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哲学与人生》教案

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教案课的类型:理论课课次:1时数:2授课日期:2011年2月24日班级:高中专1309、1310课题: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目的要求: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复习旧课(7分钟)提问题目: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2.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三)讲解新课(65分钟)授课内容: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n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通过名言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有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导入新课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举例: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概念。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教材第9页中“残奥冠军侯斌”,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n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引导学生完整理解“客观实际”的概念。体会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四)巩固新课(5分钟)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4.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五)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回忆:\n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教案课的类型:理论课课次:1时数:2授课日期:2011年3月3日班级:高中专1309、1310课题: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目的要求:1.认知: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2.情感态度观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3.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复习旧课(7分钟)提问题目:1.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什么是规律?2.人生行动的基本要素?(三)讲解新课(65分钟)授课内容: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n举例:刻舟求剑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绝对的(1)物质运动的哲学原理: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2)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为自己服务。3.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脱离了物质的所谓“纯粹”运动是不存在的。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1.人生行动的含义 人生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人生行动不同于被动、消极地适应外部世界的动物的本能活动。第一,动物基本上是凭本能行动的,而人有自主的意识,是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第二,人总是自觉地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的。2.制约人生行动的因素人生行动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审慎地判断各种主客观因素,扬长避短选择正确的行动方向。3.人生行动是物质力量和内在精神的统一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1.不同的行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举例:熊猫烧香引导学生学会在行动中\n尊重社会规律,遵守法律和道德,使自己的行动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实现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开展自己的人生行动。2.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人们通过行动,按照客观规律和自己的需要制造出来的。积极的人生行动还为人的全面发展注入活力,使人的体力、智力和意志在行动中得到锻炼和完善。3.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四、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1.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2.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行动(四)巩固新课(5分钟)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3.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4.人生存在于行动中。(五)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回忆:\n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教案课的类型:理论课课次:1时数:2授课日期:2011年3月10日班级:高中专1309、1310课题: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目的要求: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复习旧课(7分钟)提问题目:1.什么是自觉能动性?2.尊重客观规律和自觉能动性的关系?3.什么是自信、自强?(三)讲解新课(65分钟)授课内容: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一、 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n举例:青藏铁路的建设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自觉能动性的特点(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2)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3)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1)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正确指导行动。      例如:万有引力定律。(2)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创造条件,改造客观世界。(3)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磨炼意志,鼓足干劲,战胜困难挫折。二、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1.人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觉能动的过程\n  人与动物不同,人生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本能的生存过程,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和环境条件基础上,能动的、创造性的生活过程,是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动地生存和发展的过程。2.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过程      人自身努力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对自身物质潜能的开发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潜能的挖掘和发挥可以提高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提高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3.人生是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每个人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选择,也必须自己去走。三、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四、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四)巩固新课(5分钟)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3.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4.人生存在于行动中。(五)布置作业(2分钟)游戏式的活动——撕思人生  活动方式:教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白纸,让学生在这张白纸上画出一个箭头坐标,然后标出自己的出生年龄和实际年龄;做完后再让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应当功成名就的年龄、以后人生中最迫切想要实现的三件事情,同时思考自己如何做才能功成名就;最后让学生预测自己的死亡年龄。1.面对这张纸,你有何感受?2.那仅有的,可以用来努力学习和拼命工作的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利用?3.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n练习目的:让学生通过这个游戏亲身感受到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人生也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选择,也必须自己去走。课后回忆: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教案\n课的类型:理论课课次:1时数:2授课日期:2011年3月17日班级:高中专1309、1310课题: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目的要求:1.认知:掌握联系的含义与特征,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与特征,了解人际关系的作用。2.情感态度观念:尊重他人,自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3.运用: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复习旧课(7分钟)提问题目:1.什么是联系?2.什么是人际关系,怎样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3.人际和谐?(三)讲解新课(65分钟)授课内容: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物质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n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联系是一种关系。例如:师生关系。其次,联系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例如:一个人的五脏六腑、骨骼、肌肉、神经等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最后,联系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例如:我们看到的“嫦娥奔月”。 