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农学泰斗”-许调履
科技人物编者按:2015年11月20日是江西农业大学建校110周年暨本科教育75周年纪念大会日,当日上午,该校逸夫报告厅,各级领导、来宾、海内外校友及师生代表千余人欢聚一堂,热烈庆祝校庆。巧合的是,这年这月这日,金溪有位农业学界历史名人正好诞辰120周年,民国20年(即1931年)8月,这位农学界名人就担任江西省立农艺专科学校(即江西农业大学前身)的校长。你可知他是谁?为此,县科协干部采集编纂了下文有关他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例,以飨各位,限于时间和作者水平的制约,尚存诸多不足,我们诚挚地期望读者予以批评指正!今后,为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我们将不定期编写金溪本土近现代科技名人事例,挖掘本土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旨在传播金溪区域文化,传播科学精神,为建设“四个金溪”,实现“四感目标”尽职尽力。“江西农学泰斗”—许调履(上)民国三十五年八月,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签署了这样一纸公文:“湖南省政府聘书(长府教凤秘(人)字第1946年3月),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兹聘请许调履先生为湖南省立农工商三专科学校校务委员会委员,此聘,主席王东原。”次年三月,王东原又签署了如下公文:“令湖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校长许调履,查本省省立农工商三专科学校业经本府三十三次常会决议改组为省立克强学院,聘请曾约农先生为该院院长等语记录在卷”\n(湖南省政府训令,府(人)字第00710号)。省立克强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划入湖南大学,1946年11月,湖南省政府为纪念国民党元勋黄兴(字克强)先生而将湖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湖南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湖南省立商业专科学校三专联合组建而成,该院以农科为主,是当时湖南省屈指可数的几所高等院校之一,其师资力量之强闻名全国。曾约农先生则是晚清重臣、理学名家曾国藩的嫡系曾孙(近代赫赫有名的外交家曾纪泽之孙),典型的官二代名门之后,声高望重,海内外享有盛名。而这位湖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校长许调履又是谁?他何德何能得以担任湖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校长,农工商三校合并后,他又得以担任三校(克强学院)的常务副院长,成为台湾东海大学首任校长曾约农的重要副手?许调履至少有这么几个标签:标签一:江南书香子弟。许调履(1895—1978),名可蓉,字调履,号蓂裳,光绪廿一乙未年(即公元1895年)11月20日生于江西金溪县浒湾镇后书铺街礼家巷一书香世家。约北宋哲宗年间,抚州刺史兼临川转运使许会(北宋庆历年间进士,又名许中复,字朝散,安徽池州贵池县人,宋朝洪迈《夷坚乙志》上有记录)之孙儿许文焕率众自郡城(今抚州)大臣巷迁于金溪归德乡中洲里之西溪金官渡(浒湾古称),许氏先人沿河筑城,傍湾而居,“一年成居,十年成市”,许氏始祖—许文焕和他的子孙后代坚持不懈地扶危济困,积德修行,深仁厚泽,渐渐地“许湾”(后改浒湾)一名不胫而走,后浒湾镇出现河里舟楫辐辏,岸边屋舍俨然,街上百业昌隆的景象,成为集金溪漕仓赣东商埠江南书香于一身的重镇。“浒湾许氏于金溪为望族,自宋以来代有达人。咸丰之季柱臣先生以名解元联捷成进士,入翰林,蜚声台谏。其群从子弟及族中俊秀先后入庠食饩者不下数十人…………(摘自晚清.双修《穆斋先生家传》)“柱臣先生”,即清咸丰十年进士,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的清代名臣金溪浒湾人许廷桂(1830—1885),许调履为许廷桂这一家族支脉,其往上追溯世代均为封建知识分子。许调履的曾祖、祖父均为晚清贡生、当地远近闻名的教育家,其父许幼藜为晚清邑庠生,清末年间考取职员,后办家塾,从事教育,中途又易儒经商,在当地经营米行。