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8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暑假历史学习
同学们,高二生活已经开始,争分夺秒,学习整理学业,是你们高考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在暑假之际,我们根据大家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历史学习手册,既按中国和世界,又按古代、近代、现代的时间顺序分四个部分:知识点回顾、学法指导、基础训练、体验高考,供大家复习历史之用。建议同学:先依照我们提供的知识点去看书,重温已学知识;然后做“基础训练”和“体验高考”,检查自己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高复习效果。当然,别忘了阅读“学法指导”,或许在某些方面对你会有帮助(尤其对材料解析题的解法和如何整理掌握教材知识点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一、知识点回顾二、学法指导1.如何有效地阅读、复习历史教材的知识(宏观上的学习指导)\n阅读是进行历史学习的基本活动,是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自学的手段,学会阅读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而现行历史教材,它具有体例新、容量多、学术性强、难度大、融通古今中外、内在逻辑严密等特点,如何阅读并提高历史阅读能力,是历史学习中面临的首要问题。首先大家要懂得“粗读、细读、精读”的三种方法及其涵义。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教材,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要逐字逐句地读,掌握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础知识;所谓“精读”就是对重点内容(即每课前面的“学习要点”提示)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其次在具体的学习中,要有读目录的好习惯,目录是各章节知识的总纲,这是全册课本的总体知识框架,应从宏观上把握,构建知识体系;读课前引言,了解教材重点;读正文,把握主体知识;读平面地图和形象插图,掌握历史活动空间和强化学习的直观效果;读注释,拓宽历史知识。最后达到将教材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地掌握。另外建议大家选择性的读一些课外书来丰富古代历史知识,比如《史记》中的世家和列传部分。尽管《史记》只写到汉武帝,但“百代都行秦政治”秦汉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对后世影响是很大的,文言文好的建议读原文(《史记》是所有文言文里最接近现代文的),还可以顺便提升一下语文能力。喜欢轻松一些的可以读《明朝那些事》,基本上属于非主流版的《明史》,但对明朝之前的历史也有涉猎,史实翔实语言幽默,很好玩。2.材料解析题的正确解题步骤(一)①先浏览问题,再阅读材料,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材料;②认真阅读、理解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观点、引文出处等);③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联系教材;④紧扣题意、认真作答。作答时还应注意有三种不同的回答形式:纯粹用所引材料或归纳概括材料观点;引用教材观点和材料回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教材知识回答。三、基础训练1长子①周王.观察右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庶子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A.①B.②次子②嫡子C.③长子③D.④次子④\n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疆域的拓展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交通的发展3.《战国策》记载秦国“以牛田”( )A.秦国首先使用牛耕 B.秦国是惟一用牛耕种的国家 C.牛耕技术是秦国国力强盛的原因 D.该记载是错误的4.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wei)蕤(rui)自身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这些描述土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倍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少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汉代家庭手五业在手下业生产中占据土5.古代封建统治者推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A.区域经济政策B.严格工商业管理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D.禁奢侈政6.宋代与唐代相比,在“市”的发展上突出的不同之处是A.出现“草市”B.有专门管理机构C.“夜市”形成D.突破了原有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7.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C.以农为本D.重农轻商8.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n9.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10.“……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脆弱性D.连续性11.以下关于各派与其代表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B.墨家学派──墨子、荀子C.法家学派──韩非子 D.儒家学派──孔子、孟子12.孟子思想的核心部分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C.“民贵君轻” D.“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太子”13.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有( )。①都强调宇宙万物的本原②都倡导加强道德修养③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④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被称为中医学奠基之作的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四、体验高考1.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传统的宗族观念在2.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n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3.《红楼箩》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4.“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5.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握的主要是( )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6.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7.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州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8.图5是20世纪初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A.重义轻利思想B.维新图强思想C.实业救国思想D.中庸自保思想9.19世纪30\n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10.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11.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1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13.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14.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15.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16.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n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非选择题:17.材料一于长安及五都(即下面所说的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司市称师。市之地五都异之。置交承五人,钱府丞一人。——《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隋书·令狐熙传》材料三两京诸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两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新唐书·百官志》材料四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令要辑加稿》材料五(宋代的记录)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具是,即无容虚之屋……客贩往来……曾无虚日。——《梦梁录》请回答:(1)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隋唐时期是如何进行商业管理的?