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指导——历史学科的素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指导——历史学科的素养

历史学科的素养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重视对学生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的考查。历史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课程目标作了明确的阐述,其中包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进一步形成世界意识”等内容。高考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关注人文素养,体现课改精神,必然会成为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历史学科的素养主要包括: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热爱祖国、弘扬文化的民族意识;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意识;求同存异、服务世界的全球意识;崇尚科学、坚持求真的科学意识。关于试题设问往往是根据材料或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2011年全国新课程卷设问指向为例):⑴概括特征(观点、内容、变化)类:笫40题⑴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⑵分析历史原因类:第40题⑴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原因;第46题⑵简要说明(钱玄同对\n待传统文化态度)变化的历史背景。附2题⑴分别说明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耍原因。⑶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鉴别类:第45题⑴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附1题⑴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⑷评价(说明)历史事件(现象)的历史影响(作用、意义)类:第45题⑵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第46题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附1题⑵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o⑸适度发挥、各抒己见,开放试题类:第41题: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附2题⑵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澜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审题技巧1・审清题冃设问类型。先弄清题冃设问是内涵式、外延式还是内涵外延结合式问题,然后根据题目设问模式或类型,有针对性地作答。如果是内涵式问题,一般只需在材料中寻找答案,当然也需要考生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如果是外延式问题,则要根据题中材料和问题,先确定所要结合的知识点所在教材中的位置,然后整合、重组出答案;如果是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先要从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所学教材知识,解决问题。\n2•审清问题指向。材料解析题问题类型中,往往有比较、指出、列举、归纳、简述、论述、说明、概括等耍求。问题指向不同,对题目答案内容的要求和书写格式也就不同。譬如,比较型问题有三种类型:即比较相同点、不同点、异同点。比较相同点时,常用“都”、“皆”、“均”之类的字眼来表示;比较不同点时,常用对称性的语言来表达。3•审清问题的核心。材料解析题问题类型中,一般都要求学生冋答某一个关键性问题,而审题中就需要紧扣这一关键性问题作答。如果没有抓住这一关键性问题,其结果将是所得答案离题万里。4•审清问题中的限制性条件。这些限制性条件包括时间、空间、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如背景、目的、性质、结果、影响、意义等)等限制。这些限制性条件,规定了答案的获取范围和角度,弄错了这些限制性条件,答题就会出现方向性错误,或者缺少角度,造成不必要的失分。解题技巧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有原因类、过程类、特点类、实质类、内容类、结果类、影响类、论证类、启示类、评价类、比较类等。常见的提示性动词有指出、分析、归纳、概括、提炼、概述、简述、评述、\n论证等。1•原因类。原因类问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情况。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和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回答条件注重客观性,分析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回答这类问题,要从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耍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切入,根据问题的类型,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环境、历史、地缘等角度着手分析和说明。【2011高考真题精解精析】【例1】[2011-全国文综新课程卷•48(2)](材料略,下同)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解析】此题要求回答材料中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钱玄同等仍然提出“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等观点的原因。从历史角度看,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腐朽统治,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社会上仍然存在清朝的遗老遗少,为复辟帝制埋下了伏笔;从政治角度看,一战期间欧洲列强虽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美日侵华却在不断加强,其至形成了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中华民族\n的危机仍然深重;从经济角度看,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增强,提倡科学、民主;从思想文化角度看,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式学堂不断增多,留学教育不断发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西方启蒙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激进派要求彻底否定儒家学说。基于这些角度分析,就容易概括、提炼出答案了。【答案】辛亥革命胜利,但很不彻底;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新文化运动兴起。2.过程类。过程类问题在当前的高考中较为少见。答题时,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在遵循吋空因素变化的前提下,逐步叙述,全面归纳。以说明题意即可,不必具体详细地阐述。【例3][2011•广东文综卷•39(3)1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8分)【解析】本题第一问,考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过程屮,由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再到千预主义、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的主要变化。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打击Z下,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进行干预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到70年代提出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思想,主张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n预,实行介于全而干预和自由主义之间的经济政策。第二问,实际上是考查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主要表现。中国改革的第一步是1980年开始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1984年开始,全面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逐步建立起以商品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的经济管理体制;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來。根据以上分析提炼答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2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3•特点类。特点类问题的解答,要求运用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主要以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阶段、某一领域为参照,形成新的与这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阶段、这一领域不同的特质的认识来。