2.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      (1)联系是普遍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世界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事物,但是,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能主观臆造。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无论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事物内部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人生的成长中,既重视个体对集体和社会的价值,也要充分看到集体、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3)要把握事物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注意区分不同的特点。要\n充分把握事物间存在的这些联系,才能努力去发现挖掘,得到启迪,提高能力。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1.人都是生活在人际关系之中的2.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交互性      人际关系的特性:客观性、复杂性和交互性(1)客观性。举例:“好玉米是这样获得的”,从纵向联系的角度讲解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客观必然性。(2)复杂性。(3)交互性。      总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心态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决定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交互性。因此,我们对人际关系的特性,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才会更深刻。3.社会交往的作用     举例:“天堂与地狱”三、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1.人际和谐是中国的宝贵文化传统     指出:“和”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和”即矛盾的协调统一,包括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2.人际和谐及其特征\n 3.人际和谐的作用     对个人的成长成才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举例: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正是人际的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战胜各种灾难,迎接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1.走出孤独,主动交往      只有主动地交往,自觉地投身到社会生活中,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才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2.学会与人共处、和谐共事3.建立美好的友谊      强调友谊的作用和获得友谊的方法。(四)巩固新课(5分钟)1.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3.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4.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五)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回忆: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教案\n课的类型:理论课课次:1时数:2授课日期:2011年3月24日班级:高中专1309、1310课题: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目的要求:1.认知: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2.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3.运用: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复习旧课(7分钟)提问题目:1.什么是发展?2.什么是顺境、逆境,怎样对待?(三)讲解新课(65分钟)授课内容: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n发展是指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1.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2.人生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准备走曲折的路。三、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人生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的境遇。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1.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有利条件2.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3.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1.人格与境遇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n人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境遇。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坚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磨炼中增强的。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最可靠保证,正确认识挫折、困难与失败,勇敢地面对它们,学会用灵活的策略、理智的态度克服它们;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用勇气迎接困难,以意志应对挫折。(四)巩固新课(5分钟)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3.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4.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五)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回忆: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教案\n课的类型:理论课课次:1时数:2授课日期:2011年4月7日班级:高中专1309、1310课题: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目的要求:1.认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复习旧课(7分钟)提问题目:1.什么叫矛盾?2.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和关系?(三)讲解新课(65分钟)授课内容: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n(1)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可分割。(2)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3)哲学上的矛盾不能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举例:漫画“他敢剪吗?”      矛盾对立的双方力量是不均衡的,这种力量的不均衡,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事物是对立统一的。3.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只有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二、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我们用矛盾的观点来看我们自身,矛盾也是我们人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在解决矛盾中我们得到成长。三、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正视生活中的矛盾,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消极的态度是害怕矛盾,掩盖矛盾,表现为两种极端相反的倾向:一种倾向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简单化和偏激,激化矛盾;另一种倾向是回避矛盾,把一切归结于命运,消极地听从命运的安排。所以,换一种态度,就会换一种人生。\n四、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外因),另一方面是内部原因(内因)。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内部矛盾。(四)巩固新课(5分钟)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4.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五)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回忆: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教案\n课的类型:理论课课次:1时数:2授课日期:2011年4月14日班级:高中专1309、1310课题: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目的要求:1.认知: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2.情感态度观念: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3.运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复习旧课(7分钟)提问题目:1.什么是知行统一?2.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3.简述成功与失败。(三)讲解新课(65分钟)授课内容:\n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发展。2.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着重讲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举例:教材“从输羊血到输人血”帮助学生体会并理解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讲解,归纳出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从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过程,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4.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1.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对实现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3.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做到知行统一\n结合事例,说明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了知行统一的。