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8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浅谈历史学习中的预习
浅谈历史学习中的预习新编历史教材以图文并茂、史料多、容量大著称。在一节课内既要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培养能力、渗透情感教育,的确不易,特别是时间问题成了教学中的“拦路虎”。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抓好预习这一环节。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课前预习,是在教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个单元,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完成;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通读一遍。这三种预习,一个比一个线条要粗,预习顺序则应是先学期、后阶段,然后课前。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先把握住线条,做到胸有全局,便于更好的理解具体内容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从而理解历史发展顺序和相应事件的联系。但是,无论哪种形式的预习,若不讲究学习方法,必将“事倍功半”。首先,要学会自编预习提纲。有些学生预习教材,不是从头到尾认字,就是看“热闹”,预习完一节课的内容,脑子中一片空白,不分主次,不得要领,这是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致。良好的读书习惯应该是边读边想、边对重要内容圈点批注。这就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弄清书中的内容及联系,预习结束后大致形成自己的知识重点与网络。这样,本章节的主要历史知识就一目了然,整个历史事件的脉络也就清晰得多了,历史知识也容易记了。同时,\n在预习中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划上问号,课堂上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或有目的的发问,听课效果也必然会好得多。其次,预习要注意史论结合。中学历史教材,不是简单的史料堆砌,而是史论统一的产物。因而,预习时不能单凭兴趣出发,重史轻论,而是应逐人逐事地阅读,注意每个史和论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不仅知道史,而且能够认识史,进而培养自己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完整全面地预习历史知识的要求。再次,预习时要注意节、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发展是延绵不断的长河,前后之间是割不断的。因而,节与节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而一节内部,又是由若干个子目组成,这些子目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因而,学生在预习时,就必须花大工夫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做到这些,预习时才能抓住要领,提高预习效果。预习时,还应该弄清书中的结构关系。先读标题而后分析标题与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样预习脉络清楚,知识点分明,容易理解,便于记忆。预习时要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例如,美国两次战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章节之间相距很远,对于这些知识要找出内在联系,整理出各类综合练习题及答案。最后,预习时要充分利用插图、插画。新教材中插图、插画比较多,它是我们预习,是理解课本、记忆历史知识的直观依据,是学习的有利条件。插图、插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对图、画的记忆,\n我们头脑要比语言、文字的记忆深刻的多,因此,插图、插画能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所以紧密地把图、画的含义和教材文字叙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预习效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学生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就要抓住预习这个环节。作为教师,则要注意运用多种手段挖掘学生的非智能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不至于使预习流于形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良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