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讲座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讲座高中历史是文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如何学习好,成了文科生最大的难题。人类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已发生巨大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的"勤学"、"苦学"已不能适应今天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的"巧学"显得更为重要。所谓“巧学”就是要求人们身必须具备一定能力,掌握巧妙、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是人们求知探索的钥匙,因此加强学法指导策略的研究和从历史教学的现实着力加强历史学法的指导,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谈谈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初步探讨。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历史教材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从事学习的基本活动,是获取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自学的手段,学会阅读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而现行历史教材(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它具有体例新、容量多、学术性强、难度大、融通古今中外、内在逻辑严密等特点,如何阅读并提高历史阅读能力,是历史学习中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粗读、细读、精读”的三种方法并理解其涵义。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教材,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要逐字逐句地读,掌握时间、地点、人物等基础知识;所谓“精读”就是对重点内\n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其次在具体的学习中,要指导学生读目录,构建知识体系;读诱发性导语,了解教材重点;读正文,把握主体知识;读平面地图和形象插图,掌握历史活动空间和强化学习的直观效果;读注释,拓宽历史知识;读大事年表,理清繁杂的历史头绪,形成完整的时空概念。总之,通过新闻记者思考,最后达到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系统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2、指导学生找准学习重点,解决关键突破难点。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记载着人类从远古到现在几百万年的重要活动。由于高中历史学科课时相对较少,教学任务重,如果在学习中不能抓住重点,找准关键,那么必然会在繁多的史实中迷失方向,陷入事倍功半的困境。那么如何才能抓住重点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告知学生教科书的重点章、节、子目和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学习时做到必中有数,学习时有的放矢二是教会学生掌握确定重点知识的原则或方法,具体表现在:①凡是发生在历史转折时期,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②凡是教材文字表达中具有“最大”、“最早”、“第一”、“领先”、“标志”、“开端”、“序幕”等字眼的内容;③凡是和当今世界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有密切联系的历史知识;④凡是教材内容配有插图,课后有思考题、讨论题和练习题的内容。3、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n高中历史教材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描述性的内容较少,没有大量生动具体的史实,对学生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要求特别高,这无疑增大了学习高中历史的难度。为了提高能力,那么对基础历史知识的记忆显得尤为重要,“温故而知新”,“不记则思不起”,正如法国作家伏尔泰说的“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有创造和联想”。良好的记忆可以使学习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每个人大脑都有巨大的记忆潜力,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挖掘记忆潜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在处理和讲述教材内容时把握教材,化繁为简,理清线索,有助于学生记忆。二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记忆的一般原则:先粗后细、先大后小、层层深入步步展开;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注意知识的前连后挂、同类知识的联想扩散等等。三是应向学生传授科学的记忆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广泛而灵活地运用,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实上去寻找记忆的规律。对于动态性的历史知识,一般采用的记忆方法有以时间为轴、以情节为灿、以年代为序来记忆等等。对于静态性质的历史知识一般采用的记忆方法有谐音、联想、歌诀、首字[例如我国首次对外开放的城市是深(深圳)、珠(珠海)、厦(厦门)、头(汕头)、海(上海)]、图表、信息化简、方法图示、尝试回忆、比较异同等记忆方法。有时同一个知识点可以采用几种方法记忆,看哪种方法效果更佳就采用哪种。\n4、注意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考查能力已成为当今高考的主基调、主旋律。要想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平常就应训练学生解答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等题型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增强应试能力。例如材料解析题的正确解题步骤是:①先浏览问题,再阅读材料,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材料;②认真阅读、理解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观点、引文出处等);③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联系教材;④紧扣题意、认真作答。作答时还应注意有三种不同的回答形式:纯粹用所引材料或归纳概括材料观点;引用教材观点和材料回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教材知识回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是课程改革新形式的要求,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点石成金”、“举一反三”之术,真正达到叶圣陶先后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5、高中历史学科能力培养\n从理论上讲,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即从能力到学科素养培养的要求(能力的提升);从现实来讲,是选拔考试的要求。选拔考试不是为“检查”中学的教学,首先考虑的是“选拔”。选拔考试侧重“历史”,更侧重“历史学”要求。高中历史能力培养的立足点:知识——能力——素养。选拔考试中学科能力体现的角度(通过例题分析。例题略)1.从社会大的背景中分析历史现象(如,以“宋代杭州”的基本状况为背景);2.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如,材料所提供的观点是作者本人的观点还是作者为说服而引用的他人观点);3.时间信息的前后延伸拓展很重要;4.根据试题答题要求解答试题(如,“就材料论材料”类的试题不需要作延伸);5.史实和对历史的解释要对应要一致;6.对历史现象应有一定的“敏感度”。学科能力培养的进一步提升学科能力之后是什么?知识——能力——素养(基础)——(依托)——(更高目标)\n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表现方式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从低到高依次包含: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意识和价值观、思考问题、观察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历史素养即是其总和。历史素养的知识观:史实和结论源于正确的知识;历史知识是思考的原料和对比的参考。知识+知识的“酶化”(消化、吸收、敏感)是历史素养要求的知识观。历史素养下的能力:与学科能力一致。历史学科能力是培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决定着历史素养的程度。历史素养更强调锻炼和培养如何科学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对待历史和运用历史的能力。素养更关注能力的长期性、终身性(指历史的思路和方法)。历史素养应有的意识:对学习历史的价值有明确的意识。历史中包含着人类文明成果和取之不尽的经验教训,可以从“故事”中增长智慧,明辨事非。历史意识还包括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习惯,价值衡量的标准以及情感文化认同等。历史素养下的价值观:不是抽象的要求,它渗透在素养培养的全过程中。知识的传授本身就是求真、求证的过程和升华,要塑造对历史的态度:珍惜、尊重和敬畏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