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8 发布 |
- 37.5 KB |
- 3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学复习笔记(可编辑)
??蚂螃?艿??肇中国古代史重点主观题提高班中国古代史部分一1、北京猿人中古上P82、山顶洞人中古上P143、禅让制中古上P324、二里头文化中古上P465、盘庚迁殷中古上P526、甲骨文中古上P78-79、P367、平王东迁中古上P938、长平之战中古上P1039、管仲改革中古上P10410、李悝变法中古上P107-10811、初税亩中古上P12212、巨鹿之战中古上P15213、文景之治中古上P155-15914、轮台罪己诏北师备考指南P4215、七国之乱中古上P15916、王莽改制中古上P167-16817、五均六?中古上P167-168\n18、度田令中古上P17219、代田法中古上P19320、区种法中古上P19421、假民公田中古上P19822、丝绸之路中古上P20623、黄老学说中古上P209-21024、谶纬之学中古上P211-21225、《史记》中古上P21326、八王之乱中古上P233-23427、侨置州郡县中古上P23728、土断中古上P23729、淝水之战中古上P23830、侯景之乱中古上P24731、三长制中古上P26732、《神灭论》中古上P27733、三省六部制中古下P1434、玄武门之变中古下P3335、开元盛世中古下P52-5636、安史之乱中古下P59-6137、牛李党争中古下P67-6938、羁縻州中古下P9339、唐蕃会盟碑长庆会盟碑,中古下P99\n40、大索貌阅中古下P10507简答已考,删41、杯酒释兵权中古下P17943、三司使“计相”,中古下P17942、澶渊之盟中古下P18743、猛安谋克中古下P19044、海上之盟中古下P19145、靖康之难中古下P19646、偃城大捷中古下P19947、天眷新制中古下P20348、怯薛制度中古下P21149、宣政院中古下P221、21650、驱口中古下P22551、高邮之战中古下P23052、市舶使司中古下P24153、《资治通鉴》中古下P25854、厂、卫制度中古下P27755、卫所制度中古下P27856、粮长制中古下P28157、里甲制度中古下P28158、黄册制度中古下P28259、靖难之役中古下P28760、《鱼鳞图册》中古下P293\n61、土木之变中古下P300-30162、夺门之变中古下P300-30163、东林党中古下P315-31864、复社中古下P315-31865、八旗制度中古下P32066、萨尔浒之战中古下P32267、松锦战役中古下P32468、圈地令中古下P330-33169、逃人法中古下P330-33170、三藩之乱中古下P342-34371、储位密建中古下P35472、军机处中古下P349-35073、更名田中古下P36074、摊丁入亩中古下P36275、耗羡归公中古下P36376、改土归流中古下P41577、《中俄尼布楚条约》中古下P42778、李贽中古下43879、黄宗羲中古下44080、王夫之中古下44081、顾炎武中古下440增二、阅读以下史料并回答问题:\n*铨叙制度2007科举制、2008九品中正制已考。1、历代官僚制度演变宰相制度等1秦代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中古上P144-1492汉武帝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中古上P159-1603光武帝扩大尚书四曹为尚书台,逐渐演变成朝廷中枢机构。中古上P1724曹操改秘书监为中书省??中央决策中枢;尚书台成为行政中枢。中古上P2285隋文帝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中古下P146唐代宰相范围扩大,不限于三省长官。中古下P337北宋官僚制度的改革;相权一分为三。中古下P1798明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废丞相。中古下P275-2909清代中枢机构的演变;设军机处等。中古下P349-3501汉魏:假田制、屯田制。中古上P198、P199、P2622西晋:占田制。中古上P2623北魏:均田制。中古上P266-2674隋、唐两朝的均田制中古下P103-1043、赋税制度变革算赋口赋、租调、租庸调、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1汉代算赋、口赋。中古上P200-2012魏晋租调制。中古上P267-2683隋、唐两朝的赋役制度。中古下P105-107\n4两税法。中古下P1115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中古下P307-312:6清初“摊丁入亩”。中古下P3624、兵制府兵制、募兵制等1府兵制中古下P172府兵制度的改革中古下P36-37、P585、经济重心南移问题中古下P120、126、P242:6、台湾问题1澎湖巡检司中古下P2222郑成功收复台湾中古下P34031683施琅统一台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中古下P3444中法战争后台湾设省。5甲午战争后日本割占台湾及澎湖列岛。6《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国。7“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三、简答题:1、商鞅变法的原因、主要内容及作用。中古上P109-1102、简述孔子的生平及思想。中古上P125-1273、简述秦统一的原因。北师备考指南P324、简述秦代郡县制度及其意义。中古上P145;北师备考指南P325、秦始皇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措施。中古上P142-149\n1采取一系列军事行动巩固和扩大统一成果。