意的是谁?为什么?学生:是皇帝,因为站在三个台阶以上、最中间的位置。教师:很好,可见德国皇帝是国家的元首,地位高,有权力。教师:画面中穿白色军装的是谁呢?学生:略-39-\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教师:是俾斯麦,油画中将俾斯麦的服装颜色为白色,是为了突出他在德国统一过程中所做的贡献。教师:整幅油画不管是皇帝还是群臣,都穿着军装,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教师:很好!还有一个问题,德国皇帝登基为什么在法国凡尔赛宫举行?学生:略教师:是由于1871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击败法国,这是带有胜利者意义的加冕仪式。然而,这一羞辱式的加冕仪式直接导致了48年后法国的报复。1919年,在同一日子,同一地点,惩罚削弱德国的《凡尔赛条约》在此签订。讲到这里,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将这幅油画以简单的文字描述,记录在德国政体旁边,当学生再复习到这个知识点时,看到笔记上提示,很容易联想到这幅画的情景,进而联系到德国政体特点。其中涉及到的法德两国关系也为之后学习奠定基础,这是精加工策略所发挥的作用。2.元认知策略,提高学生自我监控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具体地说,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意识与控制。元认知策略可以分为三种:制定计划、自我监控与调节。由于学业经常失败,学困生不愿意制定计划或是胡乱制定计划,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口述他们的计划,加以指导后,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同时给予鼓励性语言:“这种工作对于你来说,不难吧。”而在自我监控方面,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来说,可以进行以下活动练习:要求学生把有把握识记的内容圈出来,并说明这些为什么容易记忆。同时对于没有把握的也圈出来,并说明难在哪里,以提高自我监控能力。(二)透过现象,提供历史思维指导注重考查在科学的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历史学科考察的重点之一。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但很多学生即使阅读了很多史料、做了很多习题后,依然不会概括、推理、表达。所以教师宁愿少讲些知识、少呈现些史料,也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解析、多维地思考历史现象,展开有逻辑推理的独立思考,培养历史意识和[1]价值判断。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习历史,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分析历史,[1]蒋其君.历史课堂:“等待”是一种教学智慧[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3):31.-40-\n第三章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策略通过历史现象抓住本质,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在例如以岳麓版必修Ⅱ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为例:教师:请同学们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为题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民族工业发展概况?学生:略教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产生之日起,缺资金、缺技术,从行业分布上看,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失调;在地理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下面,请同学们回忆必修Ⅰ《辛亥革命》一课,当时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改造,这和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民族工业经济发展状况是否有关系?学生:略教师:经济决定政治,民族资本发展得不充分决定了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英国相比较而言,英国资产阶级从最早的奴隶贸易开始,到海外贸易、殖民扩张,再到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在革命的道路上也没有太多的阻碍。以上,就可以看出不同的经济基础对本国上层建筑的影响。另外,历史思维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强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例如岳麓版必修Ⅱ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横向比较体现在“中外对比”,例如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纵向体现在古今对比,即第一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旨在培养学生时空意识,认识到历史事件之间并不是割裂的,培养用历史的思维去思考和认识问题。学困生的特点在于教师如果不注重历史思维的培养,他们几乎没有这样的意识。但同时不能比较归纳过多,否则学生的时间、空间概念不清晰,加深了学困生学习历史的难度和负担。所以要找典型时间比较,找典型事件归纳,做到适度性原则。例如中国洋务运动和俄国农奴制改革,两个事件虽然发生在同一年,又都是自强变革运动,但不适合比较,洋务运动是在必修Ⅱ中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在选修部分学习,两国当时所处的国情不一样,内容不一样,结果不一样,对于学困生而言,二者比较难度较大、意义不大。(三)遵循规律,提供记忆方法指导从“高中历史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看,在第11、12和13题涉及知识记忆的问题上看,学生都显得比较困惑:不爱背、不想背、背了忘、没有记忆方法,成-41-\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摆在学困生面前的最大难题,可见,记忆方法培养的重要性。历史记忆方法的指导上可从理解历史知识、遵循记忆规律、形成记忆歌诀三个方面进行指导。1.理解历史知识知识的学习包括理解、巩固和运用三个过程。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上,以下方法可以提供借鉴。第一,课堂上深入浅出的讲解知识,以利于学生记忆和运用。第二,教师可对教材进行重组,可以不按照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讲课顺序,而是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角度先讲授必修Ⅱ。例如在讲完必修Ⅱ《新航路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这几课后,学生再学必修Ⅰ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这一专题会容易很多,对于必修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也会有更深层次理解。同样在打破教材处理上,教师也可以先讲中国历史,再讲外国历史,这对于学困生而言,知识结构较为清晰。2.遵循记忆规律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有一个著名的研究,被称为艾宾浩斯曲线。即人在很短时间就会忘掉大部分知识。根据艾宾浩斯记忆原理,记忆的第一个方法是反复背,以期形成长时间记忆。课堂上,教师需要注重提问和默写。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学困生的提问和复习,要重视巩固。例如在课堂小结中注重知识的复习提升,强调历史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在课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多加入复习课、总结课或是检测课。在平时测验中,如果正在学习第二课,第一课的历史知识考;学习第二单元,第一单元的知识也考;学习必修Ⅱ时,涉及必修Ⅰ的相关知识还考。以上方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及时复习和反复复习意识。习惯养成之后,学生再复习的效率会提高,考试前复习压力小。因为没有忘记,能记下的知识越来越多,运用起来会更加自如,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高。3.形成记忆歌诀教师还可以教会学生常用的记忆术,包括缩减、编歌诀、谐音法,例如历史中的条约记忆就是谐音法,十月革命就是编歌诀。