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8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
Timewillpiercethesurfaceoryouth,willbeonthebeautyoftheditchdugashallowgroove;Janewilleatrare!Abornbeauty,anythingtoescapehissicklesweep.--Shakespeare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附实习指导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作物系2004年7月19\n农学专业认知实习大纲(附:实习指导书)实习类型:课程认知实习适用专业:作物专业实施学期:6、7总学时数:4周一、作物专业认知实习大纲制定依据: 作物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也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尽管我们可以从书本中获得大量的理性认识,但却不能够获得生产实践中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在生产实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各种农作物的种管收过程中及不同时期主要有哪些农事操作环节,实施过程中应如何正确操作、各项农艺措施的技术规范等问题都需要经历实践过程才能正确认识。二、作物专业认知实习的目的: 作物专业《认知实习课》开设的目的是强化作物专业本科生对农业生产实践中各技术环节、操作方法及实施标准的感性认识,培养与现行农业生产实际相适应的操作和质量监控能力,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三、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作物专业《认知实习课》要求学生充分运用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熟悉并掌握完整的农事操技术和质量检查方法。在实习过程中应当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虚心学习,积极动手,保质保量地完成实习学习任务。 作物专业本科生于大三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进行。时间持续从种到收的一个完整生长季节。四、实习方式与具体条件要求:所有实习均采用现场操作的方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习地点由植物科技学院统一按排,联系实习农场、生产队、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水稻研究中心、科研所等单位进行。 五、实习学时分配:实习内容及学时分配表序号实习名称实习内容实践教学目的学时周次01旱田作物播种技术整地、施肥、种子准备,生育期的确定,播种方法掌握主要农作物的播种技术要点2002水稻育苗前准备水稻苗床规范化制作与水稻育苗前种子处理了解水稻育苗前需做的准备工作,为育壮苗打基础403水稻育苗期间管理育苗期间的几个关键时期的掌握与管理措施掌握育苗的几个关键时期,并抓住各期的管理重点,采取相应措施达到育壮苗目的404水稻分蘖期水肥管理水稻分蘖期生长发育规律应用及水肥管理措施将理论上的分蘖生长规律应用于实践,与田间管理措施等具体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219\n05水稻长穗期田间管理水稻幼穗分化过程与外部形态的联系及田间管理措施掌握水稻幼穗分化过程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了解其田间鉴定方法,以便更有效的实施栽培措施206水稻结实期田间管理水稻灌浆成熟过程生长发育规律及田间管理措施了解此期间对产量形成的重要性,并初步掌握此期的田间管理内容207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调查水稻理论产量与实测产量的估算及各产量构成因素的调查方法初步掌握水稻理论测产与实测产的要求与内容,了解水稻产量形成过程与水稻生长发育各时期关系608主要农作物的形态识别及田间管理作物器官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了解并掌握作物的特征及与栽培管理的关系2009中耕作物的田间管理定苗、除草、中耕及水肥管理掌握不同作物田间管理的主要技术环节2010作物生育过程调查叶龄、叶龄指数调查、植株形态调查、生育时期调查通过对各个指标的调查,评价栽培技术措施和品种特性2011作物产量测定与产品品质测定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田间测产、考种评价栽培措施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作用。20六、实习成绩评定与考核:认知实习课考核满分为100分,分为三部份,即实习态度占10%,实习纪律占20%,实习报告占70%。 1.实习态度:态度端正,积极、认真参加实习者得10分。实习操作溥衍了事,习惯性借故逃避实习得0分。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者指导教师可酌情给1~9分。 2.实习纪律:严格按照实习要求操作,服从实习单位及指导老师的指挥,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得20分。不听从指挥,胡干、乱干,无故不参加实习三次及三次以上,得0分。自作主张给实习单位造成财物损失或不良影响,除不得分外,还要追究相应的赔偿责任。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者,指导教师可酌情给1~19分。 3.实习报告:在每个实习项目结束后三天之内应提交完整的书面实习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目的、材料与设备、简要的操作方法与步骤、结果与分析、体会与讨论等项内容。实习报告的评分从报告内容的完整性、结果的准确性、分析的合理性、体会与见解的新颖性等全面考评。满分为70分。实习报告的最后成绩为各个实习项目报告分数的平均分。 上述各项成绩总分不及格者,做为一门课程不及格同等对待,并不予补考。19\n附:作物专业认知实习指导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规程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黑龙江垦区自1996年在水稻生产中全面推广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并逐步推广应用叶龄诊断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此项技术,2004年,总局农业局组织水稻科技人员,按垦区水稻主要推广品种,编制了“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模式图及技术要点”,图文结合,易看、易懂、易做,收到较好效果。