2建立一套专制集权制度。3采取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6、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和意义。中古上P159-1647、东汉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古上P172-173;北师备考指南P488、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意义。中古上P244-245。北师备考指南P77-789、唐太宗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表现及评价。中古下P39-4710、简述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政绩和弊政。中古下P48-5111、简述后周世宗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中古下P8612、唐朝时期中国成为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原因。中古下P13313、简述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过程。中古下P120、126等14、北宋加强封建皇权专制统治的措施。中古下P178-180;北师备考指南P11015、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中古下P184-18616、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之比较。北师备考指南P14017、简述明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和影响。中古下P275-290;北师备考指南P134\n18、简述清前期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内容和特点。北师备考指南P151-15219、从隋唐到明清封建君主如何处理军权与相权的关系。中国近现代史1、晚清时期的侵华战争(封建制度过渡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略方式变化及成因:阶段一:1840-1894,掠变商;商品主,武力辅,互勾结阶段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变垄,商转资;瓜分潮,宰割盟晚清政府与列强关系:闭关自守――对抗――暂时和好―――――再对抗―――――完全屈服战前-两次鸦片-太平天国――新要求(垄断),义和团-联军侵两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英挑起,开市场;侵略战,转折点;闭关结,殖封开。背景:封建败,资本盛;(这里本质是在讲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而其发展程度源于劳动人民的解放程度)借禁烟,行侵略;过程:阶段一,封江口,占香港;阶段二,清宣战,广州和;阶段三,扩战争,南京约。虎门烟,沙连升;广天培,民三元;定云飞,镇裕谦;吴化成,江海龄。评价:最主因,清腐反(内因);客敌强,主中落。殖封始,矛盾变,文化转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实质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继续:因目同,性质承;影响同,沦殖民\n扩大:力量大,时间长;区域广,条约多评价:岸地增,赔款加,坏主权注:闭关政策:前防郑,后防夷;限通贸,京约破虎门销烟:林邓合,三九火,显决心租界:强划区,为基地;不受束,国中国。沙俄侵占中国领土一战后,开侵略;瑷珲北,北京东,堪西北1858,《瑷珲条约》,东北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1860,《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中法战争1883-1885,中法战争过程:阶段一,越南北;阶段二,中东南(沿海);陆海战,互胜负马尾海战-台湾基隆、沪尾之战-镇南关大捷评价:法侵越,造基地;清妥协,致悲局;边疆危,促觉醒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背景:日有策,势必然;列支态,矛催化;中有腐,造可能;朝有东,导火线过程: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海战-辽东半岛之战-威海卫战役评价:地位沦,刺野心;(列强)\n促觉醒,各层动;中国日位高,经济展;(日本)英位降,同日盟;(英国)注: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为己利,联涉日;为有功,索权益;瓜分潮,由此起。门户开放:1898,美西战,失时机;弃随英,独立策;认利益,分享权;初租围,后全国;华盛顿,始有认。租借地:先武占,后有约;定期租,最长百势力范围:军政经,控领土,享独占。