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核桃与哲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对于核桃与哲学

  对于核桃与哲学对于核桃与哲学导读:核桃与哲学我们这些孩子常去凑热闹。那师傅有个十五六岁的徒儿,虎虎灵灵甚是逗人,只听别人喊他名字时的发言叫“四吾”,至于是哪两个字,弄不清。四吾没吃过核桃,又听人说很好吃,我们那些嘎孩子就从树上摘了青皮核桃哄他,结果他狠咬了一口,涩苦溜酸的滋味就令其啮牙咧嘴,给我们带来好一阵狂笑,那是我记忆很深的一次童年恶作剧。  在商要说商洛特产,我以为应首推核桃。  核桃这种干果,中国北方的许多地方都有,但以商洛所产为上佳,且已久负盛名。1958年,主席在一份经验材料上看到商洛人种核桃的事迹,欣然命笔,在旁批示道:“陕西商洛地区每户种一升核桃,这个经验值得推广。”伟大领袖的一个批示,极大地鼓舞了商洛人民,于是漫山遍野都种起了核桃,一时出现了核桃坡、核桃沟、核桃路……在各种核桃林中,又有青年林、民兵林、铁姑娘林……林林总总,核桃曾一度成了商洛的主导产业之一。\n  我的父亲一生都在从事商业和外贸工作,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外贸局负责的那几年,几乎全年的工作重心就是收购和出口核桃仁。每逢秋季,便要马不停蹄地奔赴基层乡镇巡查收购情况,待将核桃收回,设在龙山脚下的外贸加工厂就会忙碌起来,方圆几公里的村姑村妇就都成了该厂的临时工,成群结队系了围裙去厂里砸核桃,按等级分拣桃仁;有的干脆缴点押金,领了原核桃回家去昼夜加工。春节之前,父亲他们便会忙着往香港和日本等地发货;圣诞节快到了,又急着往英美和欧洲诸国出口。于是天津、广州、上海等口岸,也是父亲他们常要去的地方。商洛最早的两部原装进口丰田面包车,就是靠出口退税的奖励而换回的,地委最高领导坐一部,核桃与哲学论文资料由..提供,地址.外贸局长坐一部。当我有幸随父坐进那部豪华汽车时,就曾想,这都是核桃的功劳。\n  我的故乡在洛南县古城镇。若说中国核桃数商洛,那么商洛核桃数洛南。但是我们家,却没有一棵属于自己的核桃树。左家沟的舅爷来串亲,提一篮核桃,我们甚为欢喜;姑姑出嫁了,姑父家院子有棵硕大的核桃树,让我羡慕不已。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困难时期,我是在故乡长着。若逢青黄不接的春荒,食物十分拮据,而洛南人再没啥吃也要吃馍,胡乱用什么东西也要蒸成馍馍食用。核桃的穗子,即核桃树春天抽出的嫩芽,又苦又涩,但用开水烫过清水滤拔,搅进些玉米面揉成团子也能蒸馍。有天早晨我还睡得迷糊,奶奶要蒸馍了,将我唤起来去捋核桃穗子,我揉揉惺松的睡眼就提了马蹄笼子上了后坡,在生产队的地畔拣一棵碗口粗的核桃树爬上去,很快就捋满了篮子。因怕奶奶着急,下树时是溜下来的,然而就是那么一嗤溜,糟了,树身一个不起眼的树楂,恰好划伤了小下边的两个宝贝蛋儿,疼得我在地上翻滚。长大之后曾去联想,人身上那两个玩艺,多像两只“核桃话子”呀!我想,世间一切物质之间,若在外形上有相似处,也必在内涵上有某种关联,起码可以相互喻示点什么吧。我捋了核桃树的穗子,秋后必会少结果,树的报复,就是划伤我的蛋儿,幸亏不严重,否则就将断送我终生的生育之力。  家乡人说的“核桃话子”,是指刚刚去掉青皮的核桃,抑或为“划子”,我却坚认作“话子”。想其或类于“话梅”?或像《金瓶梅》里用过的“那话儿”?是否在一个“话”字里边,也话说着“清楚”或“剥光了”的含义?  非核桃产区的人,是不知核桃生长的过程及构造的。小时候我们镇上来过三个弹棉花做X套的外地人,大约是浙江某地的吧,一师二徒,在云茂家租了门面房打X套。他们身背一张弓,手持木锤儿,整日价在丝弦上弹奏着“嘣儿嘣儿”的妙音,惹得我们这些孩子常去凑热闹。那师傅有个十五六岁的徒儿,虎虎灵灵甚是逗人,只听别人喊他名字时的发言叫“四吾”\n,至于是哪两个字,弄不清。