为深入普及以本田管理为重点的叶龄诊断技术,特制定本技术规程。1、叶龄指标及标准1.1旱育壮苗标准旱育壮秧是优质、高产的基础。根据所用品种熟期和移栽方式,在保证安全抽穗期的前提下,确定秧苗的标准。机插用早熟品种,中苗移栽,其标准为:秧龄30-35天,叶龄3.1-3.5叶,苗高13厘米左右;地上部叶龄指标为“3、3、1、1、8”,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1叶鞘高3厘米以内,1叶与2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2叶与3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第3叶长8厘米左右,百株地上干重3克以上;地下部根数达“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1叶节根9条分化待发。人工插秧和钵苗摆栽,用中、早熟品种,以大苗为主,其标准为:秧龄35-40天,叶龄4.1-4.5叶,带1-2个分蘖,株高17厘米左右;地上部叶龄指标为“3、2.5、1、1、1、11”,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1叶鞘高在2.5厘米以内,3个叶耳间距各为1厘米左右,4叶长11厘米左右,百株地上干重4克以上;地下部根数为“1、5、8、9、11”,第2叶节根11条分化待发。1.2本田叶长标准以3.1-3.5叶中苗的3叶长8厘米左右为准,营养生长期叶片以3-7厘米长度递增,11叶品种第9叶达最长35厘米左右,12片叶品种第10叶达最长35厘米左右,以后又以4-6厘米长度递减,剑叶长度达到25厘米左右。1.3高产架子标准倒数4个叶片,11叶品种的8、9、10、11叶;12叶品种的9、10、11、12叶的叶态从下往上数呈弯、弯、挺、挺的长势长相。茎秆结构,剑叶节距地面高度占株高的45%以内,抽穗到成熟应有4-3.5片活叶,确保养分制造及供给。1.4产品质量标准根据GB/T17891-1999,粳稻优质稻谷分3个等级:等级出糙率≥%整精率≥%垩白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干基%食味㎜胶稠度MM不完善粒≤%异品种粒≤%黄粒米≤%杂质≤%水分≤%谷外糙≤%色泽气味1816610115-18980210.51.014.52正常2796420315-19870320.51.014.52正常3776230515-20760530.51.014.52正常19\n2、技术操作规程2.1品种的选择2.1.1品种结构:选用通过鉴定,符合国家粳稻优质稻谷标准及市场需求的优质粳稻品种,淘汰不耐低温、感温性强及已被证实有严重缺陷的品种。2.1.2品种熟期:根据寒地及井灌特点,选用当地安全成熟的中、早熟品种,特别是井灌区种植的品种要比当地自流灌区少一片叶,确保低温年正常成熟。四积温带农场(积温2100-2300℃)。以9片叶极早熟品种为主;三积温带下限井灌区农场以10片叶品种为主,均应7月25日前齐穗。三积温带上中限农场(2300-2500℃)。以11片叶品种为主,搭配10片叶品种,应在7月末前齐穗。二积温带农场(2500-2700℃)。以12片叶品种为主,搭配11片叶品种,确保8月5日前齐穗。一积温带农场(2700℃以上)。以13叶品种为主。2.1.3主推品种:10片叶的垦稻9号、三江一号;11片叶空育131、垦鉴稻3号、龙粳12号、垦鉴稻10号;12片叶的垦鉴稻6号、垦鉴稻7号品种等。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地生产糯米、黑米、香米等名特优稻米系列品种。2.1.4种子质量:提高统一供种的种子质量,生产用种质量达到省一级标准,品种对路,严防混杂。2.2旱育壮苗2.2.1旱育秧田规范化:建设符合旱育条件、适当集中(50-60栋)的固定高台秧田,合理布局秧田区域,井(水源)、池(晒水池、床(秧床)、路(运秧路)、沟(排水沟)、林(防风林)综合配套;做好“二秋三常年”工作。2.2.2置床处理与床土配置置床处理:置床以秋季整地做床为主,要高出地面8-10厘米。早春除雪晾地,大棚3月中旬扣棚,促进土壤化冻,提高地温。每平方米施腐熟优质有机肥8-10千克,尿素20克、磷酸二铵50克,硫酸钾25克,均匀撒施并耙入置床3-5厘米土层内。摆盘播种前用1%硫酸水调酸,使土壤PH值达4.5-5.5,5小时后用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3克,加水3升进行消毒。床土配制:床土按3份土、1份腐熟有机肥配制,混匀过筛,扩大应用酵素菌有机肥。用硫酸调酸,使床土pH值达到4.5—5.5,并对每500千克床土施磷酸二铵、硫酸钾各1.5千克,分层混拌均匀,闷24小时待用。床土消毒:摆盘后,每500盘用30%土菌消乳油300毫升加水250升进行土壤第一次消毒;第二次于水稻苗后1-2叶期喷雾(用量同上)。2.2.3种子处理晒种及选种:浸种前晒种3-4天,结合脱芒进行风筛选。用比重1.13的盐水选种(50千克水加大粒盐12.5千克,搅拌溶解均匀),捞出秕谷后,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漂洗1—2次,洗掉附着盐分。浸种消毒:每100千克种子用25%施保克乳油25毫升加0.15%天然芸苔素20毫升,兑水120千克,混匀后浸种。浸种6-7天,水温保持11-12℃。应用袋装浸种法,便于翻动沥水通气,每天上下翻倒1次。破胸催芽:浸好的种子,浇温水在30-32℃堆温下破胸,22-25℃均匀催芽,根芽长以2毫米以内为准,在背风阴凉处晾芽待播。推广催芽器浸种、催芽,提高催芽质量。2.2.4摆盘、装土、播种:在置床浇透底水,进一步整平的基础上,在播种前2-3天摆盘,装床土厚2.5厘米,喷足底水,播种压入土中,覆土0.5-0.8厘米。用钵盘育苗时,在置床浇足底水基础上,趁湿摆盘将钵体压入泥中,每钵装土深四分之三,浇水后播种覆土。19\n2.2.5秧田播种:严格掌握播种期,外界气温必需稳定通过5度时播种,最佳播种期为4月15-20日。推广机械播种,根据品种、秧苗类型、移栽方式,严格控制播种量。机插中苗,播芽谷90-100克/盘;人工插中苗,播芽谷250-300克/平方米(每盘45-50克);大苗播芽谷200-250克/平方米;钵育中苗每钵播3-4粒,大苗播芽谷2-3粒/孔(发芽率均在90%以上)。2.2.6秧田管理以同伸理论为指导,以壮苗模式为标准,以调温控水为手段,抓好四个关键时期(大苗为五个时期),努力培育标准壮苗。第一个时期:种子根发育期(播种至出苗,7-9天)。以培育种子根为主,一般是密闭保温,如果床温33℃以上要开口通风。床土不能过干、过湿,过湿处要散墒,缺水或顶盖处敲落后适当补水覆土,确保出苗整齐,关键培育好旱生根系。第二个时期:第一完全叶伸长期(第一叶露尖到叶枕露出,5-7天)。地上部调温,地下部控水,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3厘米(大苗不超过2.5厘米),严防第1叶鞘过高,造成2叶片过长,成为弱苗;地下部促发与第1叶同伸的鞘叶节长出5条根。床温控制在22-25℃,棚温28℃以上应及时通风炼苗,严防高温徒长。