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中国现代史图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学)中国现代史图片

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南京市人民中学肖音\n四、现代化建设新时期\n[阶段特征]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1.时间阶段:1976年——今1976——1978年:两年徘徊时期1978——1982年:完成拨乱反正,实现历史转折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年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历史特征: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n[阶段特征]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3.基本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邓小平模式4.理论指导: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n[知识整合]一、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课、第3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1.邓小平复出,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2.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十六字法制建设方针(2)为刘少奇平反和平反各种冤假错案(3)1982年修订宪法规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4)1999年把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写进宪法(5)新时期一系列法律的通过和颁布\n[知识整合]一、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课、第3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情况: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邓小平(2)意义: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维护了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在新时期的一大历史贡献4.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1)理论: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2)实践:20世纪80年代中英、中葡谈判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的回归\n[知识整合]二、经济(必修二第三单元第2课、第3课、第4课、第5课必修二第八单元第2课、第3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情况:1978年12月北京(2)内容:作出党的工作转移的战略决策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意义: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n[知识整合]二、经济(必修二第三单元第2课、第3课、第4课、第5课必修二第八单元第2课、第3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1978年、安徽、四川率先实行内容:休养生息,包产到户作用:农村真正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经营体制、管理体制、购销体制、产业结构\n[知识整合]二、经济(必修二第三单元第2课、第3课、第4课、第5课必修二第八单元第2课、第3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3.城市国有企业改革(1)基本情况:1978年后国有企业开始试点1984年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2)中心环节: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3)主要内容: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经济分配制度、产权制度\n[知识整合]二、经济(必修二第三单元第2课、第3课、第4课、第5课必修二第八单元第2课、第3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过程: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2)体系: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3)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n[知识整合]二、经济(必修二第三单元第2课、第3课、第4课、第5课必修二第八单元第2课、第3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会议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n[知识整合]二、经济(必修二第三单元第2课、第3课、第4课、第5课必修二第八单元第2课、第3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过程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把目标具体化系统化2000年底初步建立了市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其作为建设小康目标的重要内容(3)意义四通八达、服务周到、种类齐全的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n[知识整合]二、经济(必修二第三单元第2课、第3课、第4课、第5课必修二第八单元第2课、第3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6.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时间:1991年(2)活动:参加多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西雅图会议上提出十六字原则在上海举行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n[知识整合]二、经济(必修二第三单元第2课、第3课、第4课、第5课必修二第八单元第2课、第3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7.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史实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2)影响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赢得竞争机遇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国内的某些产业会受到冲击。\n[知识整合]三、外交(必修一第五单元第2课、第3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1.中美、中日、中苏关系的新发展(1)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n[知识整合]三、外交(必修一第五单元第2课、第3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1.中美、中日、中苏关系的新发展(2)中日关系的新发展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邓小平刚刚复出就访问日本,加强了中日关系(3)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n[知识整合]三、外交(必修一第五单元第2课、第3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2.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担任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发挥积极作用(3)重视联合国维和工作并作出自己的贡献3.认识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n[知识整合]三、外交(必修一第五单元第2课、第3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4.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1)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2)十分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3)与欧盟各国的关系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4)领导创立了上海合作组织\n[知识整合]四、思想(必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第4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2.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n[知识整合]四、思想(必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第4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形成过程形成的标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阐述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提出理论:中共党十二大第一次对主要内容系统概括:中共党十三大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中共十四大作了新的科学概括明确提出概念:中共十五大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n[知识整合]四、思想(必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第4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2)核心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历史意义: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n[知识整合]四、思想(必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第4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4.“三个代表”的思想(1)提出和确认提出: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阐述:2001年建党80周年讲话确认:2002年中共十六大(2)主要内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3)重要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n[知识整合]五、文化(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课、第2课、第3课)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2)“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3)潜艇从水下向预定海域发射导弹(4)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讯卫星(5)“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6)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n[知识整合]五、文化(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课、第2课、第3课)2.学术文艺(1)清算极“左”路线(2)处理好“三个关系”3.教育事业的发展(1)70年代后期邓小平整顿教学秩序,恢复高考制度(2)80年代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义务教育法》的颁布(3)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n[知识整合]六、生活(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课、第2课、第3课)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1)物质生活目标: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情况:吃——“菜篮子工程”;衣——琳琅满目;住——“安居工程”(2)习俗的变迁情况:休闲方式多样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n[知识整合]六、生活(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课、第2课、第3课)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铁路:“九五”期末,铁路营运总里程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京九铁路建成,加强了香港和首都的联系1997年起几次铁路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2)航空:成为世界民航大国(3)电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快速发展2000年末,固定和移动电话数量居世界第一近年来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n[知识整合]六、生活(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课、第2课、第3课)3.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业恢复生机欣欣向荣电视迅速普及,电视节目丰富多彩互联网利用普及,“网络媒介”诞生\n[重点分析]党的工作重心第三次转移的原因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除了要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外,还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是把生产力发展的快慢作为衡量一种社会制度优劣的主要标准。他们设想的未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极大发展的社会。实践教训:建国以来的历史表明,凡是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得到蓬勃发展。如一五计划的完成,十年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果。什么时候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出现失误和挫折,如十年文革内乱。\n[联系比较]“文革”前后,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以“文化大革命”为界,在此前后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中心问题上,以前强调发展生产力以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后则强调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在结果上,以前的正确决策未能很好地执行,以致探索活动走上歧路,以后则能够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前进。