(2)与材料一相比,隋唐时期的商业管理与汉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3)材料四和材料五中反映两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与隋唐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4)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汉到宋的商业管理变化?古代、近代的西方一、知识点回顾\n1.古代、近代西方政治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古代、近代西方经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古代、近代西方文化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二、学法指导:材料解析题答题策略(二)材料解析题往往令很多同学感到苦恼,其实,如果我们领会了该类题型的一些解题技巧或规律以后,解题能力会有所提高的。以本套练习的非选择题为例。做材料解析题有四个必要的步骤:A.粗读材料结对子:通过粗读材料来对应头脑中的信息:“这些材料涉及的哪些历史知识”本题中的材料涉及到英国,材料一说到了威廉、玛丽和《权利法案》;材料二提到了水力纺纱机。想想这些知识点你有印象吗?B.看题思考想法子:这个是关键。一般问法是这样的:“请你根据所学和材料n的信息……回答……”;如果你已经在第一步中有了想法,那就想想你头脑中还记得哪些相关知识,比如威廉、玛丽和英国的光荣革命有关,而水力纺纱机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如果你惊喜的发现你什么都不会,不要气馁,拿好笔进入第三阶段。C.返回材料划段子:材料是位好同志。看材料要带好笔(事实上身上带支笔是一个好习惯)\n随时把和问题相关的信息划下来,在头脑中构思,让它变成你的答案(即使突然忘记学过的相关知识,材料也可以为我们带来惊喜)这个我就不给大家划了⊙﹏⊙。D.答题清楚分点子:往往一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只是一句话,答案最好要“点化”,非选第二问“从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两方面,指出阿克莱特的历史贡献(2分)”既然是两方面,那答案就是两点,①②分开写(判卷老师很喜欢),不要一写一大片。另外问题不明确的也可以看分数比如2分可能一点也可能是两点,6分基本上是两点三点了,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说来,如果你对基本知识已经相当熟悉了,再遵循上述步骤结合具体题目的特点,解析题时就会有感觉了!三、基础训练1.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A.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B.正式确立雅典民主政治C.加速氏族制度的瓦解 D.缓和了阶级矛盾2.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里的“人民”是指()A.雅典成年男性公民B.雅典妇女 C.外邦人D.奴隶3.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A.平民的斗争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扩张D.法学家的努力4.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法律文件是()A.1215年《大宪章》 B.1689年《权利法案》C.1776年《独立宣言》 D.1791年《人权宣言》5.有关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A.由多数党领袖组阁B.内阁对议会负责C.首相是内阁的首脑D.内阁掌握司法权6.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具有()A.不违背宪法前提下的自治权B.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C.对外宣战和征兵D.发行货币和征税权7.俾斯麦因为与德皇意见不合被罢免,德皇的做法()A.符合宪法B.违背宪法C.说不清D.应受弹劾8.下列法律文献颁布的先后顺序是()①《德意志帝国宪法》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联邦宪法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④②①③9.在新航路的开辟中,①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欧洲直通印度的新航路,②\n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③西班牙人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其中()A.①②正确,③不正确B.①不正确,②③正确C.①③正确,②不正确D.①正确,②③不正确10.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A.瓦特改良蒸汽机,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凯伊发明飞梭,加快了织布的速度,引起该行业技术的连锁反应C.麦克亚当发明碎石路,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D.史蒂芬孙制造第一列火车机车,使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工业革命的威力()11.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①火车②轮船③汽车④飞机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有①打电话拜年 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坐飞机旅行 ④网上聊天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3.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 )。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彼特拉克 D.莎士比亚14.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 )。A.提倡古典文化 B.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C.反对天主教会 D.资产阶级文化运动15.下列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正确认识有( )。①反对以封建神学为中心②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③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④以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6.下面两幅作品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 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C.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 D.赞美人体的美丽和人性的伟大\n1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其思想核心是( )。A.权力归人民集体所有 B.权力归资产阶级所有C.权力归金融贵族所有 D.权力之间的制衡四、体验高考1.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2.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③设立五百人会议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4.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卫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5.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6.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B.扩大议会的权力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n7.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A.人文主义B.民族主义C.天赋人权说D.三权分立学说8.从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目的看,三级会议在当时拥有的权力是()A.审判重大案件B.行政管理C.批准征收新税D.制定法律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书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会议()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D其生产方式具有民主特征10.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A.科学社会主义者B.空想社主义者C.巴黎公社领导人D.第一国际领导人11.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12.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1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C.人的出类拨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n14.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A.日心说B.进化论C.量子论D.相对论15.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16.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A.洛克B.孟德斯鸠C.伏尔泰D.卢梭17.