出苗(第一叶露尖)80%时撤出地膜,用pH值4的酸水普浇第一次水,此期耗水量少,按“三看”(一看土面是否发白,二看早晚叶尖吐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新叶是否卷曲)浇水,床土保持旱田状态。第三个时期:离乳期(从2叶露尖至3叶展开,10-14天)。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根8条健壮生长;地上部控制1叶和2叶、2叶和3叶的叶耳间距各为1厘米左右。严防茎叶徒长。稗草1.1叶期,每100平方米苗床用敌稗150亳升,加水6千克;10%千金10亳升兑水1.5公斤喷雾。加强通风炼苗,2叶期床温控制在22℃以下,3叶期控制在20℃左右,最高床温不宜超过25度以上。浇水仍按“三看”浇水,每次要浇透,禁止沟灌。秧苗在2叶期,如出现缺肥,结合浇水追肥一次,每100平方米苗床用硫酸铵2.5千克,兑水250千克溶解后喷施叶面,并喷水洗苗,防止烧苗。第四个时期:第四叶伸长期(从4叶露尖至叶枕露出,约5-7天,育4.1-4.5叶的大苗时有此期)。地上部控制3叶和4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地下部促发与4叶同伸的1叶节9条根,床温不超过20度,昼间揭开,夜间低温时覆盖,按“三看”及时补水。第五个时期:移栽前准备期(插前3-4天)。要控水蹲苗壮根,插秧前一天抓好“三带”工作。一带肥,每100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千克,轻浇水使肥贴在床土上;二带药,每100平方米用70%艾美乐6克加水2千克喷洒,禁止喷水,等待插秧,预防潜叶蝇;三带增产菌,按说明书使用。2.2.7温度计的放置要求:一是用四个支架(每两个一组),播种后,每组支架插在距中间步道左(或右)30厘米处(一个秧盘宽);距大棚两侧各20米远(大棚长三分之一)的位置各放一组。二是将支架插在置床里,紧贴床的表面,并将温度计横放其上;三是温度计随着秧苗生长而向上拔高,高度为秧苗叶尖下1厘米处。2.3本田耕整2.3.1条田建设标准化:加速改造老稻田,实现田、渠、林、路配套,灌排畅通,格田平整规范的高标准条田。2.3.2建立轮耕制:地势低洼,排水条件差的沼泽土、草甸土,可采取深翻或深松两年,旋耙耕两年;地势高燥、排水条件好的,采取深翻、深松一年,旋耙耕两年的轮耕制度。深翻18-20厘米,深松24厘米,旋耙耕13-15厘米。2.3.3稻草还田:结合深翻,全面推广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2.3.4稻田整地:在充分旱整平的基础上,进行水整地,做到水旱整地结合。充分利用水源,提早泡田整地,提高格田平整度,格田内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做到“寸水不露泥,灌水棵棵到,排水处处干”。2.4插秧标准19\n2.4.1适期早栽:根据不同的秧苗类型,确定移栽时期,钵苗移栽不伤根,可适当早栽;中苗机插或人工插秧,可安排在适期中间;带蘖大苗秧龄长,可在适期后段移栽,争取在5月25日前结束,5月末进入分蘖,利用早生分蘖,提高有效穗数。2.4.2栽植密度。根据品种、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及栽培水平来确定。机插、人插穗数型品种,平方米保证30穴左右,插秧规格为30厘米×10厘米,每穴4株左右;穗重型品种每平方米保证25穴左右,插秧规格为30厘米×13厘米,每穴4株左右。三积温带下限井灌区和四积温带农场,人工移栽的全面推广钵苗摆栽技术。2.4.3保证插秧质量:加强插秧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机具维修工作,及时组织供应零配件,提高工效和作业质量。严格组织管理人工摆插作业,做到浅(2厘米)、直(行直、插摆苗直立)、均(每穴苗数均匀、一致),确保行穴距。2.5基肥施用水稻全生育期施肥原则:控制施肥总量,适当控氮增磷钾,基肥和追肥协调,氮肥由前重适量后移,增施有利于提高成熟度和米质的微量元素。亩施肥总量:20-25千克,其中尿素10-15千克,磷酸二铵5-8千克,硫酸钾3-5千克。基肥全层施入,最后一次水耙地前均匀撒入并耙入全耕层土壤中。施用量占全生育期总量的比例为:尿素30%、磷酸二铵100%、硫酸钾50-60%。磷肥全做基肥施用,决不宜表施,防止磷素溶入稻田水中,促使藻类大量繁生,影响水温及分蘖早生快发。机械插秧扩大侧深施肥面积,用量为基肥加蘖肥总量的80%,深施均匀。2.6本田叶龄指标计划管理2.6.1叶龄诊断技术应用的前提品种:叶龄诊断技术是依据垦区主栽11叶品种(空育131)和12叶品种(垦鉴稻7号)制定的,主茎叶片数相同的品种可参照使用,10或13叶品种应在技术人员指导下适当调整后参照使用。栽培方式:此项技术各指标适用于旱育中苗机械插秧栽培方式,栽植密度为每平方米27-33穴,每穴3-5株。叶龄:叶龄在3.1-3.5叶之间。插秧期:移栽晚限为5月25日前。2.6.2返青、分蘖期诊断与管理2.6.2.1分蘖期叶龄进程晚限:6月5日最晚要达4叶龄,6月15日6叶展开,6月20日7叶展开(11叶品种剑叶原基分化,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6月25日8叶展开(11叶品种进入幼穗分化,12叶品种剑叶原基分化,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2.6.2.2分蘖期栽培管理目标:壮苗、浅插、保水,力争水稻早返青;浅水增温、早施蘖肥,确保水稻叶龄进程,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基本达到计划茎数,及时控制无效分蘖,适时转入幼穗分化。2.6.2.3分蘖期主要农艺措施分蘖期灌溉增温:移栽后灌护苗水至最上展开叶(3叶)叶枕。返青后浅灌增温,水层深度3-5厘米,水温不低于16℃。田间茎数达计划穗数的80%左右,晾田控制无效分蘖,达到晾田标准恢复灌溉,防止幼穗分化期土壤干裂。按叶龄施用分蘖肥:蘖肥用量为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30%。分蘖肥要求早施,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施分蘖肥总量的70-80%,于返青后4叶龄施用;第二次施分蘖肥总量的20-30%,11叶品种于5.5叶龄,12叶品种于6.0叶龄施于色淡、生长差、分蘖少处。机插侧深施肥免施分蘖肥。分蘖期植保:及时防治水稻赤枯病、细菌性褐斑病、胡麻斑病、水稻潜叶蝇、负泥虫等。插秧前水整地后第一次封闭灭草,选择安全性高、防效好的除稗剂,如阿罗津或本赛草胺等。用毒土法或喷雾器甩喷,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等水自然渗降成花达水时进行插秧。插秧后10-20天,根据苗情、草情进行第二次灭草,选择安全性19\n高的杀稗剂,与防治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如太阳星等混配,采用毒土法或喷雾器甩喷,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2.6.2.4分蘖期生育诊断分蘖期叶龄:水稻返青后平均4-5天增加一个叶龄,需活动积温85℃左右,各叶出叶晚限见《模式图二》。