第一,缩减法记忆《天津条约》内容:公开游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十个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游历、经商、传教;外国船舰可以进长江航行。第二,谐音法记忆《马关条约》内容:哥开厂赔两亿两。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42-\n第三章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策略第三,编歌诀记忆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事件抛幻想;十月革命创辉煌。以上的记忆方法能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保持知识的长久记忆,对于不爱背诵的学生能提供很大的帮助。(四)阶段训练,提供做题方法指导学困生历史成绩低和做题方法有很大关系,教师有必要提供给学生做题方法的指导。尤其是主观题,高考时,52分的主观题得几分的学生不在少数,其中直接交空白卷的也大有人在,由此可见主观题的重要性。在主观题做答上学困生普遍存在读题慢、理解速度慢,往往对于有效的信息忽略,而对于无关紧要的内容大费周章。在做答时总是不顾题意与语境大段抄写原文中的内容,缺少提取和概括的能力。对于这样的问题,一名普通中学老师的课堂给本文提供了一些思路。这位老师在每节历史课后都留一个材料题,由值日生抄写在小黑板上,作为全班同学作业,同时每次还有一名学生(轮流)在黑板上做答。再上课的第一件事即和学生们分析该生答题情况,该生的材料是怎样处理?划分为几个层次?答案是从材料中的哪句得出?哪个问题回答的好?答案中的词语运用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准确的等等?久而久之,班级学生的分析材料能力加强,模拟考试中超过其他班级的平均分,在高考中也取得了理想成绩。可见在做题方法上,教师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审题、分析、积累和总结四个阶段加以指导。这里以2013年全国大纲课标卷第37题为例,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1.注意审题审题的内容包括是根据材料还是结合所学知识?问题所考察的是原因、影响、评价还是评析?答案的分值是多少等等?为了防止马虎大意和反复验证,这些细节的问题在审题的过程中需要用笔迹标记出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2.分析材料这道题问题中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可知:严复所生活的时代,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个人原因可将材料按照句号划分为三层:材料中“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这句可概-43-\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括为:受过系统西学教育。“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可推断出封建制度没落。第三句“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可以得出答案:立志救国。3.积累语言对于语言的积累,学习困难学生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在日常的背诵和做题中所遇到的重要专业术语要多重复,引起学生重视。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对于学生答案中有不规范的地方要及时纠正、培养学生的专业化意识。另外,建议学生平时多积累高考题答案,丰富自己的答题语言。通过以上这道题中指导学生积累的语言有: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制度没落。4.总结方法在做过这道题之后,可以问学生:学会了哪些方法?积累了哪些专业术语?并总结到这个题的旁边。当有了分析材料的技巧、又有语言积累和方法总结时,再出现这个类型题也会有章可循。(五)重视总结,提供自我反思指导学习中重视总结与自我反思,对于学困生的历史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很多学习困难学生一味追求学习速度,注重背了多少知识和做了多少练习题,却忽略了反思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开学之初让学生准备一个专门作业本,作为整理错题和考试后的自我总结。其中错题本不仅要有知识点,还要包括错误原因,在最初整理阶段,教师要注意语言鼓励和行动上坚持。每一次考试后,针对历史成绩较落后的学生教师要更重视,通过试卷卷面分析,总结该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与上次相比这次的进步之处有哪些?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并形成书面的语言,这虽然会占用教师很多时间,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效果却很明显。第一,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他,鼓励他,学习上会更有动力;第二,由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的评语和点拨会让他们很快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第三,学生在考试之前翻阅之前的试卷,会提醒自己这次需要注意的问题。第四、逐渐养成学生自己写总结的良好习惯。五、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形成不易改变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困生的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体现在平时重视基础知识-44-\n第三章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策略和课后扩大课外阅读量。(一)重视基础知识高中历史中有很多时间、人物、事件需要学生识忆,需要以不断强化记忆的方式加以掌握,如果学生不愿意花费一定时间就很难把握这些基础性知识,而若没有牢固的基础,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能力的提升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从而[1]导致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陷入困境。近年来,由于高考历史试题加强对学生能力考查的力度,单纯的识记型试题几乎看不到,学生误认为对历史时间、空间、历史人物、事件、历史概念的识记不重要,于高考已无太大用处。与其花费时间去识记这些基础知识,还不如多做历年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寻找所谓的答题语感和技巧,结果对许多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发展阶段特征不甚了解,更不用说历史基础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培养历史学习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引起学生重视的是:历史知识是依托和基础,不存在无知识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不背基础知识就盲目做题的学生教师要加以纠正,指出在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为前提而去做题效果不会理想;在平时的测验考试中,不出难题偏题;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在课堂上给予表扬,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多提醒学生翻阅教材笔记;针对学困生学习容易倦怠的问题,教师要安排好学习任[2]务,时常督促,坚持每次完成任务。实际上只要学困生转化策略得当并重视基础,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二)扩大课外阅读阅读量较多的学生,知识面丰富,凭借自己的语文功底和文学素养的积累,抓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准,排除选项中错误项的能力强,做题效率高。可见阅读对于成绩提高的重要性。而学困生由于阅读量缺乏,在做历史题时,表现出下列问题:看到问题字数较多,自然而然就不想读;或是他也坚持在读,但读到后面时,前面内容已经忘记,致使平时作业和考试时很多时间浪费在读题上;很多时候需要老师帮助分析题干信息,简化题中内容,才能答对题;考试时,能在两个半小时之内能把卷子能做完的时候几乎没有。针对阅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几本书,最初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偏重历史基础类、趣味性,内容的选择专业性不要太强。