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哲学与人生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说明部分:一、《哲学与人生》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德育课,用哲学的思想来指导人生,哲学与人生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充满了哲学,用哲学来指导人生,使人少走弯路。这门课,共分5个单元,每个单元3次课,共15次课。当然这15次课里,按教务科的要求,还有上四次“安全教育”课,我会灵活地穿插进行讲解。这样,本学期的课程是比较重的。安全课会讲的内容有:校园的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交往安全,用电安全,逃生防灾意识等内容。《哲学与人生》这本书很好,很适合大家。我拿到书后几乎一口气看完了,假期就备课好了。相信书中很多道理对大家都很有帮助。道理不深,但很有用。主要内容有:唯物论:尊重客观实际辩证法:一分为二看问题认识论:知行统一提高能力历史观:历史规律与人生理想,人的本质与自由。人生问题要与哲学道理的运用结合起来讲,用智慧感悟人生,解决人生成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第一单元:人生路。第二单元:人生态度。第三单元:人生能力。第四单元:人生理想。第五单元:人生价值的问题。教材的基本线索:哲学基本观点----人生哲学知识----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的思路、脉络。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个同学很喜欢哲学,天天抱着哲学书看,人家叫他书呆子,但他说出的一些话,总是富有哲理。有一次,同学们在争论,人生能不能游戏\n?有的同学说霍金。。。有的同学说达尔文。。。该书呆子回答了,书呆子只说了一句话,大家就热烈鼓掌,他说:人生可以适当游戏,但不可游戏人生。8小时学习,加1小时游戏(活动),大于8还是9小时,我们的课堂也会存在游戏,活泼些。周国平先生说:哲学的首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人们追求智慧。有一个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你们的路,为什么叫马路,是不是马走的?”周总理怎么回答?因为我们所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如何教好这门课,我觉得挺难的,因为很多内容差不多,容易混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二、我的教学特点:我是大学本科“政教”专业毕业,就是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毕业,《哲学》学了很多,我本人也很喜欢哲学。我想我讲课的水平一定不会差。同时,我是学生科科长,因此,我的课堂纪律也不能差。但我不会死板地进行课本讲解,我的课堂会比较活泼,我会跟大家讲很多故事,将哲学的思想寓于故事之中。同时,会提些问题,让大家回答,然后我会记录,给大家打分,根据平时表现与课后作业,定出最后的分数,有可能就不最后考试了。让大家学得轻松,大家只要根据我的要求,我希望大家都在80分以上。我的课是每周的第一、二节,希望我的课能成为指引同学们一周的学习与生活。让大家充满激情,充满干劲地生活与生活,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三、课堂要求:1、喊起立:2、点名:\n3、学得轻松:怎么轻松?1)我们不是应试教育,不死记硬背,灵活学习,当作听讲座,讨论思考就可以了。我会多讲故事。2)根据中职实际,不讲太多。重要的是对大家有启示,有帮助,就达到目的了。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用哲学的思想来观察人生,思考人生,指导人生就好了。3)课堂气氛可以活泼些,自由些。4)课后作业布置两道题,要求同学自己做,不要求做多好,多长,只要自己做。5)有可能不期末考试了。但大家上课时,最好要认真听,认真回答问题,并做好笔记,或期末进行笔记整理,我要检查。这样,如果不考试,那分数的组成:课堂纪律,回答问题情况,笔记情况,作业情况等来评判分数。4、课堂要求:1)不睡觉。2)不玩手机。3)不走出教室。可以讲话,可以讨论。大家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向我提,目的一个:就是共同将课上好。5、科代表:选一名科代表6、目标:人人都在80分以上,争取大家都拿奖学金。只要按我的做,就一定可以的。7、师生关系:1)知识上:2)人格上:3)品德上:四、对0991班的印象:五、课后作业:查找吴士宏的故事与事迹\n课本部分: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2、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3、运用课本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进行思考,进行人生选择。[教学重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与方法。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教学难点]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吴士宏事迹的讨论。“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人生处处有选择。如:下课,去东街口,就是选择,有了方向。。。\n<新课讲授>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哲学大家应该学了很多了,我就学过好几遍,首要的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问题。是哲学首先要分清的问题。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家。物质决定意识。就要讲求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王强踢足球”的故事,首先考虑的具备什么条件。引导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遗传、教育与环境。再看,“张仲景诊病”的故事,得出以下结论: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再看“存奶请客”的故事,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就象兔子会跑,但不会爬树。鱼儿会游泳,但不会走。猴子会爬树,但不会飞。各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想问题。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黄莺与秃鹰”的故事。。。秃鹰说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试想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呢,就象秃鹰一样呢?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得出:1、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2、还要注意对象的实际,与自身的实际。3、人生不同阶段还有不同的实际。如:购买衣服,考虑的实际有:1、客观实际:流动什么?\n适合不适合,男女、高矮、胖瘦。钱。2、主观:自己的喜好。客观实际在变,人在变(身高、器官、知识、才能都在变),想法也在变,所以人生不同阶段,必然有不同的实际,也有不同的选择。分槽喂马,合槽喂猪的故事吗?一、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德国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与国王谈论哲学。1、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树叶、沙子、手掌2、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任何东西也有其相同点)概括起来,世界上事物和现象千差万别,丰富多彩,但又有物质的统一性。选择是多种多样的,但又有规律性的。第7页“小龙”的故事,讨论书中的两个问题。选择是多样性的,自由性的,上课可以迟到吗?(自由不是绝对的,不是随心所欲的)得出结论: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2、注意人生选择的现实性与可能性。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前一段很流行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现在基本不用了。这样有好高骛远的感觉,不切实际,我们应实事求是进行我们的自己的定位。二、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第10页“胡适”的故事,说明:1、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兴趣2、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国家的需要。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n我选择中专、中职校是否是错误的呢?对照以上三点,说说自己的看法?故事:有一位中职生,要缀学回家做生意,觉得自己的同学很多都赚钱了。哥哥带他回家,村里,汽车跑不过单车,而到城里呢?。。。后来,他继续留下来学习了。我们的实际又是什么呢?选择了,就不要再犹豫了,就要勇敢地付诸行动,坚定地走下去,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故事:一个以色列人与一个美国人在一艘船上相遇。午餐时间,他们四处寻找吃饭的地方。结果发现一个快餐车旁围着好多人,生意不错。以色列人说:“如果让我们来做快餐生意,也许可以发大财。”美国人说:“嗯,主意不错,但旁边的咖啡厅生意也很兴隆,何不再考虑考虑呢!”。告别后,以色列人把所有的钱都用于投资快餐店,经过8年的奋斗,建立了很多连锁店,也买了一艘游艇。有一天他驾着游艇,发现了一个衣衫不整的男子从远处走过来,近了才发现他就是原来有船上相识的美国人。他问美国人:“8年了,你都在做些什么呢?”美国人颓废地说:“8年来,我时刻都在想,什么才是我最合适从事的职业呢?”没有明确的目标,有明确目标后,却犹豫不决不能付诸实施,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成就的。<板书小结>以上“隶书”部分<随堂练习>1、宋代苏轼,“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体现了什么?(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当局者迷,。。。)2、实事求是,是什么意思?(实事: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研究,探索,是:规律性)\n1、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选A)<课后作业>1、第12页,第2题2、查找张瑞敏的事迹与资料。\n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2、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3、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教学重点]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教学难点]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说说张瑞敏的故事与事迹。2、有一首歌《山不转水在转》,有哪位同学唱一下。提示:“山不转水在转”的寓意是什么?引: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山、水、云、风、心,都在不停地转。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2)“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说明,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多少不如人意,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的。3、三国吕蒙的故事。吕蒙,自小不读书,大家都看不起他,称“吴下阿蒙”\n。因此发愤学习,终成饱学之士。人们对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毛主席曾经高度评价吕蒙,“如不读书,如何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呢!”“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引: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人生也是运动变化的,不会停滞不前的,我们要积极行动,开创人生的新局面。2)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人,理解他人的不完善,不成熟。1、看看第13页“阿平的故事”。不仅是参加工作,现在看看班级里,有些同学就存在怕事。怕苦、怕累。其实力气是越做越多,就是苦点,累点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干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干得不到锻炼,不干领导(班主任)不赏识你。自己就无法进步。我的故事:跑步。。。一发不可收,原来自己还有这个能力。敢于大胆去试。希望大家参加表演,免费展示的。<新课讲授>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有三个结论要掌握: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3、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大家应该都知道。案例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不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有些事物运动是明显的。如:奔驰的汽车,流动的河水,飘动的云彩,划破夜空的流星等。有些事物的变化是缓慢的。俗话说:稳如泰山。泰山也在变化。“现在”的概念是什么呢?说“现在”,已经不是现在了。\n案例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水不流动会发臭,木门轴不转就会被虫蛀。物质在运动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物质世界因为运动而生生不息,人类社会在运动中,由落后走向兴盛,由愚昧走向文明。案例3:“刻舟求剑”的故事,错误在哪里?世界上的事物,总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地球绕着太阳转。运动是有规律的,不是杂乱无章的。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请一位同学诵读第14页,“破茧成蝶”的小段。说明,人的成长过程也有规律,也需要在成长过程中经历各种挫折和痛苦,才能变得成熟起来,不能健康地成长。故事:“圣神皇帝”的无奈。一日,武则天在花园赏雪,忽然有花开的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大悦,下一道御旨,令园中各花开放。百花仙子迫于武则天的权势,不敢违抗。只有牡丹仙子坚强不屈,拒不从命。第二天一大早,各处群花大放,真是花花世界。仔细看去,只有牡丹含苞未放。武大怒,传令将牡丹贬去洛阳。所以,洛阳就成了牡丹的世界的。这则神话故事,说明什么?武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3、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一、人生存在于行动中\n有三个结论要掌握:1、人生行动是自觉,能动的。2、人生行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3、人生行动是物质力量和内在精神的统一。1、人生行动是自觉,能动的。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那就是,他在建房之前,已在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说明什么?人生运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能动的活动。2、人生行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案例:爱因斯坦的“梦想”爱因斯坦小时候,梦想成为一名小提琴家。一有空就练,但拉得实在太差了。一天,去请教一位老琴师。老琴师说;“孩子,你为什么想成为小提琴家呢?”,他说:“我想成功,想为出众的小提琴家。”,老人又问:“你拉琴快乐吗?”他回答:“非常快乐”老人把爱因斯坦带到自家的花园,对他说:“孩子,现在你非常快乐,说明你成功了,对不对?你看,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在阳光下开放,这就够了。”老琴师的这番话,让爱因斯坦恍然大悟。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只把它当做调节生活的一种方式。20年后,他成了名扬天下的物理学家。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人生行动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行动中,我们不但要有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也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审慎地判断各种主客观因素,扬长避短,选择正确的行动方向,这样才能一步步踏上成功的快车道。我们人人都想成为姚明(年收入1.4个亿,排名第一),但中国只有一个,我们要看看自身的条件。\n3、人生行动是物质力量和内在精神的统一。岳飞与秦桧,说明物质力量与内在精神的问题。运动员,物质力量强,精神:不畏强手,勇于拼搏,超越自我,才能取胜。一、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由一连串的行动构成的。我们每一位同学,每天都在行动,你是如何行动的,最后就构成了每一位同学的人生。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1、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如上面说的岳飞与秦桧。以正确意识支配、遵循客观规律的(社会道德),才能成功。受错误的意识支配、违背客观规律的行动,会葬送自己的人生。如:李俊----湖北省娲石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2006年“熊猫烧香”说明了什么?我们在行动中要尊重社会规律,遵守法律和道德,使自己的行动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充分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说明我们在学校要如何行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习要如何行动?(遵守课堂纪律,努力学习)2、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为什么说,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画家要拿起画笔,科学家要走进实验室,人生不是睡觉,人生,由行动组成。你爱睡觉是吧!曾经有一位天使拿着一个魔棒来到你身边,说:。。。\n大自然并没有直接给我们提供生存必须的衣、食、住、行。这些东西是人们通过行动,按照客观规律和自己的需要制造出来的。同时,也创造了科学、文学、艺术等精神财富。劳动改造了人类,也促进了人类体力、智力等的发展,得到良性循环,推动人类的进步。有一个故事大家一定听说:有一对夫妇,老年得子,非常宠爱,抓在手上怕掉,含在嘴里怕化,什么事都不让做,一天外出,做个大饼挂在脖子上,而回来后。。。夸张些。3、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成功的人无一不是脚踏实地努力行动的结果,不积极行动,不想行动,不愿意付出努力,终将一事无成。第20页,张学海的故事。做到五点:1)要求上进。2)观察。3)学习。4)思考习惯。5)积极行动。成功的五点。很多书都有介绍成功秘诀,大同小异。一、敢于行动,善于行动1、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路。