其中6叶龄为分蘖盛期,是争取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分蘖期叶长、叶态、叶色:此期叶片长度呈递增规律,平均增幅为5厘米左右,叶耳间距逐渐拉大,返青后叶色逐渐加深,至6叶龄达到青绿色,叶态弯披,功能叶叶色较叶鞘深,至7叶龄后叶色平稳略降(不可过淡)。分蘖进程:11叶品种进入4叶龄,1叶节上有部分分蘖发生;5叶龄(12片叶品种为6叶龄)田间茎数达计划茎数的30%左右;6叶龄(12片叶品种为7叶龄)达计划茎数的50-60%;7叶龄(12片叶品种为8叶龄)达计划茎数的80%;7.5叶龄(12片叶品种为8.5叶龄)前后,达计划茎数。2.6.2.5分蘖期生长异常的调控措施分蘖期生育延迟:因苗弱、植伤、插秧过深、低温、药害、虫害等造成生育延迟。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规范操作,减少植伤,早施分蘖肥,同时注意及时灌护苗水和井水增温。因药害等原因造成生育延迟,应换水,施生物肥,并喷施天然芸苔素等,解药害,注意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分蘖期生育不足:主要表现是植株矮小、叶色浅淡、茎数不足、生长量不足。原因是耕层过浅、土壤漏水、水温低、地温低、氮磷钾缺乏或病、虫、草、药害所造成。要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注意井水增温浅灌,防渗漏。如在前期氮肥已足量施用的情况下,因低温影响,不可增氮促长。分蘖期生长过旺:因施用氮肥过多,而导致叶片过长、叶色过浓、生育转换前叶色不退,应提早进行晾田或晒田。2.6.3生育转换期诊断与管理2.6.3.1生育转换期叶龄进程晚限:11叶品种,6月20日达7叶,6月25日达8叶,7月2日达9叶。8叶为幼穗分化过渡叶,需活动积温110℃左右,9叶需活动积温130℃左右。12叶品种10叶定型最晚界限为7月10日。2.6.3.2生育转换期栽培管理目标:在前期早发基础上,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争取杆粗、穗大;调整氮素,控制营养生长,确保适时完成生育转换,为搭好水稻高产架子和安全抽穗奠定基础。2.6.3.3生育转换期主要农艺措施生育转换期的灌溉:11叶品种7叶龄(12片叶品种为8叶龄)田间茎数达计划穗数80%左右,晾田控蘖,抑制氮肥吸收,使叶色平稳退淡,以利顺利完成生育转换。生育转换期的调节肥(接力肥):11叶品种7.1-8.0叶龄(12片叶品种为8.1-9.0叶龄)根据功能叶片颜色酌施调节肥,防止中期脱氮,施肥量不超过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生育转换期的植保:此期药害症状主要表现是心叶筒状、扭曲、黑根、抑制生长、不分蘖等。解救措施:喷施叶面肥(如爱丰);喷施天然芸苔素等;施用生物肥等。继续搞好负泥虫及田间杂草防治,同时进行稻瘟病的预测预报,及时防治。2.6.3.4生育转换期的诊断生育转换期叶龄进程晚限:正常条件下最晚在6月20日前应达到7叶龄,6月25日达8叶龄,如遇低温寡照,叶龄进程将会变晚拖后,遇高温条件叶龄进程将提前。生育转换期的增叶与减叶现象:在营养生长期由于高温、密播,苗弱、苗老化、密植、晚栽、成活不良、氮素不足等原因,会出现减叶现象,使幼穗分化提前一叶;在低温、稀植、氮素过高情况下会出现增叶现象,使幼穗分化拖后一叶。诊断时机为:19\n11片叶品种于7-8叶龄(12片叶品种于8-9叶龄)连续数日在全田不同点取样10处,每处取主茎2-3个剥出生长点,若见生长点已变成幼穗,出现苞毛即可确定减叶;11片叶品种于8-9叶龄(12片叶品种于9-10叶)采用同样方法观察,若生长点未变成幼穗,即可确定增叶。50%以上减叶,穗肥可提早2-3天施用;50%以上增叶,穗肥可延迟2-3日施用。增减10-20%的,穗肥按常规施用。生育转换期的叶长、叶态、叶色:11片叶品种,叶龄达9叶(12片叶品种达10叶),叶片长度达最长;功能叶(11片叶品种为7叶,12片叶品种为8叶)颜色不深于叶鞘颜色,退淡不超过2/3,叶态为弯挺。2.6.3.5生育转换期异常生育的调控措施生育转换期生育延迟:因低温寡照、氮肥过多而导致叶龄延迟或增叶,应在井水增温的基础上考虑提早晒田,减免调节肥。生育转换期生长量不足:因前期长势不足,中期脱氮等因素而导致叶色淡、叶片短小、植株矮小、茎数不足、发生减叶现象,提早施用调节肥和加强井水增温措施。生育转换期生长过旺:因氮素过高等原因导致叶色过浓、分蘖过旺、叶片过长或生育转换拖后或有增叶现象,应采用提早晒田控氮、抑蘖,免施调节肥等措施。2.6.4长穗期诊断与管理2.6.4.1长穗期生育进程晚限:11叶品种6月25日达8叶龄,此后,平均每7天增加一个叶片,到7月15-16日叶龄达11叶,7月25日达出穗期;12叶品种7月22-23日叶龄达12叶,8月1日前达出穗期。2.6.4.2长穗期栽培管理目标:促进水稻健壮生育,构建高光效群体,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壮杆促大穗,防御障碍型冷害,确保适期安全抽穗,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2.6.4.3长穗期诊断长穗期生育进程:正常情况下,11叶品种6月22日达7.5叶龄,开始进入幼穗分化期,若发生减叶现象,将提前一个叶龄进入幼穗分化;若发生增叶现象,将推迟一个叶龄进入幼穗分化。7月2-9日随10叶的伸出(12叶品种7月9-16日11叶伸出),基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剑叶露尖为封行适期。倒一叶与倒二叶叶耳间距在正负10厘米期间为减数分裂期,叶耳间距正负5厘米时为小孢子初期,为低温最敏感时期。7月16日(12叶品种7月23日)剑叶叶枕露出开始进入孕穗期,约经9天,即7月25日(12叶品种8月1日)达到抽穗期。始穗至齐穗期约需7天左右。减数分裂期特别是小孢子初期若遇到17℃以下气温,会影响颖花育性,形成障碍型冷害,空壳率增加。抽穗期遇20℃以下气温,抽穗进程变慢,抽穗期延长,包茎现象增加,甚至花粉不发芽,形成空壳。长穗期的叶长、叶色、叶态:11叶品种第9叶长度达最长为35厘米左右(12叶品种10叶最长,达40厘米左右),其后以5厘米的进程递减,剑叶长度为25厘米左右(12叶品种为30厘米左右)。若穗分化期氮素含量过高,叶色过浓,会导致第10叶(12叶品种为11叶)乃至剑叶过长。此期正常的叶色变化是拔节期叶色平稳退淡,孕穗期叶色转浓。叶态为倒数4、3叶弯,2、1叶挺。若拔节期叶色不退淡,呈一路青现象,将有倒伏、无效分蘖多、上部叶片弯披、群体郁闭、贪青晚熟之危险,若叶色过淡将导致穗粒数明显减少。长穗期的茎杆及株高:茎杆粗壮,株高和节间长度适宜是良好的长相。标准是:幼穗分化期达定型株高的55%左右,孕穗期达75%左右,齐穗期株高定型。剑叶节距地面的高度占定型株高的1/2以内,是高产长相。2.6.4.4长穗期的管理措施长穗期的灌溉:既要保证水稻生长发育,又要满足水稻对水的需求,还要防止土壤过分还原,产生黑根、烂根现象。同时要在低温敏感期防预障碍型冷害。因此在减数分裂期以前实施间歇灌溉,灌水深度为3-5厘米,自然落干至地面无水,脚窝有水,再补水3-5厘米,如此反复。进入减数分裂期,若有17℃以下低温,灌深水防冷害,水深17厘米以上,水温在18℃以上,剑叶叶耳间距正5厘米以后恢复间歇灌溉,至始穗期实施浅水灌溉。19\n长穗期的施肥:长穗期施肥的主要环节是在抽穗前20天,倒数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11叶品种9.1-9.5叶,12叶品种10.1-10.5叶)时追施穗肥。