调履之母万氏(1867—1948),抚州文昌桥畔河东湾万家人,生于富商之家,从小受良好文化教育,通经史,熟谙诗词国学,万氏之兄为晚清抚州武举魁元,受兄传授,万氏从小练就一身武功,在晚辈们心目中,万氏是位文武齐全、和蔼慈祥的老人。万氏生育四子一女,调履在子中排行二,四子以周易八卦依次取名为调鼎、调履、调颐、调泰。其中“履泰”,意为亨通、泰平,《周易》有云:“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四子从发蒙起就在自家书塾接受《诗经》、《礼记》、《春秋》等儒家文化教育。\n许家塾院藏书丰富,其中就有他们祖父咸丰年间所著的《四书五经详解》,世代传承下来的家学渊源,特别是母亲万氏的言传身教,陶冶了他的国学人文情怀,为许调履日后学贯中西文化、致力于学术研究奠下坚实基础。1909年国内革命风云变幻,清廷摇摇欲坠。许家米行生意受挫,许幼藜忧郁成疾,英年而逝,“孤儿寡妇的正剧开始上场”。四子除长子调鼎成年经商外,调履与两弟(调颐、调泰)分别14岁、11岁和8岁。时年42岁的万氏,未被困境吓倒,身兼父职,接力家庭重担,一手抓物质基础经营米行,让全家衣食有保障,一手抓上层建筑,接手丈夫遗留下来的私塾书院,让仨未成年孩子有书可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一妇道人家执手教鞭,亲力教书塾不多见,万氏(孺人)在古镇破了这个例。她深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造就人生。日后,这位妇道人家,实现了人生突围,将儿孙们一个个送入省城南昌接受新学教育,让子孙们一个个走出古镇,走向省城及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其中两儿一长孙均考上官费留洋生,叔侄三人同渡东瀛),让许氏家族一门出了三个官费庚款留学生,令人刮目相看,心生敬意。或许是受万氏的影响,她的子孙后代现今在国内外大多从事大中小学教育事业与科技事业,正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教授专业技术职称的后人逾20人,堪称科技与教育家族。万氏(孺人)的长孙女许海清老人(许调履大弟许调颐之女,1929年生,2015年去世)3岁丧母,从小由其祖母万氏带大,跟祖母生活了近20年。她生前回忆,当时江西省会公安局局长黄光斗、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私立应钦中学校长曾仲鲁等社会名流到许家校友聚会,开饭时,他们必先恭请万氏老太太坐首席,以示敬重。“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一个好的母亲必须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文化武装起来的,儿女的成才取决于母亲的教育”(《发现母亲》作者王东华教授语),说明母亲教育的何等重要性。也正因为如此,许调履先生从小有万氏这么一位文武齐全优秀的母亲的教育,有母亲良好的文化及健壮体魄基因的遗传,生逢乱世,他与几个弟兄的成才不言而喻。标签二:毕业于名校的海归。日本昭和五年(1930年)4月许调履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农学科,获日本东大农学士学位,正儿八经的农学科班出身。\n归国后次年(1931年),36岁的他担任江西省立农专(全称江西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即现在的江西农业大学前身)校长,任这一职达4年。据当时“江西省教育厅委任状第209号:委任许调履为江西省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此状厅长蒋笈,1931年7月25日。”又据《江西省立农艺专科学校同学录》(民国二十三年三月编)载:“二十年八月,黄校长辞职,金溪许调履接充校长,旋奉令改办农艺专科学校,易称今名。…………”海归不久,许调履旋即就被江西省政府委任为大专校长这一要职,无疑是与其出身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日本东京大学)这所世界级名校及其海归身份分不开的。民国时期大学教师职务资格晋升制,一般都先从讲师→副教授→教授逐级提拔,但许调履无疑是幸运的破了这个例。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即现在的日本东京大学)为日本第一所国立大学,日本最高学府,在全世界被公认为亚洲最好的大学之一,截止2015年,东大培养了包括1名菲尔兹奖得主、6名沃尔夫奖得主、10名诺贝尔奖得主、16位日本首相,21位帝国国会议长在内的一大批学术名家、工商巨子、政界菁英。