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丛书》与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农学丛书》与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

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农学丛书》与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  摘要:清末由上海农学会负责人罗振玉主持、根据《农学报》编撰出版的《农学丛书》,不仅汇集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农学典籍,而且译述了当时西方国家有关近代农业的最新成果。其所反映的农业科技内容包括作物栽培技术、土壤肥料学、畜牧兽医学、农业生产工具、果树林木、园艺花卉等诸多方面。尽管丛书所译载的文章在当时并未能向农村推广,但却标志着我国准备用近代科学改进农业跨出的第一步,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丰富了国人对近代农业科技的认识,发扬了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促进了我国实业兴办和商品生产的步伐。  关键词:清末《农学丛书》农业科技罗振玉    清末由上海农学会负责人罗振玉主持编辑出版的《农学丛书》,不仅汇辑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农学典籍,而且译述了当时英、美、日、德、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有关近代农业的最新成果,其内容涉及农业政策、农业经济、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农业法规等诸多方面,堪称近代中国一套较为系统的传播与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百科全书。本文就其成书的背景与经过、主要内容以及历史价值做一初步探讨。  《农学丛书》的成书背景及其经过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n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以后,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与农业生产的衰微,许多有识之士纷纷谋求自强富国之路。他们认识到单纯学习外国的“船坚炮利”决不能救亡图存,必须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以及教育事业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改革,而“万事之源皆出于土”,农业才是富国的基础。譬如,早在1890年,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致郑藻如书》一文中就曾经指出:“今天下农桑不振”,为害“亦已甚矣”,亟宜谋求改良之策,“道在鼓励农民,如泰西兴农之会,为之先导”①。翌年,他在《农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西方农业之所以发达,其不仅得益于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而且还在于“农部有专官,农功有专学”。因此他认为,在发展农业与发展工商业的关系上,应“以农为经,经商为纬,本末备具,巨细毕赅,是即强兵富国之先声,治国平天下之枢纽也”②。又如,资产阶级维新志士康有为在1895年4月8日著名的“公车上书”中亦提出:“养民之法:一曰务农,二曰劝工,三曰惠商,四曰恤穷。”“吾地大物博,但讲之未至。宜命使者择其农书,遍于城镇设为农会,督以农官。农人力薄,国家助之。比较则弃楛而从良,鼓舞则用新而去旧,农业自盛。”③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n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正是在兴农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势下,1896年,罗振玉和徐树兰、蒋黼、朱祖容等人,在上海集会研究农业科学和从事农业科学实验,并在该年夏秋之际,正式成立了农学会,并定名为“务农会”。在其制订的《章程》中明确规定,务农会的根本宗旨就在于“整顿农务”。④  综观上海农学会成立后所开展的活动,其主要表现为编印农学刊物和翻译外国农书。1897年5月25日,该会创办了《农学》报刊,从第15期起又易名为《农学报》。维新人士梁启超曾为其专门作序誉曰:务农会“志愿宏大,条理万端,经费绵薄,未克具举。既念发端经始,在开广风气,维新耳目。译书印报,实为权舆”。⑤《农学报》为石印线装本,在第18期以前为半月刊,自第19期起改为旬刊。