施肥量为全生育期施氮量的20%和全生育期施钾量的30-40%,施肥时要做到三看:一看拔节黄,叶色未褪淡不施,等叶色褪淡再施;二看底叶是否枯萎,如有枯萎,说明根系受损,可先撤水晾田壮根,然后再施穗肥;三看水稻有无病害(稻瘟病),如有病害,可先用药防治再施穗肥。长穗期的植保:防治水稻叶部、穗部病害。防治稻瘟病选用2%的加收米或25%施保克;防治鞘腐病选用25%施保克;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示范推广30%爱苗乳油;田间复杂的病害可示范推广生物制剂加化学制剂进行防治,如加收米加施保克等。并与水稻健身防病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A级绿色稻米,病害要选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2.6.4.5长穗期生育异常的调控措施长穗期生育延迟:因前期低温、氮肥过量及增叶等,导致生育延迟,应考虑穗肥氮素少施或免施,同时注意晾田控氮、井水增温等措施,配合防病,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长穗期生长量不足:因中期脱氮,茎数不足等因素造成的生长量不足或发生减叶现象,应考虑提早施用穗肥。长穗期生长过旺:氮素过多,叶色过浓,田间茎数过密,上部叶片过长等,应考虑穗肥氮素少施或免施,同时注意晾田控氮,增施磷酸二氢钾。有稻瘟病发生时,应先治病,后施肥。2.6.5结实期诊断与管理2.6.5.1结实期生育进程:生育晚限11叶品种7月22日左右(12叶品种7月29日)进入始穗期。7月25日左右(12叶品种8月1日前)进入抽穗期。7月28日前(12叶品种8月5日前)进入齐穗期。开花受精后7-9天子房纵向伸长,12-15天长足宽度,20-25天厚度定型,籽粒鲜重在抽穗后25天达最大,35天左右干重基本定型。从抽穗到最终成熟,需40-50天,需活动积温900℃左右。2.6.5.2结实期栽培管理目标:养根、保叶、防早衰,保持结实期旺盛的物质生产和运输能力,保证灌浆结实过程有充足的物质供应,确保安全成熟,提高稻谷品质和产量。2.6.5.3结实期的诊断结实期生育与环境:始穗到齐穗经7天左右,如遇低温天气,抽穗速度变慢,齐穗期拖后。开花期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此时如遇低温、连续阴雨,将增加空粒率。灌浆结实过程,以日平均温度20℃以上为好。温度低,灌浆速度变慢,日平均气温降至15℃以下,植株物质生产能力停止,这是水稻安全成熟的界限期。日平均气温降至13℃以下,光合产物停止运转,灌浆随之停止,这是水稻成熟的晚限。结实期的叶片:结实期叶长与叶态都已定型,正常的叶色为绿而不浓。抽穗期主茎绿叶数不少于4片,功能叶为剑叶。各叶对产量的贡献度,剑叶为52%、倒2叶为22%、倒3叶为7.7%、倒4叶为17.7%。因此,要防止叶片衰老,保持活叶成熟。若长期淹水,过早停灌,或严重脱肥,叶片衰老速度加快,将导致物质生产不足,秕粒增多,千粒重降低,减产降质。若后期施氮过多,叶色过浓,则光合产物向籽粒分配减少,灌浆速度减慢,秕粒增多,粒重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味下降。2.6.5.4结实期管理结实期的灌溉:主要是养根保叶。乳熟期要间歇灌溉,即灌3-5厘米浅水,自然落干至地表无水再行补水,如此反复;腊熟期,间歇灌溉,灌3-5厘米浅水自然落干,脚窝无水再行补水,如此反复,直至腊熟末期停灌,黄熟初期排干。抽穗后30天以内,不可停灌,防止撤水逼熟。结实期施肥:叶色正常情况下,不需施肥。剑叶明显褪淡,脱肥严重处,抽穗期补施粒肥,用量不超过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结实期的植保:防治穗颈瘟、枝梗瘟、粒瘟及其它穗粒部病害,与喷施叶面肥、水稻促早熟技术相结合进行。2.6.5.5结实期生育异常的调控措施19\n因抽穗晚、抽穗后低温寡照、抽穗期叶色过浓而出现灌浆延迟或贪青晚熟危险时,应采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促早熟,必要时实施化学促熟措施,同时注意提高水温、地温。2.6.6收获、脱谷、干燥、贮藏2.6.6.1水稻成熟适期收割的标准是:95%以上的粒颖壳变黄,三分之二以上穗轴变黄,95%的小穗轴和副护颖变黄,即黄化完熟率达95%为收割适期。2.6.6.2干燥:收割后捆、码或放铺晾晒,水分降到16%以内,经过脱谷晾晒使水分达到14.5%的标准。用烘干机干燥,每小时降低一个水分,温度控制45℃以内,以免降低品质。整个晾晒过程,防止湿、干反复,增加裂纹米率。2.6.6.3脱谷:按品种分别脱谷,换品种时必须清扫场地及机具,防止异品种混杂,降低产品等级。脱谷机转数每分钟控制在500转以内,谷外糙不得超过2%。2.6.6.4贮藏:粮食入库贮藏,最晚在结冻前完成,防止冰冻、雪捂,降低品质。2.6.6.5留种要求:水稻种子要割在霜前、脱在雪前、藏在冻前,水分降到14.5%的标准水分。19\n玉米栽培技术规程一.播种前的准备1.选用良种在农业生产上,选用良种是获取玉米高产的首要条件。首先,根据当地的栽培制度来确定适宜的品种。(春播品种、夏播品种),其次,就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良种。2.种子精选为了提高种子质量,必须进行种子精选。主要有两种选择方法:(1)穗选。在收获时进行,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穗大、粒多,子粒排列整齐的果穗留种。双果穗和多果穗的。一般选上部果穗。具有发芽率高、抗病等特点。将选出苗种的果穗顶部(1寸左右)和基部(半寸左右)的子粒去掉,留用中部子粒做种用。通过实践证明,这部分的子粒做种用能早熟、增产。因果穗中部的穗分化时期较两端早,花丝抽出和受精时间早,子粒饱满,酶含量高,特别氧化酶含量多,播后养分转化快,发芽、出苗早,幼苗健壮。同时,这部分粒子整齐,便于机械化点播,有利于苗全、苗齐,植株生长一致,减少倒伏、空秆、提高产量。(国外试验证明,果穗中部子粒发芽率高,感病最低,顶部最差。)(2)粒选经穗选的子粒。播种前还要经过粒选。通常采用6~8㎜筛子进行筛选,使种子大小与种器相匹配。同时,经过粒选可以选出霉烂、破碎、混杂及遭受病虫危害的子粒,可保证种子具有较高的质量。对于选过的种子,在播前必须做好发芽的试验。一般要求发芽率达到90%以上;若低于90%,就要酌情加量。3.种子处理种子在播前经过处理可以提高其发芽率,并可减轻病害,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处理方法主要有:1)晒种:种子经过晾晒,可促进种子后熟、降低含水量,增强种子活力和发芽率。经晒种后,出苗率可提高13~28%。提早1~2天出苗,并可减轻丝黑穗病的危害。晴天晒2~3天。2)浸种催芽是战胜低温、保全苗、促早熟的有效措施。分三歩:首先是浸种。将种子倒入45℃左右的温水中浸泡8~12小时。其次,催芽。将充分吸水膨涨的种子捞出,装入麻袋,放在麻袋或塑料布袋好的热炕或育秧棚内,保持温度25~28℃,每4~6小时翻动一次,使种子受热均匀,发芽整齐。第三步,24小时后,种子即可露白,立即放到冷凉处摊开,蹲芽待播。催芽一定要根据每日播种量分批进行。有时生产上浸种时还可加入一些药剂或肥料。例如。