德国-胶州湾-山东俄国-旅顺、大连-长城以北和新疆法国-广州湾-广东、广西和云南英国-新界、威海卫-长江流域、云南和广东日本-台湾和澎湖列岛-福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背景:灭义和,扩侵略过程:廊坊阻击-大沽炮战-清朝宣战-天津陷落-攻陷北京-扩大侵略评价:日俄战争1903-1905,日俄战争背景:日俄争,东北朝;为控制,帝国战过程:俄连败,美调停;日获朝,东北分(俄国控制北部,日本控制南部)评价:重要的不平等条约\n1842,中英《南京条约》,地税赔(香港岛,协定税,赔2100),兼五岸(上下宁福广);领片待,租住权(开始)1843,中美《望厦条约》,除割赔,所有权;扩领权,加协税;巡贸易,建教医1844,中法《黄埔条约》,同英美,通商口,自由传1858,英法《天津条约》,使驻京,十口岸;长江行,内历商;(北营烟,长九汉,口镇南,台南淡,下汕琼)中英法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鸦片法,帮办税;英四百,法二百1860,中英法俄《北京条约》(原名《续增条约》),英与法,增八百;开天津,准出国;割九龙,内传教(进一步)1885,中法《中法新约》,法护越,界两通(指定两处通商);首路权,预投资(加快)1895,中日《马关条约》,日控朝,割辽台;赔两亿,开四口(苏杭沙重),允设厂(大大加快)1898,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法租广,借口威;扩界址,割新界。1901,清与11国,《辛丑条约》,赔四五,设使区;清道歉,惩官吏;拆炮台,改总衙;北天山,允驻军。(最终)2、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原因、过程、结局和影响背景:双重压,基本因;广西地,矛盾集(广勇进,多民居,适天灾)\n过程:1851-1864金田起,武宣王,永安建;定两湖,都天京;北伐败,西征胜;天京变,盛转衰。评价:正义性,人民支(正义源于符合劳动人民的利益);(人民群众)主观:领导团,纪律严;(领导组织)战略主,战术活;(战略战术主动灵活)(能动性)客观:清不妨,内部乱;局限性,根本因;(农民散,无论导)主观:政权封,战略误;客观:清勾外,共同镇最高峰,速溃清;缓殖民,鼓斗志;注:洪秀全的思想来源:基儒农,三合一;(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运动时代特点及原因:半殖境,新特点;双任务,始学西;农最高,影它国;矛盾变,新思潮,田制促;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政权性,国体革,政体封;爵职官,混文武,军政兼;县以上,中央任,称守土;县以下,地公举,号乡官;注:圣库制度:生需品,分配制;所有财,一律公;人衣食,平均配;战利品,禁私藏;初促进,后实亡。乡官制度:基层组,人民举,兵农一\n《天朝田亩制度》:土地核,涉全面;同耕则,分九等;地方组,军政一;否私制,有理想;背规律,实空想。《资政新篇》:政得人,经效资,思除封,外平等;非农产,民不支;战之境,终难施《制度》与《资政》:纲领文,反清统,固政权;制背律,资符向;制农经,资资义;制政君,资学西。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局背景:瓜分潮,德侵鲁;文化冲,孔斗教;天人祸,存结社。过程:1898,冠县赵三多,扶清灭洋。镇压-招抚-联合镇压。指帝国,主矛变;拥清庭,缺认识。评价:无组心,笼排外,被利用;(主观)中外联,终被镇;(客观)显力量,瓜分免;(帝国主义)乱封序,速溃清;(清政府)认清质,促发展。(人民)(受到锻炼和教育)注:东南互保:义高潮,列干涉;各自利,成谅解;合作抵,便侵略;维利益,客免损。(租界地,外国保;长苏杭,督抚护;两不扰)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原因:内外有别(太多内(内部矛盾),义多外(外部矛盾))背景领导:有无组则(指导原则和组织方式)(领导组织)宗教:土洋差异(取基督,用土教)(思想来源)过程\n对外:混敌友;盲排外(对外关系)结局:联合杀,精神嘉;击反动,促进步。评价3、晚清政局的变化与清政府的自救改革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背景:清统衰,旗绿弱过程(结构):湘勇基,宗族心;按地域,宗法系;募代世,严隶属;强军训,严思控;水陆并,新武备。背景:旧危解,新危生;督抚强,权下移;外重局,开始现。过程:兵制变,兵随将;政有映,汉官起;清收权,未如愿。辛酉政变1861,咸丰死,载淳立;八大臣,握实权;慈勾弈,联胜保;内重汉,外妥协;封资勾,由此始。洋务运动背景:二次战,天国运;内外患,统策调;护专制,两相同;对外物,分洋顽。过程:19世纪60-90年代,先自强,后求富;编新军,养人才。评价:根本因,法基矛;不动封,来用资;内有顽,外有强;阶局限,办加残;御外侮,持妥协;标未现,甲午败。注:与近代化:背景:内开明,倡自革;主不触,客挖角。过程:揭序幕(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奠基础(近代私企发生);变观念(冲击传统价值观);\n评价:革面窄,半近代(化);总理衙门:1861,理外务,衙门立;外制变,结督兼;紧勾结,强控制。官督商办:商出资,官经管;初期适,甲午败。(官商督办具有合理性,适应当时的环境,这可能是大多数人所不理解的。问题在于我们是用现在的眼光来苛求古人,以空想的环境来强加给古人,这是主观唯心。事实上,当时存在企业都是问题,哪里谈得上其它的方面?有官商督办的形式存在已经很不容易了,况且这种方式也是抵御封建旧势力的最好途径。历史是量变到质变发展的,我们应该看到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不易的,都是量的积累,不要只看到质变的伟大性,而忽略了量变的作用。要认识到历史一切的制度和措施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也就是有其当时的合理性,问题仅在于时间长些或者短些,而长短取决于人的预见性。这里要明确的还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偶然性产生于少数或单个的人的行为,必然性是源于多数的人的行为。因此历史不是一切都具有必然性的,关键在于参与者的多少。)清末新政背景:外患压,自感危;辛丑后,民不满;义惨败,传御结;义和后,洋上风。过程:官兵学商革官制,改兵制;振商实,变学制评价:同戊戌,面相似;非重现,洋新版;促资展,西学传;资知现,民思扩;目未达,反激矛。