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A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哲学与人生A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试卷号:7400座位号:贵阳市经济贸易中等职业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哲学与人生》试题A卷2011年月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分数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2、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A、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B、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C、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D、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A、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B、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C、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D、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句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意识反作用与物质5、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事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心的名称和旗号6、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事物具有两面性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8、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9、“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A、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B、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C、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D、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0、辩证思维就是利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A、比较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分析综合法D、类比法得分评卷人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1、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在()A、人能够把客观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指导实践B、人能以自己的创造性活动改造世界C、人能改变或创造条件,变有害为有利D、人能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方式,使规律的作用有益于人类2、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A、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认识事物都有好有坏D、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科目》试题第5页(共4页)《科目》试题第6页(共4页)\n密封线内不要答题3、“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要告诫我们()A、知人知面就行了B、不可以以貌取人C、认识一个人不仅仅认识外表就可以了,还要看其内在D、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起外表看其本质4、人们能够按照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这表明()A、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B、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D、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及的5、“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B、它肯定了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一帆风顺的C、它不懂得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D、它看不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得分评卷人三、理解说明题:(50分)1、有一只蚂蚁和一头大象,他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有一天蚂蚁与大象玩捉迷藏,大象一背过身去,蚂蚁撒腿就跑,跑啊跑啊,跑到一堆沙前,蚂蚁钻到沙里了,却露出一条腿。一只老鼠看见了,就问蚂蚁,说:“蚂蚁,蚂蚁,你为什么还露出一条腿?大象是会看到你的。你真笨。”蚂蚁没好气的说:“你才笨呢!我露出一条腿是想把大象绊倒,你这只笨老鼠,别管我,等着看吧!看大象怎么能爬得起来!”说完之后还坏坏的笑了几声。(10分)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说明这个故事。这个成语说明了什么哲学问题?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克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些人则认为,网上出现一些虚假信息、不健康的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的影响了学业和身心健康。(1)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5分)(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端,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5分)3、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学习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后,有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怀疑,认为:“耳听不一定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那么,你是如何看待以上这两种观点的呢?请选择其中一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15分)4、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谈谈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哲学道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如果遇到问题,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举例说明。(不少于100字)(15分)《科目》试题第5页(共4页)《科目》试题第6页(共4页)\n密封线内不要答题7400贵阳市经济贸易中等职业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哲学与人生》试题A卷答案2011.1一、单选题1、B2、C3、C4、B5、A6、C7、C8、B9、C10、B二、多项选择1、ABCD2、AC3、BCD4、BC5、ACD三、理解说明题:1、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说明这个故事。这个成语说明了什么哲学问题?答:(1)不自量力(2)这个成语指出,作为个人如果不能从实际出发,对自身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正确的判断,轻则引起别人的嘲笑,重则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2、(1)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答:第一,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对互联网现象应做全面客观的分析,它有利也有弊,不能片面的只言利或只言弊。第二,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互联网出现的负面问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不能因噎废食。(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端,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答:加强法制;加强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3、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学习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后,有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怀疑,认为:“耳听不一定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那么,你是如何看待以上这两种观点的呢?请选择其中一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答:“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朵听到的都是虚假的,眼睛看到的才是真是的。眼睛所看到的东西是客观实际的一个印象,所以不能仅凭耳朵来判断,必须亲眼看到才是真的。“耳听不一定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耳朵所听到的东西不是一定就是虚假的,而事物的现象可以分为真象和假象,所以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4、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谈谈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哲学道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如果遇到问题,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举例说明。(不少于100字)答: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结合以上几种观点,谈谈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并对自己的将来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言之有理即可。《科目》试题第5页(共4页)《科目》试题第6页(共4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