可用500倍KH2PO4溶液浸种12小时,有促进种子萌发,增强酶活性作用。但浸种在注意,在封干旱又无灌溉条件的情况下,不宜浸种。因为浸过的种子胚芽已萌动,播在干土中容易发生“回芽”(烧芽),不出苗。3)药剂拌种防丝黑穗:①浸种后用0.5%CuSO4拌种。②可用20%萎锈灵拌种,用药量是种子量的1%。防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蜡、蝼蛄等。100斤种子+20斤水+2两锌硫磷闷种4小时,阴干播种。微肥拌种:0.2%ZnSO4拌种。粘着剂---聚乙烯醇。10斤种子+1~2两石蜡,35~40℃温水中,2~3秒钟(吸水剂-----抗旱抗寒剂浸种、苗喷)19\n二.播种1.播种的确定当地表5~10㎝土层,地温稳定通过8~10℃即可播种。在我们这个地区通常在4月25日~5月5日。2.播种量的确定每亩株数×百粒重条播3~4㎏/亩播种量(斤/亩)=------------------点播1.5~2㎏/亩发芽率×500×100应播粒距=理论粒距×发芽率×田间出苗率(85~90%)例:4500株/亩,粒距=21㎝×发芽率×出苗率3.播种深度:4~5㎝左右,主要根据土壤质地和墒情。三.田间管理1.苗前管理主要搞好苗前深松及封闭除草。根据苗期的生育特点,给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要播后种子萌发出苗前进行行间深松,入土深度25~30㎝。这时深松即避免伤苗,也避免伤根。封闭除草主要是采用化学除草。作业快,效果好,主要是采用播前或播后苗前化学封闭除草,主要配方有:(单位:升/公顷)1)40%阿特拉津胶悬剂1.0~1.5升/公顷(商品量)+70%杜耳乳油1.0~1.5升2)40%阿特拉津胶悬剂1.0~1.5升/公顷+50%乙草胺乳油2.0~2.5升。3)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300~600g/公顷+50%乙草胺乳油2.0~2.5升。4)72%2,4D----丁酯乳油1.0~1.5+50%乙草胺乳油3.0~3.5升。要求:施药前把地整平、耙细、地表无残株和大土块,当药剂喷后均匀,不重不漏。喷液量不低于200升/公顷。2.苗后中期管理一般要求进行3~4遍中耕。若苗前有深松基础的,可进行2~3遍中耕。要做到早中耕、高培土、晚结束。同时搞好间苗、补苗工作,确保合理密植。第一遍中耕一般进行工苗前深松。不培土。第二遍中耕。在4~5叶进行,培张口垄,若晚可培碰头土,挤苗眼,以压埋苗眼草为重点。第三遍中耕培拉手垄。高培土。可结合追肥进行。第四遍中耕尽量晚结束,以机架不伤苗为原则。中耕周期以草情为转移。要求实效,掌握的原则是:“头遍深、二遍碰、三遍四遍培高垄”。坚持抢二争四,抢二是指第二遍中耕要尽早,抢时间,土碰头,争取能进行第四遍中耕。另外,有时楞能因为气象因素。人力、机械等因素影响不能及时搞苗前封闭除草。也可在苗后抓住时机,及时灭草。苗后草情比较严重时,可采用化学灭草与机械灭草相结合。也就是通过中耕楞消灭一部分杂草,同时喷洒化学药剂。配方有:(1)单子叶杂草3叶以前、阔叶草2~4叶期,且密度大时,可用40%阿特拉津胶悬剂4升/公顷(商品量)+72%2,4D----丁酯乳油0.6~0.8,密度小时,40%阿特拉津胶悬剂3升/公顷(商品量)+72%2,4D----丁酯乳油0.6~0.8。(2)玉米津5升/公顷。19\n(3)阔叶散在玉米苗后,阔叶杂草2~4叶期施药,每公顷用有效成分8~10克,可防治大多数阔叶杂草。(4)4%SL----950水剂,在玉米苗后,杂草2~4叶中期,1.5升/公顷。若和阿特拉津、2,4D----丁酯乳油混用,效果更佳。可减少用量。4%SL----950水剂1升+40%阿特拉津胶悬剂0.6~1.0或4%SL----950水剂+72%2,4D----丁酯乳油0.3升。要求:机引喷液量要达到150升/公顷;人工背负达到200~300升/公顷,选无风或风小的晴朗天气,早晚喷施。2,4--D丁酯用在46叶期安全,6叶期不安全。3.后期管理在玉米螟发生严重年份,在抽雄期可进行药剂防治。抽雄期用飞机喷2.5%溴氰菊酯。或1.2喷2.5%的灭脲3号0.9升/公顷。出除了喷液外,还可撒毒砂,毎公顷用1kg锌硫磷打冷战炉碴80~100kg;或用溴氰菊酯0.48升加水3kg拌细砂80~100kg。还可用白僵菌(对玉米垛封垛,每立方米用100g白僵菌粉)颗粒剂,在大喇叭口期(心叶末期)撒到心叶中,每0.5kg颗粒粉剂撒400株(经验,三指一捏)放赤眼蜂,1~3次,每次每亩地放蜂10000~20000头,玉米斑病,一但发生,摘除植株下部干叶和病叶销毁,可减少再侵染和蔓延的速度;发病初期采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或50%代森铵800倍液喷雾,隔7~10天再喷一次,连续2~3次,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后期管理措施中,除了要防病虫害外,还要采取一些措施,促进玉米早熟,加快脱水,以防秋霜危害。主要措施有:放秋垄:在子粒形成期,铲一遍地。可使铲除田间杂草,增强田间的通风透光能力,促进玉米早熟,脱水加快,便于收获、贮藏。削顶:在蜡熟中末期,削去果穗上部的茎、叶,以促成熟脱水。站秆扒皮晾晒,是加速养分运输,水分散失,促进早熟,提高品质的有效措施。在玉米蜡熟中期,扒去果穗苞叶,子粒外露,直接晒到阳光,加快子粒水分的散失。可使子粒水分降到19%,提早5~7天成熟。但正常年份功活秆成熟品种,一般不宜采用。四.玉米的贮藏1.穗贮2.粒贮19\n小麦栽培技术规程1种子及其处理1.1品种选择依据市场要求,选择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熟期类型应注意早、中、晚适当搭配,以利于适时收获。优质强筋小麦要符合GB/T17892—1999,优质弱筋小麦要符合GB/T17893—1999,一般小麦要符合GB1351—1999。1.2种子处理播前用2.8—3.0豪米孔径筛清选,质量达到种子分级二级以上,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3.5%。播前种子处理,八一农大2%粉锈宁种衣剂拌种,药量为种子重量的1.5%—2.0%,可兼防小麦散黑穗病,对小麦有刺激生长和增产作用.2选荐与整地2.1选荐坚持合理轮作,选用大豆荐,避免重荐,连片种植,以利发挥机械化优势.2.2整地前荐大豆应秋耕14厘米深以上,提倡对角耙,不漏\不拖,耙深一致,误差不大于1厘米,耙后表平整,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达到"二平一深、一透、一碎、“要求。具体操作时应先重耙、后轻耙,在土壤水分状况适宜时进行。除土壤含水量过大的地块外,耙层无暗坷垃,每平方米面积内直径3厘米的土块不多于2块,真正做到精耕细作。3施肥3.1有机肥前作大豆秸秆还田面积,每年不少于30%,3.2化肥3.2.1施量及比例亩施纯肥不少于10公斤,氮、磷、钾三要素比例:地势平缓黑土地上,1:1.2:0.3;黄土地、砂岗土地上,1:1:0.4为宜,缺硼地块,应每公顷做种肥2—3公斤。3.2.2播前深施化肥提倡化肥秋深施,深8—12厘米,秋施量占总量2/3—3/4为宜,余量播种时种、肥分箱,上分下混施入。秋季雨涝或豆收过晚影响豆荐整地不能秋深施化肥时应翌春播前深施化肥播种,施肥期在表土化冻8厘米以上时进行,施肥、播种、镇压连续作业。4播种4.1播期已秋深施肥地块,土壤化冻5—6厘米时开播,未秋施肥地块,土壤化冻8—10厘米时前车深施肥,后车播种。在4月25日前完成播种。