人生不仅需要理想,需要智慧,还需要勇敢。行动中的勇敢是:选择决断,克服困难,坚持到底之勇。书中第21页的汤姆,有说出了五个“马上行动”,台湾销售大师陈安之的关于“成功”演讲的视频,大家可以去网上听听,非常好,都离不开“马上行动”。很难做到,做到就成功了。故事:林肯的一封信。写给一对老夫妻的。30年前,捡煤屑的,乞求上帝赐予一双鞋子。但得到一双袜子,和一番话。让他自己去寻找梦想的鞋子。而30年后,他找到他的鞋子----当上了美国第一位共和党总结,他就是林肯。故事:愚公移山。也获得了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成功离不开行动,离不开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n2、不怕失败。有行动,就有失败。前进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失败是成功之母。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危险时,常常凭着本能和个人的经验,不用思考就做出了选择。例如,你不会把手伸进火里,不会自己站立在摇晃不稳的石头上。为什么呢?因为你经历过痛苦,有过教训。可能小时候,被告炙热的烫伤过,从高高不稳的石头上摔下来过。人人都是如此,烫过手,就不会再次把手伸进火里,而且在同样的地方再次跌倒的情况也很少出现。失败让你变得聪明,让你得到了各种经验,是人生中一种宝贵的经历。3、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行动。案例1: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学说。给我们的启示?(行动时,要遵循客观规律)案例2:杞人忧天的故事。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因此,听不下饭,睡不着觉。说明: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对客观规律认识,有局限性。<板书小结>以上“小点”的部分<随堂练习>1、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B)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启用8架次飞机进行催化消云作业,保证闭幕式的正常进行。这说明了(A)\n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1、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这意味着()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C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观念。C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课后作业>1、第24页,第2题。2、张海迪的故事与事迹。\n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教学目标]1、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2、尊重客观规律,正视现实,脚踏实地。3、做一个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教学重点]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教学难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张海迪的故事与事迹。第25页“小李”的故事。青藏铁路的建设。跨越“世界屋脊”,堪与长城媲美。将不可能的事,做成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新课讲授>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是指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如:前面说的“蜜蜂筑巢”。草房、洞、木屋等等,现在的高楼大厦,各种建筑。\n1、自觉能动性的特点。1)想思考致富。万有引力、元素周期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都是“想”思考,总结出来的。2)做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事物。如:克隆羊,人造心脏,“嫦娥奔月”的神话,登上月球是现实。各种电器,来改变人的生活。变害为利,三峡建设,用水发电,引水灌溉。3)精神精神状态,决心、意志、干劲等。如: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孜孜不倦的务实态度等,都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1)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不是随意的,要受到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的作用。只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预想的成效。孔子说: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的故事。2)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受能力、水平、观念、健康等因素的影响。是否积极主动。(精神)等方面的影响。一、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1、人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人与动物不同,人生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本能的生存过程,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和环境条件基础上,能动的、创造性的生活过程。大家在学校是否是被动听老师的话呢!讨论。\n应该是能动的,那就是:1)进行分析。有的接受,有的不接受。2)按自己的意志来行动。1、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过程。人的潜能是现实存在的,如何挖掘,就要发挥主动能动性了。能动性,发挥程度越高,人自身的潜能挖掘也就越大。例如:美国一穷人学校,犯罪率最低,研究。。。一支铅笔的作用。。。每个东西都有自己的作用。山西矿山有一位,买一辆“劳斯莱斯”,可他不知它的潜能,在车头栓了一匹马。。。人的潜能有多大,我们来看书本第28页,最后小段。每个人的潜能也应该差不多。2、人生是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时,每个人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选择,也必须自己去走。故事:有一位青年想自杀,来到海边,遇到一位老者,拿起了一把沙子和珍珠。。。故事:达尔文劝儿有高招。儿子威廉,在单位。。。使自己强大起来,才不会受到伤害。什么虫,有多少种天敌。。。只有豹子与老虎天敌最少。16年后,成为远近闻名的银行家、总裁。成为一只“豹子”,谁还最招惹他。一、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1、自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所具有的现实力量持积极肯定的心理状态。你的力量,你的潜能存在,但你有没有看到?看到了,自信了,能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自信的人,会把“不可能”的三个字,变成“我能行”\n这三个字,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成功则是靠付诸行动。关于“自信”方面的励志书,是很多的,大家可以找到一些看看,我很喜欢一本书是,丁远峙的《方与圆》,人就象一枚铜钱一样。。。故事:跳蚤在杯中加盖,大象加链锁。1、自信是打开自己潜能宝库的钥匙。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充满自信的人,就会发现它在的巨大潜力。哈佛大学有一书《人生哲学》,第一章就讲自信。第一首话就是:你能行,你心中拥有一座宝藏。他们认为:潜能是每个人固有的天然宝库,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潜能宝库。自信心是开启内心宝藏的金钥匙。2、自强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自强是人生进取的动力。自强是面对困难不低头,挫折能进取,不怕困难,勇于开拓。这样的人,能不成功吗!平平庸庸地活着,也是活着,顽强进取地活着,也是活着。但平庸活着的人会死去,而顽强奋斗的人将永生。开启成功之六的第二把金钥匙,就是自强不息。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去南极拍《南极狐语》时,随飞机带下一只苍蝇,那只苍蝇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拼命地挣扎,高仓健看着,流下了眼泪。这么丑陋的生命尚且惜性,何况是我们的人呢?请珍惜生命吧,活着真好,活着可以做很多事。一、积极进取,自强不息1、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不断自我激励。很多成功人士,每天都在镜子前,自我激励,动力才会源源不断。\n精神激励,是哈佛人生哲学中主张的培养自信心的一个最佳途径。故事:有一个烟民,吸烟达20年,后发病。。。精神激励好比是动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牛不牛,就看有没有油。1、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战胜自我,克服自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有八九。每个人都有不如意,不要自卑。遭遇困难、经受挫折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事。安排一名同学,诵读“自卑”段。2、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实现自我。故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要想成功,原来我们认为是知识。但知识是学不完的,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应是运用知识才是力量,要进行运用。后来又觉得应是能力,但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能力来源于实践。但现在大家认为,最重要的是品质。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应是品质因素。丁远峙说一个人品质最重要有三点:自信、勇气、热忱。概括起来,应就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成功的关键。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三只青蛙同时掉进一只装满鲜奶的木桶中。第一只:这是上天的旨意。。。第二只:木桶太深了,我实在没有办法跳出去。。。第三只,没有放弃努力,它想:只要我的后腿还有些力气,我就一定要把头伸出鲜奶上面。结果怎样?。。。由于它不断地游,鲜奶变成奶油,结块了。它自然得救了。\n世界上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从而改变人生。古人说得好:“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就一定能成功。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出生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要想赢得自信,要人另眼相看,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更加优秀。你要是真在乎别人对你的态度,那么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吧!性命、性命,有什么性格就有什么命运。<板书小结>以上“小点”部分<随堂练习>游戏----《撕思人生》每人一张白纸,画上箭头坐标,标出出生,实际年月,功成名就的年月,迫切想要实现的三件事情,思考如何才能实现,预测死亡年月。启发提问:1)面对这张纸,有何感受?2)那仅有的,可以用来努力学习和拼命工作的时间,应该怎样利用?3)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呢?<课后作业>第33页,第3题胡雪岩的故事与事迹。\n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教学目标]1、掌握联系的含义与特征。2、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与特征,了解人际关系的作用。3、尊重他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重点]1、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难点]1、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2、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分槽喂马,合槽喂猪的故事。说明:1、分析问题要从实际出发。2、要辩证地看待问题的两面性,或多面性。说说胡雪岩的故事与事迹。“下雨不被淋湿的妙法”――胡雪岩有一次外出,天下雨了,自己有带伞,而路上遇到很多人没带伞,他就帮人打伞。。。你肯为别人打伞,别人才会愿意为你打伞,谁有都有雨天不带伞的时候,能帮人遮点雨就遮点吧!还有有个商人需资金,来找胡雪岩,准备将产品低价出售。。。书中第36页,“小何”的故事,引发大家思考。人际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这\n就是联系。<新课讲授>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物质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联系的概念。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人们强加的。联系是普遍的,没有孤立的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联系,整个世界是有机的整体,一环扣一环的。如:地球与月球,自然界内部,人类社会内部,人类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都是联系的。有的联系是直接的,有的联系是间接的。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孤立、静止、片面的看问题。2、联系的形态是复杂的、多样的。有直接、间接,内部、外部,本质、非本质,必然、偶然等联系。如:人的五脏六腑,如:探月工程。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学生在人生成长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人与社会的关系,自我封闭或自我满足。如:。吕蒙正有一个好朋友,是冠准。有一天,他们外出玩,看到有一家小姐,在抛绣球,找夫君。结果绣球抛给了吕蒙正。。。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不能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n认识一个人也要看他长期的表现,而不是一时的表现。所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但也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呢!3)要把握事物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注意区分不同的特点。事物联系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有已知的,有未知的;有横向的,有纵向的。要善于分析,善于把握事物的复杂性,才能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如:学生间的矛盾,应该是很复杂的,有多种原因的。“茫茫人海,让我多看你一眼,从此无法忘记你这张脸。”,这样的脸一定要有特色,与众不同的眼。否则是无法记住的。一、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是人的社会联系的基本形式。有人的地方,就有人的基本联系,就构成人际关系。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无处不在。每个人都生活在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中,离开与他人的关系,人就无法生存与发展。如:第39页的图,我们会感慨,世界原来这么小。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越来越广泛与密切,广阔的世界变成小小的“地球村”了。“六度分离”理论,不超过六人,就能联系在一起了。2、人际关系是复杂,多样的。由人的角色多样性,人的特点多样性,交往的广泛性等决定的。如:上课是师生关系,下课是朋友关系,还有可能是亲戚关系等。同事之间也很复杂。现在可能是同事,一段时间可能是领导,下班后,又是朋友等等。3、社会交往的作用。做个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交往的作用有哪些?同时亮牌。进行评判。\n通过故事“天堂与地狱”,引发同学们间的思考。故事:最珍贵的财富。艾达是一名小学生,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位老人,她给他让座,并帮他关窗。。。开学后,艾达由于家庭困难缀学了。有天,校长找到她,说乔治教授找她。她很惊讶,不就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吗?来到学校后。。。要收她为徒,免费的。。。他是从校徽上知道她的名字的。后来,她成为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家――艾达·享德尔。一、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1、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孔子,就非常提倡“礼”,不学“礼”不能立。“不学礼何以立”。崇尚: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我们应真诚与人相触,有困难要互帮互助,也才会得到帮助,而不是当面友好,背后撕咬。我们今天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的生活才越来越美好。2、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态度表现为:接纳、合作、和睦、和谐。第41页,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特征: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我们可以看到凡是乐观、积极、主动、开朗、活泼的人特别有人缘,特别受人的欢迎。我们同学中有这样的人吗?大家做个游戏:每组各写出其他组中,人缘特好的人各三位,同时亮牌。3、人际和谐的作用。\n1)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心情,能力,工作,身体。2)社会作用。你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如: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我们的国家才能战胜各种灾难,迎接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故事:1)狐蝠(吸血蝙蝠):借血。吸动物的血。。。向同伴身上借,否则会死。。。2)蚂蚁求救:蚂蚁在森林中行走,会被树脂粘住,同伴要不要营救,看它平时的态度。。。如果没有朋友,我们就成了“独行侠”了。故事:白老鼠与黑老鼠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发现一箱宝物。。。食物放毒。。。放夹子。。。算计别人,反被别人所算计。一、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1、走出孤独,主动交往。大家回想进入中职校的第一天,很多同学进行主动交往,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信任和友谊,大家虽然刚离开家长,离开父母,但大家的心情还是暖暖的,因为有爱,因为有同学的友爱。第43页,小李的故事,一个同学来诵读。主动交往,开朗大方,健康快乐。希拉里小时,看到父亲到处与人打呼。。。