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8 发布 |
- 37.5 KB |
- 7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学历年考试分析
2012历史学50501803202011历史学5050170300(难度适中,变化不大,有区分度)2010历史学50501703002009历史学55551803402008历史学50501803102007历史学50501803102011年历史学考研真题点评难度适中勤思教育2011-01-17 对于今年的题目,总体上来说,难度适中,变化不大,有一定的区分度。每个题目,大多数考生都会有话说,知道一些,但是,如果考答得全面,细致,也有一定的难度。 名词解释部分,今年还是出了八个题目。其中,中国史三个,世界史五个,改变了以往中外历史各占一半的格局。这八个题目都是比较基础的题目,相信大家不会有什么问题。这也印证了勤思考研的所有的老师一再提醒大家的,考研历史学的复习,要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要钻死角,找偏题。难题。 对于材料分析题,今年依然是两个题目,中外历史各为一个。中国史的材料来自《史记》中的《陈丞相世家》。材料首先要求加标点,与去年的模式相同。第二个小问题,是问这段材料所反映的社会观念有哪些?这个角度还是比较新颖的。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 对于材料分析题目的解答,勤思考研的老师在最后的冲刺班的时候给大家做过比较细致的讲解。要在读懂材料,在材料中结合历史背景,寻找答案。 今年的论述题目有三道。这是一个新的变化。原来是有四道的,题型是简答题,中外历史各是两个。现在题目少了一个。世界史为一个,中国史为两个。 今年的考察的题目中国史方面一道是说明南宋经济的发展状况,难度不大,但是如果平时这个方面没有重视,也有一定的难度。勤思冲刺班的北师大的陈老师,在授课的时候,通过对过去几年考研的时期分布,认为宋代出大题的几率很大,果不其然,今年就出现了一道大题。 第二个题目是中日两次战争的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国际地位的影响。这个题目还是比较简单,两次战争大家也比较熟悉,但是,很少有同学进行两次战争的综合性的比较。这要求我们有比较强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技巧。逻辑性的要求也比较高。 第三道题目是罗马民主政体和希腊民主政体的比较。与第二个题目考察的角度十分类似。 所以,综上所述,提醒各位考研,尤其是准备报考2012年的历史学考生,大家在备考时候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历史学的考研还是要考察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不会考察偏题难题。 2.历史学的考研十分重视历史学基本功的考察,如文献阅读、总结能力的考察。 3.历史学的考研十分重视知识迁移、对比的考擦。\n 对于2011年的考生,接下来的就是复试。在复试的准备中,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1.复试考察的侧重点不同于初试,更看重对于考生学术潜质的发掘。因此,本专业方向的一些名著、名师、尤其是所报院校的导师的一些信息要有所了解。 2.现在复试导师越来越重视,自己研究生的性格上的优点。所以,这方面也要有所注意。 3.对于大家在复试准备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向勤思考研的老师询问。2007历史学统考试题分析时间:2010-07-1809:42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次《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统一设置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为历史学通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和基本技能等,体现了科学、公平、《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统一设置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为历史学通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和基本技能等,体现了科学、公平、安全和规范的原则,其评价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有利于各招生单位根据考生初试成绩确定复试人选,确保研究生的入学质量。2007年历史学基础试题的考查目标有四个特点:其一,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其二,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其三,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基本史料进行分析解读、辨析史料的价值,并从中获得有效信息;其四,要求对有关历史问题能进行概念准确、论据确凿、逻辑严密、论述严谨的文字表达。历史学基础试卷总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题型结构为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名词解释题,每题10分,共80分;史料分析题2题,每题30分,共60分;简答题4题,每题30分,共120分。试卷考查内容的比例为:中国古代史约占30%,中国近现代史约占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占20%,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0%,而有关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内容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个部分中,没有进行单独考查。2007年考后抽取2640名考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得到平均分为169.39,试卷难度为0.565。从考查内容上看,由于《考试大纲》覆盖的知识面广,考试不可能面面俱到,主要考查了其中规定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基本符合《考试大纲》规定的要求,总体上达到了预期设计的目标。\n第一部分,20个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如古希腊迈锡尼文明的文字是属于哪一种文字,近代中国最早的棉纺织企业的名称。这类考题的形式和内容重在了解考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程度,它提醒各高等院校历史院系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对基本史料的掌握。选择题部分的平均分为23.73(满分40分),难度为0.593。第二部分,8个名词解释,考查了推恩令、圩田、金瓶掣签、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阇提、凡尔登条约、《九十五条论纲》、欧洲煤钢联营协定等内容。名词解释对于考生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从考查知识点的分布看,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以及世界近现代史四个部分,体现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查范围和重心。例如,“推恩令”是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圩田”的起源在唐五代,大规模兴起在宋,一直持续至明清。“金瓶掣签”是考查西藏的宗教制度,反映了清朝对西藏统治的建立和完善。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我们通常习惯于简称“新四军”,对那些不清楚“新四军”全称的考生来讲答题不会有障碍,但如果将此作为“北伐军的第四军”来解释,那说明考生根本就不具备历史学基础知识。“阁提”考查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相关的通用世界史教材当中都有比较明确的表述。“凡尔登条约”,属世界中古史重要的知识点。《九十五条论纲》,考查了近代早期欧洲宗教改革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欧洲煤钢联营协定”涉及二战以后欧洲国家联合的问题。名词解释部分的平均分为34.49(满分80分),难度为0.431。第三部分,2个史料分析题。一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另一是西方几个主要国家的发展,这两个考点分别考查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现代史的基本内容。科举制度这个基本知识点,往年各高校自命题时也都出现过。题中给出的三段材料选用了文言文的形式,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于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方面的考查要求,应该说是一个很容易得分的题目。第二个材料题考查了英国、荷兰、法国、俄国GDP以及人口的增长,问题涉及了欧洲主要国家近代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该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经济类图表的能力以及对欧洲主要国家发展态势的了解,也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材料分析题部分的平均分为42.87(满分60分),难度为0.714。第四部分,4个简答题,分别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第31题考查隋朝的中央集权的内容;第32题考查一战对中国的影响;第33题考查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影响;第34题考查的是20世纪初至1939年美国历届政府在国内经济活动中职能作用的演变,这道题整体感觉题目出得有点儿大,答题时不容易抓住它的主干,要想解释清楚似乎展开的篇幅很长,回答完全会有一些困难。其实,这是一道考查考生归纳梳理能力的综合性题目,从20世纪初的自由主义经济发展到罗斯福的“新政”,是一条关键的线索,围绕这个线索将历届美国政府基本和主要的经济政策做—归类并组织答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简答题部分的平均分为68.31(满分120分),难度为0.569。今年由于是历史学科第一次实行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命题总体表现得比较谨慎,紧扣《考试大纲》,相对而言没有偏题、怪题、难题,重点集中在基本知识点和对考生基本功的考查上。(责任编辑:admin)\n2007年考研历史学新大纲全面解析时间:2006年07月21日18:05我来说两句(11) 精彩世界杯精彩进球视频【来源:搜狐教育】 从2007年起,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中,教育学、历史学和医学三个学科门类的初试科目将由4门调整为3门,其中政治理论和外国语不变,两门专业课考试将合并为一门专业基础综合考试。 政治理论和外国语科目的满分值仍各为100分,专业基础综合科目满分值变为300分。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试为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课的综合考试,考试内容为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相应能力。 为了更好的做好改革后的专业课备战,搜狐教育联合凯程专业课辅导中心和考研教育网,邀请资深考研专业课咨询师,就考研历史学大纲的变化进行阐述并回答了网友的提问。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进入搜狐考研教育频道举办的关于这次考研专业课改革的讲座,今天请到凯程专业课历史学方面的首席指导专家,陆风老师,陆风老师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在历史学改革方面颇有研究. 下面请陆风老师就历史学改革的整体状况做一个介绍。 陆风:2006年6月,教育部关于2007年改革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部分学科门类初试科目的通知提出2007年涉及历史学有三方面的变化,2007年对历史学科的初试科目内容做了调整,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专业知识综合,专业知识综合考察范围比两门业务课适度拓宽。第二个变化就是命题的方式有了变化,由原来的各学校单独命题改为综合科目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第三个变化就是考试的范围或者说内容,经过专家反复研究讨论,确定历史学基础应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 试卷总分是300分,时间还是180分钟,答题方式B卷是笔试,考察的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大约是30%,中国近现代史大约是20%,世界古代史大约是20%,世界近现代史大约是30%。其中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个部分之中。这是考察的比例方面的要求。在试卷的题型结构有四个题型,选择题是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名词解释8个小题,每小题10分,史料分析题是2个小题,每小题30分,简答题是4个小题,每小题30分,这是整体学科分数的情况,整体介绍先说到这里。\n 主持人:感谢陆风老师的介绍。下面就来看一下网友的问题。 网友:既然大纲初试考这么多门类,进校以后又要分不同的研究方向,要很专业,但是初试考得那么统一,不是有点矛盾了吗?能考出水平吗? 陆风:初试改革的基本要求是继续强化复试对专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考察的同时,进一步精简优化初试科目,使初试更加侧重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学科基本素养。 从改革的出发点来说,考试更加侧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和基本技能等。这就给我们一些暗示,就是说考试与原来考试的侧重点有很大的变化,初试主要是选拔性的考试,可以说是资格考试。这就可以看出以后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之中,复试的比例可能会增大,学校会更加重视复试。 主持人:小结一下,也就是说在初试的时候主要偏向面的覆盖,偏向于统一性,偏向于基础性,在复试的时候会考察大家的个性化。 陆风:对。 网友:既然试卷是由国家统一命题,阅卷是国家统一进行的还是各个学校自己来进行? 陆风:关于这个问题,考试大纲中没有明确提到,考试大纲只提到综合科目实行全国统一命题,阅卷的形式可能是类似于高考的阅卷形式,也就是以每个省为单位,来组织一些老师进行统一阅卷。 网友:老师您好,我是跨专业的,对历史学非常有兴趣,想考这个学科的研究生,不过现在还没有看过专业书,请问一下在今后五个月的时间里,我应该怎么复习? 陆风: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认识到历史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试特点,熟悉历史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试内容。今年教育部关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了很大的变化,出了一本提纲,这对于这些跨专业的考生来说,应该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对他们来说,考试的内容更加确定、明确,大家可以根据大纲涉及的知识点有针对性的复习。针对性更强了,目标性更强了,内容比较确定。 主持人:下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网友都非常关心,统考以后,大纲有没有给出指定参考书,如果没有的话,陆老师能不能给大家推荐一些参考书? 陆风:大纲中只给出了考试的知识点,没有提到具体的参考书,但是我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下,这些推荐只是反映了我个人认为是比较权威的参考书:朱绍候主编的《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出版;何沁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世界史方面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六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朱寰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孔祥明主编的《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n 网友:历史学专业课考试变化以后,在内容和侧重上与之前各个学校自己考试有什么变化,考试形式的变化或者侧重点的变化意义又是什么呢?谢谢陆老师。 陆风:新大纲与以前相比侧重点和考试的形式有很大的变化,以前是各个学校自主命题,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考察特点和特色,还有侧重点。有的学校侧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的学校侧重考察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学科的能力,因而题目出的比较偏、深、细。而现在是统一命题,以前各个高校初试中的不同现在就没有了,可以说这是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认真分析大纲和所附的试题,总体感觉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比较重要的,有深远历史意义和影响的试题。但是题目很常见,从中可以看出硕士研究生历史学的入学考试初试更加侧重考察学生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学科基本素养。 小鱼:复习的侧重点是不是还是应该在两个通史方面? 陆风:因为今年考试有大纲,我们可以参照大纲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针对性的复习。比如说在大纲中涉及到实际古代史大的方面有11个方面,其中除了第一是关于史前人类,第十是关于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其他九个题目中都涉及到“文明”两个字。这就说明在关于世界史的考察中,世界古代史并没有涉及到所有的知识点,只是涉及到大纲中所列的知识点,所以大家不必把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的都掌握。只要把大纲中列举的知识点掌握,应该可以应付考生。 主持人:谢谢。有网友问史学概论该怎么复习呢? 陆风:在大纲中,关于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的介绍中,其中第三点关于试卷考察内容比例中提到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这些部分中。这就说明了在硕士研究生历史学入学考试之中,关于史学理论的考试方式是有机地,灵活的。是结合其他知识一起考察。 小胡:教育部考试中心有没有针对大纲的解析呢? 陆风:我们目前在市面上还没有看到,但是我们预计过一段时间,教育部应该出一个相关的解析,请大家随时关注。 网友:看过例题后,发现一一道题所占的分值很大,比如说一道名词解释竟然就占了10分,我们在答这些看似比较简单的题目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方面呢? 陆风:在答名词解释的时候,应该有一些方面必须涉及到。比如说在名词解释的试题事例中其中第四个权利法案,关于这个名词解释,在答题中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时间、关于这个法案的主要内容、它的影响和意义。也就是说在答关于名词解释的问题过程中,要把一些基本的事实写出来。要根据各个名词的具体情况,大家做权衡。出题人关于名词解释考察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大家的知识面,只要大家把关于该名词的主要事实答出来,就可以了。 网友:历史学的大纲什么时候出,在哪里能买到?\n 陆风:历史学大纲在7月15号的时候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大家在北京可以去北太平庄高等教育出版社总部可以买到,如果在外地的同学可能时间稍微晚一点,大家可以去当地相关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书店里去买一下。 网友:有的学校指定了是要参加统考,但是仍然给出了这个学校的参考书,我们在对待参考书方面是按照原学校指定的参考书呢还是按照新的参考书来看?陆老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主持人:有的学校已经确定参加统考了,但是给出的参考书目还是按照旧的参考书目,这个怎么来看? 陆风:选择参考书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国内比较权威的相应各个部分的参考书。只要这些参考书涉及到了大纲中所给的所有知识点,应该说都可以。虽然这些学校给出了他们的参考书,但是我们不能误认为这些参考书就是历史学统考之中的标准参考书,它只反映了这个学校对这个参考书的规定,仅供大家参考。 网友:统考以后,如果还是统一判卷的话,这个和高考岂不是一样吗? 陆风:判卷形式可能和高考一样,但是他们的实质有很大的不同。由于高考是各省分开招生,各省统一阅卷,但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可能以省为单位统一阅卷,是面向全国招生。 在形式上确实是跟高考有点相似,就是说国家统一命题,统一阅卷,但是他们和高考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毕竟考研和高考水平和对学生的素质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他们也有很多的区别,比如说最重要的区别初试只是你进入某一个高校的第一道门槛,但是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复试中的重要性是各高校在高考的时候没有的,也就是说最终决定你是不是能够进入这个高校还是各高校有最后决定权的,这方面体现了我们国家在考研考试中的体现。教育部改革的文件中一直提出在复试阶段要增加各个高校的决定权,增加高校考试的自由权,也就是说在初试阶段,虽然说是统一的,这个主要是为了侧重把所有同学的基础扎实,但是在复试上还是各高校说了算的。它跟高考是有相同的地方,但是最根本,最实质的方面跟高考不是一样的。 网友:这次考试范围加大了,陆老师您认为对于大部分考生考试难度是增加了还是降低了,或者说利大还是弊大,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陆风:这个问题针对不同的考生可能具体情况不一样,根据实际情况,应该来说对有些考生是难度增大了,对有些考生来说,可能是变得更容易了。因为今后关于历史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给出了明确的大纲,大纲中给出了明确的知识点。这与以前考试的规定相比,范围更加明确,内容更加确定,以前各个高校虽然推出了各自的参考书,但是并没有类似大纲形式的有具体的规定。可以说今后的规定对于我们的复习提供了直接的参考。能够使我们很快地明确考试的范围和内容,有针对性的复习。内容与考试的范围,内容确实比原来要多,但是考试的难度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这与这次改革的出发点有很大关系。关于这个问题,上面已经有了说明。\n 主持人:有网友请问世界史不同版本翻译不一样,应该怎么办?还是一个参考书的问题。 陆风: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参考上面关于参考书的说明。其实参考书这个问题,没有权威的标准,大家可以选择国内关于历史学各个方面相对权威的参考书。我相信大家对这些参考书很熟悉,大家不必拘泥于某些参考书,只要针对大纲中涉及的知识点以某些参考书为蓝本,把这些知识点吃透,我们在考试之中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在考试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1131:陆老师您好,请问是否有大纲分析。 主持人:我在这里代陆老师回答了,大纲分析过一段时间会出一个相关的说明。 网友:如果统考以后,报考学校志愿的时候是怎么填,是在考试前统一填还是在考试后填? 主持人:我们国家现在没有相关的规定,大纲中也没有体现,我们认为你报专业的时候应该还是学科填,但是具体到某个方向的时候,可能是在之前也可能是在之后,比如像北京大学法学院就是这样的,在统考之后,有进入复试资格之后再去填方向,现在没有统一的规定。再来看一下网友的问题。 小鱼:大纲没有的内容为什么会出现在例题中,考试中会不会出现考纲没有而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呢? 陆风:关于这个问题,大纲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肯定要考,但不一定全考,应该说未来考试的内容主要部分还会体现在大纲里,但是不排除考试内容之中涉及到大纲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但是这些情况肯定不会太多,而且我们现在看到的大纲的试题事例只是供大家参考的事例,与前面大纲中规定的知识点并不矛盾。 网友:这次教育部出全国统一命题是教育部相关的专家来出题还是教育部聘请各个重点高校的老师组成命题小组来进行出题,如果是抽调各个重点高校的老师来命题的话,能不能为我们预测一下哪些高校的老师可能会参与命题。 陆风:针对这个问题,大纲中没有明确的说明,只是说综合科目实行全国统一命题,但是我们可以预测一下,教育部可能会委托全国高校之中历史学科比较强的院系出题,这些高校可能涉及到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相应的老师。所以说这些高校他们往年的考研试题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为对于这些参加考研命题的老师来说,他们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们也没有参考的对象,应该说他们会参考以往的考研真题。所以说我们要在复习考研的过程之中,重视这些历史学科比较强的高校的考研试题他们的出题风格。 网友:历史考试的讲义在复习中是否很有用?\n 陆风:关于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有相关问题涉及到,我再重复一遍,因为今年历史学考研有了明确的大纲,大纲之中有明确的知识点,大家只要针对这些知识点认真复习,无论你以任何参考书为标准,只要能把这些大纲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吃透,都可以应付考试。其中你所说到的讲义,只要能反映我们这个大纲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可以用做你自己的参考资料。 一个好人:陆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大纲中的大点下的小点是否还要展开? 陆风:关于这个问题,大纲只是提纲携领地给我们明确了考试所要考察的知识点。在所有各个标题之下,还有很多具体的内容需要我们展开。在复习的过程之中,要尽量照顾到各个标题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再回答网友最后一个问题。 tom:陆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历史学统考包不包括考古学? 陆风:如果考古学是属于历史学下的一个子学科的话,肯定是参加统考的。要看各个学校的学科设置,如果是属于一级学科下面的肯定要参加统考的,但是具体的设置要看各个学校的学科设置,最好是根据各个学校新出的2007招生简章来确定。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回答网友的问题到此为止,在最后几分钟时间,请陆风老师给大家就这次改革做一个简要的总结,为我们考生在今后几个月的专业课的复习提供一些建议。 陆风:可以说这次改革与以往的考试相比有很大的变化,从侧重考试的范围、科目的数量、命题的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考试的侧重点更加侧重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学科基本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考试的过程之中,要更加重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变化反映了在以后的研究生考试之中,各个高校会更加重视复试,复试的比例可能会有提高,甚至可能占到50%。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初试成绩要出色,还要在复习的过程之中,针对你所报考的高校参照他们对复试的要求,注意这些高校他们以往在复试之中的特殊要求,尽量在复试过程之中就把这些问题解决,为初试之后参加复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持人:好的,最后预祝我们的考生2007年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谢谢搜狐考研教育频道,谢谢考研教育网,也谢谢凯程专业课辅导中心的陆风老师。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再见。 名师解析08历史学基础考研大纲:有两点变化http://www.sina.com.cn2007年08月12日18:54万学海文\n 2008年考研历史学基础大纲已经公布,去年的考试大纲有很大变化,今年的大纲又有哪些变化呢?08年考研的学子如何针对大纲进行有效的复习呢?新浪考研频道特别邀请了万学海文专业课教研中心张老师做客新浪网嘉宾聊天室,第一时间解析2008年历史学基础考研大纲。万学海文专业课教研中心张老师点评历史学大纲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万学海文历史学辅导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张老师。张老师,您好! 张老师: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在新浪网跟大家一起探讨2008考研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的变化。 主持人:08年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已经出来了,想必大家可能也已经看到了。下面我们先请张老师给我们讲一下今年大纲与07年相比在总体上有些什么变化吧。 张老师:今年的考试大纲与07年相比在总体上有以下两点明显变化:第一,增加了附录部分,亦即07年真题及其解析。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内容,考生可以通过对真题及考试中心专家对考题的解析来揣摩和把握今年命题的思路和趋势,从而增加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相较于07考生而言,这对08年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第二,在考查范围上,对考查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做了较大幅度的整合、增删与修正,其中改动最大的是中国通史部分,尤其是中国近代史部分最为显著。这一方面反映了考试中心专家在经过去年的实践后进行了认真的调研与反思,另一方面也更加体现了历史学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与合理性,反映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对考生的历史学基础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说,这些改动的内容实际上是命题专家极为关注的问题,那么它们会不会在08年的考题中得到体现?