4.2播深镇压后3—4厘米,墒情差地块4—5厘米,不宜浅于3厘米、深于6厘米。4.3密度据品种持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播期早晚等因素确定。通常情况下以公顷保苗550—650万株为宜。4.4播种质量19\n以地块为单位,总播量误差不超过2%,单口排种量误差不超过1%。行距间误差不超过1厘米,台间衔接处行距误差不超过2厘米,往复结合线处行距误差不超过5厘米,千米弯曲不大于20厘米,种子、肥料定量灌袋误差不超过1%。播种深度一致,覆土严密,种子严禁裸露在地表。不重播、不漏播、先播枕地后播地里。播前划好起落线,起落整齐,重播不大于50厘米,漏播不大于30厘米,整个地号要播到头。地边处距林带边不大于1.5厘米。播到边;地头处距林带边不大于1.0米,播到头;地头地边整齐,地里无“天窗”。播种中匀速作业,不无故停车,拉肥车不进地,不撒种,不撒肥,节种、节肥、不损坏耕地,高标准、文明播种。土壤墒情差的号地号播种、镇压连继进行。5田间管理5.1压青苗在小麦3—4叶期,用V型镇压器镇压1—2次。链轨拖拉机要斜向作业,时速在6公里以下。5.2化学除草小麦田应重点防阔叶杂草和野燕麦.5.2.1防治野燕麦土壤处理:40%燕麦畏乳剂每公顷3升,春秋施均可,药效稳定,对小麦有刺激增产作用。苗后茎叶喷施:小麦苗后3—5叶期,公顷用64%野燕枯水溶济1.8—2.2升或6.9%骠马公顷用0.6—0.75升喷雾。小麦苗后2—4叶期,公顷用36%禾草灵(伊洛克桑)2.5—3.0升喷施。防治阔叶杂草:淘汰2,4—滴丁酯,禁止绿黄隆,甲黄隆单用。用量少、药效好、对小麦安全的有:22.5%伴地农(溴苯腈),公顷2升或20%使它隆公顷0.6—0.1升叶喷。5.2.3防冶阔叶杂草和野燕麦6.9%-0.75升或10%骠马0.45-0.6升加巨星(阔叶净)13克加10%甲黄隆10克.5.3健身防病管理5.3.1田间防治根腐病及叶枯性病a.分蘖期。公顷用增产菌浓缩液150毫升加北丰牌多元复合液肥B型2.25—3.0升加尿素7.5公斤加除草剂混合喷雾。b.始花期。公顷用25%施保克乳油0.8—1.0升加增产菌浓缩液225毫升加磷酸二氢钾2.25—3.0公斤加米醋合喷雾。5.3.2防治小麦赤霉病a.始花期。公顷用25%施保克乳油0.8—1.0升加磷酸二氢钾2.25—3.0公斤加增产菌浓缩液225毫升加米醋1.5升混合喷雾。b.灌浆期。用上述配方再喷一次5.3.3防治粘虫防治指标:小麦田每平方米有粘虫25头时进行防治。在幼虫3龄前,每公顷用2.5%溴氰菊酯300毫升对水后飞机喷洒。5.3..4灌水春旱时,3叶到公蘖期一次水。拨节、孕穗期视旱情决定是否灌水。6收获6.1收获期蜡熟初期打道试割,蜡熟中期突击割晒,完熟期开始联合收割。6.2质量要求割晒放铺直,割幅一致,不掉沟,割荐高20±2厘米,铺厚6—8厘米,放鱼鳞铺,晒穗率在80%以上,割晒损失率低于1%。6.3晒场管理小麦进场后立即出风、清杂、晾晒、晴天早摊场晚收场,勤翻动。19\n晾晒顺序:先种子后商品粮,先湿度大的、温度高的、后温度小的、温度低的。麦种应单收、单晒、单入库、专人管理。当种子含水量达13%时,可精选用3毫米孔径筛选大粒后入库分级保管,挂好标签,注明品种名称、数量、纯度、发芽率等。大豆栽培技术规程一、轮作和耕作(一)连片种植和轮作倒茬1.连片种植零星种植是当前大豆品种生产潜力不能发挥,高产栽培技术难以推广和讲多行之有效的普通措施无法落实的主要原因。2.轮作倒茬大豆对前作要求不严格,凡有耕翻基础的谷类作物,如小麦、王米、高粱以及亚麻、甜菜等经济作物都是大豆的适宜前作。(二)土壤耕作大豆要求的土壤状况是,活土层较深;既要通气良好,又要蓄水保肥,地面应平整细碎。平播大豆的土壤耕作无深耕基础的地块,要进行伏翻或秋翻,翻地深度18—22cm,翻地应随即耙地。要求在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cm的上块不应多于5个。 有深翻基础的麦茬,要进行伏耙茬;王米茬要进行秋耙茬,拾净玉米茬子。耙深12—15cm,要耙平、耙细。春整地时,固春风大易失墒,应尽量做到耙、耢、播种、镇压连续作业。垄播大豆的土壤耕作,麦茬伏翻后起垄,或搅麦茬起垄,垄向要直。搅麦茬起垄前灭茬,破土深度12—15cm,然后扶垄,培土。玉米茬春整地时,实行顶浆扣垄并镇压。有深翻基础的原垄玉米茬,早春拾净茬子,耢平达到播种状态。二、施肥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低,主要是土壤肥力不高所致,产量不稳,则主要是受干旱的影响。土壤肥力低是关键之所在。(一)基肥 大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反应敏感。种植大豆前土壤施用有机肥料,可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当每亩施用有机质含量在6%以上的农肥2—2.5t时,可基本上保证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致下降。大豆播种前,施用有机肥料结合施用一定数量的化肥尤其是氮肥,可起到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的作用。适宜的施肥比例是1t有机肥掺合3.5kg氮肥。(二)种肥种植大豆,最好以磷酸二铵颗粒肥作种肥,每亩用量8—10kg。在高寒地区、山区、春季气温低的地区,为了促使大豆苗期早发,可适当施用氮肥为“启动肥”,即每亩施用尿素3.5—4kg,随种下地,但要注意种、肥隔离。经过测土证明缺微量元素的土壤,在大豆播种前可以挑选下列微量元素肥料拌种,用量如下:硫酸锌,每kg豆种用4—6g,拌种用液量为种子量的0.5%。(三)追肥 大豆开花期之初施氮肥,是国内、外公认的增产措施。做法是:于大豆开花初期或在趟最后一遍地的同时,将化肥撤在大豆植株的一侧,随即中耕培土:氮肥的施用量是,尿素2—5kg或硫铵4—10kg,因土壤肥力和植株长势而异。19\n为了防止大豆鼓粒期脱肥,可在鼓粒初期进行根外(即叶面)追肥。做法是:首先将化肥溶于30kg水中,过滤之后喷施在大豆叶面上。三、播种(-)播前准备1.种子质量要求品种的纯度应高于96%,发芽率高子95%,含水量低于13%。挑选种子时,应剔除病斑粒、虫食粒、杂质,使种子净度达到97%或更高些。2.根瘤菌拌种每亩用根瘤菌剂0.25kg,加水搅拌成糊状,均匀拌在种子上,拌种后不能再混用杀菌剂。接种后的豆种要严防日晒,并需在24小时内播种,以防豆种失去活性。3.药剂拌种为防治大豆根腐病,用50%多菌灵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大豆胞囊线虫危害的地块,播前需将3%的呋哺丹条施于播种床内,用药量为每亩2—6.5kg。要注意先施药后播种。呋哺丹还可兼防地下害虫。(二)播种期的确定适时播种是大豆丰产的重要基础。据吉林农科院调查春大豆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播种的比五月下旬播种的可以增产10%以上;夏大豆山东济宁六月上旬播种的比六月下旬播种的可以增产30%以上;而湖南秋大豆立秋之前播种的比立秋到处暑播种的可以增产20-30%。是不是在生产中播种越早越好呢?也不是,选定播种期所应考虑的条件主要有温度、土壤水分、无霜期、茬口等。而不同地区影响播种期的主导因子又不一样。像北方的春大豆的播种期主要受温度和无霜期的影响;而南方的秋大豆和夏大豆则主要受上茬作物的收获期制约。春播大豆,当春天气温稳定通过8℃时,即可开始播种。