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学统考模拟试题二
历史学统考模拟试题二一、选择题:(1~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建立之后,派遣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及归顺的异族首领到各地区,建立国家以藩屏护卫周室,分别分在卫、鲁、唐、燕的贵族是(),下列哪个选项符合题意A、康叔、伯秦、召公、叔虞B、伯秦、叔虞、康叔、召公C、召公、叔虞、康叔、伯秦D、康叔、叔虞、叔虞、召公2.在武王灭商和周公东征的过程中立有大功,或与周有世代同盟关系的异姓贵族也被分封去建立诸侯国家,继续为周王室效力,下列国家:①齐②鲁③燕④宋属于异姓诸侯国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3.下列哪一项制度不是战国时代开始推行的?()A.“上计”制度B.“玺书”制度C.俸禄制度D.军功入仕制度4.中国历代王朝在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性的基础上,都曾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在行政管理上则实行羁縻民族政策,下列选项中属于羁縻政策的是?()A.孙吴招抚山越B.蜀汉控制南中C.前秦针对鲜卑D.曹操击败乌桓5.唐朝时,长江以北地区手工业发达的城市,从南向北排列,应为()A、宣州—定州—邢州B、宣州—邢州—定州C、扬州—定州—邢州D、扬州—邢州—定州6.13、在明朝中叶,农业生产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对于当时的食物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A、占城稻的传入B、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C、蚕丝成为中国古代一种高档消费原料D、花生、玉米、番薯等美洲高产作物寺传入与推广7.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B、《爱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C、《天津条约》《南京条约》《爱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8.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收回九江和汉口英租界的是?()A.广东革命政府B.广州革命政府C.武汉国民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9.20世纪40年代的民主党派,许多政党曾坚持“中间路线”,其实质是A、介于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第三势力B、以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为目标C、仿效西方民主,走议会政治道路\nD、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改良10.邓小平在文革后期主持工作期间,进行了全面整顿,其进行整顿的领域包括?()①军队的整顿、②工业的整顿、③农业的整顿、④文化教育的整顿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11.以下改革不属于两河流域的是A、提秀斯改革 B、乌鲁卡基那改革 C、居鲁士改革 D、大流士改革12.公元前1283年,埃及国王和赫梯国王签订和约,正式结束了两国长达近一个世纪的争霸战争。此时与赫梯签订和约的埃及国王是A、阿蒙霍特普四世 B、拉美西斯二世 C、图特摩斯三世 D、图特摩斯一世13.公元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签定《凡尔登条约》三分查理曼帝国,奠定了下列哪些国家的雏形①德意志 ②法兰西 ③西班牙 ④意大利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14.幕府政治是日本封建时期武士封建主的军事独裁政权。以下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国内武士争权混战的结果B、幕府与天皇共存,天皇是将军的傀儡C、幕府政治历经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德川幕府D、天皇掌握实权,控制着全国的政治经济和人们的精神15.对西亚推行“三B”政策,即修建经伊斯坦布尔到巴格达铁路的是:( ) A、俄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16.土耳其的一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1865年建立了:() A、新奥斯曼党 B、“统一与进步”委员会 C、青年土耳其党 D、“哈米德队17.第一个系统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是由()创立的。A、大卫·李嘉图B、托马斯·马尔萨斯C、亚当·斯密D、李斯特18.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日德兰海战发生于:() 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19.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能源结构上的主要变化是:()A、主要以水力为能源B、以煤和石油为主要能源C、原子能在能源比重中上升D、已经不需要任何能源20.马歇尔计划远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其依据有:()①使受援国成为美国的商品市场②使受援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受制于美国③使受援国经济得到恢复发展④援助西欧的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二.名词解释:(21~28题,每小题10分)21.良渚文化22.三长制23.南、北面官制24.保路运动25.《凡尔登条约》26.克吕尼运动27.热月政变\n2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三.史料分析题:(29~30题,每题30分,共60分。)29.阅读下列材料: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台民与李鸿章、孙毓汶、徐用议何仇也?大清国列祖列宗与汝何仇也?…………………………汝既将发祥之地、陵寝迫近之区割媚倭奴,祖宗有知,其谓我太后、皇上何?尚且不足以快汝意,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下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我台民非不能毁家纾难也,我台民非不能亲上死长也,我台民非如汝李鸿章、孙毓汶、徐用议无廉耻,卖国固位,得罪于天地祖宗也。我台民之父母妻子、田獹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议之手也。