父亲说,要用欣赏的目光去欣赏别人时,你也会被别人所欣赏。对她的成长帮助很大。今天你对待别人的样子,便是明天别人对待你的样子。故事:有一个人到一个新的村子,来到一个加油站,他问加油工,这村子里的人怎么样,加油工问,你生活的村子人好吗?陌生人说糟糕透了,加油说,那这村子的人也是糟糕透了。而又有一陌生来到这村子,问加油工这村人怎么样,加油工又问。。。2、学生会与人共处,和谐共事。第43页,中间小段,请一位同学大声诵读。\n与人合作共事,在于彼此尊重和诚信,学会互相配合,学会分享合作的成果和成功的快乐。在生活中,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明确前进的方向……你能不心存感激,你能不为之感动吗?故事:1)救人鱼的智慧。非洲有一种鱼,有人落水,会尾巴拍打水面,通知同伴救人,人们也从不捕食救人鱼。2)五千桶井水。有一位初二学生有天看到一位老奶奶担水,她提出帮她提,结果,老奶奶塞给她一元钱,她。。。后来,村里很多老人都叫她提水。。。完成学业,挣到不少钱,锻炼了自己,被媒体报道,成为名人。。。3、建立真正的友谊。第43页,马克思的话,一位同学大声诵读。故事:“无心之失”后的双赢。刘德华演电影,用箭射。。。后吕良伟演《飞狐外传》,获得成功。愿同学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愿同学都有快乐的人生。<板书小结>以上“各点”部分<随堂练习>分析自己与人交往中,失败之处?今后,我应如何与人交往呢!<课后作业>第45页第3题查找桑兰的事迹与故事\n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教学目标]1、掌握发展的含义,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2、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3、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的挫折的能力。[教学重点]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学难点]1、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来看第53页,轮椅上的微笑天使----桑兰。第46页,一位中职生的故事。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会改变的,会过去的。事物都在变化之中,具有曲折性,要居安思危的思想。才会以积极的心态来战胜困难与挫折。<新课讲授>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n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数事物的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过程。我们现在在建设社会主义,也要追求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现在提倡科学发展观,就是不能盲目追求发展。而是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样发展才更有意义。今年是兔年,有一个有关“兔”故事,大家一定听说,“守株待兔”,就是看不到必然性与偶然性,看不到事物的变化。2、事物的发展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增加,不是重复。而是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总的趋势,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但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经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循序渐进和反复曲折的发展过程。事物的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练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生婴儿。进行讨论。教师总结:新生婴儿虽然开始时没有什么用,力量也弱小,但其生命力是旺盛的,前途是远大的,会代替老一辈人继续开创社会的未来。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把婴儿看做是他们的希望所在,积极创造一切可创造的条件,以婴儿茁壮成长,他们不会因为婴儿暂时“没有用”就抛弃掉。植物的种子也一样。爱迪生总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的每一次试验。\n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与时俱进。在前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走曲折的路,在遇到挫折时坚定前进的方向不动摇。一、人生是一个曲折中发展的过程。1、人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生理与精神。生理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精神方面,如品德、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我们每天都要追求进步一点点。故事:你能追上倒数第二名吗?有个人先天发育不良,被人嘲笑,不想上体育课,妈妈对她说。。。她就是朱成,哈佛大学的博士生,1.3万名研究生总会的主席,创造370年哈佛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会主席。2、人生发展同样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生活是复杂多变的,有很多偶然因素,人的发展总是受到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制约,也就难免遇到挫折和逆境。我们中职生,步入中专,是否也是人生的不如意呢?那我们如何对待呢?看看第48页最后一段,我们应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呢?3、要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准备走曲折的路。人生不是一切努力都能立刻获得回报,不是一切奋斗都能顺利获得成功的。人生无坦途,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我们要勇于勇敢面对。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伴随着失败。失败与挫折有时更能磨炼意志,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后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无论我们遭到什么失败,都要勇于面对,心中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失败算什么,抬起头来,继续走下去,成功就在面前。\n一、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人生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的境遇。1、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人生的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应该说人生是多彩的,人生是快乐的,否则每个人都愁死了。顺境时,应占大多数。但许多人没有居安思危,没有拼搏进取心了。在安逸中死去。看看我们的中职生,很多同学在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在顺境中精神不振。点燃生命之火,别让惰性占据你的心灵。长期处于顺境里的人,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当逆境来临时,往往表现脆弱,接受不住考验。逆境当然更是对人生的考验,我们一定要能接受住考验。2、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逆境是对人生巨大的考验。历史上许多人物面对逆境不屈服,变压力为动力,创造出伟大的奇迹。如: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卧薪尝胆的勾践。重耳、司马迁、屈原,现在的张海迪等等。大凡一些伟人,都有各种逆境。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们在价值目标的指引下,在克服困难的实践中不断磨炼的。逆境可以帮助人正确认识自我。可以反省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逆境可以积累人生的经验。爱迪生的实验就说明这一点。逆境还可以催人奋进。“穷则思变”愈挫愈勇。3、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著名的“塞翁失马。。。”\n重要的是,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容下生活中的悲喜宠辱,得意时,不张狂;失意时,不自践,做到宠辱不惊。人才能活得潇酒自如,快乐幸福。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1、正确处理好人格与境遇的关系。失败不可怕,挫折不可怕,都是暂时的。人格操守的丧失才可怕。如:南平的郑民生。报负社会。因此,在逆境时,要保持真诚、真实、善良、友好、负责的良好品质。摆脱逆境要通过正当手段,不能因为逆境就扭曲自己的人格。如书中第52页,洪战辉的故事。《西游记》,取真经就是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黄河大合唱》《命运》。。。2、要有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人的境遇也会随之迅速变化。主动适应,就会产生顺境;被动适应,停滞不前,不如意随之而来。我们来看第52页,《谁动了我的奶酪》一段。3、要保持必胜的信念。我们要学会积极地看待挫折和逆境,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寻找走出困境的途径和方法,从失败中找出成功的因素。日本一家著名企业在一次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开招聘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平素成绩优异,对未来充满自信的大学毕业生,因为未被录取而自杀了。三天后,是电脑发生错误。。。\n哈佛哲学:1)人生不怕犯错误,怕的就是错得没有价值。2)只要我们心中还有希望,还有生活的勇气,还有梦想。我们就会爬起来的。3)坚强能够把挫折当作挑战,把挫折化为自己锐意进取,执着向前的动力。<板书小结>以上“各点”部分<随堂练习>1、请同学们列举励志歌曲,并进行大联唱。(爱拼才会赢、阳光总在风雨后、奔跑等)2、小作文《我看人生挫折》,不少于800字。<课后作业>1、第54页第1题2、许三多的故事与事迹\n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学目标]1、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2、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处理人生中的问题。3、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教学重点]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教学难点]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看书中,第57页,许三多。第55页,第一段。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辩,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具有矛盾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人的口。\n吃饭,说话,我们活着靠它了。但,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们就可以不要吗?有关“矛盾”的寓言故事,大家一定听说过。但这里所讲的矛盾,与故事的矛盾有所区别。这里的矛盾,一般指事物的两面性,具有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与生活中的闹矛盾不同。<新课讲授>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既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找到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例与现象,最多为胜。结论:比赛中的攻与宁。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阴阳,有无,大小,美丑,真假,善恶,福祸,强弱,动静,正反,生死,兴亡,治乱,正气歪风,自由纪律,先进落后,友好敌对,战争和平。自然界中的排斥吸引,遗传变异,阴电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正确理解的把握矛盾的含义,要注意:1)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可分割。2)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3)哲学上的矛盾不能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正因为事物内部有差别和不同,矛盾对立的双方力量的不均衡,才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事物内部矛盾推动的。如果事物内部矛盾不包含不同和相反的因素,事物就会永远没有变化和发展,永远是原来的样子。如果事物没有变化,没有发展,只是暂时的,只是还没有变化,还没有发展。不等于不变化,不发展。\n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这样看,还要感谢它的反面了。3、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学习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一方面,看问题、办事情不能偏激和简单化,把事物看成是纯粹的这个样子或那个样子,看不到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看不到本质的东西。或只看到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而要认清事物的两方面。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只有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曾志伟的故事,引出刘德华的为人。韩信曾受“胯下之辱”,杨志的牢狱之灾。同学们不要认为吃亏,没有面子,吃亏是福。一、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人生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度过的。有成长的矛盾;学习中的矛盾,思想上的矛盾。家庭中的矛盾,同学关系中的矛盾等。故事:一根绳子,两种命运。说:山里住着一户以打猎为生的人家,父亲摔死后,给两个儿子一人一根绳子。。。故事:走人之前。不喜欢这单位,骂领导。。。朋友告之,偷学技术,再走也不迟。。。故事:伴脚石与铺路石。黎明乡长,独眼龙,一只眼盯着腐败问题。在他的督促下,做了三件事:修桥、查贪官(把老村支书拉下马)、办公楼建设问题。升副县长。二、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n学生活动:各组代表讲述积极面对人生中各种问题,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的故事。如:同学不喜欢你怎么办?被老师批评怎么办?考试考不好怎么办?班主任叫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怎么办?被人误解的事是很多的。怎么处理?我的故事:邻居的毛巾掉了,说是我碰掉的,说是我碰掉的。。。还有看过视频:开玩笑,并排坐,从侧旁打人,认为是后面人打的,大打出手的事有之。。。对待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历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从同学们讲述的各类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正视生活中的矛盾,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全面认识和协调处理矛盾的不同方面,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消极的人生态度是害怕矛盾,掩盖矛盾,有两种倾向:1)简单化,偏激,激化矛盾。2)回避,消极听从命运的安排。闻一多先生说过很著名的话: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不一定说。说与做就是一对矛盾的问题,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人,就会象闻一多先生那样,正确处理好“说”与“做”的问题。有人说: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如果眼睛变红了,那心就会变黑了。一个东西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东西的变化。对抗发展。一、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事物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n第59页,最后一段。再来看第60页,毛泽东的一段话。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合适的温度只有作用到鸡蛋上才能孵出小鸡,作用到石头上则不能。故事:两个青年一起找工作,他们分别是英国人和犹太人。有一次,他们发现一枚硬币,英国人不理睬就走过去了,犹太人赶紧把它捡起来。英国人说:一枚硬币也捡,没出自。犹太人则说:看到钱不要,没出息。不久两个人竞聘一家的职位成功了,但公司小工作累,工资较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走了,犹太青年却留下了。时隔10年,两个人在街上又偶然碰上。现在的犹太青年已升级为老板了。而英国青年却仍在找工作。同样的外部条件,犹太青年成功了,而英国青年却不成功。主要在于内因不同。学习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自身努力与外部条件的关系,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和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发展自己,把握机遇,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内,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记住: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无数成功的人生都在说明: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人生发展,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板书小结>以上“大点”部分<随堂练习>每个人都写出自己的优点(强项),弱点(弱项),各五条吧!说说自己喜欢做,及能做好的事。\n<课后作业>1、每个人都写出自己的优点(强项)和弱点(弱项)各5条。2、\n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学目标]1、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2、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3、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教学重点]1、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教学难点]1、做到知行统一。2、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等。[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这首歌曲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成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如同歌词中说的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再来看第64页,“小陆”的故事。