除地温之外,土壤墒情也是限制播种早晚的重要因素。(三)播种方法1.精量点播机械垄上单、双行等距精量点播;双行间的间距为10—12cm。人工点播,一般用杯耙开沟,人工摆籽。摆籽后立即覆土3—5cm,镇压提墒。如土壤含水量高,待表土略干后再镇压,以免表土板结影响出苗。若采用等距穴播,穴距15—25cm不等,因种植密度而异。每穴点籽3—4粒。2.垄上机械双条播双条间距10—12cm,要求对准垄顶中心播种,偏差不超过土3cm。3.窄行平播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多采用此种播种法。行距45—50cm,实行播种、镇压连续作业。无论采用何种播法,均要求覆土厚度3—5cm。过浅,种子容易落干,过深,子叶出土困难。 (四)种植密度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是由单位面积株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和单粒重量四个因素构成的。在生产上,保证单位面积株数即保证种植密度至关重要、它是产量构成因素中首要的最活跃的因素。 种植密度主要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气温以及播种方式等而定。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早播宜稀,晚播宜密,气温高的地区宜稀,气温低的地区宜密。这些便是确定合理密度的原则。以大豆主产区东北地区为例,黑龙江省中、南部每亩保苗1.3万—2.0万株,北部则需保苗2.3万—2.6万株。吉林省肥地,每亩保苗1.1万—1.3万株,肥力中等保苗1.3万—1.6万株,薄地则需1.6万—2.0万株。辽宁省中部一般每亩保苗1.0万—1.2万株,东部降雨多、土壤较肥沃,适宜保苗数在0.8万—1.0万株,;而西部降雨少且土壤较瘠薄,每亩株数多在1.2万或更多些。在同一地点,大豆品种的株型不同,适宜种植密度也各异。即:植株高大、分枝型品种宜稀;植株矮小、独秆型品种宜密。密植程度的最终控制线是,当大豆植株生长最紫茂的时候,群体的叶面积指数不宜超过6.5。四、田间管理19\n在大豆生育期间,只有加强田间管理,才能确保丰产。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消除杂草,破除地表板结,疏松土壤,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等。(一)间苗间苗是简单易行但不可忽视的措施,通过间苗,可以保证合理密度,调节植株田间配置,为建立高产大豆群体打下基础。间苗宜在大豆齐苗后,第一片复叶展开前进行。间苗时,要按规定株距留苗,拔除弱苗、病苗和小苗,同时剔除苗眼草,井结合进行松上培根。(二)中耕中耕主要指铲趟作业,目的在于消灭杂草,破除地面板结;中耕的另一目的是培土,起到防旱、保墒,提高地温的作用。中耕方式如下:1.耙地除草即出苗前后耙地,此法只适用于机械平播的地块。出苗前耙地,在豆苗幼根长2—3cm,子叶距地面3cm时进行。此时耙地的深度不能通过3cm。出苗后耙地,在大豆出苗后,第一对真叶至第一片复叶展开前进行。此时豆苗抗耙力强,伤苗率3%—5%,耙地深度为4cm。用链轨式拖拉机牵引钉齿耙,采用对角线或横向耙地(不可顺耙),选择晴天,上午9时以后进行。2.趟蒙头土此法限于垄作地块采用。当大豆子叶刚拱土,大部分子叶尚未展开时,用机引铲趟机趟地,将松土蒙在垄上,厚2cm。这样能消灭苗眼草;经过2—3天后豆苗仍可长出地面。3.铲前趟一犁平作、垄作均可采用。这项措施在豆苗显行时进行,可起到消灭杂草、提高地温)松上、保墒,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 4.中耕除草在大豆生育期间进行2—3次。中耕之前先铲地,将行上草和苗眼草铲除。在豆苗出齐后铲头遍地,1—2天后趟头遍地,趟地深度10—12cm。隔7—10天,铲、趟第二遍,趟地深度8—10cm。封垄之前铲、趟第三遍,趟地深度7—8cm。中耕除草拓同时,也兼有培土的作用。培土有助于植株抗倒和防止秋涝,铲趟作业的伤苗率应低于3%。(三)化学除草目前应用的除草剂类型多,更新也快。一些土壤处理剂易光解易挥发,喷药后要立即与土壤混合,可用钉齿耙耙地,耙深10cm,然后镇压。此项措施在早春干旱的地区不宜采用。现将大豆除草剂简介如下:氟乐灵(48%)乳剂播前土壤处理剂。于播种前5—7天施药,施药后2小时内应及时混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以下时,每亩用药量0.06—0.11kg,有机质含量在3%—5%每亩用药量0.11—0.14kg;有机质含量在5%以上,每亩用药量0.14—0.17kg。赛克津(70%)可湿性粉剂于播种后出苗前施药。每亩用药量0.025—0.053kg。如使用50%可湿性粉剂,则用药量为0.035—0.075kg。稳杀得(35%)乳油出苗后为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而施用。当杂草长有2—3叶时喷施,每亩用药量0.03—0.05kg。当杂草长至4—6叶时,每亩用药量0.05—0.07kg。喷液量与喷洒工具有关。当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时,每亩用液量30—40kg。地面机械喷雾的每亩用液量减至14—17kg。飞机喷施,每亩只需1.4—2.6kg。此外,10%禾草克乳油、12.5%盖草能乳油等也可用来防治禾本科杂草,每亩用药量为0.05—0.07kg。出苗后为防治阔叶杂草,当杂草长有2—5叶时,每亩用虎威0.07kg,或杂草灵、达可尔0.07—0.1kg喷施。应注意:施用过氟乐灵的地块,次年不宜种高粱、谷子,以免发生药害。如兼防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时,应先防阔叶杂草,后防禾本科杂草。喷药时应注意风向,以免危及邻地作物的安全。五、收获(一)收获时期当大豆茎杆呈棕黄色,杂有少数棕杏黄色,有7%—19\n10%的叶片尚未落尽时,是人工收获的适宜时期。当豆叶全部落尽,籽粒已归圆时,是机械收获的适宜时期。如大豆面积过大,虽然豆叶尚未落尽,籽粒变黄,开始归圆时是分段收获的适宜时期。但涝年或涝区不宜采用。目前生产上往往收获时期偏晚,炸荚多,损失大,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二)收获质量机械联合收割时,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度,一般为5cm,要求综合损失不超过4%,收割损失不超过2%,脱粒损失不超过2%,破碎粒不超过3%。分段收割时,要求综合损失不超过3%,拾禾脱粒损失不超过2%,收割损失不超过1%。割后晒5—10天,种子含水量在15%以下时,及时拾禾。人工收割时,要求割茬低,不留荚,放铺规整,及时拉打,损失率不超过2%。脱粒后进行机械或人工清粮,使商品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三等以上标准。种用大豆机械干燥时,只能在40—45℃温度范围内进行干燥。经过5—6小时,种子含水量可降到12%—13%。经过检斤、检质,将纯度、清洁率、水分、百粒重和病粒率等记入表内,然后入库贮藏。1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