…………………………………………………………………………………………………大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台湾誓死不与贼臣俱生之臣民公启(选自《中日战争》第六册)请回答:⑴、这个檄文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试详细论述此背景。⑵、你对这个檄文有什么看法?是否同意其中的观点?30.材料一:⑴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清除其幻想的口号。⑵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资产阶级手中。⑶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摘自《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请回答:⑴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以及后来完成的“新高潮”分别指哪两次革命?二者有何异同?⑵据材料判断,1917年8月前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有哪两种?最终选择了哪一种?⑶为“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之初采取了什么措施?四.简答题:31~34题,每题30分,共120分。31.简述隋唐帝国与东亚国家的关系32.简述中国发起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依据。33.简述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城邦危机34.剖析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三次高潮历史学统考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n一.选择题1D2D3B4B5C6D7B8C9B10A11A12B13A14D15D16A17C18C19C20D二.名词解释21.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因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大约公元前3300-前2200年,良渚文化的玉器制作在文明进程相同的原始文化中,表现出突出的特色。良渚文化的居民以农耕生产为主要营生手段,主要作物是水稻。它是长江下游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和东方早期文明的主要代表之一。22.三长制:北魏后期的基层政权组织。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时,各地宗族坞堡林立。北魏政府利用各地“宗主”督护地方,实行宗主督护之制。魏孝文帝元宏改革时,为加强中央政府对人民的实际控制,于太和十年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三长制的建立,打破了豪强荫庇户口的合法性。在实行的过程中,三长还是从大族豪强中产生,他们不仅本人可以享受免于征戍的特权,而且亲属中也有一至三人可以得到同样待遇。实行后,国家直接控制的自耕农民大量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相应增加,农民赋税负担也有所减轻。北魏后期社会经济明显的恢复和发展,与此有密切关系。北魏的三长制后来成为北齐、隋、唐时期乡里组织的基础。23.南、北面官制:辽朝为了对生产、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的多民族实行有效的统治,经过长期的探索确立的官制。这种新体制是在辽世宗继位后形成的,中央行政机构分别隶属于南北二枢密院,称为“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用唐制,有三省六部之设,宰相有大丞相、同平章事、参知政事等;北面官采用契丹传统的部族官制度,有南北宰相府,南北大王府等机构。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南面治汉人州县。辽朝中央官之所以分为南北,这是因为契丹人拜日,东向而尚东,在捺钵朝廷中,皇帝的殿帐东向,上朝时文武官员在殿帐前面左右分列,左侧即北面官,右侧则是南面官。这种政治体制真正确立了皇帝的绝对权威,将契丹部族纳入封建政治体制当中。24.保路运动:清朝末年掀起的保路运动也称作“铁路风潮”,是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人民反对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首先起来反抗的是湖南人民。1911年长沙举行了万人群众集会。接着又举行了长沙至株洲的万余铁路工人的示威,并号召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拒交租税以示抗议。在湖南人民的带动下,湖北、广东、四川的人民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保路运动很快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这次保路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统治,而且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为当时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因而它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25.《凡尔登条约》:公元843年由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的分割加洛林帝国的条约。这一条约是加洛林帝国瓦解的第一阶段,预示近代西欧国家的形成。840年路易死后,爆发了公开的战争。路易的第三子日耳曼人路易联合查理攻击长兄皇帝罗退尔一世。罗退尔在丰特努瓦败北求和。843年8月达成协议,罗退尔仍保持帝号,获得中法兰西亚,即包括今比利时、尼德兰、德国西部、法国东部、瑞士和意大利大部的一个狭长地带。日耳曼人路易获得东法兰西亚,即莱茵河以东的地区。查理获得西法兰西亚,即今法国的剩余部分。《凡尔登条约》奠定了日后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3个国家疆域的基础。26.克吕尼运动:10世纪末~11世纪天主教会内部的一次重大改革运动,因以法国克吕尼修道院为中心,故名。10至11世纪,罗马教廷势力衰微,教会私有化,教士堕落腐化。克吕尼修道院倡导改革,主张实行严格的禁欲主义,教士须过集体生活,教士不得婚娶,以防止教会财\n产私有化;禁止买卖圣职;要求独立,反对世俗统治者任命主教和修道院的叙任权等。该运动得到西欧各国修道院的响应并接受克吕尼修道院的领导。克吕尼运动得到罗马教廷的积极支持,教皇格利高利七世并亲自指导运动。该运动加强了教会,尤其是教皇的势力,从而引起神圣罗马帝国和教皇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主教叙任权之争。27.热月政变:罗伯斯庇尔用暴力镇压了左、右两派之后,表面上消除了危机,实际上彻底动摇了它的统治基础。牧月法令更弄得人人自危,加速了各种反对派的联合,丹东派、埃贝尔派的残余以及国民公会中的沼泽派迅速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反对罗伯斯庇尔的联盟,即以后人们所说的“热月党人”。