四吾没吃过核桃,又听人说很好吃,我们那些嘎孩子就从树上摘了青皮核桃哄他,结果他狠咬了一口,涩苦溜酸的滋味就令其啮牙咧嘴,给我们带来好一阵狂笑,那是我记忆很深的一次童年恶作剧。  在商洛山长大的孩子,幼时的脖项上大都挂过一种叫“鱼刀子”的工具。那种小物什,外地铁匠或许还不会打制,因它惟一的用处便是“剜核桃”。聪明的铁匠,会将其打造成袖珍的“青龙偃月刀”形状,再将手柄处制成镊子,可供妇女在纳鞋底时拨针引线,这不仅有了“关老爷”祈福佑安的文化色彩,也做到一物二用了。逢农历八月间,核桃仁里刚灌上油,孩子们便会从树上打下青果,用鱼刀儿在蒂结处一扎一别,囫囵的青果就一分为二,再用刀的外口在瓢碗状的半个核桃里转圈一剜,油渍渍的桃仁就可以送到嘴里去了。在此时段,乡下孩子的手指大都会染上一种黑红色,如同烟瘾大的人手指间的烟釉,而孩子手上的黑,那则是核桃青皮里所含的丹宁所致。  回想起来,我今生做的第一桩生意,也就是贩核桃。那是改革开放之初,到处都往外冒万元户,我们文化人却清贫如洗。不少人都在倒腾点什么了,自己也禁不住心热,便与剧团一个丑角演员合谋,摸黑从杨斜镇购得一车核桃连夜运到西安。实指望能挣点差价,谁知晚上装车时把关不严,交货时出现了质量纷争,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赔了几千元进去。\n  几年后的又一次下海,仍与核桃有关。那是受人之托买下了一个破产的罐头厂,改制生产易拉罐的“核桃露”。心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商洛盛产核桃,我们去做核桃的深加工,说不定就会打造出个商洛核桃产业的龙头企业,给商洛人民做成件大好事的!于是雄心勃勃,含辛茹苦地折腾了三年,谁知刚起步就遭遇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苦苦挣扎了很久还是最终败北,空有一腔热血,落得千疮百孔,最后只能灰溜溜偃旗息鼓了。  想我一生,本与核桃应有不解之缘的,为何来屡屡出手,却屡屡败阵,核桃不为我福,反为我祸,莫非真应了“有啥便跟啥着气”的乡谚?  近几年,商洛出了个作家群,在外影响较大。于是商洛人不再推崇自己的核桃,有些人甚至说商洛作家群和著名作家贾平凹,就是商洛的一张名片。于此我也不太反对,但却常有种奇异联想,想象着核桃与商洛作家群的某种关联,甚至想到核桃的构造与一部文艺作品的结构,感觉在核桃与艺术之间,最能说明着异物同构的道理。在上戏读书那会,听老师讲艺术原理,讲到艺术的内结构和外结构,讲其功能,论及其社会、文化、认知诸功能之外,最后还是要直逼“终极关怀”\n之大功利的。听着那些道理,我不免就想到了核桃。核桃生长在树上时,外边是有层青皮的,其次还有一层硬壳,硬壳里又有间隔,间隔着的才是形同大脑一样的仁子,仁子上且有薄膜覆裹,最后才是白生生的里仁。琢磨其构造真有意思,原来主题是被包裹着的,层层的外皮,有软亦有硬,那是纷扰的外部世界,是事物的表层现象,一切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会被重重叠叠的外部表象遮蔽着的,要抵达本质,就必须善于穿越。说到“里仁”了,我又忽想起孔子讲的“里仁为美”。“子曰:不仁者,不可心久处约,不可心长处乐。”可见仁是大快乐之源,住在仁里最美。然而要居住到“仁”里去,又是何等样的艰难啊!于此,我又想到了核桃里富含的哲学。  吃核桃可以补脑,商洛作家群的作家们大概小时候都吃足了核桃;核桃的结构与艺术作品同构,作家们便能自觉与不自觉地走近艺术真谛;核桃是“里仁”的,我希望天下所有人们,都能明白核桃所包藏的暗喻,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去居住到“仁”的故乡里去。  责任编辑张艳茜    何丹萌陕西洛南县人,1956年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现供职于陕西省艺术馆。有多部戏剧作品上演,出版有散文集《有了苦不要说》《贾平凹透视》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