我个人认为,肯定会的。这一点,希望考生们在复习备考中务必予以高度重视。换言之,我觉得应当将其作为08年复习的重点。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的这两点变化确实很重要,对考生们的复习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那么您能否展开给大家详细讲一讲? 张老师:好的,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理解与认识,算是同大家进行交流吧。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先来说一下第一点变化,关于07年考题及解析问题。 首先,在考题总体分析中,专家对07年考题予以充分肯定,认为通过抽样分析,该份试题的难度为0.565,它“主要考查了其(即07年考试大纲)中规定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基本符合《考试大纲》规定的要求,总体上达到了预期设计的目标。”这说明,08年的命题思路必将基本沿袭这一方向,即:难度适中,重点考查。不过,应当注意的是,在总体分析的最后,专家笔锋一转又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今年由于是历史学科第一次实行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命题总体表现得比较谨慎,紧扣《考试大纲》,相对而言没有偏题、怪题、难题,重点集中在基本知识点和对考生基本功的考查上。”\n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它表明08年的命题将肯定在07年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即可能会适当增加试题的难度,加强对考生的专业学习潜力的深度考查。当然,这种题目将会以材料题和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其次,比对07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查范围和考题的实际考查点来看,不难发现,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均在考纲所规定考查范围内,惟.材料解析题第二题即第30题和问答题第四题即第34题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考察范围有一定出入,尤其是第34题最为明显。因为该题要考查的是“1901年——1939年间美国历届政府在国内经济活动中职能作用的演变”,这需要运用的知识应包含美国在西奥多?罗斯福、威尔逊、哈定、柯立芝、胡佛直至富兰克林?罗斯福执政时期的国内经济政策,然而这在07年的考纲中却无论如何都找不到涵盖这些内容的知识点,考纲中与这一考题有关的知识点仅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如果说柯立芝至富兰克林?罗斯福执政时期的内容在考纲中有对应知识点体现,那么前三届政府的经济职能就无从体现了。从中起码说明了两个问题:一,命题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不受考纲的约束,完全可以以问题立意,而不以考纲立意。当然,这仅是个别现象,而非普遍现象,大家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在这方面仅以纲为纲显然已不够了,而就现有的本科教材而言,自然也不足以应对。应有的对策就是要多看一些与考纲内所涉及的历史学重大问题相关的论著;二,注重历史专题知识或历史的纵向考查这是07年大题命制的一个基本特点。无论是两道材料题还是最后一道问答题,莫不如此。为此,就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必须重视知识的纵向梳理,这实际上也是历史考查的一项基本能力。 主持人:张老师的分析真是精辟极了,真没想到一个简单的附录会有这么大的功效! 张老师:还远不止这些,这仅不过是我本人的一点粗浅解读而已。更多的问题还望大家慢慢地去品味。 下面我就在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第二个变化,这一点可能更有现实性。 08年大纲与07年大纲相比,增删的知识点并不多,大量的则是内容的整合和表述的修改。详情如下: 增加知识点(10个):主要是一些在07考纲中遗漏的历史学科主干知识。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南京大屠杀与日军暴行”、“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 世界古代史部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商业经济和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征、西欧各国的发展与相互关系; 世界近现代史部分——殖民入侵前的亚非拉国家、(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二)战后的日本。 删除知识点(13个):主要是一些已为其他知识点所涵盖的问题。 中国古代史——“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及其意义、北魏府兵制的建立及其特点、隋朝大运河的开凿;\n 中国近现代史——日俄战争、辛酉政变、清政府自救改革中的新旧思想冲突、近代科学技术的输入与初步发展、袁世凯窃权、(一战期间)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大后方的建设、(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倾轧与中间路线的破产; 世界近现代史——(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期间的)布列斯特和约、蒸汽技术与电气技术。 调整或表述修改的知识点:主要是使历史学科主干知识更加系统、完整、简约、合理、规范、科学,并能反映史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这部分内容最丰富,最值得大家反复去斟酌、推敲。 07考纲知识点08考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刘秀加强东汉统治的制度与措施刘秀与东汉初期政治 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 十六国的兴亡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出现十六国和南北对峙局面 东晋门阀政治、南朝门阀的衰落和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与寒人的兴起 寒人的兴起 唐朝相关制度对隋朝的继承和发展唐朝对隋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两税法的颁布与唐后期的经济两税法与唐后期的经济 唐朝末年的社会问题唐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隋唐时期边境各少数民族概况、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宋、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思想文化宋元的科技与思想文化 宋元时期的海外交通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朱元璋与明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郑和下西洋、“南倭北虏”问题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n 明中叶的社会危机与改革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产方式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史1、晚清时期的侵华战争1、列强的对华侵略 重要的不平等条约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原因、过程、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结局和影响 义和团运动的北京、过程和结局义和团运动 3、晚清政局的变化与清政府的3、晚清政局 自救改革 4、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4、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 新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和特点、著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及 其代表人物 5、戊戌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 维新变法思潮(康有为的变法理论,维新变法思潮 严复介绍和传播进化论思想) 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 清末立宪派和立宪运动立宪运动 革命派的武装反清活动武昌起从兴中会到武昌起义中华民国 义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临时政府成立 北洋军阀的统治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统治 南京政府的建立及全国“统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n 新旧军阀混战新军阀混战 红军五次反围剿与万里长征红军五次反围剿与长征 抗战前十年间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抗战前十年中国社会经济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市高涨抗日救亡运动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抗日根据地的开拓与建设 中共“七大”的召开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 中国军队的对日军反攻中国军队的反攻 日本投降与中国人民战争的日本投降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最后胜利 9、国内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的演进9、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 国共重庆谈判重庆谈判 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国统区人民的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 反压迫斗争 内战爆发及其演进三大战役与解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 放军渡江作战 10、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文化10、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 现代新儒学思潮民国时期的各种思潮 民国年间的文学与戏曲成就民国年间的史学、文学与艺术 从“五一六通知”到全国内乱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 世界古代史古代埃及的历史线索古代埃及历史的主要线索 西欧封建国家的兴起与强盛西欧封建国家的建立 中古印度:从德里苏丹到莫卧儿帝国中古印度: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n 世界近现代史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德国的统一德意志的统一 19世纪后半叶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政治 法律制度与社会政策19世纪后半叶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政策 列强瓜分非洲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 19世纪后半叶亚非拉的民族主义运动19世纪中后期亚非拉的民族主义运动 维也纳会议与神圣同盟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关系 德法矛盾与欧洲的均势列强矛盾与欧洲的均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苏联的工业化与“斯大林模式”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 大战前夕法西斯德国的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 大战前夕法西斯国家的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 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大战的结果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铁幕演说”与冷战 两大阵营在全球的对峙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 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英国的内政与外交 联邦德国的内政与外交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内政与外交 苏南冲突与“铁托主义”苏南冲突 以上是08年大纲规定的考查范围与07年大纲相比所作的全部调整。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务必结合自己的理解深入领会与把握如此调整的目的所在,只有这样,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n 主持人:感谢张老师对考试范围为我们所作的深入细致的剖析。下面想要请教张老师的是,对于08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考生应如何复习备考? 张老师:关于复习备考的策略,在前面的分析中实际上已零散地谈到了一些,为了便于大家参考起见,在这里便结合我所了解到的情况并今年考纲给大家提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订立三轮复习计划,步步推进。历史学内容多,头绪杂,对于本科专业为历史的考生而言,困难似乎不是很大,但对于跨专业考生而言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行动起来,订立复习计划,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具体步骤为:在一轮复习时结合考纲找几套比较有权威的本科通史教材,按时序进行全面复习;而在第二轮时,再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进行专题的复习;第三轮时,可以进行有重点的复习,甚至可以自己进行猜题押宝,但前提是必须搞好一轮、二轮复习,否则将只能是缘木求鱼。 第二,充分利用因特网,了解当前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并且能够将当前的社会热点、国际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内的相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既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又增强了自己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如此将既可以增加自己对历史的兴趣,复可提高自己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关于联系社会热点和国际热点问题,07年考题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第30题法荷英俄四国的发展还是第34题美国政府职能的演变,很显然均是受了去年炒得火热的“大国崛起”问题的启发。由是观之,大家必须结合热点进行复习。当然,这绝不是说其他的内容就不复习了。 主持人:好建议!希望大家结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最后一个问题,您能给大家推荐几本好的教材或复习资料吗? 张老师: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以下几点:第一,教材方面,大家必须要有几套比较好的教材来作为复习的基本资料,因为本科教材均是由各高校自己编写,因而具有较强的倾向性,而使用几套教材便可以弥补单一一套教材的这一不足。比较好的教材有:北京师范大学修订版的高等学校历史学本科教材(大32k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校历史学同时教材,包括朱绍候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李侃等编写的中国近代史,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及吴于廑和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再有,希望大家关注北京大学老师近几年主编或参编的大学历史教材。第二,至于辅导资料,我个人认为,由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再加上刚开始实行统考,因而很难编写出一本令人满意的辅导资料。因此,希望大家在购买时要慎重,切不可盲目行事。总之,一句话,最好的复习资料就是教材。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你的支持,再见!大家期盼已久的08年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终于面世了。可是,当大家拿到这个复习备考的权威指导文件时,可能会不知如何去充分、有效地利用它。鉴于这种状况,为了帮助广大考生们准确无误地把握今年的考试大纲,吃透大纲精神,使自己的复习有的放矢,我们海文专业课历史学教研团队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专家的带领下对此进行了详细解析。一、历史学统考的背景分析\n这是当前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的需要。众所周知,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从去年开始实行专业课全国统考的方式,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考试与培养制度的一个重大改革。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历史学领域实行这一改革呢?这显然是与历史学专业在今天社会上的地位与原有的历史学入学考试体制的弊端分不开的。毋庸置疑,历史学专业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然而,它作为一门长线学科、一门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学科,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被严重地边缘化了,致使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冷门”专业。其结果是报考历史学专业研究生的人数少得可怜。而在这为数不多的报考者中,有很多又是为了寻求镀金而投机的“跨专业考生”,而推动这部分人报考的原因无非就是历史学研究生“好考”,“学位”好拿,考历史学研究生就是为了廉价取得学位。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大量的跨专业考生投入到历史学考研队伍中来。据我了解,有些考生的专业确实跨得有些邪乎,按说中文、政治及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考生跨到历史学专业来倒也说得过去,可是有很多是学理工科专业——如生物、环境等专业的考生。试想,这些专业考生的历史学基础和素养会是怎样一种状况了。虽然,这类考生的勇气值得赞许,但他们却无疑在严重制约着历史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鉴于生源不足的严峻现实,在各高校和科研单位自己命题的旧有体制下,一些二流或三流院校或科研部门为了能保证自己的生源,保住自己的硕士点不被撤销,一些名气不大的硕士生导师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便只能降低初试的门槛,降低试题的难度,如此就使得历史学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很难以保证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历史学研究生的质量差,便更加恶化其社会声誉,而其社会声誉的恶化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历史学研究生招生的困难。因此,统考方式的实行首先就是出于保证历史学研究生质量的需要。二、08年历史学大纲的变化趋势第一,在原先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体制下,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科目不统一,虽然前此教育部曾于2003年做过统一要求,但仍难于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即很多单位的初试试题过偏、过窄,主要是按照各单位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兴趣来命题,因而考生在报考哪个单位时,只需对这个单位的导师情况及往年考题加以研究,就会大体确定自己的复习范围,结果由于只去注重这一狭小方面内容的复习,就把应有的大量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给自觉地抛弃了。一个连历史学科的基本框架都把握不起来的硕士研究生又怎能进行更高层次的专业化研究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须知,“专”只能是建立在“通”的基础上,离开了通的“专”只能是空中楼阁。在以往的硕士研究生队伍中,这种状况大量地存在着。有很多研究生只知道自己专业方向的那点东西,比如研究隋唐史的就只知道隋唐方面的内容,而即使是中国古代史其他时代的历史就知之甚少,更遑论语之相关的中国近现代或是解释方面的相关知识了。如此水平的研究生又怎能作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呢?在以往考试制度下招收的历史学硕士研究生中,在做论文时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学术界称之为“硬伤”)、闹出学术笑话来的比比皆是。这不能不说是原有硕士研究生招生体制的一大弊端。为此,由原先的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到今天的教育部统一考试,实在是一大进步,它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这一弊端。基于此,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08年考试大纲在07年基础上予以调整的动机所在。亦即,从08年考试大纲所规定的知识范围上看,它比07年的涵盖更广,从而使得历史学科体系显得更加完整,更加合理,进一步讲,更加体现出考试的基础性和选拔性。\n第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国家对研究生培养的要求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客观要求并与国际社会接轨,在借鉴国际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我国对研究生培养制度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其基本点就是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宽口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而将培养高层次专业人员的任务放到了博士生阶段上。为此,国家一方面从2003年始实行了硕士生的大规模扩招,另一方面又缩短了硕士生的学制;而对于博士生,则稳定其招生规模,同时又陆续增加其攻读年限。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专业初试的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可以讲,它呼应了我国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的这一趋势,而08年的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则是进一步顺应这一趋势的产物。亦即,它通过对07考试范围的整合、调整与增删,进一步体现了以考查学生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学科基本素养为侧重的基本特征。三、对08年的考试方向及其特点的预测关于08年的入学考试,我想大家完全可以放心的是,它将继续沿袭07年的命题思路,考查本科阶段所学习的历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等内容,而其目标将依然是考纲中所规定的四项基本能力,即: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历史阐释能力、史料解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至于各题型的承载功能,根据新考纲的精神,我认为将会是:选择题依然是以考查历史基础知识为主,并且将依然是那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大现象、重要结论等内容,或者说这依然是考生的保分题;名词解释同样也将会以考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大现象等为主,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可能将会有一些比较小的名词,这可能在一般的本科教材中没有出现过,不过这种类型的题目数量不会超过两道;材料分析题,估计将会适当加大难度。估计像07年29题那样的简单型材料题可能不会再出现,这一点务请大家要有思想准备,在平日备考时可适当进行一下这一方面的训练;问答题,07年的问答题基本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单一型——即31题和33题,这两道题均考查的单一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并且在一般的本科教材中均有集中的叙述;二是横向深分析型——即32题,该题在教材中没有集中的叙述,而需要考生对分布在不同章节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三是纵向梳理型——即34题,该题属于大跨度、专题性的题目,考查考生纵向梳理历史基本线索的能力。可以讲,07年考试涵盖了历史问答题的三种基本类型。从08年考纲来看,08年的考题将会继续使用这三种基本型。不过,大家要注意两点:第一,二三两种题型将会适当加大比重;第二,估计还将会出现比较题,因为在两年的样题中均有此题型,结果07年没考,估计08年考的可能性较大。这就需要大家在备考复习中务必注意历史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及对一些可比性的重大问题的比较。历史学:2008年考研历史学基础试题评析分享|点击:6更新时间:2009年04月22日【打印文章】【字体:小大】【收藏】【我要评论(0)】【发表文章】历史学:2008年考研历史学基础试题评析2008年01月25日09:31来源:无疑考试网考试\n 关于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试题从总体上反映了08年无疑考试网纲的考察要求,即掌握基本理论,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能分析解读基本史料,特别是在对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的考察部分。从分值的分配上来看,也是符合大纲的要求的。中国古代史30%,中国近现代史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20%,世界近现代史30%。但在总体上突出重点的同时,也考察了一些比较小,相对偏的知识点,难度相较去年有所增加。以世界史为例,笔者进行一定的分析,以发现其中的命题思路。 如世界近现代史部分考察了五道选择题,两道名词解释题,一道材料解析题,一道问答题。从分值上看,仍然是关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题目占了绝大多数,这与欧美国家在近现代世界历史上发挥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问答题第34题20世纪初欧洲优势地位的表现和一战有对优势的影响;材料分析题第30题关于英国政治制度问题;第27题德雷福斯事件;第17题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汽车石油兴起的发明是;第18题英国镇压苏丹马赫迪用的新型武器是,甚至第19题参加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国家保加利亚都可归入。一战以前在世界范围内欧洲处于优势地位,这一点是毫无质疑的。在笔者编写的模拟试题第30题中“影响英国从19世纪中期‘世界工厂’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垄断地位丧失的因素主要是什么?”也反映了这一问题。欧洲优势地位转移到美国对于世界而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对近现代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年的试题中关于英国的考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多的。这与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是密切相关的。英国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占领了大量的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故关于关于英国的政治制度(第30题),英国的殖民史(第18题)的考察也是必然的。关于这两个问题在我编写的大纲里也都涉及到了。关于20题1930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8题卡德纳斯改革更是我在大纲中重点强调的方面。关于第16题地理大发现后美洲传入影响欧亚的植物新品种。由于地理大发现对于世界的影响,特别对于欧洲影响非常大。地理大发现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变革,促进了天文学、航海学、天气预报学的发展及造船技术等科学技术的近代化过程;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美洲不仅给欧洲带来了金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植物品种,这些植物品种,如玉米、番薯、烟草的引进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农业的发展。所以考察到相关题目也是正常的。在世界近现代史中关于地理大发现也是一个重要知识点。 关于世界古代史部分的考核也反映了重点突出的特点。我在讲解世界古代史时强调的古代罗马文明、犹太文明是今年古代史重点考察的章节。第33题公元前3-公元前2世纪罗马的扩张和影响;第12题古代中国称罗马为大秦是关于罗马的题目,第11题圣经旧约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到达迦南的摩西。由于古罗马和古代西亚诸文明在去年的试题中没有体现,而这两个时期古代西亚和古罗马对世界历史又有着深远的影响,故根据测试学的规律,今年涉及到是正常的。这与我在考前的预测也是一致的。关于第13题科穆宁王朝时期的拜占廷普罗尼亚制;第26题圣德太子改革,也就是大化改新,我在讲述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中专门强调了。