\n注:江楚三折:1901,张刘联,养人才;停捐官,官出洋。清政府自救改革中的新旧思想冲突器物―――――制度―――――政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背景:洋务派:旗师夷,思体用,号强富;弈、曾、李、左、张洋务运动争科技,论蛮夷;均捍封,政见争。顽固派:仇洋物,夷变夏,奇技巧;倭、徐过程维新派:戊戌变法行变法,兴民权,倡西学洋务派和顽固派:洋批顽,又反新清末新政:应帝需,抚内部,缓矛盾;上而下,主动适;大增税,激矛盾。评价:三自救,均捍封;形势峻,层次进;与时进,促现代;不根变,是败因。4、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新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和特点背景:产生志,洋七十;官地商(买),入或创(投洋务,或自创)(第一途);少工厂,用机器(第二途)投资建,布局差;少投资,受外迫;双重压,道路艰;此现实,定两面。过程:资初展,甲辛间;甲午后:识士展,清不限;外资入,破自基;评价:帝倾销,封桎梏,仍显展;二十初:列强侵,破自基;清新政,振工商;民反帝,供有利;\n一定展,联政势;比重小,显妥协。著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及其代表人物上海发昌机器厂,1869,方举赞和孙英?,最早出现的民资企继昌隆剿丝厂,1872,广东南海,陈启源,民营剿丝工业中心贻来牟机器磨坊,1878,天津,朱其昂,第一家机制面粉厂同文书局,1882,上海,徐润和徐鸿复,最早的民族资本印刷业大生纱厂,1895,江苏南通,张?甲午后:商务印书馆,1897,上海,夏粹芳,高凤池等张裕酿酒厂,1898,山东烟台,张振勋茂新面粉厂,1902,无锡,荣宗敬和荣德生二十初: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05,香港,简照南和简玉阶启新洋灰公司,1906,唐山,周学熙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背景:唐已入,后期失;元二传,随之亡;实质触,明万历;鸦片战,再东渐;明清西,本自然;晚清西,随暴力;首功绩,生留学;主体转,根性变。过程:晚清西,四阶段;1811-1842,马礼逊,揭序幕;无约护,难达内。1843-1860,基口岸,多著作;现主动,始译书1860-1900,控政经,入内地,利文渗;清政变,策有调,转折点1900-1911,转口输,量空前;社科重,译才出\n评价:浅入深,被传主背景:随侵略,模式异,鱼龙杂过程:普遍冲,各层映;同时融,贯近代。林魏师,冯采西,洋中体,康立宪,孙共和评价:注:冯采西:冯桂芬,主张“采西学,制洋器”,以“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为宗旨文化冲突:文冲突,普遍存;类型多,竞与较(竞争与比较)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背景:教附科,笼士人,锢人心;过程:洋务起,兴学堂,遣留学;中体导,不变道;虽局限,终引进戊戌变,废八股,兴学校清新政,科举废,近制立;管理新,立学部;兴学堂,热出国1901,江楚三折1902,张百熙,壬寅制;虽公布,未实行1903,二张重,癸卯制;颁实行,新教依1905,袁氏奏,清下诏评价:清主持,贯中体;浓封建,制有缺;史之进,教脱科;学职识,知构变近代科学技术的输入与初步发展背景:近科入,御外侮\n过程:鸦片战,求炮船;丁龚炮,郑火船;洋务起,规模引;译出书,新学堂;遣留学,教会助甲午败,伤自尊,促觉醒;联救亡,二次潮评价:科人才,途多条;早传吸,后培养;教会校,也有功注:丁拱辰《演炮图说》,龚振麟《铸炮铁模图说》和郑复光《火轮船图说》5、戊戌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维新变法思潮(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严复介绍和传播进化论思想)新学伪:古文经,刘歆造;虽失实,但动基;孔改制:六经德,孔子假;变法思,承孔子;托古改,附三世(据乱世,生平势和太平世)人公理:大同世,求理想天演论:生进化,社达文;优胜劣,进化据;不变法,必亡国;号西学,鼓信心。戊戌维新运动背景:京会试,日约签;举人惊,联请愿;康抓机,起宣言;爱国行,破禁令;思变政,戊戌兴过程:康纪闻,宣西学,鼓维新梁时务,申民权,设议院,君立宪谭仁学,批封专,判纲名论战:背景:维新展,动根基;顽洋联,大论战\n过程:行变法,设议院,倡西学,核立宪评价:西学播,思解放;暴弱点,第一战;应诏折,保国会;百日新,戊戌变(刘杨林,谭康杨:留在杨林这个地方,谭康扬名)评价:资软妥(新事物-内因)敌视民(人民群众-决定)旧势大(旧事物-外因)和平路,走不通;爱国载,激民情;促资展,思解放(变革是新旧势力的斗争问题,无论成败都会促进发展,因为变革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新事物的暂时失败并不否认其先进性。成败有偶然性,但趋势是必然的。逆历史潮流的变革,如王莽改制等(历史上这种变革应该不少,但因为是次要矛盾,没说而已),这种变革显而易见是旧势力暂时得势,历史在曲折,但这正是历史前进的道路。否定之否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清末立宪派和立宪运动背景:新政始,立宪起;不满封,温和变;日俄战,坚信心;官纷呈,清终改。