引出新课。<新课讲授>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n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来源。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不投身于社会实践,人们的认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出真知。没有做饭的实践,能写好做饭的文章吗?没有实践的医治,怎能有医学的发展?故事:小马过河。大家小时候都学过。。。牛要下田耕田。一人说:不让下田怎么会耕田?一个说:不会耕田怎样下田?谁对?2、认识指导实践。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体育运动,如:游泳。从实践中来,形成理论,再来指导实践,从而使活动越来越科学化,实践水平也越来越高,认识水平也越来越高。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从上例,游泳的实践与认识中,可以看出,我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第66页,“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的小段。这个事例说明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但,这种无限性不是简单的圆圈式的循环,而是表现为螺旋式的上升。将人送入太空,送到月球,都是实践与认识不断发展的结果。生命有限,知识无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学习科学知识比实践更重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的重要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统一。\n一、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1、要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人生活在世界上,每天都要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但,大量的事实表明,每个人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能力强,有的人能力弱。有的人认识快,有的人认识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来解决各种问题。人的能力是后天学习获得的,也就是说,人的能力是由人自身的学习能力决定的。请同学,读一读第68页第一段。2、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对实现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社会环境为每个人获得成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自身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人生成功需要在知行统一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提高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作为中职生来说,人生发展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着现实的学业成绩,而且是今后事业成败,生活幸福的决定性因素。齐白石学画。原是一个木工,27岁,开始学画,不断观察,临摩、领会、吸取,不断提高掌握了山、水、人、物、花等的基本画法和技巧。经过不断苦练,终于成为名满天下的书画家。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每个人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勇于实践,踏实肯干,持之以恒,最终就会像齐白石一样取得人生发展道路上的成功。3、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是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发展的。第69页,蓝领专家----孔祥瑞的故事。说明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中不断锻炼提高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知行统一,\n要注意知与行不能割裂,知而不行,只说不做,知就会丧失意义。行受知的指导,行而不知,就是盲动,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只有知行结合,才能不断提高,走向成功。一、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1、成功与失败相伴。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谁都期望获得成功,避免失败。但成功和失败总结相伴而生的。而且失败往往多于成功。古今中外凡属成功人士都曾有过失败的经历。如:第70页,中间一段。人的一生就象是长跑,在跑步的过程中,难免会摔倒或跌伤的。2、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是人们的良好愿望。人生是美好的,但人生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天下没有不经过任何失败就取得成功的人,也没有从未体验过失败的滋味就永远成功的人。失败孕育着成功,成功常常是从失败中发展而来的。失败又造就了成功,失败是通向成功的途径。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背后隐藏着危险和失败。不要洋洋自得,也不要故步自封。否则就会导致失败。3、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同学们进行思考,列举一件成功或失败的事,总结你是采用什么态度的。成功不沾沾自喜,失败不灰心丧气。当然成功了,可以庆祝,但不躺在功劳薄上睡觉。调整心态继续努力。第71页,最后一段,读一读。再看第73页,最后一段。\n一、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1、青年学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终身勤于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第74页第二段。2、青年学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第74页第三段。故事:一位哲学家来到一片荒弃的废墟。看到一尊被遗弃的“双面神”像。不由感慨万千。突然有声音在问:“朋友,你为何感叹啊?”哲学家疑惑不定,原来是神像在说话。哲学家好奇地问:“你为何同时拥有两副面孔呢?”双面神回答:因为我有神奇的功能,一副面孔可以察看过去,吸取曾经犯过的教训,另一副面孔则可以展望将来,描绘无限美好的蓝图。哲学家说:过去只是现在的残存,无法再挽留。未来是现在的预演,一个人没办法提前迎请。唯有你不放在眼里的现在,才是你能真正把握住的。如果放弃现在,即使你能对过去、未来了如指掌,那大有什么用呢?双面神听了,纵声大哭,他说:我现在才明白我沦落这种地步的原因了。哲学家问:朋友,你何故有此态?双面神说:那是很遥远的事了,那时我镇守这座城池,我自夸既能一面了解历史,一面展望未来,唯独唾弃现在这一关键。结果,敌军一进攻,我无力守住,城池就破灭了,它的辉煌转眼成为陈年往事,我被抛弃在废墟中。\n这个故事就是教育我们要把握现在,只有珍惜现在才能拥有成功。1、青年学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两者有结合起来。这是人生成功的关键。第76页最后一段。<板书小结>以上“各点”部分<随堂练习>1、有的同学说自己只要考试成绩高,将来就一定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2、记住这些词语:我一定,我能行,相信我,现在就开始。忘记:我做不到,我不行,太难了。<课后作业>第78页第1题\n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学目标]1、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2、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3、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教学重点]1、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2、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教学难点]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79页,学习第一段内容。<新课讲授>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1、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80页第一段。故事:国王,听过所有故事,只要大家讲没有听过的故事,女儿送给他,农夫,“欠钱,欠女儿”有没有听说过?2、现象和本质的关系。\n1)对立。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本质则不同,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第80页漫画。“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万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理性思维去把握。春夏秋冬,气温在变化;火炉烧水,水温升高;锯木摩擦生热,等等。都只是现象,或是由现象引发的结果,可以看到,观察到。而本质的东西,却是内部的原理与规律。2)统一。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比如:我们说班里哪个同学品质不错,往往是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出结论的。同样道理,一个人的每一个言行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品质。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都是客观的。成语“声东击西”指的是什么意思?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迷惑敌人,保存自己。叫一位同学举例,真象与假象大家可以再举些这样的成语及故事。如: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剑意在。。。\n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3、指导意义。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生活情境: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种现象似乎告诉人们太阳在绕着地球转。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地心说统治1000多年,直到哥白尼日心说。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海市蜃楼”现象。怎么形成的,认识的局限性,而引发很多的传说。一、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1、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面对同一个问题,有的人看得比较肤浅,有的人看得比较深刻,有的人能够列举一大堆现象,有的人只停留在表面上说不到点。这就说明一个人认识能力的高低了。第82页最后一段的故事----惊弓之鸟2、怎样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呢?1)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现象是认识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A要有丰富大量的感性材料。B综合现象,不道听途说。C不看局部,不看个别。D不轻率下结论。\n第83页,小天使亲眼所见的现象是不是真实可靠的,为什么?故事:《三国演义》有一段写曹操与陈宫,投宿吕伯奢家,杀其全家。。。2)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对现象进行科学分析研究。第84页的故事。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两小孩争论“中午还是早上,太阳远近”的问题,孔子无法回答。掌握丰富的知识,具备一双“慧眼”,开动思想机器,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先看第85页,小龙的故事。1、生活中需要明辨是非。现实生活中,非常复杂,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况。我们难免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判断各种各样的事情。就需要明辨是非。明辨是非是指辨别清楚事情的正确和错误。郭德纲的“板砖论”,对待批评他的板砖,不去理会。。。第85页最后一段,你是如何辨别的。还有:1)上课时,好友邀你去上网。2)为了上网,朋友要你帮忙向低年级同学勒索。3)有人向你散发“传销”材料,邀你加入。2、明辨是非的重要作用。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我们只有明辨是非,区分善恶,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抵制诱惑,做一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人。\n寓言故事:兔子长成了,离家前,兔妈妈苦口婆心地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把窝边的草吃掉。”,兔子离家后,在山坡上安家了,为了安全考虑,它在三个地方设计了出口。。。1、明辨是非的标准。道德规范。法律规定。因此,对我们学生来说,要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故事:冯乡长的儿子,小冯读高二,追求物质享受,每月老爸给10元,不够。一次打篮球,为了买水喝,向低年级学生要钱。。。一、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有一句话: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在复杂的社会中,是非善恶并没黑白分明的标签贴在上面,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理性分析,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如何提高我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呢?1、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现象上,进行深入分析思考。第88页第一段。2、正确区分真象与假象。识别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第88页第二段。3、提高认识能力。第88页最后一段,来提高。章鱼哥,可以预测世界杯,但绝无法预测人的心。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还是可以认识的。4、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故事:古堡擒凶。在印度,古堡不断发生人员遭难的事件。凶手是谁,法医验尸,竟找不到任何伤迹。探险家进去,也\n遭不幸。一百多年来,“谈堡色变”。一位老人,声称能破此案,。。。他观察研究红蝙蝠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难怪他胸有成竹,一举揭开古堡百年之谜。第89页,可怕的灾难一段。总结:在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关系,掌握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明确了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上。另外,我们还学会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在提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板书小结>以上“各点”部分<随堂练习>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有哪些不良诱惑?诱惑的危害有哪些?我们应如何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诱惑?1、不良诱惑(略)2、诱惑的危害:损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使人不思进取。无视法律,无视亲情,甚至走上犯罪。3、方法技巧:1)避开诱因。2)学会拒绝。3)联想后果。4)培养兴趣。5)生活有序。6)请人监督。7)科学方法。8)坚强意志。<课后作业>第90页第3题收集沈阳王洪怀的故事。\n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思维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2、理解不断创新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3、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重点]1、辩证思维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沈阳王洪怀的故事。靠捡易拉罐,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挣钱方法,将易拉罐进行熔化。。。第91页,事例一:蔡伦如何解决造纸的难题?事例二:那位发明工人是怎样在“无用”中想到了“有用”,发明了“吸水纸巾”的?学生讨论。教师:蔡伦解决造纸的难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了思维创新。那位发明“吸水纸巾”的工人,在“无用”中想到“有用”,全面地看问题,运用了辩证思维。上述两则事例,都体现了科学思维方法在造纸技术创新中的作用。\n<新课讲授>一、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1、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重要性及作用。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人人都有思维,人们通过思维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反面教材:三国的马谡,失守街亭的故事。2、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1)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就是我们学习的马克思哲学,是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就是世界论。我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方法论。学习哲学的原理,才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创新才能出奇,出奇才能制胜。我们来看个小故事:美国食品大王翁普洛奇,在15岁时,给一家食品店打工,有一天,他的老板让他把20篓在冰冻厂受损的香蕉卖出去,这些香蕉只是外面的皮太熟了,黑糊糊的,质量完全没有问题。你说他是怎么卖的吗?。。。(阿根廷)正因为他没有按照常规的做法去思考,而是一反常理,利用人们追求新颖的心理,物以奇以稀为贵,抬高价钱反而销售一空,真是出奇制胜呢!“金点子”的电视节目,金点子的值钱。方便面的油包可口可乐的产生。2)要求我们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第93页,提到“太冲穴”的发现运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学生答:辩证思维的方法。\n什么是辩证思维呢?