1794年7月27日共和二年热月,雅各宾派专政被推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热月政变”。2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当英法苏军事谈判看来无成功希望而德国又竭力靠拢时,苏联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1939年8月与德国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条约杜绝了英法德结成反苏阵线的任何可能,使苏联不致首先与德单独作战,并赢得了一段喘息时间,以加强战备。但条约的签订也使德国得以按既定计划发动对波兰的进攻,并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根据秘密议定书,苏联同纳粹德国划分了势力范围,宰割弱小国家,这玷污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尤其错误和可耻的。三.史料分析题29.⑴、此是台湾人民反对割让台湾的檄文。它的背景是A、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1894年清政府派兵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日本决定利用这一事件进攻中国。7月25日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爆发丰岛海战。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因战争爆发于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B、接着又爆发了黄岛海战、刘公岛海战,由于李鸿章坚持避战自守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灭。C、1895年3月又连丢牛庄、营口等地,辽东半岛陷落。D、联系当时国内外形势,当时清已深陷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当时正是内忧外患之时。1895年4月17日出使日本的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及所属诸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马关条约》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步伐大大加快,他们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签订后,全国哗然,拒和废约的呼声震动全国。特别是台湾人民闻听割台的消息后,声称“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拱手而让台”。⑵、檄文中表达了台湾人民反对割地投降的决心。中国强烈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反对外来侵略。是我所赞同,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但是檄文中将战败各地的责任完全归结到李鸿章等人的身上,则是有失偏颇。李鸿章等人虽有避战自保、签订卖国条约等罪责,但也要看到这是整个国内外形势使然,而非其本人所能决定,这样正是代表了当世人的历史局限性。此说并非也无意为其开脱罪责,只是不能太过强调个人对历史的决定作用。30.⑴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是指1917年的二月革命。后来完成的“新高潮”是指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相同点:都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列宁领导下的人民运动,二月革命的胜利为十月革命奠定了基础。\n不同点: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则是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的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反动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影响不同: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其意义和影响远远大于二月革命。⑵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有两种方式:和平夺取政权或暴力革命夺取政权。最终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⑶颁布《土地法令》,法令规定,立刻无偿地没收地主土地,永远废除土地私有权,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财产。法令满足了农民的平分土地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宣布土地按劳动定额或消费定额分给劳动者使用。广大人民特别是士兵和农民热烈拥护决心立即结束战争和实行平分土地的苏维埃。四.简答题31.隋唐帝国的诞生,在中国历史上是大一统的重建和历史有序化进程的重现,这一时期在整个东亚历史上被称为动荡时代。⑴、隋文帝时期,高丽联合靺鞨进攻辽西,在隋军的攻势下遣使谢罪,罢兵修好。⑵、隋炀帝三征高丽,目标攻打辽东城,不仅无功而返,成为引发隋末农民战争的导火线。⑶、唐朝代隋而立,高丽与唐修好,唐鉴于隋亡教训,国内战争还在继续,突厥势力依然构成威胁,唐高祖表面同时册封高丽、百济和新罗王。⑷、百济与高丽结盟,囚禁唐朝使臣。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征高丽,局部上收复辽东,并未达到臣服高丽的目标。⑸、高宗前期,保持对朝鲜半岛的进攻态势,于显庆五年讨平百济,日本出兵助百济战败。乘高丽内讧668年攻陷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由于高丽遗民的顽强反抗,以及对外政策的中心由东而西,逐渐从朝鲜半岛撤退,都护府撤回辽东。⑹、武则天执政时期,实行息兵政策,对朝鲜半岛基本采取修好态度,两国关系有了很大发挥展,进入实质性的政治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的轨道。朝鲜半岛新罗与唐的友好关系一直维持到唐末是古代国家关系中友好邻邦的典范。⑺、从600年开始,日本重开遣隋使,中日两国恢复了中断地交往。贞观四年日本第一次遣唐使派遣。向唐朝学习律令制度,佛教(鉴真东渡)、汉字、儒家经典在这一时期传入日本。总之,可以说强大的隋唐帝国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之间互相促进、吸收,最总达到共同的发展的目标,这个过程中隋唐帝国占据了主导地位。3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并取得胜利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在1931年《八一宣言》第一次完整提出这一策略,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宣言提出的策略路线。