第13题属于新增加的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的具体知识点,这也体现了出题的一个规律,新增加的,调整的知识点容易考到。第25题圣像破坏运动是属于欧洲基督教文明中的一个知识点。基督教对于欧洲文明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中世纪时期,基督教会统治了整个欧洲,基督教文明深刻影响了欧洲文明。故考核世界中世纪史涉及到基督教问题是必然的。基督教文明也是我重点强调的一个章节。圣像破坏运动是指公元8到9世纪在拜占庭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关于第14题俄罗斯最早的编年史《往年纪事》,俄罗斯最早的文学作品属于古罗斯时期,而这一时期最早最重要的文学体裁是编年史体,《往年纪事》在俄罗斯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第15题胡斯战争,作为捷克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推行宗教改革的持久战争,欧洲历史上时间较长、影响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对于当时的欧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能够在今年试题中有所体现。\n 从世界史的试题分析,可以看出今年在突出重点的同时,通过知识点的细化增加了试题的难度,但这些小的知识点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总体上来说在命题时依然还是符合测试学的规律以及大纲变化的要求的。一、08年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的详析及对考点的预测分析(一)对2007年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及考题的分析今年是历史学实行专业综合考试的第二年,从去年的考题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去年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来看,考查的都是一些重大、重要,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从2007年的考试真题来看,考试题和大纲的联系比较紧密,出现的考题一般都在大纲的范围内,没有很难很偏的题出现。考的内容也都是大面上的,不会像统考之前各个学校自主命题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很细节的题,让人无法把握。从出题来看,在选择题方面,共20个题,而中国近现代史占了5个,占了总选择题的四分之一,其中晚清民国时期出了四个选择题,占中国近现代史的80%,分值很重。其中出了两个排序题,对时间方面和事件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名词解释只出现一个,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这是新四军的全称。由此可以发现,我们在记忆一些名词的简称时还必须了解它的全称。如果不知道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就是新四军的全称,答题肯定会茫然不知所措,可能会答非所问。史料分析题只占一个中的一小问,问的是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措施,是很简单的基础知识。只要掌握了大纲范围内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这个题目就会很容易的答出来。所以基础知识一定要牢牢掌握,因为不仅有可能在选择和名词解释题中出现,在史料分析方面也会涉及。简答题一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这是大纲上的考察范围。而且是大面上的很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所以比较简单,很好把握。就是答题的时候可能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来分析,做到全面。不会出现一点内容都答不上的问题,只是在答题的时候在全面方面可能考生的成绩会出现差距,拉开距离。重要的知识点,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意义一定要熟记,因为这是出简答题的一个很重要方面的依据来源。(二)对中国近现代史2008年大纲知识点的分析及考点预测1.关于2008年中国近现代史考试方向的总预测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n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上面我们分析了2007年的考试大纲的考查范围和考试真题,并对两者的联系做了解析。08年的中国近现代史在综合考试中占的比重仍然为20%,和去年相比,没有变化,所以今年在选择题,名次解释题,史料分析题和简答题方面,应该在出题量和具体哪种类型占多大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具体请参照上面分析的关于2007年真题里各个类型的题占多大比重。我们可以发现历史学专业综合考试出现后,新的考题更加注重大面上的东西,不会死抠很偏很难把握的名词解释或者选择题。所以2008年,因为仍然是综合考试,所以太难太偏太无法下手的考题一般不会出现。大家只要对大纲范围内规定的基础知识点好好把握,选择和名次解释题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中国近现代史考试的题目都是比较简单的内容,很容易把握。从去年的出题来看,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在往年各个学校自主命题时就经常考到。所以在综合考试真题只有一年(2007年)可以参考的情况下,可以参看一下往年一些重要学校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考试真题。对于把握大方面和重要方面的知识来说还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尤其是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大学等学校的历年考试真题都可以拿来看一下。2.2008年大纲重要知识点分析及考点预测\n从大纲列出的考试点来看,也主要是晚清时期的侵华战争,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北洋政局和社会改革这种大的变化,这点来说,改革对咱们考察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2007年的考试题中,也是这些方面的内容占据了主要分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容虽多,但是考察的内容不会占太多的分值。1)对增加的考点进行分析并对出题类型作出预测及指导(1)第二节增加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战争的过程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几次具有转折性质的战役要记住。这可能会出现选择题或者名次解释题。(2)第五节增加了“从兴中会到武昌起义”;当时建立了哪些团体,像兴中会,光复会等等,对于建立的时间,领导人,地点要好好掌握,可能会出现选择题。(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发展的原因,表现等要好好把握。原因要注意内因和外因。外因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条重要线索,最好按照发展的过程做一个系统的整理。(4)第八节增加了“南京大屠杀与日军暴行”;日本篡改教科书歪曲历史事实,对于南京大屠杀时日军的暴行应该好好掌握,这是对日本行为的最好反驳。应该结合现实情况去理解。(5)“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表现有哪些?要好好掌握,可能出现史料分析题。(6)“延安整风”;整风运动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运动,对于它开展的原因,内容,意义都要认真把握。出现简单题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它的意义的重要性更突出。(7)第九节增加了“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它的具体的表现要知道,同时揭露了国民党的本质要了解。国民党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实行一党专政。人民的反抗斗争要知道,像国统区的第二条反蒋战线。(8)第十节增加了“民国时期的各种思潮”;要了解各种思潮的背景、内容、代表人物。思潮的出现是有内外两方面的大原因的,要仔细分析。2)对调整的考点进行分析并对出题类型作出预测及指导(1)第一节把07年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增加为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增加了影响要注意。对一些重要的条约的内容要熟记。要把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列出来,然后整理出内容和影响。影响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各个方面,这在答题的时候要全面。有可能出现简答题。(2)把07年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局改为义和团运动。这看似是缩小了内容,其实是陷阱,内容仍没变化,只是说法变得笼统了,但是这不代表考察的范围变了,越是笼统,模糊的问题越是要仔细推敲。(3)第四节把07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和特点改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删掉了发生、特点。上面已经分析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性,在此不赘述。(4)第五节把07年的戊戌维新运动改为戊戌变法。换汤不换药的表现。对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要记住,不仅要知道对当时的影响,还要注意它的长远影响。可以查一下关于戊戌变法的专著性文章或者书籍,做一个全面性的总结。可能出现简答题。答的全面就是你的制胜点。(6)第六节把07年北洋军阀的统治改为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统治。增加了袁世凯的统治。要对袁世凯的统治进行系统的把握。(7)第七节把07年南京政府的建立及全国统一改为南京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对于政治制度要有整体上的认识与掌握并要了解对它的评价。有可能会出现史料分析题。(8)第八节把07年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高涨改为抗日救亡运动;对于其背景,过程要了解。3)对于中国近现代史重要知识点的梳理(1)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后果要好好把握。有可能在这部分内容出很细节的选择题,名词解释题。(2)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n具体采取了哪些制度,像《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要熟记,有可能出现简答题。(3)洋务运动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都要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求强,后期求富所采取的措施要知道。建立的一系列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对于建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等要熟记。对于他的内容,影响有可能会出现简答题和史料分析题。(4)清末新政这是清政府的一次重要的自救运动。对于背景,内容,意义要熟记。史料分析和简答题的可能性很大。(5)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的教育改革一些具体措施可能会作为选择题来出现。(6)维新变法思潮及戊戌变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知道。这都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活动。要从背景,内容,意义方向好好掌握。对于当时的代表人物,像王韬,陈礼垣等人物具体的思想要知道。(7)孙中山与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思想,三民主义的内容都要熟记。可能出现选择,简答题。(8)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双方论战的内容,焦点集中在哪方面要知道。可能会以简答或者选择题的形式出现。(9)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统治这是统治上的黑暗时期。对于统治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像二十一条,可能作为名词解释出题。像张勋复辟也可能出名词解释。(10)新文化运动这是很重点的内容。往年各个学校的自主命题中经常考察,有时作为名词解释考察,有时作为简答题考察。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考,都要把握住背景,内容,意义。要注意它的长远影响。(11)五四运动对于这次运动中的口号一定要知道什么时间提出来的,内容是什么,比如“还我青岛”等。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也要熟悉。最重要的是它的意义。一定要记住,非常有可能出现简答题。以往很多学校考过。(12)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是怎样形成的?这是需要自己动手整理的东西。有可能作为简单题出现。(13)西安事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事变,尤其对于事变的影响要熟记。当时事变发生后国际,国内的反应要熟记。国际上像苏联,美国,英法等国家,国内像冯玉祥等军阀的态度要注意。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了贡献。(14)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对于三大战役的起止时间,每次战役的领导人和作战地区以及作后消灭敌人的总数要记住,因为有可能会出现选择题。(15)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这方面的知识点要掌握,新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巩固的。像三大改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内容都要知道并好好把握。经济建设的成就也要知道。像2007年的选择题就出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16)经济建设的曲折\n要了解1956年中共八大的重要意义。对于出现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要掌握。(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对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要了解。(18)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特区设立的时间,先后顺序要知道,有哪些特区要知道。有可能会出现选择题。2008历史学统考试题分析时间:2010-07-1809:45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次通过对试卷的分析,2008年历史学统考试卷与2007年相比较从题型、分值的分布来看,基本没有变化,但从真题难度上考察,则整套试题的难度加大了。从08年考试大纲的调整内容,我通过对试卷的分析,2008年历史学统考试卷与2007年相比较从题型、分值的分布来看,基本没有变化,但从真题难度上考察,则整套试题的难度加大了。从08年考试大纲的调整内容,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调整后的大纲比07年的涵盖更广,从而使得历史学科体系显得更加完整,更加合理,进一步讲,更加体现出考试的基础性和选拔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考察范围的扩大使得命题人的视角不再局限于最为重点的部分,一些平时较容易被忽视的考点也走入了此次的统考试卷。例如:“少年中国学会”,“圣德太子改革”等较生僻的考点进入了试题,而且占到了一定的分值,这也是一些学生从考场上下来,反映今年的试题有些难的原因之一。\n通过08年历史学基础统考大纲我们了解到,08年的命题实际上继续沿袭07年的命题思路,考查本科阶段所学习的历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等内容,而其目标将依然是考纲中所规定的四项基本能力,即: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历史阐释能力、史料解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至于各题型的承载功能,根据新考纲的精神,选择题依然是以考查历史基础知识为主,并且将依然是那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大现象、重要结论等内容,或者说这依然是考生的保分题,剑走偏锋的现象并不明显;名词解释同样以考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大现象等为主,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此次考试中确实出现了一些比较小的名词,这些名词可能在一般的本科教材中没有出现或详细阐释过,不过这种类型的题目数量被控制在了一定的比例之内,考生仍可以从名词解释这个题型中得到基础分值;材料分析题难度适当加大了。像07年29题那样的简单型材料题没有再出现,而是分别考察了九品中正制的演变与英国议会制度的演变,在这之中命题人显然突出考察了考生对原始史料的把握与概括能力;问答题,07年的问答题基本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单一型——即31题和33题,这两道题均考查的单一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并且在一般的本科教材中均有集中的叙述;二是横向深分析型——即32题,该题在教材中没有集中的叙述,而需要考生对分布在不同章节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三是纵向梳理型——即34题,该题属于大跨度、专题性的题目,考查考生纵向梳理历史基本线索的能力。可以讲,07年考试涵盖了历史问答题的三种基本类型。从08年试题来看,四道问答题并没有突破这三种框架,分值的分布也是相似的,前两道问答题属于单一性,在一般的本科教材中均有集中的叙述,第三题是一道时间跨度较大的纵向梳理题;最后一道问答题分两部分,前半部分属于横向深分析题,需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方面回答,而踢得后半部分则突出比较,是一道比较题,在两年的样题中均有此题型,结果07年没考,估计08年考到实属合情合理。结合考试大纲分析试题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就将历史学基础分成四个部分,分别加以说明。1、世界近现代史之所以先看世界近现代史,是因为世界史是考生的弱项,而世界近现代史则是分值相对较多的部分。按照08年考试大纲的规定,世界近现史部分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为30%,也就是90分。这一点与07年相比没有变化,估计今后这一比例也将维持不变。世界近现代史包含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部分内容,在考纲中共划分为19个子目,68个知识点。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历史学本科教学及历史学学科体系中,构成了世界通史教学的第三和第四两部分,从本科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课时的分配来看,该部分内容均大大超过世界古代史。对于这一点,从当前最为权威的大学本科历史学世界通史教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通史教材的编纂上看得最清楚不过了。该教材六卷的划分情况为:世界上古史一卷,世界中古史一卷,世界近代史两卷,世界现代史两卷。可见,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世界近现代史能占到30%的比重绝非偶然,它是由世界近现代史在整个世界通史体系和世界通史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在07年考试中,世界近现代史部分所占的90分的分布情况为:选择题为7个小题,名词解释为2个小题,材料题1道,问答题1道。这几道题目除材料题略微涉及到世界中古史的部分知识外,其余均为独立考查世界近现代史内容,为单纯的世界近现代史题目。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教材编写、学科划分及实际教学中,世界近代史于世界现代史分属两个严格区分的领域,但在考纲中却是将这两部分实行了合二为一的编排法。在此实际上体现了考纲制定者的一个基本思想,即将16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视为一个整体,这显然是与当前学术界的普遍做法一致的。从07年真题中可以看得出来,07年考试显然主要侧重了世界近代史的考查,两道大题考查的基本上是世界近代史的内容。相反,08年考试的重点转向了世界现代史。且亚非拉部分占到了很大的比例,这一部分历史是考生较容易忽视的,因而,此次考试出现了较多涉及亚非拉内容的试题,无疑给考生的顺利答题造成了一定的困难。2、世界古代史按照08年考试大纲的规定,世界古代史部分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为20%,也就是60分。这一点与07年相比没有变化,但此次命题并没有严格按照这个比例。在07\n年考试中,这60分的分布情况为:选择题为4个小题,名词解释为2个小题,问答题1道。这几道题目均为独立考查世界古代史内容,为单纯的世界古代史题目,总共54分。此外,在材料解析题第30题中虽然基本上考查的是世界近代史的内容,而实际上也需要用到一部分世界中古史的知识。因此可以说,07年考试较好地体现了当年考纲所规定的考查内容比例。就世界古代史而言,08年考纲的规定与07年相比基本未作变动。下面将对这些变动之处做简要分析:第一处变动,将第3个子目中的“古代埃及的历史线索”调整为“古代埃及历史的主要线索”。第二处变动,将第7个子目中的“拜占庭帝国”调整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第三处变动,将第9个子目中的“西欧国家的兴起与强盛”调整为“西欧国家的建立”,而将其“强盛”又具体细化为“商业经济和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征”、“西欧各国的发展与相互关系”三个知识点。如此,就使得这一内容的所指更加明确、具体,也突出了西欧封建国家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第四处变动,将第10个子目中的“中古印度:从德里苏丹到莫卧儿帝国”调整为“中古印度: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使前后的表述一致起来,即从政权的角度来把握中古印度历史的发展演变,而不是从最高统治者到政权。从08年的考研试题来看,08年考纲的变动之处固然是整套世界古代史体系科学了,但以希腊罗马为中心的西方世界史以及以基督教为中心的中世纪史仍是世界古代史的重中之重,并不因为考纲的变化而转移。另外,从07年的真题就可以看出,希腊罗马中心论的倾向在淡化,埃及、两河、印度、美洲文明也逐步得到了重视,这也是考生在复习中需要注意的一点。3、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学专业综合考试试卷满分是300分,考试时间是180分钟。在整个历史专业综合考试中,中国通史占50%,世界史占50%。其中中国近现代史占20%,也就是说中国近现代史的分值占了中国通史的40%,和中国古代史的分值比起来,它的重要地位略逊一筹。但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是十五章,比中国古代史多七章。虽然内容多但是分值占的比重小,要求掌握的内容却是很多。特别是晚清民国时期的内容很多,而且很重要,必须好好把握,拿出足够的时间来复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历史则在考试中占的比重很小,在08年的试题中几乎就没有出现,在复习的时候可以不必细致的去抠。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具体的时间分配还是要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来决定。晚清民国基础好的就多在中国古代史上花点时间。中国古代史好的就在晚清民国史上多花点时间。总之晚清民国是一个重点。对于晚清民国几次的重要运动,像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要好好掌握。另一点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代史政治因素干扰的降低,考研大纲也在不断变化,新大纲出现以后,经过仔细分析及研究发现: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在总体上相对于中国古代史来说,变化的确挺大,总得来说,这些变化主要集中在晚清民国时期。一些重点知识仍然是考察的对象,需要好好把握!另外更需要考生能够尽量站在学术前沿,做学术的前瞻者。4、中国古代史前文已述,中国古代史是内容少而分量重,必须好好把握,拿出足够的时间来复习。\n新大纲出现以后,经过仔细分析及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在总体略有缩减,2008年中国古代史大纲较之去年不在出现府兵制,九品中正制等制度,唐朝部分内容有所缩减,删掉了两方面的内容。宋朝删去一些内容,但新增一些考点,如宋金夏等割据政权的政治状况,明清部分略缩减。在中国古代史中,对一些知识点的表述进行了微调,除力求正常的语言精当和表述更加准确的变化之外,还有一些词句上的变化,反映出命题中心在考察思路上的调整。如将“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改为“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宋元时期的海外交通”改为“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相当于略微扩大了考察的范围,对考生的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化”改为“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中叶的社会危机与改革”改为“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等,则适当缩减了考察要点,将考察方向更加明确集中,减低了部分难度。但不得不指出的是今年的材料题所考到的恰恰是大纲中删去的九品中正制。可见,重要的制度、事件、历史人物都应该是复习的重点,考纲只是一个方向性的参考,决不能在重要问题上偷懒。有人说题出的有些偏,只能说我们复习不到位。浩浩历史中,有些东西我们因为各种原因,可能无法掌握,大家也不要苛求自己。(责任编辑:admin)浏览次数:106发布日期:2008-6-1文章来源:新浪考试--------------------------------------------------------------------------------07考纲知识点08考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 刘秀加强东汉统治的制度与措施刘秀与东汉初期政治 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 十六国的兴亡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出现十六国和南北对峙局面 东晋门阀政治、南朝门阀的衰落和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与寒人的兴起寒人的兴起 唐朝相关制度对隋朝的继承和发展唐朝对隋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n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两税法的颁布与唐后期的经济两税法与唐后期的经济 唐朝末年的社会问题唐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隋唐时期边境各少数民族概况、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宋、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思想文化宋元的科技与思想文化 宋元时期的海外交通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朱元璋与明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郑和下西洋、“南倭北虏”问题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 明中叶的社会危机与改革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产方式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史 晚清时期的侵华战争列强的对华侵略 重要的不平等条约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原因、过程、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结局和影响 义和团运动的北京、过程和结局义和团运动 3、晚清政局的变化与清政府的晚清政局 自救改革 4、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 新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特点、著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及其代表人物 5、戊戌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n 维新变法思潮(康有为的变法理论,维新变法思潮严复介绍和传播进化论思想) 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 清末立宪派和立宪运动立宪运动 革命派的武装反清活动武昌起从兴中会到武昌起义中华民国 义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临时政府成立 北洋军阀的统治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统治 南京政府的建立及全国“统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 新旧军阀混战新军阀混战 红军五次反围剿与万里长征红军五次反围剿与长征 抗战前十年间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抗战前十年中国社会经济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市高涨抗日救亡运动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抗日根据地的开拓与建设 中共“七大”的召开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 中国军队的对日军反攻中国军队的反攻 日本投降与中国人民战争的日本投降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最后胜利 9、国内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的演进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 国共重庆谈判重庆谈判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国统区人民的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 反压迫斗争内战爆发及其演进三大战役与解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放军渡江作战 10、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文化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 现代新儒学思潮民国时期的各种思潮\n 民国年间的文学与戏曲成就民国年间的史学、文学与艺术 从“五一六通知”到全国内乱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 世界古代史 古代埃及的历史线索古代埃及历史的主要线索 西欧封建国家的兴起与强盛西欧封建国家的建立 中古印度:从德里苏丹到莫卧儿帝国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 世界近现代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19世纪后半叶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政治 法律制度与社会政策19世纪后半叶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政策 列强瓜分非洲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 19世纪后半叶亚非拉的民族主义运动19世纪中后期亚非拉的民族主义运动 维也纳会议与神圣同盟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关系 德法矛盾与欧洲的均势列强矛盾与欧洲的均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苏联的工业化与“斯大林模式”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 大战前夕法西斯德国的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大战前夕法西斯国家的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 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大战的结果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铁幕演说”与冷战 两大阵营在全球的对峙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 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n 英国的内政与外交 联邦德国的内政与外交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内政与外交 苏南冲突与“铁托主义”苏南冲突 以上是08年大纲规定的考查范围与07年大纲相比所作的全部调整。