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幻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非选择题:18.作为世界最早步入工业时代的国家,英国的发展经历以及经验,值得重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688年,迫于王权膨胀和天主教在英国复活的现实危险性,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向荷兰的执政威廉亲王发出邀请,请他到英国来接管王位……威廉接受邀请后率大军在英国登陆……根据议会条件,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随后和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一同登上了英国王位。——《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材料二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机械纺纱机,次年获得专利……采用水力驱动,又叫水力纺纱机……1771年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特建立了近代的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在德比郡、兰开夏郡、诺丁汉郡、苏格兰开设纱厂和织布厂。——《世界文明史》中册材料三当经济史上的事件和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n——《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材料四在远东的印度,从1793年起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一步步地受到侵蚀……到1813年时,英国政府彻底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自由贸易”原则在未来的帝国中心——印度次大陆初步确立起来。——《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民主是由哪些制度来保障的?(2分)(2)根据材料二,从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两方面,指出阿克莱特的历史贡献?(2分)(3)材料三说阿克莱特是经济史上“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你认为,与他同时代的人中,谁可与之并列乃至超过他?理由是什么?(2分)(4)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原则(制度)的重大变化,并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5)从面积不大的岛国到世界头号强国,英国的发展之路给人类留下的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请依据本题材料,从制度的层面略加说明?(4分)近代的中国一、知识点回顾\n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2.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维新思想(2)辛亥革命(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2)新文化运动(4)新民主主义革命(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二、学法指导:材料解析题解题的具体思路(三)前面我们了解了材料题的答题步骤和一些实战案例,现在进一步学习一下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材料解析题呈现材料来源广、信息量大、设问角度活、考查功能全、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因此近年来材料解析题趋向考查书本知识的能力增长点,很好地体现高考历史改革方向。学生对这一题型普遍认为比较难,这除了个别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缺少应用训练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缺少审题和解题的技巧。(一)审题要做到立足材料,联系课本。材料解析题最大的信息量就在于材料本身,因此,对材料进行有效或无效的辨别、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不论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当然,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联系所学历史知识,判断材料反映的历史范畴,仔细分析材料的观点和立场,把握材料所代表的阶级和时代属性,这样才可能正确地透过材料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二)答题的方法和要求1、遵循课本和材料相结合的原则。试题中虽然出现的是新情景和新设问,但一定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相应的内容,“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在回答时必须确定材料与课本的知识的关联点。\n2、审准设问。在设问中一般都会提出限制要求,如一道试题这样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怎样一种社会风气与观念?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指出这种社会风气与观念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这里“上述材料”、“这一时期”、“当时历史背景”、“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怎样一种社会风气与观念”都是限制语。对这些限制语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答非所问的局面。3、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运用基本的史学理论观点分析材料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历史阐释能力的最高要求,要从具体材料中得出这一基本观点,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同时,运用史学观点进行材料分析,还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增强对历史事物的主观判断能力,全面理解作者的立场、意图、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对材料进行辩证的、历史的分析。4、有问必答、层次分明、简明扼要。也就是要尽量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不要拖泥带水地写一大片。另外,答案用语要规范,准确使用学科(历史)语言,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不能把历史卷当成语文卷。三、基础训练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主要是由于()A.明清以来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必然结果B.鸦片战争以后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必然结果C.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工矿企业D.长期以来传统手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2.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3.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n在此之前我们还称中国是熟睡的狮子,多少还有一些介怀但现在连一个小岛国都打不过已经不再是“熟睡的狮子”了我们顶多为了贸易利益对清王施加压力,现在看来可以更积极地侵略中国来获取利益4.下图各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是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中日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5.观察、判断右图可能出现的最早时间是()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京师同文馆旧址D.新文化运动时期6.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B.科学C.西学D.民权7.20世纪来中国访问的美国学者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提到的“政治改革运动”是指()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大革命8.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签署了“双十协定”D.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9.国共两党历史上曾经两度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两次统一战线分别建立于什么时期?()A.土地革命解放战争B.国民革命抗日战争\nC.国民革命解放战争D.解放战争抗日战争10.在中共在那一次会议上做出了党的工作中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A.七大B.八大C.七届二中全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非选择题:11.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图片一《望风而起》图片三:《恭祝中华民国万岁》图片二《共和》请回答:(1)上述宣传漫画大概创作于何时?(2)图片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局势?(3)你如何理解图片二的内容?