不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辩证思维人们进行辩证思维的逻辑工具,是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只看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应当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华佗编出“五禽戏”的故事。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三国初期的一位著名医学家,他刻苦钻研,学识渊博,精通内、外、妇科与儿科等多种医术,尤其擅长于麻醉,在医疗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史传他年逾百岁犹有壮容,身体非常健康。据说他为曹操所杀时还是耳聪目明满头黑发,他的弟子吴普、樊阿等都活到100岁。那么华佗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华佗十分重视体育运动与劳动锻炼。关于“五禽戏”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华佗年轻时去公宜山采药,爬到半山腰时发现了一个洞穴,他很好奇,正想进去,忽然听到里面有人在谈论医道,他就站在洞外听。他听得入了神,听着听着,听见那两个人谈起了华佗,这可把他吓坏了,他正要转身跑去,忽然听见一个人叫道:“华生既已来了,何不入内一叙!”华佗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去,原来是两位白发长须的仙人。他们向华佗传授了许多奇妙的医术,还传给他一套健身功法:模仿虎、鹿、熊、猿、鹤的姿态去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五禽戏”。华佗下山之后,依教奉行,不但救治了众多的病人,也增进了自己的健康。P93,中间段的学习“马克思哲学”也是集大成者。1)要求我们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正确地运用形式逻辑。“自相矛盾”寓言P95,出现肯定又否定的逻辑判断。2)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思维创新。思维创新就是运用多种思维方法的结果。故事:篮球的“篮”\n的改造,太空中使用笔的问题。故事:菲勒,日本船丝绸被海水染,不知如何处理。。。彼得创办“死玫瑰”花店。“死玫瑰”的创办人彼得在开业之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次,他处在失恋的状态,痛苦和愤怒让他难以安眠,偶然他发现窗台上原本盛开的玫瑰花枯萎了,他想这大概就是爱情终结的预示吧。刹那间灵机一动,他剪下那朵死玫瑰,用一把黑色的丝带捆好,打包寄给让他失恋的人。这样,心情变得好受多了,心灵的创伤仿佛被磨平了一般。于是他决定开一个“死玫瑰花”的店铺,专门出售、代寄枯花和萎花,每寄一朵收费不菲,比一般鲜花要贵一倍,但因为具有奇妙的用途,所以自开张之日起,每天顾客盈门,而且代寄的人也很多。独到的眼光,良好的思维,不怕挣不到钱,不怕没有辉煌的人生。二、科学思维方法与人生发展能力。1、掌握科学思维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有重要作用。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我们要学会分析和综合。提高我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看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水平。一个秃头男子,走进理发店,“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5000美元。”“没问题”,然后,他很快将自己剃个光头。在思维过程中,需要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人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往往出其不意。这个小幽默,发型师面对顾客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不是按常规,而是从自己身上做文章,赢了顾客。第96页,中间段,大声读。2、在学习和实践中加强科学思维训练。美国学校,第一堂课就是铅笔的用途。\n分组做以下游戏:1)请列出30种杯子的用途。2)列出10种导致交通堵塞的原因。3)列出5种可以替代现行高考制度的办法。有个装满水的杯子,请你在不倾倒也不打碎杯子的情况下,杯中全部的水。提示:如将一只口渴的动物放入杯子里,让它把喝干。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不要把学习仅仅看作是一个知识累积的过程,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更要把学习知识看作是一个思维方法训练的过程。国外的学校非常重要,现在我们国家也重视起来了。故事:一位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一直难于出手,他苦思一番,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给总统送一本。。。“这书不错”。。。“这本书糟糕透了”。。。不发表意见,“有总结难以下结论的书”P97,中间段罐子里的钻石如何取出?出现被盗。。。三人有可能:卫生工、小偷惯犯、小混混。。。用吸尘器吸出。三、现代青年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杨振宁说,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推动历史向前的动力。在人类历史上,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哲学家的新思想帮助了弱小的雅典进入了世界最初的民主政治。我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法,打破了贵族阶层对知识的垄断,使普通劳动者有了接受教育的可能,对中华文明甚至整个世界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n牛顿等科学家的卓越发现,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凯恩期创立的经济理论改变了美国社会,影响了整个世界。比尔盖茨等人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富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创造性思维是现代新思维的主要特征,科学思维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是时代的潮流,科学的本质是创新。提倡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具有极其浣的意义。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独立性。2)求异性。3)新颖性。几种创新(创造性)思维的方法:1)扩散思维。从某一点出发,向外任意扩散,提出更多的创造性新设想新方法。2)立体思维。从上下,左右,前后等,从四面八方进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稻田养鱼,田埂种桑,桑叶养蚕等等。3)逆向思维。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支探求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倒过来想一想,或反其道而行之。4)转换思维。以多路思维代替单路思维,这种方法不行,就改用别的办法。有方法转换,元素转换,目标转换等。如古代曹冲称象就是元素转换法来思维,用石头代替大象,元素发生了变化。5)换位思维。行为主体跨出自我,站在对象或他人的位置上进多维思考,产生共鸣的一种思维方式。\n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要求人们克服固守书本,墨守成规的旧思想,树立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意识。1、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实质。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第98页,小赵是怎样为公司赢得了丰厚利润的,对中职生有什么启发?学生讨论(略)教师: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的新矛盾层出不穷,需要当代用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创新能力对当代青年成长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讨论(略)引入第4小点。2、创新能力对当代青年成长的作用。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前途。第98页,学习讨论。你们有什么感想,给我们中职生传递了什么信息?教师:不仅说明学习比学历重要,而且也证明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求得创新,取得成绩。四、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科学思维就是创新思维,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故事:英国哈格里沃斯,普通工人,改进了纺织机----珍妮纺织机,被恩格斯称为“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珍妮纺织机的发明,启示我们如何增强创新能力?\n教师: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要充分发挥想象,巧妙捕捉灵感,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求真务实精神为向导。1、提高创新能力,要学会把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结合起来。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思维。聚合性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各种聚合起来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人们经常把创新想象得很高深,很神秘,很复杂,并因此阻碍了自己的创新。其实创新,甚至是伟大的创新,它的思路有时也往往是很简单的,这就需要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的思考,要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看第100页的故事,“把电梯装在楼外”,是不是很有意思!想想自己身边有哪些创新之举?12种创造发明技法: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变一变,改一改,联一联,代一代,搬一搬,反一反,定一定,学一学。加一加:橡胶和高压气体合在一起,构成了橡胶轮胎。把二氧化碳加在甜水里,成了汽水型饮料。索尼公司把耳机和收音机结合起来,制造出了随身听。减一减:无人驾驶的飞机坦克。真空法保存食物。小型西红柿。创新的7步骤:1)大胆想象。2)界定你要解决的问题。3)寻找可能解决的途径。4)沿着每一条可能的途径收集材料。5)对不同方法重新进行组合。6)有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辛劳,灵感可能就来。7)对新的进行补充和修正。2、中职生应如何培养创新精神?1)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第101页,“李官奇”的事例说明创新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学生讨论(略)\n教师:要相信“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要敢于去做别人没想过,没做过或者没成功的事。1)培养自信心,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是形成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创新要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2)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激发创造力的有效途径。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我们要养成质疑的习惯,在认真学习和思考的同时又持一种科学质疑或批判的精神,敢于走自己的路。敢于质疑,要做到:1)对保守的习惯和传统产生怀疑。2)尊重知识,但不迷信知识。3)敢于、善于提出各种问题。故事:失手的魔术师。把自己装在箱子里,埋在地下10天。。。<板书小结>以上“各点”部分<随堂练习><课后作业>第103页第3题\n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2、理解确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义。3、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学重点]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学难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来看一下,107页,邓小平的一段话。1)邓小平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通过学生的发言归纳总结,说明了:一是,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二是,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2)大家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什么?大家先阅读第106页的最后一段内容,来回答。\n教师:通过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就会发现历史发展并不仅仅是年代的流转,朝代的更替,而且隐藏着一定的规律。通过阅读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二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第106页第一段的内容。3)大家再思考第三个问题:人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个人和社会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既然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那么作为个人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家来进行新课的学习。<新课讲授>一、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来看第107页的图,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生产劳动,从事政治,科学等等。决定物资资料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因素是什么?生产力。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是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108页,中间段共同学习一下。\n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由有意识的人参加的,社会发展的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表现出来的。2)社会发展不是某个杰出人物个人的作用决定的,而是无数人共同作用的合力的结果。3)社会历史是通过无数偶然性事件来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事件的背后包含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3、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活动。学习第108页“北平和平解放”案例。思考: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对于人的活动有什么意义?教师: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活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此,自觉认识并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应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各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活动既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活动都面临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作出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二、人生目标和社会发展。1、人的动机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正常的个人总要在社会生活中担负一定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这样或那样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而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社会的发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努力才能实现。因此,人们活动的动机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实现。人的动机正确了,就可以推动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n109页,“文化大革命”,人的动机要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共产党建立的抗战政策,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与人心向背的,目标明确,目标正确,受到人民的拥戴,使自己也不断地发展状大起来。而将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2、人要有目标。人的动力具体表现,往大的方面说,就是人生目标。动机转化为行动。即一个人想要做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人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109页,周恩来的故事。周恩来的人生目标和当时社会发展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教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融,这样的目标不仅能实现,而且还会促进和推动社会的发展。3、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人生目标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判断其正误有许多标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了,就是正确的,就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如:110页,有志青年。。。中职生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三、人生目标和个人成长。1、人生目标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人生目标可以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可以更好地规划一个人的发展,使人明确向什么方向努力,实现什么目的,达到什么标准。有了目标,人生就不会盲目,在日常生活中,就不会随波逐流。\n沙漠中没有方向的人们只能徒劳地转着一个又一个圈子,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们只能无聊地重复着自己平庸的生活。