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务必结合自己的理解深入领会与把握如此调整的目的所在,只有这样,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主持人:感谢张老师对考试范围为我们所作的深入细致的剖析。下面想要请教张老师的是,对于08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考生应如何复习备考? 张老师:关于复习备考的策略,在前面的分析中实际上已零散地谈到了一些,为了便于大家参考起见,在这里便结合我所了解到的情况并今年考纲给大家提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订立三轮复习计划,步步推进。历史学内容多,头绪杂,对于本科专业为历史的考生而言,困难似乎不是很大,但对于跨专业考生而言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行动起来,订立复习计划,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具体步骤为:在一轮复习时结合考纲找几套比较有权威的本科通史教材,按时序进行全面复习;而在第二轮时,再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进行专题的复习;第三轮时,可以进行有重点的复习,甚至可以自己进行猜题押宝,但前提是必须搞好一轮、二轮复习,否则将只能是缘木求鱼。 第二,充分利用因特网,了解当前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并且能够将当前的社会热点、国际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内的相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既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又增强了自己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如此将既可以增加自己对历史的兴趣,复可提高自己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关于联系社会热点和国际热点问题,07年考题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第30题法荷英俄四国的发展还是第34题美国政府职能的演变,很显然均是受了去年炒得火热的“大国崛起”问题的启发。由是观之,大家必须结合热点进行复习。当然,这绝不是说其他的内容就不复习了。 主持人:好建议!希望大家结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最后一个问题,您能给大家推荐几本好的教材或复习资料吗? 张老师: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以下几点:第一,教材方面,大家必须要有几套比较好的教材来作为复习的基本资料,因为本科教材均是由各高校自己编写,因而具有较强的倾向性,而使用几套教材便可以弥补单一一套教材的这一不足。比较好的教材有:北京师范大学修订版的高等学校历史学本科教材(大32k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校历史学同时教材,包括朱绍候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李侃等编写的中国近代史,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及吴于廑和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再有,希望大家关注北京大学老师近几年主编或参编的大学历史教材。第二,至于辅导资料,我个人认为,由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再加上刚开始实行统考,因而很难编写出一本令人满意的辅导资料。因此,希望大家在购买时要慎重,切不可盲目行事。总之,一句话,最好的复习资料就是教材。\n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你的支持,再见!09年考研历史学大纲及近两年试题特点分析2008-08-0708:07:50来源:标签:09年考研考研历史学大纲 在众多学子的翘首企盼中,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大纲终于在近期面世了。为了让大家更快更好的了解大纲的变化情况,三人行教育的老师特此给大家做一个关于新大纲的解读及近两年试题的特点分析。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考试。07年之前,历史学专业课考试是由各个招生单位自行进行出题。07年研究生考试改革,历史学成为了统考科目,有了统一的考试大纲,方便了考生进行有计划的针对性的复习,所以我们复习的过程就一定要把握这个纲。 今年的历史考试大纲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在考查范围(即知识点)上与08年基本相同。与去年的考试大纲相比较,我们发现,在大纲的第三部份“考查范围”中,唯一和去年不同的一个知识点是,中国现代史第十二部分,由去年的“经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变为“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其它所有知识点是完全相同的。相比较08年大纲对07年较大范围的变动,我们不难看出,经过两年统考的实践和探索,历史学专业考试的考查范围基本已经定型,以后即使有变动,也是在大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一些细节的调整,考生在复习中应该抓住这个大的方向和趋势。 对于今年唯一变动的这个知识点,由“经济模式”变为“发展模式”,我们应该看到,这不仅仅是在表述方式上的不同。“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发展,也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等等各方面。把这一变动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这其中透露给我们的信息是,以后考研命题的趋势,考察的重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政治和经济领域了,社会史、文化史的内容将越来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这也是各位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设立统考以来这两年的历史学科试题数据分布: 07年考研历史学科数据分析科目选择名词解释史料分析简答总分所占比例中国古代史1030303010033.3%中国近代史810005819.4%中国现代史2003020.6%世界古代史10100305016.7%世界近代史8203005819.4%世界现代史2100304214% 08年考研历史学科数据分析科目选择名词解释史料分析简答总分所占比例中国古代史102030309030%中国近代史8200305819.4%中国现代史200020.6%世界古代史10200306020%世界近代史8203005819.4%世界现代史200303210.6% 考查这两年历史学统考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命题中存在“厚古薄今”\n的现象,这是我们国家历史学教学的传统和现状所决定的。中国现代史在两年的试题中都仅出现了一道选择题,世界现代史虽然比例稍重,但是也有下降的趋势。因此,现代史不是命题的重点,考生可以在这一部分节省一些时间和精力。 中古古代史是命题的重心之一,分数维持在总分的三分之一左右。具体来看,07年各大章节比例为:先秦2分,秦汉12分,隋唐42分,宋元2分,明清42分;08年各大章节比例:先秦2分,魏晋44分,宋元32分,明清12分。先秦部分不是考查重点,一般仅在选择题中出现;秦汉部分要特别注意,07年一道选择和一道名词解释,08年未出现在试题中,而这一部分在古代史中却是比较重要的一块,今年有非常大出大题的可能性;正如三人行教育的辅导老师在课上所言,魏晋和隋唐前两年均大题出现,今年也不排除继续出大题的可能,但是如果秦汉部分出现简答和史料分析的话,这一部分的分值比例与前两年相比有下降的可能;宋元和明清部分,07年和08年总的分值维持在44分,09年应当还会维持在这一水平,但是要注意宋元部分出现史料分析题的可能性。 中国近代史部分,去年和前年的分值保持不变,09年也不会出现大的变动,预测会出现一道简答以及一至二道名词解释。同时提醒各位考生,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近代史上剧烈的社会变革(例如变法、革命、战争等)这一版块上。 世界史部分,三部分的分值分布是较为平均的。要注意的一点是,世界史命题的重点在欧洲史,07年欧洲史130分,非欧史20分;08年欧洲史126分,非欧史24分,大致维持在这个水平不变,09年也不会有大的变化。具体来看,世界古代史部分,08年比07年比例稍微有所增加,09年应当仍然维持在这个水平上。特别要注意,这一部分命题的重心在“古代希腊罗马”以及“中世纪的欧洲”这两部分,大题的出现也基本在这两个重要章节之内。 世界近代史部分,07、08年分值同样维持不变,09年基本上仍然会保持这一比例,但是也不排除增加一道简答题的可能性。前两年的史料分析分别涉及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两大内容,今年在这两个最重要的部分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战争史和国际关系部分的内容。 对于现阶段的复习,大家一方面在自己既定的计划中进行,同时也要兼顾各科复习时间的协调。对于教辅书,大家在选择时不要盲目,对于要上辅导班的同学,吃透讲义和相关的辅导材料就可以了,辅助一些练习,三人行教育的核心习题集是大家这几年一致认可的,暑期后阶段在看完基本教材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做一些题巩固复习,同时导入第二轮复习。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概而言之,现阶段是知大纲的“彼”,同时也是研习基本教材而知“己”。以上是对09年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这两年历史学统考试题的一个大致分析和比较以及现阶段的复习情况分析,希望对各位考生能够有所帮助。三人行教育全体同仁在此祝大家复习顺利,如愿以偿!百度推广 主持人:大家好!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已全部结束,今天新浪考试频道联合万学海文在考后第一时间邀请到万学海文历史学考研辅导专家、人大历史学院何老师点评09年历史学真题。 何老师,您好! 何老师: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请问何老师,2009年历史学专业考题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与往年相比,09年历史学考题呈现出怎样的特点?\n 何老师:综合的分析今年的历史学统考真题,我们会发现,今年的考试试卷基本上达到了今年历史学科新大纲的考察目标要求,给人的感觉是命题者出题中规中矩。考试的难度跟去年差不多,甚至比去年要简单点,因为今年的考题几乎没什么偏题,怪题。不少同学甚至觉得今年的题比去年的难度要小很多。 我来分析一下今年试卷的结构,一张试卷分300分,考试时间是180分钟,答题的方式,大纲规定是闭卷考试,笔试。首先,根据对很多同学的调查发现,考试时间3个小时是很紧张的,有不少同学没做完题。原因有以下几种:一、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对有的考点看着很面熟,但是想不起怎么作答,以至于浪费了很多时间;二、复习的很不好,根本不记得在哪个地方看到过这个知识点;三、没有把试卷的总体时间分配好,名词解释答的过于繁琐浪费了时间,导致最后的简述题没时间来做,只能列大的框架,具体的细节知识没时间详细作答。 主持人:那么请何老师给我们详细地讲一下今年具体的真题考察知识点。 何老师:首先我们说一下真题的第一部分,是20个单选题。其中,中国古代史5个,中国近代史4个,中国现代史1个,世界古代史5个,世界近现代史5个。跟去年的从考查范围一样。从单选题的出题来看,主要是偏重于考察基础知识点与记忆性方面的一些知识,也就是考察的是考生的历史基本功。比如讲其中有一道题考到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作于罗马西斯廷教堂墙壁上的祭坛画是什么?再有一个问题,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是什么?从这两道题的考察形式也好,考察内容也好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上面我介绍到的新大纲考察目标的第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对考生掌握基础史实的一个侧重。在这里我也要提醒我们2010年的考生,你们在复习历史学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相关的教材、著作读熟、读透,而且要注意细节,因为今年的考题表现出来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对基本功的考察是非常关注的。选择题里考察的人物非常多,有五道题是考察的人物,占选择题的四分之一。并且对文化考察的比较多,尤其是宗教方面。对世界史内容的考察,相对来说有些难度。 我们再来看一下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基本上考察了8个,即:21.告缗22.南书房23.官督商办24.陕甘宁边区25.希吉拉(旧译“徙志”)26.红白玫瑰战争27.拿破仑法典28.凯恩斯主义。我们先简单地给大家分析一下名词解释,今年的名词解释考的比较简单,都是大纲里规定的知识点。考察这些知识点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到这八个名词解释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以及世界近现代史,也就是说在这一道题里面就已经非常清晰明显的涵盖了大纲所规定的考核范围和重心,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在一开始给广大考生提到的今年的命题者出题中规中矩的原因。今年和去年的考题一样,也是中国古代史占两个,中国近代史占一个,中国现代史一个,世界古代史占两个,世界近现代史占两个,这跟前年、去年的考察范围一样。而且我们发现一个特点,这几道题总体来讲都考察得很基础,不算偏题,也不算难题。21题:“告緍”是西汉时期汉武帝出台的打击商人的经济政策。22题:“南书房”是清朝时期的一个行政机构,跟军机处一样,是考察的重点,在我们历史学09年最后三套模拟题里,我们也是把清朝的政治制度作为考察重点来进行预测的。23题:“官督商办”是洋务派实行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这也是中国近代史里面的重点知识。24题:“陕甘宁边区”\n是中国现代史里面讲到的知识,指的是1937年至1949年之间的一个行政区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这是基础知识,可能有的同学在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会答的不全面,因为很少有人把它作为重点知识来掌握。由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基础知识是一定要掌握扎实的。这个工作一定要在复习的第一阶段来掌握好。25题:“希吉拉(旧译“徒志”)”这是关于穆罕默德一生中的转折点的事件,对上过我们海文专业课的同学来说,这个应该很简单,因为在我们冲刺班世界史的模拟试题二里第4小题就讲到了这道题。26题:“红白玫瑰战争”这也是重点知识,这个题也不难,在我们历史专业课强化班的讲义第22页,这个题我们讲过,并且在讲义第24页的名词解释里我还把它单独列出来让大家回去做练习。27题:“《拿破仑法典》”在我们专业课强化班讲义第33页也讲到过并且也是让大家回去练习了。28题:“凯恩斯主义”这是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来的。是经济学里面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后来还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在当代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提到这个词,所以这个名词解释也不陌生,很多同学都能答上。答这个题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把它的时间、内容还有影响都答上,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太啰嗦,也答重点内容,否则耽误时间长了,后面的简述题就没充分的时间了。其次,名词解释就是看你的采分点,只要要点全面,就可以了。不要求像简答题那么繁琐。其实总体而言,名词解释反映了这样一个趋势,对于同学们的基础要求比较高。主持人:谢谢何老师,接下来请您给我们分析今年历史学统考真题中的材料分析题和简答题。 何老师:好!我给大家简单地评述一下今年历史学统考中的材料分析题。 这次考察的两个材料分析题,分别是北宋的官职制度和罗马对基督教的政策。这两个考点分别考察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基本内容。对于第一个材料分析题的第一个问题:“门下并列与外”的中书和置于“禁中”的中书各指什么机构,其职能如何?第二个问题:材料中说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那么“正官”在北宋前期用途何在?这两个问题,学生感到有难度,这需要仔细阅读材料,挖掘材料里面的信息,并联系课本的知识来作答。对于第三个问题:材料所见北宋前期官职制度有那些主要的特点?在书上就有,所以难度不大,很多同学都会答。应该说这个题目是一个基本的得分点,但材料选用了文言文的形式,很好的体现了大纲中史料的考察。 第二个材料题考察了两个问题1、公元2世纪初期罗马帝国境内基督教的发展状况?(12分)2、罗马帝国政府对基督教的政策?(18分)这两个题都不难,但是第二问号要得18分有难度。所以需要从初期开始作答,一直到后期:关注较少——中期:迫害——后期:扶持——最终:成为国教来答。 关于四个简答题,分别考察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考察范围比较全面,基本符合了大纲的要求。第一个问题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同学的回访,我们发现很多同学没有把这个题作为重点来复习。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思想文化方面几乎不出简答题,所以这个题很多同学看着很熟悉,而且知道这是基础知识,但是就是不会回答,或者回答不全面。其实,上过我们历史强化班的同学会知道,我们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说过:“很多同学以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知识考研很少涉及,但是往往这个时期会作为重点出题”。同时,老师在讲义里把这个题全面的答案也做出来了。在强化班讲义第213页——214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是只有政治方面才会出简答题,思想文化方面也能出。所以还是刚才那句话基础阶段一定要把基础知识点掌握好。魏晋玄学是大纲里要求的考查范围,所以这是符合大纲要求的。还有,就是很多同学以为不需要把教材看透也能考好,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教材是考试的依据,必须以教材为核心。还有老师上课讲的一定要认真听。\n 第二个问题,简述湘淮军势力的崛起及其影响。这个题同学基本都会做。这是自历史学统考以来第二次考察关于湘淮军的知识点。2007年在选择题里考查的是是湘淮军建立的先后顺序。通过这道题,我们会发现,以前考过的知识点不代表短时间内不会考。所以该掌握的知识还是要认真掌握,而不能抱着“刚考过了,不会再考了”这样的心理。并且要认真研究历年真题,发现其中的考试规律。 第三个问题是简析早期殖民强国葡萄牙、西班牙衰落的原因。 这是世界史的内容,这道题对很多同学来说,也不是难点。大部分同学知道怎么来做,但是要把这个题作为一个30分的题来做,可能有点难度。因为很多同学答不全面,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来答。其实从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来答是最全面的。并且这个题最好是把这个贯穿的过程都表述清楚了才会得分高一些。 第四个问题是概述19世纪以来民族国家独立的四次浪潮。这道题考察的时间跨度很大,而且考察的是世界史上关于民族国家独立的一整条脉络。如果是跨专业考的同学,对这条线索不清楚的话,那可能会不知道怎么着手答。但是如果把整个线索理清楚了以后,这个题还是比较容易的。这个题要按照四个阶段来答,每个阶段哪些国家什么时间通过发生了什么战争获得独立的,都要答全面。 主持人:初试过去了,接下来同学们就要进行复试方面的准备了,您能给点建议吗? 何老师:复试包括面试和笔试两部分。面试有英语口语的复试,也有专业课的面试。笔试主要是针对专业课。专业课的面试很关键,这要求学生的知识面要广泛。尤其是针对历史这样的课程,往往会看你看了多少书,对当前的热点了不了解。所以趁寒假有时间,多涉猎点关于你专业方向方面的书。看完书后,要求你对这本书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你是否支持。如果支持,为什么?不支持,为什么?笔试一般难度不会大,主要是看你的发散思维,答案很灵活,只要你能自圆其说即可。英语要多回去听听力,练口语。我就提这些建议吧。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今年由于是历史学科第一次实现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命题者总体表现的比较谨慎,紧扣大纲,严格按照大纲的考察范围和考察要求来命题,而且相对而言没有什么偏题、怪题、难题,重点集中在基本知识点和对考生基本功的考察。因此,只要是认认真真地按照考试大纲,并找一本主流的教材进行了深入细致复习的同学都可以取得一个比较不错的成绩。 主持人:感谢何老的精彩点评,也感谢各位网友一直以来对新浪考研频道的大力支持。本次聊天到此结束。再见!2009年全国统考历史学大纲解析之重点内容分析所属:沪江考研来源:万学海文\n把喜欢的文章收藏起来,日后复习吧!哎呀,可惜你是未注册用户!本文相关应用鼠标划词已启用挑错收藏评论打印2009年全国统考历史学大纲解析之重点内容分析 2009年是历史学统考的第三年,今年的大纲对历史学的考查范围和去年的一样,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东西。从去年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和考试真题来看,考查的大部分是一些重大、重要,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一、具体考试科目的考查重点内容分析(一)中国古代史大纲里总结出了八个点:分别为,一,中国历史的开端;二,夏商西周;三,春秋战国;四、秦汉、魏晋南北朝;六,隋唐五代;七,宋、辽、西夏、金、元;八,明清(前期)。其中,秦汉、隋唐以及元明清时期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考查的重点,要着重把握。中国古代史占了总分的30%,也就是90分左右的分值。这是很值得重视的。中国古代史内容多而杂,基础的知识一定要巩固,因为在选择题里面,中国古代史一般占5个(10分),名词解释2个(16分),而这些往往都是从基础知识里面出题的。材料分析题和简答题里涉及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也比较多,一般都是出重点知识,难度不太大,但是要做到答题全面,尤其是对材料分析题的回答,一定要联系材料来分析回答,而不是一味地背书上的死答案。(二)中国近现代史\n中国近现代占总分的20%(60分),也就是说中国近现代史的分值占了中国通史的40%,和中国古代史的分值比起来,它的重要地位略逊一筹。但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是十五章,比中国古代史多七章。虽然内容多但是分值占的比重小,也就是说出题量上会相对小些,对于这么多的内容,出题少就意味着会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从新大纲的考查范围,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跨度不长,复习起来难度不会很大。但是晚清民国时期的内容很多,很重要,必须好好把握,拿出足够的时间来复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历史在考试中占的比重很小。对于晚清民国几次的重要运动,像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要好好掌握。(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这部分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为20%,也就是60分。这一点与08年相比没有变化,估计今后这一比例也将维持不变。世界古代史实际上包含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两部分内容,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课时的分配来看,这两部分内容均要较世界近现代史少。这从世界史最权威的教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教材也可以看出。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各一卷,而世界近代史两卷,世界现代史两卷。如仅就此而言,那么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世界古代史能占到20%的比重显然已经相当高了。(四)世界近现史这部分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为30%,也就是90分。这和2008年完全一样,估计今后这一比例也将维持不变。世界近现代史包含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部分内容,在考纲中共划分为19个子目,68个知识点。世界近现代史能占到30%的比重是由它在整个世界通史体系和世界通史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其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的统一、巴黎公社及凡华体系、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要认真复习,做好笔记。二、对历史学的复习建议因为新大纲和去年的内容一样保持了稳定,那么考试的难度基本就不会增加。因此,考生一定要紧扣大纲,牢固掌握大纲规定的知识点,但是大纲又是比较笼统和宽泛的,每一章节下的每一个小标题下面其实都包含很多内容和小知识点,必须认真来分析和把握。同时复习的时候要适当跳出大纲,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丰富自己的学识,多看一些与考纲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的论文,在做简答题的时候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让阅卷老师觉得你知识面比较广,对学术前沿比较关注,是一个适合做研究的人。同时对知识的复习要做到纵向整理和总结。09年的考题不仅会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需要考生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纵贯古今,融为一体。考纲要求考生要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特别是对一些跨专业的考生而言,这点非常重要。在复习的时候,只有把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和线索搞清楚了,答题的时候思路才能明确,观点才能全面。这一定要以教材和考试大纲为出发点来宏观把握,基础的知识在9月份之前要理解掌握,进入强化阶段的时候要抓住重点知识,适当做好复习笔记,为冲刺阶段做准备。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要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客观评价,不可一刀切。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完全肯定。2012年历史学考研初试分析\n2011年12月23日15:16 来源:新东方在线【发表评论】摘要:中国古代史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约20%;世界古代史约20%世界近现代史约30%;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的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一)考试的内容与考试类型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重磅阅读2012考研成绩查询复试调剂专题,参与晒分调查免费领价值360元复试课程!