过程:欧美察,确三益;颁上谕,预备立;消息出,团纷立;谘局设,资院立(立雏形,史突破);宪派用,三请愿(宣思想,清失民;督抚参,内部危);清让步,立宪分;1904-1905,日俄战争1905,欧美察1906,预备立宪1907,谘议局1908,《钦定宪法大纲》\n1910,资政院1909-1910,三请愿1911,皇阁出,立宪败评价:孙中山与三民主义背景:1894,《上李鸿章书》1894,檀香山,兴中会(孙兴中,黄华兴,吕科学,蔡光复)1905,东京,同盟会过程:1905,民报发刊词:民族、民权、民生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清,建立汉族主体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建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评价:较完整,质进革,存显弱;主民族,不反帝,存幻想;倡民权,不依民,秩序革;张民生,不夺地,软和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背景:1905-1907,革命派和改良派;同盟立,报宣革;康梁改,坚保皇过程:论焦点,围三民;评价:揭改良,深入心;壮阵营,思想胜;三焦点,暴缺陷。革命派的武装反清活动背景:过程:(兴广惠,同萍黄,光徐安)1895,广州起义,陆皓东,标开始\n兴中会1900,惠州起义,郑士良,博同情1906,萍浏醴起义,龚春台1907-1908,华南地区六次武装起义同盟会1910,广州新军起义,倪映典1911,黄花冈起义,黄兴1907,徐锡麟起义,同盟会秋瑾被牵连就义光复会1908,安庆新军起义,熊成基评价:无强导,组织弱(领导组织-先锋队)无据地,不长久(根据地)重党军,不依民(人民战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背景:文共建(文学社和共进会),新军基;川保路,酿时机过程:双十晚,熊金起;建政府,稳形势;求名望,未握权一月一,民国立;内统一,外和平;无步骤,显空泛外交困(争反正,取帝承),财政难(帝破坏,内不统);评价:基础弱,存危机;虽有缺,立场坚(民主共和)注:《临时约法》:定国体,内阁制,三权分,确共和;虽有缺,仍革民袁世凯窃权\n背景:镇革命,清让权;帝施压,立宪望;革内妥,达协议过程:革让权,帝退位;中山辞,袁选立;宋案生,二次革;最后战,终失败评价:纲不彻,(指导思想)不动民;(人民群众)组织散,(领导组织)无武装;(武装斗争)翻帝制,建共和;播民主,击帝势;创条件,影外国;史证明,资不通。(历史的层次是人民群众-领导组织-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活动,这是一个完整的表达层次。具有这么一个层次的团体就构成相应的利益集团,我们一般是通过历史人物的选择来反映历史中的利益集团的选择,这是一个代表的问题。明显这里有五个大集团:袁,清,帝,立宪和革命,正是这五个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左右中国历史的发展。)6、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比较的特点及原因:殖封确:帝清民,三较量;半殖序,得以立矛合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帝间矛,侵策变,中外勾改到革:民资展,新教育;改良败,民族危北洋军阀的统治背景:半殖封,社根源;清廷迫,紧练兵;袁个人,能动用;\n辛翻帝,封未净;资发展,供物基;国际看,帝策变;过程:1920,直皖战争,直奉-皖,皖败1922,第一次直奉,直-奉,奉败1924,第二次直奉,直-奉,直败评价:主买帝,三结合;主封建,帝现代;综合看,近代化拥军队,占地盘;帝靠山,均封建;统治法,残且愚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11-1914,白朗起义,民国初年规模最大的起义1913,宋教仁案,袁世凯刺杀宋教仁1913,二次革命,国民党反对袁世凯独裁1915,筹安六君子,杨度、严复等,讨论国体,支持袁世凯称帝1915,二十一条,一战间,迫袁签;称帝切,五九耻;日接德,延租借;不割租,聘顾问;全国反,终未施1915,洪宪帝制,袁世凯推翻共和,复辟帝制1916,护国运动,袁世凯实行帝制,蔡锷、李烈钧和唐继尧云南起兵1916-1917,府院之争,黎元洪总统府和段祺瑞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1917,张勋复辟,张勋策划溥仪复辟帝制1917,护法运动,张勋复辟,中山讨逆;段氏掌权,广州护法注:“好人政府”主义:1922,蔡元培、胡适和梁漱溟,提出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n“废督裁兵”:1921,只有废除督军,裁减军队,才能杜绝乱源,本质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联省自治”:1920,章太炎和胡适,建立联省自治共和国“制宪主义”:20世纪初期改良主义思潮,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四五十,外企生;人数少,但集中;资本展,队伍壮;自在段,转自为新文化运动背景:军阀战,帝加侵;一战间,民资展;启蒙传,辛民共;袁复古,知难容过程:提民科,倡新德,革文学评价:实质是探索中国的出路封位动,民科弘;马义传,立文繁;先进子,多偏激。注:1915-1926,《新青年》,上海,陈独秀1918-1919,《每周评论》,北京,陈独秀主编,后胡适主编,和李大钊展开“问题与主义”之争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维与顽,资战封;革与保,民革传;新文化,动封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背景:客观需,无壮醒;新文化,十月革;过程:1919,李大钊,新青年;我马观,系统介\n1920,李大钊,建团体;北京立,马研会五四后,三论争;核心在,如何改;评价:注:三论争:问题与主义(胡适和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张东荪);无政府主义五四运动背景:巴黎会,求遭拒;德山东,转日本过程:五四动,在北京;六三运,转上海;放学生,拒签字评价:彻底反,开新民(世无革,工登台,先知领,义工和)注:新旧民主革命比较:同社性-同任务-同革性领导,思想;(背景)前途,深度;(过程)结果,所属;(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十月革,共产助;工壮大(阶基),马义传(思基),小组立(组基)过程:1921,上海,中共一大,定目标,确原则,任组工1922,上海,中共二大,高低纲,两步走,反帝封评价:新政党,代族利,面貌新注:1922-1923,港安京(香港海员,安源路矿和京汉铁路(经转政)),三罢工;敌势大,需同盟;无权基,需武斗\n第一次国共合作背景:敌强大,必然果;反帝封,存可能;国际帮,客观求过程:1924,国党一,标形成;新三民,统政基;评价:联正确,领必须;农中心,武特点注:新三民主义:增反帝,主族平;普民权,联专政;节制资,针私人。