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重农学派与我国重商主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法国重农学派与我国重商主义

古代中西方农业经济思想比较班级:10级农林经济管理姓名:何金梅学号:2010123052\n古代中西方农业经济思想比较———中国古代重农思想与法国重农学派摘要:18世纪中期法国的重农学派是以魁奈和杜尔阁为代表人物,倡导通过发展农业来恢复法国经济。与此类似,中国古代也有着许多主张通过重视农业来富国富民的思想,两者在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但由于产生的历史背景截然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有别,两者在一些方面还存在差别。关键词:重农学派;重农抑商思想;比较分析一.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概述中国最早的重农思想产生于西周时期,这比法国重农学派的产生要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重农思想考察的时间范围始于西周,止于鸦片战争爆发之前。重农思想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一根主线,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经济思想。不同于法国重农学派,中国古代重农思想时间跨越大,涉及人物多,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就表现在这些人物的经济思想之中。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商鞅变法积极推行农战方针,采用各种手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中国宋代、明代中期后都不重农抑商,所以这两个时期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改朝换代后,资本主义萌芽消失了,重新开始了重农抑商。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国家财政收入也从商业税收中得到了很大的补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在这时,统治者认为商品交换不能够创造新的财富,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政策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还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这虽有利于国家稳定统一,巩固中央政权,却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主要表现在:(一)、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二)、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三)、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四)、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等等。二.重农学派理论概述\n重农学派出现于18世纪重商主义时代后期的法国,当时的法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经过了重商主义的失败和约翰・罗变种重商政策的倒台,法国经济状况陷入困境。为了解决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法国的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的设想。顺应这时的社会需求,重农学派登上了历史舞台。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理论作为其最高信仰,自然秩序理论也就成为重农学派的哲学基础。自然秩序理论是指人类社会的内部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要遵守经济规律。重农学派认为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才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唯一途径,这就是“纯产品”学说的核心,“纯产品”学说实际上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惟有农业是生产部门和财富的唯一来源,这显然是极端的,是重农主义体系中对于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基础地位认识偏激的体现,但重农学派有关社会总资本的循环问题和税收政策等主张对以后的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启蒙作用。三.法国重农学派与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相同点  众多历史文献显示,中国古代文化及经济思想对重农学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8世纪中期欧洲大陆的“中国热”和重农学派两位代表人物对中国文化的向往造就了重农学派与中国古代重农思想具有许多不谋而合的相同点。3.1重农学派与中国古代重农思想都肯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首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政策主张均要求优先发展农业,这样才能富国富民。重视农业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髓。重农学派用“纯产品”学说论证了农业是一个国家财富的唯一来源和一切社会收入的基础,在阶级划分中农业资本家与农业工人归为生产阶级,在资本理论中认为只有投在农业上的资本才是生产的资本。在中国古代重农思想中,许多思想家都明确提出农业是富国富民之本,主张从立国和治国的角度来发展农业。商鞅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韩非说:“仓廪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贾谊认为“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南朝周朗认为:“农桑者,实民之命,为国之本,有一不足,则礼节不兴。若重之,宜罢金钱,以谷帛为赏罚”。沈约说:“民生所贵,曰食与货。货以通币,食为民天”。3.2 重农学派与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都认为农业是唯一创造财富的生产部门重农学派的出发点是财富,认为财富是物质,财富的来源是生产领域而非流通领域。在社会各个经济部门中,只有农业部门具有生产性,只有农业生产物质产品,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改变或重新组合已有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是变更了市场的时间和地点,二者都是不生产的。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产品”,“纯产品”理论的核心是明确了农业部门是唯一创造财富的生产部门。\n与之类似的是,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荀况也认为农业是社会物质财富生产的唯一来源。他说:“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人民穷苦国家财政就紧张,人民富裕了国家财政才能充盈,所以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才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和积累的根本之所在。