讲座:2013考研如何选校选专业[考研入门全流程解析][在线晒分赢复试课]资料│>>考研海量资料免费下载中心备考│2013考研早准备精准规划复习计划真题│2012年考研真题点评、解析专题英语│新东方名师屠皓民命中英语二小作文英语│新东方在线网络课程命中英语一作文政治│任汝芬独家解析2012政治选择分析题数学│2012年考研真题:数一数二数三专硕│2012年管理类联考综合真题答案2.考试的科目 中国古代史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约20% 世界古代史约20%世界近现代史约30%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的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3.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n 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2011年由“问答题”改为“论述题”,题量由4个变为3个,分值不变。) (二)参考书目分析 《中国古代史》朱绍候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李侃等著中华书局出版 《中国近代史》郑师渠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何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史》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世界史》(古代史)(上、下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朱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中古史》孔祥民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 《世界史》(近代史)(上、下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世界近代史》刘宗绪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 《世界史》(现代史)(上、下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 《世界现代史》张建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在初试中有指定的参考书目,所以建议考生在复习之前要注意所报考院校是否有指定参考书目。 (三)2007—2011年真题解析 \n历史学从2007年实行统考以来已经生成了5套真题,试题日渐趋向成熟,也更加符合命题的规律。从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中,历史学统考开始进入稳步探索阶段,虽然08年到10年试题难度出现过比较大的波动,但是10年考完后,通过分析试题我们可以看到10年试题难度继续保持了与09年相当的水平,所以当时我们也可以预见2011年将继续保持10年出题特点和难度或者略有上浮。通过对2001年历史学试题的我们验证了这一点,2011年历史学考查依然做到了“全面考察,关注重点”。 2011年真题的分析: 1.从题型上来看 2011年历史学考研大纲把原来的“四、问答题”改为“四、论述题”,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就是这一字之差,对同学们答题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对知识的深度有所加强。 题型的变化也促使分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1年以前的历史学专业基础试卷第四题包含4个小题,每小题30分,共计120分。2011年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第四题由于题型发生了变化,题目数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即:题目数量由原来的4个小题变为3个小题,每小题40分,共计120分。 题型和题目数量的变化,这就打破了以前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各出一道答题的规律。那么,我们推测,三个论述题应该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命题者会加强历史之间横向的联系,从而要求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强中外历史的对比。 2.试题难易分析 2011年的历史学考研,是历史学自从2007年改为统考以来大纲变化最大的一年,但是试卷内容却是五年来最科学的一年。从难易程度来说,今年的题目不偏不怪,难度适中。照顾到了考试大纲中新增加的内容,同时还更加注重知识性与学术性的结合,史料分析题都是出自权威的典籍或档案,强调了考生对“史料”的分析与掌握。史料分析题还延续了2010年“加句读”的模式,在考察知识点的同时,也考察了文言文的能力。从考试内容分布来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三方面的知识点在试卷中的分值所占比重趋于平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几个部分所占分值也比较均衡,虽然四道问答题变成三道论述题,但是在名词解释的分布方面也做了调整,总体上仍然符合大纲要求。 总体来说,2011年的历史学统考真题,基本上达到了今年历史学新大纲的考察目标要求,难度比2010年稍有降低。 二、全程的复习计划 历史学统考专业课占300分,在整个考研中占了相当比例,根据教育部考试大纲,统考初试大致包括四门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此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内容有机体现在以上四门课程中予以考察,参考书就有10多本,可谓内容繁多,因此复习中一定要有明确的计划,并且选择有效的复习资料,掌握复习的方法。尤其是对于跨专业的同学,一定要提早准备,尽快进入到复习状态当中。整个历史学的复习可以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在不断完成阶段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达到了自己的考研目标。 阶段建议复习时间学习目标预备阶段3月之前明确考研专业方向和参考书目。基础阶段3—7月进行一轮复习,掌握70%的知识点。强化阶段8—11月进行二轮复习,掌握90%以上的知识点。冲刺阶段12-考试前查漏补缺,掌握95%的知识点\n 新东方考研教研室为你提供了热情而周全的专业课复习服务,为你的考研保驾护航,愿你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能够通过新东方考研教研室老师的帮助,在2012年的考研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考研梦。 三、专业课的复习建议 (一)预备阶段的复习计划(3月之前) 总的来说,在这个阶段就是对考研历史学专业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自07年统考以来的不变和变化的部分,针对大纲确定自己的复习重点,复习难点,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明确自己的院校选择,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1.考研动态 历史学基础考试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学科基础课程的知识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历史学学科的历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能够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此外还要求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与2010年考试大纲相比,2011年历史学考试大纲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增删个别知识点,在题型上将简答题改为论述题而已,绝大多数知识点都没有变,各科在考试中所占比重也没有变,所以在这个总体的趋势上,2012年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2.阶段目标 一旦确定了考研这个目标,第二步就是选择自己选择的院校和专业,此时可以根据在线老师的讲解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的院校和专业,了解所考专业每门课程在考研中所占的分的比例,这样对于以后的复习会有知道意义;了解自己所打算选择专业的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导学阶段也要了解所要报的院校的相关专业的录取人数、录取比例等情况,以更好的权衡自己的实力和预测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有把握考取的院校和专业。近几年的统考国家A区复试分数线一直在280分左右摇摆,此时就要有一个设想,自己的专业课要达到多少分,以及对公共课英语和政治的复习计划有一个时间上的安排。 3.阶段任务 1)选择参考书和参考资料 教育部没有为历史学统考制定教材,根据专家教授的建议和广大考生的经验,以下教材值得推荐。 第一套是北师大版的教材: 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n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做为全国师范类教育内的排头兵,其编订的教材一直受到各本科院校的推崇,体系编排合理,严密,文辞简约,适合日常教学,学生易于学习。但是,有些问题涉及不深,点到为止。学术性不够。但是北师大版教材内容还是很丰富的,而且简洁,所以足以应对考研,因为历史学考研考得就是基础。 第二套: 1.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 2.李侃《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第四版 3.王绘林《中国现代史》北师大版(高教版) 4.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高教版 5.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六卷本,高教出版社 这套教材,也就是网上通常所说的历史学考研11本书。其中,《中国古代史》是一部比较经典的教材,但缺点是内容庞杂,分量很重,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是个不小的负担。不过还是一部很经典的教材。李侃的《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历史很悠久的教材,但是这部教材已经多年未版,许多观点比较陈旧。齐世荣六卷本《世界史》是一部多次获奖的教材,是名家领衔编写,其特点是学术性很强,各家观点都有,是国内学术界关于《世界史》研究的较为全面的观点。但是,在体力编排上面,有所欠缺,稍显凌乱。 总之,教育部考试中心不规定教材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无论那部教材,都不会毫无缺点。但是,可以这样说,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最基础的教材有一套,精看细看,然后有时间,有余力,看些学术性的书籍,则可对考研大有裨益。 至于其他参考资料,考生也可以拥有一些,以便弥补单纯看教材的不足,强化对知识点及知识体系的记忆。同样根据专家建议和成功研友的经验,以下参考资料值得引起考生重视。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仝晰刚主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历史学》仝晰刚主编齐鲁书社 前两本书是教辅类的,最后一本是历年真题及其解析的合集,都是很经典的! 2)制定复习计划 在以上条件都具备的基础上,就要考虑对参考书目的复习了。有计划才不至于乱了阵脚,考研更是如此,因为考研是是一个持久战,需要长久的计划才能保持最初的激情和热情。有了具体的复习计划你才能游刃有余的进行课程的复习,做到有条不紊。 对于本专业的学生的来说,在平时的课堂中对中国史与世界史有了一个知识梗概,这对考研来说是一个有利条件,但是平时的学习的教材,可能和考研参考书目的版本不一致,侧重点就难免会有一些出入,所以在这个阶段要利用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知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可以结合老师的讲解和方法指导,发现自己在平时学习中的不足,以及对不曾认真学习过的考研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掌握,以此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水平,更全面的制定全程的复习计划,更深入、全面的理解知识点。 对于跨专业的同学,决定跨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需要莫大的勇气,大部分跨专业同学对世界史等课程的认识是模糊的,在这个阶段需要跟随老师的引导对历史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解历史学考研考察的目标、各个历史学课程的特点和据此所形成的特有的复习方法,从而根据自己的能力并参考老师的教学计划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n (二)基础阶段的复习计划(3月—7月) 从总体上来说,这个阶段包括3、4、5、6、7五个月,这五个月的复习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轮复习。这一阶段是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厚积才能薄发,这一时期的积累是以后强化提高、冲刺飞跃的必要准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大家一定要充分重视。 1.阶段目标 该阶段的复习,是对知识的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当然这对于本专业和跨专业的学生是不同的。对于本专业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战胜浮躁心态、脚踏实地地进行课程复习,提升自己对于专业课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的好机会;而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他们要投入到书海之中更加奋发苦读,这无疑是对其心态与学习能力的一个巨大考验 在这个阶段要苦练基本功,争取掌握70%的知识点,系统阅读主要参考书1-2遍,对历史学的基本史实、基本史料要清楚,学会正确恰当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初步学会用历史术语准确表达。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基础知识,因为历史学考研考的就是基础。 2.阶段任务 跟随基础班进行第一轮复习,在老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重点的引导下,系统阅读主要参考书1-2遍,初步掌握历史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要把听课、自学、做题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课程的复习。 任务分解: 复习过程中,要认真地看书,第一遍一定要把知识的范围扩大、复习全面一些,做到有备无患。 1)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在全国历史学统考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为30%,其脉络比较清晰一些,主要是按照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断代的顺序叙述,其中每个断代又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几个部分。这是基本的框架。历史长河是由一个个人物、事件等元素汇流而成,因此知识点也显得比较零碎、庞杂。在了解知识框架的同时,同学们一定要结合韩教授的讲解要对这些小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 在中国古代史基础阶段的复习中,除了要对历史框架及其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掌握外,还要要结合韩教授的讲解进行有重点的复习,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而且对于知识的掌握更有层次,比如应清楚中国古代一些重要的制度的沿革和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现象,比如田制、赋役制度、选举制度、官僚制度、兵制、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华文化发展脉络、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等问题。这些都是材料题和简答论述题考的重点,所以要对这些重要的知识点要重点掌握。从历年的考试真题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史在选择题、名词解释、材料题、简答题里面都有涉及,所以在此阶段要既全面而又有重点的进行复习 2)中国近现代史 \n中国近现代史在全国历史学统考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为20%,中国近现代史又可分为中国近代史与中国现代史。线索比较清晰,中国近代史主要是讲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可以以几次大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线索,以战后中国社会及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反应为主题进行梳理;中国现代史主要是讲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伟大革命的历史,可以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线索,按照成立前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五四运动、成立后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为主线,以各个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各政治力量的活动为主线进行梳理。中国当代史由于基本不考,所以不必重点梳理。 虽然中国近现代史线索、脉络比较清晰,但是由于中国近现代社会错综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较多,知识点仍然比较零碎,庞杂,需要认真识记。同学们可以结合牛教授的讲解要对这些小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从历年的考试真题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史偏向于出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材料题不会涉及,每年都会有一个大题,所以对该学科的复习一定要细心,肯花时间、下功夫。 同样,从历年的考试真题中会看到真题中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大都能够在课本上找到,比如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臣、晚清湘淮势力的崛起、“第一流人才”内阁、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国社会史论战等,因此同学们还是要以课本为本。在全面复习同时,也要重点看一下对历史产生十分重大影响的事件、人物或者与当今实事相关的历史事件,这些都是命题的重点。对此,同学们要结合牛教授的讲解进行重点复习。 3)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在全国历史学统考考试中占约20%,很多同学对世界古代史的印象是模糊抽象的。一方面因为世界古代史不是讲中国的,而且可能还会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很多现象我们都不易理解,由此产生的文化不认同感导致没有兴趣;另一方面,世界古代史距离现在太久远,而且各大文明几乎相互隔绝没有联系。所以我们首先要对它再认识,要知道古代是现在文明的摇篮,现代的很多东西的根源在于古代。再者世界古代史的复习也是有脉络可以梳理、有规律可循的。 世界古代史可以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部分。上古史是指原始社会至公元前476年的历史,主要讲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的历史,中古史主要包括西欧、东欧、亚洲、非洲等地区在公元476年到16世纪的历史,也是讲人类封建制产生、发展的历史。因此,以这条主线来串起欧洲、亚洲、北非等地区封建主义发展的历史。其中,欧洲与亚洲的封建制又不相同。而欧洲大陆又与英国不同。欧洲大陆又以法国最典型。欧洲的封建制与基督教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基督教神权政治。因此,欧洲封建制的完善是与基督教神权的崛起与衰落联系在一起的,即充满了君权与教权的斗争,期间还贯穿着城市商品经济的产生、崛起对封建君权的影响与作用。然而在亚洲则不完全如此,亚洲的君权强大。在东亚和南亚,君主一般是独立于宗教权威之上,但西亚的伊斯兰教国家除外,他们是政教合一的政权。典型的是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世界上古史的基础阶段复习应该以几大文明古国为主,了解每一个文明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以及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独特之处。中古史可以按照中古西欧、中古西亚北非伊斯兰文明、中古东欧各国、中古东亚和南亚、中古美洲的顺序进行复习,其中中古西欧是重点。要了解中古时期各个地区的封建化进程及其特点,了解其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当然还是应该以全面复习为主,在何老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基础上以重点复习为辅。要把学习和听课相结合,通过何老师的讲解,你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解决复习中的难点和疑点,而且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圈点复习的重点,完善自己的复习目标。 4)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在全国历史学统考考试中占约30%,从近几年真题来看,选择题、名词解释、材料、问答各个题型都有涉及。世界近现代史又可分为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三个部分。 \n世界近现代史是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和变化的历史。因此,围绕这条线索,我们可以将资本主义产生最早的欧洲国家的历史串起来,从经济上的发展影响到资产阶级政治夺权,从而诞生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诞生又进一步促使它们向外进行殖民扩张,又将前资本主义地区(指亚、非、拉美等地)强行拉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结果又导致这些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又再次出现殖民地半殖民地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问题,于是出现了近现代复杂的国际关系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围绕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最后演化出了人类历史上的二次世界大战。 由于1917年诞生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因此,现代世界历史的线索发生变化。围绕现代社会主义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这条主线,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殖民地半殖民地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变化,从而演绎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战胜国处理战败国,到后来对付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历史,同时也演绎出社会主义苏联与资本主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斗争的历史。以至最终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当代史可以冷战的产生到结束为主线。围绕冷战的起源、正式产生到高潮再到结束,可以将苏东社会主义阵营与英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关系变化,以及他们各自的内政外交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整体。与这两个阵营相联系的第三世界的历史也随发生。当代史最后就以苏东剧变,冷战结束而终结(1991)。 世界近现代史的年复习一定要把握历史线索和一定时段的历史主题,比如在世界近代史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是三大主线,由此可将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殖民扩张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等知识点串联起来了。由于世界近现代史内容较多,很多细小的知识点需要同学们下功夫去记忆,所以同学们在基础复习阶段一定要全面展开复习,争取不留死角,同时在何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也需要将重要知识点标记出来,把握重点,有计划有目标的完成基础阶段的复习任务,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概念。在整个考研过程中像在基础阶段这样系统的、条理的看书的机会只有这一次,以后随着考试的临近,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再进行这样系统的复习,所以第一遍看书一定要全面细致认真、要沉住气,要保证对于第一次的系统复习能够有一个逻辑的掌握。 3.复习心态与复习方法 在考研过程中心态和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积极健康的心态为考研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持续进行并赢得最后的胜利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科学的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兴趣,为胜利赢得更多筹码。 1)复习心态 好的心态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考研的过程中可能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但自己要学会忍受寂寞,能沉得住气,用平和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可以借鉴别人的方法,但不要盲目与别的同学比较,更不要因为自己复习的慢就感觉压力大。你可以采用阿Q精神,也许他没有你复习的效果好,没有你复习的扎实,考研复习中最大的挑战者是自己,要战胜的也是自己。同时复习也要劳逸结合,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几本书结合着看,不要一直看一本,那样会造成大脑疲劳,要把难的和简单的结合起来看,那样既可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也可以把学习的硬骨头啃掉。 2)复习方法 首先,要有复习计划 相信大家都明白计划没有变化快的道理,所以并不要求每个考生的复习计划都一致,但是大方向不应该错,那就是基础阶段的总的目标:把专业课看1-2遍,掌握历史学基础的知识、概念等等。具体到每周每天的计划可以具体安排,要把自己的学习兴奋点和考研时的时间段符合,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n 因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比较好理解识记,所以一周安排复习多少章节,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来安排,对于一些不懂的地方可以聆听老师的讲解,有针对性的解决疑难;而对于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同学,可能又是第一次看,往往会感觉有些力不从心、找不到头绪,这时就可以结合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更有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减轻学习的压力。 其次,听课与自学相结合 在第一遍地复习过程中要画出文章中你认为重点的地方,可以用不同的笔标记知识点,以区分重要的程度,这样为下次的复习提供帮助,也为下面听老师的讲解做准备,听老师的讲课时可以与自己心里的知识点对比,同时要把自学和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增加学习信心,也能提高学习的乐趣,不至于学的太枯燥。与此同时也要准备每门课程的笔记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的记忆是有遗忘的,做笔记既可以为以后的复习提供捷径,同时在写一遍的过程中,也是记了一遍,何乐而不为呢。做笔记也要讲究策略,不能什么都记上去,因为有些东西已经很熟悉了,再记上去,会浪费以后的复习时间,也会耗费一定的精力。 再次,经常自测 如果只学不练,一则没有成就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二则陷入一种对知识点记忆的模糊状态,不能有效地识记。所以一定量的练习题配合学习是有必要的,通过做练习题可以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可以巩固知识点,可以让自己的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可以锻炼答题的能力。 4.复习误区: 1)记不住 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轮的复习中,会有同学抱怨记不住、记不全例如,对一些人名或者事件发生的年代记不住,对于一些改革措施记不全,感觉自己好像什么也没学到。 对策: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对于本专业的学生也许会好点,但那些同学也不一定都记住了,都能说出来。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阶段的学习还处在量变阶段,只要你坚持住,慢慢的就会达成质变,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俗话说,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好,所以没必要因为这些而丧失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要学会去享受这个努力的过程,那样结果当然也在不言而喻中了。 2)计划没有变化快 存在的问题:没有按自己的复习计划进行,计划一变再变,进程一推再推。 