归纳、概括、提炼出的内容要新颖、精炼,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所分析的对象的面貌特征、发展趋势、存在的不足等,分析角度应根据题目的要求拓展。5.内容类。内容类问题属于高考材料解析题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内\n涵式问题、外延式问题、内涵外延结合式问题,以内涵外延结合式问题为主。回答内容类问题,通常要运用概括和提炼的方法,以全面分析、具体说明问题为终极目标,且耍做到精炼,提炼的观点必须与材料或教材所述相一致。其答题模式通常是交代目的、说明要求和分析具体做法。6,结果类。结果类问题是高考材料解析题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其主要答题指向通常是“指出”、“概括”、“简述”等。在分析结果类问题吋,通常要分析这一历史事件的直接结果、间接结果,积极结果、消极结果等。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必须根据题目的耍求,分别对待,逐一说明;如果没有具体的指向耍求,则要进行全面分析,角度多样,详略得当。7.影响类。影响类问题多分为短期影响,长期影响;积极结果或影响,消极结果或局限性;对本事件或本国的影响,对其他事件或其他国家的影响;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环境、局部地域和整个世界的影响等。在回答这类问题吋,紧扣题意是前提,分门别类是关键,根据要求是基础,全面综合看问题,深入分析才高明。9•启示、看法、认识类。启示、看法、认识类问题通常是运用“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认识”、“对策”等引导词來提问,要求考生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这类试题一般出现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以检测考生的历\n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回答启示、看法、认识类问题,要从以下三个步骤着手分析。第一是读懂材料,明确材料的核心和启示的规定和指向;第二是指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共同属性;第三是根据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共同属性,提出我们今后的具体行动、奋斗目标、应借鉴的经验和避免失误的举措。简言之,就是“就材料中的事论事”,最后是“联系实际谈体会”10.评价类。评价就是衡量、评定价值。评价类问题通常是通过“评价”、“评述”、“评析”、“认识”、“看法”等提示语设问,就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评定。其关键在于耍与历史发展的具体史实、阶段特征相结合,从而揭示那些历史事物的特点、作用和影响。回答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三种方法:一分为二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历史事物;分阶段评价法,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析评价历史事物;主客观评价法,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评估历史事物的历史价值。【例18][2011・全国文综新课程卷・48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解析】这是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辛亥革命前,钱玄同全面肯定传统文化,但新文化运动中,他却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在辛亥革命吋期,为了推翻满族贵族的腐朽统治,需要借用儒家传统文化来反对清朝专制统治,而此时全面肯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发动民众,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n是,由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没有在思想上彻底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封建残余势力还很强大;袁世凯甚至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等来复辟帝制,企图代表民主共和制度。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大力弘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批判传统旧道德,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有利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但其中对中西方文化采取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做法和态度,对后来影响深远,也是不科学的。从上述分析可知,运用分阶段分析法是解答这道题的最佳方式。【答案】辛亥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耍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矫枉过正。11•比较类。比较类问题是通过类比或对比,归纳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异同点及其本质特征的题目。比较类问题根据题目对比较内容或项目的限定,可分为外显比较题和内隐比较题。外显比较题,即命题已经指定了比较的内容或项目,其特点就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指向性。内隐比较题,即命题对所比较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没有指定或限制内容和项目,由考生依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去组织答案。其特点是比较的范围无提\n示、不确定和不定向,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根据题冃所比较的内容或项目概括、归纳、演绎推理和阐释深浅层次的要求,可分为简单比较题和比较论证题。简单比较题,即命题只比较所要求比较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背景、过程、结局和影响等浅层次内容的异同点,并不要求考生作更深人的辨析以得出某种深刻的、规律性的结论来。比较论证题,即命题不仅要求考生对所比较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现象和本质差异的比较,而且要求考生进一步运用历史理论知识深入剖析,论证这些差异的正确性,甚至得出某种理性的、规律性的结论來。根据比较内容或项目的方向差异,可分为类比题、异比题和异同题。类比题,即命题只比较所耍求比较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相同或和似Z处,其特点是只求同不求异。异比题,即命题只比较所要求比较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不同之处,其特点是只求异不求同。异同题,即命题要求指出所比较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相同(或相似)及不同之处两个方面,其特点是全而比较、深刻领悟。根据所比较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间、位置、背景区间的差异,可分为横向比较题和纵向比较题。横向比较题,即命题所比较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间、位置、背景区间相同或基本相同,比较的内容或项目向横向空间发展。纵向比较题,即命题所比较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吋空范围差异较大,呈前后相续的纵向关系。根据命题的设计、选材不同,可分为平铺直叙的普通比较题和由原始材料构成的材料式比较题。此外,根据所比较的对象在性质和空\n间上的差异,又可派生出人物比较题、事件比较题、中外比较题等。比较类问题的解答宜从审题和答题两个方面人手。(1)审题。审题包括以下步骤:第一,审题目类型。根据以上关于比较题类型的划分,“按图索骥”,确认题目类型;在此基础上,把握住这一题型的特点,明确答题的方向。第二,审比较对象。比较对象即命题要求所比较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迄今为止,高考比较题的比较对象以两个居多,比较对象数最多为三个;应注意比较对象的共同属性及其特殊性,其时空位置是纵向关系还是横向关系,做好破题准备。第三,审比较项。如果是外显比较题,应按其设定的项目逐一展开比较,注意设定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是内隐比较题,则需根据题意、比较对象作具体分析,考生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从历史事件发展的整体倾向考虑,可以从背景、原因、性质、经过、结果和影响着手;从比较对象的类别属性考虑,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着手;从比较对象间的因果关系考虑,又可以从主观和客观,历史和现实,直接和间接等角度深人分析。第四,审限制条件。限制条件…般有时间限定、角度限定、频率限定等,这些对于考牛组织答案、确定比较内容要点的取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考生答题的航标,审题时要一一标出。第五,审与课本知识的关系。此类高考试题考查的绝大多数知识都是课本的主体内容,因此,课本上有关的“蛛丝马迹”往往会是解题的重要依托,考生应尽可能地对照题目与课本知识,诱发联想,启迪思维,考虑答题的选点和突破口。\n(1)答题。答题的第一步是草拟提纲。就是把答题的要点、顺序简明扼要地列出,根据问题的范围和时限按部就班地作答。第二步是组织答案。依据提纲,以历史基木理论为统率,以史实为论据,史论结合。答题还耍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详略得当;主答部分应详,兼答部分应略;要全面准确,不能顾此失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