三大政策与新三民:新目标,策手段北伐战争1924-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背景:1924,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北京政变1925,上海,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掀起全国性群众革命高潮;统一并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1925,谢持和邹鲁,西上会议派,反三策派别1926.3,中山舰事件1926.5,整理党务案过程:1926.7,广州出师北伐;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1927,共产党组织领导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三次上海武装起义;湖南农村大革命1927,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评价:7、南京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新民主主义革命)\n南京政府的建立及全国“统一”1927,宁汉合流1928,出师北伐-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统治措施:控财金,成四家,特保甲注:改订新约:结割据,帝策变;民心向,国权争;外交胜,映民望,税收增,有局限。两次北伐:背景,目的,性质,领导,军队,态度(对帝)新旧军阀混战1928,蒋桂战争,蒋介石和李宗仁,桂系军队、地盘全失1929,蒋冯战争,蒋介石和冯玉祥,冯败回陕西1930,中原大战,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张学良拥蒋入关,蒋胜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背景:过程:1927,八七会议,批右倾,土地革;武装反,秋收起八一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第一枪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根据地,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的旗帜广州起义,叶挺和张太雷,第一个城市工农民主政府评价:独立导,新时期;建军队,定原则;锻炼党,打帝反;鼓斗志,开道路;城不通,三结合(军队,农民和土地革命),国际弊\n注:工农武装割据:中共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民主革命-农民革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1928,古田会议,肃清了一切旧式军队的影响,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然性:工不强,城缺基;内无主,外无立;三次败,因在城。红军五次反围剿与万里长征背景:过程:1930-1931,三次反革命围剿,毛泽东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1932,第四次反围剿,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共“左倾”主导,但周恩来和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错误指示1933,第五次反围剿,博古和李德推行左倾冒险主义1934,红军长征1935,遵义会议,确毛导,独立解,转折点1936,会宁会师评价:危转安,留精华,播火种抗战前十年间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实业救国:办实业,救中国;洋务生,兴辛五;?与荪,机不同;前展资,后反马8、抗日战争\n日本侵略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背景:1927,东方会议--田中奏折(台湾-朝鲜-满蒙-全中国-全世界)过程:1931,九一八事变1932,一二八事变,伪满州国成立1935,华北事变(何梅协定:削党部,撤军队,散机关,免官吏,止抗日)评价: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高涨1931,马占山,东北抗日义勇军1933,冯玉祥和吉鸿昌,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3,蔡廷锴和李济深,福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35,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北平学生,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935,瓦窑堡会议,论证了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西安事变背景:共统战,学生运,民救亡,蒋内战过程:调部队,临长安;哭柬败,遂兵柬;双十二,扣蒋氏评价:粉内战,各层团;中共诚,表成熟;共针现,揭序幕;促转化,初形成(蒋介石的政策是没有错误的,“攘外必先安内”\n是符合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也符合稳定压倒一切的。