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要注意知与行不能割裂,知而不行,只说不做,知就会丧失意义;行受知的指导,行而不知,就是盲动,效果势必受影响。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1.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通过列举一组名人从失败到成功的材料,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失败是人生道路上的常态,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我们要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失败,要明白失败与成功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2.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3.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哲学思考来解决现实问题,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奋斗的精神。四、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1.必须终身勤于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2.必须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3.必须把学习书本科学知识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必须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快乐(四)巩固新课(5分钟)1.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3.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4.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n(五)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回忆:因为哲学问题相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选取大量有说服力又通俗易懂的材料,从分析材料入手,提升哲学理论,再从理论回归到生活实践,指导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找出与生活的契合点,从而掌握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在教法学法上,以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讨论法为主,用丰富的事例贯穿全课,精心设置问题,步步深入,激趣导学,通过学习事例让学生掌握哲学知识与方法。 整体教学思路清晰,理论与实际契合度高,课堂教学效果好。不足之处在于,教学中使用多个事例,需要教师具备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否则容易使课堂发散,重点难点不突出。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教案\n课的类型:理论课课次:1时数:2授课日期:2011年4月28日班级:高中专1309、1310课题: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目的要求:1.认知: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2.情感态度观念: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3.运用: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复习旧课(7分钟)提问题目:1.现象和本质的含义和关系?2.真象和假象的含义?3.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三)讲解新课(65分钟)授课内容: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举例:买椟还珠\n(一)含义: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举例:漫画“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三)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举例:“地心说”、《天体运行论》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一)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一)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况。(二)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一)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假象认识真象的自觉性。(二)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识别假象,明辨是非。\n举例:成语“声东击西”“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1.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2.必须学会正确地区分真象和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3.要认清不良危害——学会战胜不良诱惑的技巧和方法。(四)巩固新课(5分钟)1、现象和本质的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和现象表现本质的多样复杂性。2、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4.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五)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回忆:这一课学习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关系,掌握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明确了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上。另外,我们还学会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教案\n课的类型:理论课课次:1时数:2授课日期:2011年5月5日班级:高中专1309、1310课题: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目的要求:1.认知:了解科学思维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理解不断创新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2.情感态度观念: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科学思维、开拓创新。3.运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新。(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复习旧课(7分钟)提问题目:1.如何培养科学思维方法?2.简述创新。(三)讲解新课(65分钟)授课内容: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一、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1.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n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达到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2.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1)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2)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辩证的思维方法: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是揭示概念的辩证发展、矛盾运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等方法。其中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是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所共有的方法,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则是辩证思维所特有的方法。(3)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正确地运用形式逻辑。举例:“自相矛盾”“自相矛盾”,是逻辑矛盾,指思维中出现的一种错误,说明对同一事物或对象不能同时作出既肯定又否定的逻辑判断。      人们认识事物、表达思想,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在思维的过程中要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和推理合乎规则,不可自相矛盾、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n(4)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思维创新。二、科学思维方法与人生发展能力 1.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能帮助我们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举例:秃头理发在思维过程中,需要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人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往往出其不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用辩证的思维指导人生,就能更深刻地洞察人生、认识人生,就能减少人生的迷误;就能有助于我们汲取前人思维方法之精华,少走弯路,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做聪颖智慧的人,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2.在学习和实践中加强科学思维训练。(1)请列出30种杯子的用途。(2)用八根火柴摆成两个正方形和四个三角形,等。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三、现代青年必须具备创新能力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举例:在人类历史上,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哲学家的新思想帮助了弱小的雅典进入了世界最初的民主政治。      \n我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法,打破了贵族阶层对知识的垄断,使普通劳动者有了接受教育的可能,对中华文明甚至整个世界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牛顿等科学家的卓越发现,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凯恩斯创立的经济理论改变了美国社会,影响了整个世界。      比尔•盖茨等人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富翁,并将人类带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推动历史向前的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2.