111页中间一段的故事。唐僧的马。2、人生目标对人的作用。有鼓舞作用:它推动人们向着一个明确方向不断地前进。有约束作用:记得,应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有鞭策作用:攻克困难,不断进取。111页最后一段。3、人生目标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人的目标很强烈的时候,人的潜能就会发挥到极致。一个人在雪地里,车子抛锚了,他走了一天多,荒无人烟,认为会死去。。。四、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1、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实际。第106页的,徐向前和胡宗南两人的不同命运,说明了。。。113页的“王梦恕”一段。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着人生目标的确立?教师;社会环境,社会发展规律影响着人生目标的确立。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要确立人生目标就要认清中国社会发展规律、趋势与要求,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2、人生目标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校正。113页鲁迅弃医从文,谈谈鲁迅的人生目标是什么?\n教师:社会环境和条件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生目标也应随时修改和更新。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像深谋远虑的将军一样,时常根据战局改变战略。如果此项计划无法进行,就须由另一项计划替代。但是一定要牢记: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3、正确确立人生目标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亚里士多德说:别人为吃而活着,而我吃是为了活着。古往今来,人类对于人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思考,新时代的你是否思考过你的人生?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教师: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理想也是多种多样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在追求一定的目标,有的人追求优异的学习成绩,有的人追求舒适优越的生活,有的人追求事业上的成就。只要是积极的,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理想,都是我们要尊重和倡导的。我们不奢望每个人都要定下当科学家,做大事的目标。可是,我们有理由为自己定下符合自己志趣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人生目标后应有个人的发展计划,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小组活动:“策划我的人生目标”第一步:设计人生目标蓝图。可以是我一个学期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或一天的目标等。第二步:相互交流,相互监督。交换意见,修订和完善个人目标。第三步:通过推荐或自荐方式,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在全班面前交流。<板书小结>以上“各点”部分<随堂练习><课后作业>\n1、结合学习本课后的感受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思考自己的未来发展,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带着目标上路》2、收集加拿大奥斯勒的故事。\n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教学目标]1、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2、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3、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教学难点]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谈奥斯勒的故事。哈佛讲给新生的砺志故事:每天读15分钟的书,坚持半世纪,共读了1000多本书。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提问:1)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2)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呢?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新课讲授>一、理想源于实现又高于现实。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n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而幻想与空想都是不能实现的。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这一特征。理想凝聚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请同学们回答,孙中山与袁世凯的理想不同。孙中山的理想是: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袁世凯的理想是:实行帝制,独裁统治。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的,崇高与庸俗的。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分析孙与袁的理想。理想按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如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向贤人看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故事:有一个人,很穷。有一天百万富翁生活得很惬意,于找富翁对他说:我想到你家里干活,不要一分工钱,只要给我吃、给我住就行。有这等好事,富翁满口答应了。三年后,穷人离开了,再过十年,昔日穷人已变为富甲一方了。。。我们同学到学校是否是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呢,是否在思考我的理想是什么?我要怎么去做呢?同样是三年,你是否就是碌碌无为在过呢?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理想源于现实,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又高于现实,成为引导现实的旗帜,把握现实的力量。故事:美国人、法国人、犹太人同时陷身孤岛,上帝:你们每人得到一个愿望,结果。。。\n1、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又会成为新的现实。故事:有一个人很穷,天天想着中彩票,发大财。于是他天天到教堂的圣坛前祷告,“给我中个大奖吧!”。。。神庙后突然传来一声:“你的祷告我都听着呢,你起码也要买一张彩票吧!”邓小平说:青年人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又要十分重视任何细小的工作。达到理想的道路是要由无数细小的日常工作积累起来的。一、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1、社会理想是社会的最高奋斗目标。社会理想是社会所追求的奋斗目标,是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定社会对未来社会发展图景的总体设计,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我国现阶段的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12·5规划,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终的理想,共同的理想。2、个人理想是个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和职业等方面的追求和向往。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理想不同。故事:一个工地,有三个人在砌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你没看见,我在砌墙吗?”,第二个人笑笑说:“我们在盖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开心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城市”\n。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是前两个人的老板了。这就是胸无大志与志存高远的区别了。1、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要树立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一致。第119页,最后一段。在日本侵华时期,梅兰芳蓄胡明志,坚决不给日本人唱戏,而汪精卫则成立伪政府,为日本侵华服务。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有些人救了很多人,也有只顾自己逃生的“范跑跑”社会理想决定个人理想。社会是许许多多的个人组成的,社会理想是以个人理想为基础的。一、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1、理想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作为对未来图景的超前性描述,理想可以告诉人们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什么样的生活才更有意义。理想为人生指明了未来前进的道路。流沙河: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领我们走到黎明。2、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有了理想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从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到缺失了右臂的丁晓兵的事例中,归纳出: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3、理想是人生进步的力量源泉。理想是人生进步的内在动力。\n故事:小鱼,只种一亩地,他认为一亩地的粮食足够吃了,其余的时间来晒太阳。大鱼,不停地开地,永不罢休。小鱼说:歇歇吧,人生苦短,欢乐无多,何必这么辛苦呢!大鱼说:其实劳动何尝不是一种享受、乐趣呢!而且它的意义在于将将来构筑了坚实的基础。人生固然短暂,但也没有短到只有一年吧!他们针锋相对,结果谁也没说服谁。一年后,小鱼自得其乐地吃自己的粮食。大鱼告诉小鱼说:因为有钱了,想去他乡,想去很远很远的地方。眨眼过了10年,山沟里开进一列车队,那是大鱼的车队。老朋友久别重逢,有说不完的话,大鱼说:“这10年里,我见过北国的千里冰封,也见过南海的碧波万顷,体验过各种风土人情,也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我想说,世界真奇妙,生命真美妙!”小鱼嘴里喃喃自语:“知足常乐吧!”声音像蚊蝇一样。有理想,才有动力,敢于冲破框框,才能开拓自己的新天地。一、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1、人生理想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书中第122页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方向。雷锋、白求恩2、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的要求。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认识世界的思想武器。2)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3)要客观分析自身条件,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理想。4)理想的确立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不应随意改变。3、在社会发展中确立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第122页,姜燕故事。<板书小结>以上“各点”部分\n<随堂练习><课后作业>1、第123页第2题。2、收集日本邮政大臣:野田圣子的故事。第十二课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教学目标]1、了解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2、社会责任感,把理想变为现实。[教学重点]1、理解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2、青年学生树立为实现理想信念所必需的意志与责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意志与责任。[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日本野田圣子的故事,与上一课姜燕的故事不同。说明:要把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在主观条件上,理想的实现需要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自觉的责任。<新课讲授>一、理想信念的关系及其作用。1、理想与信念的关系。请同学们看书,来回答。\n理想与信念既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区别:(第124页)联系: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凝聚人生,产生一种信念。宋江的“替天行道”也能凝聚人生,产生一种信念。否则林冲,武松等英雄就不干了,而时迁等人也会受到约束。我们有些中职生碌碌无为,就是没有目标,看不到自己的前途或未来。如果有一位神对你说,你今天买彩票一定中一百万,你不管克服多大的困难都会去买彩票的,目标十分明确是吧!行动就一定会积极!2、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车头就是理想了。火车没有油,不如一头牛。这油就是信念了。革命者可以为了信念,抛头颅,洒热血3、理想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只有通过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理想才能变成现实。试述理想的实现需要具备的主客观条件主要有哪些?答:主观条件包括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自觉的责任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信念。1、信念是实现理想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奋斗是通向理想彼岸的桥梁。信念的特点有哪些?共产党有解放人类的崇高理想,有穷人当家作主的信念,就可以“动员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浩荡荡的大军”\n荆轲刺秦王,目标明确,必死的信念。故事:有一个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他们到达目的地。父亲问三个孩子,“你们看到了什么?”。。。2、信念的特点。3、信念的作用。在走向理想的过程中,信念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支撑力量,精力集中的凝聚力量,持之以恒的稳定力量和聚集各方的感召力量。4、坚定信念以推动理想的实现。一、实现理想要有坚强的意志。1、意志的定义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的自决能力。故事:科尔是美国的一位数学家。20世纪初,在数学界有这样一道难题,就是2的76次方减1的结果是不是人们所猜想的质数。有人问他:“您论证这个课题一共花了多少时间”,他回答:“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哈佛大学的教授经常新生讲一小故事,来解释“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地成功,它来自严格的自我管理和毅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的意志了。故事:美国一所小学,做个实验,一位科学家给每位小朋友一粒糖。。。2、具有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要的主观条件。如:卧薪尝胆,凿。。。,头。。。的故事。3、增强意志为实现理想提供保证。\n肯德基的标志是一位外国老人,身穿白西装,态度和蔼可亲,他就是桑德斯上校。他65岁才开始创业。有炸鸡的秘方,推销了1010次才被接受。。。4、要加强意志锻炼。意志不是自然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锻炼培养和多方面的打造。故事:柏拉图上学,老师教伸胳膊。。。如:“恰同学少年”中毛泽东冬天冲凉。一个人的意志坚强与否,坚强程度如何,往往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砺的。一、实现理想与人生责任。1、理想的实现与个人的责任有密切的联系。大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到“单位的荣誉便是我的荣誉”,都是责任的细化和具体要求。2、人生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板书小结>以上“各点”部分<随堂练习><课后作业>第132页第3题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n1、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教学重点]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教学难点]1、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2、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诺贝尔的事迹。一生发明很多,经营的企业遍及欧美20多个国家,专利权有355项,是国际上有名的百万富翁。可他并没有用大量的财富来满足个人的享受,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家。他说:“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了。”逝世前,他立了遗嘱,把自己的财产作为基金,每年用其利息作资金,奖励和表彰在科学、文学与和平事业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以此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使科学更好地造福人类。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前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n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是人。是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教师: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对人进行思考的?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动物,即有联系又有区别。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与区别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新课讲授>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是自然界展的产物。