(言之成理即给分)(4)图片三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5)上述宣传画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或观念?12.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n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请回答:(1)根据材料的观点,列举1901年到1920年间体现近代中国“沉沦”的重要历史事件。(2)列举1901年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上升”的表现。四、体验高考1.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C.“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2.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此资料来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3.《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n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4.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高考资源网()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高考资源网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高5.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高考资源网()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高考资源网6.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D.民主和科学思想7.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8.“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9.“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A.民族主义者B.专制主义者C.自由主义者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10.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一下报道:“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不明。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n1.世界现代政治2.世界现代经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现代史一、知识点回顾二、学法指导:如何有效地对教材知识进行复习、整理(微观上的学习指导)1.逐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2.“抓点、串线、铺面”。在复习中,必须抓住教材中各知识点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抓点、串线、铺面”。(1)抓点。如古代选官制度问题,可抓住四个点①先秦时期的世卿世禄制;②汉代的察举制度;③魏晋时期的士族制度;④隋唐时期形成的科举制度。(2)串线。“线”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如秦朝的皇帝制、三公、郡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和清朝军机的设立,这些都是“点”,由这些点构成了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加强的发展史。(3)铺面。“面”是历史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从而\n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掌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在解题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3.概括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浩瀚庞杂,要把其浓缩、概括、提炼成简明扼要、要点明确的知识点、知识链才能有效地掌握教材。A、抽取要点。即正确选用课本中的关键字词或章、节、目标题,或者用自己的语言精炼准确地表达出来,形成知识要点。比如苏维埃政府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提炼成①收企业;②征余粮;③禁商贸;④配物品;⑤强劳动。B、时间作序。即以时间为序来组织知识。如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此题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勾勒答题题纲: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②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初步发展;③民国初年短暂春天发展;④20世纪30—40年代陷入困境。C、逻辑划块。即按照有关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分块概括。如中国古代各时期盛世局面的表现可以从以下各方面总结:①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经济发展繁荣、文化兴盛;③民族融合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等。三、基础训练1.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A.真的,新经济政策B.假的,余粮收集制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D.真的,余粮收集制2.促使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B.大规模战争的结束C.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D.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需要3.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4.“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品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备保证公司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n5.随着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制度,其目的在于A.缓和社会矛盾B.刺激社会消费C.改善劳资关系D.美化政府形象6.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确立时不包括中国B.美元与黄金挂钩C.是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D.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秩序的稳定6.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不包括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B.全球性生态危机加剧C.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增强D.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退步四、体验高考1.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A.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B.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C.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D.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2.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缩小B.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萧条状态C.西方政府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政策D.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同时加强4.下列各项中,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组织是()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5.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题正确的是()A.论国际关系的多变化趋势B.由亚洲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6.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7.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n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8.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9.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A.苏联解体后两极世界变成了单极世界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1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11.