\n[联系比较]农业合作化以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制农民个体经济,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基础上,农民只有经营权和使用权经营方式农民个体进行分散经营,采取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础建设和生产分配方式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贯彻公有制基础上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发展方向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束缚生产力发展,重新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n[联系比较]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时间1978年在安徽、四川率先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试点1984年以后全面展开中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经营体制、管理体制、购销体制、产业结构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经济分配制度、产权制度所有制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自主经营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外商独资企业)\n[联系比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解决的问题思想精髓重大作用毛泽东思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三个代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n[难点解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概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2、特征: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n[难点解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特征: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3、作用:①有利于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②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民的生活。\n[习题举例](2005年苏锡常镇一模卷)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A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C目的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D中共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D\n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A.1954年,李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B.1958年,李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了大炼钢铁C.1977年,李建国参加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D.1979年,李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2007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D[习题举例]\n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某班学生的观后感,说法正确的是()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它反映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④它反映了我国的法制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取得了很大成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习题举例]南通市2008届高三基础调研测试C\n[习题举例]广东梅州市07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试题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有学者曾经形象地把东部地区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其“弓”“箭”“弦”是指()①14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弓”②长江中下游如“箭”③京九铁路如“弦”④京广铁路如“弦”⑤宝成、成昆铁路如“弦”A①③⑤B①②③C①④⑤D①②④B\n[习题举例]广东省惠州市200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读下列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请回答:(1)为什么建国初期,列宁装最时髦,而60、70年代军装最时尚?\n[习题举例]广东省惠州市200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1)为什么建国初期,列宁装最时髦,而60、70年代军装最时尚?列宁装时髦原因:建国初期,中国把苏联看成社会主义老大哥,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所有领域都在向苏联学习,穿着也不例外。军装时尚原因:中苏关系逐步恶化,美苏争霸开始,国际形势趋于紧张。“文革”时期,军人在人们心中是最革命的,是捍卫社会主义的支柱。橄榄绿也就成了革命的标签。\n[习题举例]广东省惠州市200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读下列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2)90年代的结婚照和80年代的结婚照相比,服装和人物表情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n[习题举例]广东省惠州市200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2)90年代的结婚照和80年代的结婚照相比,服装和人物表情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变化:人们对照结婚照更加讲究。80年代的结婚照,穿着比较随便,表情比较拘谨。90年代的结婚照,礼服比较高档,神情力求浪漫。原因:80年代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上还不够宽裕,思想上还不够开放,人们把照结婚照当作是完成一项任务;90年代,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思想的进一步开放,人们把照结婚照看成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要把这美好的瞬间留作永久的纪念。(原因分析不拘泥于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n[习题举例]广东省惠州市200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3)综合以上认识,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①物质生活水平;②思想开放程度;③社会政治气氛。\n[习题举例]2006年4月上海普陀区高三质量调研试卷提取图片信息,理解材料含义材料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民族获得独立,人民获得解放;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才能走向富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图片所展示的中国历史变迁?\n[习题举例]2006年4月上海普陀区高三质量调研试卷材料二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制度经济学》中文版序中写道:“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中国人更多要遭受艰难、战争、骚乱和困苦……(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2)材料二中“不幸趋势的转向”的转折点是什么?并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进步的原因。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因: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n[习题举例]山东省聊城市2006—2007学年度 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经过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当前,中国新的领导集体已视解决“三农”问题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材料一如下图土改时期四川金堂县新疆维吾尔族农民积极入社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农民在分配土地成立,社员集会庆贺\n[习题举例]山东省聊城市2006—2007学年度 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1)据材料一回答,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三次调整使农业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变化:完成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地地所有制:完成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了高度集中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n[习题举例]山东省聊城市2006—2007学年度 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材料二在“大跃进”时期,由于刮浮夸风、“共产风”,安徽农村深受其害。为了生产自救,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到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人对这一新事物给予极大的支持……但是毛泽东出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善良愿望,很快否定了责任田。——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Ⅱ)(2)从材料二、三看,“大跃进”时期和1978年安徽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很多人都是反对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请你说明为什么“包产到户”是正确的?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在全国推广并坚持下来?\n[习题举例]山东省聊城市2006—2007学年度 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2)从材料二、三看,“大跃进”时期和1978年安徽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很多人都是反对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请你说明为什么“包产到户”是正确的?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在全国推广并坚持下来?出现原因: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影响。说明: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得以推广并坚持下来的原因: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及时对此给予的充分肯定支持等。\n[习题举例]山东省聊城市2006—2007学年度 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材料三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写下了保证书,决定包干到户。安徽实行包干到户后,一部分干部和群众抱怀疑或反对的态度。有人在江苏和安徽交界的边境地区竖起大标语牌,坚决反对所谓的“分田单干风”。——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78年后,我国农村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外,还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改革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n[习题举例]山东省聊城市2006—2007学年度 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全国最早的农民工商联合农家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企业在四川省邛崃县成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78年后,我国农村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外,还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改革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n[习题举例]山东省聊城市2006—2007学年度 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78年后,我国农村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外,还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改革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改革措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积极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改革统购派购制度;实行税费制度改革,逐步废除农业税。变化: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n[习题举例]山东省聊城市2006—2007学年度 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材料四如下图(4)结合时代背景,观察材料四的图片,请回答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民众的生活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70年代凭票排队80年代某农民买了一台黑90年代花卉消费购物食品的市民白电视,引来乡亲门羡慕成为城市居民消费的眼光的一部分\n[习题举例]山东省聊城市2006—2007学年度 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4)结合时代背景,观察材料四的图片,请回答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民众的生活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70年代,“文革”动乱,经济破坏,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日常生活用品大都需排队凭票供应;80年代,改革开放,经济起飞,物资开始丰富起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还在追求温饱阶级(如初买黑白电视机还是令人羡慕);90年代,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温饱已经基本解决,人民生活奔向小康,开始注重生活质量。\n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