1937年9月22日,蒋介石发表关于国共合作的谈话,公开表示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和两党合作,标志着以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也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意识觉醒的结果。日本帝国主义露骨的野心和咄咄逼人的侵略气焰,表明中日民族间的矛盾已经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举国上下的抗日洪流,迫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先安内”,必须实行联共抗日政策。⑵、中共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一定的国际背景。在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指示和帮助下起草《八一宣言》;华北危机使英美帝国主义感到震惊,损害了他们在华北的利益,反对日本独霸中国。对日态度变得强硬,从经济上支持援助蒋介石。\n⑶、民族危机的加深引起了中国各阶级以及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国民党内部有部分人也有倾向抗日的爱国要求,蒋介石在英美的拉拢下,反日态度逐渐坚决;共产党从福建事件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认识到关门主义的严重危害。这些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现实依据。33.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奴隶制又有了新的发展。战争使大批战俘成为奴隶,奴隶数量大增,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手工业之中,带动了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奴隶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奴隶主不断兼并土地,形成了奴隶制大农庄,从而动摇了城邦赖以生存的基础――小土地所有制经济,进而导致了城邦危机。与土地和财富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同时出现的是,小所有者土地和手工业者处境的艰难,小农失去土地后,或者沦为城市游民,或受雇于大土地所有者,或到外邦充当雇佣兵。这样,除奴隶主和奴隶的尖锐矛盾外,自由民内部贫与富的矛盾也尖锐起来。公元前4世纪,希腊各邦不仅奴隶大批逃往山林地带聚众起事,而且贫民反对富人的斗争也风起云涌,公元前399年斯巴达发生了基那敦组织起义的密谋;公元前370年阿哥斯发生了“棍棒党”起义。这表明,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已随奴隶制的发展而到来了。随着自由民的不断分化,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土地和公民权,作为城邦军事军事支柱的公民兵制走向解体。丧失土地和公民权的人或企图联合奴隶起事,直接威胁城邦生存,或变为雇佣兵,成为企图实行独裁统治的野心家的工具,城邦制度受到严重打击。更严重的是,城邦之间的争霸和混战,加速了城邦制度的灭亡。总之,无论是民主政治抑或寡头政治都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的经济基础,因而陷入了严重的危机而日趋衰落。34.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对亚洲的不断侵略,亚洲诸国的封建经济的逐渐解体,社会基本矛盾和与西方殖民者的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中期形成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其主要内容包括:印度土兵反英大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和中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等。这次运动高潮的主力军是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在印度部分封建王公也参加了反英起义。由于亚洲国家经济、政治的落后,这次运动未有先进阶级思想领导,而以宗教作为组织和动员群众的手段。⑴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时期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与瓜分世界殖民地的争斗,使亚洲诸国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进程深化,同时亚洲各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出现了早期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时期亚洲诸国爆发了第二次民族运动高潮,其主要内容包括:1876年以来的奥斯曼青年党人的改革与立宪运动、1885年印度国民大会的成立、中国的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等。这第二次民族运动高潮发展的水平较之第一次已有所提高,它包含了下层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起义和早期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但前后两者尚未结合,也就是说,代表先进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尚未领导下层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⑵20世纪初,亚洲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初步发展,本民族的资产阶级基本形成,由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矛盾更趋激化,终于爆发了以“亚洲觉醒”为代表的亚洲近代第三次民族运动高潮,其主要内容包括:1905年伊朗革命、印度反英民族运动高潮、青年土耳其党人革命、中国辛亥革命等。这第三次运动高潮较之第二次又有所发展,下层人民群众的基本斗争与上层资产阶级运动开始结合,运动的总体由过去的“自发”开始走向现在的“自觉”,新兴资产阶级以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相号召,运动发展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⑶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在“东方屈服于西方”的大环境下,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近代亚洲三次高涨的民族运动都失败了。然而,这是被压迫民族前进中的失败。至20世纪后半期,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运动均获得了胜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