东京帝国大学雄踞日本学校教育的顶端,是日本培养高级政府官吏和进行现代学术研究的最高机构。因此,能考进这所名牌大学,不仅是当时中国留日学子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也成为日本国历代社会成员根深蒂固的名校教育情结。赴日留学前,毕业于省立南昌一中的许调履只是浒湾小学一名校长兼教员。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国弱民贫,军阀混战,在农村狭小的天地,有限的职业平台从教,许调履苦闷、彷徨………此时,留学日本的海归黄光斗回到家乡浒湾,他提醒许调履,在家乡当个小学教员没多大出息,应该像他一样走出国门,去学习外国先进教育科学技术,将来好报效国家。黄光斗的话语点拨提醒了许调履,从而改变了他一生命运。1920年,许调履先生还考取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北京师范大学)。但为了学习他国强国术,更好服务自己的祖国,许调履先生权衡利弊,还是选择放弃北师大,选择出国留洋。当时赴日本留学有两种途径,一种自费,在日本读私立大学或自费大学,这必须要有雄厚家产,学习成绩不佳的富豪子弟大多选择此径。\n另一种公费,即庚款奖学金,学生身份叫庚款留学生。1920年从日本东帝大经济科毕业的郁达夫在《个人自传》中云:“日本与中国,曾有国立五校,开放收受中国留学生的约定。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只教能考上这五校的入学试验,以后一直到毕业为止,每月的衣食零用,就有官费可以领得;”即中国留学生要取得官费庚款,只有考上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仙台第二高等学校、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等五所国立高等学校之一。当时日本的教育学制是从小学→中学→高等学校(日本叫高中,相当于现在的高等教育中的专科教育,也叫短期大学)→大学本科的双轨制人才教育系统,日本本土的贵族子弟只有逐级读到高等学校才可考入帝国大学本科(如东京帝国大学),更不用说中国的留学生了。当时很多的中国留学生到日本后,尽管已在国内中学毕业,但不被日本方承认中学学历,不能直接考入帝国大学,到日本留学还得先从日本的中小学读起,读完高等学校才能有资格报考东京帝国等大学本科。当时,日本各著名大学对学士学位要求限制也是相当严的。据周棉主编的《中国留学生大辞典》的统计,1900-1929年间留日学生学士学位人数统计,农学人数只有5人。可见,许调履当时在日本取得的东大本科农学士学位,付出了心血,实属不易。作为清廉世家,义无反顾,许调履只有选择考公费留学。1920年8月,25岁的许调履舍弃乡村小学校长饭碗,带着母亲的希望,揣着大家庭筹措来的盘缠,开始了赴日留学之旅。人要立脚,树要生根。在同乡帮助下,许调履有了落脚点,在东京租房安顿下来。但是要考上这五所之一的官费学校,决非易事,首先在日本要过日语关,生活教学都是用日语。中国留学生赴日,都要参加日语补习学校,恶补日语,少则半年,多则一年。许调履在东京报名参加了日语补习夜校的学习,为了尽快掌握日语,当时他就将房子租住到日本学生寝室。在这样语境的耳濡目染,益于学习日语。约1921年春,许调履在东京参加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当时中国留学生考试的科目主要有日语、数学、地理、历史、英语、物理、化学、\n博物八科及口试。结果,许调履以优异的成绩被日本最牛的高等学校—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理科预备班录取。这意味着身份跻身于江西省庚款补助生之列,意味着有一大笔优厚的助学金,在日本留学不仅生活上不成问题,而且一直读完大学毕业,吃用一切开销都是享用官费。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又叫预备班,是专门为中国学生特设的,经过预科一年的学习,卒业后才能入各地高等学校的正科学习,此时中国的学生才能与日本本土子弟同在一个班学习。当时的东京一高学校除开设日语教学外,还开设俄语、德语、英语、法语等多门外语课程。许调履先生极富语言天赋,10年的日本留学生活,不仅让他熟练掌握了一口流利的日语,深谙日本的习俗文化,而且由于得益于在东京一高、仙台二高学校及东大的外语学习,掌握了德语、法语等多门外语,为归国后翻译孟德尔的遗传学等名家科技著作打下坚实基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江西省劳教农场从日本购进一批机械,操作说明书均为日文,无人看得懂,打听到许老先生的日语是江西省内一流,特意派人到抚州找许老翻译,但此时许老已故世。