对策:既然我们制定了学习计划就要认真的执行,我们都知道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只待明日,考研就会休矣,所以要按自己的计划,脚踏实地的进行复习,可以跳动复习计划,但不要拖延,一直拖延就会打乱老师制定的复习计划,造成复习时间的紧张和错乱,所以我们在考研时更要发扬今日事今日毕的风格,踏踏实实的学习。 3)书本中乱涂乱画 存在问题:我们有些同学有看书转笔的习惯,还有乱涂乱画的习惯,对于看的内容不管是不是重点都乱画一气,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对于后来的复习时有害而无利的,不能很好的抓住知识点。 对策:在看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克制自己的手,不要乱画,只需要把重要的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要想到以后的复习,以后时间会很紧张,不可能再面面俱到的复习,所以要笔下留情。(三)强化阶段的复习计划(8月-11月)\n 总的来说,考研强化阶段的复习可以分成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巩固基本功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提高的阶段。如果能认真踏实的做到以上两个阶段的任务,历史学专业课的学习会更上一个台阶。 首先是巩固基本功的阶段,可以说8、9、10三个月都是基础巩固的阶段,其中10月份也可以提前进入提高阶段的复习。那么基本功的巩固阶段和提高阶段该做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分专项一一进行说明。 1.阶段目标 在强化班阶段要把在基础阶段复习的内容再重复一遍,但此时的复习就不会再如基础班那么详细,要有重点有目标的进行,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要定期回顾,但是此时的用时要不断减少,书越看越薄,要尽量缩短复习时间,而对于重点要集中强化复习,在这个阶段要再攻克20%的知识点,使对于知识的掌握达到90%。在这个阶段要进行第二轮的复习,能够掌握和运用90%的知识点,特别是 重点知识,要形成完整清晰地知识体系与知识结构。能够清晰地的回忆出每个章节下的基本知识点及其衍生知识点;能够对某一类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清楚地分析表达某一历史现象。 2.阶段任务 能够完成基础班的学习,很不错,在基础班的复习中,你们已经学到了大纲要求的接近70%的知识点,有些学员可能会更高一些,而在这个阶段就要把知识系统化,能够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分析和界定,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融会贯通。 1)中国古代史 对于中国古代史,在基础复习阶段,你已经了解了知识的基础框架,知道了知识的发展脉络,而且对于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而在这个阶段要把已掌握的知识点更牢固的印进自己的大脑中,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同时要理解知识点,结合最新考试大纲整合归纳知识点,打破章节、朝代限制进行专题式复习和比较复习,比如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专题、选举制度专题等等。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老师的讲解,更清楚的掌握知识考点,以防自己漏掉大的知识点,。 2)中国近现代史 在基础阶段,你们对中国近现代史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这个阶段就是要结合自己的笔记和上阶段的复习纲要,深挖知识得考点,争取有点到面的掌握知识的网,争取能够融会贯通,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知道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活动,把握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主张及其活动,理解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历程,要把已经掌握的孤立的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注意借鉴老师的思维逻辑与视野去开拓自己的复习思路,不要沉浸于死记硬背的状态。 3)世界古代史 在基础阶段,学员队世界古代史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识记和掌握,在本阶段,需要你们更多的去理解知识点,总结归纳知识点,特别是对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历史情况与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加深刻的把握知识点。比如对于古代印度文明,可以在纵向上从上古到中古梳理出一个十分清晰地历史发展线索,也可以在横向上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也可以将其历史与同时期的古代希腊、古代罗马或者中古时期的伊斯兰文明对比。 可能由于对于世界古代史接触时间不太长很多学员还是不太熟悉,所以可以在何老师的强化班讲解下,自己多下点功夫,多总结多记忆,已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n 4)世界近现代史 在基础阶段,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世界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对世界近现代史有了大体的认识。在这个阶段要注意根据新大纲梳理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与线索,分析各个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把握历史发展主题及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国家及其主要事件。比如19世纪至20世纪,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国家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并进行殖民扩张,把整个世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产阶级为谋取巨额利润,在国内大力剥削压榨工人,在国外殖民地半殖民地疯狂的进行原料掠夺商品与资本输出,由此引发了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与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同时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在对外争夺中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斗争,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最终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这一阶段要结合老师的讲解,把握重点与难点,把近现代史的点线面综合起来形成牢固的知识网路体系。 3.学习方法 首先,复习和做题相结合 如果只学不练,一方面容易疲劳、没有成就,长此以往也容易感失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容易陷入一种对知识点记忆的模糊,不能有效地识记。此时可以针对2007到2011年历史学专业的真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出题思路,总结答题的思路,从而调整自己的思考顺序,把握课程的重点。所以一定量的练习题配合学习是有必要的,通过做题可以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可以巩固知识点,可以让自己的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可以锻炼答题的能力。 其次,认真听课、学会听课 听一下老师对于这三门课程的讲解。基础班没有听完的学员,继续听。听完基础班的学员,听强化班,之后听冲刺班。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解决自己的疑难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识记,这样能巩固知识点,对于跨专业的学生听课更是至关重要,因为你们没有学过这些知识,特别是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一些稍微抽象的知识点,对于你们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还有的参考书书写表述带有很强的学术性,相对比较枯燥,这时都要认真听课,听老师的理解来加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让历史学专业课更上一个台阶。听课之前一定要预习,不然效果要差很多。如果自己不事先预习,不让自己明白哪些地方自己没有搞懂,在听课的时候就没有目的,很容易走马观花的,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第一轮的复习已使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已经掌握了70%的知识点。但这些知识点大多是不包括很难的点的,因为这些知识点你还并没有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听课之前要先预习;对与本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对于一些固有知识点容易形成固定思维,有可能会没有复习到位,而预习以后再去听课就会感觉效果更好。 4.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因为考研复习到这个时期已经有8个月左右了,一直沉浸于这种复习的状态,难免会出现心理上的麻木和懈怠,有的学员因为是跨专业,而且感觉在这2个阶段都没有复习好,没有达到计划的目标,会出现心理上的动摇,这些都是这个阶段的主要误区。 \n对策: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心情如果一直是一条直线,那么这个人就会绷的很紧,会生活的很累,所以人的心情只有是一条曲线才能得到伸缩和舒展,那样才会活的快乐。备考过程中,只做考研这一件事,难免会有一些落寞,但要及时调节,让心情尽快的度过低谷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复习状态。对于复习上的不自信,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尽情享受过程的同时,你就已经快收获结果了,不要因为一些失误而否定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的努力,要淡定、自信和坚持。只要你真正的投入进学习里,你就会感觉原来自己并不是学不会,原来学习也不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要积极应对考研。(四)考研历史学专业冲刺阶段复习计划(12月—考试前) 此阶段是考研复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关键时期。此时的重点一方面是对遗漏点的再回顾与对已知知识点的再梳理,另一方面是对真题进行练习和分析,把握真题的出题思路,总结答题方法,提高应试技巧。 1.阶段目标 跟随冲刺班的学习,对所有内容进行再复习,要求掌握和运用95%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对大纲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温故和学习,这一遍要更加注重对整体知识结构的把握,以及对知识点的运用,与出题和答题结合提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进行模考班的实战训练,做到心中有数。 2.阶段任务 在这个阶段已经是考研复习的最后阶段了,这个阶段的执行是以前三个阶段为基础的,通过以前的学习,相信你们已经对要考的知识点有了一个很好的理解,但这并代表已经可以坦然面对考研了,不到考研的最后一分钟不可以那么轻易懈怠,因为在这个阶段复习的某个知识点就有可能成为考研的试题,所以在这个阶段不能放松,要调整好心态,在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在老师讲解与指导下更好的查缺补漏。同时也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温习以前笔记上的难点和重点,最后,还要尤其注意对真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任务分解: 第一,调整好心态。 越是到考研最后阶段,心态问题愈显重要。“态度决定一切”,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成功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精神基础。要知道考研拼的不光是智商,更是情商。所以,在冲刺考研的关键时刻,一定要调好心态,淡定、坦然、勇敢的面对一切,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要克服浮躁、畏惧心理,做到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考研。也许考研只是你们人生路上的一站,但是在这里你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这样一段的可贵的经历值得你们永远追忆。漫漫考研路上,你们如此坚强的走到现在,当然你们也有理由高唱着《国际歌》中的这句“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坚定地走下去,直到成功的彼岸。 第二,查漏补缺,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 对于以前的学习,你们也许已经把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掌握,但是知识点那么多,难免会有遗漏,此时要在前几轮复习的基础上回归课本,依据大纲把以前复习过的知识点再快速回顾一遍,同时注意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可以把以前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的知识点再回顾一下,重点复习自己以前遗漏的问题。同时认真听老师的分析讲解,对知识点做总体把握,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研究真题,预测考点,总结答题方法与技巧。 \n真题有很多有用信息,透过它可以捕捉到命题思路、命题重点、标准答案形式,进而可以预测考点,做到有备而战,获得高分理想成绩。通过真题可以得知,历史学基础考试所命题目都是确定的、无争议的,比如中国历史上首个驻外使臣等;很多题目在通常所说的重点附近,很容易被忽略,因此要对这方面知识予以充分重视;通过真题还可以得知名词解释的答题模式:先做简要总体概括,再叙述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内容过程、影响评价等,这样的答案才是完美的。同样,简答论述题的答题思路,也可以自己从大量真题的标准答案中总结出来。这些工作貌似十分不起眼,但是其意义却不容低估。研究真题、预测考点、总结答题方法与技巧,可谓是是取得高分的一大法宝,一定要高度重视。2011历史学考研大纲解析:每小题分值增加10分来源:搜狐教育2010年08月23日13:50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已公布。2011年历史学考研大纲与2010年历史学考研纲相比,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考研精英专家团队的成员们携手为您解析新大纲,为您的考研之路指点迷津。 一、2011年历史学考研大纲变化之处 1、题型变化: 2011年历史学考研大纲把原来的“四、问答题”改为“四、论述题”,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就是这一字之差,对同学们答题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对知识的深度有所加强。 2、分值分布变化: 题型的变化也促使分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1年以前的历史学专业基础试卷第四题包含4个小题,每小题30分,共计120分。2011年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第四题由于题型发生了变化,题目数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即:题目数量由原来的4个小题变为3个小题,每小题40分,共计120分。 题型和题目数量的变化,这就打破了以前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各出一道答题的规律。那么,我们推测,三个论述题应该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命题者会加强历史之间横向的联系,从而要求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强中外历史的对比。 3、考查内容的变化: 一是增加了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和共和国时期文化、教育与科技两个知识点。二是删除了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 其他的变化只是一些文字上的调整,对于我们的备考影响不是太大。 二、2011年历史学考研大纲未变化之处 (一)、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n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2011年历史学考研复习方法 2011年历史学考研大纲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对同学的复习提出更高的要求。结合考研大纲的变化给出以下几点复习建议。 1、对历史学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重在基础 就试卷考察的内容而言,四年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部分内容趋于均衡。2007、2008年的历史学试题偏重于政治、经济内容,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大概占了总分的10%左右,2009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部分内容基本上趋于均衡,思想文化内容大概占了总分的20%多。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复习,切勿忽视对思想文化内容的复习。 历史学考研试题考的是对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所以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就要对知识点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例如一次改革运动,要从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性质、意义、影响、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只有这样全面的分析一个知识点,才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强化基础知识。 2、整理、总结知识点 无论是科班的考生,还是跨考历史学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辅导书可以作为参考,切忌买一本辅导书背背就一劳永逸了。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也是加深对知识点理解、记忆的过程。只有自己整理、总结了,才能在考场上对见过的题对答如流,考取高分。 3、以教材为本\n 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看参考教材,要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全面的了解、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自从2007年历史学改为全国统考以来,教育部考试中心没有指定参考教材,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是很不错的参考教材。 4、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首先,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的联系,纵向联系就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因果关系,从而探索历史发展趋势。也就是说是相关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比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之争,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工业革命等。三年以来,考试中加强了对这一方面的考查,2007史料分析考查了自唐代以来科举制度的演变,2009年考查了19世纪以后全球民族国家建立的四次浪潮,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对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有比较清晰的思路。 其次,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就是通过空间拓展的方式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间其他地区出现的类似或相反的现象进行类比分析;或者是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期的其他相关历史现象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综合。比如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与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前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在60年代都出现了改革运动等等,通过这种横向的联系比较,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把握了历史的宏观面貌,2007年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2010年考查概述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 5、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运用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 总之,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既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强化,又要善于知识点之间横向与纵向,总结和梳理,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才能取得高分,实现自己的考研梦想。总体上来说,10年的考试大纲与09年相比,基本上没有变化。在考察目标上仍以历史史实与线索、历史基本理论、历史史料分析、逻辑思考与文字表述能力等为主要的考察目标。在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上,考生需在18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满分300分的闭卷试题,基本内容和结构都与09年一样,中国古代史约占30%,中国近现代史约占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占20%,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0%,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个部分中。试卷的题型结构分为选择题(2×20)、名词解释(10×8)、史料分析(30×2)和问答题(30×4)四大部分,合计300分。考查范围的划分和知识点的分节都沿袭了09年的框架,基本没有出现像08年在07年大纲基础上的知识点的增删和表述的改变。\n这说明考试中心专家在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之后,已经基本稳定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查内容。大纲的稳定反映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对考生的历史学基础的基本要求基本不变。有鉴于此,大纲的附录部分——07、08、09的真题就非常有参考价值,考生一方面要认真研读前三年的真题及跨考专家对考题的解析,另一方面也要重视附录部分的示例试题,根据这些内容来揣摩和把握10年命题的思路和趋势,从而增加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大纲所反映的内容来说,10年的大纲保持了与09年的连续性。所以,考生基本不用担心10年试题的难度是否会大幅增加。但是,难度的稳定不等于考生考分的稳定。所以考生既要紧扣大纲,牢固掌握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同时又要跳出大纲,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多看一些与考纲内所涉及的历史学重大问题相关的论文论著,同时注意对知识的纵向梳理。可以预见,10年的考题将会继续考察考生对历史学专业知识和历史学专业能力的掌握,所以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考纲要求考生要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特别是对一些跨专业的考生而言,这点尤为重要。一定要以基础教材和考试大刚为基本出发点,突出强化基础知识中的重点知识。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以后,还要加强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能够对平行的时间空间内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符合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评价和比较。考研十大热门专业深度解析之历史学专业http://www.sina.com.cn2007年03月26日16:32海文学校 随着07年出台的历史学的考研改革,历史学也慢慢的被重视起来,尤其是重点院校的历史学专业也成为了学子投报的热点。然而目前不是很多同学对历史学有清晰的认识。海文信息中心为了方便广大学子的报考,为历史学作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历史学专业大致可以分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等专业。 然而历史学研究方向也十分广阔,大致可分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易学文化,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上古史,明清史,中国古代民族史,中外关系史,中华典籍与文化,专题文献,文物考古学,博物馆学等 根据海文教育信息中心的数据分析。为有意向投保历史学的同学给予一定的院校投报建议(仅供参考)。 历史学前十名院校排名 1南京大学2北京大学 3北京师范大学4复旦大学 5南开大学6四川大学 7东北师范大学8华中师范大学 9山东大学10中国人民大学\n 为方便报考学子能够了解如何选择投报专业以及院校,以中国近代史为例,为大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大家可以以此为参考去收集自己有意向的院校专业信息。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向主要有①中国近代史;②中国现代史;③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学;④中国近代社会史;⑤中国近现代民族史。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细分: 1、晚清史:研究对象包括整个清朝历史,以晚清为重点。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它的统治,在时间上跨越了学术界一般意义上的古代和近代,这就决定了它在继承历代王朝大量遗产的同时,又带有不同于前代的许多特征。了解今日之中国,必须探寻它在近代的足迹,探寻近代的足迹,不能不追溯清朝的历程。这正是清朝史有别于任何王朝史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内外学术界始终重视清朝史研究的基本原因。以往国内清史研究,或侧重前期,或侧重后期,在研究重点和成果方面缺乏应有的衔接,有鉴于此,本专业将把清代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2、中华民国史:所谓中华民国史,也就是1912-1949年的中国历史,这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直接相连的一个历史时期。其内容包括这一段历史中的各个方面,着重研究这一时期产生的新问题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如政治上的国共斗争、中央与地方权利关系、争取民主政治和民族独立的进程;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化、工业化、全球化状况;思想文化上的多元化问题;社会结构的改变和重构问题。从整体和全球的视野对民国的整个历史和重要问题进行考察和研究。 3、中国近代政治史:侧重研究1912-1949年中华民国政治史,尤其关注下列专题:民国政治制度的表达与实践;政党的组织形态与政治运作;政党的社会动员与社会控制;帝治、绅治与党治、军治的递嬗演变;中国革命的政治与社会学分析;政治转型与社会分析;政治权力在地方与基层的运作形态。 4、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借鉴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多重视角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整合性研究,研究对象以近代中国的经济变迁为主,探索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生活等社会史范畴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在具体研究上,主要侧重区域社会经济史和比较研究。 5、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本学科研究方向是有关中国近代社会生活、风俗、教育、宗教、大众文化、报刊影视、民众观念、社会思潮、社会心理等社会文化史内容。主要研究在中国近代一百余年间,伴随着社会的剧烈变动,在政治经济变革及社会近代化转型的背景下,民众社会生活和文化观念诸方面的变化,以及与精英文化的互动关系,从中探索中国走上独特近代化道路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根源。\n 6、中国近代思想史: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近代中国是中西思想、文化碰撞、冲突、影响、融合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近代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新思想、新思潮,彼此争论,互相激荡。