创造性思维是现代新思维的主要特征,科学思维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是时代的潮流,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学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是现代思维的主要特征,科学思维就是创新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补充知识点: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一是独立性。      二是求异性。      三是新颖性。创造性思维的作用:1.它是人类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最有价值的思维形式,它可以不断地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推进人类认识世界的水平。\n2.它是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文艺创造和其他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3.它为实践开辟新的局面。创新思维的方法:1.扩散思维2.立体思维3.逆向思维 4.转换思维5.换位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要求人们克服固守书本、墨守成规的旧思想,树立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意识。 3.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实质。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新能力对当代青年成长的作用。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前途。(一)注意培养创新的素质: 1.制订终生学习、创造的计划。\n2.开发大脑的潜能,增强独立获取知识的综合能力,提高认识速度和速率,缩短认识周期,使自己尽快学有所成,进入创造领域。3.选用最优学习方法,应用现代化工具,跟上前沿知识的发展。4.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更新调整知识结构,与时俱进。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学习、训练产生和提高的,提高创新能力需要科学思维。要创新就必须学习和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四、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1.思维创新的内涵。科学思维所说的思维创新,特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2.提高创新能力,要学会把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结合起来。创新7步骤:(1)大胆想象;(2)界定你要解决的问题;(3)寻找可能解决的途径;(4)沿每一条可能的途径收集材料信息;(5)对不同方法重新进行组合;(6)有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辛劳,灵感可能来;(7)对新的思想进行补充和修正。3.中职生应如何培养创新精神?(1)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2)培养自信心,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是形成创造力的必要条件。(3)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激发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四)巩固新课(5分钟)1.辩证思维方法。\n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五)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回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正确地运用形式逻辑,不断进行思维创新。在学习和实践中加强科学思维训练。运用科学思维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教案\n课的类型:理论课课次:1时数:2授课日期:2011年5月12日班级:高中专1309、1310课题: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目的要求:1.认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复习旧课(7分钟)提问题目: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2.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3.什么是生产关系?(三)讲解新课(65分钟)授课内容: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一、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n举例:邓小平名言(一)这段话一是说明了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二是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二)一是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二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人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个人和社会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既然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那么作为个人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补充知识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概念和关系(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3.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活动二、人生目标和社会发展1.人的动机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2.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中职生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三、人生目标和个人成长\n个人的成长需要目标的指引。有了目标,人生就不会盲目;在日常的生活中,就不会随波逐流。因为,人生目标可以起到鼓舞、约束、鞭策作用,它可以挖掘实践者身上最大的潜能。所以,人生目标可以规划人生发展;人生目标可以推动人的进步;人生目标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四、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1.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实际。2.人生目标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校正。3.正确确立人生目标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四)巩固新课(5分钟)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个人目的、动机与社会发展规律之间关系的原理。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活动;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2、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五)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回忆:个人都在追求一定的目标,正确的人生目标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在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要根据社会发展状况不断校正;确立了人生目标就要不懈的努力实现目标。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教案\n课的类型:理论课课次:1时数:2授课日期:2011年5月19日班级:高中专1309、1310课题: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目的要求:1.认知: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2.情感态度观念: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复习旧课(7分钟)提问题目:1.理想是什么?2.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3.怎样确立崇高的理想?(三)讲解新课(65分钟)授课内容: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n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理想按内容来划分——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又会成为新的现实。      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理想脱离现实、用现实否认理想。二、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1.社会理想是社会的最高奋斗目标。社会理想是社会所追求的奋斗目标,是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定社会对未来社会发展图景的总体设计,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补充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n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个人理想是个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和职业等方面的追求和向往。3.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举例:在日本侵华时期,梅兰芳蓄胡明志,坚决不给日本人唱戏;而汪精卫则成立了伪政府,为日本侵华服务。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有为了保护学生而牺牲的谭千秋老师,还有只顾自己逃生的“范跑跑”等。从这些事实中,我们看到任何人的个人理想都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是许许多多的个人组成的,社会理想是以个人理想为基础的。三、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1.理想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2.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3.理想是人生进步的力量源泉。举例: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默默坚守悬崖学校19年的夫妻俩。理想是人生进步的力量源泉。四、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1.人生理想是多层次、多方面的。2.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的要求。第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认识世界的思想武器。\n第二,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第三,要客观分析自身条件,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理想。第四,理想的确立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不应随意改变。3.