张、杨的选择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前有共军,后有蒋军,老窝有日军,其它地方有军阀。共产党的政策也是正确的,只有统一战线,才能借刀杀人,自己才有发展壮大的机会。可以说没有日本侵华,中国人民将在混乱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日本教育了中国人民,使他们认清了国共两党;也锻炼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武装起来,进而为共产党的宣传节约了时间,准备了充分的军队基础,使共产党在战后短短一两年间就变守为攻。抗日战争最大的赢家是共产党,当然也是中国人民,因为他们始终是站在一起的。)芦沟桥事变背景:九一八,华北变过程:七月七,宛平察;遭拒绝,攻卢沟;佟赵殉,评价陷评价:揭序幕,抗战始正面战场的持续作战与敌后战场的开展背景:全面战,统战立过程:国民正,共敌后;1937,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忻口战役-太原会战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晋察冀根据地,聂荣臻南京大屠杀1938,徐州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n近卫第三次声明(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提携)(南京陷,第一次;武汉陷,第二次)1939,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限共、防共、溶共”,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2,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4,豫湘桂战役评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史必然,矛盾转;西安变,共策调;民党求,妨英美过程:九一八,八一宣;西安变,七七备;八一三,统线立评价:势所趋,人心向,国共变广泛性,不稳定;共为心,两条线共党号,民力推;族危重,互相让;存前提,可长存(如果没有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国共统一战线能否建立还会是个问题。因为双十二事变到八一三事变中间有大半年的时间,这中间双方都没有特别的动作。)抗日民族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比较:广泛度,组织异;合方式,政军异;两条线,结果异;任务差,环境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背景:1937,洛川会议,析形势,定路线,阐原则(独立自主);(坚领导,打游击,建根据,动群抗,减租息)1938,《论持久战》,三阶段过程:1937-1938,聂荣臻,晋察冀根据地;刘伯承和徐向前,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贺龙,晋西北抗日根据地\n1940,百团大战,焚囚笼,增信心,提威望评价:根据建,三三制,固团结;农缴租,主减息,利联合;大生产,奠物基;开整风,奠思基;西南大后方的建设背景:抗战前,工临海过程:七七始,淞沪紧,四○结;评价:迁工厂,奠工基;迁学校,保人才中共“七大”的召开背景:45年,抗战末;国六大,共七大;变民胜,争前途过程:论联合,两前途;提党任,确毛思评价:总经验,定路线;克错误,达团结;奠三基(政,思,组),毛思立(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共七大先召开,国六大后召开,经典教材却先说国民党为了抢夺胜利果实召开六大,然后才说共产党为了中国前途召开七大。这明显是有失公正,其实双方都是在准备抢夺胜利果实,而且是共产党先动手布置的。不过结束倒是国民党先结束,共产党晚了不少。)中国军队的对日军反攻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背景:过程:战略防,七七变;战相持,广武陷;战反攻,美太平(43)评价:第一次,全胜利;危转兴,转折点;增尊信,世战份\n正义战,全族抗;共砥柱,两相依;世互配,根本因(共产党是中流砥柱,很多人有非议。其实这里确实是有点夸大其词,因为毕竟正规的日军是由国民党抵御的。但也算说的过去,因为二者基础不一样,国民党是先国(己)后民,而共产党是先民后国,这里的民是坚定的反日集团,也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所以和民站在一起,就等于顺历史潮流。民是砥柱,所以代表民的共产党也可以说是砥柱。国共是基础不同的两派,根本不会有完全相融的可能,只是在外敌入侵才会团结在一起的。国共日是个三角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互不相容,又互相利用,实质是三派及其代表的利益集团相之间的斗争。)(读历史,最大的原则就是:以史为鉴。学习一切的经验,记住一切的教训。最大的忌讳就是:以古非今。没有人可以改变历史,所以现在才是最重要的。共产党的教训记住,经验吸取。