因此,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包括近代哲学、社会思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及各种学术思想。但作为历史学的思想史研究,与哲学研究的重要不同之处在于更注重思想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在具体研究上,侧重以宏观视野进行具体的人物思想或某一思想研究。 7、中国近代社会史:借鉴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采用有别于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式,以自下而上的视角和注重总体史研究的特征(即跨学科、跨领域的整合性研究),来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其研究对象既包括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生活等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史课题,也包括从社会史的角度来研究以往属于政治史、经济史乃至思想文化史等研究范畴的课题。在具体研究上,主要侧重以总体史、综合史的视野,来从事区域社会史研究或个案研究。 8、近代中外关系史:主要研究近代中葡关系史。近代中葡关系史与古代中葡关系史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近代中外关系史亦有所区别,主要原因就是,自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澳门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特区”的存在。因此,研究近代中葡关系,首先必须了解古代中葡关系及澳门历史,掌握近代中西关系的发展和演变,明确区分澳门与香港之间存在的不同性质,甚至要比较熟悉葡萄牙与巴西、印度、马来西亚等,曾经遭受葡萄牙殖民统治的国家之间关系的历史。因此,在研究近代中葡关系史的过程中,要把近代中葡关系史作为中外关系史研究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课题进行研究。 9、清史:以清代政治制度、中外关系为切入点,研究清史,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特点及其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的遇到的问题。政治制度包括:法规政令、国家机构、官制吏治、满汉关系等等;中外关系包括与周边国家、西方国家的关系(国家交往及民间贸易)等等。在具体研究上,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注重经济关系变化的重要作用,重视档案资料、契约文书,从事个案研究。 10、金元史:金、元时期(12—14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历史阶段,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结束了几个政权长期并立的局面,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加强了各民族的多方面的联系,而且基本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因而,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金、元史研究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一方面,与它相关的资料,除中国(包括汉文、蒙文、女真文、藏文、维吾尔文等)之外,还遗存有大量域外的波斯文、阿拉伯文、俄文、法文、意大利文等资料;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学者对它不断关注和研究。因此,金、元史的研究一直在国际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历史学就业方向: 1中小学校:小学教育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高中历史教师 2大专院校党校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师历史系教师 3博物馆:从事历史研究,博物馆管理其他 4旅游:导游主要是历史文化旅游\n 5档案管或单位公司档案工作。 6图书馆;从事图书相关工作 7编辑:文字编辑 8政府部门:教育局,政策研究,党史研究室,其他人文岗位包括革命纪念馆,历史文化遗址管理保护等文化有关工作,以及地方志工作,宗教民族相关工作 9文物部门;如考古,文物管理,文物坚定拍卖 10各报纸新闻单位 11进社会科学院系统从事专职的历史研究 12高等学校学生辅导员高校管理工作 13考研究生,文化史,社会史,生活史,工业史,地方史,区域史,政法史,政治史,中外关系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等方向归入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发历史学硕士学位。从上我们看出历史学(发史学学位)的范围正在缩小,被其他学科分割的现在就是我们所说的史学危机的一个表现。其实这也是研究专门化发展的必然。 由此看来,历史学的就业性还是可观的,大家要想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可以根据上述的就业前景,加强其他相关方面知识的学习,锻炼!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考研论坛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2012年历史学考研初试分析 《中国古代史》 朱绍候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n 李侃等著 中华书局出版 《中国近代史》 郑师渠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何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现代史》 王桧林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世界史》(古代史)(上、下卷)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朱寰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n 《世界中古史》 孔祥民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齐涛主编 山东大学出版社 《世界史》(近代史)(上、下卷)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世界近代史》 刘宗绪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齐涛主编 山东大学出版社 《世界史》(现代史)(上、下卷)\n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齐涛主编 山东大学出版社 《世界现代史》 张建华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2007—2011年真题解析 历史学从2007年实行统考以来已经生成了5套真题,试题日渐趋向成熟,也更加符合命题的规律。从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中,历史学统考开始进入稳步探索阶段,虽然08年到10年试题难度出现过比较大的波动,但是10年考完后,通过分析试题我们可以看到10年试题难度继续保持了与09年相当的水平,所以当时我们也可以预见2011年将继续保持10年出题特点和难度或者略有上浮。通过对2001年历史学试题的我们验证了这一点,2011年历史学考查依然做到了“全面考察,关注重点”。 2011年真题的分析: 1.从题型上来看 2011年历史学考研大纲把原来的“四、问答题”改为“四、论述题”,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就是这一字之差,对同学们答题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对知识的深度有所加强。 题型的变化也促使分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1年以前的历史学专业基础试卷第四题包含4个小题,每小题30分,共计120分。2011年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第四题由于题型发生了变化,题目数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即:题目数量由原来的4个小题变为3个小题,每小题40分,共计120分。 题型和题目数量的变化,这就打破了以前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各出一道答题的规律。那么,我们推测,三个论述题应该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命题者会加强历史之间横向的联系,从而要求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强中外历史的对比。 2.试题难易分析 \n 2011年的历史学考研,是历史学自从2007年改为统考以来大纲变化最大的一年,但是试卷内容却是五年来最科学的一年。从难易程度来说,今年的题目不偏不怪,难度适中。照顾到了考试大纲中新增加的内容,同时还更加注重知识性与学术性的结合,史料分析题都是出自权威的典籍或档案,强调了考生对“史料”的分析与掌握。史料分析题还延续了2010年“加句读”的模式,在考察知识点的同时,也考察了文言文的能力。从考试内容分布来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三方面的知识点在试卷中的分值所占比重趋于平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几个部分所占分值也比较均衡,虽然四道问答题变成三道论述题,但是在名词解释的分布方面也做了调整,总体上仍然符合大纲要求。 总体来说,2011年的历史学统考真题,基本上达到了今年历史学新大纲的考察目标要求,难度比2010年稍有降低。 学习目标 预备阶段 3月之前 明确考研专业方向和参考书目。 基础阶段 3—7月 进行一轮复习,掌握70%的知识点。 强化阶段 8—11月 进行二轮复习,掌握90%以上的知识点。 冲刺阶段 12-考试前 查漏补缺,掌握95%的知识点 \n 新东方考研教研室为你提供了热情而周全的专业课复习服务,为你的考研保驾护航,愿你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能够通过新东方考研教研室老师的帮助,在2012年的考研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考研梦。 三、专业课的复习建议 (一)预备阶段的复习计划(3月之前) 总的来说,在这个阶段就是对考研历史学专业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自07年统考以来的不变和变化的部分,针对大纲确定自己的复习重点,复习难点,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明确自己的院校选择,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1.考研动态 历史学基础考试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学科基础课程的知识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历史学学科的历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能够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此外还要求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与2010年考试大纲相比,2011年历史学考试大纲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增删个别知识点,在题型上将简答题改为论述题而已,绝大多数知识点都没有变,各科在考试中所占比重也没有变,所以在这个总体的趋势上,2012年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2.阶段目标 一旦确定了考研这个目标,第二步就是选择自己选择的院校和专业,此时可以根据在线老师的讲解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的院校和专业,了解所考专业每门课程在考研中所占的分的比例,这样对于以后的复习会有知道意义;了解自己所打算选择专业的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导学阶段也要了解所要报的院校的相关专业的录取人数、录取比例等情况,以更好的权衡自己的实力和预测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有把握考取的院校和专业。近几年的统考国家A区复试分数线一直在280分左右摇摆,此时就要有一个设想,自己的专业课要达到多少分,以及对公共课英语和政治的复习计划有一个时间上的安排。 3.阶段任务 1)选择参考书和参考资料 教育部没有为历史学统考制定教材,根据专家教授的建议和广大考生的经验,以下教材值得推荐。 第一套是北师大版的教材: 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宁 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n 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做为全国师范类教育内的排头兵,其编订的教材一直受到各本科院校的推崇,体系编排合理,严密,文辞简约,适合日常教学,学生易于学习。但是,有些问题涉及不深,点到为止。学术性不够。但是北师大版教材内容还是很丰富的,而且简洁,所以足以应对考研,因为历史学考研考得就是基础。 第二套: 1.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 2.李侃《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第四版 3.王绘林《中国现代史》北师大版(高教版) 4.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高教版 5.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六卷本,高教出版社 这套教材,也就是网上通常所说的历史学考研11本书。其中,《中国古代史》是一部比较经典的教材,但缺点是内容庞杂,分量很重,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是个不小的负担。不过还是一部很经典的教材。李侃的《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历史很悠久的教材,但是这部教材已经多年未版,许多观点比较陈旧。齐世荣六卷本《世界史》是一部多次获奖的教材,是名家领衔编写,其特点是学术性很强,各家观点都有,是国内学术界关于《世界史》研究的较为全面的观点。但是,在体力编排上面,有所欠缺,稍显凌乱。 总之,教育部考试中心不规定教材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无论那部教材,都不会毫无缺点。但是,可以这样说,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最基础的教材有一套,精看细看,然后有时间,有余力,看些学术性的书籍,则可对考研大有裨益。 至于其他参考资料,考生也可以拥有一些,以便弥补单纯看教材的不足,强化对知识点及知识体系的记忆。同样根据专家建议和成功研友的经验,以下参考资料值得引起考生重视。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 仝晰刚主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历史学》 仝晰刚主编 齐鲁书社 前两本书是教辅类的,最后一本是历年真题及其解析的合集,都是很经典的! 2)制定复习计划 在以上条件都具备的基础上,就要考虑对参考书目的复习了。有计划才不至于乱了阵脚,考研更是如此,因为考研是是一个持久战,需要长久的计划才能保持最初的激情和热情。有了具体的复习计划你才能游刃有余的进行课程的复习,做到有条不紊。 对于本专业的学生的来说,在平时的课堂中对中国史与世界史有了一个知识梗概,这对考研来说是一个有利条件,但是平时的学习的教材,可能和考研参考书目的版本不一致,侧重点就难免会有一些出入,所以在这个阶段要利用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知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可以结合老师的讲解和方法指导,发现自己在平时学习中的不足,以及对不曾认真学习过的考研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掌握,以此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水平,更全面的制定全程的复习计划,更深入、全面的理解知识点。 \n 对于跨专业的同学,决定跨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需要莫大的勇气,大部分跨专业同学对世界史等课程的认识是模糊的,在这个阶段需要跟随老师的引导对历史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解历史学考研考察的目标、各个历史学课程的特点和据此所形成的特有的复习方法,从而根据自己的能力并参考老师的教学计划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二)基础阶段的复习计划(3月—7月) 从总体上来说,这个阶段包括3、4、5、6、7五个月,这五个月的复习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轮复习。这一阶段是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厚积才能薄发,这一时期的积累是以后强化提高、冲刺飞跃的必要准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大家一定要充分重视。 1.阶段目标 该阶段的复习,是对知识的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当然这对于本专业和跨专业的学生是不同的。对于本专业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战胜浮躁心态、脚踏实地地进行课程复习,提升自己对于专业课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的好机会;而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他们要投入到书海之中更加奋发苦读,这无疑是对其心态与学习能力的一个巨大考验 在这个阶段要苦练基本功,争取掌握70%的知识点,系统阅读主要参考书1-2遍,对历史学的基本史实、基本史料要清楚,学会正确恰当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初步学会用历史术语准确表达。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基础知识,因为历史学考研考的就是基础。 2.阶段任务 跟随基础班进行第一轮复习,在老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重点的引导下,系统阅读主要参考书1-2遍,初步掌握历史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要把听课、自学、做题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课程的复习。 任务分解: 复习过程中,要认真地看书,第一遍一定要把知识的范围扩大、复习全面一些, 做到有备无患。 1)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在全国历史学统考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为30%,其脉络比较清晰一些,主要是按照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断代的顺序叙述,其中每个断代又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几个部分。这是基本的框架。历史长河是由一个个人物、事件等元素汇流而成,因此知识点也显得比较零碎、庞杂。在了解知识框架的同时,同学们一定要结合韩教授的讲解要对这些小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 在中国古代史基础阶段的复习中,除了要对历史框架及其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掌握外,还要要结合韩教授的讲解进行有重点的复习,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而且对于知识的掌握更有层次,比如应清楚中国古代一些重要的制度的沿革和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现象,比如田制、赋役制度、选举制度、官僚制度、兵制、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华文化发展脉络、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等问题。这些都是材料题和简答论述题考的重点,所以要对这些重要的知识点要重点掌握。从历年的考试真题分析中可以看出, 中国古代史在选择题、名词解释、材料题、简答题里面都有涉及,所以在此阶段要既全面而又有重点的进行复习 2)中国近现代史 \n 中国近现代史在全国历史学统考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为20%,中国近现代史又可分为中国近代史与中国现代史。线索比较清晰,中国近代史主要是讲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可以以几次大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线索,以战后中国社会及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反应为主题进行梳理;中国现代史主要是讲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伟大革命的历史,可以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线索,按照成立前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五四运动、成立后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为主线,以各个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各政治力量的活动为主线进行梳理。中国当代史由于基本不考,所以不必重点梳理。 虽然中国近现代史线索、脉络比较清晰,但是由于中国近现代社会错综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较多,知识点仍然比较零碎,庞杂,需要认真识记。同学们可以结合牛教授的讲解要对这些小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从历年的考试真题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史偏向于出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材料题不会涉及,每年都会有一个大题,所以对该学科的复习一定要细心,肯花时间、下功夫。 同样,从历年的考试真题中会看到真题中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大都能够在课本上找到,比如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臣、晚清湘淮势力的崛起、“第一流人才”内阁、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国社会史论战等,因此同学们还是要以课本为本。在全面复习同时,也要重点看一下对历史产生十分重大影响的事件、人物或者与当今实事相关的历史事件,这些都是命题的重点。对此,同学们要结合牛教授的讲解进行重点复习。 3)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在全国历史学统考考试中占约20%,很多同学对世界古代史的印象是模糊抽象的。一方面因为世界古代史不是讲中国的,而且可能还会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很多现象我们都不易理解,由此产生的文化不认同感导致没有兴趣;另一方面,世界古代史距离现在太久远,而且各大文明几乎相互隔绝没有联系。所以我们首先要对它再认识,要知道古代是现在文明的摇篮,现代的很多东西的根源在于古代。再者世界古代史的复习也是有脉络可以梳理、有规律可循的。 世界古代史可以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部分。上古史是指原始社会至公元前476年的历史,主要讲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的历史,中古史主要包括西欧、东欧、亚洲、非洲等地区在公元476年到16世纪的历史,也是讲人类封建制产生、发展的历史。因此,以这条主线来串起欧洲、亚洲、北非等地区封建主义发展的历史。其中,欧洲与亚洲的封建制又不相同。而欧洲大陆又与英国不同。欧洲大陆又以法国最典型。欧洲的封建制与基督教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基督教神权政治。因此,欧洲封建制的完善是与基督教神权的崛起与衰落联系在一起的,即充满了君权与教权的斗争,期间还贯穿着城市商品经济的产生、崛起对封建君权的影响与作用。然而在亚洲则不完全如此,亚洲的君权强大。在东亚和南亚,君主一般是独立于宗教权威之上,但西亚的伊斯兰教国家除外,他们是政教合一的政权。典型的是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世界上古史的基础阶段复习应该以几大文明古国为主,了解每一个文明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以及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独特之处。中古史可以按照中古西欧、中古西亚北非伊斯兰文明、中古东欧各国、中古东亚和南亚、中古美洲的顺序进行复习,其中中古西欧是重点。要了解中古时期各个地区的封建化进程及其特点,了解其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当然还是应该以全面复习为主,在何老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基础上以重点复习为辅。要把学习和听课相结合,通过何老师的讲解,你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解决复习中的难点和疑点,而且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圈点复习的重点,完善自己的复习目标。 4)世界近现代史 \n 世界近现代史在全国历史学统考考试中占约30%,从近几年真题来看,选择题、名词解释、材料、问答各个题型都有涉及。世界近现代史又可分为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三个部分。 世界近现代史是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和变化的历史。因此,围绕这条线索,我们可以将资本主义产生最早的欧洲国家的历史串起来,从经济上的发展影响到资产阶级政治夺权,从而诞生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诞生又进一步促使它们向外进行殖民扩张,又将前资本主义地区(指亚、非、拉美等地)强行拉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结果又导致这些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又再次出现殖民地半殖民地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问题,于是出现了近现代复杂的国际关系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围绕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最后演化出了人类历史上的二次世界大战。 由于1917年诞生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因此,现代世界历史的线索发生变化。围绕现代社会主义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这条主线,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殖民地半殖民地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变化,从而演绎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战胜国处理战败国,到后来对付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历史,同时也演绎出社会主义苏联与资本主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斗争的历史。以至最终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当代史可以冷战的产生到结束为主线。围绕冷战的起源、正式产生到高潮再到结束,可以将苏东社会主义阵营与英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关系变化,以及他们各自的内政外交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整体。与这两个阵营相联系的第三世界的历史也随发生。当代史最后就以苏东剧变,冷战结束而终结(1991)。 世界近现代史的年复习一定要把握历史线索和一定时段的历史主题,比如在世界近代史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是三大主线,由此可将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殖民扩张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等知识点串联起来了。由于世界近现代史内容较多,很多细小的知识点需要同学们下功夫去记忆,所以同学们在基础复习阶段一定要全面展开复习,争取不留死角,同时在何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也需要将重要知识点标记出来,把握重点,有计划有目标的完成基础阶段的复习任务,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概念。在整个考研过程中像在基础阶段这样系统的、条理的看书的机会只有这一次,以后随着考试的临近,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再进行这样系统的复习,所以第一遍看书一定要全面细致认真、要沉住气,要保证对于第一次的系统复习能够有一个逻辑的掌握。 3.复习心态与复习方法 在考研过程中心态和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积极健康的心态为考研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持续进行并赢得最后的胜利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科学的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兴趣,为胜利赢得更多筹码。 1)复习心态 好的心态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考研的过程中可能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但自己要学会忍受寂寞,能沉得住气,用平和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可以借鉴别人的方法,但不要盲目与别的同学比较,更不要因为自己复习的慢就感觉压力大。你可以采用阿Q精神,也许他没有你复习的效果好,没有你复习的扎实,考研复习中最大的挑战者是自己,要战胜的也是自己。同时复习也要劳逸结合,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几本书结合着看,不要一直看一本,那样会造成大脑疲劳,要把难的和简单的结合起来看,那样既可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也可以把学习的硬骨头啃掉。 