在社会发展中确立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四)巩固新课(5分钟)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3、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五)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回忆: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教案\n课的类型:理论课课次:1时数:2授课日期:2011年5月26日班级:高中专1309、1310课题: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目的要求:1.认知:了解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加强社会责任感。2.情感态度观念: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勇担责任。3.运用:坚定信念,增强意志,肩负起社会责任,在履行职责中把理想变为现实。(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复习旧课(7分钟)提问题目:1.理想和信念的联系和区别?2.理想实现的主观条件?3.什么责任?(三)讲解新课(65分钟)授课内容:第十二课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一、理想信念的关系及其作用1.理想信念的关系理想和信念既密切联系,又有区别。\n区别:理想是人们为自己确立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信念是人们对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表现出来的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意志力。联系: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2.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人生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既是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同时也是个人发展进步的需要。就国家而言,众多拥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个体,是国家和社会得以发展进步的基础;就个体而言,拥有理想信念的人生是充实而幸福的,而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则是空虚、痛苦和可悲的。3.理想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只有通过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才能变成现实。理想的实现的主观条件: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自觉的责任。二、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信念1.信念是实现理想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要实现理想,就要努力追求理想。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奋斗是通向理想彼岸的桥梁。2.信念的特点。信念具有复合性、稳定性、执著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对实现理想有着重要作用。3.信念的作用。在走向理想的过程中,信念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支撑力量、精力集中的凝聚力量、持之以恒的稳定力量和聚集各方的感召力量。\n4.坚定信念以推动理想的实现信念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养的,也是可以改变的。如何坚定信念以推动理想的实现:(1)要树立正确的信念,就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知识,以形成正确的认知。(2)要有炽热的感情,主动地去身体力行。(3)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状态,并保持相对的稳定。(4)要与时俱进,从而在现实不断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坚定。三、实现理想要有坚强的意志举例:沙子变水1.意志的定义。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和自决能力,即人的思维过程见之于行动的心理状态和自决能力。2.具有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要的主观条件。举例:卧薪尝胆人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许多困难,没有坚强的意志是无法前进的。因此,具有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要的主观条件。3.增强意志为实现理想提供保证。\n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使人认准目的、坚定不移,可以不惧压力、迎难而上,可以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可以把握自己、调节情绪,从而为实现人生理想提供重要保证。      4.要加强意志锻炼。举例:KFC的桑德斯上校意志不是自然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锻炼培养和多方面的打造。(1)形成积极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信念;(2)掌握必须的知识和技能;(3)培养深厚浓重的情感;(4)参加各种必要的社会实践;(5)学习各方面做人的榜样;(6)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身的修养等。一个人的意志坚强与否、坚强程度如何,往往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砺的。许多志士仁人都经历过刻苦锻炼以形成顽强意志的过程。四、实现理想与人生责任1.理想的实现与个人的责任有密切的联系2.人生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人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家庭负责、对将来的职业负责,尤其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只有这样,才能既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又取得人生的成功。(四)巩固新课(5分钟)\n理解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青年学生树立为实现理想信念所必需的意志与责任。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要加强意志锻炼,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取得人生的成功。(五)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回忆: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教案\n课的类型:理论课课次:1时数:2授课日期:2011年6月2日班级:高中专1309、1310课题: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目的要求:1.认知: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2.情感态度观念: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复习旧课(7分钟)提问题目:1.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2.怎样正确对待公私、义利的关系?(三)讲解新课(65分钟)授课内容: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n(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举例:鲁滨逊漂流记4.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二、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1.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A.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B.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2.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3.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1)要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第一,要尊重人。\n第二,要主动关心人。第三,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2)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3)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个人主义的危害性:第一,从出发点看,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片面强调个人、家庭的利益,而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第二,从结果看,个人主义把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价值目标。第三,个人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兴趣、爱好的至上性,导致人们对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信仰危机,我行我素,乃至违法犯罪而不能自拔。三、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一)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1.什么是“公”?什么是“私”?“公”与“私”之间是什么关系? 公,就是社会或社会利益;私就是个人或个人利益。公和私是对立统一的。公与私是对立统一的。2.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1)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要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2)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还要走出享乐主义的误区。\n1.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唯一目的和乐趣,把人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2.只讲生活享受,不讲财富创造,把享受与创造对立起来。3.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础上。(二)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举例:小品《卖拐》;义是指道德原则、道义等;利是指利益、金钱。义和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统一在公它们可以共关系上,公共利益既是利益财富,又是道德目的,在这里金钱和道德得到统一;两者又有对立的一面:有的时候、有的情况下,义与利不能兼得。举例:毕玉玺的忏悔书义和利之间,国家、集体、个人之间也会有矛盾和对立,因此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反对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四、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1.利己和利他的关系2.