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12.“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A.牛顿B.波义耳C.拉瓦锡D.哥白尼13.图1、图2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n图1(局部)图2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非选择题:14.(14分)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分)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n中国现代史一、知识点回顾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3.现代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毛泽东思想(2)小平理论(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二、学法指导:掌握一些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历史学习里面其实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很多概念我们都可以用“三条”或“两条”总结,比如说了解一个事件我们通常是从“背景(原因),内容(经过),影响和意义(结果)”来记忆,分析问题我们总是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来思考,分析背景时我们会分”国内环境,国际环境”来进行,评价意义时我们有”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两个方面……\n诸如此类,举不胜举。你在答大题时就会轻松地发现这些既定的思路可以迅速帮助你理解题目和入手分析,至于这些既定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在学习中很容易地提炼出来,或者建议同学看《高中历史学考必备手册》(湖南大学出版的)最后一部分谈到的一些学习历史的思维和方法,都非常实在和具体!三、基础训练1.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颁布于l912年、l949年、l954年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2.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3.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nC.浦东的开发开放D.经济特区的设立5.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建立多种形式的责任制B.增强企业活力C.改革管理体制D.改革分配制度6.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在()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7.“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是针对哪两者的关系制定的?()A.祖国大陆与台湾B.中共与各民主党派C.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D.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8.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其关键是周恩来提出了()A.反对帝国主义的方针B.不结盟的口号C.“求同存异”的方针D.平等互利的原则9.右图照片中,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酣畅淋漓的大笑被西方记者称为“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请问这会心的笑主要来自于()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建交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新中国的成立10.“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严重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三、体验高考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这()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nD.说明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政策的趋于成熟2.(2008上海)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4.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5.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6.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持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高考资源网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8.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n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非选择题:9.(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问题:(1)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1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5分)(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4分)\n中国古代选择题基础训练1C2A3C4C5C6D7B8B9B10C11B12C13A14B体验高考1D2B3C4A5B6D7B8C9B10C11C12D13D14D15D16D非选择题(1)禁止沿街开设店铺,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有专门的政府官员进行管理;市的交易活动有时问限制。(2)城市中划有专门的市;市中有官员进行管理。(3)打破时间的限制出现夜市;打破商业活动的地区限制可以沿街开设店铺。(4)自汉到宋,城市商业管理渐趋开放;宋朝的商品经济比以前各朝有重大发展;我国古代的城市经济不断繁荣。(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世界古代近代基础训练1C2A3C4B5D6A7A8B910A11A12B13C14D1516D17D体验高考1A2B3D4B5D6A7C8C9D10B11C12C13C14B15C16B17C选择题非选择题(1)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两党制等。(答出其中的两点就可)2分(2)发明水力纺纱机;首创工厂制。(2分)(3)瓦特。(1分);改良蒸汽机成功,将人类带入“蒸汽机时代”。(1分)(4)①从宣扬和实施垄断贸易原则(制度)转变为宣扬和实施“自由贸易”(制度);(2分)②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其它国家无法与之竞争。(2分)(5)创新,尤其是制度创新,是国家崛起的关键。(1分);英国正是通过君主立宪制、工厂制和自由贸易制等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而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3分)中国近代选择题基础训练1B2A3D4C5B6D7C8D9B10C体验高考1D2C3C4C5B6A7D8B9A10B非选择题(基础)11.(1)上述宣传漫画大概创作于何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或者1911年、1912年左右。(2)图片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局势?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n(3)你如何理解图片二的内容?(言之成理即给分)共和观念激荡全国;资产阶级革命脱离群众;革命顺利发展中隐藏着失败的危机。(4)图片三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国家主权在民。(5)上述宣传画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或观念?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2.(1)庚子赔款的签订、袁世凯复辟帝制、巴黎和会外交努力失败等。(3分)(2)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政治基础;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壮大了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思想基础。(每点2分,6分)(类似表述正确亦可)世界现代基础训练1C2C3D4B5A6A体验高考1D2D3D4B5A6C7B8D9D10C11A12A13B非选择题(高考)14.(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中国现代基础训练1C2A3C4C5C6D7B8B9B10C11B12C13A14B体验高考1D2B3C4A5B6D7B8C9B10C11C12D13D14D15D16D非选择题9.答案:(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短期内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超额完成。(2)“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经济规律;超越国情。(3)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