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农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旱农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旱农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摘要:通过对旱农学在农业发展中的需求、农业人才知识创新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新形势的分析,从构建旱农学新课程教学体系,创新科研成果,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及实践实习教学等几个方面,讨论了新形势下进行旱农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途径。关键词:旱农学;教学改革;兴趣;发展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21-02一、旱农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旱农学是研宄和阐述旱农地区农业生产的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土壤学、农业气象、耕作学、作物栽培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在旱农地区的发展和应用。当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气候、水资源等问题日益严峻,干旱问题在农业生产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因此,作为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旱农\n学课程教学,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和调整,以能够满足和适应新形势下旱区农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二、当前旱农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学生轻农思想严重近年来,由于扩大招生规模,农学专业的学生数量激增,导致原来的教学场所和师资数量紧张,若想在有限的时间、场所及新增的人数条件下完成年度教学,必然消减该课程的学时数和内容,将田间试验与实习更改为生产实践,有些教学内容也由原来的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变成了用多媒体通过声、像、幻灯片进行教学演示,教学效果和专业趣味性明显下降。俗语常说要知梨子的滋味,必须亲自尝一尝,而仅仅通过演示教学,会导致学生对专业失去学习兴趣,进而演变成对农业的轻视,对农业活动的轻视,失去学习的动力与热情。(二)年轻教师缺乏教学实践,老教师疏于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旱农学正在持续的向前探索和发展,其教学的手段和内容应该不断完善和推陈出新,而旱农学的教学队伍也在不断的传承和更替。旱农学是一门教学与科研、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学科,当前担负旱农学教\n学任务的资深教师,都曾亲历农业生产第一线,他们阅历多、见识广,在常年的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讲课贴近实际,案例丰富,寓教于乐。年轻教师对旱农学新的理念和技术更易理解和接受,多媒体教学技术更能活跃教学气质,对旱农学的理论基础能够扎实掌握,不足之处是在实践上有所欠缺,对自己所研宄的领域较熟悉,对其他领域缺乏了解和学习,精深而不广博,在教学内容上易导致照本宣科,这些情况也会在某种情况下对学生学习农学起到反作用,失去一探究竟的热情。(三)教师与学生沟通不紧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课程教学,学生肯定会产生厌烦情绪,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没有和学生及时有效的沟通,就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也不能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自说自话,学生三心二意,两者之间基本没有互动,这种状态有学生的因素,更多的因素在于教师如何看待并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或课外体验时间,实地到农田去观察学习,让学生实地看到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状、颜色以及它们成长需要的肥料和管\n理方法。农民现在怎样进行田间管理,学生理论与实践如何联系,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以探宄农业更好的发展与创新,使创新思维成为将来学生在农学方面取得成就的条件。(四)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操作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已学过的知识,将理论课内容进一步延伸,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行课程中,学校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少,在实际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实践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未能进入主动接受知识和训练的状态,尤其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待改进。学校老师应该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让学生实地观察与感受植物的生长,包括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田间管理的注意事项,或者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劳动,从播种到收获全程参与并自己亲自动手,既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三、旱农学教学改革方案初探(一)构建新课程,创建新体系\n旱农学在推动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1)旱农学是农业科学的一个分支,本身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学科交叉性强,造成课程体系难以把握;(2)旱农学还处于发展期,随着研究和实践的不断丰富,新知识不断出现,在教学中体现这些新进展的随意性很强,在应用和实践中面临的矛盾较多。因此,在旱农学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研宄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把该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等几个方面联系起来,建立更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旱农学课程教学体系,使体系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易学性等特点,并以综合型、创新型、能力型、研宄型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为目标,对旱农学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形成具有特色的全新课程体系[2]。(二)加强师资队伍的优化和建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保证[3],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一流的学生。高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知识创新的场所。因此,一名优秀教师不\n能只满足于看书、备课、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加科学研宄,在研宄中加深对本学科知识的认识,在研宄中创新本学科内容,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深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全国性教学研讨会,不断进行同行交流、校际间交流,并且积极参加教师业务培训,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三)加强师生沟通紧密度,实施“产、学、研”三结合实践教学课堂不是教师的“演播厅”,仅仅依靠教师课堂讲授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不可想象的,增加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没有相互的理解和交流就没有好的教学质量[4]。师生互动不仅是上课提问而已,还有很多模式和方法的互动形式,而且互动也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互动,还有课堂之外的互动,比如课外与学生交流课堂情况,学生及时反馈情况以便于及时调整等。还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情景设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使得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另外,积极鼓励学生们去阅读有关书籍和文献,通过学习有关知识,一方面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就\n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和课程论文等形式鼓励和督促学生阅读和涉猎大量有关文献资料,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生产实践实习安排在基础课程全部学完之后,与毕业环节尚未开始之前这一恰到好处的时机,通过课堂的一个系统的全生产周期的学习,参加过老师的科研课题之后,学生己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农业实践技能。在这之后,进行更深层次的实践,让学生面向农村和基层,实实在在地进行生产实习,真正实现“产、学、研”三结合式的教学模式[5]。在教学实习过程中,通过学生和教师间的相互评价,来改正学生技能中的错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改正教师实践教学中与提高效果相冲突的措施,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真正达到教学相长,促进旱农学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四、结束语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也是新时期高等院校内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这一过程既需要教师的精力投入,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响应。旱农学课程教学改革要从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入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溶入新的思想和方法,\n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考核机制的客观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宗旨,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参考文献:[1]高启杰.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2]梁祥凤,裴旭,李玉红.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5,(4):25-28.[3]李天来.提高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8):9-12.[4]张庚灵,等.实施全面质效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益P].高等农业教育,2000,(3):73-75.[5]刘彬,武建林.《农业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5,17(4):89-9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