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四)巩固新课(5分钟)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4.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5.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n6.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五)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回忆: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教案\n课的类型:理论课课次:1时数:2授课日期:2011年6月9日班级:高中专1309、1310课题: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目的要求: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了解苦与乐、生与死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情感态度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苦与乐、生与死,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以提升人生价值。3.运用:通过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理解并学会在诚实劳动中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复习旧课(7分钟)提问题目:1.什么是社会价值?2.什么的自我价值?3.怎么样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三)讲解新课(65分钟)授课内容:\n第十四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一、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1.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两者辩证统一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社会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二、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1)人生环境的客观条件,(2)个人的主观条件。人的先天条件无法改变,后天的努力和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主观因素。三、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也是体现人的本质力量、提升主体能力的活动。四、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1.苦乐观举例:两块石头的命运苦与乐是辩证统一的,它们既相互区别,又互为前提、互相渗透,苦中有乐,乐中有苦,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苦可以转化为乐,乐可以转化为苦。苦与乐是客观存在的,要在劳动中创造快乐,并保持乐观的态度,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苦”,在困难面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n2.生死观人的生命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生是生命的起点,死是生命的终结,有生必有死,生与死是人生中的一对矛盾,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苦乐观和生死观,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我们要以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为指导,更好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提升人生价值。(四)巩固新课(5分钟)1.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2.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五)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回忆: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教案\n课的类型:理论课课次:1时数:2授课日期:2011年6月16日班级:高中专1309、1310课题: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目的要求:1.认知: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2.情感态度观念:尊重个性,全面发展。3.运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处理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复习旧课(7分钟)提问题目:1.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含义和关系?2.实现人生全面和自由发展的条件?(三)讲解新课(65分钟)授课内容: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1.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观点(1)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内涵。\n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只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持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只有个人普遍得到全面发展,人类才能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获得自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生活就像一架钢琴,弹出什么样的旋律全凭弹奏者自己。2)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二、人的全面发展加深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三、人的个性自由1.个性自由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自由是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不是主观任意的,不是头脑中想象的。2.个性自由也表现了人的个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人生道路的选择。四、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美好人生1.美好人生把握在自己手中举例:千手观音——邰丽华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真、善、美的和谐发展。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人性之真是人的本质显露的一种理想的自然状态;人性之善是社会化的人对自身行为进行有效调节的最高价值;人性之美是真与善有机结合的形象化。2.实现人生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条件3.正确对待人生问题,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举例:大仲马——谁都不是一无是处\n每一个人,特别是不自信的人,切不可把优点的标准定得太高,而对自身的优点视而不见。你不要死盯着自己学习不好、相貌不佳等不足的一面,你还应看到自己身体好、会唱歌、字写得好等不被外人和自己留意或发现的优点。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必须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目的在于面对人生,创造美好的人生。我们要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理论,学会自觉地指导实践生活,在创造中感悟美好人生。(四)巩固新课(5分钟)1.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2.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3.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美好人生。(五)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回忆: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教案\n课的类型:理论课课次:1时数:2授课日期:2011年3月31日班级:高中专1309、1310课题:撕思人生——演讲目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这个游戏亲身感受到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人生也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选择,也必须自己去走。(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复习旧课(7分钟)提问题目:(三)讲解新课(65分钟)授课内容:撕思人生——演讲活动方式:教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白纸,让学生在这张白纸上画出一个箭头坐标,然后标出自己的出生年龄和实际年龄;做完后再让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应当功成名就的年龄、以后人生中最迫切想要实现的三件事情,同时思考自己如何做才能功成名就;最后让学生预测自己的死亡年龄。教师进行启发式的提问:1.面对这张纸,你有何感受?\n2.那仅有的,可以用来努力学习和拼命工作的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利用?3.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学生上讲台演讲自己的人生。(四)巩固新课(5分钟)总结:让学生通过这个游戏亲身感受到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人生也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选择,也必须自己去走。通过对自己人生的演讲,增强自信心,积极进取,正确的规划自己的人生。(五)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回忆: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教案课的类型:电教课次:1时数:2\n授课日期:2011年4月21日班级:高中专1309、1310课题:电教《人在囧途》目的要求:通过观看电影和已学习过的书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电影,观察生活,学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学会用正确的态度来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复习旧课(7分钟)提问题目:(三)讲解新课(65分钟)授课内容:播放电影《人在囧途》(四)巩固新课(5分钟)总结:让学生仔细观看电影,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知道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人生也是在曲折中发展的,要用正确、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人生发展中的顺境逆境,对待人生中的挫折。通过观看电影能够从中体会、感悟,学会正确的对待、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各种矛盾、问题。\n(五)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回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