至1906年1月15日~24日停刊,《农学报》共出版315期。⑥其刊载的栏目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各省农政类,即国内各级地方官员关于农业方面的奏折、公牍以及官厅拟订的有关农业的章程规划等;二是农事类,即各地的农事消息以及务农会的办事情形等;三是译文类,即从东西洋农业报刊上选取翻译的文章,该类可谓《农学报》的主体部分。在《农学报》的每期后面,均附有外国农书译文。其内容甚为庞杂,文章长短不一,既有分成几期才能登完的十余万字的长篇译著,也有一两千字的短文。后来,罗振玉等又将这些附文分别抽出,单独汇编装订成册为《农学丛书》。  《农学丛书》的主要内容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n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农学丛书》从1898年5月2日~21日创刊至1906年1月15日~24日停刊,共刊出文章235篇,约600余万字,共计7集。其中译自外国农书的文章为152篇,占总数的%。⑦从其反映的农业科技内容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物栽培技术。丛书中关于这方面的介绍,可以说几乎包括了一切与农业相关的稻、麦、粟、菽、番薯、马铃薯、棉、茶等作物。如在其初集中即有《美国植棉书》、《日本制茶书》、《植稻改良法》、《甘薯试验成绩》、《茶事试验报告》等;在其第2集的46篇译文中,介绍优良栽培品种的就有《农用种子学》2卷、《植物选种新说》、《种木番薯法》、《木棉谱》、《秋蚕秘书》等15篇。书中不仅对农作物的形状、产地、特性、功用等进行了详细介绍,而且还以图表的形式进行了营养成分的分析。同时,对于农作物的播种、灌溉、施肥、除虫等栽培技术给予了介绍,对于每一个耕作环节都以当时的化学、生物学等知识进行了简明易懂的原理分析。⑧  第二,土壤肥料学。关于土壤学方面的介绍,在丛书初集和第4集中分别有《土壤学》和《农务土质论》3卷等专书。另在其他书中亦有论及,如在《农学初级》第18章~30章和《农学入门》第5章中,分别专门讲述了泥土和土壤。书中以化学方法对土质予以成分分析,阐释了土能生物方面的原理。关于肥料学方面的译介,主要集中于丛书的初集之中,分别为《肥料篇》、《厩肥篇》、《肥料保护篇》、《农学肥料初编》上下卷、《农学肥料续编》上下卷等。另在其他集中亦有《人造肥料品目效用及用法》、《肥料销用篇》等。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n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第三,畜牧兽医学。丛书对于国外优良的畜牧品种及其饲养方法给予了大量介绍。如在第1集中的《山羊全书》、《牧羊指引》、《家禽饲养法》等;第2集中的《牛乳新书》上下卷、《台湾人工孵化鸭卵法》、《蚕蜂饲养法》、《养鱼人工孵化术》等;第4集中的《养畜篇》、《殖鸡秘法》等;第6集中的《美国养鸡法》等。尤其是在第3集《农雅》7卷、《日本农业书》上下卷和《特用作物论》4卷等书中,分专章介绍了牲畜、家禽的品种特性及饲养要领。丛书关于兽医方面的介绍,既有兽医的基本理论译书,如初集中的《畜疫治法》等,又有具有实用技术的畜禽病防治译书,如初集中的《家禽疾病篇》、第4集中的《治鸡秘法》等。  第四,农业生产工具。丛书对于各国农业生产工具的系统介绍主要体现于第6集的《农用器具学》一书,既有畜力工具如“马耙”,又有人力工具如“侠克行芟草器”,还有风力工具如“奇埃哀安摩太风车”,更有蒸汽动力机如“哈华德捆柴机器”等。其介绍方法首先是分析其原理,然后再介绍其如何使用,并配以图形辨其优劣。综观全书之介绍,基本上介于传统农具和近代农具之间,而重点介绍的则是反映工业革命蒸汽动力的农具,如在初集《农学初阶》中所描述的“哈华德之双机汽犁”,其特征为“双机汽犁,置于田之首尾,两机之中有链,首端放而尾端收,尾端放则首端收,互相循环”⑨。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n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第五,果树林木。丛书对于果树林木理论上的译文在各集中均有介绍,如初集中的《果树栽培总论》、《种树学》、《林业篇》、《森林保护学》、《植三娅树法》等;第2集中的《接木法》、《森林学》、《落叶松栽培法》、《金松树栽培法》、《蒲葵栽制法》、《橘录》、《水蜜桃谱》等;第3集中的《果树栽培全书》3卷、《造林学各论》上下卷等;第4集中的《学校造林法》等。同时,在某些具体林学技术书中,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还进行了有关介绍。  第六,园艺花卉。对于该方面的介绍,其不仅译书量多且每一叙述详尽,如在初集中就有《蒲葵栽制法》、《谈芭蕉栽制法》、《种蓝略法》、《吴苑栽桑记》、《薄荷栽培制造法》、《人参考》、《炼樟图说》、《月季花谱》、《植漆法》、《甜菜栽培法》、《甘薯试验成绩》、《日本制茶书》、《家菌长养法》、《葡萄新书》上下卷等;第2集中有《谈芭蕉栽制法》、《山蓝新说》、《覃栽培法》、《蔷薇栽培法》、《种木番薯法》、《缸荷谱》、《木棉谱》、《牡丹八书》等;第3集中有《蔬菜栽培法》;第4集中有《除虫菊栽培制造法》;第6集中有《种菊书》、《种菊法》、《农艺化学试验法》、《竹谱节要》5卷及《日本竹谱卷》3卷等。