2)人的生存和发展,总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3)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第134页,的狼人。人的成长有规律性,有关键期。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1)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产物。2)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3)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里,都有自己的家人、亲人、同学、朋友等,都从事一定的职业活动。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活动必然要受到各种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这是毫无疑问的。只有什么人没有社会性?精神病的人。就是没有意识的人,与动物没有区别了。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n教师: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即人作为高级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具有自然性,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发展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但人还有社会性,而且,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动物不具有。2)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也进行自然性活动的过程中,渗透着社会性,受社会性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例如,人与动物都具有食欲,但动物的食欲仅仅是本能的反应,是一种生存,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一种自然属性。而人的饮食不仅是一种的需要,一种自然属性,同时它还有保持健康,发展体力、智力的需要,并且有社会交往、联络感情的需要,所以自然性受社会性制约。1、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必然地要与社会发生各种联系。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既是进行人的正常活动的条件,也是实现自身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展现才华、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客观要求。美国本部有这样一个小镇。一个游客来到镇里的加油站问:“这个镇长里的人怎么样?”。。。人生就是如此。你对别人的态度跟别人对你的态度是一样的。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生活。一、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1、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师取杯中的一滴水放在学生桌上,让学生观察小水滴的变化。很快就消失了。问:为什么一滴水离开杯子就消失了?一滴水怎样才能不消失?\n其实水滴和杯中水的关系就象个人与社会一样,人离开社会,就不能像人一样生活,人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来看136页,爱因斯坦的一段话。1)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每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A.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有的人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而有的人则起到阻碍及至破坏作用。分析产生这种不同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有的同学对学校的发展是促进的,有的同学是阻碍的,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比如:毛泽东与汪精卫,孙中山与袁世凯。当然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有大小之分。比如:我们的作用与杨立伟等人的作用就不同。扫地的作用与科学家的作用自然也不同。B.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的政治制度、科学文化的发展程度等条件,都对人的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如:现在我们可以上网游戏了,我小时候就没有。现在有照相机了,古代就没有。1、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其实就是小社会,集体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是统一的。比如:班级的荣誉与我们个人的荣誉是相关的。\n我们有时要有舍小家顾大家的风范。1、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1)要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故事:辛格与同伴是攀登雪峰,回来路上,遇到一个雪里奄奄一息的人。。。他帮助别人也帮助了自己。1982年,我国核潜艇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时,一位诗人采集了鲜花,准备献给贡献最大的人。后来送给了英雄集体。为什么?因为是成千上万个单位和个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某一个人的创造。现在很多“作品”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要作个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人,在公交车上要让座,看到纸屑主动捡起,建立友好的同学关系。2)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故事:有位捕鸟师,在湖泽上张开了罗网,撒下了食饵。不一会,成群的鸟飞来了。鸟师一拉网,所有的鸟儿都网在网内了。这时有一只大鸟撑开翅膀,所有的鸟都奋力齐飞,便带着网一起飞上了天空。。。小团体主义主要表现在只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为了眼前的局部而牺牲长远的全局的利益。3)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之一,就是要把国家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结合起来,这就是说集体主义从内容上看,是与个人主义根本对立的,水火不容的,所以坚持集体主义就必须反对个人主义。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个人主义有哪些表现呢?危害性在哪里呢?\n1)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片面强调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2)个人主义把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价值目标。3)个人主义会导致我行我素,及至违法犯罪而不能自拔。一、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1、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扬州晚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消息:扬州一位老太太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位小伙见状赶紧上前搀扶起老人,但小伙的伙伴却嚷道:“你赶紧松手,老太太要是说是你撞倒的,你麻烦可就大了!”,小伙马上松手,老太太再次摔倒在地,伤势变得严重了,股骨头跌碎、胳膊和腿都骨折了。消息迅速被各大网站转载,成为网友们讨论的大热点。大家都在问这样一个问题:世道人心到底怎么了?难道我们真的面临严重的社会道德危机了吗?问题思考:1)如果你是文中的小伙子会怎么做?为什么?2)从公与私、义与利的角度分析,小伙子担心的是什么问题?3)从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大家都不帮,那遇到是你的亲人哪!也是得不到帮助。(1)什么是公,什么是私,公与私之间是什么关系?所谓的公,就是社会或社会利益。所谓的私就是个人或个人利益。公与私的对立统一的。其对立表现在,它反映了不同的利益对象及其要求。其统一表现在,对全局而言为私的利益,在一个局部就是公的利益,对局部而言为公的利益,在全局就是为私的利益。班级是公,个人是私。学校是公,班级又是私的。这就是班级在局部来说是公的,但对全局来说又是私的。(2)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1)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要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n拜金主义的含义: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表现:A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B把金钱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C把拥有金钱当做人生的最大幸福。D把金钱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讨论:你对金钱怎么看?拜金在各领域中的表现:政治的、经济的、文化体育的、社会生活中的拜金的事例。思考:拜金主义有什么危害?人与人之间出现损人利己、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没有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最终导致全社会道德沦丧、物欲横流,危害国家、危害自己。反对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象前面说到的诺贝尔,及144页的丛飞,他们正确认识金钱与人生价值的关系,金钱与人生有密切的关系,要用正当、合法的手段获得金钱,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金钱可以买到什么,不能买到什么?(上网查)B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要走出享乐主义的误区。穿要穿名牌,喝要喝饮料,零食当饭吃,随身带手机,这种中学生比家里的老子还敢花钱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罕见。某县公安局成功摧毁了一个入室抢劫团伙。令人惊讶的是,被抓获的抢劫成员均是在校学生,而他们侵害的对象也是在校学生,其作案目的竟是为了网吧上网,在饭店吃喝。你身边有这样的事情吗?你怎么看待这些现象?总结:1)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唯一目的和乐趣,把人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2)只讲生活享受,不讲财富创造,把享受与创造对立起来。3)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础上。讨论: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危害。\n享乐主义给人的危害,小到个人,它会导致一个人贪图安逸,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一事无成。大到国家,它会导致社会停滞不前、腐败没落。思考:批判享乐主义人生观,就是让人们放弃物质享受过苦行僧式的生活吗?1、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这里的义是正义,即道德原则、道义等。而不是传统的义气,或哥们义气。义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可以统一在公共关系上,公共利益既是利益追求,又是道德目的,在这里利益和道德得到统一。两者又有对立的一面,有的时候,义利不能兼得。有位年轻人想发财,请教深山中的智慧老人,老人拿出三个西瓜,由他进行选择。。。一、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有个西方故事:神甫们为了使基督徒们将来有个较好的归宿,就先后带他们到“地狱”和“天堂”去看看。。。1、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利己与利他是人生经常遇到的一对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有时候利己就不能利他,有时候利己的同时,又可以利他。俗语说:欲取之,先予之,还是就是:舍得舍得,先舍后得。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付出与得到,利己与利他有时也可以互相转换的。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层次性表现在:1)大公无私。2)先人后己,先公后私。3)先己后人,先私后公。4)损人利己与损公肥私的。四个层次。有时,也不应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长远的利益。\n有个故事:谭顿非常喜欢拉琴,他背井离乡来到美国,初到美国,他与一位黑人朋友,一起在街上拉琴卖艺,挺挣钱的。后来,要求与黑人朋友,一起进入音乐大学进修,但黑人朋友不愿意放弃这挣钱的机会。10年后,谭顿路过原来卖艺的商业银行门口,碰到昔日一起卖艺的黑人琴手,他仍在那“最赚钱的地盘”拉琴。。。而这时的谭顿已经是一位国际知名的音乐家。谭顿目光远大,没有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绊倒,看到长远的利益,成就自己的未来。这样我们还要看到大利与小利的关系。我们现在在中职校读书,而你们的同学有的可能开始挣钱了,他们是否也只看到小利,看不到大利呢!2、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互利双赢。要坚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原则。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别人的劳动成果,即“人人为我”。而我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应该努力为别人、为社会贡献力量,即“我为人人”。在一定意义上,社会是一个庞大的服务站,个人即是服务者,又是服务的对象。如果我们是农民,我们可以种些菜,但绝大多数的用品,可以说是99%不可能是自己生产的,都要用钱交换来的。(当然这样服务是有偿服务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帮助别人,实际上就是帮助自己。这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因果报应,而是做人的根本。<板书小结>以上“各点”部分<随堂练习><课后作业>1、查看毕玉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n2、第143页第3题。第十四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对社会的贡献,了解苦与乐、生与死的概念。3、正确看待苦与乐,生与死,对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提升人生价值。[教学重点]1、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2、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讲毕玉玺的事。教材中“丛飞”的事迹。讨论:1)通过丛飞的感人事迹,谈一谈你对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理解。2)结合丛飞的人生经历,想一想我们应当怎样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n教师:人生价值问题,在我国当代青年中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其实关于人生价值问题的讨论已发生过多次,例如:1979—1980年围绕潘晓提出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论题为中心的讨论,张华救老农值不值得等问题的讨论,都涉及什么是人生价值及衡量标准是什么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人生价值?<新课讲授>一、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1、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两者辩证统一。所谓人的价值,我的理解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对其需要的满足。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所共有的追求,也是个体进步的表现。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自我价值的实现结果完全不同。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因为人有自身价值(比起动物就很明显)才能转化为社会价值。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大家思考一下,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呢?人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是看他从社会、他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而是看他为社会、为他人尽到了什么责任,作出了什么贡献,也就是说,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个人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多少。人的自我价值一般来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个体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n因为人的生命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有的人看不到自身的价值,所以妄自菲薄。2)人的自我肯定的更高层次是自尊、自爱、自强等需要的满足。需要得到人的尊重。3)人的自我价值的最高表现是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个人通过、创造对他人和社会所作的贡献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层次说,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只能看他贡献的大小。贡献大,价值大,贡献小,价值小。3、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辩证统一的。1)两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应为社会创造财富。另一方面,社会必须根据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对个人需要给予相应的满足,从而实现人的自我价值。2)社会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上。人生价值的评价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是社会价值,对社会的奉献上。我们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就要特别强调热爱劳动、承担责任、勇于奉献,正确处理好自己和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努力在职业岗位上踏实肯干,作出贡献。一、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这条件有主观和客观条件。