许调履四子许兆凤《回忆录》写道,“记得父亲在世的时候,那时我家住在若士东路的一个巷子里(即穆堂路),常有抚州市农技界的一些青年,甚至印尼华侨青年,他们慕名而来,向父亲讨教农学和学习外语。父亲总是非常热忱地接待他们,悉心地传授指点,使他们受益匪浅,满意而归。…………父亲为人真诚,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父亲退休在抚州时,抚州市印刷厂进口了几台印刷机,可是工人读不懂机器的说明书,不知怎么操作,于是向父亲求助,父亲精通日英德语,爽快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很快就将说明书翻译过来,使新机器很快投入了生产。厂里人乐得合不拢嘴:‘我们遇到了贵人拉,帮了我们的大忙’,父亲乐得一笑了之。”从许调履现存的东京一高毕业文凭可看出,日本大正十二年(即中华民国1923年)3月31日,许调履在特设的预科理科毕业,当时的一高学校校长是菊池寿人。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7.9级强烈地震。地震灾区包括东京等地,地震造成15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在东京求学的许调履幸运躲过这一灾难。\n或许是由于东京地震原因,同年4月,许调履被安排到日本第二高等学校就读,地址仙台市,也就是鲁迅先生当年留学日本读书之地。1925年年底,许调履回国,参加了大弟许调颐的婚礼后,此时,为便于异域安心求学,结发妻赵氏也随之东渡扶桑,一同跟随的还有五弟许调泰及其妻周氏。两位金溪女子同时就读于日本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1926年正月,许调履从第二高等学校毕业后,直接考入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农科,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许调泰也于同年考取日本第二工业大学化学应用科官费留学生。许氏兄弟不像国内一些留学生热衷于当官从政而选择经济政法类专业,兄弟俩务实之人,之所以选择一个学农,一个学工,一则是受国父孙中山先生实业救国计划的影响,即发展民生,振兴中国工农业,实现个人的工程师梦;二则是受其母万氏孺人平日教育思想影响,即反对子孙从政。许调履东大毕业后,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还作了短期实习与助教。1920年至1930年,中国国内发生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如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大革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新军阀混战等等。作为一名生逢乱世的学人,许调履先生则是很幸运的,他一心专注学业,师从日本理学士博士池野成一郎、草野后助博士、明峰正夫等日本名教授名导师从事遗传与育种学研究,作为江西省庚款补助生,他也深知这笔官费凝聚了江西父老乡亲的辛勤血汗与泪水,自己唯有学业有成,方能报效祖国,对得起江西的父老乡亲。由于许氏兄弟都带家眷在身边,所以兄弟二人在异域安心求学,赵氏与周氏两妯娌平时除入读当地日本补习学校外,主要精力花在丈夫的饮食起居身体调养上,俩妯娌做得一手好饭菜,可以说,许氏兄弟日本学业完成,有他们为妻的一半功劳,离不开妯娌二人的异域陪读。日本,樱花之国,有着广阔绚烂的美丽自然风光,也是温泉岛国。“父亲在生之时常会拿着他留日时的明信片给我娓娓讲解日本的风景人情,却从没炫耀他为民为国所作的贡献。”(许调履四子许兆凤《回忆录》)10年的异域留学生涯,确实是许调履先生一生中最温馨难忘的时光。1960年4月,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农科30届毕业生校友庆祝大会在东京召开,在江西省农科所担任作物生理研究室主任兼高级农技师的许调履接到东大发来的校庆邀请书,由于种种原因,许调履先生未能去,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n(未完,待续水中天/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