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哲学与人生试卷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梅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班级:姓名:座号:11级《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B卷(闭卷)装订线题型一单选二多选三名词解释四理解说明总分得分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1、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与物质。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5、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A事物具有两面性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7、“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A知人知面就行了B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C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了D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8、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A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哲学与人生》B卷第6页,共5页\n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9、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A遇事有主见B成功需要有坚强的意志C善于抓住机会D善于约束自己10、黑格尔说:“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虽可叫手,实已不是手了。”这说明()。A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B人可以没有手C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黑格尔不懂唯物辩证法11、理想区别与幻想、空想的特点是()。A理想是个人对幻想、空想的改进B理想源于实践,具有实现可能,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C理想是永恒的,幻想和空想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知识渊博的人具有崇高的理想,而空想、幻想则源于无知12、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告诉我们()。A顺境与逆境是一样的B人们喜欢安乐死C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D要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13、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说明了()的重要性。A知识B认识C实践D发展14、下列关于人生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只要符合个人实际就行B人生目标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校正C人生目标的确立关系到人生奋斗的方向,一旦确立就要坚持到底,不能多变D正确确立人生目标要靠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15、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热闹”和“门道”从哲学上讲分别是()。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二多项选择题(5*3,15分)1、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这表明()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及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①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哲学与人生》B卷第6页,共5页\n②它肯定了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一帆风顺的③它不懂得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④它看不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①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②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②④4、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要求我们要()。①走出孤独,主动交往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③建立真正的友谊④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合作共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俄国寓言大师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这一比喻告诉我们()。①理想不是现实,二者是对立统一的②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③理想的实现要靠实践④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二者没有直接的联系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三名词解释(5*4,共20分)1、联系2、发展3、现象《哲学与人生》B卷第6页,共5页\n4、自强5、辨证思维四理解说明题(8+6+7+6+8)1、看图分析:请用我们学过的哲学观点分析下图(8分)2、相传唐朝名画家戴崇善于画牛。他精心绘制了一幅《斗牛图》,被人们视为珍品。一次,藏画家把这幅画拿出来晒,恰巧被一个牧童看到了,牧童不禁哈哈大笑。蔵主问他为什么发笑,牧童答道:“牛在角斗时,尾巴总是夹在两腿中间,绝不会翘起来。这画上的牛尾巴翘得像一根竖起来的棍子,叫人不由得发笑。”戴崇画牛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6分)《哲学与人生》B卷第6页,共5页\n3、一天,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凄惨地叫了好几个钟头,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出来。最后,农民断然认定:驴子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这么大的精力去救驴子。农民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驴子很快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哭叫。不一会儿,它居然安静下来。几锹土过后,农民终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作了出人意料的处理:迅速地抖落下来,然后狠狠地用脚踩紧。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它纵身跳了出来,快步跑开了。农民惊诧不已。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7分)4、有一只蚂蚁和一头大象,他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有一天蚂蚁与大象玩捉迷藏,大象一背过身去,蚂蚁撒腿就跑,跑啊跑啊,跑到一堆沙前,蚂蚁钻到沙里了,却露出一条腿。一只老鼠看见了,就问蚂蚁,说:“蚂蚁,你为什么还露出了一条腿?大象会看到你的。你真笨。”蚂蚁没好气地说:“你才笨呢!我露出一条腿是想把大象绊倒,你这只笨老鼠,别管我,等着看吧!看大象怎么能爬得起来!”说完之后还坏坏地笑了几声。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说明这个故事。这个成语说明了什么哲学问题?(6分)5、议一议:为什么有人说,“机遇总是擦肩而过”。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机遇?(8分)《哲学与人生》B卷第6页,共5页\nB卷答案一、单选:1、C2、A3、A4、A5、A6、B7、D8、C9、B10、A11、B12、C13、C14、A15、A二、多选:1、B2、B3、A4、C5、C三、名词解释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3、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4、自强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理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5、辨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四、理解说明题1、哲理简析:辩证思维要求我们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在看待事物发展时,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既要看到事物的现在,又要看到事物的将来。(8分)2、哲理简析: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人的认识不能离开社会实践。戴崇是一位画坛高手,但他对牛的习性的了解,还不如一个小牧童,因为他对牛的习性的时间观察不如牧童深入。(6分)3、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会如尘土一般落到我们的头上,要想从这苦难的枯井里脱身逃出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它们统统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永远充满希望。(7分)4、不自量力(2分)作为个人如果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对自身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正确的判断轻则引发别人的嘲笑,重则引发灾难性的后果。(4分)5、机遇是指好的机会,好的境遇,可以说是一种幸运,但绝不是什么“命运”。机遇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一种突如其来的、可遇而不可求的幸运,因此机遇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这种偶然性之中又有必然性;人们要抓住机遇,首先必须具备善于捕捉和利用机遇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开拓进取的精神、广博的知识和聪明才智等。这都是通过主观努力而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否则即使千百次地遇到良机也无济于事。(8分)《哲学与人生》B卷第6页,共5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