2)复习方法 \n 首先,要有复习计划 相信大家都明白计划没有变化快的道理,所以并不要求每个考生的复习计划都一致,但是大方向不应该错,那就是基础阶段的总的目标:把专业课看1-2遍,掌握历史学基础的知识、概念等等。具体到每周每天的计划可以具体安排,要把自己的学习兴奋点和考研时的时间段符合,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因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比较好理解识记,所以一周安排复习多少章节,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来安排,对于一些不懂的地方可以聆听老师的讲解,有针对性的解决疑难;而对于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同学,可能又是第一次看,往往会感觉有些力不从心、找不到头绪,这时就可以结合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更有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减轻学习的压力。 其次,听课与自学相结合 在第一遍地复习过程中要画出文章中你认为重点的地方,可以用不同的笔标记知识点,以区分重要的程度,这样为下次的复习提供帮助,也为下面听老师的讲解做准备,听老师的讲课时可以与自己心里的知识点对比,同时要把自学和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增加学习信心,也能提高学习的乐趣,不至于学的太枯燥。与此同时也要准备每门课程的笔记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的记忆是有遗忘的,做笔记既可以为以后的复习提供捷径,同时在写一遍的过程中,也是记了一遍,何乐而不为呢。做笔记也要讲究策略,不能什么都记上去,因为有些东西已经很熟悉了,再记上去,会浪费以后的复习时间,也会耗费一定的精力。 再次,经常自测 如果只学不练,一则没有成就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二则陷入一种对知识点记忆的模糊状态,不能有效地识记。所以一定量的练习题配合学习是有必要的,通过做练习题可以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可以巩固知识点,可以让自己的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可以锻炼答题的能力。 4.复习误区: 1)记不住 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轮的复习中,会有同学抱怨记不住、记不全 例如,对一些人名或者事件发生的年代记不住,对于一些改革措施记不全,感觉自己好像什么也没学到。 对策: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对于本专业的学生也许会好点,但那些同学也不一定都记住了,都能说出来。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阶段的学习还处在量变阶段,只要你坚持住,慢慢的就会达成质变,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俗话说,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好,所以没必要因为这些而丧失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要学会去享受这个努力的过程,那样结果当然也在不言而喻中了. 2.计划没有变化快 存在的问题:没有按自己的复习计划进行,计划一变再变,进程一推再推。 对策:既然我们制定了学习计划就要认真的执行,我们都知道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只待明日,考研就会休矣,所以要按自己的计划,脚踏实地的进行复习,可以跳动复习计划,但不要拖延,一直拖延就会打乱老师制定的复习计划,造成复习时间的紧张和错乱,所以我们在考研时更要发扬今日事今日毕的风格,踏踏实实的学习。 3.书本中乱涂乱画 存在问题:我们有些同学有看书转笔的习惯,还有乱涂乱画的习惯,对于看的内容不管是不是重点都乱画一气,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对于后来的复习时有害而无利的,不能很好的抓住知识点。 \n 对策:在看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克制自己的手,不要乱画,只需要把重要的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要想到以后的复习,以后时间会很紧张,不可能再面面俱到的复习,所以要笔下留情。 (三)强化阶段的复习计划(8月-11月) 总的来说,考研强化阶段的复习可以分成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巩固基本功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提高的阶段。如果能认真踏实的做到以上两个阶段的任务,历史学专业课的学习会更上一个台阶。 首先是巩固基本功的阶段,可以说8、9、10三个月都是基础巩固的阶段,其中10月份也可以提前进入提高阶段的复习。那么基本功的巩固阶段和提高阶段该做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分专项一一进行说明。 1.阶段目标 在强化班阶段要把在基础阶段复习的内容再重复一遍,但此时的复习就不会再如基础班那么详细,要有重点有目标的进行,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要定期回顾,但是此时的用时要不断减少,书越看越薄,要尽量缩短复习时间,而对于重点要集中强化复习,在这个阶段要再攻克20%的知识点,使对于知识的掌握达到90%。在这个阶段要进行第二轮的复习,能够掌握和运用90%的知识点,特别是 重点知识,要形成完整清晰地知识体系与知识结构。能够清晰地的回忆出每个章节下的基本知识点及其衍生知识点;能够对某一类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清楚地分析表达某一历史现象。 2.阶段任务 能够完成基础班的学习,很不错,在基础班的复习中,你们已经学到了大纲要求的接近70%的知识点,有些学员可能会更高一些,而在这个阶段就要把知识系统化,能够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分析和界定,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融会贯通。 1.中国古代史 对于中国古代史,在基础复习阶段,你已经了解了知识的基础框架,知道了知识的发展脉络,而且对于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而在这个阶段要把已掌握的知识点更牢固的印进自己的大脑中,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同时要理解知识点,结合最新考试大纲整合归纳知识点,打破章节、朝代限制进行专题式复习和比较复习,比如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专题、选举制度专题等等。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老师的讲解,更清楚的掌握知识考点,以防自己漏掉大的知识点。 2.中国近现代史 在基础阶段,你们对中国近现代史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这个阶段就是要结合自己的笔记和上阶段的复习纲要,深挖知识得考点,争取有点到面的掌握知识的网,争取能够融会贯通,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知道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活动,把握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主张及其活动,理解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历程,要把已经掌握的孤立的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注意借鉴老师的思维逻辑与视野去开拓自己的复习思路,不要沉浸于死记硬背的状态。 3.世界古代史\n 在基础阶段,学员队世界古代史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识记和掌握,在本阶段,需要你们更多的去理解知识点,总结归纳知识点,特别是对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历史情况与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加深刻的把握知识点。比如对于古代印度文明,可以在纵向上从上古到中古梳理出一个十分清晰地历史发展线索,也可以在横向上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也可以将其历史与同时期的古代希腊、古代罗马或者中古时期的伊斯兰文明对比。 可能由于对于世界古代史接触时间不太长很多学员还是不太熟悉,所以可以在何老师的强化班讲解下,自己多下点功夫,多总结多记忆,已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4世界近现代史 在基础阶段,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世界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对世界近现代史有了大体的认识。在这个阶段要注意根据新大纲梳理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与线索,分析各个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把握历史发展主题及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国家及其主要事件。比如19世纪至20世纪,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国家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并进行殖民扩张,把整个世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产阶级为谋取巨额利润,在国内大力剥削压榨工人,在国外殖民地半殖民地疯狂的进行原料掠夺商品与资本输出,由此引发了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与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同时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在对外争夺中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斗争,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最终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这一阶段要结合老师的讲解,把握重点与难点,把近现代史的点线面综合起来形成牢固的知识网路体系。 3.学习方法 首先,复习和做题相结合 如果只学不练,一方面容易疲劳、没有成就,长此以往也容易感失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容易陷入一种对知识点记忆的模糊,不能有效地识记。此时可以针对2007到2011年历史学专业的真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出题思路,总结答题的思路,从而调整自己的思考顺序,把握课程的重点。所以一定量的练习题配合学习是有必要的,通过做题可以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可以巩固知识点,可以让自己的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可以锻炼答题的能力。 其次,认真听课、学会听课 听一下老师对于这三门课程的讲解。基础班没有听完的学员,继续听。听完基础班的学员,听强化班,之后听冲刺班。 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解决自己的疑难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识记,这样能巩固知识点,对于跨专业的学生听课更是至关重要,因为你们没有学过这些知识,特别是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一些稍微抽象的知识点,对于你们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还有的参考书书写表述带有很强的学术性,相对比较枯燥,这时都要认真听课,听老师的理解来加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 让历史学专业课更上一个台阶。 听课之前一定要预习,不然效果要差很多。如果自己不事先预习,不让自己明白哪些地方自己没有搞懂,在听课的时候就没有目的,很容易走马观花的,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第一轮的复习已使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已经掌握了70%的知识点。但这些知识点大多是不包括很难的点的,因为这些知识点你还并没有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听课之前要先预习;对与本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对于一些固有知识点容易形成固定思维,有可能会没有复习到位,而预习以后再去听课就会感觉效果更好。 4.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因为考研复习到这个时期已经有8个月左右了,一直沉浸于这种复习的状态,难免会出现心理上的麻木和懈怠,有的学员因为是跨专业,而且感觉在这2个阶段都没有复习好,没有达到计划的目标,会出现心理上的动摇, 这些都是这个阶段的主要误区。 \n 对策: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心情如果一直是一条直线,那么这个人就会绷的很紧,会生活的很累,所以人的心情只有是一条曲线才能得到伸缩和舒展,那样才会活的快乐。备考过程中,只做考研这一件事,难免会有一些落寞,但要及时调节,让心情尽快的度过低谷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复习状态。对于复习上的不自信,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尽情享受过程的同时,你就已经快收获结果了,不要因为一些失误而否定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的努力,要淡定、自信和坚持。只要你真正的投入进学习里,你就会感觉原来自己并不是学不会,原来学习也不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要积极应对考研。 (四)考研历史学专业冲刺阶段复习计划(12月—考试前) 此阶段是考研复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关键时期。此时的重点一方面是对遗漏点的再回顾与对已知知识点的再梳理,另一方面是对真题进行练习和分析,把握真题的出题思路,总结答题方法,提高应试技巧。 1.阶段目标 跟随冲刺班的学习,对所有内容进行再复习,要求掌握和运用95%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对大纲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温故和学习,这一遍要更加注重对整体知识结构的把握,以及对知识点的运用,与出题和答题结合提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进行模考班的实战训练,做到心中有数。 2.阶段任务 在这个阶段已经是考研复习的最后阶段了,这个阶段的执行是以前三个阶段为基础的,通过以前的学习,相信你们已经对要考的知识点有了一个很好的理解,但这并代表已经可以坦然面对考研了,不到考研的最后一分钟不可以那么轻易懈怠,因为在这个阶段复习的某个知识点就有可能成为考研的试题,所以在这个阶段不能放松,要调整好心态,在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在老师讲解与指导下更好的查缺补漏。同时也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温习以前笔记上的难点和重点,最后,还要尤其注意对真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任务分解: 第一,调整好心态。 越是到考研最后阶段,心态问题愈显重要。“态度决定一切”,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成功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精神基础。要知道考研拼的不光是智商,更是情商。所以,在冲刺考研的关键时刻,一定要调好心态,淡定、坦然、勇敢的面对一切,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要克服浮躁、畏惧心理,做到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考研。也许考研只是你们人生路上的一站,但是在这里你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这样一段的可贵的经历值得你们永远追忆。漫漫考研路上,你们如此坚强的走到现在,当然你们也有理由高唱着《国际歌》中的这句“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坚定地走下去,直到成功的彼岸 第二,查漏补缺,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 对于以前的学习,你们也许已经把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掌握,但是知识点那么多,难免会有遗漏,此时要在前几轮复习的基础上回归课本,依据大纲把以前复习过的知识点再快速回顾一遍,同时注意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可以把以前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的知识点再回顾一下,重点复习自己以前遗漏的问题。同时认真听老师的分析讲解,对知识点做总体把握,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研究真题,预测考点,总结答题方法与技巧。\n 真题有很多有用信息,透过它可以捕捉到命题思路、命题重点、标准答案形式,进而可以预测考点,做到有备而战,获得高分理想成绩。通过真题可以得知,历史学基础考试所命题目都是确定的、无争议的,比如中国历史上首个驻外使臣等;很多题目在通常所说的重点附近,很容易被忽略,因此要对这方面知识予以充分重视;通过真题还可以得知名词解释的答题模式:先做简要总体概括,再叙述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内容过程、影响评价等,这样的答案才是完美的。同样,简答论述题的答题思路,也可以自己从大量真题的标准答案中总结出来。这些工作貌似十分不起眼,但是其意义却不容低估。研究真题、预测考点、总结答题方法与技巧,可谓是是取得高分的一大法宝,一定要高度重视。从12年真题分析:考研13历史学分科目备考指导中国古代史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头狼考研培训班的权威专家了解到在2012年历史学考试大纲中,中国古代史部分包括8个大的知识点,一、中国历史的开端;二、夏商西周;三、春秋战国;四、秦汉、魏晋南北朝;六、隋唐五代;七、宋、辽、西夏、金、元;八、明清(鸦片战争前)。历史学考研命题中存在“偏古薄今”的现象,近几年中国古代史的分数基本上稳定。按照历史学考试大纲的规定和《2007-2011历年真题考点分布及试题结构统计表》,中国古代史部分约占90-100分,约占总分值的1/3,重要程度可见一斑。从考试的内容来看:中国古代史考查的是从史前时代到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历史。考试中,客观题注重考查考生对这一阶段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名词解释注重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史中发生的相对重要的历史史实的再现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在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部分还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甚至是一些历史地理学、博物馆学的知识也会涉及。所以需要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多加涉猎,学会总结与积累。史料分析题侧重于考查制度史的内容,通过对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的解读,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的信息。简答题每年都会有一道大题被考到,这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综合分析能力。中国古代史的考查范围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古代社会的终结。内容涉及到举凡人类社会的起源,夏、商、周国家的建立,春秋、战国的动荡,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历代的更替,各朝各代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状况等。前三章(史前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主要放在对基本史实、基本线索的理解和记忆上,这一部分不是中国古代史考查的重点,多在选择题中出现,基本不会在大题中被考到。后五章(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明清(鸦片战争前))主要是把握重要史实,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军事战争史、文化史等方面具有重大阶段性特征的概念,并对相关史实做横向和纵向的综合分析。具体来讲,横向联系是通过空间拓展的方式将某一地区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间其他地区出现的类似或相反的现象进行类比分析,或者是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期的其他相关历史现象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综合。纵向联系则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查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因果关系,从而探索历史发展趋势,也就是相关知识点的发展脉络。历年考研真题中的史料分析题、简答题都会涉及到这部分的内容,所以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掌握基本史实之后,要进一步提高考生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n2、中国近现代史相对于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在历史学基础统考中占的比例较小,大纲要求占全部权重的20%,但总体难度和要求考生对整体大局的掌握程度并未因此降低。相反,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在各个章节要求掌握的内容却是很多的。按照历史学考试大纲的规定和《2007-2011历年真题考点分布及试题结构统计表》显示,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约占65分,约占总分值的1/5,但总体难度和要求考生对整体大局的掌握程度并未因此降低。相反,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在各个章节要求掌握的内容却是很多的。主要的出题点集中在1840年到1949年之间。从考试的内容来看:中国近代史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后直至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其中选择题注重考查考生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近代史范围大、内容多,任何小的知识点都有可能拿来作为考查的内容。名词解释考查的还是这一阶段较为重要的历史史实的再现能力和阶段特征的总结能力,此部分2010年考到了历史文献学的内容,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史料分析题只有一年考查过,考到的概率不大,因为新大纲囊括的知识面非常广,考试不可能面面俱到,从新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来看,考查的都是一些重大、重要、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即使出也会将中国古代史联系起来一起考查。简答题每年都会考到,一般考查经济史、军事史、思想史的内容,所以涉及这些方面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横纵向联系都有可能被考查到。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侧重点非常明显,从1840年起100多年的历史中,如晚清民国时期的几十年内容中,内容多且重要,从历年的考题也可以看出,大题的内容一般都从这部分中加以考查,应该好好把握,安排足够的时间来复习。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要的史实,对于晚清民国的几次重要运动,像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要好好掌握。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历史则在考试中占的比重很小,文化大革命以后的历史近四年内的考题中基本上都没有考查过,但2011年大纲中增加了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两章的内容,在2011年的考题中也考到了,所以这章的知识点也要做充分的复习。3、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为20%,按照历史学考试大纲的规定和《2007-2011历年真题考点分布及试题结构统计表》显示,世界古代史部分约占60分,约占总分值的1/5。世界古代史包含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两部分内容,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这两部分内容均要较世界近现代史少。这从世界史最权威的教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教材也可以看出。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各一卷,而世界近代史两卷,世界现代史两卷。可以看出,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世界古代史能占到20%的比例显然已经相当高了。\n从考研专业课历史学考试的内容来看:古代中世纪主要集中在对重大历史事件或者制度的考查,且对大部分内容的考查能够做到难易适中。2007-2008年分别考查了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的扩张过程。这两个题目考查思路比较相同,都是考查古代世界帝国建立过程,这个题目是平时复习的重点,所以还是比较容易回答的。在2009年则转向考查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政策及其转变。基督教是古代世界晚期和中世纪复习时的重要知识点。基督教在这两个时期的发展,是塑造这两个时期社会文化形态的重要力量。在这道史料分析题中,命题者要求考生从材料中寻找答案,体现了材料解析题的本质要求,值得关注。2010年出题思路再次出现大的变化,要求比较公元前8世纪时代中国、印度和希腊的特征。这道题目要求比较高,既要求考生了解这一时代的宏观特征,又需要对三个国家具体情况有所了解,而且临时总结出社会特点来,的确是比较难的。不过这也是“全球史观”引进中国后,世界古代史学术界关注和思考的主题,这其实算是学术热点,而对学术热点了解和把握本来也是一个优秀研究生的基本功。2011年考到了雅典民主政体和罗马共和政体的比较,也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世界古代史命题的重心在“古代希腊罗马”以及“中世纪的欧洲”这两部分,大题的出现也基本在这两个重要部分之内。其中又以政治、军事和文化为主要出题点,而中世纪史则偏重于宗教和文化。所以考生在平常复习过程中应该关注古代和中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理清古代和中世纪的发展线索。无论是时代变化特征,还是各个主要国家发展阶段和过程都要掌握。适当进行比较,比较同一时期中西方的异同,比如王权的发展和比较。同时还需要关注一点史学史的内容,包括重要的史学名著。4、世界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包含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部分内容,在考纲中共划分为11个子目,75个知识点。世界近现代史能占到30%的比重是由它在整个世界通史体系和世界通史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按照历史学考试大纲的规定和《2007-2011历年真题考点分布及试题结构统计表》显示,世界近现代史部分约占100分,约占总分值的1/3。从考试的内容来看:从历年的真题考查内容来看,世界近现代史中的各章节基本上都被涉及到了,其中考题偏重于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客观题全面开花,重点考查考生对世界近现代史的了解和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主观题大多局限在重点范围之内,最重要的问题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英、法、德、美、日、俄)。世界近现代部分,考查的重点在欧洲史,包括古代希腊罗马、西欧封建国家、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掠夺、现代欧洲国际关系和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格局等。2007年欧洲史130分,非欧史占20分;2008年欧洲史出题126分,非欧史24分,2009、2010年基本没有涉及非欧史,2011年非欧史占36分,而且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在简答和史料分析题中都被作为重点,2007、2008、2010年简答和材料分析都出了一道题,每题30分,2009年出了两道简答题,2011年世界近现代史出了一道史料分析题。以往的史料分析分别涉及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国际关系的内容,2012年在这几个重要的部分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战争史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对整个世界近现代史有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五年来对资本主义、国际关系、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运动涉及的很少,今年同学们要特别对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复习。希望通过考研历史学的学习对考生有很大的帮助。祝2013考研的学子们考研成功。2012考研(老狼考前押题)原文对照,敬请关注!头狼考研老狼押题命中率高、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