书中所述花卉,均为牡丹、荷花、月季、菊花等传统名花的新品种。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n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另在丛书中还有其他农业科技的介绍,如关于糖、茶、葡萄酒、蚕丝、薄荷、樟脑等农产品加工制作的译书;以实验调查分析法对于物产和市场行情的介绍等。  《农学丛书》的历史价值  诚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农学丛书》所译载的文章在当时未曾能够向农村推广并直接在生产上发挥作用,但该丛书的出版则标志着我国准备用近代科学改进农业跨出的第一步,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首先,它增强了国人对近代农业科技的了解和认识。不可否认,对于外国有关农业方面书籍的翻译,早在19世纪中叶即已开始,譬如李善兰曾于1858年翻译出版过英国植物学家林德列的《植物学基础》;在梁启超于1896年编撰的《西学书目》和蔡元培于1899年编撰的《东西学书目》中亦曾编入了一些有关农业的译作等,但这些译作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不如《农学丛书》“多而系统,与当时的国情结合得更为密切”⑩。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n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其次,它弘扬了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农学丛书》不仅译载了当时英、美、日、德、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有关近代农业的最新成果,而且还汇辑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农学典籍,如曾分期连载了《陈尃农书》等。尤其是将传统农书和农民的实践经验进行有机结合,或提炼为摘要,或加工成综述分别刊出,如摄取杨圸的《豳风广义之精华》摘编成的《人工孵卵法》等。时任杭州知府林迪臣曾有评价:“用中国之成法,参东西洋之新理,互相考证,以擅众长”。?輥?輯?訛由此可见,《农学丛书》在注重引进国外农业技术的同时,对中国的传统农业技术亦未偏废。  再次,它促进了我国实业建设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农学报》在其“条陈录要”专栏中,曾收录了很多这方面的建议,诸如:请开北方利源总公司、组织自来水灌田公司、创设湖中水利公司、建立农工商矿各学堂、创办酿酒公司等。反映出了其从农业着手以改良经济,发展实业和商品生产的愿望和要求。这对于我国清末新政之后实业的兴办和商品生产的活跃,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孙中山:《致郑藻如书》,《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2页。  ②孙中山:《农功》,《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6页。  ③杨家骆主编:《戊戌变法文献汇编》,台北:鼎文书局,1973年版,第143~144页。  ④李永芳:《近代开农学研究风气之先的学术团体》,《读书》,XX。  ⑤梁启超:《农会报序》,《时务报》,第4~5页,光绪二十三年三月。转引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料》,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858页。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n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⑥⑦林更生:《〈农学丛书〉的特点与价值》,《中国农史》,1989。  ⑧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院:《中国农学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58~73页。  ⑨贾玮:《从〈农学丛书〉看近代西方农业科技的传入》,《安徽农业科学》,XX。  ⑩李永芳:《近代中国农会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XX年版,第28页。  ?輥?輯?訛林迪臣手订《浙江蚕学馆试办章程》。转引自章楷《务农会、〈农学报〉、〈农学丛书〉及其罗振玉其人》,《中国农史》,1985。    编校:董方晓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