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哲学梁漱溟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国现代哲学梁漱溟

现代中国哲学史4:梁漱溟\n参考书目《梁漱溟全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李渊庭编《梁漱溟先生年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梁漱溟自述》,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景海峰《梁漱溟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年汪东林《1949年后的梁漱溟》,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艾思奇《胡适梁漱溟哲学思想批判》,人民出版社1977年(美)艾凯《梁漱溟传》,湖南出版社1992年(美)艾凯《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马东玉《梁漱溟传》,东方出版社2008年梁培恕《梁漱溟传:我生有涯愿无尽》,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梁培恕编《梁漱溟先生纪念文集》,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佟自光编《梁漱溟的孤独思考》,东方出版社2006年《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Hasmanafuture?),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n生平人生风貌:自尊自信,秉性执着;兼涉政治与学术、上层与下层;知行合一——晚年自我定位:一个有思想,又是本着他的思想行动的人。重要著作:1)《东西文化及其哲学》;2)《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3)《乡村建设理论》4)《中国文化要义》5)《人心与人生》\n生平\n生平\n生平\n生平\n生平\n生平\n生平\n生平\n梁漱溟的佛教观信佛缘由:p136…a.众生;b.现实;c.自我。…→心灵解脱,自我超越《穷元决疑论》—1)“穷元”与“决疑”,烦恼与解脱,生死与轮回;—2)物质与以太,境与心;—3)心:无性、无对、不可思议…→宇宙之原始。—4)世间本幻境,惟有心真实…→心悟则自在自由。《印度哲学概论》—1)本体论:地火水风→梵(清净、无生灭)……梵我不二;—2)认识论:现量;比量…非量(现量:世间~,佛位~)—3)世间论:世法;出世法。—4)万法唯心:阿赖耶识;末那识…→转识成智。—5)人生:业报轮回,破我法二执。《唯识述义》—心p146:a.半边的与整个的;b.作用与东西→心的修养:a.今世与永生;b.自我与万法、众生。\n梁漱溟的文化观文化之定义:1)p148一民族生活的样法…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文化:满足意欲的方式。(内在;因)2)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物质技术及器具,社会制度,伦理法则,教育设施,精神产品,宗教信仰→社会中的方方面面:物质+精神。(外在;果)……强调文化的整体性:皆出自意欲意欲:外部刺激—探问—阻碍—克服—满足1)佛学背景:唯识无境;八识中的意识、末那识2)生命哲学:柏格森、叔本华3)儒家哲学:宇宙与人的生命本性(p150-151)为碍之物:(p151)宇宙自然;社会群体;终极之限。解决方式…三路向:(p151)a.向前、直面…→西洋b.变换、调和、折中…→中国c.回避、取消…→印度\n梁漱溟:关于西方文化科学:公例原则,客观证实,因果必至……臆测、比附、偏见、联想…→论理精神:逻辑推理,逐步验证…→非论理精神:玄学,玄想冥思,演绎、比附…例如:朱熹个性:非依附性的个体解放、个性自由、自我独立…→自主权利:父子、夫妇、师徒、君民…→个性伸展:社会组织的不失个性…社会民主,个人公德,社会与个人相照应民主是一种精神:具有如下五个特征——p15541)彼此相互承认各自的独立自主性;2)彼此平等,反对唯我独尊;3)理性协商,反对不讲理、以力服人;4)少数服从多数,多数人做主;5)尊重个人自由,私事自作主张,反对多数人暴政。社会与个人:1)社会给予个人以民主权利;2)个人应具有社会公德:公共观念;纪律习惯;组织能力;法治精神。\n梁漱溟:关于中国文化两大根本特征:理性精神+文化早熟关于理性:1)物理—客观,排斥主观好恶…→理智:相对于本能;以思维努力掌握物理;给人纯粹的工具和手段。(求真、求利?工具理性?)2)情理—主观,讲求好恶取舍…→理性:为理智手段的使用提供依据和行动力量。……(冯友兰《新世训》:调情理)(求善、求美?价值理性?)……→中国:长于理性、短于理智。……(冯友兰:道德、理智);(李泽厚);(邓晓芒)伦理本位的社会:家族生活…家族关系的推广放大…社会关系的家庭化…泛化的亲切相关的心理和情感:师父、亲如手足、子民、父母官、民吾胞与。