不要去过分追究和批评当年的错误,没有太多的意义,未来才是现实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最好的态度。)9、国内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的演进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反革策:“假和平,真内战”伪宪法:46秋,伪国大破民主:一二一,校场口;下关残,李闻血;二二八,镇民党卖主权:求美援,签通航国共重庆谈判背景:国际势:社阵大,民解展,资阵变国内势:矛盾转,内战策\n过程:45重,双十定评价:表诚意,扩影响;内战爆发及其演进1946.6,进攻中原解放区,八月战,粉全面1947,春,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孟良崮,粉重点;1947.6,力量变,开反攻;刘邓出,目大别;中区立,被转主;国统区人民的反压迫斗争内战前,党民呼,双十定,政协开;政协会,民无合;内战开,二战线,民党决注:第二战线:爱国运,周先称;五二运(1947),标确立共产党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经验:联与斗,防左右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背景:力量变,展决战过程:1948.9-11,林彪,东北野战军,辽沈战役1948.11-1,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华东和中原野战军,淮海战役1948.12-1,东北和华北野战军,平津战役1949.4,渡江战役评价:方针正,军积极;民支援,第二线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倾轧与中间路线的破产三战役,民党裂,美策变;蒋引退,李代职;北平协,蒋否定\n中间线,和平改,刷新政;势最大,民主盟;国共斗,建共和;旧民纲,新期续;帝否定,美蒋反;共党策,形势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1949.3,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重心移,确基策;分成份,估形势;号召党,警糖炮过程:1949.9,政协商,定纲领评价:国建立,史必然;果蒋否,民资弱;形势变,三线转注:解放战争中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政治:内战前,争和主;内战后,坚决斗;三战后,转路线;胜前夕,拆骗局;国党灭,政协开经济:46改,47纲军事:先自卫,再歼敌,接反攻,又决战,革到底,全国胜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共对国民党的基本政策:第一次,国内战,两合作第二次,国内战,土地革,武装推抗日战,国共联第三次,国内战,打倒蒋,推翻党,建民联(民主联合政府)(共产党的政策变的最快,与时俱进,也是通常意义上的背叛,所以背叛不是什么坏事,只有这样才能发展)10、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文化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与中国科学的初步发展1915,中国科学社,赵元任,秉志和杨铨,美国成立,1918社址迁回中国\n1927,中央研究院,蔡元培任院长,以“实行科学研究,指导联络奖励学术研究”为宗旨成就:地质学:李四光数学:陈建功、苏步青、华罗庚、熊庆来物理学:钱三强、钱学森化学:候德榜现代新儒学思潮背景:20世纪20年代,续儒道,服宋明;儒通西,谋现代。第一代:梁漱溟、熊十力和钱穆第二代:唐君毅、徐复观和牟宗三第三代:杜维明、刘述先和成中英过程:儒本位,融西哲,加民科;儒心性,文实体,怀敬同;富根源,危机意,宗教情评价:中为本,反西化;立本土,融合西;文救国,实不通;中体限,认难客民国年间的文学与戏曲成就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背景:五四后,新旧斗,文革展;大革败,新人入,思幼稚;共领导,反文剿,立左翼过程:30-36,上海立,鲁迅见;翻理论,培人才;开批判,促文展\n评价:新前驱,打文剿;造马队,创理文;有左倾,团当党;照搬外,轻艺律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内外政策政治:收官资,消特权,土改革(50,土地法大纲)外交:一边倒,另起灶,扫净屋,贸互通文化:新学制,院系调,知改造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1950-1953,抗美援朝1950,整党建党七届三中全会,《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不要四面出击》镇压反革命1951,三反五反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济恢复的原因:心发展,方针正;党自建,理完备社会主义改造1953,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改造完成背景:国营强,资改验;农合验,苏启示过程:农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手工业:生产组-供销社-合作社资工商:私-国-社\n评价: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956,《论十大关系》1956,中共八大:提任务,定方针,探革向,强专政,文教展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1957,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