为了鼓励学生阅读,可以在课前两分钟有读书分享,既提高阅读量[1]刘奕丹.高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有效的应对措施之我见[J].读与写,2017(7):104.[2]陈建霞.浅析历史学科学困生转化策略[J].中国校外研究,2015(11):45.-45-\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又能锻炼表达能力。六、发挥教育合力作用影响学困生形成的因素有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因素。由此可见,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能提高学困生转化效果。(一)社会营造良好环境社会为历史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政府可以通过举行各种历史纪念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和历史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宣传优秀的历史影视作品宣传学习历史的价值,促进人智慧的提升和人格的养成;电视频道可以多举办《中国成语大赛》等全民参与的节目,感受先人的博学和睿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培养全社会重视历史教育的观念,才能更好地促进历史教育的前进。除此之外,社会上还要有重视阅读、最大限度提升全体学生的广泛阅读水平、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而不是深度的意识。(二)学校重视多元评价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方式。从价值取向来说,多元化教学评价首先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只有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才能发挥其诊断、鼓励、促进的作用,评价真正的价值也才能得以体现。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到历史学科,在教学策略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实施中,要更多的结合学生丰富多彩、富有个性的实际,使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历史教育对自己的发展有价[1]值。所以评价方面,学校应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赏识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多元评价还体现在不仅重视评价结果,还重视评价过程,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困生的唯一依据,注重学生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问题回答情况,思维创新水平。(三)家庭营造学习氛围首先,家庭应提供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学习历史学习的氛围,帮助他们养成整洁有序的学习习惯。在氛围的创造上,可以共同看一个历史记录片或是一本书,期间相互交流心得,分享读书的快乐。在图书的选择上,读哪本书可由[1]何成刚.历史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4.-46-\n第三章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策略孩子选择,但在数量上由家长控制,以一次买一本为宜。为了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家长可以读慢一点,在交流的时侯侧重见解的发表,对于他们的认识和想法也要给予更多的开放性。还可以在家庭旅行时,可以去历史博物馆、历史遗迹、多去有人文内涵的地方,可以让他们先做功课,当小导游,回来写小日记。其次,对于孩子的历史成绩表现出足够重视的态度,对于成绩的提高不急于求成,不要因为努力后没有马上见到效果或是偶尔的成绩不理想而去责怪他们,历史成绩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47-\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论学困生首先是孩子,然后才是学生。他们有着孩子可爱天真的一面,对爱和希望具有强烈的渴求。当孩子出现在老师的课堂,当老师的眼睛落在孩子身上的[1]时刻,教育爱已经成为可能。为学生付出爱、让学生感受爱是教育者的使命,希望教育能少一些功利之心,教师能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极度热忱,深入到教育实践中去,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宽容和教育学困生,让学生的学习多一些轻松,少一些负担。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健康成长,从而达到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学困生转化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课题,由于学困生不是在短期内形成,再加上学困生大多意志力薄弱,所以学困生转化是一项艰巨工作,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教师有充分的耐心,给学困生有益的引导,并相信他们能够转化成功。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今天,学困生转化是关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教育整体发展的大事。在转化过程中,让学困生爱上学习、爱上历史,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渗透于日常教学的点滴之中,共同解决学困生的问题,提升学困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这条路任重而道远。[1][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9.-48-\n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著作1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李庆忠,唐凌.高中历史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0朱汉国,郑林.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11何成刚.历史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谢明初,苏式冬等.数学学困生的转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赵微.学习困难儿童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4杜芳.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二、期刊论文1郑建.浅谈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J].外国教育研究,1990(1)2俞国良.原苏联的差生问题研究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2(3)3俞国良.西欧国家的差生问题研究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1993(6)4张舒哲.论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方法和基本类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2)5俞国良.美国学者的差生问题研究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1996(6)6谢斌.国外“学业不良”研究的几个历史阶段[J].教学与管理,1998(1-2)7宋振韶,詹朝杰.学业不良研究的生态学取向:教育社会生态学模式的提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5)8姚计海,屈志勇等.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于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4)9邱莲.学优生与学困生自尊、社会支持、人性哲学应付方式比较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3)10王爱兰.学生学业不良的“教育成因”与对策分析——兼议新课程实施中教育观念的转变-49-\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陈栩,郭斯萍.