……→缺陷:1)轻视物理(科学);2)重视集体(个人、民主)。……→优点:1)人类生命、个体彼此关系之和谐;2)以人中心的宇宙生命之和谐。理性早起←文化早熟:古初几个天才之创造、影响最大(老子、孔子…轴心时代)……→缺陷:文化肌体不健全(东西文化竞争中的劣势)……→优点:精神理想可补西方文化之不足和流弊(科学主义、个人主义)\n梁漱溟:关于儒佛异同差异:1)儒家不离人说话,最终又归结到人身……(成己、成物)佛家超开人说话,最终不归结到人身……(成佛)(道家:成仙)2)儒家笃于人伦,修齐治平,尽力世务…←现世:乐…不是宗教佛家弃绝人伦,一力静修,摒除百务…←现世:苦…宗教相通:1)对人而说话则一也。2)所说内容为自己生命上一种修养的学问则一也,…同是生命上自己向内用功进修提高的一种学问。东方学术(儒佛道)的共同特征:使生命成为智慧的而非智慧为役于生命。1)心力之用向内而不向外;2)学者志愿真切,有不容已;3)为学要在亲证离言。\n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思想信念:重建中国的伦理文化理论准备…反思中西文化之异同:1)西方道路(欧美、苏俄)不合中国国情2)中国:职业而非阶级社会…→阶级斗争之路不可走…→出路:从乡村改革入手,以理性求组织,激发民众精神,拿出真的力量和智慧,实现文化自救。两个时期:1)1929-1930年夏,河南村治学院;2)1930-1937,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具体措施:a.经济政策—农业改良,合作社…;b.社会改革—乡村自卫,乡村学校,加强户籍管理,公共卫生,风俗改良…;失败原因:尖锐的土地与政权问题…→梁漱溟的自我反思(p158-159):苛捐杂税;两大难处。\n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特点及启示经济制度:1)世间一切罪恶,皆渊于私有财产制度…→不反对社会主义公有制;2)拒绝用革命和专制手段实现公有制…→理性主义道路3)哲学气味的基尔特行会社会主义:反对暴力;产业民主、产业自治;反对无止的物欲追求,强调人的心理平衡和满足(中西文化差异)。……邹平:建立合作社,使农民通过合作互助来摆脱私有制的控制。知识分子和农民相结合:1)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之失败原因:上层动力与下层动力总不接气2)知识分子到民间去:为农民增“耳目”、添“喉舌”、添“头脑”,把中国人口80%的农民组织联合起来,实现民族自救和文化改造。儒者担当和佛家情怀:1)去私欲而主理性→于己向上之心强,于人相与之情厚2)实际参与,扶危济困,苦难共担★以出家的精神做乡村工作(p161)\n梁漱溟:最后力作《人心与人生》曲折历程:1924年立意,1960年着手,文革期间中断,1970年续写,1975年完成,1984年出版。特点:从直接分析人心入手,讨论各种文化现象…→抽象性、概括性人与心:(1)人之所以为人,独在此心;(2)说人,必于心见之;说心,必于人见之。人与心,心与人,总若离开不得。人心的二重特质:被动+主动(1)被动性—生命活动的两个方面:外部刺激反应+内在生理机制……刺激在前,反应在后:动物性,本能性,被动性。(2)主动性—开悟而翻新、感发而向上的功能…自觉昭明而创新;发展不住,变化不定…→文化生活无数创新的积累增高……对外部刺激:以能量储备为前提的主动、不断的探问:自觉性,灵活性,计划性。……理性的自我反思能力;问题先于观察→主动纠错→文化发展的累积效应(动物永远只会从本能出发)\n梁漱溟:最后力作《人心与人生》基本概念梳理本能:A.先天能力,勿需后天学习;B.区分三种本能:动物式的生理本能;某些动物与人类共有的社会本能;人类本能(孟子所谓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理智:A.反本能(本能的退化及重新学习);B.与本能的区别:先天与后天;对于刺激的直接与间接反应(过往经验);依靠身体与文化;趋向于局部与通达。C.人心:趋于静的特质…→自觉能力(觉自);自觉能力在不同人、不同条件下的差异…蒙蔽与“去蔽”…→工夫:虚壹而静…→真知。理性:A.即灵性,是以无私情感为中心的一种素质,所有宗教和社会道德的本源。B.人心固有知、情、意三要素…理性天生而为善。C.与理智的区别:主情意与主知;是否为利害得失所限…→私欲膨胀与无私自安;理智者人心之妙用,理性者人心之美德。D.理想生活:本能、理智、灵性三者均衡和谐。\n梁漱溟:最后力作《人心与人生》人心·人生·人类文化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个体自觉与社会发展概念梳理:(1)性情;(2)气质;(3)习惯;(4)生活规则:理智、理性、强霸之力;…→理论特点:(1)予“心”以现代心理学的解说;(2)予“心”以社会历史的解说;(3)总体上显得系统性较弱。宗教:A.特点:反智倾向,愚蔽或迷信,偏执,超绝且神秘,不容分析、验证;B.为人们的行为提供“轨范”和“训诫”,充当价值标准……现实效用c.安顿人的精神和灵魂,平衡心理,使不至于失望、绝望……终极关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