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哲学和宗教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哲学和宗教

五.哲学和宗教\n首先,作如下的界定:一,世界上的宗教,就内容而言,有数不清流派;就主要的流派来说,也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三派.为了结合西方哲学讲宗教,所以,主要把这里的“宗教”就当作基督教来说.不过,由于主要是讨论宗教的一般特征,从哪个具体的宗教出发,都能说清楚问题.二,我们的题目就已经规定了我们所讨论的并不是一般社会学意义上“宗教”,即对宗教做出某种实证的或考古的研究(给出这方面的具体知识),也不是作语言学或语义方面的分析(给出词源方面的\n考证).我们只是从哲学(形而上学)的角度来讨论宗教问题.三,即使从哲学的角度谈论宗教,也应该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为了使内容简洁些,或者说,为了使“哲学”的特色更鲜明些,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宗教的产生的根源(换言之,宗教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什么);二是,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分析哲学和宗教的联系和区别.从哲学上看,这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两个问题.在西方文化史上,哲学和宗教的联系一直非常密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有一段时期(特别是中\n世纪)简直就是种一而二,二而一的状况.随着哲学理论的深入,尤其是经过近代哲学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哲学才获得了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理论形态,哲学也才能站在自身的理论角度对宗教作出“哲学”的说明.所以,我们的这两个问题也就从德国古典哲学对宗教的理解说起.1.关于宗教的认识论根源说起宗教,总要涉及某个终极性概念,例如基督教的“上帝”(God).若没有这个上帝,宗教就不成其为“宗教”了.(当然,对基督教来说,上帝(神)是“存在”的而不是个空洞的概念.)另一个必须涉及的问\n题就是人和上帝的关系是什么.(此外,“宗教”还有一些别的含义,这里就不讨论了).我们头脑里有太阳的观念是因为外面客观存在着太阳;同样,我们头脑里有月亮的观念是因为外面客观存在着月亮.现在,我们头脑里有上帝的观念,难道是因为客观上真的“存在”着上帝?如果客观上不“存在”上帝,那上帝的观念从何而来?我们先来简单说说西方哲学史上关于上帝“存在”的三种“证明”第一个证明叫“本体论证明”,是11世纪的一个英国有名的基督教思想家安瑟伦提出来的,也是西\n方哲学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最早的“证明”.内容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最完满、最伟大的上帝的观念,上帝作为一个最完满、最伟大的观念,不能仅仅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如果它仅仅存在于我们的心中,那它就不是最完满、最伟大的观念,因为我们就能设想一个比它更完满、更伟大的观念,既然我们怎么想也想不出一个能比上帝更完满、更伟大的观念,那就证明上帝“既存在理智中,也存在于现实中”.第二种证明叫“宇宙论证明”.这种证明是由多个人完成的,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终极原因”的证明:\n每一事物都是有原因的,那么肯定存在着一个终极原因,这个终极的原因就是上帝.(类似的还有“第一推动力”,“最终的、绝对的必然性存在”等等。第三个证明叫“目的论证明”,也是由中世纪著名的神学思想家托玛斯.阿奎那提出的,论证很简单:自然界万物都是无目的无理性的,但却表现出向目的、秩序和完善性不断趋近,这证明自然界一定有某种有知识和智慧的事物在安排、筹划和指导,若没有,自然界存在着的和谐、秩序和完善是无法理解的,那么,这个有智慧和知识的筹划和指导者就是上帝.\n很清楚,我认为上面的三种“证明”,一个都站不住脚!第一种证明用的是演绎的方法,即结论已经蕴涵在前提之中,只是一种逻辑上的必然性,而逻辑上的必然性不能保证事实上的必然性,逻辑的存在不能等同于事实的存在;换言之演绎法需要说明的恰恰是它们的前提而不是它的结论.后两个证明用的都是归纳法,归纳法虽然涉及经验事实,但归纳法却无法保证经验事实的普遍必然性.现在,我们在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即上帝的观念是怎么出现的.因为,“上帝”作为一个观念的存在是个事实.\n其实,康德就认为,人存在着一种“自发的形而上的倾向”,就是说,因为人有思想,所以人本能地就不会满足有限(相对、暂时)的事物,总要超越有限(相对、暂时)而追求(向往)无限(绝对和永恒).思想(思维)的本性就是不断地超越,就是指向无限、绝对、永恒.稍后的费尔巴哈说得更清楚.他认为,人之为人的本质就在于人有理性,即有思维(思想);而思维的特点就是总把个别的事物当作一个“类”来思考(如张三是人),或者说,思维总是把有限的事物当作无限的事物来把握的.既然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思维(理\n性),而思维又是无限的,那么,人的本质也就是无限的.但每一个具体的人(即他的肉体)却是有限的,于是,一个矛盾就产生了:一个有限的肉体怎么也体现(反映)不了作为无限本质的思维(人的本质).当每一个具体的人都认为他在人的本质之外,即在无限思维之外.无限在自己之外的这种错觉,使本来体现在全人类中的人的本质(即无限的思维)便独立起来,成了一种在所有人之外的、超感性的无限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成了上帝.所以,上帝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不过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即上帝本来就是人的本质(人的无限思维能力),现在上\n帝却以人和自然的最高统治的面目反过来统治人和自然,或者说,人把自己的本质(无限思维)外在化独立化和虚幻化后,反过来统治人,使人“拜倒”在上帝的脚下.这就是“异化”的含义.所以,费尔巴哈深刻地指出,所谓人对上帝的崇拜和热爱,其实就是人对自己本质的崇拜和热爱,因为他总觉得自己不完满,于是就离开了自己的“本质”,因此,不能不崇拜和热爱完满的上帝.费尔巴哈明确指出,上帝就是一般的类概念,并且,乃是作为类概念而被个体化或人格化的;上帝是被思想成为跟个体区别开来而生存着的类的类.上帝是一切\n实在性的总和;这就意味着,上帝是一切类或类概念之总和.到此为止,可以说,费尔巴哈相当深刻地揭示了宗教信仰(上帝崇拜)的认识论根源,即对一般和个别、无限和有限、绝对和相对、思维和存在作了僵死的对立和割裂,而没有看到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不过,正如马克思当年就已经指出的那样,费尔巴哈的批判工作离实际还远得很呢,因为思想中的割裂恰恰是要由现实来说明的,即宗教产生的社会是要由现实中人们的苦难生活来说明的.\n2.关于哲学和宗教的区别A.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说,哲学用思辨的方式揭示了思维和存在、无限和有限之间的辩证矛盾和辩证转化;宗教则用信仰的方式强调了人们有一种祈望无限和有限之间的直接一致或直接沟通.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哲学是讨论的是无限和有限的关系;宗教是一种只要无限不要有限的思维方式.B.哲学是完全用概念,一定的逻辑结构表达出来的思想理论体系;宗教除了某些理论体系外,宗教出于某些仪式需要更多地还须借助于感性实物.\nC.最后,最重大的区别在于,宗教还具有诸多的社会功能,因为,在一般意义上,由于思考的困惑或现实生活中的苦难(不幸),宗教比哲学更容易让大多数人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慰籍和满足.因此,宗教还表现为某种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具有一定的仪式等.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某种团体性和凝聚力,宗教的社会作用要远远大于哲学.当然,哲学和宗教统一于某个社会组织或团体这种情况也是不少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