国外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6(6)12聂静.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4)13李杰.关于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J].英语教学,2012(5)14韩丽丽.学困生抗逆力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分析——基于对266名学困生的问卷调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4(6)15陈建霞.浅析历史学科学困生转化策略[J].中国校外研究,2015(11)16谢丽丽.例谈留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J].教师随笔,2016(12)17林秀琴.浅析学困生转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1)18苏继红,郭梦羽.“英国的制度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2)19蒋其君.历史课堂:“等待”是一种教学智慧[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3)20武文,王彩霞.提升历史学科考前复习效率的几点建议[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4)21郭琴.学困生转化的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17(18)22刘奕丹.高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有效的应对措施之我见[J].读与写,2017(7)三、学术论文1王艳.高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研究.东北师范人学硕士论文,20032张春梅.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开远一中高中历史教学为研究对象.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李凌飞.学困生个案的人类学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姚二丹.初中历史学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0-\n附录附录高中历史知识能力水平测试1.(2013北京)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2.(2012江苏)以下关于市的材料,最符合<<清明上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C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3.(2009江苏)唐朝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4.(2010课标)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5.(2015安徽)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2012安徽)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51-\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7.(2013天津)“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8.(2014哈三中第三次模拟)下表为1952——1984年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1952——1957年增加是因为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B1957——1965年停滞主要是因为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C1965——1978年增加迅速,说明“文革”推动经济发展D1978——1984年增加迅速因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2014安徽)下图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52-\n附录10.(2011海南)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A美国B德国C日本D俄国11.(2011海南)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12.(2012北京)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13.(2009福建)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①组建上海合租组织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14.(2012年广东)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2013课标1)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53-\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2011江苏)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17.(2010广东)“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A17世纪初期B18世纪中期C19世纪中期D20世纪初期18.(2012天津)“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在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54-\n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位论文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位论文1金艳玲.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习动机的培养[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8(11)2金艳玲.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刍论[J].成才之路,2018(4)-55-\n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后果完全由本人承担。论文题目:高+矜良香3支敕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曰期:^匕曰/8料月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哈尔滨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哈尔滨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进行检索,可以釆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枳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全換玲导师签名:■签字曰期::^s年6月々曰签字日敦^年^月/书-56-\n致谢致谢首先,我很珍惜毕业多年后能重新走进校园再次求学深造的机会,两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让我受益匪浅,并充满感激。感谢导师苏继红教授的悉心指导,从论文选题,开题报告撰写,资料查阅,到论文结构的完善,内容调整,都给予了细致指导,这也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感谢研究生期间所有授课教师,正是有了老师的严格、无私、高质量教导,我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汲取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老师们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善为人师的教学品质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将为我的教育教学道路上树立榜样。感谢陪伴我度过愉快学习生活的同学,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遇见你们让我的研究生生涯更加有意义,在一起讨论问题,共同进步的日子是一份珍贵而美好的回忆,同学情谊,倍感温暖。感谢家人对我学业上的支持,从最开始鼓励考研,到求学期间的支持。最后,欢迎各位专家和老师给予指正。-5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