客观条件包括: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状况及各种社会环境等等。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精神成果。完全脱离社会、脱离他人的“自我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n主观条件主要是个人素质。人的素质越全面,能力越强,个人条件越成熟,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就会越大,人生就具有更大的价值。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五个方面。第147页,来看看企业对学生提出必备条件是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这个调查结果对中职学生就业有什么启发?人的先天条件无法改变,因此后天的努力和奋斗就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主观因素。在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确定之后,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主观因素就是奋斗了,积极行动了。人的先天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后天的努力和奋斗却是人人都可能做到的。我们中职生要把握住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不断努力,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卡尔威特小时候搭积木,父亲故意碰倒。。。有的同学爱睡觉,懒惰。我爱讲一个小故事:就是如果有一天一位天使来到你身边。。。除非你希望自己去世时,还在坐牢,或贫困潦倒,不然说明自己要行动!要努力。每天起床,精力充沛,说一句早晨真好,多么美妙的早晨啊!下雨就说,多好的雨啊,能滋润大地。人生价值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完成的,也不都是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更多的人还是要在平凡的生活中,从一点一滴的、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逐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还要有恒心,有毅力,有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一、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1、\n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劳动是人类在自身智能支配下,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创造社会财富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速度的物质、精神等方面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创造性的活动,正是这种活动,才把人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又把二者统一起来。人类社会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与人类社会。第148页,小王的故事。提问:小王的做法给你什么启示?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如何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教师: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狂妄自大,而要脚踏实地,根据自己的特点与特长,积极思考,积极进取。。。2、在诚实劳动中奉献社会。诚实劳动,1)就要自觉守法,不搞歪门邪道;2)热爱本职岗位,不见异思迁;3)踏实肯干,不虚荣浮躁;4)锐意创新,不故步自封。一、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1、苦与乐是辩证统一的。1)它们相互区别。所谓苦,是指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相悖所引起的主观体验,是人生历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所谓乐,是指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相符合所引起的主观体验,是人生历程中获得的愉快和幸福。2)它们互为前提。没有苦就没有乐,没有乐也无所谓苦。3)它们互相渗透。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是获得乐的过程,是手段。乐是艰苦劳动的结果,是目的。4)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苦可以转化为乐,乐也可以转化为苦。中国女排曾获得“五连冠”\n,荣誉是泪水、汗水和克服了难以忍受的伤痛换来的。没有付出超常之苦,就得不到登上最高领奖台的乐了。“阳光总在风雨后”苦与乐在社会生活中都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2、要用劳动创造快乐。人生就是劳动,人生就是创造。没有劳动就没有幸福和快乐。要保持乐观的态度。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苦”,在困难面前要乐观进取,积极向上。故事:两块石头的故事。评点:人生中经常要面临这样的选择:安逸和苦难。选择了安逸,也许一生就注定要碌碌无为像第二块石头。而选择了苦难,则会像第一快石头那样,成为美石,被人珍藏。历经苦难的磨砺,人生就会熠熠生辉。台湾著名作家李敖说过:“怕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半辈子”青春扬帆起航,生命的花朵需要风雨的洗礼才能结出硕果来。国外一家杂志社曾举办《21我最想要的》征文比赛,开出一万美元的奖金,为此引起了轰动,有近两万人参与。金钱57%,家庭幸福21%,权力职位8%,一篇不足三百字的文章获得唯一的大奖――我最想要一个积极快乐的心态。3、正确对待生与死。人的生命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生是生命的起点,死是生命的终结,有生必有死。生与死是人生中的一对矛盾。树立正确对待生死观的人,就要做到:1)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生命对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而且每个人的生命又都是有限的,因此,生命是宝贵的。2)生要生得有意义。在人生的过程中,不论遇到顺利成功或艰难挫折,都要做到既不浪费时日、虚度光阴,也不轻生厌世、贪生怕死。\n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有价值。3)死要死得有价值。人终有一死,但死的价值却不一样。故事:上帝的打分:三个人死后来见上帝,讨论着他们在尘世中的功绩。一个人说:尽管我的事业不是很成功,但我们生活很快乐。上帝听后,给他打了50分。第二个人说:我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因为我的生意做得很大,我是亿万富翁。上帝听后,也给50分。第三个人说:我在尘世时,虽然每天也是很忙,但我同时也会享受生活,享受家庭给我带来的乐趣,而且我有很多好朋友,活着时,我的人生真的很有意思!上帝听后,立刻给他打了100分。这说明,我们的人生要工作,还有好好生活。要既不缺钱,也不缺亲情和友情,要在快乐中度过,每一天过得充实,有意义。这也是上帝最欣赏的。人固有一死,或生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以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为指导提升人生价值。苦乐观和生死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苦乐观和生死观的核心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把基点放在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上。<板书小结>以上“各点”部分<随堂练习>查找有关人生价值实现的典型事例,包括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课后作业>1、姚跃的故事。2、第152页第2题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n[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2、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3、正确处理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2、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教学难点]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美好人生。[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合肥姚跃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有自由吗?在你看来自由是什么?(自由发言)怎样看待人生自由。相对于动物而言,人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又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离开了社会和个人的具体条件谈自由,只能是空谈,只能是存在于意识中的虚幻的想象。例如,有人说,我们永远不会有真正的自由,我们总被太多的俗事羁绊。李白狂放不羁,是因为他有资本。但他醉心于功名红尘,他真的自由吗?因此,人类没有理想和自由,只胡千差万别的行尸走肉。也有人说,自由是人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追求。它的存在,意味着人们不须再被动地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n就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的一生中,自由是不可或缺的,它能让人活出生命的重量,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因此,人生离不开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人生。今天,我们更重视个性自由,让我们来学习这堂课吧!<新课讲授>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观点。人的发展,也就是人的身心发展,受到遗传、环境、家庭及个体的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的发展,是克服了发展的片面性,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它强调的是人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我的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对束缚和限制的摆脱和超越,它强调的是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二、人的全面发展。神童退学的启示。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两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掌握实践文化,8岁上县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他被人们称为神童。但是,这位神童在19岁时,却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合理,被迫退学。\n他是神童,但首先是儿童。需要遵循儿童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同样需要在与外界的社会交往中,汲取养分。而魏永康的成长,他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没有玩具,人生路上的坎坷,悲伤等统统与他无缘,而这些正是孩子健康成长所不可可缺的土壤。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和社会本质的全面丰富,还指每个人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马克思预言,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强调的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一、人的个性自由。故事:一棵刚栽下的小树,被束缚在木桩上,它感到很不自在,气愤地指责木桩说:“老东西,你为什么要束缚我,剥夺我的自由”,木桩亲切地说:“小兄弟,你刚开始自立,弄不好是会栽倒的,我是为了帮助你扎稳根,增强抵御风的能力,扶持你茁状正直地成长,让我成为有用之材呀!”。“鬼话!”小树心里骂道,“我才不信你这骗人的鬼话呢,没有你我同样能扎稳根,不同你扶我同样茁状正直地成长,你就等着瞧吧!”\n于是,小树凭借风力,故意找别扭,天天和木桩磨来磨去。有一天,它终于把绳索挣断了,感到非常得意,整天随着风,东摇西摆地,把根部的泥土晃松动了。一天夜间,一阵急风聚雨,它被连根拔了起来。第二天一早,岿然不动的木桩望着倒在地上的小树叹道:“你现在感到彻底自由了吧!”“小!”小树难过地说:“我现在感到需要约束,可惜已经迟了。”你是怎么看待小树的自由与约束的?个性自由是指个人的能力和潜能,按照个人的意愿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自由不是主观的任意妄为或仅仅存在于想象中的自由,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的个性自由或自由发展,是指个人在实践中认识并掌握客体的必然性和自身的必然性,使之为人的目的服务,从而使自己在人类发展中成为真正的主体。人们的支配自然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支配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达到自由,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在追求自由时,也在追求个性的发展。我国现代教育更为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精神,有强烈的竞争意识等等。外国教育注意人的个性的发展,中国学生奥数成绩好,但持续力、创造力差。《水浒传》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三国演义》能人都很有个性。我学的教育心理学中,人的个性有以下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自由是相对约束而言的,完全摆脱约束,不要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自由总是相对、有条件的。它并不意味着为所欲为,随心所欲。\n一方面,任何个人的个性自由应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任何人的自由都不能妨害影响别人的自由。如:不能躺在大街上睡觉吧。也不能在加油站吸烟,在纸厂玩火,在实验室放烟花吧!也要大路朝天,各走一边,遵守交通规则,遵纪守法吧。否则就乱了。第157页图,风筝由于有根线,才会飞得高,如果线断了,它就自由了吗?它飞不了了。有时,我们真像这风筝啊!上苍赋予我们困境和约束,赋予我们成长和增强实力所要遵从的规则。约束是逆风。我们中的些人是如此强硬地抵制规则,以至我们从来无法飞到本来能够达到的高度。我们只遵从部分戒律,因此永远不会飞得足够高,使尾巴远离地面。让我们认识到,令我们生气的约束,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攀升和实现愿望的平衡力。哲学上把人认识了事物发展规律性,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叫自由。自由既在于摆脱束缚,超越障碍,又在于自觉自愿地遵照客观必然性去从事创造性的活动。人在屋檐下,有时就不得不低头。但在屋檐下,就不自由了吗?一、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美好人生。第159页,海尔集团。念。人生要有追求,要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人和全面发展,也就是真善美的和谐发展。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人性之真是人的本质显露的一种理想的自然状态。人性之善是社会化的人对自身行为进行有效调节的最高价值。人性之美是真与善有机结合的形象化。1、美好人生把握在自己手中。\n邰丽华的故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双耳失聪的残疾人。人生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没有办法去选择的。但是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邰丽华用心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她有着一颗坚强、火热的心,她用行动告诉人们,她和正常人一样。讨论:你对美好人生的理解?2、实现人生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条件。来看看前面说的姚跃吧。姚跃说:“当你被别人忽视的时候,请记住一句话:你自己就是伯乐!”一位身体残疾而心灵充满阳光的少年带给了我们的许多启迪:只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等待伯乐来发现,无疑是一种被动和软弱,只有把自己推动前台,前面的风景才会是另一番模样。3、正确对待人生问题,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让我们看一幅图,并给起个名字。。。大家看到了,我们看到的是同一幅图,但是我们起的名字却是千差万别的。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对同一事物,人们的看法却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不同的人们对我们的认识和看法是不同的。我们不可能令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喜欢你、欣赏你。事实上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每一方面,给出自己客观的评价。别人的评价只是一个参考,我们要想完善自己,首先要自己充分认识自己。在古希腊帕尔索山上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箴言:“你要认识你自己。”卢梭称这一碑铭:“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n真正认识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人活了一辈子都不能认识自己,对别人认识的很清楚,把握的很准确,而对自己却不认识,也不能准确把握。谁都不会一无是处。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不自信的人,切不可把优点的标准定得太高,而对自身的优点视而不见。你不要死盯着自己学习不好等不足的一面,你还应看到自己身体好,会唱歌,等不被外人和自己留意或发现的优点。活动:认识你自己。各人说出赞美自己的话不少于五句,缺点一句。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必须正确地认识自己。把自己估计过高,会脱离现实,守着幻想度日,怨天尤人,怀才不遇,结果小事不去做,大事做不来,一事无成。把自己估计过低,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导致自暴自弃,明明能干得很好的事,也不敢去试,最后抱怨终生。可见,认识自己多么重要。倘若能正确认识自己,面临成功,不会忘乎所以,瞧不起别人,遇到挫折失败,也不会丧失信心,只能更加谦虚,更加勤奋。人生有许多问题,必须面对。人生有许多矛盾,必须解决。人生有着美好的未来,必须创造。创造并享受美好的人生,是人决最终追求。你想拥有美好的人生吗?去创造吧!<板书小结>以上“各点”部分<随堂练习><课后作业>第160页第1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