如果“士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贫,无制数度量则国贫”,要严格限制工商业者的数量和工商业发展的规模,否则国家就会贫穷,要“省工商,重农夫”,“是所以养也”,只有重视农业生产,国家才能积累更多的储备。如果一个国家“伐其木,竭其源”,就会使得“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荀况最后指出“务本,节用,财无极”,只要重视农业生产,勤俭节约,就会给社会创造无限的财富。3.3 重农学派与中国古代重农思想中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划分基本一致魁奈认为:“主权者和人民绝不能忘记土地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并依此来划分阶级,把国民划分为三个阶级,即耕种土地而能生产出“纯产品”的人,归为生产阶级,也就是租地农场主阶级;出租土地而以出租的形式把“纯产品”作为自己收入的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从事工商业的不生产阶级。早在春秋时期,齐相管仲将国民按职业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同时还主张让他们分业定居,“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语以利,相示以赖”,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与流通,但是这样的次序明显看出对“商”的歧视。从“士农工商”的顺序可以看出在汉代森严的阶级划分中,农业生产者的政治地位是高于手工业者和商人的,这也是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现实表现。四.重农学派与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不同点4.1 两者产生的背景不同18世纪的法国处于封建经济的统治时期,封建农业在法国的国民经济中仍然占主要地位。除了少数地区有了一些资本主义式的经营外,绝大多数的农业处于封建农奴的状态下,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剥削与压迫。18世纪前中期的法国由于连年战争和统治者的大肆挥霍,债台高筑,人民生活疾苦。柯尔贝尔企图靠牺牲农业利益发展工商业和约翰?罗企图靠流通领域解决危难的失败,使法国经济进一步恶化,国内矛盾日益激化,进一步深化了封建统治的危机。法国资产阶级代表,纷纷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改善经济状况的要求,提出恢复和振兴农业的设想,代表资产阶级的重农学派也就应运而生了。中国古代重农思想形成于封建制度产生、确立时期,在中国统治了两千年之久,最后随封建制度的灭亡而彻底破产。在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奴隶制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它为新的封建生产方式服务,宣传和论证封建生产方式的合理性,批评奴隶制生产方式的腐朽性,特别是激烈地抨击了工商业领域中的奴隶制残余势力,对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巩固起了积极作用。战国中期,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奴隶制的上层建筑和封建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商鞅坚决主张从封建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地主阶级富国富民的愿望出发,变革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废除阻碍生产发展的奴隶制,建立新的符合地主阶级意志的封建制。因此,中国古代重农思想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4.2 两者对“农”的理解不同在政策主张上,重农学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即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下的规模性农业,而不是一般的农业。重农学派极力宣传必须吸收更多的资本进入到农业中来,推动农业的繁荣,主张整顿税收,政府应该实行“放任政策”,允许自由竞争。这与重农学派代表着资产阶级利益是相关的,重农学派其实就是要扫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所以他们反对农奴制的封建农业,倡导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大农业。\n与此不同,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家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而他们倡导重视的农业也就是封建经济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我们知道,奴隶制之所以阻碍生产的发展,是因为奴隶没有自己的经济,完全为奴隶主劳动,没有劳动积极性。在奴隶制经济向地主制经济过渡中,由于生产工具的进一步改进,使劳动可以以更小的单位进行。而这种单位越小,劳动成果与劳动者个人的物质利益联系越紧密,就越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当时,土地的占有以家庭为单位,要发展农民的小土地私有制,就必须使大家庭分割为更多的小家庭,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小农经济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合乎经济发展规律的。4.3 是否是完整的理论体系法国重农主义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重农学派的诸多理论的哲学基础都是“自然秩序”理论,因此重农学派认为经济发展自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应该顺应这种规律,而非违背规律,政府不应该对经济的发展指手画脚。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反对政府对谷物的严格管制,主张谷物的自由流通。如果说“自然秩序”是重农学派的哲学基础,“纯产品”学说就是重农学派的理论基础。因为在“纯产品”理论中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生产剩余价值,因此他们的结论就是只有农业具有生产性,只有农业创造财富,这直接影响着其社会阶级理论(认为只有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是生产阶级)和资本理论(认为只有农业资本是生产资本)以及其政策主张等。因此,法国的重农学派有着独创的概念———“自然秩序”、“纯产品”,有着清晰的理论框架,完整的理论结构,哲学基础———理论基础———具体理论———政策主张,因此,重农主义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如前所述,中国古代重农思想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多,理论的系统性程度低,因此不能称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只能说是一个思想体系。参考文献[1] 赵靖.中国经济思想述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简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 叶世昌.中国经济思想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4] 张守军.中国历史上的重本抑末思想[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8.[5] 韦苇.走向富强的千年追求[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6] 鲁友章.经济学说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